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使用手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2:3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使用手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性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en ts' Mobile Phones Dependency Issues Analysis
and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XU Yue, CUI Jiz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Mobile phon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and culture and cultural life, it also makes the emergence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widely used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phone, to "'mobile phone addiction study and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se mobile phone, discuss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mobile phone addiction" problems in teaching,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provide a valuable research dat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idea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据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为5.8亿台,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在这一群体中,大学生是使用手机人口中的新生主流,在校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接近100%,其中智能手机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微博、微信,等媒体软件的推广,使手机成为大学生信息与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有研究显示:57.4%的大学生当手机无法正常使用的时候会感到惶恐不安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addiction)又称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它并不是指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过度滥用甚至沉湎于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手机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症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一些学生沉迷手机游戏,陶醉新闻围观,乐于手机拍照。在如此情景之下,手机依赖症如同网瘾般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交流形式。大学生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并逐渐依赖手机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手机依赖症”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亟需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论文以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分析为基础,以“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为立足点,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从理论上论证摆脱“手机依赖症”的必要性,为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分析,提供具有价值的基础研究资料及建设性的意见。
1 大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机的更换代频率的提高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多。使手机这一媒介工具所承载的只能和功效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沟通和联系。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工具,它满足众多人们的需求(图1),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到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的情况和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具体情况。
图1 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
从图1中可以看出,“通讯”占绝大多数,占到87%,其次就是“浏览网页”和“挂QQ”,分别为67%和35%。“听音乐”占到25%,“看小说”占到15%,“玩游戏”占到5%。可见,手机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娱乐休闲工具。
从图2中可以明显地看出,62.75%的人在上课使用手机是上网、玩游戏、听音乐等来打发时间。28.1%的人是因为工作需要。这将近90%的人上课可能是经常地做“其他事”,也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偶尔地做其他事,或者是偶尔地因为工作需要而不得不使用手机。大学校园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大学生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就让大学生有了更多可以玩手机的时间。
图2 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
大学生在享受新的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甚至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被手机依赖症所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出现的手机依赖症状有:(1)暂时性的书写困难症状,当进行书写的时候,提笔就忘字,要依赖手机或者网络进行查询。(2)出现手机幻听现象,那就是手机放在兜里,总感觉它在响或者在震动,但等到拿出来的时候发现并没有人给你打电话或是发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幻听和幻震。“手机幻听”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源于大家对高科技产品过分依赖所造成的心因性强迫。(3)玩手机游戏上瘾,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手机游戏。有些手机游戏是主打轻松愉快,很适合消磨时间。还有一些是偏大型游戏,有剧情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练级。对于还在上学的学生来说,游戏本来就有无上的诱惑力,再加上智能手机的便携性,这就使得许多的同学玩游戏上瘾。(4)集体活动玩手机,很多时候在大家聚在一起,闲暇时每个人都会不自主的摆弄自己的手机,或是发短信或是聊QQ或者是在刷着朋友圈,似乎人情味变淡了。当玩手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其实已经患上手机依赖症了。
以上的手机依赖症状,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变得单一化。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它已经几乎具有电脑所拥有的全部功能。极大的方便的大家的生活,也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2)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3)性格内向更易得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缺乏自信,他们在面对各方面压力又找不到突破口时更容易让自己 沉迷于手机世界里 。(4)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课余时间充足,虽然这不能确定大学生依赖手机,但也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因为大学课程少,许多大学生下课后无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这样就会造成课下休息不足,上课的时候打瞌睡或者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成绩下降等。
3 教学中的对策分析
(1)学校加强对“手机依赖症”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日益增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日益加重,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生和生活。学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所反映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2)充分利用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学校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校园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涉及到学术,文艺,体育,社会实践各个方面,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所擅长的方面。(3)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和课余生活的关心。大学生处在一个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性比较大的阶段,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采取积极的措施消除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可以采取心理老师或者是辅导员与学生心理交流活动。通过积极的引导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合理的释放,通过积极认真的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和建立自信心,改变手机依赖心理。(4)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当大学生自身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手机依赖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手机依赖问题,首先,摆正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消除盲目的手机依赖。其次,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范,尽量逐步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最后,大学阶段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4 总结
本文从大学生的手机实际使用情况出发,以“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为立足点,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分析问题的核心手段,分析“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带来的焦虑,忧郁,学习成绩下降等不利影响,并根据其不利影响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从理论上论证摆脱“手机依赖症”的必要性,为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分析,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础研究资料及建设性的意见。
*通讯作者:崔基哲
参考文献
[1] 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智能终端规模数据[R].艾瑞咨询(传播版),2014.1.
[2] 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4):48-50.
[3]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2009.19(2):138-139.
篇2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新乡市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论:1、大量学生使用电脑及手机上网,沉溺网络已经引起一部分学生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2、大学生上网时采取防护措施的意识不够;3、部分大学生缺乏一些相关的教育及指导;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沉溺网络对身体的危害和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2、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运动及上网的时间;3、上网一定时间之后应适当活动;4、建议采用推拿按摩等中医方法缓解上网时间过长产生的各种不适症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前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仅仅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现在的大学生不仅面对现实世界同时面对虚拟世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今后发展的一个标志。当有限的课余时间全部在由手机电脑陪伴的虚拟世界中度过,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宽裕,但是每所学校都有丰富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同时同学们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同学们将大量的课余甚至部分上课时间花费在电脑和手机上,忽视人际交往沉溺于虚拟自己的小天地中,这些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上网时间越多,则运动时间越少,身体素质越差。上网时间过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运动锻炼,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乡市的五所大学的400名在校大学生。
1.2 调查内容
大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的上网状况,包括上网时间、课余活动的安排等相关方面。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文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3.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新乡市的五所大学,在每所大学每个年级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以学校为单位,为了保证测试的科学性,严谨性,由笔者在发放问卷前做统一布置,统一要求。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367份,问卷有效率94.6%。
1.3.3 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t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3.4 访谈法
在抽取学生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访谈,对其进行保健动作指导,寻求建议及问题反馈,了解并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E时代的到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参与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在四所学校一共调查四百人,受调查者涉及大一到大四,而且每所学校被调查者中男女调查人数相当,使调查研究达到科学性。
2.2 学生使用电脑基本情况
如表2所示,不论所学习的专业是否和计算机相关,相当一部分同学每天都使用电脑,同时每次的使用时间都比较长。由调查得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在一次使用电脑的最长时间(5-8小时)中占的比例反而超过了计算机专业与的同学。每周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的同学比例并不高,特别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
2.3 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的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的功能日渐增多几乎任何一款手机都具备上网功能。同样手机的功能也不再是仅仅有拨打电话收发短信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人手一机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又由于手机的体积和功能特性使得今天使用手机微博、聊天、浏览网页的使用频率更是远远高于电脑。
2.4 大学生上网后身体的不适及采取相关措施的情况统计
从表4、5可看出大学生使用电脑、手机上网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沉溺网络对身体有害的意识并没有随之普及,也很少有学生在上网时采取保健措施。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大量学生使用电脑及手机上网,上网已经引起一部分学生出现不良的躯体反应。
3.1.2部分大学生缺乏一些相关的教育及指导。
3.1.3只有一少部分大学生在上网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2建议
3.2.1加强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沉溺网络对身体的危害和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3.2.2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运动及上网的时间,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及作息习惯。
3.2.3上网一定时间之后应适当活动,采取远眺、肢体伸展运动、头部运动等方式缓解视力及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疲劳。
3.2.4 可以在电脑前摆放防辐射的植物,减少对身体产生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赵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分析及划分网络成瘾上网时间阈限的确定[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陆小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网时间、运动时间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7(4):61-63.
[4] 刘佩霞.互联网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3):214-215.
篇3
关键词:移动支付;大学生;影响因素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以手机登移动终端为工具,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年轻用户是移动支付推广和使用的主力军。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用户中的核心群体,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移动支付今后发展的走向。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使得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高速发展,并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也就成为了必要。
一、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特点
1.移动支付在大学生重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代大学生基本认可和接受移动支付。一方面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资费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而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更是契合了大学生追求创新、追求便利的消费心理。
2.呈现从网络消费到实体消费。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最容易接受移动支付这种新鲜事物,并容易向其身边传统的家长们进行宣教和传播,且大学生是未来潜在的高收入人群,所以各大运营商非常看重大学生客户群体的挖掘和培养。各个运营商纷纷在大学周边开展移动支付市场拓展,使得移动支付在大学周边得以井喷式发展,逐渐形成了移动支付商业圈,让移动支付从线上到线下形成有机一体,全面覆盖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如餐厅、饮料、外卖、文具、水果等大学生日常消费场所均被移动支付攻占,实现一只手机玩转大学生活。
3.小额支出较多,大额支出少,总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移动支付已经逐渐应用于大学生日常的餐饮、娱乐和学习中,其中绝大部分此类支出系小额支付,减免了找零的麻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也看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但是对大额支出还是持谨慎态度。因为大学生月均生活费有限,涉及到大额支出任然较为谨慎。但总的来说,随着移动支付商业圈的形成和更多移动支付渠道的开发,移动支付逐渐取代了较多的现金交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
4.大学生借助移动支付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由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许多大学生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支付等平台为基础建立其创业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大学生线上创业如淘宝店、微商、微代购等普遍采取移动支付,线下开展的实体店如饮品店、零食店、餐厅等也更倾于使用移动支付,甚至与移动支付合作开展价格营销。而大学生创业的受众也主要为大学生,也更能接受移动支付消费模式。
二、大学生移动支付的影响因素
1.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大学生接受移动支付的首要原因。一方面,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运营商的安全技术宣传,并认可和使用移动支付软件。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更容易获知和发现移动支付软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相比在小额支出上的普遍使用,大学生们在大额支出上的谨慎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更高安全技术的期望。
2.便捷的操作契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比繁琐找零的现金支付,用手机支付更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一方面,日常出门可以不带钱包,省去了繁琐的找钱包、取付钱、找零的环节,更降低了外出钱包遗失的几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和钱币的接触,也减轻了零币收纳的负担,也更加卫生方便。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成为了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也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新兴技术的习惯。
3.商家宣传因素和价格因素。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每月的生活费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所以对价格因素较为敏感。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使用移动支付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消费,容易受到商家的一些营销手段影响,比如移动支付减免金额或赠送礼品等促销手段对于开发大学生客户群体较为有效。
三、结论和对策
大学生群体对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较高,但基于安全考虑对大额支出的接受度还有待加强,且容易受到商家营销策略影响。在当前移动支付运营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运营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方面不断提升服务,吸引和巩固大学生客户群体:
1.提升安全性和加大宣传。安全是大学生们在移动支付中最为看重的要素,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后台和管理有极高的期望。近期频发的移动支付故障也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运营商们可以不断改善和提升安全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运营商应当加大安全性宣传,为大学生消费者释疑解惑,消除大学生的顾虑和不安全感,增强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信心。
2.扩宽移动支付场景。大学生们希望移动支付可以向更多的场景渗透,从网络购物到实体餐饮、娱乐消费、超市购物、便民服务等生活周边覆盖,全面实现无实体钱包化。一旦大学生们形成移动支付习惯,将会具有迁移性。在一些个案访谈中,大学生们就反映移动支付在高教园区相当便利,但当其回到家乡就会发现使用场所较少。他们希望移动支付不仅覆盖大学周边,更需要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加大宣传力度和优惠力度。基于大学生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和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运营商应当积极采取广告宣传、移动支付优惠、构建移动支付生活区等方式刺激大学生下载和使用移动支付客户端,培养大学生实用移动支付的习惯,既可以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体,又可以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为基础,纵深到其背后传统的亲人朋友,形成一带多的传播模式,不断扩宽的客户范围。
参考文献:
[1]王慧.不同技术水平下手机支付采纳因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4
关键词:3G手机网络 高职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28-01
随着现在手机网络3G时代的到来,再加上目前拥有手机的学生人数在直线的上升中,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都给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清楚的认识到以3G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发展对于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之后,针对目前正发生的3G时代,高职教育工作者们应该积极的思考、探索,将3G手机网络转变成为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有利工具,进一步的加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3G手机网络时代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转变为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 3G手机网络时代进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现在3G时代的不断发展,3G手机网络对于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和关注,是目前大学生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为今后对大学生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次机遇。
首先,作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在3G时代要想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熟悉3G网络的运行方式,知道怎样对其应用。在3G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们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更容易接受新出现事物的能力,使得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成为了第一批接触3G手机网络的人,而教师往往在信息时代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缺乏必要的技术意识使得他们对于高科技的出现并不是特别敏感。但也因为如此,只要教师能够真正的发散自己的思维,接受3G手机网络时代的到来,积极的研究3G网络,就一定能够将3G手机网络运用熟练,从而能够利用这项工具更好的对学生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3G手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费在3G虚拟网络之上,网络交友代替了实际生活中的交友活动,也使得相对比较单纯的大学生们受骗的几率大大的增加,对大学生们脆弱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与人交流和信任别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十分不利于将来的生活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熟练运用3G手机网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正确的看待手机网络,不要轻易的相信网络上的人和事,但也不要对现实或者网络上的所有人和事都产生距离感,要正确的应用手机网络,让手机网络帮助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又不会对学生们造成难以挽回的心理创伤。
最后,3G手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同样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明显的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教师必须在一定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课堂上使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而在课堂下面则应该充分的利用3G手机网络,与学生以一种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让学生们感觉像是在与大哥哥、大姐姐进行聊天,不知不觉的就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念。
2 3G时代进行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面
首先,从教育主体的方面来看,也就是从教师的方面来看。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要培养自身对3G手机网络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3G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随之而来的基于,同时对3G手机网络时代有一定的了解,达到熟练运用手机网络技术的程度,要紧跟学生们的脚步,甚至要超越学生们对现在的新技术新信息更加的敏感,这样才能够在3G网络时代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们的思想进行相关的政治教育。教师在平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现在互联网、手机网络等新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学生们的吸引力,让学生们自觉自愿的去学习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
其次,就教育客体的方面来看,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学生们在网络当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在3G手机网络时代也能够保持健康心理的大学生。互联网时代让大学生们更多的时间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中,随着接触的更加深入,这个虚拟世界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现在3G手机网络时代出现的大学生们的网络成瘾或者网络自闭等症状,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必须加强对网络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们正确的看待网络中的人与事。学生自己也应该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应用网络,在使用网络交友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将自己带回到现实世界中体会真实的世界,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模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帮助学生们正确的使用网络。
最后,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现在的3G手机网络技术,建立起一个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学生能够相信网络另一头真实的教师,将自己的困惑或者网络上遇到的一些事情与教师进行交流,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预防学生有可能在互联网上遇到的各种伤害。
3 结语
总之,在现在的3G手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中的教师们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对3G手机网络的认识,并且将其应用到平常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样才能够在3G手机网络时代有效的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更好的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毕玉,苏文亮,孙雅峰,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的在线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
[2] 沈渊,孙华峰,洪亮,等.对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效果调查中几个模糊中性选项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
[3] 翟江南.丽臣产品进校园的文化营销战略战术实证分析[C].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篇5
【关键词】网络课程;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这几年,随着人们的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覆盖率的提高,以及移动网络速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些对于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发生巨大的改变。
一、网络教学资源现状
近几年,网络技术的提高,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人类获得信息的方式也有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在过去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于教师讲授和书籍的查阅。自从有了Internet,这样的情况就改变了,也许在当下,作为高校教师能够深刻的感觉到,课堂上你使尽全身解数,也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你讲的内容上来,因为网上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再加上现在各大学扩招,很多课程都是300人的大教室上课,虽然有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互动性很差,很难保证有较好的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现在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网络在线课程方面的建设非常积极,国外最早的在线课程是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建设的,MIT将逐步把其所开设的全部课程的教学材料和课件公布于网上,供全世界的求知者和教育者们免费无偿地享用。我国在2001年教育部开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到2011年的共享课和公开课建设,再到2012年的慕课(MOOC)建设,这些在线课堂中课程的共同点是: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对我们普通高校老师来说是巨大挑战。例如在“慕课”浪潮席卷之下,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在这样的形式下,对于我们普通高校老师来说,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校近几年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情况, 大多数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加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对大二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例如病原生物学的特点是它所涉及的对象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的,即便在显微镜下观察,也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因为它使用的显微镜,在病理学或组胚学使用过,但是我们主要使用油镜头,放大倍数大但效果较差。学生对学习对象看不到,摸不到,并且在以前的知识结构中也没有涉及到,这些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索然。免疫学就更抽象了,并且免疫学发展较快,新的教材已经涉及到免疫分子及基因层面上,学生对这门课程都是望而生畏的。由于学生自身及课程的特点,在授课中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较差、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相关阅读量也不够,更不要说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及探索。这些问题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教师通过改变各种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查阅近几年文献,在教学过程中有利用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1]、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模式[2]、病案导入法[3]等等,以及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课程内容背景的介绍,联系社会相关新闻及生活现象,及相关论文的布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使用及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学生兴趣有所提高,但是这些大多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这样做会有一个弊端,就是由于相关知识外延加入的太多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完成,而讲的太少或不详细,又会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不强。所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需要教师结合本课程特点来引导的,这也需要时间的,以及扩展学生的阅读相关学科资料以及辅导学生来进行相关学科内容的思考和探索(例如撰写论文)都是需要花时间来引导的,但是针对医学院校这几年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水平的差异,这些引导在课堂上进行的可能性不大。
三、校园智能手机普及和应用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速度的提升,大学生利用手机上网也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陕西日报记者2014年对大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对西安10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04份。在问卷基础上,记者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采访。发现31%的大学生每天在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4小时以上每个大学生每天的课余时间有限,每天使用4小时以上的电子产品,就意味着课余时间大部分被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所占据了。那么大学生利用手机和电脑在课余时间干什么呢?
42%的大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最常做的是看视频,其次是社交平台、购物网站、游戏,其他还有如看新闻、看笑话等。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电脑,不仅使用起来方便,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从微信、QQ、人人,到网络游戏、网页游戏,以及看电影、电视、搞笑视频、购物、团购、缴费等等功能,手机都能够实现。
课余时间都在被看视频,社交平台、购物网站、游戏,看新闻、看笑话等方面占据了。当考试来临,学生是怎样来应对考试的呢?统计数据显示,有53%的大学生经常在考前突击复习,40%的大学生有时会考前突击复习,只有7%几乎没有这种经历。这些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更没有专研,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怎样改变现在这样的状况,是教育当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课堂上进行不了,课下进行,也就是线上进行,就是通过建立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库,去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来解决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较差、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相关阅读量不够和对相关问题的缺少思考及探索这几方面问题。
这几年网络的普及以及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使网上学习资源库使用提供了保障。线上使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做习题和思考,线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综上所述,在这样的时代下,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开始大量涌现于眼前,作为普通高校老师应该抓住机会,改变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反思,应该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研究,转变教师角色,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这样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晓华,黄小凤,曾怡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探索与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2,(04): 572-577.
篇6
[论文摘要]以电脑、手机、MP3为代表的“三大件”构建了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并进而造就了与之相应的文化现象。回归大学生活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和把握“三大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资源性意义,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是高校从思想上把守大众传媒阵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件” 文化载体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电脑、手机、MP3为代表的“三大件”成为高校大学生的最爱。它们不仅是停留在物质意义上的消费品,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和MP3流行音乐也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精神现象。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以电脑、手机、MP3为载体的“三大件”文化正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回归大学生活的实际,正确认识“三大件”的资源性意义,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三大件”的必然性
1.“三大件”构建了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2005年8月,据《三秦都市报》调查显示:提起大学生入学“三大件”,有90%的学生均能准确地回答出“电脑、手机、MP3”,有近70%的学生已经配齐了“三大件”。2009年,虽然“三大件”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MP4、数码照相机乃至于汽车,但由于数码照相机,特别是汽车价格支出的相对昂贵和文化意义的相对匮乏,所以如今的“三大件”基本上还只是止步于电脑、手机、MP3,只不过这时它们已经变成了普遍存在的现实而不是之前物质消费的目标,它们几乎成为高校大学生探求知识、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的必备工具,并且在流行与时尚的魅惑下,莘莘学子已经进而使之成为自己最好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伙伴。
2.“三大件”造就了高校流行文化载体的强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高水平的物质享受,随之也带来了新型的文化现象。以电脑为依据,大学生中形成了特有的网络文化;以手机为依据,大学生中生成了短信文化;以MP3为依据,大学生中酣享着流行音乐。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平台,具有虚拟、隐匿、超时空、多元、自由、平等等特点;手机短信文化又称拇指文化,它以手机短信为载体,具有便捷、低廉、含蓄、隐秘、时效与娱乐等优势;流行音乐以MP3为媒介,它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具有多元、休闲、审美、大众与商业性的特点。这里,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三大件”文化,它们几乎全方位地迎合了作为亚文化特征群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需求和方式,在大学校园坚实地造就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校园流行文化载体的强势。
3.“三大件”文化的强势影响了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它的核心。“三大件”文化的丰富和时尚带给了大学生无尽的诱惑,它的强势存在无疑将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它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内容非常庞杂,积极与消极共存,尤其是流行音乐,“它更多地强调感官刺激功能、娱乐功能与游戏功能,相应的淡化和抑制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具有显著的亚文化特征”,所以,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不利于构建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
4.“三大件”文化成为思政教育载体建设的盲区。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都集中于传统的教学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的层面上,对于以互联网、手机、MP3等为媒介的新兴文化载体的利用成为明显的盲区。并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表现出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已经不同程度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功能弱化的现象,与主体式学习理念相悖,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许多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处于对传统、现实与未来的困惑和迷茫之中,因此亟待改革和创新。
二、“三大件”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性意义
1.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求。研究表明,较之于传统载体,网络、手机文化载体更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优势,它能够调剂学习生活,促进个性人格发展完善;陶冶情感,实现德育的审美渗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规范学生个体行为;缓解精神压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获取信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而流行音乐相对独特,它虽然不属思政教育的新兴载体,但通过MP3传媒的强势,充斥着大学的每一个角落,它以节奏、旋律、情感、价值观的完美结合来影响受众群,能够从美学角度给大学生带来了灵魂的洗礼,这无论如何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
2.可以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和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相对单一,更多地强调单向灌输,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去生活化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德育观念上过度理性化,德育对象缺失主体地位,德育过程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以及德育情境脱离社会实际等,回归生活是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加上学习与交往、就业与生存、理想与现实等问题的压力和困惑,决定了“三大件”文化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最通常的诉求。依据这一生活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融入网络文化、手机短信文化、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中,大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以至于在特定的文化主题和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而这也正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有的突破。
3.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生硬的说教,它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应该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如情感特征、消费需求、兴趣所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三大件”文化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中,就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原则。利用时尚、流行的新兴文化载体进行社会主流意识的渗透和引导,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具人性化,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目的。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也强调因材施教,但更多的还是表现为大众式的灌输。“三大件”文化则具有灵活、贴心的特点,再加上网络和手机文化的隐秘性,大学生们也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而且,通过短信、博客、网络心理咨询等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做到一对一、细致入微,这样也就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转贴于 4.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三大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它对培养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意义,首要的表现就在于它们涵盖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广博性,特别是网络文化,其内容之丰富,其信息传播和更新之迅速,是任何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它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知识海洋。其次,从一定意义上讲,网络益智游戏、流行音乐艺术也可以开发智力和培养健康情感,所以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当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与道德规范,这也是人类意识教育和精神修养教育的要求。通过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个体意识,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建设的思考
1.互联网文化载体建设。互联网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只要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科学技术革命的潮流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就能不断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首先,运用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的上网加强控制和引导,预防不良网址进入校园网,还大学生一片“纯净的天空”。其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例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载体的运用,将学生的关注热点加以引导提炼并上升到教育的层面。再次,打造一支高效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学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与学生们打交道,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袒露心怀、倾诉苦乐、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最后,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时效性,实现由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
篇7
【关键词】教学管理;诚信考试
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和手段从古延用至今。目前,考试作弊成为又一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可怕的是考试作弊歪风逐渐蔓延到人们心中的象牙塔——高等学府,如何有效防范考试作弊几乎是每一所高校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现象的特点
1.作弊队伍规模化。考试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考试人员作弊变成了一群人作弊。南京理工大学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场上,工作人员查出41名代考“”。
2.作弊公开化。作弊学生的心态由过去的偷偷摸摸、害怕害羞变得比较坦然,毫无羞耻感。
3.作弊工具现代化。作弊工具不断出新,由过去夹带小抄发展到用无线接收器、米粒耳机,利用手机查找、传递答案。
4.作弊服务专业化。出现了组织严密,形成联络、谈价、代考等分工明细的“职业”队伍。
首先,严抓考纪流于表面、作弊处罚不动真格。有的高校认为期末辅导员强调考试纪律、悬挂倡导标语、簇拥领导到考场拍照就是严抓考风,对监考是否到位、考场纪律全然不知。另外,学校管理层对作弊行为处罚停于表面,态度暧昧,要么抱着“照顾”学生的心态、“关爱”学生不了了之,要么简单通报批评而已。如此一来,学生有恃无恐。
其次,考试方式滞后为学生作弊提供方便。陈旧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在教室考核记忆类客观题,一锤定音——期末考试为总评成绩。有的学生对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兴趣,为了应付过关,就甘于冒险。
再次,功利主义侵蚀大学生的心灵。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也没幸免。成绩好可以获得奖学金、免试攻读研究生等,成绩不及格要补考、交费重修,甚至影响毕业。受利益驱使,有的学生就会不择手段提高自己的分数。
最后,浮躁心态助推大学生考试作弊。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侥幸、竞争、从众、虚荣的心理说到底是浮躁心态作祟。由于受到物质利益诱惑、功利主义的干扰,没有把心思完全用于学习,只是混张文凭,考试时便想着作弊。
三、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诚信考试
1.与时俱进,构建和完善适时的考试管理制度。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修订适合本校的考试管理制度,执行中有法可依。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崇尚经济,造成人的思想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急功近利。如此状况,笔者认为,考试违规处罚力度要恰如其分,处罚太重会影响监考的执行力;太轻又不起威慑作弊行为和教书育人的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于2011年9月颁行《课程补考实施细则》中规定作弊的科目取消成绩和补考资格,仅可申请参加结业后的重修考试,这样的处罚既严厉,又给予改过补救的机会。同时,诚信考试的学生有多次免费补考的机会。刚柔相济、奖罚分明的制度,引导学生诚信考试收到良好的效果。据统计,该规定颁行后补考学生的违规率较之前降低37%。
2.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教学制度改革。加强教学过程考核,提高过程考核所占总评成绩的比重。加强教学过程考核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平时不学习,临急抱佛脚。教学过程考核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课堂出勤、作业情况、研讨表现、实验技能等。避免一锤定音,折减考试作弊诱惑。
构建多样考试形式的制度。传统的闭卷考试,考些死记硬背的客观知识,容易给学生作弊营造条件。以制度保障并赋予教师能结合专业、课程的特色选定考试形式。让教师敢于开拓进取,探索以技术操作、设计、论文、作品等灵活的考试形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以及提升学生的素质,有效防止考试作弊。
实行相对灵活的学制。学习的动力来自兴趣,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和渠道,充分实现学习的时间性迁移、内容性迁移;给学生更多的安排自我学习的权限(如弹性学制),增强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设定可置换学分课程),这样必能驱使学生认真学习。
3.建立现代标准化考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克制使用现代通信工具作弊,仅靠人力难以收到理想效果,需借助现代防御设备。例如在教室安装高清摄像、无线信号屏蔽、配备金属探测器等,这些现代“盾”不仅起防御作用,关键是它能攻破人的心理,强劲的威慑力,促使考生诚信应考、教师认真监考。
篇8
论文摘要:在信息时代,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的不断革新,手机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媒体。手机媒体在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管理问题。本文对手机媒体以及手机媒体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一、手机媒体的形成
(一)手机媒体的定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已经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匡文波是这样定义的: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二)手机媒体的优势。
1、高度的便携性。手机因为其小巧的外观使它携带起来的特别方便,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信息传播极其方便。手机媒体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
2、广泛且迅速的交互性。手机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使传播者和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手机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其具备了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评论收集等功能。例如:生产商可以通过手机向用户发送调查问卷,从而对产品的销售策略做出调整;各大电视选秀栏目也可以通过观众的手机短信投票数来为选手打分;近几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也是通过手机短信投票的形式选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日。手机媒体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3、拥有极其丰富的受众资源。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2月1日报道,全球已有15亿-20亿人使用手机。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手机用户也远远超过网民数。手机传播拥有广大的受众,使其传播的信息能够被更广泛的阅读。现在很多商家通过手机媒体发放产品广告,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4、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手机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手机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全天候服务,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传输到用户。
5、多媒体。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3G为手机媒体的成熟的奠定了技术基础。从此手机可借助文字、图片、声音等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视觉感官。同时这也使手机媒体更加趋于成熟与一体化。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完成拍摄、编辑、传输等。这也使手机在危机时刻成为了采访工具。2009年lO月24日,长江大学学生搭人链挽救少年的事件中,在那万分危机的时刻就是岸边的同学用手机拍摄下了大学生救人的过程。
(三)手机媒体的劣势。
1、虚假与不良信息的传播。有很多不法分子借助手机短信虚假信息,招摇撞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2、侵犯个人隐私。随着手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不法之徒利用手机进行偷拍并传播。
3、信息垃圾。目前,垃圾短信已不计其数,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秩序。
4、信息安全。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四)、生活中的手机媒体
1、手机报。2004年7月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从此手机报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有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截至2009年6月底,手机报付费用户数已达4524万户,2009年前半年总收入达到9.2亿元。手机报以其动态化的服务、强大的互动性以及多媒体传播的实现吸引着广大受众。在手机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容同质化、消费人群定位不准、技术瓶颈、广告植入困难以及价格偏高等。
2、手机电视。所为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手机电视最初出现于日本,随后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有了不少手机电视用户。据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将有1-2亿以上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服务,而在中国也将超过3100万用户。但是,目前我国手机电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电视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3、移动搜索。根据2009年7月的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手机搜索的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6.2%,约4074万人。随着3G的推广和应用,移动搜索成为各移动运营商、搜索引擎厂商关注的重要领域。
4、手机图书。即将数字化后的图书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阅读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这将极大地为受众提供了便利,电子书比起传统的书籍更加轻便,而且可以同时储存上百种书目,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二、如何管理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那么如何经营手机媒体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问题。
手机媒体在高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带了许多信息垃圾,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将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同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于手机媒体的管理一定不可忽视。
那么在监管手机媒体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怎么的难题呢?首先,手机媒体的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的人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执法部门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其次,手机用户的海量性。由于手机用户众多,手机传播的信息量也相当大,可以说社会控制对于手机来说,几乎是没有作用的。还有一些诸如跨地域传播以及政策法规滞后等问题都为管理手机媒体设置了障碍。
目前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关于管理手机媒体的方法,如手机实名制,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手机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屡禁不绝的不法短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号码资源,同时可以减少话费欠费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篇9
新技术、新载体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提供了机遇移动阅读的出现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行为,移动阅读中所用的技术与阅读载体的产生,推动高校图书馆在阅读器服务、手机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所含专业信息资源丰富,且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其开放度大大提升,而移动阅读中所含的专业资源相对较少,且不免费,因此,高校图书馆若与移动设备无缝连接,则可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最大化开发与共享。电子阅读器作为新兴阅读载体、移动阅读终端已受到图书馆关注。读者可借助一张具有图书外借功能的读者卡便可借用电子阅读器,而其中包括电子图书、音频图片、数字化期刊等各种资源,读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随意选择,且一些阅读器中例如汉王电纸书具有个性化阅读内容,例如学习材料、专业材料、课间笔记等,这就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支持。受手机智能化、手机使用普及化、无线网络发展的影响,借助手机、微博等阅读已风靡,这不但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且为图书馆争取到更多读者,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借助手机短信定制服务、OPAC服务查看借阅通知、了解新书通报、检索文献、查询读者信息等。这一形式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支持,也推动高校图书馆向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向迈进。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实现网络借阅、查询等服务,将专业资源、学术资源集成电子图书、视屏、新闻等形式,有力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
二、移动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面临的问题
其一,信息源的多样化、网络阅读的便捷性击着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网络时代下,图书馆不再是唯一获得信息资源的地方,移动网络设备则成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提供者,而这一趋势,冲击了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尤其对高校而言,其读者群主要为大学生,而大学生思想开放、喜于接受新事物,移动阅读的出现,正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这就造成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依赖降低,降低了读者的黏合度,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考虑转型,以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增强图书馆与读者间的黏合度。其二,移动阅读市场所提供的阅读服务冲击着高校移动阅读服务定向。移动阅读已成为时代潮流,其市场环境复杂。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阅读资源的提供者,在网络环境下,其服务对象不但面向学校内部,且面向社会,而移动网络环境下,阅读群体的相对减少,使其不得不考虑读者分户、定位读者、个性化服务读者等问题。其三,“浅阅读现象”趋势迫使高校图书馆深化阅读。从移动阅读的内容与结构看,娱乐化信息多、人文化信息少,普广性信息多、专业知识性信息少,碎片信息多、系统知识少,而这一现象的存在,致使“浅阅读现象”产生,而“浅阅读现象”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判断能力、求解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且不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品格人才的地方,要转变此现象,必须做好由“浅”入“深”的导读工作。
三、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发展战略
1.构建移动阅读空间
开发特色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适应了移动阅读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抓住现代网络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为读者阅读提供信息化、网络化支持。在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同时,注重学校内部资源、尤其是精品资源的开发,建立专业化、学术性资源模块,发挥高校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集聚地的优势,并根据读者个性需求、学习需求、专业岗位要求设置不同的体验、阅读空间,如设置学术论坛、学生作业、操作实验等模块,设置视频汇集、图片集合、论文等空间,以便于服务于读者阅读与知识获取。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展开移动阅读体验,在体验区设置电子书、Kindle等移动阅读设备,提升大学生对移动阅读的体验力,并以此深化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渠道的认识。
2.运用现代技术
整合多元服务路径电子阅读器、微博与手机阅读、移动图书馆服务等的产生与发展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方式革新提供了支持,且阅读终端的丰富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行为,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紧跟时代要求,积极更新理念与服务方式,将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元化服务路径的整合。如突出移动图书馆中短信模式、WAP模式、APP模式的运用,根据移动图书馆模式特点开展特色化阅读服务,以短信主动推送功能实现电子期刊信息推送、彩信报、馆藏书目自主推送等,利用WAP服务进行图书下载、资源检索整合,利用APP服务订阅、添加标签等;利用微博、手机等实现馆员与读者间的沟通与互动、阅读信息反馈等,加强读者与高校图书馆间的黏合度。
3.加强阅读指导
提高读者阅读能力阅读指导是实现读者由“浅”到“深”阅读、提升读者阅读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阅读指导应以观看视频、推荐图书、双边互动等融合而成的一体化形式展开,以切实实现阅读指导的作用。以精品图书推荐引导学生读好书;高校图书馆在做好图书分类、书目推荐等传统服务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手机阅读、微博阅读等技术引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并注重图书的适时更新,以保证读者获得最新、最好的图书。以读者培训引领读者确定阅读方向;在海量信息资源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在做好新生入馆培训、检索资源、数据库培训等传统培训方式基础上,根据读者需求,增加嵌入培训、定期培训等培训方式,以提升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力,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培训内容上,除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库使用等培训外,进行阅读技巧、阅读分享、移动阅读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读者的专业素养、人文素质。以互动性阅读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及运用社交网络平台、图书共享平台、OPCA系统等,与读者展开沟通,使读者与读者间进行沟通,并关注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回馈信息,实现读者间、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与高校间的互动。以丰富化的阅读活动为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图书馆除了开展“读书会”、“读书周”、“读书节”、知识竞赛、讲座、优秀读者选评等活动外,还应积极创新活动类型,如举办“真人图书馆”、“ApabiReader晒书架活动”等,以宣传移动阅读的同时,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严格管理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72
The New Media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LIU Lina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Abstract The new media era,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new media. In this paper,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round the four aspects of management system, time management, management content, management object, From strict management to self-management, so that students develop good media literacy.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the strict management; path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各式新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们,更是频繁的在与新媒体打交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网络、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①随着新媒体功能的日趋完善,越发被大学生们钟爱,相应的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们的一些时间被这些新媒体占用,甚至在课堂上等一些不合适的场所看视频、玩游戏等。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相当高,有69.7%大学生表示自己每天都 会在教室上网,有85.9%的大学生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很普遍。②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必然不能确保较好的听课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学生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其产生一些错误的导向。因此,虽然对象是部分群体,但是对其他学生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这潜在的问题,要引起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视,加强严格管理的力度,并逐步过渡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展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时的手机拥有率接近 100%,大学生个人电脑的拥有率接近 80%,大学生触网人数已经达到 100%,高校正处于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前沿。③大学生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据对某高校大学生访谈数据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管理力量单一。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学生科专门负责,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干部等群体的力量;另一个方面,在管理的时间阶段上,比较重视关注大一新生新媒体的使用,不让携带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但是这种严格管理在学生升入大二后就取消了,建立起的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并且固化下来;第三,管理的内容更多的关注了新媒体本身,没有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能力、方向等方面的引导,从而间接的使学生能够合理的使用新媒体,并且发挥其功效;第四,对学生群体的管理有些粗犷,没有对其进行细分,从而发挥学生干部群体、积极群体等群体作用。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合理的加以运用,会具有更多的正面作用。因此,除个别情况采取禁止的方式,管理原则的中心是疏而非堵,或者可以说是心理学上注意力转移法的一种变相应用,即管理不是围绕新媒体展开,而是围绕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展开,在管理内容上抓基础,重知识,强能力,针对各种情况的管理群体,六大管理体系形成合力,抓住管理的几个时间点,当然,其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和价值,让大学生在无形之中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因为严格管理是前提,自我管理是关键,是严格管理的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的严格管理并且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最终实现管理过渡。大学生加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发展方向。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路径
3.1 六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分力作用
对于大学生的管理,主要来源于六大管理群体,学校、院系、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学生。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要创设一个自上而下的严格管理体系,没有任何折扣的执行。学校的管理体系从严格程度上来讲,应该是层级最高的,其他院系管理体系从严格程度上来讲,应该是平行的。这样既充分的执行了学校的管理体系,也更加有利于各院系管理体系的执行。从周密程度上来讲,学校的管理体系应该更加的严密,各院系可以根据自己院系学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减,前提是各院系学生没有任何负面的可以攀比的机会,尽量让学生看到正面的力量。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而且接触比较多的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主任的角色不容忽视,他是许多具体管理的执行者,班主任也要完整的接过严格管理的旗帜,否者前功尽弃。班主任还有一个解说员的作用,疏导的功能。当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院系的严格管理发生冲突时,班主任要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任课教师将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永不褪色的一个真理。中发[2004]16号文件也早已明确指出,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结合专业内容给予潜移默化的教育,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委对班风的形成至关重要,班委也要充分发挥领导力,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带领班级同学全面执行院系的严格管理体系,要充分的发挥向导的作用。学生对学生的管理,这部分群体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这部分学生是普通的同学,但是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对学生的管理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要多肯定,以便带动更多的学生发挥正能量。
3.2 巧妙利用时间管理的四个阶段
对学生的管理内容是多维的,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因此对大学生由严格管理迈向自我管理,不能简单的以行为心理学的21天或者90天来计算,这需要的时间跨度更长。管理时间基本上划分为管理的关键期、养成期、缓冲期、定型期。大一入学伊始,是管理的关键期,如同礼仪学上的首因效应,让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管理模式有一个思维定型,大学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接下来,整个大一学年,是自我管理的养成期,严格管理模式要一如既往。这两个阶段一般做得都非常好,问题出现在学生升入大二之后,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会放松管理,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大一新生。这个时期是管理的缓冲期,或者说是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期,经过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了自我管理的意识,但是如果在这个时期采取更多放手的方式,大一管理上的成果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就功亏一篑,所以,在这个缓冲期,要慢慢放手,在学生在无意识中放手。实现一个平稳过渡,使学生不至于以老生身份自居,失去规则意识。经历这样一个管理上的缓冲,学生基本上进入了定型期。很多的被动管理已经演变成自我的一种习惯,从而达到了自我管理的目的,大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是习惯使然,而不是规则使然。
3.3 落实完善四维管理内容
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即常规管理、考核管理、能力管理和方向管理。
3.3.1 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卫生、纪律方面的管理。这是学习、生活的基础。卫生方面关于地面的洁净程度、被子的整齐状况、物品的摆放等的要求,一方面为学生本身提供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另一个方面,养成的卫生习惯在工作中有很好的体现和应用。纪律方面,包含的面比较广,主要的在课堂上的纪律,要尤为关注。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拥有手机、mp3、ipad等各式的移动终端,这使他们有更多的途径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看视频、玩游戏,当然,加强教师教学的管理是另一话题,在此不陈述。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秀传统,对教师付出的劳动公然不去尊重,没有敬畏,那无法谈及日后的人与人相处中那份尊敬。因此,在大一学年里,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上网环境是非常便利的,学校可以规定不让学生携带ipad、手提电脑等移动终端,这对大一自我管理养成期的学生来讲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在课堂等不合适场所玩手机、听mp3等行为,多次教育仍旧不改正的情况,可以通过多媒体监控等途径拍摄画面,将图像交给系院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3.3.2 考核管理
这方面的管理在目前大学中主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获得,考试的内容,强化的更多是记忆性的知识。对于这一方面的管理,教务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例如,目前高校的尔雅课程,大学生们在闲暇时间拿出手机,会想到要登录尔雅课程进行学习,这变相的对手机的合理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务部门也可以对于期末考试的试题内容加以导向,如果学生没有全程认真听任课教师的讲授,他将无法完成最后的期末考试,而不是像目前的有些状况,期末考试前一周的突击,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加强了过程性的管理,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考完试就全部遗忘了。或者可以采取一页开卷的形式,其实这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借助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完成考试。另外可以再采取一些途径,例如,在大一两个学期,要求学生每学期认真研读一本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阅读电子书,然后通过开读书报告会、撰写评选优秀读书笔记等方式加以强化,让学生们充分的在书中汲取营养,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是大学生活中经常要光顾的地方,这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在大二可以将这项活动再继续,以便加以强化。让学生习惯了在闲暇时间去图书馆看书、在闲暇时间拿出手机看电子书,最终喜欢书、爱上书。
3.3.3 能力管理
教育的产品是人,而且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不是所谓的书呆子。大学里,能力的管理不容忽视。在这个方面,许多高校教务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在培养方案里增设了素质拓展学分,更加重视了学生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另外,大学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支持社团、协会等的发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加强能力方面的训练和管理,例如,一些高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最后上交实践活动报告,可以加强过程上的监控。录制实践活动的视频、音频、拍摄照片、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在新媒体时代,这项要求很容易实施。这既对实践活动的真正开展有推动作用,保障了实践的质量,对大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也落到了实处,同时,这些视频、音频等资料,也是很好的学习、教育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也养成了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手机、DV等新媒体的习惯。
3.3.4 方向管理
大学不可能掌控学生的未来,但是,可以对学生的方向加以调控和管理。事实上,如果在常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三个方面进展顺利,其实对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无需更多的管理,学生已经具备了掌控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大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调控,六大管理群体发挥合力,掌好舵。
目前,本科生导师不仅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实习等方面给予指导,还可以在学业、生活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例如可以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择业、求职和考研。④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发展方向。
3.4 细分管理对象提高管理实效
管理对象是学生,但是其中有几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阐述。即学生干部群体、生活贫困群体、生活优越群体,积极的群体、消极的群体,以及特殊群体,将这几个群体处理好,学生整体管理非常容易。对学生干部的管理首当其冲,因为学生干部与学生几乎朝夕相处,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到很多学生的关注,直接影响着班风的形成,因此,要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包括学习、思想等方面,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导力,传递他们的正能量。
生活贫困群体,这类群体的学生由于生活上的贫苦,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现象以及自卑的心理,对这类群体要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生活的资助,例如,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等途径,让他们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从中走出来,融入班集体,发挥光和热。相反,生活优越群体,优越的生活习惯会给其他同学尤其是生活贫困的学生造成不舒适感,因此,同时对这类群体进行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在集体空间里,同时注意他人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并且,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新媒体的消费对于生活贫困的学生群体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生活优越群体可以给这些学生提供方便,例如查阅资料等,让这些学生也能够便利的获取资源。
积极的群体,这类群体很积极、乐观、向上,他们不是班干部的角色,但是甚至在做着一些班干部的工作。这类群体会使一个集体更加的融洽,因此,对于这类群体,要鼓励、扩大他们的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相反,消极的群体,这部分占班级中很小的比例,他们不热衷班级的事情,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尤为要加强,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有大局意识。
其他的各种情况这里统称为特殊群体,或者说特殊个人。对他们要引导,但不能过于关注,否则适得其反,甚至会产生老师故意刁难他们的想法。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更多挑战。文中围绕管理体系、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管理对象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管理提供相应建议。但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教育管理的路径还有待于逐步完善。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实验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ZXYSYXM200923);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YJYZD200905)
注释
① 马池珠.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77.
② 赵希.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