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

篇1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于国家而言,大学生是未来的发展人才,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高校需要结合新媒体文化,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

一、大学生喜欢新媒体的原因

(一)新媒体契合大学生的时尚心理

新媒体不断发展,成为主流媒体,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并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新媒体,大学生能够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学习较为先进的知识,使学生跟随时代的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求知欲较为旺盛,想象力较为丰富,学习具有较强的愿望,对新生事物接受的速度较快,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较强。

(二)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学阶段是成人的前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探索阶段,网络中的信息能够成为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获得知识。大学生获得信息之后,会对人和事进行对比,提高分析、辨认的能力。此外,大学生通过手机等载体,和他人进行分析交流,锻炼和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同时,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并能够进行创业,不断积累经验。

(三)新媒体话语权契合大学生的性格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追求自由,新媒体的信息来源较广,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传播信息的形式是多中心、多角度、立体式的传播,传播者、接受者在网络环境中的关系是对等交流,体现了交流的差异化与个性化。大学生个人的需求不同,在同样的时间、不同的环境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对学生的行为形成保护。

(四)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备受学生的青睐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信息的传播不受时空限制。新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转向为多角度、多侧面,新媒体信息的形式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以以动态的方式进行传播。大学生喜欢追求丰富的生活,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如此,综合的表现形式使得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其次,信息传播具有互动化的特点,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相比,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加开放,信息的传播较为自由,双向性的传播使得人际交流更加广泛。即时的通讯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交流的随意性增加。

二、新媒体文化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新媒体包含着海量的信息,多种信息资源不断出现,成为复合的信息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信息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对信息进行修改、增补,丰富信息的内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搜索引擎、网络导航等,选择具有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的资料,弥补课程教学的缺点,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得以创新

新媒体文化能够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新的教育形式,提供教育的便利性。新媒体可以把信息站点和用户相联系,传播的通道变为多角度、多维度,传播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信息较为自由,接受和运用信息较为丰富,只有有设备入网,人们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自由的处理信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教育的模式,认真的选择教育内容,利用教育的形式,把文字和声音、图像以及数据相互结合,使得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更加的形象,不仅包括纸质阅读的形式,还包括侧面进行引导,思想道德教育互动性更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三)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得以提高

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较为空洞,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不认真,甚至会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新媒介能够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能够增加课堂的活力,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转变原来课堂单一的现象。其次,它可以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利用手机、博客以及网络论坛等,进行相互的交流,的信息更加便捷,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迅速的传递相关的内容,符合大学生的信息要求。第三,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社会特征如身份等被掩盖。虚拟的环境以及角色,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降低了心理防范的意识,教育的双方主体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自由的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以提高

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新媒体所塑造的文化,主要是具有自由性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影响如下:第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基础比较差,学习方法、自觉性存在差异,借助于新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新媒体文化,不断的转变学习方式,在新媒体文化的帮助下,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进行搜索,从单纯的接受信息,转为进行信息的生产和加工。第二,转变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大学生不仅接受信息,还可以传播信息,获取的形式更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交流活动。

三、新媒体文化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和法制观念等。新媒体文化与校园的信息文化相融合,信息的以及使用的空间更加自由。在新媒体环境中,不仅具有积极向上的信息,还具有落后、腐朽的信息文化,使得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难度。利用新媒体,大学生获得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以及难以控制的特点,部分信息影响到学生的认知以及道德观念,使得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舆论导向更加困难,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被削弱,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二)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较高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需要掌握校园信息化的平台,能够发挥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加强对新媒体文化的认知。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好奇心较为强烈,对新生事物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他们成为新媒体的接受者以及使用者。和大学生相比,教育者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意识较为浅薄,网络技术的水平较低,对新鲜事物不敏感,观念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为迎接新媒体文化的挑战,教育者更应该对新媒体加强认知,不断的更新知识,提高新媒体的素养。

(三)大学生容易出现信任危机以及人格障碍

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通常以匿名的形式进行交流,新媒体所塑造的文化具有信息规范缺失的问题,真实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在新媒体中出现信任危机的现象,可能会对大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使得现实交往中缺乏真实性的问题,影响到人际交往的发展。与此同时,新媒体交往具有虚拟性,心理交流具有间接性,大学生可能会去除心理的负担,在新媒体交往中较为真实、坦率。但是,如果学生进行新媒体交往的角色固定后,当和现实出现较大的差异时,会表现出双重的人格以及多重的人格。如果大学生存在现实人格和虚拟人格转换较为频繁的问题,则可能导致心理危机问题,进而引发人格障碍。

(四)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受到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受到影响,需要面临新的挑战。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把实体的世界与虚拟的世界连接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在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阶层、职业等通常倍受关注的特征都被掩盖了,空洞的谈论与低俗的传闻都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并存。但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相对落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原有的教育环境严重落后于新媒体的发展,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方面缺少理论、实践研究,许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缺乏深刻的认知。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借助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对媒介信息具有正确的价值评判,对新媒体知识加强了解,增强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实现知识量的增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自觉的使用新媒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

[2] 孙国宽.新媒体生态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8).

[3] 余芝云,马家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党员思想教育的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高教),2013(3).

篇2

关键词:计划生育;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10-01

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进入公共视野,每年代表委员提出松动甚至废除计划生育的提案,也都会引起激烈讨论,近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影响巨大,控制了人口数量,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巨大的社会问题。

一、积极因素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均资源水平。计划生育三十年来累计减少了四亿人口,在社会保险、社会资源等领域的负担大大减轻,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资源投入相对集中,促进人才培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方针使得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投入的资源与精力大大增加,促进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消极因素

计划生育政策违背公平原则。计划生育执行严格,对超生的居民予以重罚,甚至采取强制流产等不人道的措施,然而社会名人,常通过各种手段规避限制,或认缴高额社会抚养费,造成“谁有钱谁能生”、“只针对老百姓”的政策,严重破坏社会公平。

公权力介入私生活,存在腐败空间。计划生育被讽刺为公权力进入百姓“被窝与裤裆”,在执行过程中常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与财产权。计生部门存在着寻租空间,邵阳孤儿事件轰动世界,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老龄化严峻,经济发展动力减弱。中国经济一直依赖于人口红利,而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10%,2030年将达到25%,社会养老与医疗金将激增。 421家庭的大量出现,给独生子女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未富先老情况突显。

冲击传统文化,社会比例失衡。在以家庭宗法为核心的社会中,想改变几千年的传宗接代等传统文化殊为不易,造成许多困难与问题,小至过春节,大至男女比例失衡,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人口素质提升不显著,家庭风险增加。从社会整体来看,人口素质提升不明显,甚至倒退。高知识家庭通常执行计划生育,而素质相对较低的流动人口却是超生的主力。此外,家庭承担风险也增加,若出现意外,将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

三、消极因素分析

最核心的因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根据生命周期模型,当未来收入预期远低于自己的需求,则需大大提高储蓄率,而养儿防老本质上是储蓄。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社保严重缺乏,多生孩子便是唯一能够保障自己未来的行为。

社会经济由于信息不完全,且人口或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通过计划而得出最优的人口数量,强制推动一胎化的严格政策,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严重破坏。而真正的解决方式是使居民了解生育孩子的投入与产出,使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生育孩子的数量,而政府应做的只是公开市场的信息,同时控制每一对夫妇时带来的外部性,人口规模自然会达到适宜的水平。

四、解决方案

人口问题的核心问题在于社保制度,中国社保领域投入远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加大社保资金的投入,居民没有后顾之忧,便会回归理性,选择合理的生育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将人口数量优势,转为人力资源,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均衡地区发展,也能够大大缓解中国人口压力。

综上,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控制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及该政策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必须加以调整。我们应将人口看作人力资本而不是负担,通过加大社会保障、教育的投入,使得居民自主理性进行选择,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篇3

一、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效率受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目前各行各业的数据管理和档案管理已经引进了数字化设备进行管理,并且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同时,档案管理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然而,目前计划生育工作中对计算机信息网络设备的引入范围还很有限,即便是引入了计算机信息管理设备的单位,对往年的计划生育档案进行数据化处理的进程很慢,无法建立起数据库,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效果不大。

(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组织管理缺乏效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目前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工作从属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没有统一的部门或机构专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大部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前并没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在对档案的管理程序方面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不科学之处,效率处于次优状态。

(三)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够。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目前各地方计划存在着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意识,或者是受到由于计划生育档案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意识淡薄,因而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就较少,无法完成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及效率的提升。

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成因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目前面临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同时又犹豫档案工作管理缺乏组织性和资金支持而陷入了低效率境地。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参与人的问题,这里本文应用管理学的方法,对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涉及到的人群进行分析,得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问题的根源。

(一)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由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对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而对于投资于高效管理的信息化设备引进等能省则省,导致目前信息化大潮中,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落后地位。目前,由于对之前档案的处理标准化程度低,且处理数量不够,目前档案管理数据库普遍数据不足,数据库建设滞后,无法真正实现效率的本质化提升。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在一些引入了信息化设备和网络技术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部门,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并没有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差,对于这些信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弱,因而对于引入的设备利用率较低,并没有达到改变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计生部门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档案管理中出现的组织化程度低问题,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所处的计生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缺乏科学性。不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部门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而且人员的配置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计划生育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化程度低、工作缺乏效率等问题。

三、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针对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后发现,目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出问题的主要在于档案管理人员、计生部门领导。针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和管理素质较低的情况,笔者建议各计生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对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并且将引入的信息化设备及技术的应用落实到实处。

篇4

关键词:信息化;计划生育;管理

1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传统管理方法的弊端

1.1统计疏漏。统计疏漏的问题可能由工作人员的疏忽,原始资料遗失等原因导致材料不健全或丢失,给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对后期数据查询管理造成困难。尤其是在“二胎政策”放开后,孕龄层级将会有新的变化,计划生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将更为艰巨。

1.2人工劳动量大,效率低。传统的统计工作多采用电子表格人工录入,在面临如此庞大和流动性大的数据时,对计划生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工作繁杂而且效率不能保证,只能靠主观能到性去完成工作,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组织机构人员冗长。

1.3数据准确性差、时效性差。人工操作难免会有遗漏、计算错误等,对统计数据的更新也比较慢,加上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对数据的更新会造成许多麻烦。整个流程从上到下一个环节出错,必将难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2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管理成熟的客观条件

2.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改革具有强力保障[1]。2003年3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拟定的机构改革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体制,大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水平。”可见国家在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方面早已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解决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共享的问题,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效率,达成信息及时快速更新以及便民服务等任务已经早已提上日程。

2.2政府办公信息化基础已奠定。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国政府部门已开始进入信息化办公时代,大数据和局域网,政务服务网站的铺开等一系列工作已逐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乡镇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有80%配备电脑等设备,提高办公效率,这些软硬件的基础建设已经得以全面铺开,为信息化办公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2.3多窗口多渠道获取数据信息。随着政府职能网站的建立,已逐步建立如生殖健康管理系统、计划生育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管理系统、计划生育事业管理系统、公共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等高效的职能系统,为广大群众服务。收集、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反馈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及相关计划生育工作信息等日常工作将变得简单高效,同时也为基层计划生育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和计划生育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

3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列举

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将运用信息化管理的多种手段进行针对性开发和布局。其主要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3.1建立计划生育管理数据库。建立计划生育管理数据库将该改变原来的纸质档案模式,淘汰手工录入数据资料和人工计算,保存纸质档案的陈旧方式。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可实现轻松调阅想要查询的资料;对于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来说,将会有更多的时间运用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上,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要花大把的时间进行繁琐的数据计算和数据更新再重新整理档案。

3.2网络化办公,多方位,多渠道数据信息交流。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站,主动将向社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节育知识、优生优育知识、生殖保健常识等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组建政府专线网络实现本级计划生育部门和政府之间、和政府其它部门之间以及计划生育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化;计划生育部门的局域网,实现单位局域办公自动化,利用符合机关日常办公和计生工作特点的办公自动化软件(OA),实现在局域网上进行文件的传阅、网络文本打印等功能[2]。

4信息化管理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

计划生育工作运用信息化管理首先是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不论是在建立的过程中或者在建立完善后,对整个计划生育管理都起到了脉络清晰,数据可靠,随时调用,准确性高和灵活方便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满足了计划生育工作所要求的时效性。其次,网络化和系统化帮助计划生育工作者建立起了与政府、卫生部门的联系渠道,同时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了网内成员之间和成员单位内部政务办公“无纸化”,实现电子政务[3]。网络化开辟了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通过自媒体形式将计划生育工作渗透到各个角落。最后,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会存在由于人口流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和人为因素干扰。

5结论

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加快脚步全面铺成,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便捷高效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服务,更好的进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综合决策、综合服务。

作者:陈赛儿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人民政府计生办

参考文献:

[1]刘小芳.试论信息化管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促进作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223-224.

篇5

在现阶段,政府应该避免简单地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来应对“未富即老”的挑战。在坚持计划生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社会保障等手段,来减少每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给单个家庭所带来的风险。

在过去30年支撑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众多因素中,充裕的劳动力供给所形成的人口红利功不可没。但是,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正逐步步入一个老龄化社会。按通常的理论,人口的老龄化不仅会使人口红利时期走向终结,还会使储蓄率下降,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这就是人们对中国“未富即老”的担忧。于是有人认为,放松计划生育管制,提高出生率,将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多生孩子还可以提高社会的平均储蓄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但是,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事情还要从“养儿防老”说起。

所谓“养儿防老”,意思是说孩子是父母养老的经济来源之一。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不会完全被社会保障所替代。尽管市场的发展可以作为家庭保障功能的某种替代,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钱并不能够完全买到家庭所需的称心如意的各种保障功能,因此家庭内保障有其存在的基础。即便是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家庭保障的因素也不可小视。在美国,对于需要照顾的老人,家庭提供了大致80%到90%的非正式的照料,其中,有近2/3的照顾来自于子女或者扩展家庭的其他成员,剩余的则来自于伴侣,只有不到5%的照料来自于市场的服务。

既然“养儿”是为了“防老”(至少是部分原因),父母就有了为子女的教育进行投资的动力。很显然,父母能够从孩子身上得到养老资源总量与孩子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因素有关。父母的寿命越长,老年时需要的养老资源越多,父母就越有动力通过生孩子―――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或者投资于子女的教育来增加自己的养老资源。问题是,如果父母只能生一个孩子,那怎么办?有办法,那就进一步提高教育投资,通过改进孩子质量来弥补孩子数量的不足。现在,家长都会说,只有一个孩子,没办法,一定要培养好。难怪中国的家长那么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甚至周末也要补课。

那么,中国家庭的生育意愿是不是真的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有人说,现在养孩子成本这么高,父母都不愿意生二胎了。我们不否认,有不少年轻夫妇的确只想生一胎,但是,只生一胎是不是已经成了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想法了呢?国家计生委的生殖健康调查表明,对于目前的一孩计划生育政策,35%的被调查妇女认同一个孩子的安排,但有57%的妇女偏好于两个孩子的政策,另外还有5.8%左右的被调查妇女偏好于更多的孩子。另外,根据莫丽霞的研究,中国农村的平均意愿生育孩子数目是2.01个,而郑真真的研究表明,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受访者为该市4800名20至30岁的成年独生子女)显示,成年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正在提高。如果不考虑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希望生育的孩子数平均为1.46个,50.1%的受访者表示想“生二胎”。

当父母需要“养儿防老”,而孩子的数量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约束的时候,父母将加大对于孩子教育的投资。反过来说,当计划生育政策被放松的时候,原本受约束的父母将多生孩子,孩子的人均人力资本投资将下降。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证明,孩子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替代关系的确是存在的,而这一点恰恰被主张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们忽视了。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后,孩子的数量上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孩子的质量相对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这正、负两方面作用谁更大,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相对重要性。借助于数值模拟的方法,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参数下,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不利。随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放松计划生育造成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更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现在就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等目前出生的孩子成长为劳动力,至少需要16年时间,到那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要远远高过现在,而劳动力数量的重要性将大大下降。这就给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提出了疑问,更不用说再考虑到环境和资源对于人口数量的承载力了。

篇6

(一)优化服务格局,强化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在广泛推行计划生育“五化”和“十项承诺”服务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构建和谐站群关系“十要素”的要求,加大技术服务站布局调整力度,全市设立中心服务站7处,镇指导服务站5处,配备流动服务车9辆,并投资20多万元在人口密集的成山镇设立市服务站成山分站。同时,按照服务站建设“五统一”标准,加大服务站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年初,我们还专门召开了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观摩会,通过观摩来促进全市技术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市服务站投资110万元购置了三维彩色B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各镇服务站也都进行了规范化整改。

(二)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实施0-3岁早期教育。积极响应国家计生委提出的“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举措,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与省“三优”早教培训中心合作开展了0-3岁人口早期教育试点,投资30万元打造了*市第一家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中心,早教中心配备4名专职早期教育老师,拥有服务面积300多平方米,现在已经正式开课。同时,为配合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举办了专场文艺晚会,全印制了早教知识折页等宣传品50000多份,并在电视台进行了专题宣传。

(三)立足关注民生,开展公益化的“生育关怀”服务。稳妥推行农村和城镇失业、无业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财政统一发放制度,全市共计4万多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实现了财政统一发放。推行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夫妻奖励扶助制度,奖励扶助对象达到7196人。实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办法,目前30多个家庭得到了经济扶助。实行计划生育节育并发症人员生活补助办法,对125名手术并发症进行了等级鉴定。此外,还开展了“生育关怀行动”试点工作、“关爱女孩行动”宣传发动工作。全市举办生育关怀行动大型启动仪式和专场文艺晚会,宣传部等10部门联合发出倡议生育关怀行动的公开信。生育关怀行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行动,目前,全市帮扶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对象达95300个,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

(四)构建和谐计生,积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加快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步伐,我们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构建和谐计生为目标,全面启动了新农村新家庭建设试点工作。市里成立了由计生、民政、农业、妇联、计生协会等多部门参加的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印制下发了《实施方案》,在俚岛镇中我岛村等2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初步培育了计划生育新家庭100户。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中我岛村等一些典型村的工作经验已经在全市得到推广。

(五)拓宽宣传领域,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服务。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一是积极开展以面向韩资企业的对外宣传服务。在多家韩资企业、涉外宾馆建立了计划生育宣传固定阵地,印发了有关科普知识的“双语”宣传手册2万多份,对我们的外宣做法,省宣教中心拍制了专题片在省齐*公共频道进行播放。二是积极开展互联网信息化宣传服务,我们充分利用对外宣传网站(*和全省农村远程教育网两块固定阵地,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年内更换信息量400多条,满足了各层次、各年龄段群众的宣传教育服务需求。三是重点加强基层宣传阵地建设,镇村普遍设立了人口计生图书角、宣传栏,结合新农村建设,60%的村建立了形式新颖的宣传一条街和文化大院。四是,结合中央决定的学习贯彻,我们投资一万多元在荣成时讯开辟专栏。2007年,全市组织各类集市宣传50多场次,出动宣传车100多台次,印制宣传品达10万多份。

(六)实施规范管理,积极培植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示范点。我们以*市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和“十佳计划生育物业管理住宅小区”观摩活动为契机,总结工作和社区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打造工作现场来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了规范化管理。我市推广实施的“三早”、“三变”、“三为主”工作方法得到*的充分肯定;我市总结推广的“两个新,四个五”工作经验以及俚岛镇中我岛社区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工作现场得到*的充分肯定。

(七)展现工作亮点,积极配合上级专项调研评估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先后迎接省级科技服务工作专题调研、省级行政执法工作专题评估、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动态评估和省人口目标责任书考核等调研、评估、检查工作,以及*市的各种专题调研。在工作中,我们不惜人力物力投入,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开展工作,将工作亮点和工作成就展现出来,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尽管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当前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人口反弹的压力仍然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矛盾。

(二)农村人口计生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农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压力仍然很大,农村计划生育自治网络、工作制度和管理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开展计生工作的需要。

篇7

关键词:生育政策;二孩;教育资源;适应性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开始调整、新的生育政策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提前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新生育政策的社会后果的研究,可以为实践中避免和减少政策带来的副作用提供理论的和经验的支持。特别是对于分析预测生育政策调整对社会结构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及时防范这种影响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数量和规模需求可能成为几年后的连锁反应; 以及之后新的上大学难、就业难等等;生育政策调整带来低龄人口增加,必然会带动社会抚养比结构产生变化,从而带来社会抚养负担增加等问题,同样必须提前探讨。很多新问题、新难题将会出现,需要明晰和回应。生育政策的调整也不会例外,肯定会让社会付出代价和成本。如何前后衔接、配套跟进,政策设计要妥善,避免造成新的矛盾。相同的担忧出现在美国的人口集中增加,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Baby - boom Generation对婴幼儿的大量增加所带来的现有托儿机构、幼儿园、儿童医疗机构、甚至婴幼儿用品等方面的紧张和不足。

二、“单独二孩”政策概念、特点

2013 年计划生育“单独二胎”出台,之前过紧的生育政策引起诸多社会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通过降低生育率来达到。经过 30 年的摸索实践,我国基本成功达到这个目标,迅速的使大量人口降低到一个较低水平上。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迅速发生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变化,控制了人口数量,但又面临人口结构性失衡,严重危及到了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单独二孩”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应对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负效应的过渡性政策,符合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

三、“二孩”政策的影响测算以及对教育的影响探讨

据统计,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另一个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

为了简便分析出出生人口与教育资源的关系,采用两个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小学合计每年最多可招收普通小学一年级新生人数(a);出生人口数(b)。如果a显著大于b,则招生人数比出生人口数大,出生人口不会对教育资源有较大的压力,下表参照历年教育统计年鉴汇编,将招生人数与出生人口数进行对比可见: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由笔者汇编

由上表可看出,数据a显著大于数据b,进入2000年后出生人口与招生数基本持平,招生人数缓慢增减,波动不大,进入2010年之后,人口稳步小幅增长。2010年80后进入结婚生育期,而且大都是晚婚晚育,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345万人,我国老龄化的问题凸现明显。

四、人口发展建议措施

4.1 网上预约出生计划

建立完善的生育系统网络,依据调查摸底得出各地不同婚配生育情况,进行登记,录入生育系统之中,进行社区汇总,通过部门安排,建立不同的子系统,最后汇总入总系统中。

4.2 制定优先级生育年龄,分段生育,避免出生堆积

为了避免生育堆积,影响孩子入托、上学,就医和长大后就业,适当延后较年轻妇女生二孩,让出时间优先年龄较大妇女生二孩,取得民众理解和支持。根据a和b的差异,制定出不同优先生二孩年龄来使用于不同地区。

4.3政府提前做好公共服务的分配,生育政策的调整放在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巨大影响。“单独二孩”放开后,新旧政策如何衔接,配置政策如何跟进,这些问题更需要全面考虑。任何一个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都会涉及不同的群体,而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政策的影响也会是不一样的。社会职能部门对压力的应对,实现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 马晓华. 人口学者: “单独二胎”后生育率将稳定在约1. 8[N]. 第一财经日报

[2] 乔晓春,李建民,陈卫,等. 人口学教程[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娜. 单独二胎政策前世今生[DB/OL].[2013 - 11 -27].

篇8

【关键字】计划生育工作;有序;开展;结扎;基本国策

引言

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与整个时代的大变迁,给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绝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在应对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们带来了很多的新思路。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们全情投入,更需要我们的爱的付出,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深入基层,用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用我们的爱心去感染群众,让群从们能够自觉自愿地配合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对于育龄妇女,要让她们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要在生活上为她们排扰解难,更要在思想上做这些育龄妇女的贴心人。以我们的人性化的服务,深入育龄妇女们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拉进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最终促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我国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三大矛盾,这三大矛盾就是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与我国的地方性农村政策之间存在着的矛盾、我国基层群众的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与依法行政之间的矛盾以及我国广大基层群众的生育愿望和我国的基本国策之间的矛盾。之所以称计划生育工作为“天下最难”的工作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三大矛盾的难以调和与难以解决。虽经五、六十年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们的艰辛努力,我国的优生优育、少生优育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观念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也从原来的仅仅关注人口数量转而开始更多的关注群众生活问题,更为重大的转变就是计划生育的手段已经列入了法制化轨道运行。做为一名朴素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笔者依对基层群众的热爱与了解,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也对某些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点浅见。

1、现状分析

1.1群众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部分群众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能够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农村育龄人群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受封建和传统思想影响较深,仍有一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比较强烈。而且现在人口流动性逐年增强,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使一些人占了管理漏洞的空子,明目张胆的违法生育。目前的违法生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现象: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管是男是女,都想多生几个,不怕罚,罚得起,是所谓的“富而思生”;一些再婚对象,因为没有共同的子女,担心结合后影响夫妻感情或者老了没人养老,所以不管符不符合政策,冒险也要生;还有就是受一些违法生育对象的影响,不计后果跟风生孩子。上述所有的情形都是与现行的生育政策相违背,任其发展,必将导致低生育水平的反弹。

1.2依法行政与群众错误思想认识的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程度的提高,计划生育工作也由过去的暴风骤雨到现在的春风化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随着“七不准”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使计划生育工作更加的亲情化和有章可循。但长期接受计划生育高压政策的育龄群众在这种人性化执法的情况下,反而错误的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了,淡化了计划生育国策的严肃性。而且现在基层群众的民主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并且有部分人群过分强调权利,而对应履行的义务普遍淡化,特别是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意识淡薄,对计划生育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1.3一些农村政策与生育政策不兼容的矛盾

近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农村合作医疗、移民后扶、公共建设征地补偿等一系列惠农利民政策,但这些惠农政策的补偿都是以农村人口为基数来计算补偿金额,也就是说人口越多,补偿金额也就越多。尤其是像我市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些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相当发达,村民可享受的福利也相对丰厚,而所有的这些资金分配都是以人口为基数。再加上90年代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征用后一部分当时自愿由农业户籍转为非农户籍的人员,在户籍改变后仍生活在农村,但享受的待遇却不能和农业户籍人员相同,尤其在生育政策上也不能享有农业户籍人员的优惠政策,从而引发了一些矛盾。这些农村政策与生育政策不兼容的矛盾都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甚至有些还是背道而驰。

2、思考对策

2.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先进生育文化理念首先要广泛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基础,要运用多种形式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先优惠政策等知识的宣传,切不可走过场,要让宣传内容家喻户晓,让育龄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其次要加强载体建设,针对育龄群众审美情趣不断提高的实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生育文化的宣传上注重求新、求实、求巧。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活动、生育关怀行动等,坚持不懈地宣传先进的生育文化理念,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行为和

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2统筹社会综合改革,做到政策兼容

首先各级政府和行政村、居委会在出台相关文件、政策时,要把计生政策统筹考虑,将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享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前置性规定,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计生工作的舆论导向。其次是着力构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借助经济、法律的手段,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待和补偿,让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计生家庭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激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节育手术保险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真正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2.3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创建和谐计生新局面

首先是按照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对计生干部的培训和培养,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能紧紧围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育保健等各项服务内容和婚、孕、产、育、教等各个环节,主动全面地搞好保障服务。其次是在完善管理服务制度的同时,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装备水平,能更好地开展查孕查环和常见妇科病普查防治服务,使育龄群众乐于主动地来服务站接受服务。再次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转变单纯以管理为主的模式,引入服务的理念。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了解并尊重服务对象,和服务对象建立起感情,建立一种良性的工作氛围,从而开创和谐计生新局面。

结语

篇9

一、目前我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分析

第一,对计划生育工作认识不够全面、深度。

首先,因为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在长期接受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变的,所以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也都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政治政策环境的更新而转变。但是笔者发现企业在对自身组织制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重点是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管理直接相关的组织工作。这就导致企业在对后勤工作进行组织过程中,对企业缺少归属感。例如在企业内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员工,由于企业改制之后对企业缺少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个人的未来前途都保持观望态度,部分员工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生工作中去。

其次就是在企业内进行计划生育工作,其最基本的基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充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后才可以以此来促进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才可以促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全方位的展开,以及政策的有效实施。但是笔者调研中看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跟随着我国思想政治理论发展的进步,而在实践方面有所进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理论发展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这导致了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存在严重不足。从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者对其工作性质和职能的理解都是不够全面的,认为企业进行计划生育工作,其目的就是要传达上级政策和思想,按照传统思维,将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理解为简单的开会等。

第二,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于现实严重脱节。

笔者在调研中看到,许多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都没有随着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所作出及时的调整,普遍存在计划生育工作和现实严重脱节的问题,也就是关联度不足。从指导理念来看,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对企业员工的情感关怀,但是从实际工作来看,很多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都是脱离员工实际情况的,尤其是女员工的实际情况,很多企业都是盲目的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来制定工作内容和方式,而导致对企业员工缺少必要的情感关怀。这很容易导致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企业计划生育机制落后。

在企业中,建设完备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是保证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有较强执行力的保证。但是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所进行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因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运转重心都随时出现变化,但是企业中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人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在企业内树敌。因为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都是沿用了上世纪以来的旧模式,这些机制并没有随着企业改制和社会变化而进步,导致与现实脱节,不够完善健全。缺乏有效、长效机制的后果就是目前企业内关于计划生育工作,很多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导致常常出现错误。随着我国企业开始逐步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公司制的企业,大都会更为积极的招纳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背景以及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以及对企业运作制度更为熟悉的人才。但是企业并在选择计划生育干部方面并没有提出很高的要求,较为普遍的情况,是公司会选择一些濒临退休、二线的办公室人员来兼任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公司制改革带来的冲击。

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之后,同时伴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调整以及就业环境和就业观念的变化,人才在企业之间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例如在企业的生产旺季,会临时增加许多工人,这些频繁进出企业的流动工人群体,给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因为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其对象可能是在短期内就离开企业的,这就很难对其进行稳定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和沟通工作。

二、新形势下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遇

随着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人们不仅在生活水平方面得到了进步,在生活理念、人生观上都取得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也促进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

在我国传统子女观念中,养儿防老成为很多人生育多子女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养老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让人们从传统的生育观念中解放出来,社会保障体系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养儿防老的功能。

其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子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希望子女可以在未来拥有更多竞争优势。另外生活成本的增长,导致家庭抚养子女花销增多。现代人为抚养子女付出的精神成本和物质成本都成为家庭负担,这从现实方面让诸多居民放弃多子女计划。

三、推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可行途径

第一,加大企业计生工作宣传力度。

如果企业内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计生工作对象对国家计生政策不够了解,很容易导致企业职工怀孕之后出现难以协调和解决的局面。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和强度,通过设定和不断更新宣传主题,来提高企业计生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尤其是要结合企业的特点,针对不同企业内的不同人群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宣传。

要更为注重在企业内对计生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普及,这样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正确的计划生育导向。要积极的宣传有关计生工作的知识,包括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等。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效果。

第二,完善计生工作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企业的计生工作,大都是企业独立自主完成,而随着我国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建设,企业实际上也是社区管理的对象。尤其是社区在建立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给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这也是企业进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契机。企业作为城市社区中的组成部分,可以更为充分的利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来促进企业内部的计生工作。例如企业可以有偿使用社区内完善的医疗卫生资源来提高企业计生工作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省掉单独建立医疗服务体系的资金,还可以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投入。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加强企业计生工作硬件设施建设。企业可以拿出独立的办公场所来改建成为综合性的计生工作活动中心,来放置有关资料以及举办展览、讲座、交流活动等,通过开展多样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企业计生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对企业内部计生工作人员的选拔和提调可以打破企业任命人员一贯的原则与方式,因为毕竟计生工作不仅仅需要专业素养,而是需要具有良好沟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人。这样可以更好的应对计生工作中所遭遇的各种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演讲、竞赛或者细化考核指标体系等多个方式来在企业内公开选拔人才。

篇10

人口安全是指人口系统拥有健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良性的运行机制,人口的发展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类发展、家庭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对人类安全、家庭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威胁性则能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没有人口安全,谈不上人口发展。持续的人口发展必须确保人口安全。一个过快增长的人口是不安全性放大的人口,一个生育率过快下降的人口同样是一个不安全性放大的人口。人口安全要求坚守计划生育的“底线伦理”,降低计划生育风险家庭和困难家庭的比例和规模。“底线伦理”是指计划生育有必要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家庭、夫妇和个人为本位,赋予普通的家庭以二胎生育的权限,使计划生育家庭摆脱“风险家庭”的性质,使每一个家庭对人力的需求有起码的回旋余地。毫无疑问,在人口过剩的大背景下,使生育水平维持在更替水平,这是维系家庭健康的需要,也是人口良性运行的需要。不故意扩大甚至缩小独生子女家庭的规模和比例就成了一个极其严肃的战略抉择。

新的世纪是人口问题泛化的世纪,单一的人口增长问题开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向人口增长问题、人口结构问题和人口质量问题并存的世纪演变,我们需要有新的人口安全发展的战略性框架来回应更为严峻的挑战。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人口发展则除了人口数量变化外,还包括了更为重要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和人口社会经济构成的变化。结构决定功能,人口的运行是否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结构是否健全,其中家庭人口的结构能否规避生存和发展的风险,这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口控制关心的是每年出生人口的规模,即人口增量的大小。单极、非均衡的人口战略在取得人口控制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损害了人口健康发展的结构条件。生育率快速下降的巨大代价如果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中国会在不远的将来进入意料外的“人口控制陷阱”,就是按下了葫芦起了瓢,在解决人口增量问题的同时不期然地带来了人口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