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23:0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英语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英语论文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当前高考阅读和完形填空中对学生文化礼仪的考察越来越看重,但是与之相悖的是时下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语言教学上,对文化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致使学生离开了课堂就几乎不使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传授的绝大部分是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应重点挖掘教材内涵,以“本”为本向外拓展、渗透。比如,在学习《Thatmustbearecord!》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中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和英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项目,让学生们找出两者分别在哪些方面的记录比较多,从而归纳出中国人和英国人在钟爱的挑战项目上有什么区别。而在学习《HealthyCare》的时候可以着重介绍一些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人们平常的娱乐活动等等,同时学习一些像Calorie、Vegetarian、keepthediet等比较常用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站在英国人的角度为他们制定健康计划。同时,英语文化的渗透也应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入手,这样不仅能扩充他们的文化知识,还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强调课堂互动,提高听说能力

现在的学生普遍听说能力比较弱,近几年高考中英语听力的比重也逐渐加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也要逐渐加强。语言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用英语授课,用英语与学生进行问答,实现英语互动。而有的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敛,或者是知识掌握不牢、发音不标准等原因,存在心理障碍,不敢开口说英语。这时教师应当针对这种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利用组织小组讨论、同桌对话等方式,把学生个体放到群体中去进行英语说话练习,借助群体的力量来带动其说英语,在融洽的气氛逐步培养学生的开口意识,在聆听他人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此外,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或是早自习时间,教师都应该进行准确的带读或听光盘录音,让学生模仿发音、反复练习,以达到语音纯正之效;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或自制的卡片作为对话练习的提示,让学生“看图说话”,逐渐脱离“认字说话”,达到口脑同步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营造英语氛围

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是远远不够,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是补充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英语教师要经常组织多种课外活动,营造英语氛围,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实现其英语交际能力的内化。以下主要介绍三种可行性较强的活动:

(一)课前演讲

教师在新的单元开始前给学生个人布置任务,让他们课后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准备一个3分钟以内的演讲,用以锻炼他们的整理和表达能力。所演讲的话题是与本单元所学知识相关的外国文化,如《GreenWorld》可布置的话题就有各国的环境污染情况、环境治理措施、各国的珍稀动植物,等等。在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在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是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角色扮演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离不开语境,只有当人处于某种场景之中,交流才会发生。而在交流时,不仅要求言语合乎语法、还要根据谈话的对象、场合有所变通,表情和肢体反应也要恰如其分,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教师主要还是以参与为重,标准可稍微放宽,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写对话,并与同桌之间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重点在于鼓励学生更多地去创造、去使用,能够在具体角色之和情境之中体验到英语的价值和魅力。

(三)交流展示

篇2

1.利用比喻,使教中学生动化。为了帮助中学生有效掌握看似枯燥的英语知识,攻克英语学习难点,教师授课时可运用生动的比喻,使知识趣味化。2.利用表演,使教学可感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带入感情,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再现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听课。同时,可以把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中学生切身体会,形象可感,能够加深记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应的单词、语法知识。3.利用实物,使教学具体化。教学实践表明,实物实景因形象具体而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并加深印象,如果中学生把所学的词汇、语法与相关实物有机结合,那么记忆会尤其牢固。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相关设备和器材,有时可以举某个同学的服饰穿戴,发生在其位中学生身上的某件事,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墙上挂着的名人名言的例子,直观的实物介绍,可以使中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和客观事物相联系,使中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促进学习

由此可知,要使中学生学好英语这门科目,中学英语老师就要多与中学生交流,多关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的耐心、爱心、‘巨心感动中学生,赢得中学生的爱。只有这样,中学生才会由此生发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自然学好英语。

三、创新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篇3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质疑多问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古人云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设疑问,最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定向——探究反射。而学生的质疑多问,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上质疑多问?作为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摘要: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营造活泼、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自我压抑,教师的压抑和同学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在和谐的人际互动中,让学生受到激励启发,引起思想共振,产生一系列新的设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用“爱生”这块磁铁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气氛。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浴春风,不知不觉亲近老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才能闪烁聪明的火花。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树立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则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有了这种心理优势,孩子的认知动机、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激发,从而为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创造一种情感氛围。

其次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喜欢的是那些天赋好、学习优、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但那种只会死读书,只知老老实实听话的学生是难以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怕“乱”了课堂,而限制学生的行为、语言。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能尝的让他们尝。在发挥他们多种感觉器官的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二是要转变“一日所学,终生受用”的观点。有些教师不随潮流,不思进取,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不思充实自己,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怕被学生问倒,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教师要克服这种得过且过的怠慢思想,把学生的好问作为自己不断进取的推动力,激励自己不断探索。非凡是小学教师要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由对英语的好奇到喜欢,由喜欢到努力,由努力到成功,由成功到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形成,则要靠教师不断引导。

再是要拓宽英语教学空间。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要想让学生能质疑多问,还应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要坚持课内外结合,即“课内打基础,课外增才干”的教学组织方式。否则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一句空话。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的具体做法是摘要:

一、激发学生愿问

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表现在好学好问。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胆大妄为地发问。假如教师要训斥,孩子们的聪明火花便会被扑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培养喜好,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趣因素,设计新奇的传媒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材料使其和学生的感知联系起来,教师要有意制造学习“悬念”,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所有心理活动都有质疑问难。

如教学—Howoldareyou?—I’m……时,我先教学生1—10的读法。在练熟1—10的读法,后我捧出一个生日蛋糕,说今天是某同学的生日。要插蜡烛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该插几枝蜡烛,那英语中问年龄该怎么说?这时教师引出—Howoldareyou?—I’m……。就如同在学生口渴时送上一杯水,学生当然是“欣然接受”。在操练时,有学生问—Howoldareyou?我说It’sasecret。学生就犯疑了,为什么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年龄,而老师则说这是个秘密呢。由此引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学生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这就形成了使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不惑的过程。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握知识。

二、指导学生善问

学生开始质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问。使学生的新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上,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新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新问题杂而乱的现象,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新问题,什么是深刻的新问题。指导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把学生提问的着力点引向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阶段。如练习EverdayEnglish时,把Howareyou?Howoldareyou?HowmangEnglishbooksdoyouhave?把学生引向how,howold及howmany。

学生敢问、善问后,要把学生从探究反射引向深入思索。学生在质疑多问的同时,还同时在寻求解决之道。因为学生疑是为了不疑,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在答疑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索。孟子说摘要:“引而不发跃如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却作出跃跃欲动的姿势。目的是教人得射箭要领,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引而不发,即要启发学生思索,引导学生思维,拨正学生思路,不代替学生思索,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化疑解难。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而且印象深刻。辟如说,有学生在上了Book1Unit3ALet’stalk及10种颜色后,说原来Black(布莱克)和black(黑色的),White(瓦特)和white(白色的),Green(格林)和green(绿色的),是相同的词,差别只在于大小写。原来他们觉得很难读的姓一经点破,就变得很轻易了。而事实上,这种集思广益、展开讨论、激活思维、形成共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效记忆的过程。

(二)质疑多问,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摘要:“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探究中的实在因素。”小学英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而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在教学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时,有学生提出ear和eye,head和hand常混淆。很快有学生帮忙解决了难题。一学生说摘要:“老师,ear和语文中耳(er)的拼音只差一个字母,而eye则更轻易记了,两个e就象两只眼睛,而y则象中间长长的鼻子。”另一学生说“head中间是ea(自爱),爱自己只要脑子想想好了,而hand则是an(爱你)。爱你当然要用手送出礼物,别人才知道你是爱他的。”新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由我不说“Wonderful”。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挖掘教材,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借题发挥,大胆想象,不断创新。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谷状态。问题集中表现在:

1.学生语音语调知识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

2.学生词汇量窄小,单词拼写能力差;

3.学生语法概念淡薄,英语表达能力差;

4.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差;

5.学生对英语学科存在着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丧失了兴趣。

二、问题的分析

为何会有上述问题的存在呢?作为英语教师,我进行了认真的个案调查和整体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认为英语无所谓,反正我不出国,毕业后也几乎没机会用上它;

2.虽知英语重要,但不会读、听不懂,词汇难背,句型难记,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不了系统;

针对上述原因,我进行了仔细分析:到底是学生的能力不够呢,还是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并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后者: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学生,其生理条件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他的大脑神经系统正常、思维活动能力正常、四肢的发育正常,这些条件本足以使他们学好英语,根本没有理由存在这样的现象:初三年级的学生,连英语中的26个字母都写不出来,甚至把“brother”也写成“borther”!然而,这样的现象的的确确地存在着!

三、问题的解决

问题出现了,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

1.明确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学习英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为了出国?这显然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信息时代和市场高度开放的今天,谁能说英语与自己无关呢?我曾拿了一个巧克力包装盒和一张药品说明书给我班的学生,请他们翻译上面的“英文”。结果,只有几个学生弄清了巧克力包装盒上的并不是英文,而是汉语拼音!而药品说明书却没一个学生能翻译出来!

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零售商,如果你对英语一窍不通,那么,一批国产的巧克力,就会被批发商瞎吹为进口货而卖给你,价格上的差异就不必去说了;另一方面,很多外国药品进入我国市场,有的人又特别爱用进口药,如果你连最简单的服用方法盒服用剂量都弄不明白的话,病只会越治越严重!

由此入手,我教育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学好英语。

2.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而信心的丧失,则意味着心理的死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

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记单词时,是逐个字母地朗读、记忆,把一个有机的整体拆得七零八散,不按读音规则记,没把词、句、文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是今天记的单词,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没有成就感,自然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我在教学中,选择单词的拼读为突破口:单词不会读,就难以听得懂,听不懂也就造成讲不出的恶果。我按照读音规则,先从单音节单词的拼读入手,再到双音节、多音节的拼读。如:read、lead、leader、reform、agricultural,这些单词多数是课本中没出现的,但是,学生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读出了他们本不会的单词,获得了一份成功的喜悦,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再趁热打铁,把《新英汉词典》中最长的一个单词写出来让学生试读: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一开始学生傻眼了:这么长,怎么读呀?!我再把该单词分为八个音节,学生试了几遍就读得基本正确了,当他们听到老师说,“Yes,you’reright!”时,几乎是欢呼雀跃起来了!!他们知道了:并不是自己笨,而是以前没掌握好的方法。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加上自身的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2)增强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

在以后的新授中,我读坚持让学生先拼读生词,收效良好。我还分别借鉴了张思中的集中识词法、包天仁的“四位一体”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联想法、归类法等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分块设靶,高频操练,各个击破,不断使其获得成就,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兴趣就在这些操练中被不断地激发出来了。

3.指点学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到: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点学法,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们常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要作好预习、在课后要及时复习。但是,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学生往往知之甚少,认为预习就是看看书,走马观花;复习就是做做题,完成了事。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指点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联想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即景法等等。只有学生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单词的读音中,“oo”的发音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发长音?什么时候发短音?学生把单个的单词背来背去,还是背了又记、记了又背。在初三复习时,我教给学生一个“排它法”:非长即短。再把所有发短元音的单词全部集中,用一首打油诗把它们串联起来:

拿(took)好(good)你的book

单脚(foot)stood

看(look)!用羊毛(wool)烹饪(cook)毋须wood

Understood?!

学生觉得这很有趣,很容易就记住了,在做含有“oo”的单词辨音题时,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问题。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大胆去创新。他们不仅归纳总结了ou发/L/的单词,而且还从不规则动词变化当中找出了“规则”。

4.勤学多练,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学习英语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一样,只有通过勤学和多练,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勤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勤学教材,努力使自己达到教学要求;二是要多问自己不懂的东西,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了解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后者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英文。

如在中国,如果你对一位女孩或小姐说,“Youaresobeautiful!”,她很可能就会说你是“耍流氓”;而在西方社会,她却会很开心地对你说,“Thankyou.”。又如,面对他人给予你的帮助,我们的学生多数会把中文硬搬过去:“Youaretoogood.”,而不知西方社会的正确表达法是:“It’s/That’sverykindofyou.”。这些都是文化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是选用适当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验,去归纳总结。

篇5

关键词:英语学习良好习惯

不少中学生觉得英语是一门费力多,收效少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制定学习计划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意志薄弱,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忽冷忽热,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一方面学生要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学期总计划,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进度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许多学生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这主要是没有遵守学习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定计划目标过高,超过了自身生理负荷所容许的范围,尽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预定的学习目标却未达到,这种挫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信心、情感、意志等动力要素,产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制定计划时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的计划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想要向45分钟要质量,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环。预习通常要做到:借助音标、录音机,读单词,了解词义,初步读懂课文,能就课文回答一些表层问题;借助词典、课本、笔记、参考书等到资料,了解一些单词和短语的用法,找出疑难问题。课前预习有重要的意义,它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能激发求知欲和认知兴趣,能更好地领会、记忆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在预习新课时,要学会对比分析,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汉语语言和现代英语均属分析语言,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可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简化学习过程。而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如英语中有汉语中无的助动词、系动词,便是学习简单句的重点、难点。也可通过比较新学项目和已学项目的异同来发现问题。如学过分词作定语后,再学不定式作定语,比较它们在意义、使用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就能抓住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关键。抓住了本质,学习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分析对比还应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

三、积极认真上课

预习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英语课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充沛的精力,能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心情不佳,疲惫不堪,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即使你最喜欢的乐曲也可能变成催眠曲。要想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平时就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课前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善于排解不快之事。其次,课堂上要五官并用,积极投身语言交流。语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密度高、容量大、活动多。事实证明,积极活跃,乐于模仿,刚强上进的性格有利于英语学习。内向型的学生就要注意抓住活动机会,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时时注意克服性格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点,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做好笔记,跟同学结成对子,课后互对笔记,认真整理。

四、课后总结活用

课堂上所学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予以巩固。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溶入一定的知识体系。如学习了“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如果其宾语前的动词是某些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时,该动词不定式要省略to”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归纳在一起,以便于记忆。可总结为: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at)。这样的归纳总结能梳理知识的条理,能加深记忆,有利于知识的内化。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能力。一些好的英语学习者都是通过使用外语来学习外语的。因此在课余时间我们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力所能及的写作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英语。

制定计划——课前预习——积极上课——归纳总结——及时复习——课后读写,这个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长期的训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我们将受益终身。

怎样才能把学习英语变得像母语学习一样容易?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在我们现行教材《Goforit!》中,我都很强调课下每日听磁带的重要性。坚持听磁带的更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听的同时,进行跟读;要求耳朵很敏锐地找出自己与原声带中发音不尽一样的地方,并不断减小差异,使自己的语音更加地道。这也就是模仿的真谛。每个孩子不应把听读当作是一期课中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应把每日的听读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

此外,听课文朗读磁带的同时也是在复习课文,它帮你更好的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为什么我们在作题时,经常会莫名地选中一个感觉上正确、但又无法清楚解释其所以然的答案,很多人称它做冥然中的第六感,其实它是大量正确语言输入信息在你脑海中形成的潜意识,即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习得的。几乎所有的语法点、音标、文化趣味知识补充都是为了更准确、更流畅的进行对话交际运用。我们除了书面练习之外,还采用了录音作业,其目的就是从音准、语调、顿挫和流畅程度这四方面考察学生的发音情况。我将录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评语,回录到这盘磁带上,让孩子作保留,在比较中看自己发音中的进步。:

另外,在和家长做电话回访时,我常听家长们说到在家不敢跟孩子们说英语,害怕自己的错误发音会影响到孩子。其实家长们参与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不光是可以和孩子扮演不同角色来熟练对话,还可以引导孩子对物体或事件进行简单描述或对自己的各种意愿进行表达,更重要的要加以鼓励,促进孩子说英语的自信。孩子有发音不准确的地方,老师会在课堂上帮助纠正,或孩子通过听朗读磁带来自我校正。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胆尝试才是最重要的。

读有两种形式:一是课内朗读,二是适当加入课外阅读。朗读又分以下两个素材来源:一是课本上的对话或阅读篇章,一是练习册上出错的题。在我们朗读的过程中,嘴巴在读,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脑子在想,所以它最能将我们的感官系统完全调动并使之相互配合;而反复熟读练习册上老师订正过的题,可以使正确的语言在大脑中印象更加清晰。要不古人怎么会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另外,适当加入英语课外读物是扩充词汇的好帮手。多接触英语总归是好的,但它又一定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我经常向家长、学生推荐的是《21Century(初中版)》,山西临汾师范大学出版的《英语周报》,《空中英语教室(ClassroomStudio)》(初级、中级版),而中央二套每天中午十二点和晚七点的《希望英语(Outlook)》节目就更加经济实惠了。

对于初中、小学的孩子,现在的写作训练基本要求在50个词左右,不超过80个词。就像汉语记日记、周记一样,英语也需要这样的练兵场。学生应习惯于经常性地写一个小段落,讲讲身边的人或事。一来是能提高对英语的自如运用,二来考察了孩子们的洞察力,培养其发现新生事物的能力。所以常写、多写是大有裨益的。

课堂上学到了很多语言现象,这些知识需要课下一定量的习题来进行巩固和检测。朗文教材配有专门的练习册,每单元的题量大概是10页。每一道大题前都会给出一个范例,我们要求学生读懂这个范例,明确它到底是在考什么,再在脑海中搜寻对应点的知识进行作答。基本上,在课本出现的句子是标准模式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明白的掌握,句子一般不会太复杂。而练习册上的句子通常就会很长,而为设计一道小题,必然要加入一些新词汇。所以在学生们做题时要提醒他们随时积累新词汇、短语、句型以及表达方式。

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题五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这条大道上领略到旖旎的风景,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Goodhabitsleadtogreatsuccess!总之,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的进行练习和强化。

参考文献:

1、《百万个为什么》(英语学习法)

篇6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一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

(一)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论文提纲格式。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思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让学生说之前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话题。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 I, WARM, where, meal。其中I代表 income, W 代表 weight, A 代表 age, R 代表 religion, M 代表 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初中英语教师可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三个方面,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熟练、准确地掌握英语口头或书面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力非<<现代外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7

一、在外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听力差,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来自学生,即学生不重视听,很少花时间去练习。其二来自教师,只重视外语知识(语音、语法、……

二、在学生听力理解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语言问题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因为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具体问题有: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特别是对同音异义词难以辨别。英美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有差异,在语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所以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向大纲要求过渡。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掌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二)文化背景知识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搞好听力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知识贫乏,就会影响听力。文化背景可分为两大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交际用语和词汇,比如姓名(Name)、打招呼(Greeting)、感谢语(Thanking)、告别(Farewell)等,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

(三)母语干扰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以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四)听力习惯问题

听力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

(五)心理因素的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另外,外部环境也有影响,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

(六)逻辑思维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听材料内容的联想、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的协同工作过程。听者对所听材料做出的反应快慢及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听材料的储存记忆。这样就需要听者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有意义的信息进行长时或短时储存。

三、训练学生听力的策略

(一)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把好语音关。音标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其次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记忆单词。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好是根据拼读规则来记忆。

(二)创设情景,营造生动活泼的听力氛围

教师可利用丰富的表情,必要的态势语,帮助学生去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常进行视听结合的训练

把眼看和耳听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听英语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耳听意会。高中英语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图示。在每单元对话教学中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加强英语课堂听力教学力度

尽量用英语授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组织教学,可适当运用母语。

让学生多做如下练习: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或范读听力内容,学生根据相应信息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听力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并反复练习。听音回答,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提出若干道相关问题,然后放音,听一、二遍之后要求学生在听清的基础上做出回答。听音听写,第一步是听录音或教师朗读材料,学生只是听,不写;第二步教师按照意群朗读一遍,学生跟写;第三步是教师朗读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语速,学生检查听写。听音复述,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这是一种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比较适用于高中学生。听音讨论,当学生通过两次对文章的感知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然后再分组讨论答案。通过讨论,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达成共识。如遇争论不一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再听有关材料的相关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五)开辟课外练习听力的天地

听对话、课文原声录音磁带。

听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相互比较,找出差距。

定时收看电视英语小节目,于情景中培养听力。

成立校园广播站,用英语播放学生熟悉的东西,好人好事,生活故事,校外见闻,力求短小精悍,浅显易懂。

篇8

关键词:激发;培养;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兴趣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studentshowtolearnEnglishwellandmakestudentsInterestedInIt”,而不仅是“teachstudentsEnglish”。我认为: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就来谈一谈笔者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我的观点是,一个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除了有很好的敬业精神外,那就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你,甚至欣赏你,你的一言一行都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中学英语教师尤其需要牢牢把握这一规律。

11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永久魅力。特别是对于新的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初次接触,更是一次严峻考验,以是一次拉近学生距离的好机会。因为英语作为中学课程中一门相对于学生“司空见惯”的语数等课程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外语”必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向往、激动、无助、恐惧、自卑等心理压力,并强列渴望从任课老师的形象和言行中寻找答案和心理平衡。如果教师能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不但能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自卑等负心理效应,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正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反之就会为建立师生关系黯然失色,同时会助长各种负心理效应迅速漫延,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一系列麻烦。

1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正直无私的品德及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们打成片,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做知心朋友,使学生认识到老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使他们更快更好掌握英语这门未来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差生普遍较为单纯,思想上的共识,必然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的双向配合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这虽然有点“功夫在教外”的味道,从教学实践出发,这一点是至关重要,我经常在学生就餐时,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中学英语教学乃至一切中学课程教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前提。

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普遍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跟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运用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简笔画及模型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励兴趣,寓教于乐。如BookII上册第七单元,我采用先听录音,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高兴,也真正地学到一点东西。这种东西是在不知学觉中学到的。因此我们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教材的课本里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彩图,图文并茂,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法”、“表演法”、“竞赛法”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BookII第19课,我采用“表演法”教对话。首先将对话中的人物角色分配给学生,准备几分钟后再表演,让他们把自己体会到的动作、表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样一节课下来,这课的重点、难点、语法点及词组就记牢了。在教材中出现了一些国内外著名风景名胜时,我就上网查询,找来这些风景名胜的图片和详细介绍,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英语“意犹未尽”。同时,注重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如: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警察和出租汽车司机必须要拿英语合格证、想当志愿者也必须基本英语会话过关等等。

2.2注重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地学生在发音中常犯的错误,要反复纠正。同时,要注重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感,告诉学生何处停顿,何处重读,何处用升调,何处用降调。例如在不同的词汇表示相同的意义时,比方Hermannerwasunwelcomingifnotdownrightrude.以及Hermannerwasunwelcomingnottosaydownrightrude.笔者就分别在ifnot和nottosay处标上重音,告诉学生这两句话的重点是不同词汇表达的相同意义。然后又在相应的词汇下标上重音,学生们也就明白了此时句子的重点。通过讲解,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句子重音有不同的语感,也就显示了说话者的不同语言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经过训练,学生们以后的朗读中也就注重了正确使用语言、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降调,这样学生朗读起来就绘声绘色、津津有味,学习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2.3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利用下课前的五、六分钟检查当堂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都期待着得到老师的好评,期待着老师对自己的肯定。所以,他们都很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后的愉悦,保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护了学生的求知内驱力。而对于后进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首先在课前给他们留些预习作业,告诉他们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要怕出错,同时尽量让他们回答浅易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是,我及时表扬他们,并多给他们操练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只要我们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的大门,使他们不仅站在门外好奇的窥探,而且急于进去看个究竟,让我们早一点把这把钥匙交在他们手里吧!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善循.快乐学习法,商务印书馆,2002.

[4]李维.学习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篇9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

一、“生命教育”理论的实质

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命特征,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这种生命特征的释放和表现,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意义。但对于个体来说,对于生命存在的感知却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启发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感知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开始。实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通过启发学生感悟生命,进而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小学期间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其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处于启蒙阶段,需要接受正确的指引。因此,对小学生实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之关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小学语文除了要教会学生识字断句、阅读、语法、作文等各项基本能力,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等职责。因而,可以说,小学语文与“生命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

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最大的区分是,语文课本中处处渗透着人文情怀,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这门课有着清晰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的“人文性”,即是指语文这门学科走的是“以人为本”的道路。事实也如此,语文课通过对学生文字、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意识,张扬生命活力和个性,充分发掘生命潜能,进而提高生命的质量。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生命生命》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生命价值的例子,另外,如《》等文章也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生命感怀。

(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广泛性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包含着课本之内的知识,还具有丰富的课外内容。语文教材的课内知识所体现出的生命教育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类是具有返璞归真气息的,如《鸟的天堂》、《观潮》等文章;一类是具有高度精神价值的,如《尊严》、《幸福是什么》等篇章;最后一类是能体现生命价值的,如《》等文章。这些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文章是课内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课内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生命教育的指向应该延伸到更为宽阔的领域,教师可以在保证课内教学的基础上,把课外读本引入课堂,让学生有选择地摘取自己喜欢的美文,让学生在自行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学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教育的效果之一就是为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使理论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作为启蒙阶段,小学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际,那么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多从生活现象起步,通过感知现象上升到对生命境界的理性认识。

三、“生命教育”理论的实施

(一)从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迹象

大自然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中草木都有着生命力,因此,我们应该对自然怀着敬畏的心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中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伟大。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有《观潮》一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放映钱塘江大潮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让学生们通过聆听声音去感知潮水的壮阔场面;之后再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课文,进而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伟大。在《鸟的天堂》一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大自然中鸟类的生存习性和现状,让学生们知悉生物的生命同等重要,因此人类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权利,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们自觉保护生命,进而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二)感受真情,体验生命中的感动

真情是生命情感的真实体现,生命中正是因为真情才显得格外生动、饱满。在生活中,真情也是无处不在的,真情往往能打动人的内心。真情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等。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体现了诗人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这种友情是超越时空距离的,化为无尽的长江之水。这种友情也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系自己和朋友的故事来体悟作者这种感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则是讲述了少年发愤读书,为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这种强烈的爱国感情会通过字里行间传递给每位读者,使他们和作者一样燃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

(三)提升精神境界,努力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

生命之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是否活得有意义在于个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前提是要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语文教材中很多正面的例子,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生命》一文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很短暂,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这样的文章无疑会激励学生们树立奋斗的志向,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另外,如《》、《小英雄雨来》等文章刻画了许多光辉的形象,他们都用实际行动创造了人生的价值。这些光辉伟大的事迹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指引和激励着我们奋斗。《将心比心》、《尊严》等文章更是向我们传递着优秀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生命的真谛。语文教材就是通过感性的材料和事例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所在。“生命教育”意义之一就在于通过对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进而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轨迹与价值观念,使他们在健康、活泼的环境中体悟生命的价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去慢慢体悟和品读书中和书外体现的真谛,让他们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就学会去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质量。

“生命教育”不仅是理论范畴,更需要多方实践完成。教师要在教学中担任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要自己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春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内蒙古教育

篇10

摘 要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对现代大学生的覆盖和影响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本文将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及负面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分析,对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积极促进良好的体育氛围和传媒文化的形成,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体育信息 现代大学生 体育生活

在现代社会,体育离不开大众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也离不开体育。社会越发达,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就越密切。可以说,媒体已经成为当代体育存在空间的重要纬度。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已经成为当今体育界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目前现代传媒传递的信息纷繁芜杂,包罗万象,致使很多大学生已接受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时丧失了辨别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生活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体育知识方面的影响

随着我国体育热潮的逐年增高,报纸、杂志、电台等宣传媒体中“体育园地”不断扩大,其宣传数量之大、报道类型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发展,使大学生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丰富的体育知识。比如,一些“贵族”体育运动——高尔夫球,这项体育运动传入我国较晚,在平时体育生活中以大学生的经济生活条件是不可能接触到的。因此,对此项目感兴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他们想得到的相关信息,可以了解高尔夫球的比赛规则,从而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生活。

(二)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不尽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品质,还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也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形成是有外界因素影响的,特别是自己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现代传媒都是学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对他们进行刺激,促使其对体育从感性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于体育课在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大量扩招后,因受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课程在内容设置,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会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态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去认真对待和解决。

(三)偶像崇拜方面的影响

随着现代通讯设备和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体育名星利用大众传媒打造并发展在大众面前具有较高知名度、名誉度的运动员形象越来越多。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重心向高等院校转移,打造学校体育名星,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可以用来吸引人、筹集资金、提升品牌,为学校竞技体育繁荣发展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偶像的崇拜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他们为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加油助威,甚至不怕长途跋涉,请明星偶像合影、签名,收集有关明星的生平资料及爱好,穿明星代言的服装,用明星选用的体育器材,甚至打扮成明星模样的发型,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所崇拜的偶像身上,体育明星对大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二、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现代大学生体育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体育暴力方面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若传媒的报道虚假失实,或经常发放含暴力和不道德成分的体育信息时,他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思想行为受到不良影响。如游行引起的交通阻塞,以及诸如球迷骚乱、烧扫帚、扔瓶子、敲打来往的车辆等行为,都包含着暴力的因素。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各种偏执的宣传却在不断升级,金牌的价值越来越大,而体育自身的价值却越来越淡漠。过热的宣传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运动员的期望带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并形成极度的感情倾向。

(二)丧失了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

传播学先驱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指出:大众媒体具有麻醉精神的消极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让人们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第二,由此剥夺了人的行动能力。如今的媒体尤其是电视和互联网,画面形象逼真,声色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大学生还处于不能够完全控制放纵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如果过分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媒介和网络带他们的虚幻满足,会使他们丧失参与体育的热情,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观看比赛和节目上。

三、结论与建议

从整体上来说,由于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体育健身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通过传播体育知识、体育比赛、体育娱乐等有关信息,增加大学生对体育的了解,增强对体育的关注,养成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行为方式教育,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对于体育媒介工作者,应注意规范体育的专业性宣传。其次使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方式,打造良好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最后要正面宣传“体育明星”,给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明星榜样。

参考文献:

[1] 陈龙.现代大众传播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3.

[2] 林勇虎.体育的社会学探索[M].万卷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