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情况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情况

篇1

【关键词】医保基金 内部审计 新医保

为了保证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完善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促进新医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安徽省天长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积极加强医保基金的内部审计工作。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加强医保基金内部审计的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新医保改革对医保基金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核心内容是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两项制度的整合,从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全民享受同等医保待遇。

《意见》就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政策整合提出了多项要求,其别强调了对医保基金的管理,要促进医保基金管理的统一性,主要包括基金财务制度、基金预决算制度及会计制度的统一。医疗保险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在新医保改革的过程中,医保基金的管理和审计成为了焦点问题。《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当将城乡医保基金纳入到财政专户中,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医保基金独立核算,专户管理,不得占用和挪用,以此来提升服务能效。

任何部门不得随意动用医疗保险基金,同时要以国家核定用款计划为基础及时拨付,通过收支两条线管理来保证医疗保险金的安全性、完整性,促进保值增值,这就给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需要全面推进付费总额控制。一直以来,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城乡区隔为基础,形成三大不同体系,新医保改革要求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统一,其中保证公平是关键,对于新农合参保人员及城镇居民医保人员来说,其大多为中低收入人员,在制度设计方面,以政府补助为主,以个人缴费为辅,有着一定的福利性和普惠性,而城镇居民的个人缴费往往要比新农合更高。因此,医保基金的管理要采取统一的筹资政策和保障待遇,实现平等,保证公平性。

第二,需要保证财政专户管理的公开透明。在推行付费总额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开透明,做好审计工作,及时向社会通报管理情况,保证基金使用的收支平衡和略有Y余,积极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此外,应当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的结合,落实基金收支公开及就医结算公开等制度。

二、加强医保基金内部审计,为新医保改革保驾护航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

对于医疗保险基金的审计来说,不仅需要获取财务数据,还需要收集业务数据。在新医保改革实施之后,强调对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医保的整合,参保群体有着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单位和个人在缴费基数上可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应当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发挥快捷、快速的搜索功能和准确的计算功能,以此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高效的完成任务。

(二)突破常规性财务收支审计方式

常规审计只是对医保基金财务收支状况的查看,并不涉及到对业务台账的检查,这就很容易出现核算不真实及不完整的问题。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以新医保推行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基本的财务制度,明确和贯彻新医保的相关办法和政策。此外,在进行医保基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业务台账进行核查,避免出现挤占或挪用医保基金的情况,提升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延伸部分定点医疗机构

医保基金的来源渠道较多,使用范围相对广泛,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审核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加强医保费用支出的延伸审计,对重点人员及可疑人员进行确定,延伸调查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提升内部审计成效,以此来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重要作用。

(四)健全审计机构

(1)建立健全审计机构。如果医保基金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各地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因此政府将医保基金纳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发挥政府在审计及监督方面的强制性。为了强化政府审计技能,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审计机构,并实现三保合一进行审计,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及一定的医药卫生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审计机构在资金筹集使用、医保基金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保证医保基金管理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断改善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审计机构应当以建立台规、系统等方式来客观评价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提升使用效益,实现对医保基金的科学化管理。

(五)抓住重点环节

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所在市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因地制宜,突出医保基金管理和医保费用支出两项重点内容,收集数据,调查实际情况,以此来形成富有价值的内部审计报告,相关科室则应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问题整改。

(六)规范审计内容和方法

(1)基金筹措的审计。对医保基金筹措方面审计的重点主要在于参保人数和筹资基数两个方面,核查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核查总体的筹资基数。

(2)缴款时间的审计。按照相关规定,保险部门可以每季度收缴保险费,也可以每半年或一年收缴保险费,一般收缴时间在月底前、上个季度结束后及年末,此项审计的重点在于核查不能及时缴纳保险费的原因。

(3)筹集适当性及财政管理方面的审计。审计违法、危机的医保基金筹集方式和方法,保证基金筹集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应当将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发挥政府审计监督的强制性,对医保基金的管理情况及财政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具体来说,首先,应当积极完善和健全医保基金管理制度;第二,则应当将医保基金纳入到财政专户管理的范畴中;第三,应当建立健全医保基金内部审计机构。

(4)费用支付的审计。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是医疗保险经济补偿的重要方式,通过特殊方法筹集基金,补偿经济损失。保证医保基金支付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有效控制医疗保险供方有着重要的意义。医疗保险约定是医疗服务及医疗保险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医保基金的使用,关系到基金流向和流量,对于医保服务方式、质量及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费用支付方面的内部审计,主要内容如下:①审查医疗费支付办法的有效性;②审查医疗费用开支的合理性;③审查医疗费用支付标准的科学性;④审查医疗费用支付结构的科学性;⑤审查医疗结构服务方式及质量;⑥审查医疗费用控制的有效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医保基金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新医保改革实施的关键需要,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应当积极采用计算机开展内部审计,拓展内部审计的宽度和深度,将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结合,明确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提升医保基金内部审计成效,以此来为新医保改革的有效推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秀敏. 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

[2]蔡丰兵. 浅谈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审计问题[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3]赖诗卿,唐闽,罗晓中. 医疗保险监管体系与绩效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医疗保险,2012.

篇2

关键词:职工 医疗保险基金 财务管理 现状 策略

一、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基金管理程序过于复杂

当前基金的收缴方式多种多样,医疗保险基金在征缴、管理和发放的环节需要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医疗机构等多个部门[1],基金管理程序中环节过多,各部门之间信息未充分共享,导致基金管理流程不够顺畅,增加了基金管理的周期,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难度。

(二)未合理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各项事业都开始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手来管理工作,我国的社会保障部门还未形成一个适应性好、通用性强的社会保障网络系统,导致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程序上涉及到的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的传递数据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对账制度,使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增加。目前来看,我国电算化资金管理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上没有建立科学的医保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如果再不加强信息化和电算化的建设,一定会制约医保基金正常的财务管理。

(三)基金收支难以保持平衡

当前,医保基金的收支都是由医保机构独立操作的,地方财政没有列入补助范围,而医保基金无非通过购买国债或者存入银行来实现增值,使基金增值率较低,难以保证收支平衡,再加上有些参保单位经济效益较差或者缺乏及时上缴保险费的意识,更加使基金收缴额不足,影响了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四)基金使用存在安全威胁

在开始基金筹资工作之前,需要对各级工作人员展开组织培训和教育指导,这一系列培训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无形中已经增加了基金筹资的成本,然而,利用行政手段挪占、截留资金的违规行为还时不时的出现,使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极大的安全威胁。

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加强基金的程序管理和基金支出的监管

对于申保单位,医保机构应加强征缴基数的稽核力度,派专人到实地考察,根据申保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务合同、申保单位的工资记录等信息,严格核对工资基数,打击那些少报、瞒报基数的行为,实现基金上缴的有效管理。医保机构应该及时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督体系,为医保基金正常、有序的运行提供基本的保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完善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上要设置每位患者的医疗费用、药物费用以及各项服务费用,医保机构可通过该平台监测医保基金的动态情况,同时可确保患者享有正常的医保服务。通过严密监测基金的动态变化,可以明确基金的筹集、储存、支出以及使用情况,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在基金的使用程序中若发现挪占、截留等违规行为,要彻底查找原因,并给与责任人严格的惩罚。

(二)推进电算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手段

医疗保险基金金额较大,管理过程涉及环节众多,所以核算工作十分复杂。为了保证基金核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医保机构应该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基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准确的处理复杂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当日结清基金的收支账目,避免出现金、帐不符、基金漏记、重记、以及汇总错误等现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各地在加快电算化管理进程的同时,做好财务管理软件使用的培训,为基金实行电算化会计核算提供人力保证。

(三)加强监督手段保证基金收支平衡

医保机构要制定合理的基金分配和使用制度,确保基金保值、尽力使基金增值,实现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在基金的收支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惩罚条例,一经发现任何违规的套取医保基金行为,必要严惩不贷。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医疗机构实地考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于基金的增值目标,医保机构与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和银行之间做好协调沟通,请银行为医保基金做理财服务,使基金能够保值、增值。合理做好基金的预算和分配,严格控制基金的使用,尽量避免基金高额的结余或超支,力争做到基金收支保持平衡。

(四)加强财务部门内控制度

医保机构应加强单位财务部门的内控制度,按照《会计法》制定科学、严谨的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使领导者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基金的运行状况。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加强业务技能的考核,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的考核。激发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意识,促进会计人员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以及法律意识,在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时,敢于指出,用法律武器加以抵制,成为医保基金安全的内在保证。 财务部门的基金管理工作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自觉配合行政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医保机构要加大内控的力度,对于基金的收缴要制定严格的申报和审核制度,对于医疗费用报销要制定合理的复核及签字确认制度。总之,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求会计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医保基金的规范化管理。

(五)拓宽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

可以实行地方财政的补贴政策,各地政府要充分支持医疗保险事业,适当调整社保的财政投入,逐渐提高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且辅助医保机构获得更多的基金筹集渠道,不断提高医保的投入金额,最后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得以落实后,推出合理的大额医疗补贴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的吸引力,并实现安全的基金运行流程。

三、结束语

医疗机构想要实现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就必须正视医保基金收缴、管理以及支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医保基金安全、有序的运行。

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省级统筹

2008年我国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制,其中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类医保险种为主体,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家庭病床、铁路医保等小范围险种作为补充。随着各类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逐渐扩大,2011年我国正式进入“全民医保”时代。文章通过对目前医疗保险基金统筹运行机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指明建立医保基金省统筹运行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1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机制的必要性

1.1医疗保险基金低统筹层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统筹层次低,基金风险大。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至今,我国现已建成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基本医保的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面稳固在95%以上,与医保政策全覆盖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比较低,大部分集中在县级,较少部分集中在地市级,只有个别大城市才实现了全市统筹。据统计,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2620个统筹单位,其中约85%是县级统筹。[1]由于医疗保险是对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进行共同分担,在缴费金额固定的情况下,参加保险的人数越多,缴纳基金的规模就越大,县级统筹相对于市级、省级统筹而言参保人数相对少,形成的基金规模和共济能力有限,一旦出现大范围的疫情灾害或意外事故,有限的医保基金安全将存在很大隐患。(2)统筹层次低,政策不统一,各类成本高。由于经济规模及发展不平衡,不同的统筹地区参保人数与缴费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基金统筹支付能力也相对悬殊。目前,各地(市)县都在国家级、省级医保政策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政策,涉及的缴费基数、起付线、封顶线、支付比例、医保目录等存在着地方差异,同时,不同的医保政策也带来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信息结算系统,导致信息系统、基金平台建设的重复投入,各地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的重复配备,大大增加了经济成本和人员管理成本。(3)统筹层次低,异地就医难。医保统筹层次大都在县一级,而较好的医疗资源却相对集中在上一级医院,当出现急、危、重和疑难杂症的医疗救治时,参保人出于自身考虑,往往选择转往资源较好的上级医院治疗,只要参保人离开县级医院统筹范围,就属于异地就医,异地就医不仅仅需要县级医院开具转诊转治申请,经县级医保经办机构审批通过后,还要面临在上级医院就诊时基金统筹政策的不一致,例如增加转外治理费用,降低医保统筹支付额等。如此种种都大大增加了参保人的就医难度和经济负担。(4)统筹层次低,基金使用效率低下。基金统筹层次低必然出现统筹的单元比较多,出于基金使用安全考虑,每个单元对于医保基金总额的管理目标都是“略有结余”,造成了每个单位的“小结余”聚集在一起使得医保基金总量结余过多,不能完整发挥整个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1.2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的省级统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社会保险法》的要求。《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明确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现省级统筹”。省级统筹是医保较为理想的状态,对提高财务的可持续性、省内报销简化手续和转移接续医保关系、统一报销政策,进而实现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社会保险法奠定了公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平等权利,影响公平性的主要问题在分配的合理和机会的均等上。[2]医疗保险的公平可以理解为同病同治,每个参保人都能公平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要实现医疗保险的公平性,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务院部署,按照“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的要求,研制具体实施方案。(3)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医保基金省级统筹,有利于精简优化医保政策部门和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的组织配备,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及管理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统筹机制的建议

2.1适当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引进商业保险

医疗保险统筹支付政策的不统一,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统筹地区依据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的“以收定支”策略,如何确定合理的医保缴费标准是实现医保基金省统筹的重要前提。我们可以从省级出发,以县为单位,汇总统计最近几年每年缴费基金总额和基金支出总额,测算基金使用和结余情况,在确保基金总额安全的情况下,医保待遇尽量向高标准倾斜。建议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提高财政卫生支出水平,强化政府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资金支持力度,适当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用以弥补部分贫困县市的缴费资金缺口,适时引进商业保险机构共同合作,为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大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补充资金,同时积极探索引进其他民间资金或模式共同筹资。

2.2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和运行机制

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省统筹,不仅仅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还要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医保基金筹资缴费标准、基金支付待遇水平、医保药品目录及诊疗服务项目目录、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政策、医保关系的转移续接等。只有统一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实现医疗保险的省级统筹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3建立统一的信息结算系统和信息平台

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结算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全省联网现实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政策允许实现异地就医结算,也因为信息系统中的医保项目不匹配、信息不完善而造成参保人无法实现联网结算异地报销。因此,要努力建设一个先进的覆盖全省的医保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省、地(市)、县医保经办机构财务、业务、统计、稽核等工作统一到一个平台管理,实现全省医保制度统一、流程统一、操作统一、结果统一,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有了全省联网系统,医保监管机构就能及时调取医保基金各类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监测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对基金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合理控制医保费用过高、过快增长,积极引导医保基金在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更合理、更有效率地运行。

2.4积极探索多种付费方式的改革,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当前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医保基金入不敷出,基金风险增大是制约医疗保险基金实现省统筹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逐步由以往按医保项目付费的方式变革为按疾病类型付费,如单病种付费,或按总额预付制等。单病种付费模式是指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科学地制定出每一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医疗保险机构按照该标准与住院人次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住院费用,使得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避免医疗单位滥用医疗服务项目、重复项目和分解项目,防止医院小病大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总额预付制是根据一定区域内参保人数、年均接诊人数、次均接诊费用来测算年度统筹补偿控制总额,由医保经办机构定期预拨,实行总额控制、包干使用、超支分担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对医院服务质量提出较高要求,使得医院收入不能随服务量增长而增长,只能在总额预算内控制过量医疗服务,一旦超支,就只能和医保机构共同分担,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安全。

2.5由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

医保基金的省级统筹不是一蹴而就的,面临很多困难和风险,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方面利益的难以均衡、管理体制的难以适应、统筹支付基金的难以监管等。为了更好实现医保基金省级统筹的目标,可以先易后难,逐步过渡,先以地市为单位,开展试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实践之后再逐步上升至省级统筹。

参考文献:

[1]李建.推进地级统筹的五项配套措施[J].中国医疗保险,2009(10).

篇4

3月中旬,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提出“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亦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整合。

三医保分管已影响患者

三大医保制度覆盖人群不同,目前,医保统筹层次低、转移接续困难、重复参保现象突出、医保基金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已逐步凸显。

在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和管理经办上,卫生与社保部门的不协调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难以缓解。而在城市,由社保部门决定的医保报销目录和门诊、住院报销政策,更是对患者带来直接影响。此外,目前有些医疗服务机构遇到社保部门“一刀切”式的医保总额控费硬指标,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医院因医保限额推诿患者”事件。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认为,社保部门主要强调医保基金的平衡问题。一方面,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另一方面,简单核定“总额包干限额”。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很容易尽量少收医保病人。

然而,针对上述事件,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究其根源,在于公立医疗机构垄断局面难以打破,医保经办机构对医院的制衡作用还十分有限。他认为,医保总额预付,相当于每年医院都有一笔固定的医保基金由自己分配。“如果院长善于管理,至少不会出现医保分解至医生个人的现象”。这也从侧面证明,一些认为医保应划归卫生部门管理、“通过内行管内行”的观点并不成立。

同一处证据 两种相反结论

人社部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945亿元,支出4018亿元,年末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518亿元,个人账户累计结存2165亿元;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94亿元,支出413亿元,年末累计结存497亿元。这意味着,由人社部管理的两项医保基金累计结余率甚至超出当年支出。而同期,筹资规模已达到2000亿元的新农合基金,年末累计结存只有824亿元。

国家卫计委一位官员称,新农合基金的累计结余不超过15%,而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两大基金的累计结余率甚至超过100%。社保部门只追求基金的平衡安全,实际上却造成了群众看病实际报销比例低等问题。

但针对新农合,社保部门认为,2012年新农合基金使用率达到105%,有突击花钱之嫌。然而,国家卫计委一位官员反驳说,2012年,新农合基金的实际使用率是97%,并未出现赤字。除了对基金管理本身的争议,两部委还分析各国经验,设法为自己“加分”。

4月初,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编办)听取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对医保整合后管理归属的态度,但双方意见分歧较大。“同样的证据,(两部委)却得出相反结论”,一位参加中编办座谈会的专家透露。

朱恒鹏认为,医保与医疗服务交由同一部门管理的条件并不具备,如果没有医保管理与医疗服务供给间的制衡,医保基金将面临难以为继的风险,而公立医院如没有外部压力,也更不会有改革动力。

管办或分权 博弈仍继续

4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中心在京召开“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有关课题研讨会”。

与会数位参加中编办座谈会的专家表示,因涉及机构改革后的新“三定”,城乡三大医保制度整合方案或将很快出台。但最终方案不会是“一家独大”,而是在现有的社保、卫生两部门之间,选择一个部门负责医保报销目录、医保支付方式,以及报销水平等医保政策制定;另一部门,负责医保筹资和资金的具体管理、使用的经办。

“决策、执行、监管要分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代涛认为,这种整合方案比较符合医保基金本身的运行规律。卫生、社保两部门应尽可能抛却部门利益,放下简单的“管、办”之争,思考如何管好、办好手中的职责。

篇5

关键词:医保总额控制 公立医院 绩效管理

我院在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策略的调整,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医疗保险总额控制工作达到了试点要求,提升了医院在医保总额控制下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和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为医保总额控制在兵团医疗机构的推广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

一、医院医保总额控制试点的背景

2012年11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和兵团《关于印发兵团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指出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做好医保总额控制管理。支付制度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公立医院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方案在医院的严格实施,公立医院如何从关注医院效益向提升医疗服务内涵的转变,在严格控制上涨的医疗费用,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技术进步,主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实现病人、医院、政府三方受益的预期效果。作为2013年首批加入兵团试点的二级综合医院,针对医保总额控制试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我院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与实践扭转了以往社保严重超额现象,达到了试点要求。

二、医保总额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分三种:按服务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及医保总额控制。

“医保总额控制”:是根据医院前三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人均医疗费用,在兼顾政府、社保、医院多方利益下,由相关部门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后,制定科学、客观、合理的标准,按此费用标准向医院支付定额的医疗费。

为了有效地遏止医疗机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弊端,切实减轻患者负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确定总额支付额度时应参考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增长,及医院的实际发展和住院人数增长等多方面因素,实行动态平衡管理,同时建立政府、社保机构、医院的多方协商机制,确定每年的预算总额和实际拨付额度,才能有效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我院总额预付制度是通过总额管理、超额和社保机构按比例分担,按月审核支付,年终考核清算的混合式社保支付政策。

三、医院实践医保总额控制的方法

我院自2013年初作为兵团首批试点医院,院领导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分管工作的副院长亲自组织落实,经过紧张有序的学习、预算与论证后,于2013年4月总额预付制正式在全院运行。

(一)科主任负责制

阶段性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座谈会,学习、宣传、解读医保总额控制制度,广纳善言、群力群策讨论如何科学、客观的落实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全院上下同心协力共担重任。

(二)全院积极参与

深入科室一线多次组织绩效管理考核的座谈会,广开言路认真听取一线医生的心声,多方位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三)高效使用医保基金,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及时调整并优化了诊疗流程,完善了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增加了平均住院日、病房周转率、药品比例、人均住院费用等考核指标,在主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同时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切实减轻病患的负担。

四、医院医保总额控制试点的成果

立足我院,从公立医院的角度出发,总结我院一年来医保总额控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本文采集了2013年1~12月以来我院的综合运营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医院医保办、医疗质量管理办,数据均有专人录入,双人核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同时利用excel表进行计算、比照,分析与评价。

(一)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我院2013年较2012年门诊就诊人数增加了27325人次,增长率11.8%。2012年度住院总人数11854人次,2013年度13545人次,住院人次增加了1691人次,增长率14.27%,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2013年在住院人次增加1691人次的同时,医保支付的医保费用却在下降,较2012年减少了43.3万元,2012年我院医保超支1091.2万元,2013年医保超支146.1万元;综上所述2013年我院医保总额预付试点成果显著,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

(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我院在2013年较同期住院人数增加1691人次情况下,2013年总的住院费用6662.1万元,较2012年7169.8万元,住院总费用减少了507.7万元,增长率-7.08%;2013年人均住院费用4946元,较2012年人均住院费用5533元,人均住院费用减少了587元,增长率-10.61%。我院2013年在医护人数少,病房紧张的情况下,不断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房周转率,不仅保证了当地日益增长的住院患者的就医需要,同时切实减轻了病患的负担。

(三)药品比例明显降低,人均医保报销比例增长

我院药品比例占总费用2012年38.8%,2013年34.4%,2013年较上年同期增长-11.5%,其中2013年甲类药品占药比较同期增长18%,有显著性增长;人均医保报销比例2013年达到78.6% ,较2012年同期增长5.8% 。我院2013年在保证日常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医疗效率,保证了社保基金的有效使用,减轻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

五、构建临床科室的长效沟通机制和社保基金内部分配制度

临床科室是医保基金的使用者,应构建临床科室的长效沟通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办法激励约束,同时对各科室每月医疗质量与医保费用使用实时监控,按月通报与约谈,使各临床科主任在做好科室日常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做好医保基金的运营管理,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合理使用和管理医保费用的全新医疗理念。

医保定额的内部分配需科学、合理,每月对绩效考核数据严格监控与趋势分析,避免超定额或失控状况,在全院一盘棋的统一原则下,在尊重既往历史数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科室的内在发展动力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基金使用不足或过度使用问题,并反馈给相关科室及时调控,区别对待内科、外科以做到社保基金的高效合理使用。

六、科学客观的评价科室社保基金定额超支并区别对待

从我院一年来的试点结果分析,基金超定额有两方面的因素,正常超定额、恶性超定额。

(一)正常超定额

如科室开展新技术、或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时,科室虽然进行了有效控制,但科室医保定额绝对量不足,导致超定额。

(二)恶性超定额

个别科室医疗行为控制不力,定额使用不合理超出科室医保控制额度。

我院对于医保超定额也采取区别对待,对正常超定额,在实际调研与参考医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监测项目指标 (病历质量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输血管理、不良事件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医保费用管理、护理质量考核、院感目标检测与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与反馈) 基础上对医保数据客观综合分析,与相关部门一起分析原因,并申请在额度上适当增加;对恶性超定额进行科主任约谈、医疗质量管理通报等有力措施,同时每月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按比例扣罚科主任绩效工资,以引起各临床科室的重视,进一步规范并引导医保险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七、加强成本管理,健全核算体系

随着医疗行业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方案的实施,成本核算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成本控制及绩效考核评价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提供数据、资料,在成本控制中有据可依,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科学评价成本运行合理性,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出现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缺乏对于医院运营管理风险和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确评估,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医院运营管理模式。

八、医保总额控制有效推动绩效管理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带来的是政府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科室之间的一场双赢博弈,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借助医保总额控制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

我院一年来的试点过程中,对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对相关考核指标尽可能科学精细,比如:在药费、耗材费用的使用中有严格的签字审批流程和指标监控,对各项指标多维度综合分析;在参照科室前三年的平均指标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科室的实际发展对平均住院日、病房周转率、人均住院费等指标科学设计,赋予不同指标的不同权重分值,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与惩罚,奖罚分明,形成科室医保基金良性运转的局面。

九、讨论

(一)科学健全的补偿机制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 ,目前卫生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我院的政府投入仅占人员经费支出的35 %),医院目前仍然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进行代偿性补偿,医保资金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补偿途径。医保总额控制在未来的有序前行,还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政府补偿机制,才能保证高效的医院运营管理。

(二)建立良好的磋商机制

医保总额控制的定额管理,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以及对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医院应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以及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建立档案,进一步完善与医保机构良好的磋商机制,逐步转换由被动拨付的角色进入到主动事前磋商申请的角色中来,通过谈判磋商使医保拨付更加合理,为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申请额外补偿,或建立独立的社保补偿机制。

(三)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应加大一级、二级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一级、二级医院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的保证各类疾病患者合理分流到基层医院,使更多普通患者获得方便、经济的诊疗,重症疑难患者有机会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才能在一定程度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对此,政府要进一步建设梯度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一级、二级、三级医疗就诊规范流程和相应的医保报销制度,在政策指导下合理有序的分流病人,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利用率,保证社保基金的高效运转。

十、结束语

医保支付的改革对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一个契机,在医保总额控制的要求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加强绩效管理,有助于激发医疗机构的管理创新活力,提升内在管理质量和效率,与政府和患者一起,共同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管理现状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这一体系囊括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涉及面广,覆盖范围大,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各级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服务管理,使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显现成效。一是基本医疗保险设施足够满足广大人民的医疗需求。截至2010年底,全国医疗全国卫生服务机构已达到94.5万个,其中:医院2.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0万个,其他机构1.4万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数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保障医疗保险的充分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参保人数逐年增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95%,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保障,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医疗保险机构代表参保人员对定点服务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初步建立起了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监管机制从而促进了医疗机构合理诊疗,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权益。

二、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可以看到,我国医疗保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我国医保基金管理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了医保基金预期效益的充分发挥,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医保基金分配结构存在不均衡

设立医保基金是为了集众人之力使更多的人得到应该享受的医疗保健权利,资金集中以后,如何分配与利用是实现初衷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的情况来看,大体而言,参保者的医疗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医疗费用压力有所减轻,但是某些方面分配的不均衡也很明显。从大的方面说,地区分配上,农村与城市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仍然是有差异的,农村资金缺乏,但却是重要的医保需求者,没钱治病的现象仍然很普遍。从小的方面来说,就群体而言,也很难实现公平。有的群体享受的包销费用大,比如离退休干部、公职人员,他们占有着稀缺的医疗资源,但并不一定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产生不用白不用的思想,过度的利用医疗包销资源,这些普遍的现象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需要加以重视。

(二)医保基金收支平衡难以把握

从医保基金收入方面看,参保人还未实现全面的覆盖,一是偏远地区、不发达的地区医疗保险还没有贯彻实施,一些医疗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这些地区的医疗服务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二是特殊人群,尤其是流动性人群,由于他们经常流动,在某地居住的时间都不长,很难将他们简单的划归为某地的医疗保险范围,因此他们参与医疗保险存在不稳定性。从医保基金支出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采取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医保结算方式,即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给就医者的服务类型和数量,给予医疗机构一定的补偿。这种支付方式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促进他们接受更多的患者,增加服务的数量。而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即促使医疗机构提供过度服务,为就医者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消费,近几年来我国医保基金的不断攀升就是这种方式产生的结果,从而使医保基金支出严重失控。也有部分地区开始实施总额预付的方式,即由当地医保机构根据本年本地医保筹集状况,及定点医院上年或上几年发生的医保费用,为各定点医院设定今年的医保费用控制总额,同时要求其必须完成一定的总工作量,如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医院就能得到全额的医保基金补偿。在这种方式下,大多数地方设定的医保费用控制总额会留有余地,发生结余是必然的。因此,如何把握基金结余度成为一大难题。

(三)医保基金的流失现象

依然严重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浪费了医保基金资源,促进了医保基金的显性流失,而总额预付方式则造成了医保基金的隐性流失,这在理论上似乎是行不通的。但事实是,为达到工作量目标,医疗机构造假骗保,虚构就医事实,以便获得医保基金补偿。这是对医保基金的践踏,是对广大参保者的不负责任,同时把医疗机构引入歧途,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医保基金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监督法规不健全,监管政策滞后,对医疗服务的监管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医保基金监管力量薄弱,主导地位的政府监管不全面,以保险机构为辅的第三方监管不到位,社会监督环节更加薄弱。,缺乏对医保基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医保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当前经济环境多变,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医保基金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保值越来越困难,实现增值更加也不易。首先,医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有限,收益率比较低。由于医保基金的特殊性,必须首先强调基金的安全,因而国家规定医保基金优先选择国库券、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小的方式,然后将小部分投资于股票、债券市场,风险小的同时收益也很小,从而无法弥补通货膨胀的影响。其次,医保基金管理缺乏健全的风险预测与预警机制,不能提前感知风险的发生,常常是事后弥补,从而无法阻止损失的产生,造成医保基金流失。

三、加强医保基金运营管理的建议

医保基金是医疗保障系统健康运行的经济基础,保障医保基金收入与安全,合理运用医保基金,充分发挥其互济作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加以重视。

(一)强化医保基金的统筹分配,促进公平效率的提高

实现完全的公平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尽量接近公平,广大参保人员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待遇。对于地区差别来说,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落后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和补贴,来弥补这些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使这些地方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医保的甜头,促进积极性。对于医保基金内部的分配,可以尝试实行医保实名制,以便将不需要医保基金的参保者的部分转移给需要医保基金的参保者,减少过度的医疗消费,将医保基金真正的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互济互助作用。

(二)完善医保基金的收支管理,促进收支平衡

首先,继续扩大医保基金的覆盖范围,特别是流动人群,寻求适合他们的医保方式,解决他们就医难的问题。其次,确保医保基金的应收尽收,加强对参保单位的检查,防止参保者漏缴医保基金,弄虚作假。第三,强化控制医保基金支出管理。当前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正由传统的按服务付费向总额预付转变,后者虽也有不足,但相对更加合理,可以对不断膨胀的医保基金支出起到冷却的作用,关键是政府要做好总额及总工作量的指标设定工作,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当地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把握好度的界限,以便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服务。

(三)实施对医保基金全方位的监管,减少基金流失

对于医保基金的监管要加强内外双层防范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地位。一方面,政府要敦促医疗机构设立严格的医保基金运用制度,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审查医保基金包销情况,规范业务办理程序,及时发现和阻塞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事项的发生。另一方面,政府要有专职部门负责监控医保基金的运营,记录好每一笔医保基金的去向,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并做好复查工作。第三,调动社会监督的力量,通过报纸、网络等方式设立群众互动平台,借助社会力量监督医疗机构活动和医保基金流动,防止基金流失。

篇7

为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医保基金必须发挥新医改方案所赋予的第三方约束作用。

第一,从医保的支付项目覆盖面来看,尽管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在经过充分的市场化和全球化之后,医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进入与使用已经没有障碍,但国情决定了我国医保目前只能涵盖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物。此外,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的支付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有限。2011年,美国人均年卫生费用支付达到8680美元,欧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在4000美元以上,而我国只有不足2000元人民币,这样的出资水平决定了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同步地使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药品。

第二,在费用报销原则方面,我们要坚持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最迫切需要的患者身上。对于那些治病就医费用高昂,甚至会导致倾家荡产的患者,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报销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对于那些不需要花费太多钱就能治愈的患者,如果其经济状况允许自己负担医药费,就不一定要在他们身上投入更多的钱。在使用医保基金时必须要把公平原则放在首要,拿有限的钱去帮助那些最需要的人们。

第三,加强对医疗器材和医疗检查的使用监控。我国在药品的医保报销上采用的是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只有目录内药物可以报销,目录外的药物则需患者自费。但是我们现在对于医疗器械的报销制度则采取排除法,只规定了哪些器械和检查不能报销,其他凡是没有特殊说明的则都可以报销。这就导致了医疗器材在使用上的大量浪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全部卫生费用支出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医保基金对这方面的使用情况监控不到位,就会造成很多金钱上的损失。

至于医保基金的未来发展和使用方式,目前正在努力探索一些创新。过去,医保报销都是按项目付费,现在,医保支付制度要逐渐向按病种付费的方向改革,这样,一方面医院可以有更多的自,另一方面医院也可以在选择使用相关技术、药品和器械时有更多的节约意识,从而减少开大药方、过度使用医疗资源的现象。

另外,为了缓解综合性医院、三甲医院的就医压力,让更多的参保人能够到社区医生那里进行首诊,真正起到预防大病的作用,我国将会采用按人头付费的方式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激励。

目前,无论是医院的管理、药品价格的管理还是医保基金的管理都属于行政化管理,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浪费、解决过度治疗的问题,必须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

篇8

关键词:统账结合管理模式 个人帐户 弹性缴纳机制 补助代偿

山东省荣成市1997年4月开始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个人账户分开,职工医保基金按照统账结合的方式筹集、管理、使用。这一模式经多年运行实施,个人账户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结合医保制度改革调整完善。

一、荣成市统账结合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统账结合管理模式包括基金筹集、使用两个方面,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资金统一筹集、分别使用,不互相透支挤占。基金筹集方面,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承担,用人单位按本单位在职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8%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按上年度工资总额的2%缴纳,退休职工不缴纳医疗保险费。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金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一部分进入统筹金账户。进入个人账户部分,根据职工年龄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划拨比例,其中46周岁以下人员按缴费基数的3.5%计入;46周岁至退休按4 %计入;退休人员按本人上年度12月份养老金的7%计入。基金使用方面,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起付标准至4万元以下基本医疗费用、4万元至50万元大额医疗救助费用和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统筹金支付以外的门诊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内和限额以外的的费用,以及非医保报销范围的费用。

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分别核算、列支,^好地发挥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和优势。统筹基金方面,充分发挥了保大病、保基本的基础作用,住院报销比例和最高年度支付限额不断提高,保障功能不断增强。目前,荣成市参保职工住院医疗,起付标准以上到1万元部分,报销比例分别为一级医院90%、二级医院85%、三级医院80%;1万元至4万元部分,报销比例分别为一级医院92%、二级医院90%、三级医院88%;4万元至24万元部分报销比例为90%,24万元至50万元部分报销比例为80%;退休职工4万元以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例为在职职工的一半,大额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与在职职工相同。2015年,该市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4.44亿元,报销3.52亿元,平均报销比例达79.28%。个人账户方面,账户资金可用于支付参保职工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和到定点药店、诊所购药费用,也可用于支付住院费用中的过桥费和自付部分,较好地满足了参保职工日常医疗需求。2015年,该市个人账户消费额达2.23亿元,17.1万名参保职工人均1300多元。

二、统账结合模式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从多年的实际运行情况看,统账结合的职工医保基金管理办法,较好地兼顾了参保职工住院治疗与门诊用药、大病医疗与小病防治等多方面的医疗需求。但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逐步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账户基金结余过大。总体看,荣成市医保基金总体上较好地实现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截止2015年底,该市医保基金累计结余6.15亿元,但其中个人账户结余达2.08亿元,占结余总额的33.82%。近年来,荣成市每年都有数千万元医保基金沉淀在职工个人账户。大量资金沉积在个人账户,使用渠道狭窄,“有钱花不出去”,一定程度上是医保基金的浪费。

(二)退休职工划拨比例过高。根据现行医保政策,荣成市退休人员按上年度退休费总额的7%划入个人账户,接近在职职工的2倍,同时个人不需缴纳医疗保险费,实际上是由在职人员供养。目前,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17.1万人,其中退休人员3.65万人,供养比例为4.68:1。2015年,该市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划入额为7248万元,占个人账户划拨资金总额的31.24%,占医保基金总收入的14.18%。

(三)个人账户功能作用偏失。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不断扩大,个人账户用途范围相对缩小,医疗保障功能呈逐渐萎缩甚至异化偏失趋势。一方面,门诊统筹制度逐渐替代个人账户门诊医疗功能。目前,荣成市已将68种常见慢性病门诊治疗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起付标准以上医疗费用按住院比例报销,并将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用药、门诊尿毒症肾透析等费用较大的门诊费用实行定额结算,职工个人“零负担”。随着医保惠民力度不断加大,门诊慢性病范围将进一步加大,个人账户门诊医疗功能还将进一步减弱。另一方面,个人账户资金存在浪费现象。因个别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资金不够珍惜,及个人账户资金只能在定点医疗机构消费等原因,引发了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近年来,荣成市每年都查禁一批违规定点医疗机构,但各种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根源正是个人账户资金的大量沉积。

(四)个人账户加大企业负担。目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普遍反映支付能力下降,希望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但受医保政策制约,缴费比例调整存在一定难度。统筹基金方面,受医疗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制约,降费空间很小。个人账户方面,基金虽大量结余,但由于政策设定上缺乏弹性,不够科学,也很难进行具体操作。降低医保缴费比例,减轻企业缴费负担,难点实际上卡在了个人账户。

三、对策建议

互助共济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特性,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保基本、保大病。无论是从医保制度的属性要求,还是从实际运行结果看,现行的个人账户都需进一步改革完善。按照积极探索、稳妥实施、兼顾各类利益诉求的原则,提出三方面工作建议。

建立医疗保险弹性缴费机制。针对单位、个人的经济支付能力,采取不同的缴费比例,更好地适应参保人员多层次医保需求。对生产经营正常的用人单位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个人,按现行比例缴费医疗保险费,并享受住院报销和个人账户待遇;对支付能力较差的用人单位和个人,经向医保经办机构申请批准,可取消个人账户,参保职工个人不缴费,退休前只享受住院报销待遇。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缴费比例在7%左右,即可基本满足住院医疗需要。荣成市从2015年起,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分别下调到6%、6.5%,相关人员医疗权益均得到较好保障。

篇9

根据医疗保险部门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向各个单位以及个人筹集的,用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形式。从管理形式来看,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费用少部分计入到个人的账户当中,大部分用于统筹基金。职工医保基金是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体系构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直接关系着职工利益的保险基金形式。近些年来,定点医疗机构的出现,使得职工医保基金支出的监督效果有所降低,其审计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定点医疗机构职工医保基金的审计水平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职工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及其审计现状

近些年来,有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在医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通过多种恶劣手段对职工医保进行恶意侵占和欺骗,这就使得职工医保基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流失,影响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形成了现阶段职工医保基金的审计漏洞。现阶段医保基金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社医疗保险,这也是社会对职工进行必要保障的关键举措。

首先,虚构住院主要是通过收集职工的社会保障卡以及相关个人信息,进行病历造假,进而形成虚假住院形式,骗取了大量的医保基金。

其次,有一些定点医疗机构采用挂床住院的模式,也就是说通过“小病大医”的模式,使得职工医保基金被套取。要求参保职工办理住院手续,可是却没有进入病房接受治疗,这一部分开支则由职工自身负责。

最后,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就是虚增?费。定点医疗机构通过自有替换药品的形式,将基本医疗保险项目之内的药品与保险之外的药品进行了互换,这样虚增药品费用的模式,确实使得职工的医保基金受到了侵占。

二、未来职工医保基金的审计对策

(一)注重对医疗费用真实性的关注

1.分析财务和业务数据找线索。分析的数据对象是财务和业务两方面。这样做的好处是核实疑点和线索。(1)分析财务数据。例如“住院参保职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发现数据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比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在这一定点医疗机构中存在一些职工医保基金报销。这一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以免费体检的名义收集大量参保职工的社会保障卡以及其他证件等,通过一些虚假的方式牟利。审计人员可以从这些经常发生的问题中找到线索,以促进中国定点医疗机构的发展和进步。(2)审计人员审查业务数据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存在用虚构医疗事实的方法牟利的情况。比如在某一个定点医疗的业务数据存在一个时间段、一个单位中的二十个病人都患上了同一种病。业务数据可以很好地体现医疗机构的业务状态,仔细审查总会发现存在的不寻常之处。只有重视这些数据细节,然后利用这些线索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

2.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记录核实。随机抽查的方式可以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在一个定点医疗机构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因此审计人员可以随机抽查其中一组或者几组数据。例如审计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中通过身份证等证件信息联系与其相关的人物,发现相关的数据,比如病人的诊疗过程和病理档案。如果存在虚构事实的情况,要尽快处理。

(二)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医疗费用准确以及合理性的关注

1.采集数据并科学整理。采集的对象是住院参保职工各类信息数据。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关联,使之成为一种中间表的形式,最后采用全面梳理和逻辑判断的方式完成数据的分析整理。例如审计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中会获得相关人的住院信息,包括起止日期、起付金支付、结算方式和金额等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都需要进行审查,而通过分析现有的数据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方便作出具体的方案。一些定点医疗机构的存在,某一个人存在多次入院多次出院的情况。由于医疗机构的人员非常多,数据信息非常多,而且一些信息数据整理的时候不注意科学性导致审查工作的难度提升。所以审计人员要通过科学整理才会发现其中问题,并及时做出反应。

2.采集信息数据并列用清单形成形象的对比。在这当中可以对比“医疗机构的每日住院费用清单。”主要可以重视“药品的种类、规格、数量等”。一旦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便可以调出更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就避免了问题和疑点被大量信息掩盖的情况。

篇10

我院自2013年初作为兵团首批试点医院,院领导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分管工作的副院长亲自组织落实,经过紧张有序的学习、预算与论证后,于2013年4月总额预付制正式在全院运行。

(一)科主任负责制阶段性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座谈会,学习、宣传、解读医保总额控制制度,广纳善言、群力群策讨论如何科学、客观的落实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全院上下同心协力共担重任。

(二)全院积极参与深入科室一线多次组织绩效管理考核的座谈会,广开言路认真听取一线医生的心声,多方位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三)高效使用医保基金,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及时调整并优化了诊疗流程,完善了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增加了平均住院日、病房周转率、药品比例、人均住院费用等考核指标,在主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同时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切实减轻病患的负担。

二、医院医保总额控制试点的成果

立足我院,从公立医院的角度出发,总结我院一年来医保总额控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本文采集了2013年1~12月以来我院的综合运营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医院医保办、医疗质量管理办,数据均有专人录入,双人核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同时利用excel表进行计算、比照,分析与评价。

(一)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我院2013年较2012年门诊就诊人数增加了27325人次,增长率11.8%。2012年度住院总人数11854人次,2013年度13545人次,住院人次增加了1691人次,增长率14.27%,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2013年在住院人次增加1691人次的同时,医保支付的医保费用却在下降,较2012年减少了43.3万元,2012年我院医保超支1091.2万元,2013年医保超支146.1万元;综上所述2013年我院医保总额预付试点成果显著,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

(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我院在2013年较同期住院人数增加1691人次情况下,2013年总的住院费用6662.1万元,较2012年7169.8万元,住院总费用减少了507.7万元,增长率-7.08%;2013年人均住院费用4946元,较2012年人均住院费用5533元,人均住院费用减少了587元,增长率-10.61%。我院2013年在医护人数少,病房紧张的情况下,不断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房周转率,不仅保证了当地日益增长的住院患者的就医需要,同时切实减轻了病患的负担。

(三)药品比例明显降低,人均医保报销比例增长我院药品比例占总费用2012年38.8%,2013年34.4%,2013年较上年同期增长-11.5%,其中2013年甲类药品占药比较同期增长18%,有显著性增长;人均医保报销比例2013年达到78.6%,较2012年同期增长5.8%。我院2013年在保证日常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医疗效率,保证了社保基金的有效使用,减轻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

三、构建临床科室的长效沟通机制和社保基金内部分配制度

临床科室是医保基金的使用者,应构建临床科室的长效沟通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办法激励约束,同时对各科室每月医疗质量与医保费用使用实时监控,按月通报与约谈,使各临床科主任在做好科室日常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做好医保基金的运营管理,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合理使用和管理医保费用的全新医疗理念。医保定额的内部分配需科学、合理,每月对绩效考核数据严格监控与趋势分析,避免超定额或失控状况,在全院一盘棋的统一原则下,在尊重既往历史数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科室的内在发展动力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基金使用不足或过度使用问题,并反馈给相关科室及时调控,区别对待内科、外科以做到社保基金的高效合理使用。

四、科学客观的评价

科室社保基金定额超支并区别对待从我院一年来的试点结果分析,基金超定额有两方面的因素,正常超定额、恶性超定额。

(一)正常超定额如科室开展新技术、或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时,科室虽然进行了有效控制,但科室医保定额绝对量不足,导致超定额。

(二)恶性超定额个别科室医疗行为控制不力,定额使用不合理超出科室医保控制额度。我院对于医保超定额也采取区别对待,对正常超定额,在实际调研与参考医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监测项目指标(病历质量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输血管理、不良事件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医保费用管理、护理质量考核、院感目标检测与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与反馈)基础上对医保数据客观综合分析,与相关部门一起分析原因,并申请在额度上适当增加;对恶性超定额进行科主任约谈、医疗质量管理通报等有力措施,同时每月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按比例扣罚科主任绩效工资,以引起各临床科室的重视,进一步规范并引导医保险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五、加强成本管理,健全核算体系

随着医疗行业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方案的实施,成本核算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成本控制及绩效考核评价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提供数据、资料,在成本控制中有据可依,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科学评价成本运行合理性,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出现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缺乏对于医院运营管理风险和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确评估,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医院运营管理模式。

六、医保总额控制有效推动绩效管理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带来的是政府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科室之间的一场双赢博弈,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借助医保总额控制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我院一年来的试点过程中,对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对相关考核指标尽可能科学精细,比如:在药费、耗材费用的使用中有严格的签字审批流程和指标监控,对各项指标多维度综合分析;在参照科室前三年的平均指标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科室的实际发展对平均住院日、病房周转率、人均住院费等指标科学设计,赋予不同指标的不同权重分值,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与惩罚,奖罚分明,形成科室医保基金良性运转的局面。

七、讨论

(一)科学健全的补偿机制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目前卫生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我院的政府投入仅占人员经费支出的35%),医院目前仍然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进行代偿性补偿,医保资金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补偿途径。医保总额控制在未来的有序前行,还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政府补偿机制,才能保证高效的医院运营管理。

(二)建立良好的磋商机制医保总额控制的定额管理,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以及对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医院应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以及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建立档案,进一步完善与医保机构良好的磋商机制,逐步转换由被动拨付的角色进入到主动事前磋商申请的角色中来,通过谈判磋商使医保拨付更加合理,为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申请额外补偿,或建立独立的社保补偿机制。

(三)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应加大一级、二级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一级、二级医院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的保证各类疾病患者合理分流到基层医院,使更多普通患者获得方便、经济的诊疗,重症疑难患者有机会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才能在一定程度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此,政府要进一步建设梯度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一级、二级、三级医疗就诊规范流程和相应的医保报销制度,在政策指导下合理有序的分流病人,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利用率,保证社保基金的高效运转。

八、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