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管理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字化财会管理;对策建议
一、数字化财会管理的特征
数字化的财会管理,简单地定义就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总体看,数字化财会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性。从数字化财会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是对财会管理的全面性颠覆,因为数字化的财会管理不仅包括了传统财会管理的会计统计和核算等功能,还在技术和理论上实现了实时会计监督、战略会计管理、财务信息共享整合等内容,并且能够对整体性的财会管理工作作出整体性的重构,因此其具有全面性的特点。(2)开放性。数字化技术的采用使得整个财会数据的获得、处理和应用都呈现出高度自动化、共享化的特征,不仅一个组织内部可以使用,外部相关单位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时获取和运用,因此数字化财会管理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公开性。(3)集成性。数字化财会管理不仅可以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集成,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能够得到兼顾,还可以将一个组织内部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组织内外部的信息都得到有效整合和连结。(4)多元性。信息时代,数字化财会管理信息的流通方式是多元性的,即可以货币形式信息,也可以流通非货币形式的信息。同时,信息的流动时间也不在停留在纸面时代的单一性,而是可以通过各种电子方式即时传播。最后,对财会管理信息的处理也有多种方法,且其信息方式不仅可以反映当前,还能提供历史信息并进而预测未来信息。
二、我国数字化财会管理发展的不足之处和原因分析
一是信息技术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从总体上看,在信息处理电子化、网络化方面,很多组织机构的财会管理还处于手工时代的理念和技术,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没有真正实现对手工会计信息的改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财会工作的参与管理功能还显得不足,无法很好的满足现代管理对财会管理的要求。二是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导致数字化财会管理工作后劲不足。三是信息管理系统兼容性和整合力度有待改进之处。目前很多企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信息系统都是独立于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不能将财会管理信息有效融入到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去。各组织机构应该将人、财、物等有形资源与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充分统筹运用组织的整体资源,方能将数字化财会管理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相融合,才可以将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做好数字化财会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培训员工,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掌握现代智能工具。数字化财会管理工作的开放性这一本质要求组织必须趋于扁平化、网络化、去中心化,只有加强上下级、内外部的沟通,才能提高财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二是财务管理方式要加紧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越来越像电子化、信息化、数据化方向转变,且在网络环境下,这些信息是共享的。所以,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在内部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
从长远看,互联网、内部网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和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信息时代,传统的固定办公室可能会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管理方式转化为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可在互联网上进行,这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管理方式创新的目的之所在。
参 考 文 献
[1]章海贤译.会计的数字化之路——微软的会计核算革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2)
[2]张丽君.数字化医院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8(4)
[3]江俊龙.基于数字化管理的管理会计创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 安全管理 应用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196-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我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各种工作的发展都逐渐倾向于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档案管理也是这场变革中的一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逐渐转变成为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传统的档案大多数都是纸质的资料和信息,管理方式也大多是人工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也容易出错。随着数字化档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逐渐普及,数字化档案的应用和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档案的归档、管理以及应用中,其安全性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浅述企业的数字化档案在安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1 企业数字化档案在应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数字化档案指的是以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作为管理的手段,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改进,形成的一种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对各种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共享。在企业数字档案的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指的是数字档案的各种网络载体,即物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网络布线、连接、局域网的构建、网络设备的选择等都有可能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这种网络安全问题是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一般是通过设置防火墙以及权限、采用可靠的硬件设备等措施来对数字档案管理和应用过程中潜在的危险进行控制。网络安全是整个数字档案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一个关键,也是重要的基础,在数字档案的应用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数据安全问题。数据安全问题指的是各种数字档案中包含的信息数据的安全。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数字档案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备份、格式的转换、电子文件的保管等,各种数字档案的收集、整理、应用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数据在这些环节中出现问题,防止存储介质老化失效从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应该要加强数据安全的管理。数字化档案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数据丢失,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企业数字档案管理中应该要加强的一个方面。在数字档案应用管理中,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取决于各种软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但是在建立网络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上述两个方面的安全性,首先要考虑到操作系统的种类,当前数字档案的应用和管理中常用的系统一般有Unix、Windows、Linix,这三种系统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应该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实际的选择,为数字档案的安全应用提供基础的保障。
(3)在数字档案应用方面的安全问题。数字档案应用方面的安全主要是在档案应用过程中潜在的一些安全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这方面是否安全主要是取决于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具体的应用系统中对于用户模型的定义规则。数字档案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用户一般有很多层次、多种功能、也有很多角色。信息管理系统一般会将用户分成几类,不同种类的用户对于数字档案信息的查询应用等有一定的权限,为了控制数字档案的应用安全问题,需要对信息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都要进行一定的权限设置操作,也要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层管理。以保证数字档案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 企业数字化档案安全应用管理措施
(1)加强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控制。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控制是保障企业数字档案安全应用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加强数字档案系统的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建设,对于系统外部的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可以进行有效的防范,在构建网络基础安全环境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几种,如物理隔离、防火墙设置、身份权限设置等。
1)加强防火墙的设置。防火墙设置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防火墙本身对于外界的各种不安全的攻击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在数字档案的应用管理中加强防火墙的设置,可以限制一些没有被授权的未知用户的进入,防止外部的侵害者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入侵,为监视网络完全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防火墙设置也是当前企业数字档案应用安全管理中常用的措施,如果有的企业数字化档案室需要服务器来指定用户,则可以利用防火墙的用户认证来进行限制,除去那些已经通过验证的用户,外来的用户想要进入系统中时都要经过防火墙的过滤,可以对一些可以的数据包、外来的用户等进行抵制,保护数字档案系统的安全。
2)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的管理。在硬件以及软件的管理中应该要采取重要的科学的管理策略。在企业数字档案的管理中,应该要根据档案的安全级别来确定具体的管理程序,确定相应的管理保护范围,制定机房的管理制度,对于那些安全等级要求比较高的档案系统要进行分区控制,同时要限制工作人员出入机房,可以采取许可证方式进行出入管理。要确定各种软件以及硬件管理的责任制度,保证具体的管理项目能够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各司其责,加强对企业档案的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石油;数字化;管道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95-01
1数字管道定义
明确数字管道的定义,有利于数字管道的建设和发展。数字管道是管道的虚拟体现,它涵盖管道的所有信息,人们利用数字管道平台可以进行探查互动等活动。数字管道更是一种技术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空间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特点,这个系统是真实管道在信息世界里的映射。因此,在设计管道和展开施工时,数字管道能够采用相关计算机技术收集、管理信息,构建管道数据库,为未来的管道管理和运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数据,最终实现管道的数字信息化管理。综上所述,数字管道的基础数据支撑包括动态和静态的所有信息,数字管道的功能是为了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的自动化服务,采用的方式是其数字模拟及自动化控制运行等系统。
2数字化管道长输原油管道建设的总体目标
数字化管道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了全面落实长输原油管道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和管道运营全程全自动控制。通过成立构建覆盖管道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库,处理并储存各种动、静态数据,将它们作为管道全生命周期自动控制的基础。通过数字模拟管道长期运行的模式和状态,对周边自然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最终实现管道运行的预警功能,这样能够做到最大限度预防并及时解决由于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管道安全问题。
3数字化管道系统的核心技术
数字化管道建设的关键技术不仅仅包括遥感、GIS、GPS、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定位和通讯技术,更重要的是当长输管道和沿程的各种站场建成并投产运行后,数字管道建设工作就会将全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管道生产运营管理阶段。此时,如何对管道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如何对长输管道系统展开数据的全面采集、以及利用多模型自动分析技术进行管道系统模拟,还包括管道系统的全程可控自动体系成为了数字化管道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所以,数字化管道系统的核心技术是紧紧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数字化管道系统需要完成管道系统数据的采集工作,并实现实时监测的功能。数据的采集不仅包括建设初期的管道静态基础数据外,还要针对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这能够保证对管道系统分析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其次,管道系统模拟与仿真系统有很大差异,模拟系统是基于所有的采集数据,将与管道相关的所有运行模型都涵盖其中,进行当前的情况分析,从而实现未来管道运行的自动模拟和预警功能,这种模拟下,获得的多种运行结果可以为方案的优化提供保证。
再次,管道系统实现全程可控自动控制也是数字化管道系统的核心技术。管道模拟运行优化的结果需要及时地反馈,并迅速地应用到管道系统中。此时,该技术即管道系统全程可控自动化,就派上重大的用途。管道系统所有生产设备可调节仪器的远程数控能够真正实现数字化的运行。
4现有数字化长输管道建设的特色
数字化管道系统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数据化管道系统的建设理念是借鉴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体系和思想理论。因此,数字化系统的建设与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要求是保持一致的,这有助于未来管道运营的完整性管理,这是投入运营后的管理基础。其次,数字化管道系统的建设会收集并存储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投产试运到今后的管道运营一系列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甚至会包括管道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信息,这个数据库的构建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再次,建设数字化长输原油管道所采用的技术会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精度高、比例大的数字地图和卫星遥感图。这些能够对设计的优化,和在施工过程中提供便于管理的平台。这平台具有可视化的特征,能够进行检索、查询和分析,为运营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基础。最后,数字化长输管道建设中,大多都基于IT行业发展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采用最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建设,确保管道建设的安全性。
5结论
数字化长输原油管道的建设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长输原油管道建设的工作模式,为原油管道建设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这代表着我国数字化管道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腾飞时代。长输原油管道数字化系统的构建,不但保证了管道建设的安全性、优质性和高效性,更重要的是其有助于减少管道在建设中及应用的过程中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能够预先发现事故安全隐患,从而构建绿色的管道。
参考文献
[1]苏勇,史鸿鹏,侯宴春.国内首条数字化管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石油工程建设,2006,32(5):73-75.
篇4
怎样才算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IP网络数字化广播系统?这个问题需要拆解来分析。有几个关键词:IP、网络、数字化、广播和系统。
首先,广播是使用功能的定义,网络与数字化结合,再加上IP这个定义,可以理解为是第四代以上的音频技术(第一代为纯模拟、第二代为数字处理和模拟连接、第三代为纯数字处理和数字连接、第四代为数字处理网络传输、第五代基于IT技术的“云”音频技术)。那么,剩下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系统。而系统的含义就不仅仅在于传输,更包括了管理的功能,包括信号路由的定义、功能的调整等待。信号的传输可以仅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比如CobraNet技术。但管理就必须在第三层以上的网络上进行,甚至到应用层。
通过以上内容不难看出,采用自有协议进行网络连接的广播系统是不能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的。这个问题的精彩之处在于“IP”和“系统”这两个关键词。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利用TCP/IP技术,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功能管理的广播系统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IP网络数字化广播系统。
IP化优势=灵活简单地管理
传统的公共广播是建立在第一代技术与第二代技术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相比较而言,IP化的公共广播系统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大系统的管理灵活性方面。具体就功能而言,广播的传输以网络为渠道,只要是网络覆盖范围,不会有建筑结构的局限。并且由于可以利用公共网络如企业办公网等设施的资源,在简化施工难度,扩大广播范围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同时,由于网络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此类优势可能在以后的音频技术进步方面(比如AVB技术的诞生),会由量变推动质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型商场或大楼,原来的广播需要全楼布线,而现在只是在每层楼的交换机上分一根网线出来到解码终端,就可以完成以前的广播布线工作;甚至通过网络,将需要管理的其他楼层的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统一管理,将是多么的便捷。
同时,由于IP6的推进,未来每一只扬声器终端都有可能有自己独立的IP地址,寻呼广播将变得无比便捷与灵活。
IP公共广播系统应用场景
雅乐企业目前在IP化的音频技术上,已经完成了引进与消化的阶段,并且推广使用了数年。目前我带领的团队正在建立集成解决方案与应用概念的建设过程中。新的技术在中、大型的会议扩声类项目和广播项目都有应用。在广播类项目上比如学校的广播系统,过去采用中央机房寻呼的方式,现在我们设计的数字广播系统,可以在学校任何能接入网络的地方改造成广播站,在任何办公室可以监控后台的运行。目前最新的一个项目是在一栋大楼内将通讯、会议、广播、安防广播、导览、应急指挥等系统集成到一个大型的数字化音频系统中。各系统既独立工作,又能交互应用。比如有客户参观,工作人员拿着一只话筒带领客户全楼参观,当他们到展览区时,他的话筒声音就在展览区;当他到会议室时,他的声音就出现在会议室而其他地方没有;当有安防系统进行广播干预时,会议室或其他广播就自动切换到安防广播的内容。同时,通过网络传输的VOIP语音(宽带网络电话)可以任意选择大楼内的会议室或广播系统进行交流。他们的选择方式就是典型的IP数字化广播解决方案。
AVB技术使任意定点广播成为可能
AVB技术是一个最新的音频传输的解决方案。由于它与其他解决方案的差异,比如IT行业的应用以及本身为协议,不存在制造费用的门槛等因素,有理由认为它的未来应用会因为量变而引起质变。
最近我们在展望一种前景:由于AVB协议本身免费,未来会因为大量制造将其接口成本降至最低,网络广播不再采用现有的布线方式,直接由交换机进行PoE供电,网线本身就是电源和信号的传送载体。而末端的小功率D类数字功放体积也可以小到指甲盖的大小。那么一个广播扬声器就只需要网线就完成了广播。一个大楼内任意选择布设广播终端也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情。并且由于IP6的推广,定点寻呼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线路,只是在处理器段进行地址的规划就可以完成。甚至户外的音箱还可以采用太阳能方式供电并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同时,由于AVB可以穿透路由以及高速传送(每七跳延迟2毫秒)的优势,用户可以不需要自己购买音频处理主机而采用租用的形式对广播音质进行处理(当外部网络断开时可以自动路由回来,缺少音质管理但不影响扩声功能。如果是大型网络后台服务,则可以设置自动路由到其他服务器继续完成原有功能)。
另外,由于使用的灵活度会加大应用产量,有可能AVB解码加数字功放总成本降到几元以下。这样,任意定点广播就完全可以做到了。
雅乐做为一家工程贸易企业,目前尚不具备开发的能力。但我们不排除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可能。从现在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技术和概念改变生活随时可能发生。
IP化潮流下厂商的竞争特点
在数字化网络技术应用的潮流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从iPhone看来就是一个极好的体现。
从我们音频领域来说,也会有很大的改变。首先就是音频的扩声技术量化。
篇5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危机管理;潜在危机;对策
1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内涵
随着管理学的发展,危机管理理论得到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有各种对危机的定义。巴顿(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1]。巴顿揭示了企业管理中危机的内涵。图书馆危机也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我国学者庞恩旭对图书馆危机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图书馆危机是各种危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专指由图书馆内外的某种非常规性因素所引发的非常态事件[2]。学者周金龙先生将图书馆危机定义为“图书馆危机是指图书馆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它的外延是图书馆系统内外的各种矛盾关系,当这种矛盾激化的时候将演变为恶性突发事件”[3]。该定义突出了图书馆危机的根源和本质。实际上,不平衡状态就是潜在危机,也就是危机的产生原因;而恶性突发事件就是危机表现形式,也就是潜在危机发展的最终结果。危机管理专家W.T.Coombs指出:“最好的危机管理方法是避免危机发生[4]。”把不平衡状态作为危机的标志,更能够从源头上发现危机并及时作出反应。如果以一个人患病为例,中医学强调治未病,而西医注重于治已病。从预防的角度,显然中医更符合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对人体损害的要求。这也是孙子兵法“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实际运用。本文以周金龙定义为准,探讨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危机的产生原因以及对策。
2大学图书馆潜在危机的主要表现
目前,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大学图书馆已经初步完成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信息管理准确地描述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状况。在此基础上,新世纪以来管理学科逐渐兴起知识管理的理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面对海量信息往往无所适从。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信息,不得不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徘徊。而知识管理正是把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作为出发点,使信息知识化。图书馆工作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成为必然的趋势。图书馆通过知识管理使知识更有效地服务于读者。因此,大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焦点也从传统纸质文献管理走入信息管理,而且逐步开始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图书馆将会面临怎样的危机呢?周金龙的危机管理定义把图书馆视作一个系统。图书馆的潜在危机应该包括图书馆自身系统内部要素的不平衡和图书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平衡两个部分。知识管理中图书馆潜在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2.1馆员的知识水平与数字化信息资源日益膨胀之间的不平衡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信息呈现指数化增长,知识日新月异。而图书馆员目前的自身知识水平却相对有限。在大学里,图书馆作为服务性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馆员与大学里的学院教师从学历、职称、科研能力等方面比较往往明显不足。实际上,馆员的学科背景也是各种各样,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馆员反而比较少。而知识管理就是要求馆员充分把自己的隐形知识运用在图书馆实际信息或知识的管理工作中。未来数字信息处于不断膨胀的情况下,馆员自身水平就会成为知识管理的桎梏。
2.2信息的无序化与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数字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仅包括纸质图书、期刊以及报纸,而且包括大量的数字化图书、各种数据库。于是,信息呈现无序化存储形式。例如,读者为了找寻朝鲜民族文化的论文,可能需要在数十个数据库以及上百万册纸质书之间进行寻找。并且每个数据库之间、数据库与纸质图书之间,可能信息重叠。虽然每个数据库都具有各种检索信息的方式,但是随着信息量的增大、数据库以及纸质图书的增加,检索效率不断降低。
2.3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与图书馆服务方式单一之间的不平衡
新世纪以来,各种电子产品蓬勃发展,性能不断增强。手机等手持终端已经发展到智能化阶段,功能和计算机相差无几。读者开始对信息获取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获取信息速度快,而且产生各种个性化需求。例如,年轻人获取信息不仅限于文字,还需要包括视、听的多媒体形式。视觉衰退的老人、视障残疾人士希望声音等形式获取信息等。目前,图书馆的信息显然以文字化为主。多媒体信息占数字资源的比重很小。
2.4图书馆对学术水准的要求与图书馆员知识结构之间的不平衡
图书馆学已经发展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性学科。图书馆学不仅包括传统对纸质图书管理的文献学、目录学,还包括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管理的信息管理学。图书馆学从图书馆管理的视角进行研究,并不同于计算机技术。具备学术水准的图书馆员不仅能够切实掌握图书馆学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且能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图书馆学科,尤其是图书馆学的前沿领域。目前,图书馆员的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整体偏低,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较多。不少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学的了解不够深入,达不到知识管理中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
2.5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与学校学科发展、科研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蓬勃发展,各种数据库应运而生。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是为学校的科研服务。实际建设中,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往往具有一定盲目性。不符合科研实际而过于超前,造成资源浪费。或者,数字资源与学校的学科发展不相符合。需要的数字资源稀缺,而不需要的又太多。
3图书馆知识管理中潜在危机的对策分析
3.1学科馆员能够提升图书馆与各学院之间的联系
新世纪以来,学科馆员已经产生于部分大学图书馆。与普通馆员不同的是,学科馆员具有对该学科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不断关注该学科的前沿领域,从而赶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时代,学科馆员不可替代。学科馆员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科馆员能够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准确把握学科重点和发展方向,避免资源建设的无序性。同时,学科馆员嵌入该学科科研工作中,成为联结图书馆和学院、科研机构之间的纽带,减少知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3.2构建学习型图书馆,不断提高馆员知识水平
图书馆员虽然往往是非图书馆学毕业,但是这也为学科馆员的培养提供了便利。学科馆员就是需要掌握某一特定学科。例如,法律专业毕业的馆员,只要进一步学习图书馆学就很容易成为法律学科馆员。当然,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不断发展的,学科馆员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而准确把握学科动态。这就需要构建学习型图书馆,使每个馆员都处于不断学习的组织文化中。
3.3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
图书馆危机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有必要建立危机管理系统。危机管理系统不仅包括对各种危机及对策进行分门别类记录的文案,还包括危机管理工作中的相关人员、机构和设施。完整的危机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对各种危机进行有效预防,而且也能对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图书馆处于动态发展中,危机管理系统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在不断对可能危机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
3.4科学绩效评估,准确把握工作中的问题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知识管理工作的成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发展。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知识管理绩效评估。卓有成效的知识管理一定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科学的全方位绩效评估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管理的实际效果,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且根据图书馆战略目标不断更正知识管理的方向。最终使知识管理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高效率前进过程中。
3.5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知识管理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不是一帆风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知识管理也不例外。科学发展知识管理过程,就要认识到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注重知识管理的可持续性,注重知识管理的全面性,而不能仅仅偏重于知识管理的某些方面。
4结语
由于管理对象知识不同于无序化信息,知识管理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信息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大学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各种危机不可能不出现。只有未雨绸缪及时发现潜在危机并找到应对之策,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危机的危害性。
参考文献:
[1]董传仪.危机管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庞恩旭.试论我国图书馆的危机与危机管理.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1):11-13.
[3]周金龙.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J].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年1月.
篇6
关键词:数字化存储;纸质公文;电子公文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6-7516-02
The Digital Storage Program of Paper Documents
SUN Ping-bo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Changhai Hospital,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 storage for paper documents, then analyses the design of digital storage. Secondly,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o change the paper-based documents into electronic docum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document storage. The research of the paper effenctively guarantees the document management of e-government systems.
Key words: digital storage; paper documents; electronic documents
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是指将纸质公文(特别是其红头和公章,签名等)通过专有的技术处理成为数字化信息,并且以完善的安全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应的数据存储问题,从而实现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公文的管理,为各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实施铺平了道路。
1数字化存储方案的设计
1.1 数字化存储公文的内容定义
为了实现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必须将纸质公文信息转换为统一标准的格式,按照日期、部门、文件号等形成唯一的标识号,送到应用适配器,并将该接口文件存放在指定的目录下。文件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识ID: 包括日期、部门、纸质公文类型、纸质公文号等;
2) 环境Environment: 包括该办公系统硬件平台的描述,办公自动化应用和访问方式,纸质公文数据的保存的方式,是一个数据库,还是一个抽取或者拷贝的数据的集合,以此来评估接口文件生成的难度,和接口文件生成的方式。
3) 结构描述Structure Description: 数字化存储公文接口文件的结构,包括字段的组织和顺序,字段的格式,元字段的定义,或者数据结构的引入等;
4) 结构内容Structure Content:根据数字化存储文件结构确定的每一个字段,生成的规则(结合现有的应用情况);
5) 接口文件大小Volume Statistics:数字化存储接口文件的大小,增长率,生成接口文件的规则影响(包括保存的目录),接口文件的清除或归档行为[1]。
1.2 数字化存储的用例模型
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用例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的前提条件:与公文相关的电子政务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执行结果:纸质公文被录入。过程描述:填写、修改纸质公文配置表单;提交表单,纸质公文数据保存;返回。用户和权限管理的前提条件:电子政务系统节点运行稳定状态。执行结果:纸质公文数据被修改。过程描述:填写、修改纸质公文管理表单;提交表单,数据保存;返回。纸质公文管理的前提条件:电子政务系统处于运行态,有纸质公文数据被编辑或有用户操作。执行结果:生成一条纸质公文所对应的电子公文信息。
2 数字化存储方案的实现
2.1 实现环境
本文所研究的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平台采用基于.NET的技术进行开发,.NET是对SOAP技术进行扩展提出的体系结构,能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开发平台。.NET作为当前流行的软件开发技术,XML本身也是面向对象的一种语言,这两者可以紧密地结合起来。DOM是一种树形的面向对象的解析器,更加有利操作,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所以在本系统中采用JDOM组织的JDOM语法解析器。
此外,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需要一个功能稳定、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保存纸质公文对应的相关信息。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ORACLE、SQL SERVER、IBM DB2等。根据系统的开放性、伸缩性、安全性、系统性能、客户端支持及应用模式、操作简便等几个方面考虑,本文采用的是Oracle 9.0作为系统数据库平台[2]。
2.2 纸质公文转换为电子公文的实现
本文所研究的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平台采用北大方正开发的完全高保真的电子文档格式CEB作为电子公文的数据载体。因为CEB文件格式能有效解决电子文档不统一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的肯定。CEB格式可以较好地保持纸质公文文件原版样式、支持多种语言种类、具有数字签名及数据加密功能、可以进行多种压缩、制作及使用方便等特点。
首先,将纸质公文的基本信息包括文件序号、收稿时间、签发人、承办单位、发放范围、发送单位、份数、密级等信息用Word、WPS、Excel等数据格式制作好,然后使用Apabi转换软件(ApabiMarker),将各种格式的电子文档如Word、WPS、Excel等格式转化成CEB格式。另外也可以使用方正书版、飞腾排版软件, 排版定稿的正式文件, 通过内置的CEB转换插件, 直接保存为CEB文件。然后设置安全选项,经加密后禁止复制和更改,设置为仅可打印。
由于本文在具体实现时采用基于模板的处理技术,定义一套模板文件,包括纸质公文解析模板、DTD模板、XML模板。各模板名称将保持一致,并在结构上具有对应关系,并根据纸质公文的各种文档种类定制多个不同的模板。文本解析模板只包含纸质公文的格式,不包含用户输入的内容;DTD模板定义电子公文的XML格式文档的结构,并在转换完成后对结果XML文档进行有效性验证。下面是.NET所实现的一个纸质公文解析过程:
//创建解析器
public void parseAndPrint (String uri )Doc = db.parse ( uri ) ;//遍历纸质公文信息
If(doc != null)searchDomTree ( doc );… }//处理纸质公文属性节点和文本节点
Case Node.ATTRIBUTE_NODE:{System.out.print ( “ ”+ node.getNodeName () + “ =\“”+( ( Attr ) node. getValue()+ “\””);
Break;}
case Node.TEXT_NODE:
{ System.out.print(node.getNodeValue());Break;}
2.3 电子公文数字化存储的实现
纸质公文转换为电子公文后,就面临着存储的实现。存储之前必须通过弹出的日期选择窗口进行选择,避免用户输入错误,信息内容可以通过内置的HTML编辑器进行编辑。上传附件区通过选择本机中的任何格式的纸质文件扫描版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一次可上传多个附件,上传错误的附件可通过删除功能进行删除。填写完成的信息用户可选择保存此信息,保存后信息将存放到数据库服务器中,等待以后修改后另作保存即可。
3 数字化存储的安全保证
3.1 数字化存储服务器双机热备
为了保证公文数据的安全,提供高性能价格比、高可靠性的集群技术应予首选。因为集群可以很好地实现负载均衡与容错,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可靠的安全性。纸质公文数字化存储采用Microsoft群集服务(MSCS)、网络负载平衡(NLB)、组件负载平衡(CLB)。所有服务可在集群内均衡分布访问的IP流量。网络负载均衡增强了Web服务器、FTP、E-mail、BBS、流媒体服务器、VOD服务器等应用的可用性和扩展性。可以完成如下功能: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服务就近提供,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提高服务器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网络关键部位出现单点失效。
3.2 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公文数据库的通讯保护: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器直接的通讯采用数据库的IPSEC加密通讯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加密。数据库的权限保护:议采用数据库支持的认证授权方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用户定义的数据库角色:这些角色用户将数据库中具有相同安全权限的用户分为一组。需要创建数据库登录,然后将它们映射到特定的数据库用户。然后将数据库用户添加到数据库角色,并使用角色在单独的数据库对象(存储过程、表和视图等)上创建访问权限。实现的关键代码如下所述:
……
//验证是否普通用户
if Session ( "user" ) = " " then
Response.Redirect "default.asp"
end if
if Session ( "SecEx" ) = "1" then
Response.CacheControl = "no-cache"
end if
//验证是否系统用户
function isadmin()
isadmin = false
if Session ( "user" ) = Application ( "em_SystemAdmin" ) then
isadmin = true
end if
end function
//产生随机验证码
function getGRSN ( )
dim theGRSN
Randomize
theGRSN = Int ( ( 9999999*Rnd ) +1 )
getGRSN = "GRSN=" & CStr ( theGRSN )(下转第7532页)
(上接第7517页)
end function
……
4 结束语
总之,由于各机关单位的纸质公文模式各不相同,尤其是单位组织的架构、办公文化、管理规则是无法统一的,所以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通常是按照各机关单位的作业模式自行开发的。而本文研究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存储方案,从理论和技术上指导、规范和统一电子公文应用的建设,使政府各部门的系统之间具有良好的公文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档案 数字化 意义 作用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是满足企业日益发展需要的重点工作。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如何把所有企业档案变成现实有用信息资源,迅速、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为企业重点工作服务,更好地适应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是当前档案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把档案变成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发挥档案真正的作用,档案数字化是势在必行工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一、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实现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档案馆藏档案的保存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保管,以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用人工方式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的利用率很低,很难适应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发展。
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的目标,我公司档案中心把档案数字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我单位2013重点工作,即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了本单位数字化工作和数字化范围方案,到本年底我公司档案数字化实现60%的数字化率的目标。目前已经招标的资质的数字化公司开展工作,按计划两年完成这项工作。
(二)档案数字化的定义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三)当前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1.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2.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3.档案专题信息的采集与建库。
(四)企业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必须进行数字化管理,既档案原件数字化,在利用过程中快速提供利用, 为企业重点项目和经营发展准确提供数字化档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形式的档案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发挥着与原件同样的凭证价值和重要依据作用。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一)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括两大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二)利于长远发展,保护档案原件
1.用数字化的档案代替原件使用,保护了档案原件;2. 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缩微胶片供永久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有利于档案的长远发展;3.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从今年我企业组织部门利用数字化文书档案充分得以证明,在编写组织沿革利用数字化档案的事例上,从人数上和利用卷上证明了数字化档案在保护档案原件上的作用。
年初我企业组织部门重点工作是编写我企业组织史,自六十年代初建厂以来,我厂没有做过这项工作,下设的二级分厂、机关处室共63个单位,全部到档案馆查阅文书档案,反复利用文书档案原件会严重损坏档案原件,为了保护文书档案原件,档案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把机构设置、合并,干部人事任免职,表彰通报、高级职称等相关档案用数码相机进行数码像机拍照,按时间、关键词进行分类,存放在计算机内提供给二级单位、处室利用,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有效的保护档案原件,减少了因查档案原件对档案的损坏。在编写组织史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档案的作用,这次有效尝试增加了企业档案数字的信心和决心,各级领导也更加支持档案中心档案数字化工作。
(三)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
1.一份文件以数字化形式同时提供给多个利用者,实现资源共享;2.数字化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能异地调阅利用,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3.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上网,利用者可以随时使用开放的档案文件。“时间”不再受限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4.检索时间加快,接待利用效率的很大的提高。利用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0分钟缩短到仅需几秒钟。
(四)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档案人员工作效率
数字化管理后,纸质载体的档案转为机读档案,既节约了保管费用,也节省了占地空间,查阅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数字化管理后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并能尽快提供利用服务。比如设计部门可以快速查到所需的数据信息,为技术改造节约时间。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档案资料变得快捷、方便,做到足不出户可查所需,数字化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档案馆正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把历史数据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对新形成的档案实行档案系统管理,把电子档案一同进行归档,形成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直接利用电子档案。通过企业局域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在企业技术改造、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以前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档案数字化以全新的形式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数字化
一、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数字化意义
(一)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管理现状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南京市政府成立了南京市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并在南京市国土资源局下设办公室。南京市依托国家示范工程、京沪高铁沿线(南京段)宕口治理等重点工程,对全市急需治理的109个废弃宕口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在治理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原始资料,例如:立项批文、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拨付材料等等,这些纸质材料一般都存放在处室里或者由各分局负责统一归档,进行日常的分解管理,目前还没有针对性规范的整理模式,在工作中都是参照普通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仅局限于平时工作中简单的查询和调用,这就对我们及时开展科学规范的档案整理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结合“一张图”建设将矿山环境治理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加快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和跟踪管理工作,实现宕口治理项目相关内容的可查询、可录入、可更新、可监管、可统计,提高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而传统的档案管理与传播方式,即实施手工管理档案,信息形态主要以纸质等载体形式存在,只适应于传统的和以点到点的传播,即使经过编研等初步加工,编辑印发档案资料,利用的覆盖面也相对较小,很难适应快速准确的利用要求,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难以充分实现。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广泛和深入,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管理意义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对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定义是: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档案数字化通常开展的方式,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科技,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开展进行矿山治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将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及数码影像文件的集中统一的管理和应用,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1. 对档案原件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在日常工作利用中,网上查阅扫描件代替调阅纸质档案原件,使原件得到妥善的保存保管,有效减轻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 在档案共享利用的空间和时间上,提供了更大的可行性和便利度。可以实现在“一张图”等统一平台的图形、数据、文档综合查询利用,快速简便地调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档案数据可以多量备份,实现多地保存和异地传输。
二、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管理需求
(一)需求概述
以“一张图”系统作为业务前台开展矿山治理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系统作为后台做好各种矿山治理纸质档案电子化扫描数字化处理以及各类电子材料的整合、归档和数据提供利用工作。两个系统之间做好数据关联使用。最终实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查阅相关业务档案时,通过简单快捷的检索方法,如输入宕口名称或者代码,就能及时准确调阅各种业务文档、数据和图表。为日常查阅利用、日常数据更新和后续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在开展扫描操作时,利用高速扫描仪将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建立电子档案目录数据库,再结合大型存储设备,组成完整的矿山治理电子档案数据库。通俗而言,就是将档案文件的每一页看成是一张图片,不管上面具体是什么内容,由扫描仪按页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形文件。这种方式实现容易,一般档案工作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即可操作机器,且工作可以定量化,差错率相对较低,即便有一些错扫、漏扫等,也能很快被发现。这种方式投入相对较少,对人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又能较快满足对存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求。在资金充裕、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也可以委托专门的档案整理扫描公司,对存量矿山整治档案进行整理和扫描。
数字化的矿山治理档案以扫描文件形式存在,要妥善备份保存,至少备份两套及以上。按照档案主管部门要求,与纸质档案一起,实现双套制保存。
(二)功能介绍
建立数据处理和档案影像文档管理统一查阅的矿山治理的监管平台,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 数据安全:采取先进存储设备,利用磁盘阵列存贮,建立专用数据服务器。数据实时进行多套备份,保证档案数据安全不丢失。
2. 保密权限:基于数据库的安全设计,可设定档案的查阅权限,区别人员的职责权限,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查阅范围。
3. 查阅功能:在查阅档案时定位准确、查询迅速、图像清晰。这要求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时,要严格保证档案著录准确率。
4. 统计功能:监管平台通过设定的各种检索字段,可以快速准确统计各种数据,并做好日常更新统计。并将生成的电子报表及时归档。
5. 计划功能:根据统计功能模块的统计资料,利用经验公式,做出季度或年度计划预算提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最后两个统计功能,主要依靠“一张图”的有关数据统计功能实现。通过档案管理系统的各种数字化档案提供证据材料。
(三)作业要求
1. 采取流水线作业方式。按照工作流程将各个工序细化与规范化,做到分工明确,各个工序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工作中互相配合与支持,提高工作效率。
2. 采取高速扫描,彩色与黑白相结合,对个别材料进行需要彩色扫描,大部分进行黑白或灰度扫描。
3. 在存量档案数量较大、扫描量较大时,也可考虑引进第三方监理进行日常检查和质量检验工作。日常的少量档案补充扫描的质量检验工作,可以由地环部门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担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4. 考虑运用条码技术管理档案,即在档案封面、卷内目录上打上条码,方便扫描和今后管理使用。
三、南京市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操作流程
南京的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在操作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软件开发与档案前期整理、扫描、条目录入、质量检查、扫描文件管理等全过程的协调配合问题。前期要细化做好矿山治理档案归档范围确定,扫描流程设计、扫描硬件配置等准备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加强质量检验,扫描后期要考虑做好人员配备,做好日常化的新增档案的数字化,实现矿山治理档案数字化的长效管理。
(一)档案分类整理,编制流水档案号
按照矿山治理档案分类细化要求,按照年度、类别、保管期限等进行分类整理、排序编页,暂不装订,待扫描完成后再进行装订。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的样式,应根据档案实际制定和调整。顺序编制流水档号。
(二)档案著录
矿山治理档案的著录,是实现今后档案检索查阅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所以对文字录入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工作量大。
著录内容按照国家《档案著录规则》(DA/T18)的要求录入,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包括确定各具体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通常包括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对于矿山整治档案特有的项目名称、项目位置、土地权属、组织实施单位、项目承担单位等,作为特殊著录项加以录入,便于今后的检索查询和统计。
(三)档案交接
矿山治理档案分类整理后按年度、类别提出,提卷时数字化加工方的提卷人员按照要求,编写档案的页号和需要扫描录入的文件页号后及抽取不需扫描的页面,以确保档案还原时能够清楚区别和核实页数,并按实际页数填写详细的档案交接清单,由双方主管人员签字。
(四)档案的扫描
矿山治理档案材料原件扫描与存储格式完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要求扫描。可以根据国家《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制定具体的扫描要求,扫描人员按照要求操作,填写移交清单(此移交清单是档案拆分人员和扫描人员共同填写)并签字领取后进行纸介扫描。扫描图像使用先进的图像扫描处理软件,扫描人员可根据原稿质量,对系统进行定义,如自动倾斜校正、自动去污、自动分文件等批处理功能。在由系统自动处理功能的同时,扫描人员根据原件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如超大页面的处理、纸张颜色深浅及薄厚的处理、扫描时可根据不同原件的情况,调整图像的分辨率、阀值、明亮度以及扫描方式和扫描速度,确保在扫描图像质量清晰的情况下,使原件完好无损。
(五)图像处理
采用自动化处理和人工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矿山整治图像质量的完美。通过校对系统对图像进行校对,确保图像顺序正确、去斑点、污渍、黑边、偏斜处理、校验。在校对时发现不合格图像及时返回前一工序进行改正。
(六)将扫描影像与著录条目挂接
可以通过软件,将质量检验后的扫描影像与系统的档案目录自动挂接,必要时手工辅助挂接。通过挂接实现再次的检验,验收合格做好记录。
(七)扫描后还原整理和装订
完成档案扫描后,安排专人负责案卷整理与还原。逐页检查,在预留装订边、不缺页、页面不颠倒,图件折叠符合要求等基础上,完成档案装订。按照已编档号入库上架排放。
(八)质量检验
对各作业流程环节进行质量抽检,重点阶段是完成扫描影像与著录条目挂接后,可以通过扫描影像的内容和数量,对著录项录入与案卷文件实体的标引等进行检查对比,发现不合格情况,及时登记并退回相应流程重新处理。
四、综述
篇9
关键词:实时数据库;体系结构;内存管理;事务调度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3013002
0 引言
众所周知,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数字化采矿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实时数据库主要有美国OSI公司的PI、美国HONEYWELL公司的PHD和美国AspenTech公司的IP21等,国内也有北京华恒信远科技有限公司的EI、北京和利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HiRIS、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ESP-iSYS、上海麦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OpenPlant等,但这些实时数据库都不是面向采矿行业的,也不适用于采矿行业恶劣环境下的远程监控需要。因此,开发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系统十分必要。本文以863项目“面向数字矿山模拟控制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交换平台”为背景,对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案。
1 相关技术介绍
1.1 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可以定义为专门以及时的方式运行的计算系统,它按指定的时间要求执行各种活动,在产生合适结果的同时又满足预先确定的定时限制。因此,实时系统的正确性概念包括所产生结果的逻辑正确性和结果产生的时间正确性两个方面。
实时系统实时地从外部现实世界获取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再输出结果到显示装置或其它应用。所以,实时系统对于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输出都必须有快速、及时和可靠的操作。
1.2 内存数据库
定义:设有数据库DB,DBM(t)DB为在时刻tDB在内存的数据集,AT(t)为在时刻t处于活跃状态的事务集,Dt (T)DB为事务T在时刻t所操作的数据集。若在任一时刻t, TAT(t) (Dt (T)DBM(t))成立,则称DB为一个内存数据库,记为MMDB。
直观地说,MMDB是数据库的“工作版本”(当然也不排除整个数据库)在内存的数据库。
对于实时事务尤其是硬实时事务处理的高性能要求,传统的常驻磁盘数据库技术是很难适应的,以“内存数据库”(main memory database,MMDB)技术来实现实时数据库的底层数据存储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实时事务。
1.3 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系统(RTDBS)是指其数据和事务都有定时特性或显式的定时限制的数据库系统,即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逻辑结果,而且还依赖于逻辑结果产生的时间。就一般的常驻磁盘数据库系统而言,事务在系统中的运行时间是无法预测的,因而促使人们采用内存数据库作底层支持来适应实时数据库的要求.
实时数据库并非是数据库和实时系统两者的简单拼凑,它需要对一系列的概念、理论、技术、方法和机制进行研究开发,如实时事务处理、实时数据库存储管理等。
2 面向数字化采矿的实时数据库系统功能
研发面向数字化采矿的实时数据库系统,首先需要定制出面向地下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交换规范,面向远程控制的实时数据交换接口,通过可靠的实时数据库,能够集成常用的数据采集、传输协议和设备控制协议,可以实现各种信号的实时采集和控制命令的远程的主动式触发,并保证对远程(井下)设备精准实时监控,而且要适用于HTTP协议和多命令的协同并发。
3 面向数字化采矿的实时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该系统可分为3个主要的层次:数据接口层、系统核心层和扩展应用层,如图1所示。
下面,对3个层次的功能进行简要的描述。
数据接口层:本层完成实时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可以链接不同的数据设备,还可以定制统一开发的接口,满足数据集成的各种需要。
系统核心层:本层完成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所有核心功能,例如数据管理、事务调度、并发控制、日志管理等。
应用接口层:本层可向其它应用系统提供服务接口,包括:数据视图定义、数据订阅、现场控制请求处理等;可将各种请求数据转换为实时核心层可以理解的格式。
图2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细化。
4 实时数据库系统关键技术
4.1 内存分配方法
有各种可用于实时数据库的不同内存分配方法,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为4种:静态分配、动态分配、便签式存储管理和池式分配。本系统采用动态分配方法。动态分配又可称为可变分配或需要时分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当需要时动态分配或释放内存,它能减少无用的空闲空间。
适合动态内存管理的方法有:内存池分配法、堆数组分配法、位图分配法。本系统采用内存池分配法。内存池分配法是指在程序真正使用内存之前首先申请一块内存备用(称为内存池),内存池可划分为若干内存块,内存块可以是固定大小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而变化。当有内存需求时,就从内存池分配相应大小的内存块;若内存不够,则再继续申请新的内存块。动态内存池分配法的优点是,有效降低内存碎片的产生, 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4.2 实时事务调度
“实时事务调度”可以定义为:针对一组给定的实时事务,给出一个使这些事务能分别满足其定时限制的执行顺序。实时事务调度是多事务并发存取实时数据库的支持机制,主要包括事务的优先级分配和并发控制两部分。
实时事务优先级分派方法很多,例如:最早截止期最优先,最早释放最优先,最早可达截止期最优先等。其中,最早截止期最优先法是实时数据库系统较普遍使用的方法,尤其对周期的硬实时事务调度是最佳的。
实时并发控制就是解决实时事务在并发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冲突,目前有很多方法实现并发控制,比较常用的有:锁式实时并发控制、时标排序法、乐观并发控制、多影子并发控制、多版本并发控制等。其中,多版本并发控制方法特别有利于实时事务的实时性。在多版本并发控制中,每个数据可以具有多个版本,读操作事务可以读取没有被覆盖的旧版本来保证调度的可串行性。该方法通过让数据有多个版本,大大减少了等待或夭折-重启,并提高系统的并发度。
5 结语
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数字化采矿的关键技术。本文对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确定了面向数字化采矿的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并给出了其体系结构的设计,最后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该系统的实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云生.实时数据库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刘云生,李国徽.实时内存数据库的装入\[J\].软件学报,2000(6).
\[3\] 李凯.实时数据库内存管理技术与并发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篇10
论文摘要:在信息社会化逐步深入的今天,房地产档案逐步实现了信息数据化、管理网络化和服务现代化。这就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对房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必然要求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为房地产事业服务。
目前,在房地产管理部门中,由于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的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因而积压了大量历史信息需要录入。要将这些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全部录入管理系统并且不能产生误差,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房地产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新突破,已成为当前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利用计算机对房地产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储存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房地产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确定适用标准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在数字化建设中,必须建立好相应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最终建立起一个标准化的数字化利用平台,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
二、建设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房地产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档案原件及档案数据的管理。档案原件作为房地产档案的原始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档案数据的来源。房地产档案管理要实行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房地产档案网站作为一种纽带和桥梁,是实现这一多元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利用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一方面我们可将房产档案中的建筑面积、房屋坐落以及平面图等无条件公布在网上,对于有条件利用资料的各级用户可根据自身的用户级别查询相关的房产档案。另一方面,利用者可将自身的相关问题留在网页上,房地产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适用者的需求,解答问题,搞好服务,方便群众。
三、重视人员素质的提高
档案人员是连接档案与利用者的桥梁和纽带,档案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利用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要突出服务理念
就现代管理科学而言,房地产市场管理同时也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由我们管理部门提供给社会层面的服务。当前,社会层面越来越需要更为全面、便捷、自主的房地产市场信息服务,也越来越渴望通过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系统来获取房地产咨询服务和房地产政策指导,因此,我们只有及时、主动、积极地向新型管理服务职能转变,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呼唤、满足公众的需求。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
五、要着力强化系统的协作效能
在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从全社会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市场信息。一是要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包括业务分类、数据分项、数据定义等技术规范与格式,为各相关业务部门、各相关业务系统今后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技术基础;二是要在系统中尽量延伸和拓宽市场数据的采集面,并规划和设计出必要的数字化实现途径;尽可能多地实现各关联机构、协作部门业务数据的采集、转换,促使更多的业务内容转换成房地产市场所需要和必备的业务信息流;三是要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新的系统必须支持系统间、部门间数据资源交互和传递,实现同类业务信息的一致和共享。
六、当前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建议1.提高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满足社会需求。
2.制定房地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发展规划,并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地房地产档案管理部门历史上形成的数量庞大的库存档案,以及每年数量激增的综合反映,建立一支既懂档案管理,又懂房地产管理和计算机知识的专业队伍,是实现房地产产权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关键。
3.档案人员要加强学习房管部门相关专业的一般知识,如《档案法》、《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