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绩效考核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生绩效考核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村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与村级医务人员岗位职责相衔接的管理制度,根据本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湖塘街道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立足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要求,在3大类12项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湖塘街道村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并进行绩效考核,有效调动广大村级医务人员积极性,全面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进行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达到一个目标。建立村卫生室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底,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二)实现二个转变。实现村卫生室的工作重点由基本医疗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并重转变,评价方式由自主评价向社会评价与专业评价相结合转变。
(三)建立三个机制。逐步建立良好的政府投入补助机制,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和社会民主监督机制。
三、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村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主要由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协管、提供一般疾病诊治服务等三方面组成。具体考核细则见附件“湖塘街道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
四、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人员资格认定
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县户籍的、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或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负责实施,具体条件如下:
1、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乡村医生考核办法》,经县乡村医生考核委员会认定,考核结果为合格;或2009年通过乡村医生补注册,依法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注册在村卫生室工作的医生。
2、现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
同时具备以上二个条件的人员,可受聘用实施湖塘街道村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五、考核方法
成立组织:成立湖塘街道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小组,名单如下:
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由孟信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考核时间:由湖塘街道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每年12月15日前落实下年度计划聘用工作。街道绩效考核小组结合具体情况,设置考核细则,确保考核结果科学、公正、真实、可靠。
考核方式:采取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评估考核与业务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实地考核、记录资料汇总测评、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原则上每季度集中考核一次,考核给予定量打分。
六、考核要求
篇2
【关键词】护理绩效考核;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4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市一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开放病床1700余张,年住院量5万余人次,收集所有需要护士付出劳动的护理工作项目120项作为护理工作量统计初筛内容。
1.2 专家咨询
本次研究咨询专家系某市三级医院的护理专家18名,纳入标准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并且从事护理管理工作8年以上,专业知识丰富,具备整体大局意识,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副主任护师以上的护理管理者;其中17名为女性,1名为男性,年龄35-50岁;学历均为本科学历;职务:护理副院长1名,护理部主任1人,副主任1人,护士长15人;工作年限为15-30年。
1.3 方法
1.3.1 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根据护理工作效率、工作量、技术难度、风险、人力配置等因素,构建科学的护理单元绩效考核体系,客观公平地实施护士绩效分配,最大程度上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以稳定护理队伍、提升专业内涵。
1.3.2 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基本方法 ①护理人员再分配奖金:医院将全院护理人员奖金总量的50%由财务科直接发放到各护理单元,另外护理人员奖金总量的50%由护理部进行再分配,其中工作量奖金占60%,工作质量奖金占40%。②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绩效考核:各护理单元当月护理费与注射费之和的5%作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绩效来源。并制定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绩效管理办法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每月由护理部对全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及评分,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同时建立优质病房管理基金,主要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评先评优。③建立了客观、公正的护理工作评价体系:制定了护理工作评先评优考评细则,同时按照细则多层面评选优秀集体及个人,所有的评先评优均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由医院对护理进行单独表彰。
1.3.3 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及考核方法
1.3.3.1 护理质量 ①一般考核项目涵盖科室管理 、院感控制、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病人满意度等,合格分均须≥95分,低于1分减绩效的1%;护理部组织了各质量委员会成员每月对全院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分,取各项质量评分的均值与绩效挂钩。②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考评方案:每月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质量检查及评分必须≥95分;评分在≥90和
1.3.3.2 护理工作量
首先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项目的技术难度、风险系数等因素初步确定其权重系数,拟定护理工作项目量表。各科室护士长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头脑风暴法初步组织科内护士讨论。按Likert 5分法分为“完全符合”、“符合”、“比较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5级进行评分。统计结果由专家组应用德菲尔法对各项目内容进行筛选,筛选标准为护理项目符合程度>4.5、变异系数
1.3.4 每月护理单元绩效核算办法:分三项核算,具体如下:
①奖金=当月护理单元护理工作项目总系数×(当月护理人员奖金总量的50%*60%/全院当月护理工作项目系数和)+当月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奖金总量的50%*40%*〔当月护理质量均值*实际护理人数/(当月护理质量均值*实际护理人数之和)〕+当月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奖金总量的50%。
②优质护理绩效=根据当月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按优质护理质量考评方案核算。
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评优评先的绩效每季度发放一次。
当月护理单元绩效=①+② ③每季度末发放。
1.3.5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各项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后护理质量较前有显著提高,见表1。
3.2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前后各项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后各项满意度显著提高。在采用绩效考核前后分别对患者、护士、医生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①对350名住院患者和300名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涵盖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基础护理等方面。②分别对100名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有工作环境、排班模式、绩效分配、价值体现等方面。③分别对80名医生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内容是专业水平、抢救能力、医护配合等方面。实施绩效考核后,这三种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提高。见表2
4 讨论
4.1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为了能公平、公正、方便实施绩效考核体系,护理部根据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细化了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要求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认真领会绩效考核的内涵所在,明确了各项护理发展的方向,让全体护士都能有拧成一股绳的团队精神,以利于增强护士的绩效意识,同时也利于其个人工作潜能的发挥。对照标准,每位护士都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上护理部及护士长经常进行检查指导、跟踪督促,以培养护士一切按标准行事,尽可能做好,做到位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护士不断改进工作。
4.2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客观、公平的反映各个科室的质量与工作量等业绩,能够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从而使得护士愿意留在临床一线工作,况且这些考核指标与护士晋升晋级、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有效地激发了护士的专业成就感与责任感,让护士对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自觉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机制。由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增强了护士的凝聚力,稳定了护士队伍,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4.3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后促进了专科护理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的精髓,即做实基础护理,做精专科护理。那么只有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客观的评价专科护理质量,在反馈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促使了专科护理人员不断钻研业务,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对不足之处加以反思、改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专科护理水平,促进专科护理向纵深发展[3]。
4.4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优化医院服务、提高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实施绩效考核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护理水平,增强爱岗敬业的理念,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及满意,服务态度明显改善,“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宗旨得到具体化。通过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可以得到不同病人从不同角度的反馈意见,从而能及时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科学、实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供依据,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及完善,使护理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果,真正实现患者满意。
4.5 实施绩效考核体系后有利于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护理部就可以通过实施绩效考核体系正确评估各个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量及人力资源情况,以正确引导护士正常、合理的流动,为护理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会促使科室护士长关注人力成本及工作效率[4]。这样一来,科室护士长在工作量下降,病床使用率低的时候也会主动让出一部分人力去支援工作量较大的科室,以求人力成本最大化利用,最终达到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目的。
小结
通过实施绩效考核体系确实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充分调动护士了的积极性,为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落实过程中如何适时地纠正偏差,及时调整考核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红慧.量化管理在护理绩效考核中的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011.9(10):161-162
[2] 黄荔红,宋斌.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护理绩效考核体系[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50-151
[3] 孟静,郭熙,张彦妹.绩效考核在无陪护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67-268
[4] 吕菲.护理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28(5):63-64
篇3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团队;管理模式;团队考核
1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团队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从人员结构、素质特点、综合的工作效率、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任务等已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与政府的卫生防病决策工作要求,所以必须通过团队的组织架构与整合机制来充分利用与开发团队的人力资源,提高社区团队的综合效率,完成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本社区近几年一直采用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团队的模式进行社区健康管理,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大大缓解了社区人力资源紧缺,任务繁重的困境,也使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主要慢性病的管理更加深入民心,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
2团队考核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服务区域面积58.9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合计10532户,约2.78万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4142人,约占14.87%。本中心自2012年以来积极探索社区卫生实践,实现”四个化“-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一体化、信息现代化”,“五个转变”——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转变、知识结构转变、运行机制转变、投入机制转变,率先提出:“中心围着社区转,医生围着居民转”,实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分片网格化团队服务。目前本中心社区责任医生配备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约2000人口成立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团队,实行团队长负责分片网格化责任制。本社区共组建9个团队,每个团队5-6人,其中全科医生2名,全科护士2人,其他科室相关人员1名和乡村医生1人,同时将团队又分成两个团小队(全科医生1人、护士1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或乡村医生1名),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团队网底优势,实行辖区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全部并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统筹协调,合理利用乡村医生熟悉本村群众基本健康状况的优势,在团队长统一协调、指挥与监督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承担起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任务。团队长职责是对团队一切工作负责,协调团队工作,负责安排工作任务、上交报表。每月向院团队工作会议汇报本团队工作情况,传达会议精神。随访员职责是随访员必须按时下村,每月不少于3天,按规定完成对随访对象的随访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每月向信息员提供本月随访情况。信息员职责是对随访信息输入家庭档案中,并对随访情况提出建议和整改措施,每月向团队长提供团队信息报告。配合档案管理员做好家庭档案建档工作和体检资料的整理和录入工作。档案管理员职责是完善家庭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2]。对档案的错误和缺项及时提供给随访员进行信息落实和完善,做好体检治疗的整理和录入工作。联络员职责是配合随访员做好随访工作。联村(责任)医生工作内容是了解所联村工作的基本状况,掌握联村范围内慢性病人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和个体基本情况,对高血压、糖尿病进行分级,并按分级规范进行随访。每月定时下村进行慢性病随访工作(每月不少于3个工作日),对新发现慢性病及时上报。对随访干预效果不明显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会诊,并按要求进行转诊。在联村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医疗咨询服务。负责建立规范化家庭健康档案。
3管理模式
现代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社区充分利用团队优势,与建团队前的相关管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本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92.5%。高血压发现率13.35%,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测血压率100%,高血压规范管理率85.5%,高血压患者服药率78.2%,血压控制率65.8%,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85.22%;糖尿病发现率3.03%,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2.28%,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52.88%。全人群规范建档率91.25%;重点人群(60岁以上老人、孕产妇、3岁以下儿童、残疾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有动态记录)建档率97.38%,健康档案合格率91.55%,档案使用率78.2%;60岁以上老人年度健康体检率86.28%,健康体检表完整率91.5%.辖区内学生体检率达100%。社区健康管理质量管理过程中,考核占有重要地位,应将考核作为评价社区健康管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团队绩效考核,并制定考核细则。建立以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相结合的激励考评机制,提高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团队管理下社区工作的积极性。结合市卫生局指导团队的每月考核情况,对团队工作实行月结月报制度,团队长对每月工作都要作认真的记录,及时向社区办填报当月工作报表。中心与团队签订责任书,每月对团队工作进行督查,定期对团队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团队工作完成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相关资料上报情况,原则上绩效考核成绩不得低于90分)[3]。中心成立由业务院长为组长,各团队长为组员的绩效考核办,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团队长每月对团队成员的工作量进行考核,考核办负责对各团队的考核。院办根据季度考核结果,确定团队成员考核期内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核发系数。年度考核由绩效考核办组织实施并结合市局年终对我院社区与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成绩,对各团队年度工作综合评定,确定各团队年度绩效工资系数及岗位目标考核等级[4]。经过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目前工作中职责明确,信息共享,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形成,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还形成了稳固的宣传教育阵地,提升了团队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形成了政府—医院—居民三赢的新局面[5]。
4总结
因此在当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紧缺、效率普遍较低的形势下,通过建设一支高效团队来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的繁重任务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经。
参考文献
[1]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2).
[2]薛锦花.推行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存在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1).
[3]蒲昭谦.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及其管理运作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09).
[4]高秀芹,肖建彪,吴浩,张亚峰,王静.社区团队模式在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2:2776-2777.
篇4
[关键词]战略记分卡;精细化管理;以服务质量为核心;分类体现价值;
1医院绩效与薪酬改革的发展
1.1战略计分卡的引入
战略计分卡是西方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套崭新的绩效评估工具,改变了组织过去单一依靠财务指标衡量组织业绩的片面方法,认为应该同时从客户、内部流程、创新和学习、财务四个维度来审视组织的绩效。在战略计分卡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别具特色的战略计分卡,用战略计分卡来管理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是我国公立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创新方法。
1.2医院绩效与薪酬的发展阶段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与薪酬管理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互不关联阶段。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是相互结合阶段。改革开放后医院的奖金分配开始注重以绩效考核为依据,但整个薪酬体系未与绩效挂钩。三是相互依存阶段。就是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全面融合,以绩效定薪酬水平,以薪酬促绩效提高,以此实现医院与员工、效率与效益的同步发展。
1.3医院绩效与薪酬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绩效考核侧重效率效益指标,忽视效能指标;二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核心指标不明确;三是对不同的考核对象未体现出考核指标的差异性;四是定性指标过多,定量不足,考核者的主观性判断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以上问题直接或间接造成员工的待遇报酬未与个人业绩、风险责任、技术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充分挂钩,造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缓慢。
1.4医院绩效与薪酬改革的新趋势
新医改方案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这既能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又能有效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公立医院要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贡献度大小等要素式分配,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1.5医院绩效与薪酬管理背景
随着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医改的步伐在逐渐加快。因此医改必须强化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主要针对“药品管理、效能管理、成本管理、医保管理”等方面。我们认为开展战略计分卡将为医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战略计分卡以“财务层面、患者层面、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四个管理维度为核心,覆盖了医院所有人员的整体薪酬分配联动关联体系模型。我院自2004年至2011年,逐步建立起了战略计分卡下的要素式考核分配模式,将战略计分卡中代表劳动、技术、管理、风险等要素的主要指标参与员工薪酬分配,形成多层次的涵盖所有人员、全部薪酬的要素式分配。自2012年起,医院逐步开展战略计分卡的探索与应用,通过对考核单元、要素、时间等指标的进一步精细化设计改进,开始了一系列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探索,主要在“细化绩效考核单元、精准划分考核分配对象、准确定位考核核心要素、细化绩效考核区间、分类体现知识价值”五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
2绩效辅导方案
2.1战略计分卡的特点意义
战略计分卡将医院的战略与绩效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它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层面分别将医院战略目标具体化,从而构成一个能对绩效表现进行综合反映的绩效指标体系。战略计分卡与其他绩效评价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的“平衡”性。战略计分卡特点,一是实现了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的平衡;二是实现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三是实现了内部群体与外部群体的平衡;四是实现了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平衡;五是结果与成因指标的平衡。战略计分卡意义,学习与创新是提高医院内部运作管理能力的基础;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为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顾客的满意导致医院良好的财务收益。医院以战略计分卡的形式将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强化了各部门以财务为基础,以内部管理为抓手,以顾客满意为品牌,以科室成长为目标的医院整体协调发展的意识,形成绩效薪酬一体化的管理回路。
2.2战略计分卡的管理创新
细化绩效考核单元不仅有利于医疗工作的精细化,而且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考核杠杆的作用。2012年-2013年,医院继续借鉴国际医疗模式并进行创新,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全院各主诊组进行了重新调整,产生了新一轮69个主诊组。同时,借鉴医疗主诊组实施的成功经验,在全院范围内建立70个护理责任组,从而在全院范围内实现了医生按诊疗组、护士按护理组进行绩效考核分配的架构。精准划分考核分配对象,医院在绩效考核对象上将原有的医生、医技、护士、机关、后勤的人员分类进行进一步精准划分,将医院临床首席医师和院内名医从一般学科带头人中划分出来,形成年薪制的两个层次;在普通员工中将骨干、后备人才划分出来,并且设立科研岗,同时制定不同的考核分配细则。从2013年起,医院设立了院内首席专家4人,院内名医11人以及普仁青年学者、普仁医学人才若干名.准确定位考核核心要素,医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动强度要素:如门急诊工作量、住院床日、手术量;工作效率要素:如平均住院天数、病人负担、收入结构;技术含量要素:如四级手术率、危重病人数量;财务效能要素:医保资金回收率。在核心单元考核要素方面主要涉及医疗主诊组要素、护理组要素、科室管理人员及学科带头人要素、医院首席和名医要素。细化绩效考核区间,明晰指标的时间动态性。将时间性较强、完成周期为月度、易用定量标准评价的基础性和过程性指标,如当月的收入、工作量、手术量等归入月度评价考核范围;对于工作时间跨度较长、短期结果受特殊情况影响会产生较大偏差以及结果性业绩指标,如病人负担、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等归入年度评价考核范围。不同对象的动态考核。对主诊组和护理组除每月常规绩效考核分配外,还进行半年度一次的集中考核排名和奖励;对年薪人员按月实施考核;对首席名医实行年度综合考评。分类体现知识价值,在绩效分配上将医生、护士、医技部门的考核要素直接赋以薪酬数值,既强化了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又直接体现了各类别要素的价值。此外,医院首席专家及名医除正常年薪收入外,增设工资30%-60%的岗位补贴,按月考核发放。按年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取得实绩状况,考核设定一、二及三等奖,再给予业绩奖励。青年学者及医学人才考核以医疗技术、科研创新、学习教学等为主,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设定特、一、二、三等奖,在正常工资、奖金收入外予以单独奖励,充分体现了各层次人才的知识价值。
2.3建设成效
医护人员积极性提高,绩效分配办法彻底打破了原有科室按人员系数进行分配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做多做少不一样、做好做差不一样、按贡献大小、按要素实行分配的分配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核心人才队伍,对内部核心人员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充分体现分配与责任、技术、管理、业绩、贡献以及劳动强度挂钩,体现向高风险、高技术、高贡献岗位倾斜,最大限度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确保了整支核心人才队伍的稳定。支撑重点学科建设,通过首席名医考核、名医考核、人才树等考核机制,实现更加有效的人才梯队建设、重点人员培养、重点专科建设。
【参考文献】
[1]董琬月,杨金娟,柏如海,等.公立医院临床住院科室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J].中国医院管理,2016(04).
[2]郑舒文,王艾.高级技术职称医师绩效考核制度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6(03).
篇5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条件,完善补偿和保障政策,强化管理和指导,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体目标是:
年,完善村卫生室设置规划,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面建成,配备相应人员;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门诊统筹;村卫生室新农合和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基本建成;30%的村卫生室配备1名执业(助理)医师。
2013年,全面完成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实施,合理用药率达100%;乡村一体化管理率100%;建成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系统,实现与新农合、药品监管的互联互通;80%的村卫生室配备1名执业(助理)医师。
2015年,提升乡村一体化管理水平,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条件
1.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2.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室。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结合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较多或服务面积较大的行政村酌情增设。全面实施政府投入或村民委员会投入,着力推进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实现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资产的统一管理。
3.加强村卫生室设施设备建设。各地要为村卫生室建设通过划拨方式提供土地,减免各种规费,采取政府投入及村集体支持、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速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重视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范围,配备必要的信息设备,实施县、乡、村卫生机构宽带联网。根据村卫生室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加快建立乡村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对乡村医生服务行为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管理及绩效考核。
(二)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
1统一人员管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原则上按照服务人口1‰-12‰比例配备。乡村医生必须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可在辖区内各村卫生室之间合理调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凭证执业,定岗定职,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执业资格人员非法行医。
2统一业务管理。乡村卫生机构应根据功能定位提供适宜的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机制。合理划分乡村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把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主要交给村卫生室承担。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日常服务的监管,督促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抗生素使用、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医疗服务规范,并按规定做好各项工作记录。镇卫生院要组建由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全科)医师、护理人员等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实行辖区分片责任包干,指导村卫生室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3统一药械管理。加强村卫生室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建立规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村卫生室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由镇卫生院统一配备,严禁村卫生室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用药情况进行动态监管,指导乡村医生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4统一财务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范村卫生室医疗服务项目,在省定医疗服务价格范围内,制定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要规范村卫生室资产和收支管理,村卫生室的经常性收支纳入镇卫生院统一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5统一绩效考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办发〔〕10号),建立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电子档案,规范开展乡村医生年度考核。以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的服务年限、岗位职责、学历水平等因素为基础,综合考虑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岗位责任和群众满意度等制定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实施细则。镇卫生院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每季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开展1次绩效考核,公示考核结果,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执业人员动态调整和收入分配的依据。
(三)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
1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基本药物由镇卫生院负责供应。
2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拨付相应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各地要在村卫生室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合理制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以及新农合支付标准和办法,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改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3实施乡村医生定额补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各地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定额补偿标准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核定后的乡村医生人数制定,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具体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要根据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的服务年限、岗位职责、学历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补助分配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市级以上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的乡村医生应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
4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部门关于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意见,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退职乡村医生,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四)健全培养培训制度,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1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统一制定乡村医生年度培训计划,强化乡村医生“三基”训练。采取务实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镇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例会等形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培训工作。依托农村卫生信息网络,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实用技能在线培训,促进适宜技术在村卫生室推广应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年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完成农村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编制,明确队伍建设目标,政策措施,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根据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需要,做好免费定向培养工作,及时为村卫生室补充服务人员。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创新管理,鼓励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地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3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鼓励在岗乡村医生参加规范的学历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进行统筹安排,预留一定数量的编制,用于公开招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以及村卫生室新补充符合执业资格条件的人员。要适应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镇卫生院编制总量管理、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政府管理目标和责任考核指标,完善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市将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有关指标纳入医改年度考核内容,适时通报考核结果。
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绩效管理 实践 体会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改的不断向前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保障机制、公益服务、财政投入、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如何在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中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体系?一直是国内医院绩效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所以,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该有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绩效管理及评价体系,它对促进医院形成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监督制度,保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管理的目的与现状
1.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系统地对一个医院或员工的行为及结果进行规划、评估及改进的管理过程。公立医院绩效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卫生服务,改善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通过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践,为形成科学、有效的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新型的绩效管理及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绩效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一直没有真正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低效率运行。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对经营管理的认识有了提高,对绩效管理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的绩效管理办法,严格意义上讲,国内大多数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没有实施真正的绩效管理,许多医院只是有了管理的形式或做了一些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发放仍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参考因素,基本上按人头进行平均分配,依然存在大锅饭的现状。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观念的滞后和缺少科学的方法。
二、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绩效管理的实践
我院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的2002年,医院核定床位340张,职工487人,床位使用率约74.6%,业务收入不足7050.31万元,医院发展缓慢。从2003年开始,我院尝试了以岗位职绩为基础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将国家规定的个人标准工资作为档案工资封存,试行固定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的职绩工资体系。职工绩效工资由工作量和经济效益产生的两部分效益工资组成,占个人月工资的80%。绩效工资发放与医院的经营效益挂钩,分配向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关键岗位和一线医护人员倾斜,打破了“大锅饭”分配的传统模式,调动了临床业务骨干的积极性,稳定了人才队伍,医疗管理出现了新活力。
1.绩效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设定是整个绩效管理的关键,科学的目标设计能促成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一个不合理的目标计划将导致整个绩效管理的失败。我院绩效目标制定既围绕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又要遵循SMAR原则,指标选择注重突出那些最为重要的绩效关键点,从岗位工作量、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PI)、岗位技术难度(CMI)以及工作效率、运行效益、服务质量、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等要素制定绩效目标和考核细则。
(1)岗位工资标准。根据绩效目标和岗位性质、特点,确定医生、护士、医技、行政、后勤五大类别的岗位工资标准。临床医生初中高级职称分别为720、900、1100元,护理600-670、750、900元,医技670、800、1000元;行政人员600-650、700、800元;普工岗位550元、助工600元、驾驶员650元、责任组长、技师、工程师700元;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不设岗位工资。
(2)绩效分配指标。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医院实际,确定临床医生、护士、医技、行政管理、总务后勤五大类别的绩效比例,各类别在医院绩效分配中相对比例分别为1.2、1.0、1.0、1.0、0.85,按此比例最后确定科室各级各类人员的绩效系数(见附表1)。绩效核算到班组的科室,科主任可以酌情在总绩效里留出3%作为科主任、护士长基金,用于科内员工的奖励等,以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行政职能科室中层干部的绩效按全院中层干部平均绩效数为基准即1.0系数,按照职位等级、工作性质、责任等因素,在0.9-1.6之间设置。
表1 病区科内医护人员绩效分配系数
医生组 系数 护理组 系数
科主任 1.8 护士长 1.4
科副主任 1.6 副护士长 1.3
诊疗组组长/高级职称 1.5 护理组长 1.2
诊疗组组长/中级职称 1.4 副主任护师 1.25
主治医师 1.3 主管护师 1.1
住院医师 1.1 护师/护士 1.0
2.绩效考核
我院绩效考核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相结合的三公两结合的原则。采用Delphi(德尔菲法)与AHP(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两级三类四形式”绩效考核体系。两级即院科两级考核管理;三类即院部考核职能科室,科室考核责任组,门诊部考核个人;四形式即分月度科室考核、个人考核,中层干部考核与年度院长目标责任书为主的综合平衡考核。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还要结合职工民主评议和随机测评分。
(1)科室考核。职能部门对下属科室,各科室对下属责任组进行绩效目标考核。以各科室医疗质量、数量,定性定量指标考核为基础,结合当月优质服务考核、行政查房、行风效能检查等确定各科室的考核分值。
(2)个人考核。科室对下属员工进行个人绩效目标考核。对照职工在“德、能、勤、绩”方面的工作以及岗位、职责要求,找出与职工工作业绩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并将其深化、细化和量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每月考核一次。
(3)中层考核。院部领导、职能科室对中层干部个人素质、医疗业务、科研教学、科室管理等方面进行绩效目标的量化考核。一般中层干部由职能科室负责考核,职能科室负责人由院部领导考核,中层干部的绩效还参照职工民主评议和随机测评结果。
3.绩效考核的效果
通过绩效考核,职工和科室负责人普遍由对考评结果的不闻不问到主动关心、关注,形成了科室之间、个人之间有序竞争、相互激励的局面;管理层加强了对一线科室的管理,强化了职能部门作用;提高了医院绩效目标管理的精细化和可控性,实现了部门、科室绩效目标与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一致的常态化管理,促进了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绩效管理十年,2012年医院核定床位650张,拥有在职职工886名,行政职能科室17个,临床、医技科室42个,后勤保障科室9个,年门诊量76万余人次,年收住院病人2.3万余人次,床位使用率99.02%,年业务收入3.0亿元(主要指标变化见表2)。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并成为台湾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协作医院,浙江省政府首次下文冠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建德分院。
表2 实施绩效改革前后医院主要指标变化
名 称 2002年 2003年 2007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医院总收入 7050.31 7291.44 12832.99 16806.45 20877.1 24823.08 29361.22
门诊人次 244437 226747 328430 455995 506426 623183 756185
住院人次 7317 6786 9972 12103 13754 20037 22206
床日费用 427.89 426.12 574.6 622.08 733.55 686.88 773.05
床位使用率 74.64% 80.63% 102.95% 101.00% 69.55% 96.60% 99.02%
门诊均次费用 120.98 124.01 149.01 146.42 150.45 150.23 150.19
住院均次费用 5396 6282.97 7360.2 7795.9 9144.03 7333.44 7664.14
药品比例 62.41% 62.51% 60.69% 57.68% 53.62% 49.60% 39.35%
社会满意度 85.63% 88.74% 94.65% 95.16% 96.03% 97.12% 98.32%
注:医院业务收入(单位:万元),床位数:2002-2007年340张,2009-2010年650张,2011-2012年600张。
4.考核结果的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合理运用,不仅能体现绩效考核本身的意义,而且对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凝聚力起到更好的作用。很多医院绩效考核完成后,束之高阁或置之不理。我们主要强调的是绩效考核结果如何与评先、评优和晋升、晋级挂钩,如何与未来绩效管理有机相结合。
(1)与中层干部任免挂钩。科主任的聘任与日常考核、民主测评、年终述职考核相结合。我们将考核结果与中层干部的绩效挂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及干部任免的主要依据,聘任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考核结果后两位的科室,取消年度评优资格,科室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同时,年终奖励性绩效下降20%,如果出现连续两年为最后一位,则免去其行政职务。
(2)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科室、学科完成医院年初绩效目标计划第一名的,科主任、护士长年终各奖励3000元。凡科室效益增长25%以上者,科主任、护士长年终各奖励2000元。科室效益增长幅度最低,而且增长率在10%以下的,其科室和科主任、护士长取消当年评先进资格。个人考核排名中下的,不能评为本院先进和年度考核优秀,考核未能进入前六名的,不能推荐到上级评先评优。
(3)与晋升、晋级激励挂钩。我们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职称晋升、首席医师晋级等的主要依据之一;业绩在前的个人,晋升、晋级优先;绩效考核倒数或药控比连续三个月超标准,院纪委约谈无效,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转岗、待岗、停止处方权,延迟一年晋升、晋级或聘任。
(4)与未来绩效的确定挂钩。前轮的绩效考核结果,本身就孕育着下一轮的目标。科学分析前一轮的绩效考核情况,一方面思考下一轮绩效的目标,取优舍劣,科学合理地确定未来绩效的目标计划;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方案,绩效考核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经济效益的考核,更不能只顾经济指标不顾效益指标和社会的满意度。
5.绩效沟通、反馈与评价
绩效评价是指对医务人员过去一定时间内医疗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给予的考核和评判,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医疗服务为人民的办院宗旨,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同时,也是医院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绩效评价。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运用关键绩效指标理念从工作数量、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社会责任、经济管理与财务结果、组织管理、社会满意度、医疗费用与控制水平、团队管理等多纬度构建自我评价、综合评价、社会评价三个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称之为360评价体系。自我评价要求员工个人和科室部门对既定目标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总结;综合评价要求上级、下级,多部门多层面对绩效目标、绩效考核、绩效评估、沟通反馈和绩效改进等进行综合评价;社会评价则是病人和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督促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的提升。
(2)沟通与反馈。是组织管理和部门联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没有沟通和反馈就不是绩效管理,而仅仅是计划和总结考核而已。绩效考核前管理者要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要充分考虑到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可程度和对考核结果的不满或反感。当制定出一个新的绩效考核方案时,多数员工总是反对和抵触的,因此,考核过程中、考核结束后,必须注重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并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充分倾听员工的意见,尊重员工的感受。只有把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价、绩效反馈与绩效改进等活动,使之从内心深处支持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同时,绩效办要及时反馈全院绩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收集绩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与建议,以便及时纠正考核工作中的偏差,策划、指导实施绩效管理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实施绩效管理后的体会
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绩效管理十年,其社会责任和医院综合业绩有了明显提高,我们的体会是:
1.绩效管理要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
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管理体制状态下医院绩效有着不同的表现水平,有成功有失败,大多平平淡淡。究其原因,是绩效管理没有和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没有战略发展思路。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发展的眼光和系统的思维来认识和理解,满足“患者需求”和“未来绩效”等绩效管理的新理念。结合公立性医院的特点和中长期战略发展思路,寓实践于总结之中,确保了新型绩效管理及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了员工素质和全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2.绩效管理与医院综合管理相结合
绩效管理是医院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保证。除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外,还需紧密联系“三好一满意”等医疗卫生工作的近期综合管理目标,建立符合医院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关注职工的个人收入因素对医院忠诚度的考验和满意度的影响。我们认为必须确保员工收入在绩效管理后不会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付出及对医院的贡献得到关注和认可,在非经济奖励方面给予精神上的激励和进修、培训、提高其技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发挥其工作潜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各阶段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策因素以及职工中暴露出的现象等,适时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如绩效管理初期,以经济指标为重点,中期以药品比例控制为主,绩效管理稳定后,我们以住院周转、住院床日、工作效率等为主,使绩效管理更具挑战性、科学性。
3.绩效管理与新医改政策相结合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浙江省首批县市公立性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探索、落实、深化新医改的要求,通过不断改进绩效管理来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既要强化政府责任,也要推行成本核算,提高运营绩效,既要通过政府投入来保障其职能的发挥,也要通过加强管理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两者均需要以医务人员岗位配置、人心稳定、提高积极性为前提。而目前执行差额拨款的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压力大,职业风险大,已相当程度影响到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甚至引发人才流失、医务人员素质下降、机构职能运作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
总之,通过十年绩效的实践,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品质、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绩效管理是当前公立医院医改的核心环节,也是医院发展之根本。新医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对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不断对绩效的指标、考核、评估、运用、反馈体系加以补充、修正和完善,这样才能将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著名绩效管理专家张玉韩老师对本文提出了指导和修改意见,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王文娟,李会玲,孟文娟,施梅.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主任绩效考核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3,17(2):44
[2]余华英,沈华亮.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改革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8,21(8):32
[3]严育祥.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3):27
[4]翟素娟.医院行政职能科室绩效与综合管理目标细化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2,16(5):34-36
[5]Sinha Ip,Smyth RL,Williamson PR. Using the Delphi technique to determine which outcomes to measure in clinical trials: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xisting studies[J].PLoS medicine,2011,8(1):e1000393
[6]Pecchia L,Bath PA,Pendleton 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for Examini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Assessments of Risk Factors.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J].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2011,50(1):1-10
[7]潘传德.现代医院医疗绩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25-126
[8]陈富强,周君.大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的沟通与反馈[J].中国医院,2013,17(2)61
篇7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83-03
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在快速提升,护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医疗体制下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护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环节,是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通过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工作业绩进行系统评估,最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方案,调动人员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得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升[1]。全面绩效考核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应用效果,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有效提升了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使得科室人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笔者所在医院通过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全面绩效考核前后的护理质量,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考核方法),男40例,女2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岁,再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绩效考核方法),男39例,女25例,年龄1~78岁,平均4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呼吸内科疾病的诊疗标准,且排除不在知情书上签字者,排除资料不全者,排除合并症者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试验中护理管理工作人员共15名,均为女性。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10名,护理人员年龄23~42岁,平均(29.5±4.7)岁,所选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绩效考核方法,首先成立专项考核小组,本次考核由护士长及3名质控人员共同组成,小组人员通过对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现场考评,进而制定考核标准、护理人员绩效奖金分配规则,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呼吸内科人力资源能够优化配置。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绩效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从业素质,该项目总分设置为20分,包括工作人员是否严格遵循护理工作要求,是否遵守职业道德、是否自觉进行业务学习、是否积极参加科室活动等;教学指标,该项目总分设置为10分,包括护理人员参加相关技能培训情况、辅助教学任务情况、撰写相应护理理论及开展新技能学习的科研情况等;护理质量,该项目总分设置为50分,包括工作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该科室的规章制度具体进行、护理服务标准的落实情况、是否区分常规护理与生活护理、是否全面掌握护理等级的识别,并准确落实医嘱,是否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配合主治医生实施治疗,降低护理缺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否具体落实科室查对制度,如检查患者评估单与病情是否一致,特别是危重患者,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否达到标准等;护理服务,该项目总分设置为20分,包括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是否达标、工作过程中是否热情接待,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及主动帮助情况等[2]。
护理工作人员奖金分配:是先由院财务科室根据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数量进行核算,算出该科室总奖金数目,然后进行科室二级分配。其中50%按照绩效考核进行发放,30%按照班次情况以职称奖金名义发放,20%以岗位奖金名义发放。具体公式:绩效考核奖金=本科室护理人员总奖金数×30%/在岗护理人员总数×个人绩效总分。由于护理人员每月的岗位奖金与基础奖金相对固定,所以绩效考核结果与每月奖金变化情况有直接关联性[3]。
1.3 观察指标
本组试验由专项考核小组参照呼吸内科制定的绩效考核管理细则以随机抽查形式了解本科室护理工作情况,以从业素质、教学指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四大指标作为评估观察内容,记录并对比相应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z验,P
2 结果
观察组从业素质、教学指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呼吸内科患者的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其病以复杂性、反复发作率高且迁延不愈等为特征,在实施对症治疗的同时,优质全、全面的护理方案也尤为重要,能够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疗程[4]。绩效考核是指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实践证明,全面护理绩效考核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达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5]。文中就如何改善护理管理模式,保证护理质量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通过本组实验的探究,以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不断优化护理行为、提升医疗整体水平。
篇8
一、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
将新农合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年人均380元。各县(市、区)以参合人员实际受益水平不低于上年度为前提,调整完善2015年度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补偿政策,加强门诊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合理设置住院起付线或低费用段报销政策,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鼓励将县级医疗机构部分慢性病门诊费用和门诊日间手术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落实完善35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加强对定点救治机构的审核监管,提高入径率,严控变异率,保证服务质量。
二、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
以“推进新农合政策落实,提升新农合监管水平”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服务行为监管和基金运行监管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各级新农合监管队伍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新农合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即时结报费用的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并严厉查处新农合服务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新农合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修订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三、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
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水平,根据筹资标准及时对商业保险机构拨付资金。适当提高新农合补偿后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补偿比例,适时将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病种自付合规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定期分析监测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运行情况,实时掌握资金流向,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加强对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县(市)外转诊转院率等指标的监控考核,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大病保险实施细则,加强资金管理和商业保险机构监管考核,确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四、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综合改革
积极借鉴宜阳县、息县做法,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新农合按疾病病情分组分类支付改革,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认真落实常见病种的新农合定额补偿政策,适时扩大定额补偿病种范围;完善住院费用总额预付的方式方法,科学测算预付总额,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全面加强综合考核,探索完善奖惩机制;完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费用控制协议,强化日常监管、综合考核和费用控制情况警示通报。逐步探索以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病种范围。
五、提升农村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根据新农合基本医疗及大病保险工作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的数据准确传输、监管监测及统计分析功能,提高数据质量;完善非即时结报数据推送机制,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村卫生室以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开展远程医疗咨询、进行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即时结报、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等工作。
六、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为核心,重点在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基层首诊、转变服务模式、提高一般诊疗费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等方面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投保医疗责任险,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风险,确保医疗责任保险充分发挥医疗风险分担作用;医疗机构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保费可在其医疗支出中列支。
七、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
制定下发“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创建和考核标准查找自身不足,及时整改提高,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引导乡镇卫生院统筹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八、确保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各项政策落实
以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为契机,强化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加强对各项目绩效考核和过程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按时完成项目任务;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加快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九、加强村卫生室规范管理
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要求,从功能任务、机构设置与审批、人员配备与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严格规范,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加强对村卫生室日常监管,严格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集中采购和使用登记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安全。认真依法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换证和重新注册工作;规范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行为,丰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激励机制,至2015年底,全市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签约覆盖面达到100%,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80%以上,逐步覆盖至全体农村居民。贯彻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篇9
年是医院加强改革关键的一年,今年来我们机密围绕医院年初制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以“病患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品质”医院管理年工作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保护群众利益,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摆在首位,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作为分管医务工作的业务院长,下面把半年来完成的任务向公司领导和院领导总结一下:
一、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工作
医院管理年活动,本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兼医院管理年办公室主任,根据省及市《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精神,对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内容任务进行了分解,制定了本院《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计划》及本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其中对质量与安全要求相关质量指标等方面的内容,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二、医疗管理工作
1、不断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
修证完善了我院医疗工作制度已汇编册,待校对后即可发致本院医务人员,本制度涵盖了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及常用医疗工作制度、医疗事故、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处理预案以及本院抗感染药物应用实施细则等。同时,对关键性医疗制度强化了环节管理,把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统一了全院关键性医疗制度落实过程中八个登记本,规范了记录的要求,使医院的各项制度的落实正在向规范化方面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强化基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全面提升全院医务人员的“三基”水平是强化基础质量的关键之一,今年则重抓了学习,抓学习首先要抓学风,与学习制度的落实,尤其要侧重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水平的提高与应急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二是抓学习制度的落实,规定每周二为医院业务学习日;第三是抓学习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操作常规、各规章制度及规范以及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及医学进展;第四是抓学习的方法,包括全院性及科室业务讲座、病例讨论、远程教育、外出参加学术活动,选送上级医院进修及短期培训,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选派了数十名医务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与短期培训,针对我院的现状,尤其侧重了高级职称人员的继续再教育问题;第五是以考促学,注重考试的实用性,以及考试的深度与广度。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对全院45周岁以下在职在编的医技人员举行三基考试2次,参考人数达268人,在参考人员中随机抽考83人再次考试,两次成绩均达良好。
3、抓病历处方质量的提高。
上半年召开病案管理委员会议3次,就如何提高我院病历书写质量进行讨论,同时对各科的归档病历、处方质量评审结果进行展评,及时总结梳理,剖析存在问题,及时反馈,要求各科室限期整改,并组织复查整改情况。除了院内每月组织对病历、处方进行自查外,上半年共抽取315份归档病历在自查的基础上,送到人民医院评审。在共计315份送审病历中,甲级病历284份,乙级病历28份,未定级病历1份,丙级病历2份,甲级率达90%。对丙级病历的个人给予了严肃处理:
(1)待岗两个月处分;
(2)扣发人民币1000元;
(3)全院通报批评。同时,当事人所在科室扣季度绩效考核分5分。对质量差的病历和处方以《医疗通报》等形式在院内公开曝光,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促进作用。
上半年我们进行了我院处方的重新认定工作,确定了具有处方权的218名医生,落实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在全院组织医务人、药剂人员学了《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采取了落实措施,月日正式起用新处方。在提高病历、处方质量方面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增加了抽取归档病历的样本量;
②检查现住院病历每周一次,所查病区包括所有的现住院病历;
③由往年一查了知到今年文字通报科主任,到目前在检查的第二天,直接由医务科在科室晨会上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文字资料,每一位医生人手一份;
④处方质量检查由往年每季一次改进到每月一次,到目前的每月检查三次;
⑤在要求上一定按规范严格执行,不允许检查人员有老好人思想。强化了检查过程中的严肃性、严谨性、规范性,强调了检查的质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目前尽管我们的病历处方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体已有明显提高。
4、规范管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
为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减轻病员不合理负担,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的通知》(卫办[]号)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控制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比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了人民医院科室药占比控制指标。今年以抓抗菌药物使用为突破口,努力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出台门诊病人处方最高限额,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前,我院绝大部分科室已执行抗菌素分级使用原则,目前对少数未执行科室近期已采取相关措施。
篇10
关键词:医院 收入分配 制度 改革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规定:应遵循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将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的迸发提供了基础保障,使医院收入分配制度中平均主义倾向得以有效解决,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现况
当前,我国医院职工收入总体分为基本工资和超劳务奖金两大部分,其中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依据工作人员职务、职称和工作性质的不同,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政策和标准;薪级工资主要以工作人员任职时间和工作资历为依据,国家对于各类薪级的工资标准有明确规定,依年限套入即可,在每年考核时对于合格等级分别增加一级薪级工资,构建了有效的工资调整机制。超劳务奖金主要指绩效薪酬,主要以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为依据,其考核标准和分配方案由各级医院自行拟定。奖金分配上大多数医院仍表现为“大锅饭”的形式,各科室依据效益的不同,会形成不同标准的超劳务奖金,而同科室的工作人员多是实行平均分配,对于工作业绩突出者和关键性岗位缺失分配倾斜,很难实现激励作用。此外,由于各级医院的实际效益均不同,导致职工工资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极易产生技术骨干力量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和患者满意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医院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平均主义分配现象尤为凸显
我国医院现行的职工收入分配均是以卫技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工资为标准,行业内职工收入分配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这与全国范围其他行业进行对比,公共卫生行业产生了明显的“平均主义”倾向,比如航空、电信、电力等其他行业同等级别人员工资与卫生行业同等级别人员对比分析,比例约为1. 5:1至1. 9:1不等,形成了显著的差距,这种现象使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工作价值得不到相应回报,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严重抑制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各劳动要素得不到合理优化配置
医院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与其他各事业单位基本无异,医务工作者的工资收入主要依据职务、职称、工龄和岗位特性,而导致工作实绩、工作难度和工作风险与工资收入发生了严重脱钩现象。针对这一事实,近年来一些医院也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基本做法即工资除外,又增加了一部分绩效工资,此项收入的分配原则主要以职称、学历、技术含量、工龄、风险程度等为依据,也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经深层次分析,此种分配制度仍存在较大弊端,导致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仅凭业务指标来对职工收入进行核定,导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太注重业务收入,完全忽视了病人的实际情况,无疑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大了护理工作量,进而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三)绩效考核机制不尽合理和完善
由于医院系统所有岗位构成的特殊性,使绩效考核的行为指标的难以实现量化的特性,无疑加大了医院绩效考核的难度系数,而关于有效设置规范、统一的考核依据已成为各级医院系统构建绩效管理体系的首要问题。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新技术学科分类逐渐细化,不断在临床上得以运用,同时孕育了一批优秀的医学骨干力量,而如何挖掘这些优秀专业人才的自身价值,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则是绩效考核中的重要一环,而目前实行的工资分配制度,使优秀骨干力量的应有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抑制了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医院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措施
(一)依据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为着眼点
医院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时,应主要以成本核算作为分配的着眼点,建立和完善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制度
制定一套包括核算目标、形式、范围、内容和方法的成本核算体系,进一步规范医院的经济核算行为,确保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依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要求,深入强化财经纪律的各种约束,逐步健全医院财务内控制度,遵循“两级核算”和“一级分配”的原则,确保院级核算与科室核算的一致性。有效的内控制度对于医院物资财产流通各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均在有效的授权、严格监管和制约下遵法守纪、健康有序进行,严格制止各种差错和徇私舞弊行为发生,确保医院资产得以安全有效利用,最大程度降低运行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实现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
岗位工资依据医院各类工作的岗位特性,主要划分为医生、护理、管理和后勤等几大类,各工作岗位又划分成不同等级和工作类别。岗位工资分配主要依据专业知识、技能、综合判断力、工作复杂性、工作风险等因素为标准执行。根据各生产要素的影响程度,较好做到各种要素的权重,尽量满足量化指标要求,避免核定中的主观性。基于各医院实际情况的差异性,需要结合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掌握各岗位的核心工作,完善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绩效工资要采取三级分配的形式,完全打破平均主义的格局,一是依据各科室的考核结果进行分配;二是各科室按照各医疗组的实绩进行分配;三是医疗组内不同级别医生间的合理分配。应不断完善绩效工资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绩效工资与岗位工资的有效结合,避免绩效工资考核和分配的主观性。
(三)拓展绩效年薪制的运行范围
应不断扩大绩效年薪制的试行范围,由以前的仅对于著名专家实施的年薪制,逐步转化为对于具有真才实学的医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重点实验项目负责人、科室主任、主任医师等骨干力量实行年薪制。绩效年薪主要包括工资、奖金以及各项福利待遇等几方面,有效促进年薪与绩效完全挂钩,主要体现在工资与职务、职称挂钩,奖金与贡献大小挂钩,福利与服务范围、岗位和贡献等因素挂钩。有效制定考核细则,进一步调整各项资金发放,体现年薪制的公平原则。
(四)建立职工收入增减浮动机制
人事部门应有效结合人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工资结构配置,建立合理的考评标准,实施内部工资制度。也可打破职务和职称的界限,依据不同人员的个性特征,采取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的形式。合理定岗、定编和定薪,稳妥促进现行工资决定办法的改革,依据本单位实际效益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标准,自行拟定职工工资标准,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基本工资的定位,实施集体协商的形式,最终确定职工工资收入,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增减浮动机制。
四、结束语
总之,只有不断完善和改革医院职工的收入分配制度,遵循“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经济措施和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较好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为医院医疗事业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公立医院改革的两个着力点[j].中国卫生, 2009
[2]任志坚.绩效评估是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j].医院院长论坛, 2007
[3]华清.关于改进医院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j].财经界, 201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生绩效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