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规划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届大赛由苏滁现代产业园冠名,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团省委学校部、各高校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承办;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安
徽正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安人才网)协办。本届大赛以规划精彩人生、放飞青想、创新引领未来、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
2018年11月17-18日大赛半决赛分皖北、皖南、皖中三个片区分别在皖西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安徽正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管政、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刚,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安人才网)副总经理叶斌作为半决赛半决赛的评委参加了本次大赛。
篇2
关键词:实践教学;职业规划;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53-02
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科学地规划人生。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在我国高等院校起步较晚,普遍适应不了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对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的有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式教学,以案例为主导的案例型教学,以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情景式教学,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就业指导模式。
一、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向学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提供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通过讲授法,比如职业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职业生涯的理论与概念,职业规划理论,职业锚理论,职业契合理论(人与职业契合、人与工作契合、人与岗位契合、人与人契合理论),职业规划方法、职业规划流程的设计,职业与性格匹配理论,职业分析,自我职业优势劣势分析方法,职业目标设计等。
联系社会实际问题讲解相关的职业规划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忌为讲问题而讲问题,教师要通过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启发学生把认识到的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在课堂上表述出来,老师可以正面加以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职业现象、职业规划等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对职业的影响,比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的职业不断出现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大学生对职业规划认识的一些误区,需要结合理论对学生进行讲解,有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找到体面的工作、赚钱多的工作,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没有必要,还是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职业规划的目标与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职业规划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幸福观,职业规划中物质需求与精神需要应该是什么的关系,为什么有些成功的人士在人生关键节点出现问题甚至沦为阶下囚。通过联系实际对现实中的职业规划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
1.讲授式的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是为了说明职业规划中的某一理论或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运用理论、方法。教师可以运用讲授式案例来讲解有关理论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通过对案例进行总结或者评述性分析,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理论知识。现实中,高校职称评定对教师职业高原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职业规划中确立目标是很重要的环节,人在职业发展中确定目标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应当了解自己,探索职业与专业学习的关系,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发展规划,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职业准备。著名演员周迅在上艺校的时候,老师问她十年后有什么追求目标,起初她很茫然,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自己未来十年应该到达的目标,为了到达未来十年的目标,她认真地规划五年的目标和三年的目标。
2.分析式的案例教学。分析式的案例教学一般包括两个环节:
(1)选择案例方面。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符合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的特点,并且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内容相匹配,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案例,例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对销售人员的职业规划更感兴趣,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感兴趣。再次,分析式案例一定要具有现实性,只有与时俱进地、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分析互联网技术对现代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村农产品的销售有什么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对现代职业的影响,现代电子商务对销售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般销售人员的岗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向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对于销售人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2)实施环节主要包括案例讨论和总结。首先让学生先阅读有关案例,将课堂适度延伸,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余时间开展案例阅读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进行课堂辩论,以组为单位进行阐述和交流。在引导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首先通过设定问题引入案例讨论。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定,在内容上紧密联系所要教授的与职业规划有关理论知识,一切案例的引入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其次,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有全面、系统、前沿性的把握,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在对案例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确保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最后,在学生讨论案例之后,教师应该做及时总结和点评。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一些不同意见和疑难问题,在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地总结讨论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当的点评。
3.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讲授而在于对问题的剖析。一堂精彩的案例课程是教师课前认真研究、课堂认真组织、课后精彩总结的综合体现。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授者向组织者转变,教师由单向的知识灌输向学生之间的互动转变,案例教学强调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从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分析的引导者和评判者。
(2)课堂组织的变化。案例教学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又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职业规划的问题。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案例探讨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进一步形象化、理性化、具体化。阶段性目标对于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央视主持人赵普职业发展规划为例就很有说服性,赵普在上世纪90年代当过兵,复原后在家乡做过生意,后来追求主持人的梦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自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后来终于圆梦,成为央视著名主持人。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一般包括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情景导入需要教师根据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容,将课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合起来,激活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对职业规划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情景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将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加工处理,采取形象生动的方式导入课堂。比如对职业的介绍时,其特征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技术性、时代性的特征,结合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职业,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分析哪些行业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又有哪些行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被淘汰,新技术新知识对新职业的影响,如何保护传统的职业,如何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例如互联网对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传统农业职业岗位产生哪些影响。
2.情景拓展。情景导入之后,教师还必须将情景进一步展开,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的开展是情景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情景教学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那么,如何开展情景呢?那就得需要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想自己成为某一种身份人士,面对职业规划问题该如何处理,在这种处理过程就需要调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比如,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运用STOW分析方法,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点、缺点,社会或组织能够提供的机遇和威胁,对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让他们结合自身民族特色分析就业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在招聘中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比如,让学生扮演处于IT行业职业高原阶段,由于工作压力在职业高原阶段应该如何放松自己,缓解工作压力,处理好工作、生活、家庭的关系。
3.总结分析。在情景开展之后,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还需要总结。情景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也不能忽略教师的导向作用。在情景教学展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关职业规划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对情景问题是否分析到位?分析方法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职业生涯教学总结可以实施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气氛中,对某一个特定职业规划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而引起思维的火花。应用头脑风暴法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社会职业的变化、职业的要求、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理论、职业的分析工具等进行发散式的讨论。教师对某些问题进行最后总结概括,提炼出不同观点的核心意见,并说明原因,给学生提供可信服的建议。在问题讨论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处理要富有条理性,表现一定的计划性,能提出针对性的预测,对问题分析要具有前瞻性;对职业规划等复杂性问题能进行审慎的剖析,对职业规划涉及方案的结果有预判性。
参考文献:
[1]杨喻.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与建议[J].企业导报,2014,(5).
[2]刘瑾.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7).
[3]王任杰.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经济师,2014,(4).
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5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身边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老师,起着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重要作用,在大学生关键的四年里,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单就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现状来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高校辅导员作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1 重视度不够
高校辅导员由于学校没有认真及时地对其进行职业规划相关知识的培训,导致辅导员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停留在高年级(大三和大四),对于刚上大学的大一及大二年级学生不给予相关方面的就业指导,总是认为言之过早。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大学生刚入大一以来,对于未来的发展是十分迷茫的,尽早进行就业方面的考虑,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们向着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职业努力,以致于大四找工作的时候不会一头雾水,不知所向。
1.2 过分重视理论的传统指导
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年级日常管理、下达学校重要文件及相关学生工作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大部分辅导员都不会把精力放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面,除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外,传统守旧的模式也是原因之一。很多辅导员不是不想策划好职业规划的教育,而是不懂得如何很好地去组织引导,基本上都是模仿学习别人的路子,比如开办名人讲堂、班级小组式讨论、组织理论学习等等,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对这个职业规划有一定的了解,只是把它当作是自己工作的一小部分,传达了就完成任务了。事实证明,这种过分注重理论的传统指导是不能够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学习价值的。
1.3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就都是教师占主动,学生占被动的教学模式,辅导员对学生的领导也是如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无疑是主导的。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视度,通过一些实际的实例来加深学生们的认识;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搭建大学生发展平台,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锻炼。可是这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主张,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深入其中了。如果想让学生真正从内部认真对待,那么就要培养学生的“内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的个体,有特殊性地让大学生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2 高校辅导员作用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
2.1 职业规划应尽早进行
职业规划应该从学生大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重视,并且贯穿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活,因为这是一个随着时间和自身知识储量能够随时变化的事情。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要半学期进行一次自身的总结。为什么要从大一开始就让同学们产生重视呢,是因为大一阶段,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经历了高考,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也就结束了,而这个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好坏、拿不拿奖学金和是否参加了什么社团,而在于三年之后的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让学生大一开始就重视工作,让学生早作准备,早点引起重视,可以在毕业的时候少走些弯路,毕竟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2.2 提高自身修养素质
辅导员在传达给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时候,本身自己对这个规划就要有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要健全辅导员学习机制,培养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业务知识,定期给辅导员进行这样的知识灌输,并且设定业务考核与奖惩机制,督促辅导员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而且在学校应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师,给高校辅导员以正确的指导。这样,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不会“误人子弟”,以致于耽误了学生的前途。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都是举办讲座,一大屋子人坐在那里,听一位有经验资格老的老师在那里传授经验,而且没有举手问答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或者说就是一个机构为了宣传自己的职业规划班而在学校范围内打的广告。而辅导员与学生联系得如此紧密,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针对个体性和特殊性,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分析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潜能等等,为每个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职业规划小档案,逐年可以调整自己的小规划,这样也可以看清楚自己大学期间的思考过程,为学生今后避免盲目就业、减少自己找工作时的犹豫不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向科.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6):28.
[2]李莉芳.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能[J].经济师,2008,(3).
篇4
【关键词】职业学院;职业规划;问题;对策;研究论述
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应该说,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较高,但学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的稳定性明显存在偏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职业院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教育,学生在就业定位及未来发展方面存在普遍盲目性。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有所借鉴帮助。
一、当前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职业规划教育意识薄弱
当前,多数职业院校都没有树立起强烈的职业规划教育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却乏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设计。据调查,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职业院校新生都没有对其未来职业进行过规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职业院校学生没有测试过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对自己有哪些技能专长,存在哪些职业劣势,都缺乏必要的认知。学生们没有正确选择自身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比较混乱
众所周知,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发展因素相互依托、缺一不可。但目前,多数职业院校没有设置独立的职业规划教学单位,学生们的职业规划教育均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来完成,这就导致职业规划教育不专业。同时,职业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老师,在科研上没有硬性要求,只从事单纯的教学工作,导致职业规划教育不能紧跟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可以说,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致使职业规划教育质量无法保证,这也成为制约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一大瓶颈。
3.学生对未来职业认识不清晰
当前,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都缺乏比较感性的认识。据权威机构调查,职业院校学生获得职业信息,主要依托互联网、就业指导课程和学校举办的相关讲座,虽然职业信息的量比较大,但质量无法保证,学生们也不能真正感受到亲临职场的状态,无法深入了解即将从事的工作情况和该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清晰判断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学生们片面的感觉自我良好,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在制定职业规划时便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严重影响了其职业生涯的有序发展。
4.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人员匮乏
当前,多数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部分院校由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这些指导者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专业知识技能,无法给予学生最直接、最有利的教育。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职业院校主要采用相对独立的职业指导课,专业教师的力量十分薄弱,致使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工作无法深人开展。教师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只是比较注重政策法规、职业分类、职业道德等的一般知识讲解,对于涉及职业实战的内容,比较匮乏,导致学生们不能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态势,对其职业规划更加茫然。
二、做好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树立职业规划教育先进理念
当前,职业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还受到传统就业安置思维的影响,学校过分强调一次性就业率。有的学校甚至把压力集中到学生身上来提高就业率,导致学生在没有充分选择的情况下,匆匆与不十分满意的单位签约,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职业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要突破陈旧模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持续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获得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
2.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职业规划意识
职业院校要通过专业的岗位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社会、认识自我,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定位。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学习新形势下国家的政策方针、经济形势、就业形势,使其了解当前社会职业岗位的结构、层次及需求。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岗位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胜任岗位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分析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使其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定位,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职业规划。
3.进一步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管理体系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管理体系,是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保障。职业院校要按照各级相关规定要求,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的职业规划教育队伍。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着力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公条件和教育教学设施,增加职业规划教育人员的科研经费,全力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提供服务。
4.进一步健全职业规划教育保障机制
职业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既是依赖于学校自身,又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构建完善保障机制。相关部门要通过法律法规,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内容、考试评估等,做出严格规定,真正为学生熟悉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学校要根据学生规模,配齐配足专兼职职业规划教育人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辅导,使学生真正充分了解认识自身职业。
三、总结
总之,职业规划教育是以职业生涯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教育。所以,职业院校在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努力输送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才。这是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笔者相信,只要职业院校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的意识薄弱、体系混乱、人员匮乏等问题,进一步树立职业规划教育先进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职业规划意识,进一步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职业规划教育保障机制,职业规划教育就一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就一定能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建林.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6期.
[2]薄爱敬.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和注意的问题[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01期.
[3]孙鸣浦.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判断及工作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3期.
[4]王淑娟.完善我国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8年第22期.
篇5
(一)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概述
大学生作为相对成熟的群体, 相对来说更加独立, 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压力因素也更加复杂。目前, 人们普遍认为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经历、承受的竞争压力、自身学习特点、性别差异、生源、婚姻状况等。同时, 大学生本人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 也是影响心理建设的因素之一。总体来说,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压力, 主要来源于就业、学业、科研、婚恋、人际关系等因素。其中, 就业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中显得更为突出。
(二) 心理建设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关系
心理建设可以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 让大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挫折与失败, 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进一步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少大学生在选择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困扰, 指引大学生正确审视自己, 分析自身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从而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去学习和锻炼自己的优势, 摆脱自己的心理担忧。此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预见在择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自身提高职业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 心理建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 心理建设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指导作用。目前,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建设是提高高校大学生整体质量水平一项重要工作, 心理建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可以说, 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更好完成科研、学业, 从而走上现实社会并实现价值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确定自己合理的职业目标, 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目标顺利实现, 有利于大学生在就业之后能够使用新的职业环境。
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良好的心理准备, 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择业态度, 端正自己本身的社会角色, 为自己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此外, 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寻求工作过程中树立竞争意识, 学习随机应变的能力;尝试正确的自我定位, 实事求是认识自己的各项自身特点以及自己对未来发展意愿等, 综合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规划出适合并符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方向。
由此可见, 心理建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离不开个体本身的良好心理准备, 心理建设又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发展加入了新的管理方法。只有把心理健康与职业规划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相互促进, 互相发展, 互相学习, 才会发挥出大学生自身更大的优势, 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
二、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职业认知状况存在偏差
目前, 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晰、具体的职业规划。由于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毕业要求, 大部分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只潜心科研、发表文章、完成学校的各项要求, 而常常忽略自身专业的工作技能、人际交往的培养和在工作中的实际锻炼。因此, 当大学生毕业时,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容易遭受挫折。在现实情况中, 大部分大学生存在自我认识不到位、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由于无法及时调整心态, 也不能直观认识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产生了极大的失败感, 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二) 职业就业价值取向趋于单一
在高校, 有些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只看以后就业的现实利益和社会利益, 在就业目标上主要是看重经济利益, 把经济收入放在首要位置, 没有远大目标, 只向往高地位、高工资、高层次的工作, 将高待遇、高收入作为衡量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可以说,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价值取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这种功利倾向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三) 职业规划期望目标过于偏高
大学生无论在时间上, 还是物质上的投入都相对较多, 都希望找到待遇更好、地位更高、工作更轻松的职位。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留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发达城市工作, 而不愿意去边远地区;都希望到事业部门、高科技公司、政府部门等待遇好、认同度高的单位工作, 而不愿意干所谓的苦差事;对职业择业大环境估计不足, 盲目追求择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 更多地考虑现实的利益, 缺乏的长远意识和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这种就业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择业, 使大学生失去了就业的机会, 从而导致他们就业难。
三、心理建设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途径及实现
本研究从心理建设的角度着手, 通过长期的学习、接受指导培养学生建立一种健康、正确的心理。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点:
第一, 面向职业规划中开展了心理建设的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体访谈等方式, 了解目前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开展心理建设的情况。从对心理建设团队的评价度、心理建设模式评价度、心理建设反馈评价度、参与职业规划的成员成就感等四个影响力因素, 探索建立心理建设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力评价体系。
第二, 面向职业规划中未曾开展心理建设的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 调研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求学就业情况。了解职业规划中其他因素, 如求职技巧、专业素养提升等部分对职业规划能力的影响力区别。
第三, 招募确立心理建设小组,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对小组成员的团体辅导、课程教学、个体咨询等形式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职业规划,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稳步发展,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各领域采取策略全面开展。
第四, 在心理建设过程中, 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 逐步建立形成相关讲义、课件。具体包括:一是职业规划之初清晰认识自我, 包括综合素质、专业水平、性格特征、适合从业类型等;二是职业规划中间, 根据前期确立的目标突出长板优势, 加强短板训练, 促进全面发展;三是职业规划后期, 加强应对教育, 在面临挫折和挑战时树立阳光心态, 坦然面对择业;四是职业规划延续, 追踪学生就业后的情况, 反馈到后面的教学工作中, 进一步完善教案、课件。
第五, 积极构建平台, 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扩大心理建设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影响力。心理建设在职业规划中发生作用不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更要体现在重大活动中, 不仅体现在某一活动、某一时刻, 更要体现在随时随地, 即要从根本上建立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从业观。具体来说, 每个接受过一年以上心理建设的实验小组成员联系一个新生班级, 深入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想与学习生活状况, 并对其学习生活进行长期的指导和帮助。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后, 实验小组及指导教师召开专题讨论交流会, 讲述联系学生过程中的真实收获, 小组成员根据掌握的情况和各方的反映, 针对联系学生撰写调研报告, 对该团队的学风、班风建设及职业规划方向提出意见建议。
第六, 加强与其他学生群体的沟通、联动, 发挥辐射功能, 开创全体学生共发展的局面。高校的学生组织是青年学生的重要集聚地, 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实验小组要积极利用自身的政治、组织和活动等优势, 主动与其他学生组织 (如学生会、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的交流、协作、互动。积极开展心理建设、职业规划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心理建设在职业规划中的推进作用, 促进学生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和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文章通过真实的大学生群体现状调查, 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心理建设的实践工作, 对实践方案、实践过程、实践效果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估, 使举措条理化、系统化。面对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等新特点, 时代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强烈的时代特色, 审视并梳理心理建设在新时期下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发挥作用的真实状况, 理论上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心理建设影响力发挥的时代内涵, 进而将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进程起到参考作用, 为促进学生更好完成学业、顺利择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维, 施倩.论职业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 , 2016, (6) :54.
篇6
一、研究背景
技师学院由原有的技工学校升格而来,归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招生范围包括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办学分为三年制技师、五年制高级工等,旨在培养各级各类实用型高技术技能人才。技师学院学生会干部(图1)是技师学院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其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更高,是技师学院实施“名校、名学生”战略的重要资源,是技工院校强化素养培养后输送给企业的班组长储备人选,要从形成职业人生规划的高度上帮助他们向着“准职业人”的目标和高度去努力,明确方向,少走弯路。
技师学院相比普通技工学校,它的教学与学生发展层次更完整(涵盖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自身的院校里即实现了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因此选择技师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更有意义。
二、技师学院学生会干部培养现状
1.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几年是技工院校办学的大好时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因为招生难、行业同质化竞争、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所限,技工院校整体生源质量基础薄弱。从目前的生源中选拔学生会干部难度系数增高,通过走访我们发现,经过几年的培养,学生依然缺乏学习积极性。
(2)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在学生会干部队伍中独生子女比重较大,自我认同度高,工作中服从性较差、缺乏团队精神。
(3)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了解,并因此影响到自我职业规划的设计与执行。
三、学生会干部职业人生规划培养方法实践
职业人生规划简单来说就是: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以高效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目标。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做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规划出来的,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行动才更有计划性,就业时才会心中有数,学生会干部的职业人生规划首先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借助科学测评了解自身职业倾向
首先借助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见图2)。旨在让学生会干部了解自身职业倾向。该测试结果(如图3)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测验能帮助被试者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从而科学地从知识、能力、技能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角度进行后续的职业规划,以期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
2.明确职业人生规划方法,树立正确规划观
在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以后,学生会干部就要开始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几个标准。
(1)明确怎样的职业人生规划是合理的。首先,结构要完整,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自我识别与测评定位、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确立目标环节需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目标,这一环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所在,确立目标通常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每一目标都是紧密相连的,前一个目标都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最终服务于人生目标,服务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技工院校学生会干部的规划要涉及多个方面:技能规划、学习规划、沟通交流等。可以以赛促学,通过召开学生职业规划宣讲会和举办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推进这项工作。
(2)职业规划要符合自身所在技师学院的特点。以笔者学院为例,学院学生会干部主要的职业锻炼路径为“素质阶梯规划、职务阶梯规划、技能学历提升”的层次规划,从而明确学生会干部自身的目标,具体构成如下(见图4)。
3.确立职业规划 明确自身职业素养发展方向
(1)提升领导、组织、决策能力。建立团支书例会制度,每周召开团支书例会,严格团员组织生活制度,强调组织生活纪律,使组织生活制度化。通过调查团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系团总支对系内各团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决策能力。
(2)具有勤奋踏实的素质。在企业看来每个职位都会有许多合适的人来做,但是真正合适做班组长的人,首先必须具备勤奋踏实的素质。
(3)培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这也是求职者要表现出来的素质,在纸上写材料、做企业价值评估可能谁都会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会干部通过Word、Excel、PPT等计算机的办公应用软件来撰写总结、报告,培养计算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综合活动的策划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4)培养细致、认真的质量意识和职业精神。在企业中,哪怕算错0.01也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因此需要我们很专注、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即使这些工作很繁琐,如组织学生会干部进行各班出勤、学生补考成绩的汇总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细致认真的职业精神。
(5)外语知识的储备、培养技术资料查阅能力。外语知识是技工院校学生的软肋,一些大中型企业进口设备很多都是英语操作界面。在某种程度上英语往往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一门课程。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会干部在课余时间查阅英文说明书,在技术资料中提炼重要信息,并定期在学生会内部举办分享会。
(6)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是企业最需要的职业素养,因此,学生会干部要定期举办安全疏散演习讨论并策划安全疏散活动。
(7)实事求是、诚实的品质。实事求是,是企业对职工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学生会的工作中,实事求是则要求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尤其是学生会干部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遇到问题不推脱,学会承担。
4.推动职业规划强化自身专业技能素养
学生会干部首先是学生,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对他们而言做好专业技能素养提升规划是最基本的目标。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自主学习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试,引导学生会干部根据测评结果,选择适应自己职业倾向的技能强化方向(见下表)。
篇7
前段时间,网络上热传父母包办孩子一生的帖子,引起网友的热议。“5岁:我给你报了少年宫舞蹈培训;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我给你报了中考突击班;23岁,我给你报了公务员考试;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我们约会吧》……”
独立选择是个人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人生,就是选择出来的。职业规划中,当你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时候,你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就会起作用。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过程和结果,而正是这些塑造了你自己,也筑造了你的人生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兴趣是让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兴趣能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让人发自内心地追寻目标。发自内心去完成某件事情,与被外力强迫去完成某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在遇到困难时,兴趣能调动积极应对的力量。
选择自己擅长做的职业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人一生中不可能将所有的技能都学会,所以在职业选择时一定要择己所长,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台湾著名作词人方文山,几年前是个防盗系统安装师。他经常边装监视器边想歌词,一想到好的歌词马上记下来。他虽然是个技术工人,干着和水电工差不多的工作,但是他似乎更擅长做“写歌词”这样的脑力活。半年时间,他在工作之余写下了200多首歌词。他精选了100首装订成册,寄给了各大唱片公司。最终,他的歌词被吴宗宪看中,他因此走向成功,成为华语流行乐坛第一词人,很多歌星争相请他写歌词。
目光长远,
选择社会需求旺盛的职业
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因而一些老的职业逐渐被淘汰,很多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除了考虑到兴趣爱好外,分析社会需求,分析市场,择世所需,也是很关键的。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作出选择。试想一下,所选的职业是自己感兴趣的,又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则是必然的。
篇8
【关键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近十年来,受到高校扩招、国家劳动制度的改革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大学生教育与择业顺利挂钩?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始终贯彻这个重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普及职业规划理念
如何使当代的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第一,学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发展需要学生注入活力,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地环境也会推动学校的发展。第二,加强宣传和教育。学校定期开展一些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举行有关就业的座谈会。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会深刻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第三,进行经验交流。不同高校之间要经常沟通,国内学校和国外学校要逐渐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二、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高校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发展。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要持之以恒,贯穿整个大学教育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任务以及不同的心理发展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辅导。
(一)大一初步了解职业规划。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一切还很好奇。高校教育要注重他们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就业方向的认识,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如果有条件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发展库”档案,借格探索的工具—MBTI,为学生制定将来的职业目标提高帮助。MBTI用来衡量个人倾向,即外倾E或内倾I;感觉S或直觉N;思考T或情感F;判断J或知觉P。大一新生们建立初步的“职业锚”,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会形成占主导地位的“职业锚”。
(二)大二主抓能力的培养。大二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的积极参加,锻炼自己,让学生进一步清楚自己该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对于当代社会,更多公司对英语和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需要加大有关英语和计算机课程的投入力度。除了课堂教授英语和计算机外,可以开展与此有关的小活动,比如开设英语角,定期免费播放英语影片,举行计算机竞赛等等。此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常见的能力倾向测试,比如文书能力测试、心理运动能力倾向测试、机械能力倾向测试、领导能力倾向测试等等。学生在此阶段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知识丰富自己,检验自己所学的技能,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初步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三注重提高求职技能。大三的学生,学校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开始提高求职技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参加一些暑假社会实践和实习来锻炼自己。大三的学子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有全面的规划,在平时学习生活逐渐填满这个规划。我们前两年的学习生活为我们对自身有了不少的了解,必要时考取一些专业证书。这些证书可以为我们下年的就业增加筹码,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们制作简历。通过这些简历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渐完美自己。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途径接触社会生活。学校开始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实习,比如生物工程的学生可以参观有关的啤酒厂,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去北京参观我国遗留的古迹,化学的同学参观学校附近的化工厂等等。
(四)大四注重规划的落实。大四的学生该对自己的出路有较为确定的规划。大四的学子们要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个总结。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在学习上进行深造;一部分学生选择考公务员,可以过上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一部分选择进入社会,赚钱养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用人单位进行课堂讲解。此外,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进行有关的模拟面试等训练。如何了解外部的职业世界?学生们可以通过JobSoSo职业搜索法、网络104人力银行、工作世界地图等方法进行探索现存的职业。
三、建立职规和就业教师队伍
为了做好职业生涯工作,学校可以招聘或兼职的形式,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集中了一些专职教师,他们的素质比较高并且对当前的就业现状有深远的见解。在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时,教师们要有充足的心理学和市场管理知识,逐步专业、专家化地指导当代的大学生。一方面,通过课程教授,帮助同学了解现在的职业世界,进一步指导学生感兴趣的职业;另一方面,教师们可以借助职业测评和有关职业的咨询服务,及时准确地帮助学子们解决职业规划中的困难部分,结合现代变化的职业世界开展座谈辅导。大学生刚开始面对就业问题时,他们的心理可能会排斥。适应了校园安逸的生活,进入拥挤复杂的社会,这需要一个适应阶段。老师们要注重开导学生们,向他们注入正能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没有做不了事情或者适应不了的环境。很多大学生在碰壁了几次后经常垂头丧气,不断抱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处理事情时要锻炼自己的宠辱不惊和从容应对。
四、其他方面的建议
我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学会锻炼自己,逐步适应社会。在课余时间,我们做一些兼职,例如发传单,做家教,在网上做兼职等等。我们在这些工作中锻炼自己,学会自力更生。我们要总结我们的兼职经验可能有利于我们的往后的工作。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我们需要与外界沟通联系,接收外界先进有益的知识。如果你足够的优秀,那么你就业绝对不会很困难。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此外,在我们规划职业生涯和选择就业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我们要坚持下去。职业生涯规划好就业指导教育要注意课堂和实践结合。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改善。
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既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的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科学化、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规划;成长成才;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于1957年出版的《职业生涯心理学》一书中。其目标是寻找最适合的职业,着眼于近期的职业选择或求职问题,注重分析就业形势、提出就业指导策略、探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软硬件建设以及就业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从上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普及职业规划教育和辅导。在近百年的发展之中,职业规划指导共经历了3次大的思想转折,从而形成了逐渐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在我国,高职生职业规划尚未形成一个专I的体系,在许多高职院校中,本应持续3年的职业规划常常流于给毕业班学生所做的就业指导,这样一来,不仅目光短浅,学生有急功近利之嫌,用人单位也不满意。
职业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教育性,即它应该关涉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它是唤醒学生职业意识并促进其职业精神要素生成和发展的人生重要环节。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要将学生自我、学业、理想、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统筹安排、并融合自我评价与管理、职业判断与选择、职业发展与创新各个方面。
一、霍兰德(John Holland)人格类型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理论”,这一理论随后成为现代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之一。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有以下基本原则:(1)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2)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3)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4)可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人所处的环境也可以分为与人格对应的六种类型。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便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人们寻求能充分施展自己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不同类型人格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认为:(1)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一致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容易感到乐趣及内在的满足,也最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才能;(2)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近似的职业环境中工作,经过努力,应该可以适应此种职业环境;(3)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环境中工作,个人将不会感到快乐,也很难适应,甚至无法胜任工作。
本文的研究将基于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的框架,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多个高职院校生对于职业规划的理解、影响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职业规划的形成时间等一系列问题,分析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的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诸种问题,探讨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效能的思路与方法。
二、职业规划的意义
(一)职业规划使高职生在校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高职在校的时光对于每个高职生来说都是很宝贵的,不仅是因为这个年龄的青年最充满活力最有激情,还因为在校时间的充足给了每个人相当大的空间去自由运用。在这里就会出现很多由于个人性格、环境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个体差异十分巨大的分化现象。那些充分利用高职在校时光,发展自身能力的学生,他们的在校生活是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而这类人群,多数是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指向的。也可以说,前者以后者为因。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职业规划对于高职生以怎样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规划促进高职生个体成长、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人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会有自己的个性。即使自认为是很平庸的人,也会有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高职生职业规划,就是在每个高职生对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的前提之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建构的一套对于未来的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之下,一个人可以按照其要求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从而达到弥补不足,发扬优势,促进个体成长的效果。而对于个性的发展,高职生职业规划更是有指导意义。个性凸显得比较多的人也会给他人一种更为清晰独特的印象,不仅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加亮眼的部分。国外的教育具有促进个人个性发展的倾向,我们接触到的外国在校学生在这方面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注重个性的培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职业规划使高职生求职时更加有方向性和准确度
有着良好的职业规划的高职生,这一点既可以成为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是职场的要求。俗语云: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在求职的时候,有准备就是指对职业市场比较了解,对自身情况也有一定把握,在这二者之间能有一个很好的匹配和准确的定位。在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已经对自己有了很好的了解,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而且注重于自己所拥有的技能与职业需求的接轨。在校园中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也会是与自己倾向的职业选择相接近的,提前对这些都有一些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求职的时候,这些信息都将成为重要的资源,从而为我们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加分。
三、国内外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一)国外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对职业规划的研究,最早来源于美国,而且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如在美、日等国家,职业规划教育有如下的特点:
早期性:许多国家从中小学就有职业辅导,通过开设课程系统的介绍职业市场的情况和社会需求的情况;辅以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在大学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提供宝贵的意见。
个性化:各个高校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引导。外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季后除了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全体学生指导外还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导师面谈,或者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把自己的资料传给老师,这样就可以获得细致的针对自身的指导。
服务性: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项目一般有在校期间的社会体验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实用性:国外大学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测试,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参考信息,帮助学生找到最需要提高的地方,确立学生的努力方向。
专业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政府还是学校,都有专业的咨询师,这些咨询师不仅专业水平高,而且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意见。
B续性:国外职业规划辅导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从入学初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到毕业前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制作简历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国外的职业规划辅导一般都贯穿整个学生的大学生涯,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求职技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没有将“职业规划”和“找工作”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由于将“职业规划”简单地和“找工作”等同起来,就没有在学生一入学之后就明确给出如何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和职业生涯,更没有连续的职业规划的辅导。另外,将“职业规划”定义为“找工作”,就容易只重视对学生求职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相关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指导。
重视共性的就业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虽然高职生作为一个群体,有着很多相似的特性,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兴趣和爱好也有很大差别。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共性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而很多学生有着困扰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对自己的心理预期过高,觉得自己一毕业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或是在求职过程中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同时容易诱发他们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专业性和体系化程度较弱。虽然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已经让学生根据网上的性格测评、职业测试来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结果与专业的职业测评师交流的机会;同时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缺少在实际中应用的机会,真正走上岗位以后,也无法直接应用,往往会措手不及。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职业规划对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潍坊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首批立项的名校建设单位,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全省走在前列。在校内,有校级、院系级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社团、学校选修课等多方面多层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但是,由于缺少完善的系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和考察,造成了很多学生的职业规划的不明晰,从而导致在学校期间不知道如何规划大学三年的生活,目标不明确、迷茫,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四、高职生合理职业规划对策
(一)结合高职生自身特点,提升职业规划有效性
1.了解自身
霍兰德认为职业生涯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界中的表露。类型学理论的中心概念是,个体所选择的职业生涯,须符合这种个人导向,只有那些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职业角色才对个体有吸引力。如果个人导向已经形成,那么在对应的职业环境中就会得到满足,如果个人导向摇摆未定或者拥有互相冲突的职业目标,就很难寻找到适合的职业环境。因此,个人导向是否明确,是个人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因素。需要指导学生通过霍兰德人格类型测试量表对自身的人格类型进行准确定位。高职在校生可以借助于网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级、院级团委、学生社团、选修课等多种渠道对自身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此外,在了解自身的过程当中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2.了解职业环境
职业资料的提供是整个职业规划决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缺乏对职业世界的了解,想做好职业选择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对期望中的职业做全面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个体的职业认定常受到原有印象的影响,如性别、学历等,有的职业或专业的名称也许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容、性质或发展却相差很多。应该在霍兰德的职业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就业市场和高职学校的特点,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类型划分体系,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各类职业的内容与特点。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招聘会等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关于行业入职条件、行业发展前景、薪资水平、工作条件、社会定位等有效信息。
在职业调研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是社会文化以及机会因素。这些因素通常是个人无法掌握或控制的,例如家庭或重要他人的意见,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或经济景气的升降等等。
3.寻找自身与社会的结合点
在已经确定学生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的环境类型以后,需要对这二者进行匹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与自身人格类型相一致或相似的职业类型。同时,借助各类专业机构指导或参加公开讲座、个人职业规划咨询等形式根据个人需求实现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如进行性格测评、心理辅导、职业适应性辅导、职业测评、核心能力的体验式及实战式训练等,以期听取更加广泛的意见,寻找最佳结合点。
4.制定行动方案
通过制定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措施与标志,增强在校期间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1)大一学年:探索期
阶段目标:完成角色转变,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
实施方案:首先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规划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和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
(2)大二学年:定向期
阶段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实施方案:认清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自身技能培养,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尝试与未来职业或专业有关的兼职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从不断的总结分析中得到职业经验。
(3)大三学年:冲刺期
阶段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
实施方案: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晰,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积极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条件,学会写简历、求职信,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习工作,通过实习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明确个人在岗位中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大学毕业后总体的目标、步骤、措施、标志,使长远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实施措施制定的过程,就是自我约束和自觉实施职业规划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发展规划采取链条分解法逐层分解,将总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目标,使他们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月都有自己的小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小目标,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步步落实、一一实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
制定行动方案可以通过个人自主完成,但也可以通^指导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的规划进行指导,可以对规划书进行几项硬性要求,例如字数、时间表、目标、个人发展困难估计等等。
5.不断调整方案
进行职业规划跟踪,通过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对自己专业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父母、同学、朋友、教师的评价,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进行反复分析评估,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靠科学的选择和不懈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各机构团体互相配合,提高职业规划可行性
1.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建议校园职业规划体系中的校级团委、院系级团支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各机构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并相互配合,如通过学院团委等机构在新生入学时派发宣传资料,使得校内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被每位新生知晓。各个机构团体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分流目标人群,如对于个人职业规划方向完全迷茫的学生应首先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干预,而对于自身已经有模糊的兴趣点或目标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加入适合的学生社团,或通过其他一些渠道自主探索。
2.设立导师制度
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队伍在学院内部推行导师制度,针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辅导。导师制的设立一方面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分担了专业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有问题“不知道向谁问”的困惑情况。
3.引入更加先进的理念,规划从早期做起
一是强化早期性理念。二是突出个性化指导。可以变传统的讲座等形式为学习研讨班,培养学生发现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授之以渔。了解自己最终还是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各类机构要转变代办式或者灌输式的职业规划指导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可以与教务部门配合,设立相关课程。三是增强服务性。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体验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社会实习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四是建设连续体系。从大一、大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到大三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制作简历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使得指导贯穿整个学生的大学生涯,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求职技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五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升指导体系专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多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的专业性不强,加之人力和物力投入有限,这些机构团体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举办活动时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强烈建议学校加强对校园职业规划服务指导体系建设的重视,加大财力投入和人才培养引进。六是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在校生有别于本科院校大学生,由于校内社会资源丰富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高职学生更容易面临在选择更多的情况下更容易迷失自我的问题,因此在这方面有效地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万清祥,王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校园职业生涯规划[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2]袁乐,周炜炜,戴敏秀.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和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
[3]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4]张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3.
[5]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篇1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校选择;专业选择;活动开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规划教育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在高校得以普遍实施。然而在普通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研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存在着“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的现象。因此,高中阶段开展对高中生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能力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职业规划教育具体的实施策略和途径可以多样,利用以职业选择趋向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目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职业规划教育研究方向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选择
合理设计课题研究方向,收集各大学专业设置、行业特点等有关的最新资源信息。作为中学生了解的信息要尽可能广泛,如:各专业学习科目、培养目标、大学师资状况、行业特点、就业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从业要求等。
首先,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与特长,引导学生明确文理科倾向,初步设想自己将来打算干什么,希望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来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从而选定课题类型。
其次,让学生明确自己喜欢什么职业,哪些大学设置相关专业,其专业特点是什么,师资水平如何,开设什么课程,就业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如何等,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将来打算干什么,希望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需要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哪个范围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了解从事一种行业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与职业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二、职业规划教育课题研究内容
1.学校的选择
搜集全国各省市自己感兴趣的大学的详细信息,包括大学的学校概况、招生简章、师资力量、学术成就、专业介绍、学校排名、办学特色等,了解想要报考的大学及其设置的专业,比较各所大学的实力,从而根据本人的意向选出几所学校进行研究比较。
2.专业的选择
专业的选择对未来的职业定向有很大的作用,主要包括研究职业的特点、就业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要素。要让学生将选择学校和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作好进一步的升学计划,科学地设计人生、规划未来;教育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做到“知己知彼”,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也要对专业的学科特点、职业定向、素质要求、培养目标等做到了然于胸,明确哪些专业是热门,哪些专业是冷门。这样才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3.研究填报志愿技巧
了解高考录取程序,知道什么是平行志愿。通过学习研究,明确掌握、了解信息的渠道,包括高招政策信息,报考院校的本科招生网以及拟报考院校的招生政策和招生简章。
三、开展有利于学生职业规划的活动
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和展示活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按照分工,分类整理、分析信息资料,也可以走进相关单位进行职业体验,了解职业岗位特点和对人才的要求,并总结获得的调查结果,自制PPT,进行汇报展示,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每位同学通过观看各组的汇报展示,了解职业特点、要求,给自己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组织参加校外的参观、实践、服务活动,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向
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专题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外企业、研究院所、机构、工厂、矿山、农村、部队、高校参观、学习、走访,了解社会发展与职业、行业变迁,及其对人员要求的变化;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服务,在不同职业角色的体验中感受职业,认识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探索,开始职业定向尝试。
3.开展了解自我潜能的展示活动,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认识
通过一系列展示活动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和热情,让学生在各种展示活动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初步有效的职业决策,设定务实可行的职业目标,拟定职业计划,信心百倍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为将来进行职业选择趋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职业生涯教育实验中期调研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2]刘雪冰.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构想.教学与管理,2012(8).
[3]李家华.赢在起点:思考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国教育先锋网,2007-10-08.
- 上一篇:常见的营销方法
- 下一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