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战略规划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旅游战略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旅游战略规划

篇1

>> 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永鑫战略规划 基于SWOT的辽宁省物流业分析及其战略规划 基于SWOT分析的品牌战略规划应用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规划及转型实践 西安市广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规划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城市发展对策 基于SWOT的科技博客发展分析 基于农村淘宝发展的SWOT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A学院发展战略 基于SWOT的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方山公司发展战略 基于SWOT分析下的高职院校战略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宁波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框架的化工营销分析 基于SWOT的专业分析与对策 基于证券行业的SWOT分析 基于SWOT的乡村旅游分析 基于会计服务的SWOT分析 基于SWOT分析探究高职骨干院校发展战略 基于SWOT分析煤矿企业年金发展战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4-12-22.

[8]Balamuralikrishma R. Dugger J C.SEOT Analysis: A Management Tool for Initiating New Programs in Vocational Schools[J].Journa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1995,12(1):34-35.

[9]Griffin.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Core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M].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New York. U.S.A.1999.

[10]Weirich H. The TOWS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J].Long Range Planning,1982,15(2):54-66.

[11]邹师,章思琪,孙丽雯.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结构与特色[J].体育与科学,2010,31(1):11-13.

[12]徐延辉,秦海霞.辽宁省运动员流动现象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24-28.

[13]哈尔滨日报.山东给辽宁留下的几道题 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理念?[OE/DL].新浪网, http://.cn ,2009-10-29.

[14]龙江智,朱竑.基于TOWS分析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J].人文地理,2007,(1):40-44.

篇2

一、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情况

镇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工作纳入议事议程,年先后六次举行研究旅游工作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了“打造滨湖生态水乡,建设商贸旅游名镇”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提升文化内涵,加强旅游景点管理,乡土民俗和文化是乡村旅游的亮点和吸引点,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挖掘和培育这一特色二创新运作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应加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三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围绕“农”字来发展,必须遵循农业发展规律,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的优美和生物多样性。尊重市场规律,农业的农以市场为导向。

为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今年镇政府明确纪检书记朱信波牵头主抓旅游产业,下设专职办事员两名。该小组自成立以来积极协调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据统计,今年镇财政旅游业务专项投入已达10余万元,在资金保障的基础上,镇政府出台了旅游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争先创优。

二、旅游项目建设

今年镇政府高点规划,整体推进,将重点旅游基础项目的开发建设作为重点,增强服务功能,规划建设项目留侯园与陇西沿河公园年内投资已达900余万元。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受封留侯,名传千古。张良故址正是位于境内,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在此基础上,重金投资兴建了留侯园。留侯园的兴建融合地质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集休闲娱乐、养生养老、强身健体、和专项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园。陇西沿河公园位于镇区西部肖五路西侧,依陇西河两侧规划建设,系我镇建设的两大休闲健身功能区之一,全长9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设计总投资约1500万元。该游园一期规划15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北部8000平方米绿化和设施工程,南段7000平方米土建工程,近期游园一期将全部建成。。陇西沿河公园建筑设计合理有序,健身路径蜿蜒其中,更将众多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优美观光带。

三、旅游品牌创建

创建优秀品牌能极大推动旅游业发展,目前,已创建一个二星级酒店,并在张洼村成功创建一个农家乐示范点。张洼村地处西北部,以农家乐为主题,发展成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观光胜地。目前张洼农家乐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游客量稳步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旅游规划编制

我镇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多次派出专门工作组与相关专业部门协调,目前已完成镇旅游总规划编制及每个专项旅游项目、有待开发旅游项目规划。我们相信,经过专业规划后的旅游业一定能更上新台阶,更好更快的发展进步。

五、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我镇先已开辟出专门的旅游通道,沿湖路,有接待设施包括一个停车场,两个高档饭店,有专门旅游购物商场两个,分别位于老十字街,及张洼村,有娱乐设施KTV、休闲酒吧两处,并新扩建卫生院,保障医疗救护。在旅游通道有专门旅游引导标志牌,引导县内外游客。

六、旅游商品开发生产

我镇积极支持本地旅游商品建设生产,制定专门开发计划。我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留侯文化源远流长。我镇旅游商品立足于本镇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推出留侯纪念章、纪念册等相关产品,赢得游客广泛赞誉。

七、宣传推广

我镇旅游开发一直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多渠道拓展旅游品牌创建。为此,我镇专门在旅游通道两侧设置了大型旅游宣传牌,在市级媒体为本镇留侯文化资源,临湖沿河

篇3

关键词:富美乡村;五个一;一城四区;四个五

近年来,漳浦县委、县政府提出“一城四区”(“一城”就是把县城建设成海西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四区”就是要做大做强古雷石化产业区、南太武滨海新区、国道两翼花卉产业区和万安生态产业区)发展战略规划,“四区”中的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地处赤土乡辖区,该区总规划39.08平方公里,利用万安国有农场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及毗邻县城区的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它将成为继古雷石化产业区之后漳浦县的另一个经济增长点。赤土乡以此为契机,提出“打造绿色赤土、创建生态新区”的发展定位,注重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做到产业与环境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努力创建生态文明乡,全面打造富美乡村。

一、战略优势

(1)区位优势是建设富美乡村的首要前提。赤土乡地处漳浦县腹地,在漳浦县“十二五”规划中被列入县城区域内,总面积122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东临湖西,南接旧镇,西毗绥安,北邻长桥,交通条件良好,x525、x524贯穿全境,朝阳隧道打通后距漳浦县城仅有7公里,距离厦深高铁漳浦火车站15公里、距离漳州古雷港口30公里。2012年底,乡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境内绥佛线段、长旧线新源街段进行拓宽改造。一期工程(新源街段)长达1.5公里、实现双向四车道,截止上半年,主路面绿化、亮化已完成,计划7月份完成人行道铺设;二期工程(绥佛线)长达1.2公里,将实现双向六车道,工程已进行路面爆破、施工,计划7月份完成主路面建设,10月份全面竣工。其次,全面服务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万安大道建设工作现亦开始启动,全乡交通骨架不断得到完善,这些区位和交通优势为加快推进赤土乡富美乡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

(2)经济潜力是建设富美乡村的重要支撑。赤土乡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漳浦县“十二五”时期将充分发挥港口、对台、区位等方面优势,加快建设“一城四区”,把握厦漳泉同城化大好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特别是继古雷石化产业区后的万安生态产业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10平方公里,拟规划建成生物新医药、农产品精加工、特色旅游休闲产业、物流仓储业、文创产业的产业园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后,将有效减少建设富美乡村、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时为旅游区带来充分的客源。

(3)政策引导是建设富美乡村的有力保障。为了积极落实省委“建设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美好家园”、市委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县委建设“海西生态宜居滨海新城”的政策,紧紧围绕万安生态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自身良好的生态优势,努力打造“生态乡镇、富美乡村”,这些说明了走好“生态”之路,建设生态新城、富美乡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预示了“天蓝、地绿、水净”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4)资源丰富是建设富美乡村的必要条件。赤土花卉绿化苗种植面积达1.36万亩,位居全县前列。该产业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而且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以漳浦县、万安生态产业园区的经济为依托,借助山水资源,在大力发展4a级景区天福石雕园和白鹭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和圣能寺、南宣寺、福寿院、苦致堡等人文资源的同时,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内容与深度,形成“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休闲产业。

二、工作亮点

(1)“早”字当先,全面部署。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民生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年初,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了《赤土乡2013年工作要点》,将“五个一”工作纳入2013年工作要点之中,明确了各项民生工程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年度投资额度、完成时间节点等,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2)“广”字带动,加强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民生工程的宣传报道,采取在漳浦广电、《金浦报》、《漳浦要讯》、《闽南日报

》等刊登专题文章,召开工作会议、张贴标语、印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大宣传民生工程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及进展情况。通过广泛宣传,营造了关心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不仅可以招商引资,也使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并积极参与到民生工程建设中来。

(3)“严”字把关,扩面提标。在确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基础上,结合乡情,自加压力,提高大部分项目的考核指标,力求使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4)“实”字推进,制度保障。如何抓好“五个一”工作的落实,关键在于制度保障。一是抓“作风”建设,坚决落实《干部绩效考评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严肃干部队伍工作纪律、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值班制度和请销假制度,严查走读和上班脱岗现象。二是抓“队伍”建设,2013年是我乡队伍建设年,结合实际,对乡政府部分中层岗位进行竞争上岗,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能上能下、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干部队伍。三是抓“奖惩”建设,将工作人员日常表现与年终目标考核相结合,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

三、存在困难

(1)规划管理力度有待加大。一是“五个一”民生工程涉及范围广、任务多,牵涉部门多,若不能做到专人专岗,将导致部门间协调难度加大,乡村两级工作脱轨,影响项目推进速度;二是有关规划的基础性和引领性工作未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导致规划区域和规划体系不能全覆盖。

(2)产业融合进程亟待加强。“富美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及观光旅游业等传统产业融合度不够,导致部分产业资源闲置和浪费。

(3)项目建设进度有待加快。一是由于现有配套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致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动力不足;二是由于审批程序繁琐,导致部分项目尚在立项阶段,如卫生院的迁建。(4)资金筹措压力较大。有的资金计划未及时下达;有的资金迟迟未到位;有的有任务而无资金计划;有的资金配套压力较大。资金的不足导致各项工作难以展开,部分项目尚处在初期阶段。

(5)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少数违章抢建乱建、非法采矿采沙、违规乱排乱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依然存在,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较重,不可松懈。

四、主要举措

(1)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建设。根据“以水为脉、生态网络、有机聚合、低碳示范”总体规划和“改善生态环境,塑造城区特色”原则,结合“一带、一环、多廊、多片”系统布局,以示范点为轴心,极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为一体的功能区域,推进富美乡村建设。一是做好“两轴三区”的规划布局,即以524、525县道为两轴,万安生态产业园生活配套区、白鹭森林公园旅游休闲区、下宫名优花卉产业交易区。二是加快集镇进程,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借助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良好时机,吸引大量的各类人才到镇区安家落户,增加人口基数;开展旧村复垦,将偏远的小村庄人口通过旧村复垦集中到镇区来,提高镇区人口密度;推进商贸安置示范小区开发建设,通过合作开发和招商引资方式,推动小区公园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该区打造成环境优雅、品质高尚的漳浦县新型小城镇建设示范区。三是打造富美乡村前坂村示范点,加大投资力度,实现11km道路、巷道硬化和4km沿路两侧绿化,安装60盏路灯,建设2100㎡农村休闲广场。该示范点的建设,是本乡富美乡村建设典型,为赤土全面规划建设提供参照典型,具有极其重要的长远意义。

(2)加大产业互动,追求富美统一。历来,赤土乡不仅重视特色产业之间的融和,更加注重产业和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是万安生态产业园区,紧扣“四个五”(即开工建设主干道5公里、征地5000亩、签约落地项目5个、实施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项目建设,提升投资发展环境。二是白鹭森林公园旅游区,规划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利用现有126亩油杉树及上万只白鹭的优势,以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开发理念,拟建设成集休闲、养生、度假、交流、体验、娱乐、运动、参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森林旅游度假区,截至目前,完成白鹭森林公园一期工程——白鹭观赏区、木栈道、八角亭、月亮湾亭、连体亭等建设。三是下宫名优花卉园,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方式,全力打造赤土名优花卉示范区。通过做好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四个五”, 引进大项目,带动白鹭森林公园旅游区和下宫名优花卉园

发展,实现产业和生态互动,达到富与美的统一。

(3)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建设。通过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引进大项目和埔阳交易市场、下宫等名优花卉园及白鹭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招商引资,以引进项目和招商引资推动道路拓宽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加快推进富美乡村建设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完善交通体系。做好朝阳隧道建设,确保今年9月份全线贯通,明年正式通车;推进赤土至朝阳隧道公路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抓好万安大道征地报批工作,加快万绥路、安义路等道路建设速度;全力推进镇区两条道路拓宽改造,确保10月底实现三线下地、雨污分流,完成道路两侧的绿化亮化工程。二是提高卫生医疗水平,抓好卫生院搬迁新建工作。三是全面建成埔阳花卉苗木市场,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各项基本工作,为市场顺利招商引资、开放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4)完善规划管理,健全制度保障。为实现富美乡村的发展目标,加快富美乡村建设步伐,实现集镇城镇化,一是完善镇区规划图编制,成立土地城建综合执法队,制定了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管控违章抢建搭建、占道建棚行为;二是旧村复垦工作进程加快推进,既对部分危房实现全面改造,又为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减少的耕地、林地献上一抹新绿。

篇4

关键词:鲁西文化;聊城;江北水城;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41-02

江北水城――聊城地处山东省西部,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与山西、河南、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内陆口岸和中心城市。聊城市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很快,现已成为鲁西地区①的旅游中心城市。然而,聊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荒漠化与当地旅游实践的积极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了打响“江北水城”旅游品牌之外,近些年来聊城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战略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甚少,为实现聊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筑科学的、合理的聊城旅游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从“组团为主”向“地接为主”的战略调整

聊城市地方经济和群众购买力相对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差很多,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当地旅游客源市场的规模,因而目前以“组团”为主的聊城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很不科学的。聊城地区是传统的农业文明故地,部分地区还保留着渔猎文明时代的生活遗迹,加上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又是黄河泛滥区,所以工业经济基础较差,甚至仍有少数居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②在这种社会环境背景下,聊城旅游企业先期的工作和服务重点是“组团”外出旅游,一般为政务和商务考察为主,聊城成了一个典型的客源输出地。由于旅游市场恶性竞争,“组团”外出的利润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亏本经营,同时还产生了旅游人才大量流失、财富外流和行败问题。

聊城地区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和农业生态景观资源,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投资的加大,旅游景观和接待设施大为改观。近年来,文化教育专项旅游和乡村田园观光旅游的兴盛,为聊城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地接”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聊城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抓住这一时机,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必须树立创造性、整合性的旅游发展观念,形成“组团”与“地接”并重运作机制,成功促进聊城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从“组团”为主向“地接”为主转变。

二、从“城市旅游定位”向“生态旅游定位”的战略转移

把聊城旅游定位于“城市旅游”的发展战略必然是失败的。因为,聊城作为“城市旅游地”有着天生的不足,它与周边的大城市(北京、西安、济南、南京、上海)无法相提并论。在交通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聊城“城市旅游”只能是“一日游”或者是“半日游”,旅游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和释放。另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生态旅游”已经深入人心,乡村田园风光旅游的时尚正在悄然兴起,特别是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俭朴社会的生活情有独钟。

目前,聊城在工业化社会发展中仍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包袱,也就无须“步人后尘”再行“传统工业化”道路,这也是聊城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个天然优势。聊城旅游的优势还在于广袤的鲁西平原上,至今仍保留着诸多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迹和深厚而又浓郁的齐鲁地方民俗,是中国历史文化――鲁西文化③的一块活化石。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度假旅游”是聊城旅游开发的一个大方向,把聊城旅游定位为田园风光型的“大乡村”,使东昌府区成为“休学教育旅游城”①、“高科技创业城”、“环城游憩森林城”、“温泉疗养城”“乡村别墅度假城”和“购物休闲城”[1],让周边大都市里的“有钱阶级”和“有闲阶级”返归传统的渔猎文明和农耕文明,探寻中华文明之根的“鲁西文化”。

三、从“传统包办旅游模式”向“网络定制旅游模式”的战略飞跃

传统的“包办式旅游”正在被迅速兴起的“自助式旅游”所代替,特别是“网络定制旅游模式”的兴起,导致“网络旅游将会在未来的三至五年间成为国人旅游的主导消费方式”[2]。旅游行业是电子商务渗透最早的行业之一,个性化旅游也日益成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而网络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化,使分工合作型的中小旅游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管理组织结构也在“扁平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现如今,人们只要在网络上输入想要去的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时间,网络立刻计算出吃、住、行和游玩的费用,并排出日程表;或者是根据人们的旅游需求,包括坐哪家航空公司的哪个班次的飞机,到哪几个城市,各逗留几天,住哪家宾馆,可以吃到什么特色的饭菜等,设计出几套旅游路线图,并计算好所需费用和最佳方案……这就是信息网络社会下的个性化定制旅游服务。

为迎接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摆脱聊城旅游的落后局面,实现跳跃式发展,迎头赶上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最佳机遇,聊城市必须做好“网络旅游”大文章,极力推进“金旅工程”[3]建设,把旅游行政办公网、旅游行业管理业务网、公众信息网和旅游综合数据库等“三网一库”数字化建设落到实处。

四、从“树江北水城形象”向“创鲁西文化名牌”的战略转变

聊城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的“江北水城――聊城”旅游城市形象广告是相当成功的,刷新了曾经来聊城旅游过的人们的印象,使没有来过聊城旅游的人开始有了仙境般的想象。但让游客感受到的是尘土飞扬的“黄河土城”,而不是水道错密、纵横交织的“江北水城”,多数游客盛兴而来、败兴而归――期望越大、失望更大。

成功策划和塑造一个具有良好美誉度的旅游城市形象是旅游名牌城市建设的基础,也直接关系到该城市的旅游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虽然,单纯靠公关、广告和宣传也可以求得一时“名气”和“美好形象”,但旅游名牌城市建设必须集“名牌导游、名牌旅游企业、名牌旅游商品和名牌旅游景区”塑造为一体,“外树新形象、内练高素质”,需要注重旅游服务质量、旅游综合竞争力的长期完善和提高。

聊城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难度较大,而做精、做好、做出特色的希望很大。聊城市要想创立旅游名牌城市,首先要把“江北水城”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使“湖、河、泉”②各领;第二,强化“鲁西文化之旅”的建设,使聊城成为鲁西旅游经济、文化发展和研究的中心,挖掘“龙山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温泉文化”、“水浒文化”、“金瓶梅文化”、与武术文化等,积极开发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把国内外的考古和旅游爱好者吸引过来,使之深切理解中国、了解聊城;第三,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意识,把济南、泰山和“三孔”纳入“大鲁西旅游文化圈”的范围;第四,重新定位和塑造聊城市的旅游文化功能为“田园休闲文化”,把聊城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田园别墅化乡村度假村、环城游憩森林化温泉休闲疗养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活化石的标本城市、无公害瓜果、绿色蔬菜和有机食品的生态旅游度假美食城[4]。

此外,聊城市旅游名牌城市建设要大思路开拓、大策略运筹,建设几个大旅游产业项目,创名牌景区,带动聊城旅游经济全面发展。首先,重修“东昌古城”,拆除现有景区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围墙,修复古城墙和城门楼,城隍庙和隆兴寺等古建筑,将其打造成为“休学旅游城”、“鲁西美食步行城”、“高科技创业城”、“中国传统文化影视城”或“俭朴社会示范城”;其次,易地重建“凤凰台”,可选址在京九铁路和济邯高速公路交界处,高度要超过三百米,使之成为天下第一台、聊城新旧城区观光览胜的制高点,其内部可以构建为鲁西最大的商务中心、“中原会盟”会议中心、中华传统武术或世界各国武术比赛擂台中心,以起到扬名天下、聚集人气和汇聚英才的作用;第三,整合中通客车集团和时风集团,使之成为轻轨铁道和旅游列车的生产商,建设以聊城东昌古城为中心、以周边县市为卫星城的旅游交通体系。

五、从“市场放任经营”向“政府依法规制”的战略抉择

市场放任型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诱导效应,自由放任的市场会引发诸多弊端。在假日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因经济利益纠纷引发旅行社“甩团”和“扣团”现象、自费项目强制化、强迫购物公开化,宾馆饭店服务不达标、接待人员态度生硬,旅游车船等交通工具运行状况不良、严重超载等问题时常发生;在出境旅游方面,削价竞争、“零负团费”,擅自增加自费项目、减少合同项目,诱骗游客购物、参加不健康活动,以及中介机构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适度干预以及严密的旅游市场运行和管制体系。为此,当前聊城市必须迅速转变发展理念,依法治理整顿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市场运行秩序,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发挥政府主导、联合执法的作用,明确整治旅行社违规经营、导游违规操作、出境旅游秩序混乱等问题,对非法经营出境旅游的中介组织进行了排查摸底和集中打击;积极配合全国“导游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联网开通,开展导游联网检查,依法治理导游市场混乱的局面;搞好上岗培训和认证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对导游队伍的监督和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8.

篇5

——探索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生态功能评估长效机制,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构建完整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开展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优化山水园林城市景观特色,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生态产品,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005年,巫溪推出“宜昌—奉节—巫溪—巫山”环线游。

却不想,项目很快就被迫搁置。

当游艇到达巫山小三峡后,巫山却不让进——要求缴纳风景资源费。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样的“拆台战”就一直困扰着渝东北旅游开发。

守着一块“风水宝地”,却因各自为政,旅游产业不能产生应有效益。

“割据”

渝东北生态优越,有“旅游金矿”之称。然而遗憾的是,渝东北旅游产业“个头”始终长不大。

以巫溪、奉节、巫山为例,2012年,三县旅游综合收入共45.15亿元,仅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2.7%。

“旅游金矿”为何难产“金子”?

李敏是一名资深导游,曾在渝东北景区奔波多年。

“一个景区如果地跨两县,旅游团就要交两次门票,跨三县就要交三次。”李敏说。

“割据一方,相互拆台。”提及渝东北曾经的旅游格局,李敏如此形容。

“各自为政发展旅游,导致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渝东北一位旅游系统干部说。

对此,有专家评价:“这就割裂了原本以三峡为轴心的旅游资源,渝东北相关区县就只能从过境游客源中获得微薄门票收入。”

闭门竞争搞旅游,造成旅游资源不能互补——这是“旅游金矿”为何难产“金子”的原因之一。

前些年,著名旅游专家盖艳峰深入巫溪调查旅游产业发展。从城口到巫溪,长达十个小时的车程让她连连摇头。

“要想成为旅游目的地,首先必须能让游客‘快进、快出、慢游’。”盖艳峰说,渝东北尚不具备这样的交通条件。

巫溪县委常委李先斌说:“渝东北不少景区虽然接壤,但没有直通公路,彼此可进入性差。”

交通不便,各景区间不能实现良性互动——这是“旅游金矿”为何难产“金子”的原因之二。

破题

2013年9月,巫溪县。

年轻干部陈飞参加了一场学习贯彻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的会议。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五大功能区域战略规划。”

“渝东北被整体划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着力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

听到这里,陈飞热血开始沸腾,和同事展开了一场讨论。

“生态产品是什么?”

“就是新鲜干净的空气、水源、食物。”

“功能定位是提供生态产品,又如何兼顾经济发展?”

“靠发展资源型特色产业。”

“何种产业能担此重任?”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巫溪、城口、云阳、奉节、巫山五县要联手,合力构建奉节—巫山—巫溪—云阳—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热烈讨论间,一幅战略蓝图逐渐清晰。

对此,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深表赞同:“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生态产品,旅游业无疑是极具潜力的切入点!”

互补

2012年10月3日,巫山县。

一处高速路道口旁,副县长贺玮聚精会神地数着数。

“100辆车,仅20辆到巫山,其余都去了神农架。”贺玮摇头。

作为全市唯一“中国旅游强县”,巫山为何不敌近邻神农架?因为旅游资源聚合度不够。

如何才能扭转劣势?只有联手发展。

“奉节有天坑地缝,巫溪有红池坝,巫山有神女峰、小三峡……在旅游资源分布上,五县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罗兹柏说,“只要抱团发展,就能缓解过境游的尴尬,实现多赢发展。”

在这个突围方向上,有区县尝试过建立旅游合作组织,但收效甚微。

为何?“市级层面缺乏总体规划,所以大家很难真心诚意地联手。”当地一位县级领导说。

2013年,破除“壁垒”的曙光闪现——五大功能区域战略规划出台,五县共建渝东北特色旅游经济带的构想成为“顶层设计”。

五县决策层,终于坐到了一起。

“要构建这条特色旅游经济带,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定期协商机制,以共同打造景区基础设施、共同组织游客和优化线路等方式来实现旅游协作。” 巫山县委书记何平说。

“要构建特色旅游经济带,应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区县抱团合作和景区差异发展相结合,避免雷同开发,实现旅游产业要素优化整合;二是将生态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扶贫开发项目,打造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城口县县长卢鹏飞说。

…………

区域壁垒就这样逐渐瓦解,景区差异互补发展、景区基础设施共建、优化线路共组游客等一系列“战斗”随即打响。

相融

2014年1月,巫溪县城。

这天上午,县委干部黄兴平坐上汽车,赶往主城区。

汽车驶上了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奉溪高速公路。

4小时后,车到主城。

“太快了,像做梦!”一下车,黄兴平直拍脑门。

在这个交通利好消息刺激下,奉节、巫溪和巫山三县宣布:联手打造白帝城—天坑地缝—红池坝—小三峡—神女峰精品旅游环线。

“以前市民游三峡,大都是乘船沿江观光;随着奉溪高速公路通车,三峡旅游模式将逐步向三峡腹地游和自驾深度游转型。”巫溪县副县长黄作盛说。

2013年,“路”字成为渝东北五县热议的关键词。

巫溪加快了巫神路、天红路、红西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建成后可缩短巫溪到巫山、城口黄安坝景区、开县雪宝山景区等地的行程。

城口启动了到巫溪红池坝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

…………

一个以国家级主干道为“动脉”、县级公路和乡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旅游交通体系,开始在渝东北五县之间形成。

2013年12月,城口县东安乡兴田村,中国亢谷景区。

进入淡季,农家乐业主贺仕玲仍旧喜笑颜开——虽然雪花漫天,群山间仍有不少游客徜徉其间。

贺仕玲惊喜地发现:游客中有不少是从巫溪借道而来的!

篇6

一、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与现状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农家乐凭借乡村的优美环境和低廉的价格蓬勃兴起,已形成规模效应,如安吉、临安等地的农家乐,满足了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和放松心情的需求。但总体而言,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的客源单一且数量有限,而且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软硬件水平较低。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遭遇瓶颈,乡村旅游亟需新业态形式,“洋家乐”凭借其创新的理念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开始抢占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家乐市场。

根据《2014―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 000亿元;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之大吸引大量的人群开始着眼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伴随乡村旅游开发而引起巨大变化的乡村文化变迁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二、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变迁的概念

乡村文化,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是在乡村环境中长期孕育发展的,渗透在乡村的建筑及居民的思想言行中,因此乡村旅游文化也渗透在吃、住、行、游、娱、购的各环节,渗透在旅游的全过程。

张晓萍等提出文化变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大规模变异的社会文化变迁现象。乡村文化变迁是指发生在乡村环境中的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现象,乡村旅游文化变迁则是指依赖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而产生的文化变迁现象。

三、乡村旅游的乡村文化特征

1.传统性。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农村是社会的根基,农民是社会的基础理论。农村有着最传统、最原始的中国特色文化,不论是历史悠久的农耕五谷文化、精雕细作的建筑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是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都依附于乡村文化而存在,这些乡村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历史依旧能历久弥新,在于乡村文化的传统性特征。

2.原生性。乡村旅游地区景观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村民相对朴实,人口分布集聚,农业化程度高,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并且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对保留着自然原始状态,因为乡村地区的相对封闭性,乡风民俗在乡村地区也能得到完整的继承和延续,而且乡村建筑文化和社会文化也能得到继承和延续,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3.脆弱性。旅游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相互接触、排斥或融合。城市游客本身所携带的“强势文化”会对“弱势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由于文化本身的价值趋向性,旅游目的地就在游客游览的过程中吸收了旅游者所携带的“强势文化”,因此,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具有脆弱性。

4.亲缘性。在其论著中形象地指出了我国农村文化血缘性的家族观念强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传统乡村社会“乡村”不过是“家族”的一种放大而已。村民的社交网络呈现由点到圈的过程,“点”即小家庭,“圈”则是所处的乡村。对于中国的乡村农民来说,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农民家庭,每个家庭就成为单独的、互相孤立的细胞。

四、以三九坞为例的乡村文化变迁

1.乡村旅游发展的建筑文化变迁。乡村建筑文化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乡村文化与精湛技艺相融合的结晶,我国的乡村建筑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如土楼、竹楼、吊脚楼、窑洞、徽派建筑群等。就三九坞而言,乡村居民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自然而然地摒弃了原有的古村落建筑风格的房屋,选择乡村所特有的二至三层的小洋楼,而三九坞“洋家乐”秉持的理念是古色古香的乡村气息的建筑群,偏好选用木头、石头、竹子等天然建筑材料,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乡村发展的同质化进程,恢复和保护了乡村建筑文化。

2.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景观文化变迁。乡村发展前,三九坞与普通的村庄一样,植被景观顺其自然生长,景观特征不突出,而乡村旅游发展后的景观更多地满足了旅游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适应外国游客及高端游客的需求,突出了强烈的乡村旅游景观特征。三九坞在维持原有的乡村本色基础上,构造小溪、流水、石板桥、石子路、木板凳等乡村特色以及维护莫干山特色的原生态竹林,与“洋家乐”的理念相辅相成。

3.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变迁。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三九坞”洋家乐“乡村旅游的嵌入使得乡土社会的生活圈扩大,村民逐步与外界建立联系,并且他们本身的生活圈子因为游客的加入,尤其外国创业团体的出现而被打破,至于他们本身,也建立起团体、协会之类的社交圈。

4.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文化变迁。“三九坞”在乡村旅游发展前,乡村发展速度缓慢,老一代村民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桃花源生活,年轻人则选择外出。“洋家乐”吸引外地游客入驻与消费的同时,也吸纳着当地村民从事经营活动,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德清西部山区受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限制,产业发展滞后,“洋家乐”发展依赖,“洋家乐”坚持就地取材的理念,水果蔬菜全取自当地应季时蔬,使得当地农产品有了出处也卖出了好价钱,如莫干山里茶园会所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水果用于酿酒,促进了农户水果种植的积极性,三九坞还聘请当地村民从事“洋家乐”各种工作,如管家、家庭厨师等,这为村民人均增收人3万多元;且每年约2万~3万元不等的房租也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5.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文化变迁。三九坞在“洋家乐”席卷而来之前,过的是世外桃源般生活,日出而起,日落而归,偶尔向往城市生活和泛滥的城市加工品。2007年以后,“洋家乐”提倡低碳环保的设计经营理念,对村民原有的房屋进行租赁后对其改造,对自然物如木头、木桩、竹子等进行个性化创新,让其物尽其用。而在此游玩的游客则被建议摒弃大城市中的电器设备和喧嚣,回归原本的生活方式。就村民而言,村民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也逐步增强,在村民的交往过程中,方言不再是唯一的语言,普通话、甚至简单的英语都很常见。

五、乡村旅游开发的文化保护路径

1.区别对待“显在文化”和“隐在文化”。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提出文化是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性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等构成的所谓“隐在文化”。乡村旅游的商品化现象和同质化现象破坏了乡村原有的传统和封闭性特征,也造成了游客的乡村旅游的审美疲劳。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区别对待“显在文化”和“隐在文化”,对“显在文化”进行提炼和加工成旅游商品提供给旅游者,而对“隐在文化”则要好好地保护和继承,以保持乡村旅游的独特性。

2.乡村旅游开发实行差异化战略。乡村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就目前来看,农家乐依赖其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价廉质优的服务而占据了乡村旅游的大多数,但农家乐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可开辟一条“中西”模式,以优势资源为吸引,鼓励国内外创业者、文化创意者投资乡村旅游,融合当地民俗与西方文化、传统理念与现代文明,开发新业态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品牌化、国际化。

3.理性对待乡村文化变迁。乡村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至一定时期的产物,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文化变迁而言,是催化剂的作用,即便不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变迁中,文化变迁无法用量化的数据来衡量,因为无法确定文化变迁的基数。不能断言乡村文化变迁是不利的,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进程势必会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乡村文化的变迁,并尽量引导文化变迁往利好的方向。

4.构建有效社区参与体系。旅游社区参与是典型的变迁策略,因为通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的个体、群体、国家三方的行为得到有效的协调,从而实现了文化的指导变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是指社区旅游发展事务由居民选举的代表与居民直接参与共同决定。构建有效社区参与体系,利于让社区居民在参与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甚至弘扬本地文化,又能够接受、享受外来文化以及其成果,也是保证社区参与文化资源的延续性的必然途径。

篇7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先行。农业部于2005年底开展了21个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今年上半年又组织了百村调研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从5月中旬开始,农业部会同地方政府为示范村(场)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示范村(场)规划编制工作已顺利完成。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典型案例:

■城市郊区村:北京大兴区北蒲洲营村规划锁定“有机农业+旅游”

北蒲洲营村的规划定位为以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城郊生态型新农村,兼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该村规划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个村的范围内进行总体布局的规划,实现最小范围的功能布局。按照北蒲洲营村生态有机蔬菜产业为主的发展目标,村域土地分为设施农业生产区、养殖区、休闲采摘区、居住区、基本园田、基本粮田和其他区。

解读:北蒲洲营村重视发展环境友好型农村,充分整合农村资源,实现农村产业的有序规范发展,这也成为城市郊区农村示范规划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这方面,上海市嘉定区毛桥村的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发展定位,将全村规划为以观光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区、生态工业区、生活区和观光农业区四大板块。

■农业产业村:江苏姜堰市河横村规划瞄准现代农业

河横村位于江苏省姜堰市北部,河横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建成了特种种植区、特种养殖区、绿色食品加工区、科研示范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其规划的重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示范建设,二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三是绿色食品加工区建设,四是观光农业示范村建设。

解读:从河横村规划的特点看,农业产业化深度开发是最大的亮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优势农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在这方面,除了河横村外,还有山东寿光市三元朱村等。虽然目前多数农村还难以达到这种程度,但通过各自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将是实现现代农业目标的必由之路。

■特色产业村:陕西礼泉县白村规划选择“一村一品”模式

礼泉县白村地处苹果产区,农业结构以果业、养殖业为主。该村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果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其规划的一大亮点。该村村域布局分为生产区、商业区、居住区和产业园区。该村推进“一村一品”的具体措施有:一是以果业发展为重点,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优质精品果品村。二是从今年开始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积极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三是延长果业产业链。四是发展运销服务组织,扩大果品的销售能力。五是以果业为主开发乡村旅游业,重点开发以农业科技园、“农家乐”和民间传统艺术展示为主题的都市观光农业圈。

解读:从白村的规划看,以果业为主业的“一村一品”正在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并开始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向深加工业、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延伸,这符合村域经济的发展特征。但实施“一村一品”要特别注意产品趋同的问题,关键是要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科学引导“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革命老区村: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规划提升红色旅游品牌

韶山村是的故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地,地处韶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为此,该村规划以开发红色旅游为主业。该村发展红色旅游的举措有:组建韶山村旅游服务开发总公司。总公司下设“红杜鹃旅行社”和“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公司”,重点开发“农家乐”餐饮业和观光农业旅游等项目,并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打造“韶山村”品牌,进一步整合韶山村旅游资源,提高韶山村旅游的竞争力。

解读:国家从2005年开始大力推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开发,韶山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包括贫困农村在内的很多老区山区村,要开发形式多样的“农家乐”项目,可以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朝品牌化方向发展。

■贫困山区村:云南曲靖市麒麟区茨营村规划推行“整村推进”

茨营村地处贫困山区,是典型的农业村,经济条件落后,能源建设较薄弱。该村规划以“整村推进”的理念,把重点放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整村推进”以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为中心的农村能源建设。配合沼气工程,进行改圈、改厕、改厨,形成以户为单元的“畜―沼―菜(桑、烟、果等)”农业生态种养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美化村容村貌;设置垃圾收集点,建立村物业服务站;发展卫生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解读: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整个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难点。从茨营村的规划看,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到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上,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科学规划、整村推进”和“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原则,改善基础设施,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发展蔬菜、养殖等产业,实现生态富民。

篇8

一、安陆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湖北省安陆市位于美丽富饶的鄂中腹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安陆市旅游业文化底蕴丰富,自然资源独特,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旅游优质县市。

(一)旅游资源丰富。安陆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最具盛名的是李白旅游文化和钱冲古银杏文化。龙王寺、青龙寿山、吉阳山等旅游胜地众多,安陆还具有灿烂的红色文化,比如钱冲革命旧址,赵家棚抗日烈士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旅游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二)区位优势明显。安陆市交通发达,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纵贯南北,安花公路、安卫铁路贯穿东西,并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相连接,北往襄阳,南通武汉,距离武汉市仅110公路,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80公里,是九省通衢的大武汉的卫星城市,是湖北武汉、襄阳、十堰经济走廊的重要连接点,是三峡、武当山旅游、襄阳古隆中旅游线路的经过地。

(三)良好的文化底蕴。安陆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全国有名的漫画之乡、银杏之乡、足球之乡,具有闻名遐迩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李白文化,瑰丽的银杏文化,丰富的文化遗存,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安陆人民勤劳朴质,钟灵毓秀,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四)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安陆市不断强化内生增长动力,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和影响力,随着滨河园林城市建设伟大目标的提出,安陆市政府也把旅游业发展放在了突出的战略高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城市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把我市旅游业发展也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并把2011年作为旅游业发展升级年,推进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安陆市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分析(Weakness)

(一)旅游开发滞后,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安陆市虽说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开发力度,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相比周边地区而言,其旅游开发明显滞后,缺乏对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开发,同时对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在旅游交通、服务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管理设施等方面比较薄弱,还未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旅游投资力度不够。安陆市经济较前几年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安陆市支持产业不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税源有限,可用财力不足,并且近年来,安陆市把有限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民生领域中,相对而言投入旅游业的资金不足,同时安陆市还未真正解决旅游业投资机制问题,相关的优惠政策还未制定,多元化的投资模式还未建立,其投资力度明显不足。

(三)旅游宣传不够,旅游品牌不多。安陆市虽说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为外界所熟知的甚少,只是李白旅游区和钱冲古银杏在外界小有名气,其他都知名度较低,去年举办的银杏文化节虽说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其后续宣传还未跟进,没有广泛的运用现代多元化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与外界的旅游合作较少,旅游品牌不多,知名度不高。

(四)旅游景点分散,旅游效果单一。安陆市没有较好的整合辖区旅游资源,只是一味重点打造李白和银杏两大品牌,造成的结果是到百兆山就是看看李白相,去钱冲就是看看古银杏,现代旅游业应该是多角度、多视野的旅游,单一旅游注定缺乏长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旅游人才不足。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安陆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那种素质高、水平强、懂管理、善经营的旅游管理人才,真正的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应该具有深厚的旅游专业文化背景、娴熟的旅游服务技巧,以及对本地旅游业发展敏锐的洞察力及较强的信息交流和处理能力。

三、安陆市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分析(Opportunity)

(一)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在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旅游可以领略到各地的风土人情,陶冶情操。近年来,各地推出了各种旅游套餐,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选择。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技术部主任瓦尔玛在出席第一届旅游教育国际论坛时表示,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发展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作为旅游客源输出大国之一,2006年出境旅游人数达三千四百五十万,位居世界第六。从国际上而言,国际旅游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目的地,为各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很大发展机遇。

(二)旅游者个性化需求增大。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消费意识转变、成熟度提高,其需求发生了变化,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他们追求刺激、挑战极限、寻踪问底、踏访奇异之地。各种深山高地等惊险刺激的旅游活动的开展和具有文化底蕴的深层次挖掘,势必会给安陆旅游带来更多的客源。

(三)旅游者品味的转变。近年来广大旅游爱好者逐步转变旅游品味,在他们游遍了祖国名山名水后,他们逐渐对小城市旅游,对乡村旅游情有独钟,那种基础设施良好、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产品到位,服务质量上乘的乡村旅游往往是他们的理想选择,我们可以加大乡村旅游规划、发展乡村特色品牌、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可以从中找到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假日经济的带动。假日催生了经济的发展,每年的假日都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如应城的汤池温泉,在每年的元旦客人应接不暇,到来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每一个假日,除常规法定假日之外,可以结合本地特色的节日搞一些活动,也可以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政府的大力扶持。安陆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1年是安陆市旅游发展升级年,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促销活动,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先后制定了《安陆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百兆山旅游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一系列举措为安陆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四、安陆市旅游业发展的挑战分析(Threat)

(一)经济支撑的有限性。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没有一定量的投入,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政府财政投资旅游开发是有限的,而有实力的企业因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对旅游业认识不够,投资热情不高,应广泛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的筹措旅游发展资金。

(二)资源开发的不当性。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有的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对资源开发不当,缺乏前期的资源开发调研力度,没有统一的开发协调机构以及相关的机制,造成资源重复开发或者是流失严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竞争的激烈性。安陆市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来自周边竞争者的压力,随着旅游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地都在旅游服务、技巧、设施、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安陆市周边如孝感的双峰山度假区、应城的汤池温泉、孝昌的观音湖度假区等都是巨大的竞争对手。

五、安陆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分析(measures)

(一)加大投资力度,加大配套设施建设。采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广泛开辟资金来源通道,充分利用有限资金搞好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说交通设施、餐饮服务、酒店住宿、旅游购物、向导服务等服务设施,不断优化城市环境、人文、提升城市文化档次。

(二)狠抓品牌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李白和银杏为品牌基础,不断加大品牌建设,以各种宣传手段为推手,加大品牌文化创新,塑造安陆真正意义的旅游品牌,同时在建设品牌的同时,要加大和其他资源的整合力度,减少资源的分散性。

(三)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我市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都是一些浅层次的开发,没有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在开发手段、理念、技巧、方式上落后,旅游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能形成产业链。建议聘请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加大对我市旅游产品的调研力度,结合我市实际,在开发理念、技巧等方面深度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及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旅游合作营销力度,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机遇,加大与周边城市如武汉、襄阳、孝感、随州等大中型城市的合作营销力度,利用节日营销、主题营销、文化营销、公益营销、联动营销等方式与周边城市建立旅游品牌路线,比如建立武汉-安陆-随州游线路等,同时可以在上级旅游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加大与周边兄弟城市的合作营销策划。

篇9

关键词:两型社会;城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中部的重要城市群,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深刻变革。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郊结合地区迅速扩张,城乡多元利益矛盾加剧,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挑战也慢慢凸显。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标是打造长株潭经济增长带,实现区域战略转型和区域协同发展,同时通过实验区的建设打造中部崛起引领极,推动湖南率先崛起。在建设“两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基于此,湖南省对城乡规划编制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崭新实践,产生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等一大批体现“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优秀规划成果。本文对城乡规划理念的突破与实践创新进行了研究, 探索了“两型社会”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更好更快的道路。

2 对“两型社会”内涵的认知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本质是在城市建设中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质是遵循自然规律,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倡导生态文明与环境文化,降低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1。前者包含了探索资源节约(节地、节水、节材)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等内容;后者包括建立城市主体功能区,制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护政策等内容。“两型社会”思想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城市建设脱离“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恶性循环巢臼的必要保证。

3 “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的理念突破

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突破以往的规划理念,强调集约式发展、节约、生态友好的规划原则,探索以节约资源、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体系。在新的形势下,“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编制的理念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创新:

3.1 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建立“两型社会”综合性指标体系

“两型社会”发展的目的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需要有健全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与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判断一个区域是否为“两型社会”必须综合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因此,应以量化的形式来统领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

长沙市积极开展“两型社会”建设专题研究,深入探索建立“两型社会”综合性指标体系。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能源、资源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对“两型社会”综合试点进行有效监测的一整套共计40项的统计指标体系。既确保了产业经济量的增长,又保证质的提升,确保经济发展成果被全体人民共享,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把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优先考虑因素,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片区规划(2010-2030)》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社会和谐”作为5个分目标,提出指标52项,突出了生态保护、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污染治理、节地节能节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理念,既体现了创新性和包容性,又注重操作性和可复制性3。

3.2 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建立科学、完整、连续的生态保障体系

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将生态保障体系规划作为独立完整的专项规划同步开展。通过生态资源、生态敏感性、生态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禁限适建分区的划分明确城乡建设用地边界,“底”“图”同步研究,建立科学、完整、连续的生态补偿保障体系。

《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在生态资源分析与生态敏感性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划定城乡生态功能区域,确定须严格控制的生态保育次区域界线,建立起“工”字型生态廊道和城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使生态系统在未来不因经济发展、城市开发建设等因素而受到破坏,为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建设成“两型社会”提供重要的生态环境基础4。

湖南省城乡统筹示范镇莲花镇在《莲花镇“两型”示范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中依照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在空间上把镇区划分成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建成区等四种类型,其中:禁止建设区包括价值的区域;限制建设区主要是低山丘陵区;适宜建设区主要为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域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支撑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廊道、历史文化保护区;建成区包括现状镇区及独立工矿点。对各区域进行分区管制,制定管理策略5。

3.3 引入紧凑城市理念,倡导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模式

“两型社会”节约资源最首要的便是关注土地资源。在城乡规划的编制中,要注重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紧凑开发城市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规划中注重结合TOD土地利用模式,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用地高强度开发,实现土地节约。在提高居住环境品质的前提下,适当采取高容积率开发,提倡综合用地使用。创新立体开发模式,发掘地下空间利用价值。

《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通过生态分析,确定“生态绿色边界”(EGB),也就是所谓的“绿线”。这条边界是城市开发的底线,边界范围是需要严格保护的生态用地;通过经济、产业、人口与土地规模的分析,确定城乡开发的优先级和城镇组团的建设用地规模,从而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在确定了城市增长边界与生态控制线边界后,通过对规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分析,确定城市设施的服务边界,并据此调整规划用地布局,同时也为规划方案实施后的城市再生长提供发展方向依据。按照“用地节约、建设节俭、设施节能”的要求实施紧凑组团式开发,使人口密度、土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综合开发利用城市交通枢两型社会纽与中心区的地下空间。

3.4 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循环模式

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城市与乡村区域经济的循环,三次产业之间及内部的循环,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莲花镇“两型”示范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提出了建立以常规能源为主,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辅的能源结构。推广普及太阳能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风能发电站;加强沼气等生物质能源技术的提升和改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淘汰一批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高的工业企业,建成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和生产基地。

3.5 贯彻城乡统筹理念,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支撑服务体系

城乡统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坚持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城乡规划的编制中要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支撑服务体系,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格局。加强农村道路、交通、水利、电力、能源、垃圾处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覆盖、延伸和共享。建立城乡综合公共交通网络,依托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道路与农村地区的县道、乡道、村道连成网络,形成由城际快速公交、城市公交、乡村公交和特色旅游公交线路组成的低碳高效综合交通体系,有利于城乡物流和人流的便捷通达。统筹建立安全、稳定、经济的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满足城乡居民对资源能源的需求。

4结语

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不懈探索与研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现实为导向,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和实践进行不断突破与创新,从而在建设两型社会的道路上,实现有效规划、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两型社会的哲学思考;

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片区规划(2010-2030);

篇10

关键词:林业发展战略规划屏边县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168(2011)03-0094-04

Fore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ic Planning of Pingbian

ZHAO Qi-ning, SONG Hai-rong

(Forestry Bureau of Pingbian County, Pingbian, Yunnan 661200,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forestry development of Pingbian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accelerating, invest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high-tech contented, but remains in the low level of forestry industrialization, forestry development uneven, low-yield forestry widely distributed, farmers low-income, forest resource dependency and other issues. Hereby a number of strategic planning, such as to develop fast growing plantation, characteristic economic forest, grass and fruit growing industry, low-yield forest transformation, mountain face greening and green-channel construction, forest turnover, forest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nd forestry investment, etc. are proposed

Key words: fore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Pingbian

收稿日期:2011-04-22.

作者简介:赵启宁(1964-),男,(彝族),云南屏边人.从事营林生产及森林管护工作.

1概况

屏边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紧邻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位于东经103°24′~103°58′,北纬22°49′~23°23′,东与文山、马关两县隔河相望,南与河口接壤,西与金平县相连接,北与州府蒙自毗邻,东西宽55.5 km,南北长63 km.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 906.2 km【sup】2【/sup】,是一个集“边疆、山区、贫困、少数民族”为一体的苗族自治县.

屏边县境内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属低纬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植物资源丰富.全县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等8类.屏边县水热条件好、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12 352.9 hm【sup】2【/sup】,非林业用地74 283.1 hm【sup】2【/sup】.林业用地中有林地65 617.6 hm【sup】2【/sup】,疏林地35.3 hm【sup】2【/sup】,灌木林地24 667.3 hm【sup】2【/sup】,人工造林未成林地2 143.6 hm【sup】2【/sup】,苗圃地1.3 hm【sup】2【/sup】,无立木林地750.3 hm【sup】2【/sup】,宜林地19 137.5 hm【sup】2【/sup】,森林覆盖率达38.3%.

屏边县下辖6乡1镇,4个居委会,76个村委会8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万人,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64.6%.境内交通便利,滇越铁路从北至南穿境而过,326国道穿越境内,境内76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地方财政自给率仅20.6%,人均有粮388 kg,农民人均纯收入0.12万元. 2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2.1现状

屏边县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任.20世纪70年代,屏边县委、政府结合屏边实际,制定了“以林为主,综合开发,靠山致富”的林业发展方针,举全县之力建设杉木林基地,拉开了艰苦创业的帷幕,全县先后创建了80个乡村集体林场.进入90年代,县委政府又提出了林业发展的“两个转变”,即由单一的杉木用材林向多林种转变,由低价值树种向高价值树种转变.传统的以生产木头为主的林业步入了转型期,以八角、肉桂、热果等为主的经济林悄然兴起,山区综合开发成为林业工作重点.进入21世纪,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狠抓质量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步伐,实现了屏边林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据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2008年森林资源消耗量调查,全县活立木蓄积746.45万 m【sup】3【/sup】,森林资源年生长量达38.58万 m【sup】3【/sup】,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为12.12万 m【sup】3【/sup】.实现了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低于年生长量,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尊定了坚实基础.

在林业体制方面,全县经历了3次大的改革.第一次始于1982年的“三定两山”,以开展稳定山林权属为主,划定了自留山和责任山.第二次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为主要内容,旨在扩大林业经营自,积极探索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业、经营林业的积极性.第三次始于2005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还山、还权、还利于民”,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林业产业为目的,进一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屏边县林业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加快,投资多元化.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林农的林权意识普遍增强,发展林业的信心不断提高,呈现了产业发展多样化,投资多元化的局面.林农、干部和群众纷纷投入农村承包经营林地资源,林业发展呈现出国家、集体、个体、社会闲散资金多元化投入.截至2010年底,全县已发展杉木林2万 hm【sup】2【/sup】,桤木2万 hm【sup】2【/sup】,林下草果1.33万 hm【sup】2【/sup】,八角0.5万 hm【sup】2【/sup】,林业发展速度加快.

2)科技含量高.现代林业发展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屏边县林业产业发展也不例外.通过科技培训,林农和群众对经济林如杉木、桤木,林下草果,生物产业如红豆杉、橡胶等的产业化发展迅速,从选种、壮苗培育、地块选择、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每一个环节的科技含量都有显著提高.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在林产业发展中悄然掀起. 2.2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林业产业化程度低.屏边县林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加工技术手段落后.杉木林虽有一定规模,但目前仅有2家加工厂,且加工技术落后,主要生产半成品,林业附加值低.桤木、林下草果等新产业发展迅速,但也不具备开展精深加工的条件.没有加工企业带动,产业链短,主要以出售原材料为主,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现状依然存在.

2)林业发展不平衡.屏边县林业发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边远乡镇、山区乡村易发展,主要交通沿线、城市周围难发展.示范基地难建立,亮点工程形不成.在这几年的林业工程建设中,白云、和平、新华几个乡发展速度快,而且白云、和平2乡的造林以600多 hm【sup】2【/sup】/a的速度推进.玉屏、新现、白河交通较方便的乡镇林业发展速度慢.具体到乡镇,除了白云乡之外,其他乡均呈现出集镇周围难发展,偏远农村好发展的局面.

3)中低产林分布较广,产值不高.据调查,屏边县有中低产林共计2.67万 hm【sup】2【/sup】,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40.7%,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由于立地条件不好,林地生产力低,林分质量差,产值不高.

4)县城面山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难推进.县城周围和昆河公路沿线城镇化率低,工商业发展落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高,面山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难度大.

5)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低,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大.屏边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农民生活在山区,生活靠山,发展靠山,森林资源成为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户生活烧柴、牲畜放养、房屋建盖等都靠山林提供的各种资源来维持,山区农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大. 3林业发展战略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屏边县林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进一步明晰了林木林地所有权,放活了经营权,体制机制更加趋于合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干部群众投资林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高.另一方面,国家在林业上的投资逐年加大,荒山造林、产业培植、防护林工程等项目投资逐年增加.同时,农村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剩余劳动力转移,外出打工的多,在家耕田种地发展农业的少,农村土地荒芜闲置的越来越多,为林业发展拓展了土地空间.这些变化,为屏边县林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要实现屏边县林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县委政府“绿色经济立县,特色工业富县,科教文化兴县,生态旅游活县”的战略,围绕“百万亩绿色产业”培植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紧扣产业培植这一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发展为目的,扎实建基地、绿通道、推改革、促开发、严保护,促进屏边县林业科学快速发展. 3.1速生丰产林建设战略规划

速生丰产林是屏边县的传统林业,深受当地干部群众青睐.发展速生丰产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又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木材产品.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坚持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订单育苗、工程队造林、种苗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加快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在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大,群众积极性高、示范效果好的地方采取工程队造林,统一组织有造林施工经验的专业队进驻造林;在土地分散、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加大种苗扶持力度,鼓励农户自己造林,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1)桤木丰产林发展规划.桤木属于屏边县本地乡土树种,耐瘠薄,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易栽培,好管理,深受群众喜爱,近几年发展迅速.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区域发展,成片推进.重点在白云、和平、新华、新现、湾塘等几个乡发展.2010年发展面积达2万 hm【sup】2【/sup】,力争到2015年发展到3.33万 hm【sup】2【/sup】.

2)杉木速生丰产林发展规划.杉木速生丰产林是屏边县长期经营的主要树种,广大群众已经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宜采取政策引导的形式,以市场为导向,再投入少量扶持资金,鼓励林农自己育苗自我发展,以巩固现有2万 hm【sup】2【/sup】杉木为目标,重点在玉屏、新现、白河乡镇发展.

3)桉树、柚木等丰产林发展规划.桉树、柚木及其它速生树种在屏边县作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一种补充形式,应适当扶持,按市场规律运作. 3.2特色经济林建设战略规划

特色经济林建设是屏边县林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由于屏边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特殊气候条件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物种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树种生存,但发展规模不大.特色经济林对环境气候条件要求严格,经营强度高,只能作为“镶边”林业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3块特色经济林建设.

1)全力发展热区橡胶产业.加快热区橡胶产业培植能改善热区生态环境,维护热区生态平衡,促进热区百姓增收.首先,以南溪河流域为主体,重点在白河乡发展,连动玉屏、湾塘的部分村委会.近期发展0.33万 hm【sup】2【/sup】,远期发展到0.53万 hm【sup】2【/sup】;其次,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的形式,调动百姓种橡胶的积极性,依托河口天然橡胶公司、马关健康农场提供技术支撑,组建橡胶产业发展协会,扎扎实实推进橡胶产业.

2)积极培育核桃产业.重点在和平、白云、新华、新现高海拔地区发展本地泡核桃0.33万 hm【sup】2【/sup】.首先要以产品优质化、品种本地化为指导思想,不从县外调苗,科学合理规划,扎实稳步推进.其次要以实施林粮间种为主,不能用荒山造林的模式发展核桃,一定要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良田好地.同时,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实施零星种植.

3)全力推进红豆杉产业.红豆杉属生物药业的高精端产业,重点要围绕县城周围和在玉屏、新现2乡镇发展.主要依托红河阳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运作,带动农户发展,发展目标为0.33万 hm【sup】2【/sup】. 3.3草果种植业战略规划

林下草果在屏边县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适应范围广,耕作粗放,管理水平技术要求不高,经济效益好,很多农户已经靠种植林下草果脱贫致富.发展桤木林,实施林下草果种植,是屏边县白云、和平等乡镇探索总结的一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成功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林业经营上长期困惑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统筹兼顾的问题.要加大林下草果种植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发展、全面推进.要采取技术培训、示范引导、种苗补助等措施,积极解决产业培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农户集中投入,科学发展.要在白云、和平、新华、新现、玉屏几个乡镇总结推广高产稳产经验,打造亮点工程,建立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要增加投入,加快发展,到2015年使屏边县的草果面积在现有1.33万 hm【sup】2【/sup】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到2万余 hm【sup】2【/sup】,成为名符其实的草果大县. 3.4中低产林改造战略规划

中低产林改造政策性强、任务重、投资大,要成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出台指导意见,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单位和部门间相互协调,要做到人员到位、责任明确、措施有力、有序开展.低产林改造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分步实施.低产林改造进度按0.13~0.2万 hm【sup】2【/sup】/a的规模推进. 3.5县城面山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战略规划

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成片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用3~5 a时间把县城面山、昆河公路、屏新公路、泛亚铁路、滇越铁路人字桥至河口段两边300 m范围内全面绿化.对县城面山的绿化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选择1~2个农户喜爱的经济林树种.南溪河流域要结合橡胶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既培植产业又绿化公路.新现乡境内,要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与蒙自期路白整合为一个经济区域,重点发展枇杷等水果.要采取多种绿化手段,适宜开展工程造林的实施工程造林,不适宜开展的实施封山育林,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绿化效果. 3.6推动农村林地流转战略规划

积极推动农村林地流转,有利于整合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力发展,形成林业新的增长点.要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林业政策宣传力度,落实林业优惠政策,稳定权属关系,盘活扩大经营自.要鼓励公司、大户、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农村承包经营林地,带动林业发展.要服务好到屏边县投资的香港广畅集团、英国阳光公司、武汉凯迪公司及其他个体大户,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大胆投资,自主经营.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投入、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推进农村林地流转,促使林地向能人及有实力的大户集中,增加林业投入,促进林业发展. 3.7公益林管护战略规划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切实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屏边县已列为国家和省级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6.67万 hm【sup】2【/sup】.随着国家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提高,今后公益林项目将成为全县最大的林业投入项目.公益林功能特殊,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任,一定要加强公益林管护.①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补偿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林分质量.②抓好护林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强化队伍培训,把护林员队伍建设成为有能力的能发挥作用的生力军,切实担负起管护生态公益林的重任.③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机制,依托于村规民约,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确保公益林不被侵蚀.④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加快沼气池、节柴灶和太阳能的普及推广,缓解农村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3.8林业招商引资战略规划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跳出林业看林业、跳出林业发展林业,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林业发展.按照“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陈旧思维,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培养造就林业龙头企业,带动林产业发展.服务好现有的华荣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喜木材加工厂,确保商家引进来,留得住,能发展.积极开展资源招商,以商招商,早日启动草果、八角等林副产品深加工.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林产业发展,实现以工促林、以林养工、林工一体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屏边县文史资料 第三辑(林业专辑)[Z].2009.

[2]张永弼.龙陵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1):108-111,116.

[3]赵文军,莫绍娟.新平县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2):93-96.

[4]沈新华.华坪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