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今年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经济。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一)绿色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会计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涉猎的是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但实证研究仍凤毛麟角。
(三)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由于绿色会计目标定位过高,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绿色会计模式,以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如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报告的设计和使用方法都没有走出套用传统会计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制订上才刚起步,缺少可执行的国家级的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为绿色会计实践的支撑。
(四)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绿色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问题。
二、完善绿色会计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对于法规执行起来很不得利。为此,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规落到实处。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经济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五)完善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绿色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绿色会计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
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一方面,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能在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合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篇2
关键词:河北省;低碳金融;绿色信贷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不断出现,发展低碳金融成为了世界各国的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有必要抓住发展低碳金融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省大力发展低碳金融既是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1.河北省低碳金融发展现状
1.1绿色信贷
2009年6月16日,《河北省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办法(试行)》的制定突出表现了河北省在推动绿色信贷发展方面的成果,在河北银监局的监管引领下,河北银行业在推动各项节能环保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以及推进绿色信贷助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优良成果。该办法颁布以来,河北省银行业在发放节能减排重点项目的贷款不断增多,技术创新以及技改升级方面的贷款金额也有了飞速增长。
1.2绿色保险
在绿色保险方面,2009年河北省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出台了《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条例中写入了绿色保险方面的有关条款,对绿色保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范。在之后的一年间河北省相继在各地开展绿色保险试点,计划在一年内将绿色保险制度覆盖到整个河北省各个行业。2011年底,河北省首批绿色保险保单在河北省保定市正式签订,标志着河北省的绿色保险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1.3绿色碳权交易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而河北省又是碳排放量大省,为了更好地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上立足,绿色碳权交易亟需发展。2010年,由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共同出资组建的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被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交易所主要从事的业务范围包括排污权的交易、节能环保技术转让与投融资服务、CDM项目信息咨询及减排量的交易等,反映了河北省绿色碳权交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2.河北省低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缺乏对低碳金融的认知
一方面河北省内许多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缺乏认知,并没有对低碳金融未来良好的商机和发展前景做到充分了解,对低碳金融的相关事项不能很好掌握;另一方面大部分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具体交易过程缺乏较为深入和细致的了解,对于低碳金融项目开发和审批了解不够,对于低碳金融的交易规则和运作也不熟悉,对于低碳金融风险管理控制和利润空间等方面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河北省建立了一些低碳金融业务的相关专业机构,但是数量并不多,熟悉低碳金融业务的人才也不足,直接影响了低碳金融相关业务量,从而影响了河北省金融机构发展低碳金融的进度。
2.2低碳金融制度和相关市场不完善
由于河北省地方政府对低碳金融这一个新生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所以低碳金融制度和相关市场也就不尽完善,财税、环保、金融监管等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还不够,导致无法提供对低碳金融发展的制度支持。低碳金融相关市场的迅速发展,可以大大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就目前来看,河北省低碳金融市场依然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这给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低碳金融的良好发展,不但可以促进金融投资,而且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河北省低碳金融相关制度和相关市场尚未成熟,不能更好的适应和发展低碳金融,无法促进河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2.3绿色信贷开发力度较低
绿色信贷在河北省内银行信贷总量中占比明显偏少。虽然河北省已经在绿色信贷开发上采取一定政策措施,但是相较于其他省份,河北省金融机构在低碳金融产品开发方面力度还不够。由于缺少相关立法以及体制上的相关原因,部门和机构内部之间的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很难共享,而这严重制约了绿色信贷发展。多数企业利用金融机构投放的绿色信贷资金层次偏低,还仅仅停留在单纯扩大再投资,河北省很多商业银行发放的绿色贷款中,其用途大多用于引进新设备等,很少升级自身技术。
3.河北省低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河北省发展低碳金融应加强力度推进绿色信贷,以此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河北省内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推出一些与绿色信贷交易挂钩的金融产品,提供资金以促进河北省内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的顺利发展,更好地规避风险,便利个人、企业和相关投资的进行。低碳金融产业在河北省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河北省政府应加强支持低碳金融发展,联合低碳产业共同发展;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提升区位优势。
3.2集中促进低碳金融企业发展
低碳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低碳金融的发展,河北省低碳金融发展因而受到低碳企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的影响。由于一些地区经济所特有的某些因素,会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那些劳动力充足的地区,投入成本较低的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政治风险小的地区,有较大市场的地区,基础设施好的地区,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河北省发展低碳金融可以利用低碳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优势,在热点区位发展低碳金融产业。低碳产业集群不但可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且在促进低碳产业和低碳金融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河北省应集中促进低碳企业发展,大力提升潜在的区位优势,进而更好的促进低碳金融的发展。
3.3完善低碳金融发展政策
河北省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完善低碳金融发展相关政策,建立综合配套扶植政策体系,以便更好地推动河北省低碳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是要尽快制定低碳金融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设计节能减排方案,完善低碳金融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对低碳项目实行一定限额的融资担保和补贴。二是可根据河北省目前发展现状以及特点制定低碳金融区域性政策,设定一系列低碳金融指标,定期统计河北省低碳金融的发展状况。河北省政府应出台支持低碳金融的政策指引,或者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投资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例如,建立绿色信贷担保制度或者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企业转型。
4.结论
总之,发展低碳金融对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全国低碳经济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河北省低碳金融发展现状尚且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更好的促进河北省低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康书生,韩少卿,梁庆军.河北大力发展碳金融,助推发展方式转变.[N]河北日报.2011.
[2]葛晋,赵丽娅.新形势下河北省低碳金融发展投资方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
[3]张莉,尹航.保定市低碳经济金融支持创新模式研究.[J].区域经济.2011,(6).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路交通运输;发展对策;研究分析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在以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水平仍会保持稳定增长,作为社会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交通运输事业也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目前,公路交通运输中主要是以传统的石化能源为主,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公路运输业进行改革,建设公路低碳运输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1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发展现存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公路运输业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成果,但是在当前的低碳理念下,公路运输业的发展还是无法满足绿色环保要求,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在等级和相应的配套上都要进一步的提高。当前,在整体上,我国公路运输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与现代高速公路进行相连接的公路等级比较低,一些地区和省份尚未建设起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运输网络。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车辆的持续增加使得交通运输量有了增加,造成了实际过程中许多公路的通行能力已经超出当初建设时所设计的通行能力,从而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同时,较多的运输车辆使得公路交通系统功能的混乱。
1.2节能减排技术比较落后
当前,公路运输业的主要运输能源是以汽油、柴油等传统的石化能源为主,在新能源的利用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方面需要提高。在当前的运输过程中,由于传统石化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运输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不断地增加,进而引起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1]。因而,只有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新的节能减排技术,合理的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够减少运输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在当前的公路运输中,运输智能化技术比较落后,缺少比较完善的智能运输体系,会出现运输实载率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路运输业的低碳环保发展。能源的消耗量和运输实载率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如果实载率比较低,则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公路运输体系,可以通过提升车辆的实载率来降低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
1.3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1.3.1内部监督管理的不足监管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公路运输业内部对于节能减排方面负责监督管理的人员比较少,而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其二,公路运输业的内部从事尾气减排的基础工作比较差,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路运输业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1.3.2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不到位从政府角度出发,对于公路运输业的运营和低碳发展所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做得不够到位,政府方面的监督工作主要是包括运输市场、运输组织以及车辆尾气的排放量都缺乏明确的监督和管理[2]。对于当前公路运输事业中的绿色低碳发展,相关部门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运输业低碳绿色发展水平。
2促进公路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
2.1完善公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公路基础设施作为公路运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进公路运输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科学规范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公路运输业的绿色环保发展。因此,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去筹措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多种形式的投资工具,获取更多的资金来促进公路基础设施及其行管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2.2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
在当前的运输过程中,车辆尾气对于公路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促进公路运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研发出新型的发动机。传统的车辆发动机都是用汽油、柴油等石化能源,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从绿色低碳理念出发,鼓励以电力、乙醇等为燃料的新型发动机的研制生产[3],从而在燃料方面减低污染。其次在发动机上安装自动关机装置,避免在停车等待时由于发动机空转而造成燃料消耗。同时,推进现代化技术在公路运输方面的运用,通过建设智能化运输系统,有效提升公路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业的低碳环保发展。
2.3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相应的法律法规是指导公路运输业绿色环保发展的具体保障。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证明,低碳绿色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公路运输业的绿色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使得公路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有着法律层面的支撑,为以后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具体的依据。
结语
在当前的低碳经济背景下,要促进公路交通运输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必须对相关的公路基础设施和相应配套设施进行完善,促进新型低碳绿色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同时注重专业的人才方面的培养,保证公路交通运输业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为男.低碳经济下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5:150-151.
[2]王汉丽.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发展趋势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07:365+367.
篇4
关键词:绿色电网;低碳技术;电力;能源
1 低碳绿色电网构建内容与分析
1.1 优化能源结构,使用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低碳绿色电网的构建就应该充分利用此类资源。以我国云南地区为例,地势高、纬度低的地理环境同独特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大陆季风和海洋季风交替。每年风季来临,云南地区很多删去的风俗都高达5m/s,有效风能的密集度也在165w/m2之上,可利用时长可达6kh。其次,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延伸地带,海拔较高,加上长时间的日照长度、强度,其太阳能资源丰富。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云南地区每年平均日照约为2000h,辐射条件较好的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54%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云南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在构建绿色电网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在发展水电能源等项目中,可以兼顾这些新能源的开发,从而防止由于这些新能源受自然因素影响而带来的不足,这对于优化我国电力能源资源有着极大的作用。
1.2 顺应低碳趋势,构建绿色智能电网
众所周知,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构建绿色智能电网上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2.1 智能电表
通过安装智能电表的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简便、快捷的了解到不同时段的电力价格,人们在价值规律的影响下便会在电价较低的时段开展耗电量较大的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平衡电网中用电量负荷过大的问题。同时,通过使用智能电表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解决收费难等问题。
1.2.2 智能无人巡检机
这一方式目前主要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当中,我国国家电网山东公司早在2010年2季度便利用智能无人巡检机对省内的某一段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智能无人巡检机具有拍照清晰、稳定飞行和智能起降的又是,从拍摄的图像当中,工作人员你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各类设备的工作状态与温度,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输电线路巡检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如效率低、成本高、危险度等,最大的优势便是顺应了我国绿色电网的发展诉求。
1.3 构建统一的低碳用电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电网的同时是发展绿色低碳电网的内在要求。首先,电网作为实现发电侧与用电侧低碳效益的重要媒介,通过介入智能电网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介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从而对当前高用电负荷情况加以调节。其次,低碳用电机制的统一,能够让智能高效的输配电方式与低碳调控方式邮寄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更高的绿色、低碳效益。另外,在统一的低碳用电机制下,绿色智能电网能够有效解决低碳发电资源由于并网而带来的各类问题,并未绿色电网低碳电力系统的构建、绿色电网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推广我国清洁能源的大面积应用、实现能源内结构的优化配置、提高国家电网电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与运作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绿色电网低碳发展技术途径
2.1 发展高效输电技术,确保电力供应
以我国广东省为例,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但是相应的起可利用能源缺乏,广东省作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承接了大量的外来电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量符合势必会得到大幅增长。正因如此,广东省在发展绿色电网低碳化模式下,要想保证省内电力需求得,就必须要大力发展高效输电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力的正常供应。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地区用电资源都呈现出较为紧张的趋势,如果能够将高效输电技术加以研究和应用,那么对于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2.2 开展低碳电力调度,发挥低碳电源优势
我国地域广袤,风力发电、核电、水电等多种清洁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在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必将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国家电网更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进行低碳电力调度,对各类发电机组能耗加以排序与优化,从而提高我国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还应该就低碳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如电网各元件内部的电-碳关系与特性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出低碳减排的潜力,减少碳排放,进而实现能源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并为我国电网带来巨大的低碳效益。
2.3 采用新型变压器,减少变电损耗
一般而言,电力系统的运行从广义角度上来看需要数量众多的变压器。据统计,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变压器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大约占总发电量的10%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所损耗的电量高达上千亿千瓦时,产生上亿顿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因如此,我国绿色电网的构建就更应该考虑变压器的损耗问题,对于设备落后、标准低、损耗高的变压器应予以淘汰,使用绿色、低碳、环保、节能新型变压器。
2.4 加强新型低碳技术的研究
绿色电网的构建与低碳化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低碳电力技术支持,因此,我国在推广现有的电网低碳技术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投入,加大低碳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努力的应用到电网中去。比如直流配电技术、智能电表技术、复合材料输电杆塔、电网储能技术等新型低碳技术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绿色电网是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电网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制定可行的计划予以落实。本文以当前国网情况为基点,结合低碳化技术,提出了一些构建绿色电网、发展低碳技术的途径。但是,我国国家电网在电力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引入一些低碳化目标,只有统筹考虑绿色电网的低碳化发展战略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这对于促进我国国家电网的绿色电网构建、低碳化发展,为我国2020年以及未来的节能减排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并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09,33(2):1-7.
[2]唐西胜.电网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J].电力技术经济,2009,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 绿色旅游实现方式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实施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尤其在我国,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本身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积极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积极发展低碳绿色旅游也是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强调的重点是尽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消耗,依靠体制变革和产品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切实减少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实现生态环保以及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从实质上讲,低碳经济就是要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GDP的增长。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低碳效能的创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以及绿色理念的创新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调节能减排、实施防治结合等都为我国实施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实施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点。
对于绿色旅游,当前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表述,但是绿色旅游具有多个层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讲,绿色旅游是指将保护环境作为发展导向的旅游服务以及相关的旅游产品;而从狭义上讲,绿色旅游则是指在野外或者乡村开展的旅游行为。绿色旅游在低碳环保的理解层面上讲,就是要将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环保管理,有效挖掘低碳经济资源,推广和普及绿色消费。实施绿色旅游也是旅游产业经济主体进行日常管理运营的重要开发形态,它以保障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前提,立足于乡村田野的实际生活状态,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种形态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下,各个旅游主体都能够切实参与,并实现提升环保意识,推动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对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层次保护,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的来讲,作为绿色旅游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绿色旅游属于近距离地与自然环境进行接触的旅游行为,人们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下能够有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灵体会;其次,绿色旅游十分重视对于旅游主题的环保理念培养,强调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科学配置旅游资源,承担相应的经济社会义务,有效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再者,实施绿色旅游需要坚持和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旅游环境以及旅游资源的持续保护和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的互动关系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概念,其根本目标在于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对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科学提升,而对于旅游产业来讲,其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基于此,将绿色旅游发展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应当将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来对待,积极实施低碳经济也能够为绿色旅游事业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目标是减少碳排放量,要求游客在进行旅游行为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总体排放量,切实促进环境保护。实施绿色旅游需要着力减少碳排放,确保能耗少、污染小。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做为一门边缘化的学科,旅游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常常被忽略,引进和推广绿色旅游有助于提升旅游学科的学术地位,推动旅游学进入经济学的范围。不仅如此,作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推广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及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提升绿色旅游的技术含量。伴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低碳减排的措施不断加大,人们对于绿色旅游的认识越来越到位,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实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正逐渐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旅游跟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类似,都是讲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追求,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在此过程中推广和普及高度的环境使命感,并将健康安全、适宜环保的旅游产品推广到旅游市场中,在此基础上着力降低碳排放量,最终实现生态环保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实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过程中,需要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及环境,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绿色旅游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决策过程中都要尊重环境、尊重生态、尊重自然。还应当注意到,绿色旅游的实施需要旅游者以及相关的旅游经营企业共同参与,坚持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积极构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环境保护理念的良性互动。具体来讲,就是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市场、政府、旅游者以及相关旅游企业都要尽最大程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不仅仅彰显了绿色生态理念和环保理念,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绿色旅游成为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特征。
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博弈分析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于绿色旅游的规划以及决策实践,需要根据市场、政府、旅游者以及相关旅游企业相关各方所采用的行为以及理念来设计多元化的旅游产业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有效激励各方主体的手段和渠道,实现最佳的平衡点,实施最优化的平衡策略,深入研究和分析低碳经济层面上的绿色旅游实现方式,并查找低碳经济模式下绿色旅游的固有缺陷,分析不同经济主体所采用的方案以及各方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进行发展模式研究时,需要首先对旅游产品进行科学分类,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绿色旅游和高碳旅游,其中W1代表绿色旅游,W2则代表了高碳旅游。这两种旅游产品所创造的产品的成本分别表示为C1、C2,其形成的旅游经济效力分别用U1、U2表示,相关部门的治理费用则分别用g1、g2表示,相关的效力用ug表示,税务部门的相关的政策效力乘数则用t表示,在这种情况下,U1-C1-G1>U2-C2-G2,U1>U2,C1>C2,G1>G2,而且U1-C1-G1>0。在此基础上,假设政府可以有效掌握所有的旅游资讯,并且游客难以全面把握各类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产品的辨认几率仅仅是P,政府相关的补助W1以及征收的税金是R,在这一前提下,绿色旅游产品的概率是:
高碳产品的概率是:
旅游产品的售价是:
旅游产品的概率是:
政府的效用可以表示为:
对上式两边进行r求导,可以得到:
令其一阶导数值为零,能够得到:
与此同时,在考虑R1>C2-U1之后,能够得到最优的r值,即:
通过上述模型公式可以发现,在政府、市场、旅游消费者以及相关的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旅游消费者对于传统的高碳排量旅游产品以及绿色旅游产品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不仅如此,在推行和实践低碳经济的整个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使用合理的科学手段来进行管控和引导。比如颁布相关的经济制度、在政策倾向上给予配合和支持、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模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旅游产品、加大对于绿色旅游的奖励力度以及财力支持、切实推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发展。
绿色旅游实现方式的构建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来自于住宿、餐饮、娱乐活动、建筑以及旅游交通等诸多方面。作为实践和推广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实施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其他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也有助于积极打开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旅游产业具有较为广泛的涉及面以及较高的综合性特征。因此,在实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模式,势必会牵扯到各个相关主体,并对它们产生影响。应当立足于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积极构建绿色旅游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
首先,旅游者旅游行为绿色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交通、餐饮、游览、娱乐、购物住宿等一系列内容,在进行旅游的活动中会将各种组织进行有效串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是因为旅游者在整个旅游产业中的关键性地位,也使得旅游者所采用的低碳环保旅游方式成为整个低碳绿色旅游的关键性环节。游客应当积极采取绿色食宿以及绿色交通,尽量乘坐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量,进行绿色游玩,旅游者需要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积极担负起环保责任,让生态、低碳、绿色环保成为整个旅游活动的主线,杜绝旅游活动中的奢侈浪费现象。
其次,旅游企业产品的绿色化。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进行绿色研究开发,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环节。旅游企业应当积极顺应发展形势和需要,开发出生态环保的旅游产品,满足低碳的需求。积极提升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以及绿化水平,有效降低环境压力,利用低碳节能的旅游设施,并按照年度碳排放标准开发新产品、合理制定碳排放限额、合理规划旅游途径、设计绿色商品,建立和完善低碳景区。追求资源的循环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集中对污水进行处理,将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于整个旅游环节,营造景区绿色旅游氛围。
再次,市场经营管理绿色化。先进的绿色旅游管理模式也是切实推动绿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在进行旅游市场开发及管理时,应当建立和完善绿色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手段来明确量化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并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提升绿色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最后,政府监管的绿色化。政府部门在绿色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实施科学有力的监督管理是绿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当结合自身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为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刘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5)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90-02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篇7
以人力资源管理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作为研讨中心,在分析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探究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列举了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提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低碳经济中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希望对创新和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适应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实际有所帮助。
关键词:
低碳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绿色发展;转型;理念;路径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就是在能源消耗的过程中降低碳元素的使用量和排放量,这既是转变能源消耗形式,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型经济。当前可再生资源经济、新能源经济、生物能源经济、氢能源经济都是低碳经济的构成方式,它们动态的特点即通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模式的建立。作为低碳经济的概念引申,我们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技术高效率创新、制度合理化整合都纳入低碳经济范畴,通过范围和内容的扩大,将社会和经济中转变发展传统理念,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模式都看作低碳经济,并将现实的时代看作低碳经济时代。
2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在解释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和概念之前,笔者认为应该先定义绿色管理,这是始终新型的管理思想,是将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观念整合在管理工作实际的先进管理理念,讲求管理的高效率,将管理看作是为社会和经济主动提供服务的思想,通过对生产过程、经营方式的管理转变,更好地适应绿色经济与绿色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统一社会认知、协调管理对象、整合各类资源的新型管理方式。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是在绿色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社会、企业和员工看作是一个协同而交互的主体,统一社会需求、企业发展和员工要求,以差异性、高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员工成长、企业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和新理念。
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功能
3.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功能
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讲,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的品质,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特别是在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和发展压力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调整企业岗位紧张,提高员工个人效能的功能,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协调而综合的发展。
3.2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功能
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将人才高效率、低成本地吸引和配置到企业适当的岗位,在行业间竞争加剧、企业发展任务迫切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识别人才和企业需要相互结合的契合点,将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关键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提高了企业的效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3.3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功能
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平台,企业可以在微观上改变传统的人员管理方式和人才发展模式,起到了转变企业旧有文化、传统管理方式和落后经营模式的作用,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倡导的绩效考评、奖惩机制和薪酬制度更是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与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的目标得到充分地保障,促使企业更为高效地实现变革目标。
4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内涵
研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须从企业的基本状况出发,必须结合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展开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低碳经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低碳发展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只有将企业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细胞”进行绿色理念的改造,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更好地为企业高效率运行、人才高水平发展提供可能。二是,低碳经济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前提,只有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明确绿色发展的方向,也才能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通过人力资源实施的实际职责和具体工作,企业才能绿色生产和低碳运行,完成低碳经济要求的集约化、高效率发展目标。三是,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基础,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只有将低碳发展作为方向才能适应社会、政策和自身成长的基本要求,通过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企业制定出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体系,进而建立起低碳、绿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全面构建企业管理的战略系统,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提供了组织、理论基础。
5人力资源管理在低碳经济中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在经济学界和管理界有句名言———发展的问题需要发展来解决,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困境和难题必须依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自身的变革和发展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作为低碳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发展路径)必须应该从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到对策和方法。
5.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发展理念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告别传统人事管理中不协同、不和谐的措施和作用,将和谐理念和绿色思想引入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在微观层面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管控细节和要点,将绿色做法和低碳发展措施整合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在宏观层面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将低碳理念和绿色思想作为平台,重新定义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发挥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体现低碳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为实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低碳经济建设提供实际、工作、理论与意识的基础。
5.2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招聘
企业招聘是企业扩大规模,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工作,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低碳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重新定义招聘的实质、内容和过程,使人员能够接受企业低碳发展的理念,充分认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和义务,看清自身对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价值,同时强化人员低碳、高效发展的理念,严把企业人力资源的“入口”,为企业实施低碳、高效、绿色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基础。
5.3实施人力资源的绿色绩效管理
低碳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走绿色发展的路径,而绿色绩效管理和绩效考评是这一路径的基本形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将生态责任、绿色理念、低碳思想及社会责任等指标纳入到企业员工的日常职责范围内,积极表扬和宣传那些在个人责任范围内履行了企业生态责任及社会责任的员工,同时鼓励那些非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员工,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表扬和激励,这将有利于树立企业员工责任感,最终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
5.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来执行,政府应当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利的大环境。在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宣传“和谐”、“低碳”的绿色发展观。企业应当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环保的服务,通过具体实践来体现其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
6结语
在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更加重视个性化和智能化,必须将低碳理念中的绿色发展思想融合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细节与关键中,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性转型,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与经济实际,打造低碳经济和绿色理念下管理的转型契机,在加速低碳经济成长的同时,创建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
作者:辛增平 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低碳旅游;饭店;绿色营销模式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低碳时代下湖南省旅游景区饭店绿色营销模式研究”(编号:11C0692);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低碳旅游发展研究”(编号:2012BZZ57)
[作者简介] 陈琦,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生态旅游,湖南 长沙,410004
[中图分类号] F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5-0043-0003
一、低碳旅游与饭店绿色营销
(一)低碳旅游与饭店绿色营销的内涵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较少排放温室气体而建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低碳旅游”概念。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旅游环节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环保旅游的更深层次表现[1]。从构建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加强低碳旅游服务与管理、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四个方面实现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响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产业升级,提升旅游质量,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绿色营销这一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充分满足消费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远发展,将环境保护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和活动。饭店绿色营销是绿色营销理论在饭店营销中的应用,从本质上说,饭店绿色营销是饭店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经营指导思想,以满足绿色消费为出发点,以绿色文化作为饭店文化核心,为实现饭店需求目标而进行的营销活动[2]。
(二)低碳旅游与饭店绿色营销的联系
低碳旅游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实践低碳经济模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并不表示旅游业是零碳排放产业,旅游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3],旅游饭店、交通企业、景区等都以不同的形式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旅游企业的低碳行为是低碳旅游成功的关键。从旅游业来看,饭店是整个产业链中的能源消耗大户,大量排放大气污染物,已成为碳排放的城市污染源,实现饭店低碳化是推动低碳旅游深入发展的关键。饭店在进行绿色营销活动时,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目标,这正是低碳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饭店绿色营销是一种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是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的低碳旅游的实践活动。
二、发展低碳旅游对饭店绿色营销模式创新的影响
作为我国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饭店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从国外饭店引入绿色营销理念。21世纪初,很多国内饭店陆续加入到创建绿色饭店的队伍中,开始实施绿色营销,但是我国饭店绿色营销还处于浅层次、低阶段,未能全方位、深层次上展开,多数饭店仍不能主动、自觉和积极参与,发展也很不平衡[4]。低碳旅游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大大推动了饭店绿色营销模式创新,具体体现在:
(一)提高饭店绿色管理的主动性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资源少,许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具有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和重要领域。2009 年 12 月,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提出要发展“低碳”旅游,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各级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各省旅游管理部门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划,推进旅游业向可持续、低碳环保方向上转变。各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饭店企业的节能环保压力加大,创建绿色饭店的积极性增强。同时,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旅游者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在逐渐转变,有着低碳消费的倾向,饭店企业管理者的低碳意识增强,这些都推动了饭店企业进行绿色化管理,实施绿色营销。
(二)推动了饭店绿色技术创新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节能环保,鼓励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显示,旅游业能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以旅游交通和住宿餐饮业的影响较大[5],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支撑,是落实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旅游企业在低碳旅游理念的指导下,加大了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并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许多饭店广泛采用新节能技术和设备,对主要耗能设备如空调、电梯等进行技术改进,通过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使饭店真正实现低碳绿色化。因此,低碳旅游发展推动了饭店绿色技术创新。
(三)唤起旅游者绿色需求,促进饭店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政府要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和生活模式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此,国家十七个部委联合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媒体等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动员全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在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中实现节约、绿色、低碳。在一系列宣传和活动的影响下,全民的低碳意识逐步提高,低碳消费观逐渐形成。旅游业的碳排放源于“食、住、行、游、购、娱”的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发展低碳旅游时,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活动,选择绿色产品和服务,绿色旅游产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大,正因为“需求决定供给”,作为旅游产品的主要供给企业,饭店的绿色产品开发会越来越被重视。
三、饭店绿色营销模式创新分析
(一)管理创新型饭店绿色营销模式
管理创新型绿色营销模式要求饭店管理者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并在管理行为上创新,开展绿色营销。首先,饭店管理者以绿色营销为导向开展饭店活动,培养绿色员工。应对员工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其具备绿色意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自觉主动提供绿色服务,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注意环境保护;其次,应将降低能源成本和实现企业社会价值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建立绿色环保责任制度。全面建立能耗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制度、节能降耗业绩报告制度和饭店员工节能降耗奖励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以制度规范行为,促进饭店投资方、管理方和员工三方共同积极建设绿色饭店;再次,将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融入到饭店日常经营管理中,建设绿色、环保、生态的企业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降耗活动,营造绿色消费氛围,塑造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饭店新形象;第四,积极通过绿色认证。饭店可以申评“绿色饭店”或进行IS014000环境体系认证,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饭店竞争力,美化饭店形象,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创新型饭店营销模式首先要求管理者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再具体到管理行为,因此对管理团队的绿色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求比较高。绿色营销管理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员工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绿色理念和绿色管理体系一旦形成,将为饭店开展绿色营销带来质的改变。当然,饭店进行绿色营销管理时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二) 技术创新型饭店绿色营销模式
技术创新型绿色营销发展模式的内涵是饭店依靠科学技术,通过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为饭店和社会带来效益。饭店可采用的绿色技术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环保能源利用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第二类为节能减排技术,包括建筑节能技术、设备节能技术(如使用节能电器、中央空调节能改造等)、再利用技术(如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等);第三类为污染防治技术,包括废水废气处理、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等。
对于还未动工的饭店,要达到资源、能源、环境效益最优化,设计之初就考虑综合运用绿色技术的话,实施起来会相对简单些。当然这些技术虽可以实现,但运用成本还是太高,对饭店经济实力要求较高。对于已经建好的饭店,特别是老的饭店,全面运用绿色技术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除了对成本要求比较高以外,也是长期、复杂的工程,实施难度较大。与此同时,绿色技术设备的使用需要饭店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饭店如果从内部选拔技术人员,需要对原有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设备性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员工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从外部招聘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可能会因为外来技术人员的薪金过高而增加饭店的人力资源成本,并引发其他薪资平衡问题[6]。
(三)产品创新型饭店绿色营销模式
产品创新型绿色营销模式指的是饭店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包装、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出发,生产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安全、卫生、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的绿色产品的营销模式。饭店的有形产品主要有客房、餐饮产品;无形产品是服务。因此,在产品创新方面,应着重开发绿色客房和绿色餐厅,提供绿色服务。客房是饭店的核心产品,绿色客房就是从设计开始到提品的全过程所涉及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如客房减少一次性使用物品,配备节能电器、节水设备,床上用品均选用纯棉纺织物,有引导绿色消费的提示等。绿色餐饮要求原料采购绿色化、生产环节和服务环节绿色化,餐厅在提供给客人安全、营养、健康的绿色食品的同时,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服务应贯穿于饭店每一个服务过程中,饭店设置无烟楼层、无烟客房、非吸烟就餐区,取消一次性日用品和减少床上布单洗涤次数,提示客人按需点菜,主动提供“打包”服务等,通过创新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标准和规范,以达到节约资源,引导顾客绿色消费的目的。
产品创新不像技术创新对资金要求那么高,具有实施成本较小,甚至具有降低成本的优势,而且能满足客人需求的绿色产品容易取得客人的好感与信任。但产品创新源于宾客的需求,虽说现在顾客的绿色消费需求增加,但绿色消费观在我国仍不是主流消费观。因此,饭店在开发绿色产品时,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解饭店客人的消费动机和消费需求,饭店再分析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开发合适的绿色产品,并进行绿色消费的引导,制定详细的绿色营销计划;否则,客人不接受饭店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话,绿色产品就没有生命力,不能给饭店带来经济效益。如全国许多饭店都曾尝试撤除或减少提供“六小件”,但受传统习惯影响,80%的客人不会自带洗漱用品,最后饭店担心客源流失又纷纷恢复供应。因此,饭店应多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能够支持饭店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总之,饭店要实施绿色营销,必须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但不同的饭店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在不同发展时期,确定主导的绿色营销模式,逐步深入开展绿色营销,为发展低碳旅游,实现低碳经济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灿.河北省发展低碳生态旅游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10,(6).
[2] 陈殿玺.饭店业绿色营销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3]石培华,吴谱.发展低碳旅游的思路与举措(上)[J].中国旅游报,2010,(10).
[4]史建强.酒店低碳绿色营销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概念;困难;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缺水、缺电、缺油现象频发,我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供需不足方面,更严重的是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
1低碳经济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在当今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保持自然环境的节能减排、低损耗、低污染,在能源利用的同时做好对环境的保护,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很多研究低碳经济的专家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既不会阻碍社会经济前进的脚步,又不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相反地,低碳经济模式在起到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优化了能源结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所提倡的发展理念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积极地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尽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谁污染谁治理,通过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计划完成国家对能源损耗的限制性要求;另一方面要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像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等,建设生态文明。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改变原有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型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共同进步。
低碳经济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快现有的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加快科技创新。低碳经济部仅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报告中将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入总体布局当中,突出了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努力完成建设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的今天,工业的发展不能够仅仅以效益为主要目的,更要在加快工业的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工业建设的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更加合理的进行工业建设总体规划。在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的同时,使资源、能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建设工业战略强省目标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在不断加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的今天,工业建设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走出一条工业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在工业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促进新能源发展、建设绿色GDP,加快能源创新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制度建设,促进人类生产观念的进步。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前提的,换来的却是较低的经济效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了能源的消耗,能源利用率低下,同时向大自然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低碳经济的模式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途径,。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所代表的理念跟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一样的,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进一步阐释。
总体来看,要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把握住低碳经济的三个特点:
(1)战略性。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天气变化反常,这些众多的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解决当下我们遇到的生态问题,更要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低碳经济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当前能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调整,为了让人类的生存环境适应地球的生态系统而做出的战略性布局;
(2)综合性。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发展问题,更多的涉及到社会、环境、人文的综合问题。低碳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减排的结合,不单单是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通过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来促进经济发展,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放慢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节能减排。同时低碳经济还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问题。不同的国家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和发展空间也不一样,因此要在保证社会公平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公平的节能减排目标。
(3)全球性。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整个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所以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目标。
2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困难
21 对绿色节能技术缺少评估标准
近年来我国绿色节能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目前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绿色节能技术的评估多通过建设过程的中的实践与探讨,没有传统的数据作为支持,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致使一些绿色节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漏洞百出。再加上绿色节能技术研发成本较高,而相应的投资又极其匮乏,不能及时的投入设备、技术等对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优化完善,极大的限制了绿色节能技术的进步,极大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
22 政府对绿色节能技术缺乏足够的支持,投入较少
绿色节能技术在我国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人们对于绿色节能技术和新能源认识不清,在发展过程中不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发展绿色节能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新材料、新设备,而国家又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持,使绿色节能产业的建造成本以及购买成本极大的上升。成本的上升也极大的打击了节能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很多企业也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投入到普通技术产业发展中来,而忽略对绿色节能产业的重视,影响着我国绿色节能产业的发展。
23 低碳产业的推广阻碍重重
结合我国目前对低碳技术的研发进度缓慢的现实,我国要想大力推广低碳产业,必须要从国外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一方面先对国外的低碳技术进行实际的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我国对国外先进技术存在重引进、轻创新的情况。很多企业为这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资金,希望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技术往往不能跟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起来,甚至是背道而驰。到最后,既没有带动企业的发展,企业也没有培养出自主创新能力,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造成了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过度依赖的局面。
3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可能途径
我国虽然资源总量较多,但是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占有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越来越脆弱,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广低碳经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节约资源,珍惜资源,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面就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可能途径作相关分析。
31 加强制度、法律建设,完善评估体系
政府要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在鼓励支持绿色节能技术发展的同时,根据制度、法律等,对节能减排进行有效的监督。制定相应的政策,明确各技术相应的标准,使绿色节能技术有据可查;完善技术评估体系,根据标准规定等及时对绿色节能技术开展有效的评估,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为真实的评估数据,严格把关,推动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加强立法监管,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针对一些特殊行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执法力度,对园区管辖内的所有企业进行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恶意竞争的企业坚决进行查处,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
32 优化并改造传统行业
对现存的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以及化工工业进行严格审查,对各企业能源以及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淘汰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用技术来带动企业发展。加大对企业的监管,提高新增产业的准入门槛,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而影响当地长远规划。加大市场竞争,通过重组或者是兼并的方式,不断整合市场资源,让小企业形成规模,增强企业总体实力,提高竞争力。
33 加快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结合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体战略规划,进行地域划分,明确各地域的发展优势,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在生产园区要建立集群发展模式,将同类产业、配套产业进行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体系。针对的不同的地区进行不同的规划,在一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指导的地区,要以高新技术为指导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注重对资源开采利用的同时,建立深加工基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生态环境比较容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保证当地生态平衡。依托各地区有利的地形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成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34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要结合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对新兴进产业要结合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加大对创新性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增强创新能力。出台一系列政策,引进一些服务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新材料、旅游产业的建设当中来,用新兴行业来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5 制定长期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国家总体布局,制定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布局的划分进行指导,突出未来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对重点以及难点制定专门的规划方案,制定出建设各阶段的目标责任,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如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对于研究出绿色节能新技术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购买绿色节能产品的消费者提供补贴或者是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人们购买的积极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积极吸收他们在绿色节能新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丰富和完善。
36 与国际接轨,共同合作
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也有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促发展、共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要在保障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机制的前提的下,实现技术的转让、推广和创新,通过参与制定碳排放标准,我国应制定强制化的节能减排标杆,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引进国外的先进节能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加快技术创新,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共同合作,使我国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设施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提高低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确保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要加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并改造传统行业,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加大技术投入,进行自然资源、企业重组,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为支柱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新兴产业为中心,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制定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为发展方向以及道路做出指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有效保证企业的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支持下来完成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2)
[2] 王贵臣试析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中国市场2010(7)
[3]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
[4]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0(1)
[5]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10(11)
[6] 余丽生,冯健,陈优芳,虞斌基于国际比较视角透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向[J]地方财政研究2010(06)
篇10
摘要:低碳消费模式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佳消费模式选择。本文分析辽宁省低碳消费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的自然优化模式、结构转型模式和生态跨越模式等3种区域选择模式,探索了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 :低碳消费模式;区域选择;路径
低碳消费模式包括低碳消费内容、结构和方式,要求在一定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下,低碳消费者与低碳消费资料相结合。它强调消费者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消费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各级政府在环境建设和日常管理中,要考虑群体利益和个体健康的保护,形成对低碳物品和绿色服务的理性消费。低碳消费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科学、适度、健康、文明基础上的消费模式。实施低碳消费模式能够推动低碳生产,能够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低碳消费模式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佳消费模式选择。
一、辽宁省低碳消费现状分析
2010 年8 月,辽宁省被列入国家低碳试点范围。辽宁省成为中国低碳经济试点省区后,通过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发展的配套政策、优化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措施,推动了辽宁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低碳消费模式尚未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由于总体人口环境承载力较低,已经引起生态与资源危机。存在诸如辽宁民众低碳消费意识尚未形成,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政府的示范作用还有待增强,公共建设没有率先启用低碳环保设施;机关办公不能做到资源有效节约,资源循环再利用意识淡薄;媒体在宣扬倡导低碳、环保等社会行为上效用不足等问题。辽宁省是矿、煤资源优势较突显的老牌重工业基地大省,但目前能源利用率仍旧过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在持续。尤其是辽宁省商品市场上绿色低碳环保产品类型少、价格高,占市场需求量较小。因此,辽宁省急需采用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生活消费中,由于人们在追求新鲜奇特的同时,忽略了对普通食物的珍惜,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奢侈浪费的现象;购置商品时不首先考虑是否低碳环保,而是为满足自己某种心理需求,在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高碳”行为。
二、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区域选择模式构建
根据目前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的实际情况,以地区经济发展、经济技术条件、资源环境形势和发展战略为依据,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的区域选择模式为以下三种。
1.自然优化模式
自然优化模式适用于辽宁省的沈阳、大连等发达地区。从发展阶段看,低碳经济发展与这些地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是同步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制度条件都较好。此类地区以老工业园区改造、发展高新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静脉产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社会建设为低碳经济重点。应着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生态物流业、生态商贸业等循环型服务业,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建立绿色行政体系,建立废弃物回收流转交换系统,建设循环型社会。利用和完善现有废物综合回收利用体系,围绕固体垃圾处理,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废弃物回收流转交换系统,加快建设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园,积极发展“静脉产业”。
2.结构转型模式
结构转型模式适用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关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应以完善工业聚集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矿产”产业和海水淡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开展低碳经济工作。以装备制造、船舶、石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主导产业为重点,构建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工业共生网络,完善产品链条和废物代谢链条,加快推进各类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立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纸等回收系统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形成分散回收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再生资源网络体系。
3.生态跨越模式
生态跨越模式适用于辽西北经济区。辽西北经济区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为方向,建设特色鲜明、绿色生态、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针对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脆弱的特点,应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加快建立节水型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农村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调整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鼓励发展沼气、秸秆发电等农林废弃物再利用产业。以煤炭清洁生产为重点,构建煤电建产业链、煤电化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路径选择
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要求政府首先编制科学规划,引导低碳消费;其次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职能;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完善激励机制,体现政策效应
积极促进国家推进相关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健全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低碳商品自由流动;推进税制改革,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制定并实施鼓励低碳消费的税收政策、贷款优惠政策、奖励政策;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太阳能设备,普及节能灯等;通过提高燃油税、超额用电税、超额水费等措施,抑制高碳消费方式。构建绿色生产核算制度和体系,纳入统计核算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
2.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由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转向以新兴低碳产业为主导,降低石化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先进设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现代绿色服务业,提高其在辽宁经济中的比重,缓解辽宁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促进辽宁生态省建设;继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发展绿色农业;解决辽宁省长期以来农业上的面源和水源的污染问题,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3.强化技术创新,突破制约瓶颈
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生产和绿色能源技术领域的投入。努力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针对电力生产热能供应、钢材加工制造、化肥生产等耗能巨大的环节,加快对高效节能的工业锅炉、节能型供热或制冷设备、节能电机和变频器、节能家电、余热发电、空调节能、建筑材料节能等相关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开发绿色科技体系,包括资源化、减量化及清洁生产等技术。
4.抓好相关环节,促进低碳消费
在企业生产环节,要强化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在政府消费环节,完善政府低碳采购。对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实施优先采购或者强制采购;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消费和集中消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倡导使用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等;对水、电、气、热实行集中供给,对住宅、学校、运动场馆、文娱设施集中供给和使用。在社会消费环节,积极提供包括低碳酒店、低碳旅游、低碳商店等低碳消费服务,积极建设低碳消费社区。在个人消费环节,倡导科学适度、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消费模式。
5.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低碳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低碳循环、低碳消费的相关知识,加强资源和环境教育,强化公众的生态、资源、环境和低碳意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形成消费者的低碳偏好;积极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并进行垃圾分类;倡导适度消费、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等良好消费习惯,抵制过度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便利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优先购买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物品,尽可能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养成随手关灯、使用环保购物袋等习惯;多方努力使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低碳消费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能较好体现低碳经济的本质,基本符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特点,容易被企业和公众接受,也便于实际操作。辽宁省进行的低碳消费实践活动基本反映出区域选择模式,能够将低碳消费与生态省、生态市的建设相结合,解决了低碳消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定位问题。目前,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尚未形成,需要有关部门大力促进。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必须从14个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尊重低碳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践行各种低碳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