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规划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职业规划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职业规划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3-0072-02

职业规划,其内涵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系统地计划,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途径设计、措施办法等内容。从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国家及民族的重要性来讲,引导和加强中小学教师对个人进行职业规划,应成为基础教育发展不可忽略的环节。

1.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规划的意义。近几十年,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促使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均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的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主要侧重装备和办学条件,并不代表教育教学质量的现代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任何时期、任何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取决于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的职业能力、活力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因此,真正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不是靠经费、靠硬件,而是靠教师群体产生的内生动力。因此,每位教师个人职业的规划和严格按规划实施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

2.要引导所有教师主动进行职业规划。学校既是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地方,也是成就中小学教师职业和事业的场所。要引导所有教师主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就必须真正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重视。要始终坚持“抓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抓教师队伍”、“教师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培养学生必须与成就教师同步进行”的理念与原则。引导所有教师真正理解培养学生与成就自我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其主动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奠定思想基础。要让所有教师深刻理解自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明白“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的道理后,广大教师自我职业规划的主动性、自觉性、迫切性和递进性一定会不断提高。

篇2

【关键词】上海;体育教师;职业规划

所谓“教师职业规划”,是指在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自我规划设计、主动谋求个人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1]。作为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1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收集相关文献30余篇,了解当前对教师、体育教师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学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走访专家、学者5人次,就本研究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与修改等方面进行了咨询和访谈,并征求他们对本研究的建议,为提高本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创造条件并提供指导性帮助。

1.2.3问卷调查法:通过本人或委托专人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为87%。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2.1年龄特征

从被调查者年龄特征看,24-35岁的教师50.4%,36-45岁的教师占37.2%,46岁以上的教师占12.4%,以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一支相对年轻化的队伍,未“凸现”体育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的问题,能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对体育教师体能的需要。

2.2学历特征

从被调查者学历特征看,具有本科学历者占67.7%,硕士研究生占26.2%,博士研究生占3.5%,专科学历的教师占2.6%。从所获得的学位分析,学士学位者占67.7%,硕士学位者占调查总数的29.3%,博士学位者占调查总数的3.0%。说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从总体上呈现出向高学历与高学位方向发展、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在逐年下降的趋势。

2.3职称特征

从被调查者职称特征看,助教职称占22.1%,讲师职称占40.1%,副教授职称占35.2%,教授职称占2.6%。从总体上分析,教授职称比例偏低,助教、讲师、副教授职称比例趋于合理。由于年龄结构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比例将会不断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高级职称比例会越来越高。

2.4工作年限

从被调查者工作年限看,工作年限在5年内的占19.5%;工作年限在6-10年的占16.5%;工作年限在11-15年的占17.7%;工作年限在16-20年的占15.8%;工作年限在21-25年的占11%;工作年限在26-30年的占11%;工作年限在31年以上的占8.5%。一般说,教学工作年限可以反映教师的工作经历以及工作经验,教学工作年限越长,对自身体育教学经验的积累越有利。当然,教学工作年限与教学水平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需要正确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师职业规划内环境现状

3.1.1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从调查结果看,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了解相当缺乏。具体表现为仅有8.3%的被调查者对“职业规划”的知识表示“非常了解”,43.2%的表示“了解一些”,还有48.5%的教师表示“不了解”。(见表1)这一结果同样在开放题的回答中得到印证,如有教师表示“感觉职业规划离自己很远,不够现实”、“做了这么多年教师,从未想过教师也要进行职业规划”。

表1 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了解情况

3.1.2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4]。从调查结果看,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多数是“为了晋升职称”(40.3%),这也说明体育教师将职业发展定位于沿着职称评定的路线进行,这一模式稍嫌狭隘,却不失为相对现实可行的途径。另有32.3%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职业规划“完全出于自己对职业的兴趣,希望取得更大成就”,抱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内心渴求成功,往往这部分人对自己的职业有较完整的规划设计,仍有部分教师(27.4%)认为,进行职业规划主要是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的要求”,即迫于外界环境的压力。(见表2)

表2 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

3.1.3职业兴趣的自我认知

兴趣是指个体力求掌握某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人的兴趣对象指向职业活动时,就形成了人的职业兴趣[2]。职业兴趣对个人的职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职业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有72.8%的教师表示喜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20.4%的人表示“刚开始有兴趣,现在逐渐觉得工作有点乏味”,选择这一结果的,多数工作年限在7年以上,这部分教师刚刚读了职业发展的适应期和稳定器,开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困惑。仅有6.8%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兴趣,有点入错行的感觉”,选在该结果的教师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盲目,且大都抱有得过且过的想法。

3.1.3职业价值观的自我认知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3]。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者的价值观取向,排名靠前的依次是,从事体育工作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82.3%)、体育教师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压力小(66.2%)、体育教师工作环境比较愉快(54.1%)、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50.7%)。说明上海市高校体育教师群体有健康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取向,但对自己的职业地位认同度较低缺乏信心,可能与体育在我国长期未受到足够重视和理解有关。

3.1.4职业发展中主动行为表现

职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实际行动。从调查结果看,在所采取的行动方面,有68.1%的教师表示能够主动参与培训、进修等再学习途径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有12.3%的教师表示迫于学校或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而被动参与再学习,另有19.6%的教师表示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见表3)。

表3 体育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主动行为

3.2体育教师职业规划外环境现状

3.2.1职业规划知识的培训、指导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教师表示有意愿参与职业规划培训或指导,但实际调查显示,仅有11.1%的教师参与过单位组织的与这方面有关的培训或指导,75.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类似培训或指导,其余13.4%的人了解职业规划知识是个人行为。以上调查表明职业规划相关培训或指导严重不足,尚不能满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这也是导致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这一内容不了解,缺乏自觉规划意识和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职业规划的指导情况

调查显示,73.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缺乏足够重视,认为职业规划完全是个人行为,有25.1%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已经在开展职业规划培训,仍有1.7%的教师表示不清楚。这说明目前部分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教师职业规划”,并能引导教师发展,但支持力度还不够,尤其对体育类公共课程的教师关注甚少。仍有多数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而将其看成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如,有教师表示,“学校不重视体育,更何谈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目前工作量太多,没有精力考虑职业发展的事情”、

3.2.3家庭对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理解与支持情况

在关于家庭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态度的调查中,89.3%的被调查者表示家庭成员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并能给出适当的建议。

3.3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因素

学者程振响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一书中,提出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层面(见表4)。

表4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层次表

摘自《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依据该表,笔者结合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图表(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个人因素,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而体能、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是影响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逐渐下降,容易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外部环境如学校、社会的引导和支持,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和谐的家庭生活也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多数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知识了解不多,认识上有一定误区;在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上受外界影响较多,进行规划的自我意识不强;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反映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职业比较热爱,这也是促使其思考职业规划发展的重要条件。此外,整个体育教师群体有较清晰的短期职业目标,但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

4.1.2目前,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体育教师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或培训知识匮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培训效果作用不大,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够,未能以人为本的考虑教师的职业发展。

4.1.3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受其工作特点的影响,体能、技能水平下滑是工作发展中的最大困扰,也是职业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应明确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考虑到体育教学对其体能、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其职业发展最佳黄金时期大概仅有20年,因此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要趁早,宜提早确定志向,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工作环境评估,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同时根据个人所处工作阶段(如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合理规划近、中、远期职业发展计划。

4.2.2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应从行动上给予体育教师有力支持。包括开展专门的知识讲座,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倾斜政策,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在专业上的创新或发展。

4.2.3体育教师要寻求多种职业发展途径,如可走教学专长线路、行政管理线路、科研创新线路或者教学、科研、管理三线并行。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可考虑以职称评定为自己的主线路,把晋升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职称晋升的要求,让自己在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有所建树。

4.2.4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体育教师既要有明确的定位也要学会在成长中反思,通过不断修正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振响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2]石建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8.

篇3

1、如果是新入职的员工,需要企划及人力资源针对新员工做好企业文化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培训,让其了解企业,快速建立员工关系,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流程。

2、如果是老员工,需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或者开办知识讲堂,提升其思维及心态上的层面,例如拓展训练,各大院校及企业开办的讲座等等。

员工的培训需求主要来源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和员工具备知识技能等,对员工来讲,需求首要来源于员工的职业规划,员工对自己将来职业的设计,如果员工没有这方面的,建议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给与他们职业指导,在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有了职业规划,员工就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培训,那么,培训需求就有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大学新生;主题教育;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47-03

我院十分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起始阶段的工作。新生主题教育活动便是贯彻落实“全程育人”精神、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把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起始阶段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新生主题教育活动主要体现为“六个一”:与父母做一次交流,牢记他们的期望与建议;向一位资深专业教师咨询,听听他们对学科发展前景的思考;了解一次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其它学校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做一个比较;找一位本专业学长,听听他们的建议;拟定一份个人成才计划。对新生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理论解读,有助于深化活动内容、促进有效实施,帮助大学新生打好自身职业规划的基础。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解读

依据“六个一”的内容范围框定,可以归纳出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主旨是:主要从思想准备、专业知识储备、环境适应等方面为新生进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1. 思想转变的准备

(1)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对大学生进行有步骤的识恩、知恩、感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1]对于大部分新生来讲,步入大学校园是他们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起点。让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一方面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多年培育之情,让父母深感欣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与父母对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路径进行初步的协商与规划,奠定自立、自理、自信、自强的思想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新形势和新对象对高等教育的要求。[2]怀揣不同梦想的新生也肩负着家长的殷切期望,但面对客观条件的改变,如何审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为很多新生懵懂与消极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和难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使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便成了合理规划学生大学生涯的心理思想准备。,对此,学校“心理健康月”和“5·25阳光大使”等活动起到了很好作用。

(3)责任教育。责任感教育旨在提高个体积极承担、有效承担的意识与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个体的精神力量。[3]学校在注重新生个性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通过新生演讲和征文等活动,使学生快速融入新的集体生活中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从而为他们做好“个人成才计划”打下良好的思想准备。

(4)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实施人格教育能够让受教育者发挥自己对社会的巨大潜力,主动为社会做贡献。[4]个人成才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健全的人格。鉴于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更应在新生中倡导自信、自强、友善、诚信的生活理念;学校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除了物质帮助外,更应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物质层面的帮助,鼓励学生精神上的茁壮成长,促使他们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困难和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学习动力。

2. 专业知识的储备

(1)专业认知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向一位资深专业教师咨询,听听他们对学科发展前景的思考”和“找一位本专业学长,听听他们的建议”等活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自我认知测评和咨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与潜能、优势与不足,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结合所学专业,为职业发展做好知识、技能、素质储备。学校组织主管教学的学院领导、资深专业教师给新生解读课程安排、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就业前景等,增强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同。

(2)校史校训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注重通过开学典礼、专题讲座、参观校史展览等形式,向新生介绍学校60多年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硬软件方面的建设成就,介绍本校特色专业、发展优势、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在社会上做出的贡献,使新生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3)校规校纪教育。学校组织新生进行《新生校园生活手册》、《学生手册》、《迈入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上)》等书籍的学习讨论和比赛,让新生从进校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三自管理”,有效促进学风建设。

(4)专业学习教育。通过向教师、学长咨询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包括所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专业特点、该专业的考研就业情况、专业师资情况以及教风学风等。不少学院组织基础课的帮扶活动、教师与学生的结对子活动,从而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定位,为更好走向社会、实现自己职业规划打好坚实基础。

3. 周围环境的适应

(1)个人环境教育。开始独立生活的新生在注重思想转变、学习并重新设定目标的前提下,也会关注自身形象以及生活的周遭环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文明寝室的评选、心理“阳光大使”的评选,都是促进个人环境改善的举措,这对于职业规划来说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准备阶段。

(2)集体环境教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习标兵等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与新生交流,从学习、工作、入党、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畅谈各自在大学生活中的体会和经验,为新生怎样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从而使新生更快融入社团、班级和学生会等集体中去。

(3)学校环境教育。通过开学典礼、校级校规学习、“知校史、懂校情、爱校园”参观活动以及“饮水思源”图文摄影大赛,使新生愈发感性和全面地了解认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既有利于新生尽快适应环境、安心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4)社会环境教育。学生职业规划最终是为了更好走向社会,因而认识社会也很重要。活动不但让新生“了解其它学校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做一个比较”,从而对将来四年后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有更为直观的掌握;还组织新生游上海,让新生亲身感受上海的发展速度,树立成才报国的信念。

二、主题教育活动在新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解读

通过深化对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解读,有助于理解它在新生职业规划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 启蒙职业规划思想的作用

对于十年寒窗苦读终成正果的新生,新生主题教育活动使他们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要抛弃那种“60分万岁”的学习意识、吃喝玩乐的生活态度、无拘无束放诞不羁的思想观念,从思想转变、学习目标等方面重新设定生活方向,重新规划学习模式,使新生接受到最为直接、最为感官的职业规划启蒙教育。而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必将对人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2. 匡清学生培养目标的作用

通过活动中与家长和师长就思想、专业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更加容易了解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培养的目标,这样也可以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积极发展态势,再加上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就可确保学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3. 深化育人理念的作用

通过新生主题教育活动,使学校育人理念更好实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与管理育人”三者的结合。教师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解惑;辅导员注重思想心理方面的释疑与沟通;学校软硬环境的改善也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做出了贡献,三者统一到学生合理职业规划的进程中。

4. 整合教育资源的作用

新生主题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也促使学校教育资源更好整合在这一育人目标的周围。“感恩”教育与“责任”教育相得益彰,“感恩”教育与“双思”活动首尾相应,确保了资源在注重阶段性与长远性相结合的目标实现上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5. 实现教育价值化的作用

大学培养目标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规划自己、完善自己,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了新生主题教育活动在规划中很重要的内容,也为学生更好就业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三、结语

我院在新生中实施“六个一”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专业,适应大学生活,掌握通用性技能,从而从思想准备、专业知识储备、环境适应等方面为新生进行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仲媛,丁可可.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金明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3).

篇5

大赛目的

通过职业生涯大赛的活动形式,传播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一般方法,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大赛主题

励志、成才、就业、创业

三、参赛对象

全区各高等学校(含独立院校)在校学生

四、内容、形式及评选规则说明

(一)内容:"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的内容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但须符合《全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

(二)形式:

1.各高校组织学生通过广西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网站统一报名参赛,通过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职业测评,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作品的撰写,再上传到全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报名系统。建议高校安排辅导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辅导或组织讲座。辅导老师可登陆全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报名系统查看参加大赛选手提交的电子版作品,在线填写评语对参赛选手进行辅导。

2.各高校比赛形式自行确定,各校按上报人数的2%参加片区预赛,按片区人数的20%进入全区总决赛。

3.片区赛分为南宁、桂林、柳州三大片区,其中北海、钦州、百色、崇左所在院校划分为南宁赛区,河池、玉林、梧州、贵港所在院校划分为柳州赛区,贺州划分为桂林赛区。

(三)作品评选:

1.大赛各阶段以“职业规划设计作品”、“个人作品现场展示”和“现场问答”为评选标准。参赛选手提交的“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须符合《全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

2..参赛选手的职业规划设计作品、个人作品现场展示、现场问答三个环节共计满分为100分,其中"设计作品"为40%、“个人展示”为30%、“现场问答”为30%。

(四)参赛作品提交:

各高校须在10月30日前将参加片区赛选手名单、材料上报至广西毕业生就业促进会。

五、举办时间:

(1)片区赛2010年11月6日至7日

(2)区决赛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

六、评委:

(1)学校初赛评委由各高校自行确定

(2)片区赛、全区决赛评委由促进会统一安排

七、大赛顺序:片区赛、全区赛的参赛顺序统一抽签产生

八、大赛宣传

本次大赛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活动,组委会将统一发放宣传海报、横幅并利用网络、电视等各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地宣传,积极组织发动广大学生踊跃报名。

九、奖项设置

全区决赛将评选出广西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规划之星”,“职业规划之星”分为一等奖1名(奖励6000元)、二等奖2名(各奖励2000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10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500元)。大赛还设置了最佳组织奖3名(各奖励1000元),优秀指导教师3名(各奖励500元)。最佳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根据各参赛高校的组织工作、获奖数量和参赛团队精神面貌等综合确定。

十、大赛联系人

广西毕业生就业促进会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篇6

关键词:职业规划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079-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高校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大一到大四,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也不同。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进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全新的视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课题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大学生职业规划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即个人结合自身兴趣、能力等情况以及职业制约因素,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素质及竞争力,有效实现大学教育同市场需求的挂钩,大学生在进行全面自我剖析,认识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相关理论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提升,社会对大学职业胜任力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相关研究不断涌现。比如,王泽兵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中提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注意个性化的发展和培养。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皖西学院部分在读生和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的谈话,一是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基金项目:2012年度皖西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XSQ1206).和原因;二是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服务指导方面的建议。围绕这两个主要范畴随即进行访谈。综合访谈中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请教相关专家,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资料,在走访专家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的需求,合理制定调查问卷,从多个角度来了解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问卷见附录。

1.大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视度不够

当下,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社会、企业以及高校的重视,但真正的普及和落实还有些不足之处。大学生普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没有针对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此次皖西学院调研中,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46%,其中认为重要的占30%,非常重要的占16%。而选择一般的占18%,一点都不重要的占36%。

另外,此次调查中,有75%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这些任重只有34%的人有3年以上的职业规划。通过访谈也可得出差不多的结论,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在大学阶段开展职业规划太早,大部分认为真正走入社会后职业生涯规划才会顺理成章。

2.大学生自我认识评估不足

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和能力有所增加,但是自我认识方面常常还有不足,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过于理想化。此次对皖西学院大学生的调查中,只有45%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44%的大学生认识自己职业发展的优劣,均没有达到一半标准。在访谈过程中也可总结出,在现在就业制度及就业市场环境下,部分大学生仅看到了自己的优点,过于空想连连,有的大学生仅看到自己的缺点,容易信心不足。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部分大学生期望值抬高,追求与实际不符;有些大学生缺乏自信心,不能以积极的态度争取符合自己的职业。

(三)大学生职业准备不够充分

机遇往往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职业准备充分,才会快速、准确把握机遇。大学生职业准备工作,包括建构科学知识结构、培养职业素质等,是职业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一块。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一般同职业准备不充分有较大关联。

在此次调研中,只有16%的大学生十分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46%的大学生有些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38%的大学生则是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就代表着准备不够,而准备不不充分就会导致信心不足,这样以来当大学生遇到就业机遇时候,机会把握不住,丧失机会,又会垂头丧气,造成恶性循环。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

1.有效增强职业规划意识

当今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先发制人,应当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大学生自身来讲,提升职业规划意识,第一要了解同自身相关的就业政策、信息,认清自身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性格特长等等,借助自己的信息积累和学校、机构的帮助,理性剖析适合自己职业。积极参与职业实践,同样有助于提升职业规划意识。总而言之,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提,自我认识清晰,方可制定适合自己性格、特长及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

2.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

好态度未必能让大学生找到好工作,但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正确合理是定职业规划有一定帮助。所以,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让其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持续勉励自己、鼓舞自己,增强自我管理和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学校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阅读职业生涯规划有关书籍,搜集报纸以及网络职业信息,积累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并多多同老师、同学交流,增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规划、执行能力,将自己的具体行动同职业生涯规划有效衔接起来。

3.全程要加大创新教育力度

职业规划要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衔接,所以高校要在大学四年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加大工作强度。具体可以有以下途径,第一,配合职业规划开展科研课题立项。由高校拨出专项科研资金,选择有一定意向和能力的大学生进行科研立项工作,激励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第二,配合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及大学生学术论文竞赛。其中创业计划大赛同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衔接较为密切,重点培养学生市场调研能力,以及生产、研发、销售等创新能力。这项活动,可以荟萃大学生创造成就,通过专家的评价和学校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能力。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1.大一大二要提高大学生重视程度

大学生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其重视程度。因而,大学生刚到走进大学的第一年,学校就要培养大学生的成人观。让其清楚地知晓自己早已是成年人。知晓一言一行都代表自己形象素质,知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知晓只有被社会承认才是真正的承认。当大学生走进大二后,高校要对大学生及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主要依照专业特点辅助其制定宏观的发展目标,让大学生明白通过专业学习未来能够在哪些行业展开工作。通过这种的方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重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长、能力等;了解经济形式及行业发展动态;树立人职匹配、,顺应潮流的职业目标。

2.大三要提高大学生职业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学到适应自身发展特点和市场要求的技能,只是让大学生知晓做什么、怎样做,而不为其提供实践平台,最终导致职业发展成为一句口号。大一与大二已经做好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尝试与筹备工作,接下来的大三阶段,就应该配合与督促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实践。例如,大学生确定自己将来要从事软件设计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大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要争取走入职场之前,要增加一些项目编程经验,比如参加学校的建模比赛,软件设计研讨班等,把自己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物操作能力。

3.大四要做好各类职业服务

当大学生进入大学四年级,也就走到了人生转折的路口,不管大学生四年来职业锻炼的成果怎样,对真正走向社会仍旧有一定程度的畏怯。所以,高校要在大四这一特殊的阶段,担负全面服务大学生的角色。全面、到位的服务主要涵盖求职信息服务、就职技巧服务、工作心态转变服务、心理调试技巧服务等几个方面。求职信息服务,就是要搭建稳健有效的职业信息平台,利用种服务功能为大学生提供各类社会、企业招聘信息。至于就职技巧方面的知识,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其在企业工作中自我完善职业技能,同时高校一些辅导老师要为大学生做好指导工作。高教教师要教授大学生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试技巧,这样能够帮助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以阳光向上的心态,勇敢向前走向社会岗位。

参考文献

[1]刘朋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发展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6).

[2]刘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与解读[J].中国集体经济,2010(31).[3]李晓霞.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刍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6(4):71-74.

篇7

危机意识消退

X君是某外企的HR主管,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五年。去年有次升职的机会,结果未能如愿以偿,但他觉得下次应该就是自己了,也没有多想。最近公司新进了很多年轻干练的新人,他也不以为然,直到知道有个新人被提拔了,他才突然感到危机来了,可此时一切都晚了。

专家点评:在一个工作环境里呆久了,熟悉了工作流程,熟悉了周围的人和事,危机感就会慢慢懈怠,习惯安于现状。然而,职场如战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意识缺乏,放松要求,自我懈怠,迟早会被淘汰。

专家建议:减缓“危机意识”的退化,需要不断在工作上给自己设定新的工作目标,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最好每段时间都有进步。这不仅能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还能不断给自身的竞争力增值。“老员工”切莫因为自己有“资质”就觉得淘汰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你只是将同样的经验重复用了八年十年,还不是谁都能取代你?

工作激情减弱

C君刚出校门时,一身干劲恨不得立马“建功立业”,想赶紧赚钱把助学贷款还了。刚做销售时,正是因为这一股子的冲劲,他从每月六七千的业绩冲到每月一万五的水平,感觉自己似乎可以说是事业有成了。两年的时间,他就把贷款还清了,手头也有了点积蓄。但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激情也随之消失了,该做的事好像都做完了,工作的挑战感在周而复始的流程中减弱。C的工作状态大不如前,原地踏步、安于现状就成了他身上的标签。

专家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职场经历逐渐累积,工作流程和模式慢慢形成,工作就没了当初的新鲜感,工作的激情就会逐渐“退化”。这样的状态很容易演变成工作倦怠、无成就感,随之创造性和主动性都会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工作绩效。

专家建议:身处职场的激流中,不进则退。激情减弱,直接导致工作倦怠。此时,你需要认真考虑个人的职业定位,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做这个工作;如果不适合,就需要及时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并做好职业规划,尽早展开全新的职业发展道路。

学习能力退化

D君是某重点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3年来一直以程序员的身份混迹IT界。刚开始工作时,编程工作完全在他的掌控范围内,他始终觉得自己的技术还不错。但随着参与的项目逐渐增多,他发觉需要看书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但自己却时常感觉精力不够,有的内容要看很多遍才能掌握,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反应迅速了。到第五个年头,他感觉自己的技术还是在原地踏步,没多大长进,想升职简直是难上加难。

专家点评:从生理变化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加上部分职场人安于现状,学习意识薄弱,因工作忙碌而忽视了持续的学习,就会出现学习力退化的现象。

专家建议:因生理因素带来的学历能力下降,并不影响你随时摄入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可以结合实践经验,使之与理论知识相互促进,相互增长。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王红琳认为,以自己的职业定位为中心,参照个人职业规划的需要,定期参加一些相关的学习培训,保持阅读习惯,让自己处于学习状态之中,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身体机能下降

Z君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做行政管理的工作,一干就是好几年,好不容易坐上了主管的位子,可这周身的病痛开始时不时发作了。一会肩周炎来了,一会颈椎又不行了,一会鼠标手关节不适……每天不是这膏药,就是口服一大堆的维生素。工作任务重,日程满,让Z难以抽出时间去锻炼,有时间只能补睡眠,因此身体机能和体质都在持续下降。可是,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精力来扛,这段时间,Z明显感觉自己有心无力,难以持续了。

专家点评:像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疾病正在日趋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办公室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王红琳认为,身体、精神状况会直接影响工作状态,容易滋生疲惫、烦躁的心情,因精力不充沛,处理事情时就容易草草了事,影响效率也会降低质量。

专家建议: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再忙碌,也要抽出时间安排运动或健身,对恢复身体机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书写能力退步

F君在大学时是文学社有名的才子,知识广博,写一手行云流水的好文章。毕业后F进到一家报社当记者,每天不是外出跑新闻,就是回来对着电脑屏幕要码好几千的字。日子就在噼噼啪啪的键盘声中流过,5年后F君如愿成了部门编辑主任,但他曾经喜欢在纸上写写诗、写写文章的习惯早没了。现在拿笔写字反而觉得别扭,字也写得生硬,还有很多字根本想不起来了,提笔就忘字。

专家点评:现代化办公设施和通讯设备日益发达,机器在很多方面可以代替人手操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职场人的“动手”能力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大多数人只会坐在电脑前敲键盘,不少职场新人连复印、发传真都不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职场人综合能力弱的缺陷。

篇8

关键词:教育咨询服务系统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民办高校

2008年以来,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看起来很被重视,先是被列入必修课,各年级全面展开,各级职业规划大赛轰轰烈烈地举办,GCDF、TTT、职业指导师等培训项目纷纷展开,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首先,来源复杂且专业水平欠缺的教师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广受质疑;其次,职业规划教育归口不明,令全校性的教育规划和协调难度增大;第三,缺乏具体考核指标体系或评价标准,很难直观地显示出教育成效。

民办高校在经费来源和师资培养方面先天不足,其经费来源有限,主要依赖与学费收入,且大量的资金不得不用于学科建设、硬件投资。整合全校的各种资源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并将职业规划教育归口问题、教育内容纳入统一体系,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整个系统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来说,非常关键。

如何使投资方和学校管理层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在招生、学生管理、专业发展以及就业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愿意在职业规划教育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和师资培养力度,需要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咨询体系、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民办高校自己的生涯教育咨询服务系统。

一、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分时段、师生合作的教学体系

教育部规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为36个学分,可以将其分成以下四个时期进行。

第一,新生入学教育是一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及的机会,在充满憧憬的学生心中种一粒种子,引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建议2课时,以讲座形式进行。

第二,大学课程开始之后,学生对专业、学习方法、自我、大学生活满怀好奇,也有着很多的困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领学生进行自我的探索,逐步完善自我概念,可以使用测评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非正式评估的手段;进行相关职业领域和社会环境的探索,通过课堂或网络逐步了解未来的职业环境;学习做出未来职业发展的初步决策,并进行计划。建议16课时,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主要是介绍方法、推荐书籍和实施初步测评。

第三,大学专业课程结束之前,学生对专业认识比较充分,即将考虑就业、深造、创业等方面的决策,此时需要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可以是讲座,对国家、地方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行介绍;可以是课程,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开始做就业前的准备。建议8课时,以讲座、课程、团体咨询或个体咨询形式进行。

第四,大四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之前,存在困惑、不安和担心最多,此时帮助学生树立走入职场的信心,也给予学生脚踏实地和稳步发展的引导。建议4课时,以讲座、团体咨询或个体咨询形式进行。

二、建立涵盖课堂、校内、校外多方面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并非独立地存在,而是融在大学生活的各个地方,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外实践。在组织实践教学时,教师主要的责任是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对校园实践环节进行设计和引导,学生则作为主体在其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1.在课堂上体验自我与他人的职业生涯观念的区别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职业生涯课不是为了学习职业生涯的理论,也不是掌握那些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知识,而是掌握方法去规划个人的未来。普适性的理论对学生个体来说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有何体验,对自身有何反应,对内心有何触动。

2.校内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是形成职业素质的土壤

除了课堂上的体验,学生最常参加的就是校内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他们在其中能够体验合作配合和孤身行动、坚持和妥协、工作的困难和收获的不易等等,很多职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在此时慢慢形成、沉淀。有怎样的职业生涯目标,将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去选择和面对实践活动;任何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以在人生中留下痕迹,为未来职业决策、行动产生影响。

3.社会和学生共同作用的校外社会活动帮助学生初涉社会

校外的社会活动,主要是企业提供的假期实习或毕业实习,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体验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了解的职业。学校需要在企业及职位的选择上,审查企业资质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组织企业进行实习生的招聘;帮助学生进行薪资和工作条件谈判;实习过程中继续跟进指导,不能因为学生在企业实习而免去自己在教育中的责任。

社会活动的主要角色是企业和学生。企业提供职位和机会,是冒着一定风险的,因此希望选拔优秀的学生;学生在各种实习机会中也会选择相对感兴趣的、专业对口的或条件好的企业。比较完美的结局是企业满意学生的实习表现,将学生作为正式员工聘用,或者对学校的教育产生良好的印象,愿意保持实质性的联系,继续接纳学生实习。

也会有些社会大型的公益活动或赛事,招募志愿者或临时岗位,学生通过竞聘获得职位,在工作中与形形的人相处,通过体验、观察、交流或者访谈,能够得到广泛的职业信息,对职业认知更加深入,扩大自己的职业选择面,有时可能产生新的火花和创意。

三、基于师资建设构建能应对团体和个体困惑的咨询体系

1.针对具有共同特点或共同困惑的学生设计的团体辅导课程

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困惑,这也是前面分阶段设置课程的基础。在课程和实践之外,学生仍然会产生种种困惑,常见的有新生如何面对入学后的种种茫然,学生面对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或找工作时的选择困难,实习前的焦虑和担心,或者是对专业没有兴趣却不得不读的烦恼。团体辅导的课程可以预先设计、运作成熟后可以普及,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某一特殊时期出现的状况临时设计。

2.针对有较大困惑的或毕业1-2年的学生实施个体咨询

个体咨询在开展了普及教育、测评、课程之后,学生仍然存在矛盾、困惑,这种困惑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规划和生活状态,需要职业咨询师提供较为针对性的辅导。通常需要较多的时间,咨询师陪同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找到造成现实学习、专业或职业问题的原因。

面对毕业1-2年的学生,也应该继续提供职业咨询服务。这个阶段学生跳槽频繁,对职业的体验更多,困惑也会更多。为历届毕业生提供职业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也能与社会保持紧密接触,为在校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知识积累和更新。

3.打造职业化的职业咨询师队伍

不管是授课、指导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实习,或是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离不开的就是职业化的师资队伍。职业化意味着从业者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长期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熟悉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和测评技术,对学生有着充分了解、理解和包容,对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有着深入了解。

职业生涯教育不是说教,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单纯是讲台上的师生关系,而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挚友关系。职业化的职业生涯教师能够在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上起到导航灯的作用,能够指导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兴趣、愿望、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对自我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不够职业化的职业生涯教师,有可能误导学生,制定的目标与自己的能力相差甚远,或者替代帮助学生决策,看似帮助了学生一时,却造就了未来的更加茫然和更多困惑。

打造职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需要选拔有一定知识背景、工作经验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教师担任课程设计和个体咨询的主力,将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纳入到职业生涯教育队伍中,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学习职业生涯教育领域中的新课题、新方向,不断收集和关注学生的困惑,不断保持对社会职场变化的关注,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在实践中操练和督导。实现了职业生涯教师的个人成长,对学生的成长帮助更大。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务为辅助的短期和长期质量评估体系

职业生涯教育有效,会影响就业率、招生数,但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还需要研究,因此其效果不能用就业率、招生数来评价。必须建立起适当的质量评估体系,以检验和保证职业生涯教育健康有效地发展。这种评价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以教务为辅助,通过选拔对职业生涯教育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生涯学生社团,组织和参与职业生涯教育评价和监督。

第一,短期效果的评价在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课堂教学、辅导、咨询和实习实践,可以采用专门设计的课程满意度调查、团体辅导满意度调查、个体咨询意见反馈的方式。困难的是对实践和社会活动中的职业生涯教育效果评价,如何让学生意识到他所参加的活动、实践和实习等都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因此在学生参加每种活动之前,都可以举办职业生涯教育的宣讲动员,让学生带着充沛的职业发展意识去实践,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学到了与未来职业决策、规划、素养或是能力方面的知识并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二,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长期效果,需要跟踪毕业生1-2年,仍然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之后,在职场发展的情况和困惑以及建议。一方面了解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影响,一方面也收集了对校内职业生涯教育的改进建议。

篇9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4T”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40-02

一、建设“4T”模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研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

大学是衔接学生时代和工作阶段的重要节点,在大学生中推广和强调生涯规划至关重要,开设此类课程成为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但存在着众多困境和现实难题。

1.学生层面。大学生在经历了中、高考的应试教育后,对自身兴趣、性格等自我认知程度不够,报考专业也多是根据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就业率来选择,对于是否适合自己以及专业未来的发展不甚了解,规划意识欠缺,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缺乏规划,甚至从未考虑过。

2.学校层面。近年来,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越来越重视,也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课程功能过窄、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节较少等问题。课程的设置缺少全程化理念,缺少专业针对性。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与专业相结合,兼具连贯性、渐进性与针对性的“4T”模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应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4T”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1.“1T”(theory)――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针对普遍存在的课程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缺少全程化理念等问题,我们根据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大学生凭什么找份好工作》这一职业规划教材中给出的授课思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授课内容。在授课队伍的建设方面,除了学院的专兼职辅导员外,还纳入了包括班主任在内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参与授课使得职业规划的课程专业性更强。一年级大学生对于专业、未来存在着疑问和迷茫,大一的课程以唤醒职业规划理念和自我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在兴趣、性格、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在其中,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本专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以及可从事的工作类型等,让学生对于专业和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在对自我进行探索后,大二主要进行的是外部工作世界的探索,尤其是对食品行业现状及行业内企业、工作岗位的探索,学生通过完成岗位实习、生涯人物访谈等作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或企业,并根据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在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后,做出初步的职业规划。大三的授课内容就主要集中在求职的实战知识上,求职简历的撰写、面试技巧以及职业素养和职业礼仪等成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到了大四,学生即将踏入职场,如何调整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心理过渡、如何合理合法的维护就业权益、了解就业政策和流程就成为当务之急。“4T”模式按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设计了相应的课程内容(如图1)。

为了避免大量理论讲述,课程多采用案例分析、活动引入、学生分享的方式来进行,多样的课堂形式吸引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课程内容,效果远胜于单纯讲授。

2.“T2”(Test)――课程配套的主题班会、工作坊与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因职业规划课程的上课时数有限,实际中存在课程影响持续性不够的问题,学生易出现“课上有规划,课后丢脑后”的现象,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提高课程影响力,解决课程功能过窄的问题,“4T”模式建设了与课程配套的职业规划主题班会、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工作坊和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班会主题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进行设计,如专业了解、实习实践分享等,由班主任主持,通过班会达到既回顾课上内容,同学间又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互相促进的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性化的,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授课和班会不能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4T”模式开设了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咨询工作坊,咨询工作由授课教师担任,针对学生在专业迷茫、自我认知、决策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一对一地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规划人生。同时,“4T”模式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职场礼仪类讲座、以产品竞卖为主的销售活动、企业运营沙盘模拟活动、电子简历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参与中重温了职业规划课程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

3.“T3”(enter)――请进来和“T4”(out)――走出去。鉴于大多数职业规划课程存在与社会、行业现实脱节、实践环节太少的问题,“4T”模式重点添加了“请进来”和“走出去”机制。“请进来”即邀请社会精英人士走进校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或担任学生职业生涯导师的形式,带来行业最新的动态、职场经验以及人生规划的相关建议。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同时,社会实践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利用学校、学院或教师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正是“4T”模式要实现的目的之一。

三、“4T”模式的实施效果

1.职业规划相关工作开展更为积极有序。“4T”模式自2012年实施以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建设了11个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其中包括烟台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平均每年输送约40人进行为期15天的生产顶岗实习,超过80人进行参观实习;学院每年平均开展6~7项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邀请约10位食品行业精英或社会导师来校开设如“大学生如何成功转型”、“青岛技术交易市场”等主题讲座,深受学生欢迎。

2.就业率显著提升。自“4T”模式实施以来,学院就业率均在90%以上,较之模式实施以前,有显著提升,2014年就业率更创历史新高,达到95%。“4T”模式打破以往职业生涯规划单纯理论授课的模式,不单纯聚焦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而是将学生实习实践、一对一咨询、校外导师的引入等融会贯通,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培养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人才的目的,同时,就业率提高也是必然结果。

3.“4T”模式获得学生的认可。“4T”模式的效果,除就业率的体现外,更多来自学生的认可。调研结果显示,学院90%以上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课程开设很有必要,且希望持续开设,并希望能邀请更多的社会精英人士来校讲座,同时提供更多的企业实习机会。学生的认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体系中来,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使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4.良好的社会影响。“4T”模式实施后,学院先后接待了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青岛工学院食品学院等其他兄弟高校院系前来学习,扩大了“4T”模式的社会影响。

四、结语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4T”模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较好地完善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了课程的实践环节,将生涯教育和德育工作相结合,推动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和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北平,雷武明.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袁南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7):38-45.

[3]徐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118-119.

篇10

场景一:工作多年,你的翅膀硬了,可以展翅高飞了。你渐渐成为老板不可或缺的助手。但是,你的重要性,已经对老板构成了威胁,所以他不会给你升职,为了让你能继续为公司服务,老板决定给你加薪。

专家建议:没有职业发展空间,你的职业生涯将陷入困境。职业的发展性决定了你能否达到职业目标。积累了足够的职业含金量,但却没有空间发挥,薪水买断了你职业的发展,算来算去肯定是不划算的吗!

场景二:一个软、硬件都出色,属于黄金企业的公司看中你,将会提供给你一个非常适合你的职位,给予你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你向你的老板提出了辞职,而你的老板极力挽留你,并承诺双倍加薪。

专家建议: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加薪是暂时的,职业发展是长远的,不要钻进了钱眼里,职业生涯就停滞不前了。如果你还念念不忘上司承诺的“加薪”,犹豫之间职业发展机会就溜走了,也许你的损失会更大。

场景三:行业没有发展前途,你的公司就没有发展前途,而你也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即使你的公司正在正常运做,甚至在良好地发展,而你也应该眼光放长远一些,预见一下公司未来会不会被淘汰。

专家建议:你的行业发展趋势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深远影响。千万不要被加薪而冲昏头脑,如果你的行业有衰落趋势,时刻准备跳槽才是明智之举。

场景四:老板说要给你加薪,对你的工作予以肯定,并且说要交给你难度更大的新工作,老板对你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新工作”如果和你以往的工作毫不相干的话,或许你就应该考虑是否要拒绝老板的“诱惑”,否则得不偿失!

专家建议:职业规划讲求连续和盘旋上升性,如果一个发展良好的道路突然转掉,对于你未必是前进。所以职业规划首先强调定位,认清个人资源所在,才可以制定职业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