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成果奖励办法

篇1

河北东盛医药有限公司

该公司英华医药产品事业部营销会议召开,会议为员工颁发了优秀管理奖1名(师继良)、销售精英奖3名(邯郸区域郭玉梅、邢台区域王宏杰、衡水区域种红暖)、新品操作模范奖(石家庄区域魏军)、最佳进步奖(济南区域藏传杰)、优秀主管奖5名(邯郸区域郭向阳、邢台区域马超、济南区域徐丽丽、邯郸区域吕剑楠、衡水区域刘兴峰)、优秀代表奖10名(郑州区域刘利利、邯郸区域张现书、济南区域刘桂华、石家庄区域杨建瑞、邢台区域田永建、济宁区域张艳、沧州区域杨国雷、商丘区域岳笑笑、德州区域于芳、衡水区域代静)。事业部总经理张军说:“以优化的人员配置和科学的管理考核机制,打造一支进军终端的铁军,构建一张坚不可摧的终端网络,力争在三年内达到销售额过亿!”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控制突出奖”

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该院召开2006年医疗工作总结大会,设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控制突出奖、医保管理奖、卫生下乡应急抢险奖、医疗技术贡献奖等奖项,对27个科室和94名个人进行了奖励。

名科奖励办法

丹东市中心医院

继该院检验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心外科、消化内科、循环内科等5个科室被评选为市首届名科后,该院开展了院级名科评选活动并制定了奖励办法。经过专家委员会两轮评选及公示,眼科、骨外科、普外二科、神经内科成为院级名科。按照奖励办法,市级、院级名科分别得到10000元和5000元的科研奖励基金。

药品销售明星

浙江京新药业公司

该公司去年销售冠军为袁赛帅,为省外普药部业务员,2006年度以1396万元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一。推广冠军梁芳英,为推广一部嘉湖办事处业务员,2006年度以141万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一。另有普药销售明星、招商销售明星、SX推广明星、乡镇OTC销售明星、最佳新秀奖。(图为总经理讲话)

病历展评奖

江西省儿童医院

第一部分为示范病历15份,是专家督导组和病案室质控人员在平时查阅中发现内容和形式都较规范的病历作为示范展出,供大家学习参考;第二部分为评比病历111份,所有病历由专家督导组从2006年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评出一、二、三等奖。参评病历中有56份获奖。

“金点子”获奖

新和成公司上虞分公司

该分公司504车间张黎旭提出的“物料冷却交换节约能”和514车间唐磊提出的“回收氯仿受槽相连”方案,获季度最高奖。“回收氯仿受槽相连”已在车间实施,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操作更加方便。“物料冷却交换节约能”方案能节省大量能耗,从而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一线员工提出的建议首先通过车间的一级初评,筛选后由公司评审,对获奖的建议每季度公布,年底给予奖励。

群众性管理与技术创新活动成果

昆明制药

2006年度群众性管理与技术创新活动成果奖。一等奖(1名):溴化锂冷水机组冷却水补水系统的改造。二等奖(3名):七叶神安片工艺改进;利用紫外检测复方SMZ片中间产品溶出度;污水处理工艺创新。鼓励奖(9名):复方甘草片的技术创新;口服剂分厂成本考核指标及细则;颗粒总混时间工艺优化;包衣用隔离层原料替换及工艺改进和实施;ZP35D型压片机技术改造;湿法制料机、沸腾干燥机改造;提高DPA-160的质量改造;给传统产品起个时尚的名称;统一产品外包装、树立企业形象。

新产品攻关奖

篇2

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和规模化应用,努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采油院把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的重点放在提高油气采收率、储量动用率和节能减排三个主阵地上,加大技术集成配套及规模化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推进院厂结合。院厂结合是采油院立足油田大局、转变思想观念、服务油田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科研与生产有效对接的载体。采油院与各采油厂以“联合攻关、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指导思想,构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联合团队,建立与采油厂经常性工作对接机制,实行院领导、首席专家负责制,经常性地深入到所负责联系的采油厂了解开发现状、生产难题,系统整理后逐一确定解决问题的牵头研究单位,以定期到所联系的采油厂对接,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创新专项治理模式。针对油田老区资源有效接替压力增大,生产过程中高能耗、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为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保障老区持续发展,实施了专项治理工程。以采油院为主组成的专家组或项目组,负责技术优化、方案设计、技术配套、施工监督、技术服务、材料配送、实施效果跟踪分析。采油厂负责现场实施和资料录取。通过近几年实施的七项专项治理工程,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模式,加速了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优化产能建设方案。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特点,加强前期研究,以室内研究为基础,以现场试验为依托,提高对油藏的认知程度,优化工艺技术,增强产能建设方案的针对性。按照“超前计划、超前研究、超前部署”的要求,加强与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地面工程、经济评估的结合,并同步研究。强化技术标准的制定。采油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一直坚持与科研成果同步,与新产品同步的原则,及时将新成果、新产品组织转化为标准,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时进行标准的修订工作。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更好的服务于油田生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按照“人才为本,创新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盘活人才资源。深入开展导师带徒、青年科技创新立项、青年人才技能接力赛等活动,加速青年科研人员成长与进步。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构筑联合攻关体系,提升科研人员的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通过设置各个层面的科研课题,为科研人员搭建了充分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塑造科研团队文化,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突出创新导向,构建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长效机制,相继出台学习型激励制度、科研奖励办法、职称量化评审制度等,充分激励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制度导向,采油院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把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科学管理、规范运行的模式;突出基层导向。采油院按照“区分层次、全面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基层家文化氛围,推进文化落地,提升了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突出品牌导向。定期在在全院范围内评选品牌人才、品牌技术、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模式运行产生的效果

科研运行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新技术转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了采油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提升油田开发水平和开发效益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十五”以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不断完善发展了适应不同类型油藏开发需要的采油工艺技术体系。

篇3

〔摘要〕文章基于国内顶级期刊数及新华文摘转载论文数,构建了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指数,以此对中国主要研究机构

>> 法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解析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互联网利用状况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文本挖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应用述评术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文本挖掘技术应用进展 论中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合作结构 项目视角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比较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探讨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及其评价机制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年广西社会科学研究综述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ABC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的保障体系研究 地学价值论: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rticle number published on the domestic top journals and reproduced on the Xinhua Abstract, a quality index,model for the research of social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is built. And the medel is used to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 10 institutions in China respectively are Renmin Universit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Key words: evaluation; research quality index ; ranking

篇4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强化质量管理为抓手,以激励进取为动机,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对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注重对学校进步的评价,搭建学校之间争先创优的平台,激发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评价坚持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看基础起点,又看进步变化。坚持多元评价,科学操作,公正客观,公开透明,确保评价信度。

2、激励性原则。注重学校自身教学质量提高的纵向比较和学校间的横向比较,促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激励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被评价者的主导作用,拓展教育创新的空间,将凝聚人心,鼓舞干劲,通力合作贯穿于评价的过程,增强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能力,致力于不断向更高目标奋进。

三、奖项设置:

(一)学校类

1、普通高中:设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教学质量进步奖、优异和特长学生培养奖。

(1)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

高考本科数(二本及以上)达县定目标的学校,授予“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奖牌。按基数奖+目标数×a元计发奖金,a由县教育局依据不同类型学校设定;如超标另计发奖金。学校应将奖金奖给高三教师和主要教学管理人员。

(2)教学质量进步奖:

教学质量进步奖的统计对象为二本线以上的应届文、理科学生、招飞生、保送生、少年班学生。学校二本达线率增长幅度最高的学校获教学质量进步奖,授予“教学质量进步奖”奖牌。具体计算如下:

学校二本基准达线率:以学校上年文化课高考二本平均达线率为学校基准二本达线率。

学校当年应届生实际达线率=学校达二本人数÷学校当年应届生高一学籍数×100%。

全县二本基准达线率:以全县上年文化课高考二本平均达线率为全县基准二本达线率。

学校二本达线率增长幅度=学校当年二本达线率-学校二本基准达线率×(全县当年二本达线率÷全县二本基准达线率)

(3)优异和特长学生培养奖:

(ⅰ)优异学生培养奖

凡产生高考文、理科省级、市级状元或高考文、理科全省前20名学生的学校,获优异学生培养奖。

(ⅱ)特长学生培养奖

被二本及以上学校录取的体艺学生的总数居全县首位的学校,获特长学生培养奖。

授予获奖者奖牌或证书及奖金。

2、职业高中:设对口高考达线和就业率奖。

对口招生本科达线数和就业率进入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的学校,授予“职业高中教学成果优秀奖”奖牌,同时发给奖金。成绩计算依据市职业中学对口招生考试成绩和就业率统计表。

3、初中(含完中初中部):设初中教学质量综合奖。

初中升学考试综合成绩进入全县前八名的学校,授予“初中教学成果优秀奖”奖牌,按名次发给奖金。在城中学中考成绩在上一年进步的基础上才予以奖励。

综合成绩以七年级在籍学生为基数统计,计算主要依据县中考成绩统计表,同时将三年的入学巩固率、升学率(含普高和职高)、省示范高中录取率(本县在籍生),参照各校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高考达线率。

4、中心学校:县设义务教育小学教学工作综合成绩奖五名。主要依据县教学质量监测的成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情况,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等。

(二)教师个人类:

1、教学成绩奖:

高中学科教学成绩奖:本奖项分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五个学科分项设奖,对全县所有普通高中根据各学校学科均分增长幅度由高到低排序,各学科第一位的获学科优胜奖。计算方法如下:

学校学科均分增长幅度=学校学科高考均分-全县学科高考均分×(学校学科中考均分÷全县学科中考均分)

学校学科高考均分:根据学校应届高三高考学生数计算出该校五个学科的高考均分。

学校学科中考均分:根据学校该届高一实际录取并取得学籍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文科综合以政治、历史两科总成绩,理科综合以物理、化学两科总成绩,计算出学校学科中考均分。

全县学科中考均分:根据全县该届高一实际录取并取得学籍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文科综合以政治、历史两科总成绩,理科综合以物理、化学两科总成绩,计算出学科全县中考均分。

初中学科教学成绩奖:中考成绩全县学科均分前三名学生的科任教师给予奖励。成绩统计按七年级办理学籍人数计算。

辅导学生各类竞赛按获国家级、省级不同等次给予奖励;获市级一等奖者给予奖励。

2、教学研究成果奖:教学论文、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评优按获国家级、省级不同等次给予奖励;获市级一等奖者给予奖励。

3、教育科研成果奖:教育科研论文、成果评比获国家级、省级不同等次给予奖励;获市级一等奖者给予奖励。

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结题的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不同级别给予奖励。

另对在教育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艺体教育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设特别奖项。

四、考核办法

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以该学年材料为准,学生以当年高初中应届毕业生有关材料为准,各校应根据以上各奖项所设指标数和各项考核内容做好本校及教师的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及相关材料的复印件于下一学年度12月底前报县教研室。县教育局的复审和评奖工作由教研室牵头,教育股、招生办、职成股等股室协同完成。

五、奖励办法:以上奖励每学年一次。对获奖单位和个人以精神奖励为主,在全县通报表彰。同时,对获奖的学校颁发奖牌和一定的奖金,对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的奖金。

六、附则:

篇5

关键词 新时期 本科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University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Take Shenzh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UAN Keming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Abstract Deepen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raised outline action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imed at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take Shenzhe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new era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reform ideas and propose specific action plans.

Key words new era;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大学本科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依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最紧迫最核心的主要任务。现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摆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问题,把握好这一作为高校的主要生命线,是各高校迈向现代化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关乎着学校的生存、发展。深圳大学作为特区大学,教学质量的好与否,关系着深圳大学各项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深圳大学自创办以来,一直苦寻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深圳大学在国际、国内兄弟院校间的影响。通过多年的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探索,深圳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社会影响度不断攀升。但作为地方性大学,与一流大学相比,特别是与社会的期待相比,深圳大学本科教学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在学科建设上有诸多方面待改革和探索,如: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待加强;本科教育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在当前深圳大学本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有教育体制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对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认识问题。

深圳大学对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及教育教学改革思想进一步的梳理,确定学校办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深刻分析本科教学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结合深圳大学总体发展战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抓住机遇,全面实施“深圳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行动计划”。

1 近年深圳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深圳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使命,以落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为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教学改革具体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打造拔尖创新人才

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不利于人才成长的条条框框和体制,进一步探索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融合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本科招生的三元结构,学校和各教学单位积极探索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截至目前,已组建高性能计算机特色班、数理金融班、国际投资接轨班、国学精英班、管理科学全英班等8个创新班。在推进现有创新班内涵建设的同时,学校将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扩大规模,3年内重点建设五种类型共40个创新班,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五类创新班包括:以“本-硕-博”连读培养学术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学术研究创新班”、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基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技术应用实验班”、以跨学科跨专业方式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复合人才培养班”、以全英教学模式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国际合作接轨班”、以创业课程与创业实战相融合模式培养创业领军人才的“创业精英培育班”。

各类创新班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个性化教学组织、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开放灵活的管理制度,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特点,个性定制培养方案、精心设置课程体系、科学制定评价要素,实行学术导师制、小班授课制、小组研讨制、研究性教学与学习制、学习过程管理制。

1.2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建“创新创业实践与学生发展”课程模块,形成一套创新与创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系统完善又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理念先进、教学相长的优质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本科生创新学分奖励办法》。

(1)课内“创新研究短课”与课外“聚徒教学”相结合推进创新教育。“创新研究短课”设置科研项目短课、专题研讨短课、专技实践短课和学院特色短课四类,实施学期课内短课制,要求以学术研究性、探索性和实践性为开课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实践能力为目的,采取课内集中授课、集中研讨或集中训练的方式,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带入课堂、组织学生围绕学术主题进行研讨探索和方法训练、或开展专用技能集中训练和培训等。每年开设100门“创新研究短课”。

“聚徒教学”为课外实施的以研究性、实践性教学为基础和特征的教学活动。“聚徒教学”拟实施“导师书院制”,3年内聘请100位聚徒导师围绕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建立100个“导师书院”。通过“师传徒”、“老带新”的形式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室,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通过一大批课内“创新研究短课”和课外“聚徒教学”的实施,营造浓郁的创新教育氛围,使学生创新行为蔚然成风,创新成果脱颖而出。

(2)从意识、品质、知识、技能与实战五个方面构建“五层次”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四年一贯制的创业教育与训练。对现有创业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梳理整合,改变非计划性、非系统性、孤立零星开设课程的状态,构建四年一贯制“五层次”创业教育体系:①低年级开设“创业兴趣引导课”,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业意识;②中低年级开设“创业通识课”,讲授创业所需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和创业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品质;③高年级开设“创业专长课”,讲授各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产业模式、业态特征、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等行业知识,增长学生创业知识;④广泛开展创业素养和技能训练,如: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以项目、竞赛与活动为载体针对性地加强创业素养和技能训练;⑤组织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战。

1.3 实施“实践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多元化的学生实践平台

(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树立实践育人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加大课内外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医类专业不少于2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以案例、项目、讨论、实践报告和团队作业等形式强化课堂内实践教学。(2)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优势,广泛开展特色基地建设。不断探索校企协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优势,依托产业集群协同,开展特色基地建设,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施展的平台。3年内新增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10个,校外实习基地100个。(3)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学校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鼓励和资助学生尽早参与学科实践和科学研究;学院加强专业实践和岗位实践,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参加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和学科技能竞赛,以教育部、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其他省部级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为牵引,实施一院一赛制;研究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探索工程实践、企业顶岗、应用产品、调研报告、学术论文、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毕业综合训练。

1.4 实施“国际交流拓展工程”,探索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模式

(1)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突出办学优势和特色,全面拓展全英课程资源,积极联系和吸引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提高学位留学生比例和留学教育质量。(2)积极推进联合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院级“2+2”(混合班)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研究制定学费、招生、课程和管理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倡导中外学生相互融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联合办学项目前两年实施中外学生混合教学。(3)开拓本科生出国(境)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对外交流与学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本科生出国交流项目,包括:短期会议、研讨、暑期学校等;积极拓展交换生项目,稳妥实施学分转换,让更多本科生有机会到国外大学学习深造,开阔视野。(4)鼓励教师出国交流学习,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分专题选送骨干教师赴国外开展教学交流培训,掌握国外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掌握本学科领域学术新进展,全方位提升师资水平。

1.5 实施“优质课程建设工程”,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1)建设一批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MOOC课程)。结合国家级、省级与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以通识教育类课程为重点,遴选并建设一批高水平MOOC课程,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开展“翻转式”课程教学改革,推行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以深圳大学为首的地方高校MOOC课程联盟,探索MOOC课程共享机制,开展高校间在校生跨校选课、学分认定等工作,实现更大范围的优质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2)实施“双百”品牌课程建设。3年内遴选和建设百门“通识教育品牌课程”和百门“专业教育品牌课程”(简称“双百品牌课程”)。“品牌”课程体现于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双百品牌课程”将成为深圳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标杆性课程,在其示范、辐射和引领下,带动学校本科课程建设。

1.6 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工程”,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1)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校院两级质量报告制度,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内部评价和保障体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学校对各学院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推进实施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制度,促进专业和课程统筹调整,优胜劣汰。加强教学过程评价,继续实施教学检查、三级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2)充分发挥本科教学督导团的监督、指导与评估功能,有力促进教风建设。加强督导团听课、常规教学检查和评优工作,实施督察建议和回复制度。(3)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举办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培训或讲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教学工作坊、教学午餐会、专题研讨会、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教学法与教学实践的交流研讨;持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项目立项。(4)全面实施《深圳大学本科课程考核规定》。改革课程考试和考核办法,继续推行过程性考核制和附加题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形成性评价,规范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提高课程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加强学业过程管理。严格实施学生学业预警、退学机制,调整选修学分上限,推进学分制收费,改进学风。

1.7 实施“本科教学奖励工程”,激励教师教学投入

建立科学有效的本科教学奖励体系,形成《本科教学教师奖励办法》,实现教学评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真正发挥教学奖励的评价、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扩大奖励范围、增加奖励项目、提高奖励标准,奖励在本科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以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本科教学奖励工程”设立综合奖、突出贡献奖和专项奖三大类:(1)综合奖。包括校长教学奖、腾讯良师奖、腾讯教学管理团队奖和教学成果奖。综合奖由学校组织评定,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其他奖项为每年度评选。(2)突出贡献奖。对取得各类国家级教学荣誉的教师授予“本科教学突出贡献奖”称号,并予以奖励。(3)单项奖。为本科教学各个环节设立三大类共十六个单项奖。包括学年优秀课程奖(最佳课程、最佳创新短课、最佳全英课程、最佳过程性考核课程、最佳课件、最佳案例教学、最佳PBL课程);学年优秀教师奖(最佳课堂教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最佳“聚徒名师”、最佳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最佳学术及学科竞赛指导教师、最佳实习实践与实验指导教师);学年优秀教研成果奖(最佳教研成果、最佳教研论文、最佳教学改革推广)。单项奖由学院评定,每学年度评选。

2 结束语

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人才,这是高等教育最基础、最根本的使命。深圳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牢牢围绕着这个命展开的。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培养视野宽广、意识领先、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创业人才,把深圳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

参考文献

篇6

第一章 教师科研工作条例

为实现“创名牌学校、当一流教师”的目标,促进我校争创科研示范校、教师争当科研教师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做到:

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事业心和奉献意识,讲究职业道德,不断培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要具有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做到不缺席、不迟到、有记录、有收效。要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科研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教育科研的途径和方法。

三、每学期初要有切实的个人科研计划。要避免计划流于形式,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课题的阶段性、实施的科学性、方法的艺术性,不断完善和调整计划、改进工作。

四、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经验材料。积极主动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研讨会、学术会议和论文评选活动。积极订阅科研刊物。每学年都要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或研讨会上或经验文章。

五、要积极申报和主动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能够参与学校和其他老师的协作课题研究。并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科研素质,努力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第二章 教育科研管理条例

一、树立“科研兴校”意识,健全科研组织、形成科研网络。学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建立科研室,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规划落实、课题落实。要与教育科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与有关部门和学校建立科研信息网络,保证科研信息渠道畅通,创造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真正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龙头校。

二、明确科研指导思想,制定科研规划,把教育科研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搞好教育科研规划,确定教育科研工作重点,明确一个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学校每学年研究课题不少于两项,做到每个学科都有实验项目、每位老师都有研究课题,并有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保证科研规划的实施和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四、要做到教育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科研工作规划、计划、方案、总结等资料完备,各种规章制度健全。

五、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科研会议及科研活动,并在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或工作经验。校内每学期要召开一次科研理论研讨会、论文交流会、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表彰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

六、会同有关部门,培养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在校内要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普及活动,开展科研理论讲座,搜集科研信息资料,为教师创造科研条件,向“示范性学校、科研型校长、学者型老师”的目标迈进。

第三章 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与申报制度

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原则,确立课题研究项目并组成相应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将所选定的课题向学校教科室或有关科研规划部门申报,然后报教育局教科室审批备案。课题申请人应规范、如实填写有关材料,报所在学校审批;申请人所在学校按照要求严格审查,签署“是否同意立项”意见;确认同意立项的课题,在规定日期内将校级课题申请书报市教育局教科室备案。市级以上课题,必须在校级课题的基础上申报。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基本程序是:

1、确定选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要以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大力提倡校本研究,着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具体课题项目的确定,可以来源于公布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也可自行思考设计,但是都应该确保切合本校和研究者的实际,列入研究的问题要具体明确,切口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立意新颖,有时代特点,特别是要具备实际研究的价值和开展研究的可行性。

2、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名称。

(2)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研究的主要内容。

(5)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6)理论假说和研究目标。

(7)完成本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8)过程设计。

(9)预期成果及形式。

3、填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

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确定是否确认为校级立项课题。对市级及其以上课题,所在学校应首先审核并加盖公章,并将课题申请书(包括子课题研究方案)连同开题报告按期交市教育局教科室,市教育局教科室组织人员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4、课题主持人资格

市级以上课题主持人必须是该项目研究的实际执行者,同时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3年以上教龄,专业知识扎实;具备指导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能力和学术水平;申请人在课题申报同一期限内一般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以往承担市教育科研课题未结题者,不得担当新课题的负责人。多人合作完成的研究项目,所有参加人员必须完成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子课题的研究,或负责其中的部分研究任务。

第四章 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制度

根据科学规范的管理常规,具体课题的研究进程应注意积累整理以下六方面材料:

1、计划性资料。包括总体实验设想、设计实验方案及研究性实施计划。

2、基础性资料。实验对象的基础情况,如学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实验教师的自然情况,学历、教龄、教学水平等。

3、过程性资料。主要是指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实录,课后分析研究记录,课外活动设计、实施及学生活动情况,教师实验研究的观察记录、随笔,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的反映等。

4、专题性资料。包括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等研究资料。

5、效果性资料。包括个案变化及群体变化的资料。

6、总结性资料。包括学期、学年或专题的研究总结、论文、报告。

实验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档案的科学性、适用性。

学校课题开展研究中期,课题组应填写《教育科研课题中期评估表》,由学校教科室会同市教育局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关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学校审批,报市教育局教科室备案: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终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学校或者市教育局教科室宣布撤销课题(市级以上研究课题的撤销,由相关学校或者市教育局教科室提出意见,报请批准立项的部门宣布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且学术质量、实践价值较低劣;

4、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5、违反课题研究规则的其它情况。

6、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原则上两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为提高课题研究(实验)的效益,市级以上的重点课题和校级综合性的重点课题,一般应设立领导组织、指导组织、课题工作组织。

课题领导组织。一般有行政领导参与,主要负责对重点课题把关确立;提供完成课题所需时间及必要条件;代管课题经费及提供足够经费保障;培训实验人员,解决实验进程中重大问题,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成果。

课题指导组织。一般由学术造诣较深,业务能力较强,有一定科研经验的教学专业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理论咨询,跟踪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实验方向和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研究会、交流会、总结会、座谈会,组织有关沙龙。

课题工作组织。一般由热心该课题研究、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及行政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执行实验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和观察、记录、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所有过程性材料统一交学校教科室归档管理,同时由市教育局教科室负责督促检查、帮助指导,过程材料由研究人员管理,但在学期末要连同总结或阶段性的论文交学校教科室。

课题组在组织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应在所属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切实履行以下基本职责:

1、负责课题的设计并组建课题组,进行开题论证、制定计划及实施方案、组织研讨、申请鉴定等。

2、掌握课题进度,调控进展速度。

3、结合本课题开展学术活动(如论证研讨,考察等)。

4、制定本组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并负责指导考核。

5、安排本课题经费使用计划和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6、组织学习有关的法规制度,并遵守一切与研究有关的法规制度。

7、组织成果鉴定及技术资料归档工作。

第五章 课题结题鉴定制度

1、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和评价,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申报的各级立项课题,必须规范结题。

2、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及时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主件)。并认真选编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论文集、教案集、专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音像制品等(附件)。

3、课题组必须在正式结题前十五天向相应教科所提出课题结题书面申请,并提供课题研究的成果主件、附件材料5—7份。

4、课题鉴定一般采用专家评议方式,包括现场评议或书面评议。鉴定组专家由课题组与相关教科所共同商定,一般由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科专家或行政管理人员5—7人组成。鉴定组专家将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审阅机关结题材料等方法,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议和鉴定,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由组长填写《成果鉴定书》并由专家组成员签字。

第六章 监督检查制度

1、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写计划,年终写总结)行为。

2、学校教科室应经常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检测研究效果,提供信息资料,指导研究方法;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求课题负责人定期作出口头或阶段的研究报告;强调课题组的自身建设,抓好计划的实施和反馈调节完善,抓好研究材料的积累和管理。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课题负责人或延长研究期限的,学校教科室应书面报告市教科所,经同意后方有效。

4、对立项后无实际进展的课题,经过帮助、督促后仍未能按计划进行研究者,将中止其课题项目。

第七章 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为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调动和鼓励全校教职工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技能和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奖原则及范围

1、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奖励前两年的优秀科研成果。

2、我校教学公开出版的专著、公开发表的论文或经验材料,均可参加评选。

二、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与评价

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完成后,课题组应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表》,接受所在学校组织的成果初步鉴定或结题验收。课题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应包括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研究工作报告及课题申请书复印件。鉴定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计划及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问卷、成果统计分析、调查报告、阶段研讨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全部档案资料和必要的现场鉴定材料。

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应切实执行以下评估标准:

1、先进性。成果反映的教育思想端正,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结论具有突破性;研究水平在地区同类研究中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2、科学性。能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育统计测量手段;立论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研究过程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结论真实可靠。成果形式符合教育科研基本规范;成果表达论点明确,资料翔实,依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3、价值。能逼近或揭示某一方面的规律,在学术上有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教改方法和技术措施。

课题的正式鉴定验收,一般由批准立项的部门或者受权管理的部门组织。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两种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7人,并设一名组长。专家由鉴定部门指派,也可以由课题组聘请,但须经鉴定部门批准。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有关报请鉴定的材料应在会前一个月提交给鉴定组。鉴定组在认真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研究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确定是否通过鉴定,并由鉴定组代表填写鉴定书。

课题鉴定一般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课题组向批准立项的部门或者受权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教育科研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接受所在学校组织的成果初步鉴定或结题验收。

2.准备好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5—7份);

3.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批准立项的部门(受权管理的部门)指派的鉴定专家,并将文件送交专家手中;

4.专家鉴定后送市教科室。

以会议方式鉴定者,由专家共同确认并由组长签署意见;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人的看法签署意见后再报市教育局教科室。

结题验收要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市教育局教科室确认,发放《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证书》。

每一个课题研究规划期结束后,市教育局教科室对结题的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刊发表,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或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所有课题研究都要重视成果的推广工作,可以通过推介会、公开课、专题报告、论文宣读等形式充分展示研究成果。市教育局将定期筛选对全市教育教学有指导价值的成果进行推广,并根据《中小学教育研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其中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三、奖励等级及条件

1、基本条件

(1)申请奖励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圆满完成任务,成绩突出。

(2)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对教研教改和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大价值。

2、奖励标准:分别按国家、省、市、区级获得的不同等次进行奖励。

(参照学校奖惩制度进行奖励)

第八章 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1、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又是教育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2、学校教科室要配备兼职资料员,加强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

3、教育科研档案主要包括:课题档案、管理档案、综合档案和成果档案等四大类。

(1)课题档案:包括《课题审定书》;课题研究方案及论证材料;课题研究计划及情报资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关主要原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及数据处理材料等;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成果报告。

(2)管理档案:包括年度计划和总结;工作职责;有关制度;课题研究机构建设资料;教科研方法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的文件材料;各种考核记载。

(3)成果档案:包括成果鉴定评价、验收及成果奖励的有关材料;成果推广阶段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实验课教案集;科研论文集及获奖证书;学校教科研刊物。

(4)综合档案:包括相关科研文件、通知;教育科研专项会议文件材料;教育科研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等。

为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需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档案化管理,特制定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一、凡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交流会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专著等,均属存档范围之列。有关教师应及时将论文获奖证(复印件)、校本和专著封面、目录(复印件),上报学校存档,并建立个人档案。

二、凡在校内科研研讨会、论文交流会大会交流的论文或经验材料,均属存档范围,并由科研室通知本人。有条件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发表。

三、凡上级有关部门索稿,在未公开使用之前,不能与已发表的同论,可在校内研讨会或交流会上发表后存档。

四、科研档案管理应分门别类,做到系统、规范,并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五、科研档案作为科研兴校的创校史料永久保存,有条件时,将利用科研档案做校内科研成果展,以推动我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第九章 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条例

为了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拟定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条例。

一、学校科研经费,用于学校科研工作所需的;

1、课题组的印刷费

2、学校订购的资料费

3、学术差旅费

4、教师科研成果奖励(按奖励条例规定执行)

二、凡未经学校批准,擅自支出的,学校在经济上不承担责任。

三、经费资助制度

1、科研经费是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经常性支出的费用。

篇7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04

On Local College Post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ZHANG Minghao, ZHANG Linna, YANG Yi, JIANG Yideng

(Basic Medical College,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Abstract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 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cor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Current enroll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growing, bu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has yet to be improved.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local universities Masters Graduate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In this paper, the basis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med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or example, to talk about some of the experiences.

Key words post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local college

高校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阵地,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①相对于高校硕士研究生而言,创新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②(1)提出新的问题。(2)发现并纠正已有知识中的错误。(3)用新的方法解决老问题。(4)解决新的问题。(5)验证一种理论或假说。(6)用简单的方法解决过去用复杂方法解决的问题。但有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研究生在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③(1)科研实际参与度低。(2)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数量偏少。(3)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下面就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谈一些体会。

1 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创新机制不足等问题,以基础医学院区级、校级重点学科及宁夏基础医学研究所为依托,建立研究生创新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制定研究生准入制度;设立教师指导研究生奖励基金;建立教师与研究生之间常态化的科研讨论制度;建立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制度。为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提供实验和研发条件,鼓励在校研究生从事各种创新实验和创新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及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并自下而上地评选表彰一批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

同时,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展示研究生培养成果,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医学・科研・文化”为主题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研究生英文文献读书报告会”、“研究生实验基本知识大赛”、“研究生实验技能操作大赛”和“学者讲坛”等活动,增进研究生和导师及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采取名师讲坛、专家点评、学术沙龙等形式,搭建常态化、高起点、多维度、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启迪智慧,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通过“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建立和“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举办的常态化,将构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新模式,最终达到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重视研究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教育促创新能力培养

医学研究生是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药卫生事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医疗作风、科学道德等不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本科生教育也有直接影响。为此,我们建立了“校、院、系”三级责任制,研究生学院党总支受学校党政领导的委托,要贯彻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方针,定期研究、交流、检查、督促德育工作情况。由研究生学院辅导员承担具体的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工作人员将业务管理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应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各项业务行政管理中。二级责任部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主体,具体负责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和业务培养,各学院以总支书记牵头,其职能是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的关系,研究、讨论、解决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类重大问题,组织适合研究生特点的各类教育活动,检查三级责任部门教育管理落实情况,表彰德育工作开展得好的科室和导师等。三级责任部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者,对研究生业务、思想、党建、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全面负责。

由于研究生比较分散,单独活动较多,必须形成“党、政、导师、班团组织”管理网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其中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和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作用最为重要。

3 构建合理的知识培养体系,夯实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

合理的知识培养体系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其重点是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夯实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

(1)课程设置合理化。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第一学期系统地设置必修基础课和专业课。从第二学期开始,各专业依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同时兼顾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特色,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指导性和启发性,灵活地设置选修课。并于第二学期末完成开题工作。从第三学期开始,研究生全面进入科研平台。(2)教学方式多样化。探索和改进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一方面要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打破传统的本科阶段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提问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研究生自学为主,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研究生真正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对研究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尽量避免以单一的学分或的影响因子数作为其评价的唯一指标。建立多元化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评价体系,即包含课程学习、是否达标,更应涵盖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学习与科研态度、参与学术交流、社会活动、科研实践等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科研及实践活动的热情,避免做科研只是为了发表能够满足毕业要求的论文,一旦达到标准就失去了学习动力的情况。

5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励机制作为现代管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激励研究生培养崇尚学术,致力于科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并以此鼓励研究生不断提高科自身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制订了研究生奖学金(助)实施办法和研究生奖励办法,设立了硕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占奖学金总额的87.6%)、优秀奖学金(占奖学金总额的11.7%)和科研奖学金等三类奖学金,并规范了奖学金评定程序。制定《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及《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与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对研究生导师实行动态考核和评议,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导师的考核与绩效相挂钩,加大对优秀的导师和导师团队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同时对未完成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导师,坚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真正体现导师在研究生的创新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6 加强导师和导师团队建设

6.1 加强导师和导师团队的培养

(1)坚持定期举行导师培训班,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及导师进行研究生培养及导师自身修养方面的讲座与培训,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核合格方具有导师资格。(2)通过实施导师负责制,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培养质量与导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2 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学院实行党政领导下的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如下:(1)提出年度招生计划并列入招生目录,承担研究生学院分配的入学试题命题工作;参加评卷、复试工作,提出有关录取名单的建议。(2)负责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3)负责制定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负责指导并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实验、临床实践、教学实践、开题答辩、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等工作。(5)审定研究生外出学习计划。(6)负责组建导师团队,定期召开团队成员会议,共同商讨研究生培养中的有关问题。(7)协助学院和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的鉴定工作,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8)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提出是否推荐答辩的意见并协助做好论文答辩工作。(9)按学校有关研究生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合理并有效使用研究生培养经费。(10)完成同等学力人员开题报告、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等工作。(11)负责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专利)、各类获奖和荣誉称号、毕业生信息等的审核并提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复审。

6.3 完善导师的考核体系,各学位点负责人负责本学位点导师的考核工作

对本学位点的每位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中的履职情况作出合格、不合格的总体评价。考核成绩与学位点负责人及导师本人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于本年度考核合格的导师,下一年度全额发放导师津贴;考核不合格的导师根据所带学生人数停发相应导师津贴。同时,学院对学位点负责人和导师实行师德及研究生学术不端一票否决制。

*通讯作者:姜怡邓

基金项目:宁夏2012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2 -321-07-04);宁夏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YJY1361);宁夏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2】321-12-45

注释

① 王红.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科教导刊,2015.1:47.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课题;过程控制;实践性

课题研究水平和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教师队伍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也不断增多,但随之带来的科研课题管理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具体表现为:课题立项后不按计划开展研究;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的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只作摆设,不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参与课题研究的精力与时间不够,对课题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始阶段等等。这些都将严重地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按期按质完成,致使科研成果质量下降,课题研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对象

ISO9000/2000认为过程控制就是对过程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过程实施控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过程控制来确保过程的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一般都包括:课题立项前的管理、课题实施阶段的管理和课题结题后的管理[1]等环节,因此,对科研课题实施的全过程控制主要就是对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全过程要素进行必要的控制,确保科研课题质量符合预期效果。

二、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内容及措施

1.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控制

课题申报立项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开始步骤。控制内容主要有:课题选题立项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控制两个方面。

(1)课题选题立项控制。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是课题申报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对科研课题研究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控制重点为: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对此,学院科研处每年都会根据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时间提前着手组织申报准备工作,确保课题申报质量,增加课题的立项率。具体措施有:积极主动与上级立项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等信息;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公示、电话通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聘请国家、省部级著名职教专家来院进行科研课题申报知识和填报技巧讲座;用科研经费购买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专业书籍,配发给每个系部组织学习,使申报者对科研课题申报所需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较详细的了解,确保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

(2)课题设计论证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家评审课题时最为关注的重点。控制重点是:课题论证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特色性和创新性;立项依据的客观充分;目标表述的准确、具体、简明;研究内容的切题、具体、完整,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法是否科学、路线是否合理、先进可行,措施是否具体明确,组成人员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完成条件是否实事求是;预期结果是否明确等。学院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审查机制,确保申报课题的高起点。所有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必须先通过本系部专业教师的初审,再由科研处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会议评审论证,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评出主题鲜明、优势突出、逻辑严紧、思路清晰、论述流畅的高质量优秀课题推荐申报。

2.教育科研课题实施阶段控制

课题实施阶段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完成鉴定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控制内容主要有:开题论证控制、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经费控制四个方面。

(1)课题开题论证控制。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申报立项后对课题研究的再认识,再深化过程,它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是顺利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障,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需要。控制重点:课题名称主题确切、特色鲜明;研究综述全面客观;课题研究界定准确;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具体;课题研究内容突出主题和紧扣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方法有针对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学院科研处对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即科研课题开题论证首先应在课题组范围内进行,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然后再聘请有关专家、权威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进一步全面的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就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修改意见和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然后要求课题组根据专家组的修改建设,认真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按修改后的论证方案组织实施,以此提高课题整体研究层次。

(2)课题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中期检查是课题研究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检查方法原则上是按《课题开题论证书》所设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等逐条进行检查考核。控制重点是:课题研究是否偏离研究方案目标;课题研究是否按计划的内容与进度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等。对此,学院制定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中期实施阶段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按质按量地进行。如学院科研处从课题立项开始,就安排有专人联系对接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跟踪、督促,并于每年9月份定期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立项科研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对提前或按进度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按进度完成的课题则进行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调整实际操作与计划的偏差,对于无故不能按期完成或进度缓慢者给予警告批评,直至终止课题研究,撤消课题经费,且课题主持人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教育科研课题,以此来保持课题成果的高质量。

(3)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结题验收是课题研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的总结和评价。控制的重点:课题研究内容、最终成果是否按原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课题研究的依据、思路、操作、方法是否科学。学院出台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成果质量进行控制,如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主持人要及时向科研处提出结题申请,并提供结题鉴定所需的有关材料及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在完成系部初审的基础上,科研处会同有关专家对照其开题论证书的要求进行课题完成情况评审,给出书面结论。对评审合格的课题,学院根据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给予结题奖,同时作为课题资料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课题成果等,还根据不同级别另行给予奖励,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率和优秀率。

3.课题文件资料归档控制

科研课题文件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学院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控制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学院制定有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确保课题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把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管理工作的程序中,列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并针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工作特性,明确归档范围、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完整地收集、积累、整理、预立卷。管理办法中规定:教育科研课题归档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科研文件的收集,科研处负责督促、指导科技人员作好文件材料的积累工作;科研档案归档的重点是我院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阶段形成的作为研究结果依据的原始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科研档案实行教育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教研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学院档案管理部门出具教育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三、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成效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起对所有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率、结题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显现出勃勃生机。至2011年8月,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教育科研类立项课题29项,省市级以上论文奖44项,省市级以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期刊上公开349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9篇);公开出版专著5部,课题研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包括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课题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有利于对课题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有利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协调,为确保科研课题按预定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岑溪中学取得突出成绩的重要条件。该校结合当代教育的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提出“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让师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环境熏陶、榜样引路、自我教育、活动砺练、制度约束、导师引导”多渠道德育育人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校实现了办学规模更大、师资力量更雄厚、办学条件更优越、办学特色更鲜明、教育教学质量更优质的新跨越。近年来,该校的一本上线率达到30%,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70%以上,本科上线率达90%以上,连续十几年荣获梧州市高考成绩优秀单位一等奖。

完善制度

随着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岑溪中学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据该校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学校一个年级的人数相当于原来一所学校人数的总和。高中扩招后,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素质高低不一,全部住校,加上校园面积大,流动人口多,给管理者出了一道道难题。为此,岑溪中学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新整合,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年级主任负责制”。该校校长唐明宏说:“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能使学校更好地与年级组进行对接,能更好地了解各年级的情况,从而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有效决策。”

为了形成愉快、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岑溪中学的领导做到有效授权。该校把授权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因时、因事、因人、因地、因条件的不同确定授权的方法和内容,将责任和权力下放给各层领导,让各层领导既有责任又有权力。为了避免无效授权或重复授权,实现授权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该校努力做到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的合理分工,并且通过监督和反馈的方式,实现对被授权人的调控,以确保各个层面的负责人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任务。

岑溪中学不断改革职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拓宽民主参与管理渠道,增强教职工凝聚力。一年一度的职代会成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的重大项目、大笔经费开支,如教学综合楼的建设等,都需要经过职代会集体决策,并成立了由领导、教师、职工共同组成的监督小组。该校每年都召开离退休教职工会议,共商学校发展大计;每年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为他们的发展成长提供有利条件;每学年还召开党政主要领导与职工代表恳谈会以及学生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教师与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为师生的最优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近年来,岑溪中学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学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和治安管理制度等,尤其是重点修订和完善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岗位责任制度、科研奖励办法等,制订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草案)等奖教制度。各处室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部门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师生考核与业绩评定提供了依据。

唐明宏校长说:“我们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后,实行分条分块管理,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有权有责,各司其职,责任到人,有名有实,在其位谋其政,使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工作日趋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环境育人

“在新教学楼里学习就是带劲!”2012年4月2日,岑溪中学里彩旗猎猎,喜气洋洋,高一、高二年级喜迁教学楼。新教学楼建筑面积15 000平方米,共6层,66间教室,可容纳3 000多名学生,每间教室均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大楼位于学校最高点原山顶运动场上,与综合楼形成南北走向的景观轴线,和新运动场、学生公寓楼等组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带,为校园增添了活力,也成为岑溪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教学楼规划合理,设计科学,功能齐全,现代化气息浓郁,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学环境,满足社会、家长的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受惠。

岑溪中学注重环境育人的理念,近年来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总共投入资金2 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图书馆等,还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绿化、净化和美化,大面积栽种花草、绿树,建成了占地4 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方面,该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校的文化特色,注重人文性与科学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注重布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和谐,创造适合文化生成的环境氛围。在校园规划方面,留出较完整的地段进行集中的绿化和景观规划,形成张弛有序的校园环境序列,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该校把中心绿地作为校园的重点景区,通过人工造景精心规划绿地、水面及各类宣传橱窗,建成了文化广场、鱼池假山、凉亭、喷泉等,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集读书学习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优美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的心灵驿站。该校全方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的一景一物能都“说话”。“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天生我材必有用”“美丽源于美德,成功来自勤奋”等标语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这些文明标语与优美的校园环境相互映衬,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让学生成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者,真正体现学生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主人,该校还定期、定内容更换学校黑板报。“祖国在我心中”“燃烧的青春”“我为灾区献爱心”等一期期橱窗板报,吸引师生止步观看。该校还对校园的所有绿化区进行划分,让各个班级自愿包干护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享受别人的劳动带来的快乐,又学会为别人创造快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走进岑溪中学,可以看到芳草如茵,绿树掩映,人文氛围浓厚,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知识,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聚焦课堂

2012年5月初,岑溪中学捷报传出:在2011年12月进行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决赛中,岑溪中学参赛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7人获全国一等奖,17人获全国二等奖,6人获得全国三等奖,76人获得自治区级奖励,因为成绩突出,该校获得竞赛优秀组织奖。

这项成绩的取得与该校近年来采取的聚焦课堂的策略分不开。2007年秋季学期,经专家组的综合考核评估,全国中小学外籍教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将岑溪中学确定为“国际外籍教师合作教学实验学校”。从此,该校开始正式实施“2007年秋季国际外籍教师英语口语教学项目”,两名外籍教师走进高一、高二年级的英语课堂。英语口语等选修课的开设,不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还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及良好的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012年,岑溪中学被确定为广西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

岑溪中学的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出“让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的新观点,积极构建以育人为本的“民主、探究、创新、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向“三转”“五让”转变。“三转”,即转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五让”,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明确提出,把以往学生服务于教师,“学”服务“教”的观念,转变为“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通过“三转”“五让”,岑溪中学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到实处,真正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建立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求是”的质疑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探究者、发现者。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该校0923班的莫慧贤是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刚转入岑溪中学时,学习感到很吃力,后来在黄斌老师的悉心引导下,逐渐适应“三转”“五让”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绩提高很快,2012年高考,他取得了565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线30多分)。高考后,他感言:“过去是老师要求我们做,现在是我们自己要做,做得好不好,关乎自己的能力,我当然不能输给别人啦!”

为了让课改有效推进,岑溪中学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该校先后制订了《岑溪中学关于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的若干规定》《岑溪中学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制度》《岑溪中学关于教师听课的若干规定》等制度。在教师中大力宣扬终身学习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积极倡导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和探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形成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该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理念,目前全校大部分教师都参加了课题研究,已先后有1个国家级课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和4个省级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获得结题。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岑溪中学教师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探索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该校有多名教师在国家、自治区、梧州市的赛课中获奖,例如曾妙、覃培章、蓝昌等老师在全区高中优质课评选活动都获得一、二等奖,梁小天、唐文佳、欧世木、林坤、李毅等老师在梧州市高效课堂比赛都获得一等奖,莫英松、杨雄、黄斌等多位老师参加省级论文竞赛荣获一、二等奖。岑溪中学被评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在全国教育科研优秀学校评选中被评为科研兴教先进单位,李菊英老师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唐明宏校长被评为“中国当代教育专家”“梧州市优秀校长”。这一系列成绩表明,该校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素质教育

2011年10月18日至26日,国家教育部和外交部组织高中生进行出国友好访问交流活动,在全国第4批访日学生300多名学生代表团中,广西学生代表40人,其中岑溪中学学生代表有10人。在对日本的中小学进行友好访问的过程中,岑溪中学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在与他国朋友交流的过程中落落大方,坦诚相待,得到了代表队成员的肯定和日本朋友的赞扬。

近年来,岑溪中学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是岑溪中学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新型人才观和教育观。该校抛弃过去那种只面向少数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学校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块。必修课突出一个“实”字,抓实、抓早、抓细,落到实处,注重基础,使学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及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双基能力。选修课突出一个“宽”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挥教师、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该校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经常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辩论会、体育比赛、校园十大歌手评选、中学生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还组织了各种社团活动,如山枣文学社、英语角、健美操俱乐部、沙龙兴趣小组、艺术节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学校广播站每天在课余时间播放国内外时事、评论以及学校文学社、记者团撰写的稿件;校刊《山枣花》登刊同学们的美文习作,黑板报宣传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校文明示导队在课余时间巡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学生自己主持周一的升旗仪式并作国旗下的讲话……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实现共同提高。该校2004级毕业生陈嘉伟在高一时即参加了学校的记者团,经过三年的记者团学习训练,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他考上安徽大学后,利用暑假时间,横穿三个省份,行程1 800多里,在大西北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考察结束后,他给当地政府撰写了书面报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还给国务院总理写了一封信。该事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陈嘉伟因此被推荐为2005年度全国大学生十大人物候选人。

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个性的平台。近年来,岑溪中学的学生参加国家、自治区各项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235人次,二等奖386次人,三等奖580人次。尤其令人注目的是,该校的刘昭宏同学在2008年参加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数学魔方”一等奖,李俊佐同学的“自动补水装置”荣获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篇10

科研管理是影响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转型背景下,科研管理与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发展需求形成了突出矛盾。如何发挥应用性科技潜力,是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科研管理的理念、导向、制度等方面的改进,以适应新形式下科技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管理;转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4年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推进产教研融合”[1]。科研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科研管理部门承担着学校科研发展规划、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和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学校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科技成果和专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辅助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服务[3]。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而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随着高校转型发展和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明确科研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目标定位,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才能抓住机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因此,为提升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管理水平,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工作也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适当转型调整。

1科研理念方面

科研成果是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的要素之一[4]。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使其成为最直接、最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产学研融合是国家战略决策,更是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的发展战略,对于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而言,科研工作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应该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集群建设、应用型课程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必须依赖于强大的应用性科研成果作支撑。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欲达到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实现从“口头重视应用性研究”向“行动重视应用性研究”的科研理念转变。

2科研导向方面

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研究要以第一线生产实际需要为导向,从“理论研究为主”向“应用研究为主”转型[5]。逐步修订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业务奖励等规章制度,增强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能动性和创新性。鼓励广大教师紧密结合地方行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深入基层、企业从事产学研合作,强化应用性科学研究,以此作为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

3科研制度方面

科研制度是推动科学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必须制(修)订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科研管理制度。如以下方面需做出调整:一是加强深入研究并制定出台“横向科研管理制度”、“应用性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校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管理办法”等制度;二是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术带头人建设、中青年骨干建设和人才团队建设等科研管理制度。三是创新与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服务社会、国际合作与交流、特色发展等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科研管理制度。

4科研管理方面

我国高校普遍设立科研(技)处对学校科技工作进行垂直管理,而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向科技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和评价服务,常规业务主要是帮助科研人员获得行业企业科研项目以及各种基金会科研项目,落实学校配套资金,开展各种科研信息咨询。目前,我国新建本科农业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经验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为适应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发展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应从“科研管理为主”向“科研服务为主”的转型,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办公室走向社会,充当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充当科技人员的服务者。

5其他方面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发展的主要瓶颈,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年度学校科研经费投入一般占学校总收入的3.7%[7]。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应从“以纵向科研评价为主”向“纵横科研并重”的转型,以评价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8],逐步完善与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相适应的科研激励、约束等运行机制。总而言之,不重视应用性科学研究,所有转型发展都将成为空中楼阁。要明确“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促进应用技术型教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确保我国地方本科农业院校转型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作者:尹柏双 鞠志新 朱宏伟 潘业兴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科研处

参考文献:

[1]郑艳玲,董建梅,高建山.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科研互动机制探讨[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2):5-9.

[2]徐小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206-207.

[3]牛金成.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与科研[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132-135.

[4]赵苏.专升本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8):10-11.

[5]王洪才.中国该如何发展应用技术大学[J].高校教育管理,2014,8(6):16-20.

[6]毛超一,刘嘉.美国医学科研管理值得借鉴的特点[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