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纲范文

时间:2023-04-06 05:5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容提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容提纲

篇1

    [关键词]内地金融体制改革 香港金融业 机遇

    一、香港金融业的优势与不足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市场经济发育过程,香港确立了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其最大优势是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自由货币制度、自由汇率制度、自由港,能吸引世界各地的资金。香港银行体系的总资产超过8000亿美元,居亚洲第4位,全球第17位。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为12万亿港元,是亚洲第2,全球第8大股票市场。香港是亚洲第一及全球第5大股票上市集资中心。

    与国际其他金融中心例如纽约、伦敦和东京相比,香港最明显的不足之处是规模较小。由于没有庞大的本土经济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偏重于为内地国际层面的资金融通活动提供服务。避免金融危机的冲击,提高金融竞争力,发展资本市场,争取更多内地优质企业来港上市,促进香港银行走向内地,是香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香港资本市场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内企业结合的平台、通道。过去20年间,香港为国际资金提供了一个进入亚洲和中国内地的平台,金融活动主要通过银行和股票市场两个渠道进行。

    到目前为止,共有354家内地企业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内地股份有限公司(H股)和内地有关公司(红筹集股)占总市值的48%,占2006年1—6月市场交易额的53%,并于2006年上半年筹集了近1300亿港元(占市场总筹资量的73%)的资金。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步挂牌上市,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公开募股筹资约215亿美元(含超额配售),其中香港H股筹资约156亿美元,上海A股筹资约59亿美元。香港H股筹资规模是上海A股筹资的3倍,反映了香港证券市场吸引国际资金的潜力。由此产生的结集效应帮助了香港资产管理业务的蓬勃发展,国际上主要的基金管理公司纷纷进驻香港。

    二、香港本地金融业高度竞争,需要寻求发展空间

    香港本地金融业处于高度竞争状态。香港有135家持牌银行,分割金融市场蛋糕的是以下几大巨头:

    (1)汇丰银行,资产规模1万亿港元,约占香港银行总资产15%;

    (2)中银集团,资产规模8000亿港元,约占香港银行总资产12%;

    (3)恒生银行,资产规模6000亿港元,约占香港银行总资产9%;

    (4)渣打银行,资产规模2000亿港元,约占香港银行总资产3%;

    (5)工商银行,资产规模1000亿港元,约占香港银行总资产1.5%。

    其余130家银行都是资产规模在几十到几百亿港元的中小银行。在自由利率的制度下,银行之间价格战激烈,存款与贷款的利率差越来越小,目前只有1个百分点(中国内地是2.5个百分点),有时甚至降到0.6个百分点。加上高昂的经营成本,银行办公楼每平方米租金通常达到月300元,是深圳的5~10倍。人工成本年40多万元/人,是深圳的3倍,内地的8倍。在香港,银行达到盈亏平衡点的资产规模是100亿港元,而在中国内地,银行达到盈亏平衡点的资产规模是20亿元。银行过去是融资中介,现在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去资本市场融资,逼得银行变得越来越像资金交易中心和金融超市,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客户买卖股票、买卖保险、做定向广告(信用卡消费),收中介业务手续费,由融资型向交易型转变,由息差收入向收费收入转变。因此,香港所有银行都希望尽快进入内地,抢占市场份额。目前香港银行进入内地的最大障碍是中国内地金融业的“管制”。由于内地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管理体制,香港金融体系在为内地国际层面的资金融通活动提供服务仍然十分有限。这也是深港两地合作的最大障碍。随着这个“管制”机制的逐步松动,香港银行进入内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三、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行给香港金融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加快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措施包括4个方面: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完善进入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健全金融调控机制,稳步发展货币市场,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此外,2006年底,中国加入WTO以后的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全面放开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这些政策走向为香港金融业向中国内地拓展提供了条件,也将逐步消除香港金融业向中国内地拓展的障碍。

    在人民币开放的改革方面,中国政府的政策路向有三个特点:一是先入后出;二是先经常项目后资本项目;三是资本项目则再分为先长期后短期。在经常项目方面,早于1996年12月中国政府已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第八条款的义务,允许经常项目交易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例如支付贸易、旅游等开支。资本项目方面,按先入后出原则,内地很多年前已允许外资兑换人民币在内地直接投资内地资本项目。近年,内地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海外直接投资,2006年6月全面取消了有关海外直接投资的兑换限额。对于开放证券投资的兑换限制则较审慎。2002年12月内地开始允许海外机构投资者通过QFII机制,以外币兑换人民币流入内地证券市场。而在流出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4月了2006第5号公告,放宽了内地机构和个人进行境外投资的限制。

    从上述情况可看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交易和直接投资等方面的兑换已基本开放。未来的放宽主要会涉及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的范畴,未来的开放可以通过额度的不断增加来实现。内地良好的宏观经济情况,如经济高速增长、低通胀和国际收支的庞大顺差等,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进一步可兑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上近年外汇不断流入,为货币与汇率管理增加了难度,有必要按照渐进性、可控性和主动性的原则,让资金有序流出。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经济体系之一的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大趋势。可以预料,人民币亦会与其它主要经济体系的货币一样,成为国际货币。

    香港已经意识到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行可能会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带来挑战。一是随着内地股票及债券市场不断改善,内地企业可善用内地市场集资,而减少利用香港的平台集资;二是当内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候,境外投资者将可直接进入内地的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国际资本会纷纷涌入上海、北京,不必先通过香港;三是当内地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时候,则没有必要分割国内和国际部分,也没有必要区分国内和国际市场参与者。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将逐步减弱,因为市场活动将转到届时已开放的、规模更大和流动性更强的内地市场;四是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时候,在提供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单位的金融服务方面,国内的其它金融中心会成为香港的竞争对手。

    然而,若香港能够配合内地的改变而“转型”,做到与时俱进,上述内地的金融发展路向,将会为香港带来至少以下三方面的机遇:一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可强化和继续发展为国际与内地之间资金融通的角色:香港可利用在亚洲时区的优势,配合伦敦、纽约的金融中心,提供24小时的国际金融服务。香港在这方面,尤其是作为国际资金进入内地的平台,已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继续巩固。除了把境外的储蓄资金带引到内地之外,随着内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关资金流出的政策将会继续放宽,跨境资金的流动趋于双向。内地有着庞大的储蓄,但主要是由官方部门(国企)持有境外资产,民间投资者的对外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香港可以成为内地资金“走出去”渠道,为内地的机构和个人的境外投资提供服务。二是作为国家及区域金融中心,香港可参与内地本地层面的资金融通活动:在作为内地国际层面资金融通平台的基础上,为适应内地提升金融体系资金融通效率的需要,香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加强在内地本地层面的资金融通中的参与。一方面,涉及需要在当地提供的金融服务,内地的广大客户市场,给予香港的金融机构极大的发展空间。由于珠三角地区毗邻香港,预期香港金融机构将能更有效地在该地区参与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内地对个人外汇管理的放松和资本项目的开放,内地集资者及投资者将可更自由地“走出去”。香港也可提供方便、低风险和有效的平台,例如在股票方面,现时有不少比较优秀的内地企业都来香港上市。随着内地放宽对境外投资的限制,内地的投资者将可投资于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三是在内地金融体系与国际接轨过程中,香港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试验场地。香港是内地在境外第一个容许银行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及银行卡服务的地方。自2004年以来,香港积累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经验,加上香港和内地的金融监管机构一直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香港将为人民币走向全面可兑换,以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提供一个稳健可靠的试验平台。现阶段国务院正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在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包括香港进口商用人民币支付来自内地的直接贸易进口和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试点等项目。香港可以早着先机,抓住人民币自由兑换前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展成为内地境外以人民币为单位进行贸易支付及金融活动的金融商业中心,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查振祥.深港金融业合作与创新研究[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8).

    [2]查振祥.深港证券市场“一板两市”机制的研究[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8).

    [3]张育军.继续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 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N].深圳商报,2004-02-03.

篇2

关键词: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22-01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理想中的人才不但应学有所长,具有想象丰富、思路宽阔、善于创新、知识渊博等素质,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优良的艺术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师教育培养目标的特定性,决定了其地位的特殊性,对其教学进行变革,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水准。而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调整和完善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将成为高师钢琴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调整、充实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

(一)适当增加合作性曲面

钢琴属独奏乐器,因此,在钢琴课教学中,对于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很容易被忽视。故在钢琴课教学内容中可进行一些合作性曲面的适当添加,例如钢琴协奏曲、双钢琴作品、四手联弹作品、钢琴与其他乐器重奏作品等。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将钢琴教学法引入到教学内容中

钢琴教学法是对钢琴教学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原则、规律、过程的研究与阐述。就缺乏钢琴基础的学生来看,钢琴教学法可引导其对共性知识的准确把握,使其在学习中更具乐趣,发挥学生主动性,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而对于那些具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钢琴教学法可长期发挥理论指导的作用,从而助其达到更高水平。

(三)将作品赏析作为钢琴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高师钢琴课教学不应仅仅是对学生技术的训练过程,还应帮助其多方面的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如知名作曲家生平、作品风格的介绍和分析资料;各种版本乐谱资料;钢琴演奏家的录像、录音与赏析资料;其他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资料等等。通过对上述资料的传达,来让学生从更高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深入、广泛的了解,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高师钢琴课课程体系的完善对策

(一)明确定位教学目标

系统全面的学习钢琴知识与技能,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术,并对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演变简史有所了解;对钢琴具体演奏方法有一个有效科学的掌握,体现教学规律与特点,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钢琴驾驭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对音乐的理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中国作品应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对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有一定的掌握。

(二)强化对教材的建设

钢琴课教材应当对其专业特点有所体现。因高师钢琴同音乐学院钢琴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却分,故他们在各自知识结构中占据比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亦决定了在选择教材时,不但应明确相应的程度,也应对教学目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高师钢琴课教材体系包括:歌曲伴奏、基本技术、教学方法等多线条内容的交叉结合;在选择教材知识点时,应从钢琴基础训练出发,兼顾深度发展和横向协调发展的协调,通过各种技术的有效应用,来进一步拓宽选择教材知识点的广度。

(三)优化钢琴课课程结构

高师钢琴课课程体系的完善,需注重对教学内容安排的调整,可尝试在原有教学基础内容上加入功能性练习训练,以细化与延伸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活动,强调师范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师钢琴教学沿用的是传统的专业设置,即理论、声乐、乐器等课程。如若在第三学年,进行了分专业主修,也不过是对主要音乐课程的延续与继续。故应强化对钢琴课程结构的完善,并增加音乐学、音乐美学、文献阅读等学术性及概论研究性较强的课程。

(四)完善钢琴课课程评价机制

高师钢琴课课程评价机制的完善,是在新教学理念要求,形成的多项标准的成绩评定等级制度。将以往几首曲子就对学生成绩加以评定的标准打破,考虑通过教学实习、课堂实践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自身钢琴能力的深度与广度作出综合的评价。且可采取教学实习、阶段达标、考试抽签等方法来实施开展。此外,高师音乐专业的定位,决定了钢琴教学应对学生的钢琴相关的专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钢琴教学能力的深化。

三、结语

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完善将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内部课程间的优化整合与合理交叉,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进钢琴课教学的建设与发展,使其发挥应有的素质人才培养效用。

篇3

关键词:工作岗位 高职 《网络营销》课程内容 改革与实践

一、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网络营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网络营销的理论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在网络虚拟市场开展营销活动的原理与特点、环境与方法、工具与手段、目标与实施控制等相关内容得到全面的领会,熟悉网络营销操作流程和相应的运作技巧。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需的网络营销理论、又要具有网络营销实践技能,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有较高的要求。

二、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问题分析

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课程内容为市场营销“4P”策略在网络市场上的应用

此种现象表现为照搬了《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内容的框架,将市场营销的“4P”理论应用于网络市场,侧重于营销策略体系的完整性,没有考虑网络市场对营销理论的新要求以及网络市场竞争手段和规则的根本转变,缺乏对网络营销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 课程内容为侧重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的理论

此种现象表现为对典型网络营销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教学内容侧重于网络虚拟市场的营销运作技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效利用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的必要性。但学生被灌输了大量的网络营销理论,缺乏对网络营销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为以网上开店的实践活动为主

此种现象表现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建立网上店铺,实施网上店铺运营的一系列的操作,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能系统学习网络营销理论,而网上店铺从申请建立到盈利需要较长的时间,店铺的运营效果较差,学生只是学会了网上开店的流程而已。

以上三种现象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考虑网络营销就业岗位对《网络营销》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网络营销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出现偏差,没有实现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一)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思想

全面了解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工作内容,细化网络营销就业岗位,系统分析各网络营销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构建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制定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充分体现高职课程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以网络营销典型工作岗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企业网络营销典型工作岗位及其应具备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网络营销典型岗位及其知识与能力目标

(三) 以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

每个网络营销岗位都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都集中在实训室进行。首先由网络营销岗位的典型案例引出该岗位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扮演企业网站经营者的角色在模拟软件上完成实践操作,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达到1:1,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实践验证理论。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该岗位的学习进行总结与评价。

(四)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的效果

我院对《网络营销》课程改革进行了立项研究,已经历了三轮的教学实践。课改后,学生能够明确网络营销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学习目标,能够有目的地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由于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企业网站的营销效果见效快,通过对学生经营的企业营销网站的销售额、利润、网站点击数进行排名,使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设计历史复习提纲使用

包头市将历史学科作为中考的考试科目以来,引起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重视。对于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小、内容多、复习时间紧的特点,做好历史中考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十分必要。我就教学中的摸索,针对复习提纲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运用谈点自己粗略的看法。

通过对这几年中考历史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考历史考试绝非死记硬背就可以拿高分,而是分层次进行三个维度的考查,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中考备考中做大量的工作。

在实践摸索中我认为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有效的使用复习提纲,对提高中考历史的复习效率非常有效。因为时间有限,用提纲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把握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这种复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课上听课有依托,课下复习有笔记,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的听课和复习,可以说一举多得。但是要设计好提纲、使用好提纲也绝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下面我就提纲设计和使用两个方面作简单的阐述。

一、设计好提纲是前提

1、立足课标,研读考纲

在初中历史教学和中考历史命题中,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说明为大纲,因此,老师在设计复习提纲前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细读考试说明,这样才能在设计复习提纲时按照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的教学要求有效地把握好考点,找准方向,才能对课程标准中涉及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哪些是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哪些是要求学生运用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复习提纲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在老师掌握课程标准的情况下,也应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设计复习提纲时先将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点的清单列出,使学生在复习中对所考查的知识点了然于胸,增强学生复习的目标性,增强复习效果。

2、立足基础知识是关键

按考试说明中中考历史试题的难中易比例为 2 :5 :3 ,从中可以看出中考试题体现出的基础性原则,所以在中考历史复习中基础知识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在设计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时要立足基础知识。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的设计中要按照三个维度的教学要求去设计,尤其对识记和理解的内容要做细致的分析设计。比如九年级下册“文艺复兴”一节内容我作如下设计:

1)、(理解)了解文艺复兴的史实,认识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课本P2-3)

简况

①时间:__

②背景:___扼杀人性

③兴起国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___

④传播: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几乎蔓延到__所有的国家。

⑤主要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___

⑥实质:___

⑦作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___,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启示:①思想进步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②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识记)文艺复兴的先驱:__(1265―1321,)意大利,代表作品

《___》被认为是欧洲___的标志。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___)

2)、(识记)知道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作品(课本P4--6)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被称为___ 。代表作是《___》和《___》。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文学巨匠,其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四大悲剧:

《___》、《___》、《___》、《___》。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清晰准确的把握文艺复新的相关知识点,记忆时也比较直观明了。

3、知识整合要重视

在中考中历史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四部分,内容很多很细,为了避免学生在复习中的盲目性,就要求老师在设计提纲时重视对知识的整合,通过整合使学生能清晰明了的掌握基础知识。

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采用单元线索的方法,即以单元知识为框架进行整合,在复习提纲的前面列出本单元的线索,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形成初步的整体认识。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和动荡》列出如下的框架:

生产力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近代社会确立

工业革命 对外扩张民族解放运动 近代社会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国际工人运动 的动荡

然后在单元知识框架下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具体的整合,可以从时间、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

当然在设计单元知识框架时,还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一定的扩展,或横向的,或纵向的。在提纲中通过对知识纵横对比的设计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以填空形式设计提纲

在设计提纲时有一个误区,就是老师把提纲完全设计好拿给学生使用,如果这样容易抹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调动复习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采用填空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眼、脑、耳、嘴、手,从看、想、听、说、写几方面强化对提纲的把握,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也就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5、精练习题别放松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必须通过练才能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提纲篇幅的限制,我认为应该在复习提纲的最后面针对相关知识点有选择的设计练习题,一定要把握少而精的原则,才能做到高效减负。通过设计习题既可以对前面提纲中的基础知识点做巩固练习,也可以做相关的拓展分析或总结,或者在提纲的最后面介绍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二、提纲在课堂运用

复习提纲设计好之后关键在于课堂上的运用,只有应用到课堂上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老师在讲解提纲时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完全照着提纲宣读,因为照本宣科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反而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效果,也不能对提纲知识点做过多的分析讲解,因为分析过多对初中学生来说,会增加学习负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复习提纲为依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即为学生“授之以渔”。

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和谐、有亲和力的氛围,学生在轻松不压抑的氛围下才会敢说、敢问、敢讨论,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复习提纲的效用,做到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效评价。

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我也是初步开始尝试使用提纲复习法,对提纲的设计和使用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以上的阐述只是个人的一点粗略见解,而且还存在许多瑕疵,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这一方法。

参考资料

[1]《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包头市中考说明(历史学科)》

篇5

写作对中小学生至关重要。通过练习写作可以使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习作呢?笔者认为,在日常学习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多看课外书和优秀习作

在《小苗与大树对话》一文中,小女孩就怎样才能写好文章采访季羡林爷爷。季老的回答是:"得多看点儿课外书。"这表明了季老对儿童阅读的支持。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句告诉我们大量阅读书籍,在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之间的关系。要想写好习作,平时就需要大量阅读。

作家叶文玲也曾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写道:"有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一次委屈,平时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只有平日里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才会在实际的习作中文思泉涌。

2平时加强习作片段描写的训练

所谓"片断作文"指用较小的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或叙述,或说明,或描写,或论述,做这种片断的习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片断作文教学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促进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因此,片断作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新课改中具有现实意义。

作文片断描写训练需要分类分阶段进行,分类即把作文分为四大类--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分阶段即是分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片段练习。比如:上周练习写人片断,下周练习写事片段。再如:上二周练习写景片断,下二周练习写物片段。

就写人来说吧,要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针对这一片断描写,笔者在教学中分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是对人物外貌特征、衣着打扮的片断训练,并对学生出示例句。如:"我的妹妹今年7岁,很讨人喜欢。她长得不高,梳着油黑的齐耳短发,小圆脸白白胖胖的,她的眉毛很浓,弯弯的像两片柳叶,眉毛下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雪白的牙齿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可逗人啦!"所谓特征就是指特点或者是独特之处。根据这些要素来理解其含义,再写就容易掌握了,最后让学生仿写例句。经过一周的专项练习,学生就掌握了外貌特征的写法。

另一方面是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片断训练。在这里同样讲解两个词的含义:具体事例、性格特点。具体事例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要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所谓性格特点是指在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如开朗、内向。经过讲解这两个词的具体含义,学生才容易明白写作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仿写例句,最后就例句让学生理解写作内容,老师指出不足,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并讲讲自己是如何写的,让其他学生借鉴。经过一周或两周的专项训练,学生就容易掌握其写法了。

3结合教学实践教会学生列提纲

列提纲进行写作至关重要。什么是作文提纲?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这说明了列提纲对写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如何列提纲呢?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个部分内容:①题目;②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③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的主要部分。

在安排结构时需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1)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2)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3)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并在提纲中简要说明。

(4)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5)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照应,如何照应,也简要标注一下。

篇6

一、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我一直主张,学习的事应该由学生来做主。课堂的教学涉及师生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体现在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能力上。因此,运用学习提纲进行教学,需要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要以学生“合作中的伙伴”角色,通过一定的方式调动一切学生参与到学习提纲的制定和运用过程中来,通过与学生的真诚对话,共同设计学习提纲来实现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生成。

2.合理地进行学生分组,保证学习提纲的顺利制定。

学习提纲的制定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诸多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的过程。组建学习小组是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提纲的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融洽的群体最能激发个体为群体服务的责任热情,能使个体保持参与活动的旺盛精力。小组生成方式有多种:自由组合式、优化组合式、优优组合式、中中组合式及特定组合式。不论哪种组合方式,首先要考虑的都是学生的个人感情,而不能一味地以个人的学习水平为基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精心。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状况作为学习分组时的参考。当然以学生感情分组的办法也不是搞一刀切,教师要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尊重学生个人感情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目标,作出合理的调整。这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而不是纯粹的兴趣小组或娱乐小组,它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二、切实把学习提纲的设计权还给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以前教师也懂得运用学习提纲来引领教学,但是那种学习提纲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来的。这样的学习提纲缺少学生自主的过程,对所学的内容缺乏自己的思路和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束缚,这种提纲学习,只不过是转换了填鸭教学的形式,由“口头灌”变为“书面灌”,并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借助学习提纲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就应该把学习提纲的设计权还给学生。

三、按图索骥,运用学习提纲开展自主探究反馈性学习

学习提纲犹如行军打仗的地图,它指引着学习的去向。因此,当符合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的学习提纲诞生后,按图索骥,运用学习提纲开展自主探究反馈性学习,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1.借助学习提纲开展课堂自主性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因此,让学生迅速地抓住学习的重点才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然而借助学习提纲开展课堂自主学习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中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光靠教师的讲授教学学生激不起兴趣。为此,我先向学生出示了与本目相关的课标要求,而后组织学习小组分头根据课标的要求讨论列出小组自学提纲,再组织全班汇报,通过筛选重组拟定了这样几个问题:“(1)我国国民经济中有哪两种性质的经济?它们分别有哪些具体形式?(2)两种性质的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2)什么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他们各有什么特点?(3)国有经济为什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4)非公有制经济有什么作用?我国对它采取了怎样的政策?(5)我国是什么社会?存在怎样的国情?由此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才适合?”这份提纲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便于学生对教材的自主把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意识。

2.借助学习提纲开展课堂探究性活动。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当前各个学科普遍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经常采用泛泛而问的形式提出探究性的问题,缺少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必要性推敲。其实许多问题是一般化的问题,缺少可研究性,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教师花费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耗时低效。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课堂的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把“我们一节课应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开展课堂探究把它做好、做足?”考虑清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尝试把学习提纲引进探究性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自学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第二次问题设计,把大问题化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形成第二学习提纲,以此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性的学习。

还是以九年级思想品德“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中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找到提纲中这5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学生能够做出回答。但是学生对“国有经济为什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为什么我国要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与国有经济不一样的政策?”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时我就按照刚才的办法从实际出发处置课堂问题,使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地被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基础知识;重要性;学习提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59-01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其它学习过程的前提。在生物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常采用许多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习效果,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太多关注于提高——题型归纳了很多,方法介绍了不少,学习情景花样翻新,教学手段日新月异,训练考查争分夺秒——可最终发现效果未必很好。经过分析调研,我发现我们很多人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基础。

一、基础知识是整个学习体系的根本,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为根基,我们的学习和努力必将事倍功半。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成长、无法持续。调研反映出了很多问题:

(一)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持续的兴趣。没有丰富、清晰、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对所学学科就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缺乏这种认知,就不会对一门学科产生持续的兴趣,更不可能对这门学科产生深厚的爱好与情感,而缺乏了这种对学科的热爱与了解,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学习真正的动力——也许许多同学因为老师的要求、父母的期望、自己的前途不会放弃,但学习本应该是充满乐趣和吸引力的,学习本身也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需求。不是么?

(二)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通畅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新的经验是在原有经验体系上生成壮大的,没有基本的认知,就不会产生有针对性的问题,就无法顺利构建合适的学习和问题情景;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经验,即便发现了问题,也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缺失或模糊而无法顺利进行思考和研究,当然也就无法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而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没有丰富、清晰、扎实的基础,又如何能顺利地用它来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应用是对知识的应用,没有扎实的知识,何来应用?

(三)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合理、牢固的学科框架体系和自然而然的学科素养。高中的学习已经比较系统,各科,甚至各个模块、各个章节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就是学科的基本构架。基础知识是这个构架中的钢结构,它起着支撑连接的基本作用,是知识拓展和应用的基础。如同建楼,不同的学生对一门学科的认知因人而异,但不论一门学科在不同个体认知中存在怎样的差异,但基本知识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及其理解应用就形成了不同人学科素养的差异。很明显,没有丰富、清晰、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无法构建合理、牢固的学科知识框架,更无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出各具特色、自然而然的学科素养。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探索改进的办法。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采用学习提纲对于巩固基础知识有着明显的作用。提纲形式有着内容明确、脉络清晰的特点。我采用三种提纲来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

二、学习提纲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一)预习提纲的作用。

我要求学生预习采用提纲形式,并对一些学生的预习提纲做了抽样调查分析。学生对教材内容做了详细记录和整理,有的学生出现了归纳和总结,有的还提出了问题,反映了他的困惑。这样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要学的知识并不是很难的时候,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增强,结合学案,学生的关注点从全文向知识要点靠拢 ,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思考。

(二)上课提纲的作用。

课堂笔记也采用提纲形式,提纲式的笔记使学习变得有条理,结合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思维变得有序。在教学活动中,我会设置问题链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要求学生必须尽可能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来表述和回答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以显示,教师这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学生记笔记更加规范,同时进行合理补充,使笔记变得更加丰富,为构建知识网络奠定基础,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引申和综合,解答综合题的时候就可以有一个较好的基础。

(三)复习提纲的作用。

复习提纲也可以称为总结笔记。在提纲中设置问题点让学生完成,使学生对学习和考试内容做到烂熟于心。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相应内容的标准和要求,进而通过挑选的练习明确这些知识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复习提纲可以让学生对考试内容了如指掌,使复习变得更有序、更有方向性。学生应用这种方式有所收获后,就会对考试产生一种期待以检验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对学习和考试情况加以分析,针对反映出的问题开展指导。

我采用学习提纲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过对不同班级的跟踪调研,发现学习提纲教学法对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建构知识体系、增加知识储备量有很大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知识之后,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向呈现了多元化,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了更多立足点,部分学生甚至能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交流、讨论也显得更加积极,自信心被很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激励,让有所付出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充实感。

当然,学习提纲并非万能,单一的提纲法容易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因此,在采用学习提纲的同时结合其它的教学手段,在巩固基础的基础上注意加强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要进行分层次指导,有梯度地开展授课,问题的设置层面要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求,以求学习效果最大化。

篇8

关键词:政治课 提纲教学法 乐学

我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自己,对学习缺乏信心,总是等老师讲,等老师教。而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学生被动地听,不会准确表达,不会记录有效的笔记,更谈不上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作业不能及时准确地完成,考试的成绩也离理想差得太远。学生的状态不尽如意,导致教师的感受也不好。上课不停地讲太累,学生对讲解的内容不能做出回应,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作业批改时困难重重,体现了学生不能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记忆。自然,考核成绩就不理想。还有很多的环节,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使我不断地置疑自己的工作,不能再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浪费生命了,我要让我的政治课变得有活力、有意义、有价值,要让学生从我的政治课上汲取属于他们的、适合他们的、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养料。

怎么办?在我不断地问自己的同时,学校、社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从2009年秋季开始,内蒙古地区踏上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末班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接受了很多次自治区级、市级、学校级别的培训,学习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方面的教学理念尤其吸引了我,同时这些理论的学习也为我解决前面谈到的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改革中,教材也在不断被修改。现在思想政治的新教材,内容变得充实了很多,给了学生更多的生活体验,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上升到理论成果,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同时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点不是很明确而且缺乏系统化。怎样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又能准确地把握每一框出现的核心知识群,对这一课题的思考下,“提纲教学法”应运而生。这一提纲是预习的提纲,是导学的提纲,是合作探究的提纲,是高效的备考提纲。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它的用法及实效性:

1.首先,教师要全面和科学地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以及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依据教材的设置,制定出每一框的提纲。

2.课前把制定好的提纲发到学生的手中,依据提纲所提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自己阅读一遍课文,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总体上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原来自己还可以。学习要自信这一点对我校的学生来说是最欠缺的。

有不明白的问题(当然属于阅读盲区的问题),学生可以合作完成,这是初级合作。这种合作也可起到帮带作用,使稍差的一部分学生不在起跑阶段就被丢掉。

3.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上和自己收集的大量素材展示生活中的情景,并相应地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预习的内容解答。对正确的回答,一定要肯定,要鼓励。如有问题,学生可再次通过生生合作加以纠正、完善。这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协作,又是一种竞争。这一过程的处理,教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分清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可以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完成的,哪些是一定由教师完成的,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责任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主动性。

上述过程我们一般用时30~35分钟,每节课剩下的时间,学生快速完善提纲,然后我们还可以对应地做15个题,以达到快速应用和巩固的效果,这样课堂45分钟就得到了高效的应用。

篇9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提纲导学;五环节

所谓提纲导学就是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社会热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提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提纲导学是以导、学、讲、练、评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沙尘暴发生时的情景、校园周围的“白色污染”现象、遭到污染而臭气熏天的河流及大面积被砍伐的森林等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观察图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接着,导人本节要学习的新课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然后简要地向学生交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学”的环节。

二、适时指导。组织自学

教师适当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提纲”进行自学课本内容。例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围绕着课本内容给学生设计的导学提纲: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其特点是什么?造成我国现阶段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环境形势带给我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后果?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的挑战,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探究或合作探究寻求答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个别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在学生合作学习或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加入讨论,并引导学生紧扣“导学提纲”进行,防止讨论远离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观察、询问、倾听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环节精讲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解惑释疑,精讲点拨

解惑释疑,精讲点拨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惑,进行精讲点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学成果,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疑惑和暴露出来的错误认识,从而使教师能因学而教、解惑释疑。例如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时,通过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对“严峻的人口、环境形势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这一问题存在疑惑和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精讲点拨,注意揭示问题的本质,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拓展思维,作业训练

拓展思维,作业训练这一环节,重在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的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业训练题目的数量不宜多,但要做到精,要紧扣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思考题,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例如,在学习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作业题:“请你为自己家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合理化建议”,引领学生把课本学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反馈矫正,评价总结

反馈矫正,评价总结是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反馈学习情况,矫正学生的认知偏差;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从而达到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部分内容后,我系统地给学生总结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要认识现阶段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为了纠正学生发展经济就必须无限地开发资源的认识偏差,我引导学生反思上课开始出示的那四张图片中所反映问题的根本原因,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借鉴教训,将课本学到的理论内化。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58―01

一、阅读数学教材的一般方法

数学教科书每一节的内容可以分成四类:概念、定理、公式、例题,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概念,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阅读定理,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同时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实质。最后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阅读公式,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阅读例题,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自己解题,并和课本解法比较优劣。在这个过程中,要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比如,对奇函数概念的阅读,课本上是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得到奇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y=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y=f(x)叫奇函数。经过分析认识到奇函数的性质:1.对于奇函数来说,x与-x都应该在定义域中,即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是对称的。2.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具有这样一种特定的对应规律,即自变量的两个相反的值x与-x,它们对应的函数值f(x)与f(-x)恰好是相反数。3.这种特定的对应规律反映在图象上是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二、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阅读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材的阅读方法不宜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教,而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来确定阅读时机,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意识,渗透数学阅读的方法。对于较易理解的、不算太抽象的内容,安排学生先阅读再讲授;对于某些学生不易把握、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先进行讲授,之后再让学生阅读体会,以加深理解。如“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为: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砖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l、x2,1.若当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