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篇1

一是引领会计职业群体形成价值共识和行为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勾绘出了国家的价值追求内核,是中华民族价值理念的精髓,凝聚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指明方向,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拓宽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践行者的眼界,升华了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构筑了全新的思想意识平台,使会计职业群体将价值追求和思想认识汇聚到积极、健康、科学的诉求认同和同心协力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奋斗的共同信念之中。只有当会计职业群体对于内心的价值诉求真正认同、形成共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外化为群体的合力行为,共同坚守职业道德。使会计职业群体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利益;兢兢业业工作,不断提高职业修养,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在会计执业过程中规范自身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坚持对会计行为“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中倡导“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遵法守法成为自觉的行为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民群众能够在法治中享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公正。聚焦到会计职业领域,会计人执业中也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在重视会计法律制度对会计行为强制规范的同时,还要看到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实施的思想基础。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自发遵守会计法律制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对会计行为“法治”的重要补充,二者缺一不可。

会计行为 “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会计法律具备国家强制约束力,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但无法涵盖会计行为的所有具体环节。会计法律制度的“真空”地带需要由会计职业道德填补。会计职业道德调节会计人员的内在精神世界,能从信念、品行等更深的层次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具有自律性和“软约束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在会计职业群体形成价值共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他们自发遵守职业道德,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自律作用,将会计行为中法律制度达不到的调节领域,通过内在精神世界发挥约束作用,对会计行为的“法治”进行有效补充。

三是重塑会计诚信,树立良好的行业社会形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倡导的重要基本内容之一。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会计领域的体现,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潘先生创建了著名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毕生都致力于倡导以“立信”思想为核心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国家前总理朱?基为北京、上海、厦门三个国家会计学院先后三次题词“不做假账”的故事,至今在会计领域和社会各界流传。诚信是会计事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经济主体在利己动机的驱使下使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不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服务于经济领域的会计人产生了迷茫和困惑,会计欺诈、造假现象不止,会计诚信遭遇了极大考验。当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社会树诚信之风的氛围之下,形成了重塑会计诚信的良好契机。应该乘势而上,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引导会计职业群体恪守诚信的基本执业理念,利于树立良好职业形象,达到公众对会计人的社会期许。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指引下,当前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其一,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全面指导会计职业群体的执业行为。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了一系列有关职业道德的准则,然而这些准则仅适用于注册会计师群体。尽管《会计法》和《会计基础规范》等法律法规对会计职业道德也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对于我国大多数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在会计岗位从事工作的人员而言,仍然缺乏专门系统的职业道德准则的指引。

有学者指出,鉴于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涉及制度学、社会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准则体系应注重建立在多平台交流和多学科综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这还不够,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具体内容的制定,必须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相关制定机构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国情。

其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的引领和推进作用要通过有效的全民性宣传教育进行,实现广泛的社会认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要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一重要途径实现。

一方面,会计职业群体的教育培训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在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充分重视职业道德内容的培训和考核评价,引导从业人员不仅注重拓展专业技能,还要通过职业道德的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提升内在修为,形成稳定的职业道德品行。从而使会计职业群体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环境中不断修正自我,坚定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在校生是会计人员的强大后备力量,设立会计专业的各类学校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会计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形成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内化为其内心品质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具体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讨论,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三,营造良好的会计行为环境。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

篇2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问题 职业道德 

 

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教育者在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而且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和教育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素质差,学生的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考试或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只求能够过得去,混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 

2.性格心理问题 

第一,自卑自贱心理严重。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由于长期处于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消极表现。 

第二,自私自利心理广泛存在。现在的职校学生在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少考虑别人的想法利益。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夸张炫耀、故意捣乱、标新立异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 

第三,不良极端性格普遍存在。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狭隘、暴躁、依赖、妒忌、孤僻、抑郁、神经质、偏执攻击等。说谎、欺骗、敲诈、偷窃等现象经常发生。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不上进”、“不可教”、“没希望”、“不学好”的典型。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第四,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少职校生进入职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肯定没有出息,因而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混世度日,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二、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第一,回避社会交往。在初中阶段,职校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同学评为差生,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来往相处。久而久之,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 

第二,缺乏对老师的信任,师生交往关系不良。对老师自然会有一种疏离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想与老师亲近又怕受到冷落。当老师处理自己的事情不恰当时,则会出现对立情绪。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第三,虚拟网络交往频繁失度。现在职校生普遍存在上网成瘾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满足,便想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更有一些学生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沉溺于虚拟网络而忽视真实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三、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成胜任职业教育的效果对技能培训的要求。教师的威信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好。崇高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对于一所学校的领导来说,要管好学校,首先要抓出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在师德建设上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师德,二是师能,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会误人子弟。 

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

,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学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老师脾气、秉性、爱好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样那些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生活作风邋遢的老师也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教育过程能顺利进行。 

教师爱生的崇高精神境界,主要来自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呢?我认为: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教育中受到锻炼。第三,向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学习。第四,不断增强自觉性,提高自制力。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时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用自己的言行威信影响他们,做“人之楷模”。这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参考文献: 

[1]李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论文中心, 2010.7 

[2]赵霞.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中国论文中心,2009.6 

[3]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 

篇3

当前,博物馆从业人员大都没有接受专门的职业道德培训,对职业道德建设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滋生了很多问题。1.职业意识淡薄许多博物馆从业人员对博物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远大的职业理想,没有职业荣誉感,很多人甚至没有把自己定位于博物馆工作者,而是具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优越感”,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2.缺乏职业操守有些博物馆工作者对应尽的职责敷衍推诿,对服务对象冷漠生硬,对学术研究投机取巧,对文物保护漠然视之,出现了诸如学术抄袭,文物损毁、失窃甚至监守自盗,违法违规征集、转借文物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

二、当代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职业道德是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是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责任等。博物馆职业活动丰富而具体,文物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社会宣教活动等各个环节都涉及职业道德问题。但就目前来看,中国博物馆界却存在着很多不正之风和道德问题。“道德衰之,诚亡国灭种之根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职业道德建设对博物馆的高效运营和科学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当前博物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这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有效激发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事业心、责任心,进而增强提升职业技能、服务社会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职业道德的提升也会带动从业人员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升,最终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博物馆从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界的整体形象

职业道德是建立公众信任的基础。我国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机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扇窗口,其职业道德建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加强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博物馆的信用和声誉,提升博物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进而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也可在社会上起到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界的整体形象。

三、加强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不但具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还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性,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因此,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即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忠诚、审慎、勤勉”的职业活动的内在道德准则,坚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五个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二是坚持体现博物馆职业特性的原则。结合博物馆的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体现出中国博物馆作为文物和标本的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特征。三是坚持培训教育与机制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把日常的职业道德培训教育和建立健全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当作两个重要抓手,两手抓、两不误。

(一)强化博物馆职业道德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基础性工作,成熟的科学理论对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博物馆界应继续把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课题进行专题研究,组织博物馆业界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结合中国博物馆的职业特点和发展要求,深入研讨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外延、基本内容和要求等,并达成一致共识,进而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职业道德基础理论框架,为当前和今后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构建中国博物馆核心价值体系

博物馆核心价值是“博物馆本身和内部成员坚守的基本原则和信念”,是博物馆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确立了核心价值,博物馆界才有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基础。当前,国内对博物馆核心价值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认为是藏品,有的认为是以人为本、公益性,还有的认为是展示,大都是一元化的结论。陈波在《阐释与对话:博物馆核心价值研究》一文中做了多元化的阐述,主张博物馆核心价值包括藏品、服务、研究三个因素。笔者基本赞同其观点。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一个多元因素构成的价值体系,但我们认为还应把“人才”纳入其中,可以概括为“藏品立馆、服务兴馆、科研优馆、人才强馆”的四位一体理念。藏品是博物馆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藏品,博物馆就如无根之木,也就不能称为博物馆。服务是博物馆的最高功能价值的体现,博物馆藏品的收集、研究、展示最终都要面向社会,向社会公众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服务于社会发展。如果博物馆关起门来搞收藏、搞研究,其价值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藏宝库”。科研是博物馆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物到人’的根本方法”,没有深入的研究,藏品再多、再好,也无法实现其价值,只能沦为搁置的摆设。人才是博物馆的支撑,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保障,又何谈科学研究和优质服务。

(三)健全博物馆职业道德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没有强有力的约束,职业道德建设就是空谈。首先,应健全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规范。参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道德准则》,结合中国博物馆实际,从针对性、实用性出发,健全博物馆主管部门、博物馆自身及从业人员、博物馆各工作环节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真正实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其次,应完善中国博物馆内部管理。各博物馆应共同担负起中国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任,根据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完善博物馆内部工作条例、工作制度,明确博物馆各工作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并强化执行管理,落实针对失职、失德行为的惩戒,努力维护道德准则、内部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提高其约束力,不断增强职工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四)加强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

篇4

【关键词】电信企业 职业道德 教育建设

电信企业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是其文化和精神发展的首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具有特殊性质的服务行业,职业道德的加强是必须实施的,而且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无形中促进职业道德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依据,所以职业道德的建设对电信企业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电信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现状

随着电信企业的发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电信企业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职业道德的建设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尤其是近几年的建设过程中,着实出现了制约性问题。

首先电信企业在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时,存在急于求成的态度,不注重细节的建设,例如电信企业中在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时,只是抽取空闲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运用到员工的实际工作中,造成实际与理论存在严重性的脱轨,而且对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知识的讲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职业道德建设缺乏约束性的同时,导致理论知识体系的不连续性。

其次是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力度的欠缺,电信企业中的工作体系和类型是有差别的,部分员工服务于台前,还存在部分员工服务于幕后,但是无论工作性质如何,职业道德的建设是面向全体电信员工的,电信企业中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时,更偏重于台前服务人员,存在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偏差性理解,导致电信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参差不齐。

最后是电信企业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考核与评价体系,电信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中,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升电信企业整体职业道德教育的有利保证,但是现代电信企业中极其缺乏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工作人员在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方面没有约束感,促使职业道德建设的效果不明显。

二、电信企业中如何提高职业道德建设

电信企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不仅是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更是树立电信企业形象的体现,促进电信企业协调统一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基于电信企业中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的实际,提出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

(一)加强电信企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伴随目前市场体制的变革和经济市场的发展,部分企业扭曲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所以加强电信企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建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规章制度,利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自觉意识,促进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发展职业道德与企业经济,例如电信企业实施的职业道德课程教育,即是加强电信企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最佳表现。

(二)综合性发展职业道德建设

电信企业中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提高员工素质和端正态度的思想建设,例如电信企业在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时,首先针对电信企业中资历比较深的管理层,发挥管理人员的示范作用,之后将职业道德思想建设实施到各个部门,同时以竞争的形式鼓励各个部门积极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电信企业中职业道德的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企业内集体氛围的形成促进企业职业道德的综合性建设与发展。

(三)电信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深化

电信企业中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职业道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同时提高电信企业的公司形象,例如电信企业中专门设立的“服务窗口”,以此作为电信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示范团队并作为电信企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标准,同时针对企业中职业道德非常优秀的部门给与实际性的奖励,以促进电信企业整体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和提升。

三、提高职业道德建设在电信企业中的意义

电信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更加注重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在严格的职业道德管理下,促进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提升,所以积极地建设电信企业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保障电信企业在社会上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电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结束语

目前电信企业处于行业转型的趋势下,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电信企业在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进职业道德教育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电信企业职业道德国际化方向的发展,同时提高电信企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范丽.关于电信企业营销模式及创新策略的初步探讨[J].科学之友,2010(16).

篇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层职工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进行的必要工作内容。如何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端正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是现阶段企业加强基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

1新时期企业基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问题

1.1缺乏有效的引导

在新时期,企业在进行基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时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使得职工对职业道德的具体准则认识不清。企业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往往只注重口号的宣传,比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观念”等,但是却不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基层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缺乏专业性,教育深度不够,导致很多职工不知道自己具体该做什么、如何做,在工作中非常盲目。

1.2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化

道德教育相对于制度、法律来讲,属于软性约束,它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职工保持先进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很多企业都开始进行改革,推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还没了解清楚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就进行人员的精简,使政工干部兼职化,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进而影响了企业基层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再加上企业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领导干部缺乏对职工的人文关怀,缺乏沟通,职工不积极配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效果很不理想。

2新时期加强基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职工是从事企业第一线具体工作的群体,他们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大部分都是综合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年轻的职工,他们年轻好动,思想相对活跃开放,基层职工群体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就给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难度。另外,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现代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基层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深化公民的道德建设,从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道德体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在新时期对基层职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人员关系和融洽的工作氛围,减少职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同时,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企业宣传核心价值理念、树立企业形象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加强基层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深化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形成一种对员工的无形的约束,促使员工放弃不道德的想法和行为,引导职工自觉地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从而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新时期加强基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3.1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

在对基层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用思想教育帮助职工坚定职业理想,引导职工树立敬业意识,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企业要积极组织各类思想教育活动,引导职工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宣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念,使得职工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同时,还要帮助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使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强化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强化责任意识,能够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各项行为准则,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企业员工更好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完善制度建设是对道德约束的有效补充,也是强化基层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现代企业要想取得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将制度建设和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有效结合起来,要根据企业各岗位的特点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细化量化,从而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则,对员工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首先,建立合理的监督考核制度。完善企业职工监督队伍建设,严抓企业各部门员工职业道德的执行情况,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员工及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并将监督考核的情况作为员工工资待遇水平的重要参考,以此来促进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更积极地为企业做贡献。其次,引入恰当的竞争激励机制,针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建立一套与职工职业道德水平相适应的激励制度。对于表现好的要给予方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或者在工作中犯错误的职工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们引以为鉴,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基层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

3.3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对基层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时,要注重发挥先锋模范和领导的榜样作用,日常工作中被评选出来的“先进标兵”、“工作模范”要做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给其他基层员工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引导,进一步转变企业基层职工群体的工作作风,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基层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4小结

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是否遵循会计工作的行为准则,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直接决定着会计工作的质量。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2、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缺乏较强的事业心。在工作中不能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没有用自己身心去热爱和珍惜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事业心。此外,少数会计人员无视国家的财经制度和纪律,有章不循,违章违法,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领导决策失误和财产的损失。

3、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职业技能低下。勤奋进取掌握专业技能是对会计人员基本要求,而许多会计从业人员不求进取,原地踏步,造成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秩序混乱,制度规则不衔接等现象。

4、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规范。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健全,致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不良职业道德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荣誉感。目前在社会上,不讲职业道德的财会人员是有的,但绝大多数的会计人员是以国家经济建设为己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为增收节支献计献策。笔者认为,现在应该设法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造成一种社会舆论,以加强会计人员的自我教育和社会监督,同时,选择典型事例在电影、电视、戏剧、报纸杂志上,对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事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使之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

2、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其次,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3、在机制上制度上加强建设,建立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和奉献社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4、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检测系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状况的新动向。进行道德评价还要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以及责业、廉业、精业、敬业、爱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包括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5、强化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环节。首先,各单位应按照《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制度上对本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做出规定,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监督支持,保证经营管理决策的顺利实施,为会计人员依法核算、依法理财提供重要依据,这从客观上有利于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各监督部门要紧紧抓住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对《会计法》等法规的贯彻力度,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进行惩处,并记人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档案,供社会查阅,将会计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这样可以对会计人员产生外在的压力。此外,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的上岗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专业知识和道德知识的门槛,通过后续教育来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会计技能和道德素养,注重事前监督和过程监督,把会计职业道德引向深入。

6、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应充实现代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不仅要设置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课程,而且要将会计职业道德课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次,加强会计人员日常的自我学习和修养。会计主管部门要定期将会计职业道德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相关案例,通过资料的形式印发给会计人员,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再次,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强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探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是每位从事会计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员工个人等共同努力,四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张明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财会管理.2002(3).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筑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相契合,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承接,职业道德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业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面临着巨大竞争和风险等因素下,除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还应注重对建筑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筑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筑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建筑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从事岗位多样化,人员构成趋于复杂。建筑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了当下需要直接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引领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使建筑从业人员有明确的道德标准,充分认识工作内容,确定工作目标,规划工作蓝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做出努力。2.建筑职业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道德建设的效果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遵守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其重要性的体现。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也与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密切相关,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们职业道德在建筑行业的重要性。

二、我国建筑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1.接受教育的水平高低不一。多元化的时代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即将进入建筑行业的学生来说,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素质能力,也应同样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建筑从业人员年龄跨度大,受教育水平不一致,大专院校的建筑类学生与普通农民工相比,文化基础较高,但是受教育水平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不等,这是当前“传帮带”的一个难题。2.思想道德、专业业务和综合能力素质有待提升。伴随时代的飞速发展,建筑类人员应具备除了基本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资源的借鉴和使用。专业素质的扩展也意味着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学习更加先进的建筑知识来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纰漏和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加强学习,合理分析加强管控。如今大多工程都采用国有资金投资,更应把好关,维护国家的利益也是爱国的表现。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对工作充满热情;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筑类从业人员还应当兼顾综合能力,学会运用新方法、新知识、新技术;构建多方向、多层次的体系。注重自身执行力、沟通力、领导力等的培养,深入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研究相关法律规定。在工作中,多积累实践经验;加强总结反思;做到各方面均衡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筑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施工技术、身体素质、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还包括思想道德。目前我国部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薄弱,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少法律意识,违章操作行为屡屡发生。相关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再教育来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2.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职业道德滑坡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我国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某些企业利用法律漏洞打球,例如有些建筑单位为利益把工程肢解发包,不按规定办事。有些承包商为了工程如期完成减少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来弥补资金的不足。有些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熟视无睹,安全监理严重疏忽,思想极其落后,作用只发挥不大。有些施工企业不重视基本工作,造成目标管理不到位,埋下了严重安全隐患。3.政府监管不到位和安全技术滞后带来的风险。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建筑业施工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新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只有坚持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适应建筑业的发展。政府对施工质量的检查不到位,甚至有的施工企业和官员互相勾结从而导致监管毫无实际意义,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等造成不安的因素始终存在。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建筑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1.培养管理办法制定。建筑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办法,对主动进行培训的学校和企业给予奖励;对不主动或拒不执行的企业予以处罚。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质量,选择专业的培训资源,防止出现走马观花现象。培养管理办法的制定,可以助力单位积极向上的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防止垄断市场,也是助力建筑业的良性发展。2.培养计划制定。对于建筑职业道德的培养,要进行提前计划和安排,有针对性、符合实际和超前意识。对于各个年龄、学历和工作职能的人要制定各自相对应的培养计划,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做到因地制宜的培养。在培养内容的选定时,尽量查漏补缺,抓住薄弱点进行强化,把握住当前最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的内容为主导,对前瞻性工作进行超前预测和涉及,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建筑行业应树立职业道德就是效益的观念,主动管理会大大减少事故发生,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筑职业道德教育。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准则引领建筑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一个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极为重要,这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自我突破的过程。因此,在强化建筑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每个学校和企业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会增加学校和企业管理的费用,但是如果因为顾及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得不偿失。4.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指导建筑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我们,公平与正义才是立法的基础[7]。从事任何行业的人都应当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学校和企业配备专职人员作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师,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得从业人员全面履行职责,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靳玉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

[2]谭莲.浅谈工程造价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经营管理者,2011,06.

[3]张洪霞.浅谈工程造价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

[4]王杰伟.浅谈工程造价咨询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培养[J].安徽建筑,2007,06:95-96.

[5]林伟雄.浅谈发挥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J].中华建设,2010(7).

[6]贺宁,周杰.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24).

篇8

【关键词】就业形势 大学生职业道德 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79-01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来受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如何在激烈的就业过程中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如何在平时高校教育中融会贯通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与教育,为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问题都非常现实的摆在广大高校教育者面前。

一、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第一,当前就业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所谓的爱岗敬业精神是指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 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从一定程度上,在工作过程中,一个人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反映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爱岗敬业也是衡量个体职业道德基础的重要一环。当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应聘者的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同专业技术能力等同的位置予以考察衡量。培养大学的爱岗敬业精神,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 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 在奉献中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

爱岗敬业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 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 因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动力, 是一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表现, 是一种做事做人的境界。

第二,当前就业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掌握的专业技能再丰富,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和协同,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推动作出的贡献也只能说是有限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都充分认识到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协同精神,这种要求也是时代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异军突起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要为大学生灌输当前形势下单枪匹马、 孤军奋战已不能适应当今形势的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从众、沟通、合作意识的团队精神;要鼓励大学生走出恃才自负、孤芳自赏、不善于沟通、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自我封闭世界,抛弃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傲慢自负、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错误做法。作为高校来讲,在平时教育管理中,要尽力为大学生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团队合作训练,开展团队合作活动,让大学生在校园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学会如何入他人配合,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提高与别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第三,当前就业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过程中,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职业活动不能缺少的重要道德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讲,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必须遵守契约, 任何违约毁约、以假冒真的行为, 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同时随时都会摧毁你的事业。遵守契约、言而有信是每一个经济主体得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基本条件。没有好的信誉, 就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 而无良好的形象, 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企业是这样, 个人也是如此。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要向大学生灌输诚实守信是个体成功立足社会、赢得竞争主动的思想意识,鼓励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要自觉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品质,为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全面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第一,当前就业形势下全面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课堂教育。对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积极利用好课堂这一重要阵地,在课堂上为大学生传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精心设计以职业道德教育课为主渠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主动自觉的提升职业道德意识;充分发挥课堂优势,需要高校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要拿出一定的专门课时开设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课程,通过辅修课、选修课的形势向大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分步骤的渗透职业道德建设意识;要结合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职业道德践行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型的活动让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不足,让大学生在掌握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更加明确在职业实践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加深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

第二,当前就业形势下全面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全面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作用。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已经基本全面展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积极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重要阵地,结合课堂教育渠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类型不一、分门别类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激发大学生学习情趣和职业情感中的积极作用;举办以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职业道德规划设计,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善于开展类型多样的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全面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 形成真正的职业意识, 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

第三,当前就业形势下全面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无论是开展课堂职业道德理论教育,还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还需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加强,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如何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如何更加灵活自如的运用职业道德理论,如何用职业道德素养来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活动,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练习,让大学生在校园内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真正牢固树立起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践行职业道德理论,为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为大学生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既需要广大大学生从我做起,牢固树立职业道德意识,践行职业道德理念,还需要高校积极创设各种环境,为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精神,从高度重视课堂教育、全面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作用、重视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等角度予以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

我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面对逐年攀升的“扩招”和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投身社会建设,如何保障人才输出的质量,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反映时代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体现时代的精神,也意味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一条科学化的道路。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亦称高校教师的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其具有先进性、示范性、时代性、继承性和奉献性的特征,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组成,它的内涵也是丰富的,既包括指向外部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也包括教师的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正确理解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不仅是为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能够与时俱进,更是为培养的学生能够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保障我国人才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2 市场经济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

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改革在向纵深推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与利益主体、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总体上看,各高校通过制度和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踏实奉献,传承创新。大多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较强,能紧跟时代步伐,深受学生欢迎。

然而,因为市场经济其自身的特殊性,也给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

首先,部分青年教师价值观念的模糊、善变甚至扭曲。拜金主义观念让房子的地段面积、车子的品牌档次作为一些人攀比竞争的核心内容,导致一部分青年教师价值观念转变,主要表现在责任心不强、人浮于事。例如,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主次颠倒。这一切现象的源泉都是为了追求更多更快更刺激的金钱物质,亵渎了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责任。

其次,创收中忽视了“育人”职责。高等教育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育人功能,二是社会功能,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育人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社会功能是育人功能的表现。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必须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在承担课程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完成科研项目,或者参与校企合作。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只要完成了书本知识的讲授,也就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在项目研究和校企合作中投入绝大多数时间,不愿意从事学生思想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花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从而忽视了自己更为重要的“育人”职责。

第三,竞争中忽略“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竞争、自主、创新是带来生机的重要砝码,因此,部分青年教师过分注重竞争中自己的个人利益得失,导致学生盲目的跟从或者模仿。把市场经济理念中的竞争,机械地引入高校教育,必然导致学生价值观念的改变和追随,有可能为了个人私利在竞争中不择手段。这样,教师就失去了其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

第四,创新中服务意识的沦陷。“创新才能赢得商机”,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劝诫之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不乏因为创新推动经济指标和经济变量的案例。这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满目夸大和推崇创新,对于大多数被定义为“踏实、勤奋、诚恳”的一类学生缺少关注度和服务意识,对于中老年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的“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不屑一顾。同时,部分教师本身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加之无限度追求“创新万能”的教育范式,导致服务意识较差,敬业精神令人担忧。

3 标本兼治,大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德”的载体是人,归根结底,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人对“德”的内化过程。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良方妙药”,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强化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青年教师队伍“软件”的更新是思想保障的前提,因此,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应当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将教师的职业使命感融入到每一位的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中,才能切实保障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坚守。

第二,政策的“硬”保障和“严”监督。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高校制定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正确的发展航道上,同时能做好有效地监督和纠错体系,及时发现是否有偏离,并做出有效的反应,促进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三,运用模范和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示范”是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的催化剂。近年来,涌现了 “朱敏才”等一批甘为孺子牛的新生代教师,他们志愿支援老少边穷地区,他们坚定执着、兢兢业业、忘我奉献,是所有青年教师的表率和榜样。高校应该重视模范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互相效仿和学习的良好机制,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我国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的成败,也决定着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去浊存清”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安云凤,吴来苏,主编.高校师德教育与修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杜时忠,主编.新世纪新师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篇10

摘 要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当今社会亟待建立的道德体系之一,对企业的日常工作、社会的秩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建设任务空前繁重的情况下,高校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失范的情况越来越突显,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高校发展战略已从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等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人员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公正客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高校财会队伍至关重要。

一、会计人员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会计人员不断追求崇高的会计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会计道德境界,塑造出高尚的会计道德品质,从而在从事会计工作的时候,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勤俭理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来说,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廉洁之风。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会计推崇职业道德,是现代人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必然发展与要求。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如下:

(一)随着高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高校市场化进程在所难免,新时期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价值规律是商品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经济政策以及利用经济杠杆来实现。高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高校将来迈向市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职业道德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增强会计人员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强调运用会计法律、法规、纪律来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同时,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再完善的法制总会存在某些“空隙和漏洞”。假如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我约束,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千方百计的钻空子,这样正常的经济秩序就会被破坏,也极大影响了会计行业的发展。

(三)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创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会计人员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 我国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一)会计执业者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现实生活中,部分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利用职务之便贪污、用公款。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局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最终职业道德沦丧,走上法制的道路。

(二)我国的法制环境尚存诸多不健全的地方。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非强制性,基本上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会计人员的良心来实现的,所以其执行力较差。会计法律规范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现阶段有关会计的法规(如《会计法》和《刑法》等相关法规)对会计人员不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均未认定为违法,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而且从相关法规对违法会计人员的处罚来看,大多数也还只停留在警告、罚款和停止职业资格上。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太轻,打击力度不够,难以构成有效的警示作用;加之在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需要法律保护时,法律往往不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使得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三)受到上级领导施压,被迫作假。这是高校负责人不良道德影响的表现。在现在的经济社会中,高校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

学校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拥有管理权和领导权。在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下,能否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与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高校负责人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施压下,迫使做出假账,否则会使高校会计人员因个人利益受损而丢失了饭碗,所以,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恪守职业道德的。

三、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设想

(一)进一步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更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要积极宣传和自觉执行各项政策法规,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拘私情,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新《会计规则》明确了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会计人员只有坚持廉洁自律、公私分明、自我约束,求真务实,才能保证高校财务资料的合法、真实和完整。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会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高校的会计人员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业务,要掌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入改革的大潮,不要迷失方向。作为会计人员,要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高校会计人员的自律机制建设。高校财务人员最起码的品质是廉洁自律。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者,不仅要经受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更要经得住金钱的诱惑,保持清廉的品质。因此,高校财务人员在做财务业务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自己是财经纪律的具体执行者,只有自己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才能卓有成效地同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抵御腐败之风的侵蚀,严肃认真地把好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关口。同时,要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组织建设。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的自律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应是建立健全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可以在上级会计学会下设高校会计职业道德研究会,并设立相应的高校会计人员自律组织,具体负责高校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事务的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制定职业道德准则、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等。

(三)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与《会计法》相配套的《会计实施细则》,明确会计法处罚的定性、定量标准,使《会计法》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其他法规,对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及时予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吸收到会计法律制度之中。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共同的责任。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吸收。把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如诚实守信,吸收到会计法律制度中,使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法律制度的属性,通过会计法律制度规范让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也制裁了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四)重视继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任何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成败都取决于其制度建设的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其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能减少由于会计业务的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也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和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对会计人员实行轮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违法乱纪事件的出现,当其他会计人员接替原工作人员的工作时,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容易暴露,对会计人员实行轮岗制度能够促进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认真履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四、结语

总之,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高校领导引起重视,还要求会计人员应当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实现终身教育制,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高校应当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和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内容、管理措施和权限,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金.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机制创新探微.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