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纪律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纪律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点滴”者,时间之谓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明创用以壶盛水点滴计时。东汉时代著名科学家张衡用漏壶原理创造了“瑞轮q荚”,它以五虬吐漏水入两壶,左为夜,右为昼。这是世界科学史上头一件带有机械性的计时“钟”。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水之点滴,形容时间短暂。小学生品德素质的成长,也有个时间上的过程。这是个不断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由此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想在一个早晨就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变成品德高尚的人,变成有作为的英才,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机会一点一滴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持久细微的工作。
应该理解到得是,“点滴”虽微,不可小瞧。涓涓细流,能成江河。我国历史上的圣人,思想家孟子曾说过:“源泉混混,不会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意思是说,泉水慢慢地流着,日夜不停地流着,等到水坝盈满了,再向前流去,终于会达到四海。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与此同理,如果不象泉水那样,按照一定过程逐步去做,抓住点滴不断积累,动不动就想一步登天,那将会处于欲速则不达的境地。
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家荀子,在谈到个体生长过程的性格,品德在教育的影响下的发展变化时,对“积”做了生动而又独到的阐述。他在其《儒效篇》中说:“故积土而成山,积水而为之海,日暮积,谓之岁”。又说:“涂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故圣人者,人之所积也”。在这里荀子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做到旦夕不息,日积月累,方可把一般人变成圣人,也就是说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有用之材,可见积累的重要了。
古人实施教育的目标是要人成为圣人,我们面对的是多元化的社会主义的未来,我们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培养的是品德优秀,高素质的建设人材,历史时期不同,对个人成长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但是在点滴积累的道理上都是一样的。这个“点滴积累”反映出的道理是科学的,它是符合人的认识过程,符合一个人的品德成长规律的。科学发展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人的道德品质的变化也不例外。正如列宁所说的:“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当了解为不是‘僵化’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对于个体思想的成长来说,就是一个提高和增值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品德素质不断积累的过程。这里可以说“积累”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恒定过程。
从教学活动中更可看出这一实际道理。以小学生体育课来说,就不能急于求成,总是要有个过程的。例如,在训练学生“跑”的能力时,其速度,其耐性,需要经过长时间训练。做到坚持不懈,天天如是,日日皆然,学生“跑”的速度和耐性自然会提高。这就是个积的过程。再以小学生体育课中纪律的表现来说。也有同样道理,开始上课时的纪律不一定好,经过一两次说教和实际操作,可能好些,又经过一段训练和要求,又有了变化和提高,教师坚持不断在做这项工作,在不断实践中学生的纪律性就会不断变化,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逐渐提高。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更明显,使他们感觉到必须这样做,自觉地表现,使他感到课堂上秩序井然是个令人惬意的事情。
从以上道理和事实不难知道,一个崭新人才的培养,一个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大智大勇,决不是一时的冲动,其品德素质的体现是平时不断积累的结果。英雄人物雷锋曾经说过:“多做一些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说漂亮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干一行爱一行,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就这样,在平常,在大量平凡小事中逐渐锻炼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当然雷锋是个成年人,但他的事迹足以说明积累的道理。小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是个染黄则黄,燃苍则苍的时期,在他们的脑袋中很少有成人想的那些事情,一张白纸能画出最好的画,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要非常重视这个时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向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的方向发展。好的品质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要时时明白他们的心态和需要,进行健康品德教育。试想,一个少年儿童在平常的日子里,不知道怎么要求自己,不愿积极地学习知识,没有团结互助的精神,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大脑里没有科学发展观的因素,待到成人时期怎么会能为别人,为国家,为人类奉献一切。
由此看来,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时时刻刻得抓,一点一滴的抓,坚持再坚持,也就是说对他们的品德教育要经常化,这也是一个慢的过程,急是不行的,没有一个“积累”的观念,是脱离实际的,是不科学的。
在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过程中,有着方方面面的见解,但是有一条是明确的,那也是就是说点滴积累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恒定规律。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焦虑;探析
一、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国大部分小学从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在一些先进的区域,从一年级就开始设立英语课程。我们不难看到当今社会对儿童英语学习的重视。然而,作为一线的小学英语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加意识到一个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当孩子刚刚接触英语时,热情度非常高,踊跃发言,非常愿意进行对话,声音也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得越来越沉默。特别是在六年级,在课堂上刺激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几乎成了一种奢望。许多孩子不再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反之他们更倾向于听,不再愿意参加表演,更有甚者对英语测试产生惶恐心理。
二、提高小学英语学习探析
1.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实现双向互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任务应该以引导学生为主,让其主动学会思考,主动表达,而不是单向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互动英语课堂应该从单向的“一味教”转向“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主动掌握知识点。我们应该建立学生的主导地位,营造一个更自由和轻松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之下,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朋友”,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信任和尊重,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学习兴趣点,营造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的教学氛围,即使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不同,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应仔细分析是否还有另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和如何提问,这才是互动教学的最终目的。
2.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兴趣的培养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当务之急。传统的小学英语学习模式只注重课堂上英语的学习,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造成英语学习的消极状态。所以学生总觉得学习英语是无聊的,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如果将英语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学习中,不仅可以丰富小学英语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文化的内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许多学生谈及英语就有一N听之色变的感觉,如果将英语文化知识的多样性融入英语学习中,英语将会变得生动有趣,所以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重建学习英语的信心。
3.实施评价机制
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他们自身的英语水平。形成性评价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对减轻学生的压力非常有效。学生、教师、家长都是参与者,这种评价能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评价转向积极评价,从而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这种评价还会使学生从以前的单独学习转成合作学习,养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同时,这种评价使学生从以前的“无聊”到“有意识的思考”,促进了学生的反思和调整,使学生学会了解自己,客观地给自己定位。形成性评估的实施将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和进取感。此外,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建立自信,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民主和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享受学习。实施形成性评估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进步,让学生充分获得成就感,享受收获的快乐,这不仅将促进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热情,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最多,加上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学习英语必须学以致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思考、实践和应用,并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真正掌握一门英语学习技能,那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0-0070-01
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其获得更全面、综合的发展,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就此做一点思考和阐述。
1.鼓励互动交流。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与教师或同伴在积极的氛围中进行互动交流,他们的思路会被打开,思维将发生碰撞,有时甚至会呈现惊人的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书本上或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在听课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主动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努力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上《乘法的认识》时,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的方式。在认识乘法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加法的角度进行理解,提出问题:每个盘子里有2个苹果,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列出算式:2+2+2=6(个)。教师追问:5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个)。教继续提问:8个盘子呢?学生列出算式:2+2+2+2+2+2+2+2=16(个)。教师追问: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写起来很麻烦?那怎样来表示更简洁呢?从而引出乘法。如此教学,学生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互动、交流,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感悟会更透彻。学生带着困惑和疑问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助于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有效利用多媒体。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也将更加积极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音频、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半广以乘正从”,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小组中相互讨论、思考:如何理解“半广以乘正从”?它与我们所学的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及其推导方法有什么异同?教师在课前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数学资料并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和巩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
3.开展参与性的数学活动。
除了在数学课上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方法指导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进行拓展。教师可组织学生组成小团队,开展团体活动。活动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其认知基础,在活动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邀请同学参与。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上《小数的意义》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去超市或银行等地搜集小数,把搜集到的资料汇总,并思考:(1)小数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哪儿?(2)所有的小数位数都一样吗?为什么?(3)通过调查,你对小数有哪些认识?(4)你对超市员工或银行经理有哪些建议?在思考、交流和探究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技校学生;抑郁;焦虑;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80-03
一、问题的提出
技校学生作为青少年学生中既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群体,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处于不同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其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多地注意到技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对他们的心理素质关注较少。如果该阶段没有获得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则可能导致成人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而焦虑、抑郁等情绪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关联,这类负性情绪不但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和改变人的性格。因为对于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足够关注。本文着重探讨技校学生焦虑与抑郁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年级为抽样层,随机抽取江苏汽车高级技工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共300人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3%。其中男生265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为18.44±1.14岁。其中一年级学生43人(男生43名,女生0名),二年级学生51人(男生49名,女生2名),三年级学生99人(男生92名,女生7名),四年级学生84人(男生81名,女生3名)。
2. 研究方法
SCL-90取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不同心理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附加因子。量表的每个症状项目分5个等级评定,即(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采用团体测试自填问卷的方法,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测验人员对受试者讲解测试的目的和方法,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内容作出独立的评定。全部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检出率,见表1.
由表1可知:技校学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检出率显示:23.5%和16.6%的学生分别在抑郁和焦虑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其抑郁和焦虑的单项因子分≥2的比率分别为2.9%和1.8%。
2. 技校各年级学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四个年级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由低到高的顺序都是: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各年级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均有极其显著差异 (P
3. 技校男女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比较分析
由表3得知,技校男女生在抑郁和焦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显著差异。女生在抑郁和焦虑两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
4. 技校学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技校学生检测出的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两者存在显著性相关(P
5. 技校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比较
由表5可知技校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比较,均低于全国常模青年组水平,各因子分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
四、分析与讨论
1. 技校学生的总体抑郁、焦虑状况
SCL-90中单项因子分≥2,即程度达到或超过中等痛苦水平,提示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这次调查显示:抑郁和焦虑的单项因子分≥2的比率分别只有2.9%和1.8%。这说明绝大部分技校学生在抑郁、焦虑方面完全正常。这可能与该调查群体的特殊性有关系。一方面,由于技校生没有了高考压力,学习相对轻松有关;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 各年级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比较分析
四个年级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由低到高的顺序都是: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各年级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均有极其显著差异(P
3. 技校男女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比较分析
关于男女性别组调查结果的差异。从表3中可以看出,女生抑郁、焦虑倾向较男生突出。由于性别不同,抑郁、焦虑情绪存在着差异,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学生自身内在因素:这个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带给女生的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较男生多。②学校因素:男生多,女生少,女生在众多男生中,很难将自己的优势显示出来。③社会环境因素:这个结果与学校的性质有关,该技校为汽车高级技工学校,男生在就业方面比女生存在着明显优势。
4. 技校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两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
五、对策与建议
1. 缓解技校学生学习压力
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入手。社会和学校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技校学生,不能以成绩作为评价技校学生的唯一标准,应当看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技校学生在校园这个大家庭里,应学会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做到真诚相待,增进学生相互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谊
3. 加强对技校学生的行业和专业教育
学校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消除错误观念,走出认识误区,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4.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切实关注技校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状况,在加强校风校纪建设的同时,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组织各项专项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中,姚小蓉.师范专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04).
篇5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的是黑板和教材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效率不高。而多媒体融声音、图像、视频等资源为一体,能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生动,很好地符合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认识多媒体作用,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大小了坚实基础。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教师以讲授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而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习效率会有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受学习兴趣的影响,而小学的学习兴趣又以间接兴趣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摆脱单刀直入的导入方式,而借助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的语文知识为直观认识,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为知识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如在《鲸》(第九册)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单凭文字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而借助多媒体呈现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察中进入文本阅读,辅以问题,学生的认知面得到了拓展,观看中了解了更多关于鲸的知识,阅读也就更轻松了。再如在《月光曲》(第十册)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月光曲》的音乐片段,学生欣赏后让学生抒发感慨,顺势引入盲姑娘,从而顺利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中,同时也为阅读中的联想奠定了基础。
当然,对小学生而言,生字词的识记也是重点,借助多媒体来导入新课,在新课中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也有积极作用。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五册)的教学中认识“雀”字,教师以课件来呈现“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并用红色突出,学生很好地识记住了该生字。
二、借助多媒体引导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合作探究方式来组织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师呈现问题的方式多以板书形式进行,这不仅占用课堂时间,还会因为板书效果而影响学生的探究效果。而借助多媒体不仅可快速呈现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也可清晰而快速地呈现问题答案,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导入新课后学生阅读,以多媒体呈现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教师再总结。如在《飞夺泸定桥》(第十册)的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后提出问题“北上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沪定桥走不可?”然后学生自主阅读第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勾画出句子“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辅以图片,投影中呈现“只有”和“唯一”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没有其它道路可走,只有夺下泸定桥才能继续北上。又如在《夜莺的歌声》(第十册)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再呈现答案“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让学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是阅读教学中,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也可采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写景作文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景物后,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小组讨论,理清思路后再写作也可收到不错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突出重点,促进知识构建
要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还需在课堂中突出重点,让学生把握住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要巧妙地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这样才会促进学生的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的视听功能,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去学习。
如在《燕子》(第三册)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教学中为让学生体会燕子“活泼、可爱、机灵”的特点,教师先播放一段燕子飞行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再如在《陶罐和铁罐》(第五册)的教学中,为让学生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师以Flas形式来呈现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再引导学生分角色对话,对话中体会,分析,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也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总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明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作用,合理、适度、科学的采用多媒体,让多媒体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知识构建,培养学生技能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 曹云.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1期.
篇6
教育部2月5日《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通知强调,要结合所教学科特点,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重点考核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教师专业发展重点考核教师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情况。要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重点考核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通知表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通知要求,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学校按规定的程序与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同时适当听取学生、家长及社区的意见。
通知还强调考核要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据了解,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工资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意见》指出,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
《意见》将师德放在绩效考核的首位,明确要求“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意见》指出,要鼓励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使他们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班主任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
《意见》指出,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篇7
1、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师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关怀人的成长为目的,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同时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长节奏,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可以引导他们寻求改进的对策——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来代替埋怨……,用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之后去尊重和关爱他人,由“内省”进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地。
2、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知识与价值融合的语文课程观。在教学中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让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活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孤立地传授知识,结果出现学生考前背知识点,考后全还给老师的现象。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被学生理解的、融入在他们生命主体之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当中的意义”。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借助各种手段、利用丰富的文史资料或影象资料等课程资源,创设语文教学情景,将知识学习放在特定的语文情景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知识的意义。要真正落实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密切联系,让学习过程成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对生命的意义;正如朱小曼教授所说“知识是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作为一种智慧的知识,它必然是渗透了人的生命,与此相应,由这种知识所创造的财富就不只是物质的或精神的,它同时也包含了本体的人的生命的丰满与提升”。
3、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符合时展的语文教学观。所谓有“生命的语文”就是体现在语文知识生成所蕴涵的“进步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社会精神、社会能力”等方面,体现在“面对语文,我们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追思,也可以戏说;可以唱歌,也可以怒骂。语文给了我们宣泄情感、升华体验、升华认识的处所”;语文“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语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就必须也必然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跃动”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二、二期课改下语文生命课堂的特点
1、语文“生命”课堂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堂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点”。而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更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机会,而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我们由“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我们的目光要下移。我们尽可能的采取一切方法和手段,使得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语文“生命”课堂是生活的原课堂
语文“生命”课堂是生活的原课堂。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语文“生命”课堂是面向生活的教学,它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努力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学科世界不致因遗忘生活世界而丧失其存在意义。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观察、实验,对信息进行查找、选择、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获得、交流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信息素养,学会在生活、生产和各学科中发现问题,完善知识建构,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3、语文“生命”课堂是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
语文“生命”课堂反对严格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语文“生命”课堂主张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向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发展过程。因此语文“生命”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生成性课堂。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探索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4、语文“生命”课堂是对话式课堂
传统教学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最后陷入“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生命”课堂是对话式课堂。它可以是学生和教师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使一个人生命质量提升的过程。这种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对话过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通过学生的理解而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思维与情感的流动之河,激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闪现出新鲜的见解;由此可见对话培养是学生的思品、个性、合作精神的土壤。
三、建构语文生命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燕国材先生在《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中认为它是生命教育一种“在生命活动中,通过生命活动和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由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与实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实施生命课堂的重要前提
“生命”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它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构建“生命”课堂,教师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2、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实施生命课堂的保证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也是实施生命课堂的保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那种“视学校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的教学氛围必定会使教育失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中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但他们有思想,有自己观察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即使学生观点出现偏颇,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及教参中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感到自己在学术上、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由此可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片生命的绿洲,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应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3.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隐藏在语文课程和语文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1)、挖掘现有的文本资源,进行生命教育。
在课堂中恰如其分的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并有效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古文学习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明志”、儒家思想中的“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内容,使学生受到修身养性、谦让、和谐等的教育。如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讲述传奇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要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生命才会更灿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应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之后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回忆父母为你做的点滴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可以设计: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难以接受的困难和挫折,你将如何面对?这问题的设计,目地让学生懂得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2)、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源,进行生命教育
学生的身边充斥着鲜活的生命教育资源,各种新闻、报纸等媒体,对社会上珍爱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经常报道,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有效的把这些生命教育资源引入实施,从正反两方面引入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进行有效教育,以使学生在现实的感知中了解社会,在自我的感悟中增强生命意识。
4、丰富语文教学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手段
燕国材先生在《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一文中说的:“人是自我教育的对象”即要“用自己的生命活动来塑造、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是的,“生命意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学生主体参与实际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与思维碰撞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利用每单元的活动课程,将语文学习与寻找学生身边相似的故事相结合,延伸课堂,寻找身边的人生标杆。如可以组织学生走访身边逆境成才的人,……也可以组织演讲征文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可以将语文学习与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相结合,开展“书写自己的成长历史”活动:可以从父母及亲友那里了解自己幼年的故事——口述史;可以从自己的照片及用过的物品——“文物”来反映自己的历史等等,让学生从自身的成长历史中了解生命成长不易,其中浸润着父母、亲友、师长的关爱和呵护,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之情,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改变评价手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保障
在教学中,长期受到批评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冷漠,攻击性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垂气和郁郁不乐…….”这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要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落在后面时,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一个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
篇8
温州近几年公开课呈现这样的趋势:“传统教学以老师的‘教案’而‘复现’课堂的情景,逐步被以‘学习任务单’呈现的‘任务驱动’的新课堂所取代。”许多学校更是自上而下,引导教师将“学习任务单”作为日常的教学手段,推进“任务单”导学课。“通过学习任务单,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样的教改浪潮中,老师们都身卷其中。不断听到本校、外校语文老师的感想甚至抱怨后,我渐渐产生了一些疑虑:
1.课前、课中、课后的问题全部前置,课堂思维火花的碰撞何处安放?
2.任务单内容繁多,老师能每天据此调整甚至设置课堂教学?
3.任务单本意是实现“高质减负”,但为何只出现在公开课?
4.如何避免学生用过就丢。
5.过于仔细的问题前置是否消解真实阅读?
6.是否有过度预习的嫌疑,是否会导致课堂的“虚假繁荣”?
二、具体设计实践体验
结合我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设计了极简任务学习本。
(一)课前微解
课文学习应符合学生日常真实阅读的规律。我们看完文章或书后,浮现脑海的一是作品写了什么(主题),二是有哪里看不懂或者为什么这里这么写(问题),三是某些地方写得特别好(亮点),而这些恰是应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作为初中生,基础字是难以避免,每课预习任务如下:(1)字词积累: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摘录文中陌生或值得积累的词语。(2)主题微解:以“课文写了……(事),想告诉我们……(情感或道理)”句式进行概括,可有其他表达。(3)提问微点:从字词句段、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行文布局等各个方面提问,着眼细处,依据课文会有微调。
(二)课堂微修
即使上午第一节课,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亮点和问题,在课堂中以PPT或口头形式进行讲解。答案和建议直接记在课本上,便于学生复习和保存。课堂中善用《课时特训》,减轻课后作业负担,所有内容在听写时进行考查。我认为课堂是对学生自读体验的一次修饰、修正、修改。
(三)课后微距
现在教育理念认为课堂是理解的开始,不是解读的终结。同时,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希望课后学生能做到“微距”,比之预习所得,有所深入,有所拓宽。因此,极简任务学习单的课后任务包括:
1.回答自己的预习问题。
2.进行二次提问:比课前问题更有深度或者广度。
3.完成老师课后布置的深度提问或者拓展练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段中“我”是怎样的心情?教学《社戏》时,可联系资料“胖绅士”再进行深入理解,学会联系而非孤立地理解文章。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父亲对花的喜爱,无形中教会了女儿什么?是“情趣”“对生活的喜爱”。
三、已现问题改进方向
我以分数代替等级,每周五算分,周末发私信告知家长,遇节假日,学生可以相应分数减免作业。学习本的形势应当与课文特点、教学目的、课型变化乃至奖惩制度相结合。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 提高记忆效率 学习兴趣 理解性记忆 深化知识 科学性的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24-02
许多学生,特别是英语基础比较差的,都说自己英语之所以学不好,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对已学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因此整个英语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克服遗忘,加深记忆痕迹的过程,而加大记忆痕迹的手段便是“频率”――重复练习的次数,但机械性的重复并不能使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这时新知识是孤立的,因而也是飘移的,它就是容易遗忘;另外,不断地重复往往使学习者在心理产生“厌恶”,主动性减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的培养,以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弥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培养有效的记忆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记忆效率。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识记效率
通常人们往往容易记住感兴趣或能引起情绪波动的事物,甚至终身不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合教材的各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法。
1.1竞赛教学法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有较强的模仿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且好胜心强。因此,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和竞赛,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会使他们充满好奇、新鲜和紧张感,使得课堂气氛既活跃又紧张,于是学生便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掌握用法。例如:在教颜色名称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把全班分成四组,课前让每位准备十张不同颜色的卡片(要学的颜色)。上课时,首先教师拿出自己的卡片(一面涂上颜色另一面写着相应颜色的名称)。先把涂颜色面让学生看,然后转过名称面让学生看单词并跟着教师读。然后每组请一位同学上来按老师讲的单词拿出相应的卡片。随着老师说的速度加快,拿错卡的人数和次数就越来越多,哪一组拿错的次数最少,哪一组就获胜。在这紧张的竞赛中,他们会努力记住这些单词。通过这样的游戏,全班同学都在热烈的气氛中愉快地掌握了有关颜色名称的单词,并且记忆深刻。
1.2实物教学法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语言描述需2.8秒,线条、图画需用1.2秒,彩色照片需用0.9秒,直接观看物体的形状则只需0.4秒 (赵菲,1998,p.37)。
实物,它能把一个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和真实化。它不仅能够烘托整个课堂的热烈气氛,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地配合老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可数名词的复数时,就带些不同品种的水果到课堂。水果是大家熟悉的实物,用它们来进行教学,学生觉得亲切,通过一个和许多个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如:教师拿着水果先进行如下的自问自答,并把所说的句子写在黑板上。“What’s this?――It is an apple/orange/a banana….” “How many apples/oranges/bananas can you see?――I can see one/two/many…”等等。然后再利用水果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同样的问答,进行充分的操练。最后将这些水果奖给课堂上表现好的同学,会使他们觉得有趣、兴奋,且易接受,而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和句型操练就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从而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1.3简笔画教学法
简笔画就是教师用寥寥数笔迅速绘制既简单又形象的画,它能把抽象的、枯燥、无味的单词和句子变得生动而直观 。即使画得不十分贴切也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进而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教介词短语in front of与in the front of的区别时,在黑板上画一辆小车,画一个男人坐在驾驶座上,画一个男孩站在小车前面。告诉学生:A man is sitting in the front of the car. A boy i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car.并把这两句话写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把这两个句子与图画进行对照,很快就明白了in front of 与in the front of之间的区别。就这样抽象而枯燥的词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1.4捕捉时机,因势利导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并及时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赵菲,1998,p.36)。提高对新知识的记忆。如在教现在进行时,若有学生在上课开小差,比如有两个学生正在谈话,这时,教师可以指他们问同学们:“What are they doing now?”教师边说边把这一句话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talking .” 说完也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并由此导出这堂课的新知识。这样既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了这节课的语法知识,教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有趣的教学法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2.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也是提高学生外语记忆效率的一种尝试,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最令他们头痛的就是单词记不住或记了又忘了。为了能使学生提高记单词的效率,笔者曾根据单词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1形、音、义相结合教新词
英语词汇成千上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在音、形、义方面,很多英语单词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词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总结出英语词汇的构词法,使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变化规律,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在课堂上要侧重呈现些新词与旧词在形、音、义上的联系,鼓励学生找出一个词与其他词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例如:postcard=post+card , cellphone=cell+phone , anywhere=any+where,这些词在意义上都有联系。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use-useful-usefully-useless-uselessly-uselessness,这两组都是同词根的词。词与词之间的结构联系有前缀、同词根等联系。及时向学生讲授这些构词知识,学生不但可以较快地记住新词,巩固旧词,而且可以通过推理思考、化不知为知,使有限的词汇知识转化为无限的生成单词的能力(陈国新,1998)。
2.2根据发音记忆
教师在教授新单词应要求学生要注意归纳出字母发音规则,发准音并依字母的发音规则和音节记读单词,把发音规则与拼读规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读较大数量的单词。如: television、hospital等较长的单词,只要读准音,记起来就容易些。对不规则的发音,如:machine中“ch”,of中“f”的读音,child和children 中“i”的不同发音,以及同音词如:write和right等也应进行归纳比较。对容易混淆的字母组合如:sion和tion组合的读音也应做出适当的归纳,并从中对照应用,而后找出例外。词的识记必须以词的读音形象在大脑建立联系为基础,一个词在学生的脑海中是否会成为终身记忆,关键在词的读音是否能一次性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
2.3通过分类、归纳与比较加强记忆
平时用得最多的还是归纳比较法,只有通过归纳比较,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合理使用。归纳比较做得及时,对加深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率很有用。归纳要简明扼要,比较要切中要害,要注意形象性,系统性,代表性。
在重视同义词组、句型学习时,特别要重视形似义异词组的区别,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加强记忆。例如:begin和start 之后既可以跟不定式也可以跟动名词。两者意义相同。如:They have begun/started to do their homework.=They have begun/started doing their homework.而stop之后也是既可以跟 不定式也可以跟动名词,(stop to do something, stop doing something)但两者意思不同。如:He stopped crying when he saw his mother. He stopped to listen after I turned on the radio. 前句意思是当他看到 他的母亲时,停止哭泣。(他本来在哭。)后句意思是在我打开收音机后,他停下来听。(说明他本来不在听,而是在干其它的事。)像这类词组还有:remeber/forget to do something,remeber/forget doing something 等等。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这样归纳与比较,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类词组的用法并能牢牢地记住了它们的用法。
以上这些情况都告诉我们:只有理解了才能牢固地建立起正确的记忆。
3.深化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新知识讲授的条理性,深化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英语学习中新知识出现通常是陆续出现的,因此,学生脑子里新旧知识的记忆往往是缺乏条理性的。这时只有教师通过教学使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加深印象而产生有效记忆。如:课文中先后出现了部分动词后跟不带to的不定式作宾补,这种语法现象,首先归纳为“十个半”,在组织学生背出这“十个半”动词时,笔者曾作过一次试验。一个班作试验班,我把这十个半动词作如下分析与归纳:首先是七个感觉动词,其中四个看(see,notice,watch,observe),两个听(hear,listen to),一个总的“感觉”(feel),然后是三个“使役动词”(have,make,let),半个为帮助(help)。另一个为对照班,按平时出现的先后,把这些动词不加整理,要求学生去背。最后结果是:全部背出的学生,试验班为80%,而对照班仅为30.6%。这试验说明了经过条理系统化的新知识,贮存到记忆中去是比较牢固的。而没有条理性的新知识则容易发生“断链”,而导致遗忘。
4.科学性地安排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记忆效率
4.1根据遗忘规律安排复习
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佳的方法。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最好能根据遗忘规律进行。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头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第四天遗忘率最高,以后逐步渐缓慢。如果在第四至十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要鼓励学生与遗忘作斗争、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定期地听写所学单词,用所学单词进行中译英、英译中的训练,开展有趣的单词游戏等。
4.2集中复习有利于巩固知识
除了平时复习外,还要进行集中复习,如单元复习、阶段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集中复习在加强平时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把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记忆效率。在集中复习时,不是由教师来总结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而由教师引导学生来总结,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总结过程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总之,复习应该在遗忘开始前就进行,有效的复习要先密后疏,复习的形式要灵活多变,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有很多,但概括起来就是要努力使学生摆脱机械练习的束缚,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发现其规律。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发现规律并会运用规律,从而达到能用心、用脑去记忆所学的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参考文献:
[1]崔静.1998.课堂愉快教学法的运用[J].《福建中学教学》,第5期,第31―32页.
[2]丁琳.1998.中学英语词汇教学[J].《福建中学教学》第9期,第32―33页.
[3]赵菲.1998.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福建中学教学》第9期,第36―37页.
篇10
【关键词】总结 技能英语 比赛心得 提升 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方面都处速前进的阶段。然而国际之间的互相合作成为主流趋势,所以语言沟通成为现在各国必要前提。英语是世界各国进行合作的关键语言,所以学习英语要提上国家的日程。我们首先总结一下技能英语比赛心得,其次再介绍提升中职英语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一、 中职英语学科微课程设计的应用
在这次技能英语比赛的过程中,主要收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这次英语比赛过程中,所有参加技能英语比赛的老师,都在比赛前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英语专业技能。就像在长跑比赛中,所有的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之前都要进行刻苦的训练一样,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对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在对我个人来说,技能英语比赛让我在参赛过程中,不断加强了自身的口语能力、写作水平,对个人具备的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完善。二是在这次进行英语比赛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的成员都看到了其他人身上所具备的优点和长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在比赛的过程中看见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多多善于学习,及时补充个人知识点的不足,才能在不断的磨练中走的更远。
中职英语微课程设计的应用分为两类,一类包括正式课堂教学的需要,另一类包括非正式课堂教学的需求,所以将微课程的应用分为“翻转课堂”和“课堂学习”两种,第一类是将微课程在课前讲,第二种是运用在课堂之上。基于微课程的中职英语的翻转课堂能充分保证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生们能够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微课程的课堂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对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与此同时,中职英语微课程是素质教育新课改的需求,微课程能够将技能的操作简明扼要的展现给学生们,并且能够重复的进行观看和学习,不懂不理解的部分还可以继续学习。现在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对以往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究,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保证教学效果的完成。
二、提升中职英语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1.英语知识内容具体讲解。中职英语知识这主要包括听力、阅读、语法、词汇、写作各部分分别进行详细具体的讲解。(1)词汇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做到让中职学生们充分掌握词汇,如果学生们词汇无法掌握,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难度会越来越大,教学过程也会越来越困难。所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加强示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模范作用。(2)听力教学。听力是英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在新教材中,有许多的听说材料,而这正是学生们学习中的一个困难之处。下面我就听力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练习听力的方法。首先进行大量的听读练习。所谓听读,就是指让学生们先试听上几遍录音,然后,让学生们进行阅读,在阅读时,学生要仔细理解句子的重音,弱读等阅读规则,仔细练习阅读技巧,然后进行听写训练。
2.任务型教学方法。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在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率方面非常关键。中职英语老师可以在三个方面展开任务型教学方法:(1)明确教学任务和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就是教学活动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且能具体操作。(2)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能够促进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开发性思维,使学生们更喜欢学习英语,综合素质得到提高。(3)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获得、处理、和使用信息,如果可以用英语和其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只单纯的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多媒体教学方法。中职英语教学包括听力、音标、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教师们在课堂上要把所学的知识内容清楚地讲解给学生,同时还要在黑板上用板书进行讲解比较麻烦。现在,如果想要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十分关键。媒体教学的应用除了把知识和图画十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还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知识点就会通过多媒体呈现到屏幕上,这可以使学生们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接收更多的知识。
综上所述,中职英语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求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中职老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虽然要适当的进行权力下放,让学生个人亲身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但是不要遗忘和忽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指导地位,在必要的时刻要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点迷津。通过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及其创新学习的本领,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们理解英语,在生活中合理的运用英语,不断开拓和丰富学生们的视野,让学习到的英语知识真正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医保内部管理制度
- 下一篇:农村征收树木补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