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促进农村经济金融良性发展。
二、基本原则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府主导、人民银行引导、各涉农部门及涉农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农村各界经济主体广泛参与”为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组织、领导,人民银行推动,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组织体系,做到组织到位、推动有力、管理有序、各负其责。
(二)多方参与。在政府主导下,由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和县级有关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参与,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本着多方受益的原则设计,既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又有利于缓解“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使农村、农户得到实惠,地方经济得到发展。
(三)统一标准。制订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标准和信用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
(四)重点突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农户的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农村青年示范户工作为载体,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先易后难、有序推进。
三、主要目标
逐步在我县建立农村信用建设体系“六个机制”,即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农村信用体系评价机制、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农村征信宣传长效机制。切实发挥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作用。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长效机制。县有关部门要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报纸等公共舆论工具持续加大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突出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加强对贷款农户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重视积累自身良好信用记录,努力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文化和诚信环境。
(二)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农户信用档案以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系统农户经济档案为基础,以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目标,依据农户基本状况、自有资产、诚信记录、负债情况、经营能力及项目等情况逐户建档,定期更新数据。同时,对有贷款资格的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村企业的信用档案进行相应采集。
(三)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一是完善农户信贷评分体系。针对农户特点,人民银行选择适当的评分模型,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制定统一的农户信贷评分参考标准。评分过程属于金融机构授信前的内部评价,应免费进行。对于加入农业保险的农户,在相关指标的评分上可适当上调。二是完善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村企业评价体系。由乡镇政府进行组织,人民银行、银监办牵头,涉农金融机构参与,按照《县信用乡镇信用村评定办法》的要求,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农民专合组织评价工作,力争使全县信用乡镇和信用农户覆盖率达到一定的水平。信用乡镇、村组的评定结果将作为评选金融生态模范乡镇的重要内容,条件成熟时,以乡镇为单位授予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示范乡镇称号。
(四)建立激励、惩戒机制。根据对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评价结果,农村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服务种类、适用利率、抵质押物、推荐评优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农民专合组织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不良者予以限制。信用乡镇、信用村可在农业项目开发、优惠利率、农村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享受政府各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人民银行将信用评价状况与支农再贷款限额分配挂钩,支农再贷款重点向信用状况较好的乡镇倾斜。
(五)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推动建立和完善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协调推动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建立有效担保机制,推动担保机构提高服务效能。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1月—5月)。制定《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探索实施阶段(2011年6月—11月)。县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设计农户和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合组织的信用档案参考指标和评价参考标准。涉农金融机构征集农户信用档案,把好数据质量关;并逐步依托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贷款;同时推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中使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惩戒作用。11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评比授牌,评选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农户。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1年12月)。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和评分系统,拓展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涵,扩大其社会效应。
六、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组长,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县各金融机构、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场、企业集团)行政主要领导担任成员(详见附件)。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农户的创建规划,审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对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研究和决策,对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进行规划和部署。
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县目标责任制考核办公室要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县政府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管理。
人行支行:组织、指导农村金融机构编制信用档案指标和评分标准,并将信用档案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库对接;指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县发改委、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积极参与组织、规划和推进农村发展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配套支持政策。
县法院:加强金融法规宣传,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强化对金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促进辖区内农村社会信用的进一步好转,为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造宽紧适度的法制环境。
县国土资源局:在农村企业、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办理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处理资产时,对照相关政策按下限收取有关费用。
县工商局: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个体工商户相关数据信息。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信用乡镇”创建活动的开展,在全县倡导“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促进农村信用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减少和杜绝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改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以信用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力争3年内,全县90%以上乡镇创建成为“信用乡镇”。
阶段目标:1年内,30%以上乡镇创建成为“信用乡镇”;2年内,70%以上乡镇创建成为“信用乡镇”;3年内,90%以上乡镇创建成为“信用乡镇”。
三、工作步骤
2011年度全县“信用乡镇”创建工作从8月中旬开始,分四个步骤进行。2012年、2013年“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原则上在11月份申报验收。
(一)宣传发动(8月12日—15日)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县金融办、县委农工办、人行、金融机构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信用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信用乡镇”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金融办,金融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信用乡镇”评审活动的组织、检查、指导、评定等工作。
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本乡镇“信用乡镇”创建工作的实施。
(二)组织实施(8月15日—10月底)
各乡镇、县各有关部门按照《县“信用乡镇”评定细则(试行)》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信用乡镇”创建工作。
(三)乡镇申报(11月1日—11月15日)
各参创乡镇向县“信用乡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评审,并提供相关材料。县“信用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乡镇进行调查,了解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按照《县“信用乡镇”评定细则(试行)》的规定对乡镇进行打分,选出符合条件的初评对象,报领导小组审定。
(四)公示表彰(11月16日—11月23日)
领导小组对经审定的乡镇通过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经举报并查实存在问题的,取消“信用乡镇”参评资格,对经公示无问题的,经领导小组研究正式确定为“信用乡镇”,颁发“信用乡镇”牌匾,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信用乡镇”创建是优化金融生态,打造诚信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争创金融生态示范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班子日常抓的工作体系,切实把“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增强乡镇融资能力,解决发展资金瓶颈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
篇3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行政执法责任制在行政执法监督中的作用,根据《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试行办法》(2001年省政府令第10号)的规定和省政府法制办的有关要求,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乡镇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各县区局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地区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具有执法职能的科室。
一、组织领导
地局成立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行政执法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组织实施工作。组长由xxx同志担任,副组长xxx,成员有xxx、xxx、xxx、xx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办公室设在地局科教法规科,具体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专用考核目标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及专用考核目标分解、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等。各县区局也要按照《黑龙江行政执法责任制试行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确定专人负责,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深入实施。
二、考核目标
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总分为100分,其中通用考核目标和专用考核目标各50分。通用考核目标由各级人民政府确定。《地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行政执法责任制专用考核目标》由地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主要包括“资源、环保、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产品质量管理、合法权益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统计管理、基金管理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教育培训及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执法监督等”八项考核项目。
三、检查内容和方式
1、检查内容:包括通用考核目标和专用目标两项。通用考核目标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其他内部层级监督制度、依法及时纠正违法行政问题、法制队伍建设及社会评价等内容;专用考核目标按照本方案二、考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考核。
2、检查方式:地局定期检查和监督全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执行情况,每年至少抽查一至两次。各县区局也要定期对下级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各县区局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企业局和地局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科室,要从每年的第四季度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的自查自评工作,并将执法责任制工作总结和自查自评结果于11月底之前报送地局科教法规科。检查方式和重点:
(1)、审阅或听取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汇报;
(2)、本部门收到下级单位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情况(数量、质量);
(3)、具体行政行为(包括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合法性、适当性;
(4)、对有关负责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素质测试;
(5)、检查机关确定的其它方式。
四、奖惩
篇4
食品药品安全,群众关心、领导关切、社会关注,是天大的事,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有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食品药品安全,是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职能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难点。食品药品监管,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作为刚刚完成机构职能整合和人员划转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有诸多工作要去理顺,有各项指标要去落实,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如何有效去攻坚破难,切实肩负起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职责,让群众满意,就必须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学习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抓好食品药品监管。
一是构建食品药品可追溯体系。食品药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是管理和控制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溯源体系,要以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监管为着力点,以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自律为关键点,以强化社会监督为辅助点,以强化电子化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点,为食品药品打上电子身份证明,从而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可追溯管理。通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初始管控;通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入市备案制度,全面掌控食品药品安全的源头;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进销记录制度,构建系统的食品药品溯源链条;通过建立健全问题食品药品召回制度和下架退市制度,全面铲除问题食品药品继续流通的土壤。
二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的“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县政府去年出台的我局“三定”方案明确要求,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内容,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做好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与各行政管理派出机构密切协作,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网。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协管员队伍,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和乡村食品药品安全专、兼职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立乡镇、食药监管所、食品药品安全监协管员联防联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乡镇、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同时,要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集中统一监管和食安办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强化目标考核,各乡镇、食药监管所、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要协同配合,共同担负起当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三是构建信用监管体系。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基础。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强化信用监督和惩戒,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建立退出机制,在食品药品行业内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全面提高食品药品行业自律水平,充分发挥行业示范带头作用。
篇5
建立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围绕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餐饮消费全过程监管链条这条工作主线,加强协调指导,探索创新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大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专兼职监管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为构建和谐平安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食品安全保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
二、创建目标
一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食安委办公室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22个乡镇每个村至少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县政府对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乡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达到100%
二农业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规范。蔬菜农药残留检验合格率达到91%以上,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8%以上,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99%
三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当地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
四流通环节特别是农村集市食品销售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城区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城区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的问题。基本建立市场检测体系。100%乡镇、90%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万家福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95%
五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95%以上。
六私屠乱宰得到有效整治,上市肉证章齐全,县城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5%以上。
七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八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得到整合,基本达到检测计划、抽样检测和信息实现统一。
九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4个行业20家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十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率达到100%每年举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十一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十二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85%以上。
三、创建内容
一组织协调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各乡镇均应成立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安排专职人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工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乡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下设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综合监管办公室主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监管员,综合监管办公室要有独立的办公室,配备电脑、桌椅、文件柜、举报投诉电话等设施,要有1-2个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2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政府与各乡镇及相关监管部门、乡镇与各行政村社区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食品相关生产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对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每个乡镇设有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办公室,行政村社区有食品安全信息员。整合农村公共安全员队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统一举报和奖励办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综合基础工作
1信息和信用体系建设。县政府网站上开设食品安全专栏,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编制年度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强化企业诚信意识,积极推行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实行扶优限劣,奖优罚劣;对严重失信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坚决淘汰出局。
2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操作手册》建立重大食品安全报告制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重点建立农村和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和学校食品安全事故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避免发生Ⅲ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3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和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逐步实现科学合理地安排检测计划,统一抽验,统一信息。
4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县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台、板报等宣传阵地,建立宣传栏目或宣传版块,网站食品安全专栏每月更新不少于1次,其它宣传栏目每季更新2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四进一上”宣传活动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上媒体做到五个一”即每个行政村社区有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一块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一幅永久性的食品安全标语或宣传画,每户有一本食品安全知识小册子,学校每学期开辟一堂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课等
三种植养殖环节
1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计划”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加大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杜绝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强化种植养殖全程管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产档案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完善整改措施,严格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2认真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扩大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和规模。按标准要求规范农产品生产,推广的标准应当简化为技术规范操作卡或手册发放到农户。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组织申报工作,认证产品数量逐年增加。
3稳步实施农产品“身份证”计划。启动部分农产品强制性认证试点工作,推进产地编码应用,对重点产品、重点产区进行包装标识执法检查,强化溯源管理。
四生产加工环节
1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整治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实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并加贴QS标志;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食品黑窝点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监管企业的抽查和普测频次。
2加强小企业、小作坊的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对28大类无生产许可证食品企业查处工作;全面开展对城乡结合部以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及目录监管,关停取缔城乡结合部以内已进入无证查处期的28大类食品企业。
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没有发生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被省、市级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问题通报。
五流通销售环节
1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活动。对农村食品市场经营者开展清理排查,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经营者“经济户口”档案材料,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食品经营单位和交易场所进行巡查,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病死禽畜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活动,查处打击印制和使用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强旅游景区、车站、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整治。
2加强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和监管。通过市场硬件改造和市场经营秩序、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城区建立起1-2个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农贸市场。
3积极推行食品流通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协议准入、不合格食品以及未获生产许可证列入无证查处范围退市召回和销售食品质量安全承诺等六项制度,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可溯源制度。
4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各农产品批发市场要认真履行法律职责,按照有组织、有人员、有机构、有制度的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设立或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验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城区食品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和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彻底解决乡镇政府和城区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没有发生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被省、市级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问题”通报。
6严格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加强畜禽检验检疫和上市肉品检验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严格控制上市猪肉“瘦肉精”等B类兴奋剂检测检出率。
六餐饮消费环节
1严格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加强餐饮单位开办前审查工作,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旅游景点、大排档等集中经营场所的餐饮企业单位均持有卫生许可证。
2强化餐饮卫生监管。集中力量对学校、大型企业和旅游景区景点餐饮卫生状况进行专项检查,积极推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
3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组织开展农村厨师登记、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对3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全面开展现场指导。
四、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包括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巩固完善和检查验收等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
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评价标准,并征求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的意见,成立示范县创建领导和办事机构。组织召开由各乡镇主要领导、监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部署示范县创建工作;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相关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食品相关生产经营者要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二组织实施阶段
对照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分解、细化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创建任务、目标;乡镇政府与所属行政村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开展对乡镇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
三巩固完善阶段
各乡镇及相关监管部门对照实施方案、评价标准和《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内容,全面疏理各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月底,县食安委将组织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未按期完成创建工作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四检查验收阶段
按时完成示范县创建工作资料整理、归档,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和主要成果,查找存在问题并加以整改,以迎接底省政府组织的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开展的综合考评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和有关监管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扎实推进。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示范县创建工作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乡镇和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三强化指导协调,形成创建合力。
示范县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和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监管工作。县直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熟悉政策和业务的优势,指导、协调各乡镇开展创建工作;各乡镇要建立健全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精心组织食品综合评价与检查工作。各监管部门在 月底前将创建工作总结材料和自评情况上报县食安委办公室。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监督。
示范县建设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各乡镇政府、职能部门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和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质。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工商12315质监12365卫生、农业等投诉举报热线电话的作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明确、定员定责、协调配合、运转有序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全县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社会氛围。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注重预防和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有效解决食品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努力把我区建成“食品安全示范区”,为全力打造经济强、文化兴、民生优、环境好的中心城区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一年的创建,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十大目标。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区政府对各乡镇街、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考核率达到100%。
——农业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规范,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各乡镇街至少建成一个食品安全示范村(社区)。
——生产加工行为明显规范。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区内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实行牛、羊、家禽定点屠宰,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流通环节特别是农村集市食品销售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检测手段有保障。100%的乡镇街、90%的行政村(社区)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0%。
——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90%以上,“农家乐”规范化管理达到95%以上。
——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有效整合,检测计划和信息实行统一管理,每年食品安全综合信息不少于2次。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明确4个行业20家食品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不断健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率和处理率达100%。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氛围浓厚。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入户率达到100%,群众知晓率达到90%,居民食品安全满意率达80%以上;每年对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从业人员培训不低于一次。
三、工作内容
(一)综合基础工作(由区食安办、农业局、林业局、工信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部门和各乡镇街负责)。
1、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区、乡镇街、村(社区)及相关监管部门互通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确定信息联络员,定期向区创建办上报工作动态。强化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建立定期统一制度。
2、信用体系建设。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四个环节的食品企业中确定20个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记录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情况。积极推行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奖优罚劣,对严重失信企业依法查处。
3、应急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及时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急响应迅速,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处置措施及时准确,力争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4、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加投入,配备设备和人员,按计划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逐步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制定统一的检测计划,统一抽验。
(二)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区农业局、林业局负责)。
1、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计划”。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制定并严格实施控制初级农产品农药滥用和残留超标、兽(鱼)药滥用和残留超标的措施,着重加强产地环境和农药、兽药、鱼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禁产、禁售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强化种植养殖全程管理,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
2、认真做好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年增加。制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或计划,每个乡镇有一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区质监局、工信局负责)。
1、有效规范食品加工行为,建立并落实日常监管制度。质监部门要加大对无证生产加工行为的查处力度,基本消除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等行为的查处。建立以巡查为主,强检、监检、年查、回访为辅的监管机制,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监督抽查计划。严格市场准入,食品生产企业有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原料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齐全。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禁止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2、全面综合治理小企业、小作坊。建立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档案及目录。开展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进行食品加工行为的整治,严格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行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要建立并执行使用原料台帐制度。全面建立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监管部门与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3、加强畜禽定点屠宰工作的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肉类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打私屠滥宰和生产加工、销售病死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肉、注水肉、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
4、建立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杜绝因食品质量问题被新闻媒体或上级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问题通报。
(四)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区工商局、商务局负责)。
1、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活动。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清理排查工作,健全完善经营者档案。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各乡镇街、行政村(社区)食杂店要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取缔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病死畜禽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活动,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印制和使用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强旅游景区、车站、庙会、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食品经营秩序整治。
2、积极推行食品经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协议准入、不合格食品及未获生产许可证食品退市召回制度和销售食品质量安全承诺等六项制度,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可溯源制度。消除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厂名的“三无”和过保质期、标签标识不合格的食品。
3、建立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市场检测计划和食品质量公布制度。在较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开展市场流动快速定性检测工作,做好日常检测记录和信息公布。禁止注水肉、病害肉、农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的食品进入市场。
4、加快推进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乡镇和常住人口千人以上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农家连锁店,食品推行统一配送。
(五)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区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
1、进一步规范许可证管理。加强餐饮服务单位开办前的审查工作,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无证餐饮服务单位整治到位,无照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推进量化分级管理计划,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分级量化管理达到100%。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票索证和验收制度。
3、严格餐饮单位卫生监管。加强对餐饮企业和农村、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景区景点餐饮以及小型餐馆食品卫生监管,开展专项检查,使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4、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定并落实农村集体性聚餐管理制度,对农村集体聚餐实行备案制。
四、职责分工
(一)各乡镇街为本辖区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领导机构,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组建一支健全有力的工作队伍。具体负责本辖区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状况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所辖村(社区)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
(二)各乡镇街围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实际,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题分析研究,推动工作落实。每个乡镇确保建成一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一个规范化食品加工企业、一个经营规范的市场和一批示范店。
(三)各乡镇街要加强对辖区内“农家乐”接待户、餐饮服务队的调查摸底和安全监管,规范其经营活动。要重点做好农村红白喜事集体聚餐的备案登记和现场监督,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四)各监管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工作目标和创建要求,负责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创建活动。并主动与各乡镇街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创建目标顺利实现。
(五)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创建办)负责全区创建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资料收集上报等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街和各有关部门全面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各乡镇街和区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工信、林业等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各乡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区属报刊、网站、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建工作,使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和创建内容,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区创建办牵头组织各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联合检查,对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标准进行现场业务指导。
(三)自查整改阶段各乡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创建工作目标和内容,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区创建办组织考评组对各乡镇街、各部门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限期整改。
(四)考评验收阶段。区创建办对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的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并将结果上报区政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区食安委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乡镇街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食安办,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各乡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分解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篇7
200*年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改革攻坚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为构建和谐*提供体制保障,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0*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努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促使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改革的重点与分工
200*年,我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以深化国企和国资监管改革、农村改革为中心,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加快科技体制创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着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重点研究探索政府机构的重组与优化,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能分工,明确管理权责,创新管理方式(市编办牵头)。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精减行政审批环节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制订《*市行政审批管理规定》,做好*市“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市发改局牵头)。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与中介组织分开,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市国资委、经贸局、发改局负责)。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市法制局牵头)。继续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市编办、民政局牵头)。
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思路,以转换用人机制和完善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分行业实施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制订出台争取《*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实施意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新途径(市人事局牵头)。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争取尽快在全市全面铺开。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将市直二、三级预算单位逐步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不断推进县、区改革试点,逐步确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财政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管,不断扩大“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政府采购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完善激励型财政体制,制定改革配套措施,推行“镇财县管镇用”改革试点(市财政局、发改局牵头)。
(二)深化国企改革,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在董事会建设方面迈出重要步伐。进一步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实现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有机结合。学习借鉴各地实施国有资本金收缴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建立健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基本框架。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市国资委牵头)。
2.做好国企改制、重组、退市工作。对已确定改制的国有中小型企业,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争取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退市的目标和任务(市国资委牵头)。
3.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服务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市科技局牵头)。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采取多种手段,支持金融担保、创业辅导、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的发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市金融办、中小企业局负责)。
(三)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完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坚持落实好土地承包政策,坚决维护农民自主经营的合法权益,尊重、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施土地流转规范操作,依法解决土地承包纠纷及农村征地遗留问题(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强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有效监管和科学经营(市林业局、财政局牵头)。
2.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的政策。建立农民负担监测网点,健全乡村债务控制和预警机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努力构建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市农业局牵头)。
3.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抓住当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联合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拓宽信用社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使其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建立农村投融资担保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户互助合作的信贷担保组织,组建多层次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允许各层次担保机构之间开展反担保和再担保业务(市金融办牵头)。
4.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8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以市、县(区)就业训练中心、乡镇培训基地和技工学校为依托,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推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转移,通过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乡镇企业等,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增加劳务收入,带动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5.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建设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扩大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粮食订单收购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布局结构调整,利用粮食基础设施,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市粮食局牵头)。
*.继续推进农村价格改革,健全农村价格监督网络,规范农村市场价格秩序,完善农村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物价局牵头)。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形成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良性互动的岗位开发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把当前行之有效的、专门的、过渡性的政策上升为长效性制度,形成一整套促进就业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稳妥地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新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从劳动者需求出发,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县(区)和乡镇(街道)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的“九统一,一加强”建设,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2.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开拓社会保险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做好以失地农民和计划生育纯二女户为保障对象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积累基本养老保险金,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行重点突破,重点解决高风险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问题和城镇私营企业参加失业保险问题。积极研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救助机制,探索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五)完善市场功能,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地方商业银行改革,提高地方商业银行竞争力。建立金融准备金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稳定协调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市金融办牵头)。
2.规范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产权市场,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市国资委牵头)。进一步完善国有土地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稳步推进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继续规范发展人才市场(市人事局牵头)。
3.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适合新时期农村消费特点的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市经贸局牵头)。
4.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构建金融信用体系入手,加快建设统一、高效、规范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体系。加快信用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政府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市政府办公室牵头)。
5.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深化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改革,以行业协会民间化、中介组织市场化为突破口,按照“理顺体制、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扶持发展”的思路,建立行政机关宏观监管、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与中介机构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和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按照《广东省行业协会管理条例》,研究制订规范我市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管理的办法(市经贸局牵头)。
(六)深化科教文卫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市科技局牵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市教育局、财政局牵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开展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监督(市卫生局牵头)。建立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市物价局牵头)。
三、推进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对改革的领导,为推进改革创造条件。市和县、区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主动承担改革的统筹协调工作,积极推进改革。
(二)充分发挥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作用,整合改革资源,建立改革专家咨询小组,吸收经济社会和政治法律方面的相关专家,参与改革的决策咨询评估,为推进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建立改革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必要时采取听证制度,以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监督。
(三)积极开展改革试点。要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改革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
(四)加强改革经验的推广交流。完善经济体制改革联络员制度,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的改革联络员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改革工作联系。没有改革联络员的县、区和部门要按《印发20*年*市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府〔20*〕*4号)要求,确定改革联络员。
篇8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按照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的总体要求,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各镇政府和镇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坚持政府推进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提高监管水平与创新监管方式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的原则,从政府、企业、社会三层面入手,结合实际,切实开展好“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坚持以建设农村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等“三网”建设为重点,又好又快地发展地方经济;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特色食品经济;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进程;坚持强化科学监管措施,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成立**市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李伟俊同志兼任。都斛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健全的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为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镇级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建立靠制度管安全、监管促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加强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为重点,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突出源头治理,抓好日常监管,把整治与规范、打假与扶优、监管与自律有效结合起来,规范发展一批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经营消费企业,着力构建“食品放心工程”。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为契机,建设一批按照标准化生产规范进行种养殖、生产加工的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以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支点,促进食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一批当地名、特、优、新食品产业。以积极推行食品安全承诺制为切入点,打造一个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信用为核心,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体系。以全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市场流通网、群众监督网的建设,搭建一个以专为主、专兼结合、镇不漏村、村不漏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村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增强食品安全信息采编、报告及配合上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预警能力的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业务精良、廉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牢固树立“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各方齐抓共管,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食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1.镇级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格局基本形成,食品产业得到有效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率、食品产业总值逐年提高,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比重不断增长,食品产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食品安全示范镇具体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列入市政府督办事项,基本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等科学合理的长效监管机制;食品企业基本建立和落实诚信承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
3.专项治理成效明显,食品深加工得到规范和提升,特别是分布在各行政村(社区)的小作坊、食杂店100%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100%建立食品购销台账制度。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4.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大力发展,经济效应和综合效益明显增加;食品产业化结构进一步调优调强,能够使农业(水、畜)产品、特色食品经济显现出明显优势;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形成大宗农业产品、龙头企业、种养殖农工商一体化产业显现出明显优势,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使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5.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水产品及农副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大幅提高,切实转变食品产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不断增强食品产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农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大幅降低,检验检测合格率逐步提高,推进食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6.食品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各类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基本解决行政村(社区)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问题;生猪定点屠宰率实现100%。促进当地饮食安全系数的不断提高,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三)主要工作任务。
参照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考评标准,结合都斛镇经济发展规划,到**年底,努力实现以下工作任务:
1.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镇(街)、村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面达100%,镇政府对全镇镇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各行政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率达100%,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2.食品产业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发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广东省粮食生产重点镇、省级万亩优质水稻生产示范点、**市千亩稻稻菜生产基地”优势,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3.农业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规范,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得到整合,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抽检各环节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均下降,检验检测合格率逐步提高。
4.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
5.流通环节食品销售行为进一步规范。80%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建设,实现60%以上“食品放心示范店”食品统一配送,食品品种配送率达到80%以上。
6.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宴席备案率(100人以上)达到100%。
7.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8.制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制度,协助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做好统一归集和食品安全信息工作。
9.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至少一个行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建立试点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监督检查情况。
10.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
11.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根据“食品安全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继续强化覆盖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和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网。一是要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食品安全工作“三纳入”要求,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二是要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自律,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
在现有镇、村(社区)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的基础上,抓好监管网能力建设,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镇、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明确细化工作措施,规范工作管理,建立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选拔任用制度,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应认真做好镇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工作指导及业务培训,保证镇、村(社区)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100%覆盖并发挥作用。
(三)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都斛镇政府要协助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分段监管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对省级万亩优质水稻生产示范点、**市千亩稻稻菜生产基地、鳗鱼养殖基地、四大家鱼和鳗鱼种苗养殖基地、米酒和水产品特色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旅游度假区等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做好对企业和农户的帮扶工作,重点做好农业标准化生产、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认证、食品经营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工作的推广,从源头把住食品质量和安全关,使全镇果蔬及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果蔬等食品产业得到整体发展,食品安全各项指标达到创建“示范镇”目标要求。
(四)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按照广东省及**市《**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市**年食品安全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都斛镇食品安全状况,认真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以农村、食品企业集中地区为重点区域,以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及小作坊、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和餐饮企业为重点对象,以粮、肉、奶、蔬菜、水果、豆制品、婴幼儿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坚决打击各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改善都斛镇食品安全状况。
(五)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我市自2005年三月开展以“**市食品放心企业考核命名”为重要举措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来,已有15家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餐饮企业完成了试点工作,并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重点,强基固本,从源头夯实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为配合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今年从都斛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行业中各选1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监督检查情况,并进行“**市食品放心企业”考评,以促进都斛镇食品安全信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六)加强应急预警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应急预警体系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食品安全事故,降低事故影响和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切实加以重视。依照《**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指导都斛镇进行应急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制定《都斛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并加强对镇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事故应急预警培训,把应急预警网络覆盖到村一级,发挥一线优势,及时发现、报告、预警、处置,积极防范并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害。
(七)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一是各监管职能部门要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有针对性地策划宣传主题,指导和帮助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方案,牵头做好食品安全的系统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展情况,特别要抓好《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的宣传,形成全民关心、理解、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职责分工
(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履行食安委办公室职能,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调研,收集、通报创建工作动态和信息,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工作经验,组织创建工作总结并初审。
(二)市农业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食用农产品安全以及与食品有关的植物病害的监督、监测、检疫、检验管理,深入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量进行监测,负责动物防疫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三)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水产品生产领域、生产环境、水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监测、检验管理。
(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注册、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负责查处生产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五)市工商局和市经贸局:负责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依法查处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加强上市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违法行为,查处食品虚假广告、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和“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推进食品流通体制改革。监管生猪定点屠宰,酒类市场的行业管理,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建立食品信用体系。
(六)市卫生局:负责食品加工、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量化分级和卫生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做好食品污染及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受伤病员的救治工作。
(七)**检验检疫局**办事处:负责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确保进出口食品卫生安全。
(八)市粮食局:根据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负责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
(九)市教育局:开展好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协助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
(十)都斛镇人民政府:加强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镇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职责。重点抓好镇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选拔、培养、管理工作,食品安全宣传、食品安全信息工作,集贸市场、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落实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
(十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配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都斛镇政府,根据本部门职能做好食品安全和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相关工作(具体职责分工详见附件)。
六、时间安排
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从**年5月起至**年11月止,分宣传准备、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巩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准备阶段(**年5月)。
召开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动员会并开展培训、宣传发动工作,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年10月)。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都斛镇开展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活动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都斛镇要对照工作目标,认真部署各项工作,落实创建任务,并及时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示范镇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与相关监管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总结验收、巩固阶段(**年11月)。
按照《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考评标准》开展自查自评,认真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并书面报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将于**年11月20日前按照《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考核标准》对都斛镇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11月25日前将检查考核情况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做好创建成果巩固工作,准备接受**市和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考核验收。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都斛镇政府负责落实。
(二)强化协调配合。
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信息通报、加强联合整治,努力消除监管盲区死角,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三)抓好典型示范。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加强督查调研,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及时推广,促进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严格经费管理。
都斛镇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在积极争取**市级经费支持的同时,我市财政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保障,市食安委要认真编制经费使用计划,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专项使用,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五)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解放思想,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要探索将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组建成农民合作社,促使其成为规范化生产加工单位,规范其生产,从而使食品安全更加有保障,同时也做大做强品牌。在流通、餐饮环节,要进一步推进索证索票制度、台帐制度等长效机制的落实,严格按照《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规定,要求批发商建立食品购进、销售纪录,提供证照、产品合格证、票据等给零售商、餐饮单位,并且规范票据格式。在餐饮环节,要探索取缔无证照流动食品摊档、饮食店的联动机制,引导其合法经营。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宴席管理模式,做到管得住、管得好,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别是对企业,要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搞好服务,实实在在把工作做好,改善都斛镇食品安全状况,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以构建食品平安保证体系、保证人民饮食平安为目标,以继续着力抓好食品平安专项整治为主线,以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平安监管和保证超市蔬菜质量平安为突破口,重点抓好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进一步提高全市食品平安监管水平,改善食品平安状况,增强食品消费平安感,为建设和谐平安作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重点监管和整治农业投入品污染,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的力度。严把蔬菜质量平安的市场准入关,切实做好生猪“瘦肉精”以及饮用水的检测工作;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和食品消费环节的平安监管;继续推进食品平安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开展食品平安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瘦肉精”专项整治和蔬菜农药残留以及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生猪养殖场和屠宰厂(点)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平安监管的重点区域是城镇集贸市场。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和集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以及食品生产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等。
三、工作目标
㈠全市县城以上定点屠宰厂(点)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规定。启动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此项目标由现代服务业管理指导中心负责,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配合落实。
㈡城乡蔬菜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达93%以上;全市大中型超市实行蔬菜质量平安准入制度覆盖率达80%以上。此项目标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
㈢生猪“瘦肉精”平均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经贸委、现代服务业管理指导中心、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落实。
㈣大中型食品专业批发市场、超市全面推行进货索票索证制度;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设立12315投诉站点;规范1个新建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此项目标由工商部门负责落实。
㈤增加3个以上食品平安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此项目标由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分别负责落实。
㈥全面取缔食品生产加工非法厂(点)重点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标率达85%以上;获证产品质量监督合格率达85%以上;食品强制性规范采标率达100%此项目标由质监部门负责。
㈦全市经营保健食品企业对所销售的保健食品索证率达100%对保健食品违法违规广告的查处率达95%以上。此项目标由工商部门负责。
㈧全市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县城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教育部门配合落实。
㈨县城所属的肉制品和儿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违规违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得到全面监控。卫生部门配合落实。
㈩农村食品市场平安状况明显好转。质监、卫生等部门配合落实。
(十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
四、主要措施
㈠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整治力度
1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平安例行监测。深入开展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禽产品禁用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整治。定期质量平安信息;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药投入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推广使用低残留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建设。
2完善农产品质量平安保证体系。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完善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机构建设;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中型食品超市。开展以速测为主的平安检测。
㈡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
1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普查摸底的基础上。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取缔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
2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的日常监管。以查处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非食品原料、病死畜禽、回收过期食品加工后再上市等违法行为为重点。特别是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和儿童食品中的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等的滥用情况加大产品质量抽查力度,落实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备案管理制度;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平安标志的发放管理,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确保QS标志和食品标签的使用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3严查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的行为。重点落实“十查十找”任务。找陈化粮、矿物油、地沟油、吊白块、回收过期蜕变食品、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等非食用物质,一经发现完全收缴物品和设备。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清理整顿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分类处置,规范小作坊的生产加工行为。
㈢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平安监管
1以“农改超”试点工作为突破口。提高生鲜食品在超市销售中的比重;加快室内市场建设进度,取缔马路市场和露天市场,县城以上城区全面实现退路进室交易。
2全面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统一规范购销台帐等票、证内容。严格执行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全面落实市场巡回、查访制度,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违规食品不得进场销售,已进场的要及时下架下市,并按规定销毁,教育和督促企业主动召回已销售的不安全食品,及时消除隐患;各类食品批发市场、超市的主办者必需与供货商签订食品平安保证协议。
3加强绿色市场与绿色生产的有机结合。组织对基地产品的考察认证和签订合约等工作。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和直销配送;大力推行市场与基地挂钩、对接和互认;加快实施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方便消费者选择和监督。
㈣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的平安监管
1以《餐饮业与集体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为标准。加强对卫生条件和卫生管理水平较差的小型餐饮业、特别是小饮食店、小食品店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管理和检查。
2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及技术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大中型餐饮单位拒不接受量化分级管理的要依法整治。
3贯彻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全面规范县城以上区域的大中型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为。
㈤加强生猪屠宰管理
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抓好县城以上生猪定点屠宰厂(点)清理整顿工作,加强对定点生猪屠宰厂(点)监督管理。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对确实不具备基本条件、达不到要求的定点屠宰厂(点)要坚决关停;严厉打击和查处私屠滥宰及加工注水肉、病害肉的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城乡结合部规模大、危害性强的窝点。
㈥抓好农村食品平安监管
加强农村食品平安监管组织体系建设,结合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布置要求。建立健全乡镇食品平安监管协调组织及其办事机构,完善我市农村食品平安监管网络。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整治,改善农村市场食品平安状况;鼓励大型食品经营企业到农村建立网点,形成农村食品供应的主渠道;实行农村自办酒宴申报制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杜绝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㈦加强保健食品监管
严格审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申请资料真实性、平安性,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批发市场、药品经营企业、保健食品专营店和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为重点。查禁伪造批准文号,查禁标签标识假冒保健食品,查禁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查禁食品与药品同名,整顿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不实行为;强化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规范保健食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保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㈧加强食品质量的监督抽查
对生产集中地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加大对纳入整治和监管的重点食品品种的抽查频率和覆盖面。以及关系人体健康安全的项目要进行重点抽查,对不合格的产品要进行曝光、清除出市场并按规定进行罚款。同时对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场所一查到底,问题严重的要立即责令停止生产和销售;对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吊销相关证照,坚决予以取缔。
㈨加强食品平安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落实食品平安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依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原则。逐步构建科学有效的食品平安信用评价体系,完善食品平安信用管理制度、信息征集制度和信用披露、奖惩制度;探索定期在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食品平安检测情况,形成联合防假、失信曝光的机制;督促企业承担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封存演讲、依法销毁、购销台帐、质量平安档案、商品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出等制度;不时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经营的行为准则,建立起较为完备、规范的企业内部诚信经营档案和职能部门监管档案。
㈩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大执法力度,要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打击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查办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中,行政执法机关要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联系和配合,及时通报案件查处情况,努力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罚代刑。
五、工作要求
篇10
内容简介:
文章介绍了金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过程和成效,分析了当前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如系统建设滞后、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企业信用管理动力不足、优惠政策欠缺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满足各方需求;发展征信市场,提高企业信用意识;继续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打造诚信企业等。
关键词:
征信;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010年8月,金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46个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之一。在上级行及地方政府支持下,人行金昌市中支以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和“信用培育”为着力点,解决银企信用信息不对称和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政府补助、“红黑榜”评定等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截至2016年6月末,基本建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跨部门协调组织构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7.44亿元,同比增长22.23%。
一、金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实践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为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人行金昌市中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办法,对人行常州市中支研究开发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实现了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对接,批量为未建档的中小企业生成信用档案、为已建档的中小企业生成更新档案,建立了强大的信息查询分析功能,满足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行内相关部门的各类需求。并通过全省金融机构网间互联平台,将信息服务延伸到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为商业银行查询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提高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间工作部署、业务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效率;截至2016年6月,系统录入2636户企业、累计查询量达到6600多次,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开展企业“信用培育”。利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对所有的入库中小企业从基础经营、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行业风险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筛选,推荐给金融机构,开展“百户企业”信用培育、“双百企业”信用培育和“五百”家小微企业信用培育等活动;截至2016年6月末,累计对50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信用培育,其中有242家获得了银行的信贷支持,培育成功率达到了48.4%。同时还在企业授权情况下,批量提供有贷款企业相关信息,为商业银行信贷营销和贷后管理提供服务。
(三)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金昌市作为我国“镍都”,具备较为完整的镍、铜等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产业链条,为促进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人行金昌市中支多次走访金融机构和企业,深入了解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制定了以核心大企业为突破口,由大企业带动供应链上游企业开展平台推广应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工作方案,得到了市政府支持、重点企业配合和上游企业响应,金融机构积极开办业务,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应用。截至2016年6月,金昌市已注册平台用户50户,成交业务11笔、金额1606.37万元。
(四)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信贷审批手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推出评级、授信、抵押、贷款四合一的流程,逐步推出小企业回购型国内保理、“网贷通”、“速贷通”、“仓单宝”、“助保贷”、非标准仓单质押、中小企业社团贷款等针对中小微企业量身订做信贷产品和业务。同时,还结合客户经营模式、经营特点、经营周期等差异,推出了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及按计划还款的还款方式,实现信贷供给与企业生产流通融资需求的无缝对接;采取转贷、贷款重组等方式,缓解企业借款期限错配带来的续贷难问题,降低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五)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净化试验区信用环境,人行金昌市中支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13家单位共同建立的“共筑诚信、德润金昌”的诚信“红黑榜”联合机制,对列入“黑榜”名单的企业采取惩戒措施;至2016年6月末共公布4次“红黑榜”名单,共有229家诚信企业、33家失信企业和185名失信被执行人被集中通报。组织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农村金融服务年”和“金融支农支小”攻坚等专项活动,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重点从落实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培育百家优质中小企业、选取重点乡镇开展金融综合服务示范乡镇建设等入手,通过信贷政策倾斜、创新推广金融产品、提供专属化金融服务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在资金管理、金融服务、支付结算、信用培育等方面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政府部门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性提高。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收集银行、工商、税务等20多个部门信息,其功能从为企业融资服务扩展到社会其它领域服务,得到社会各部门的认可,参与积极性高,有力推动了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后,地方性征信机构还普遍空缺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的建设,是对地方征信机构建设的有益探索。
(二)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更新与共享机制。目前金昌市实现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报表、纳税、环保、公用事业缴费、公积金和贷款数据等信息的定期采集更新,并利用批量上传程序,实现了新增中小企业及时建档、已建档企业信息及时更新长效机制。各成员单位可通过系统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应用于信贷融资、政府补助、财税优惠、评先评优等方面,促进“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也降低了金融机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成本,提高筛选企业和信贷决策效率。
(三)完善了人民银行统计分析功能。辅助管理系统可以按月制作出多种分行业、分区县、分规模的统计报表,多视角、多维度地反映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结构情况,动态监测各金融机构贯彻执行信贷政策的效果,还可以按快速调查、课题研究的要求提供灵活多样的查询、统计服务,极大地缓解了货币信贷和调查统计部门日常监测和调研取数难问题,为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调查统计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开展特色研究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提供了大量定量数据分析。
(四)建立守信企业的激励与支持机制。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系统,择优选择守信企业作为财税部门、金融部门重点扶持的对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至2016年6月末,累计推荐152优秀企业,有131户企业已获贷款意向,21户企业作为今后小企业信贷营销计划。通过系统将政府财政贴息资金、补助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与企业自筹资金进行集成,使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与企业资金各自发挥了最大效应,实现信贷、财政与企业资金有效融合。
(五)推进区域信用环境的改善。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的建设,在企业界产生积极影响。这些服务不仅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政策、及时把握政策实施动态,适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也推动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系统建设滞后,示范引领作用有限。一是金昌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一直以来使用的是常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的系统软件,由于缺少源文件,系统存在的诸多不足无法得到完善。二是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后,由于缺少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这个关键字,企业基本信息的更新无法实现。三是数据库只在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共享,信息作用的发挥极其有限。四是数据库信息量相对不足,目前库内主要集中储存的是企业基本信息(采自工商局)和企业信贷信息(企业征信系统已有),部分财务信息和纳税信息(由于信息无法按照系统要求批量导出,更新困难),数据信息不够丰富,只是作为金融机构挖掘新客户和人民银行筛选企业时使用。
(二)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企业信用管理动力不足。辖区无信用中介机构,企业担心泄露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拒绝披露信用状况,对建立信用信息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中小企业的评级主要由各金融机构进行内部评级,且侧重于采用企业财务报表的定量指标,通过打分来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而一些关键的软信息,如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该行业所处的优势、产品销售占比情况、企业股东的背景等有关情况却难以全面掌握,且各金融机构评级标准并不统一,存在评级不够专业和科学的现象。
(三)优惠政策欠缺,创建效果不明显。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是“服务政府、辅助银行、助推企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也只限于一些激励措施,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一些中小企业的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特别是由于道德成本、法制成本和制度交易成本小,使“失信”者认为有空可钻,有利可图;实施的优惠政策或激励措施也各自为政居多,并不与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挂钩;银行的授信和审批等都执行系统内的标准,辅助系统的参考作用较弱;受益的企业数量有限,政策实施效果不佳。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创建工作力度。通过健全地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将企业信用建设内容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并逐年进行考核。成立中小微企业辅导机构,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的人才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市场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改进企业扶持基金管理模式,扶持企业的选定应参考企业信用报告和评级结果,使扶持基金的使用与企业信用水平相结合,建立扶持基金对诚信企业的激励机制,发挥优秀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激发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满足各方需求。结合“二库一网二平台”(即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法人及其他组织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网,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整合金融机构企业信贷黑名单,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全社会共享,为企业提供政策、管理、技术、市场需求、融资等相关信息服务,也可利用政府公信力解决数据信息采集更新、信息产品使用及全社会范围内奖惩机制建立的问题。
(三)发展征信市场,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坚持市场化导向,引入外部评级机构,构建中小企业评价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对信用等级较好的中小企业,可优先申报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项目;金融机构在企业授信、贷款决策、担保、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中使用外部评级报告,加大信用评级产品的应用力度;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中,要带头利用信用报告、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引导培育市场需求。
- 上一篇:股权激励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 下一篇:数字经济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