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7―0094―01

环境保护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意识,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共同家园”意识的培养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意识。在上第一节课“认识生物”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讲“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时,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系列生物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一样吗?为什么?蚯蚓对环境有何影响?”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

二、保护环境使命感的塑造

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盲目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水葫芦等生物入侵造成过量生长以及噪声、光污染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酿造的苦果告知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学生也会因此而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关注环保动态的意识

社会各种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拓展。如在讲授“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环境问题之外,还列举了具体事例,如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292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排在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13个缺水国家之一,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让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在学习“珍稀动植物”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有的说在东部有一家饭馆专门做以蛇为原料的菜……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人贩卖野生动物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引导: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人类,我们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篇2

一、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伴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向环境席卷而来,使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环境质量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在一些旅游景点,每年出游的人很多,而到旅游地游玩的人们环保意识不高,随地乱扔、乱吐,使得原本美丽和谐的环境变得臭气熏天,从而让前来游玩的游客心情也变得不好了,雅致也没有了,进而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阻碍.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非常必要.保护环境是地球上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能互相推卸责任,只要你还是环境中的一员,你就不能够逃避.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在于个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环境的关爱,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开展和推广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教育.学校是一个人口流量较大的地方,也是学习知识的园地,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要落到实处,学习化学课本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有趣具有意义的学科,能够将课堂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做化学实验时,就可以将实验过程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因为有很多化学物质是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的.为了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在新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关于环保的知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化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化学理论水平和良好的环保意识,并有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和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将自己了解到的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给学生做好模范.教师作为新教材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学任务的重要执行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重要帮手.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给学生做好榜样.

第二,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环保教育.化学教师应该深知自身的重要责任,将化学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让学生对环保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二氧化硫是一种污染物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慎用该物质,以免给环境造成污染.

(2)在教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与环境保护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关系着环境是否被污染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做好实验教学指导,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使硝酸见光分解挥发,造成空气污染等.

(3)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环节开展环保教育.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活动应该被引入到化学课外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了解环保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教学;环保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以往由破坏生态而换取经济利益的思维逐渐被摒弃,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的平衡发展,日益关注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初中生正是处于思想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仍处于朦胧的状态。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行动中体现出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确立“保护生物圈”的基本观点,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越来越提倡环保理念的今天,仍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人是地球的统治者,可以随便破坏生态环境。这些人肆无忌惮地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他们肆意地滥砍乱伐,排放超标的废气、废水,乱倒乱扔垃圾,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这些都严重破坏生态的平衡。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必然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个基本观念:保护生物圈(即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就是人保护人类与其它生物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作为生物老师,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圈的重要性,遵守、探索和掌握保护地球环境的规律,将保护生物圈视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只有自身有这样的觉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时刻把这个观念带到课堂,培养更多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让他们将保护环境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二、充分挖掘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认识到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错误及带来的恶果。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大自然缺乏正确的认识,曾经出现过很多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行为,例如:过度放牧,大量砍伐森林,劫掠性地开采资源,随意捕猎野生动物,引入物种不适当,排放大量废水、废气,随意乱丢固体废弃物等。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环保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总体恶化的程度,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国民经济依旧处于高投入和高耗能的初级发展阶段,浪费资源比较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张,水体污染使得水体资源短缺问题依旧没有改善。生物圈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事例更是举不胜举。如日本九州的水俣病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海洋中大量的鱼虾集体中毒死亡等。在生物教学工作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这些破坏自然、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体验和思考,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重视的同时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三、合理利用现代媒体,让学生养成关注环境动态的良好行为

当今社会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几乎天天都会有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报道。

学校应在生物教学中多多开展环境保护时事新闻的收听会之类,给学生们创造了解近期发生的重大污染事件的机会。例如今年由日本核辐射引发的污染事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结合学习的生物知识、化学知识等,在课堂上对此事件进行分析、辩论。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或是开展双方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实效性;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广泛、深入、长期地对社会重大的环保方面的新闻,进行环保宣传教育,营造人人讲环保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践行环保的积极性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等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中,尽心尽力保护好生物圈,保护好自己的生活环境。

(一)积极开展生物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意识

课后我们教师应联系生物方面有关知识,开展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加入到环保活动行列中来。

1.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相关环保资料,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演讲、征文和辩论等类似活动,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师生一致严格执行校园绿化计划,结合世界水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一系列环保性节日,每年环保节日里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施环卫工作。

2.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例如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节约水电、重拾手帕,少用纸巾,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公益活动中,让学生以宣传人的身份去向群众解说,倡议人们尽量不使用高污染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筷子等。宣传的同时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说服自己才能去感染别人。

3.组建生物兴趣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进行“废电池漏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废电池漏液对鱼类生活的影响”、“洗衣后废水对蚯蚓活动的影响”等一系列探究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进行具体讨论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被破坏后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不断渐提高,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急性和漫长性,从而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成为捍卫生态环境大军的一员。

(二)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

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层面,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的实际行动。

1.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生活中自己曾经做过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在实际行动中的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才能够更加认识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学生把环保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才是环保理念教育成功最有力的证明。我们作为生物老师应在学生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后继续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打下基础。

2.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趣味环保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破坏环境的例子,可是若我们整天苦口婆对着学生宣传课本条例,恐怕效果不但不明显,反而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这时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案例来做些模拟情景,在趣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样生动的教学形式必然比枯燥无趣的照本宣读更加引起学生的共鸣。

3.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亦可以达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效果。例如让学生对家人进行环保教育宣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参与保护环保的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们从初中就不断接触环保这个事业,将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与社会,作为生物老师,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教会学生生物知识是义务,而教导他们的环保行为则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我们应高度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生物教育相结合,将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意识与社会中的重大新闻事件相结合,将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不断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的生物教学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吉林教育,2010,(02).

[2]刘玉龙.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吉林教育,2010,(23).

[3]肖万峰.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2).

篇4

【关键词】环境污染;高职;化学教学;环保意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到人们身心健康,也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2011年日本因强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污染和破坏,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使更多的人们重视及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与化学物质污染有关,而高职化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也联系紧密,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融入环保教育,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并在今后工作中有意识的注意环保问题,是每一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按照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为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等类型。化学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引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与人类健康最直接相关的是对食品的污染。由于化学有机污染物的慢性长期摄入造成的潜在食源性危害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霉菌毒素、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变物以及工业污染物等。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它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高职化学教育,使学生在已具备初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挖掘课本中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与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1]。而高职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在高职化学理论课中加强环保教育

高职化学教材提供了丰厚的环保教育资料。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中具体知识开展环保教育,并通过实际事例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如结合氯气、硫化氢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说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结合磷酸盐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问题;结合烃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的几次事件及其原因;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三、在高职化学实验课中加强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在化学实验课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应减少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如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回收,避免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应倒入专门的废液回收桶中,经统一处理后再进行排放,严禁直接遗弃或倒入水槽,导致空气和水源污染。这样不但保护了环境,更让学生意识到在实验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3]。其次,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选择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可以用铜丝代替铜片,这样耗酸量少,使试剂用量大大节省;再比如,为了说明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在实验中可以改用滤纸代替试管;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酸碱性时,也可以采用点滴板来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等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化学试剂的性质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浓硝酸要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防止其见光分解后的气体污染空气;贮存浓盐酸时要密封,防止氯化氢气体挥发污染大气。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污染严重,但学生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化学实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将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实验结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加以展现。这样既能极大地节省教学资源,也能减少由化学实验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污染的问题[4]。

四、加强环保实践教育

环保教育仅靠课堂的教育是不够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环保实践教育,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实训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施。如组织学生到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考察,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巩固学生环保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化学教师应以身作则,行为表率,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难降解的方便盒、塑料袋,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规范自己的环保行为。如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因为含磷的洗涤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不随便丢弃废旧的碱性电池等等。

五、增强化学教师环保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师是学生知识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环保意识将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因此,建立一支具备良好环保意识,热心环保教育的化学教师队伍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多读书、多看报,多查找相关资料,扩宽自身的知识面,做到融汇贯通,真正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责任。平时注意多搜集、积累、整理一些环保的相关知识,并将它们分类、归纳,结合实际教学知识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巧妙、合理地把环保信息融于到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也使学生们更容易、更乐意地去理解和接受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应注重加强在职化学教师的环保方面的培训,力求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环保教育效果。师生都具备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可以使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甚至日常生活都贯穿着环保理念。作为高职院校化学教师,我们应增强开展环保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榜样的作用,更好的影响学生,更好的促进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的形成。

环境意识和环保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职化学教学不是一项单纯的教学任务,应将绿色化学、环保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努力把环保教育落实到高职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丽君.浅谈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139-140.

[2]刘美玲.浅谈加强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J].科技信息,2011(6):207.

[3]黄启宏.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56-57.

篇5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意识培养;探讨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这个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三、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

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与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行为出发,真正保护生物圈,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①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废旧电池、废纸、废玻璃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每个公民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身做起。②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后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临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总之,地球只有一个,而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以上是我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篇6

关键词:地理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抱怨:空气质量差、水资源遭受污染、沙尘天气多等。但很少有人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危害了环境。所以说,人们的环境意识、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不会自然形成,而总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影响基础上。而初中学生,正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关键时期,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又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初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可谓不知“世态炎凉”,所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环境遭受破坏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七年级地理上册,开头篇中,有一则资料――“泥沙掩埋了古文明”讲的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他们就发明了楔形文字,创立了数学、天文和历法,铺设了有路面的街道等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然而,由于人们长期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垦殖,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最终,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洪水横流,田园荒芜,古巴比伦完全被掩埋在泥沙之下。通过这一历史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破坏环境足以导致丧家亡国。再如,我国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看上去千沟万壑,满目疮痍,情景凄凉。然而在历史上,它曾是“草丰林茂,沃野千里的绿洲”。但由于长年的开垦,毁草弃牧,毁林种粮,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变成了中国的忧患。还有现在常常危害我们的扬沙天气、酸雨等,这一切都是人类破坏环境而得到大自然的“回赠”。通过这一个个历史的和现实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后果,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认真钻研地理教材,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环保教育的题材和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可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学习《热带雨林的危机》时,可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明确森林资源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护田,吸烟滞尘,改变大气质量等环境作用。因而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推测,目前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这一方面是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就是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然后让学生讨论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危害。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环保意识。又如,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进而明白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资源无节制的掠夺性开发,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如教材中所列举的,我国黄河出现的“断流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说,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最终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和义务,树立“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帮助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观念

当前,环境教育的重点,不仅是把环境科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环保道德,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所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爱护校园环境和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用过后及时关掉水龙头、灯开关等),保护校园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摘花折枝,不乱踏草坪等;讲究环境卫生,不乱扔废弃物;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等,过节日时尽量不使用贺卡,多用语言表达祝贺之情;平时见到破坏环境与资源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与制止,或向有关人员报告,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人人都要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

另外,可以以每年一度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校内外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长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深化环保意识。

篇7

一、为培养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要重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有些化学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害废水等有害物质,对教室、实验室等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到师生健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每一个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都要强调注意事项,讲解如何避免污染,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与环境有关的实验,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环境保护无小事,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硫粉的用量要尽量的少,只要不影响到实验现象即可,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要及时熄灭,不能让其持续燃烧,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中造成污染。

(2)做一氧化碳还氧化铜的实验,为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尾气不能直接排放,要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点燃,并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更科学的处理方法?(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既可防止污染,又可节约能源)

(3)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时,把其中的许多反应改成微型实验,改在点滴版上做,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废液的产生。对实验后的废液,要求统一倒在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四、开展社区环保调研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有效地开展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参与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

(1)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积极开展与环境有关的社区调查活动,引导他们发现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获取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企业如造纸厂、合成氨厂的生产和废水处理性况;组织学生调查本地水域中水葫芦狂长的?羁觯蛔橹?学生调查当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组织学生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能力。

篇8

一、寓环境保护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不少与化学污染有关的内容,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的环保教育基地。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如在讲到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时,它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呼吸系统,严重时会引起肺气肿,甚至致人于死命,由此联系世界著名的公害之一的伦敦烟雾事件就是由二氧化硫、烟尘引起的,结果导致多人死亡。并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大气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就是二氧化硫和烟尘,二氧化硫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结合形成硫酸,从而形成了酸雨。酸雨可使水中的鱼类死亡,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对建筑材料(金属、大理石等)进行腐蚀,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痛感等。消除措施:①减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③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

又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课题时,穿插“水的污染与防治”、“废水处理与水危机”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我国的水资源本来短缺,长期以来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十分普遍,许多地区被迫用污水灌溉农田或作为居民饮用水,对区域居民健康带来危害。因此,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绿色化学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挥发,污染空气。对实验结束后的实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昧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

三、通过宣传及参观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教科书、报刊、杂志、幻灯、电影等多种工具,黑板报、广播、环保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立足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还可召开主题班会、办主题宣传栏、办展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环保主题材料,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四、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篇9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白色污染等。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教材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不仅要给学生讲清SO2和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和CO的产生及SO2和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而且结合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渗透环保教育。例如,美国田纳西州一家化工厂,利用当地的高硫煤,每年节省了原油150万桶,通过回收设施回收了煤中99.7%的硫。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体验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中增加了酸雨的模拟实验,有关酸雨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由于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不是短期内就能够显现的,所以学生无法对酸雨产生的危害有强烈的震撼感,于是教材安排了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替代酸雨,让学生观察其对新鲜的蔬菜叶、金属、大理石等物品腐蚀的情况。实际上,实验是将酸雨的效果进行了一些放大,在学生视野里铁钉、大理石逐渐蚕食,碧绿的蔬菜叶变黄、枯萎,这些变化无不让在场的学生触目惊心。经过一次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酸雨对我们生存环境破坏的事实,从而进一步理解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和CO)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感受环境教育

篇10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中国某些城市的沙尘暴日益严重,洪水的泛滥……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服从于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1.教师以身作则,做环保楷模

教师应以身作则,随时渗透环保思想,做学生的榜样。如我上《写一种小动物》一课时,由于观察的需要,带领学生到市动物园观察动物,无论是在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喂养区还是在猛兽区。我都教育学生不要伤害动物,观察时,不要乱丢杂物,不要驱赶动物,任其自由活动。培养学生爱惜生命,尊重动物的情感。又如为了了解昆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带学生到校园大操场的草地上观察蚂蚁,蚂蚱等,教育学生不打扰小动物的活动,跟随观察,培养学生和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思想感情。

2.传授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保观念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向学生传授一些环境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如上《走我们去植树》一课,小学生年龄小,不可能直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但我让学生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向学生介绍由于毁林带来严重后果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植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爱护花木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挖掘潜在的环境教育材料,有机地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环境教育。

1.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文中出现一些环境基础知识的名词,要讲清其词义,渗透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事,有些词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花三两句话就能使学生受到一次环境教育。如:在学习苏教版第八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后的词语:植树、和煦、回荡、欢声笑语、音符、版图、乖乖、绿色工厂。让学生理解单个词义后,让学生把这些词连起来说一段话,学生就体会到了植树造林的好处,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2.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1)正面引导、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我在进行课文内容分析时,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像,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2)反面例子,培养环境的危机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也可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自觉地投身到改善生存条件、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针对以上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还表示:一定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资源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3.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认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个学期安排一、二次成功的环境内容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例如:在学了《云雀的心愿》一文后,学生对乱砍滥伐,破坏森林后又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的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从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境教育。于是《云雀的心愿》续写文章也出来了,学生写出了第二年小云雀没有忘记自己的心愿,他在妈妈的带领下,邀请了小伙伴们到沙漠上去种树的快乐情景。学生们也进一步懂得只要人类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那么环境一定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

4.巧用课文插图,渗透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比如利用《九寨沟》中的插图制作幻灯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的雪峰,像颗颗宝石,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的湖泊,遍布河谷至山坡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彩池,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飞瀑,一幅幅神奇美妙,五彩缤纷的九寨沟风景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