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发展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安徽,建议,对策
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种自然现象使整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失衡,并且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问题。而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开发和焚烧(煤矿资源、石油资源等),或者大量的砍伐、植被和森林并将其点燃焚烧,这些都会导致二氧化碳大量的增加,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发展低碳的生活和经济是当代主要的任务,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持续发展。
一、安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现状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的构成之一,安徽省已经进入了世界级的城市群队伍当中,这也就意味着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安徽省的经济产业非常的丰富,包含了机械、汽车、电子、农产品、化工等各项产业和各个领域,在这些产业发展的同时,安徽省在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矛盾激化,实现发展低碳经济是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安徽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薄弱,低碳产业不健全。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每个政府和社会都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很多城市的执法行政单位都意识不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缺乏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样就会导致这个城市针对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意识的缺乏,缺少对“高碳”产业的控制,各个领域的生产和使用中都进行高开发、高利用,没有引进和利用低碳能源的意识,导致整个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
(二)市场经济需求过大,导致低碳经济发展缓慢。安徽省的产业结构非常广泛,针对于低碳的经济发展问题来说,控制难度非常大,节能减排和高污染的比重严重失调,影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安徽省经济在不断壮大和发展,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就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需求,比如房地产的开发越来越多,在建筑的过程中,几乎都是高耗能的,而对于汽车领域来说,实现低能低碳就变得更加艰难,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强,汽车的尾气排放难以控制,虽然政府能够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但是相关的措施和力度不够,难以具体实施,这就导致在经济需求过大的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非常缓慢。
(三)环保能源的使用量小。对于目前的安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很多人的节能减排意识还很薄弱,对于使用环保能源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仅仅是在人们生活中,有少量使用太阳能的家用电器,但是在产业开发中还没有大力的投入环保节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产业丰富的安徽省来说,引进和开发环保能源的设备是值得研究的。
三、安徽省实现低碳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一)增强低碳环保的意识,大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相关的政府和单位应该将低能减排的低碳环保意识充分的重视起来,并应该大力的进行低碳意识的宣传,可以在城市中各个地方的广告牌上张贴相关的低碳标语,将低碳的理念传达给每个人,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能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才能初步实现发展低碳经济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符合安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前,相关部门单位应该制定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确定好符合安徽经济现状的战略措施,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问题,制定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将国家制定的相关节能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管理,根据制定的目标和战略措施进行合理的规范,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好准备。
(三)发展使用环保、低碳能源。相关政府和执政单位应该大力支持低碳和环保能源的开发和建设,鼓励相关的技术单位开发出新能源,特别是有关生产设备的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出节能、节水、节油等高效节能的工程设备,并鼓励城市中人们使用节能环保的电器(比如太阳能的热水器)等,让环保、节能、低碳从每个人的生活做起,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产出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环境,并且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还能促进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平衡发展。
(四)优化产业发展的结构,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保障。对于产业丰富的安徽省来说,影响着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很多,这就需要相关单位进行宏观调控,优化各个产业的结构,实现节能。比如针对热力单位燃煤问题,就应该开发出过滤和净化设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针对以焚烧发电的企业,鼓励开发和使用节能设备或措施,比如利用风能、沼气等进行开发和利用;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可以鼓励广大人民换坐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大力投入氢能或者其他节能汽车的开发和使用,对于那些高耗能和污染严重的汽车进行取替,尽量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量;针对不断开发和兴起的建筑业,鼓励相关建筑单位投入节能的资源(使用材料或者技术),给与应用节能资源的单位表彰或其他奖励,提高节能环保资源能源的使用和投入量。
结束语:发展低碳经济不但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作目标,也是我们全国甚至是全球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只有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下,加强对环保和低碳的认识,将低碳环保、节能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大力宣传给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当中,让更多的人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开发出节能的设备器材,并投入到生产和使用中,彻底实现城市中的低碳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祺.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6):35-57.
[2]周颖杰.区域低碳发展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创新科技,2015,09(7):24-26.
[3]董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3(6):41-43.
[4]吴骏; 冷兴; 解晨晨.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经济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 58-62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污染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90-02
1引言
工业社会发展至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其中尤以全球性气候变化表现最为明显,酷热、极寒、飓风、冰川消融、海水上升等诸多看似人力不可抗的极端天气,事实上都和人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密不可分。尤其在城市区域,工业经济的增长和人们“非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使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亟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发展低碳经济的构思
2.1明确环保产业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力求经济增长和环保产业能够取得协调发展,这为我国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当地环保局应改变以监测为主的被动局面,积极和政府部门联合起来,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环保工作的重点,以市场为需求对环保产业进行筛选,综合考虑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污染防治等环保基本要求,加大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和环保服务产业的发展力度,从而有效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环保产业向高精尖发展,也使得环保工作由被动监测、治理走向积极引导、主动预防的有利地位。比如沿海、新疆地区可以倡导风能产业发展,而内陆阳光充足地区可以大力提倡发展太阳能,以取代煤炭、柴草等污染较重的资源。
2.2规范环境保护产业市场
我国环保产业真正发展实施的时间并不长,因而环保产业市场并不成熟甚至呈现出混乱状态,这已经成为影响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尽快推出针对环保产业市场通用的专门规则、技术规范、产业标准、职业资格等详细条文,以逐步推进环保产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环保部门应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贯彻落实监督管理职能,和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共同查出环保产业市场中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另外,应提高对环境设施建设市场的重视度,将其作为环保产业的重点管理对象,尤其涉及到重点专业技术内容,如噪声振动控制、城镇污水治理等应制定专门的法规,确保环境市场能够规范运行。
2.3提高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能力
现阶段,环保理念的逐步普及使得环保部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环保部门在实际运作中仍然以事后管理为主,事前监测、主动预防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也没有利用其和政府部门、人民群众以及当地企业间的密切关系,来推动环保产业的不断进步。为了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环保部门应和其他部门组织联合起来,共同推行污染治理技术进步的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强对环保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也可以充分发动群众对企业进行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还可以利用其在政府部门、人民群众以及当地企业的枢纽地位,成立一个由上述三方代表组成的机构,不仅能够使环保产业信息更好的上传下达,也有利于多方机制的互相监督,减少漏洞的出现;应对环保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规范化制定,并实施重大设备专项攻关计划,以利用引导、组织和协调功能,为计划实施做好人力和物力的准备;技术创新也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环保部门应该联合企业骨干,利用政策资源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制定和落实环保产业的创新计划;环保部门具有指导和卸掉地区环境问题的权利,因而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出环境保护的一个中长期规划,确保环保产业能够按照这个规划逐步实施,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当前我国情况应将产业结构调整放入到规划中,逐步淘汰出高污染企业。
2.4加大环境的监督力度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保护,滥用一些污染性较强的设备、材料,不仅危害了本企业员工的健康,也对周边环境或人群造成严重危害。因而环保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遏制这一不正之风。
首先在企业投入运行前,除了对企业产品的污染性进行考察外,还应对生产企业对土地、水、周边人群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考察。其次,在企业生产中,应定期到企业检查,防止出现使用和运行前不同的设备、材料或流程。同时可以安排专门人员给予企业产品技术的相关指导,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提高,以转变企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引导企业通过提高技术来获得盈利,对于生产中涉及到的土地、水、空气等都应做重点监测。发现异常时应做进一步核实确认,加大惩罚力度。最后,对于检查结果应及时总结,做好横向和纵向比价,及时发现环境出现的细微变化。
3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潮流,环保部门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监督、引导、组织功能,联合相关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和企业,共同遏制危害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环保产业、环保理念的推广普及,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丽杰,何伟.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策略[J].北方环境,2011(9).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长江上游地区 低碳经济发展能力
自工业革命伊始,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开发使用,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目前,大气中过高的温室气体含量已经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冰川大幅度消融以及各种气候异常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低碳经济己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改革开放30年,传统的粗放式经济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演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江上游地区处于我国西部的源头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同时长江上游地区也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面对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因此,对长江上游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内涵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官方文献是2003英国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一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此后,IPCC及联合国多项评估报告都对低碳经济进行过进一步的讨论,但由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地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差异,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界定,在低碳经济的评估方法上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中国低碳产业联合会将其定义为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对于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本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本质主要涉及三层涵义: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三是国际低碳政治博弈。技术创新本质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其本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为主导向着以技术创新、治理创新等创新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区域发展由经济增长为主,转向经济、环境、生态、民生等多目标协调发展的转型。于此同时,在世界多极化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低碳经济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契机,争夺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新博弈。
二、长江上游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长江上游地区是指长江干流从源头格拉丹东雪山至湖北省宜昌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重庆及湖北宜昌以西的部分地区。这一流域被誉为“黄金水道”,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也是沟通我国南北经济、加强东西经济交流、促进海陆经济融合的重要桥梁。中央政府的“十五”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把长江上游经济带建设纳入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并将其作为西部大开发三大典型区域之一。
长江上游地区作为我国资源富集区,蕴含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并且极具开发潜力,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同时,长江上游地区居高临下,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长江上游地区的现状是环境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衰退,生态屏障功能十分低下,严重制约着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成为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以及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据水利部水利司统计,每年废污水排放总量约150×108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2%,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在直接入江的394个排污口中,70%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而,长江上游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三、长江上游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低碳产业经济体系。企业应担负起自身发展低碳经济主体的责任,努力构建新的低碳型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政府应出台更多扶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同时,政府还应对现有的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以减少碳源为目的,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根本上改变由高消费化石能源导致的高碳排放,建立低碳产业经济体系结构。
(二)构建低碳技术体系。加快研发低碳排放技术,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现代化、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对现有能源技术方案进行改造以更强地支持低碳转型及经济增长。
(三)构建低碳生态文化教育体系。将低碳教育纳入文化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低碳教育,切实把低碳教育落实为一种政府行为,并依照不同需求,编制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强化低碳节能概念。
(四)构建低碳经济的管理体系。完善现有的环保采购立法,积极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依托,出台相关的适应各个领域的子法,强化节能减排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Z]. London: DTI,2003.
[2] 周婷.长江上游经济带与生态屏障共建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6(2):54-56.
篇4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2.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3.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4.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低碳经济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愈益认识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林业既是产业建设的载体,也是生态建设的载体。现代林业的发展就是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的双赢目标。通过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充裕的物质基础条件;林业产业的生态化,又促进林业潜能的循环释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依托和保障。森林是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资源。
发展林业,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供给,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修复生态系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问题的国家战略。
5.林业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所谓林业低碳经济,是指在林业经济活动过程中,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从而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森林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2.48 万亿t的CO2,其中1.15 万亿t 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CO2形成生物量, 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碳素而成为碳汇,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森林具有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潜力。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减排,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林业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6.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障碍;新能源;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30-03
气候的急剧变化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而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2009年12月19日,万众瞩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未能通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文件的情况下闭幕。此后,中国面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更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应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候影响和碳减排的背景下,中国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但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定义,各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二氧化碳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并不能只顾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应把低碳经济定义为低能耗和低污染。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还要关注节能减排和减少空气污染,要全面地发展低碳经济。
目前,全球很多企业都尝到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据统计,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0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发展节能减排等,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无疑可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4%,而且在人类各项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中,能源生产与消耗环节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高达83%。因此,能源问题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减少能源生产与消耗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重中之重。数据显示,全球CO2年产生量巨大,仅我国每年就排放70亿吨以上,且正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短期难以逆转,从而导致碳排放不断持续增长。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这种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主要工业过程和产品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平均约高30%左右。中国目前CO2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低碳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障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目前,我国因缺少先进的减排技术,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软肋。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是单位资源平均产出不足发达国家的1/10;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重要技术装备主要靠引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是不仅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而且每年要为软件技术标准向外企支付高额的费用。
2.国际技术转让障碍。目前,国际知识产权体系尚不健全,普遍存在着技术剽窃、模仿现象,致使创新者缺乏足够的市场激励动力。发达国家担心转让先进技术会影响到其国内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障碍。
3.技术引进障碍。技术引进包括为了使用而引进和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引进的两种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技术引进上大量花钱,因为它的效益迅速可见,而对消化、吸收却吝于投入。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就存在的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弊病。多家企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引进技术,最终产生了对外国技术依赖。结果导致花费大量的技术费用,而没有完成技术更新和学习的过程,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力量。
4.技术投资障碍。新技术应用的预期尚不明确,技术政策还不健全,导致投资者担心未来技术应用的市场风险而不敢大胆投资进行技术研发。
(二)低碳新能源有待大力发展
中国的能源结构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由表1可知,1978年中国总体上还是能源净出口国。到了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远超过能源生产量,缺口高达32 028万吨标准煤,成为不折不扣的能源进口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
目前,虽然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态势不错,如风能发展迅速,2008年连续第四年风电装机翻番。2008年中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10.1%,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西班牙;2008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占世界新增装机容量的23.3%,仅次于美国。但是,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能源成本普遍较高。我国风能发电的成本要比火力发电高一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四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二是我国在关键技术上掌握得还不多,自主创新太少。要发展新能源,引进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加强在新能源方面的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会出现世界各国的技术到发展中国家来做实验的情况。三是我国目前对于整个新能源的发展还缺乏一个详细周密的规划。对于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争论也比较多。
(三)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调整,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
中国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多是高能耗工业部门,如果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还要依靠这些产业的基础性支持,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迸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然相当困难。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然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
目前,中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长效政策机制对节能的设备投资、技术进步、减排成本以及管理机制改进等方面进行鼓励和现实补助,企业在大规模应用减排手段上将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缺乏长期的积极性,建立长效机制尚需时日。
当前经济困难使政府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政策的制定上容易顾此失彼。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取消了部分高耗能产品如一些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而且目前的油电价格管制和补贴存在问题。生产侧补贴鼓励和放大石油电力消费,导致无效消费,加大能源稀缺和价格压力,以及环境污染。此外目前的能源生产侧补贴方式鼓励消费,意味着大多数的能源补贴将进入富人的口袋。另一方面,低能源价格会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造成对外国消费者的间接能源补贴。
另外,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在高位,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不能立刻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
总而言之,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国家尚未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明确政策和战略思路的前提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远不止这些。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据悉,目前许多国家已经纷纷投入巨资开始涉足低碳技术研发,全球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谋求在低碳经济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占领科技制高点。据了解,我国科技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已对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进行部署并加大投入力度。当下,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快速提高,大批成熟的低碳技术正在电力、冶金、建材、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我国应鼓励煤炭企业建立循环经济园,鼓励研发对煤炭热能效率利用高的技术发展,实现煤炭的多层次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是未来煤炭行业发展的支柱技术,掌握了这个技术,不但可以发挥我国相对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还可以使我国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扶植低碳科技的发展,实行多联产技术来降低经济成本,对实行清洁生产的环保煤炭企业给予补助。
(二)提高能效和开发新能源是重要途径
建立能源回收生产体系,对废物进行循环利用是一种能源双向流动的生产模式,使得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从而实现碳排放的降低。研究显示,废弃物再生回收的碳减排量十分可观。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物资,可节约能源1.4万吨标准煤;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度。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废金属的回收率(指年总回收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为40%―50%,废钢铁的回收率为60%―70%,废纸为70%。未来30年内,再生资源产业为全球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的原料总量的30%提高到80%,产值超过3万亿美元,同时提供3.5亿个的就业岗位。
在能源政策方面,2009年起,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推广实施细则》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等多部实施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效果显著,对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2010年4月正式实施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提供了更加有力法律依据。今后,建议各相关部门制定更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增强可再生能源法的可操作性。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际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通过新能源的产业革命逐步实现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
(三)培育和建立碳交易市场,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
在全球都倡导低碳经济的同时,我国须在环境与贸易利益方面做出权衡取舍。建立进口制成品替代战略,减少高能耗、高碳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以进口这些商品作替代,在减少贸易顺差的同时保护环境。还应建立低碳贸易和投资制度来避免污染和碳排放,提高外商投资门槛,并鼓励外商投资在生产中采取清洁技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在此形势下,我国应充分利用低碳商机,提高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尽可能以低成本的清洁增长方式和低碳技术进行经济发展。
2009年美国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使其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欧盟从2011年开始,拟对未采取减排措施的盟外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碳关税。因此,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双重打击;另外,如果美国将其税收用来补贴国内企业的减排,我国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所以,我国应该征收国内碳税,使美国的碳关税失去合理性。我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做法,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支付劳保的费率。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综合性成本并没有提高。另外,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经验,开征“气候变化税”。这种税收重点引导重工业降碳,与重工业能源用户签订自愿协议。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新的投资实现较低的排放,则不需要支付全税。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生产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业的能效以及竞争力,使其更有动力实现低碳行业的发展。
(四)普及低碳理念,共建“低碳生活”
目前,人们低碳消费意识薄弱,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应先从消费者入手,倡导公众低碳消费、节能减排、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些环保理念成为行为准则,引导公众消费低碳产品,从而引导企业生产低碳产品,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
[1] China’s Pathway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CCICED Policy Research Report,2009.
[2] 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
[3]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 王宇寰.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5] 林汐.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Main problem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China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WU Zhe
(Wuhan foreign language and foreign affairs Career Academy,Wuhan 430074,China)
篇6
首先,中国要想在2020年兑现减排40%~45%的承诺,就必须在物流低碳化上有所作为。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0%,远远高于美国、日本的10%,大力发展低碳物流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契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与我国特殊国情相符。其次,以兑现低碳承诺为契机,可加快我国物流行业的产业结构转型。从目前的粗放、落后的经营方式转向集约程度高、资源配置合理、信息流通顺畅的现代物流,有利于我国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最后,尽快建立低碳的物流体系,与有关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我国物流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规避碳税贸易壁垒,从而避免被国际社会的主流物流体系边缘化,与国际发展潮流相一致。
1 低碳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中国低碳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考虑到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期,如果“低碳”在物流产业中占的比例过大,会制约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错过当前的大好发展时机。“先污染后治理说”为这一做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得不承认,这一思想目前在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大部分官员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能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地去治理,他们强调并不是反对采取措施来治理和防止环境污染,而是指出在经济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将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实现,社会将忍受环境污染的后果。为此,政府暂时还未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企业的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比如政府暂时没有向企业征收碳税,暂时没有对引进先进物流设备的企业减免税收。
(2)运输工具的不合理。据统计,2005年交通运输的石油消费总量约占全社会石油消费总量的298%,其中营业性公路、水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例分别约为54%和21%。与此同时,2006年,仅公路水路运输能耗,即占全国总能耗的76%,而能耗较低的铁路运输比例却一直很低。究其原因,如今中国的铁路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面对每年十多亿人次的客运需求依旧略显吃力,铁路很难分出过多的运力来满足货运的需求,这一情况在春运期间更凸显无疑。在铁路运输满足庞大的客运要求之前,铁路货运只能以小部分的客货混运形式存在,这无疑对铁路货运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很大的屏障。
(3)物流资源未能合理利用。由于我国社会化物流水平较低,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质量良莠不齐,物流资源零散分布在各个企业手中,而且各个物流企业又相互内耗,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了我国物流行业中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仓储利用率低,物流设施重复建设等严重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
(4)物流人才和技术紧缺。由于低碳物流这一概念提出较晚,我国长期以来对这一领域的重视不够,导致了我国通晓现代物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其中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由于低碳物流的策略短期内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相反还会加大企业的各项开销,故企业在节能降耗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投入缺乏动力,导致低碳物流研究举步维艰。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的低碳物流现状是:不重视和重视不起来。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长期忽略“低碳”战略在物流行业的重要性,低碳物流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当我们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却又发现在当代中国推行低碳物流可谓是困难重重,要想改变现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官员和企业家的一腔热血之余更多的是现实的阻碍。
2 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几点建议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物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一致,中国物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与中国当前经济状况是相互关联的。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我们要正确对待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无须盲目地与发达国家攀比,但应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法逐步解决这些行业中的不足,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1)政府加大调控力度。在认识到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之后,政府就应该尽快出台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尽管这在短期内会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甚至产生不小的震荡,但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些阵痛是必须承受的,也是值得忍受的。政府应该尽快向企业征收碳税,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对敢于探索低碳路线的企业予以鼓励,利用经济杠杆来引导物流企业转型。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的低碳消费意识,通过消费行为来激励企业的低碳化改革。
(2)大力发展铁路运输。虽然我国的高铁建设遇到了一些挫折,中国高铁的有些表现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但我们不能因为前进道路上的一点困难而把铁路运输的巨大优越性拒之门外。近几年中国铁路网的扩张确实过于迅速,以至于出现了不少问题,但这不影响我国大力建设铁路网络战略的正确性。随着武广高铁的建成通车,京广铁路的运力将得到全面释放,预计其货运能力达到1亿吨左右。所以我们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行铁路网络建设,虚心听取外界建议,坚决顶住外界压力,当中国铁路网络完善后不仅可以基本满足我国巨大的客运需求,还能极大释放各铁路线的运力,结束我国长期铁路运输客货混运的不利状况,大大地提高铁路运输所占的比例,合理优化运输工具的使用。
(3)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政府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同时促进物流企业的优胜劣汰,引导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通过品牌的建立,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将零散、杂乱的物流资源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无序的内耗,减少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加快物流统一标准的制定,建立合理的网络布局和运输路径,充分利用共同配送、物流信息共享等手段,逐步解决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仓储利用率低等问题。
篇7
关键词:低碳建筑 建筑企业 低碳经济
1、低碳建筑的内涵及我国建筑业的现状
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工业的模式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和重污染,这种模式使我们不堪重负,同时也给全人类构成了极大的生活压力。和世界其他的国家相比,尽管我们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为代价,那么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建筑行业在未来会超越工业、交通等部门而处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
在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将迅速扩大。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高楼大厦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没有采用节能设计,现有的建筑也没有开始节能改造。比原有的建筑还复杂的设计和材料,例如不通风的房型、导热系数极大的落地窗、外飘窗等都成为了流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攀升,建筑总耗能总量大增,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目前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并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可减排30―50%的温室气体。
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终端能源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上升势头迅猛,如果不加以节制,按照目前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我们难以承受的程度。
2、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低碳建筑的必要性
伴随着城市化高峰的到来,建筑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建筑物所涉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包括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还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从建筑行业的产业链条来看,要实现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低碳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等环节。从长远发展来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低碳建筑蕴藏着许多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创造工作机会的经济效益之外,低碳建筑是构建未来低碳生活方式的必经途径。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因此,推广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发展,刻不容缓。
3、发达国家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建筑业发达。目前在全球提倡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推行节能住宅,是欧美国家当前推行城市低碳化的一大热点。
英国政府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成效显著。首先,是公共建筑。从08年起要求将博物馆、展览馆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大型建筑的能耗情况张榜公布,以推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促进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其次,在个人家庭住宅建筑节能方面,规定新建筑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光照、风力等各方面的节能问题,开工前必须有获得当地政府批准的建筑能耗分析报告,否则将被拒绝施工建造。同样,德国也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商必须出示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
美国大力实施绿色经济复苏方案,主要涉及六大绿色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严峻的建筑和制造业部门的关键性领域。比如翻新建筑物,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投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战略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同时,美国环保局也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志。美国采购法规定,政府必须采购有认证标志的产品。
日本的具体做法是创设住宅领跑者计划的制度。制定“低碳化住宅建设标准”并且要求开放商实施。这些标准包括采用高效率节能的住宅装修设备,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的标准和数值目标,安装可以显示并掌握电和煤气的消费量的系统设备,以及根据“人体传感器”管理并控制家庭照明系统的标准设备。修改住宅贷款减税条例,对节能型住宅实行税制上的优惠。
4、我国建筑业发展低碳建筑的方法与策略
4.1建筑设计上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必须树立低碳意识。在建筑施工设计图纸上、方案中,屋顶、外立面、楼内的照明、供暖、甚至楼外的绿地都要尽量考虑到低碳。必须达到我国工程建筑环保标准,在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逐步提高这个标准。运用新型节能设备,采用太阳能节能灯。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全部通过地源热泵实现,并充分利用太阳能。
4.2建筑企业经营上
建筑企业应当形成低碳思维,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中国建筑企业为已经到来的低碳经济时代,需要用低碳思维重新考虑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的问题,包括怎么应对未来更加严厉的环保和碳排放的政策法规要求,怎么应对未来产业内部低碳的标准,怎样应对未来消费者对低碳住宅和服务的购买倾向。比如万科地产在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部分体现了推进低碳工业化住宅和精装修方面,以实际项目为原型建立实验楼,并最终推广至实际的工程项目。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产业群的整合核心,像万科这样的开发商具有对这个行业很强的影响力,对其他建筑企业来说,万科的举动也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
4.3经济政策上
篇8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州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手工地毯产业发展,努力把临夏打造成“中国手工地毯城”,现制定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增加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突出重点企业、突出重点产品、突出重点地域、突出重点技术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培育名牌产品。巩固优势,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努力打造“中国手工地毯城”。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年全州地毯产量达到325万平方英尺,新增25万平方英尺,销售收入达到1.375亿元,新增1250万元,上缴税金39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14500人以上,新增1500人;2009年全州地毯产量达到450万平方英尺,销售收入达到1.9亿元,上缴税金52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19000人;20*年全州地毯产量达到550万平方英尺,销售收入达到2.3亿元,上缴税金69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3000人;2011年全州地毯产量达到650万平方英尺,销售收入达到2.75亿元,上缴税金9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6000人;到2012年,手工地毯年加工能力翻一番,达到750万平方英尺,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出口400万平方英尺,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上缴税金12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
三、具体措施
1、按照地毯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科学论证,研究制定手工地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研发计划。
2、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以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利用扶贫、财源建设、劳务培训等资金扶持发展地毯产业。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加工点建设补助、贷款贴息补助、人员培训等方面。
3、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依托资本市场,促进地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和政府的组织优势,积极协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毯产业的投入。充分挖掘民间资金潜力,积极探索建立民间资本投融资机制,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优势企业,促进地毯产业发展。
4、加工点的布点与管理。坚持集约化经营与便于管理的原则,积极引导骨干企业以县域为范围,集中连片建设加工点。加工点由设点乡村组织协调,采取企业自主建设和政府扶持补助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建设加工点。政府扶持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建设加工点使用的土地,由乡(镇)负责,与设点企业协商解决。
5、人员培训。企业和加工点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培训申请,人事劳动部门纳入培训计划,手工地毯协会配合,设点企业组织培训。
6、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国家、省、州、县(市)各项优惠政策。对新办企业和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使用的土地,全额减免由州县(市)收取的各种税费。
7、在临夏市工业园区建设手工地毯产业园,占地300--500亩,科学规划,完善功能,强化服务,引导地毯加工企业入驻产业园,形成地毯产业集群。
8、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建手工地毯交易中心,举办“中国手工地毯博览会”。
9、积极动员地毯生产企业参加每年一度的德国汉诺维地毯博览会、上海地毯博览会、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等地毯促销专业节会,统一组织,统一布展,打响“中国临夏手工地毯”品牌,扩大临夏手工地毯的知名度、影响力。
*、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向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申报“中国手工地毯城”工作,力争把临夏州打造成“中国手工地毯城”。
11、建立领导责任制。将建设地毯加工点、组织动员农民从事地毯加工、促进地毯产业发展列入县(市)、乡(镇)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督促县(市)、乡(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地毯产业发展。
12、成立临夏手工地毯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行业信息、资源共享,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开拓市场,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篇9
【关键词】地质 钻探技术 钻探装备 发展前景
钻井技术是获得井下材料,确认地下信息推理和实物的解释,最后选取矿体,计算储量,评价个人地位唯一的技术手段,是实现的收益率的宏观影响大效果的重要技术支持。近年来,随着世界对矿物金属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固体矿产勘查开采投资年均增长超过20%。稳定的矿产勘查投资,也使调查技术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国内钻井工作负荷快速增长。投资的增加,包含了地质工作和地质工作需求提供新的信息,反映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增加,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强劲,反映了地质工作运行环境改善,更需要政府一样,社会更加关注。
一.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的意义
地质钻探技术作为基础学科,总是存在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遥远。我国国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是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钻探技术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极其显著的贡献。而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调查问卷,进行侦察以及当开采地下水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质量进行等应用地质钻探技术,可以说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质量。简单的说,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地质钻探技术,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速度的影响在某种范围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在现阶段,如何能在地质钻探技术只有适应新的要求以及如何才能够更有效的动力地质工作的发展,是人类面临的新问题。
二.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
资源情况严重制约当前资源短缺已我李将建设和经济发展,使地质钻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并发展新项目研究技术,是享受政府和地方提供了政策,以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具有相对但我在繁荣时代的更广泛的钻井技术应用地质勘探过程中,仍有上1950年的设计,技术相对水力钻头后面基本依赖进口,最先进的钻井技术,绳金刚石岩心钻探方法没有被广泛流行,虽然这种更先进的钻井技术已开始投入实际应用阶段,但大范维的推广也有差距。
在过去的3年里,活跃在中国购买的地质设备,一个新的更高的速率。地质技术与设备供应商的物种多样性,许多在市场需求,繁荣,使地质设备仍然是地勘单位配备的主要施工,公里深的国内钻机有94%左右的速度。为了满足地质勘查市场的新需求,更深入,更自动化的深度,更大的容量和一系列的钻探设备的研制成功,与市场。机械驱动钻机,如XY-6B,HXY-8B,满足深孔钻进施工要求。金刚石绳得到心钻井技术在我已是普遍适用的,除了深孔钻钻杆存在可靠性问题外,应用效果好;液动锤钻井液动锤+绳或获得心钻井技术在一些省议会开始应用,但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许多地勘单位已使用定向钻井技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成熟的应用这项技术的单位数;一些单位是探索应用空气反循环,高效,节水钻探技术。
虽然现阶段我国地质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但钻井技术发展仍相对缓慢,对中山造成的地质钻探技术水平问题众多,包括偷偷的具体能力差的深洞,在问题许多复杂的地形时,台湾月效率低,成本较高,因此在地,想提高我国地质钻探技术水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地质行业的快速发展,仍然需要稍微打破扩大地质钻探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减少了差距,我国地质钻探技术和国外先进技术要求。但是,最终推动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
三.未来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工程钻探领域的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每一种建筑施工项目都需要钻井技术的支持。在进行项目建设前,都要进行勘探开发该项目,验证了它的地质条件,提供了在项目开发的支持数据,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不断的增加的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也在同样的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使用的土地,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工程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地质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顺利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3.2.钻探方法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钻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已经不足不断显现出来。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进行高效钻探。目前世界领先的技术将促进金刚石绳钻应该在我国推广普及轿车进行大范围的核心法律,但是这还需要在不同的阶层的观点的进一步开发条件的勘探技术的发展。
3.3钻探设备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进行了研究和开发钻井设备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钻头,钻井工具以及钻孔机等在矮脚鸡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大型设备,自动化设备等作为节能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也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3.4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由于受到我国西部地区地质特征的影响,我国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一些西,但地质钻探技术是我国发展的利器,可以更好地探索西方部资源存储情况,建立我国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实基础。
四.未来发展建议
4.1重视地质技术装备的作用
建议的地质技术装备了主要内容包括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中长期规划,实现了地质技术装备的进步和国家地质工作的发展同步。事实上反映了地质技术装备的功能没有被占用,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完全取决于政府对进口少数设备很难在市场体制的大环境下发挥它的作用,不能全面提高我国地质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
4.2确立有关产品的行业标准
因为我国地质技术装备使用标准的大多数都使用第二十世纪末宣布签署或国家标准,与目前的技术进步,技术能力已经展开,开始这项工作,可以使我国地质技术装备的生产,使用的技术水平来获得大提升,促进地质技术装备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4.3科研项目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在大多数的标准地质技术装备,在第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部或国家标准,是技术进步,技术能力和现在远离,开始工作,生产地质技术和设备,可以利用技术得到推广,科技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促进地质技术装备,增加世界的步伐。
4.4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商业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成果不结垢,造成严重的浪费。建立一个商业化的机制来消除这些弊端,研究,各种关键角色的生产优势,一起玩,在技术和设备的地质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外钻探技术情况简介[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2(02)
[2]王学龙.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钻探技术和装备形成系列为资源环境开发提供直接手段[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01)[3]新型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在福建八队成功应用[J].地质装备.2008(01)
篇10
【关键词】民间游戏;游戏特点;幼儿教育;身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民间游戏的含义和来源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是儿童获得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载体。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即民间游戏。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民间游戏和现在幼儿园游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娱乐性强,易学易玩,几乎不受时间、地点、材料、人数的限制等等,如今,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玩具的出现,民间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逐渐陌生。其实民间游戏是现代玩具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开拓幼儿视野,发散幼儿的思维,对幼儿责任、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作用。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在开展“幼儿园课程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把对民间游戏的收集利用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充分调动幼儿家长、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到社区中找一些老人,通过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灵活地、创新地融合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之中。传统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它有利于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有利于培育一代具有民族责任感和现代竞争力的“现代中国人”。丰富多彩的幼儿民间游戏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作用是其他游戏无法替代的。
二、民间游戏的特点
1.游戏过程的趣味性
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它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它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内容具体生动,形式活泼、轻松,有广泛的趣味性。如:有的游戏配有儿歌、口令,孩子可以边玩边唱,始终沉浸在欢乐之中。如:“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抽汉奸”等游戏,其过程充满了新奇、期盼的等待和追逐动作;“过家家”等游戏,则使幼儿各有分工,充满幻想,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模仿,过足表演瘾。“挑小棍”、“抓石子”等游戏则充满挑战与竞争,让幼儿体验到各种欢乐。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活动中,他们自己选择游戏方式,准备玩具材料,协商角色,构思情节,控制游戏环境,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因此,民间儿童游戏充满着无穷的趣味,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
2.游戏开展的随意性
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三、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1.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首先,民间游戏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如:“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动作,可增加幼儿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等游戏,可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独木桥”、“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
其次,民间游戏能提高幼儿的免疫力。民间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新鲜空气中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
再次,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前,常遇到老师、父母诉苦,说孩子食欲不好,很多孩子一口饭含在嘴里咽不下去,每餐要大人费很大的力气。民间游戏的开展,消耗了幼儿的体能,增加了幼儿的食欲。因为民间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孩子们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孩子产生饥饿感,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干干净净,不用老师家长催促。食欲的旺盛,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幼儿的消化系统也得到了的发展。
2.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涉及面广。有些游戏可促进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如“老鹰捉小鸡”游戏: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幼儿扮小鸡。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不让小鸡被老鹰抓去,必须应付并预见老鹰做出的各种“攻击”动作,而老鹰也要千方百计地达到抓小鸡的目的。这不仅需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而且要求动作敏捷,反应灵活。
-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 下一篇: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