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管理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管理建议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对策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

结合电子商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大致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定义: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一种开放性、交互式交易活动,它包括询价、订货、支付、送货四个环节,涉及商品提供者、购物服务提供者、消费者等多种角色。就目前发展水平而言,只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节在网上完成,即可视为电子商务的雏形。从广义上讲,电于商务不仅包括以因特网为信息交换平台的交易,还包括以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以及其他广域网、局域网为工具进行交易的形式。目前,电子商务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网上直接进行,交易对象主要是软件、文艺作品以及广告等以服务为主的无形商品;另一种是网上订货,但仍以传统方式交货,交易对象主要是各种有形商品。目前在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能够在网上开展电子贸易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大类:实体商品(hardgoods),数字化商品(softgoods)和联机服务(onlineservice)。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电脑网络在中国还远未普及,实施电子商务还有许多障碍。如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网络安全技术问题和物流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都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1.网络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的安全。网络“黑客”四处出击,世界上许多先进网络系统都能被“黑客”畅通无阻地进出。二是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目前信息的真实性、客户身份的合法性、支付信息的完整性、支付信息的不可否认性、整个网上交易的合法性等都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2.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的规模以及技术水平、服务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目前,网络基础设施仍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相差很远。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用户直线上升,但传输速度没有相应跟上,网上购物成了漫长等待,将电子商务迅捷的特性瞬间化为乌有。目前全国性的金融网还未形成,金融业自身的电子化还未实现,商业电子化又落后于金融电子化,制约了电子商务的生存和发展。

3.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由于市场和公司的虚拟性,使网上信息变得真假难辨,任何人都可以以一定的身份一定的信息。电子商务活动中很难避免纠纷的产生,而网上纠纷又有其独特性。互联网是一条缺乏管理的信息高速公路,缺少管理和协作,跨地区跨国家的信息传输难以公证和仲裁。如果没有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纠纷就不可能解决,没有法律法规的规范,电子商务将搅乱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

4.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乏。一个真正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运营,除了融资和市场推广这两个因素外,有一批复合型的人才是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互联网公司,技术和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技术更新得很快,而资本据说现在在中关村的资金就有20亿美元,好的项目不愁找不到资本,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需进一步更新观念,培养复合型人才。网络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网络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吸引人才。许多公司对网络人才不仅在工资待遇上有优厚的措施,而且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的机会,还向员工赠送公司的股票期权,让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企业的计算机人才十分短缺,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相称,对我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不利。我国的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计算机普及教育,重视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在由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组成的整个交易过程中,支付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否交易成功完全由它决定。同时,支付环节是由支付网关、收单行和发卡行的金融专用网络完成的,因此银行能否对电子商务的运作提供支持对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是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又是电子商务实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技术难点。客户一般要求的安全业务主要是电子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而且要能准确识别电子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等。

3.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涉及商户、银行、电信、公证、ISP和消费者,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纠纷。要制定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电子商务规则,对其中引起的纠纷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权威的认证机构,维护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秩序,促使更多的人放心在网上购物。

4.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建立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没有完备的、先进的通讯基础设施,没有先进的与通讯基础设施相连的信息设备,电子商务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很差,通讯服务质量和资费仍然是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加速建设高速宽带互联网,实现图像、通讯网、多媒体网的三网合一,使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具备良好的网络平台和运行环境,使消费者的上网费用降到最低。

篇2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积极推进我市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切实改变工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格局,在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发展,着重提高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着力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地方财力可持续增长。

二、实施对象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符合分离条件的,可进行分离,设立专门的物流、运输、仓储公司;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由社会闲散车辆或外地车辆承担的,可由工业企业设立物流公司,统一管理运输车辆,实行集中配送。

(二)安装成本占比较高的工业生产企业,如钢结构房、玻璃幕墙、机器设备等生产企业,可将安装劳务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安装企业。

(三)对于工业企业内部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业务,可单独剥离出来,成立相应子公司。

(四)对工业企业内部的维修、修缮、安保、洗衣、洗浴、卫生医疗、幼儿育养以及经营性质的餐饮、娱乐等业务,可分离出来,成立专门公司。

(五)对工业企业闲置的资产和剩余劳动力,可组建相应的租赁、物业管理和劳务服务公司。

(六)其他工业企业可从主业中剥离出来,并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业务、项目。

此外,对大中型商业企业(包括大中型商场超市、汽车4S店等)符合有关分离条件的,可结合实际一并实施。

三、工作原则

(一)循序渐进,依法实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要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要按照“成熟一家、辅导一家、分离一家”的思路,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率先实施。同时,分离工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操作,无论是企业分离的过程,还是分离后的发展,都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不搞“一刀切”,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实际,认真选择好行业和企业对象,重点抓住物流、营销、安装、研发、后勤服务等我市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重点环节,着重从“产业链”、“附加值”、“规模化”上下功夫。

(三)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要在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企业是分离工作的主体;政府要明确自身职责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做好引导工作,激发企业对分离工作的积极性,但不包揽企业内部事务。

(四)政企双赢,注重实效。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要按照“在存量中求增量、在发展中求增量”的要求,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双赢”,在“企业成长、政府得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上找到最佳结合点。一方面,要让企业在分离过程中得到实惠,减轻负担,实现企业更好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实施分离工作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情况进行认真测算,确保有利于增长地方财力。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建立“*市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检查监督。市财政部门为牵头单位,负责日常工作,并建立部门内部的工作机构。同时,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或例会制度等形式,定期通报情况、交流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深入调研,积极试点。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深入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有意向且符合分离条件企业的数量、行业特点、经营方式、产值规模、发展趋势、分离重点等实情,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握工作主动权;乐成、柳市、北白象、虹桥作为我市实施分离工作的重点区域,要根据实际情况各确定1-2户行业特点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配套服务需求大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先期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三)落实政策,强化激励。按照“边试点、边探索、边研究”的原则,针对试点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特别是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由市财政部门牵头,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各地做法,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订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有关扶持政策及措施,并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激发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完善市政府对各乡镇、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对分离工作任务完成好、成效明显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2009年2月底前)。各乡镇、有关部门建立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意见,及时召开会议,对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试点工作作出部署。要深入企业调研,摸清底数,并通过走访企业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企业意见,搜集问题建议。

第二阶段:试点工作阶段(2009年3月底前)。选取分离意愿强烈、符合实行分离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试点。财政部门要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国税、地税部门要主动帮助试点企业做好涉税前期辅导工作,帮助企业拟定分离方案;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积极引导,为分离工作搭建良好平台。同时,根据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制订并下发我市扶持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惠政策及相关考核激励措施。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市政府择期召开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经验交流会,对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并树立典型,进一步动员发动,全面推进该项工作。同时,对推广工作成效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测算、考核,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实现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地方财力可持续增长意义重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明确提出:“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省财政和国税、地税部门也就整合政策,规范管理和优化服务,促进服务业发展,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工作作出了规定,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和地方关系,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各乡镇、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

(二)明确职责,部门联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任务重、牵涉面广、时间跨度长,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积极配合,合力营造高效、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财政部门要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做好涉税政策的制订、宣传、辅导和服务工作,并主动与财政部门共同研究问题,确保目标一致;发改部门要将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纳入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与产业规划、项目引进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好相关政策协调工作;经贸部门要结合工业经济运行调控职能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规划建设、房管、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要为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开辟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分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统计部门负责做好分离后企业数据统计及相关工作;其他部门也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篇3

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影响下,上市公司面对各种复杂的状况,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需要更加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行约束规范,以保证企业持久的综合竞争力。在任何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所有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系着公司财政状况是否良好,公司的资金周转是否正常。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对企业的整体工作部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体系,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预算管理的一些存在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企业 预算管理 战略部署 战略意义

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强调了预算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上市公司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成熟的管理体系,是否在成熟管理体系的约束下发挥出企业潜在的优势。任何企业的成功,需要优秀的员工和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在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不断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保障企业在任何困境中都能有足够充分的准备去坦然面对各种挑战,促使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同时,财务预算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自身体制不断完善的可靠保证,是关系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基础。因此,主动寻找到企业财务预算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制定出相应措施,是企业应该做到的基本工作。

一、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在最初发展阶段,主要是一些西方国家提出并完善,慢慢形成具有科学性的管理制度。而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财务预算管理理论系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经济体制深化过程中,社会竞争力正在不断地加大,上市公司开始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重新审视。为了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上市公司顺势而为,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目标,从而达到满足投资者需求的最终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上市企业首先开始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首要的经营理念。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可以将内部的人事调动、工资绩效的考核、业务活动的战略调整有效结合起来,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各部门间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企业内部一些资源的浪费。通过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工作部署做出科学的安排,使得企业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突出问题时,可以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法,这对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财务管理制度的辅助,上市企业在对自己各项工作业绩的评估上,慢慢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业标准。这样使得企业内部整体的管理上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也间接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使得企业的整体效益不断变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科学性经过无数上市企业多年的亲自实践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上市公司的市场规模离不开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企业一定会在同行的竞争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够,缺乏责任感

上市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中,部分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但是对企业整体的发展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关系着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需要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认真负责,真正将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工作着想。但是,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做具体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由于自己的思想认识不高、办事随意不负责,没有真正地深入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中去,导致最终结果出现许多的错误。因此,上市企业应该努力通过各种不同的措施,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并通过一些规章制度来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以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减少工作失误,体现出企业财务管理预算制度的优越性。

(二)缺乏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标准

在一些上市公司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这与企业自身在制度的制定健全方面存在的缺陷有关。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失效,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上市企业在进行一些重大项目的预算评估上,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去评估,也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去制定相应的对策,然后就开始预算最终的结果。这种盲目的、随意的预算方式,造成了实际结果与预算结果的严重不符。而预算的监督体制,也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得预算的最终结果造成了企业成本费用的增加。

(三)缺乏有效地监管机制,信息沟通不及时

在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需要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去监督,这样从根本保证了上市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上市公司不同于普通企业,他们面对的市场竞争形势严峻复杂,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随时威胁着企业的财务安全。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客观存在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依然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发挥其巨大的优势作用,对于上市企业是一个必须彻底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提升预算管理方面的理论水平

上市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提高从根本上需要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自己在预算管理方面的理论水平。扎实的理论知识,对于财务管理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有些就是因为管理人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对于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无法理解。因此,只有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才能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预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慢慢形成主动去理解预算管理的意识,最终达到认真执行的效果。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预算理论水平,对于上市公司,显得更加重要。

(二)结合实际的行业形势,保证预算管理的效果

上市公司面对的环境形势复杂多变,瞬间的变化都可能使上市公司的前期准备付诸东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执行自己的工作计划时,需要认真结合自己本行业总体的发展形势,深入市场主动调研,从根本上将自己的预算管理方案与实际的行业形势结合起来,才能使预算的结果达到预先的目标。上市公司需要的就是信息的及时、准确性,这就客观要求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预算中必须结合市场最新的动态变化,获取有效的信息,及时送达到上市公司的高层决策者,使他们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引进专业化的优秀财务预算管理人员

在市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它既要对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科学的指导,又要想出正确的对策,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而优秀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也可以为企业的各项工作带来更多先进的理念。上市公司通过不断引进专业化的预算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水平、市场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有效保障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促使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

(四)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任何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相关体制的约束。上市公司本身的规模已经足够庞大,它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都是无形的,这就需要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保证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受侵害。但是,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很多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还不健全,使得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尽快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使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五)全员预算的管理意识

财务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和企业其他部门紧密联系,只是最后集中反映在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上市公司应从决策层、领导层给予相应的重视和予以适当的授权。同时财务部门做好和相关事业部、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障财务预算的日常实施与考核,达到财务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必须要对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保证自己在市场的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针对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论证,找到了一些解决上市公司预算管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应用,上市公司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同时,上市公司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也客观地决定了在不同的形势下上市公司应该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式对待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作者:杜宝国 单位:TCL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罗琼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篇4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电子商务交易文件,能提供交易凭证、法律凭证、信用凭证,并体现出相应的凭证价值。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保障管理模型。

 

一、模型构建思路

 

影响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凭证性、凭证价值的因素主要有电子商务交易文件自身因素——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外部因素——法律法规因素、管理制度因素、技术标准因素。因此,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其凭证性来保障,而凭证性的保障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确保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质量,二是改善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外部环境。

 

从影响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的因素来看,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不仅是其质量特性的体现,更是保障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功能的关键所在。技术途径是保证电子文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基本前提。[1]维护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即确保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质量,使其成为一份可信的交易文件,保障其凭证性。

 

另外,电子商务交易文件虽处在虚拟的数字环境中,但外部的制度环境、法规环境等对其凭证性亦会产生重要影响,某些时候还会产生决定性影响。改善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外部环境主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管理组织和技术标准来实现。

 

通过以上对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的影响因素、保障途径的简要分析,结合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的特点,笔者构建了一个针对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保障的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见图1)。

 

该模型从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层次、四个基础。四个部分相互依存,并组成一个呈金字塔状的模型。

 

(一)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是指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凭证性,它是整个保障管理模型的中心和目标所在,也是最终的价值体现。将凭证性置于金字塔状模型的顶端,体现模型的其他模块都是以其为中心并提供基础支持,包括技术应用、制度保障、法律基础、理论基础等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二)两条主线

 

这两条主线主要针对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体现的。

 

1.交易过程线。交易过程线体现的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三个阶段:交易前、交易中与交易后,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环节。

 

(1)交易前阶段。包括①商品与市场准备、系统建设环节:该环节主要是为了通过交易获得利润的商品生产外的准备。其中涉及电子文件管理的是系统建设环节,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设计、安装阶段,要以前端控制思想为指导,充分规划论证,考虑对交易业务的功能需要以及对交易文件生成、流转和保管的需要。同时,还要确保计算机网络交易环境的安全,可通过采用防火墙技术等来实施并提前防护,确保交易环境的安全可靠。②展示环节:卖方或买方对其销售商品或所需商品的用途、特性、优势、价格及相关信息的介绍、说明、等活动。商品展示是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上进行的,需要通过商品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文件对商品进行详细的描述,通过电子商务系统确保商品说明文件制作的准确无误以及真实性。③沟通环节:买卖双方或多方就商品价格、质量等信息进行交流、咨询等活动。期间会产生报价单、询价函、报盘、询盘以及电子邮件等文件,此类文件的准确性是确保交易产生意向并继续进行的前提,因此必须在文件产生时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准确性。

 

(2)交易中阶段。包括①谈判:围绕商品的价格、质量、交易方式等展开的双边或多边磋商、洽谈。②签约:买卖双方或多方就商品交易而正式达成的购销协议、购销合同等以实现商流。这一阶段会相应形成发盘、还盘、商家证书、订单、电子合同、EDI签约、报文等交易文件。这些文件是交易实施的凭证性文件,为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需要通过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报文验证、数字时间戳等技术进行保护,防止交易文件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截留、篡改,保障商业数据不泄露。

 

(3)交易后阶段。包括①支付:买方向卖方按合约支付与商品或服务交易的所有费用。②配送:卖方向买方配送物品或实施服务。③售后服务:交易完成后的咨询、维护保养等相关活动。④索赔:产生交易纠纷需要仲裁机构进行处理,对受损方进行赔偿,履行交易合同。这一阶段中,支付是一个资金流的过程,涉及账户文件、个人身份证书、持卡人证书、支付网关证书、商业发票、保险单等文件。支付因涉及资金账户的安全而成为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一个焦点,需要相关技术进行安全防护。在交易实现后,整个交易流程基本结束,相应的交易文件应相应进行鉴定归档保存,一方面可以为交易保留历史记录,另一方面在产生交易纠纷时,可提取相应的凭证文件,作为处理纠纷的证据。

 

2.要素流动线。电子商务交易中主要有四个要素——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这四个要素的流动中伴随着商务交易不同阶段的推进,都涉及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如资金支付的电子凭证、物流中的物流状态网上查询单等。某些文件的传递甚至贯穿于整个交易流程。

 

交易过程线是基于现实的交易步骤划分,而要素流动线则是对交易中抽象出来的要素进行描述,从某种角度看,这两者是一个整体,或是同一个过程。因此,应遵循全程管理原则对这两条主线进行管理,确保每一个流程细节中的交易文件都能按照要求形成、传输和留存。

 

(三)三个层次

 

1.业务层。业务层是指交易主体通过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商务交易活动,具体包括商品准备、商品展示、信息沟通、交易谈判、合同签约、资金支付、商品服务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活动。业务层的活动主要依靠电子化设备以及电子文件等工具展开,并最终达成交易意向、完成交易目标。

 

2.技术层。(1)对要素流的保护。由于交易流程包含四个要素的流动,因此对要素流的保护亦是对交易流程的保护,前端控制在技术上的应用,通过防火墙技术、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对电子文件的生成、流转进行全程保护,以及对电子商务操作人员的监控等,都是保证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的必要措施。(2)元数据捕获、分布式归档。针对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后期归档保管,电子商务系统在设计、安装阶段就应设置分布式归档、元数据自动捕获等功能,对电子商务交易文件进行网络归档。在系统的元数据著录标识设计中,可以参照计算机系统设计规范、档案管理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文件分类标识》以及电子商务方面的《基于XML的电子商务-第9部分:核心构件与业务信息实体规范》(GB/T 19256.9-2006)、《电子商务产品核心元数据》(GB 24662-2009-T)等,参考其中的电子文件核心元数据标准,并根据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特性需要,扩展、编制适合交易文件类型的元数据著录规则、标准体系。在分布式归档系统中,档案室数据管理系统处于一个可以全局控制的位置,具有一个集中式的数据库,可以对各业务部门水平分片方式存储的归档数据进行全局归档,并实现集中式数据共享,保证数据库全局的安全完整。

 

3.价值层。价值层是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价值的最终实现层。通过技术层对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归档,元数据捕获,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形成可信性文件,最终使其成为一份具有凭证性的文件,并在交易历史记录、交易纠纷法律取证、证据采信中发挥凭证功能,实现凭证价值。当然这一价值层只是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价值的实现,尚未包含业务层中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协议、完成交易过程所实现的利益互换的商业价值。

 

(四)四个基础

 

四个基础——理论基础、法律基础、技术基础和制度基础,均位于模型的最底层,也就是金字塔的底座。这四个基础既包括现有的保障基础,也包括前面所提到的改善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外部环境等基础措施。之所以将其置于底座位置,是因为法律、技术和制度是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实现的具体操作基础,而理论指导则是凭证性保障的理念指导基础。法律、技术、制度和理论统领整个凭证性保障的全局,如同四个车轮使整个车体平稳行驶。

 

二、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一)模型的优点分析

 

针对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特点所提出的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保障模型具有针对性、整体性、可参考性等优点。

 

1.针对性。不少学者对电子文件真实性、可靠性的保障体系及措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主要是针对全局电子文件或是专指电子政务的电子文件。而本文提出的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保障模型更具有针对性,针对电子商务交易流程进行电子文件的凭证性保护分析,这也使相关的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分布式归档方式具有针对性。

 

2.整体性。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保障模型通过四个基础、三个层次、两条主线,一个中心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保障模型,以凭证性为中心,构成全局目标,其他各层次的应用主要围绕中心展开。其中针对交易流程的全过程管理、分布式归档方式的档案室全局控制模式更体现了工作的整体性、全局性。

 

3.可参考性。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保障模型是一个框架体系简图,并非详细执行标准,其具有全局理论指导、实践参考的作用,但在具体的细节层面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如关于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元数据的著录标准,各公司、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子商务业务需求、系统设计的特点,在电子商务系统设计过程中加入特定的元数据著录或捕获的功能。在防护技术上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有选择地参考使用,确保安全的同时又符合业务基本功能的要求。

 

(二)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1.技术上的可行性。技术是保障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都需要通过技术来实现。因此技术的可行性是保障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的前提。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技术都被应用到电子商务上,不断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系统设计方面,众多的开发工具如Visual Basic.NET、Visual C++. NET、PowerBuilder、Delphi和JAVA等在开发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上已较为成熟,能够满足各种电子商务应用的开发;在安全保护技术上,数字签名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报文认证以及加密技术等都在网络交易中应用,在档案管理方面也有相应的应用,如某公司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ES-OAIS)具有错误校验功能,即校验文件的真实性,采用MD5算法来检验文件的前后存储情况是否被修改过;[2]在分布式归档技术上,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编译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如DIV Archive(Distributed Intelligent Versa? tile Archive)分布式智能通用归档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分布式和模块化的体系结构,能够为特定的环境制定灵活的解决方案,具备对归档的资产进行集中管理等优异性能。[3]总的来说,现代的技术应用一般都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管理上的适用性。电子商务交易文件凭证性保障模型所应用的管理理念都基于管理学界、档案学界现有的相关文件管理理念,是管理理论的新应用或是针对性的应用。一般公司、企业都能相应地制定出针对电子商务交易文件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原则(如前端控制、全程管理等原则)也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但对于一些小型的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体来说,由于其交易所用的计算机是单机应用并且所产生电子商务交易文件数量相对较少,本文所提到的分布式归档方式对其就不是很适用,他们只需一些单机版的管理软件便能基本满足文件管理需求。

篇5

关键词:人物品藻;魏晋风流;美学价值

魏晋人物品藻的美学价值被发掘之后,便成为当代学者热衷讨论的话题,因为魏晋人物品藻对“人"的重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在当今时代呈现着非常重要积极的意义。在财富利益的刺激下,人文主义不断被消解,人的精神家园在迷失,魏晋人物品藻呈现出的人文关怀是我们守护精神家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应借人物品评而恢复人的本性,张扬作为人内核的精神价值和生命意识,坚守人的精神家园,把人从物质利益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最终实现精神的回归。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鉴赏中的审美是以“人"为中心的,借助人格、倫理等与人相关的事物,发现人存在的、审美的真正内涵,审美人格中把人的精神面貌及审美特性看为主要部分。审美人格的品评标准从重视人外在的世俗、伦理的“群"的方面,转向重视人的个体,是一个漫长的审美文化转变的过程。魏晋人物品藻是人格审美文化转向的表现,即从先秦的伦理性到两汉的政治性再到魏晋的自我性。

魏晋人物品藻把理想中的人应具有的品格形象化、具体化,使其有标准可循,它独特的审美品评不仅在有源长文化渊源,还在于深厚的哲学基础,这便是由儒道佛三家思想建构而成的。儒道两家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对立方而存在,儒家讲求伦理、功利性的标准,追求的是道德境界,道家则向往人的真诚淳朴,追求自然无为,二者在对立中互补,玄学便是儒道互补的产物。玄学一方面继承了道家天道观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儒家仁学观的部分思想,对道家哲学进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人道观的哲学,为此时的人物品藻提供了理论支持。作为域外文化,佛学教理的出现填补了中国传统哲学只注重现实人生的精神空缺,它又与玄学结合,借助中国独特的思维理念,为魏晋士人修筑了一条通往精神彼岸的道路。儒道佛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推进了士人思想的解放,共同建构了魏晋人物品藻的哲学基础。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鉴赏有着身后的文化渊源,人物品藻也不例外,但并不是意味着人物品藻从开始就具备审美的性质,魏晋时期的社会主流思想是玄学,正是在玄学的影响下,才使得魏晋人物品藻有了美学的意义。在玄学语境里,士人自由追求人的本性,重情任情、放诞不羁,这些与儒家礼教背道而驰的行为,被世人认可。由品评人物的道德操守到品评人物的才貌风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物品藻由政治功利变为审美怡情,真正具有了审美的意义。魏晋玄学带来的士人理论思辨水平的提高,必然影响到士人精神的变化,这种精神深层的变化显现在人物品藻上便是士人主体的意识觉醒,这也是魏晋人物品藻的本质。士人品评人物与以往不同,他们追求深层的体悟,魏晋人物品藻是对真情的认可、神韵的推崇、女性美的宽容、自然美的拓展,这一切可以归结为士人对“我”的发现,是一种自我式的超越,在儒家伦理道德的教化影响下,在“名教”的包围中,魏晋人物品藻实现的是“我"的突围。魏晋士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是以一场哲学为先决条件的变革。玄学在哲学领域开创性的拓展,使得魏晋时期士人的思想获得较大的解放。思想的解放促使他们反思人的存在,进而凸显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主动性与重要性,于是便有了士人纵情、移情、任情的生活态度,塑造了中国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简约玄澹的理想人格。

人是社会的核心,能成为审美对象的事物,都是以人的视角为参照物,中国古代美学历来都是从认识人的美开始,逐渐扩展到发现其它事物的美。魏晋人物品藻是中国美学审美方式转变的一个标志,它把品鉴人物这项活动从伦理的、实用的,转为哲学的、无功利的,士人的人物品藻能够超越宗教礼法,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真正欣赏到人格美,这便使人的品评、赏鉴具有了审美的性质。

魏晋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觉醒的时代。哲学思想的变革,给士人带来思想的解放,促使他们反思人的存在,自由追求人的本性。士人纵情、任情、移情的生活方式在人物品藻的渲染下,被众人效仿并成为社会风尚。魏晋士人在用审美的方法品评人物时,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重视人的本性,但又吸收了儒家思想中人是主动的这一观点,张扬了个体的心性,追求自我精神生命的自由,士人用人化的审美品评方法欣赏审美对象,这就更加凸显了“人"的作用。因此,魏晋人物品藻影响下的人的觉醒,去除群体、伦理附加的异化,展现了个体的本性,弥补了中国人文主义的缺陷。魏晋人物品藻对“人"的重视而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在当今时代也呈现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借人物品评而恢复人的本性,张扬作为人内核的精神价值和生命意识,坚守人的精神家园,把人从商品利益的奴役下,从无限膨胀的物质占有欲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生存的自由,最终实现精神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孔新苗.刘义庆与世说新语[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01 

篇6

(上海电力学院,中国 上海 201300)

【摘 要】本文简单回顾了国内真人图书馆的发展,分析了真人图书相比传统图书的优势与不足,介绍了上海电力学院开展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图书馆服务

1 真人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2000年7月,世界上首次“Living Library”活动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次音乐节上举办,75本真人图书与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且每一本真人图书都受到读者的欢迎。这种新颖的“读书”方式很好地体现了活动的主题“互相理解”[1]。从此,新名词“真人图书”在欧洲流行开来,并以不可抵挡的速度向世界各国传播。2008年,这一全新的阅读模式传入我国。随后,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了“薪火相传 living library”活动,拉开了我国真人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序幕。同年3月,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开展了以“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人生经验”为主题的真人图书馆活动;5月,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在第五届读者服务月活动中也尝试举办了真人图书馆的借阅活动;12月,北师大珠海分校图书馆在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启发下开展了“圆桌漫谈”活动[2];此外,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也都开展了类似活动。高校真人图书馆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影响了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2012年的世界读书日,重庆图书馆、河北邯郸公共图书馆、深圳罗湖区公共图书馆也开展了此活动[3]。2013年,黑龙江图书馆、广东顺德图书馆[4]等公共图书也相继举办了真人图书馆的活动。

2 真人图书相比于传统图书的优势与不足

真人图书馆开启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真人图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欢迎。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否认,真人图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真人图书的优势

阅读真人图书时,读者面对的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是兼备知识和情感的人。真人图书分享他的个人经历、学识以及生活感悟等等[5]。读者可以向其提问,真人图书做出回答,这样单向阅读就变为双向交流,在这种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大家都有所收益和成长,读者和真人图书之间也建立了一种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而同时真人图书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点着重介绍,让阅读更有针对性。

据统计,在知识总量中,隐性知识占90%,显性知识只有10%[6]。纸质图书记载的多为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更多来源于真实的人。对于读者来说,与真人图书面对面的交流无疑是学习隐性知识最佳选择。通过交流,读者与真人图书共享经验感受,读者可以把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融入到系统的知识体系中,变隐性为显性,从而提高个人的实际能力。

2.2 真人图书的不足

虽然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真人图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不代表真人图书是完美无缺的。客观性无法验证便是真人图书无法修复的先天性缺陷[5]。真人图书往往带有自身所特有的立场和价值判断,因此主观性很强。这样就要求读者在阅读真人图书时不要听则信之,要有自己的判断与取舍。

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是真人图书的另一不足之处[4]。每一本真人图书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复制,不能随时借阅,不能带回宿舍或家,只能在活动地点和活动时间内阅读,这就给读者带来了不便。

3 上海电力学院真人图书馆服务实践

3.1 真人图书馆的服务

在学习了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真人图书馆服务经验后,上海电力学院图书馆也开展了以“知行天下,品读人生”为理念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作为图书馆特色服务项目之一,活动的主题非常丰富,设有名人系列、师长系列、百姓系列、学生系列、童真系列、家长系列、学长系列、行业系列、生活系列、比翼双飞系列以及非主流系列等。2014年11月“读书·文化”活动月期间开展了师长系列真人图书馆活动。师长系列共邀请到五本“真人图书”,分别为:原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曹家麟教授、校党委书记成旦红教授、原校宣传部部长李家珉教授、校长李和兴教授和原校党委书记周光耀教授。2015年4月的“图书馆资源推广与读者服务”活动月期间,开展了学生系列、百姓系列和比翼双飞系列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学生系列邀请的“真人图书”为寒风中救助老人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毛智晟同学和在科创方面硕果累累的胡程镇同学;百姓系列请到了两位在平凡岗位做着不平凡工作的保安;比翼双飞系列是由一对教授夫妻分享他们携手共进的三十年。活动采用了网络宣传、微信微博宣传、海报宣传、读者互相推荐四种宣传方式。每期的真人图书不多于两本,阅读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为保证阅读效果,每期读者人数限定在40人以内。

3.2 真人图书馆的反馈机制

为保障真人图书馆活动的有序、持续进行,反馈机制必不可少。师长系列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读者阅读真人图书后的感想以及对活动的建议。从第三期开始,在活动结束后随机回访几位读者,通过详细的问答记录收集读者对活动的建议。

3.3 真人图书馆的活动成果

自2014年11月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8期,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的好评和肯定。师长系列的第三期,阅读李家珉教授这本真人图书时,有一学生现场做诗一首,表达了自己对李家珉教授的敬佩和对真人图书馆活动的认可。学生系列第一期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图书馆收到一位大一学生的感谢信,说他阅读了胡程镇同学这本真人图书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感谢图书馆举办这么意义非凡的活动。此外上海电力学院的校报也对真人图书馆活动进行了报道。

3.4 真人图书馆的不足与对策

上海电力学院的真人图书馆活动目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1)“真人图书”阅读率不高。由于真人图书不能随时借阅,只能在活动时间内阅读,有些不能来到现场的师生就无法阅读。虽然每期活动都有录像,但这些视频资料只在图书馆内部保存,没有公开,其实是种资源浪费。将每期活动的视频资料上传到图书馆的网页,师生可以点击观看,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真人图书空间和时间局限性的不足,提高“真人图书”的阅读率。

(2)活动周期不稳定。2014年11月师长系列的五期活动结束后,到2015年4月才开展第六期活动,活动周期没有规律。以后可考虑每月都推出2-3本真人图书,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3)反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除随机回访读者外还可以通过现场写感想,在图书馆网页设专门的留言板块等方式来收集读者的建议[7]。

4 结语

真人图书馆活动为图书馆服务开启了新的一扇窗。它的零距离双向阅读模式弥补了传统阅读的不足,对图书馆的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要认真研究真人图书馆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为活动的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胜林.真人图书的优势与阅读采集[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3):98-100.

[2]刘汝建.我国高校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实践与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03):101-104.

[3]刘煦赞.国内真人图书馆研究评述[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0):34-36,55.

[4]马张悦.真人经验图书馆服务实践分析-以顺德图书馆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101-103.

[5]凌美秀.真人图书馆,还能走多远[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4):94-96.

[6]金秀丽.真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新途径[J]. 电子制作,2014(3):87-88.

篇7

一、以资抵债业务的特点

以资抵债是指在借款人和担保人无法以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时,银行为保全资产,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借款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权利资产,用以抵偿全部或部分债务的行为。

以资抵债是银行资产保全手段之一。通过以资抵债,债权转换为物权,货币资产变成抵债资产。以资抵债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1、被动性

银行发放贷款是一种主动的资产业务,其目的是获利。而以资抵债则是银行面对债务人偿债危机时所作出的一种被动而无奈的选择,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损失。

2、过渡性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其资产经营周期以货币为始终。以资抵债仅仅是银行从发放贷款到收回贷款的一个中间过程,收取抵债资产是一种过渡行为,抵债资产最终将被处置还原为货币资产。

二、现存主要问题

综观国内商业银行的以资抵债业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以资抵债掩盖不良资产

不少经办行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不良资产余额与不良资产率等考核指标,在尚未充分追索债务人现金资产的情况下,轻易办理以资抵债,以此“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率,甚至借以开脱责任。以资抵债成了不良资产的“羊皮”,成了不良资产制造者的“避风港”。不少债务人也往往抓住银行的此种心理,用质次价高,变现困难的资产抵债,变相逃废债务。

2、抵债资产质量低劣

由于政府部门行政干预,债务人逃废债、银行核查不实或经验不足等原因,抵债资产普遍质量低劣。其中相当一部分抵债资产属残次滞销品,如假名牌服装,积压库存产品、陈旧落后的机器设备,即将过期的保健品等。另有一部分抵债资产则存在种种瑕疵,如违章建筑、欠缴税费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有争议的商品房及重复抵债的房屋租赁权等。

3、抵债资产价格高估

抵债资产价格高估是商业银行以资抵债业务中普遍存在的另一问题。,抵债资产的价格确定方式主要有法院裁定,协商定价、评估定价等。由于受行政干预、评估机构按评估标的收费等因素的,不少抵债资产的价格明显偏高。质次价高的抵债资产,对银行而言有如“借出金砖、拿回破瓦”。

4、抵债资产“管理难”和“不管理”

除一般商品外,抵债资产中更多的是房产、土地使用权、不宜拆迁的机器设备等不动产,且分布分散。由于地方行政保护、债务人故意设置障碍等原因,加之有的经办行只注重名义抵债、不落实物权,商业银行抵债资产普遍存在管理难或不管理的问题,致使不少抵债资产“名抵实空”:有的抵债设备长期闲置在原企业;有的抵债房产长期被原债务人无偿占用;有的抵债设备被企业偷偷出售。这类现象在产权不明或地处偏僻的房产、机器设备等抵债资产中尤为严重。

“难管理”和“不管理”对原本就质次价高的抵债资产而言,犹如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大了抵债资产的损失风险。

5、重抵债、滞处置

由于抵债资产质次价高,加之保管费用、处置成本及名目繁多的费税等原因,抵债资产处置损失率一般较高。如,某银行在1999年接收了一批作价200万元的抵债设备,到2002年年末处置时仅变现10万元,损失率高达95%。

为避免处置损失影响当期利润和奖金,及怕承担“资产流失”责任等原因,不少经办行在取得抵债资产后滞于处置,长期挂账,抵债资产成了“泡沫利润”。如,某法院于1998年10月裁定以某债务人所有的仓库、车库、招待所及集体宿舍作价280,8万元抵偿M银行的债务,但直至2002年12月31日,上述抵债资产仍未被处置。然而,由于“冰棍效应”,未处置抵债资产的价值不断缩水,损失越来越大,并最终形成“处置越晚。损失越大,损失越大、越不愿处置”的恶性循环。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抵债资产实质上成了商业银行的另一种不良资产——不易变现、不断贬值、风险诸多的非货币资产,而且越积越多。

三、管理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商业银行对以资抵债业务要严格办理条件、审慎利用,要善于区别情况、主动出击、抢占优质资产,要落实抵债资产的物权并加强管理,同时更要以多种手段加快处置抵债资产。为此,商业银行要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

1、严格以资抵债条件,审慎利用

收取抵债资产并非银行的终极经营目标,抵债资产不仅要占用资金,机会成本较高,而且日后处置时往往还会产生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应完善以资抵债业务的规章制度,严格条件,加强审查与审批,审慎采用。

商业银行在选择抵债资产时,应遵循“合法性、稳定性:易售性”的原则:

(1)合法性。用于抵债的资产必须是借款人。担保人或第三人依法取得并拥有,且有关文件齐全、产权明晰、未涉及债权债务纠纷。

(2)稳定性。用于抵债的资产的物理性能应保持相对稳定,不易变质、损耗;资产价格较稳定,市场风险小。

(5)易售性。抵债资产的市场需求应相对稳定,易于在短期内处置变现,且处置成本较低。

2、主动出击,抢占优质资产

对绝大多数银行而言,以资抵债往往是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有总比什么都没有好”经常是银行办理以资抵债的重要理由,因而抵债资产往往是价格高估、质量欠佳。

要想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商业银行务必树立“主动出击、抢占优质资产”的意识。为此,商业银行在贷前调查时要全面、深入地查清债务人的所有资产及其主要资产的分布,发放抵/质押贷款时则要尽可能选择优质资产作为抵/质押品,贷后管理中则要实行及时、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一发现债务人发生或可能发生到期不能以现金方式偿还债务时,马上将债务人的主要资产予以诉前保全,并通过协商或法院裁定等途径办理以资抵债,化被动为主动,抢占优质资产抵债。

3、落实物权,加强管理

法院判决抵债或双方签订抵债协议并不等于抵债资产的实际取得,更不代表抵债业务的完结。经办行只有切实落实抵债资产的物权并加强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抵债资产的保值、增值。

(1)及时办理过户和登记备案等相关手续。对国家规定应办理过户手续的抵债资产,原则上经办行要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过户和登记备案手续。但对能在极短时间内处置变现的抵债资产,经办行可在取得土管局、房管局,法院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实际控制资产的情况下,暂不过户,尽快处置变现,以节省成本,提高回报率。

(2)及时办理抵债资产的交接手续。对服装、办公设备、汽车等可移动且非大体积类资产,经办行要及时和债务人办理实物交接和提货等手续。对房地产、大型机器设备及权益等抵债资产,经办行则要和债务人及时办理抵债资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等文件的交接及其他相关手续。

(3)分类保管。面对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四处分散的抵债资产,如何妥善保管是当前商业银行以资抵债业务中的难点之一,不保管将导致资产的破损甚至灭失,而要全部集中保管又不现实。笔者以为,对抵债资产应实行分类保管:①集中保管。对服装、办公设备、汽车等可移动且非大体积类资产应按区域实行集中保管,即将某一地区内所有服装,办公设备。汽车类抵债资产集中到某一仓库,并指定专门部门负责保管。②原地托管。对房地产。大型机器设备等则要实现原地托管,即在办妥过户和登记备案等手续后,和第三人或原债务人签定托管协议,委托其具体保管、维护。③专库保管。对有价证券类资产,要按重要凭证及时交由出纳部门入银行专库保管。

(4)办理保险。抵债资产的保险是商业银行以资抵债业务中的盲点。有的经办行在取得抵债资产后既不积极处置,又不落实保险,最终因火灾等意外事故导致资产灭失和全损。因此,对短期内无法处置变现的房产等大额抵债资产,经办行一定要及时办理保险,防范风险。

4、多渠道、多手段地处量抵债资产

银行如果只是一味地接收而不予处置变现,抵债资产将越积越多,并成为另一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危及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持久稳健。因此,各商业银行应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尽快尽早地处置抵债资产。

除传统的协议转让、拍卖、自用等处置手段外,笔者以为商业银行应积极探讨并采用打包出售、出租、托管经营等方式。

(1)打包出售。打包出售是指银行根据市场需求或投资者偏好,将多项抵债资产组成一个资产组合予以出售。银行既可以将具有类似特征的抵债资产分别打包,如组成房地产类资产包、汽车类资产包分别出售;也可以将多种类型的资产混合打包,如将房产与服装,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的资产组合为一个资产包出售。混合打包有助于银行将那些难以处置变现的抵债资产与相对比较优良的资产一起捆绑出售,有利于提高处置率、降低处置成本,减少损失。打包出售方式技术含量较高,其关键点在于:①资产包中必须有一项能吸引投资者的核心资产。②资产包的价格确定。

(2)出租。由于质量、价格或产权等原因。不少抵债资产无法在短期内出售。为避免资产闲置,对其中具有使用价值、有一定需求的抵债资产,商业银行先予以出租,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行出售。通过出租,银行既可节省保管费、仓储费等费用的支出,又可增加出租费等营业外收入。而且从长远,“先出租、再出售”的综合收益比单纯的出售收益要大,有利于实现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值最大化。

(3)托管经营。对那些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处置变现,但具有经营价值的抵债资产,商业银行可以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经营管理,实现保值、减损。通过托管经营,商业银行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专业中介机构的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客户资源等优势,对抵债资产实行市场化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而且还可避免陷入在处置抵债资产和违反《商业银行法》等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两难的境地,规避政策风险。

5、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

如前所述,以资抵债业务管理的根本原则是:要慎用而勿滥用,要优选资产而勿来者不拒,要尽早以最佳方式和最佳价格处置变现,而勿一抵了之、长期搁置。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配套机制,包括高效的决策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

(1)高效的决策机制。如果以资抵债项目,无论金额大小,一律都要上报上级行审批。而上级行的审批程序繁琐、耗时又长,下级行何以抢占优质资产、何以尽早尽快处置。因此,无论是优选抵债资产,还是加快处置,都需要高效决策机制的支持。高效决策机制包括合理授权、高效审批。

(2)有效的约束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是控制“利用以资抵债消极压缩不良资产”和“抵而不管”等问题的必要手段。

①按风险权重考核抵债资产。取得抵债资产并不意味着风险的全部释放,在其未处理变现之前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抵债资产的考核应从按资产占用形态考核改为按风险权重考核,即对抵债资产的质量状况要按照其风险权重与资产数量之积进行考核。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经办行利用以资抵债“美化”资产质量的问题。

篇8

研究的必要性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经研院”)作为甘肃省电力公司“大建设”的技术支撑单位,同时也作为业主项目部所在单位,承担着甘肃省内220千伏及以上基建项目的建设管理职责。

为更好发挥属地优势而受托参与220千伏及以上基建项目工程建设协调工作的各市、州供电公司(简称“属地公司”)则承担着相应的参建职责。从项目财务管理角度而言,经研院应对属地公司的属地化财务工作履行管理职责。但在属地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畴内,至今尚无一套统一的、公认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不仅使得220千伏及以上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异于常规电力工程财务管理,更大大增加了经研院对属地公司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的难度,甚至深远影响后续电网资产价物联动以及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效果。

为寻求管理最优、风险最小的属地化财务管理模式,本文结合甘肃省电力公司负责实施的220千伏及以上基建项目管理现状,对属地化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与改进应用。

属地化财务管理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属地化管理规章制度、现行属地化财务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统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实现“四个明确”的核心目标:一是在现有信息化系统支撑的基础上,明确建立在经研院账套内统一报账的工程核算模式;二是在工作界面及职责清晰划分的基础上,明确建管单位对项目的关键管控手段及参建单位项目执行层面的自责,杜绝推诿扯皮;三是在梳理主要业务的基础上,明确岗位职责及流程;四是为强化会计基础管理,明确制定属地化财务工作相关基础表格,将规范流程加以固化。

研究思路。220千伏及以上基建项目属地化的财务管理必须在深刻理解属地业务特点的基础上,立足ERP系统应用环境,结合目前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划分各属地公司权责,采用“集约与分权”结合的方式,在保证经研院主体建管责任实现的同时,明确各属地公司在项目执行层面的自责,切实防范财务风险,规范财务操作。

经研院作为建设管理单位,应考虑以“集约”的方式来强化对项目“全过程、全口径”的管理,但从经研院与属地公司同为省公司二级单位角度来考虑,不能将建管责任与属地公司的执行责任混淆而放大风险,故又必须采取“分权”方式将属地业务自主签约及履约的权利赋予属地公司以实现权责的对等。

“集约”主要是为了实现经研院在项目关键环节对属地公司的管控,可以采用项目投资计划及执行概算的集中下达、资本性预算及现金流预算的集中上报、资金集中支付、财务凭证集中保管、竣工结算决算集中编制等手段;“分权”则是属地公司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开展受托业务并对相关业财负责,体现权责对等的原则,避免管理责任与执行责任混淆,加大工程财务管理风险。

属地化业务特点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本文所指的220千伏及以上基建项目属地化业务管理是指将公司系统电网基建工程建设实施阶段所涉及的对外协调或部分建设工作纳入工程项目所处(或经过)的区域各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属公司)管理职责,由属地公司承担对外协调或工程建设工作。其中的“基建工程建设实施阶段”是指工程项目投资计划下达至工程结算审计的阶段,主要包括工程前期、开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投产、结算审计等阶段;“对外协调”是指协议取得、证件办理、行政许可、费用缴纳、专题评估等工作内容;“工程建设”是指“四通一平”等工程建设。

电网企业的属地化业务管理特点鲜明:一是贯穿整个项目周期;二是涉及范围广;三是责任主体多;四是事务类型繁多,办理流程不一。

由于上述业务特点的存在,对属地化财务管理工作在下列方面存在重大影响:一是需要省电力公司和经研院严格执行设计变更、预算申报和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强化对属地费用的源头管理。二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属地公司积极争取地方补偿标准文件,确保在初设概算中合理并足额计列相关费用,避免因路径冲突问题引起的重大设计变更。三是在建设实施阶段,属地公司要严格按照电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时申请及拨付工程进度款和补偿费用,加强资金流向管理,不出现因补偿费用未到位而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属地公司要严格控制项目法人管理费和建设场地清理费的使用范围和支付方式,各种协议、凭证等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经济法律、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相关规定,避免审计风险。

属地化财务管理定义及内容

属地化财务管理的定义。本文所说的属地化财务管理,是站在业主项目部所在单位经研院立场,为落实建设管理责任,实现对220千伏及以上基建项目“全口径、全过程”财务管控,对受托参与基建项目建设、协调的属地公司相关财务工作的管理与规范。

属地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从核算模式而言,属地化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以业主项目部所在单位为工程项目核算主体,直接在其账套内负责按照单项工程对属地化成本费用进行“全口径”工程成本的明细核算和成本归集;二是属地化成本费用在各属地公司的账套内核算,通过往来科目结转至经研院账套,采取分次拨付、据实结算的方式。

从信息化系统角度而言,属地化财务管理涉及到的系统有ER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员工报销系统。

从工程财务管理角度而言,属地化财务管理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有计划及执行概算下达、预算编制及上报、合同签订及上报、费用报销、物资收发货、结算工作等。

属地化财务管理研究及应用

明确属地公司工作职责。项目开工前省电力公司建设部门向属地公司下达委托文件,经研院严格按照委托文件的内容来管理属地化任务和费用。

属地公司在上述工作授权范围内自主签订合同及履约,对业财的真实性及合法合规性负责,分业务类型按授权登陆经研院三套系统进行服务采购及确认、费用核算等,经研院负责相关线上流程审核及资金支付,线下费用挂账及资金支付审批由属地公司负责。

加强关键环节“集约”管理。一是统一采取经研院账套集中报账模式。按照国网公司的管理要求,在ERP系统中创建工程项目时,一个项目仅允许创建一次。因此,省电力公司所负责建设的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项目仅能在经研院进行创建,其他属地公司均无法再次创建项目,造成属地公司无法对受托项目进行财务核算。基于上述背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优势,各属地公司发生的属地化费用统一采取在经研院账套报账模式。各属地公司在开展属地任务时发生的各项必要支出,通过远程登陆经研院账套报账的方式进行,按照“谁经办谁负责,谁管理谁签批”的原则进行相关费用的报销。

二是投资计划及执行概算统一下达经研院。省电力公司下达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项目投资计划及执行概算时,属地化费用全额下达至经研院,并在下达计划中进一步明确相关支出各属地公司使用额度。各属地公司在费用发生时按照省公司下达的计划额度进行控制,不得超支。

三是资本性预算统一由经研院汇总上报。年度预算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各属地公司线下编制年度预算,并上报省公司审核,审定的预算由经研院进行汇总,统一在财务管控上报;月度现金流预算由各属地公司对次月需发生的费用编制月度现金流预算,在属地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审批后报送经研院。经研院负责收集汇总各属地公司填报的现金流预算,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统一填报月度现金流预算并上报省公司审核。

四是竣工结算、决算由经研院统一编制。各属地公司属地化费用实施完毕后,在单位进行内部结算,完成内部结算后于工程投运当月移交经研院进行汇总结算。经研院负责汇总各属地公司结算后,统一编制工程竣工结算及决算。

通过“分权”手段实现权责对等。一是工程核算分权。在ERP、员工报销及财务管控系统中开通经研院业务操作权限,由各属地化供电公司指定专人负责费用的核算等工作,所有发生费用报销均由系统以人员工号作为费用中心进行归集。

二是合同管理分权。各属地公司按照各自委建的范围与对方单位进行合同、协议的签订,并在各公司自己的经济法律系统中进行合同的流转。

三是物资管理分权。各属地公司根据各自建管范围负责物资招标等工作,每月规定时间前登录经研院ERP系统进行物资收发货工作,每月完成物资收发货后及时打印物资出入库单据及会计凭证,于当月规定时间前移交经研院财务资产部进行凭证审核。

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及管理流程。在划分工作职责及明确“集约与分权”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主要业务的岗位职责及流程进行规范化设计(如表1、图1所示),制定属地公司施工费及其他费用(对公)服务采购及确认流程、属地公司项目法人管理费报销流程、属地公司跨单位资金支付流程等。

统一属地化费用报销单据格式。 为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针对属地公司费用报销、资金支付等业务,按照建管与参建责任及流程的要求,需要设计系列属地化费用报销纸质单据格式(如图2-图6所示),要求属地公司统一执行。

篇9

分歧意见:审理中,就海鲜城应否赔偿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海鲜城不应赔偿。理由是:陈虹刚进来,尚未就坐,消费还没有开始,双方并未缔结合同,彼此之间还不具有饮食服务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陈虹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海鲜城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种意见认为,海鲜城应当赔偿。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首先,此处涉及到一个先合同义务问题。先合同义务是指缔约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合同成立之前,彼此基于诚实信用、公平原则,由缔约双方各自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互相保护、通知?告知?、协作、保密等义务。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六十条之规定,如果因没有履行先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简而言之,即不管合同是否订立,只要违反了诚实信用、公平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害,就应当赔偿。本案中,海鲜城的先合同义务应该包括:以自己的积极行动,确保顾客安全,促成消费。

篇10

为进一步转变和履行商务职能,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根据豫商法【20xx】1号《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切实做好立法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商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争取立法保障,提升商务法律地位。

目前,商务部门的政策法规和办法只有《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作为国务院条例出台,具有一定的执法权限,其他的大都是部门规章办法,对生猪定点屠宰执法也只限于定点场,对于流通领域无权单独上市执法,包括酒类流通、成品油市场、二手车市场等规范管理,都只能借助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的力量监管,缺乏相应的单独执法权限,造成管理困难,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用在了协调各部门关系上。希望上级部门在商务立法时要多从基层开展工作的角度和出发点考虑,增强出台政策的可操作性,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管惩处力度,提升商务法律法规的法律层次和地位。多年的实践表明,对违法行为只有及时、有力、严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当前在商务执法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和惩处措施,仅仅靠部门规章、办法和规范性文件,特别在行业管理方面,陷入了管不了、管不好的尴尬局面。在商务执法方面,应适当增强执法权限,争取可以单独开展全程执法。例如,在生猪屠宰执法上要贯穿从屠宰到流通、到再加工整个环节。

二、加强基础建设,组建商务综合执法机构。

商务部门成立时间短,基础薄弱,特别是市、县二级,不可能屠宰上一套班子,一支执法队伍;酒管上一套班子,一支执法队伍等等。建议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履行国家赋予的对商品流通市场的各项监管职能。全面负责商务行政执法工作,包括生猪定点屠宰、酒类流通、蔬菜市场农药残留监测、成品油市场、典当、拍卖、市场交易、二手车市场、报废汽车拆解回收、鲜茧收购、散装水泥管理等行政职能,强化流通市场管理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支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净化市场环境。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注重事实依据,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树立商务行政执法新形象。

三、解决经费,确定编制,稳定执法队伍。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市、县二级财政困难,很难保障商务执法队伍的经费。例如,我市生猪定点屠宰稽查大队,编制只有六名,为了开展执法工作聘用了十多名执法队员,由于没有稳定的编制,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聘用人员的工资低,并且也不能长期保证,人员变动频繁,工作连续性不强。建议:理顺体制,重新确定编制,解决经费问题,稳定执法队伍。关于编制和经费问题让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争取难度很大,所以希望商务部直接协调安排市、县二级执法部门的工作经费,核定人员编制,有了固定人员编制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各项管理和执法工作才有可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才可能确保执法队伍的稳定。另外,建议改善执法条件,希望商务部能够统一标识、配发执法交通工具及执法设备设施(如:取证设备、快速检测仪器、工作服装等),以保证工作需要和执法质量。

四、规范外商投诉机构建设,完善投诉处理工作网络。

外商投诉处理工作是开放带动主战略、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12月,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外商投诉处理条例》被列入调研项目;河南省人民政府外商投诉中心也将“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投诉机构建设,建立权威、规范的投诉处理工作机构,完善外商投诉处理工作网络,配备落实专职人员、专项经费”列入到20xx年全省外商投诉处理工作要点中。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目前在外商投诉工作上仍需进一步完善。

1、在机构建设上,河南省外商投诉中心设在省商务厅,**市商务局在组建时也相应成立了外商投诉中心,而事实上**市政府将外商投诉处理职能放到了市优化办,各县区也是把投诉机构设在了优化办、监察局和纠风办。按照外商投诉处理“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希望能够规范市、县两级投诉机构,形成点面结合,便于上下对口统一协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