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全面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社区教育 青少年发展 花山岖青少年社区教育
青少年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的总和,是社会提供给青少年所有教育性经验的总和,是我国青少年教育格局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社区教育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十分密切,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对而言的,教育场所具有补充性,而社区教育由于其教育场所集中于社区,因此,“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一年平均有44.4%的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教育功能,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走访了花山区下辖各社区,对青少年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花山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现状分析
区划调整后,新花山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44个社区,人口近50万,其中流动人口超过10万,社会青少年群体约为9万人。该区目前青少年社区教育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多部门协调配合。社区教育事业属于公共事业,具有公益性质,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该区目前已将社区青少年教育纳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形成了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为主导,关工委、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参与的综合管理格局。如原金家庄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花山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的特殊人群专项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既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保护、支持社区教育的发展,又有针对社区教育事业的固定投入,并广开渠道,多方筹集社区教育资金,为社区教育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
二是青少年社区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运营管理坚持公益性为主导。全区44个社区中,均设立定期或长期为辖区青少年服务的活动场所,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维护。部分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独具特色,如新风社区、南塘社区创办的“爱心家园”,南湖社区创办的“天使乐园”,东苑社区创办的“快乐四点半”学校。青少年活动场所基本上由政府部门或公益单位出资建设管理,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只有极少数服务项目向条件较好家庭的青少年收取费用。
该区青少年社区教育在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主要成效有:
一是重点解决了青少年闲散时间的教育管理问题。如新风社区开设的“爱心家园”,主要对象为社区内的孤儿、留守儿童及外来常住流动人口的儿童。配备了学习辅导员、保育员、炊事员及保安人员,除了提供午餐、辅导作业外,还开展了有益少儿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东苑社区创办的“快乐四点半”课堂,为双职工家庭子女或留守儿童在下午放学至晚饭时段提供志愿服务,较好地解决了青少年特殊时间段的失学失教问题。
二是强化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社区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和禁毒宣传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筑牢青少年思想道德防线,以此有效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树立爱国爱家爱集体的理想信念。
三是锻炼了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近年来在团区委等多部门的组织下,全区各街道社区普遍开展大学生暑期科普志愿服务节活动,每年暑期都有近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各社区担任社区主任助理,以社区多媒体办公场所为载体开设“快乐暑期吧”,集中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机器人科普展示、模拟小法庭、趣味运动会、社区卫生整治、才艺表演、大学校园先体验、少儿绘画比赛等多项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适应社会提供难得的锻炼机会。
四是特殊青少年群体得到了帮扶。社区组织辖区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帮扶特殊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主动承担起协助社区矫正工作者开展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审前调查、入教谈话、制订方案、落实措施等具体工作。以原金家庄区为例,共有400余名志愿者主动参与到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矫正帮教工作,为其顺利重返社会做出努力。
二、目前花山区青少年社区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该区社区教育虽然为解决困难群体失学失教问题,服务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思想观念、人才队伍、财力保障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一)青少年社区教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部分社区工作者对社区青少年教育所处地位和发挥作用估计过低,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作为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另一群体,部分家长和青少年对社区教育缺乏充分了解,认为社区教育内容与青少年实际需求相脱节,造成对社区教育不配合,直接影响到社区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活动场所硬件不足。虽然目前该区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各项教育活动也各具特色,但与青少年聚集模式多样化、期望值日益提高的现实需求相比,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场所硬件条件还不够充足,甚至部分严重短缺。如活动场所规模小,无法容纳更多青少年参与;场所“挂牌”多、“兼职”多现象突出,遇到社区其他活动即被占用;活动场所设施不齐全,无法全方位满足青少年的学习、文体、娱乐等多种需求。
(三)人才队伍短缺。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无疑需要充足的人才参与各项教育服务工作。目前,社区青少年教育主要依赖社区自有工作人员、少量的社区及社会志愿者力量。工作人员专职少、兼职多、无专业分类,流动大,缺乏相对稳定性,而且专业性人才队伍稀缺,无法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由此造成部分青少年不愿再做社区教育的“回头客”,青少年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度偏低。
(四)活动经费缺乏充足保障。青少年社区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产出。如果缺乏充足稳定的财力支持,青少年教育活动只能是缘木求鱼,难以为继。目前,上级财政对社区青少年教育设施、工作人员报酬及活动经费的拨付数量有限,而社区自身资金筹措能力又有限,青少年社区教育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五)青少年社区教育内容设计科学性问题。社区受自身工作视野、人员素质影响,对青少年教育内容设计科学化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分析把握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规律,活动内容设计创新不够,无法全面掌控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诉求,不能有效回应青少年需求,甚至与之脱节。
三、青少年社区教育功能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社区教育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其朴素思想意识形成和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从机制政策、硬件投入、活动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实现社区青少年教育功能最优化和作用最大化。
(一)形成长效工作格局。青少年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长远。青少年社区教育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支持、配合,在制度层面形成持续长效的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区、街道两级要把社区青少年教育纳入党政的整体工作部署,在全局工作中进行安排、考虑。把青少年教育纳入街道社区发展的统一规划布局,明确给予政策支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将社区青少年教育纳入基层年度目标考核,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将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经费纳入部门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以党政为主导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格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二)实现青少年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化。社区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载体至关重要。应该在社区青少年教育场所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创造更多的活动载体,提高设计标准,推进场所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满足青少年教育需求。在全区推广新风社区“爱心家园”、东苑社区“快乐四点半”等特色做法,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为所有社区建设配备青少年专属活动场所,制定具体标准,创新教育活动内容设计,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工作考核。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场所建设,在保证主体公益性的同时,以政府减免土地出让金、免征配套费、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及降低营业税率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的青少年活动阵地,投资建设相对高标准的青少年教育活动项目,合理收取服务费用,确保每个社区都拥有规范化、特色化、持久性的青少年教育载体。
(三)推进专兼职青少年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组建专兼职的人才队伍是关键。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导,为社区配备专业性强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增设公益性岗位,保证每个社区都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另外,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例如长期开展的花山区社区“红袖标”工程,动员社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五老”人员和已有的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参与青少年社区服务。设立志愿者服务站,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各类志愿者,按其特长优势加以规范分类,建立长效化的志愿服务模式,提供社区教育公益服务,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稳定性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四)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作用。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责。共青团在接触青年、了解青年、融入青年方面,本身又具备独特的先天优势。共青团在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中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党委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对于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未保办”和“预青办”作用,按照“1+3+X”模式,即街道团工委配备1名书记,3名兼职副书记和若干名委员,开展街道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注重调动社区团干部积极性,切实巩固基层团组织“桥头堡”地位。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青少年教育工作平台,统筹社区青少年教育事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强与关工委、教育、文化等部门协同配合。广泛开展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科学设计社区青少年教育项目,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组织参与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荣.社会工作视角下城市闲散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的建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9.
[2]胡阳全.我国农村民族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3]刘伟涛.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2.
篇2
首先,我代表,代表第一书记同志,代表本次论坛组委会,向所有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为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向所有为这次论坛给予支持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举办如此大规模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社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在中国提出来的时间也不是太长,我们举办这次论坛的目的,就是要引起社会关注,推动形成共识,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人是万物中最伟大的生灵。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精神,总是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总是能够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改造自身,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人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追求自身的发展,体现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之中,体现在人的社会活动之中,体现在人的理想和奋斗之中。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级目标。在人类历史上,正是基于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诞生了许多进步的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进而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所关注和追求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在《*******宣言》里面有一句最精彩的话,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憧憬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更新,都源于人们对自身发展的不懈追求,同时也都极大地解放了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为现实的途径和广阔的前景。xx同志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党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不久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新的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指导思想,写进党的文件,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推动社会进步的目标和根本方向。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社会制度、物质条件、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来推动和起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的社会化过程。这是一个基础和前提。就个体而言,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种途径综合起作用。人由社会化的过程学会思考、感觉和行为方式,发展人格与自我,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行为准则,实现“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从而有效地适应社会,参与实践,实现自身的发展才成为可能。人类社会和文化传统也因此得到代代相传。从这个角度上看,社会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经不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一个人的幸福,为了一个人能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了一个人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需要。
青少年社会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根据现代大教育理论,国民教育体系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文化主体和设施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活动,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者。相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社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社会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教育观和社会实践教育体验,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对青少年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尤其是社会教育追求的是身心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解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教育的需要解决的。社会教育更多的是追求人的个性的张扬,人的潜能的挖掘,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的是引导人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事,怎样与别人相处,怎么样看待生命,怎么样看待名利,怎么样看待自身的价值等等这些基本哲学层面上的成长发展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初。青少年思想活跃,追求新鲜事物,生命力旺盛,处于一生中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生的成长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对于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进而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一个民族来讲,青少年的成长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青少年社会教育又是整个社会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性部分。
青少年宫是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是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是我国社会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领域,青少年宫始终是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育机构,在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伴随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骨干力量,青少年宫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推动青少年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成长全面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50多年的共同努力,全国青少年宫已经达到3000多所,遍布全国市、地、县三级网络。党和政府非常关心重视青少年宫的建设,今后几年内将在全国所有的地、市和县普及青少年宫。青少年宫普遍拥有社会教育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其他社会教育机构难以达到的。青少年宫还拥有一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些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社会教育项目,整体功能日趋综合化。各类青少年宫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尤其是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精品项目,不断提高青少年宫整体生存和发展能力。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宫的辐射效应,带动社区和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这一次论坛,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认识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对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举措更为科学有效,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更加有力的推动青少年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篇3
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现今时展迅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一个国家只有做好创新,才能真正保证长远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其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实践创新中才能够得到加强以及改进。对于我国来说,青少年是我国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的未来,同时也是最为活跃的群体。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青少年是最为重要的,国家必须要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情况,把握住青少年的思想脉搏,并且要积极的对青少年进行引导,以此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创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顺应时展的要求。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就是时展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因此国家特别重视青少年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焦距,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青年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建设,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很好的引导,同时也加强了教育工作的力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今,由于国家的大力倡导,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的活跃空间在不断的增大,并且工作的环境也在不断的优化,但是在这其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少年的思想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主要是总体设计与实际相互脱节,没有结合实际,并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针对性很差,目标过高,有些急于求成。另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也相互脱节,在现今的教育模式下,家长们仅仅是重视学生的成绩,而缺乏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最后,社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偏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的对利益更加重视,导致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效果不断的降低;
(二)思想道德工作没有完善的体系,影响了教育工作。对于青少年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一条完整的适合青少年发展的体系,并且这个体系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并且要有规范的要求,但是对于现阶段我国来说,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来支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影响成果,现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青少年在物质满足的前提下都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青年的生活娱乐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是现今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没有真正的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因此无法很好的适应网络时代青年工作的需要。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提高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必须要合理,能够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要做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共同进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阵地,从而来实施对青少年的教育与监督,以家庭与社会为辅助教育,对青少年进行培养,落实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鼓励工作创新,实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效果问责监督制度,从而来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的全面提升。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
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定要以青少年的实际为出发点,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从而来促进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以及全面发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要从整体性出发,坚持工作性与适应性相互结合,以此来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结构必须要科学合理,并且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队伍的素质必须要高,要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满足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并且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年龄进行相应的规范,要选拔一些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并且综合素质高的青年工作者,要利用一些专家学者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另外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以及情感训练,使工作队伍实现制度化、法制化,塑造德才兼备的青年工作者,从而来起到榜样的作用,因此来激励青少年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
篇4
关键词 青少年 技术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技术训练为青少年运动员训练重点的原因
无论是从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还是从大量的训练实践经验来看,运动技术都应该作为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的训练重点,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阶段,直观的模仿能力较强,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
(二)青少年运动员,特别是刚参加运动训练的少年儿童选手,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一些重要的身体素质,例如速度、柔韧和反应能力,也处于快速发展的敏感期,此时如果不形成正确的技术,不发展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就会错过正确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
二、技术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技术与素质在形成的速度上也表现出不同。一般来说,运动技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打造,一旦形成了稳定的技术模式(或称为“动力定型”)就很难改变,甚至终身难以改变。身体素质具有突出的自然形成规律,尽管人为的训练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素质的储备和发展规律,但是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或某一种运动素质,尤其是当运动员进入成年之后,各项身体能力的自然发展基本都达到了个体的最高水平,此时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尽可能快速地挖掘运动员所具备的素质潜能。由此可见,必须不失时机地在源头重视技术的训练,让运动员从小就形成正确的用力方式,并且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进行改进,争取在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时已经具备出色的技术水平。而对于身体素质,则应该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和运动员的个体特点,不能将其作为少年儿童训练阶段的首要任务,更不能突击发展,只有在运动员进入青年和成年高水平训练阶段后再在科学的指导下相对集中地进行训练。目前,不仅技巧类项目的运动员十分注重从小培养正确和扎实的运动技术,而且大量体能类项目的首届优秀选手,专项成绩的增长基本遵循“线技术后能力”的发展规律,这样才有可能在运动员进入成年训练阶段后,专项运动水平仍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
无论是以技术为主还是以体能为主的运动项目都应该将技术作为青少年时期的训练重点,这一点尤其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前所述,我国技术类项目的优势很容易造成对技术的忽略,认为中国运动员已经具有技术的天赋,或者认为体能类项目是以体能为主的项目,技术类对该类项目的影响较小。然而,目前我国体能类项目的落后除了体能的因素之外确实存在突出的技术问题,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的一般与专项能力的脱节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良好的技术平台。
另一方面,我们经常看见,很多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有运动水平只单方面建立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缺乏扎实的技术支撑,甚至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技术动作,所以当运动员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后,就必然不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依然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改进或纠正技术,但是此时的训练大多并不能从根本生解决问题,已经形成的技术动作很难得到改变,其训练常常处于事倍功半的境地。
三、全面发展,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
篇5
1、训练的基础性和科学性
运动训练应遵循训练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竞技能力提高的规律,这就决定了青少年运动训练必须以打基础为主,加强全面身体发展,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各种田径运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专项训练。在基础性之上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要与不同年龄段的队员,进行科学有计划的训练。青少年运动员正处生长发育阶段,内脏系统尚未成熟,承受不了大负荷的训练,又基于人体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点,运动负荷的增加必然是循序渐进的。不能突然加大运动负荷进行训练,而应有节奏地加大,使之达到适应性积累。所以说青少年运动员在业余训练中应注意合理安排训练节奏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2、训练的业余性
训练的业余性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在课余时间,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与成人训练存在很大差别。参加训练的青少年年龄均在7-16岁之间,他们正处小学和中学阶段,应该把学习文化课作为主要任务。只有掌握和运用文化知识,才能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接受科学训练原理,执行训练计划,帮助教练员修改训练计划,才能不断提高自训和自控能力,创造优异成绩。
3、训练过程的阶段性
训练的阶段性是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技能训练发展的阶段不尽相同,应分阶段重点发展某种技能。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强,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及心理过程正处在一个发育及完善的阶段,此阶段是各种技能形成的最快阶段,也是技能储备最易增加的关键阶段。其中6-12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好阶段,13-14岁是协调能力趋于成熟的阶段。为此,根据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发展技能,应把握时机,抓住重点。
4、训练内容和手段的多样性
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求采用多样的训练内容,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打好训练基础,为未来创造优异的成绩创造有利条件。训练手段的多样化,既可使少年儿童学习掌握大量的运动技能,又可通过训练手段的转换,提高训练的兴趣,防止疲劳的过早出现,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数量和运动技术质量的目的。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发育较缓慢,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田径训练较之其它体育项目来说比较枯燥,这样的运动员就难以长时间的从事某一练习,因此,必须通过多样有趣的练习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在青少年田径训练中,内容丰富、方法新颖,手段多样是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需要,是年龄特征的需要,也是打好基础的需要。同时更要注意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为了将来能够取得好成绩,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也和成人训练一样,训练与比赛结合起来,通过训练使其在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都成熟。
篇6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训练学角度分析
1、青少年训练的特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要与技术训练紧密结合,在掌握短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快跑练习,速度训练时练习手段的选择应多样化,练习负荷应有余地,避免过早地单一大负荷速度训练;在力量训练时,青少年不应过分追求发展“绝对力量”,应注意发展全身力量,尤其应着重发展弹跳力量和快速力量,使短跑所需的各部分力量均衡发展;而在速度耐力方面,青少年运动员应有节制,不应过分加大速度耐力负荷量,否则将会导致过度疲劳和身心健康受到摧残。
2、青少年运动员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一般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采用田径多项训练;采用各种球类运动训练;采用各种体操训练。田径练习能更好地促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球类活动能发展运动员的起动速度、反应速度、弹跳力量和协调性;体操练习可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协调,增强上下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力量训练,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速度训练,它包括反应速度、肌肉收缩速度、跑动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它是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其代谢因素有两种,即非乳酸速度耐力和乳酸速度耐力。因而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选择应以导致产生最大氧债为原则,其方法是采用极限下速度加大负荷重复练习。
二、从生理学角度分析
青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训练中要抓住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训练,多安排以发展速度为主的运动项目。
1、肌肉特点:青少年肌肉的发育尚不完善,肌纤维较细,含水分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较多,而且全身各部分肌肉的生长发育是不平衡的,大肌肉发育较早,生长速度也较快;而小肌肉群发育较迟,生长速度也较慢,又由于从张力―速度关系的曲线来看,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是成正比例。所以速度训练中在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地进行小肌肉群力量和协调性的练习,但在训练中应注意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本着多动力性力量练习少静力性力量练习的原则。
2、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心脏的发育仍不完善,心肌纤维短而细,肌纤维之间的间质较少,心脏收缩力较弱,主动脉口径比肺动脉小。因此,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都小于成人,不过从输出量与体重卡拉奇比值来看,青少年每千克体重的心输出量大于成人。由此可见,青少年心脏发育与其整体的发育水平是相适应的,但由于心脏的发育还不完善,在训练中应掌握住强度大而量小的原则。
3、能量代谢的影响:青少年新陈代谢旺盛,除了维持各器官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外,还必须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青少年糖酵解的能力不及成人,所以他们对长时间的最大强度的肌肉工作能力则比成人差。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青少年血液中的乳酸含量要比成人少,且年龄愈小,血乳酸水平愈低,于是应注意训练量的控制,逐步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延长训练时间,以提高他们的糖酵解能力。
三、从生化的角度分析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主要在骨骼和肌肉方面比较显著。
1、骨骼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水、有机物质和无机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年龄越小,骨组织中水分和有机成分占比例越大,无机盐比例越小,骨的钙化程度越低,那么就会骨质疏松、弹性大、不易骨折,但受重力影响过大,时间过长时,易弯曲变形,而力量练习是提高速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力量训练时应掌握适宜的强度,在食物中要注意钙、磷和维生素A、D和胶原蛋白等食物的供给。
2、青少年肌肉占体重百分比低,主要表现为身体水分较多、肌肉蛋白质少,肌纤维就较为细长,肌肉中磷酸原总量和糖原等含量也会相对较少。随发育肌肉蛋白质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因此,为了肌肉发育和力量的提高,在营养上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质和量的保证。
(1)不同年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比/(%);
(2)年龄肌肉重量的百分比;
(3) 4岁20;
(4) 8岁27;
(5) 15岁32;
(6) 17岁40;
篇7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青少年身体发展相对落后,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国的素质教育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由此影响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采取措施加强体育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关键词
体育教育;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素质教育
1研究背景
1.1体育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1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百度百科)。而狭义的体育教育就是指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也即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由以上定义,我们可以解读出,体育教育是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当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体育教育引起国民的重视;同时,狭义上的体育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过程,说明了体育教育应该引起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1.2体育教育的作用
至今,很多学者都研究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重要影响。张春艳指出,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脱智德将体育教育的作用从促进身体健康上升到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认为体育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谢书卓指出要将体育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唐礼科、徐莹则在研究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智力和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在此研究领域,大部分学者都持相似的积极观点且大部分学者的关注点都聚焦于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成长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小学和初中,及高中阶段身体发育成长迅速,学习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自我个性。而在当今应试教育主导的局面下,由于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会让青少年面临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会对青少年的身体的成长、心理甚至是人格精神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所以,研究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哪些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目前,专门针对体育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研究和论述还较为缺乏,亟待填补空缺。
1.3目前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缺陷
虽然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观念的影响等,目前青少年体育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青少年体育教育面临着1个尴尬的局面。
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十分不重视。很多初高中的课程中,体育课所占比例十分少,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削减,这种现象重要原因是教育部对高中的考核标准以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和升学率;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十分缺乏,体育资金投入很少,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对体育教育长期持不重视的态度。
1.3.2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大部分的学生以考入心目中的大学为奋斗的目标,除了学习之外,完全忽视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课更是十分轻视,笔者通过调查所在地区的重点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很有兴趣,但是仅仅将体育课看做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时间,不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些学生甚至留在教室自习,体育教育的参与度极低,体育课名存实亡。
1.3.3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子女抱着成才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借助高考进入一个好大学,从而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或者学习乐器等艺术类技能,认为比体育高雅有前途。正是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几乎完全忽视对孩子的体育教育,认为体育教育是很辛苦没有发展前途,一味的督促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却忽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状况。
1.4体育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
1.4.1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一项对全国28个城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一些大城市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且年龄越大健康率越低,初中生为32%,高中生仅为18%。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健康状况堪忧。究其原因,除部分学生因为营养和遗传因素外,大部分高中生是由于长期专注于学习,缺乏体育锻炼造成的。体育教育的缺陷严重影响到高中生的身体健康。
1.4.2影响心理健康
健康的体质是青少年在高压力下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到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由于身体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下滑,从而给倍感压力的他们增添更多的压力。在这种高压力状态下,很可能出现厌学、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随后引起自信心和生活乐趣的缺乏、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引发恶性循环。
1.4.3影响到全面正确的人格的培养
体育教育的缺少,使青少年无法意识到体育活动中所拥有的各种良好的体育精神,如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竞争乐趣等。只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只认为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培养的人是缺乏正确而全面的人格品质,无法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的要求,更加不利于成年之后的发展。
2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智力水平、锻炼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和培养健全的人格。
2.1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智力水平
现代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发展。为什么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智力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呢?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了这一作用机制:由于脑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过程,1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脑发达程度及其反应的灵活性。有规律的、合理的体育活动所产生的良性刺激,能使大脑的调节功能、活动强度、反应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良好的发展。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体育教育,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2.2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青少年时期正处在生长的巅峰期,这一阶段对体形和体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众所周知,体育教育能够强身健体。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掌握一些基本体育的技术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各项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塑造匀称的体型。同时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其它活动的基础,更是集中精力学习的前提。而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自身对病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己。
2.3体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体育教育是高压学习中的一种放松。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放松自己,缓解自己学习的压力,同时锻炼出强健的体质,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再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体育教育能够培养自信心和交流能力。体育活动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对各种事物保持活力,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周围的其他活动,多与他人交流接触,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最后,体育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体育是一种没有绝对输赢的活动,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会经历无数的失败,积累无数的经验,这种过程增强了参与者的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并使他们学会不断地吸取教训,锻炼出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意志力也更有利于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青少年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减少他们由于压力产生的负面强行,这些方面均可以看出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素质。
2.4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体育教育中体现出公平竞争、团结拼搏、集体主义、责任心等符合社会和时代倡导的品德和精神。通过开展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内涵丰富的体育精神得到弘扬,有助于青少年学习体会这些体育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青少年正处在人格和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性格,改变他们的认知时,也就无形中促进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为他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教育所具有的培养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作用具有超越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将会使他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所受益。
3发展体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3.1学校角度
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必经之路。对于目前来说,加强体育教育应该最主要着眼于学校方面。首先,各学校应该正确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作用,树立起对体育教育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给予体育教育充分的重视;其次,各学校应该提高体育课所占学时和学分,加强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引起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再次,学校应该宣传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再次,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招聘和培训,完善体育教学设施,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学校可以多举办运动会等活动,创新体育教育形式,使体育教育普及化、常态化,营造校园体育气氛。
3.2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角度
教育部门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教育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评估时,要考虑到体育教育和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估,引起各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教育部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进行针对性的经费补助,有计划地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师资保证,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而对于体育部门来说,要配合好各高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指导作用。
3.3家庭和社会角度
从家庭角度来看,父母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才培养意识,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发展;父母应该积极支持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协助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父母也可以养成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子女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整个社会大的角度来讲,社会成员应该提高整个社会为国健身的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转变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教育活动,才能促进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
4结论
同志曾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然而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整个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长至关重要,对于青少年在人生这一关键时期智力的成长、身体素质的培养、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的作用,学校、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杭洁 单位: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谢书卓.浅析体育教育在青少年人格培养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4)
[3]周兰君.关于体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若干作用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4):116-119
[4]王晓亮,钟家银.从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反思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J].运动,2010(8):60-61
[5]邢金明.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173-174
[6]脱智德.体育教育作用之我见[J].科技视界,2012(29):240
篇8
摘 要 运动技术在竞技运动中具有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专项能力的水平。青少年是技术形成的关键年龄段,不仅要注重技术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要探求技术形成的途径,这两方面对运动水平的持续发展将构成重要影响。
关键词 青少年 速滑运动员 基础训练 速滑技术
一、青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意义
在训练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速滑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由于其运动水平只单方面建立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缺乏扎实的技术支撑,甚至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技术动作,所以当运动员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后,就必然遭遇到错误技术动作的制约。其具体表现是,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在进入省队或国家集训队之后仍然不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仍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改进或纠正技术,但是此时的训练大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已经形成的技术动作很难得到改变,其训练常常处于事倍功半的境地。因此,从速滑运动员要从小练起,规范动作和要领就更为重要。
二、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计划安排的基本原则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安排应该是细致、具体的,应让其能力与兴趣相结合发展。
(一)训练计划必须要具有个性,突出运动员自身特点,尽量弥补其不足,也就是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训练计划,而且每个训练计划还必须是动态的。青少年运动员无论从生理、心理和技术风格上都没有定型,所以他们的训练计划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有灵活性。教练必须了解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及能力,这样才能为其制订出适合他的训练计划。
(二)培养运动员对速滑项目的兴趣,帮他们设立一个长期发展的目标,树立一名优秀运动员为偶像,告诉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有努力的目标。这将有助于运动员保持运动能力,以及发现和刺激潜在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现在的训练和学习是能力与才能的储备,但很多才能现在还没有得到发展,如果有了一定的积累,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将得到发展,梦想也可以成真。
(三)详细记录运动员对各种训练刺激反应情况,这样的记录将会帮助教练了解运动员和为以后安排训练计划提供依据等。
(四)要对设定的训练计划有明确的认识,在计划开始前就要对损伤预防、医疗保障准备就绪,并留出有规律的间期。教练员必须了解常见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对训练的影响和这些损伤及不幸事件带来的后果。根据青少年生理特点,要直到运动员康复了才能进行强度训练。速滑运动的专项训练对人体的腰、膝、踝等关节要求很高,同时这样的训练也会对这些关节造成一定的损伤。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还未完全长成,所以教练的训练安排必须要考虑到训练可能给运动员带来的身体上的损伤,并对可能造成的损伤有充分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五)教练员要注重运动员各方面能力(专项能力、有氧能力、力量素质和平衡能力等)的同步发展,通过挑战他们、刺激他们等心理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成绩的各个相互关系的因素的发展。虽然专项性的训练很重要,但不能太过于严格,总量也不能过多,教练员还是不要强调把精力脱离其他都放到一个要素上。要让运动员均衡发展。
(六)考虑到青少年的特殊生理时期,一些运动员在他们定型阶段应该限制运动动作的范围,并且他们的活动量也应受到限制。可以通过加强体操动作练习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范围,也是提高运动员身体控制能力的训练。这些活动也有助于运动员预防损伤。在一些专项的跳跃训练中,当他们学会了怎样在下降和落地过程中吸收力量,他们就能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和满足,以及更好地保护关节,预防伤病。
(七)教练员执教理念也应有所改革以达到能适应运动员需求和兴趣的改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训练,应该对老问题想一想新方法,或者反省一下哪些是运动员反应最好的,而不是老依赖过去的做法。要敢于在制定方案上标新立异。虽然有时候这是对自我和传统训练理念的冲击与挑战,但是随着现在中国速滑成绩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已经证明了速滑训练也应是不断变化和创新的,应该不断尝试寻找适合中国人自身特点的训练模式。
三、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技术训练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不仅应该了解与技术训练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技术训练与其它训练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使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形成正确的、扎实的运动技术。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是青少年速滑运动技术训练的主导思想,也是能否在成年阶段取得优异专项成绩的前提条件。全面发展具有2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能力;其二是指技术。这2个平台的搭建决定着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水平发展的空间,决定着其运动寿命的长短。优先发展技术和打好技术基础并不意味着过早地进入专项技术的训练,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良好的技术基础应该通过协调能力训练和多个运动项目的技术训练获得。
早期专项化一直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全面发展的主要原因。很多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就开始专项的训练,到成年之后无论是能力还是技术都被禁锢在狭窄的专项范围,不仅其发展受到限制,而且极易产生运动损伤。从运动技术的层面上来说,专项技术在肌肉运动、能量代谢等方面都体现出极强的专门性和单一性,专项技术的过早学习和强化不利于协调能力的发展,进而必然影响到技术的掌握水平和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技术的学习途径对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早期专项化获得的技术不仅缺乏全面协调能力平台的支撑,而且不利于体能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技术必然缺乏生命力。因此,应该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多尝试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由多项到专项,由全面到单一,其目的并不是成为多个项目的选手,而是从多项技术中汲取能力,打造运动员的全面综合技术能力,实质上就是形成扎实的协调能力,为速滑专项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字:青少年;篮球;训练现状;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体制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训练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就这些问题制定出发展路线,才能为体育事业培育并提供备选人才,才能使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在众多体育项目中,篮球这项体育运动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成为青少年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每年我国都有各种篮球比赛,在国际赛场上,不难看出相对于那些篮球强国,我国的篮球水平还是普遍不高。这说明我国在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拔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青少年男子篮球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篮球训练影响学习成绩,家长不支持
一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参加篮球业余训练是浪费学习时间、荒废学业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篮球的训练强度也比较大,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娇生惯养,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参加篮球训练势必会辛苦一些,所以并不能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理解。
在学习成绩和业余训练两者中,家长最为关注的还是学习成绩。当今青少年的学习压力真的很重,他们并没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余时间,所谓的课余时间都被家长安排的各种补习班所占用。家长认识不到课余生活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知道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缺乏的是全面发展型人才,可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综合以上观点大多家长并不支持青少年篮球的业余训练。
(二)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社会保障制度落后
社会保障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现如今体育运动员的社会保障落后。因而,家长并不支持自己的子女参加或从事体育训练。
(三)教员整体水平有待于提高
教员是篮球业余训练的执行者,教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篮球训练的质量。现在的篮球教员大都是在师范类体育院校毕业的,这类篮球教员的技术理论知识较强,教学理论较强,但是存在篮球训练和实战指导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篮协举办的教员岗位培训出来的教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临场指挥的能力,但在技术理论和教训理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此同时,篮球教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方面也比较低,因此影响了教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训练的真题水平的降低。
(四)科学化训练水平低
篮球训练没有针对性,在训练过程中也总是一概而论,以一个人的训练结果来衡量整个团队的训练结果。并没有针对每一个人的素质来制定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盲目性较大。训练方式单一,对于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较多,专项体能训练较少,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平稳的训练不能满足比赛的需求。传统的训练模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五)资金状况短缺
国家对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投入的资金还是不足。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并没有完善的体育机制,这些孩子不能认识和了解篮球这一项体育运动。对于这样贫困偏远地区体育设施也不够完善,没有适合训练的篮球场地,没有专业的篮球教员,没有足够的资金举行篮球赛事等等原因,导致了篮球业余训练不能普及和开展,这一问题制约了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的顺利进行。
二、青少年男子篮球业余训练发展对策
(一)业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相协调
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业余的体育训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并支持孩子向一个德智体美全面人才发展,给孩子充足的课余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全面发展,支持孩子的业余爱好,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学校方面也应该贯彻和落实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完善青少年业余篮球训练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优秀的运动员的就业、升学应具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医疗、保险方面也应给予运动员基本的保障,解决家长和青少年的后顾之忧。
(三)提高教员素质水平
建立完善教员培训体制,是学术型教员和实战型教员相结合、相转换。
(四)施行科学化的训练方法
保证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针对性强,施行因材施教,加强专项训练,增加青少年的实战经验。
(五)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篮球事业的资金投入,普及篮球文化和篮球知识,对于偏远贫困地加大建设力度,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师资队伍。
篇10
关键词:青少年 篮球发展 问题
1、我国篮球场地的客观现象
篮球场地是青少年爱好篮球的首要条件,城镇篮球场地的修建运营工作需要有效的改善。(一)一些乡镇由原来的老篮球场地变成了没有篮球场地或者篮球场地变成了其他场地现象严重。许多农村,尤其是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或者偏远农村没有篮球设施或者篮球设施严重简陋的现象严重。(二)在我国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由于“地皮热“现象导致公共体育场地出现严重少缺现象,篮球场、足球场这种占地比较大的运动场地更是”无一席之地“。(三)篮球场地用来当做了停车场垃圾场的现象在许多城市层出不穷,由于有车族越来越多而且人们的”随遇而安“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人们对篮球场地当做免费停车场情有独钟,另一方面,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使人们养成了乱堆垃圾的现象,使得本来就不堪的篮球场地成了面目全非的垃圾场。
2、我国青少年篮球人数缩减现象分析
2.1以学业为保障,深入青少年篮球意识
在保证学业前提下,开展篮球运动的基本理念要深入青少年篮球爱好者的意识中,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事篮球训练后的未来出路问题是家长担心的重要问题,一旦学习成绩下降会使家长产生学业荒废的恐慌心理,这也是青少年篮球人数急剧萎缩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从一些发达国家来看,几乎任何国家在青少年篮球发展上都是严格保证学业质量为前提的,而且学业是以宽泛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的,那种定性定向的科目性学习现象很少,因此要使我国青少年篮球爱好者人数下滑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就要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消除人们意识中青少年个人运动爱好导致学业荒废的错误观念。
2.2 从观念上坚定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更高更强意识
职业联赛要依附于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在传播先进文化、开拓篮球市场、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精神享乐等方面提高意识,要以多方面多渠道为为途径,增加国内国际青少年篮球比赛场次,在依附我国职业联赛上,多出场多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这也是培养我国青少年篮球人才的重要渠道。在职业联赛比赛中,要增加青少年篮球比赛的曝光率,增加他们的影响力,充分提供俱乐部选拔人才的渠道。在继续鼓励篮球俱乐部大力培养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同时,发挥地方篮协在青少年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让职业俱乐部、地方蓝协、教育部门三路同行、彼此配合。让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逐步走出困境走向复苏和繁荣。
3.改变我国青少年篮球现状的基本对策
3.1构建青少年篮球人才选拔机制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人数萎缩局面,眼下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主动积极联合充分依靠教育部门,大力培养和发展篮球人才.开展学校篮球比赛应该采取教育行政部门重点抓的方式,让俱乐部和篮球协会协助选拔,让初高中学校成为选拔篮球人才的渠道,培养学生的篮球职业理想梦,通过竞争、比赛、选拔的模式进行择优录取。从竞赛组织来看,学校篮球应该以自己的一套竞赛体质为基础,让学校、俱乐部和篮球协会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选拔机制,多组织学校间、年级间、班级间篮球比赛,使俱乐部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选拔需要培养的篮球人才。近几年,教育部门通过体育联合会逐步大范围的建立学校篮球联赛体制,这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篮球普及上将产生巨大影响,我国青少年篮球人数和人才基础有望得到全面改观,为实现篮球强国打造坚实的基础。
3.2 抓好教练员选聘、培训工作,夯实青少年训练基本功
我国青少年篮球教练员一般都是通过临时选聘的方式进行选拔的,这也使得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时间虽然不短,但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训练意外伤残、训练恐惧症等现象。这样不仅仅影响青少年篮球训练,而且在浪费国家经费的同时浪费了青少年训练黄金期,严重打击了人们的篮球积极性。参照国际青少年篮球训练经验,应当在青少年篮球教练员的考核、选拔、培训上加大专业性和客观性,严格把好教练员的选拔质量关,做到精、简、专业、全面、合理。
另一方面,在耐力、体质、技战术上进行全面训练,按照国际青少年培养基本经验,严格完成青少年各年龄段训练大纲任务,依循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保障青少年运动员科学、渐进、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加他们的位置特长感、比赛技战术灵活运用性。从根本上扎实他们的篮球基本功和深层次挖掘他们的篮球潜力。
小结
虽然我国篮球水平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国际篮球明星,但是和篮球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从根本抓起。青少年篮球训练人数规模萎缩、人才质量不高现象急待解决。职业化篮球改革后青少年全面发展政策需要调整。要改变当今青少年篮球现状必须要青少年篮球训练更加系统化全面化,调整学校家庭对青少年体育训练的观念,抓好教练员的培训与选聘工作,抓实夯牢篮球训练基本功,多渠道为国家培养篮球基础人才。(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国、荷兰、日本、韩国篮球调查报告[R].中国体育协会内部资料,2001-2005.
[2]中国青少年篮球发展现状调查报告[R].中国篮协内部资料,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