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档案工作者在社会分工中担任着特殊职责,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首先,档案工作者是历史事实的保存者、维护者。其次,档案工作者是档案资料的社会服务者。再次,档案工作者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从档案工作者的主要职能,我们可以概括档案职业的如下特征:
第一,知识性。档案工作者不可能成为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专家,但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现代新技术手段有所认识和了解,知识面要广一点;掌握的技术手段新一点,这样工作起来就更能得心应手。
第二,奉献性。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其职业价值的特殊性,正确看待社会分工,确定职业理想。档案工作是一件默默无闻的工作,要树立愿为人梯,甘做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要将个人的人生追求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通过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三,规范性。档案工作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和保密性的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者应履行的基本职责和义务,是档案工作区别于其他职业的重要内容。档案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依法治档”,和“依法用档”,自觉抵制和防止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维护档案的完整无缺、真实、安全。
二、档案职业道德的内容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其内容也不尽相同。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征,就决定了其独特的职业道德内容:
1.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烦琐的工作。因此,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不但应有档案科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具备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2.维护安全的职业责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历史赋予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开展档案工作、发挥档案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包括:(1)档案实体的安全。档案实体不安全因素包括自然毁坏和人为损坏两个方面。(2)档案机密安全。档案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到档案的存毁,而且关系到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根本利益。档案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利用和保密的关系,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档案的安全看得高于一切,切不可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3.遵纪守法的职业纪律。法律和纪律是强制人们执行的,道德则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人们的自觉信念、传统习惯和主观力量来维持的。档案职业道德要求档案工作者要把法律和纪律的约束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加强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党纪国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三、档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的新特点、新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结合档案工作者职业的特点和.档案职业道德内容,新形势下加强档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首先要使档案工作者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的意义和地位,档案工作职业在社会分工中的特殊要求,要建立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崇高感。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对职业的热爱和心甘情愿地奉献,并要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始终如一地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增强,职业道德情感。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情感,是通过实践中的道德评价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影响实现的,不同的评价,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欣慰、愉悦、愤慨、厌恶等等。因此,要十分重视职业道德的情感教育和情感培养。
第三,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在单调、枯燥、重复的工作岗位上,做好优质服务,不能没有坚强的意志。这种平凡中见不平凡,需要耐心、毅力、自制力,这也是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意志锻炼的基本内容。
第四,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在市场经济不断分化利益关系,不断将社会分工和职业角色利益化的环境下,档案工作者要默默无闻地服务他人和社会,为他人的名利和成功做“人梯”,必须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才能将这种道德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职业要求,始终坚持下去。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是无怨无悔地坚守自己的职业角色的恒久动力。
篇2
[关键词]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对策;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159-02
1 调查问卷说明样本设计
问卷选择东部(代表省市上海及江西等)、中部(湖北及河南等)两个地区,调查范围涉及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等四级审计机关,对不同层次的审计机关人员展开调查,对我国审计机关的职业道德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了解。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同时在问卷中声明不追究任何责任,请参加答卷人员按诚信原则如实填写,这使本调查的结果更为直接、客观。
具体的情况,研究小组在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通过挂号信与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北京、上海、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市区的国家审计人员发放了“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及建设研究”的调查问卷。共收回280份完成的问卷,其中因部分问卷填写遗漏了大量的信息而作废,最终确认有效问卷为202份,有效回收率为72%。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如下:调查问卷设计借鉴了学者对CPA、法官律师、资产评估师以及公务员等行业的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本调查问卷设计了四个主题,分别为:一是被调查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的现实认识;二是被调查审计人员对自己职业道德进行评价,问卷根据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内容的审计职业品德、职业操守、职业纪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责任等的6项具体内容进行评分;三是了解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四是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最后为了完善该调查问卷,我们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审计机关人员召开了小组座谈会,征求了上海地区部分审计人员对该问卷的看法,并根据审计实务对设计好的问卷初稿进行了及时修正和完善。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审计事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审计人员各自经历、经验不同,可以肯定各地区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是不一致的。
2 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的启示
根据收回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如下。
2.1 我国目前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2.1.1 审计机关人员对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
问卷对审计机关对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进行了调查分析,图1显示了被调查的审计机关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内涵的理解情况[ZW(]问卷中此选项可以多选。[ZW)],我们可以发现,选择“审计责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保守秘密”等4项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不违反八不准审计纪律”的选项比例最低,从这项数据可以说明,在对职业道德的理解程度方面,大多数的审计人员认为审计责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及保守秘密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而要引起国家审计机关关注的是,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八不准”等审计纪律及公共利益两方面,尤其是审计纪律,有将近40%的人认为其不属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或者被调查审计人员认为国家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的内涵不仅仅只有“八不准”等审计纪律,应该有更广的范畴,这显示国家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相关修订工作。
2.1.2 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如图2所示,在202个问卷填写者中,有90人认为其所在单位没有发生违背审计职业道德的现象,51人认为有极少的道德缺失现象。此外,有61人认为其所在单位的道德缺失现象达到1%~5%。说明我国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普遍较高,但不排除被调查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所在单位存在职业道德缺失或者不了解情况的可能。不过,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仍然有55.44%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所在单位少量存在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
2.1.3 审计机关人员对自我道德水平的评价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被调查审计人员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估,问卷通过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水平的测量加以评价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6级评分,精通、完全具备为6分,不了解、不具备为1分)。专业知识包括:会计与审计、财政与金融、政策法规、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和案例知识六个项目;专业技能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等项目;专业品质包括:审计独立性、客观公正、职业谨慎、保密原则、廉洁奉公、公共责任、遵纪守法、专业能力和审计责任九个项目。最终关于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得分为所有这21个项目加权平均数。
由表1所示,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均值为14.2286,说明我国当前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总体水平不错,但最大值为18,最低值为0,可见个体之间道德水平差异很大。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中央与地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地级市(区)、县级审计局的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中央审计署审计人员道德水平差距比较大。如表2所示,审计署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平均值为14.4405,地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平均值为14.2119;审计署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标准差为1.98908,地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标准差为2.26601,可见我国审计署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远远高于地方审计人员素质,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人员,且审计署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差异小于地方审计人员。
3 提升我国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的对策——基于问卷分析
问卷就提升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进行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审计人员认为审计人员自我素质的提高,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及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当前我国审计机关人员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的三大对策建议;另外,目前国家审计人员公共形象建设,领导的作用及社会外部因素完善等对策建议,被调查者认为还不是提升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关键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素英,王淑珍.我国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 2008(4):76-77.
[2]龙文研,陈丽,焦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9(12):36-38.
篇3
一、文献综述
会计行业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行业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坍塌,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亦会就此完结。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会计行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道德水平是不做假账、根除假账、彻底规范我国会计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一是1996年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后;二是2002年我国“银广厦”、美国“安然”事件以后。
在这两个阶段都涌现了一大批针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999年8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陈汉文博士论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作者在书中比较了美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联合会、我国CPA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了我国CPA行为准则的基本框架。
北大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王立彦等人所著的《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介绍了注册会计师及会计职业的演变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002年4月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刚的《会计道德研究》系统阐述了会计道德理论基础并构建了包括会计道德原则、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在内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
2002年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会计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各国及主要机构的会计职业道德
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建设的有关建议。
于增彪在《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2004)一文中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他先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历史性、内容及其意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作了具有深刻性的表述,最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重整战略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韩洪灵等在《会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与实施:契约理论视角下的解说》(2007)一文中在契约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会计职业道德合约的实施需要在自我履行和强制履行之间取得一种恰当的平衡。
吴水澎在《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2007)一文中从动因意义、影响因素和基本内容及现状分析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研究,但只注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与评价体系研究重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从而在操作性和现实性上有一定的缺陷。
齐向阳、吴冬梅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2009)一文中指出: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的两大规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完善,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认为,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达成共识。因为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就会计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作出有效的规范,才能有一个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王书林在《试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2009)一文中指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营造良好道德氛围,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法律法规相结合。
这些著作都对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构建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学术研究来看,国外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研究成果。迈克尼尔(1939)提出了真实性概念,并对真实性进行了解释,指出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是会计存在的价值所在,从而使真实性作为会计的一个信条,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在此以后,仍然有许多会计学者致力于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这其中,进行比较全面研究的是阿姆德(1992)的研究。他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五个条例:公允、道德责任、诚实、社会责任和真实。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及时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很必要的。不仅企业本身需要,市场一特别是投资群体更是依赖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及披露的信息必须可靠,并能保证公司及其他的信息使用者相信会计人员是以很高的道德标准执业的。”这些学术研究对西方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制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一些公认的条目也为我国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成文的规范和条例来看,国外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很丰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是1977年成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协调会计师行业的团体。在理事会下设职业道德委员会,专门负责对职业道德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其于1980年7月公布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了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原则: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以及道德自律。
篇4
关键词:法学;专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一、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新世纪合格法律人才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培养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须德才兼备,除了掌握特定的法学知识与法律视角、有足够的审慎判断力与理性思维,更要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必要的社会良知。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法律人才是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高校的法学教育让广大法学学生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为祖国、为人民提供法律服务,进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远大理想。所以,高等法学教育绝不能是单纯的法律技术型教育,还必须加强学生的法律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符合国家、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
2.培养法律职业道德是保障国家司法公正的需要
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国外被称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是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追求真理、维护正义、崇尚法律、捍卫法律,是法律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法律人员的法律职业道德是国家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撑。因此,高等法学教育应当加强法学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崇尚正义、追求真理和捍卫法律的观念,逐步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公平正义的理念和崇高的理想。只有具有良好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学学生,才能在将来的法律执业中坚持正义、尊重法律,最终保障国家司法的公正。
3.提高法学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法律不能背离道德的支持。法律是从外部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而道德则是从人的内心对其行为作出导向。高等法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法律规定的可作为行为,哪些是法律禁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与信任法律,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维护法律。思想道德教育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法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整个法律教育体系的灵魂。注重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和法律两个标尺来衡量个体行为。这种对照反思比单纯的法学理论灌输更为深入和有效,容易使学生形成自身内在的道德信念、崇尚法律的意识,更能提升法学教育的有效性。
二、法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树立法律信仰
树立法律信仰是法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所谓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基于对法律的正义性、权威性,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而产生的法律崇敬,并以之作为行为最高准则的理念。对法律的尊重、忠诚和信念是成为法律人才的关键。具有完备的法律知识却没有法律信仰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忠于法律的,甚至会玩弄法律于股掌之间,成为高智商的犯罪主体。法学学生所具有的法律信仰是其日后从事法律工作所遵从的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点。法律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法律工作者用自己的专长致力于社会福祉、为社会服务。法律工作者比一般社会成员有更强的正义感、法律意识、法律观念,能运用法律知识主动服务于社会,不计较个人得失去追求和实现社会正义,正是缘于他们拥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因此,法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制观念。只有在学生时代就树立相信法律、尊重法律的理念,胸怀对法律的崇敬之情,才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公德与私德并重
公德与私德是人同时具备的两种道德。所谓公德,是指维持社会存在所必需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它构成了法律道德的底线。国家法律依靠人来实施,如果法律的立法者、执法者和适法者没有公德,那么法律实施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就得不到保证,社会法治的根基就会动摇。没有公德的社会根本不可能有法制秩序。所以,法学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公德建设上。
相对于公德来说,私德体现为个人品德的修养。作为一个法律人,既要具有公德意识,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还要有私德的自我修养与完善,从来没有一个人是私德恶劣而公德高尚的。私德是公德的价值源点,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私德,才能正确实施道德行为。因而法学教育也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私德教育,在公德教育的指导下发展私德教育,用私德教育推动公德教育,最终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3.加强法律伦理修养
伦理教育特别是法律伦理的教育是法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法律职业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秩序等基本价值理念的追求,这要求法律职业者必须具有理性与宽容的精神、刚正与廉洁的品格,还要拥有较强的伦理价值思维和伦理道德修养,才能代表公道和正义,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可以使法学学生在接受法学教育之初,就了解司法公正的社会重要性,了解司法腐败对社会的危害,从而促使他们自觉提高道德素质。在未来工作中,他们能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秉持公正之剑,守卫法律的尊严。
三、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篇5
一、法律人职业道德水准提高的必要性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从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即是法律人在法律职业领域内,进行法学执业行为必须遵循的相关职业道德理念、职业规范和习俗的总和。
法律人作为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律职业从业者,其职业道德水准体现和反映法律职业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法律人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直接影响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一个国家,如果其法律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实施,其法律则形同虚设。法律人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直接影响法律制度的确实落实和保障,而国家的法律制度只有得到确实的落实才能得以沿用。法律人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直接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更加公平、公正的维护。因此,法律人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二、高校法学教育的优势
法学教育的潜在要求应该是具有崇尚法学精神的氛围、恪守法律职业道德的人物、大量规范的法律实践活动等。首先,法学的精神在法学高校的校训校风、办学理念以及教育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高校中崇尚法学精神的氛围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任何其他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其次,高校中的教师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良好的法学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对于法学教育具有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能够教授学生法学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法律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最后,高校法学院多与法检系统及律师协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规范的法律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将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进一步理解法律、运用法律。因此,高校进行法学教育的优势是任何机构都无法比拟的,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具有比高校更好的法学学习氛围,拥有更适合引导学生走向法律职业的教师、提供更规范的法律实践活动。
三、创新教育途径,实现职业道德的提高
(一)明确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说过,法律人应当具备三种素质:一是法律学问,二是社会常识,三是法律道德。这三种素质被识别为我国法律人最通俗的、最直接的通识标准。法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不仅是传授学生法律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运用法律条文的技能,其目标更是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从而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只有明确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法学教育才能切实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人。
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精神,要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为目标。道德认知能力是由道德评价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冲突的处理选择能力构成的。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需要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影响其价值观,这样法学专业学生才会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的。只有明确法学教育人才配有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教,法学教育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实行及发展。
(二)开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
在大学法学教育中,学校与老师更多地注重传授学生法学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法律职业道德作为法律人的灵魂和基本素质之一,应当在法学教育中得到重视,而且,法律的任务具有社会性,法律的事业是社会的事业,法律的教育应是训练社会服务人才的教育,法律人才必须有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因此,应当开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的意义。通过开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传授法律职业伦理知识,可使学生认识法律职业道德对法律职业的意义,领悟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明确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目标的实现和法律正义的实现所起到的积极性作用。
由于法学学科种类复杂、科目繁多,在大学法学教育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一般院校会将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必修课,即所有法学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另一类是选修课,即学生依据个人需求及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目前而言,许多院校将法律职业道德作为选修课开设,还有一些院校并没有开设这门课。
法律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殊属性,法律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依赖于学生个人道德水准,其具有先天性。但是,后天的教育同样也能对法律职业道德水准产生作用,因此,其还具有后天性。为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理解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水准,开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对于学生而言,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是学生学习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对法律职业道德的了解和认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认识到法律职业道德,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打下根基。
(三)编写专门的法律职业道德教材
讲授法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室通过详尽的描述、阐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教材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最基本、最主要的依据。由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特殊属性,基本没有专门讲述法律职业道德的教材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清晰的、系统的学习依据。因此,编写专门的法律职业道德教材是至关重要的。
法律职业道德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当体现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要具有厚实的基础理论。一本书籍要作为教材使用,其内容应当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因为,教材是老师讲授课程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随着法律职业道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因此,在编写法律职业道德教材的过程中,应当汲取相关优秀的研究成果以丰富教材的内容。其次,编写法律职业道德的教材还应当从实际出发,以法学专业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其他法学专业课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理论,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他法学课程中的相关原则性规定和道德性标准和要求。同时,编写法律职业道德的教材还应当符合法学专业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教材的编写方式可以进行创新,不再遵循传统教材模式的定义、性质、特征等条框内容,教材可以以记叙的方式进行编写,即叙述法律职业道德的起源和通过结合实例进一步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使法学专业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吸收和学习。法律职业道德的教材对法律职业道德的传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编写专门的教材以促进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学专业学生中的传播和普及。
(四)创新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法律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殊属性,它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不同,因此,在大学法学教育中开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道德认知的前提和基础。
在当代法学教育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过分注重老师的传授作用、指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成为了绝对的主导,而学生并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老师的授课,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法律职业道德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创新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将道德认知逐渐深化为道德判断力和推理力提供依据和支持,最终促进学生道德人格养成。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法律职业道德课程中加入讨论教学法,以不同的话题、讨论的方式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于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逐渐内化成敏锐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总之,在法律职业道德的教学中,讨论法的教学要比讲授法更有效,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法律职业道德具体内容的印象,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目标。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分析法,通过选择具有现实性和典型意义的案件,针对案件中某一给定要素、某一领域或者某一问题或者对案件全部内容进行分析。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直接的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深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而法律职业道德所涉及的正是法律职业活动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及当事人等不同角色的伦理关系。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在解决道德两难问题时,更能深刻的领会到法律职业中的伦理道德,从而形成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品格。
3.诊所教学法
诊所教学法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学院,首创人是约翰?布莱维。诊所教学法是模仿医疗诊所展开法律教育的一种形式,这种教学以学生为主导,以法律援助为手段,以培养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在诊所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扮演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直接体验法律人在职业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各种职业道德问题,体验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法律诊所与法律机关之间以及其他法律人员的协作共处,尤其是法律职业协作的体验,这些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日常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这样生动真实的经历,会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法律实践过程中复杂的职业道德问题,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以及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未来法律工作中职业道德的反省和思考,为他们日后面对这样的职业道德问题提供有效的经验积累,从而达到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篇6
关健词:会计 职业道德 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加快,不少财会人员在物质财富中失去了方向,贪污、滥用职权等行为大行其道,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治理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本人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1.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具体地说,是指会计职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行为时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国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主要内容。
2.1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表现之一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2.2诚实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讲信用,重信用;而且要求财会人员做到不为利益诱惑,保密守信;还要坚持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2.3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反省、剖析、提高自己,同时要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4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首先要求会计人员的态度额观公正,其前提是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前提;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额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再次,还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
2.5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6提高技能。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才能够勤勉、谨慎地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如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会计估计等。
2.7参与管理。简单地讲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熟悉服务对名胜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2.8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会计人员服务态度好、严格执法、服务周到就能提高会计职业的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反之,就会影响会计职业的声誉,甚至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3.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典型特征。坚持原则能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作为会计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沽,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
3.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
3.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说,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7
本文作者:侯福斗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加强海外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如果没有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即使发现了问题、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努力研究加强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方法主要包括:
1.加大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力度(1)内容。海外石油职业道德教育是海外石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把职业道德的原则转化为海外员工个体职业道德品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对海外石油员工进行职业观教育,主要包括对职业认识(敬业),职业情感(乐业),职业责任(勤业)和职业追求(精业)的教育。在职业认识教育中除了增强对海外石油工业重要性认识之外,还要突出地解决对本职工作在石油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职业感情是指建立在正确职业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接受本职工作的心理体验,具体表现在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产生乐于从事该工作的欲望。职业感情和职业认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海外石油员工爱岗敬业精神;而职业责任和职业追求则对员工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引导作用。通过这方面的教育使员工认识到个人的职业追求只能在实现物探事业发展繁荣这个共同理想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综合海外石油员工职业观教育内容,重点就是要对海外石油员工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开展主人翁意识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解决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求海外石油主业员工树立的不仅仅是为项目资源国代表服务,更多的应是为我们的海外石油事业负责的意识,也就是以找油找气为已任,树立寻找大油(气)田的自觉意识。当前,海外勘探开发工作领域已进入“攻坚啃硬”阶段,勘探难度加大,环境更加恶劣,像“两伊”、阿富汗的勘探都要冒着生命危险,这种情况下,若只是为了个人利益,为了受雇佣,恐怕没人自觉去。负责的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对施工质量负责任,海外勘探开发在野外施工中采集的各种信息,是评价一地区地质构造及其是否具有石油开采价值的基本、直接的资料,而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增储上产的大局,可以说这是海外勘探开发主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类似“勘探开发质量要负责一辈子”的思想要进一步为所有海外石油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同时要摒弃的是“受雇佣、仆人地位、被动服从地位”的观念。解决了为谁服务的问题之后,就应考虑以何种态度、精神服务了。海外石油事业走过了18年漫长的艰苦创业的道路,如今工作量、勘探设备、技术及职工生活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步或改善,但其野外工作性质并没有改变,现在,我们正面临和将面临的石油勘探开发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从非洲主战场世界级勘探难题到中东老油田的勘探开发难度加大,都在呼唤石油勘探进行第二次创业,所以海外员工,必须永远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树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传统的职业道德内容,才能适应石油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其职业道德教育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总结十八年来我们的工作,“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海外石油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赤诚爱国,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义无返顾地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艰苦创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苏丹、尼日尔、乍得等环境艰苦的资源国建成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在恐怖袭击频繁的伊拉克采取封闭式作业的方式快速推进油田项目建设,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擎起了集团公司在国际舞台上的一片天地;求真务实,做实事、谋实举、求实绩、讲实效,使秘鲁百年老油田焕发青春,使哈萨克阿克纠宾项目油气产量由接管时的300万吨提升至目前的1000万吨,使国际石油同行多年勘探未果的苏丹3/7区拥有了亿吨以上的可采储量,以“扎扎实实干事业,扑下身子求发展”的实干家精神闯出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新路子;甘于奉献,耐得寂寞、只做不说、多做少说,以实际行动回馈集团公司,回报国家和社会。为油拼搏,为国奉献,始终是海外石油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始终是海外业务前进的强大动力。当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决不是要海外石油员工都当“苦行僧”,而是从业人员在思想上不断保持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2)方法。针对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可选择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注重员工自我教育的方法。在对海外石油员工进行敬业乐业勤业和精业教育时往往落脚点要落在对海外石油员工个体的要求上,因此让海外石油员工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更有其实际意义,自我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海外员工做到“慎独”。“慎独”既是一种员工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员工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思想意境,要求海外石油员工通过道德修养使自己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方法同直接教育灌输法相辅相承,职业道德观念不会自发地产生,需要一定的灌输,但从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来看,不可能完全依靠灌输,而主要的还是要靠自我教育,靠培养“慎独”的境界,这就要求职业活动中,通过员工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其实质是充分调动人们自我职业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常用的形式是“换位思考”,例如开展假想自己做项目甲方,自己是地质专家,最想得到什么?等类似的讨论。但这一方法必须建立在员工掌握了大量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认识之后才可能进行。在进行慎独教育时,还要把职业道德教育同职业物质利益联系起来,“责、权、利”的结合是职业道德教育应遵循的途径,如果海外石油员工看到职业道德教育——海外事业发展——经济效益提高——个人价值实现的链式反应,就会重视职业道德的建设,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义务,单纯依靠说教讲职业良心、感情是不够的,要着力培养“敬业即敬人,敬人即敬已”的意识。注意研究职业道德教育的“示范”方法。海外石油工作的特点,要求员工仍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在这一点上,示范作用往往发挥很大作用。这其中首先是领导的示范作用,“官德”是海外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对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有高度认识,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抓好;另一方面,从自我做起,带头制定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规范,带头履行职业道德义务。从事海外石油工作的领导干部不应是遥控指挥、贪图安逸,而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身教重于言教”,领导身正了,就是最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动员。为保证领导的示范作用到位,还要建立和完善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机制。如让员工评选“合格、优秀干部”等等。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很关键。实质上,模范、先进人物把职业道德人格化了,更贴近员工,更能使员工接受,所以,在海外职业道德建设中,要大力宣传这些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使员工在正面示范中受到有力的感染和教育。在运用榜样正面示范的同时,还要对反面的典型进行抨击,使员工充分认清败坏职业道德者的卑鄙可耻,可以起到道德训戒作用。
2.联系实际,明确和完善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规范海外石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反映了海外石油员工的职业品质,它包涵了海外员工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共性的规范)、各岗位的道德规范(个性的规范)、同时也包括“岗位责任制”和各种“服务公约、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这其中,海外员工职业道德基本的规范是原则基础,是根本。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忠于职守、敬业乐业。每个海外石油员工都应当要有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明确勘探开发工作所肩负的重任,安心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其中侧重点是解决为谁服务。(2)讲究质量,自觉从严。海外石油资料质量如何,对勘探开发方案的确定,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工作过程中出现人为质量事故,就会使人们对地下情况的认识出现偏差,进而可导致勘探开发失误。就此而言,必须强化海外石油员工的质量观念,培养员工严格的质量观念,最主要的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石油企业员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传统,自觉从严抓质量,在海外石油员工生产实践中,严格落实有关质量的技术操作规程,是每个海外石油员工必须遵守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对待质量问题上,应建立“提供优质地质成果承诺制。”(3)热爱集体、互助友爱。本条内容实质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也是提高海外项目单位战斗力,增强队伍凝聚力的客观要求,海外石油工作的特点,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有强烈的集体观念,有自觉树立团队形象的意识。在集体中应首先协调干群关系,形成干群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的和谐气氛。同时,海外石油员工长期在野外施工,远离基地,远离亲人,更需要同志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员工之间的互助友爱必不可少。(4)钻研业务,提高素质。海外石油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多学科多种技术运用的综合性行业,生产技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尤其现在,科技迅速发展,从事海外石油工作的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质和技术素质,海外石油员工文化技术素质的要求是分层次,分专业和分工种的,但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我们工作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也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做到一专多能,海外石油员工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就必须自觉提高业务、技术素质。(5)遵章守纪,维护秩序。海外石油员工在野外工作,施工空间广大,和社会其他部门发生的联系,包括种种矛盾也较多。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除了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外,还要求员工讲风格、讲纪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首先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关于质量、HSE工作、队伍管理规定等。海外石油企业在正确处理内部关系外,还要以较大的精力来协调和资源国政府和地方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要与地方的农村城市打交道,石油作业的质量有时与损坏地方农田、厂矿设施间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应先以地方利益为重,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尽量做到两全其美。同时,海外石油工作要适当支持地方建设,为资源国农村生活改善提供帮助和方便,以获取他们对物探工作的最大支持。在明确海外石油员工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各岗位的道德规范、岗位责任制也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来体现基本道德规范,这样,海外石油员工基本规范和其他道德规范就可以共同规范海外石油员工活动,最终引导海外石油员工自觉提高道德觉悟。
3.运用多种载体,综合发挥职业道德建设效益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法律、文化以及运行机制的配套建设、协调发展,才能奏效成功。对于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而言,同样要同多种教育内容和手段相结合,才能坚持下去并收到良好的效果。(1)要同职业知识技能教育结合起来。海外石油职业道德的实现过程也是勘探开发技术的运用过程,海外勘探开发工作的业务知识技能是海外石油职业道德实施的基本保证。所以要加强员工的技能技术教育,使员工业务知识技能的力量和道义的力量融为一个合力,作用于员工的头脑,化作为员工良好的内在品质,具体形式上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竞赛,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工作守则、服务公约等等。(2)同经济工作、法律手段结合起来。职业道德建设为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提供了精神的动力和思想道德上的保证,经济利益是职业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法律措施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所以应把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对认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员工不仅对他们进行道德评价,还要给予必要的荣誉和经济奖励,相反,对违反海外石油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弄虚作假、造成质量事故、的,不仅要在道德评价上给予抨击,而且必须在经济、法律上给予应有的制裁。这里关键在落实时要充分考虑建立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机制,职业道德建设到底由哪个部门主管,那些部门监督?监督什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落实,许多海外石油项目单位已经建立或应该建立的精神文明建设或者文化指导委员会更应注意这方面的建设。(3)同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评价结合起来。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评价是以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海外石油员工的道德规范,通过社会舆论、海外石油行业的传统习俗和海外石油员工的内心信念等方式,对海外石油员工所作的善恶、荣辱进行评判的方式。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的职能、作用都要靠道德评价来实现,海外石油行业的职业道德风尚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道德评价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而海外石油员工个人道德水平高低则往往同他的道德评价能力和崇尚水平密切相关。职业道德的评价方式中最主要的是海外石油员工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是海外员工在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念的统一,这种内心信念也是鼓励海外石油员工按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内在力量,社会道德舆论可以左右人们的行为,改革人们的行为,通过舆论的压力和支持、舆论的谴贵或声援使每个海外石油员工的行为受到影响。这种社会舆论与海外石油行业的传统习俗有很大联系,后者是前者的主要来源,所以在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中要广泛注意社会舆论的建设和海外石油员工内心信念的培育,把职业道德评价当做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一并考虑。新形势下,海外石油员工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依赖于对海外石油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有赖于理论的研究和指导,而其内容和建设的方法研究又是一庞杂系统的工程,笔者只是管中窥豹,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篇8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
1 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养培养履行了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学前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教师做到践行所有职业人员都必须践行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够迈入学前教师职业的第一门坎。其次,学前教师从属于教育行业,学前教师还应该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学前教师的基本资格。
2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是每一位中国教师都必须达到的职业道德标准。爱岗敬业要求学前教师能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关爱学生是学前教育老师必须达到的一项基本素养,因为学前幼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否友好将直接成为影响他们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书育人与终身学习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职责和自我修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学前教育老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榜样,因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之前尚未接受过其他教育,在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时,他们的最基本的学习行为就是模仿,老师应该确保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这也要求老师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培养要严格按照一个合格学前教师的标准执行,这也为其今后步入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有助于其提前适应学前教师的教师角色,学前教师的道德素养形成自己的习惯,在步入职位后有利于学生在最快时间内进入学前教师角色并具有良好表现。其次,对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幼童而言,由于拥有了一个具备良好素养的学前教师,幼童会更容易具备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这对于幼童之后的人生路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就业观错误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巨大,许多学生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自己今后可能会从事的一门职业。而他们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而是基于一种扭曲的就业观,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后,所面临的学生都是3~6 岁的学前儿童,不需要对其进行太过专业的教育,也不用对他们费心管教,工作比较清闲。在这种就业观的指引下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时期并不会过多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也较为散漫。持有如此就业观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随处可见,这也让我们为之后学前教师的整体素养抱有一定的怀疑。
2 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有关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设置并不十分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较少,并且课程设置不具备延续性。课程内容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有关学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部内容,而课程设置没有延续性,则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只是基于课程学习期间,在结束课程后,有关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也会逐渐降低,学生也难以形成优秀道德习惯,更别提习惯的保持。
3 先进教育理念匮乏
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虽然学历较高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这些教师多为师范类学校毕业,并没有实际进行学前教育的体验。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专业课程教学还是道德素养培养,都是基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因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的相关教育并不能够满足其之后的学前教师岗位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教育理念若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实际需要,那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也很难达到学前教师标准。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对策
1 转变教育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负责教学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养,使其教育理念能够与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相契合。比如,为了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学校可以与一些学前教育学校展开教育合作,每年派发自己学校的教师到学前教育学校担任见习学前教师,了解学前教师的教学氛围,只有真正有过学前教师的教学经历,才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产生相应的教学启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才能够更加贴合学前教师的职业标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真正专业化的教学。
2 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成效低是各个专业课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抽象性,都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无聊与呆板,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不集中,玩手机与睡觉也成为了课堂常态。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之后所从事的同样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若长时间无法在课堂集中,则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养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生来说也是极其不负责的。因此,老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在讲述道德素养的相关课程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见习学前教师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学前课堂,与学前幼童朝夕相处,以此来体会到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3 拓展教育内容
不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层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些学前教育的专业书籍并不适用于全部学校,学校若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使其在上任学前教师时能够得心应手,就应该通过撰写校本课程的方式,为本校学生提供最切合实际状况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比如,学校可以将本校从事学前教师工作的毕业生的学习心得以及从业经验编撰为教学案例,供学弟学妹参考学习,让当前学生能够得到一些有关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素养培养的经验,为本校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提供最专业、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应该让职业规划课程真正发挥其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性作用。所以,老师可以引入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各项素质与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的差距,然后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素养培养。
4 完善培养评价体系
篇9
按照ISEC项目的课程教学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拟定,按照国外的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英文版的教学大纲,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或中英文教材,采用英文或中英文授课,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明辨性思维。在会计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基本趋于一致,但是会计实务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与国外还有一定区别。国内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有比较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体系,特别是《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与国外的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充分比较国内外的《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拟定符合ISEC项目要求的教学内容。
(一)中外基础会计实务的差异分析。我国的基础会计实务与国外的会计实务还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具体的会计核算程序。我国企业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设立会计账簿,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总分类会计科目设立总账账户,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在总账账户下设立明细账户,此外还必须设立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两个特种日记账。国外的会计实务比较灵活,没有规定会计科目和必须设立的会计账簿,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立会计账簿体系,称为Accountingsystem(会计系统),包括Journal(日记账)和Ledger(分类账),会计业务多的企业在设置Generaljournal(普通日记账)和GeneralLedger(总分类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立Specialjournals(特种日记账)和Subsidiaryledgers(明细分类账)。例如,我国企业的存货应设置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多个总账账户,国外企业的存货可能就用一个总账账户,即Inventory(存货),或者直接以商品名称作为账户名称。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应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而国外的会计凭证仅有原始凭证,没有记账凭证,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日记账,称为Journalentry,即将企业业务的会计分录序时地登入日记账中,再根据日记账登记各分类账簿,称为Post(过账)。因此,我国的会计账务核算程序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国外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为原始凭证———日记账———分类账———会计报表。
(二)中外高校《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基于上述中外基础会计实务的差异,国内传统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部分,会计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以会计的含义为起点,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重点围绕借贷记账法介绍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会计实务部分主要介绍企业会计的基本手工操作实务。因此,国内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应用,还重点强调企业会计手工实务的操作。国外的《基础会计学》课程通常称为AccountingPrinci-ples(会计学原理)或Accounting(会计学),该课程基本介绍了整个会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基础,还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国外《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的会计业务仅以商业企业为例简单介绍了企业基本的会计业务,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会计要素的重要项目,没有专门介绍会计手工实务,主要通过Excel表格和T字账介绍了日记账和总账的登记。国内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更倾向于讲授财务会计基础,主要为后续的企业财务会计内容的学习奠定会计知识基础,国外《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比国内的教学内容范围更广,但具体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的内容要比国内的浅显易懂。
(三)中外高校《基础会计学》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国内的《基础会计学》教材编排基本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致,理论部分专门介绍理论,实务部分专门介绍会计手工实务。为了体现专业性,国内的《基础会计学》教材比较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教材内容表述专业性很强,学生反映比较枯燥难懂。例如,会计基础理论的介绍强调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教材中缺少企业案例,仅仅以例题形式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而且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成为独立的两部分,二者相互脱节。此外,国内《基础会计学》教材基本没有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仅有部分教材在部分章节提到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此相反,国外《会计学原理》教材内容广泛,将案例融入会计理论的介绍中,充分体现案例教学,内容表述清楚简单、容易理解。国外教材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联系在一起,按照AccountingCycle(会计循环),通过企业会计业务循环介绍了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具体业务举例也是以商业企业为例,相对比较简单易懂,并且根据各章节内容配有会计报表分析相关知识。国外教材没有专门针对会计手工实务的介绍,所有会计账务处理都以会计系统中的表格或T字账的形式体现。国外教材非常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每个章节专门引入较多案例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内部控制。例如专门介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Sarbanes-Oxley(萨班斯法案)。国外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关于财务会计基础部分除了介绍基本理论外还介绍了重要资产和负债项目,还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国内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基本不作介绍。仅有部分教材在会计报表的章节介绍一些简单的会计报表分析内容。
二、中外《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篇10
[关键字]法律职业道德;司法公正;司法独立
一、法律职业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中将法律职业道德的传承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特征。(1)民国时期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应具有三种素质,一为法律道德,一为法律知识,一为社会常识。法律职业道德实际上就是法律职业的伦理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作为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内容,是法律职业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的准则。要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其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掌握基本的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和技能。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是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它属于法律职业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的要求。法律职业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知道一个国家的法律事务应该如何来实现完成。具体地说,他应该知道道德是关于是与非、善与恶的判断,它不同于美丑、真假的价值判断;知道决定职业行为对与错、好与坏的标准;知道职业意义上的“善”为何物,它的依据何在:知道在面临道德层面上的争议时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得出解决道德争议的办法。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步入21世纪之后,法律人的职业道德问题,和对司法改革的质疑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生活中的一大重要话题。伴随一系列的律师参与腐败案以及一些极具争议性的案件,如“李庄案”、“彭宇案”、“许霆案”等案件触动了官方以及民间对于司法改革的方向的正确性及法学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反思。对此,法学界内部总是习惯于从政治体制,特别是从规定、权力分配等常规途径,带有批判性地论调来思考并研究这些现象。但这样的思路用来解决现存的问题是十分不够的。
就拿李庄来说,辩护人杨学林律师等调查发现,李庄在一起收费五万元的异地案件中,调取了四十多份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你问问全中国的律师,有哪一个律师会为一个案件的被告人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搜集那么多证据?这样全心全意为委托人服务的律师,怎么能不说是一个好律师?
然而,这样的律师却身陷囹圄,不禁让人想问,这世道是怎么了?说真话的李庄进去了、扶老人的彭宇官司输了、被指杀妻的佘祥林的妻子回来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职业法律人该如何做?
在一些基层法院,由于所处地方偏远,财政紧缺,法官的日子相当难熬。有些法官年底还有四个月的工资没发,有一名法官的妻子有病不能工作,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他每天下班后去蹬三轮车,领导还批评他,说他败坏了法官的形象。他问,我们拿不到工资,也不能用当事人的钱,自己靠劳动挣钱还不行吗?(2)
在生存与形象之间,圣神的法律人应该怎么做?在现在老师收家长礼物,医生收患者红包已经成习俗的环境下,在中国这样注重人情的社会中,我们法律人要如何做才能融入社会又保持公平正义的光辉形象呢?
三、如何解决
在所有教育女性的理论上都告诉广大女性,要自强自立,如何做到?就是要做到经济独立,唯有经济独立,才不用依附他人,这样说话才硬气。同理,要司法独立,就是要做到司法的财政独立,唯有做到这样,才能理直气壮的对所有人说,我所做出的判决都是秉承公平正义而做出的。而不是像现在唯唯诺诺的说我们根据某某指示、某某决定、某某文件而做出了这样有些荒唐的判决。像马玉娇案的法官能做出那样的判决真是神一般的存在!轰动一时的非法证据排除典型案例章国锡案,为什么二审出现了大逆转?为什么鄞州法院负责章国锡案一审的审判长,被刑事诉讼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高度评价为:“这是第一起在判决书中把案件的程序和实体分别独立作出评判的案例。本案的法官对程序问题的重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公诉人拒绝证人、侦查员出庭作证,拒绝提交全部的录音录像资料的情况下,一审法官仍然对程序问题进行调查,最终为确定非法侦查行为的存在、把非法口供排除于法庭之外奠定了事实基础”的好法官却被调往宁波市鄞州区下属一个镇的法庭当副庭长。能回答这类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不独立,我们依附着他人,一旦想挣脱,那就是下场。
在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然而我国并没有规定法官独立,但毋容置疑,法官不能独立,法院独立就只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法律在体制上为法官的独立创造出条件。法官司法,经常会受到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及人民团体的干涉,但如果在体制上进行改革,真正实行法官独立办案,则公正司法,最终实现社会正义绝非难事。但法官常常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这种压力,会使法官道德的天平产生倾斜,法官的职业道德与现代司法理念会出现冲突,并且这种矛盾,非常棘手。法官个人虽然独立,但他不可能完全生活在真空之中,社会各界的压力法官都会感受到,不管这种压力倾向于何方,都会影响法官的公正司法。这样,法官不自觉的将天平的筹码倾向于社会舆论这一边,认为这样才符合法官职业道德的标准。但这恰恰与司法独立和居中裁判的司法理念不相容,此种情况下,放下个人的情感因素,抛开以道德来思考案件的思维,居中裁判才会真正得到落实。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