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教育困惑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的教育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的教育困惑

篇1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困惑;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51-01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必须贯穿于我们整个的教学管理中。《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提出“切实落实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切实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根本和质的指标,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贯穿,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落实到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员工。”根据纲要要求,我制定了详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并时时做好记录,及时公布。经过我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许多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就这两方面做一分析和探究。

1.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困惑

1.1 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前身为农场子弟学校,学生流动性大,加之近几年大量移民的进入,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的行为、生活、风俗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语言方面的差异更加剧了交流和融合的困难。

1.2 由于近几年种地收入低,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出外打工,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上学,由于老人年迈很难和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缺乏有效管理,致使这部分孩子由于疏于管理和自作自行,造成了他们性格孤僻,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遇事不交流,甚至在班里还有暴力倾向。

1.3 现在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娇惯和任性,在他们身上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特点,同时也有许多不良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如任性、自私、畏难、怕苦和以自我中心等,导致难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了一种桀骜不驯的性格。 

2.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经验

以上的困惑和困难一直困扰着我,怎样才能有效的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的素养,一直是我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管理,我在此方面积累了一点经验,并取得一点成绩。

2.1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榜样引领学生。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要想改变学生的世界,就必须改变教师的世界。我校在教职工中开展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

2.1.1 严格要求,细化标准。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七不准”、“八不得”和县教育局制定的“40条”和“60条”等教育法律法规,学校提出教师“首遇责任制”(即遇到学生有困难、有问题时,无论学生是否是自己所教班级的,都要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不得推诿),对待家长学生、家长态度要亲切和蔼;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三全”、“三爱”、“三让”、“五心”(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爱事业,爱学生,爱学校;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对待学生:热心、诚心、关心、耐心、细心)。 

2.1.2 注重反馈,激励监督。学校将教师道德表现情况纳入评选“百佳教师”、“百佳班主任”、“优秀教师”、“文明家庭”等的评选内容,学生参与投票,同时开展了“学生评老师,家长评学校”活动,在活动中让学校及教师找到了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我们请学生家长听评示范课、优质课,并与家长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了学校教育工作的监督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受到家长、学生的好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

我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把“做最好的自己,办更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行为准则,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全校学生树立了道德榜样,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2.2 让习惯符合规范 让规范成为习惯

2.2.1 以行为规范为突破,继续加强思想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及班队课等时间,继续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班级公约》等,并且要求各班积极落实,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2.2.2 以班级常规评比为抓手,规范习惯养成。在学生中树立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环境的美化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的信念。加强对班级常规评比值日工作的指导、监督力度,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向全校师生倡议“爱我校园,从我做起”的校园无垃圾行动。设立监督岗,志愿者轮流值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随时拾起地面上的点滴垃圾,扔进垃圾筒里,确保校园的整洁。

2.2.3 以每周检点为导向,落实各项工作。组织检查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抽查工作,并把检查情况及时记录反馈,对出现的弊端做到抓早,抓好。

3.用宽容书写尊重

教师的宽容尊重带给学生的是自尊与自信,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和超越自我的原动力,是一种爱的艺术。学生犯了错老师当众批评,虽能起到警示作用,却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其破罐子破摔的恶果。如果换一种方式,悄悄地指出他的缺点,给他留点面子,他就有可能心存感激而奋发向上。一次,有两位学生到学校食堂去,一位和食堂工作人员说话,一位在选买东西,并顺手从抽屉里抽走了五十元钱,后来被工作人员发现并告诉了我,我就把这两位学生叫到校园一个无人的角落,首先问他们是不是没钱花了,如果没钱花,老师可以给他们,他们感觉出了事情可能被发现,就自觉承认了错误,还要求我为他们保密。我就告诉他们,因为他们的行为见不得阳光,所以老师也就挑选了这个地方,希望他俩能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及时改正。这两位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事后,他俩归还了钱并道了歉。我没有在全班学生面前再提这件事。后来这两位同学不但改正了错误,还积极的投身到为他人、集体的服务中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篇2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解决学习语文的困惑。在困惑中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找到解决困惑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困惑;探索;对策

目前,全国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我们教师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新课改理念。然而,通过我们基层教师近两年的新课改实施体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伴随新课改的一度推进,却产生的诸多困惑,致使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时时有种凌驾于新课标课堂而无法适从的感觉。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这些困惑,一天得不到解决,教育部推进实施的新课改理念也就一天得不到突破,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将随之付诸东流了。所以,它们如鲠在喉,必须得说出来,望各位资深同仁能予以“解惑”。

首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通过方法驻点学生勇于探索,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可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这样就是使得学生的个体体验不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失效。

其次,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而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能参与,其余学生仍是被动,似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于是,就成了我们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虽然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也能常见诸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审视当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实,甚至去了解那些常年司职小语的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存思惑。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薄弱,小学生语文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之事。就笔者任教的班级来看,学生是源自全乡数所村小的三年级学生。接班之始,班级39多个学生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书读不成句,字写得东倒西歪,课堂说话出语结巴,且词不达意,声若蚊蝇,更不肖说其它语文能力了。而面对着语文基础这样偏低的小孩子,除了循序渐进,除了细育漫化地牵扶而外,恐怕就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虽然其它农村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学生景况或许有较好的机遇,但未必好多少。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困惑与转向

G623.2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当前改变语文教学传统现状,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在新课改思想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改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能够及时把我现代教学的先进观念,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以下内容通过两个部分的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一些困惑或者继续改进和填补的内容,并提出在未来改革中需要把握的方向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分析

根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实际情况的调研总结,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阻碍主要来自于没有认清楚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此不能找到很好的解决策略。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主要是以下方面:

(一)观念认识不够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处于完全主动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也仅限于教师授课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新课改的精髓所在,不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教师也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教学的情况,没有了很好的反馈体系。

(二)我国教育理论的缺失

我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探讨起步较晚,现代的脚下理论主要来自于国外的经验,作为先进理念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语文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这些教育理论思想和体系与我国实际情况之间产生的差异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发现,这些教育理论体系是在发达国家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并不适应。但是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导致教育理论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产生了冲突。

(三)教师的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传统教学思维,这就造成在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过程中阻力重重。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停留在浅层次上,对课堂理解片面,不仅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对于教材也无法实现深层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综合水平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教学水平高、感染力强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讲课毫无亮点,无法用自身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这是无法实现创新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转向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

思想能够指导人的具体实践,为了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保障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打破传统观念的决心,在小学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环境,并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对每个学生尽量做出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科学借鉴国外教育理论

教学理论能够指导正常的教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性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在当前,我国在创立本国教育理论时,必不可少的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教学理论,但是这种学习不应当是照搬,而是要有限度的借鉴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另外,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因此在创造和发展我国语文教学理论时还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涵,融合现代的理念进行创新发展。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载体主要为语文教材。目前,教材也开始从传统黑白模式进入到彩色模式,其中有大量彩色的插图,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联想出动态的短片,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现有的插图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挖掘出插图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应对小学语文改革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接触知识、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其思维能力也处于转换阶段,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感性,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素材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另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场景设置、主题变化等方式,实现学生思维的飞跃。

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改革,也是符合我国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要求,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改进,并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指导。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改革 转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9-01

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

1.新课改观念认识的缺失

在传统语文课堂,语文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他们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点,这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方式的培养和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改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尚未完成从传统教学到新课改的转变。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将新课改精神融入到教学的细节中去,不能空喊口号,不将其落实到实处。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注重自我反思,并且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将阶段性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观念问题,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理念和应试理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要想普及新课改教育理念,就要放弃应试理念。他们的这种想法使得新课改丧失了生存的根本,不利于新课改的发展和普及。由于教师无法正确理解新课改理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选择争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同时对教材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一直都不理想,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激情”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懂得“激情”的运用,那么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转变教学态度,而教学态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态度和方向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转向

1.转变教育观念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应该注重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其能够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又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使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不断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在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转向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坚持全面的评价,不仅仅仅以当前学生的分数就断定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应该综合分数、进步程度、学习态度、品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形成符合我国教育实情的先进教育理念

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的改革进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建立符合我国教育实情的教育理念的。首先应该明确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其次应该明确为我国的教育现状,当前教育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新课程改革落实情况依旧不理想;最后应该了解我国的教育理念发展现状,我国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时候,没有依据我国的教育事情对其进行修改,而是照抄照搬,这就会出现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我国教育现状相分离的情况,不利于小学语文改革的推进与完成。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转向,应该从我国的教育实情出发,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教育生存的根本,例如可纳入《论语》、《孟子》等,并不断吸收外国教育理念的先进之处,从而形成符合我国教育实情的先进教育理念。

3.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问题,并不断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自我意识得到提升,其才能够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能够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除此以外,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为其举办的各类培训,通过积极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与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出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并重的优秀人才。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之余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转向。

参考文献

[1] 高贵忠,任京民.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1).

[2] 方建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赤子(中旬),2014(03).

[3] 王庭波.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 键 词】 年龄特征;时代脉搏;网络媒体;真诚投入;相互融合

当前,我国的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核。新课改的总体目标中,尤其提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壮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我们在与中小学生长期的交往中,也深刻感受到同学们在成长道路上的诸多疑惑、烦恼、苦闷和喜悦,更感受到他们在疑惑、烦恼、苦闷、挫折、喜悦面前,往往不能驾御自己的情绪,而积聚成为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作为关工委的老同志,有这样的责任、也有这样的热情来为他们解除困惑,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新媒体普及的新环境下,我们关工委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心理辅导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成一个具有和谐个性的人,是我们关工委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年来,我们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适应新环境,提升“谈心屋”服务新水平

在中小学设立“谈心屋”,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能够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以心理素质的优化,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好心理健康工作,首先要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重点是关于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就业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不可能像其他文化课那样,用传授知识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而要更多地体现心理学科的特色,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一些技术技巧,让学生在心理辅导中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从而真正从中提升心理品质。

(一)把握中小学生的特点,切合年龄特征

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把握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深入了解中小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特点,学生的思维是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情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两极性、社会高级情感都获得发展。因此,心理辅导要帮助初中生学会了解、体验,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审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情感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紧密相连,同伴关系的影响力增强,而与父母、老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紧贴时代脉搏

关工委的老同志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握时代脉搏,掌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好网络社会的资源和优势,同时也要应对网络时代给我们老同志带来的挑战。教育部聘请的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为首的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国学生的九大核心素养,“谈心屋”的心理辅导要紧扣这些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和实践创新这四方面,促进中小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的中小学生是生活在当下的,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与网络时代相适应,将“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新的工具、方法与手段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前,许多中小学开设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门网站,开通了家校微信通和QQ群,旨在拓宽和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当今的网络也广泛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我们的心理辅导要把握当前初中生的时代特征,了解当今的中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话语系统,从而贴近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谈心屋”服务成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寻求新视角,探索“谈心屋”运行新机制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影响我们的关工委老同志,也影响着我们广大的中小学生。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网络。相应的,我们关工委的“谈心屋”也要适应新的网络背景和环境,探索运行的新机制。

(一)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传统面询相互融合

网络无处不在,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虽然网络咨询无法做到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但其教育内容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传播快,便捷,人力、资金投入少。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学生心理普查及档案建立的工作,及时有效发现较突出问题及问题学生,有利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咨询中面对班级及学生较多的学校,咨询者人数缺乏、资金不足、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在传统咨询中,咨询者通过心理咨询相关途径与技术,较易与W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及时全面地了解来访学生的状况,并作出评估与诊断。而因此,做好传统咨询与网络教育两种形式间的融合,取其优而补其不足,更将有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其将来发展的新趋势。

1. 主次分明,相互辅助。由于两种教育形式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其适合的咨询内容做到“主次分明,相互辅助”,以实现两者融合。针对学生适应性与发展性问题,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传统咨询为辅;针对障碍性问题,则以传统咨询为主,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中小学所建立的心理教育网络平台,可针对常见心理问题开设知识专栏,包括:成长天地、心理乐园等,为有相似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专门发展性辅导网页。可提供相关心理卫生辅导视频、心理学电影、优质心理卫生课程等。为每名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档案专区,用户名即该生学籍号,学生可不定期自主进入该专区进行问卷测量。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与相关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进行交流,以科学解释测量结果。可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源,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适应性、发展性问题,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究提供可能,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传统咨询由于可以进行小规模的个别咨询、团辅活动、小组讨论以及课堂教学等,对学生关心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辅导、答疑,起到辅助作用。对于后一种情况,由于障碍性问题的咨询,一般采用个别咨询的方式,主要使用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的方法,需要良好的咨询关系,因此,传统咨询是主要的手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则可起协助、支持的作用,障碍性学生通过阅读心理卫生健康知识,有助于后期的康复性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长期有效,起到辅助的作用。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方面,关工委的心理咨询人员所拥有的心理卫生健康知识“转化”给网络,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以实现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强化,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萌芽阶段被消灭,起到预防作用。另一方面,将学生电子档案中所发现的有潜在障碍性发展或已经有障碍性问题的学生及时筛查出来,并“转化”给传统咨询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及时有效地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治疗与辅导,避免因拖延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果发现存在适应性与发展性问题的学生,网络可以作为主要解决途径。若是存在障碍性问题的学生,由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必要时进行转介。

(二)搭建网络平台,建设一支纵横交错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团队

我们关工委的老同志可借助网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个团队,转变教师和家长的心育观念,让大家都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我们在教师、家长中建立QQ群、微信群,结合现场培训,在网络上提供培训的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教研和探讨,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1. 开展教师培训。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需要的是热心于此,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的教师,但一所学校仅凭一、两位专业心理教师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1)让全体教职工都知晓心育。一个学校有两百多名教师,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在一夜之间成为熟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培训,培养全校教职员心育意识。

(2)培养心育工作的先行者。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扎根研究为龙头,以热心于此项工作的教师为骨干,通过不定期的心育沙龙、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网络心理小报的宣传等方式,促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交流在心育过程中得到的感受和体悟,共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提升心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素养。为了增加教师们心理教育的理论底蕴,开阔眼界,我们还邀请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在网络上提供心理健康学习的平台、专家讲座,网络上课程丰富,而且教师可以自己选择,让学习更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举办网上家长学校。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家庭和父母对孩子心理成长的作用和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代替不了的。而事实上,许多学生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遇到了许多困惑。因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要。我们组建了老园丁宣讲团,面向各年级家长开设讲座,同时将一些优秀的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放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关工委的网站上,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给家长以创建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让更多的家庭充满亲情,让更多的孩子在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举办网上家长学校,网络上的微信“家长成长小组”,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在微信群、QQ群上共同回顾团体活动和网络学习的感悟:让每一个成员说说,他们对哪一次的活动印象最深刻,在这几次团体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心得、想法,为什么?每一位家长都在网络上表达了自己参加团体的感受和收获。有的家长说,自从参加了家长成长小组的团体活动,就再也没对孩子动过手。大家表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好多了,自己更能理解孩子了,没有那么急躁了;原来孩子回家跟自己不说话,现在竟然母女俩能坐在一起聊一个多小时了。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有的孩子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一位家长分享说孩子数学成绩进步了20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家长在“成长小组”微信群中晒出了自己给女儿写的信,以及女儿在期末考试后写的自我认识,妈妈读了,觉得很感动。大家更多地还表达了对这个团体以及其他成员的感谢,感谢这样一个集体、这样一个平台促进了自己的成长。

3. 建立转介机制。通过面向教师、面向家长的培训工作,形成了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也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为学生建立心理成长档案,为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和成长的烦恼;当遇到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时,便将学生转介给心理专任教师;如果学生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我们将立即将学生转介给上级心理咨询机构和精神科专家。近年来,我们这一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预防和遏制了一些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快速发展。

4. 开设“心的乐园”心理平台。当今中小学生身上的问题不少,但主要问题往往不是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而心理问题常带有隐密性特点,学生一般不愿意将心里的秘密告诉人,只是把忧愁、苦恼等深埋在心底。因此,我们开展了“心的乐园”工程,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平台,由同学们自己来创设一个开放的、真诚的、信任的、安全的、阳光的心理乐园。

学校政教处、关工委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分别从“感受成长”“亲情生活”“友谊万岁”“真诚沟通”“六味人生”“用心感恩” “勇于追求”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在校园网的“心的乐园”里开展笔会,彼此分享发展中的幸福与欢乐,相互分担成长的烦恼与痛苦,让学生有一个倾诉、学习的网络平台。

良好的情感、情境由健康的心理营造;健康的心理由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培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紧随时代脉搏,不断学习和运用网络和新媒体,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我们关工委将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谈心屋”的建设,围绕中小学生的培养目标,持之以恒地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黎连业,刘占全. 中学校园网建设基础[M]. 北京:大恒电子出版社,2000.

篇6

情感式教学中的情感式演绎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是最具有艺术性和说服性的,中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思想和心理上有其独特的特点,思想比较活跃,对新生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己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观,容易受自己意志和想法所左右。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其中的情感式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情感式教学;中小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一、引言

学校教育是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情感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走入学生的内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中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更容易取得教学效果。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活动其实也是师生之间双向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中注入情感式教学法这一举措,满足了学生对成功的渴求和自尊的需求,对学生的人格有潜移默化的改变,让学生更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也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二、情感式教学的内容

情感式教学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入情感的因素,有效的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学生内心深处受到启发,以此来塑造学生。"[1]我们知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的获得心灵的洗涤。

情感式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教学方法所要塑造学生个人品质方面来探讨,它包括:

1.人生态度:老师情感式教学对中小学生予以关心爱护,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将来踏入社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积极乐观自信的面对未来打下基础。

2.学习兴趣:兴趣来源于老师那声情并茂的课堂,和老师有感而发的生活品质。兴趣挡不住学习进步的脚步。

3.与人交往能力:与老师的沟通,和老师做朋友,从而使自己习惯和别人坦诚相待。未来的路上敞开心怀交自己喜欢的朋友。

总之情感式教学是充分关注学生主体人格的需要,包括对学生各个情感方面生活方面的塑造,它始终是关注学生的适应性和转化性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它对中小学生认知的建构和情感的升华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 情感式教学对中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可产生效果

(一)情感式教学对中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教育主体:

(1)学校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中重视情感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学校教学中不知不觉中营造出浓厚的基础道德教育环境与氛围,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营造良好情感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改变传统的"片面重视理论灌输,弱化情感、意志和行为管理"[2]的做法。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样,学校教学活动学生情感有所提高,对中小学生内化作用更加强化。

(2)教师角色

应用情感式教学,教师的教学更加突出情感的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与学生团结协作,平等理解,和谐共生。从而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而且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内化。把情感和风细雨的诠释,教师积极有意识地引导,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人生。[3]情感的运用与此同时包括自己优秀的人格、富有感情的教育素材、沟通方式和热情奔放的教育氛围感染学生,从而引起道德的升华,以此产生诸如感动,良心,缅怀等德育内容。使他们把这种情感内化为道德意识,外化为行为。以此达到塑造学生灵魂,改进传统教师角色的作用。

2.对教育客体

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师角色的改进可以充分创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老师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情感式教学突出情感的作用,更容易加强诸如尊老爱幼,孝敬师长等可以身体力行的美德教育。学校教育是中小学生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做好学校教育,重视情感式教学法对教育客体道德教育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4]教育客体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实现素质教育最终目标必须实施的步骤。

(二)情感式教学可达到的最终效果:

1.对学生的塑造:

(1)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生活信念、人生哲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及时而又正确的处理自己的问题。

(2)政治素养

关注时事热点,热爱祖国,政治立场坚定。拥有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总体可以说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教师角色的主要转变:

教师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看一个老师教学的成功,并不是仅仅只看教学考核阶段测试成绩,而是看所教育的学生是否具有优秀的品质,是否在不断的前进。成绩并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绩的优异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会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奉献感的人,反之,学习成绩也许并不是特别优秀,但是却心怀一个感恩的心,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教师的施教要面向全部,并最终实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3.对学校教学活动

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师角色的改进可以充分创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老师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情感式教学突出情感的作用,更容易加强诸如尊老爱幼,孝敬师长等可以身体力行的美德教育。

结论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著《行知书信集》)让学生参加教育实践就是在实行教育,而教师的情感式教学对教育的最终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力图用语言和真心,换来学生的理解和成长,实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成自己的教学过程,相信中小学生,把他们看做是有思想,有梦想,有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中的人,不断的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情感式教学的目标,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历代教育学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情感式教学对中小学生道德情操,主观人格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的中国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必然的,而我们也期待情感式教学会发挥它在中小学生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耀会.当代教育教学论文集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41.

[2]杨凤文.如何进行情感式英语教学[J].教学研究,2012,(25):300.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小学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教师的讲解,家长的观察外,更需要家校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

一、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养成不健康的心理习惯,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共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在目前的家校教育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师认为学校是小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地方,因而将所有的教育任务统一交给教师,自己不闻不问。很明显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承担起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例如: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习日,家长学习日建立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针对学生,也是家长应该学习的,除了课堂上的教?W任务之外,还有定期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德育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与教师应该统一思想的内容。在家长学习日中,家长应该积极向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学习日的最终目的是让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家庭教育中给与支持。例如学生回家应该定时完成作业,家长应该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给教师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更有高效。

二、加强沟通,让家长与教师相互了解学生心理动向

心理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比较忽视的。然而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众多,有许多是不健康,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的,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够,让家长与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在小学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方向非常多,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召开家长会,家访等,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就能了解学生情况。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与教师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例如:教师应该多注意观察学生,并且家访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观察,例如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出现精神萎靡,上课睡觉的现象,教师就应该多加观察,并且做出询问,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一般会拒绝回答,并且遮掩事实。此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询问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如果发现学生心理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找出问题原因,积极帮助学生克服。

三、强调心理健康重要性,为小学学生塑造良好榜样

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生活与学习最主要活动场所,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为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状况。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大多数时候会习惯模仿与学习,教师与家长就是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学生灌输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解答学生的困惑。

篇8

关键词:小学生;沟通;成长;影响

党的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对小学生未来的性格及意识形态的形成越来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本质上是师生双方的交流沟通过程,教师沟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成败。

一、沟通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沟通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之下,事情才会完成的更加完美,有效。交流沟通能力是每个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坚强保证。积极开展有效沟通,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可以以情动人,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完善。信息社会的到来,既增加了孩子学习的途径,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困惑。社会转型期,孩子们思想日益成熟,增加了许多诱发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的机会。良好的沟通,可以及时给孩子以正确的心理发展引导,解决他们的困惑,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开放的思想基础之上。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让学生思维开阔,畅所欲言,在交流沟通中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教师沟通障碍分析

良好的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秘诀。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活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沟通现象。

(一)喜欢揭小学生的短

“这么简单的题和你说多少遍都不会,怎么这么笨!”“怎么考这么差!这道题做过多少遍还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随意批评小学生,不留余地地指出小学生的错误,实际上,小学生也是要面子的,过多的批评、揭短只会导致小学生的自卑、畏惧的心理,反而使小学生不敢和你交流。我们应该适当的鼓励小学生,用激励政策,让小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去完成事情,快乐的做事情,过程再难都是甜的。

(二)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这是对一个人存在价值的肯定,小学生也一样,当他只得到负面评价,他只会关闭沟通的大门。对孩子全面评价,鼓励为主,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的工作方法。一些教师习惯于凭自己的好恶全面否定学生,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人为地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三)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识

平等是交往的基本准则,对待小学生也是一样。生活中,面对一些较为调皮的学生,少数教师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缺少平等的交流讨论,因而孩子不愿说出心里话,久而久之,就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

三、小学教师正确沟通方式分析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与小学生有效沟通相处,只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用真心,爱心,善心,平等心去对待,运用正确的沟通方法,就能和小学生做真正的朋友,开展有效沟通,实现自身和教育对象价值的最大化。

(一)合理完善沟通方式

沟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通过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等来实现。调查显示,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由此可见,沟通不仅仅是在语言上,在和小学生交流的时候每个动作,最不被注意的地方反而占据了沟通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说在沟通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和小学生沟通时每个细微的动作是促使沟通达到最好效果的重中之重。沟通的方法很重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沟通过程也简单了,使双方感到身心的愉悦。在内容上,和小学生沟通不需要繁缛的铺垫,不需要花言巧语,只需要用简单的语言,让他们能够理解就达到了目的。

(二)合理安排沟通过程

保持好的印象。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止形态,都会被教育对象尽收眼底,从而形成总体印象。良好的印象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教师温和亲切,说话温柔风趣,可以调动师生交流的积极性。

篇9

1.教育教学管理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主要从教师教学观念出发,要求其在教学中坚持以小学生的需要为前提而设置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案。有关文献指出,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且重视教师的课前备课方案。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进行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秉承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观念。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应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学生的特长、爱好作为培养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利用教学方案中设置的有趣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消除其对学习的恐惧感,为学习树立自信心,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以人为本”这一观点对于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重新进行审视,以往的课后练习仅仅针对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忽视了学生课外知识的普及。例如,语文学科中有关于尊老爱幼的教学内容,教师于课后布置的练习可增添“你在家里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尊老爱幼”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拓宽课外知识的领域。此外,教师应定期总结自己“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反思,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并改进教学方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2.教育教学管理应注重师生交流

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学生的学习达到双赢。教学是一个连贯、完整的程序,如同计算机应用程序,实践的过程应符合程序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程序的编排者,于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协同,与各位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用眼睛去素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为学生的困惑提出建议,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方法。教师应秉承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督促,让其明白应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对于成绩较差且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的学生应给予安慰及鼓励,加强课后的辅导工作,贯彻“三心”的教学理念,即“细心、耐心、恒心”。回顾分析传统教育管理中课堂上的教学,教师仅仅旨在完成本次课时的任务,缺乏与学生的必要沟通,一味向学生灌输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课上接受难易程度,这就导致了教师教学质量止步不前。新课程的决策富有人性化,提倡教师于课前、课中及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语言的交流中实现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一时间发生、有机结合的过程,互相积极交流能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具有促进作用,且同时实现了教与学双向发展的进程。

3.课堂回归自然的教育教学管理

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加强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能拓宽精神领域,对于小学教育阶段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因小学生年纪小,对世间万物怀有好奇的心态,向往一切美好的景观或事物,而大自然这一临近人类内心世界的公共场所为满足学生的精神发展提供了条件。例如,小学教学普及自然知识的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时可结合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进行授课,课前准备小型的盆栽、动物标本,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仙花盆栽及蝴蝶标本。在课堂上,教师利用这些辅助教学“工具”进行阐述,形象而生动的语言结合教学“工具”充分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目的,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且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应重视学生课后的活动,教师可定期为学生开展一些与课内知识有紧密联系的课外活动。例如小学语文《小白杨》一文,西北地区的教师完成课上授课内容后,借助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可安排学生在课后对生活中的白杨树进行观察,亲身体会白杨树高、挺拔、色白的外形特征,实现从课上教学向自然回归的目的。研究证实,提升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度是其锻炼写作能力的基础,为学生提高景物写作水平奠定基础。

二、结语

篇10

关键词:塑造 学生 健全人格

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班主任首先要以身示教

班主任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最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1.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以身示教。我们班主任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微小的细节。比如,要使学生注重仪表,你自己必须保持衣着整洁,行为端正;要教育学生勤俭节约,你得默默关好正在流水的水龙头;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你得口语“干净”不出秽言,举止文雅,不显粗鲁,有学生在场不直呼其他老师姓名。要养成学生严谨治学的习惯,你得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上课,严肃对待学生作业,哪怕是一个错别字也不放过,等等。我们要善于抓最易疏忽的细微处,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规范他们的言行。

2.在行为活动的关键处以身示教。关键处就是节骨眼上,有一次我在教室发现有个学生满面怒容,坐立不安。一询问,才知他的笔记本被另一个学生弄丢了,他准备兴师问罪,而且非要他自己的日记本不可,理由是那日记本是他的过生日时,爸爸送的,意义非常大。我找了一本还是十年前师范学校毕业时同学署名相赠的非常精美的日记本送他,并说:“这个日记本,我珍藏了十多年,虽然舍不得,但你现在失去了心爱之物,我也只好把同学之情珍藏到心里,而把我心爱之物给你,让你也分享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快乐!”此情此景,令那个学生感动得泪水横流,并当即表态:老师,我明白了您的用心,我知道怎样处理这些事情了,我决不会索赔我的日记本了。这件事,如果只给他讲大道理,他就算表面没事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我们不如以自身为榜样,让他感动之余,自己认识到错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在思想行为的困惑处以身示教。学生受其知识水平、行为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形形的社会现象时,思想上难免会有一些模糊不清、困惑不解的地方,行为上难免会有惶恐无措的时候。这时,班主任除了语言教育开导外,更重要的就是以自己的无声行动去为学生做个“样子”,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比如常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分析赞美社会的美好现象。不谈论是非,不诋毁其他老师,而是经常流露出自己必须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的优良品质。面对极个别同学的过激行为和言论,班主任不训斥,不报复,不动怒容,报之以诚心的微笑,辅之以交心感化,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纠缠学生的缺点错误,表现出为人师的宽宏大度和虚怀若谷。

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因人因材而施教

西方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同理,社会中也没有两个人的人格完全一样。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教育,达到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于不同秉性的孩子必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有的孩子活泼、敏锐,情绪反应迅速,适应环境,但容易变化,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有的孩子行动比较缓慢,情绪反应也较慢,可是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自我控制力不错;有的同学性急如火,粗心大意,做事马马虎虎。我们就要安排他们去做那些需要细心、耐心、细致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培养他们坚韧、持久、谨慎的人格特征。

三.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要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成人格教育合力

学校良好的校风校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班级活动以及社会活动的开展,都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巩固小学生良好人格特征,预防与矫正小学生不良的人格倾向十分有益。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使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修养。家庭的教育和家长的配合,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密切配合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教育,促使家长、社会对小学生的人格教育都引起高度重视,形成人格教育合力,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指导家长、提高家长人格素养的责任,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格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健全人格的能力,改变家长只重视智力培养,轻视人格塑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坚决抵制社会环境中污染小学生良好人格的消极因素,努力把社会正面、主导教育力量正确引导到小学生人格教育体系之中,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几方面的教育和谐统一。

总之,加强学生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长抓不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潜心治教,勇于探索创新,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