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

篇1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宏观经济 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模式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下金融发展的主要形式,并对于我国经济制度的创新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我国的经济制度能够适应经济模式的发展。另外,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不可忽视的优势,为金融业务的办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使经济的发展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互联网金融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下文将针对相关方面进行阐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一)众筹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于经济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达到资金流动与交易的目的。众筹模式是当下使用最为普遍的金融模式之一,是由者将自己的项目在相关的筹资平台进行,吸引众人进行集体投资。众筹模式的发展需要较为安全、规范的交易平台,并且保证项目能让更多人看到,从而达到更迅速地集齐资金的目的。

(二)P2P信贷模式

P2P是近些年来金融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主要是利用网络作为主要平台从而进行相关的借贷活动。P2P是借款人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信息的审核,然后在相关平台实现资金的借贷。P2P在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借贷门槛,但其借贷效率高、速度快也是不可忽视的优点,该模式的对象一般为部分中小企业与个人,P2P为他们提供需要的借贷服务,实现资金的流动与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方支付模式

伴随着淘宝、天猫等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第三方支付平台也逐渐发展,第三方支付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网络购物的安全性与信用。该模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购物平台建立一定的联系,使得资金支付更加方便,保证了网络购物的安全性与规范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数字货币的发展

数字货币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之一,这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比如Q币、游戏币、代金券、充值卡等,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与人民币进行兑换,从而达到在虚拟世界消费的目的。例如,目前在淘宝上极为普遍的数字货币的充值,8.8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元Q币,数字货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另外,还有部分人利用比特币投资,从中获取实际利益,这都是数字货币的发展带来的效应。

二、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风险较大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兴起的经济模式,它与传统的经济模式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传统金融的相关功能,但是在监管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为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在互联网借贷中,互联网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需要的平台,并不承担相关的违约风险,因此,贷款人就需要承担该风险,若对方的信用不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大贷款人的风险。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局限性,贷款人无法知道对方利用该资金作何用途,若借款人将资金用于炒股等高风险活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增大风险。另外,借贷平台在进行交易时并未对交易双方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也没有对资金的用途进行调查,虽然网络借贷效率高、成本低,却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借贷人的经济风险。

(二)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带来风险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形式较为简单,且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承包了金融发展的大部分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成为金融市场的垄断者,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无法达到银行的借贷标准而向影子银行进行借贷。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借贷已然成为借贷的一种主要形式,部分互联网借贷平台不仅作为借贷的中介,还进行一定的财富管理,如投资相关理财产品等。互联网借贷平台已经具有影子银行的相关功能,影子银行主要是指在监管范围之外,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中介。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子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威胁。除此之外,互联网借贷不能对资金的用途进行相应的调查,只要求借款人按时还款即可,这使得互联网对资金用途的监管并未发挥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与违约风险。

三、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相关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而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造成的影响。基于此,下面就对互联网金融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监管

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市场的竞争力、资金的流动速度以及利用效率等,但是在缺乏完善监管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而言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因此,目前我国主要针对互联网中介平台的发展建立了相关的监管机构,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平台与机构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提升互联网经济的利用效率,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例如,对互联网相关的金融企业与机构发放牌照等,并根据借贷、投资以及存款等分别建立不同的监管系统,保证对互联网金融的高效管理,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能高效地为人们提供各类服务。因此,监管机构不仅只是针对相关服务进行一定的限制与打压,而应该引导互联网金融向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

篇2

摘要:针对航测数字产品生产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利用GIS技术建立实用、先进、高效和可靠的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GIS , 航测数字产品 , 生产管理系统 , 设计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gital product prod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electricit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using GIS technology build a practical, advanced and efficient and reliable electricity digital products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method.

Keywords: GIS, aerial digital products,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航测数字产品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测绘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所急需的基础地理信息提供及其有力的保障。现在的航测数字产品生产既要满足国家的大规模、经常性的数据更新,又要满足各行各业、多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目前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实现对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如何建立方便适用的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系统这个问题已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GIS的发展概况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写。它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地理空间分布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与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卫星遥感、管理信息系统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GIS功能的发展,系统软件日趋完善,对GIS需求呈现了专业化应用向企业化应用的发展趋势。

1.1 应用水平的发展

GIS最早的应用是提供用户完成某一项目的工具,用户使用GIS来收集和管理数据(包括空间和属性数据),分析和显示结果。GIS发展应用于部门水平上的主要特征是其GIS数据库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不断更新,由GIS辅助决策的结果能够不断跟上现实的变化。GIS发展应用于同一机构内的多个部门共享同一个我们称之为企业化的GIS系统,其特点为各部门共享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硬件、软件和技术,同时各部门有责任管理和维护这个GIS系统。GIS发展应用于全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众能够通过政府建设的“公务数字平台”使用和查询政府提供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

1.2 GIS系统代表软件

作为世界GIS的拓荒者,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RSI)一直走在GIS领域前列,其代表产品ARC/INFO是当今世界上最完整的GIS系统,它所包含的几千个GIS分析工具已经被各个领域的项目所采用。

2 基于GIS技术的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建立数字测绘产品生产管理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紧迫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有比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管理功能。一般来说,系统的建立大致分为研发阶段和完善推广阶段。

2.1系统建设的原则

2.1.1 先进性原则

(1)确保一体化的技术方案实施。只有基于一体化的工程方法论,大型系统软件工程,才能从更高层面将测绘、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2)重视数据库方法论问题。为实现各种数据的分层建库,需要在方法论上创新性构建完整的空间数据存储管理框架,为高级GIS应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持、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使用内容和应用范围、并大幅度提高访问速度。

(3)做好对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对传统技术的深度挖掘工作。

2.1.2一致性原则

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系统建成后的自身运行以及与其它系统的连接,必须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主要是数据编码、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和一致性等。

2.1.3稳定性原则

(1)具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2)具备在错误干扰下系统重新恢复和启动的能力。

(3)具备数据安全性维护的能力。

2.1.4完备性原则

(1)数据完备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准确性和精度。

(2)系统功能完备性,子系统的设计必须有比现有业务流程更完善的数据输入、管理、处理、输出和更新的功能。

2.1.5适应性原则

(1)能根据机构功能调整的需要,不断满足以后系统目标变化的要求。

(2)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考虑日后的功能扩充。

(3)能适应技术更新(如软、硬件升级更新等)的要求。

2.1.6实用性原则

系统软硬件平台、数据库引擎、开发工具等选择与集成的实用性,实现数据分类、整理、标准化以及管理和分发。系统建成后能够迅速投入使用,以实现数字测绘产品生产管理的办公自动化。

2.1.7经济性原则

系统结构设计认真考虑系统建设的经济性,统筹全局,按轻重缓急精心组织系统结构,使系统运作高效而经济节约。

2.2 系统目标特征和系统主要功能

航测数字产品的生产具有多源性、多样性和人员组织及生产工序的协调需求性特征。系统要求能自动生成工程范围、图幅结合表等信息;自动对空间数据成果进行上传、下载、卸载等操作。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实时地归纳、量化和统计,为管理人员准确地提供分析、决策的依据。管理工作基于图形进行,融合其他数据,可进行查询统计等工作。

2.2.1工程设计管理模块

根据输入的控制点文件自动生成工程范围、加密分区图,外业控制点布点图,便于管理者查询工程的有关信息:如任务书、技术设计书及各个加密分区的航带、模型、图幅等等。

2.2.2信息的导入和导出模块

加密成果数据可直接导入数据库中,相机信息、控制点信息、数学基础可直接导出到前端指定的工作目录。

2.2.3工序管理模块

按已经确定的生产工序流程给各部门、人员分配任务,自动把信息送到各有关科室的计算机。

2.2.4人员管理模块

人员通过系统管理员配置权限,根据所属工序进行权限级别设置以及工作内容设置。

2.2.5数据管理模块

采用数据分隔的办法存储成果数据,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又可随时查阅数据调度日志,并可及时清理过期数据

2.2.6质量控制模块

自动进行生产质量监测控制,由于信息存储于计算机内,可以自动统计各工序、科室及作业员作业质量等级,供管理人员参考。

2.2.7实时地定量统计模块

实时统计质量、进度、工天和工作状态等,并以表格或者图形方式进行直观显示。

篇3

一、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形态基本显现。面对数字化浪潮,新闻出版业从被动“应对挑战”到主动“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数字出版产品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种类齐全的数字出版产品体系。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传统出版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路径;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数字出版产业领域,丰富和壮大了数字出版产业力量。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0%,2010年总产出超过千亿元,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超过8%,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融合逐步深入。出版企业与技术开发商、内容集成商、渠道提供商、平台运营商和终端生产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产业融合度逐步提高,形成了相互借助优势,相互促进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数字出版产业的良好局面。

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十一五”期间,我国网络环境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宽带用户数、手机网民逐年增加,以手机、手持阅读器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产品层出不穷,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阅读开始普及,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到32.8%,为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和消费创造了条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加快了数字出版产品消费市场形成。

产业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都将数字出版纳入重要扶持领域;各地纷纷出台针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

二、数字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发展速度较慢。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产品总产出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例偏低。传统出版企业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还没有提升到战略层面予以考虑,数字出版产品较为单一,投入和产出比例较低,体制机制相对落后。

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完善,掌握主要内容的传统出版企业在产业链中话语权较弱,进入流通渠道的优质数字化内容不足,产品吸引力不够。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作为新兴产业,有关数字出版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市场准入、公共服务、知识产权、内容监管、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还较为薄弱。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水平有待提高,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等违法违规现象依然严重,制约了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篇4

关键词:外贸企业;电子商务时代;竞争特点;提升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电子商务的具体含义和经济特征

通常而言,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部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包含电子交易,通过因特网进行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对于这些活动而言,其不仅是企业之间也是企业内部和个人与企业之间发生的一切的商务活动。而狭义的电子商务早日实现指电子贸易,通常而言是指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网上交易的活动。

人们通常把电子商务时代的经济也称之为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一些人又称之为数字经济和虚拟经济,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子商务是结合经济,这是指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互联网的联系而产生的生产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效的缩短了它们之间的距离。

其次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具体而言是指与网络经济相比,电子商务和它一起构成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从大方面来讲,经济信息化与网络化被称之为网络经济,而商务信息化与电子化则被称之为电子商务。

第三电子商务也是信息和知识经济。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拥有信心和信心技术是其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依靠和途径。

最后电子商务也是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实质上是指通过一连串的数字来有效的从事各种商务事业活动,技术的实质则是在因特网上面输入各种数字。最大的优势则是能够有效的测量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的保持经济的平衡与稳定。

二、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中的竞争特点

对于国内的外贸企业而言,其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声誉、营销技术和营销网络以及管理能力、经营者驾驭财务杠杆的能力和企业文化。

作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进行长期竞争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多方面的特征,例如,稀缺性、延展性、异质性(即独特性)、动态性、价值优越性、相互关联性、复杂性、不可交易性、综合性、持久性等等。而在这些特征之中,最为主要的两个特征分为:知识集合性和价值优越性。

这是因为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是各种资源、知识和能力的特定组合,也是内部团队以及个人不同核心力的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是隐藏于企业内部的独自的技能、技术或知识的综合。集合性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普遍模糊”的特性。与此同时,核心竞争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替代性与路径依赖性。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言,其很难被其它竞争力所替代,花钱购买核心竞争力更是不可能,或者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它取决于一个组织内多种职能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存在于某项特别技术、某项专利或者某个重要人物的头脑中。一旦企业培育成核心竞争力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被其他核心竞争力所替代。

三、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提高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1.不断的革新观念,培养良好的管理理念

对于外贸企业进行观念革新而言,其关键因素是外贸企业的领导者。一位成功的领导者能够有效的、自上而下的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变革,同时其也是重要变革的灵魂人物。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言,其主要是一种无意识的企业行为,因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速度,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在充分的认识到市场需求与产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面,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及时准确的定位,从而构建相应的环境条件来不断的提升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也要将其转换为竞争优势。

2.整合与创新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其既要重视从无到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整合已经有的部分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的形成全新的企业竞争力。因此需要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将整合和创新互相补充和促进,在时间和空间上面进行有效的衔接和并存,共同承担起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任务。

3.不断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对于企业的管理与改革而言,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断的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培育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不断的深化外贸企业改革。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不经能够明确外贸企业的产权,还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基础。因此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要建立其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营机制,构建起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机制与健全的组织结构与制度。

四、结束语

作为外贸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是国际贸易顺利有效进行的必要保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领域的深刻变革,因此外贸企业的生存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具体实际,系统研究了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电子商务时代的理论和提升等问题,要求外贸企业要善于把握住时机,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从而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梁春晓.电子商务——从理念到行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06):23-25.

[2]王传泉.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6(05):12-13.

篇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在最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电视、音乐以及互联网中的各种设计和操作,都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

1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1.1定义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是一个以技术为主体,艺术为辅助,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与传统的动画专业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的、可以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计工具对艺术作品进行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

1.2主要特征

首先,具有媒体集成性。与传统艺术作品通过不同的材质和工具创作不同,数字媒体艺术的作品是创作者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数码技术等来完成的。电子地图等作品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数字媒体艺术的集成性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氛围。其次,具有可编辑性和可复制性。借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其本质仍是相应的数据信息,可以被编辑和复制,其真实性曾一度被人们怀疑,许多专家认为其是对于艺术作品内涵与价值的抹杀。而随着虚拟现实(CR)的出现,将现实与虚拟的进行了重新定义,在实现对艺术作品编辑和复制的基础上,将现实艺术与虚拟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可编辑性和可复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最后,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数字媒体艺术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新型的数字媒体艺术还改变了传统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形式,有视觉和听觉逐渐向着嗅觉、味觉等方向延伸。例如,当前社会中比较流行的3D、4D影院以及模拟游戏等,都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成果。

2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在许多文化创意行业获得了广泛地应用,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2.1优势

(1)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沉浸感是与交互性同等地位的数字媒体艺术特征,它使得人们在欣赏数字媒体艺术时,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可以应用相关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用虚拟内容代替实际影像,却不会影响人们的真实感受。同时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极大地扩展艺术创作者的视野,使艺术创作的范围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超越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进行创作。(2)艺术创作走向平民化。传统的艺术创作对于基本功的要求极高,创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功底和素养水平,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和练习。但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使得艺术创作逐渐走向平民化,对于自身艺术功底的要求也逐渐减弱。以摄影为例,传统摄影需要摄影师对于光线和拍摄角度进行充分地把握,对照片进行修改也需要在底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需要进行长期专业性的训练。但是随着数码摄影艺术的成熟,数码相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Photoshop等软件的发展,使得摄影成为大众层次的艺术,只要对数码相机以及Photoshop软件具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参与相关的艺术创作。

2.2不足

(1)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时间较短,许多艺术家受传统思路的限制,对于其缺乏深入的认识,导致部分艺术作品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还有一部分艺术创作者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上缺乏创新性,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同质化、雷同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数量巨大,但是精品缺乏。(2)缺乏人文底蕴。数字媒体艺术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虽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但是数字媒体艺术却并没有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缺乏人文底蕴。(3)对于技术手段的依赖性高。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提高了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依赖性较高。过多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虽然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的创作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作品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创作者自身会逐渐对技术手段产生依赖性,养成艺术创作的惰性,从而逐渐失去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最终导致艺术创作停滞不前。

3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更加密切。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也处于探索阶段,专业素质不高,数字媒体的艺术性有待增强。但是,在我国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支持下,随着艺术创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必将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更多的优秀元素,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内涵更加丰富、民族特色更加鲜明,最终必将实现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次,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更加紧密。数字媒体艺术涵盖的学科是多种多样的,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将会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也会更加密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人员的交流,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融合。最后,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开放性、互动性、集成性等优势,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创更多与虚拟物体互动的全新的形式,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及时进行解决。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时展潮流的产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推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贝焕钦.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8384.

杨益.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现 状反思.青年文学家,2010(7):138.

张晖.解读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文学与艺术,2010(3):273.

篇6

但是,历史地看,中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快速增长并非是从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的。事实上,自1990年中国开始有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以来,M2增长一直较快。1991~2011年平均增速高达21.1%。广义货币M2持续快速增长,使其存量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末,M2存量仅为15293亿元,到2011年末,这一数字扩大至85.2万亿元,增长了54.7倍。同期印度广义货币M2增长27.3倍,英国增长3.8倍,美国增长2.1倍,日本仅增长33.5%。当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中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速与发达国家不具有可比性。但与其他发展阶段较为接近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相比,我国M2供应量增长更快。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快速增长的另一个特征是,M2增速持续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速,不断推高M2存量占GDP的比重。1991~2011年,M2年均增速高出名义GDP年均增速4.5个百分点。相应地,M2存量占GDP比重也在快速上升。1990年,M2/GDP仅为0.82,到2011年,这一比值攀升至1.80,不仅高出美国(0.87)、欧元区(1.73)、英国(1.66)等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0.78)、巴西(0.74)和俄罗斯(0.53)等其他“金砖国家”成员。

中国货币供应量的长期快速增长,并未导致物价过快上涨(除少数年份外)。1991~2012年,M2年均增速高于实际GDP增速10.5个百分点,但这一时期居民消费价格(CPI)年均涨幅仅为4.6%。即使以GDP平减指数衡量,总体价格年均涨幅也仅为5.5%。为什么货币供应增速远超实际GDP增速,却没有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这种“货币迷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一些原来不参与市场交易的商品,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逐渐进入交易环节,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比如,计划经济时期那些凭票供应的商品进入市场,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的诸如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矿产资源市场等,都成为吸纳超额货币供应的重要阵地。除商品市场外,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同样是吸纳超额货币供应的重要渠道。

二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效率不高。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缺乏效率是造成M2存量以及M2与GDP的比率畸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金融市场不够完善,间接融资成为企业融资主要形式,并因此引发货币供应量增加。同时,金融市场不完善也使金融创新相对缺乏,公众除存款与通货之外能够选择的交易工具很少,也导致了M2占GDP比重偏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M2占GDP比重持续上升,表明单位产出的增长需要更多单位的货币供应,反映着金融市场效率低下。

篇7

在新经济环境下,生产条件的变化、高技术的运用,给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带来很大震动,特别是对成本和费用的管理影响至深。本文将透视笔者所在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特征,探讨煤炭成本管理的发展。

一、新经济条件下煤炭经济运行的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之互动的煤炭经济运行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具备以下特征:

(一)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煤炭企业近几年在生产技术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主要特征是生产者的自动化运用程度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生产安全监控技术投入,技术含量高的采掘机械广泛使用,在产量规模扩大的前提下,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

(二)产品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煤炭企业一直被认为是单一产品企业,地质赋存的资源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每个客户对煤炭产品的性质要求不尽相同,企业根据客户对煤炭产品的特殊要求,经过采、洗、储后,进行资源的配置,量体裁衣,最终达到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近几年配煤技术不断发展,煤炭产品个性化特征变得很明显。

(三)销售市场化范围越来越宽广

煤炭市场从单一计划经济走出后,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跨行业、跨地区扩大销售范围,一户一策的销售策略,依据成本制订的多样价格等诸多市场要素,要求我们利用成本的优势合理准确地反映出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份额。

(四)经营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

由于经济资源在一定区域中的流动和组合,资源的配置不再受体制、地区的限制。企业的重组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区域化,企业的资本、人力、技术的流动化,使生产经营活动突破了空间的一定限制,可以使同样的资金投入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也使成本要素得到最佳配置。

(五)管理信息化交流越来越便捷

网络技术和数字计算技术大规模的应用,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相互结合,形成了有效的信息群。信息的生成、使用、交流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很快将信息尽在掌握中,对生产经营管理进行适时决策。

二、煤炭成本管理的发展

新的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经营运作特征,必将影响煤炭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管理。这主要表现在:

(一)成本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新观念。所谓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进行的成本管理。它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最大区别是: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发生过程的成本。传统成本管理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对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主要是事后核算,作一些简单的成本分析,因而导致成本管理模式单一,管理目标狭窄、管理手段落后。经济因素的变化影响煤炭企业经济运作的特征,迫使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运用高新技术,通过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理,实现战略成本管理,企业全体成员参与成本管理,人人树立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意识,改变过去只限于成本管理的专职人员参与的成本专业管理。

成本管理涉及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煤炭市场预测、调研到煤炭产品定位设计与开采洗选,及生产工艺控制,材料物资采购,产品销储运、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要进行成本管理;改变过去只侧重生产成本管理的状况,企业应对产品设计成本、物资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使用成本和综合管理成本等进行管理,使成本降到最低。

(二)煤炭成本预测的公正和合理

按照成本要素,在较长时期和较稳定的产品条件下,由财务部门在计划、生产、劳资、设备等部门的配合下,分别确定各所属生产单位完成产量所需的物耗、人员数量、生产岗位等技术参数,由此产生成本的分项计划,再同下属单位进行沟通,最终汇总确立“计划成本”,作为各下属单位的经营考核指标。在执行过程根据生产条件变化以计划成本为基础进行客观性因素调整。

计划成本保持相对稳定,不再以上年的成本水平为依据进行调整,避免鞭打快牛,并由财务部门进行动态运行,改变了一贯将计划成本作为静态指标的做法,实现了动态管理,使成本更切合实际工作。因此,以“计划成本”

为基础,可保持成本预测的稳定性,因素动态调整又兼顾了实际工作的变化性,成本管理才会具有可操作性。

(三)煤炭成本控制的重点前移

从注重煤炭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转化为事前成本控制。煤炭产品计划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际成本水平的高低。在新经济环境下,煤炭产品个性化和市场化要求在煤炭产品市场定位设计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应是现时成本控制的重点。

为使煤炭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煤炭的生产过程,而应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发展的趋势、产品的定位、客户的使用等。某一煤炭产品的形成,不仅表现在常规业务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外部智能化信息的综合管理。运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实际煤炭成本对产品业务全过程先进行模拟运行,并在测定阶段确定目标成本,再采用倒挤式方法进行成本定位。即:从事物最初起点开始实施充分透明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将原材料、部件、人工等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将成本也一并技术组合进去。在模拟运行中,除应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信息的来源成本、技术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质量成本、处置成本等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更应重视煤炭产品预测阶段价值和投入产出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因素进入产品价值,与之相适应,成本预测和控制的内涵亦应扩展到非物质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内部转向外部,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亦是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成本考核更赋予人性化

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以重奖重罚为主,只强调管理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的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创造性。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目标成本考核体系仍很重要。成本考核必须明确成本责任,并给予比例奖罚,但奖罚必须联系人的因素。我们必须树立全员成本意识;调动职工管理成本积极性;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煤炭企业执行“成本否决,工资负亏”就是将成本同职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企业效益同职工利益的关系,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篇8

仅仅161天,一朵“草原工业之花”――鄂尔多斯集团在长丰县双凤开发区盛开。相比2005年长丰人创造出的5个月零22天的“伊利速度”,鄂尔多斯项目建成投产只用了5个月零11天,“长丰新速度”再次刷新记录。

在当下的长丰,“好字优先”、“速度为王”不只是体现在项目建设上,更表现在长丰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上。在反映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动态的排行榜上,长丰更是飙升40多位,跃居2007年度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动态十佳县首位。

那么,“状元长丰”是如何炼成的?

2001年战略之变

一不沿海、二不沿江、三不沿边,深处中部内陆腹地的长丰,如何才能崛起奋进?

1965年长丰建县,是从寿县、肥西、肥东、定远四县的边缘地带整合而成,被称为“边角料”地区。到1994年,长丰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多重原因的综合作用,“长丰穷”被放大并广为传播。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如何致富奔小康?一直萦绕在长丰县干部群众的心头。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合肥市召开专门支持长丰经济发展的“4・23”会议后,长丰县进行了深刻分析,长丰县委书记聂爱国告诉《决策》:“当时的长丰‘苦在路上、穷在水上、落后在教育上、差在工业上’。”对此,1996年,长丰县确立了“治水拔穷根、修路开富道、低门槛招商”的工作方针。

经过这些努力,长丰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有了一定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在1996-1997年,合肥市三县长丰与肥东、肥西的经济差距并不明显,财政收入都是1个多亿。然而从1998年―2001年,长丰县域经济的差距开始显现。

从县域经济排名来看,1999年,长丰综合排名安徽省第55位,聂爱国说道:“长丰已经是合肥三县的谷底、全省的谷底,换句话说,已经没有退路,不能再往后跌了。形势所逼,长丰必须在跌落谷底后进行一次强劲的反弹。”

那么,长丰应该怎么办?

转变从2001年5月25日开始,长丰在全县开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路在何方?”大讨论。整个活动历时3个多月,最终确定了“快工强县、优农富民、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战略,真正开启了长丰的转型之路。聂爱国告诉《决策》:“在对问题进行全方位‘过筛子’和深度透析基础上,工业第一次在长丰被确立为第一发展战略,并且提出了快工:改革、服务、招商、引资。”

长丰县岗集镇的变化,就是长丰战略转变之后的缩影。

上世纪90年代初,根据合肥市支持长丰县的“4・23”会议精神,长丰在岗集镇合淮路西南规划建设了“合肥岗集工业小区”。经过近10年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合肥江淮铸造厂、合肥庐丰机械制造厂、黄山电视机长丰注塑厂等企业。但由于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一直发展缓慢,工业小区名存实亡。1997年,人、财、物整体合并到岗集镇。

2001年大讨论后,长丰提出了“非均衡发展”的理念,重点发展南部经济区,从而拉开了岗集镇跨越式发展的序幕。2002年8月,“合肥岗集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正式成立,江汽集团董事长左延安特意亲笔为工业园题名。

从2001年开始,长丰真正开始了崛起之路,不过,此时长丰整体上更多的是一种“蓄势”状态。直到2005年,才最终迎来了县域经济的“拐点”。

2005年的拐点

2005年,是长丰建县40周年,从这一年开始,长丰县域经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那么,变化的标志是什么?

首先是产业结构。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越第一、第三产业。从2001年正式提出“快工强县”以来,经过4年积累,工业第一次占据“头把交椅”。

那为什么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业项目开始显现作用。”长丰县统计局与主管工业的经济委员会给出了同样的答案。2005年,伊利集团落户双凤开发区,再加上鸿路钢构、海螺水泥、江淮铸造等企业的带动,形成现代建材、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到2006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突破40%。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在2008年,二产比重将超过50%,占据半壁江山,标志着长丰从传统农业大县到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根本性转变。

县域经济排名上的位次变化同样在2005年出现转折。1999年,长丰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55位,在安徽省61个县中名列倒数第7位,同年动态排名第42位。到了“路在何方?”大讨论的2001年,长丰县综合排名第41位、动态排名第36位,此时的长丰依然处在安徽省县域经济下游水平。当时间推进到2005年,长丰动态排名第2位。从2005年开始,长丰进入高位运行状态,动态排名2006年全省第4,到2007年更是大步跃升,在安徽省十佳县排名“折桂”。

与此同步,在2008年7月公布的合肥市十强镇名单上,长丰县的岗集镇、双墩镇、三十头镇进入十强,其中岗集镇、双墩镇在合肥三县所有乡镇中高居状元与榜眼之位,长丰经济再次令人刮目相看。

“长丰速度”

如果用一个词语总结2005年以来长丰的变化,最恰当的概括就是――速度。

数字虽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佐证长丰之变。在统计数据的前后对比中,长丰速度清晰可见。

最主要的速度变化首先是工业。长丰县的工业总产值在2000年只有15亿元,到2004年增长到27.5亿元,换句话说,5年没有增加15亿元。直到2005年,才终于突破30亿元,达到36.79亿元。相比2004年,一年时间就增加了近10亿元,速度大大提高。之后,就以每年30亿元的速度递增,2007年突破100亿元、增长58%,这是2003年以来工业增速连续第5年超过50%以上。同年,长丰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由此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05年开始每年以20亿元的绝对数在增长,有望在2008年突破100亿元。

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从2000年突破20亿元到2004年突破30亿元,长丰用了5年时间才增加10亿元。2005年突破40亿元后,以每年增加10亿的速度在递增,2006年突破50亿,而2007年更是比2006年增加20亿。

作为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投资的大小决定了长丰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2000年,长丰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亿元,到2003年突破10亿元,用了4年时间。两年后到2005年突破20亿元之后,就开始提速以倍数增长,2006年相比2005年增长20亿;2007年相比2006年更是增长了30亿,从而在总量上突破了70亿元。从2005年―2007年的3年,每年的增速都超过70%。2008年,长丰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00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上半年,长丰又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工业性投资等,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全部超过50%,长丰再次向外界生动诠释了“长丰速度”的深层涵义。

篇9

【关键词】数字化 网络 通信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枢纽和关键接点,实现变电站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是实现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之重。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变电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随着电网改革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有所提升,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电力系统,其远远达不到要求。随着智能化技术设备的引入以及计算机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在不久将来,全数字化变电站必将成为时代主流。

1 数字化变电站概述

通俗的来讲,数字化变电站就是使得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然后通过采用统一的标准平台,来达到信息互通和联动操作的目的的变电站。其主要特征:一次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二次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实现IEC61850标准化。

2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要求

2.1 硬件性要求

(1)数字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之间必须全部实现全数字化光纤网通信,以保证电气量的采集、传输和保护正确无误的动作;

(2)全站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平台。实现平台的标准化,有利于实现数据的交换对接、可靠传输信息等;

(3)一次设备全部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另外,所有数据的采集、传输必须使用光纤,保证信号可以百分之百准确无误的传送。

2.2 功能性要求

在数字变电站中,通信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保证站内各系统之间的联通以及与电力系统内其他站点的联络,使得各个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信网络的性能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安全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首先必须保证其安全性。

2.2.2 开放性

开放性是从变电站的长远发展来讲的,便于后期的扩展以及服从标准统一。

2.2.3 实时性

如果出现故障,要求保护在几秒之内动作,通信网络还必须具备实时性,以保证信号能够及时送达。

3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推进,传统的连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包括变电站的控制技术、电气量的采集方式,断路器、隔离开关之间的联动方式。数字化变电站通信方案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3.1 点对点连接模式

即传感器、动作机构、傲虎机构三者之间信息交换的方式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模式。

3.2 过程总线模式

控制和测量数据的分离通信系统将合并到一起。

3.3 过程总线和站总线合并模式

统一总线的优点是信息的完全共享、统一的访问和存储方式。.

4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结构

现代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的网络结构都是按照控制、监视、保护三大基本功能要求将网络划分为三个层级,即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由过程层网络和站级网络进行通信连接。自动化系统接口模型如图1 所示。

4.1 站级网络

由于间隔层设备之间以及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需要共享电压、电流值及状态信号,而且间隔层IED数量较多,为保证通信可靠性,站级网络采用100MB双光纤交换式以太网结构。

4.2 过程层网络

过程层往间隔层传送的数据较多,包括采样测量值(SAV报文)和分合闸命令(GOOSE报文)等,它们都有很高的实时性要求,为避免通道堵塞,过程层选择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串行通信网络。

5 结论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电力系统的规划发展要求。实现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的自动化是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步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也正在高速的向着数字化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变电站的全数字化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曾庆禹,李国龙.变电站集成技术的发展――现代紧凑型变电站[J].电网技术,2002,26(8):60-67.

[2]曾庆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二――集成自动化、寿命周期成本[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20):1-5.

[3]朱大新.数字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J].电工技术杂志,2001,(4):20-22.

[4]丁书文.数字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选型[J].继电器,2003,31(7):37-40.

[5]王海峰,丁杰.对变电站内若干网络通信问题的探讨[J].电网技术,2004,28(24):65-68.

[6]殷志良,刘万顺,杨奇逊,秦应力.基于IEC61850标准的过程总线通信研究与实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8):84-89.

[7]张沛超,高翔.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J].电网技术,2006,30(24):73-77.

篇10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目标。

1、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

网络经济是服务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更高阶段的直接经济的生产方式。 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引起生产力的变革,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其重要的生产工具。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生产力集中表现为机器大工业利用自然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标准化 、大规模 、大批全地生产各种商品的能力 ,那么网络经济的生产力则表现为利用信息资源增加无污染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与工业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网络经济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在因特网中,经济活动与空间距离的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里是指与传统经济相比,并不是说空间因素制约完全消灭了,电子商务仍然受到物流不畅的制约。 由于网络经济打破空间限制,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的进程,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增强了。全球化只有在网络时代才真正成为现实,在此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经济打破空间的限制还意味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都将走向开放的经济体制,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制在网络时代是注定无法生存的。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经济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经济。

二是网络经济是一种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指在因特网上构筑的虚拟空间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性.而不是指传统经济中的由股票 、证券 、期货 、期权等有价证券的虚拟资本交易活动构成的虚拟经济, 网络经济的虚拟性是由于网络本身的性质造成的。在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虚拟经济中,资本是决定性的要素。网络经济的虚拟性表现为有形资产最多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人,而无形资产最多的人肯定是最富有的人。与网络经济虚拟性相关的还有人们的思维方式变化,由有形思维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向无形思维方式为基础的虚拟思维方式转变。

三是生产、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网络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例如戴尔公司的“大规模定制”,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一一数字化管理。 在传统经济中,大规模的生产一定是标准化、批量化的产品。 而戴尔利用网络进行订货和销售,根据事先从网上获得的信息,为每一个顾客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不仅做到大规模生产不同产品,而且做到了零库存。 因为,利用因特网,它无需事先准备库存,真正做到了以需定产。 亚马逊的销售模式则是一种完全摆脱了所有中间层次的“直接见面”,不需要中间环节 ,从而实现了更加便捷、更加低成本的 B2C。

2、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目标比较具有如下不同:

一是产生的条件不同。 会计目标是以资金为主的自然资本要素市场的产物。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知识和信息将逐步取代代表自然资源的资金的主要地位,市场所追逐的将是知识和信息要素,知识流、信息流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知识 、网络和信息将成为会计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同。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管理的其它系统相连通, 及时有效的提供会计信息,通过管理软件设定的程序自动调整各种参数、智能性的进行管理。 在企业外部运用电子商务通过 Extranet/Internet 网络智能化的辅助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 会计报告的表现形态可能是“ 会计频道”或是会计标准组件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根据不同需要利用组件技术和决策技术产生个性化的会计信息。

三是生产会计信息的规则和方法不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和实时数据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集成技术、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帕乔利的会计循环、会计科目必将被新的会计处理规则和方法,诸如事项会计法、事件驱动的REA模式(Resources, Events and Agents accounting alternative model)、多维会计法等会计模式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