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 职业道德 重要意义
引言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主体、文献利用的组织者、情报和最新信息的传递者。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决定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本因素。
职业道德是构成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最根本的要素,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体现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职业的认识及理想、意志、信念和追求,因此,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内容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才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日新月异的年代,图书情报资料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修养程度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料部门的建设水平,正因为如此,作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就要十分重视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这是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道德标准。图书资料管理员担负着收集、整理、传递科学信息的任务,是一项辛苦、繁琐、枯燥、极其平凡的工作,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能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图书资料部门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专业精湛的技能
业务能力是从事图书资料工作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做好图书资料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每个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乐观向上的心态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平凡、枯燥乏味,加上现代网络技术对图书资料部门的冲击,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他们在不断更新、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环境中调整好心态,增强心理素质,克服职业倦怠,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奋乐观地面对各种压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4、服务的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将永远是最重要的属性,是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尊重群众、理解群众、方便群众,文明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
5、良好的沟通
努力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意识,才能从整体上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注重与其他各部门沟通协作,才成做好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从而促进图书资料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时展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对人们掌握科学技术、特别掌握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资料部门的广泛应用和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新形势,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和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敬业精神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对搞好新时期图书资料的信息服务工作,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都是十分迫切、十分必要的。
2、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能作用的必然选择
图书资料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藏、整理、加工和传递知识、信息,而图书资料部门功能的发挥是靠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卓越劳动来实现的。图书资料部门是传递各种信息的传播中心,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样化的今天,虽然网络技术使图书资料部门不再是获得信息的惟一场所,但图书资料部门作为重要的信息产业部门之一,依然是广大群众共享知识的重要通道。因此,图书资料部门在发展各方面事业方面都充分发挥着它的职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上述作用。
3、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是图书资料部门努力实现工作宗旨的有效途径
图书资料部门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部门,管理人员的自身道德修养对图书资料部门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每位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图书情报、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都时刻影响着图书资料室的工作水准,因此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积极性高涨,忠于职守,奋力开拓,努力实现图书资料部门的工作宗旨,并且以强烈的责任感在为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结语
现代社会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风范更好地投入工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资料部门的作用,才能推动图书资料部门的良性发展,从而协助其他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就业指导 大学生 重要性 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18-01
目前,我国各高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开展了不同的就业指导工作。自从2007年,我国教育部下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后,各高校便着手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这更加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与管理,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 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是否正确对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是一个基本条件。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导致他们在面对就业困难的时候感觉到不知所措。甚至有许多的同学抱着一种依赖的态度等待被学校推荐或者靠家庭的关系来达到自己就业的目的,或者有些学生把工作岗位分成三六九等,一职定终生的观念较为浓厚,缺少面向基层就业的志愿,缺少创业意识与勇气。尽管各高校一直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其工作主要是以服务为主,并没有组织一些帮助学生就业的招聘活动等,没有从实际中对学生的就业意识进行指导。学校会举办一些专家讲座形式的就业指导,但是这种形式的指导工作对于学生来讲只是一种普及行为,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对就业的重视。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一方面严格要求了高校的就业指导标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接受就业指导,并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就业的意识,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利益相结合,并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与社会发展付出积极的努力。就业具有风险,自主创业是每一位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就业意识。
2 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
大学生终有一天会走向社会,而职业则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必须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毕业生对于就业都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职业才是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缺少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有些大学生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尚未成熟,自我认识不足,导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而通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活动的开展,有目的性的引领学生真正的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与人格。并了解自己能够更好的掌握怎样的技能,从而清楚自己所喜欢的以及可以适应的职业与工作。通过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对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现状,从而找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合理分析自己对职业的定位,形成初步的职业定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应善于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快速的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3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其在校的期间内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累积对自己潜能的发掘,从而满足自己就业理想与目标的过程。就业能力不仅仅是指大学生毕业求职就业的能力,还包括找到工作后保持工作、转换工作,作为社会人可以长期发展的能力。就业能力的主要核心是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目前,由于许多的原因,导致我国大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弱、职业目标不明确、实践能力低、专业能力不强等现象。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课程》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对职业成功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对所需知识与技能的态度有了一定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自立自信的决心,并学会收集与管理就业信息,做出并制定个人就业行动计划。在课程中培养学生掌握求职的各种技能,例如: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主动把人才需求与自身就业相结合,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像这样有计划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就业指导政策,从而树立一种正确的求职观念,帮助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就必须要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到国家的具体就业方针,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与成才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祖云.高校亟待构建完善的就业成才导航体系[J].上海教育,2003(3).
篇3
摘 要 实用性体育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环境,既增强学生体质、利于健康,还能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乐观精神,发扬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运动中结交朋友,融洽关系,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职业需求 导向 实用性体育 第二课堂 重要性
一、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技术了解、练习掌握、改进提高、不断巩固练习等几个阶段形成的。而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运用自如是难以办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所以只有通过在第二课堂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体育课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只要积极地自主地加入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二、体育第二课堂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体育生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许多的高职学院许多学生在没有课的情况下,或者在课余的时间的时候,就不知所为,无所事事,从而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学校开展多彩丰富的第二课堂,其一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控制分流作用,其二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中失去的自信,让好大一部分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组织,积极加入到学校第二课堂中来,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寻求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搞活了学校的第二课堂的气氛,而且还可以为学校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模式
(一)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体育教学为对象进行改革阐述体育第二课堂实施的重要性,设想主要以“俱乐部和社团并举”的模式进行
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共同体育爱好、兴趣、特长的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增进健康,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以学校场馆为依托,围绕体育项目自愿选择和参加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限制,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至二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和“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体育俱乐部以功能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各项运动项目划分为健身俱乐部可开设网球、攀岩、健美操,太极拳等、娱乐俱乐部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围棋、排球、轮滑、体育舞蹈等和技能发展俱乐部保健学、体操,跑、跳、投等技能技巧项目。使课内、课外体育合二为一,为学生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进行体育教学俱乐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建立起科学体育锻炼的理念,对挖掘体育课程的教育内涵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能力,完善了大学人才社会化发展的培养机制,为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载体,而且增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活力,另外,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俱乐部,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这也就是我们学院的活动课的特色和意义之所在。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健身俱乐部,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多锻炼下肢力量,酒店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娱乐俱乐部,了解各项运动项目的知识,特别是新兴项目的学习在酒店康乐服务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技能发展俱乐部,了解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学习理论知识和保健知识为今后在工作上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艺术设计的学生、音乐教育的学生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择业、就业、从业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社团的开设
社团是培养学生身心,发扬个性,培养合作与竞争,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健全个性品质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所以教师在俱乐部培训学生骨干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也就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可以对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将社团开展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协助老师进行指导,互帮互学,全面提高,同时减少了老师指导的片面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该项目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在我们学校刚刚开展羽毛球社的时候,真正会打、水平很高的人全校屈指可数,但是就是通过发挥这部分人的骨干作用,从而带动了很多人加入羽毛球社、再通过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会打球的人越来越多,喜欢羽毛球球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团还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多次举办了羽毛球比赛和一些联谊活动,在学院和学生中产生了在学生中的影响更大,更可喜的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去看比赛,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还有我们的健美操社团、街舞社团活动也十分火热,受到社会影响,被聘请成为市篮球协会、篮球联赛宝贝,其对学生素质各面培养有着重要的地位。
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自然要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是以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适应了学生兴趣多样性特点,为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质、特长创造了条件,为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拓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能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挥,能促进学生情感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激发起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生社团一个活动的设计、一个项目的策划以及一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其次,社团走出校园,直接与校外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社会上吸收了资金、先进的理念、有用的信息,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大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论
体育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才会经常持久。通过我们学校体育现状,开展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希望体育第二课堂能在全面推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应有的效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远航.浅谈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结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已意识到了课程建设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和职校以及身处教育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尝试各种符合当今中国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模式,以多元整合课型理论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的特色扩即以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现实需求和学生未来需求为基础。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含义
当今,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现状的日趋严峻;随着高科技被广泛应用,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引发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学生转换岗位和职业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劳动者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显示出劳动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为了培养某一个岗位能力而接受某一种单一的知识、能力的训练,否则当学生在需要继续深造或转岗时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所以我们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含义,是从学生的全局发展、终身发展出发,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提出的。
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
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主要是指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六门必修课和其他不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部教职成司《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只有搞好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保证其它课程的建设得以顺利地进行;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按照时代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知识基础;只有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才能让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功底,使接受继续教育或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成为可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是其它课程建设的前提,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文化基础课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就能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专业知识的发展又为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知识更新指明了方向。在我们进行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和开发时,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才能发挥好文化基础课教学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现状概括
鉴于现状,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通过区域课程开发满足学生今后在本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顺利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协同专业结合区域、学校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以达到真正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的目的。充分满足本区域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需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满足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要满足所有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进行必要地改革与尝试。同时在苏州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朱汉林教授、吴茂庆教授和苏州市教科所殷堰工书记的指导与帮助下、联合兄弟院校进行关于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尝试,目前课程改革正处在第一阶段的测试与评价阶段。通过在2006级中职新生中使用我校自编开发的新教材,一个学期以来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为明显地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编中职文化教材在我校的使用与推广,有助于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文化基础课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这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彻底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调查与分析
为了检验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效果,我分别在我校2005级中专生和2006级中专生中各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而两个年级的各100名学生分别是各班随机抽取的学生,而且尽量保证每班在各分数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抽到,尽量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以期能真实地反映实验效果。另外为什么会把这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呢,因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教材是从2006级新生中开始试行的,而50级还是沿用原来的老教材,由此两个年级正好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同时也对全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进行调查分析。
(一)面向学生的问卷题目分别是:
1.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后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不重要C.其他
2.你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学习难度如何,
A大.B.不大C.其他
3.你的文化基础课考试有没有不及格科目,
A.有B.没有
4.你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教师水平不高B人学水平低C.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5.你毕业后准备如何发展,
A.就业B.继续升学C.自己创业D还没考虑好
6.简答:你认为哪门文化基础课或哪个知识点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7.你觉得文化基础课最应该学什么,也就是什么内容对你最有用,
另外,还让学生描述了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最希望学到的知识等内容。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认可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对后续的学习有作用,也就是想学好文化基础课。但是普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没有做到结合学生初中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接近一半的学生有不及格科目出现。学生认为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材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继续升学比例的提高也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和高职接轨。
(二)面向教师的调查问卷:
1.您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A.重要B.重要C.其他
2.当前使用的教材是哪种版本,
A.国家教材B.省市自编教材C.学校自编讲义
3.您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
A.学生人学水平问题B.课程建设问题C.其它问题
4.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
A.符合B.不符合C.还可以
5.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适用性如何,
A.很好了B一般C.不适用
6.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教材是否反映了新的科学发展成就,
A.是B.还可以C.不是
7您认为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渗透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要求,
A.是B.还可以C.不是
8.您认为自己学校是否有能力自编教材,
A.有B.没有
9.请您谈谈对自己所教课程、所用教材的总体看法。
10.请您谈谈你对今后文化基础课课程建设的设想。
另外还对教师是否愿意以及如何参与课程开发、现用教材的适用性、如何处理专业课学习和升学考试对文化基础课要求不统一等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看中。认为影响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人学水平问题与课程建设问题二者并重。对当前文化基础课课程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学习、升学、就业需要产生了明显的分歧,这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发出了明显的需求信号。而且很多教师表示了乐于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开发的意愿,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本学期在试用我校开发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前提的新教材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新教材的体会之下,我们将进行第二轮的校本课程的修改与完善。
六、本次校本课程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在开展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贯彻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性,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缺陷,反映出本学校的特点和条件,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学生优先的原则。考虑学生差异,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融人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从而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得到更充分、自由和生动活泼地发展。
(3)合作互补的原则。首先是学校与课程研究部门和课程专家之间的合作互补,其次是指学校之间以及一所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合作互补。
篇5
论文摘要: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文章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阐述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具有的功能,探索完善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单科性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学生就业面相对狭窄,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难题更加复杂,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进一步增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是涉及高等中医药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必要性
1.1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特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强,追求高层次的工作、学习、生活目标,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样化,立志报国、服务社会。但中医药学专业特点显著、理论体系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性强、人才通用性不够、就业渠道狭窄、思想观念传统。同时,由于目前中、西医两个医学理论体系还没有做到完全融合统一,在实际医疗中中西医诊治并用,中医药特色不够明显。因此导致中医药毕业生思想压力增大,不能正确择业、乐观面对现实。特别是医学专业,学生通过5年的学习对中医学逐步了解和深入,对中医药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不愿放弃本专业。同时,也有少数毕业生急功近利,实用主义至上;有的则是心理素质很差,面对激烈的竞争感到惶恐不安,矛盾重;有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时存在盲目攀比的心态;有的缺乏诚信意识,造成违约事实;有的创业意识差,不愿从基层做起。这些成为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成功择业的主要障碍。
1. 2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随着高校“扩招”后,全国本科毕业生迅速攀升,再加上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造成我国待就业人口“三峰叠加”的局面。同时,由于医疗卫生改革,各级医院对人才的要求主要以急需的专业人才为主,成批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由于社会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而中医药人才培养速度与社会需求人才速度又不平衡,于是就出现毕业生想去的单位人满为患,急需人才的地方却无人问津的现象,“就业难”将成为短时期内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以渡过的“瓶颈”。
1. 3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指导功能不强。有相当一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就业工作仅仅围绕应届毕业生就业展开,就业指导缺乏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功能单一。二是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简单。在形式和内容上局限于专题讲座、讲授求职择业技巧、简历制作等。学校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实用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更没有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研究。三是学校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学校虽然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也只是做一些诸如安排毕业环节工作、各类招聘信息和办理有关毕业手续等一般性事务上。四是就业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一般以学生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人员兼任,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对学生就业指导投人的时间不足,导致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的能力有限,更无法开展针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就业心理咨询、求职技巧及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的全程指导。
针对上述情况,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是必要而急需的。
2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
2. 1指导思想
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作为一项融社会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帮助指导毕业生求职择业,正确选择人生道路,成功地步人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需要上一个新台阶,其目标应从帮助学生找份工作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为目标。
2. 2功能定位
建立完善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目的是让广大毕业生从进学校开始,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经常性地就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岗位的选择,专业能力的培养,就业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得到专业的指导。因此,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2. 2. 1管理功能
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包含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当然应该具有管理的功能。它是学校联系企业、社会和政府的纽带和桥梁,为学生和企业、社会搭建交流平台;负责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学校的就业制度、就业指导规划、计划及实施办法;建立和维护畅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和简化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程序。
2. 2. 2服务功能
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和用人单位,近五年内毕业的学生也应该纳人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主要在于为学生提供职业测评、求职训练指导、专业化的咨询和心理辅导,组织安排用人单位在学校的招聘工作。建立与就业相关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库。同时,还要通过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以往毕业的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并反馈给教育部门,以便对人才培养方式、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2. 2. 3职业教育指导功能
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应根据所制定的就业指导计划,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取向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指导。由于社会对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认识还有片面性,学生自身的自信心欠缺,特别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念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树立面对社会竞争的信心。
2. 2. 4研究功能
就业工作服务体系还应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用人市场的发展动态,找出学校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用人市场之间的差距,为学校制定教学改革和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3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的构建
3. 1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配备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队伍
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的硬件保证。仅凭学校唯一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学校应自上而下的设置3个层次的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第一层次,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总体设计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作总体规划与部署。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把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市场相联系,组织实施学生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展各项具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第三层次,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就业指导人员等不仅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才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须学会咨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指导工作。
3. 2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服务全程化机制
教育部教学(2003) 6号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日常教学。”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应该做到全程化,要将就业指导工作服务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就业指导逐步由“方法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从学生人学教育开始就连续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一年级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逐步开展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评,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并结合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为培养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三年级侧重就业观念的引导、就业心理素质辅导、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和竞争;开展求职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拓宽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各方面素质与能力。四年级重点加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服务信息,开拓就业市场。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全方位、全程化地开展本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做好信息调查反馈、就业市场开拓和调研等工作。
3. 3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完善就业指导实践操作机制
3. 3. 1信息服务
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以及职业倾向测试服务。另一方面,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信息档案提高就业率。同时,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推荐毕业生。召开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将各级各类单位请进学校;邀请用人单位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流;发挥学院全体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使全体教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
3. 3. 2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资源库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与政府就业指导机构、社会就业指导机构及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紧密联系,及时交流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供需信息;通过订单培养等有目的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3. 3. 3实施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技巧训练
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择业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明确就业方向,使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利用网络求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如何签订就业协议和就业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及时解答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个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帮助、指导。
3. 3. 4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
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帮助毕业生完成各种资格证书的申报、审核、发放,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条件。
篇6
【关键词】企业运营环境;会计;职业道德;对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法律制度不是万能的。会计职业道德在法律制度之外发挥着重要的补充调整作用。这种补充作用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此满足会计工作本身的具体要求。(2)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能否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能否及时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都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做保障。会计在工作中能够正常发挥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会投入高度的工作热情,发扬高度的责任感,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减少决策的失误,从而尽快的实现工作目标,确保企业稳步发展。(3)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适应社会的内在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能够促使会计在执业时更好的进行自我约束,引导会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其尽快弥补不足,改正错误,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和自我形象,适应时展的大潮。
二、企业运营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不利影响
(1)企业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的追逐,导致会计工作者法制观念淡薄。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我国正在践行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然而,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法制化规范化,导致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我行我素,无视法律的存在,无视职业规范的约束,办事不依法,不计法律后果,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铤而走险,这种法律观念相当淡薄的后果不仅阻碍企业的长足发展,也可能招致个人前途的断送,最终只能是人财两空。(2)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切实贯彻,会计工作者造假现象频繁。企业往往依靠会计提供的虚假信息获取相关人员或组织的充分信任,从而赢得更多的投资机会、额外照顾、不应发生的贷款项目等经济实惠。这样,企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通过造假行为反而可能得到企业奖励或职务提升。(3)会计报表制度尚未普遍建立,其他部门难以对企业进行监督。目前,鉴于我国企业尚未普遍建立会计报表的工作行为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弄虚作假提供了温床。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沟通频率低,在办事过程中协调度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严格把关,从而导致虚假信息频频出现,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比较弱。
三、提升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
(1)营造优质企业文化氛围。优质宽松的企业文化环境能够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越来越认同学校的行为,并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步调一致,提高企业整体的凝聚力。(2)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运营目标的需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深度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能够使会计人员对企业竞争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促使其树立责任心,认清工作本职和工作要领,高效率的完成工作。(3)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确保会计工作有序稳定的开展。会计人员与其他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朗化;企业财产、资金的重大调度或处置的决策和执行应当符合内部章程,部门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定期清查财产范围、额度、处置方向。(4)健全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在企业运营中,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办事工作,对违法行为,应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工作出色,严格按章办事的行为予以一定奖励;对于心术不正,利用工作之便引发职务犯罪的会计人员应当严惩不怠。(5)建立会计岗位的轮换制。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可以使会计工作人员接受新的职责范围,拓宽其知识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避免因长期处于一个工作岗位而容易引发职务犯罪的可能性,从源头上遏制了财务方面的不良势头。(6)完善会计人员的约束机制。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然要注意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约束。最有效的约束机制就是的自律。企业应当结合本身的现实情况,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建立一种职业道德的自律与其他方面的他律有机结合的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完善,有利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张韵.浅析中国社会企业管理创新[J].大观周刊.2012(28):34~34
篇7
社会处于变革时期,职业道德中存在很多困惑,培养在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具有重要意义。从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教师在职业道德培养中的作用,以及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方面,论述了对在校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职业道德;方法;学生
前言:
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强调人格个性化等原因,当前很长一个时间段内,新的思想和传统的观点正发生着强烈的碰撞,体现在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关系方面,就是人员流动加剧,尤其是年轻就业人员,工作的变动更加频繁,其间当然有企业的经营问题、有私营企业主用人唯亲问题、有员工的实际困难问题等诸多原因,但更普遍的还是来自从业者不能准确理解自身发展定位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问题。从专业能力方面来说,总体来说年轻的就业者显然要强于他们的父辈,但从快速适应岗位到在企业能够独当一面,其年轻就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坎,究其原因,基本上可以归咎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一、培养职业道德的意义
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当然受企业规模、企业的管理理念的影响而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一个企业要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这就要求员工对自己服务的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也就是说,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员工个人职业道德的基本体现,对企业而言,拥有对本企业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员工,则是其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当这种忠诚度得到较好保证的时候,企业和员工之间便是一个和谐的关系,以人为主导要素的企业,才更具有竞争力,也更能经受复杂多变的市场的考验。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则企业团队就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在利益的分配上能够更趋科学性,团队的协同更加高效,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取长补短,使其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不是相互抱怨。职业道德不是天生具有的,是个人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中的一种体现,作为面临将要走上社会的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思想问题。先做人,再做事,如何做人,便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后做事,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能够达到人和单位的和谐统一,将对经济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很早就受到了道德品德的教育,差别只在于那时候的德育主要是指个人品德方面。随着人和社会交往越来越广泛,其德育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只向社会索取,到为社会服务,不同的人总要从事不同的职业。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着具体的要求,但总体而言,职业道德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职业道德也是道德的组成部分,体现在职业道德的内容方面,诚实守信就比一般意义的道德品质具有更加明确的要求。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诚实的是产品的质量,守信的是对契约的承诺。一旦在这方面失去原则,则造假到处盛行,合同无法履行,短时间也许可以瞒天过海,长久则个人失信于同行,从而必然导致企业缺乏基本的信任度,更不必说建立优秀的品牌了。爱岗敬业是从业人员对自身和企业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是职业道德里的重要内容。爱岗就是对自己的肯定,是对自己价值的认可,是个人能够得到企业工资回报的基础。敬业则是个人对企业的尊重,是个人对自身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最端正的态度。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人,他将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社会也会给他更多的认可。团队协作是职业道德中人与人之间能否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素质。在不违背个性发展的前提下,能够以大局为重,以更多数人的想法和方便为原则,进行信息共享、合理分工,将可以取长补短,更能发挥出团队中每个人的潜能。工作过程更加愉快,工作结果更加高率。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更能够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
三、师德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无论教育以引导为主,还是以教育对象为主,职业道德教育首先总是要通过教师来引领。而从职业道德的内涵来说,它还是属于道德的范畴,所以,教师本身的师德问题,就更加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而言,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一切讲解的东西,都会化为泡影。
1、师德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广大学子的成长与发展。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部分教师的思想难免受到冲击,具体表现为:教师自身修养不够完善,本身就是完全物质化的一个人,忽略了“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教师本身就不能够做到敬岗爱业,总是抱怨学生不是“完人”,岂不知道,如果学生已经完美了,还要你教师干嘛;在强调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忘了自己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身份,只注重学术教育,不注重品德教育,唯成绩论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一个教师如果缺乏职业荣誉感,缺乏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思想上处于浮躁状态,在其功利主义为价值观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必然会对学生造成更深远的负面效应,更不必说为了种种或公或私的原因,进行自我造假,甚至于让学生“配合”造假,师德的沦丧,必将会使学生未出校门就染上了市侩气,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2、解决师德问题的办法
师德问题,说到底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态度问题。科学客观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辛苦工作的前提下,教师首先要有自我认同感,要能够高度评价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强调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意义,以及桃李满天的心灵成就感,这是任何金钱所无法代替的。其次,教师应以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为毕生追求,无论在学术水平、教书育人,还是道德情操等各方面,都以一个“大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则其人格魅力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道德产生直接的影响。师德问题,既是教师自身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将师德问题引领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将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观点的形成。反过来,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师德的完善。
四、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以职业道德的内容为主线,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其中。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教育,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考试过程的把握上,从一般道德品格、纪律要求,拓展到职业道德的规范上来。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加,学生对技能要求也增加逐渐,对工程实践的认识也渐趋丰富,这就为职业道德的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诚实守信,在分组实验、实习过程中,团队的协作成为基本的要求,而在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在满足学生一般的好奇心的前提下,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并能够将规章制度的内涵和职业道德的内容联系起来,从源头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2、以创新为驱动,丰富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法
创新无处不在,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从传统课程设置的德育课,到言传身教的师德,再到一般的纪律要求。学生有学生的校服,工人有工人的工作服,学生有学生的上课时间,工人有工人的上班时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特点,创新性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手段。结合社会热点、借助实习平台等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或者在QQ群中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讨论,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3、以个性发展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
树立远大的理想,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培养能够就业的合格的学生为基本要求。能够就业,就要求学生被单位所认可,这是学生技能和职业道德合格的基本体现。一个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人,才能在市场大潮中,从就业发展到创业的冲动,创业更需要团队的协作,这更需要容人。当职业道德得到社会的认可,所提供的产品或技术得到市场的肯定,事业有成即成为必然。
作者:葛恒淮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参考文献
[1]…罗金彪.浅析职业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
[2]…程瑶.浅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6.7
[3]…李容.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5.10
篇8
参加这次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活动,是一次给我自己提高自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好机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这次培训,给我指明了如何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方向和具体方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公务员道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公务员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执行者,人民利益的实现者、维护者,其职责就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使党的意志变成人民群众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各级公务员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才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才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以其社会示范和社会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它是社会的主体性道德,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中居于首要地位。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在各自岗位上以身作则,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实践也证明,社会的腐败和堕落往往是从国家官员的腐败和堕落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以官德建设带动全民的、各行各业的道德建设。
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防治腐败,促成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腐败现象在全国各地滋生蔓延,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威望,对此,我们不仅要以法控权,强化吏治,而且应该从治本做起,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公务员保持廉洁的自觉性。一切腐败行为都说明腐败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从腐败动机的形成,到腐败过程的实施,都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法则徒具其名。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道德操守水平,远离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意义;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74-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必须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以实施职业教育,对教育对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需求,目前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人才的培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进一步增强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步促进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职业具有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不同职业对于从业者关于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不尽相同。所谓职业道德,即是关于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的统称。职业道德从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主要指从业者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工作态度、精神状态、责任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比如,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是热爱教育事业、善待学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以及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亟待于解决的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明显区别于普通教育,其具有鲜明的、灵活的职业特征。中等职业学校应以服务当地经济和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重点培养目标,突出“技能型”和“高素质”为关键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2.1 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的相互糅合:注重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匹配的教学规划,通过“模块式”的教学法加强两种教育的有机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主要是通过专业课教学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例如,财会专业课可适当融入诚实守信和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要求;文秘专业课可适当融入服从领导、尊重同事等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自身和教育教学内容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它使广大职教教师深刻领悟到,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们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另外,期中、期末考试时应增加关于职业道德的内容,考试形式主要有笔试、日常表现和实践操作等诸多考核方式。
2.2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作为实施教育行为的主体,其品德修养、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直接对学生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学校必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道德修养,敬业精神等综合素养,使教师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行为发挥由浅入深的作用。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德育渗透教育,将德育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需要教师不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又要结合教材深入进行德育教育,以增强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2.3 不断促进学生在自我休养中进步: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必要途径。提升自我休养主要通过“内省”和“慎独”两种方式。 “内省”即是自我剖析和自我检讨,不断规划自己的以达到职业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必须根据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不断进行自我言行的评价,并找出突破点不断进步,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在职业活动中达到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和要求。“慎独”主要指脱离外界监督的条件下,行为主体自身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慎独”是一种长期的、深入的自我锻炼和提高的方式,必须从各方面和各细节充分着手进行加强。比如制定座右铭和名言警句等逐步激励和提升自己。
2.4 加强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表现为职业性和实践性两种鲜明特征,将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提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等较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和组织时,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促使学生逐渐掌握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以促进相关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譬如,在学生进行军训实践时,使学生深刻体验军人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和严守纪律的职业道德精神;进入工厂进行实习时,让学生深入体验工人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风范。总之,必须确保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促进自身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全面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行为,这样才能达到增强职业道德素质的根本目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向社会各种不同岗位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需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无疑给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应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制定符合各种行业特点的不同内容的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应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精神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现代化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贵平.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中职生的敬业精神[J]. 学周刊:A, 2012, (5):195
[2] 罗绍明. 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0):240
[3] 侯新锋. 新时期中职学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0):136
篇10
职业伦理[1]是关于从事一定职业的群体或个人所应具备的总体性的伦理规范和价值要求,是蕴含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医学期刊编辑职业伦理是对于从事医学编辑工作的群体或个人的一些总体性的价值要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职业伦理是一种特殊的伦理立法,由其确立职业的伦理规范及价值观问题。他告诉人们在从业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应该如何评判自身行为规范的真与假、对与错、合理合法与违纪违法、高尚与卑劣等等。伦理学在医学研究领域,对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医学专业期刊的编辑工作也产生了影响,对于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探讨就是这一影响的体现。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按职业伦理学要求进行日常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医学编辑职业走上符合伦理原则的良性发展轨道,并促进医学编辑职业与国际接轨,是医学期刊编辑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医学编辑,职业伦理正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伦理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医学编辑的道德问题
医学编辑职业伦理是医学编辑从业者对具有总体性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遵循,其与职业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形成了对照。在社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益凸显的现今社会,对于职业伦理的要求较之职业道德,将更为迫切和必要,因为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相比更加全面和具有操作性。在以往的认识中,我们都认为医学编辑工作的职业性质与业务操作是两个认识范畴,在由此产生的医学编辑职业道德规范中,奉献美德是编辑专业特点所要求的工作态度和道德境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是如果我们把奉献美德这种主观评价当做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来强调的话,恰恰忽略了编辑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应强调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观念。医学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不能游离于其职业性质,由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编辑职业行为的因素很多,比如说选稿、定稿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单是从稿件、工作本身而来的,单从奉献这个角度从职业道德上评价其伦理是非,既有失公正也脱离实际,同时对医学编辑的职业化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职业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立法被我们认识,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能单从职业道德这个主观层面上确立职业的伦理规范及价值观问题。职业伦理存在的必要性恰恰在于着力解决职业领域内的伦理失范和价值混乱问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由于编辑职业的特殊性质,在编辑职业道德上强调社会责任意识才是首要的。时下医学编辑职业面对的道德困惑很难回避,针对医学编辑职业道德的社会指责明显增多,这一问题引起我们对编辑职业道德的反思,强调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的编辑职业道德和以职业伦理为准则的操守观念,有助于增强编辑人员自我制约的能力[2],促进医学编辑、作者、相关医学专业领域的人员正确认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编辑的职业道德。
2.医学期刊编辑职业伦理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医学期刊编辑对职业角色的定位
职业伦理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提出要求,是它的基本定位。把从业者视为按照职业来加以区分的特定的社会角色,并在此定位基础上对其权利与义务作出规定,这样来说,职业伦理其实就是角色伦理。作为角色伦理的职业伦理,必然要求明确依照职业来区分的每个社会角色的“名分”所在。“名分”可以看做是“名”与“分”的统一。医学编辑对职业角色的定位其实就是对这种“名分”的明确。对于医学编辑而言,名是医学编辑行业和岗位,分是医学编辑的职责和义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名分就是要求医学编辑须恪守医学编辑的行为规范和伦理准则,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确定医学编辑的角色伦理是医学编辑工作者确定自己工作定位,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将编辑人员的操守和自律意识,上升到职业伦理的层面,使它形成一种明确的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才会决定其道德实践的效果[3]。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的医学编辑真正职业化,真正把医学编辑工作作为一种有法可依、有德可依、有职业操守和职业伦理需要遵守的职业,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其职业及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其工作及其职业道德进行评价。超级秘书网
3.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伦理有利于医学编辑职业行为的标准化建设和医学期刊编辑的素质培养
一般认为,编辑工作是一种技术行为,然而随着社会及科学的发展,医学编辑的职业行为已不能单纯考虑技术的问题,这是对医学编辑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从医学编辑从事的组稿约稿、选稿定稿、审稿复审等各个日常行为中已经体现出对于伦理学的一种需求,针对医学编辑人员日常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有论者[4]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种需求的重要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这种需求要求医学编辑的日常工作行为既是科技伦理与职业伦理的统一,又是医学道德和编辑专业道德的统一,这种素养的要求是医学编辑职业化及其职业精神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在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框架下使医学编辑职业行为进一步标准化,而这种标准化并不单纯是指操作规范那么简单,它取决于以社会责任感的编辑原则立场和独立思考精神等等为内容的职业核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另外,通过对医学编辑职业行为的标准化建设,对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认知,还有利于医学编辑的素质培养。编者的编辑过程在期刊操作中至关重要[5],医学编辑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对于整个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会使编辑人员产生一种能维护其职业尊严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编辑职业道德所体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也正是职业伦理存在和构建的意义所在,更是医学期刊编辑的素质培养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赵一鸣.医学伦理学与期刊审稿和编辑工作[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68-70.
[2]林君雄.编辑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J].中国编辑,2007,6(1):26-29.
[3]陈阳凤,梅莉.中国编辑职业化考[J].出版发行研究,2000,16(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