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篇1

(重庆工商大学 融智学院现代金融研究所,重庆400033)

摘要:本文分析了低碳绿色建筑对低碳生态城市趋势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我国低碳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低碳建筑占比太小,低碳绿色建筑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低碳绿色建筑的政府政策执行效率较低等问题。

关键词 :低碳生态城市; 绿色建筑;对策

1 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城市化的推动下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城市化也带来了问题,城市消耗的能源和资源越来越多,环境恶化问题也凸显出来。

1.1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的研究,城市化进程是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分为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30%到70%之间),城市化后期成熟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大于70%)三个阶段,目前中国正处在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化率小于30%。我国从1949年到2005年一直处于城市化起步阶段,经历了56年的时间,这个阶段城市化经历了曲折、停滞和恢复以及稳步发展。

(2)第二阶段: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介于30%到70%之间。从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突破30%以来,城市化进程加速,9年的时间里从30.48%上升到2014年的54.77%,超出2011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52%)。方创琳(2010)通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问题、能耗问题、房地产问题、城市拥堵问题等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我国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也伴随越来越严重。一方面,资源环境保障率越来越低。从1980-2005年的25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消耗的水量为17亿m3,所占用的建筑用地为1004㎞2,所消耗的能源为6966万tce,从2006-2030年的2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消耗的水量将达到32亿m3,所占用的建筑用地将达到3459㎞2,所消耗的能源将达到22738万tce。另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污水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也成为污水排放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80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310亿t,2009年达到596亿t,全国有近1/3监测断面仍然为劣五类水质,失去了生态功能。城市成了环境污染严重且集中的地区,有资料显目示,目前中国113个重点城市中,67%以上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20%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1.2 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化水平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改变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城市化适度的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绿色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1.2.1 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在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中,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是紧密相连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保证,生态环境恶化会影响生产力的提高,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会恶化投资环境,最后会影响城市化。一方面,生态环境恶化会阻碍城市化经济的发展,造成城市经济的衰退;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恶化会改变城市空间结构,可能逆转城市化的趋势。

1.2.2 低碳绿色建筑对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人口还是空间来看,建筑环境质量是城市化生态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建筑能耗是城市的主要能耗,我国建筑业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种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我国能源消耗最主要的行业之一,建筑业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环保专家表示,根据2013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的近43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目前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要想解决城镇建筑面积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困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关键。2014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绿色住区标准》,将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我国城镇住区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的本土模式相结合,以推动我国绿色住区的发展。因此以发展绿色建筑为基础,把绿色建筑扩展到绿色社区、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城市,从而在这过程中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2 我国低碳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在促进低碳城市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

2.1 我国低碳绿色建筑起步较晚,绿色建筑占比太小

2001年,由清华大学设计并投入使用的伍舜大楼是我国第一座绿色生态办公建筑,是2008年奥运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集中使用了约百项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2003年建成中美节能示范大楼,达到了LEED金认证。2006年6月1日首次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1年,在2006年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了《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每年增长约为100%。根据住房部和城乡建筑部公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截止2010年低,全国有113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全国实施了217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筑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742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7543万平方米。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1446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1.6亿平方米。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我国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为1,129,967.69万平方米,可见绿色建筑面积还只是沧海一粟。

2.2 我国低碳绿色建筑分布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我国低碳绿色建筑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拿到认证的项目明显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区域及沿海城市,其中上海和苏州是两个绿色建筑项目最多的城市,在华中、东北和西部地区的数量则明显较少。同时从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来看,一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较多,二三星级绿色建筑相对较少且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低碳绿色建筑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是受地区经济发展、地区房屋价格的差异的影响,在低碳绿色建筑比较集中的城市房屋售价比较高,绿色建筑的接受性相对更高。这种地区分布差异会导致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呈现地区性差异,在经济相对较弱的地区城市化更多的是人口和土地的城市化,绿色建筑项目很难推行,因此城市发展质量难以提高。

2.3 我国低碳绿色建筑的政府政策体系不健全且效率较低

为了消除绿色建筑的市场失灵,政府应该给予绿色建筑行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包括强制性政策当中的法律法规,激励性政策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金融支持,也不排除应有的经济惩罚政策,尤其是针对碳排放管制上,惩罚税收政策是解决负面外部性的有效措施。近年我国积极编制的建筑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制文件包括法律、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按部就班的建立起一套管理体系,同时也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和贷款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经济激励政策。但我国现有政策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强制性法律法规有形无实,不执行或者敷衍应付的行为普遍存在;二是已有政策与我国绿色建筑的初始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导致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比如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3 我国低碳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提高绿色建筑技术研发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水平

绿色建筑要求在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前期建筑的绿色设计以及建造过程中绿色建材的使用最终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使用是低碳节能环保的。因此,重点培养绿色建筑专业人员,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能力,包括建材、建筑施工、运行、检查等相关的技术水平,一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增加技术研发的预算支出,另一方面,政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相关技术人员,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又能提高研发速度。

3.2 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政府政策效率较低是由于政府自身和外部环境导致的,政府自身方面主要表现在绿色建筑没有明显的寻租和政绩效应反而需要大量的投入,使得政府部门对绿色建筑本身的意愿不强。外部环境表现在绿色建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绿色建筑需求也不强烈,所以导致绿色建筑推行效率较低。因此,提高绿色建筑政策效率,必须形成严格的监管机制,采用命令或控制的手段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同时采取惩罚性政策自上而下的约束绿色建筑政策的严格执行,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3.3 加强市场化建设,形成竞争机制,推动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绿色建筑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同时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水平较差,提高了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因此加强市场化建设,形成绿色建筑相关供给者之间的竞争机制,应该首先建立绿色建筑信息平台,将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过程、建筑材料以及绿色建筑的使用情况和节能情况等公开公布在绿色建筑平台上,让消费者了解和熟悉绿色建筑的优点和特性,也可以更好的起到监督的作用;其次,强调绿色建筑的设计,西方的经验表明,明确的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大大的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

3.4 不同地区采用差异化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均衡发展

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差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消费者能接受绿色建筑较高的价格,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一方面,消费者认知度差,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高房价的承受能力较低,所以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建筑较少。因此,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加快绿色建筑市场化的建设,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增加政府的支持力度,从消费者和供给者双方给予激励,加强欠发达地区绿色建筑供给者的税收优惠和贷款优惠政策的实施,同时直接对消费者给予税收优惠,比如说绿色建筑的契税和物业税的减免等,最终带动欠发达地区对绿色建筑的供给和需求。

参考文献:

1.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王耀利.我国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叶祖达.低碳绿色建筑:从政策到经济成本效益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篇2

关键词:低碳环境,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发展趋势,方法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logical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low carbo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green building is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 and green building,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discusses the low carbon environment in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polic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discussed the ways and approaches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finally from the Angle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na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low carbon environment, green building,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pproach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高碳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对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节能产业从而加快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发展低碳环境产业体系主要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由于建筑行业是我国基础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具有规模大,能耗高以及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在低碳环境背景下对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技术推广和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而在低碳环境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就是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很重要的节能技术体系,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低碳环境与绿色建筑简介

低碳环境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与发展而随之产生的一种对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对生态资源的节约利用而新兴起来的一种文明生活环境,它的主题就是建立低碳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是迫切需要建立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就是指在我们生活作息时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我们生态环境恶化,而且重点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经济也是有利于低碳环境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具体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污减排技术,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同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规划,从而建设低碳环境下的生态文明社会。

绿色建筑是指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能源和资源进行节约和控制,同时还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生态资源和技术在创造美好人文环境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从而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应该在建筑设计方面,使室内布局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且充分利用阳光和外界空气,并且在施工期最大限度的节约建筑耗材和一些土地及水资源等等,从而为居住者创造一种贴近大自然的安全、舒适、和谐的良好生活感受,同时也很好地减少了建筑污染,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绿色建筑是低碳环境下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低碳环境下发展绿色建筑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碳耗材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并能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总理在会上发言说: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把节能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且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从总理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也为在低碳环境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政策引导性条件,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趋势。

三、低碳环境下绿色建筑的发展方法和策略

3.1 正确认识绿色建筑发展理念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说,假如把绿色建筑定位成高端社区等贵族化理念,远远不符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很难有长足的发展,也难以有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因此,我们要正确定位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即符合我国民众基本生活条件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使普通民众参与到发展绿色建筑当中来,同时也有机会享受绿色建筑发展带来的成果,为所有人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舒适和便利,这样才是我们绿色建筑的正确发展理念。

3.2 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对于绿色建筑产业来说非常重要,首先发展方面应该考虑建筑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因地制宜,并且尽可能考虑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赖。其次在推广方面应该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民收入,在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新技术的同时,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同时让普通民众能够了解和关心这种绿色建筑节能理念,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中来,有利于绿色建筑市场的需求,同时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也更加有利于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

3.3 提高民众节能减排意识

提高民族节能减排意识对于发展绿色建筑意义重大,因为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且推广绿色建筑不单单只是政府的职责,而应该让全体民众共同认识和提高节能减排意识,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队伍中来。因此,应该加强对民众节能减排思想的培养,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和观念上认识到节能减排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民众节能减排意识,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低碳环境下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目前各项事业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对能源的依赖非常明显,在这个资源紧缺的时代,大力在低碳环境下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一个重要方向,我们构建一个低能耗和低排放的绿色建筑节能体系,通过种种节能新技术来发展创新,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来维护和保护低碳环境,使人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努力发展绿色低碳节能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明天。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 2005, (9): 11.

【2】 彭飞,安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3): 268.

【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 绿色旅游实现方式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实施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尤其在我国,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本身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积极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积极发展低碳绿色旅游也是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强调的重点是尽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消耗,依靠体制变革和产品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切实减少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实现生态环保以及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从实质上讲,低碳经济就是要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GDP的增长。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低碳效能的创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以及绿色理念的创新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调节能减排、实施防治结合等都为我国实施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实施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点。

对于绿色旅游,当前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表述,但是绿色旅游具有多个层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讲,绿色旅游是指将保护环境作为发展导向的旅游服务以及相关的旅游产品;而从狭义上讲,绿色旅游则是指在野外或者乡村开展的旅游行为。绿色旅游在低碳环保的理解层面上讲,就是要将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环保管理,有效挖掘低碳经济资源,推广和普及绿色消费。实施绿色旅游也是旅游产业经济主体进行日常管理运营的重要开发形态,它以保障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前提,立足于乡村田野的实际生活状态,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种形态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下,各个旅游主体都能够切实参与,并实现提升环保意识,推动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对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层次保护,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的来讲,作为绿色旅游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绿色旅游属于近距离地与自然环境进行接触的旅游行为,人们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下能够有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灵体会;其次,绿色旅游十分重视对于旅游主题的环保理念培养,强调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科学配置旅游资源,承担相应的经济社会义务,有效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再者,实施绿色旅游需要坚持和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旅游环境以及旅游资源的持续保护和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的互动关系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概念,其根本目标在于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对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科学提升,而对于旅游产业来讲,其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基于此,将绿色旅游发展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应当将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来对待,积极实施低碳经济也能够为绿色旅游事业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目标是减少碳排放量,要求游客在进行旅游行为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总体排放量,切实促进环境保护。实施绿色旅游需要着力减少碳排放,确保能耗少、污染小。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做为一门边缘化的学科,旅游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常常被忽略,引进和推广绿色旅游有助于提升旅游学科的学术地位,推动旅游学进入经济学的范围。不仅如此,作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推广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及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提升绿色旅游的技术含量。伴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低碳减排的措施不断加大,人们对于绿色旅游的认识越来越到位,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实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正逐渐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旅游跟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类似,都是讲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追求,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在此过程中推广和普及高度的环境使命感,并将健康安全、适宜环保的旅游产品推广到旅游市场中,在此基础上着力降低碳排放量,最终实现生态环保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实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过程中,需要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及环境,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绿色旅游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决策过程中都要尊重环境、尊重生态、尊重自然。还应当注意到,绿色旅游的实施需要旅游者以及相关的旅游经营企业共同参与,坚持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积极构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环境保护理念的良性互动。具体来讲,就是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市场、政府、旅游者以及相关旅游企业都要尽最大程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不仅仅彰显了绿色生态理念和环保理念,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绿色旅游成为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特征。

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博弈分析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于绿色旅游的规划以及决策实践,需要根据市场、政府、旅游者以及相关旅游企业相关各方所采用的行为以及理念来设计多元化的旅游产业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有效激励各方主体的手段和渠道,实现最佳的平衡点,实施最优化的平衡策略,深入研究和分析低碳经济层面上的绿色旅游实现方式,并查找低碳经济模式下绿色旅游的固有缺陷,分析不同经济主体所采用的方案以及各方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进行发展模式研究时,需要首先对旅游产品进行科学分类,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绿色旅游和高碳旅游,其中W1代表绿色旅游,W2则代表了高碳旅游。这两种旅游产品所创造的产品的成本分别表示为C1、C2,其形成的旅游经济效力分别用U1、U2表示,相关部门的治理费用则分别用g1、g2表示,相关的效力用ug表示,税务部门的相关的政策效力乘数则用t表示,在这种情况下,U1-C1-G1>U2-C2-G2,U1>U2,C1>C2,G1>G2,而且U1-C1-G1>0。在此基础上,假设政府可以有效掌握所有的旅游资讯,并且游客难以全面把握各类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产品的辨认几率仅仅是P,政府相关的补助W1以及征收的税金是R,在这一前提下,绿色旅游产品的概率是:

高碳产品的概率是:

旅游产品的售价是:

旅游产品的概率是:

政府的效用可以表示为:

对上式两边进行r求导,可以得到:

令其一阶导数值为零,能够得到:

与此同时,在考虑R1>C2-U1之后,能够得到最优的r值,即:

通过上述模型公式可以发现,在政府、市场、旅游消费者以及相关的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旅游消费者对于传统的高碳排量旅游产品以及绿色旅游产品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不仅如此,在推行和实践低碳经济的整个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使用合理的科学手段来进行管控和引导。比如颁布相关的经济制度、在政策倾向上给予配合和支持、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模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旅游产品、加大对于绿色旅游的奖励力度以及财力支持、切实推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发展。

绿色旅游实现方式的构建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来自于住宿、餐饮、娱乐活动、建筑以及旅游交通等诸多方面。作为实践和推广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实施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其他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也有助于积极打开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旅游产业具有较为广泛的涉及面以及较高的综合性特征。因此,在实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模式,势必会牵扯到各个相关主体,并对它们产生影响。应当立足于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积极构建绿色旅游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

首先,旅游者旅游行为绿色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交通、餐饮、游览、娱乐、购物住宿等一系列内容,在进行旅游的活动中会将各种组织进行有效串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是因为旅游者在整个旅游产业中的关键性地位,也使得旅游者所采用的低碳环保旅游方式成为整个低碳绿色旅游的关键性环节。游客应当积极采取绿色食宿以及绿色交通,尽量乘坐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量,进行绿色游玩,旅游者需要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积极担负起环保责任,让生态、低碳、绿色环保成为整个旅游活动的主线,杜绝旅游活动中的奢侈浪费现象。

其次,旅游企业产品的绿色化。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进行绿色研究开发,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环节。旅游企业应当积极顺应发展形势和需要,开发出生态环保的旅游产品,满足低碳的需求。积极提升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以及绿化水平,有效降低环境压力,利用低碳节能的旅游设施,并按照年度碳排放标准开发新产品、合理制定碳排放限额、合理规划旅游途径、设计绿色商品,建立和完善低碳景区。追求资源的循环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集中对污水进行处理,将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于整个旅游环节,营造景区绿色旅游氛围。

再次,市场经营管理绿色化。先进的绿色旅游管理模式也是切实推动绿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在进行旅游市场开发及管理时,应当建立和完善绿色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手段来明确量化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并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提升绿色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最后,政府监管的绿色化。政府部门在绿色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实施科学有力的监督管理是绿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当结合自身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为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刘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5)

篇4

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积极应对已迫在眉睫,低碳发展理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国际社会对低碳发展的日益关注,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和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共识也不断加强。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推行低碳旅游,倡导低碳消费是河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河南省低碳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作为河南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发展低碳旅游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指标与“十五”末相比实现倍增,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内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这种趋势将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爆发性增长,成为扩内需、促消费、保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虽然河南省旅游业在经济产业中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也更加突出。但是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河南省低碳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利用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开发旅游景区(点),在旅游景区(点)的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使得景区(点)布局分散,整合不足,同质化严重,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损害和浪费。同时旅游景区(点)的吸引力弱,知名旅游品牌不多,游客以观光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并且客源波动性大,节假日热,景区游客容量超载,从而增加了碳排放量,导致旅游景区(点)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弱,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差。

(二)旅游企业运营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旅游企业运营中主要包括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和运输业的参与者,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一些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使用高碳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产品,不仅浪费了许多资源而且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旅游参与者低碳环保意识的不足

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高碳化趋势,虽然大多数旅游参与者对低碳旅游持积极态度,但是多年的生活习惯成为落实低碳措施的阻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旅游参与者对低碳认识水平不足和存在误区,导致不知道该如何实施低碳行为。

二、河南省发展地低碳旅游的策略

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抓住“十二五”时期发展机遇, 把旅游产业放在国民经济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放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充分发挥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综合优势,全面释放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巨大潜能, 倡导旅游参与者从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两方面大力推行低碳旅游。

(一)积极发展和运用低碳技术

1、在旅游资源开发中

为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利用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法则,创建低碳循环型景区。

根据河南省林业厅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全省有林地面积502.02万公顷,森林面积336.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16%(林木覆盖率26.53%);与2003年相比,全省森林面积净增66.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3.97个百分点。特别是,栾川县地处洛阳市区西南,栾川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3.3%,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河南旅游各地可根据自身地理森林特点,增加景区森林覆盖率,加大绿化面积,有效的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保护和美化旅游区环境。

结合国际相关绿色环保标准和国家出台的政策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环保与开发的地方性法规,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批、景区容量规模的控制、景区配套设施智能化、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换句话说,景区的规划设计应在原生态基础上保护开发,景区施工崇尚节约,设施选材环保、节能、耐用;景区监管采用智能化、数字化视频监控与防控系统;景区垃圾分类堆放、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实现创建低碳循环型景区。并且在河南省大力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时应采用低碳循环型景区的示范推广机制。

目前焦作市通过发展旅游把黑色煤城变为绿色山水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全国范例,被全国旅游界誉为“焦作现象”。以及栾川县以旅游业为引领,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向“中国旅游强县”跨越的“栾川模式”。把这些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典型模式,在不同层面进行经验总结,积极稳妥全面规范化推广低碳循环型景区。

2、在旅游活动中

(1)旅行社

篇5

[关键词]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32-02

1 引 言

物流行业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较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但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当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产品市场不断壮大,亟须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作为支撑。电子商务的兴起、物联网的技术发展等,也都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进步。因此,物流行业必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物流行业的现实发展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情和市场的需要:虽然物流企业总数在近年急剧增加,但是国内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所占市场份额低。传统物流企业竞争激烈,存在低价竞争的模式,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规划,实现物流行业的持续进步和长期发展,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四方面的趋势:信息化、规模化、跨界合作和绿色物流。

2 信息化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走入信息化的时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自然也不能缺少信息化的加入。现代物流系统正逐步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并结合物联网技术,为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模式,也方便了现代生活。

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流程中组织方式、交易方式、服务方式,首先应当实现电子化。通过网络系统,能够规范现有的物流业务,实现物流业务的高效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同时,也会改善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达成物流企业的速度、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分析业务信息,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进行判断及决策,并控制现实物流运行,实现物流的电子化指挥。

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构建起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是现阶段的核心环节。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企业有望解决当前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问题,实现供应链信息的无缝结合,使未来的物流企业突破区域性局限,改善管理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3 规模化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一体化服务,并规范物流行业的行业标准,使物流行业走向规模化[1]。

现如今,物流行业的触角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不同领域有其特殊性,对整个行业进行细分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规模化。而各种新型的更具专业性物流也不断投入市场,如冷链物流、医药物流、能源物流、危险品物流、回收物流及特种物流等。为不同的行业提供差别化、定制化的服务必将成为物流发展的前景。

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也是物流发展的必经之路。区域划分既要考虑物流便利性及物流成本,又要结合城市长期发展规划,配合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消费偏好,做到真正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便利人们生活。要突破行政区域的划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构建起科学的区域物流体系。

4 跨界合作

4.1 与金融业的合作

物流行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这就随之产生了物流金融,以解决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面临的资金短缺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融资等问题。

物流金融[2],从广义上讲,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流程,主要通过应用各类金融产品,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整合,不断地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过程,其核心在于物流融资。其运营模式包括贷款业务(涉及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仓单质押业务、保兑仓业务)、资金结算业务、保理业务及物流保险[3]。

物流金融能为一部分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信用水平不高、缺乏不动产抵押等问题,常常面临难以融资的局面,这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经营面临瓶颈。而物流金融正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4.2 与电子商务的合作

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兴起,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等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带来了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也就是企业自行组建物流配送系统。这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物流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利用原有的营销网络构建起自己的物流系统。但自建庞大的物流体系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和物流管理人才,增加了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扩大经营。

在未来,独立于买卖之外的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将成为主流。它将实现特定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快捷地向市场移动,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它因地制宜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从而达成与企业的长期持续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5 绿色物流

当前国内的物流企业多而分散,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物流运营成本增加,也为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合理的物流区域规划又会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因此,在发展物流行业的同时应当注重低碳环保,做到绿色物流。

要做到绿色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多方面支持[4]。首先,需要政府的引导,将低碳物流纳入当前的发展规划之中,制定并完善促进低碳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规划物流区域分布,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设施建设。对于企业,应当抓住机遇,顺应政策的号召,大力发展低碳经营模式,促进供应链管理优化及组织管理优化。而最终,这一切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研发低碳物流技术体系,构建起低碳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物联网的建设。

6 结 论

物流产业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中国物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物流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和国家的重视,因此,对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分别是信息化、规模化、跨界合作和绿色物流。在总结发展趋势的同时,本文也从这四个方面对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周学明,张晖.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9(1).

[2]何飞.构建低碳区域物流体系的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

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也推动者机械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推进,实现其对社会的优势,加大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最佳途径。机械制造行业必须要对其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评估,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走向与发展重点,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在之前的传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其与传统技术也不尽相同,具有比传统技术更具优势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自动化技术的特点表现如下。

(一)具有综合化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相比较传统技术,综合化特点更为显著。其不仅在提高产品的使用率方面得到了提升,同时在运用机械进行产品加工之前的调查、产品加工之后的服务方面得到了提升,其自动化已经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达到调查、生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具有系统化的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其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自动化技术相融合,让各项技术均结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通过系统的控制达到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其系统化的特点非常明显。机械制造自动化需要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同时结合传统生产制造技术,将两者在系统中进行优化,提高其在实践操作中的性能。

(三)具有一体化的特点

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优势,仅仅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只是一个方面,其同样要对自身的业务空间进行拓展,形成产、供、销、售后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机械制造自动化则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让企业所涉及的经营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还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在系统应用的范围内进行综合管理,保证了企业时间成本的节约,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资金成本的压缩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进行发展,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同样对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行准确掌控,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发展沿着市场的需求前进,保证企业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评估就成为必须。只有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让企业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地位。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相融合

智能化与自动化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机械自动化方面也同样如此,其也是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也在系统中不断融入更加智能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行方式,使其操作更加自动化,能够极大的节约人力成本的投入。比如,建立人机之间的互动模式,增加人机之间的对话操作,在系统可操作的基础上,建立人类思想指令操作模式,让机械能够依照人的意志进行设备运行。并且,机械自动化还建立了自检模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动停止运行或者自动进入检修系统。随着科技学技术的进步,多核CPU、高频CPU以及RICS芯片也被应用到系统中,将智能化操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也将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情况下,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甚至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将多媒体应用到机械制造自动化中,能够让人们更加形象、直观地看到机械操作的全过程,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多媒体与机械制造的结合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声像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显示屏幕将技术操作的过程进行展示,并配以相应的声音、图像的内容信息,让整个产品制造过程更加具有可控性。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能够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低的成本条件,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是各个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同样也是各个企业所必然需要的,将会受到企业极大的欢迎。

(三)低碳节能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所提倡的低碳节能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在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促进低碳节能社会的实现。机械制造行业同样需要对低碳节能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促进我国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机械制造自动化强调运用更加低消耗的材料进行生产,强调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追求低损耗高产出,建立绿色的发展环境。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对生产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从产品生产、包装以及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建立一系列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进行创新研究。并且,机械制造自动化还对产品的回收利用寻找新出路,增加废旧产品回收力度,从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动需要自动化的应用,这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也是进行机械制造行业改革的关键,更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技术要求。只有加大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究力度,不断推进其精密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进程,才能让其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才能让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做到高效,让我国的机械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保证我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参考文献

[1]郭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52.

[2]于世光,陈伟,臧传尚.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139.

篇7

随着中国经济和物流业走出低谷,开始新一轮的增长,并且为了保持可持续性增长,必须面临转变生产方式和实现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就需要关注《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现代物流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现代物流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围绕现代物流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应关注以下两大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诞生的物流新理念:

1 低碳物流发展趋势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今后重要的国策,在这一环境下,必然催生“低碳物流”理念。

低碳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低碳物流在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碳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无形的社会效益:

低碳物流已经受到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视。例如,美国要求企业在物流活动中,在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要应用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以降低碳消耗。日本在1989年就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对物流碳排放提出严格的限制,在2001年出台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中,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目前。低碳物流理念在我国也已受到重视,政府已经把社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作为施政的基本策略,低碳物流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2 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近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对我国物流信息化而言,借助“物联网”东风,积极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将促使物流信息化技术实现变革,推动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发展的新理念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钢铁、煤炭、电力、石化等传统行业是物流量最大的行业,也是物流粗放型的行业,物流水平往往不高。传统重化工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尤其是物资管理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其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配额、定量等烙印。

与此同时,现代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业的物流管理与物流优化,更是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

在传统重化工业领域和现代制造业领域,企业物流发展出现两大新理念:

1 物资供应链理念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配送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组成企业的物资供应链。   物资管理是现代物流的起源,但长期以来,物资管理领域恰恰被现代物流给忽略了。近两年,一些传统行业的物资管理部门已经觉醒,开始在物资管理领域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装备,建设物资立体仓库,打造物资管理供应链新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目前,物资供应链建设已得到众多物资供应企业的重视,一些专家也开始关注物资供应链的研究,物资供应链必将成为现代物流的一大亮点。

2 物流先行理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我国古代军事物流最朴素、最重要的物流理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此顺序搞反了,只关注“流”,不关注“物”,把物流放在“物”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后面。其结果是,先前布局不合理,后续再优化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产品设计与包装不利于物流运作,物流作业效率难以提升;生产流程不符合物流理念,物流运作步履维艰;选址不符合物流理念,产生的成本将长期影响物流效率。

物流运作顺畅的企业往往都是物流理念先行,在经济与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企业产品设计生产之前,引人物流系统优化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运作的环境与条件,这将给物流效率带来革命性的提升。预计,物流先行的理念将成为物流业发展大趋势。

产业物流的新亮点

物流就像浮在海上的冰山,水面上只是很小的部分,绝大部分藏在海水之下。产业物流就是海面下的冰山。《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唤醒了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产业界对物流的重视,海水下面的冰山开始受到关注。

产业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需求方,振兴物流业,首先要启动物流市场需求,启动产业物流。目前,产业物流涌现出了很多新亮点。

1 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是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的贸易过程。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已步入飞速发展时期。但商务部研究院发表的报告却显示,物流体系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表现之一是物流行业难以提供能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物流主要有三种模式: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各种模式均面临很多问题。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与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电子商务配送成本高且服务网络不全,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中尚未形成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物流业大存量的资产未得到优化配置,且物流设施陈旧、技术水平低,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纷纷规划自己的物流网点,涉足物流服务领域。通过对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完善、服务理念的不断标准化,最终能够形成一套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

同时,政府需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业的支持、引导和管理力度,制订产业发展整体战略,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医药物流

近年来,我国医药物流发展较快,加上近期出台的GSP认证,促使医药企业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入,推动了医药物流的产业升级。

随着基本药物目录配套措施陆续出台,预计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将围绕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容投人大量资源,各地区域型商业药企也会加大与制药企业的强强联合。而围绕各地基本药物配送权的争夺,将成为点燃现代医药物流建设的导火线。

对药监部门、商业药企而言,尽快建设符合要求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是当务之急,也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将广泛采用自动分拣系统、WMS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RF拣选等设备与技术,从而促进医药物流技术水平实现升级。

3 服装物流

服装物流近些年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一些大型服装企业通过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构建现代化物流系统与网络、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篇8

关键词:绿色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效益

随着民众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企业逐渐将发展的重点从追求数量转移到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主张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运用于生产活动。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作为企业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应当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开展相应的绿色变革,从而获取更大的综合效益,已逐渐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绿色经济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一)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式,关注市场,将传统产业经济作为发展基础,关注人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践行绿色经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原有的传统经济技术进行创新,通过节流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提高生产的综合效益;二是通过发展技术推进经济活动的智能化、绿色化。为赢得竞争优势,必须充分认识到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绿色经济理念相结合形成的新型管理理念。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使员工关注综合效益与整体和谐,从而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具体而言,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企业依据发展需要,在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管理中结合绿色经济理念,设立相应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模块,需要融入诸如以简代繁、节能减排、和谐发展、智能化等理念。形成完整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改变。传统理念指导下的企业更关注高能耗、高投入的工业化生产。这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边际成本,另一方面也推进了城市化进程。该理念指导下的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体主要为数量庞大的工人。而在新型的绿色经济理念指导下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关注掌握先进技术的知识工作者,即鼓励用智力资源代替传统物质资源。相对而言,该类主体创造的单位价值更大,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符合新时代的绿色经济理念。(二)人力资源管理地位与目标的更新。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可用“参差”二字概括,在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仍然被看作企业管理的辅助职能手段。而在绿色经济时代,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应当成为企业成功的核心。企业的运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员工为中心展开,加强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招募、培训、留住更多的优秀知识型人才,通过占有更多知识的方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三)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调整。新型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和谐”,因此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需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素质与需求,通过合理的方式各取所需,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对其工作潜力进行充分开发。此外,也需要考虑各个模块间的衔接,删繁就简,提高效率,简化办公流程,进行系统整合升级。另一方面,在执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时,需秉持低碳、环保的理念,注重制度本身的绿色性,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需考虑企业与社会的总体生态和谐,关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为社会和生态带来的效益。

三、绿色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内部绿色化。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各模块进行优化改进,从而形成整体的和谐性、系统性。具体而言,例如对企业员工进行绿色经济文化的相关培训、制定绿色的绩效管理考核、建立绿色行为奖励激励制度等。要对内营造绿色文化,使员工明确生态责任、社会责任以及综合效益的重要性,注重营造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各模块制度的简化与有机结合,降低制度的实施成本。此外,也要注意知识型员工的培养与激励,以此提高企业的知识占有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同时,也要注意制度本身的创新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二)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的介入。在政治方面,政府需要带头进行宏观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的绿色化转型建立合适的土壤,合理调整关于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政治引导和宣传;在经济方面,政府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绿色化带动企业进行相应的目标与战略调整,以此鼓励绿色经济发展;在社会文化方面,需要多渠道宣传倡导绿色、节能、低碳、和谐等理念,提高绿色文化在公民中的普及度,倡导绿色新生活,并引导企业关注社会责任和综合效益;此外,政府也要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和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为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的绿色化发展增加人才储备。

篇9

Zhang Cuihua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陕西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这是陕西物流发展的劣势。在低碳经济时代,陕西省应当积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进行低碳物流研究,使物流走低碳化之路,可使陕西物流发展变劣势为优势。本文介绍了低碳物流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陕西省发展低碳物流的新思路,分析了陕西省发展低碳物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陕西省物流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Abstract: Economics of Shaanxi is underdeveloped, which is the disadvantages of logistics in Shaanxi. At the period of low carbon economy, Shaanxi would better conform to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and actively conduct low carbon economy logistics research, to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change disadvantage of logistics of Shaanxi to advantage. This paper begins with status quo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at home and abroad, puts forward the new idea of developing low carbon logistics in Shaanxi,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developing low carbon logistics in Shaanxi, which has certain actual instructive meaning for logistics development of Shaanxi.

关键词:低碳物流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陕西省

Key words: low carbon logistics;low carbon economy;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haanx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013-02

1问题的提出

低碳物流的兴起,归功于低碳革命和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对绿色环保官方倡导,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会因而进入低碳新时代,这个时代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作为基础。物流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物流是高端服务业,它的发展也必须走低碳化的道路,注重绿色物流服务的发展。所谓绿色物流,指的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物流是绿色物流的一个分支和深入,更着重于节能减碳和高效。我国欲实现未来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物流业是国务院出台的十大规划振兴产业中的一个,虽然产业规模比较小,然而其充当的角色重要,是现代经济的发展的直接支撑力,在低碳经济中占据特殊位置。首先物流业的能源消耗大,同时碳排放也大,物流业能耗的降低,可对低碳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再者,先进的物流方式能够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低碳经济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

2目前低碳物流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比较粗放, 专业化水平、社会化平低,经济增长付出了较大的物流成本。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的支出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了将近18%的比例,而日本、美国低于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大概是16%。物流运作模式粗放、效率低,这样就增加了能耗,浪费了能源。

我国物流的问题,主要在于很多不合理运输现象如无效运输、交错运输、重复运输、空驶率高等普遍存在,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 物流设施重复建设,过大的库存积压,仓储利用率低现象严重,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有40%―45%的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必须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物流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点产业,有义务也有能力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做出成就。

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过程中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比较落后。近几年来,中国物流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在发展过程中已有学者敏感地意识到物流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节约和保护环境,为此开始着手研究物流中的节约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工作过去主要集中在绿色物流方面,深入到低碳物流的很少,而陕西省低碳物流的研究目前基本是空白。发达国家和经济发达地区都为先污染后治理交了“昂贵的学费”。我们陕西是中国经和物流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这是我们的劣势,可是这也正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没有必要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我们可以超越那个阶段。因此我们陕西省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节能减碳”,大力发展低碳物流。在加快发展经济和物流过程中,高度注重环境保护,可以少交别人交过的或者正在交的“昂贵的学费”,别的地方走了弯路,我们可以走一条直路。

就物流活动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国外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并且在实践中也有一些较为完备的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体系,使得企业在营运中不得不采用绿色技术来降低环境成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如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绿色物流等。比如,日本向来对绿色物流的重要意义比较重视,除了在防止污染、道路沿线的噪音和交通事故等一系列传统的问题上采取控制措施之外,还有一些详细的物流运作标准强制出台。比如包装环保标志制度及条码的使用等,使环境受到来自物流的压力减小,这能够使日本城市物流绿色化得以实现。这项实践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使资源、生态、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建立与环境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的物流系统。

3低碳物流研究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业来做支撑。因此低碳物流的研究一定会受到企业、社会与国家的支持。

而现代物流业怎样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当前也缺乏基础、系统的研究。关于我国物流领域的碳排放情况,现在基础的统计数据还比较缺乏,只能从能耗的数据来比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我国邮政、仓储、交通的能源消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并且近年来的能耗增长速度要快于全国平均速度。

另外,从国际发展规律来看,物流规模的发展与能耗的增加并不总是呈正比关系,到一定时期以后能耗的增长会必然快于物流规模的增长。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低碳经济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4陕西省发展低碳物流的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引起全球的关注。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和关注气候变暖。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我们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因此,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从2008年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2月,国务院将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21个物流节点城市。其中包括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物流区域、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以及西安作为全国性物流节点。陕西省已经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陕西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紧紧抓住物流发展的良好契机,大力实施发展大物流、大交通的战略,通过构建“物流网络和设施、物流公共信息、物流研发”三大平台,把陕西早日建成全国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物流集散地。可以说陕西省物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但是,物流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行业,物流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都会产出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如运输工具产生的噪声污染、尾气污染,以及物流过程中的废弃物等潜在污染隐患,物流过程中低效率也是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如不合理的规划导致物流包装物和周转箱等资源的浪费等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往往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物流业的发展走的也是这条老路――先污染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是惨重的,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居环境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事后治理环境污染所花费的资金也远远高于破坏前所欠缺的资金,环境污染了,生态破坏了,有些可以弥补,而有些是无法弥补的。为此,发达地区都为这种经济发展交了“昂贵的学费”。我们陕西是中国经济和物流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这是我们的劣势,可是这也正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没有必要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我们可以超越那个阶段。

通过陕西省低碳物流的研究,引起人们对发展低碳物流的重视;推动陕西省现代物流发展在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方面的进步,为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效应做出一点贡献;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出一些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为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物流发展少走弯路做出努力。我们首次提出了发展陕西低碳物流的新思想。由于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碳排放大户,通过分析,找出陕西省发展低碳物流的有效对策和措施,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陕西省物流发展过程中减少社会资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等方面,低碳物流的研究处于前沿地位和领先水平。

5结论

研究低碳物流,在物流发展过程中防患于未然,注重“节能减碳”,高度注重环境保护,可以少交别人交过的或者正在交的“昂贵的学费”,少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发展低碳物流必将对陕西省物流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葛莉.刍议低碳经济下物流企业的经营对策[J].商业时代,2010(30):34-44.

[2]潘恒,张乐,程超.低碳经济环境下中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J].江苏商论,2010(10):53-55.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重要意义

一、前言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能的居住或经营活动的建筑空间,同时还可以在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利用等)中实现对于建筑资源(能源、士地、水资源、材料等)的充分利用,而且也将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了极限。所以绿色建筑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不仅存在于建筑的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还运营、管理及报废阶段也应有所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等需求,达到人与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统一的目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不仅追求最低限度地损害生态环境,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代人们以及后代的生活质量。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内容

绿色建筑经济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可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存续的生命周期(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同收)等每一环节所造成的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影响。总的说来,绿色建筑经济就是以节能、环保、自然和谐等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生态经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体系之所以比我国在国际绿色建筑经济体系中拥有更为优越的地位,时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全球化、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和先发力量等关键性现代化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和绿色建筑经济理念的不断普及,发展以节能减排、维护生态稳定的绿色建筑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而且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经济正逐步由理论开始向操作实践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建筑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理念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全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并对建筑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等过程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这一切说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广泛被世人关注的建筑行业,在绿色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已经是我们顺利开展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必要选择。我国是—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既是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和有效途径。

三、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世界各个国家目前追求的水准,我国也因此加强了此方面的管理。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提出绿色建筑经济的理念,对建筑行业来说定然是开辟了一条市场优势的大路。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了全面的社会发展,提高我国人民是生活质量,这种能源的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建筑产业,它的发展可以走绿色带路,通过低碳路线,减少资源的利用。这样,就不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建筑经济价值,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价值

从目前我国的建筑面积来看,镇及以下房屋的建筑总面积超过了600亿平方米,其中村镇建筑面积达到了350亿平方米以上,接近80%的建筑为住宅面积。城镇的建筑总面积也突破了200亿平方米。从这样的发展形势来说,绿色建筑如果能够主导我国的建筑市场,那将对绿色建筑产生无法估量的经济价值。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今,我国在绿色建筑的经济消费每年至少为一万个亿,并且这种市场在不断扩大,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加均能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跨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及相关产业自古以来就是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GDP增长最有效的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这已成为很多建筑单位的迫切愿望。

五、结语

总之,建筑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是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口号,这是创造伟大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员,笔者深切的感受到了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它的发展也有着广阔的空间,需要引起大家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郭健.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发展趋势探讨.《建材发展导向(下)》,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