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篇1

林地承包合同是林地使用权登记的权利依据,但并不是所有的林地承包合同都能作为林地使用权登记的依据。林地承包合同分为家庭林地承包合同和其他方式林地承包合同2种,家庭林地承包合同的主要权利、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是林地使用权登记的权利依据;其他方式林地承包合同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的,是否能够作为林地使用权登记的依据,根据合同内容而定,例如:某集体将一块荒山承包给甲用于植树造林,双方约定,甲只能在该承包地上栽植核桃等经济林,而不能栽植杨树等用材林,也不能将承包地转包、转让给别人,如有违约合同解除。该承包合同就不能作为林地使用权登记的权利依据,因为该合同中双方约定违反了物权法定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承包方完成林地使用权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依法享有自主经营和自由流转的权利,但该合同限定了承包方的自主经营和自由流转权利,合同内容与《物权法》规定相互矛盾,所以不能作为林权登记的依据。

2林地使用权的流转

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不改变林地用途,将林地使用权依法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林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人,客体是使用林地的权利,对象为林地。林地使用权流转合同是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合同基础,登记是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公示形式,只有完成登记才能实现物权变更,否则,双方只是合同关系即债权关系,不发生物权变动。债权是相对权,只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内容有当事人双方约定,遵循合同自由原则,债权不具备流转的法律基础;物权是绝对权,物权的设立、变更、种类、内容等只能有法律规定,当事人之间不能自由约定,物权具备流转的法律基础[2]。《河南省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依法取得林权证书的森林资源不得流转,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林地使用权登记

林地使用权初始登记是登记的第一步,初始登记应当给初次获得该林地使用权的人。林地家庭承包的农户,自林地家庭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林地使用权的初始登记人,在承包期内农户把林地使用权转包、出租、转让给别人的,需进行变更登记,承包到期或林地灭失时需进行注销登记。集体采用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林地承包给单位或个人的,由承包方进行林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在承包期内承包方把林地使用权转让给第三人的,需进行变更登记。初始登记权人没有进行初始登记,将其林地使用权通过流转合同进行流转的,受流转人直接申请林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的,应当不予登记[3]。

4完善林权登记制度

篇2

县林业局: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任务,更好的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服务,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于20__年11月成立了__拉祜族自治县林业服务中心,中心于20__年6月起开始办理相关业务,现将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负责全县林木林地权属的登记和动态管理,严格依照《普洱市集体林地使用权非国有林木所有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__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和完善林改期间集体林地使用权非国有林木所有权流转行为的通知》及《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开展好林权流转管理、林权抵押管理工作。截止11月20日,已受理林地林木流转16户61宗地,面积14848.7亩,活立木蓄积90735立方米;林木流转14户46宗地,面积47066.1亩,活立木蓄积247779立方米;代林权所有者收取林地林木流转金7323121.3元;已进行林地林木流转公告14户,变更林权证10户;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登记3户,面积2559.2亩,贷款金额180余万元。

二、收集、林权流转交易信息,代林权所有者开展商品材采伐权拍卖。现已受托对糯福乡糯岛等村民小组的4800立方米集体商品木材采伐权进行了拍卖公告,将于12月2日在林业服务中心交易大厅进行公开拍卖。

三、负责完成全县木材及林产品运输证件的签发工作。20__年1月到11月止共办理木材运输证国内才原木22439.536立方米,1521车;进口材78.34立方米,3车;剩余物1912.958立方米,104车;碎木片568.5立方米,104车;药材3609.8吨,335车;食品106.5吨,11车;活立木移植178.5立方米,38车,93棵、39棚;藤竹14.5吨,3车。

四、实施木材、苗木、林木种子和其它繁殖材料及林产品产地和调运检疫,对检疫合格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20__年11月20日止共检疫木材17668.3102立方米;剩余物2060.9477立方米;碎木片650.5立方米;森林食品65吨;木姜子油14吨;藤竹5.5吨;移植树木94株、药材3524.2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人力不足,部分机构未能正常运作,无法全面满足林权所有者及林业生产经营者服务要求。

(二)、涉及许多新的业务无明确的指导和操作依据,开展困难。

六、20__年度工作计划

篇3

    近日,德庆县官圩镇官圩村委会梁先生指着成片的速生丰产林告诉笔者,去年11月他以自己承包的200多亩山林作为抵押,成功贷到了30万元资金发展起这片速生丰产林,预期利润可观。

    在德庆县,不少林农和企业像梁先生这样通过林权抵押贷到了资金。据了解,随着广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也应时而生。德庆县从2007年开始实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符合贷款条件的林权所有者持有林权证可向当地信用社等申请贷款,使得林权证像房产证一样可以抵押贷款,实现了林业资源向林业资产的迈进。这不仅极大调动了林农育林、种林、护林的积极性,同时为林农创业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路径,有利于盘活现有森林资源资产,为林权权利人打开“绿色银行”大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县林业产业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德庆县先后出台了《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管理办法》、《林权抵押管理办法》,并成立了县林权管理中心、林权交易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集中办公,为林权登记、变更、注销、信息、评估等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该县共办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116宗,抵押林地林木面积16万亩,抵押担保贷款5亿元。

    据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德庆县林权抵押贷款的对象大部分为林业大户,贷款期限一般为3年,其用途主要为购买原材料及林业发展等方面。通过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全县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发展林业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篇4

关键词:吉林省;集体林权;改革

中图分类号:S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61-1

1 依法保证集体林地的主体地位

要依法保证林区农户对林地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参照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的做法,以户为单位,对林地进行承包经营。集体所有的集体林,以人口为基础,按照均山、均林、均股、均利的原则明晰农户对林地的产权。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规范和完善已承包到户和流转的集体林。

2 规范林地、林木流转

建立规范的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可以增强林权改革的活力。按照合法、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林地承包经营权中的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都可以流转,只要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政府都应予以认可支持。需要注意的是,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转让流转需要征得集体成员的同意,受益要归属全体居民享有,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加强流转管理,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指导。依法规范流转,探索限期限量流转的办法,保障公平交易,防止农民失山失地。探索限定受让方资格的办法,限制没有林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工商企业和个人受让森林,抑制过度炒买炒卖森林的行为;加快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设,建立集信息、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的要素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信息化、网络化;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规范评估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

3 分步骤进行

吉林省集体林权的改革要分步骤按一定的计划进行,具体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林区农民认真学习了解相关政策知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工作,搞好组织发动。加大政策培训力度,提高指导能力。

第二步的工作是调查摸底,摸清家底。利用各种方法,尤其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展林区情况调查摸底,弄清家底,特别要搞清楚森林资源底数以及流转情况和参改人口状况。这些情况是改革的基础,严格把关,逐级审批方案。在调查摸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集体林实际状况和农民的意愿,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第三步是具体的落实阶段,在基层政府的指导下,村民自治组织按照政策规定结合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以村组为单位,由村两委会组建的各个小组具体进行林改操作,改革结果要张榜公示。抓好林改的档案建设和管理。还要注意检查验收,及时地核(换)发林权证。

4 解决后续关键问题,做好配套改革

4.1 加大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吉林省集体林权改革的目标是明确林地和林木的产权,对于不同林区的不同林木资源,要分类经营,采取不同的采伐管理制度,实施不同的森林资源管理的不同方法,实行不同的森林采伐管理形式,从而保证林权所有者对不同林区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区农民享有集体林权改革成果;有利于贯彻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方针,引导林农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有利于树种、林种、龄组结构调整,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具体来说,吉林省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按照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对不同林区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林木采伐的宏观控制,保证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森林蓄积量不下降、林分质量更优更好的目标;其次指导林业经营者自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逐步落实林业经营者对商品林的采伐处置权、自,引导林农树立可持续经营理念,科学制定森林培育、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营方案;最后简化管理程序和手续,强化服务,方便林农。彻底改变以往采伐申请程序复杂、采伐内容限制复杂、林木采伐限额量明显不足的情况。

4.2 实现林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实现共同经营和委托经营的目标,加快林业合作经营组织建设。以亲情、友情、资金为纽带,成立家庭林场或股份合作林场,克服林权到户后小农化经济倾向,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在资金、技术的连接下,提高加工企业与林农合作水平,建立原料林基地;发挥国有林场技术、管理上的领导位置,与林农合作成立股份合作林场。企业在尊重林地拥有者意愿的前提下,也可通过租赁、合作、联办、委托等多种形式,与林农合作建工业原料林基地,实行定向培育,促进林纸、林板、林化一体化经营。

提高互助合作水平,在林区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林区农民参加协会的积极性,通过各类专业合作协会的有效运作,切实维护林区农民的合法权益。

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社会化中介组织建设。围绕林业生产经营,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木竹检尺、伐区设计、信息咨询、技术培训中心等,为广大林农和林业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林区社会中介组织应一方面可以搜集相关信息功能,为林权流转和林木转让的谈判、订立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监督合约执行情况,调解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参考文献

[1] 张正,高岚.南方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历史变迁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7,(1).

[2] 张海鹏,王克强,姜志德.中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

[3] 张红宵.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动因分析――基于福建省村级案例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篇5

论文关键词 黔东南 农村产权 配套措施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大量的土地、房屋、林木等“死资产”如何变为“活财富”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推动农村产权改革是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平等交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产权是法律经济学中核心的概念,产权是市场主体交易的前提和基础,是激发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动力。农村产权制度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性制度,意义重大。因此,课题组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切实掌握黔东南州农村农村产权改革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建议。

一、黔东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情况

近年来,我州按照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从林权制度改革入手,逐步深入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等领域改革,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取得很大成效。

(一) 我州产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目标。确权是产权流转的前提,关系到农村产权规范、顺畅流转的是否安全的大事,只有产权界定清晰、归属明确才能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1.全州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已经完成。黔东南州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也是全国7个杉木中心产区之一,有“宜林山国”之称。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8个在黔东南。全州现有林地面积3305.7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2.7%。其中,集体林地3203.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96.9%;国有林地101.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1%。全州森林面积2857万亩,活立木蓄积达1.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44%。截止2014年5月31日,全州共完成确权勘界面积3033.7万亩,完成发证面积2938.30万亩,面积发证率达96.9%,发证户数78.76万户,发证本数83.31万本。全州农村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已经完成,现在认真开展“回头看”和查漏补缺整顿,抓好林改档案规范建设及移交工作的督查指导,确保圆满完成确权发证扫尾工作。

2.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州共有承包农户89.49万户,面积266.36万亩,分别占当年总农户数和总耕地面积的99.11%、99.80%。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88.76万本,发放到户率为99.18%。2013年,我州出台的《2013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权属合法、数据准确、界址清楚基础上依法逐户登记,深入做好数据符合、公示、建档造册等工作。”“建立州、县(市)、乡(镇)完整的基础信息平台,为流转奠定基础。”

3.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向全州推广。雷山县作为首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2012年9月率先在该县朗德镇上郎德村和大塘乡掌坳村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野外实地测量5398宗2700亩。二是完成了农村宅基地丈量及现状调查3170户253600平方米。三是完成了503户房屋80480平方米的测绘工作。四是完成了9个村的林改核实工作,并对出现问题的1 8户进行核实更正,对漏山的32户进行补登,对需重新勾图的150户220宗地进行了重新勾图认定。五是集体水利工程建设用地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对使用人合法取得的农村饮水工程、农村蓄水工程、农村渠道灌溉工程及小型池、塘工程等农村集体水利工程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登记造册,完成了11条水沟、1口山塘、39个饮水工程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

(二)积极引导全州农村产权流转

全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2.5万亩,其中:转包9.8万亩、出租10万亩、互换1.2万亩、转让1.1万亩、入股0.43万亩,分别占全州农村土地经营流转面积的43.64%、44.45%、5.36%、4.71%、1.84%。我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做法来进行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方式。以转包形式流转经营权的占43.64%、以出租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占44.45%、以转让形式流转经营权的占4.71%、以互换形式流转经营权的占5.36%、以入股形式流转经营权的只占1.84%。

(三)逐步建立农村产权流转配套措施

一是逐步建立州、县(市)、乡(镇)农村产权管理交易平台。已经组建州农村产权管理与交易中心,16各县(市)均已成立农村产权管理和交易中心机构,人员、场地、资金已经陆续到位,初步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的管理服务平台。二是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森林、林木、林地交易活跃。2008年成立了黔东南州林业要素市场管理中心,开通黔东南州林业要素市场网站,积极为林农、企业提供林业信息、木材拍卖等服务。2009年全州各县市均成立了林业要素市场管理中心等临时机构开展木材拍卖交易工作。截止目前,全州已有林权交易服务机构有11个。三是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2009-2010年,州林业局制定了《关于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东南州林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目前,全州林权抵押森林面积7.05万亩,抵押贷款金额13042万元,其中农户贷款1772万元。四是建立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2010年成立贵州省首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黔东南州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五是政策性森林保险覆盖全州。2013年政策性森林保险全州铺开。截止2014年6月,全州完成森林投保面积1397.58万亩,面积覆盖率达50%。其中,公益林投保面积1386.83万亩,面积覆盖率100%;商品林投保面积11.75万亩。并采取“保险跟着林权抵押贷款走”措施确保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黔东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州在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实际工作中还存很多有待完善,许多领域还需进一步深入推进。

(一)我州林权配套改革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

虽然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已经完成,但林权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工作推进缓慢。一是抵押贷款后林权的变现处置难,贷款使用、偿还存在“道德风险”,没有担保公司愿意为林权抵押担保。二是县级评估机构缺失,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不规范。三是林权抵押贷款因政策、资金支持不力,贷款担保、贴息政策很难落实工作推进难度大。四林权抵押贷款期限短,很难满足当前林农的贷款需求。国家林权抵押贷款期限政策因林业周期长放宽到8-10年,但各银行现有贷款期限过短,一般只有1-3年,且多为流动资金放贷,满足不了林业生产需求(流动资金不能享受国家林业贷款贴息优惠政策)。五是林农参与林业的积极性不高,原动力不足。六是农民自主经营与林业规模经营的矛盾等。

(二) 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有的乡镇、村干部对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政策缺乏了解,理解和认识上有偏差,承包地流转不规范,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影响交易安全和稳定。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小、短期化。受流转期限短的影响,农业经营主体更多采取“短期行为”,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虽然州、县(市)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与交易中心,但实际在岗人员仅有81人,人员、经费不足,特别是专业人员匮乏,难以满足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工作。同时,职责不明确、职能重复交叉问题。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贯彻力度不够。

(三)制度瓶颈制约,农村产权流转受到限制

按照《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明文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均不得直接出让,转让或出租;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也仅限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担保法》和《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生活保障,不能进行抵押担保贷款等。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后,如果不能进行实质性流转和突破,将资源变为资本,直接会影响改革,难以实现城乡之间资源互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三、黔东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农村产权流转奠定坚实基础

州、县(市)级政府要切实加大财政支出,将用于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2013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国土、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紧制定完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措施办法,狠抓落实,争取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农房等产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加快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产权管理交易的平台

农村产权管理与交易中心是为我州农村产权交易提供场所设施、信息、产权鉴证、政策咨询、组织交易等服务的机构。州、各县(市)要加快落实人员编制,通过调动、招考、遴选等方式补充岗位人员,在人员、场地、资金及时到位,制定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服务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如浙江温州2013年出台的《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温州市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产权交易的受理范围、产权交易的方法和程序、交易行为规范以及争议解决程序等制度措施。

(三)健全要素市场,推动我州农村产权流转规范有序展开

1.完善林权要素市场,健全我州森林、林木、林地交易的市场体系,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融资和林权证管理与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设和扎实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

2.大力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落实中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政策。

3.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当前要做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存量调查,准确掌握我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情况,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四)整合部门力量,合力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篇6

关键词:林木资产;林木评估;程序;福建沙县

1.林木评估依据

2007年11月16日省财政厅、省林业厅联合制定、颁布的《福建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九条规定: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按照抵押贷款的有关规定,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应委托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评估;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可委托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评估,也可以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

《福建省森林资源流转条例》中第七条规定:集体森林资源采取家庭承包方式流转的,是否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集体森林资源采取拍卖、招标、协议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价可以作为森林资源流转保留价。第十五条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当由具有相应评估条件的机构进行。

2.林木评估范围

2005年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沙县支行、沙县林业局制定公布施行的《沙县林木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中第七条规定:下列林权可用于抵押:①依法定程序,经有偿出让、转让取得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的林木资产;②已取得林木所有权证书,且无权属纠纷的用材林、经济林的林木资产。2007年11月25日沙县人民政府印发公布施行的《沙县森林资源流转管理暂行规定》中第二条规定:下列森林资源可以流转:①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②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③不在公益林经营区内的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的使用权;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森林资源。

3.林木评估程序

3.1评估委托

林木资产所有者委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进行林木资产评估,应递交评估委托书、有效的林木资产清单、合法的权属证明和其他有关材料。评估委托书的内容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基准日、评估时间、评估要求等。有效的林木资产清单,是指当年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的成果,或逐年更新至当年且经补充调查修正的森林资源档案资料。评估机构要对委托方所提供的林木资产清单的编制依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行核验,核验合格后方可接受委托’并与委托方签署林木资产评估业务委托协议。

3.2资产核查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受理委托后,应对委托方提交的林木资产清单进行核查,核查符合要求方可进行评估。资产核查是进行评估的前提条件。

3.3资料搜集

①营业生产技术标准、定额及有关成本费用资料。②木材生产、销售等定额及有关成本费用资料。③评估基准日各种规格的木材、林副产品市场价格,及其销售过程中的税、费征收标准。④当地及附近地区的林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出租的价格资料。⑤当地及附近地区的林业生产投资收益率。⑥各树种的生长过程表、收获预测等资料。⑦使用的立木材积表、原木材积表、材种出材率表、立地指数表等测树经营数表资料。⑧其他与评估有关的资料。

3.4评定估算

在有关资料达到要求的条件下,评估机构对委托单位被评估林木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

3.5提交评估报告书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对评定估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撰写林木资产评估报告书,并提交给委托方。

3.6建立项目档案

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机构应及时将有关文件及资料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项目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评估机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篇7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方式

山西省盐湖区地处中心城市,现有耕地5.2万hm2,是一个亦城亦乡的传统农业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土地流转的形势也日益迫切。如何激活各类农业生产发展要素,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从2013年开始,该区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实现方式,使“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了“活”资产,为农村土地流转注入了新的动能,并成为全省先进典型。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累计达到1.2万hm2,占现有耕地面积26.9%。规范交易,顺畅流转渠道。为了确保土地流转公开、公正和规范运行。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区政府投资500多万元,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设立了区级交易服务大厅、乡级服务窗口和村级服务网点,为土地流转提供场所设施、信息、组织交易和交易鉴证等服务;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制定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补办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等。对市场建设、交易规则、监督管理和流转奖补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如对流转农户一次性奖补每50元/667m2,流入主体在20hm2以上的,一次性奖补10000元。对双方进入平台流转的,一律提供免费服务;三是整合一个窗口。将过去分属林业、土地、水务、农业和农经等管理部门与土地流转有关的业务统一纳入交易服务大厅设立办事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四是创建一种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公司管理和市场运行”的管理要求,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交易鉴证、统一平台建设”的运营模式,通过交易申请、权属审核、信息、意向征集、公开协商或竞标、结果公示和签订合同等程序完成流转交易活动。严格鉴证,确保流转合规。区交易服务大厅设立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制度,对交易的土地流转资料和合同内容进行认真审核,看是否符合交易程序,是否公开透明,是否手续齐备,合同条款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是否表述准确达意。凡经过审核符合条件的土地流转活动,由交易服务大厅向流转交易双方出具《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作为双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的有效凭证,使承包农户安心,流转投资者放心。公正评估,实现流转公平。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性,力求做到价值评估客观公正。一是引入社会资产评估机构。在充分发挥双方协商议定价格的同时,公开邀请社会资产评估机构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业务,并建立评估机构库供双方选择。目前,山西美信孚资产评估事务所已率先入选开展评估业务;二是制定评估标准。根据土地经营情况设立两种价值评估模式:一种是当年有预期收益,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土地经营权面积×预计每667m2净收益(扣除流转金)×剩余承包期或流转年限+地上附着物价值;另一种是当年没有预期收益,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土地经营权面积×每667m2流转价格×经营权剩余期限+地上附着物价值。三是严格评估流程。按照申请委托、方案制定、现场勘查、资料收集、制作初稿、意见征求、出具结果报告、资料归档等评估流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进行评估,为双方议定流转价格和担保、抵押贷款提供参考依据。安全融资,助动流转发展。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为土地流动注入新的动能。一是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

篇8

甲方名称: 乙方名称:

合同依据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本着自愿互利、公正平等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如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1]:合同内容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甲方采用xx方式将其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乙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用途:乙方不得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用于非农生产,合同双方约定:xxxx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合同双方约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为x年,从x年x月x日起,至x年x月x 日止。

四、流转土地的种类、位置、面积、等级:甲方将承包的耕地(荒地、林地及其他土地)x 亩流转给乙方,该土地具置(名称、四至)。(可具体列表说明,并附土地现状平面图)。

五、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时间:合同双方约定,土地流转费用以现金(实物)支付。乙方每年(时间,或一次性)支付甲方x元/亩,(或实物x公斤/亩),合计x元(或实物x公斤)。

六、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按照合同规定收取土地流转费,按照合同约定到期收回流转的土地。

(二)义务:协助乙方按合同行使土地经营权,帮助调解乙方和其它承包户之间发生的用水、用电等方面的纠纷,不得干预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七、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在受让的土地上,具有生产经营权。

(二)义务: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交纳土地流转费,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对流转的耕地(荒地、林地等)进行有效保护。

八、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有下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一)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

(二)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的;

(三)一方违约,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四)乙方丧失经营能力使合同不能履行的;

(五)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九、违约责任:

(一)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赔偿乙方损失。

(二)乙方违背合同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三)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有权收回土地经营权:不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的;荒芜土地、破坏地上附着物的;不按时交纳土地流转费的。

十、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甲乙双方因履行流转合同发生纠纷,先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村民委员会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调解解决。不同意调解或调解无效的,双方协商向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服仲裁决定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一、其他约定事项:

(一)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及原发包方各一份,乡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如果是耕地转让合同或专业生产经营项目流转合同,应以原发包方同意之日起生效。

(二)合同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

(三)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篇9

关键词:探矿权采矿权;流转;法治经济;立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173-02

引言

探矿权、采矿权的合理流转是实现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保证。探矿权、采矿权的合理流转需要相关立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的规则,而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所以,探讨建立一套适合法治经济的探矿权、采矿权的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现行的探矿权与采矿权流转立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探矿权、采矿权本身的复杂性,在实际流转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较多。现行《矿产资源法》及后续相关法规只侧重对探矿权、采矿权的公权性质给予相当的重视和保护,没有很好地兼顾探矿权、采矿权的民事财产权属性,进而在探矿权、采矿权的流转立法上也烙上了深深的计划经济印迹。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定中加入了探矿权和采矿权,明确了两权的法律属性。因此,以探矿权、采矿权的物权为基础,建立符合法治经济的现代探矿权、采矿权流转制度迫在眉睫,而我国现行的探矿权、采矿权流转立法中没有全面贯彻这一思想的精髓,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对政府职能定位不准

在《矿产资源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暂行规定》等法律和法规中规定探矿权、采矿权的出让和转让要履行复杂的行政审批。同一处矿产,在流转过程中要同时涉及地质矿产部门、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等多个行政部门。政府与矿业企业之间具有横向的、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也有与矿业权人之间纵向的、不平等的管理关系,这两种关系往往交织在一起,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管理存在有时缺位、有时又越位的现象,影响了矿业的市场化发展,在目前矿业权的流转过程中,往往不完全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而在某种程度上是行政调控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支配作用,市场运作与行政调控的和谐环境尚未形成,明显地制约着矿业权市场的发育和成长。政府代表国家作为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人,行使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同时又是探矿权、采矿权流转市场秩序制定者和监管者,再加上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其他利益关系,使得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相关权利流转过程中职能定位不准。

(二)探矿权人优先权制度不合理

现行的《矿产资源法》第6条第1款规定:“探矿权人有权在划定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规定的勘查作业,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确立了探矿权人优先权制度。在2000年出台的《 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在探矿权有效期和保留期内,探矿权人有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未经探矿权人的同意,登记管理机关不得在该勘查作业区内受理他人的矿业权申请。”和2003年出台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不得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授予:探矿权人依法申请其勘查区块范围内的采矿权……”又进一步明确探矿权人优先权制度,即“探转采”。

立法上规定“探转采”制度的大背景是在探矿市场主体为国有企业的时候,客观上“探转采”保护探矿权人的利益,提高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探矿市场的发展。但是近年来这一制度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二是滋生了探矿权出让市场的行政管理腐败行为;三是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经济权利未能充分体现;四是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对集体企业、个体和外资采矿规定不合理

现行的《矿产资源法》第六章和《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五章中都专设“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一章,造成了它们与国有矿山企业在法律地位上和法律执行中是不平等的。这是经济成分的不平等在资源管理上的直接体现,有悖于法法治经济的要求。现代法治经济以贯彻“平等原则”为特征,当然也必须包括对管理对象的平等对待,要处理好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7条规定:“国家允许外 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这仅仅是实施细则上的规定,未上升到法律的层次,因此,国外矿业公则抱怨我国矿业投资环境不好,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差别待遇。由此可见,类似的规定和做法阻碍了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融入矿业全球化的进程。

二、探矿权与采矿权流转立法修改对策

(一)明确政府职责及其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法治经济需要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责权,用法律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具体到探矿权、采矿权流转立法,笔者认为,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流转市场秩序等方面,在探矿权、采矿权流转立法中应以“调控一级(出让)市场,监管二级(转让)市场”思路规定政府的职责。

第一,调控一级(出让)市场。根据国家的需要对探矿权、采矿权的出让采取宏观调控,控制市场中各类矿产的供应量,保持合理的供需平衡,稳定经济社会。针对我国一级(出让)市场建设,有学者提出建立探矿权分类出让管理体系:(1)针对不同矿产实际情况,对探矿权出让管理政策进行细分。根据矿产的稀有程度和重要程度可以对探矿权、采矿权采取行政许可、找挂牌等不同的出让方式。(2)根据不同区域情况,对探矿权出让管理政策进行细分。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和环境情况,国家也应该有不同的探矿权出让政策。(3)建立国家规划矿区管理制度。按编制好的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向市场投放探矿权。

第二,监管二级(转让)市场。探矿权、采矿权通过一级市场出让之后,在转让市场中应该允许其自由流通,政府部门不应再过多的参与具体的转让案例,应以裁判员的角色来参与转让市场,立法规定具体的转让方式,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二)取消“探转采”,理顺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关系

针对“探转采”立法的缺陷,有学者提出改“探转采”为探矿权人收益权:探矿权人通过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力的投入,对批准的勘查区域内的矿产资源赋存状况进行勘探,编制勘查报告后评估确认形成的资源信息权,属知识产权范畴,以采矿权价款形式体现。

借鉴改“探转采”为探矿权人收益权思路,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在一级(出让)市场中把探矿权和采矿权分开出让,以招拍挂为主,行政审批为辅,通过市场来配置探矿权、采矿权。在招拍挂的时候,改“探转采”为探矿权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自己所在勘查作业区能的采矿权。如果探矿权人没能获得自己所在勘查作业区内的采矿权,则应对其探矿权形成的探矿资料进行评估,在转让采矿权的时候一并转让,并收取相应的价款。如果探矿权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了自己所在作业区内的采矿权,则探矿权的投入本息应抵扣应缴纳的采矿权价款。国家应严格控制探边采和临时采矿这两种行为。此举有利于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矿业权市场体系,有效遏制矿业权流转过程中的行败行为,实现国家队矿产资源在利用中所产生的超额利润的收益权,使国家能够按照矿产资源的规划有秩序的供给,维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消除差别,重视集体企业、个体和外资企业

据统计,我国集体企业、个体在短短十几年间,已经完成了从异军突起到占据半壁江山的跨越,成为我国矿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出让改革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出让立法中,亟需取消目前法律中按身份区别给予公有制经济主体和非公有制主体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的规定,消除不同所有制类型的采矿权人实际存在的差别待遇。对于外资企业,作为WTO的成员国,应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开放、统一规则、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尽早结束立法方面内外有别的双轨制模式,逐步实行国民待遇,为外资进入我国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同时,为避免外资对某些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控制,可以设定一些矿产资源目录限制外资进入。

参考文献:

[1] 焦艳鹏.论我国矿业权制度改革的要点[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2.

[2] 翁春林.我国矿业权市场存在问题初探[J].中国矿业,2008,17(3):8-9.

[3] 鲍荣华,周进生.我国矿业权流转制度亟须完善[J].中国矿业,2002,3(11):9.

[4] 许书平.论完善探矿权分类出让管理制度建设[J].中国矿业,2007,16(8):19.

篇10

6月18日,全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培训交流会议在长春召开。此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交流典型经验,通报工作进展,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农委主任李国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农委、省金融办、省邮储银行、省建设银行、省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领导及相关处(室)、部门的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委副巡视员吴国良主持。

李国强主任指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视角,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改革任务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农村金融瓶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实践。3月份,省农委和省农行在梅河口市召开了启动会议,现场颁发了全省第一个农村土地承包权证和经营权证,并为抵押贷款农户发放了贷款。经过2个多月试点,在各级农业部门和农行等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欢迎。

当前,要落实好对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就要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钱从哪里来、农民收入怎么增加、适度规模经营如何实现等问题。从我省农业农村现实情况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径。可以有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切实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李国强主任强调,各地都要结合各自职责任务,提高对农村土地经营权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强化相关业务培训,采取分级培训办法,省里负责培训市县两级业务人员,市县负责培训乡村业务人员,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二要突出管理服务的重点。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信息收集、法律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流转登记备案、指导价格、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指导规模经营主体完善流转合同。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在全省开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大调查工作,引导农户,特别是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省里制定的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为农地贷业务开展打好基础、扫除障碍。三要夯实管理服务的基础。农业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与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具体协议,经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下发,对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部门、单位的工作权限、具体职责进一步明确,规范各方行为,防范风险,提高效率,推进工作。同时,也要制定好相关工作经费的管理办法,对工作经费的管理、使用、拨付等提出具体要求,从源头上加强管理服务。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是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实际工作中,各地一定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切实抓出实效。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明确农业部门职责分工。三是金融部门要做好产品宣传和贷款审核发放工作。

(省确权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