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履约考核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商履约考核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 政府采购 制度建设 供应商 诚信管理
一、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诚信现象令人担忧
先看下面一组案例:例 1:某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市工商局查处了一起政府采购供货商偷换内存条案件。某IT公司给某市环境保护局政府采购电脑供货中,把符合标书要求的15台原厂生产的戴尔optiplex 330MT计算机的标注“ProMOS”内存条偷换成Kington”1024MB内存条,每台税后获利40元,合计违法所得600元。市工商局对其作出没收违法所得600元,并罚款79400元的处理。例 2:某多媒体公司对某市外国语学校政府采购的一批10套多媒体设备供货中,以假乱真以一批品牌使用拼音字母“HONGYE”的投影幕冒充“红叶”牌投影幕。这批品牌使用拼音字母“HONGYE”的投影幕看似符合标书上要求提供红叶公司生产的“红叶”牌投影幕的要求,其实不是红叶公司的“红叶”牌产品。后经红叶公司技术质检部人员鉴定,发现该批投影幕外壳规格、调制设备与该公司正规产品皆不同,且“HONGYE”牌投影幕的注册厂址在张家港市,而红叶公司厂址却在江苏,属假冒产品。例3 :某家电公司在参与某学校空调采购项目中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采购中心发现后,取消了该家电公司第一候选成交人资格,投标保证金3000元不予退还。种种案例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看体育比赛时,看台上一个人站起来会导致大家都站起来,结果谁都看不清。政府采购活动也如此,某些供应商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或成交,其他供应商为了得到同等的机会,也纷纷效仿,钻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缺失的漏洞,结果所有的供应商都陷入了“囚徒”困境,进而影响整个政府采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诚信监督与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供应商采用不诚信手段和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 提供伪造虚假材料,谋取中标
在投标环节提供伪造的材料有商务方面的,如业绩证明材料、财务报表等;也有技术方面的,如技术响应性资料、技术参数等,为了谋取中标,虚假承诺,几乎所有投标人的应答都是“响应”或“正偏离”,而在合同执行中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指标相差很远。
2. 中标后恶意拒签或拖欠合同
中标供应商确定后,供需双方应按采购文件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完成采购合同的签订,但有时这一过程却不能顺利实现,采购合同迟迟不能签订。其原因有:为谋取中标,在投标时恶意压低价格,中标后企图采取降低配置、以次充好等不正当手段弥补损失,其行为被采购单位拒绝,导致合同不能签订。或者由于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业务人员的水平限制或工作的失误等因素,使投标报价出现失误,造成不能履约的后果,导致合同不能签订。
3. 用假冒伪劣产品履约,获取非法利益
当供应商通过虚假投标谋取中标后,因质量和服务难以满足项目的实施标准和使用需求时,一方面在合同签订及执行阶段中,与采购人协商擅自更改中标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档次,或在履约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偷工减料,或在履约过程中采用不正常手段以敷衍、应付的方式违约。
二、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意义深远
《政府采购法》规定了诚实信用是政府采购活动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诚信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诚信体系是政府采购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诚实经济和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离不开诚信。建立诚信约束机制是保证政府采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政府采购市场化、法制化的进程中,要建立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公示制度,通过正、反两种激励和惩治机制对不同诚信状况的供应商实施不同的监督措施,对守信供应商建立激励机制,对警示供应商建立预警机制,对失信供应商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的供应商建立淘汰机制,为供应商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采购环境。
2. 诚信体系是供应商自身发展的需要
无数成功供应商,无不惟诚信至上,才长盛不衰。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硬竞争力,诚信是一个供应商核心软竞争力,供应商的兴衰与供应商是否诚信经营、诚信采购有着密切的关系。供应商要发展壮大自己,耍提高经济效益,做人做事诚实守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任何一个政府采购供应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工作秩序和一支诚信素质优秀的队伍,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在政府采购市场中,良好的诚信度对于一个供应商是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能给其带来互相信任的经济关系、稳定的采购群体,是供应商长期稳定获利的坚实基础。
3. 诚信体系是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有利抓手
诚信体系建设是加强供应商监管工作的需要。诚信建设的监督主要靠宣传教育和引导规范经营,制约不诚信的违法经营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供应商诚信制度管理体系,来约束政府采购市场主体,整治政府采购市场秩序,规范供应商经营行为,提高供应商在市场经营中的透明度,增加信任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供应商自身行为的自律。
三、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手段要科学全面
诚实守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自律行为,但没有法律或制度的威慑,诚信就无法保障。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要实施以下“一篮子”系统工程:
1. 完善政采法制体系
健全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确保政府采购市场健康和谐的基础和保障。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对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诚信行为的界定和监督处罚的规定不明确。《政府采购法》和相关“财政部令”虽然列举了供应商的诸多违规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但是对实施处罚的主体未加以明确,包括由谁来认定供应商的违规行为,如何界定和判定这些行为是违规行为,又由谁来进行行政处罚等均没有明确的表述,导致工作在实践中无法操作。因此,要完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对《政府采购法》中比较原则的制度规定进一步予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构建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由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相衔接、很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
2.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厘清各方责任
通过法律规定进一步厘清相关部门职责,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诚信建设体系和管理执行机制。目前,对涉及供应商诚信建设及监督管理的诸多环节,包括政府采购领域的监管部门、执行部门以及作为对市场上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管的工商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如何就政府采购市场供应商的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管和执行的职责没有明确规定,造成部门职责不清,形成监管死角,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管力度,客观上助长了供应商的不法行为。为此,要尽快通过法律形式,进一步厘清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促进政府采购市场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 建立供应商科学考评体系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失信责任追究制度。供应商只要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必定会发生诚信与非诚信的行为,因此,在明确供应商库的管理责任人,以及考核测评机构执行人的基础上,可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客观性和实用性强、便于操作的供应商考核评价体系。将供应商的诚信状况作为供应商库信息库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供应商的诚信信息及时录入供应商信息库。对诚信记录好的供应商,在评标工作中给予适当加分或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对于失信的供应商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由监管部门予以查证后作出行政处罚,追究其责任,以期达到有效的信用监管,甚至将其清退出政府采购市场,依法追究其责任。
4. 建立供应商资格准入制度
通过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档案,及时记录供应商的不诚信行为,将供应商的一切虚假投标等行为全部纳入诚信体系管理,对供应商的遵纪守法、履行合同、采购人的满意度及投诉等诚信状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定期向社会公示,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形成完整、准确、系统的供应商诚信档案。对供应商失信行为,要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曝光,取消其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格,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其违约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马正红:《政府采购供应商的诚信建设》,载于《中国政府采购》,2004年第4期。
[2]吴沁潼:《履约后的政府采购监督工作值得重视》,载于《中国政府采购》,2004年第4期。
篇2
关键词:物资;采购;供应;风险;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物资采购供应过程控制是一种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把握物资供应工作主动权,对物资供应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主动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生产建设物资能够安全、及时、经济供应。2008年以来,中原油田按照总部物资供应传统业务改造的要求,以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物流控制为重点,全面加强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有效降低了物资采购风险,提高了物资安全、及时供应保障能力。
一、增强物资需求与采购计划的风险控制
1.需求计划及时性
(1)强化需求计划编报时间控制。按照年度计划为主、月度计划为辅的编报模式,每年10月份编报下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年度需求计划要占全年使用量的75%以上;每月1-15日前编报下月度需求计划,超时段编报,纳入使用单位计划提报及时率考核。
(2)强化需求形成过程控制。对油田改扩建、检维修等项目,组织人员提前介入需求形成过程,按照项目周期和施工进度,指导设备材料需求计划编报,为物资采购准备和排产制造留足时间,提高了物资供应工作的主动性。
(3)明确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编制了油田生产建设主要物资的采购周期对照表,对使用单位的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进行明确规定,改变了过去物资需求计划及时率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时限的情况,保证了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的及时性。
2.需求计划准确性
(1)严格需求计划编报审核制度。对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实行生产单位和专业部门“两级审核”制度。
使用单位对基层井、队、站提报的需求计划,每月物资部门组织财务、技术、生产、作业等部门召开物料平衡会,按照生产运行计划和需求紧急程度,从资金预算、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和核实确认。
油田生产、装备、技术、科研等职能部门,按照专业管理范围和储备资金占用责任,对各单位编制的油套管、井下工具、采油助剂、钻井助剂、矿建料、防洪料等需求计划,统筹进行资源平衡,严格计划审核把关,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性。
(2)严格需求计划变更责任追究。使用单位提报需求计划后,由于技术参数调整、需求数量变化、工程施工进度等原因需要变更的,即时告知采购部门终止相关业务,并履行严格的计划变更审批程序;同时,任何形式的计划变更都要纳入对责任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考核;对因计划变更影响生产经营、工程建设或造成库存积压的,追究需求计划提报单位、审核部门以及当事人的责任。
(3)强化物资计划执行考核。开发应用物资计划管理辅助系统,系统每月按照设定考核计算公式,自动导出各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和领料及时率进行排名通报,同时自动导出业务部门的采购计划执行率和合同履约率进行排名通报,保证了物资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3.需求计划标准化
(1)推进计划提报程序标准化。2011年,在系统中对需求计划模块功能进行了增强,油田需求计划全部实现了线上提报,分公司单位和勘探局单位的提报程序、数据采集、管理要素、考核要求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有效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率。
(2)推进物料编码标准化。对油田ERP系统内7.6万条物料编码进行全面梳理,删除和冻结非标码、个性码编码10304条,使用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必须按照标准物料编码提报,强化了需求物资信息标准化。
(3)推进物资需求标准化。编制了14个大类、134个品种的《物资需求标准化品种目录》,明确了品牌范围、规格型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列表。了重要设备原厂配件、井下修井类工具、机电产品的《标准化采购技术规范指引》,从产品命名、物料编码、参考价、采购渠道、产品执行标准及检验验收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使用单位只需按照对应的指引和编码提出需求数量,物资部门即可按照统一规范的产品名称和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采购。
4.采购计划控制
(1)严格物料综合平衡控制。在编制采购计划时,首先坚持ERP系统MRP平衡,同时,在油田需求物资消耗数据库中,坚持对7万余项物资的历年消耗数据与采购计划自动进行检索比对,查找分析消耗异常原因,确保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2)强化采购计划会审程序。会同油田管理、技术部门和使用单位,着重审核计划与生产的匹配性,采购时间与工程进度的匹配性。在石油专用管采购计划编报前,物资部门组织油气技术、勘探开发、生产设计等部门,对生产任务、需求数量、规格型号、供货进度、改代利用进行集中会审,确保了计划的准确性,有效防范了新增积压。
(3)加强采购操作程序控制。出台了《中原油田重要物资技术评审实施办法》,对固井材料、通用设备、防喷器、钻具等35个类别的重要物资,由专业管理部门成立评审组,对其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检验标准、供应商选择范围等进行技术论证和联合评审,物资部门严格按照评审结果实施采购,实现了重要物资采购决策与执行的程序化、制度化管理。
(4)采购计划执行控制。将会审后的采购计划导入系统,采购部门严格执行;确因需变更的,要严格履行变更程序;设置采购计划执行率考核指标,过程控制部门对计划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督考核,有效控制无计划、超计划采购风险。
(5)加强供应商选择控制。严格落实供应商业绩引导订货机制,每年油田自采物资品种综合业绩排名,评选AB级供应商名单,并将排名和名单与采购策略管理程序进行集成应用,作为物资采购渠道初选的主要依据。
二、严格物资分类分级管理
1.重要物资列入A类和一二级物资目录
将钻机、大型压裂设备、关键井控设备等48项重要物资列入A类和一二级物资目录,从需求时间、技术交流、商务谈判、排产进度、到货验收、货款支付等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过程控制措施,并纳入年度采购策略管理;对列入目录的物资,业务人员根据采购合同在电子商务平台制订过程控制计划,按照物资采购进展情况,在系统中实时输入过程控制相关信息,实施线上控制。
2.强化供应协调与跟踪管理
对油田重点投资项目所需设备材料,要求过程控制人员提前介入项目立项和设计,对项目所需的重点设备材料,建立线下物资供应全流程控制台账,从需求时间、资料交付、合同签订、催交催运、安装调试等方面,每周进行信息跟踪与维护,实行项目物资供应旬报制度,及时反映项目运行和供应进度信息。
三、完善与风险控制相关的制度与运行机制
1.改革机构设置与制度配套
2011年,成立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按照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的全业务过程控制管理思想,负责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考核。在油田层面出台了《中原油田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实施方案》,在供应处层面出台了《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实施细则》,为过程控制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2.完善现行的运行机制与管控方式
结合中原油田生产实际,对物资采购供应业务操作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计划、采购、执行三个阶段,找出了8个业务环节的84个风险控制点,逐项制定了相对应的170个风险防控措施和工作标准,建立了系统、规范的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了过程控制专业化管理能力和工作效能。
四、严格合同执行过程控制
1.开发了物资质量控制信息程序
对油田采购物资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技术条件标准进行了梳理,将53122项常用物资的产品技术标准维护到ERP系统中,建立了产品技术标准数据库。技术标准与物料编码一一对应,业务人员在订立采购合同时自动带入产品技术标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技术标准采集的准确性,又提高了合同签约效率。
2.加强对合同执行和履约情况实时监控
要求每个采购业务科室都要建立物资采购合同(协议)履约台账,并在油田物资采购管理辅助系统开发了合同执行管理控制功能,由系统按照到货物资验收单自动核销合同,做到了对合同执行和履约情况实时监控。对纳入油田A类和一、二级物资过程控制目录的重要设备材料,要求采购部门必须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外购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货渠道,以及相应的违约责任;必须编制物资供应过程控制方案、制造进度计划,作为采购合同的附件。另外,对重要化工产品的原辅料、电器设备主要元器件、劳保布料等直接影响供应物资质量的原材料或配件,由业务部门统一采购后,向加工制造商供货,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产品制造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3.提高了合同执行的严肃性
将合同履约率和交货情况纳入对采购业务科室和供应商日常考核,月度分析通报,季度考核兑现,提高了合同执行的严肃性。制定了物资供应时效考核办法,从需求计划接收、采购计划审批下达、编码新增办理,到合同签订、合同执行整个业务流转全过程,明确了20个业务操作环节的时效标准,每月跟踪检查,季度通报考核,凡是时效超过30天的都要进行考核分析,对超过时效的单位扣罚绩效得分,对责任人扣罚绩效工资。
4.加强货款承付过程控制
(1)按照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机制建设要求,由过程控制人员根据合同执行及到货验收情况进行货款支付申请;对出现产品质量、延迟交货等问题的违约供应商,严格依据合同条款进行索赔或扣减货款。
(2)对发料形成货款暂估实行每月清零制度,对过程控制部门暂估余额和挂账及时率进行考核,对供应商货款严格按照挂账时间顺序进行公示、承付,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
(3)将货款支付与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挂钩,对化工产品按照投入产出比付款,对钻头按照钻井进尺付款,对生活用煤按煤炭发热量计价付款,有效控制了资金支付风险。
五、切实加强物资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
1.实施物资质量凭证采购制度
将6种国家强制性认证和工业生产许可证产品纳入凭证采购目录,对518家供应商相关资质证件进行备案登记,业务部门严格实行凭证采购,防范了采购物资质量风险。
2.强化加工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
制定了14个大类、529个小类物资的油田《必检物资目录》,并在ERP系统中固化控制,物资到货后按目录自动识别、报检,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入库,同时油田质量监督部门对在库和现场使用物资进行随机抽检;对燃油注气锅炉等重要设备材料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等级要求,采取驻厂巡检、出厂检验等方式。对重要物资和关键设备的制造过程实行现场巡检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原材料外购渠道、外协件品牌等条款,组织人员定期到生产厂家实地检查,对产品加工制造质量记录进行现场验证,及时掌握供应商排产制造进度及质量状况。
3.加强物资使用过程质量控制
对生产常耗物资,定期开展现场质量调查和回访,每月下发《采购物资质量管理通报》,并从产品材质、生产工艺、验收标准等环节,全面开展供采购物资质量治理活动,先后对压力表、三角带、截止阀等15项物资实施了专项治理,供应物资质量档次和用户使用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装置改造项目用料,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明确相应的供应商回收条款。对通用物资均采取供应商寄售方式供应,工程结束后余料全部退回供应商;对项目加工定制的专用物资,根据施工进度与供应商明确约定排产制造、交付安装等供货条件。近年来,在油田本埠各类检维修、改扩建工程项目中未形成工程余料。
六、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中原油田分公司对于物资采购供应风险过程控制理念的加深认识与实践应用,确保了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同时,通过对风险过程控制策略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由“救火式”事后处置向“预防式”风险管控的转变,这对于促进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工作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邓永国.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2):44-45.
[2]张书平.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7-9.
[3]袁泉,马前.浅谈石油企业物资采购风险评估与管控[J].市场研究,2012(03):51.
[4]马前.浅析油田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及管理控制[J].经济师,2009(12):37-38.
[5]李冬玲,秦有铁.浅谈中石化紧急项目的物资采购供应管理[J].中国市场,2014(06):19-20.
篇3
不规范的表现
1、采购目录不规范
从我国情况看,省级和市、县级政府都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指导目录,各级政府所制定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相差较大。从我省的情况看,有些地区有230多种,有些地区不到100种,存在着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界定不够清晰的问题,项目选择的原则、标准不太具体,没有考虑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有些地区把政府相关部门、事业单位应当承担的职责作为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出现“既养事又养人”的局面。
2、主管部门行为不规范
主管部门行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所要购买的公共服务界定不清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主管部门的思路、管理方式、措施、力量的不同,有些部门对其所要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的需求界定不清,管理办法和制度不科学、考核评价指标不符合实际,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效果。
(2)影响招投标结果
有些主管部门领导为实现个人利益利用权力影响招投标的结果,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开、公平和规范带来消极影响。
(3)不签订合同、不注重合同履约管理
有些主管部门在招投标完成后,可能其结果与其预想不一致而不签订合同;有些主管部门在合同签订完成后不注重按合同要求对供应商(社会服务机构)履约情况进行管理,不注重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影响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
3、购买方式不规范
从购买方式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三种模式,即竞争性购买、非竞争性购买和形式性购买三种。竞争性购买是指通过公开竞标等竞争性方式来确定服务供应商,双方签订合同以形成购买关系。非竞争性购买是指通过单一来源采购、定向委托等非竞争性方式来确定公共服务供应商,双方通过契约或其他方式形成购买关系。形式性购买是指政府将部分服务或管理职能让渡给某些非营利性组织,然后以项目或其他形式给付一定资金或资源,从而形成一种形式上的购买关系。从根本上讲,前两种基本上形成购买关系,后一种实际上尚未完全实现购买关系,而只是行政职能的延伸。在我国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中,形式性购买方式较为普遍,即使是形成购买关系的购买形式中,也以非竞争性购买为主,竞争性方式较少。不通过竞争性方式购买公共服务,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难以杜绝“寻租”和“权钱交易”等违法乱纪行为。
4、购买程序不够规范
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采购对象,采购内容复杂,数量和要求难以确定,并且采购者与使用者要分离。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程序不同于一般服务的采购。但是,我国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时间较短,不仅对可以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还缺乏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形成适合国情、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监管的程序。由于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特别是信息公开不够,存在着较多的“暗箱操作”,导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本高,影响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应取得的节约效果。
5、绩效管理不到位
绩效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绩效管理制度缺失
由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无锡等少数地方政府出台了对政府所购买的个别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制度,但从全国情况看,绩效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2)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是否购买了尽可能好和多的公共服务,或者说一定数量的公共服务所使用的财政资金是否最少,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
6、采购机构行为不规范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机构主要负责编制招标文件、采购公告、开标、评标等工作。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机构的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超越其工作职责范围,对采购人(公共服务主管部门)制定的服务需求、考核标准等进行修改;二是采购机构在招标文件、评标办法的选择上不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了使某个供应商(社会服务机构)中标而制定相应的标准。
原因何在
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公共服务采购操作的规范需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前提,但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由于我国现阶段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遵遁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政府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也应难以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和遵遁。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虽然规定采购的范围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但是对于服务的理解仅限于公共服务中最基本的部分;政府满足自身运作的后勤服务。而范围更广、意义更重大的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并没有被列入。虽然在部分地方文件中对此已有创新,但公共服务购买的制度还有待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应财政制度的完善。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和考核评估办法,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往往其指导意见缺乏指导性,实施办法缺乏可操作性,考核评估办法不完善。
2、监督不力
目前,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主要是政府部门的内部监督。但是,政府部门往往就是社会服务机构的主管部门,各政府部门之间权力制约机制不是很完善,复杂的利益关系使得内部监督非常乏力。同时,有关公众参与监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活动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难以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上述不规范。
3、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不到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国际潮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但没有正确处理好目标与过程之间关系,没有认识到目标实现与所需要条件之间的关系,有些地区操之过急,在事业单位改革还到位的情况下,将本来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确定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从而出现“既养人又养事”的局面。
4、相关管理部门职能履行不到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做到采购操作的规范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但有些管理部门或是因能力所限或因主观上不重视、行动上不作为,相关职能履行不到位,导致公共服务采购操作不规范。
如何对策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必然要求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才能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范操作。
从中央层面看,要加快修订《政府采购法》,明确供应商的地位,规定购买的程序、内容、经费预算等。地方则要出台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加强对操作过程的控制,做到操作过程的规范,特别要注意对购买程序、购买内容、定价标准、经费来源、评估机制等问题。
(二)规范公共服务采购方式
采购人要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服务项目的采购需求特点和社会服务机构的情况,选择适用的采购方式,能够运用公开招标方式的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财政部门要严格把关;对不能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财政部门要简化申请材料要求,改变现行一事一批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揽子批复。
(三)规范公共服务采购的操作流程和程序
1、公共服务采购应执行的操作流程
随着《政府采购法》的实施,政府采购工程流程逐步得到规范,由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特殊性,其流程也应是特殊的,建议按以下流程组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2、规范公共服务采购的具体操作程序
不同的采购方式,其操作程序也各有不同。
(四)加强信息公开
阳光是天然的防腐剂,实行信息公开,实现“阳光采购”,是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不正当交易最为重要的监管环节。
1、信息公开的要求
信息公开的内容要全面、真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购买公共服务的财政预算公开
根据国家预算的有关法律,确定用于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应当公开。
(2)采购内容公开
即向社会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以及对供应商(社会服务组织)的资格要求。
(3)采购方式和采购要求要公开
主要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采购形式(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竞标、评标办法。
(4)采购结果公开
公开中标的供应商(社会服务组织)、拟签约的主要内容及价格等信息。
(5)质疑方式与结果要公开
供应商(社会服务组织)或公众对采购结果有异议,告知质疑的渠道、方式和办法,并对质疑事项和结果在指定的媒体上公开。
2、信息公开渠道要多样
信息公开的渠道要形式多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渠道不能过于专业,应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公开,既告知拟参与的供应商,也告知接受公共服务的广大社会公众,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
(五)切实加强合同管理
只有确立了契约关系,才是购买了公共服务,政府与供应商(社会服务机构)签订的合同,既是政府实施管理的依据,也是政府预算支出的依据,还是供应商进行结算的依据。因此,强化合同管理是保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对政府购买行为的重要监管环节。
1、积极探索采购合同的类型
可根据政府采购服务项目的需求特点,灵活采用购买、委托、租赁、雇用等各种合同方式,研究金额不固定、数量不固定、期限不固定、特许经营服务等新型合同类型。
2、规范合同的签订
合同的签订必须以招标或谈判的结果为唯一依据,除按已确定的单价进行数量增减外,不得更改;另一方面,要严格合同执行,签订合同的双方都有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认真履行合同,对于确实需要变更合同的,不仅要双方共同协商同意,而且还需要征求采购时的评标委员会或谈判委员会的同意,防止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随意更改合同。
3、制定合同范本
为了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实行合同的规范,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省级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合同范本。
(六)严格服务项目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的管理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和完善服务项目政府采购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要完善服务履约验收管理制度,采购人或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按照采购合同规定组织履约验收,并出具验收书,验收书应当包括每一项服务要求的履约情况。第二类服务项目,供应商提交的服务成果应当在政府部门内部公开;第三类服务项目,验收时可以邀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并出具意见,验收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告。以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验收时还应按一定比例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并出具意见。
要引入政府采购履约担保制度,对于金额较大、履约周期长,社会影响面广或者对供应商有较高信誉的服务项目,可以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入政府采购信用担保,通过履约担保促进供应商保证服务效果,提高服务水平。
(七)强化项目的绩效管理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生产方式,支持公共服务发展的重大举措,政府作为出资者,向市场主体购买公共服务后,其责任依然存在。既要对服务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也要对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评价范围与对象
评价范围应为年度内财政安排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评价对象包括承接主体服务绩效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2、明确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实施进度、资金安排使用、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以及项目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3、明确评价的职责分工
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应明确财政部门、购买人、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监督、审计、民政等部门在各个环节中的职责分工,确保评价工作顺利实施。
4、明确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及提交评价报告三个阶段。实施评价将以购买主体自主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由第三方在对购买主体自主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5、明确评价结果的应用
篇4
20__年,我区政府采购完成采购预算金额__0702.3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__2085.67万元,节约资金8616.70万元,资金节约率为 6.12%,采购次数为6__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是以民生为重点,将区重点项目工作纳入中心公共服务白皮书工作任务。我中心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各项采购工作,完成我区清扫保洁服务采购、垃圾减量示范分类和区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及运营主体采购、__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设备系列采购等区重点项目采购工作。二是以采购任务为中心,在采购工作中主动服务。积极配合各采购单位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在工作研讨会中充分提出意见,做好采购前期沟通服务工作,采购资源使用充分弹性化,积极完成各项采购工作。三是以创新采购方式为抓手,确保政府采购质量。针对采购项目特点和采购单位需求,首次以预选供应商的方式招标完成我区市政道路、绿地和城中村清扫保洁服务采购工作,首次采用bot模式完成区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及运营主体采购工作等,以创新采购方式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效益。
一是政府采购与低碳理念相结合,完成“环保入户行动”工作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环保入户”行动工作要求,任务分解到部门,按季度、月份及时反馈任务进度,通过向采购单位及供应商发送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及低碳知识宣传短信息,根据区统一部署总结提高协同网办公效率,完善电子评标系统及市区统一网上采购平台。二是推动绿色采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将强制采购的9大类节能产品纳入招标文件;关于符合相关规定优先采购的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对符合节能环保产品要求的设计方案、工艺、材料和技术设备等,在评分标准的权重上和评分细则的分值上给予侧重,使政府采购项目尽可能地使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品。
20__年,按照《__区20__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分工明细表》的分工要求,设定中心责任分工项目共7项,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落实措施、完成时间、责任部门等作出明确规定,细化到部门,量化到个人,严格要求各部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带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头自觉接受监督,把自己置身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研究制定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意见,组织中心全体人员定期学习《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对于中心各部门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三是结合政府采购工作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要求,围绕提高执行力这个目标,进一步建立“依法采购,高效服务”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中心工作流程图、核心工作流程图,严格贯彻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项目专责制、重大项目与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和严格的责任倒逼机制等,根据《廉政准则》的要求修改完善政府采购业务的工作程序,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做好每一个项目的采购工作。
今年,我中心问责人数为0,被查处违纪人数为0,公开曝光突出问题或典型案件0宗。收到对区政府采购中心的有效投诉为零,中心从领导到每位工作人员都没发生违纪违法、腐败不廉洁的行为和不正之风现象。
根据《采购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区政府同意及主管部门授权委托,逐步探索开展合同管理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在__市、区统一网上采购平台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探索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的新模式。
具体工作模式为:通过建设__区政府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平台,面向__区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对采购人及供应商从中标后签定合同、进度款支付、项目验收以及售后服务情况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以达到对每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到及时的了解,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对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供应商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考核监督,对供应商在履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考核,从而达到降低政府采购风险,提高采购质量的目的。
(1)依法采购,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根据《采购条例》和《实施细则》,在20__年,我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业务工作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此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下一步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一是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争取引入法律专业人才,并通过社会力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在20__年新增3-4名法律专业人才,参与到采购工作环节中,进一步强化依法依规完成各项采购工作任务;二是完善采购文件模板,提高采购文件标准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进一步修订采购文件审核办法,对采购文件进行分类,实行ab角工作人员互审,多层级联审,重大项目特审,法律顾问加审等审核办法,以此提高采购文件审核质量,确保采购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并起到双岗监督制或多岗监督制的内部监督效果。
(2)引入外部监督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外部监督手段
篇5
关键词:政府采购;问题;对策;财政监督
政府采购是经过200多年发展才逐渐形成的复杂而有效的一种财政支出制度,《政府采购法》的实施对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采购运行的实践来看,在我国尚处在摸索实践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现象,其效果无论从采购规模上还是从行为的规范上,还没有达到预期监督的目的。当前存在着一些必须着手规范和完善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单位意识不强
出现采购单位政府采购意识不强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时间不久,宣传力度不够,而原先出台的制度又缺乏刚性,对采购人没有法律约束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预算编制滞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很难实施。有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领导说了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一些地方用政府采购计划代替政府采购预算,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
政府对采购中心组织的开标活动监督意识不强,考核与现场监督流于形式,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对开标现场监督不得力,走形式走过场。有些监管部门限于人手少,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场面,不参与全程监督,一味地寻找采购执行机构的问题,现场监督失去了应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年度工作考核不规范、不科学。由于指导能力匮乏,监管部门对采购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考核、进入标准、规章制度建设、纠纷处理措施等等考核内容未作政策上的规定,监管部门考核工作也只能走走形式,是对采购中心工作放任自流与不关心的表现。
(二)具体管理职责不清
多数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都设在财政部门,为了精减机构,许多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集中采购机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的操作模式,缺乏相互制约的机制,难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原则。政府采购行为的执行者往往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在不经意间把政府采购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转嫁给了采购中心。这种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或行政错位的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采购体制不顺,许多应该事先解决的问题不能约定俗成,使采购中心工作被动。
监管部门采购资金审核不严,年度或季度、月度采购计划不能准确执行,让许多没有采购资金的项目进入采购法定程序,致使供应商合同款项被无限期拖延,供应商怨声载道,采购人却毫无表情。虽然采购中心没有直接责任,但项目是由其组织开标的,协调即使很困难却也是份内事,采购资金不足的矛盾焦点明显地转嫁到了采购中心。采购监管部门不从源头上遏制采购人的不规范行为,却做起了老好人,赢取当事人好感,获得行风评议选票,而把采购中心推上了风口浪尖。
(三)双重标准操作执行不便
对涉及采购中心具体事务性问题,采用双重标准,令采购执行机构困惑,理性逻辑混乱。对于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甚至超过几倍的项目,监管部门初次就确定竞争性谈判或询价采购方式,置政府颁布的年度集中采购目录于不顾。违背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时限,邀请招标只给3、4天招标定标完成期,故意或变相帮助采购人“愚弄”采购中心,不能及时按规定方式采购完毕的还抓小辫子,而对于一些明显可以采用询价采购的配置型号固定的项目又要搞所谓的邀请招标,采购理念混乱。
采购内容审核阶段也搞双重标准,有时根据采购人行政权力权重大小以及与自己关系密切程度,对涉及采购具体内容(如定品牌与不定品牌)设置双重标准,因人因时因地而随机变幻,叫人摸不着头脑。报账审核把关时,对采购中心出具的付款申请与合同内容有时熟视无睹,如同废纸,根本不尊重采购中心的劳作,大费周折地仔细查询各方数据,让报账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威严二字的份量;有时根本不看任何证明材料,对采购中心根据工作实际而采用的比价定标形式不予认可,在供应商已供货前提下,拒绝报账;对某些供应商网开一面,约定好的工作机制会随便更改,事先也不沟通,临时突变,影响了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四)关注影响采购问题不够
由于多数集中采购机构为事业单位,且人员大多从财政部门内部调剂使用,因此,这种并非为机构内部岗位设置而定向招募专业人员组成的采购员队伍,很难达到《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要求。对影响政府采购的重大问题与事务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不能为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许多监管机构回避主要矛盾,避重就轻,敷衍塞责,借口种种理由,对影响政府采购的原则问题“顾左右而言他”。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采购的多头执行体制导致采购市场混乱;会计事务所、造价中心、招标机构等抢占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采管不分;工程采购未能纳入集中采购范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制定不完善以及准确执行不力;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无工作阵地,机构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熙熙攘攘的大厅中,工作保密性、方便性、发展空间严重受阻;党政领导盲目指示与涉足投诉事件的处理;采购人不与采购中心签订委托采购协议,未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中心人员素质结构与业务水平制约机构发展,采购中心成为领导安排富余人员的场所等。
(五)采购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采购信息不公开,暗箱操作严重,对执行机构存有欺骗行为。监管部门把握着政府采购起始与收购阶段具体事务,即采购计划审核和合同款或报账单的最后签字盖章与拨付权,其间将会出现可以预料的腐败与寻租行为。
监管部门根据领导意见,凭借人情关系网权重,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于不顾,肆意让“心仪”的采购人自行采购或变相自行采购(如由监管部门参与所谓现场监督的“议标”行为,不走政府采购程序),反正票据的报销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集中采购程序都可以跳开了,实际上集中采购机构已失去了作用,成为了监管者手中被任意玩弄与欺骗的对象。
(六)采购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由于各地在尝试政府采购初期的认识不是很深,出发点站得也不高,出台的一些政策制度,难免存在遗漏,甚至与《政府采购法》相左,亟须加紧修改、完善和补充。
比如,原先出台的政府采购暂行办法或制度中,很少提及政府采购如何保护民族工业、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和环保型的企业;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与政府采购机构的职责划分不是很明确;对政府采购的预算管理要求不高;对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缺乏统一规范等等。
现在普遍有一种倾向,监管部门考虑到制定的法规要具有系统性、缜密性、创造性,势必有一定难度,因此不敢为人先,怕承担责任,抱着等待观望态度,一切事关制度建设方面的工作都要等待上面来了文件再照搬照套,根本不愿创新。
(七)监管机构操作权力不当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一些地方的政府采购操作缺乏规范。招标文件不经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审核就擅自发出,中标结果不在媒体公布,采购合同不报监管部门备案;该实行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而擅用其他政府采购方式代替;不按规定聘请专家或聘请没有专家资格的人员充当评委;评委组成人员的比例不符合规定;随意突破政府采购预算;采购人与供应商擅自改变中标结果等等,让人怀疑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性。
监管机构越位操作,权力滥用,给采购中心工作制造压力。有些监管机构却以领导者自居,指挥着自己的“下属”———采购中心的工作,涉足太深却浑然不觉,如拥有定点采购招标时的定标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设备配备上没有统一、明确的配备标准,一些单位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相互攀比,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腐败行为带来可乘之机,直接影响政府采购所提倡的公开招标方式的采用和组织实施,使监督管理部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制度依据。
二、规范采购操作程序的建议
(一)强化意识,更新观念
一是县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把政府采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关注,专题研究。并利用媒体反映其新情况、新问题,宣传其新办法、新经验,促进其健康发展良性循环。
二是政府采购的根本目标是节约成本、治理腐败、规范管理。目前,有些人认为“节约了多少资金”、“完成了多少政府采购预算”是衡量政府采购工作的唯一标准,考核工作时作为重要指标,总结成效时大力褒奖。众所周知:上述指标仅是政府采购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而非根本目的,治理腐败、规范管理且与国际惯例接轨才是最终目标。
三是政府采购是促进财政支出优化的重要手段。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对改善公共支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依靠道德和相互监督不能杜绝小集团与政府部门采购官员之间的谋私和腐败现象,而公开竞争机制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合谋的概率。
(二)规范运作,提高效益
一是规范运作是根本。规范运作必须做到“两制定、两公布”:第一是制定并公布《县级政府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并用专栏、媒体详细公布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录、方法、程序和门槛价。第二是制定并公布《县级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办法》。凡达到公开招标起点金额的项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实行公开招标。对招标投标的程序(市场调查———招标公告———制作标书———评标———决标———签约)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二是提高效益是关键。第一要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工作人员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第二要借助专家智慧提升采购质量。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做到公开征集,严格审核,择优选用,专业齐全,素质权威。在立项源头、采购流程、现场管理、履约验收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
三是运用网络技术提高采购效益。从标准产品入手,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和协议价目录,并上网公示协议商品和价格,查询展示样品,网上定购,网上通知协议供应商送货上门,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益。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建立审批制度,强化资金控制。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向当地财政部门申报年度采购计划,财政部门根据资金支付能力,并区分轻重缓急提出意见,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是建立操作制度,强化规范运作。依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县级政府采购操作规程》,明确采购机构、采购单位、资金管理部门、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并实行相互牵制制度,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公开招标———网上定购或合同定购———验收———付款———核算———决算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严禁串岗、,预防采购风险。
三是建立核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应单独核算,实行“三专”,即设立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安排专人,实行“四分开”:授权人员与批准人员分开,批准人员与执行人员分开,执行人员与会计人员分开,会计记录人员与出纳人员分开,有效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建立专账,统一会计核算。
四是建立保证金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投标保证金制度和履约保证金制度,有效防止“串标”、“流标”现象和“豆腐渣”工程。增强投标单位、中标单位的“主人翁”意识、风险意识,把政府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线。
(四)编制预算,推进改革
现有的预算年度即公历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由于我国的国情,至每年4月份甚至更晚,因此,应改革现有的预算年度,从每年的7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作为一个完整的预算年度和会计年度。
另外,从财政下达预算控制数到上报正式预算只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工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想而知。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为一年,即从每年年初即开始编制下一预算年度的预算,以确保部门预算乃至政府采购预算的真实、准确。
(五)深入研究,积累经验
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对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有创意新颖、操作可行、方法系统、实践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要善于归纳、总结、推广,逐步完善县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二是健全采购机构内部监督机制。第一是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第二是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定期轮岗;第三是强化内部稽核,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三是公布招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从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会不会出现分散腐败转化为集中腐败,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必须将采购机构、采购人员、采购项目、招标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所有供应商和社会的监督,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健全法律体系要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的立法工作不仅仅是制定一部《政府采购法》,而是要建立以“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六)完善体系,硬化指标
采购过程耗用的时间也应当作为衡量采购制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考核采购机构的采购效率是否更高,是否能够在时间上满足采购人的需求,有无故意推诿,消极怠工现象。
应建立采购质量反馈信息制度,提高采购服务质量,便于对采购结果进行考核。增强“国货”意识,购买国货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在要求,在国际上,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外国产品冲击本国企业,是不符合纳税人利益的。
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因此,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制订国货的认定标准以及车辆、办公家具等的配备标准。为了尽快将《政府采购法》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应当出台原则性的认定标准,以指导实践工作,方便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有章可循,执法有据。
参考文献
[1]王文新。集中采购机构急待解决的五大问题[j].政府采购指南,2005(12)。
篇6
关键词:质量监督 工作机制 产品质量 制度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
1、健全质量监督管理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了由分管物资工作的公司领导任组长,物资、安监、基建、运检、营销、农电、监察、调控中心、物资公司、省电科院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产品质量监督领导小组。构建了即物资部为核心,物资公司(管理延伸)、省电科院(技术支撑)、监理公司(具体实施)为支撑,各地市局(项目单位)为基础的质量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为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完善质量监督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
修订了《福建省电力公司供应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物资部、物资公司、专业管理部门、项目单位、省电科院、监理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做到分工明确、流程通畅。
项目单位负责组织开展到货后设备材料的抽样送检或自检工作,组织本单位专业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点见证;省电科院负责对项目单位送检的设备材料进行检测,并对各单位质量监督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参加技术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监理单位受托承担设备材料的驻厂监造和厂内抽检工作。
3、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监督例会制度
一是公司坚持每月召开产品质量监督例会。运检、基建、调控中心、电科院、物资公司、项目单位、监理公司的质量监督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学习传达国网公司产品质量监督会议精神和质量月报,通报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和问题供应商处理结果,分析、总结发现的质量问题,部署月度质量监督重点工作。
二是召开产品质量专题会。针对质量监督、安装运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或专项质量监督工作需要,及时召集相关技术专家召开专题会,开展研究分析,强化质量监督措施。
通过质量监督例会等方式,加强与建设、运行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系,取得理解支持和参与,质量监督工作得到专业部门、质检机构、基层项目单位的高度认同。
二、强化技术支撑,提高人员素质
1、充分发挥质检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
省电科院自2007年以来就作为公司电气设备质量检测的技术支持单位,负责送样检测,并各单位检测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监督。该院下设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含高压试验室、油气试验室、电瓷检测中心)、电能计量中心、金属材料工程研究所,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60多人,并配备相关检测设备、仪器。检测装备和技术满足检测需求。今年上半年,该院除了开展日常设备材料以及电能采集及计量器具的检测外,还主持开展了线路型带间隙避雷器专项抽检、混凝土电杆、合成绝缘子等专项抽检,为公司质量监督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省公司委托监理公司(福建和盛高电压设备有限公司)具体实施设备材料的驻厂监造和厂内抽检工作。该公司具备输变电工程设备监理甲级资质的,专家数量多、技术力量强、监造业绩好。目前共有各类专家83人,大部分具备中高级技术职称和五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在一线监理人员中教授级高工、注册设备监理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超过50%。2007年至今,该公司共开展设备监造378台(套)、设备抽检381台(个)、材料监造49项、材料抽检224项,监造发现主要问题152个,涉及34个供应商,抽检发现主要问题478个,涉及95个供应商,为把好公司设备质量入口关、提升电网设备材料质量水平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该公司成为国网公司监造现场智能化应用试点单位,2008年、2010年被评为国网公司监造先进单位。
2、开展质量标准和监督信息系统培训
上半年,组织物资公司、省电科院、监理公司、基层单位(含运检、基建、物资专业人员共计70余名)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国网公司监造、抽检大纲和作业规范)的宣贯和培训,组织基层物资供应公司、监理公司140多人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产品质量监督模块信息系统应用培训,提高了质量监督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建立专家队伍
为加强抽检单位和监造单位的专家力量,提高到货前产品抽检和集中监造的工作质量,公司开展了专家库的建设和产品质量监督专家的选拔工作,截止目前,公司共计141名技术人员被选聘为产品质量监督专家。
三、落实监督费用,提供资金保障
在公司本部年度预算中设立“设备材料抽检”专项费用和“供应商履约评价管理”专项费用,由物资部管理使用。2011年分别为832.5万元和60万元,今年分别为990.11万元和50万元,为全面开展抽检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强化抽检管理,提升产品质量
1、明确抽检方式、比例、分工和重点抽检项目
公司将抽检方式分为厂内抽检、项目单位送检和项目单位自检三种方式,公司开展的日常抽检和专项抽检均可采用以上三种方式进行。厂内抽检是指到工厂对出厂前产品进行抽检;项目单位送检、项目单位自检是指对到货后产品进行抽检。公司抽检工作主要采取到货后的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即“盲检”)方式,并对抽检的比例、方式、分工及重点抽检项目做了明确规定。
2、确保抽检工作“两个百分百”
篇7
关键词:广西高校图书馆;东盟语言;书刊采购;招标采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73-02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落户广西南宁,广西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的信息交流中心,广西的许多图书馆也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与东盟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更好地选购东盟小语种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试谈广西高校图书馆东盟小语种书报刊招标采购工作的问题。
一、广西高校图书馆加强东盟小语种书刊招标采购的意义
1.招标采购东盟小语种书刊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入藏质量。由于东盟小语种书刊的特殊性,提供东盟小语种书刊供应商必须拥有外文书刊进出口许可证,这样容易造成某些书商凭借自己在发行中的权威地位进行垄断经营。采购价格和服务内容都由书商限定,采购方几乎没有协商余地,这样易造成采购方在东盟小语种书刊选购中订到率低和到馆时间比较长,影响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正常提供服务。东盟小语种书刊实现招标采购就是通过引入市场竞争,逐步打破大公司的垄断经营,让多家供货书商相互竞争。高校图书馆通过审查招标文件,对投标供货商的资质进行审查,在多家供货商中选择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进行合作。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图书馆文献采购的质量和数量,还可通过招标,降低文献价格,使图书馆在原有经费的基础上买到更多的书刊。
2.招标采购东盟小语种书刊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经费。一般来说,东盟小语种书刊相较于中文书刊来说,一是价格偏高,每册图书或期刊动辄几十上百元;二是受时间和空间及语言的限制,选购书刊需花费不定的费用用于关税、运费等。在东盟小语种书刊采购中引入招标机制,就是将东盟小语种书刊采购市场化,各个书商为了能在招标中确立优势,压缩成本,降低价格,使书刊采购经费被更加合理地利用。另一文面,实行书刊采购招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增强东盟小语种书刊采购工作透明度,东盟小语种书刊采购工作中有各纪检等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防止“暗箱”操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3.招标采购东盟小语种书刊有利于图书馆提高工作效率。在招标采购的招投标文件中,可以对参与竞争的东盟小语种书刊供应商提出书刊加工等配套服务的要求,这样可以解决本馆分编智力和人力上的不足。书刊供应商为了在竞争中抢得主动,往往给出他们所能提供的最优的服务,除了图书分类外,还进行图书加工,如加盖馆藏章、加贴防盗磁条等,节省图书馆在这方面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可以减少图书馆的加工人员,减轻分编人员工作的压力,缩短新书上架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广西高校图书馆东盟小语种书刊招标采购面临的困难
1.选择供应商具有局限性。一般来说,只有拥有外文书刊贸易权的法人或授权机构才能从事外文书刊订购业务。目前。真正具有外文书刊贸易权的只有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其他大多是授权机构。高校图书馆在招标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具有多年经营经验和资质的公司作为其合作对象,对于一些机构的选择则非常慎重。广西高校图书馆在东盟小语种书刊招标采购中要想真正打破行业垄断,应尽可能邀请商参加,扩大招标范围,增加可选性,这样才能好中取优,真正发挥市场竞争作用。
2.东盟小语种书刊采购的采购对象具有不确定性,东盟小语种书刊的采购与一般物品不同,一般物品的产品在招标时就已确定,其书刊成交的产品是未定的,它是在招标后才开始采购,很多书刊是在招标结束后才开始出版,直到采购停止前其成交产品才完全确定。所以在书刊招标文件中的书刊品种、册数和内容是无法列明标的,因为书刊采购在供货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不断对采购的书目清单适时调整和更新。因此书刊采购的采购对象具有不确定性。
3.东盟小语种书刊价格比较昂贵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东盟小语种书刊价格偏高,每册图书或期刊动辄几十上百元,而且,每年以8%到10%的增长率增长,广西许多高校图书馆承受着保证东盟小语种书刊建设质量与经费紧张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东盟小语种书刊价格由出版商报价、汇率进口图书附加费用的加成系数折扣等诸多因素构成,其中进口图书附加费用是国内供书商负担国外集货商手续费用和图书国内报关、运费、税金、目录及管理等各种附加费用的总和。由于各公司与外国出版社或者中间商谈判时,因信誉度、业务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拿到的外刊价格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商对同种外文书刊报价不同。另外,外刊款存在预付的问题,所以招标时针对付款方式(预付还是后付)的不同,报价也会有一定差别。加上外汇汇率不断波动,导致东盟小语种书刊的最终价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4.东盟小语种书刊评标的标准难以考量。东盟小语种书刊招标的评标项目一般有六方面的内容:折扣、服务、数据、加工、信用度、合作单位业绩及服务承诺等。一般来说,折扣、数据和加工是客观明了、可比较的,其余都是比较抽象,在没有实质的合作之前都难以衡量。因此,在评标过程中评委往往是对各供应商的投标书中所做的承诺无法量化考核,做出真伪判断。只能根据各图书公司在标书中所做出的应答和承诺进行打分,因而滋长一些图书公司表面答应表述提出的各项要求,并以诸多优惠条件来赢取专辑的信任和偏爱来中标。这就导致书商无法履行各项服务承诺,使图书采购工作变得被动。
三、做好广西高校图书馆东盟小语种书刊招标采购具体措施
1.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图书馆书刊招标工作细则,加强纪检部门的监督力度。图书馆和学校招标管理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共同制定本校图书资料招投标工作细则、招投标计划、招投标文件以及招投标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文件和技术规范,根据本校的招投标管理规定,加强管理与协调,进一步规范书刊招标采购程序。纪检部门不仅要也应该加大对招标采购工作的监督力度。以确保招标工作的目的得以充分地体现,有效地防止招标采购中腐败现象的发生,还要支持和协作图书馆做好东盟小语种书刊招标采购工作,促进招标采购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2.确定书刊招标采购的形式和评分标准。书刊采购可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几种方式。一般来说,中文书刊的供应商选择的范围比较广,就期刊而言有邮政局和民营供应商,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外文书刊招标采购类型可以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每种类型又分为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和邀请招标。尽管原则上外文期刊可采取上述任意一种方式,但实际上拥有外文书刊贸易权的供书商屈指可数,所以外文书刊采购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较为适宜。招标评分指标是在制定招标文件中的评分标准时,根据图书馆资金现状和工作需要而设定的图书采购招标评分项目的主要内容。评标的标准一般有六个方面的内容:折扣、服务、数据、加工、信用度、合作单位业绩等。外文书刊招标评分标准的制定要体现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分标准,而且要易于操作,要细化技术评分要求,总之,每项的设计应根据各馆的具体情况和个性化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而每项设计的科学合理是招标采购成功的基础,也是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法定效力,对图书采购招标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
3.编制好书刊采购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的旨在为投标人编写投标文件提供所需资料并向其通报招标投标所依据的规则、要求和程序的书面文件。准确、规范、科学地制定招标文件、招标程序、商家资质预审规则、投标商招标书、评标标准等相关文件。标书编制要简明、概要;评标打分表要细化合理,还应标明评标的规则,供投标和评标参考等。招标文件一般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即邀请函、投标须知、招标项目的性质和数量、技术规格、招标价格的要求及其计算方式、评标的标准和方法、交货、竣工或提供服务的时间、投标人应当提供的有关资格和资信证明文件、投标保证金的数额或其他形式的担保、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提供招标文件的方式和地点、开标和评标的日程安排、主要合同条款、售后服务情况及承诺等部分。另外,制定文件一定要详细、准确,特别是对供应商提出的要求更要细致,比如说书刊配套服务(是否随书送MARK数据、随刊提供USMARK数据等);供书刊的方式;价格优惠额度;违约应承担责任等。
4.合理选择图书采购的专家评委。招标机构或图书馆可以从在全区范围内或本地区范围的熟悉图书馆采购业务的专家组成应从专家评委库抽取评委,评标委员会在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下,按照评标方法和标准对投标文件进行比较和评判,以评选出最适合的书商。
5.做好中标的合同签订及履约的监控工作。东盟小种书刊采购评标一经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采购单位和中标供应商应根据招标文件制定合同,这是招标采购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外文书刊价格昂贵,如果出现漏订、错发、缺期等服务问题,都会给图书馆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采购单位和中标供应商应严格根据投标书和图书供应商的承诺签订合同,把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写清楚,促使各方认真履行合同职责,保证书刊采购工作顺利进行。另外,采购单位要依据合同加强对图书供应商的检查和监督,督促其认真履行合同。阻止和减少来自供应商不守合同带来的各种风险。
总之,东盟小语种外文书刊招标采购工作尚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除上述问题外,还有招标程序规范化、招标质量控制、评标的科学化及合同的精细化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这就要求提高对东盟小语种外文书刊招标采购工作的认识,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加强各个采购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使其规范化,从根本上提高东盟小种外文书刊采购招标的质量,满足馆藏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凤侠,赵杰.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招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2).
[2]范艳芬.高校图书馆印刷型外文期刊招标采购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
[3]唐振宇等.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外文期刊采购标段划分研究[J].情报科学,2009,(10).
[4]李亚波.外文期刊招标采购工作实践与思考[J].现代情报,2010,(5).
篇8
在农历牛年即将过去、虎年将要来临之际,我们今天荣幸地邀请到了省级全部七位政府采购督察员,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我省政府采购工作,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首先代表省财政厅向大家的到来,以及在这一年来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由我先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省20__年的政府采购工作情况及明年的几项重点工作,请各位督察员批评指正:
一、20__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情况
20__年,省财政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监察厅、审计厅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财政总体工作思路,深化“实、稳、优”三字诀,认真做好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等各项工作,积极推动我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向前发展,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稳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20__年,我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坚持“依法采购、应采尽采”工作思路,!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一是结合浙江实际,统一制定全省集中采购目录,首次将计算机等25大类通用性较高的项目列入全省统一的集中采购目录;二是将省公安厅等6个省级部门的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试点,对工程建设项目试编采购预算、采购文件备案和建设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探索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机制;三是扩大协议定点采购范围,在原有协议定点项目基础上,将9个品目的办公设备耗材纳入定点采购管理。
据统计,20__年全省政府采购预算金额553.11亿元,实际采购合同金额483.40亿元,比预算节约资金69.71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2.6%;其中省级采购合同金额61.59亿元(政府集中采购为26.29亿元)。全省采购合同金额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18.21%,高于全国平均8个多百分点。
(二)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
拓展和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举。为此,我厅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的政策精神,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由各级财政部门牵头,会同发改、科技、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我省企事业单位研制、生产的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产品进行调查,充分发掘我省境内的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产品及潜在的供应商,支持其相关产品列入国家的政府采购目录清单。并制定出台《浙江省政府采购招标文件范本(试行)》,在评审方法的参考标准中,规定了对该类产品的加分或价格扣除办法,以体现政府采购对上述产品的支持。
同时,组织召开了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座谈会,分析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情况,以及如何通过政府采购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共渡时艰进行讨论。结合“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宗旨的双服务活动,认真解答省内企业提出的有关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的政策问题,宣讲政府采购政策,为省级企业积极利用政府采购政策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出谋划策。
另外,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厉行节约要求,我们对车辆购置、维修保险、会议培训等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协议定点管理,并加强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和采购程序监控,严控上述一般性行政支出,压缩行政成本,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和法制宣传
20__年,我厅先后制订出台了浙江省《政府采购档案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供应商注册及诚信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文件范本(试行)》、《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方案》、《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保密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根据省政府20__年立法计划,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浙江省实施政府采购法办法》起草小组,正式启动浙江省政府采购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并针对当前政府采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组织起草小组成员到温州、衢州等地及省本级省农科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图书馆等单位进行了调研,初步完成了《浙江省实施〈政府采购法〉办
法(初稿)》。
20__年,也是我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第十个周年,为此,我们以庆祝浙江政府采购改革十周年之机,我厅联合省采购中心、浙江财税与会计、浙江日报合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宣传活动,积极向社会普及政府采购法律知识,大力宣传“依法采购、科学采购、廉洁采购、和谐采购”理念,争取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关心与支持。一是在全省开展浙江政府采购十周年知识竞赛;二是面向全国开展浙江政府采购十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征集与浙江政府采购成长发展有关的文章;三是在《浙江财税与会计》、《浙江日报》设立纪念专刊,总结我省政府采购发展历程和经验成果。通过十周年系列宣传活动,起到了宣传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和我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果,鼓励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学法懂法的良好效果。
(四)加快推进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
根据省政府浙政发[20__]2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20__]35号文件精神,统一规划和建设全省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方案》和《浙江省20__-20__年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推广计划》,对嘉兴、东阳等18个市县列入第一批“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内网和外网两个系统)试点单位,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由省级逐步向市县全面推进。同时,会同省政府采购中心完成“浙江政府采购网站”的改版和升级,丰富了网站功能和内容;以政府采购网站为平台,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政府采购供应商注册及诚信管理办法》,加快建设全省统一、共享的供应商库、专家库和商品信息库,强化对供应商诚信管理和评审专家评价考核,推动全省一体的政府采购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并积极为下一步的全省政府采购的集中交易管理和一体化运行创造条件。
(五)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化解政府采购矛盾
20__年,我厅会同省监察厅等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履行采购监督管理职能,对金额较大、社会关注度高、技术复杂或有举报、质疑的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共对省教育厅中小学计算器招标、省司法厅执法专用车采购、省高速交警总队电子抓拍仪器招标等数十个省本级重大政府采购项目进行了现场监督和跟踪问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__年12月,在与省监察厅联合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浙江省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办法》,为20__年在全省全面开展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依法受理和处理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人民来信或举报案件。在处理投诉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和谐采购”理念,创新投诉处理工作思路,积极引入调解程序,探索化解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的有效途径。一种以“倾听、解释、和解、服务”为核心的供应商投诉处理模式已初具雏形并显现实效。截止20__年底,共受理供应商投诉案件16起,已办结15件,处理各类举报和人民来信27件,大部分案件都通过投诉人撤诉或按撤诉处理结案,在维护法律尊严和保证投诉人满意的前提下,经过正当程序改变了原错误结果,既维护了供应商权益和政府采购市场秩序,也最大程度避免了行政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采供矛盾。
(六)全面开展我省加入gpa谈判研究工作(略)
(七)抓好政府采购机构队伍建设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深入,面对加入gpa谈判的新形势,对政府采购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__年,我厅以财税文化建设为抓手,采取培训班、专题讲座和业务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财政政府采购管理人员、集中采购机构工作人员、中介采购机构从业人员和评审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年度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积极营造“勤学、善思、慎言”的学习氛围和“高效、节俭、廉洁、人本”的效能文化,努力提升政府采购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采购效率。同时,持续深化和有效落实具有财税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政府采购人才队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也面临着不少问题。突出的是:不少建设工程和分散采购项目没有纳入到政府采购管理中来,政府采购规模仍然偏小;政府采购违规操作、供应商恶意串通,以及个别行业部门干预政府采购活动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滞后和贯彻执行不力的问题也尚未得到有效改变;政府采购结果与采购单位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价格高、时间长,质量差的问题在个别项目中还有出现;集中采购机构和财政监管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启动,政府制度改革进度与社会可承受能力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财政部门和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20__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重点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厅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财政总体工作思路,念好“实、稳、优”三字诀,牢固树立“依法采购、廉政采购、科学采购、和谐采购”的理念,以“规范、高效、创新、服务”为目标,围绕“深化国内改革”和“应对国际(gpa)谈判”两大任务,着重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明年要围绕国务院可能出台的《政府采购实施条例》,继续深入开展《浙江省实施〈政府采购法〉办法》(省政府规章)的调研工作,并研究制定政府采购合同履约监管、中介机构考核管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等制度办法。同时在依法规范的前提下,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简化采购流程,在省级政府采购系统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项目负责制等制度,完善内部操作流程,强化内部约束机制,进一步优化服务,切实提高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
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除按计划完成今年28个市县“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外,将会同省政府采购中心,重点加快以浙江政府采购网、评审专家库、供应商库和商品价格信息库为主要内容的“一网三库”建设,同时要抓紧启动以网上招标采购
和全省集中交易为内容政府采购信息系统“二期建设项目”,尽早建立形成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资源共享的区域性网上政府采购市场,实现科学采购。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没有检查就没有规范。20__年,我厅将结合建设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在省纪委监察厅的领导下,牵头开展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领域的物资采购专项检查工作。同时针对个别项目采购价格虚高、规避监管等突出问题,要重点查处、曝光一批虚抬价格、串通采购和不诚信经营的供应商,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台《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依法采购的长效机制。同时根据《浙江省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在20__年上半年,集中时间开展一次对全省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工作,对全省集中采购工作进行一次客观评价,奖优惩后,以此促进我省集中采购工作良性、快速发展。
四是落实政府采购政策。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优先强制采购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制度的通知》精神,制订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政府优先采购、强制采购、首购订购等政策制度在浙江省全面得到贯彻落实。重点是要加大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产品的支持力度,以及对浙江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扶持,利用政府采购的规模优势和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我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政府采购真正“为我所用”。
五是做好gpa谈判应对工作。(略)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顺利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保障。20__年要继续以深化财税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学习沈浩等先进人物事迹为契机,探索建立以“采购当事人”为中心的采购服务理念,积极培育广大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清廉有为”的工作氛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做好各项政府采购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培训办法,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分类、分级培训和管理制度。结合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精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三、建议督察的几项重点工作
20__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位督察员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同时真诚欢迎各位督察员能参与、督察以下工作:
(一)参与《浙江省实施〈政府采购法〉办法》调研
政府采购法于20__年出台后,实施条例制订一直滞后。20__年1月,《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已正式由国务院法制办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预计年内将颁布。为与之相衔接,我省《政府采购法》实施办法继续列入省政府20__年的二类规章计划。根据安排,我厅拟于今年7-8月份,会同省法制办等部门深入开展对该办法的调研,并结合浙江实际,希望我省的立法,在《政府采购法》缺失的县级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分散采购管理、非招标采购方式和程序规范和电子化采购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此,也真诚希望各位督察员参与我省的政府采购立法调研和办法起草工作,并发表真知酌见,积极谏言献策。
(二)参与对全省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
根据《浙江省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暂行办法》的要求,计划在今年4-5月,我厅将会同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等部门开展对全省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这是我省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的第一次依法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进行全面考核,因此我厅已将该项工作列为今年我省政府采购的重中之重工作。希望通过考核,既能检查发现目前我省集中采购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或存在的问题不足,也能客观评价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成效和服务水平,并将考核结果在全省公布,奖先促后,逐步建立一个“重服务、精业务、强素质、健机制”的政府集中采购管理体系。因此,迫切希望此项工作能有我们督察员的参与和监督,给社会一个更加客观、信服的考核结果。
(三)参与对全省协议定点联动采购项目的现场监督
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现场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督察手段之一。为探索建立“跨区委托、错位、做专做强”的集中采购新机制,从20__年底开始,我厅已将计算机、打印机、空调、服务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19类协议定点项目,统一委托省市11家集中采购机构分别组织实施采购,并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以节约采购成本,共享采购结果,共担监管职责。这次全省联支采购,不仅是对现有协议供货管理模式的完善,更是对我省集中采购机制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创新,并对下一步推行协议定点项目的全省集中交易提供体制基础,意义深远。为此,我们省市财政部门和集中采购机构已多次协沟通商,建立了工作小组,拟定工作方案,进行任务分工,目前各项目招标工作已陆续展开,并初步定于今年3月下旬依次进行开标、评标,届时,我们将邀请各位督察员莅临指导,并对开评标现场进行全程监督。同时,也真诚欢迎各位督察员随时、随地对其他涉及民生或社会关注度高的政府采购项目进行督察、指导。
篇9
1.1结构源流是指房地产企业在各项具体活动展开之前其成本结构就已被大致锁定的因素。它包括企业的规模(年开发量)、商誉(对供应商的诚信与履约)、财务计划(与供应商的付款方式与工期要求)、生产组织结构(委托外包或自行生产)、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经验曲线、外部协作关系等诸多因素。它们是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从深层次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地位、对成本未来变化趋势起着长期的作用。控制结构性成本动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帮助房地产商取得长期成本优势。
实施供应链管理是房地产商(以差异化战略为主)控制结构源流的方式之一。房地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产业链的集成化管理,其目标是将整个供应链条的策划、设计、顾问服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销售及物业管理活动联系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以底得竞争优势。实施供应链管理后的房地产商,由于所有环节上的合作伙伴都是经过优化后整合的,长期合作互惠互利并相互信任,这可避免房地产商一再重复对不同上下游企业的招标选择、协商与谈判,从而减少搜寻、谈判、监督等时间成本。在取得成本优势的同时也获取时间优势。
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是房地产商(以成本领先战略为主)控制结构源流的另一种方式。对一个房地产商而言,当年的开发量很大,在抵销纵向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所带来的固定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时,可考虑改变现有委托外包式的生产模式,组建或控股设计、施工、装修等公司,变外包生产为内部生产,内部化交易将减少与外部交易的成本,一条龙集成化的开发模式不仅能有效的控制成本,而且更能获取时间优势。
1.2业务源流亦称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的发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房屋产品的设计方案、材料设备选用的标准、招标与合同管理的运用等是业务之源。尽管成本发生在各项业务过程中,业务发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措施(如预算审计、材料限价、设计变更与洽商管理等)对成本高低和成本控制效果起到直接的作用,但这些控制只有在非效率的因素(如供应商的非合理性报价、管理浪费等)存在时才会起作用,才会使成本有大幅的降低,一旦非效率的因素被消除,业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降低成本的正面效果就会降低,因此业务过程中所实施的成本控制措施就会变成了防范性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成本的无效率上升,而不能使成本进一步降低。为此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严格审查、控制设计部门选用满足市场需求的性价比好的材料与设备,集成化、专业化的招标组织与严谨的合同管理也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
2实现这两种战略的主要途径
2.1抓好对“降本增效”的意识教育和措施
降本增效决非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企业全员的事,是项目生产活动全过程的事。要使企业全体员工都重视和参与降本增效活动,首先要使企业全体员工牢固树立降本增效意识,要使各专业技术人员真正认识到,搞好项目降本增效与企业的存在密切相关,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同时,应树立降本增效的几个观念,即项目产生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观念;项目管理体制核心的观念;企业经济效益竞争必须从降本增效做起的观念;以及要从项目的每道工序做起的观念。
2.2抓好项目“经营效益”
经营效益是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有好的经营效益,将给项目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项目发生差的经营效益,将会给项目带来差的经济效益,所以,工程项目的降本增效工作应从项目开始时就抓起,及时掌握面广量大的项目信息,牢牢盯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等全过程各阶段动态,让项目各专业技术人员尽早参与项目的承接协调工作,了解项目的经营效益等情况,把经营效益好与差,同经营人员的经济利益紧密挂钩,最大程度的鼓励经营人员搞好项目工作。
2.3抓好项目目标成本控制
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单一性、体量大、周期长、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在项目开工前,首先应由各部门牵头组织分析协调会,由部门分解到每个技术管理人员,让他们制订各自的目标,成本及实现的控制点和措施,最终确定最佳的方案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有序、快速、高质、低耗地顺利施工。
2.4健全项目管理监控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这是工程项目降本增效措施能否到位,项目目标成本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项目降本增效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和某个技术人员是不行的,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畅通信息,互相联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全面全力进行管理与成本控制,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收到实效。
为了有效实施监控工作,企业内部形成工程管理监控网络,做到上下条线畅通,横向部门协调一致,工作步调一致,有效进行监控。对预决算管理、设计变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核算、施工预算管理、资金核算等制订具体核查细则及考核标准,使检查工作有据可依。同时核对其正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同步性,另一方面要防止因实际工程进度,已完施工产值,实耗成本不一致而造成成本不实的情况,防止效益流失。
2.5确立成本控制目标,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成本控制的对象,每个人又是成本控制的主体,具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参与,从自身做起。要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工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业务都要纳人成本控制的轨道,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坚决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2.6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有效地控制成本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落实是成本控制实施的重要保证,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的落实是全面实施目标成本责任的前题,也是目标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围绕建筑工程目标成本的实施和控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树立管理创新的理念,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是控制成本、降抵成本的有效措施。
由于工程成本构造的各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导致决定了开发成本在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对房地产总投资的影响都十分重要,据测算,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占65%,技术设计措施可节约工程造价5%一10%。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影响工程的造价的关键阶段就在于设计。因此,必须促使设计单位,不仅在建筑造型,使用功能上动脑筋,还应在降抵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
3实现这种战略的主要措施
3.1提高开发规模,讲究规模效益,以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选择新项目时,应尽量选择较大的地块,增加开发规模。同时,在材料、设备的采购时,应尽量采用大宗采购,以降低单位成本。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联合采购的现象,即多个开发产业形成采购联盟,在材料、设备的招标、采购上采取、联合行动,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出招标、采购公告,统一行动,实行大规模采购,以降低建筑成本。
3.2房地产开发应具有较高的销售增长度和市场占有率,否则,产量增大,就会出现产品积压的风险。这就要求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尽可能地缩短销售周期,同时,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3.3制定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流程多,在每个环节都要注意节约成本,而最重要的开发设计阶段,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因为一旦设计完成后,施工阶段主要是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成本变化的余地已经不大。
3.4加强职工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与专业技能员工的素质、技能是影响成本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是职工的成本意识与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成本意识是指降低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它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的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控制不只是成本控制部门员工事情,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降低成本和深人挖掘降低成本的各种潜能。只有树立并使员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才能建立起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良好的成本意识是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成本意识的普及有赖于领导的重视、提倡以身作则和良好成本控制系统环境的营造。
篇10
【关键词】新疆农村信用社 外部审计 质量评价
一、外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的实践及效果
自治区联社高度重视审计外包工作,于2011年度通过招标确定了6家入围会计师事务所,5家事务所参与了全区84家联社的2010年年报审计。为提高外部审计的有效性,在无其他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初步尝试开展了外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外审评价工作由自治区联社审计部具体负责实施。
(一)设定门槛,选聘专业胜任能力的外部审计供应商
为认真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委托具有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声誉良好的外审机构从事审计业务”的规定,自治区联社招标办公室从外审门槛准入上认真研究,针对客观实际提出了外审机构资格入围条件,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规模、金融业务经历、职业记录等方面。通过合理设定资格条件、制定招标方案、公开招标公告、投标、定标、入围通知书等一系列严格的招投标程序,最终定标6家外审机构作为年报审计的定向供应商,确保了参与审计委托的外审机构具备法定执业资格、审计能力、独立性等条件。
(二)创造条件,提高外审工作开展的独立性
全疆84家联社均为独立的法人机构,为割断被审计联社与外部审计的直接利益链条,从形式上充分保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自治区联社在合同签订、审计费用结算及业务分包方式上大胆创新。审计委托合同由自治区联社集中与外审机构统一签订,审计费用由自治区联社与外审机构统一结算,按照资产总额及被审计联社家数合理确定业务分包单元,采用现场抽签方式确定分包单位,并在委托审计合同中明示审计对象。
(三)提出需求,确保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
在常规年报审计内容的基础上,自治区联社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认真提出年度审计需求。一是自治区联社各部门通力合作,提出部门审计需求,审计部门汇总梳理报自治区联社开会研究决定外审事项及作业要求,制定年报审计需求书。二是将年报审计需求书作为审计委托合同的附件提高执行力。三是将审计需求书的执行结果纳入外部审计质量评价考核的重点内容。通过以上措施,从内部管理的要求推动外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满足委托方的要求,达成审计目标。
(四)制度先行,做到评价工作有规可循
评价办法分为六章十六条,包括总则、评价原则及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程序、评价结果的利用、附则。
评价实施细则系对评价办法内容的具体细化,具有实操性。具体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内容 细化内容 标准分值 扣分标准
1.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5分) -- 5 发现一处影响独立性的因素,本环节得0分
2.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谨慎性(5分) (1)能按照业务约定的要求配置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 3 发现一处,本环节不得分
(2)外部审计人员能保持职业谨慎性,无吃拿卡要等行为 2 发现一处,本环节不得分
3.外部审计所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30分) (1)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评价 25 每发现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2分,扣至0分为止。
(2)能有效执行项目三级复核制度 5 未能有效执行酌情扣分。
4.外部审计所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10分) -- 10 每发现一项审计依据不充分适当的,扣2分,扣至0分为止。
5.外部审计范围和内容与委托方要求的一致性(20分) (1)审计范围全面,符合委托方的要求 5 每发现1项报表项目未执行程序的扣1分,扣至0分为止。
(2)审计内容完整,能有效涵盖审计范围 10 每发现一项未按审计内容执行到位的扣1分,扣至0分为止。
(3)对委托方要求的事项内容,重视并认真实施 5 未重视并认真实施的,酌情扣分。
对于第5-(2)项得分为0的,得0分。
6.审计报告质量的真实性、准确性(15分) (1)审计工作底稿中反映的重大问题在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中披露 7 每发现1项重大问题未进行披露的扣2分,扣至0分为止。
(2)审计报告准确反映,无错误 4 每发现1处未准确反映的扣2分,扣至0分为止。
(3)管理建议书能深度反映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4 缺少优化方案的扣2分。
7.外部审计业务履约情况(15分) (1)能按照业务约定时间完成现场审计及出具审计报告 7 每晚1天扣1分,扣至0分为止。
(2)能有效执行项目工作计划 8 每发现1处未按照项目工作计划执行的扣2分,扣至0分为止。
合计 100 ---
(五)梳理外审结果,分析确定评价对象
自治区联社审计部组织人员对全疆84家联社2010年度外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进行了问题梳理,认真厘清外审发现的问题。根据内部审计积累的经验分析判断,外审反映的问题是否与我方判断一致,将判断产生差异的审计对象作为初步的评价对象。经过自治区联社审计部的筛选认定,最终确定了每家外审机构所要评价的2家联社。
(六)组织人员,认真开展评价工作
为做好外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自治区联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审计评价实施方案,精心选配评价组成员,组长由有过外审经历的业务经理负责,项目组成员由具备中级职称且审计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担任。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到位,从技术上确保了外审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