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推动数字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谢朝晖,北京爱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独到见解。在他的带领下,爱创经过多年的摸索,不断在市场中明确自己的定位。
记者:结合爱创在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发展,您认为国内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谢朝晖:爱创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2001年,我想可称为爱创的“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主要是做一些标签、炭带、扫描器、打印、磁卡等设备的销售。因为在那时,自动识别技术本身还并不太容易被掌握,市场需求很有限,设备几乎全是从国外进口。
随着市场的发展,纯粹设备的贸易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后来爱创参与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的项目,从中学到了不少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上的做法,于是我们便开始考虑寻找新的定位。
第二阶段:从2002年开始,爱创开始和思科、朗讯等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开拓基于条码技术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业务,并为沃尔玛、诺基亚等用户做了一些与系统集成配套的小型软件开发。在这一阶段,爱创的业务主要以项目为主,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
当时,中国一些本土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海尔,他们除了关注设备、方案,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动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迫切需要使用这些新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如果能告诉他们都有哪些企业在用,并提供使用前后的投资回报数据,客户很容易接受。
第三阶段:也就是近两年来,爱创开始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公司。针对大型零售、钢铁、煤炭、离散制造、制药、食品、电信等行业提供标准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咨询、软件、现场维护、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就技术本身来看,条码作为自动识别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一项技术,已经十分稳定,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其应用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率。
记者:目前,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爱创能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
谢朝晖:随着企业间在整条供应链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尽可能实现对物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从上游的供货商的物料仓库,到生产配送、成品库管理,再到零部件的维修,整个链条的管理分为生产供应、流通、产品售后服务三段。要想实现这些环节的良好衔接,进而实现高速运转,现阶段除了借助自动识别技术外,没有别的出路。
基于这种认识,爱创提供的是以条码、二维码、RFID、WLAN等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面向制造业、物流业提供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ERP执行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谢朝晖:以自动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是以条码、二维条码、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为基本数据采集手段,结合现代流通、制造业行业流程规范特点,应用现代网络、无线网络WWAN、WLAN(802.11B)、GPRS、CDMA技术,重点围绕现代物流、生产制造、流通领域的供应链、服务链管理各个环节的企业移动计算应用、实时数据采集应用所建立的管理系统,做企业在制造、流通和服务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爱创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应用领域包括烟草、钢铁、制药、汽车、金融、航空运输、大型零售、政府等行业的仓库、生产线、配送中心,具体实施案例有诺基亚工厂RF-WMS仓库管理系统、一汽大众的汽车生产线及整车物流管理、联想北方厂生产线管理、通用企业移动解决方案、海尔半自动化立体仓库RF-WMS、IBM国际商业机器生产厂物料仓库移动管理系统等。
记者:结合现阶段的市场应用情况,您认为推广“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有哪些困难?原因何在?
谢朝晖:实践证明,以无线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无论是在确保企业实时采集动态的数据方面,还是在提高企业效率与投资回报率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推动市场应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目前爱创的客户构成来看,国外企业居多,但不是主流,他们往往对于信息化的投入比较大,在应用模式上与国内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系统应用已经得到很多国内企业的认可,但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间上、怎么上、选谁来上,以及管理、投资与现有的规模是否有必要使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等,不确定因素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应用技术方面有了更理智的考虑,关注价格的同时,还看重技术实施方本身的能力,即项目经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实施方要想拓展应用市场,仅有先进的技术、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什么客户需要什么东西,提供整套的应用系统、技术、咨询及服务。
记者:您如何看待不同行业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爱创在拓展行业用户方面有哪些做法?
谢朝晖:目前每个行业对以条码技术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需求都不旺盛。在应用环节上,核心技术并没有改变,但包括目前普遍应用条码技术的制造、商业流通等行业在内,任何行业对这项技术的应用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过程。这也是为什么爱创没有把目标锁定在某几个行业的原因。我们计划关注10~15个行业,通过不同行业的应用项目,加大产品、解决方案的优化,找到更加准确的行业定位,随后是行业和解决方案的整合。
在纵向发展方面,结合目前市场对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的总体需求,爱创关注的领域包括制造业的现场管理和精艺管理、商业流通业的配送线路规划管理、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现场移动管理等。对于企业整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总体的计划和实施难度大、环节多、技术需要全面,这就要求我们这样的技术实施方基于客户的需求,借助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提升整个系统的价值。例如我们有一家客户,采用GPRS查询后台的所有资料;GPS选择路线;通过802.11B无限局域网对库房装货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与传输,以及客户收货过程中的认证查询和结算。其应用的技术和方案基本上已经将所有的无线技术、条码/RFID技术、网络技术等集成一体,项目跨越客户的主系统连接第三方客户、银行、外包公司、电信等,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足够的经验。
记者:目前在国内市场,ERP执行系统具有怎样的应用前景?爱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优势?
篇2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此件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16日
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
(2018—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浙江建设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加快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以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转型,推动我省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统一协调的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结构清晰、系统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制定实施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亟需标准,组织开展一批关键领域的标准化项目,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成果,高标准引领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基础逐步夯实。到2019年,形成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涵盖政府、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以团体标准为补充,基本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标准体系。到2020年,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50项以上,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项以上,新增全国、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以上,数字化领域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
——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效应不断释放。进一步深化标准研制、标准化项目建设、标准实施监督评价等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化成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和引领数字化转型成效不断显现。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系统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强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的短板和需求,制定实施任务清单,构建完善标准体系,确保高标准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开放共享,协调发展。着力发挥标准化的互联互通作用,以标准化促进政府、经济、社会等领域数字资源深度融合,助力打破信息孤岛。针对数字化转型多学科融合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着力加强各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统筹协调。
(三)需求导向,重点突破。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先导,撬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服务协同等关键领域,优先制定政府数字化转型亟需标准。
三、重点任务
(一)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政府。
1、构建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框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按照“123466”的要求,完善标准化运行机制,助力争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试点省。围绕大系统、大数据、大平台、大集成建设,构建涵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加快总体要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和技术应用等标准研制。围绕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放等重点领域,抓好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管理中心、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列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打通数据互通关键节点。围绕建立“三大模型”的要求,直面打通信息孤岛的堵点和难点,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标准模型。围绕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数据汇聚、数据平台、数据安全、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亟需标准的研制,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数据管理规范及电子证照库、人口综合库、公共信用库等规范制定。加强政务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标准研制,着力破除“三大模型”中标准缺失问题。(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质监局)
3、扩大政府治理标准化效应。加快政府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标准化步伐,强化财政、金融、国资、商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机制建设。健全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将监管要求固化为可量化、可执行、可追溯的全周期标准链和监管模式。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标准化联动应用。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宣贯和实施评价,在民政、人力社保、教育、卫生计生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标准化样板。(责任单位: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二)引领经济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数字经济。
4、抢占数字经济高地。立足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加快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制定实施团体标准30项以上,抢占产业标准制高点。围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柔性电子、量子通信等薄弱环节,推动成立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3家以上。推动之江实验室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争取获批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试点,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围绕术语定义、产品评估、系统和组件接口、数据兼容、互换模型等国际竞争和市场应用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步伐,提升行业标准话语权。(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5、促进新旧动能迭代更新。强化“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数字化要求,促进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网络众包等“双创”平台标准化复制推广,制定并推广一批支撑制造业创新基地建设的共性和前沿技术标准。探索开展一批互联网协议版本第六版(IPv6)、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关键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培育一批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生产、组织、服务模式标准。在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传统产业开展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标准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省科技厅)
6、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以标准化助力数字经济风险防控,围绕移动支付、借贷、保险、基金销售、信托和消费金融等数字化金融服务,加强监管、准入、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网络安全、信用建设等关键标准研制和实施,构建数字金融行业管理和数据统计监测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化,强化金融科技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质监局、浙江银监局、浙江保监局、浙江证监局)
7、助推数字经济创新融合。聚力之江实验室、实体经济、新兴金融中心、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创新融合标准化建设,加快创新成果标准化。加强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对接,推动以之江实验室为代表的浙江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关工作。优先做好之江实验室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标准化顶层设计,围绕医疗、交通、金融、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研制,及时将有效模式和关键技术标准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质监局、之江实验室)
(三)支撑社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慧浙江。
8、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探索“标准化+大数据+公共服务”模式,加快“网上办、掌上办”领域数据采集、分级、交换、质量、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及标准。建立全省社会数据标准化协调机制,构建涵盖教育、司法、文化、健康、交通、地理、金融、信用等领域的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库。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商事登记联办、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全过程标准化,建立公安、人力社保、民政、医疗等领域信息共享标准化路径。强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等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实施与评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9、推动社会治理集成化。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社会治理事项标准化指导性目录,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强政府、企业、个人分层分级分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发等环节的安全边界和监管措施,制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的保护清单标准。开展基层社情民意监测标准化工作,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标准化项目,开展重要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省综治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数据管理中心)
10、推动公众消费数字化。加快数字化消费云工程、云服务、大数据等领域创新成果标准化,促进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标准化水平,推动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围绕新零售、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国际先进标准。围绕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品牌,探索建立数字化放心消费“三度一率”社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部门协同。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牵头、协调和监督职责,有效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制定、实施作用。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工作专班,统筹各相关部门规划、政策和举措,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及时协调重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推荐一批重要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标准实施绩效显著的,按有关规定优先推荐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省标准创新贡献奖。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承担或参与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优化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融合机制。探索建立数字产业服务认证体系。
(三)强化实施评价。将标准实施与数字化转型政策深度融合,加大标准实施协调力度,强化标准的制度性合力。建立第三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探索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认可模式,培育标准服务市场。每年选定一批重点标准化项目进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标准实施信息公开,增强实施绩效评估能力。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省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
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店的管理如何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酒店管理学中最主要的问题。而数字化管理的出现,恰好能够有效地解决酒店管理的品牌化、全球化的问题,让酒店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本文就我国目前酒店数字化管理的现状做了讨论,同时提出了推动酒店管理数字化发展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酒店管理 数字化 推动
一、酒店数字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服务项目达不到客户需求
数字化在酒店管理上的应用主要以服务为主,而消费者往往希望酒店能够多提供一些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尤其是商务人员,在酒店下榻时,由于商务上的需求,商务人员就会希望酒店能够提供安全有效并且便于使用数据,传送语音、视频等网络服务。许多酒店的数字化服务不能够满足顾客的这些需求,而只是从酒店自身出发的一系列基于酒店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矛盾,并且降低了酒店的信誉和顾客满意度,影响了酒店的利益[1]。
(二)管理不够统一
在我国的酒店数字化管理中,许多酒店存在着管理不够统一的问题,并且不同的供应商之间的管理软件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些酒店不同的部门采用不同的数字化管理软件,这样就会造成员工的学习困难,并且酒店的软件支出成本也会增加,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此外,管理不统一,酒店的软件功能千差万别,在顾客需要数字化服务时也会带来许多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酒店数字化管理软件也需要更加完善和加强。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在飞速地发展,但是有许多酒店仍然不去接触新技术,而是固守着麻烦又不够便捷的旧技术进行酒店数字化管理,这会大大的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和酒店的品牌。
(三)经营观念不够先进
酒店要盈利就要增加客源,而要增加客源,就必须要制定适合顾客需求的经营管理模式,但是在当下很多酒店都没有适和数字化管理的经营管理方式。在当前,我国的一部分服务业已经实现了线上消费、线下享受服务的O2O模式,但是在我国的酒店业,除了一些国际级的大酒店之外,网上预订房间的模式还是没有能够推广开来。该模式入住手续,也可以采用数字化消费的模式,在网上进行认证,不需要再到前台登记,这样不仅为顾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酒店的办事效率,因此值得在酒店行业进行广泛的推广。
二、推动酒店管理数字化发展的方法
(一)找准市场,制定标准
要推动酒店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就要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有一个规划和标准,要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将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突破的重点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规划[2]。但是在酒店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之前,首先要找准市场,我国目前的酒店数字化运营几乎都被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运营商所掌握,但是长远的角度来说,并不利于我国本土酒店的发展。我国的酒店要找准自己的市场,通过建立适合自身体系,满足客户需求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来适应酒店的数字化管理今后的发展潮流,同时为制定酒店数字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路线和目标。
(二)改变战略,实现资源共享
酒店的数字化管理,不仅仅要实现酒店的数字化,还要将数字化与全球网络系统对接,进行网上营销,并且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信息量广大的网络,全面的扩展酒店的数字化宣传和营销,是酒店变成电子商务平台中的一员,使得顾客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进行酒店评估和预订房间,并且通过与平台中的旅行图、会议团等商家的合作,将酒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行扩展,同时也增加酒店的盈利。与此同时,酒店要利用网上的信息平台来获取顾客的兴趣和爱好,以及顾客下榻酒店的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满足顾客需求的酒店数字化服务产品。这样就能够全面的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增加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加强酒店的管理能力,让客人充分体会到酒店的特色。
(三)培养人才加强创新
虽然目前数字化酒店管理已经基本普及,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酒店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也需要时常的更新。这个时候就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培养出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同时大力的培养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有能够具有金融、商贸、管理等方法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吸纳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信息技术人才,为酒店设计出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个性化数字服务产品做准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酒店的数字化管理虽然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管理不能统一,不能够实现客户需求以及经营观念不够先进等问题。酒店要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要制定一套面向市场和客户的发展规划,同时改变酒店的管理策略,加强网络平台的应用和营销,并且培养操作人才,吸纳专业人才,加强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酒店数字化管理全面发展的浪潮。
参考文献:
[1]刘云飞.试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J].数字化用户,2014(14):198.
篇4
关键词: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20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产业中的基础性工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顾名思义,是以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借助网络化的形式实现各环节之间的科学联系,进而形成良性运作的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库,以供相关农业科研人员进行资料查询和信息检索。而农业科研则是推动农业事业长远发展的助推剂,注重对农业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对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更为良好地保存农业科研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价值
1.1 提升管理效率
农业科研档案工作以农业服务为宗旨,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把不同载体的农业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链接,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库,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科研档案的人力投入和成本投入,实现资源共享与传承,切实有效地满足科研人员的档案查询、借鉴与存档,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各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优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相关科研人员所服务。
1.2 保持档案完整性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保持档案完整性,防治档案丢失现象的发生。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是在农业科研研究工作基础上逐步完善的,传统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以纸质管理为主要方式,但是因我国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早,传统纸质化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极易发生变质,特别是在每一次查阅过程中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耗,这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对此,以数字化为主要途径开展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科研档案的损坏,实现由纸质资源到数字化资源的系统转换,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2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2.1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科学进行提供良好的外部框架,从而更好地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数字化管理方案,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效性。农业科研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其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保证各项制度内容的贯彻与落实,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程度。
2.2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硬件基础,确定技术路线、技术结构及基础平台功能,并做好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不断增强农科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含量和技术化含量,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录入的方式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各项内容进行科学配置,相关人员要对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各项设备进行更换,结合当前时展的现实情况充分发挥现代科学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平台,连接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系统,将档案的形成、整理、传输和归档等内容放置于同一个系统平台之中,实现各模块之间档案资源的共享互惠。
2.3 构建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队伍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增强,并且带动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的相关高科技知识技术也在持续地创新与发展,以及在各个行业发展中的普遍和广泛应用。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电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在中小学校园建设中的广泛普遍应用,并且还逐渐走入了农村小学。这对于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水平与基础教育条件以及增强学校的行业竞争能力具有极大的现实作用意义。因此,通过我们青岛平度市张舍小学在创建“青岛市数字化学校”过程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情况与问题做一个简单而系统的研究分析,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分析活动,能够为我们农村小学创建“现代化学校”和“数字化学校”建设,对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水平的改进与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性推动促进作用。
一、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客观背景条件
一般来讲,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一定的客观背景条件所决定和支撑的,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样也是如此。概括起来,我国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所具有的客观背景条件主要包括有以下这样的几点: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增强以及各类高科技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为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物质条件和技术资源条件。第二、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与增强的发展目标为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客观的现实可行性条件。第三、大量储备和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人才为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条件等等。
二、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们青岛市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由城市小学逐渐走进农村小学,但是在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现以我们青岛平度市张舍小学为例,看其他学校的现状,可以将问题分述如下。
(1)、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观念意识还非常淡薄。这个主要是指尽管在我国目前的农村小学中,已经有部分小学开始进甚至已经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还是有很多的农村小学并没有意识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是说,在这方面的观念意识还是非常淡薄,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比如青岛平度张舍小学也是在如今才意识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相对于已经建成数字化校园的农村小学而言,还是属于观念意识淡薄。
(2)、相关的资金物质条件还是非常不足。这个主要是指由于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和落后,那么农村地区的政府财政收入也会低下一些,于是给予当地的教育资金也非常有限。这样一来,农村地区的小学在资金物质条件方面也是落后一些,可能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撑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的设施与完成。像青岛平度张舍小学之所以会拖到如今在开始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一发展项目,原因之一就是在过去资金物质条件还不够成熟,而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会面对资金条件薄弱的难题。
(3)、农村地区教育系统的政府单位的扶持力度不够强大。这个主要是指其实在很多农村地区,如果小学能够在当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扶持帮助下,也是可以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任务目标的。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很多农村地区的政府管理部门本身就对于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于是也没想到对当地的小学进行宣传教育,并且积极地大力扶持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活动。这样一来,就使得当地很多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中遇到更多的困境,最终不得不放弃或者拖延相关计划。
三、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改进对策
(1)、加强宣传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个主要是指在未来的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各个小学的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还要加强对校内师生在这方面的培训与提升。
(2)、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投资与帮助
这个主要就是指在未来,像青岛平度张舍小学这样的农村小学要想顺利成功地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就必须要准备充足的资金物质条件。而这除了需要学校自身进行筹资和发展积累、当地政府拨款以外,还需要积极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投资与帮助。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强学校的资金实力,更加有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3)、当地政府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扶持力度
这个主要就是指农村地区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在提高对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程度的前提下,在各项资源条件方面加大对小学的扶持力度。这样的话,就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地展开和获得最终的成功,也能够有助于提高农村小学的整体成长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如今这个以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为主要经济发展特征的现代化高科技社会中,各个领域的知识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核心推动力量。因此,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础教育也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比如中小学教育。而要想为我国小学基础教育创造出宽松、健康和良好的校园环境,更好地推动与促进我国小学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增强,就必须要在顺应时代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加强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才行,这也是推动农村地区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雷静.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
篇6
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已成为融合出版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融合发展产品的运行方式与传统出版截然不同。在传统出版下,做一个选题往往就是为了出一种书、几个版本,而融合发展则是一个内容、多种创意、多次开发、多种产品、多种形态、多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这种业态只有立足传统出版、运用先进技术的融合出版才能做到。因此做好数字出版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数字出版项目管理有哪些具体的需求?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呢?
项目需求管理,是指各出版单位根据业务需求及未来发展需要,对数字化加工软硬件功能、配置及数据加工的需求,会同技术开发商或数据加工商等进行调研、分析、确认和变更的过程。就数字出版的项目类型而言,除了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所的项目外,还包括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所管辖的项目,但是就数字出版部门、公司所申报、实施的主要项目而言,主要包括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项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金项。
就软硬件功能需求方面,数字化加工是对存量资源数字化加工及新增资源同步数字化的技术工具,用以实现数字内容资源的汇聚与可控性。数字化加工包括一系列软件工具和流程化管理系统。软件应当可对存量及新增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结构化标注、嵌入标准化的管理编码,实现纸质出版产品与数字出版产品的同步生产;数字内容经嵌入编码、标引加工后,可以生成满足跨平台、多终端、多渠道格式要求的数字出版物,实现出版企业对资源的可控性。
此外,出版单位还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数据加工的需求,包括制作适用的数字内容资源、选取合适的切入点、确定实施路径、存量资源数字化要求以及数据交付资料。
在明白最基本的软硬件需求之后,出版单位就可以与技术开发商或数据加工商一起,对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确认和变更。经过需求调研、需求分析后,最后对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汇总,形成需求说明书。需求说明书作为项目实施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确认测试软件和验收项目的依据。需求说明书语言要清晰,尽量避免歧义,如果涉及专业术语,必须给出解释,以便所参与项目的人都能理解到位。
最后要做的是需求变更管理,这也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变更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实施中的变更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具体来看,变更的控制流程主要包括:变更提出、变更评审、变更执行和变更记录。
首先要提出变更需求。
其次,在变更分析和解决方案完成后,出版单位应组织变更评审。
篇7
关键词:档案信息;数字化;人事档案;思路
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字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已从过去纸质、人工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数字化、电子化处理模式,以归档环节为例,在结合信息数字化处理模式进行档案分类、资料归档时,可按不同类型将规划业务档案分为不同信息模块,并按照各自时间线进行排序。即,对于某一年度之前生成的档案,可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后,以传统案卷方式整理归档,并注明“传统处理”字样;而对此后年份生成的档案,则可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规定,统一转化为“按件”模式处理,同样在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录入后,备注“简化处理”字样,由此极大程度简化了归档流程,也为日后调档借阅流程奠定了“一键完成”模式的基础。此外,通过运用这种数字化档案处理模式,单位档案系统内每新增一个卷宗,卷内文件目录便可自动生成,档案管理人员只需挂接对应原文,系统便能自动检测原文是否漏挂。由此,不仅能够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有效节省整理、录入和归档时间,同时这种分门别类、高速检索的处理模式还能有效改善档案利用效率,有益于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但要注意的是,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根据单位业务档案卷宗相对固定、对象不同等特点,综合考虑是否应用卷宗整理“自动化模式”。
二、推动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人事档案管理必须确保内容的绝对真实与全面,这就要求在建档初期,不仅要强化档案信息录入,在原有基础上认真清查、核对信息,及时剔除无效、虚假信息,清除虚假材料,同时还要扩展存档范围,将个人可公开信息分类储存,建立与需求对口的人才数据库,为社会企业及相关单位提供最全面、准确的信息凭据。而实践中,如何有效推动并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笔者总结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路:(1)强化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夯实管理人员专业基础。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夯实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全面学习并掌握当下信息数字技术,树立数字化管理意识,积极参加档案管理学术交流,将档案管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以科学化的管理技术知识指导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利用等系列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基于数字化建设的工作实际,设定明确、可行的人事档案岗位职责,健全人事档案资料安全管理权责机制和档案资料安全个人责任制,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储存。此外,还要端正单位各职能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行政、后勤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自上而下地有序开展,落到实处。(2)健全档案管理流程标准,提高内部调档查阅的效率。人事档案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推行跨系统查询操作,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检索效率。对此,工作实践中可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综合业务档案数据库,以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实时更新与维护。比如,可将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归档管理,保障跨系统电子数据的全要素综合查询的畅通;同时,合理设置人员权限,健全档案管理借(查)阅登记制,以保障实体借阅、电子借阅、下载打印等多种形式、多重级别的同步操作,在提高内部档案使用效率的同时,亦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规范管理,提高单位整体的行政服务效能。(3)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大数字化设施投入。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录入系统和管理系统,也离不开稳定、齐全的工作设备。这就要求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及时配置相应的信息录入设备,购置档案柜、档案盒、切纸打孔机、碎纸机、扫描仪、保险箱、高内存电脑、双面打印机等,以保障数字化建设工作开展拥有完备的硬件支撑。同时,以档案利用实际和单位业务主导为依据设计人性化、科学化的档案数字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智能、高速等特性,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文档一体化目标,从被动接收档案逐步过渡为主动开发档案价值。
三、结语
普及信息数字化管理是社会各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实现自动化、高效化目标的有力手段和有效工具。在这一发展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数字化建设力度,与时俱进,同期开展一系列革新举措,以适应市场大规模的人才需求,助力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但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为工作带来了快捷与高效,但同时也存在档案信息外泄、个人隐私被公开等潜在风险。因此,在数字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各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应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对数字信息技术安全的定位,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系统共享、信息资源公开等程序上的缺漏,以保障人事档案规范化、制度化等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韩春红.基于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有关问题的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1):119-121.
[2]肖欣玲.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保存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5,(14):125.
[3]徐昕.简析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71.
篇8
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油田管理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管理在油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油田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的同时,实现了油田前端与中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进行电子巡井、智能判识以及远程控制等等。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必然要面对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油田数字化管理概述
第一,油田数字化管理定义。
数字化管理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多技术的应用,来对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进行量化,进而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油田数字化管理是通过数字化管理在油田管理实践的应用,在改善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促进生产效率与安防水平的提高。
第二,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油田数字化管理能优化原有的油田管理方式,确保油田生产现场安全平稳运行,促进油田开发和资源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油田数字化管理能够降低油田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从现有的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来看,不同的油田企业由于受自身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油田数字化的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呈多元化的特点。但从现有的数字化管理情况来看,油田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与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
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强调的是把油田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进行管理。油田企业以业务为基础将企业分为勘探、开发、工程以及财务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做进一步的划分。这就决定了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要关注油田企业的这些情况,在应用中必然会触及到这些部门的现有利益,导致管理体制与油田数字化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进而影响到油田数字化管理效用的发挥。
第二,数据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油田企业在管理中,一直关注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而使得油田企业自身拥有大量的生产原始数据与开发经营结果数据。但是在油田数字化的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的共享程度无法达到油田企业的实际需求,加之人工录入错误等情况的存在,导致数据资源存在着内容不全,数据本身存在错误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油田的数据资源开发工作明显不足。
第三,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油田数字化管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基层员工与老员工的素质问题。基层员工与老员工如果不熟悉操作平台就会导致技术分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其运作的全过程都需要员工的参与才能实现,因而油田必须解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除此以外,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还需要面对数字化抗风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解决策略。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策略
油田数字化管理以数字化管理的相关技术作为基础,通过信息产业技术、电气仪表以及智能自动化系统等的整合应用,把油田管理的重点从后端的决策支持发展到对生产前端过程的控制,进而优化了油田管理。因而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应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油田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应用前与应用过程中,坚持对管理理念的贯彻,确立油田数字化管理的管理理念。并以该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克服管理体制与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对数字化管理的负面影响。油田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优化各类规章制度,进而建立协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第二,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油田企业应对自身的发展战略需求进行分析,明确自身的信息化现状与能力,并确定具体的业务需求,以业务需求为基础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进而建立健全数据与应用系统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尤其是要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速度,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报站体系的建设,以数字化施工队伍为主体,来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涉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务流程优化、企业劳动组织架构变革、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等一系列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应不断的提高自身员工的整体素质。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企业应结合自身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再教育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员工培训体系。
篇9
【 关键词 】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目标;创新;知识产权
1 引言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各学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体现。从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至今,其实现在有很多学校都有着手建设,一般的校园网和硬件设施,大部分学校都有,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很明确的方向,例如建设目标不明确、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等,大量资金投入的结果,却不能获得为学校管理提供便利服务的回报。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而且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学校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和实施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和信息系统、相关软件,建设的过程漫长而艰巨,问题会不断的出现,有些问题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2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的设置建议考虑几个方面内容。
1)人性化。数字化校园要符合实用性这一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全校师生。
2)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升级和更新频繁,因此,数字化校园在规划中要做到科学,有前瞻性。
3)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项目的规划及执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4)制定信息标准。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标准,标准化的信息有利于信息保存、共享。
5)校园资源的数字化。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在数字化建设中,非数字化资源需要数字化,新的资源需要经过数字化加入数据资源库中,因此,需要建立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
6)以应用推动技术服务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一般都是从网络基础设施开始,随着服务要求的提高,软件系统反过来向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底层的软件开发平台、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都要求软硬件基础设施有新的发展,要通过应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更高性能的数字化服务。
7)建设目标应当分为两部分:应用指标和技术指标。应用指标,深入调研需求,确定项目应用的程度,这个调研是应该详细具体的,不要流于形式,例如教学应用要到什么程度?要实现什么样的具体功能?技术指标,这个指标应该根据应用指标来制定,并且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项目,要有前瞻性。
3 需求推动创新
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是需求推动,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个并不是信息化建设所特有的,放眼我们周边,由需求推动创新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线影视,早期上网就没有这个功能,都是需要把电影下载了再看,而后发展到了可以看的视频但不很流畅,到现在1M带宽也可以直接在线观看高清的影视,这个就是由于用户对这方面有需求,从而推动流媒体技术创新,同样的道理,数字化校园建设离不开用户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了创新的动力,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有很多的工作流程都已经有了一套实施的办法,这些办法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些办法进行优化,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使我们的这些办法能以更高效率、更人性化处理问题。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提出,既然这些办法都是可行的,为什么还需要优化、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处理问题的办法是建立在以前环境之下的,现在环境变了,那么这些办法在处理现在的问题上会显的效率不足或不够人性化,也就影响了事情处理的进度,在大家都不断提高效率、优化流程的大环境下,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那我们的竞争力就会下降,没有了竞争力,那还有存在的必要了吗?
如何开发需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的在线观看影视需求是自发的,但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认同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更有甚者会抗拒,试想一下,如果各种设备、系统都到位了,但是没人去用,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开发需求,首先是无论用何种办法,都要大家都把系统用起来,在用的过程中才会发现当中的各种问题,才会产生新的需求,要使大家都意识到信息化与自己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其次,各业务部门定期反馈使用情况、优化业务流程、提出需求;最后,学校领导者要给予重视和大力支持。
4 硬件与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硬件不足影响应用效果,软件不足应用难以实现。
硬件建设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见到效果,硬件建设应该是在确定了应用需求后再决定采购何种层次的设备,要用到的设备再采购,由于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是比较快的,现在5000元能买到的东西,可能过几个月4000元就能买到了,所以除了必要的备用设备外,应避免出现设备闲置。另外,硬件的采购要走出哪种设备功能强大就选哪种的误区,设备功能强大固然是好的,但是相对的价格也会比较高,如果用不上那么强大的功能,就会造成浪费。
软件建设相对来说周期就比较长也比较复杂,要认真研究学校各部门的业务流程,筛选出可以进行信息化的流程,由相关部门整合后提出解决方案,开发能力强的学校尽量自行开发,自行开发有几个好处:第一,相对节省软件购买或外包研发的费用,目前来说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比较合适的成品软件,现在多数的是需要向软件开发企业定制,费用比较昂贵,如果自行研发,能相对节省成本;第二,本校教师了解学校情况和实际需求,开发的软件比较切合学校实际工作,同时也能提升本校教研水平;第三,自行开发的软件可持续更新、发展,节省软件维护、更新费用。
5 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
数字化校园一定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没有大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校园不是真正意义的数字化校园,只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被共享,这个数字化校园才是有生命力的,这就需要建立资源库,把大量的信息资源集中存放,同时建立完善机制管理资源库,特别注意信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杂乱无章的资源存储会造成日后使用和管理上的极大不便,甚至可能出现信息丢失而不知道的情况。资源库也要注意安全,除了定期做好备份外,还要控制对资源库进行关键操作的权限并记录操作内容。
资源的共享并不意味着免费,共享意味着其他人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方便的使用这些信息资源,免费可能造成没有人愿意再生产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得好,知识共享程度高,信息资源就会生产得更多,反之,知识产权过渡保护,就会造成知识垄断。因此,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就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推敲了。
数字化校园对一个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也还存在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地方,无论遇到什么样困难,只要能积极应对,就一定有解决的方法,相信有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全校师生的努力,数字化校园将会稳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孝良,崔保红,李思其.关于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思考与建议[J].信息网络安全,2012,(08): 36-37.
[2] 沈亮,张艳,顾健.物联网网络层中基于IPv6的信息安全产品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8):38-40.
[3] 王希忠,曲家兴,黄俊强等.网络数据库安全检测与管理程序设计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02):14-18.
篇10
关键词:文献信息;数字化;发展;现状;趋势
文献信息数字化是文献信息在电子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存贮、检索和传递,为全社会的用户快速提供他们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巨大推动。它作为文献信息的新型处理技术,深受世界各国重视,已成为现代信息基础建设、知识体系创新和提高创造能力的扎实基础。信息革命的浪潮已席卷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向新的方向发展,如分布式信息存储、移动式共享等新形式的出现,使文献信息数字化能够更好地保护人类创造成果、更广泛传播共享、促进文献信息数字化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内外文献信息数字化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信息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存储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对文献信息数字化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1.国外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进展
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加强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综观各国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成就,美国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
美国的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以“数字图书馆倡议”为开端的。1993年9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宇航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联合提出“数字图书馆倡议”(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在数字图书馆倡议的影响下,美国大学和学院图书馆率先进行数字化建设,由此开启了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
在英国,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主要以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为出发点。其中,“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存储创新协议”主要在因特网上提供服务,开创了文献信息以网络为传播基础的时代。
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国家“智能岛”计划。将新加坡所有公共图书馆和学术机构进行连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网络化信息中心。
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很多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部门已经形成了以网络服务为主,传统服务为辅,各个数据库之间能够进行资源交流和联网搜索的能力。
现在国外文献信息数字化正向新型的数字化形式发展,跨网检索与共享中的安全,不同数据库之间资源的兼容性不断提高,对数字化文献信息的版权保护较好,新的适应发展要求的数字化格式不断推出,对老的格式兼容性好,较好地理顺了方便共享、保护产权和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持续发展的关系。
2.中国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进展
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速度是比较快的。那么,我国的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状况又如何呢?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上,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这是我国文献信息数字化的标志性事件。
目前,中国文献信息数字化应用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我国的文献信息数字化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为我国文献信息数字化的建设提供实践依据。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按照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主流技术方案,采取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可扩充、具有自主版权的中国数字化文献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科技、文化、教育服务水平,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知识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为我国文献信息数字化向市场化迈进提供实践准备。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企业管理模式,确实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可兹借鉴之处。
“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使国内的文献信息数字化进入共享时代研究,现今已形成高校系统(CALIS、CADLIS)、科研系统(NSTL)和公共系统为骨干的三大全国性共享系统和一些地域性共享系统。
但是,在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中,部分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仍然处于初级的文件共享阶段甚至处于纸质文献向信息数字化转变阶段,没有形成全国性跨系统共享,对数字化文献资料的有效利用度还不高。
二、文献信息数字化现状分析
由于国内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资金、服务不到位,数字化、共享性质量差,数据库文件格式不兼容,系统间兼容性不强,服务不规范等仍然存在。政策缺失,法律不够健全,建设标准化不强,使载体形式复杂,过度共享,版权保护不力等,也对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标准化问题突出
文献信息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得以深化发展,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如区域性共享系统、领域性共享系统、第三方服务系统,服务公司化使得使用者获得信息更加容易,检索更加快捷,全网性共享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新型的文件格式不断出现,如caj、pdf、swf、mkv、cia等,使得数字化文献信息显示精度更高、资源更丰富、检索更加方便、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更强。
但目前由于技术和观念的限制,各个单位常常自行其事,标准并不统一。同时各种标准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在对数字化文献的分类体系、标引深度、著录项目、建设规范等认识和实施上也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难有一个统一标准,在实施标准化问题上有很多困难。
2.检索方式多头并存
文献信息服务部门不断开发出更好的检索软件,建立全面、专业的数据库,研究出清晰度、阅读性更强的格式,推出更好的服务,促使文献信息数据库规模扩大、专业性更强,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检索和使用愈加方便。特别是信息服务公司化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检索方式的变革,现在个性化搜索、会员制、移动服务功能流行。个性化搜索功能使读者可以通过统一检索界面设置个性化搜索条件,通过关键词和组合轻松查看,它具有历史浏览自动保存与收藏功能,可以列出上次检索时的命中条数,点击可以直接再次搜索,避免输入的麻烦,节省时间。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更为依赖的通讯方式,手机功能越加强大,并向电脑化发展,信息服务也向移动化发展。
但服务部门公司化使其为保证盈利、保护版权和确立公司的市场主导作用,各自开发不同的阅读软件,独立开发检索系统,数据资源格式各不相同,致使各系统之间互相通联不顺,数据格式兼容性差,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近年来,应广大读者要求,第三方阅读软件和服务式网络公司的出现较好地协调了这个问题,阅读软件支持格式越来越多,将各系统连接成为一体。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系统的出现也推动了网络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建设水平,如CNNIC通过访问量和对用户的调查统计对网站进行排名,列出了“用户推荐优秀站点排行榜”。更多开放式服务的信息检索系统的出现将不断方便人们对文献信息的查询和利用。
3.服务方式及服务意识待转变
传统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对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现代的文献信息服务人员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也是信息用户的导航者,还应当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文献信息服务人员的工作已不再是对传统的纸质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和管理等,而是面临更多类型的信息载体和信息服务方式,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服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过硬的业务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技能,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如系统熟练操作、数据库维护成为服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各种电子图书、网络信息资源及其他资料已成为文献信息部门采访和处理的对象,它会带来诸如知识产权的归属、品种和副本的比例等一系列问题。在分类和编目上,文献信息服务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新任务,也才可能参与更多的信息技术、文献研究和用户研究工作。能够熟练使用服务工具,还要按照用户要求、文献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工具易用性,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
三、文献信息数字化发展趋势(用户需求与信息技术发展推动)
1.分工精细化(分类精细)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分工相对应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细,各种专业也向更加复杂细化的方向发展。文献信息数字化同样趋于精细化,趋于专业化,形成了专业性更强、分工精细化的态势。
现代科技融合式发展,边缘科学发展迅速,人们对学科交叉点尤为重视,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人们对文献信息数字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的文献信息数字化分类也必将根据用户需求逐渐进化。
文献信息数字化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对文献信息精细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献信息分类精细化也要求信息服务人员分工的精细化,培养专业性的文献信息服务人员也势在必行。这些新出现的情况不断考验着文献信息数字化的适应能力。传统的数据信息服务部门势必要力求改革,进行精细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不断适应这些新情况、新要求。
2.技术现代化(移动阅读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网络技术成为信息网中信息资源的重要枢纽,不断推动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迅速发展。
新型数据管理技术、发展数据库技术、客户端的微型化和移动性、隐私和匿名工具等新技术不断出现。利用开放语言和规范元数据机制,对信息系统的信息对象、知识组织体系、管理机制、处理流程和交换传输机制等进行规范,支持多元系统对元数据的搜寻、解析、转换,从而支持对分布信息系统的发现、集成和整合。
网络宽带化、服务综合化、信息分组化、结构分布化、对象大众化和个性化服务将是未来文献信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手机等移动终端不断普及,移动阅读作为深化阅读形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目前已成为年轻一代互联网用户的主要选择。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服务技术,对信息服务系统(如整合检索、个性化集成定制、用户身份认证等)作为第三方服务模块进行规范描述、公共登记和开放搜寻,支持文献信息系统或文献信息服务流程。
开放规范的信息体系将能灵活地支持各种资源与服务系统的方便接入、无缝调用、功能整合、逻辑集成,又能充分发挥各信息服务部门的积极性进行个性化管理,从而在纷杂的信息环境下有效支持基于用户需求与服务的集成与定制。
3.管理制度化
文献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献信息数字化工程的成败在技术更在于管理。国家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将其列入制度化管理,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机制、形成有效制约的管理机制。
文献信息数字化管理应采取法制化的途径进行管理,为中国文献信息数字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护。国家现针对版权出台了《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今后相关法律法规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规范,科学指导文献信息服务的规范发展。
在技术深层次上对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规范。如信息对象、知识组织体系、管理机制、处理流程和交换传输机制等,在不影响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统一接口,方便各个信息服务系统互联互通。
重视搞好培训工作。特别是在文献信息数字化运行初期,必须十分重视搞好人的培训工作,包括对内部的网络维护人员及文献信息数字化“导读”人员的培训和对外部读者的培训。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创建一流的服务队伍,能使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4.服务网络化
如何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将是推动文献信息发展的关键。互联网在信息服务中应用的普遍性使得网络服务成为信息服务的主流。
把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使得传统的文献信息部门努力将传统服务转向网络化服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文摘索引数据库甚至全文检索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检索、情报调研等方面的服务,开展网上外借预约、新书通报、为用户提供更多内容更全面更有特色的多媒体阅览等服务。
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化成为文献信息利用的主流。互联网是浩瀚的信息资源库,并为全球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平台和界面。充分利用网上检索系统,可以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目前,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逐渐成熟。通过网络,一方面文献信息部门可以为用户提供原始文献、电子期刊、零次文献和零次情报;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发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传播和宣传文献信息服务形象,能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文献信息服务质量。
网络检索成为最主要检索方式。网上信息纷繁复杂,对于不了解和熟悉网络知识的用户来说,要找到自己适用的信息并非易事。文献信息部门除了要对用户进行网络知识培训,让用户掌握在网上寻求信息的方向、方法及网上信息的鉴别等技能外,还应该在自己的网页上链接一些相关的网址,建立指引库,方便用户查找所需信息;在主页上开辟在线帮助专栏,设置专门的服务人员接收用户提出的咨询并及时作出解答。
虽然互联网上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用户能方便地从网上检索、浏览、下载自己所需的信息。但是,网上大量信息内容杂乱无章,廉价资料泛滥,用户要想真正获得所需信息,不得不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价值不大的资料,这对当今时代的人们来说,其浪费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文献信息部门应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自身拥有查询信息经验的优势,开展定向专题综合信息服务。如定期向用户提供所需相关信息和具有超前性、开拓性的专题综合信息;承担有关信息研究的全部文献提供服务;或与科研部门协作,参与科研课题的设计、实施、调研,共同承担课题科研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服务。
文献信息数字化发展只有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不断加强信息内容的开发,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持续科学管理,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各层面,才能使文献信息数字化更好地保护人类创造成果、更广泛地传播共享,促进文献信息数字化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永波.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演进与实现途径[J].情报杂志,2011,(05).
[2]钟华.2020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展望[J].科技导报,2008,(26).
[3]张润莲.略论图书馆文献数字化的意义与局限[J].全国新书目,2007,(23).
[4]袁素娟,吕士威,申志永.文献信息数字化与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5]刘素华.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6,(07).
[6]吴化,李海涛.文献数字化中图像格式的选择[J].秘书,2005,(09).
[7]曹鸿清.经济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及其检索[J].交通大学学报,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