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概论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管理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管理概论

篇1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高校院系;档案管理;改革策略

高校院系档案主要是在教学、教研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与日后院系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院系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以此提高院系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价值。数字化时代,为院校档案管理改革提供了很多有力条件,比如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1 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院系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数字化时代,高校院系档案管理工作越发重要在,既与院系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也与整个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现阶段,高等院校办学模式已经不在趋于集中化,而是向着多元化、多层次化方向发展,无论是办学形式,还是办学功能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体制管理已经开始改革,应用的是院系级管理体制,很多的管理职能都已经下放到各个院系。就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早期一直是由学校统一负责管理,而现今已经下放到各个院系负责管理。换言之,随着高校管理职能的下放,院系职能范围扩大,其中就包括档案馆管理职能。各个院系档案主要集中在教学、学生工作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档案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有积极的作用。传统高校院系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比如某些教学档案要随时抽调出来应用,时常要进行检索,如果要查找很多年以前的档案更麻烦,如果采用数字化的检索方式或者是应用其他档案管理方式,对提高档案利用率、提高档案检索速度都会意义的作用。

2 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院系档案管理改革需要解决的困难

数字化时代,虽然很多高等院系对档案管理改革都比较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但是依然处于摸索阶段。要想彻底的完成档案管理改革工作,还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院校档案管理通常是事后行为,院系工作者重视程度并不高。因为院系档案通常指的是原始资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管理等过程中产生。主要是为了完成预期目标而产生的资料。等到既定目标完成后,形成的其他材料并没有得到重视,使得很多档案资料都未及时收集、整理,这对档案价值挖掘非常不利,更不利于为日后的档案管理改革提供相应的数据。

其次,因为院系部门属于高等院校管理的基础单位,档案管理最为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别看作是无形劳动,既不需要考核,也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所以日常工作中,就很少有人对档案管理工作上心,更何况是档案改革工作,基本上无人相应。

第三、院系档案管理是基础性工作,非常容易被人忽视,而院校管理者普遍认为行政工作比较重要,待到管理者完成行政工作之后,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管理档案。很多时候,院系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兼职人员完成,这就会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推诿情况的出现,这为档案管理改革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第四,现有的档案管理手段过于落后,比如依然运用人工方法来编制档案目录,人工检索档案中等。这导致档案管理效率低下,占用大量的时间,这也是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应接不暇的主要原因。

3 数字化时代下的高等院系档案管理改革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能够明显看出,对于高等院系档案管理工作来说,管理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其可采取的改革策略有以下几点:

3.1 要重视和关心档案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院(系)级档案管理水平。院(系)级领导应把档案管理改革工作列入行政管理工作议事日程,院(系)级班子成员中要有专人分管此项工作,平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安排管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院(系)级办公室管理人员担当此项工作。要建立检查监督激励机制,把院(系)级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出色的人员推荐到学院作经验交流。并且,真正把院(系)级办公室档案管理改革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做到奖惩分明,使院(系)级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3.2 要提高院(系)级办公室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院(系)级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多是“门外汉”,档案管理知识很粗浅,不能很好地胜任此项工作。这就需要高校创造各种机会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可以采取送他们到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去学习,或请外校专家来作专题讲座。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要健全院(系)级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3.3 要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院(系)级档案资料建设在创建传统纸质档案资料的同时,一定要优先发展电子档案资料,这将为院(系)级档案资料建设和管理开辟广阔的前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意义,在于通过网络可以联接分散于各处的信息资源,使所有档案管理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使得高校广大师生能够克服地域和时空的局限更好地协调了解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和各种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为一线教学服务。

3.4 建立院(系)级办公室档案资料索引自动化,设置和强化网上查询功能

众所周知,电子档案系统的建立,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广大师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阅览或下载本院系几年来的文件资料,如经典教案、讲义、电子课件等。这些丰富快捷的电子档案资料对于提高新教师的备课质量,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提供便捷的服务。但许多高校院(系)级电子档案功能远未开发出来,这种状况一旦改变,就会极大地推动广大师生间的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等院系档案管理改革异常重要,有些高校院系已经具备了改革的条件,要抓准时机进行改革。虽然院系档案管理改革是为了更好进行档案管理,发挥院系档案的价值,因此档案管理改革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到实际,真正的实现改革。

参考文献

[1]羊隽芳.对新时期加强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思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1).

[2]郭一戈.高校院、系“电子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管理[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3).

[3]吴向齐.论高校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1).

篇2

数字媒体艺术包括传统艺术形式的数字化和新的艺术形式,传统艺术形式的数字化主要指产品以数字化方式表现,如数字报、电子书、电子杂志等。新的艺术形式主要指建立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视音频和网络技术上的艺术形式。数字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程序语言、数字图文技术、视音频处理与合成技术、虚拟空间展示技术、网页设计等。广告设计包含了艺术性和商业性,具有艺术审美和技术呈现的特点。广告设计的主要任务在于有效地传达服务或者商品信息,构建企业和商品品牌形象,促使消费者购买。数字媒体时代媒体的交叉性和融合性给予了现代广告设计更大的表现空间。互联网与手机的普及使广告设计表现更丰富、操作更简便。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研究广告创意能拓展广告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如创建数字报,甚至是创建交互式的数字报刊阅读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在信息板块上点击广告信息,与相关企业或者个人交流,也可以增加数字报刊的收益,这样的数字报刊广告在创意上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特色,传播效果好且成本低,还能创造利润。从我校广告设计实践教学来看,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不够全面,学生没有全面掌握数字化传播环境下的广告设计方法,文化底蕴、广告学专业素养、媒体传播理论都比较欠缺。另外,要鼓励并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问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可将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的相关理论融合在广告设计的实践教学中,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可由学生自己组建模拟广告公司或者创建推广平台,由学生们自己负责相关职位,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一起对完成的项目进行评析,如我校学生创建的微平台‘鬼才密码’,通过微信、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课程考核方式也需要改革,可分为3个部分,即平时实践设计项目、广告设计理论知识转化能力、期末广告设计项目。

广告设计实践教学应重点放在复合型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我校广告学专业开设课程包括广告学基础理论课程、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课程和辅助课程。广告学基础理论课程重点讲授广告学概论、广告调查、广告心理学、广告美学、广告文案、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管理与法规、市场营销等;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课程重点讲授数字图文设计、多媒体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辅助课程讲授文学写作、传播学相关课程。可见,广告学基础理论比较扎实,但在广告设计实践应用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应在数字媒体环境下重新构建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课程体系,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发展。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课程应该包括数字印刷与出版、数字图文广告设计、数字音视频广告设计、数字绘画应用、网页设计、数字动画广告设计及虚拟现实应用。数字印刷和出版中,桌面出版系统DTP逐渐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和由纸张向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发展,广告设计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学习电子报、电子书、电子杂志、多媒体出版中的广告设计策略。数字图文广告设计应考虑图文在各种数字媒体中的应用与转换。数字图文处理和数字音视频是相关联的,数字影视广告设计中很地方就需要数字图文设计技术和数字音视频设计技术。数字绘画与数字动画广告设计关系紧密,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数字绘画也常用来制作广告招贴设计和广告插画。互动广告设计成为现代广告设计新趋势,数字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具有虚拟性、互动性、审美性、娱乐性和引导性的特点。互动广告涉及更加丰富的广告学、心理学、艺术学、文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

互动广告应该包含相关媒体技术互动和广告心理互动两点,与展现互动广告的媒介及其媒介上的表现形式相适应。广告心理互动应通过广告内容引导消费者购买心理,使消费者也产生广告设计中呈现的相同心理。广告在数字媒体上的互动多是通过受众的行动参与,获得认知并促进商品销售。如在Flash广告设计教学实践中通过Actionscript语言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广告交互设计,需要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元件和AS语言展示、控制广告设计中的内容、节奏与互动,也可以通过Flash制作网站广告、手机广告,结合网页设计技术展现虚拟现实环境。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各部分课程是相互关联的,广告设计教学要实现广告理论与设计实践并行。既要有广告理论课程的支撑,也要考虑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广告设计综合素质,培养懂市场、擅经营、能设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严卿方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谢晓昱.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篇3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及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参考书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 招生专业名称和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和代码 所在学院 初试考试科目 文学(05) 新闻传播学(050300) 01传播学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理论

④新闻传播实务

02出版学 03新闻学 传媒经济与管理(0503Z2) 01传媒产业经济 经济管理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理论

④管理学基础

02传媒企业管理 03传媒数字资源管理 04文化产业管理 理学(07) 科学技术史(071200) 01印刷科技史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印刷概论

④科学技术概论

02印刷品保护修复 03印刷产业政策 工学(08) 机械工程(080200) 01印刷机械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机械设计基础

02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03印刷装备创新设计与仿真技术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技术 物流工程(0802Z1) 01物流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02物流系统安全与信息化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01信息与有机光电子材料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材料科学综合

02等离子体与材料制备 03环保包装材料与加工 04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 05先进油墨与流变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01信号检测与智能控制 信息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基础

02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 03 嵌入式系统及与物联网技术 04数字内容安全与版权管理 05大数据处理与云出版 图像科学与工程(0810J1) 0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数字化印前图文处理

02集成化印刷生产与管理 03跨媒体颜色再现技术 04印刷标准与过程控制 管理学(12) 企业管理(120202) 01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02 市场营销 03人力资源管理 04信息资源管理 艺术学(13) 美术学(130400) 01中西绘画艺术研究 设计艺术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美术理论

④造型基础

02动漫艺术研究 03影像艺术研究 04美术史论研究 设计学 (130500) 01新媒体艺术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设计理论

④设计实践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专业学位)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研究方向名称 所在学院 备注 出版(055300) 01编辑出版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④出版专业基础

02出版产业与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03数字出版 新闻出版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135108) 01新媒体艺术 设计艺术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艺术基础理论

④设计实践

02平面设计艺术 03绘画艺术 会计(125300) 01会计制度与会计实务 经济管理学院 ①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英语二

02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实务 03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实务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01 机器人与智能印刷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数学二

④电子与通信工程综合基础

02 数字印刷技术与防伪印刷 03 可变信息与印品质量检测 04 移动应用与系统安全 05 大数据与云出版技术 新闻与传播(055200) 01数字出版与传播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篇4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工程测量 应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40-01

一、概论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以应用和研究。

二、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

(一)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二)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

三、工程测量中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改进,广域差分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发展,加之美国SA技术的解除,使得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RTK测量是将l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因此,RTK被广泛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房地产测绘、数字化测图及施工放样等各种工作中。

四、工程测量中的地理信息(GIS)技术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五、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4D产品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

六、工程测量中的遥感( RS)技术

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七、工程测量中的3S集成技术

3S(GPS、GIS、RS)技术的结合,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行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GPS与RS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空间定位信息,而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便从GPS和RS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其施工范围大、物流量大、施工周期长等,而3S技术为该类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

八、结语

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勇,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工程,1996,(2).

篇5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工程测量 应用与研究

一、概论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卫星授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该系统由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组织研制,历经20年,耗资近300亿美元,于1993年建设成功,主要为军事导航与定位服务。GPS利用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定位,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三维导航、定位、侧速和授时功能,并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GPS已成为美国导航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本世纪继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航天技术。GPS不但可以用于军事上各兵种和武器的导航定位,在民用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GPS定位技术的引入,引发了测绘技术的一场革命,使得测绘领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以应用和研究。

二、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

(一)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二)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

三、工程测量中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改进,广域差分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发展,加之美国SA技术的解除,使得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RTK测量是将l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因此,RTK被广泛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房地产测绘、数字化测图及施工放样等各种工作中。

四、工程测量中的地理信息(GIS)技术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4D产品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

六、工程测量中的遥感( RS)技术

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七、工程测量中的3S集成技术

3S(GPS、GIS、RS)技术的结合,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行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GPS与RS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空间定位信息,而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便从GPS和RS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其施工范围大、物流量大、施工周期长等,而3S技术为该类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

篇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工作带了巨大冲击,人们对于图书馆学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层面上,不难想象,技术对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当然,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非能解决图书馆所遇到的一切问题,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剥离了原本统一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比如:在图书馆的发展中,出现了“重先进技术,轻人文关怀”的倾向。当前,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图书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他们试图改变现状,并努力从理论高度上寻求指导,于是呈现出了呼唤图书馆学“技术”与“人文”并重的研究趋势。一般来说,图书馆人文精神包括两种:一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核心;二是以读者满意为管理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因此,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先进技术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也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文精神才能发扬光大。

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实施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计划,尤其是近几年来,许多图书馆学专家都把数字图书馆纳入了现代图书馆学研究的理念体系中。比如:1999年,在《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中,余引篪、霍国庆把网络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等同为一个概念中的资源共建与共享、存在与拥有的关系等问题;2002年,在《图书馆学概论》中,吴慰慈、董焱编著也专门用两章的篇幅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问题;2003年,在王子舟的《图书馆学基础教程》和于良芝的《图书馆学导论》中,虽然未开辟专业的数字图书馆章节,但是在所有内容中都对数字图书馆进行了讨论。可见,现代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复合形态,同时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图书馆学的发展环境也将不断呈“数字化”发展趋势。

三、“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通过各类型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为了适应用数字化和网络的发展环境,图书馆联盟活动十活跃,它已经成了一种时代的自觉,常常以地域、类型、学科为基础而建立,目的是为了帮助各个成员减少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共建、共知和共享信息资源,从而深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具体地讲,图书馆联盟活动的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六种:一是联采统编;二馆际互借;三是集团购买;四是参考咨询;五是系统共享;六是项目开发。当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环境也逐渐走向成熟,图书馆联盟将面临着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其发展的可行性是不言而喻的,即图书馆联盟是未来图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四、多元化学科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学是一门发展的、开放的学科,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种种联系,它们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现阶段,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不再局限于同族之中,而是更多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在相互交叉和融合中,图书馆学也产生了新的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甚至形成了新的学科。比如:徐引篪、霍国庆认为,与图书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涉及到信息资源管理学、大众传播学、博物馆学、档案学等等。吴慰慈、董焱也把图书馆学科划分两大类,一是直接关联的学科,包括同族关系、交叉关系、应用关系等等;二是间接关联的学科,包括哲学、数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系统性较强的科学,即多元化学科已经成了当前我国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五、结束语

篇7

【关键词】西峰油田;开发;管理

0.前言

西峰油田作为长庆油田“十五”规划重点发展的主要区块之一,2001年西峰油田正式的被开发建设起来,2008年长庆油田正式将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流入了工作的日程。西峰油田的超低渗透油藏,指的是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埋深在2000米左右的,单井的产量比较低,在传统使用的采油技术很难进行开发的油藏。在长庆油田发展的40年来,西峰油田也发展成了一个开发特低渗透油气田的一个典范,西峰油田目前的探明储量已经达到了17亿吨以上,占了长庆油田的总已探明储量的70%,也成为了长庆油田在增加产量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西峰油田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对超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管理的方法,本文对西峰油田目前的开发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给予了介绍,并且分析了西峰油田日后的发展方向。

1.西峰油田的开发与管理水平

1.1西峰油田的开发技术

1.1.1优化配置

西峰油田在创新思路、创新技术的要求下,为了提高西峰油田的建设速度、节约资源以及降低在建设过程中的投资,在结合了超低渗透油田油藏的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了地面建设的模式、数字化管理、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颖的劳动组织关系的合理结合,这样就实现了地面建设的优化配置,简化了很多工序,并且高新技术的使用保证了西峰油田建设的优质化。

1.1.2坚持“四化”

在投资控制方面,西峰油田坚持以“四化”的标准要求,坚持在设计上标准化、在建设上模块化、在采购商规模化以及在预算上标准化,在整个项目的管理全过程中各个细节,坚持“四化”的要求与管理,提高了西峰油田的建设步伐。对数字化集成增压技术、工艺优化、站外管网的优化以及采出水系统优化等技术上不断地进行合理的投资进行优化,而且要不断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方法。

1.1.3数字化管理

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就是通过指挥系统、油气藏管理为核心的决策系统以及生产管理系统三大系统来实现整个油田的数字化管理,以生产监控过程为主要的工作对象,在运行过程中完成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以及动态分析,并且对油井的动态进行实时分析。西峰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运行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其中,在生产管理系统中是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主要针对对井组、管线以及各个站点等众多基本生产单元的管理;生产运行系统的数字化控制主要包含了油井生产、监控等工作单元;决策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就是指在油气藏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手段。

1.2西峰油田的管理现状

西峰油田在管理方面,积极地探索数字化发展的模式,努力降低油田管理的成本,在生产管理单元上以站为中心,对数字化管理研究了配套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油田的管理还形成了用电子进行巡护、对生产进行远程的监控等数字化模式。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将生产、建设以及岗位等想结合起来,降低了管理的幅度,压缩了管理的层级、减少了劳动的强度,最重要的是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生产中的各种异常情况,系统都会自动报警,然后自动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更方便生产人员对生产的实时监控。

2.西峰油田的开发与管理发展方向

2.1进行技术创新

对于像西峰油田这样的超低渗透油藏进行开发的难度相当大,开发队伍遇到的难点也是非常的多,这样就只能依靠科技的进步。要不断地深化对超低渗透油藏的认识,将对超低渗透油藏的特点的研究与开发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计算,适度的进行超前注水,准确的把握好每个井的产量,从整体上降低开发油藏的成本,提高油井的收率[1]。在管理方面,要不断地扩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改善数字化技术的功能,对生产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运用数字化对管理部门的权限、工作等等进行结合,将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也纳入到运用数字化技术的管理范围之内,这就保证了管理的严格力度。

2.2优化队伍管理

由于企业的采油作业、油区的综合管理以及运用新机的管理方法还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加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员工都是由非采油的基层单位员工组成的采油作业队伍,这就赋予了采油作业队伍的多元化、文化水平以及职业技能也是存在很大差别。面临队伍现在的配置,需要优化人才队伍的管理,可以由比较固定的生产人员来担当管理人员,由站长进行ABC管理法,实行班组的分类管理、分类薪水以及分类鼓励的管理法,来提高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率,争取大幅度提高生产员工的积极性。对于队伍管理模式,争取建立一种集约化的管理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作业区-站点-井组的劳动形式,将联合站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中,简约化油田的人员队伍,实现生产站点的有效控制[2]。

2.3加强队伍建设

2.3.1加强思想教育

对于采油的员工队伍,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队伍建设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油田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工作来进行,并且要结合队伍工作的实际,对员工队伍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理论学习。

2.3.2树立典型模范

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要将其树立为典型模范,发扬其典型模范作用,营造一种向典型模范人物学习的良好氛围,营造一种积极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使职工在模范的带头作用下,最大限制的发挥主动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油田的正常顺利的进行和发展[3]。

2.4建设数字油田

数字油田是现在众多油田发展的必要方向,也是油田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方法。在西峰油田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定的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平台、统一设备以及统一管理贯彻到底,只有在这五个方面达到了统一,数字化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同时,数字化管理还要坚持与岗位、生产、安全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以及工作的方式,采用数字化巡检、精确发现事故所在位置,早发现早处理。要做好在生产控制中,要有效的使用视频智能分析、图片自动采集输出、自动注水抽油,争取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无人值班的状态。在巡检系统中,也要积极的运用数字化管理的手段,争取做到系统自动实时的监控,并且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地,及时报警,争取实现管理智能化、输油自动化以及线路记录的精确化。数字油田的建设可以大量的减少油田的用工人数,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报警,争取做到数字化管理与地面建设的有机结合。

3.小结

总之,西峰油田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以及积极地对油田的开发和管理进行创新,将科学的管理方法与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需要进一步的对超低渗透油藏的特点进行熟悉,才能不断地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以及保证油田的继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李道品.低渗透油田开发概论[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16(3):33-37.

篇8

[关键词] 数字新媒体 数字新媒体产业链 数字内容产业 跨媒体出版

一、数字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如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网等传播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都是数字新媒体的表现形态,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它具有多媒体化、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接性的特点。

二、数字新媒体产业链

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组成包括内容提供商、软件及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平台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指内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数字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主要源于四个方面:拥有传统内容资源优势的专业内容提供商;提供通道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实力强大的门户网站;新媒体受众。

软件技术提供商是在整个产业链运作中服务、资费、管理等环节的软件提供者和技术提供者。网络运营商拥有骨干和核心网络资源,通过建立虚拟网络来进行运营服务,为平台提供商提供网络支持,包括无线网络运营商、固网运营商、数字广播网络运营商等。平台提供商提供内容呈现平台,为网络交易、分享等服务提供空间、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运营者。终端提供商指提供数字终端工具的厂商。

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处于内容提供商位置的传统出版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做强自己的本分。虽然同时作为网络运营商的电信和移动运营商也介入内容提供商的行列并且在与传统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显示出极大的强势,但与在这个领域努力多年的出版社而言么无论是作者资源还是编辑经验,都会相形见绌。

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迅猛发展,催生和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内容传送提供更多渠道的同时,也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传统形式的内容形态不能简移到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形态上,需要针对不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形态特征设计相应的内容创意和制作流程。

因此,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内容产业应该是“依托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各类信息产品行销渠道,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新兴产业类型,它包括软件、信息化教育、动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等,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三、数字复合工程的开启将拉动传统出版产业的升级

复合出版,又称跨媒体复合出版,是指对内容文本经过一次编辑、加工、标记之后,既可以以图书、杂志、报纸等形态出版,又可以以游戏、卡通、动漫等方式呈现,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复合出版是未来出版的重要形式。

2008年7月16日,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挂牌成立。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设的第一个数字出版基地,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促进传统出版发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变革。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在实现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大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将推动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数字复合出版将为内容产业注入丰富的高质量出版内容资源,实现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多维应用,同时,数字复合还将为创意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平台。传统出版产业经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改造后,将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将出版生产力和产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传统出版社应加强数字出版意识

首先,要对数字出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数字出版在数字新媒体浪潮中更应称为数字内容管理或数字内容产业”。对于出版单位这种具有内容生产特点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单纯生产某一介质的产品,而是生产“内容”。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业并不是毁灭性的冲击。相反,由于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逐渐清晰,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的基础上,传统出版商将更加趋于其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商就是要做好选题的原创性开发、内容的数字化管理,为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提供可供多种媒体传播的内容。“在数字出版的时代,谁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容,谁就有了话语权” 。各出版社在结合特色定位的同时,要进行立体开发,掌握内容资源的主导权,加强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控制地位。

其次,要做好数字内容管理。数字内容管理对出版单位而言,意味着对产品内容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加工和生产。今后的出版,出版单位将演变为内容提供商(Content Providers),进行复合出版,对内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体形式出版。内容管理的目的是把非结构化的信息,制作成图书、报刊、光盘、网页等产品,供用户以各种媒体形式进行阅读、检索、查询、分析和共享。当出版单位采用了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以后,传统的编、印、发环节将被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流程再造”。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流程再造,打通产业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出版。

最后,要加强出版产业的纵向和横向合作。出版产业的纵向合作是指各个出版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内容资源的集合。数字新媒体时代,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也难以避免。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同行的恶意竞争,各个出版单位应时刻关注业内风向,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开发,切忌不切实际的跟风。数字内容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容的集成性,越是拥有海量内容资源的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越有优势。在纵向合作上就表现为出版社之间的重组、并购。出版产业的横向合作是指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拥有独自核心竞争力的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合作,包括出版企业与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终端运营商之间的项目合作,也包括与这些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曹胜玫.当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相关问题及思考.编辑之友,2009.

[3]数字内容管理与出版流程再造.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25-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也迫在眉睫。总的来说,信息资源的建设有两个重要方面,即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社会资源馆藏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对重要参考书、学术期刊、特殊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平台,实现网上轻松阅读与下载。社会资源馆藏化,是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整合与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集、跟踪和过滤,将有关信息数据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整理入库,供读者查阅与使用。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

当前,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比较倾向于购置商品数据库。商品数据库具有学科覆盖面广、数据量大、质量高、数据来源稳定、售后技术支持好、查阅方便快捷等优点,但也存在费用高、针对性不强等缺点。因此,建立本馆特色的数据库非常必要,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专题数据服务。具体来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有以下几种。

(一)对纸本图书数字化加工,建立数字图书馆

即把图书馆珍贵的、有保存价值的或使用频率高的图书通过扫描等处理手段,加工、整理、编辑入库,建立本馆特殊的数字图书馆。

(二)采集互联网有用信息,建立特色数据库

即把互联网上有用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智能采集软件采集下来,采取分类、加工、整理、标引等手段,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该项工作对各个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社会资源馆藏化的典型代表。通过该项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有针对性地抽取精华,提供给本校读者使用。

(三)对数据光盘加工整合,建立光盘数据库

即把图书馆内使用频率高的书附光盘和多媒体教学光盘等加工整理,制作成多媒体数据库,提供给读者下载使用。对于大量的书附光盘及多媒体教学光盘,图书馆一般派专人负责管理,读者若需要,可办理相关的手续借阅。如果把这些光盘每种抽取一张,加工成光盘IOS文件,存入磁盘阵列,然后用相关软件对这些光盘分类、编辑、管理和,提供给读者上网查询和下载,那么既方便了读者,也解决了书附光盘管理的难度。

(四)把重要论文、档案、会议纪要加工整合,建立档案库

考虑到长期保存和日后查阅的需要,把学校某些重要论文、档案、会议纪要经过电子化处理,分类建立档案库,供人事、组织、教学、科研等部门进行查阅。

(五)上提交,自建学校优秀论文数据库

学校每年的学位论文很多,其中一些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图书馆应该拥有一套论文远程提交系统,给学校各院、系分配一定的权限和账号,让他们把优秀的学术论文直接从网上提交到图书馆的论文管理系统中心,然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再对这些论文进行整理、分类,建立论文数据库。

(六)建立多媒体素材库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读者对多媒体方面的资料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多媒体素材库。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可以组织人力通过因特网、光盘等途径,大量搜集、下载多媒体素材,如图片、图形、歌曲、多媒体教学课件、外语音频视频教学、科普教育短片等,经过分析、归类,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如图片库、MP3歌曲库、外语视听学习资料库等,并把这些素材库通过FTP站点或WEB页面提供给读者下载使用,从而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项目。

(七)自建重点学科导航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科性质、专业要求以及师生的科研方向等,对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把收集到的有用资源的网站或超级链接地址,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建立WEB导航,从而节省读者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硬件及管理人员的配置要求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对硬件及管理人员配置都有特殊要求。

(一)硬件要求

至于硬件方面,必须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磁盘阵列、工作用电脑以及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高校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置其他必要的设备。

(二)人员配置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网络上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质量优劣差别很大,如何采集、分析、提炼、甄别、筛选、整序网上有价值的信息,是信息资源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新的网络环境对高校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些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较高的情报信息检索知识、较强的计算机技能、较深的专业知识、较广的知识面以及分析、思考和快速捕获信息的能力。这种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社会上很难求,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培养,同时,也可以与学校重点学科的专家学者合作,让他们参与信息资料的甄别和筛选,这样可保证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质量。

信息资源建设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哪里着手、如何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是网络环境下每个高校图书馆都要面临的问题,各高校图书馆应该联合起来,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共同搞好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程亚男.图书馆工作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86~88.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在企业日常的工作活动中,档案也指企业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盘片等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是企业非常重要和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稳步而高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运用到档案资源管理当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档案管理顺应时代需求的必由之路。

一、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必要性

档案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档案管理电子化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种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具备存储量大、可靠性高、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有效性长、成本低廉等优点,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它既高效,也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档案信息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点不但大幅度提升了档案管理有效性也给档案管理员带来极大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它使档案部门得到了更为科学、正规的管理,为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技术与世界接轨创造了条件。因此,要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将计算机技术融入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档案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这不仅是档案工作信息化的要求,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规范性原则,如:数据处理格式标准、档案输出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等。这样有利于使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的归档、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有序化,避免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

2.安全性原则

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如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三、 实现应用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

1. 加强企业的内部建设。(1)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感。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企业要营造严格、谨慎的档案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档案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认真整理好档案资料。而档案从业人员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坚持高效、实用的理念。 (2)构建科学化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档案工作者在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注重企业档案资料收集的连续性、完整性、保密性、安全性,充分做好档案资料的价值分析,或帮助领导快速找到需要的资料,或为企业的决策做出参考,充分提高档案管理和使用效率。(3)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也越来越多注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因此档案信息化工作是档案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除了要购置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器等硬件设施以外,还需要选择适合企业发展、工作内容、工作量的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的方便检索、安全存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强档案管理者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与技能培训,对现代档案管理来讲就显得更为重要。

2.做好统筹规划。要把企业的档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序的储存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首先我们需要对馆藏的基本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包括档案的类型、载体形态与状态、馆藏数量、档案信息利用等情况。然后根据调查所得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科学的制订档案数字化,包括扫描仪等硬件的购置计划和数字化处理规划。要全面实行档案数字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硬件的购置不可能一下就做到齐全,在购置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要为长远打算,确保扫描仪等重要硬件设施配套且兼容性好,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和扩展能力,为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档案数字化规划需要坚持“突出重点,分步进行”的原则,对馆藏中的重点档案和利用率高的档案在先进行数字化,方便利用者的使用需求。

3.加强档案保管设施建设。企业的档案馆(室)面积过小,达不到档案管理的基本标准,想要档案馆(室)能够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企业就必须重视档案馆(室)的建设工作,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且要重视档案的保管设施建设,如建立专门的档案馆(室),完善安全保管设施,运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真正实现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同时还要加强档案保护设备的配备,如档案馆(室)的去湿设备、灭虫设备、灭火设备等等,这些保管设施建设和技术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4.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施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内容,企业要重视这项内容的建设,可以参照国家推荐的信息化管理标准,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方向、信息需求,总结出可以适应企业内部需要的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在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加快企业档案管理的进程和质量,减少因档案管理中因人员、设备、格式、项目等的变化引起的信息传递的障碍。

5.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防范。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得到运用实施,档案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信息技术也让企业的档案资料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威胁,企业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保密条例、建立信息安全规范、实施好信息的备份和异地存储来防治这种威胁。

四、结论

把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去,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重要手段,更是顺应企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把这一技术的运用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现代信息技术更加完善的双赢之策。是企业快速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张辑哲. 档案学概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丁开银.关于现代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