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仪式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仪式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15-02
[作者简介]邹一军(1978―),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意义重大。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其言行总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良好的礼仪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能使学校的形象更加良好,能使家庭更加温馨,能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大力进行礼仪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站在理论高度,明确方向,提升德育管理能力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从育人环境、办学制度、课堂教学、德育活动等方面展开,以此来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教育依托学校德育,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2)增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建立文明礼仪评价体系。(4)形成文明礼仪校本课程。(5)建立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德育体系,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单有政策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具体执行人――班主任的大力支持。班主任对该项工作的理解、支持程度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因此,要重视教师理论的提升,坚持不懈地组织班主任老师系统地学习有关德育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如《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等,以保证教师在研究中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可邀请礼仪教育研究的专家就如何撰写课题报告、如何进行问卷调查、如何制定文明礼仪规范、如何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等做专题讲座,为教师课题研究导航,以此来促进师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体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轨迹和成果。
二、着眼教育广度,多种形式,打造师生礼仪教育
(一)以礼仪校本教材为依托,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江苏省文明办下发的《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礼仪规范(试行)》的要求,编写了教材――《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分别从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这八个方面进行编排,选择不同年段学生遇到的文明礼仪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实施礼仪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晨会课、班会课等作为礼仪教材学习的主阵地,让教材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受礼仪文化的魅力,逐渐掌握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规范,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还开设了文明礼仪研究课。该课结合礼仪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课题研究的空间。学校里掀起了人人参与研究、个个贡献智慧的热潮,文明礼仪的校本研究之风深入到了每位教师的心中。
(二)抓好文明礼仪建设主阵地,促学生良好习惯形成
学校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的要求,制定了《通师三附学生一日常规考评细则》,使文明习惯培养制度化、序列化、精细化,在学生中形成争先创优、勇争上游的良好风气。
学校借助升旗仪式进行文明的传递,创新、优化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内容,由班集体展示本班的文明礼仪新风尚。学校精心构建活动阵地,加强对橱窗、墙报、广播站、校园网络中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力求通过主题突出、图文并茂的内容宣传文明礼仪。学校还成立了一支由学生组成的阳光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的目标是“做‘三附’文明的倡导者,做‘三附’文明的先行者”。阳光志愿者用自身行动去影响、帮助和带动周围的人,为创建阳光、和谐、幸福、文明的校园贡献力量。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在校学习礼仪,家庭传播礼仪,社会实践礼仪”的方式,形成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如举办“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每一天”“文明礼仪我体验”等活动。学校还编排了一套文明礼仪操――“我是‘三附’好少年”,学生在说、做、跳中演绎文明礼貌行为,掌握文明礼仪知识,培养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
(四)家校携手,共促文明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自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及良好文明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要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为此,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举办家长讲座,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三、绘就美好蓝图,扎实推进,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在进行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时,向着预计目标扎实推进,从礼仪知识的宣传,礼仪童谣的传唱,礼仪黑板报、手抄报的展出,到礼仪故事的演讲,礼仪小品的表演,礼貌用语的学习,再到礼仪行为的训练,礼仪操的推广,将活动的内容设计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教育的辐射面大,训练在知情意行上循序渐进,使文明礼仪的内涵不断深入学生心中,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应立足当下,为学生的终身谋求幸福。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共建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实习,艺术活动,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师资。而音乐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它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同时兼顾一定的音乐艺术实践实习活动。就内容而言,“音乐艺术实践实习”,主要是指音乐教育学生在从事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将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技法知识、表演知识等,通过表演或创作改编,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音乐形象呈现给观众,从而实现音乐审美价值的艺术实践活动;就形式而言,它多以开展课外活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为此,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如何通过有效的音乐艺术实践实习活动来培养自身的教育和教学能力。
一、加强音乐艺术辅导能力的培养, 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艺术实践活动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与学习,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大量的储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很多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地得到了融会贯通, 但是在掌握知识技能与实际运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音乐教育实习正是为了缩短和消除这段距离,它是使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够得到有机统一的黄金时期, 故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 如何加强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显得尤为重要。免费论文,能力培养。。就师范音乐专业而言,仅仅自己会弹会唱,显然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把自己学到的理论概念与知识技能转换和“消化”于实践之中。
在认真了解实习学校音乐教学计划及课外音乐活动情况后,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要对实习学校的音乐社团、音乐制度、音乐活动、音乐骨干等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查,在征求原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实习期间的艺术活动辅导计划,明确每次排练的任务,安排合理的进度,确定训练的方法。由于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停留的时间有限,因此,最好不要“漫天撒网”、“面面俱到”,应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音乐专长, 来确定要开展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 如声乐、器乐、舞蹈、创造、鉴赏、评论等。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对参与艺术活动的中小学生进行专业上的具体有效的辅导,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在艺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 也使自身的专业辅导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当然,在辅导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把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发现、探究、创造,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加强艺术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 确保音乐艺术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原任音乐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音乐艺术活动计划后,要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1、组织动员工作。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要把每一项音乐艺术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的内容、参加人员、具体的活动时间、参加活动的办法、对活动的要求等加以明确后,发动各班班干、文艺骨干等做具体的组织落实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实习生协同相关人员进行检查督促,使工作做得更为扎实。
2、演出前的组织工作。本项组织工作包括编印节目单、舞台布置、灯光音响布置、节目催场、落实节目主持人、安排观众坐席、组织后台工作小组及演出联络小组等。这些工作需要实习生充分调动实习班级学生会干部及文艺骨干的工作积极性,组织他们创造性地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3、正式演出的组织工作。本项工作安排舞台监督、组织观众入场退场、指派会场纪律维持人员、落实后台工作人员等,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对这些人的工作均要进行指导和帮助。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4、演出结束后的组织工作。本项工作包括组织评奖、组织颁奖、组织讨论、总结等,实习生在进行这一系列的工作时,除了把工作安排情况构思好以外,要与校领导、学生干部、班主任、文艺骨干等进行沟通交接。这种组织工作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社会音乐调查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实习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社会音乐调查大致可分为两类:社区音乐调查和民间音乐调查。社区音乐调查主要对社区的音乐活动、内容、形式等进行了解、分类,对它们存在的作用进行总结。在教育实习期间,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对学校周边的社区、街道、村委会等进行社会音乐调查或音乐采风,有效地培养实习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出发之前,实习生要从专业的角度、工作程序的角度、工作方法的角度等做好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如:音乐调查的内容、对象、地点、形式等。
1、确定音乐调查的主题。包括实习学校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调查、社会音乐活动开展状况、某种民俗仪式的举行等。可在实习学校教师的建议下把当地最有代表性或特色的项目定为调查对象,联系好调查时间、地点,确定要参加调查的人数,对调查任务进行具体的分工协作,安排小组成员各自准备好调查时所需要的器材,如录音器材、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2、到音乐调查地进行资料收集。考虑到调查对象所具备的呈现方式,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如:与调查的对象相关的资料也应纳入收集范围,使调查对象能够相对完整、立体地得到呈现。这一环节需要小组里每位成员积极、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与调查对象相关人员多进行交流、沟通,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3、收集整理资料,展示活动成果。展示成果,可以通过板报、墙壁、喷绘等形式进行。公开的展示,利用公众的舆论、评说来奖勉、激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事前的展示设计和事实的展示进行,对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五、结束语
艺术实践实习是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能力的欠缺,这些欠缺有些是专业方面的问题,有些是舞台经验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有些是社会组织能力的问题等。为了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在指导教师的激励和实习班级学生的期待中,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究解决的方法,不断请教和学习。随着艺术实践实习问题的一个个逐渐解决,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不断深入,实习生们也就逐渐地成长起来,其艺术实践能力也会随之得以较大的提高,从而能够使自身的音乐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快速增长,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奠定一个有益的基础。一言以蔽之, 音乐艺术实践实习正是对音乐教育实习整体效果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补充,因为它能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学习能力和中学教师综合素质。因此,加强艺术实践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章连启、许卓娅.音乐课外活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当前,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且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身体外在健康普遍都较重视。但往往现代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或者过于溺爱孩子、生活条件的优越满足造就了坏的习惯。因此,要矫正这部分学生的行为陋习,对于职业教育来讲有着重大意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省内各地,一般都是住校制方式,因此在实施养成教育时,独具优势。职业学校往往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住校后主要生活在学校中,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课程就是真实的生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学习。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实施建议
1.创造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环境。
学校要树立起全员行为规范化的观念,建立起以校领导为核心,校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为骨干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小组。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激励并感染学生去进行模仿。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学校要努力的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文化品位在有形无形中得到提高。建议学校可以从校歌、班歌的编拟、升旗仪式、好人好事、学习榜样、校报、校训等方面出发,让这些因素发挥他们陶冶、激励、感染学生的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的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
2.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因而,有意识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要想成大事,必先从小事做起。“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洗衣服、叠被子、扫地、做操、出勤等方面按照职业学校学生的各种规范来要求自己、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增强校纪班规的约束性,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在规范养成教育中,切不可操之过急,防止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更不能流于形式,要有耐心面对学生行为的反复并加强监督,常抓不懈。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更注重公开表扬。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批评、纠正,批评时注意语言表达和场合。在日常教育中,倾向于多表扬、少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另外在学生集体生活中要求同学之间要相互监督提醒,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4.以情感人,坚持情感性原则。
篇4
(一)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模糊、空泛
从众多关于礼仪教育的研究文献中不难看出,现阶段对于礼仪教育的目的并没有明确的阐释,一般只会从两个方面来强调其重要性,第一,礼仪是社会公德的要求;第二,礼仪教育是德育的范畴。因此小学礼仪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有礼仪、有礼貌、有礼节的“三礼”小学生。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培养目标也只是围绕这“三礼”的四字箴言,如言谈礼貌、举止文明、孝敬父母、遵守纪律等。在《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不乏这些模糊又空泛的形容词,然而,国外的学生行为准则大多会对每条命令加以详细的解释,落实到各方面细节[2]。
(二)缺乏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一般情况下礼仪教育是渗透在其他课程以及校园活动之中。虽然守则和规范中就小学生的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待人接物都有条文式的规范,但由于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学习这些规范,践行起来也相当困难。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把礼仪教育正式的列入教学计划,开发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体现礼仪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时代性[3]。教师应该多用讲故事、图片展示、演讲、表演等方式,来代替枯燥的礼仪规范条目的讲解方式。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与时俱进,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这样学生才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
(三)缺乏系统的评价模式
在丰富了礼仪课程内容之后,应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模式,诊断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运用情况。学校可以采用笔试、面试、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检验,将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作为考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内容之一,真正让学生和家长都重视礼仪教育。
二、忽视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小学生在性别、年龄、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这一时期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的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难养成行为习惯。男生相对比较活泼开朗,淘气顽皮,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常常是“三分钟热度”;而女生则相对乖巧、听话,能够有条不紊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教师对待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因采用不同的礼仪教育方式。小学阶段是一个年龄跨度相对较大的时期,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在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礼仪教育内容。
三、学校、家庭、社会缺乏统一性
(一)学校与家庭的矛盾
对于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都直接影响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4]。
(二)学校与社会的矛盾
学校中的礼仪教育许多时候与社会环境是不相符的。例如,在学校里,学生学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给老弱病残人士让座,而现实中他们却看到很多年轻力壮的青年占着座位无视身边的老人;学生学会“红灯停绿灯行”,然而有时候父母也会告诉他们,“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在马路上车比较少的时候,是可以闯红灯的。”因此,小学生礼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5],不仅要知礼,更要守礼。家庭和社会这些不良的回馈,看似是不拘小节、利己又不损人,但是这种学校、家庭、社会间的不统一,却在有形无形中扰乱着孩子的价值观,也抵消着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所谓“5+2=0”,即在学校学习五天得到的成效,经过周末两天的休息和外出游玩,一切就全部抵消了。
篇5
关键词:中职设计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 师生互动对话 生态日记
为了让学生对《现代设计史》课程中《北欧国家的现代设计》有一个直观深入认识与理解,体会北欧设计洗练明晰又和谐优雅的特色,利用广州的商业便利,因地制宜地将设计史课堂搬到了天河北的宜家。
来自瑞典的宜家,风格和品牌形象独特,一直致力于为顾客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的家居用品,可以成为《现代设计史》教学环节中,一个帮助学生直观深入理解现代设计的本质特点的绝佳现场教学实施场所。
为什么设计写生态日记的教学形式?
我一直在思索一个设计教育问题:目前,经济和社会正在从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转变,何种形式的中职设计专业教学能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掌握,并帮助他们适应并满足未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
约翰·赫斯科特(John Hesket),对设计下过很好定义, “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定义为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人类制造以前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赋予生活新的意义。”[1]
所以我的设计教学目标观认为设计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现代设计史》教学实质是审美教育。当下,时代主题是可持续生态发展。所以我深信不远的将来,中国各层次的教育关注的热点都将是如何建构绿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色的生态式教育。
实现中职设计教育中审美与价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一)教化与共性的培养;(二)表现与个性的张扬;(三)谋生与利益的实现的关系。三个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要以专注共性的培养为基础,去其糟粕,淡化谋生与利益实现过度重视经济功能的特征,展示个性的张扬。[2]教学活动首先应该紧紧围绕人文与技法两种主题并行,在阶段性的体验与交流中,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相互激发,实现审美教育的内化:其次是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向成熟,克服这一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相对主义”审美观,使他们具有一种富有弹性但并非没有任何原则的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内核的审美态度,消除中职设计课堂上表现十分强烈明显的减少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大众文化勃兴、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淡出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缺失问题,具备广告职业设计从业所需的人文素养,进而从审美高度上认识清楚各民族的设计语言。[3]
学生不一定成为职业设计师,中职设计教育旨在让学生明白设计是什么,它会怎样影响生活。专业学习经历能加强解决问题,理解别人和欣赏周围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这种适应未来绿色生态新型社会的全新思维模式。所以我将教学目标理解为培养跨领域人才,即不用单一方式处理问题,而是有多种选择,采用多种解决方案,来使工作与生活丰富多彩。
可以通过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来指导;即以生态学的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教育新理念:在生态的视野下,将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内容、各项活动的开展、人际互动、环境设置等形成和保持良好生态关系。其特点:把每一教学单元都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强调每一单元内部艺术学科内部的各艺术门类之间、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之间,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相互融合、互生互补过程中所形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生态关系。[4]其原则:发展整合观;教育活动内容有机综合观;活动过程整体观;对话观;师生互动平等观。实现策略为: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创设多边交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和谐、平等、有趣的学习中培养审美趣味,发展个性,塑造健全人格,实现理智、逻辑、秩序、规范、严谨的科学理性主义与推崇情绪、自由、想象、直觉、体验的浪漫表现主义的动态平衡,追求设计学科知识、技能和对设计终身兴趣的和谐提升。[5]
通过对优良设计作品的分析表达的师生互动对话,不仅关注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创新思维、关注学生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生命质量,还发展了学生设计语言,加深对设计的理解,提高了欣赏,激发创作欲望,能保持学生学习新鲜状态!
借鉴克莱尔-沃克·莱斯利先生的《笔记大自然:找寻一种探索周围世界的新途径》中深层次地融入自然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生态日记的形式。不仅仅是因为“笔记自然的方式十分灵活,既可以是专业出版的科学数据,也可以是创造性的艺术,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6]“正如自然日记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历史的艺术还有另外一个同样不容小觑的作用。从更深的意义上讲,它会调动画者直接参与到他所观察的事物中来,进而跳出单纯记录的框子,并重新创作。它不仅表现那些重要的东西,还进一步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画突出强调其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文字描述和评论加深印象。这个创造性的过程就是自然历史观察的核心。它还会成为那些真正想欣赏自然的人们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从而成为永恒的记忆常驻心间。” [7]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学生生活经验、内在意境为出发点,运用各种感官、肢体感受与体验的方式,用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法即用书写与绘画,有机地写绘出绘画,摄影,视频,文学,语言等多种结合的形式传递了大千世界里的设计色彩与神奇。在设计日记字图行间,记载下学习者的流动色彩,凝固字迹;停驻的脚步,飞扬的神思。学生在自然的欣赏和体验设计艺术之美的过程中就提高审美能力。最后,因为活动流动课堂最大缺点是学生注意力容易被开放环境所吸引、分散,纪律的松散不容易控制,会导致课堂教学实效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宜家生态日记记录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行为中淡化这种现场教学的纪律松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学习者们是中职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的专业基础训练,已初步具有平面设计从业知识,完全拥有独自写生态日记的能力。
设计教学活动如下:
首先,在教室集中,通过PPT 将北欧国家现代设计的特点告诉学生: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冰岛。现实中,北欧设计师们如何从北欧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冬季长久,气候反差大,森林茂密,水域辽阔的优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且深谙如何有效利用天赋资源之道:因而形成比较注重传统和现代,功能和美观完美结合,成为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手工艺人情味优雅设计的代名词:在建筑方面,不轻易改动四周自然环境,让想象创造溶入自然生长中:即使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光线下,房屋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然后,告知活动地点,活动形式及工具,活动内容以及安全事项。时间安排在早上第一节课。这个环节计划使用一个课时。
接着,开展师生共同记录生态日记活动。活动时间为9:30至下午2:30 。活动课时为4课时。到了宜家,天尽管很冷,可是孩子们兴致很高,拿走笔三五成群地,很快不见了人影。我一边写日记,一边注意学生们的动态:偌大的家私展览厅里,有的座在床上描着,有的趴在椅子上涂鸦,有单个记录的,也有两三成群的。都在动手,没有闲人。偶尔发出两声惊讶的赞美声,那是对设计师们设计出的美妙作品的礼赞。还有学生不停的用手机,相机将自己喜欢的家具,灯具拍摄下来,留着做形态构成课的素材用。呵呵,令我满意。
中午时分,要了咖啡和小面包,坐在瑞典风格的餐厅里,聊它陈设的广告是怎样体现 “懒设计,设计懒”。
下午,3点。回到教室进行最后的集中总结,教师开始检查学生日记完成情况,并逐一提出修改意见。该环节为2课时。交来的作业,惹我不时失态大笑。下面就一起欣赏感受一下,真实的学生-90后孩子们-十六七岁少男少女眼中的世界吧。
参考文献:
[1]《全新思维》(美)丹尼尔·平克 著 林娜 译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42
[2]《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与传统》 冯晓阳 著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湖南人民出版社 P: 07
[3]《美学四讲》 李泽厚 著 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商务印书馆 P 56
[4]《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滕守尧 著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南京出版社 P: 21
[5]《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滕守尧 著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南京出版社 P:75
篇6
关键词:兴趣;师生关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意识的形成和参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如何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面前的深刻课题,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
一、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个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会抑制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取决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感,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体现在对学生的亲近、期待和理解等方面。教师须把微笑带进课堂,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发展与成功的可能。对学生多一点关怀、理解,多一点信任、宽容,学生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学习动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比较完整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留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计算、讨论、探究、交流方法等,去领悟和发现知识规律、学会学习、学会知识。
二、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小学生好奇好动,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的个性特征,在使用教具的同时,注重学具的使用。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自己观察,亲手操作,让他们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后,设计“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课,让学生选用七巧板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图练习。这种动手操作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启发他们参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认真思考,相互合作,精心拼摆,当他们拼出可爱的动物、美丽的风景、形状奇异的物体后,脸上会露出成功的喜悦。这样会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自然地掌握了知识。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动手操作,去自己寻找、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规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或使用生动的课件,或直观教具导学,或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导学,或故事导学……都要把握形象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基本原则,创设“课伊始趣亦生”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学圆的认识后,让学生进行“画圆”的操作练习:1.你在操场上怎样画一个圆?2.给你一根长棍子你怎样画圆?3.给你一个球和一根线你怎样画圆?学生在问题启发下,合作操作、讨论交流,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圆的概念定义,并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知识点有关的情境和问题,启发学生已有认知规律与新知识之间的认知联系,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时时引起学生的兴趣、疑问、新鲜、愉快等的情绪,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例如,在学习归总问题的应用题时,设计以下教学过程:1.到操场上让学生按下列要求排列队形:排成1列、2列、8列、10列;2.学生排列队形后,教师问:列数发生了变化,什么也发生了变化?但什么没变?3.学生合作讨论:列数的变化,引起每列人数的变化,但本班学生的总数不变。这样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好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归总问题的应用题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给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请学生帮小动物求出题中所填的最大的数514×()<4262194×()<123737×()<3529。练习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都积极要帮助小动物住进新房子,于是纷纷进行计算,为小动物找到了新房子,这样的练习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鼓励课堂讨论,强化学生参与
篇7
本文作者:李书华雷开菊工作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1.缩减传统基础实验生药学的传统基础实验主要以药材的鉴别为主。采用的鉴别手段主要是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7]。这两种鉴别方法需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掌握。尤其是形状鉴别更是需要大量实践,否则对于生药的真伪鉴别和优良度鉴别无从谈起。但这些对于生物技术和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且生药学仅仅是这两个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故在有限的实践教学学时里适当缩减传统的基础实验显得非常必要,这样能将更多的学时用于开设其他有针对性的、更适合专业发展的生药鉴别实验。2.增加实用型实验生药学的教学宗旨是让学生能鉴别生药,并能评价生药的优良度。依靠性状鉴别有许多缺陷。能否找到一种不需要太多的经验又能准确判断生药真伪和优良度的实验方法呢?那就是薄层层析鉴别法。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片上成一均匀的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当的对照物(对照品或对照生药)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或主斑点作对比用以进行生药鉴别。中国药典(1995年版)用本法已鉴别品种419种。但在配套的实验教材中生药的鉴定仍以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为主,而薄层色谱法则仅仅作为常用技术予以介绍。故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加大通过薄层色谱法来鉴别药材真伪的力度,以及通过薄层层析比较有效成分斑点大小来判断生药的优良度。购买标准药材和药材有效成分的标准品,通过薄层色谱法看是否具有相同主要成分来判断生药的真伪,这一检验方法不需要太多经验,且判断准确。尽管生药形状有差异,但只要按照规定的实验程序做出了相同或相似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则可以快速地判断出生药的真伪,并且可以通过有效成分斑点的大小来判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从而判断生药的优良度。此外,薄层层析法所需设备很容易满足,方法简单快速,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类实验,这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加强。3.综合性、设计性的具体应用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典型的智力创新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是学生学会一定的科研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举措和手段。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针对生药学的特点,这类实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让学生对混合药材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一一归类、鉴别;二是设置一些易混品,尤其是伪品。由于有些生药外形类似,仅仅靠性状鉴定有难度,实验中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把正宗的生药鉴定出来。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极大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1.中药材科技园的参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来拓展学生课堂外的视野。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设有中药材科技园,其中种植了数百种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药材,栽培品种还有GAP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中药材栽培的注意事项,学习栽培常规技术,可以增进学生对药材的真实认识,了解从苗期到采收期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尚未采收药材的感性认识,为他们能正确识别生药奠定基础。2.野生药用植物认知实习峨眉山与我校仅相距30公里,这为我们安排学生野外实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峨眉山处于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很大,为植物生长创造了各种小环境。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多达1655种,分属212科,868属,其中药材406种,如川黄连、川木通、川牛膝等;民间药888种,如岩白菜、朱砂莲、雪胆等;稀有、珍贵的药用植物有101种,如口暗紫贝母、峨眉黄连等。因此,峨眉山是一座天然的中药材资源的宝库。在考虑本课程课时的同时,与其他野外实习课程合并,可让学生在峨眉山进行2至4天的野外药用植物认知实习。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是教与学的互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通过野外实习让学生对中药的生长环境、植株外形特点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将课堂所学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使得课内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通过野外爬山来进行药用植物认知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3.中药材公司的实习生药作为药用上市流通时与野生或栽培时的外形有很大的变化。因为药材一般要通过炮制才能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有些药材外形、色泽等变化极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对这些药材有明确的认识呢?通过到中药材公司实习就变得非常必要了。我院与乐山市中药材公司具有良好的合作传统。乐山市中药材公司现经营中、西药品3000多种,中药饮片800多种,是一个良好的实习场所。由于课时所限,这部分实习我们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在中药材公司药材入库、药材分拣、上架、出库等劳动来获得对药材的认识,同时将课堂所学的文字、所看的图片、野外的实体植株与流通的药材一一对应起来,从而达到完整准确掌握课程知识的目的。在实习实训环节,通过参观、野外实习、药材公司实习三方位结合达到理解课堂知识,并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所学知识达到深化的目的。通过理论教学中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中的“三位一体”和实习实训中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鉴别生药真伪与优良度、野外认识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中药材公司实习等环节以熟悉生药作为商品流通的性状,最终达到了生药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完善,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更趋成熟。
篇8
[关键词]艺术素质;小学生;美术教育
[作者简介]黄 婷(1987-),女,江西瑞金人,瑞金市金都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美术是人类灵魂奔放的自由空间,不受别人的制约与影响,是个性的表现,是最早的人类记忆,是目前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最渴望和最喜欢的课程,是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的最重要的课程平台。素质教育呼唤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想象力、创造热情和创造力等。要培养面全面的人才,美术教学过程也应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努力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不仅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趣,培养学生艺术“细胞”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有兴趣,乐意去作。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景法、讨论法、投影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二、创设氛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许多学生思考问题前首先考虑教师是什么观点,在提问前教师有什么潜台词,在评论学生发言时教师是否流露出倾向性,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路时的依据,要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观点,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探究中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以及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由于我们的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敢于向大师们“挑战”。
三、创用媒体,提高学生审美“感官”
学生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使学生在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
四、创设课堂,提高学生实践“智慧”
篇9
论文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引起高度的关注。感恩意识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与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当前学校开展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激为目的的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格健全有着重大意义,它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感知感恩,认知感恩意识
所谓“感恩”,可以理解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谢师长的培育教导之恩,感谢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之恩,感谢对手给我们的竞争动力之恩,感谢苦难给我们的坚强意志之恩。同时还要感谢这美丽的世界万物。感恩是社会个体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有学者认为“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养成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内化为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成为做人的基本修养。
2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
2.1家长的溺爱
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2社会风气淡薄
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加上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受挑战。四川打工青年陈相远在厦门营救落水者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被救者至今没有露面。从这位被陈相远救起后却神秘“蒸发”的被救者身上,我们再一次体会到感恩意识缺失带来的一种冷漠与残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本教育。人们普遍太关注自我,连最基本的亲情都非常淡薄。这些不良社会现象或多或少都对孩子们产生着负面影响。
2.3学校教育的空白
感恩意识缺失背后隐藏的是道德教育的弱化问题。现在的学校教育缺乏感恩教育的学习内容,教育方式单一,还停留在概念化、形式化的理论灌输层面。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学生没有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没有内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因此也就没有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3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3.1感恩意识教育是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感恩意识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学习场所,是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和形成价值观、塑造品德和养成行为的重要场所。特别技校,95%的学生是寄宿生,校园文化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必须注入感恩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养成学生自觉参与感恩行动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成为具有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的人有着重要意义。
3.2感恩意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应该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关心、爱护、帮助,情同手足,爱意融融。“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
4感恩意识教育的途径方法
4.1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爱孩子要让孩子懂得体验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家长应意识到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要转变育子观念,从细节中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爱的种子。
4.2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
社会正面的感恩教育必不可少。第一,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赋予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儿童喜欢的动画片。第二,在舆论方面造成正面的宣传,发扬传统思想中的精华的教育,对于社会中出现的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与感恩之心背离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判和打击。第三,在网络游戏、网站宣传中结合此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
4.3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
由于职校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
4.3.1重视提高教师的感恩素质
毫无疑问,感恩素质已经成为新世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这一素质,教师才能有冷静而睿智的头脑,宽广博大的胸怀,仁慈宽厚的爱心,高瞻远瞩的目光;才能培养出胸襟开阔,目标远大,行动积极,关心祖国、世界和人类未来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自身要积极参与到感恩意识教育中去,更要身体力行,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他们去感谢的人,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4.3.2倡导新的教育方式
感恩教育要切实取得实效,就必须以渗透式、启发式、实践性教育强化感恩意识,重视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精良的课件,精心挑选与感恩意识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自由欣赏、自由感叹、自由议论,激起学生心中波澜,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与心灵撞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3.3积极开展学科渗透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学科教材的特点,强化、挖掘感恩教育因素,开展学科有机渗透。如可以把感恩意识教育渗透在《政治》学科中。通过《政治》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集体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的实际行动,并让这种行为辐射到家庭、社会、班级、学校,并逐步变成学生个体的自觉行动。再如渗透在《语文》、《物理》、《电子技术》等学科中。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师生的感恩意识。
篇10
一、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
1.儿童化
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 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据调查,小学生在耐力、柔韧和力量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 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 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政策
- 下一篇:测试报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