社会安全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安全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福利权;社会保障权;人格尊严;宪法文本
中图分类号:D 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2)04-0345-06
由于盲目向欧元区发达国家看齐,近年来希腊政府大举发行国债,使国民享受高水准福利待遇,但其经济水平并无力承担此程度的福利支出,债台高筑终致危机爆发。该情况也存在于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等国,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法国和德国也因沉重福利负担承担巨额赤字;而美国由于国家债务逼近14.294万亿美元上限,于2011年8月被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信用评级。欧美各国目前均在削减福利水平以降低债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本次西方国家债务危机也是福利权危机,福利权的积弊,今天终于暴露为活生生的现实。社会保障事业亟待发展的中国,应吸取欧债危机教训,被誉为“欧元之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能够从这场危机中学到什么经验的话,就是不要引入欧元区的社会模式,即这种福利社会模式。欧元区的赤字、高额的债务,以及没有充足的流动性来偿债等问题,使得欧元区面临金融灾难,政客们为了能够连任,取悦于选民,不断向选民承诺更高的养老金,以及更加便宜的医疗保险制度。而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甚至是最富裕的国家,也没法承担这么慷慨的支出”。中国不宜引进易导致财政陷阱的西方“福利权”概念,而应坚持中国宪法文本中的“社会保障权”概念,循序渐进地发展相关制度。而虽出现福利权危机,也不应因噎废食,社会保障事业还需继续发展。本次西方福利权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对福利权界限的忽视,盲目提高福利待遇,因此最值得反思的是福利权或社会保障权的底线何在。
虽然在不同语境下,社会保障权和社会福利权内容可能存在不一致,但“两个概念都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保障概念包含狭义的社会福利概念,广义的社会福利概念也包含狭义的社会保障概念,这是与争论无关的共识。关键的问题是,广义的社会保障概念与广义的社会福利概念是否一致,我们认为,从各类文献的表述和各国实践以及争论双方的界定、论述来看,二者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基于福利权和社会保障权均是公民积极受益权利,具有本质上相同的内容,本文将在广义上混同使用这两个概念,以便比较和讨论。
一、人格尊严与福利权的底线
1 回归福利权的底线:人格尊严
欧债危机所揭示的正是如何把握福利权的底线问题,如果不能为福利权设置一个界限,膨胀的福利权将使政府不堪重负。有学者认为福利权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可解决其界限问题:“广义‘社会福利’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狭义的‘社会福利’则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西方社会学者Lebeaux和Wilensky则认为社会福利权可分为“补缺型”和“制度型”两种,“补缺型”福利权是程度较低的有限水平保护,而“制度型”福利权则是制度化的较高水平保护。当国家无力承担“制度型福利权”时,可将保护水平降至“补缺型”福利。
然而,这些类似分类并未给出实质标准区分两种福利状态,没有解决福利权界限问题。而如Lebeaux和Wilensky的“补缺型”和“制度型”福利之间的进退,仅以国家财政负担为标准,也缺乏明确的正当理由和其他限制,可能导致政府对公民福利权的漠视与侵犯,因此在公民权利保护立场上,仍需为福利权寻找一个规范上的底线。笔者认为,作为福利权理论基础之一的“人格尊严”是一个较好的方案,可解决福利权水平的界限问题,同时也不会伤及公民权利。福利权与社会保障权不仅保障人的生存,也与人格尊严息息相关:“在未牢固确立社会保障权的国家,接受救济往往要使人身、人格和精神权利和自由受到限制和剥夺。而反观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普享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权在增进公民的人身、人格和精神权利和自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人真正享有体面的、自由的、文明的生活。因此,社会保障权对保障人身、人格和精神权利和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2 宪法人格尊严的含义
宪法人格尊严是开放性概念。与中国同为大陆法系的德国和日本宪法中,都有“人性尊严”或“人格尊严”的相关规定。德国基本法第1条规定:“人性尊严不可侵犯,尊重和保护它是国家的义务”,第2条规定:“人人有自由发展其人格之权利,但以不侵害他人之权利,不违反秩序或道德者为限”。日本宪法第13条“对于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国民权利,只要不违反公共福利,在立法及其他国政上都必须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的规定被理解为广义的人格权。“对于各个人的人格具有本质意义的生命、身体、健康、精神、自由、姓名、名誉、肖像以及生活等有关利益的整体,被广泛地称为人格权。”可见宪法人格尊严最大特征是“概括性”:即基于人性尊严,保护人之所为人的自由发展其人格的各种权利。“特别是人的生命健康、生存发展方面的权利,奠定了人格尊严权的权利基础,并与人的自主人格构成人格尊严权的核心内容。”而为保护人的尊严,则需国家履行相关的保护义务。
3 福利权原初的“社会救济”内涵
从历史视角看,原初意义的福利权发源于救助生存困难的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生存权,而生存权又是人权的首要内容。”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和尊严权,获得必要生活资料的权利,提高生存质量的权利等方面的子权利。福利权或类似的权利除保证人民生存权利外,另一目的是保障人的尊严,使人不必为了生存而牺牲人格尊严去流浪和乞讨。在资本主义早期时代的英国,自由竞争的残酷使很多人难以维生,“当政的伊利莎白女王于1601年颁布了著名的《伊利莎白济贫法》(Elizabethan PoorLazes),史称‘旧济贫法’。旧济贫法是英国也是世界历史上解决贫苦问题的首部立法,它将已有的救济贫民的惯常做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由官方划出一条贫困救济线,对穷人提供帮助”。“二战”中英国按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的规划开始筹划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于1950年宣布成为世界第一个“福利国家”,西方发达国家随后也普遍建立了现代意义的社会福利制度。《世界人权宣言》第25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我国加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1条也表明:“人人有权为他自己和家庭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和住房,并不断改进生活条件。”至今的整个福利权制度发展史体现了对人格尊严保护不断完善的轨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利权范围相应扩展,从单一的社会救济拓展到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保障程度也提高了,人的尊严得到了更高程度的维护。
4 自主决定与福利权
人格尊严可作为决定福利权底线的理由,除了福利权从社会救济开始的历史轨迹外,还在于人格尊严的“自我决定权”本质内涵。“人格权是人格领域的‘自由’发展亦或自我决定权。每个人可以自由决定自身是否或怎样发展,个人在自我发展方面也享有自治权。”“人如果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和境地,人则空有其表,实质上已经沦为了物。”人格尊严的自我决定内涵对福利权提出以下的要求:
第一,国家对福利权的保护,不应使人产生依赖性从而丧失那种“自我决定的意识”。西方“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模式使人产生了惰性和对国家的过度依赖,出现很多游手好闲的群体。本次欧债危机中,当希腊等国政府为削减债务而减少福利开支时,习惯高福利而不愿靠自我努力获得幸福的人们走上街头抗议,把国家施舍视做理所当然。
第二,福利权不应只是对公民单一的物质施予和救济,这样可能会滋生懒惰和公民的失败感,通过培养公民谋生的能力以实现其工作权比单纯的物质施舍更有价值。这种帮助方式不仅可减轻被帮助者的羞耻感,更可教给个人自我发展的技巧。如北欧三国也是福利国家,但在欧债危机中却可独善其身,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北欧福利制度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它更强调对个人自我工作技能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社会活力的激发和财政负担的减轻,也有利于个人自我决定的人格尊严的实现。
因此,基于福利权保障人格尊严的本质,政府确定福利水平时,应围绕“人格尊严”来确定福利权的底线,即首先从社会救济这一基础层次构建保障制度,而非不计边界向上扩张福利权内容,而且“行政手段的强势干预则可能扭曲市场关系,抑制经济活力,损害经济效率”。由于各国宪法(尤其是大陆法系宪法)大多都规定了“人格尊严”或“人性尊严”的内容,以此来确定福利权的保障水平也为其提供了正当性。当然,福利权保障以人格尊严来划定底线,并不意味着该解释方案只提供最低的救济,以至于与现实脱节,随着人格尊严社会观念的发展,福利权保障水平也可随之提高;人格尊严之下的福利权内容也并不只意味着物质意义上的帮助,“人不仅是一个生物性存在,更是一个精神性存在。满足人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最基本精神需求或日最低精神生活保障,也是使人成其为人的重要一环”。
二、人格尊严与中国社会保障权的扩张解释新方案
社会保障事业是我国亟待发展的事业,随着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社会保障权的法制化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热点问题。人格尊严不仅可成为福利权或社会保障权的底线,也可作为其扩张方案。如日本“将宪法第13条——‘对于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国民权利,只要不违反公共福利,在立法及其他国政上都必须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解释为‘生存不可缺少的利益’或称为人格权”。其中的“追求幸福的国民权利”即可作为社会保障权的扩张解释工具。人不仅需要那种自由主义意义上的独立自主,也可基于罗尔斯的那种正义原则,即“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第一,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来获得国家的帮助。
1 中国宪法的人格尊严条款
在中国宪法第38条里,人格尊严是这样表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从立法原意看,它是基于等政治运动践踏人格的教训制定的,只规定了不得侮辱、诽谤等少数具体人格权。我国宪法没有像德国基本法那种作为基本价值的“人性尊严”条款,也无德、日宪法那样的人格权系统。
林来梵教授基于德国基本法“人格主义”的哲学基础及其与中国社会及政治意识形态的相通之处提出中国宪法的“人格尊严条款双重规范意义说”,他认为从人格主义哲学立场出发,可参照德、日学说,通过宪法解释的方法把保护一般人格权的价值灌注到中国宪法第38条中,前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可理解为基础性价值的“人格尊严”,作为一般性准则;后段“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则以反向的禁止形式对前段进行补充性强调和拓展,与前句一并构成了个别性的宪法人格权保障条款。整个第38条可成为具有广泛内涵的“人格尊严条款”。笔者在此采用林来梵教授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论述。
2 社会保障权如何依据“人格尊严”进行扩张
社会保障权本身也可能损害公民人格尊严。如英国旧济贫法和新济贫法时代,接受政府济贫虽可免于死亡,但接受济贫院的救济就要穿上统一服饰,也不得擅自离开济贫院,这也会被认为是一种个人失败,是对人格的贬损。又如社会保障中的一些制度,易给受助公民带来耻辱感:“如家计调查中的‘张榜公布’、‘群众监督’、‘入户’调查以及邻里访问等防范道德风险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申请人的隐私权”。可见社会保障制度是一把既可保护人格尊严,又有可能伤及人格尊严的双刃剑。我国宪法和法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使公民人格尊严遭到伤害的制度缺陷,宪法文本中社会保障权的实现条件较高,只有较“悲惨”的不幸才可能得到国家帮助,即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残废、负伤或盲、聋、哑之时。而结合宪法第38条人格尊严条款来看,社会保障权严苛的实现条件有可能与宪法人格尊严相抵触:如果只有达到以上情况国家才给予救助,公民人格尊严在这些生活惨境之下或已遭受损害。
社会保障权与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已有学者提及,但主要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论述。笔者在此提出基于人格尊严的具体社会保障权扩张解释新方案:从保护人格尊严立场出发,可将宪法第38条人格尊严内涵通过“可能性”概念注入宪法第14条、第45条等条文中,以扩大解释社会保障权。“可能性”概念是指:国家不仅要在宪法条文明确规定的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残废、负伤或盲、聋、哑时给予其社会保障,而且为更好地保障人格尊严,国家应在出现这些情况的“可能”时,适当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公民进一步陷入这些悲惨情况,避免人格尊严遭受损害。具体述来,“可能性”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1)程度上的可能性
事物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达到困境并非一天造成,因此当公民有困难状况之虞,有可能滑向这些不幸时,国家应给予“预防性的救助”: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公民应对进一步不幸的能力,以保障人格尊严。如公民虽没有年老,但因接近年老,身体机能、劳动技能逐渐降低而处于不利地位,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的中年“4050人员”时,国家可考虑加强这些“亚年老”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和对其进行适当的身体照顾,否则待到真正年老之时,他们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又如虽未陷入疾病,但一些公民须长期接触易致病环境,国家可采取相关社会保障措施,尽量避免这些群体滑向疾病状态;一些公民虽未丧失劳动能力、残废、负伤,但时常处在容易导致这种危险的状态,国家可采取保护措施,预防或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公民虽没有出现盲、聋、哑等病状,但对于易生产这些遗传疾病患儿的孕妇,国家可采取孕前免费检查或产前干预治疗的社会保障措施,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2)范围上的可能性
通过人格尊严来对“程度上可能性”扩张社会保障权仍有可能不足,在现代风险社会,公民因遭受生活困难、收入降低等使人格尊严遭到损害的可能性大增,如经济危机、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不幸或暂时生活困难,城市化进程中住房的稀缺等等,需要引入“范围上的可能性”继续对社会保障权进行扩张。人格尊严“范围上可能性”的要求是:不仅在宪法规定的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残废、死亡、盲、聋、哑几种有限情况下,公民可享受社会保障,为防止公民人格尊严遭到损害,对存在造成人格尊严的损害“可能”的其他情形,也可适当纳入社会保障范畴,“预防”那些原本轻微的其他情况发展成宪法所规定的“不幸”,谨慎地拓展社会保障权的保护范围。
(3)存储的可能性
程度上和范围上的“可能性”扩张,已部分满足社会保障权的发展需要。但中国社会保障事业低水平的窘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权仍需更广阔的解释场域,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好生活条件,将使人格尊严得到满足和张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1条规定:“人人有权为他自己和家庭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和住房,并不断改进生活条件。”其中“相当的生活水准”也是更高层次的人格尊严满足感。为更好地保护人格尊严,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存储物质力量或制度力量来应对社会保障权的扩张,人格尊严“存储的可能性”对社会保障权的意义是:①国家财力应对“可能性”的存储:社会保障权是积极权利,“所谓积极权利是指国家必须履行积极作为的义务,才可以实现的权利”。因此不论是补缺现在较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亦或发展未来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都需要政府财力支持。因此国家一方面应保持良好的财政状况,另一方面应经营好现有的巨额国有资产,并作好将其用做社会保障事业的转换规划。更为重要的是,应树立“民生财政”的理念,“公共财政的基本特性是公共性,其职能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收入的取得要建立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财政支出的安排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因此公共财政的实质就是民生财政。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政府财力充裕,但很多政府部门并未树立“民生财政”理念,如最近媒体曝光的“年末突击花光预算”事例即是明证之一,财政资金大多投向与GDP增长有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②社会力量对“可能性”的存储:“我国社会保障的另外一个重大问题是社会保障资源稀缺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和困境,仅仅依靠各级地方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和市场部门来进行协助,其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就是各类社会保障非政府组织。”“治理和善治的实质在于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存储的“可能性”需要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遵守国家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缴纳相关社会保障费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采取各种行动支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③个人对“可能性”的储存:作为人格尊严的享有主体,个人不应把生存和美好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国家和社会,自强自立而得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能够提升人格尊严的方式,这也是由人格尊严的“自我决定权”所决定的。因此存储的“可能性”要求每一个人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知识水平、身体素质、经济实力,更多地自我解决困难。
(4)可能性概念的意义
由于制定时间较早,我国宪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较为狭窄,仅包括抽象宏观的几种制度,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衍生了许多新制度,这些具体制度大多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之外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规范,是一种行政主导的模式,虽然“无论是学界还是法律实务中对于行政给付是否应受法律保留原则规制的纷争始终没有停止”,但如果对社会保障权的保护完全无宪法或法律依据,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就有可能导致权利保护的懈怠甚至侵犯。而且这些行政规范性文件还有可能违反《立法法》,“根据《立法法》第8条第(八)项的规定,涉及基本经济制度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进行规范。一国的福利制度涉及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应当属于一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因此对于福利制度的规范只能由法律作出,其他法规、规章等都无权在没有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创设和规范福利制度”。“行政权扩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它积极的影响在于增进公共利益,推进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发展。但行政权的扩张使行政权力的固有范围被突破,自由裁量的幅度被扩大,同时由于行政权必然由自然人来行使,行政权力的扩张(尤其是恶意的扩张)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自然人的主观意志。”因此,虽然具体的制度可能并不必然需要宪法上的明确规定,但还是需要能提供价值支撑的宪法条文作为具体制度扩张解释工具,从而论证住房公积金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4050人员”就业保障制度、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大学生创业支持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婚前免费婚检制度、艾滋病免费治疗制度等新出现的社会保障措施。当然,“在改革中,需要考虑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形成持续动力,保持稳定,实现改革,促进发展”。宪法人格尊严的“可能性概念”可为中国这种行政主导的社会保障权模式提供正当理由。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生态问题开始日渐显露。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污染成了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成了低碳经济发展下的主题。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追平世界经济,因此难免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环境的污染。在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费远高于世界水平,因此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将面临能源消耗不停增长、生态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的局面,为了对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过多的碳排放做出一定的约束,对于低碳视角下产品的评估成了当前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产品安全指标的构建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于产品的安全可以理解为在经济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的基础之下,产业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之中能够抵御来自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外,在国家的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中加入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都比较少,但是,面对我国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已经迫在眉睫。更进一步,低碳视角下产业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低碳建设与产品建设理论的完善,同时实现了低碳经济与产业经济的结合,这是产业从定性研究迈向定量研究的一大步,是低碳经济视角下评估产业安全的重要依据。以产品的安全内涵出发,依据产品安全评估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产品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三方面构成产品安全指标体系。
二、产品安全内涵
(一)产业安全研究评述
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国家的产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而产业的进步离不开资源,不仅是社会资源,更为重要的是环境资源。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于产业安全的一些见解,同时提出了产业安全的衡量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其中有几个代表性的如下:何维达教授在其出版的书中很早就提出了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将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分为四个大类。首先就是国内外的发展环境,企业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环境。其次是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产品没有丝毫竞争力,那么无法盈利的产品必然不会被企业所接受。在之后就是产业国际控制力以及产业依赖度。产业的国际控制力是指产业在国际上占有多大的比重,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的产业不仅仅利用在国家,同时在世界上也会获得一定的地位,而产品的依赖度就是指这个产业对于外部条件的依赖,依赖度越小,那么在面对外部条件的改变时所受到的影响就会最小。依据这四大因素,产品安全被分成了安全、不安全、危险三大指标。徐芳以生态学的角度对我国产品安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决定以自己的认知理解来建立产品安全评估体系,他认为产业会存在四个指标,这些指标描述了产品的整个过程,由此得来的指标将最具有权威性。这四个指标分别是产业的活力、结构、恢复力以及对整个产品汇总后的综合指标。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这四个指标涵盖了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产业的发展之路上总会存在低谷,产业是否能一直满足大众的需求并持续保持活力,这是产品是否有价值作为安全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产业结构指标从产业本身的结构来进行分析,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是否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恢复力是指在产业经历过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后能正常回归原来的轨迹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抗风险的能力的体现,最后是产品的综合指标,综合全部的信息给出的一个指标。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认为,从产品的控制力、竞争力、成长能力以及发展环境作为产品的评价体系更为合适。在其中,占用最大比重的是刚引入产品安全评估体系中的产业发展的能源环境及资源约束和产品生态环境。产业的前期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只有足够好的发展环境,产业才能在刚起步的时候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产业的之后发展中,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的稀缺将会限制产业的发展,因此资源的约束是产品安全评估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低碳视角下产业安全的内涵
在产品安全研究论述之中我们知道我们在研究产业安全评估体系指标的建立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产业经济的安全性,同时产业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的资源约束以及无限制的过量碳排放会对产业本身的发展造成影响。我们可以从低碳视角下来分析产业的内涵,那就是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被背景之下,本国的产业能够抵御来自外界的各种不利因素而保持发展,不会因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资源的限制以及生态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过多的约束,能够长期使本国产业处于安全的状态,产业在外部要具有一定的控制力以及竞争力,在内部要有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产业安全评估体系的重构
(一)产业安全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与综合性原则在设计产业的安全指标评价体系时,应该覆盖面极为广泛,从全面反映资源、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这不仅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层次,同时也关系到的人类的生存方面。因此,具有科学性与安全性是产业安全指标评估体系建立的第一原则。2.实用性与可测性首先指标的建立就是为了满足产业安全评测的需要,如果建立的评价指标没有实用性,那么建立的指标体系将毫无作用。指标的建立是为了反映产业安全的现状供管理层制定相应的政策,所以指标的建立应该具有易理解与易接受,满足实用性的特点,同时,指标都是可测的,每一个指标所对应的值应该是由对于目前的产业经济状况计算得出的,具有准确性。3.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产品安全评价体系应该尽可能的量化到每一个产业,因为这样的指标将会有非常高的准确性,但是总会存在产业无法量化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无法避免的使用定性指标。4.长短期产业安全相结合产业安全体系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短期,同时要关注产业自身的长期发展,短期产业安全重点在于产业环境的改变以及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长期产业安全则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产品安全都应该重视。
(二)产业安全评估体系的基本内容
1.产业社会安全性产业社会安全性是指一个产业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产业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及阻碍社会的进步,还会对社会的大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产业的生存离不开国家的扶持,而国家提供的就是社会发展环境,社会影响是自身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2.产业经济安全性产业经济安全性是指产业在依靠其他因素而存在的依存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也就是其竞争力,产业能否稳定发展下去的控制力,主要从外商投资依赖度、产业能源依赖度、产业集中度、产业国际竞争力、自主品牌等方面来反映。3.产业生态安全性产业生态安全性是从从产业发展开始的资源能否满足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否能做到最小、碳排放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三个方面来反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就是能源约束力、生态环境约束力、碳排放量、环境污染率以及资源回收率等方面。4.产业安全的评估方法和模型产业安全指标处理方式是首先完成对需要获取指标的筛选,不满足要求或者不符合的指标不记录,对获取的指标进行分类,使用一些分析法;用于完成指标的预测以及自学功能,比较著名的就是回归法平均模型;最后就是指标综合以及权重分配,但是目前对于权重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样会对产业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
篇3
【关键词】醉酒驾车;刑法适用;刑法解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逐渐的增加起来,随着而来的是越来越拥堵的交通情况以及无视交通法规的现象的大量出现,更为严重的是酒后驾车事件以及醉酒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甚至是违法行为越来越多,对公共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酒醉驾车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很多国家都陆续的将酒醉驾车行为规定为一种犯罪行为。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行为作为一项犯罪行为来施行,随着在我国掀起了一场查处醉酒驾车的。但是,我们应该争取的把握危险驾驶罪这一刑事犯罪行为,不能随意适用,只用根据具体的犯罪构成达到危险驾驶罪这一标准时,才可以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范围的范畴。
一、醉酒驾驶行为概述
醉酒驾车行为是指机动车的驾驶人在引用了含有酒精的饮料、啤酒、白酒以及果酒等的液体后,在一定的酒精的作用下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的行为。醉酒驾车行为是否成立,要根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进行测量,根据血液中存在的酒精量的不同,可以将饮酒后驾车的行为细分为醉酒后的驾车行为以及饮酒后的驾车行为这两种,其中,驾驶人的100毫升的血液中如果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升时,可认定为酒后驾车,而当血液中酒精的含量达到80毫升以上时,即认定为醉酒驾车。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的是第二种,即醉酒后的驾车行为,因为,这一行为引发的后果较为严重,也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将醉酒驾车行为写入宪法的原因
将醉酒驾车行为写入刑法修正案(八)是有原因的,下面就其立法原因作具体的分析:
(1)维护社会安全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使用量也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我国传统的酒文化的作用的影响,醉酒驾车后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造成大量的人员的伤亡。自2009年的1月至8月的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内,我国发生的醉酒驾车后的交通师父有1044件,其中致死率达到了39.2%,醉酒驾车行为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的公共安全,危害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刑法要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适时的做出变化,因此,针对我国因为醉酒驾车行为而出现的交通事故,将严重的醉酒驾车行为纳入到刑法的范畴,符合刑法的立法精神,这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需要。
(2)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自从越来越严重的交通事故后,自09年8月份后,我国逐渐的兴起了整治醉酒驾车行为的,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醉酒驾车行为仍然会陆续的出现,并且危害有增无减。而且,醉酒驾车行为也没有充分的法律将其制止,对这一行为具有限制作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是仅仅对这一行为采取暂扣或者是吊销驾驶证以及行政拘留的处罚,而这一处罚相对较轻,使得醉酒驾车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很小,因此,很多人往往不顾法律、法规的约束,而是铤而走险,对这一行为的处置行为也很令人失望,因此,将这一行为写入刑法也是为了弥补法律、法规的漏洞与不足。
三、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刑法适用
对醉酒驾车的处罚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要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醉酒驾车这一行为进行系统与必要的分析,采取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将醉酒驾车行为设置在司法层面上,但是,要在综合进行分析的情况下采取宽严相济的政策,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1)对醉酒驾车行为进行严格的刑法适用。在司法实践中,醉酒驾车这一行为往往具有复杂性,有的情况下与法律的规定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这一行为进行严格的刑法适用,保证做到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法无明文规定不无罪的原则,对其进行正确的刑法适用。要严格遵守醉酒驾车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要对这一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准确的界定,不能随意的缩小或者是扩大刑法的适用范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危险驾驶的行为是很广泛的,包括很多的行为,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实际中遇到的危险驾驶行为可能更为广泛,但是,却不能对醉驾行为作类推解释,因为,在刑法中禁止类推解释。同时,还要注意,还要将刑法关于醉酒驾车的规定与行政法中的规定相适应,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情节可以仅仅进行行政处罚,只是对于那些情节严重、行为恶劣的醉酒驾车才给予刑事处罚,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2)对醉酒驾车行为灵活的适用刑罚。刚刚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的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刑事处罚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发生的这一类案件往往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处理这一类行为时,要灵活的适用刑罚。我们处罚醉酒驾车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刑罚不是目的,只是对社会安全的一种保障,因此,不是处罚越严重遏制醉酒驾车行为越有效,而是需要灵活的适用刑罚。因此,在对醉酒驾车行为进行处罚时,要根据行为的情节、性质等进行分析,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采用行政处罚,只有对那些犯罪情节严重的行为才可以适用刑罚处罚,这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一种有力的手段。
四、结语
将醉酒驾车行为写入刑法修正案(八)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酒醉驾车行为有了一定的限制,取得了好的社会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刑法不是随意适用的,刑法具有谦抑性,要系统的考虑行为人的性质与情节的轻重程度,对醉酒驾车的处罚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要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醉酒驾车这一行为进行系统与必要的分析,采取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将醉酒驾车行为设置在司法层面上,但是,要在综合进行分析的情况下采取宽严相济的政策,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当然,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制止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安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汪雯斐,王松山.醉酒驾车交通肇事案件的刑法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29)
[2]任博,廖斌.醉酒驾车行为刑法适用之解读[J].河北法学,2012(04)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实践
1. 前言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实现民族振兴的希望,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每年我国都有上万名儿童死于各种安全事故。因此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应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前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孩子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同时为社会安全教育问题做一份贡献。
2. 学前安全教育的培养内容
2.1生命安全意识。生命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幼儿纯真无邪,没有足够的是非分辨能力,所以,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热爱生命的意识,要珍惜自己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要初步教会儿童们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受人身伤害,特别要加强女幼儿免受性骚扰或害的自我保护意识,给予他们一个阳光的学前学习生活。
2.2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多半是因为肇事者或受害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提升儿童的安全意识就要培养他们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让识记各种交通标志、信号,普及交通安全常识[1]。此外,要对儿童们进行乘车安全教育:乘公交车时莫要盲目拥挤;出门旅行要乘坐正规巴士,不超速、不超载;父母开自驾车的要监督他们遵守行车安全规则,系好安全带等。
2.3消防安全意识。火灾也是高发事故之一,学前应该对孩子们普及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对火灾的危害进行讲解,培养孩子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逃生自救能力和防范能力。由于儿童天性好奇心强,喜欢触碰把玩各种东西,所以不要随意摆放易燃易爆物品,并要警示他们远离危险品。
2.4生活安全问题。生活中要注意防范的安全问题主要有:第一,预防踩踏和避险逃生问题;第二,用电安全问题;第三,预防煤气中毒和食物中毒;第四,防范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第五,预防流行性疾病;第六,防拐卖偷窃等等。各种安全隐患充斥在孩子们的生活里,做好防护工作,形成安全意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5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地域性特点。幼儿园在普及自然灾害防护知识时,可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特点,加强训练自然灾害逃生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保持冷静的能力,练就他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逃生、互救及求救技能。我们不能实现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做好防护工作,保护好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将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
2.6防范社会公共安全事故。近年来增加的有关踩踏事故报道着实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学前教育要使孩子们认识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以及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则的重要性[2]。小孩子多半喜爱热闹,要注意教育他们不要进入人员已经相当密集的场所,因为在拥挤的人群里一旦发生踩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小孩童将会是最大的受害者。
3. 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实践
3.1注重将安全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普及的安全知识还远远不够,应当重视在实际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安全意识。幼儿教师多数会选择在教室内进行模拟课外拓展实践活动来代替现实场景,为的是避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给自己招来与儿童家长的纠纷。诚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趣味游戏、模拟生活场景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孩子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实践中去,亲近自然,贴近生活,难免会让他们觉得社会是安全的,不利于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毕竟现实生活并不是课堂力进行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让孩子们体验“身临其境”,才会对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真切体会,才会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作出恰当反应,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2增加贴近生活体验。进行课外活动是幼儿教育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于自我保护教育教程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适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拥抱大自然。在开展户外实践活动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会设置好的问题分配到各小组中,让他们进行讨论后派代表作答。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既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进了现实生活体验,也培养了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还使幼儿的学前自我保护教育工作得到了实质性提高。
3.3实现教学多样化设计。鉴于每个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状况、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学前安全教育时,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学有所得[3]。具体实现教学多样化设计,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实际需要和实践活动场所,制作针对性、多类型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教授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概念时,教师可争取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通过使用图片、艺术字、动画等演示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应变能力。教师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对幼儿做引导,鼓励他们在家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逐步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家偕同父母洗菜擦桌子、叠自己的小衣物、自己叠被子、整理书桌等。
3.4用游戏带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玩游戏,孩子们可以在一定程度意义上开始接触到社会。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得到更多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在设定好的游戏规则里,为了使愉快的游戏进行下去,各位组成员小朋友需要协调合作,共同进退,从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引导他们进行和睦共处,提高其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即交际技能,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孩子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最后,孩子们还能通过游戏找到趣味相投的伙伴,建立起儿童时期纯真的友谊,在有同龄人的陪伴中快乐成长。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学前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应该成称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国家除了加强对社会安全问题的宏观监控,应当鼓励从娃娃起加大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保护能力,保障祖国的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梓钰.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3):90-92.
篇5
安全生产是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的心得与感悟,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安全生产的心得与感悟一
在电力生产中,生产者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是安全思想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
但是,要确保电力生产安全,这一转变依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由“我要安全”转变到“我会安全”,才能够从事故源头上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电力生产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生产安全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电力生产事故有三类:一是“天灾”,如雷电、大风、暴雨、施工爆破等不可控或不便控的自然因素,有其突发性。二是线路、设备、器材的“先天不足”,有其隐蔽性。三是“人祸”,人为地违法、违规、违章,有其盲目性。且占所有事故中的绝大部分。而“人祸”又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规章明知故犯,明知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其二是对规章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工作中又恰好在其二中发生了问题。其三是对规章不懂装懂,稀里糊涂,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或恍然半悟。
显而易见,工作人既是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工作人的主观愿望。因此,“我要安全”也就仅仅是一种良好的主观愿望,要真正取得确保电力生产安全这一客观效果,就必须解决好“我会安全”这一根本。
大凡发生了事故后,总结时都不难得出:“安全基础不牢,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管理不善,技术素质不高,安全防护能力弱,习惯性违章”等诸多教训的结论,都会把违章作业认为是事故的“病灶”,也提上了人们的议事日程。但深层次地去分析违章作业存在的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从源头上杜绝违章作业的办法来,是不是真正摆上了我们各级安全部门、管理者、生产人的办事日程?
勿庸置疑,经过有电以来的生产实践和血的教训,总结提炼了一套有效确保电力生产安全的规章制度。各电力生产企业又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生产时期制定了大量的具体保证措施,以及上级随机性,针对性的电力安全生产的指示、通报、要求等。这些是确保电力生产安全的依据,且有性。但是电力生产是一个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过程,从事生产的人又是这个过程是否安全的决定因素。而人的认识水平,接收能力,工作姿态,经验积累等等又各尽不同,要把所有确保电力生产的依据变为每一个从事电力生产的职工的自觉行动,解决好“我会安全”的问题,应是从事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者,生产者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课题。笔者认为: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首先,要为我而学。安全既是电力生产本身的需要,更是从事生产职工的生存需要,安规技规既反应了电力生产安全的客观规律,又是从事生产人的行为规范。因此,每一个从事电力生产的人,都应明白学习安全技能,既是企业的需要,更是自我的需要。这就需要“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不要“实用主义”、“形式主义”。把强制性与自觉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学习,反复学习。从个体到团队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并制定配套的学习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点滴学习,日积月累,这样不仅能够对安规、技规等安全生产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就能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自如。也只有人人成为安全明白人,才能事事做到安全人。
第二,要因人施训。近些年来,职工队伍生产技能、安全防护能力差,人才断层等已达成了管理者的共识。把加强教育培训也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措施。但各级抓各级的事,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真正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链还是力度不够。往往形成上级制定安全措施“一字一字地抠”,经逐级折扣后贯彻到生产中却“一把一把地丢”。因此要把从事电力生产的各类人员分门别类,拉开梯次,有的放矢地逐级制定年度、月度培训计划,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专人负责。充分利用班组站法定的每周一次安全学习和每天班前会进行。这样每周解决一个难题消除一个不安全隐患,一年就能解决52个“会”和消除52个不安全隐患。每天学习一条技规、安规,一年就能学懂弄通200多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耳濡目染地强化人的意识,就能潜移默化地在职工队伍中形成一道事故的防线。
第三,要善于纠偏,电力生产暴露问题和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和善于做到“见于未萌,禁于未发”。有效的办法就是边生产边整顿,发生问题及时整,安全顺利定期整。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和“温习规程与包扎’伤口”’一样重要的深刻道理。自己发生了事故多从自我找原因,不要“摔了跤总怪路不平”。把别人的事故当着自己的教训来接受;把小问题当着大问题来解决;把带有倾向性和危害性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根本方针。
“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需要漫长的过程,而“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更需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甚至说是一个无终极的课题。笔者提出以上粗浅认识和解决途径还远远不能解决“我会安全”的问题。此文主要是基于安全生产观念上的一次完善和“抛砖引玉”,其目的是引发从事电力生产的职工围绕“我会安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安全生产的心得与感悟二
人是万物之灵,是社会发展之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生产,安全是生产的基石,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人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社会上各样的工作都必须围绕人来开展,离开人什么事情都将无所事事。当今社会提出了许多发展的新理念,要构筑和谐的社会,和谐企业,作为_人深感身上责任重大,应主动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意志风格,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全生产中坚持以人为先。"9.4"事故可谓惨痛,我们将从这次事故中,化悲痛为力量。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指挥部2011年9月15日召开的《安全专题》会为指导思想,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重在落实”的方针为安全口号,近期展开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及培训。从这些培训及教育中我深深感受到安全所带来的深刻含义。安全就意味着责任,一个人的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多地要对别人负责。我们不管从学习、生活、工作中都要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防范。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的难点在我们自己,所以安全意识要从头开始,从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始,增强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要做到“严、实、细、快”。作为职工的我们,在工作中应树立起“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安全、人人安全”的工作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杜绝安全情况发生,切实要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对此,我认为做好安全生产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安全规章制度为铺路石。首先要做到三点:
一、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家、集团公司及公司的各项法规、规定、制度,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做到安全生产无漏洞,监督到位,措施到位,各种监护到位,对于运行中设备我们要谨慎后行,应做到心思缜密,不要盲目的以己之力独自完成。
二、加深学习深度,加大管理打击违章现象的力度,使每个人感到生命可贵的意识,从而杜绝此类的现象发生。
三、工作前应深入了解危险点分析,避免人身安全受到危险点的伤害。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做到“自家事”的精神,不要有任何马虎之心,对工作认真负责,才能做到对生命负责。“爱企业、爱工作、爱生活”是我们每一个职工的心声!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每位职工的奉献和努力。“保证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为了“平安”这个共同的目标,将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永不放松!时刻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你心中,安全在我们大家心中。
安全生产的心得与感悟三
激情六月、阳光灿烂,生命就如同这飞火流萤一样光彩绚丽!我们的企业,也如同这火热的季节一样,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6月是全国第九个安全生产月,我公司在6.10-6.11响应号召,进行了《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其间张贴了海报,观看了电影,组织全员开展“以防范知识,安全技能”规范操作于一体,在大厅安装LED显示屏设备,将现场规范操作,安全理念等宣传图片进行滚动播放,目的就是让这个理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心里去。
以人为本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搞好安全生产的成败,除了安全第一这一永恒主题之外,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人的力量。“安全第一”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方针,只有安全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因此,抓好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解决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各方面因素达到平衡,我们才能真正讲安全工作。
我们每一个英特药业员工自踏入这扇大门起,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每个新人都参加过新员工的培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们牢记在心,我们是时时讲、周周学,月月喊,每个人都对安全怀着崇高的信仰。我想不会有人对安全工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企业纪律章程有任何怀疑,这些都是鲜血教训的经验凝结,每个人都对这些耳熟能详,它是每一个从业人员的三件法宝,但为什么最终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究其原因就是抱着及格就行的思想,怀着侥幸心理,心里头少了安全生产这根弦。所以理论还是需要用实践来巩固的。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家喻户晓的安全格言,体现的就是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的工作,只要我们做到一切从日常安全工作抓起,以正常的心理、平和的心态、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对待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就一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我们要牢记安全生产的八荣八耻,熟记宣传标语。让公司安全的、稳定的、和谐的发展下去,让安全工作成为保护生命的工作,让安全常伴我们左右,让人人都重视安全工作,让人人都参与安全工作,让我们的生命,在安全发展中、在和谐社会中绽放。
安全生产的心得与感悟四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安全生产,不是口号
安全生产,这是我们电力工作者每时每刻都能听到或者看到的警句。但是这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我们工作的第一准则,是我们人身安全保障的措施,不能因为以前的安全就忽略了以后的危险。忘记了这个准则,就是把自己加上作料送到“电老虎”的笼子里。
二、服从指挥、听从调度
如果没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电力工作的危险程度要远远大于战争。因为战争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牺牲,而电力生产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措施的保障,任何人都躲不过“电老虎”的魔爪。打仗如果没有运筹帷幄、如果没有灵活指挥、没有各兵种、各单位协调配合,就要输掉战争。电力工作也一样,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措施为武器、如果没有严格的指挥,松松散散、各自为战、不服从指挥,就很有可能造成自伤、误伤事故,甚至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绝不亚于输掉一场战争造成的后果。因此电力工作就要象军队那样,纪律严明,指挥到位。
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安全生产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是啊,你个人不遵守安全生产准则,后果可能是对别人造成伤害,这就是“谋杀”罪!也可能是造成国家经济损失,这就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你也是“玩忽职守”罪。我们工作中的安全措施,如“两票三制”,工作人员如果不能严格遵守,而是走走过场形式主义,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就是威胁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就是犯罪。“_x”事故中就存在工作票“代签名”、“未签名”现象、也没有严格执行工作间断、转移签名制度,就是没有把遵守工作安全保障制度上升到遵守“法律”的高度。
我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各项安全保障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认真遵守“两票三制”等安全保障措施,决不麻痹大意,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事业的繁荣,而珍惜自己和他人宝贵的生命。
安全生产的心得与感悟五
安全是我们建筑行业的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就无从谈起生产。安全是广大职工的福利,只有确保了安全生产,我们职工的辛勤劳动才能切切实实、真真正正的对其自身生活产生较为积极的意义。
现结合我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做的工作与自己平时工作实践中的积累,有以下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深入开展安全理念宣传教育
为使安全生产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我们必须注重开展安全理念宣传教育。成立由公司领导组成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方面切实加强领导。
充分利用网站、施工安全手册招贴画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安全是的政治、安全是的福利、安全是的效益”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生产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预防观;“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安全落实观和“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教育,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利用形式多样、生动直观的展示板悬挂安全生产理念、安全警句、安全格言等形式,使安全教育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二、抓好日常安全教育,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必须注重加强安全文化的日常教育工作。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主题,以施工安全规程为基础,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文化教育活动。把安全教育同反“三违”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事故案例分析等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提高职工遵章守纪意识,达到自保、互保、联保。
在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对成绩优异者进行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与职工的年终考核相挂钩,以此来提高职工主动学习安全文化知识的决心。
施工安全会上,教育职工为了自身的安全、家庭幸福及企业不受损失,在工作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杜绝“三违”行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安全人。从而实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提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强化干部安全责任意识教育
项目部应该利用每天凑头会讲解干部在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强调项目主管负责人是当班的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工作地点的安全负责人,强化制度,抓好落实。支持职工正确行使安全生产知识情权。干部坚持8小时工作制,做到与职工同上同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了安全责任及现场管理意识。
四、开展“我如何做好安全大讨论”活动
为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项目部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发生于今年x月x日晚的_县_x有限公司_框架中桥铁路施工事故中,最终造成x人死亡、x人受伤的惨烈事故。从中吸取事故教训,提高了职工的防突意识和安全意识。
组织我项目部出现“三违”职工讲述自身违章经过以及自己的亲身感受,引导职工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正反对比,通过安全生产从我做起的大讨论,提高了大家的安全责任性。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安全都能够从我做起,人人实现安全,那么,企业就能实现安全生产。
篇6
一、安全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劳动大词典》:安全是指不发生导致人身伤亡、职业病、设备和财产损失的状态。笔者理解为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保证,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概念。人类要生存就要克服、避免威胁生命的种种不利因素及危险,争取安全的生存环境,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说安全与人的生命、财富、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生活、生产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保存自己,延续生命的手段。
二、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观点
技能训练中心的安全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正常教学的安全措施,安全技能及安全教育。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他们都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1、预防为主。要高质量地完成技能训练及教学任务,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这是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进行任何的教学和训练,从理论和客观上讲,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都可以通过各种防范措施来消除隐患,或把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
2、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体现在:在思想上安全高于其它工作;在工作中安全重于其它工作;在安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学习优先于其它知识学习;在考评上安全严于其它考核工作;当安全与教学和训练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因为安全是我们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基础。
三、加强安全教育
所谓安全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
1、思想教育。思想上的安全认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长期安全学习和安全理念知识灌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现行的只对学生进行短期安全教育的方法需要改进,要让安全教育贯彻整个实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始终。最终达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形成一种安全风气。
2、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的教育除掌握一些普遍性的安全知识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安全知识。例如要掌握一些日常的安全防范知识,防震知识,防水,防电以及意外伤害的知识,一旦发生危险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等等。这些安全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安全教育这条途径。
3、应急措施及逃生的训练就是很好的安全技能训练,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技术部门的一致肯定。而校园事故,如果广大师生训练过成中的应急措施,也许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四、搞好安全教育的措施
1、安全教育要从习惯抓起。习惯一旦形成具有很大的惯性,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而坏的习惯就很危险了。。
2、有计划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要做好年、月、周、课时的计划。计划中要有学习时间、有主讲人,并按照计划逐项实施,杜绝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篇7
学校安全教育 问题分析 应对策略
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学校的安全教育,能够让青少年全面地、健康地成长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他们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的工作,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做出明确规定,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范畴之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安全教育,普及他们的安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遇事处理问题和在危险时刻自救的能力。
一、学校安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学校安全教育理念的理解偏差
安全教育是属于那种长期的、常规的工作,它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知道相关的基本的法律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行为知识和能力,形成在突发事件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及时无误的应对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受到伤害,保证学生能够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宣传安全教育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宣传方法不当,使其成为许多学校的作秀,安全教育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地贯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及祥和的学习生活里。
究其原因,就是对学校安全教育理念的偏离。在潜意识里,很多学校把学校安全教育错误理解为“安全管理”,他们认为,只要有充足的安全设施和专业人员的配备就能保障学校安全,安全硬件设备可以成为教育中的第一要素。当学校安全事故发生时,一些学校在第一时间查找管理漏洞,却未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长期缺席。另外,各级各类学校通常用会议报告和文件的形式来加强安全教育,但是有很多因素使安全教育并没落实。比如说,在专业的安全工作人员、精力、财力等方面配备不足。现在的安全教育已经被人们称之为“行动秀”“应景之用”,这是因为他们都只是限制在板报、墙报、橱窗海报、安全教育纪念日、宣传活动以及专题讲座这些形式。
2.学校安全教育的不完善
想要贯彻执行安全教育方式,不但要重视思想,还要在实施中把整套完善的配备措施来保障。但是,学校安全教育却不能够顺利进行,因为保障机制不完美、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实施途径单一等因素。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意外伤害、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网络、自然灾害以及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每个方面都需要采用适当的全面、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采用多主题、多途径、学科渗透、全面地展开活动,以寓教乐,慢慢地来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在保障机制里,通过安排充足的时间,正规地展开自我保护和逃生的实际演习活动;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安全教育学生资源建设、安全教育活动评价和督导、相关的教研课题研究等机制加以鼓励支持。然而,在现实的情况里,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出现裂痕,导致很多的管理死角和管理漏洞出现,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安全素质水平的不同,不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而且还不重视学习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讲座、安全课程、学科教学等活动难以显其成效;加上枯燥并单一的理论解答,更加难以调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价值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安全意义的正确理解就无从谈起。
二、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1.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从以往学生发生的突发事件看,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所以帮助青少年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显然,首先老师就要有这个意识,就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父母把儿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那么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权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义务。怎样才能帮助青少年增强安全意识呢?第一,明白安全的重要意义,爱惜自己的生命,通过开班会、橱窗板报墙报等形式来宣传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聘请消防队员、公安民警、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来做实际演练。以此更能生动形象地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第二,让青少年了解常规的安全知识,加强预防,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2.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注重师德教育
注意强调教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教师法》等法律常识的学习,作为教育者本身应当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能,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在保护青少年的人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人身权益不受到侵害。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
有句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所谓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也是这样。作为校长,要服从上级指示,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讨论,制定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安全规章管理制度。
4.强化校舍、设备的管理
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多是因为校舍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比方说校舍内的设备老化、线路年久失修,等等。因此,学校里负责安全的相关部门要做定期的检查,及时排除隐患,并做出适当的应急措施。
5.增强学生对体育卫生的安全意识
要特别增强体育教学者的责任意识,即学校对体育工作者执行管理制度要严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活动中危险的比率。与此同时,在卫生安全方面也要严格监督管理,对学校商店、食堂的食品安全要重视,严格执行卫生的监督管理制度,以防食物中毒等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当今社会,虽然在安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追求探索,一旦找到合理的办法,就意味着学校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再加上安全教育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渗透,那么安全教育具有跨时代意义。所以,青少年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让学生们有一种感觉:我在最安全的地方,我是最安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万荣.走出安全教育的三点误区[J].江苏教育,2008,(3):51.
[2]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篇8
智障儿童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在记忆方面,他们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错误、不连贯并缺乏逻辑,造成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智障学生言语出现迟、发展慢、词汇量小、词义理解含糊并缺乏连贯性,导致言语表达困难。在思维方面他们缺乏概括力、分析力,判断力,并且逻辑性、稳定性、完整性普遍落后、注意力难以集中、数的概念掌握困难。在个性方面他们情绪紧张、性格孤僻、消极沮丧、缺乏自信与自制,做事多难以坚持。
由此可见弱智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各方面水平都很低,导致教育难度大、效果慢、进步小、遗忘快。他们对同龄人已理解掌握的知识、已形成的常规习惯难以理解,安全意识难以形成。他们在家、在校都会对管理和教育带来较大困难,隐藏着多种安全隐患。
我认为安全是学校教学和一切其他活动的前提,更是新生需要重点强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我把安全教学作为工作重点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做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持之以恒。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安全教学,历届学生都有较大进步。
一、注意活动安全,从基本环境入手培养安全意识
学生的特点加上有的家庭教育滞后,我们好些低年级学生不懂“安全”是什么。每个孩子都有摔跤的经历,我就从摔跤解说“安全”与“危险”的含义,说明“安全”对我们一生的重要性。我从身边小事教育他们地上湿滑易摔倒,小心提防别打闹;攀高坠落极危险,安全有序很重要。对于水、电、火、燃气这些生活必需品,学生应该明白它们的作用,更应该明白他们是危险品。如何正确使用是我们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防触电,学生要懂接通电源的电线、电器不能水洗湿擦,更不能泼水;为防火,打火机、火柴小心使用要记牢。相比之下有毒、易爆更危险的燃气,不小心对待可能危及生命和财产。我们把学生分组,真实用煤气灶手把手教学。反复练习后大部分中、高年级学生会安全使用,并记住使用燃气时要留人注意查看。
二、注意饮食安全,享受健康人生
人的健康与安全饮食密不可分。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健康成长影响很大。我们低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病从口入”,通过习惯不喝生水、吃前、便后洗手、远离不卫生或腐烂变质食物后,学生进步较快。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在校开饭,为预防食物传导疾病或学生间交叉传染疾病,我们需要不断努力。
三、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让自己安全行走于家校之间
“行”是人们多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更是反应不那么灵敏的智障学生要特别教育的环节。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多数每天返校,有的步行、有的坐公车、有的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对学生讲交通安全,我喜欢用交通事故作铺垫,并且一起讨论红绿灯的含义,再讲相关交通规则。学生愿意听,容易懂、记得牢,效果好。他们逐渐明白马路不是游乐场,在马路上玩耍、打闹,或突然横穿马路等违规行为可能要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有个顺口溜:“行人、骑车靠右走,步行首选人行道;过马路选斑马线,坐公车排队上下,坐、扶好;骑车的要控速度,会让车、让人很重要;转弯示意我清楚,还要双手扶车把行走非机动车道。”
四、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提高社会生活防范意识
篇9
1.1基本信息
本组53名患者是从所有精神分裂患者中随机抽取的,年龄分布:12岁以下3例,12-18岁41例,18-24岁5例,24岁以上4例。性别:男性31例,女性22例。
2临床诊断及分析
2.1情感障碍
有48例患者存在反应较迟钝,态度冷淡、情感淡漠等问题。日常观察中看出,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学习兴趣和能力下降。另外,有22例患者出现自笑状况,28例患者出现过过度反应。
2.2思维障碍
有45例患者思维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临床表现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飘忽,逻辑推理荒谬,脱离现实。在交流方面,患者经常语无伦次;在写作方面,语法结构上虽然无异常,但语句以及概念缺乏逻辑联系,上下文之间严重脱节,文章没有明确中心和论点。
2.3意志和行为障碍
有44例患者表现出意志力减退和,活动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和进取。平时患者行为懒散,不愿活动,缺乏言语交流遇到困难时,缺乏主动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等。
2.4认识障碍
有42例患者存在明显妄想症状,主要表现为不明理由的嫉妒他人,怀疑同事在身后诋毁自己,怀疑配偶出轨,对自己不忠,怀疑医护人员和病友会迫害自己,认为别人说话是在背地里谈论自己的,认为日常饮食中有毒等,严重时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40例患者存在幻觉,主要是幻听,比如听到有人谈话并回应、听到他人议论并做出一些怪异行为等。
2.5诊断分析汇总
在本组案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几种类型里,偏执型38例,占72.1%,青春型3例,占5.7%,紧张性3例,占5.7%,单纯型2例,占3.8%,未分化型5例,占8.6%,其他类型2例,占3.8%;性格类型上看,内向型42例,占78.7%,中间类型8例,占15.4%,外向型3例,占5.8%;从病因上看,人际关系因素31例,占57.7%,身体因素5例,占9.6%,鬼神有关6例,占11.5%,性格因素6例,占11.5%,诱因不明5例,占9.6%。
3治疗方法
3.1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治疗过程中主要就是做好早治疗,有效治疗和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这样,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最好,所需剂量也较少,效果也较明显。在治疗期间也要采用合适的药物,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维持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疾病,使其稳定,使患者康复,以便于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同时也要关注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适当调整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的成功率。。
3.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对患者的康复有决定性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心理治疗工作:(1)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面对精神分裂患者时,要把握好尊重理解为先的原则,认真应对各种情况。当患者说话时,要努力倾听并理解,充分尊重患者;当患者心态不稳定时,要耐心开导,让患者找回安全感。建立有效沟通的方法与途径,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心理支持。要鼓励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社会,提高适应能力。(2)做好生活工作。对于行为被动患者,督促其料理个人卫生和生活其它方面,必要时可以帮助患者整理被套、晾晒衣物等。督促患者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按时作息,保证其生活质量。引导患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益智活动、趣味活动等,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交流机会。(3)做好安全工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突然出现各种异常表现,尤其是自残和伤害他人,因此要做好预警、干涉和上报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尤其是危险品管理,准确评估各种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治疗环境。引导患者认识周围环境,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不安全感。
4结果讨论
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居多,占57.5%,一定程度反映了一般精神病医院住院病人的男女比例情况;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患者较多,占76.9%,这说明患病与受教育水平有关;患病者绝大部分是青少年,这说明患病与其心理成熟程度有关;患者类型中,偏执型居多;性格上看,内向者居多;因人际关系问题患病者占半数以上。经过一段时期治疗后,有13例患者被治愈,21例明显好转,18例无明显效果。
篇10
激情六月、阳光灿烂,一片繁荣景象。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安全文化与行为养成”演讲会。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安全文化,一说到文化,大家肯定觉得是一个很深奥、很抽象的概念,其实文化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它的一些特点早已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而这种无意识社会形态就是文化。
现在公司上下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一名新入厂员工我也谈谈我对安全的理解和认识。
安全是一种仁爱之心,仁爱即爱人。安全以人为本,就是要爱护和保护人的生命财产,把人看作世间最宝贵的。
安全是一种尊严,尊严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失去尊严,人活着便无意义。遵纪守法,遵章守纪,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三不伤害”就是尊严的体现。无知的冒险,无谋的英勇,无常识的松懈、倦怠,都是对生命的不珍惜,将导致人间悲剧。
安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是全公司干部职工生命的保障,更是家庭幸福的美满纽带。
安全是权利也是义务。在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安全与健康的保障,是我们每一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甚至有时比吃饭穿衣更加重要。如今,在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努力配合下,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的安全文化为此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员工们也逐渐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普遍认同并追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生活方式的理性表达。安全也是一种文化,是重视自己、尊重生命的体现。一种文化的形成,要靠全社会的努力。
我们完全可以把安全站在这样的一个高度来看待:重视安全就是尊重生命,忽视安全就是漠视生命。大家能感受到我们国家近几年新闻媒介对矿难等安全事故的报道力度较以往加大,保证安全信息透明度也是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可见安全文化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股文化力量。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发展和创新安全文化,不但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
安全靠什么?安全要靠责任心。只有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生产的安全才能不受威胁。只有增强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美丽。
安全要靠企业领导,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舍得投入,才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安全靠制度,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
安全靠管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重视过程控制,实现规范化管理。
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长抓不懈。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堤坝。严重的三违、隐患,都可能导致堤毁人亡的惨剧。而安全文化就是贯穿安全是什么、安全靠什么的一条主线,只有让员工们从心里认可了,把安全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达到零违章。
现阶段我车间已推行到行为养成阶段,强调了自主、自觉地安全理念,突出了安全守则细节和责任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工作的细节中。
安全文化是社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在人的价值观上的综合反映,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社会安全生产的状况,实质上是其安全文化水平的效应。
安全文化是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在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中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文化的功能就在于将全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念的现代文化人。将企业的全体员工塑造成具有现代专业安全文化知识的生产力,企业具有掌握专业安全文化的生产力,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
亲爱的职工朋友们,请你们牢牢记住,你的平安就是给父母最大的慰藉,你的平安就是给妻子最好的关爱,你的平安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呵护啊。那些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者,请你们心中高高挂起安全为天四个大字。安全是笔,他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画,绚丽的文章。安全是布,他可以编制出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精彩生活。安全是福,他可以变成父母关心的微笑和孩子们心中甜甜的期盼,安全就是职工最大的尊严,只有实现安全生产,全厂干部职工才能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