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一、让师生模范带头作用更加明显
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对于他人行为的模仿能力较强,这样的模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观点与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针对这样的特点进行因势利导。
1.教师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本身就应当是学生的模范,语言、举止、衣着等各个方面,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教师在这些方面要格外注重细节,要求学生按照体育课的要求着装,教师就不能违反规定;要求学生不怕困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就都应当陪着学生一起经受困难的磨炼。
2.要在学生的身边树好典型
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身边的典型进行一些发掘,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看得到、听得到典型,才能在思想上产生较强的动力。另外,教师还要立足于整个体育事业,选出一些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我国的体育界,有许许多多的体育健儿,在千辛万苦之后获得了成功,在一过程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世界冠军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顽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二、让教学模式创新作用更加明显
创新历来都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竞争力,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发挥音乐的作用
音乐具有舒缓身心、陶冶心情的作用。我在体育锻炼这一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之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一些轻音乐,舒缓学生的身心,让学生紧张的状态得到缓解,也有利于恢复体力。
2.在教学中发挥比赛的作用
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欲望是比较强烈的,我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方式,特别是将一些原来学生兴趣较低的机械、枯燥锻炼活动设计成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开展比赛,学生在竞争意识的支撑下,迸发出浑身的活力与精力,这样的训练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另外,可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发挥游戏的作用。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部分教学内容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加入了辅助游戏,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专门制订了名为“冲锋向前”的辅助游戏,开展50米障碍接力,在这一过程中设置了几道障碍,让学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训练弹跳能力,效果也比较理想。
三、让教学内容优化作用更加明显
虽然教材中编排的内容比较科学,但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尤其是要结合当地的传统和特点,让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1.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增加部分内容
当前,学生安全工作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的重要话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讲述一些急救知识、自我保护方法等,让学生能够学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2.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内容除了教材安排的章节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补充部分内容。
3.教师要立足于本地的体育特色,增加教学素材
本地区在乒乓球运动方面源远流长,涌现出了许多知名运动员,广大小学生在乒乓球运动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与爱好,笔者因势利导,专门开设了乒乓球兴趣小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点拨指导,既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特长。
四、让教学评价改革作用更加明显
教学的评价改革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同时也能够发挥出鼓励、激励的作用。笔者对体育教学评价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首先,跳出单纯的项目考核,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评价学生,对学生体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体育精神培养、体育学习态度以及体育项目的达标程度,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其次,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评价,以积极评价为主,注重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之处,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最后,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学生的体育技巧能力与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教师采取同样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刀切”评价是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差异的,笔者在教学评价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制订标准进行分层评价,确保学生的发展与能力基础相适应。
五、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2、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2
一、小学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年龄阶段,由于他们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思维方式,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抑制和兴奋过程发展不平衡,自制能力较差。往往在体育课堂上极为容易被课堂外的东西吸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因而降低了体育学习质量以及效率,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引起群体效应,也就是一个学生不集中,往往会影响到他附近的学生,从而影响体育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下为小学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思想不集中:双眼放空,目光无神,走神望着别处,不与学生和教师互动;
多动行为:与周边同学嬉闹,多动作,站不稳;
独自行动:心不在焉,一个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随意进行练习,不关心教师教学;
一心多用:上课插话,与同学讲笑话、递纸条,拿着体育器材乱舞动。
二、调动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学习阶段,注意力集中才能够帮助学生认真学习正确的运动动作,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难以集中,那么就会在练习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记忆力,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动作要领,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小学生体育课程的注意力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简要介绍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激情导趣教学法
所谓激情,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提升体育课堂的活力与趣味。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关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认知较为简单,则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直观的教学内容来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跑单元过程中,加入模仿动物跑跳、跳呼啦圈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探知欲望较强,反而可以利用一些程序化、复杂化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2.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积极的状态,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等问题。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于跑步、跳远等学习内容的兴趣,改变传统教法中反复练习的单调性,教师可以在学校与家长的帮助下,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进行相关的参观,并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走路和跑步姿势。或者是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互动,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预热体育教学,让学生积累一些实际经验,这样当教师创设情境的时候,能够很快联想起来,继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3.游戏竞赛教学法
游戏竞赛教学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小学生心理年龄小,大多活泼好动,游戏活动十分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从学前教育开始,幼儿就开始接触各类游戏,存在一定的游戏认知,并且也能够保障对游戏集中注意力。学生在各种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中,使集体与个体的热情、激情、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如,在迎面接力跑竞赛过程中,无论是跑的人、等待接棒的人,还是跑完的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关注本组在迎面接力跑时的位置与名次。因此,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注意力,体育教师理应运用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法,经常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体育游戏与体育比赛活动。
4.队列教学法
相关研究表明,队列教学是训练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首先,列队教学能够使课堂的制度和气氛更加严肃,可以有效抑制学生的随意性思想。其次,列队教学通常用来进行比较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队列练习中必须克服队列训练中单一的练习方法与传统程式化练习方式等问题,才能提高队列练习中学生的注意力。体育教学中如果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进行队列练习与训练,对提高学生注意力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生;口语 交际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实践、合作、体验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感悟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口语学习认知规律和课程表达学习内容优化教学思维策略,更好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提高英语口语表达交流运用能力。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交际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的课程综合学习运用能力得到增强。
一、倡导对话交流,优化学习内容
对话交流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课程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可表达交流的环境和平台,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表达思维,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感悟,提高语言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以对话交流来深化课程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表达交流更具有人文性,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表达欲望和学习动力。首先,创设与文本学习内容相近的表达交流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增强其学习体验。其次,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学生学习认知需要出发,注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语言表达话题,让学生在彼此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再次,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好身边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同桌和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能够在表达的过程中运用自身丰富的想象思维来多样化表达,以增强表达效果。
对话交流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更为深刻。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对话交流的形式来优化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完成Ben和Jim的对话,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围绕“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和“What does Ben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来进行思考表达,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认知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二、运用角色模仿,刺激表达思维
小学生对学习中的游戏非常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场景中能够更为深入地体味语言表达深层内涵意义。对此,不妨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模仿语言教学,以更好刺激学生的表达思维感知。
在角色模仿表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发挥好引导促进作用。首先,选好话题,让学生能够觉得有话可说,为他们的语言表达交流奠定基础。其次,深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需要和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启迪引导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完成角色模仿扮演任务。再次,鼓励学生能够跳出语言表达的范围限制,引导学生能够尝试和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来对角色表达内容进行升华,让学生能够形成丰富的语言表达想象思维。
通过角色模仿的形式来优化口语表达交际,能够更好体现教学的主旨意图。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6Holidays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运用角色模仿的形式来扮演Ben、Mr Green、Su Hai、Yang Ling等,进行对话交流。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拓宽交流想象思维,能够运用“What will you do on holiday?”来进行表达交流,以增强学生的认知感悟,提高其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水平,满足其学习发展需要。
三、注重师生互动,提高表达技能
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组织引导的推动作用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表达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问题,以便能够进行及时调整运用。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缓和课堂教学紧张氛围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尊重和信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潜能出发,以优化表达教学思维来为学生提供可表达的环境氛围。首先,教师应该主动深入学生的语言表达学习过程之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解决。其次,注重创设和谐学习氛围,以民主、平等、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来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感官,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表达。再次,运用宽容来审视学生的口语表达不足,建议学生能够发挥好自身的想象思维,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现师生对话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创新精神,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水平。
总而言之,注重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英语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养成正确人际交往习惯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注重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和兴趣基础上,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可表达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顾晨葵.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篇4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方法研究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而我本人又是学校的少队辅导员,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课题组组长。 经过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三年多的深入研究,已形成了经验性成果,现总结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
二、确定实验研究目标
作为课题制组长,我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行为习惯教育的文章后,成员之间统一思想,结合小学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研究目标一览表》将课题目标分解到6个学期中,每个学期各有侧重,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由浅入深得到系统地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法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
(1)按照实验目标和实验进度提供活动区材料,布置装饰墙壁校园形成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安排进行了教师技能技巧比赛――主题墙饰设计,要求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比赛优胜者学校给予奖励,每学期更换了1次。小学生在课间随时可以看到色彩鲜艳的墙饰和画面,感受其中蕴含意义,让有效灵魂受到感染。教师在组织还在上下楼梯及组织课间活动时,有意引导,和小学生通过交谈等方式,启发幼儿思考,感受各种行为习惯带来的不同后果。
(2)在学期末奖励幼儿项目中设立文明礼貌奖、良好行为习惯奖。从开展课题研究起,共进行奖励七次,获奖四百余人次。通过对在行为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孩子的奖励,让孩子们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荣誉感,使孩子在活动中、课堂中、游戏中、与幼儿的相处中表现出了自己最好的方面。2年级2班孙傲华小朋友在2009年春季开学典礼中荣获文明礼貌奖,她在生活中更加有礼貌了,在和她母亲交谈中得知,不仅是幼儿园,在家里或是外出,见到长辈都会礼貌打招呼,和小朋友相处不说脏话、不打人,与小朋友有序玩耍,人见人爱,都在夸她有很大进步。
(3)在教职工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宽松的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注重行为习惯示范作用。开展此课题研究以来,教师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了率先垂范。为此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十次,讨论了家园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协调一致的重要性,并达成共识。
2、定期开展各种活动 ;
组织现场观摩。定期安排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观摩活动。为此我们先后组织活动六次,从中系统观察幼儿的变化,例如三年级一班的赵轩宇,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孤僻、不爱说话、吮吸手指。经过分析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什么事情都由着他。因此,他开始上小学,经历了从一个“家庭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在顺利转变角色前,儿童要在家庭中掌握一些最简单的做人处事的原则,如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等。但过多的依赖爷爷奶奶,使他自理能力差,在画画,手工以及日常生活中远落后于他人,更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自卑、脆弱、烦躁、使他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我作为实验教师与家长配合采取措施矫正后,孩子以上不良习惯明显好转。教师设计教育活动参加各种课堂大赛获奖多次,正因此我本人学校的奖励。
2、开展论文评选后动。年度末组织评选论文活动,鼓励实验教师将研究过程中的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出来将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实验两年来,先后有19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获奖。
3、组织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笔记评选,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评选7次,获奖者可依据绩效考核办法获得奖励考核分,并将好的活动设计与教育笔记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如,在我校第十一届教师技
能技巧比赛活动中,“以小学生养成教育活动设计”进行比赛,
王晓霞荣获一等奖,高江荣荣获二等奖,常红艳荣获三等奖。通过比赛,教师在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活动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经验,为日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主要研究成果
1、学生受益;
在准备阶段发现,55%的学生在有些方面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丢废纸、小便不入坑、学习用具不能整齐摆放,和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不是太融洽。在实施阶段,明显感觉学生变化很大,80%的幼儿养成了不乱丢废纸、自觉排队入厕、学习用具整齐摆放的好习惯,在终结阶段92%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形成,在讲卫生、学习用具摆放、与同学之间相处等方面成效明显。家长认为孩子在上学以后比以前懂事多了,会恰当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再象以前那样不懂礼貌,并会有意识地监督阻止不礼貌行为的发生。
2、教师受益;
课题的研究,使一线教师系统地学习了基础科研知识,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得失,更加密切地关注教学、关注教改,有效地提高了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仅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理念更新,还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部分教师深入钻研,多方探索,写出了高质量的教育论文。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80%的教师从以讲好课为主转变成学习研究型,100%的教师从摘抄理论上升到写随笔反思,95%的教师把反思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
篇5
一、充分利用好思想品德课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育人的主战场,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学生灵魂的塑造、身心的发展、审美情趣的培养,都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来实现。比如,在讲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这个专题时,老师先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启发他们联系实际谈体会,学生踊跃发言,收到良好效果。有个同学说:“我家的生活比起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听回国探亲的表叔讲,在日本有钱人享福,无钱人流浪街头。表叔在日本靠打工生活,一旦被炒了鱿鱼,就打了饭碗。别看日本是发达国家,但不如中国的社会制度优越。在中国,一人有事大家帮……”学生的认识是朴素的,感情成分比较多,但却是非常真诚的,表明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了。
二、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肩负着语言文字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说,语文课也是渗透思想教育的有力阵地。1.让学生从字、词、句的理解中接受思想教育。关键的字、词、句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依据,我经常把字、词的教学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教生字“迎”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迎”的意思,出示了句子:“客人来我家,我出门来迎,客人要走了,我又送他出门。”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迎”的意思,又受到了礼貌待人的教育。2.让学生从阅读中接受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通过人情入境的朗读指导,“在刀光剑影的岁月里,您……”“在灯光下,您……”“在病床上,您……”不正是把自己的深情向敬爱的倾诉吗?学生读课文的感情充沛,确实把我们对总理的怀念读了出来,不少学生眼眶里滚动着泪珠,无不给学生以启迪和思想熏陶的冲击力。另外,在作文教学中,要一手抓道德的熏陶,一手抓作文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作文先做人”。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引探;理论;教学质量
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小学的数学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就农村的小学教学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相应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环境分析
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与城市的教学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发达,部分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中去,导致小学的数学教师缺乏,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教师多是就近的民办教师,对最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不熟悉,甚至存在着一个教师任教多门课程的现象,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此外,受到农村小学自身条件的限制,设备配备不足,特别是多媒体技术难以应用于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难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理论依据和经验
为了改善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根据一定的理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了调动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数学思维,需要教师对其引导,鼓励去探索发现。
引探教学模式是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授受”课堂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是叫傲雪结构需要反应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作用,进而将外部因素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部因素,真正的实现了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以及训练为主线,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争论,做到有发现有创新。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根据这一理论,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引探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主的探究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和推导,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学生达到会学的效果。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应该来源于学生,可见引探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发现,这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提升质量方法研究
为了改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质量,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确保足够的师资设施,同时更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认知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反应灵活,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加强对教学的创新。同时农村小学的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着手,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起点,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收获,因此需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因此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知识的认知形式,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情境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同时要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公因数时,可以利用童话故事的例子引导学生:小猴子秋天收了48个桃子,想和森林里的小伙伴分享,把他们平均分给小伙伴们,他应该分给多少个伙伴,每个人多少个,有多少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开始思考,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的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有效的组织课堂活动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设计教学,促使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课堂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农村有效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课堂活动的灵活性和新颖性,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此外,教师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去探索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真正的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自觉的学习。
(四)科学的进行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还需要结合科学的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信息的反馈,为后期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由于农村教学质量较差以及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需要借助提问评价,不仅实现知识的落实,还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法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
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从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
篇7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教学产生帮助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感 培养 方法
在语文学习当中,由于本身的母语就是汉语,所以说学生本身是存在一种潜力的语言感悟能力,这种对语言的特殊感悟能力也被称之为语感。语言的培养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积累和培养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好语言表达的节奏和情境,语感可以说是学生语言运用掌握能力的一种体现,也可以说是文学素养的一种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1.重视朗读,打造学生的语感基础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的培养其实也是需要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的,小学生本身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是比较有限的,所以说要想专门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从课文的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节奏和意蕴去体会和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进行朗读,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中语言的抑扬顿挫,比如:在学习《九寨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九寨沟的美丽景色的视频,让学生首先从视觉的角度感受一下美丽的风光,然后再根据自身脑海中形成的印象去阅读整篇文章,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感受文章中表达的景色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指导分析,让学生能够读出文章的美感,掌握语言的节奏美以及动态美,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语言的表达。
2.注重文章的品评分析,领悟文章的意思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文章不仅是进行简单的阅读达到掌握文章内容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对文章的欣赏和品评,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不同语言和句式的比较分析,通过适当的比较才能够发现语言运用的妙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的品评分析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已经具备独立的欣赏和审美的能力,所以说小学生是完全有能力进行文章的品评和欣赏的群体,小学语文中存在着许多精彩的片段,教师可以选择其中比较经典的部分和学生一起进行比较品评,教师应该起到指导者的作用,用心的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品评和分析,将重点的优美词句进行细致的欣赏,对文章中文字的应用技巧以及一些动作和词语的应用的巧妙之处进行欣赏分析,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将文章的学习重点放在语言的表达效果方面,在重点环节上要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现对文本表达的深入理解。
3.规范教师的教学言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最主要的手段,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载体,可以传递信息,帮助人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和互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就是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师的言语表达,教师要尽量的做到言语表达的准确性,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思绪清晰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可以将这种情感准确的传递给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能够更加容易,并且能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魅力,从而对语言的学习充满兴趣,提高自身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问题的本质上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语言感悟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一举两得。
4.在实践运用中培养语感
语感可以说是文学修养的一种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使用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迅速的提升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语文中语感的形成不仅是靠听说读写的方式就能够形成的,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应用中养成语言运用习惯的过程,通过广泛的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的时候阅读一些中国古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学习和欣赏,在阅读中积累一些语言经验,提供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或者是优秀的诗词作品等,可以让学生储备一些语言资料,提升个人的语感品质。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进行语感的训练,比如:一些学生可能会觉得课下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这样的情况,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的片段,让学生以听的形式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感受文学语言的特点,捕捉语言文字的信息,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写作方面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语感。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一些非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能力,辩论赛或者是角色扮演,话剧表演等形式都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5.总 结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方面改善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参考文献】
【1】阮美华.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6)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特点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和家长对体育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提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小学阶段是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学校的开端,很多儿童由于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对按部就班的校园生活感到不能适应。这时候,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在他们心中相当于权威的存在,他们对教师有着天生的依赖和服从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小学生的向师性。作为小学教师,要珍惜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对不能适应校园生活的学生多关心和帮助,在关爱学生中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发生感情的迁移,由喜欢这位教师到喜欢该教师教授的学科。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在平时多关爱学生,用童真的心和欣赏的眼观与学生相处,在教学中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会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和谐。
(二)以直接动机为主。小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能力培养间接动机。而直接动机的培养,一方面是由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供班级群体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并从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加以培养,让学生养成几种体育运动技能,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创新,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把体育教学蕴藏在游戏活动内,让学生在玩乐中锻炼身体素质。
(三)兴趣的不稳定性。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心不易长久保持,尤其是当教学模式固化、游戏活动单一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抓住时机,通过有效地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使学生能有一时的不稳定的兴趣培养成稳定的、长久的爱好。广泛的体育运动爱好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较高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性格,让学生在阳光运动中爱上运用,体会体育学习的快乐。
二、根据小学生心理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课堂教学主要是关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这类教学教师要做到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的运动结合,设计具体的运动情境,通过教师亲身的动作示范,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视频等,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的特点,教师还可以把体育教学放入童话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讲授武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影功夫熊猫的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和伟大魅力。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由于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案例,比如,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体育与保健》这本书中就列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与例子,教师通过扩展这些例子,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小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有时会带给教师很多启发,这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外活动等环节时,要制造机会促进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比如,通过学习小组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体育运动活动。比如,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给学生以跑步技能的训练为主,自行设计有趣的活动。有的学生受到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的启发,设计了撕铭牌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意犹未尽,而且该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跑步能力,又锻炼学生近身擒拿术的能力。教师有时候适当把课堂教给学生,也会在学生充满创意的活动中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教学效果。
(三)课外教学要设计有趣的活动。很多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往往直接进行动作技能的示范和讲解,用单一的肢体运动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这种过分直奔主题,不考虑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相当枯燥乏味,因而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教师在设计课外教学活动时,要避免用成人思维代替学生思考,过分成人化、模式化的体育课堂既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乐趣,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适当投其所好,使体育课堂充满乐趣。比如,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竞争游戏,像拔河比赛、单脚跳等活动,通过竞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教师还应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根据个人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比如,认虻难生一般喜欢不太激烈的活动,性格开朗的同学喜欢有表现力的活动,像篮球、足球、击剑等,女生则喜欢温和的运动项目,像跳舞、跳绳、健身等。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善于总结,激励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锻炼。
篇9
关键词:小学 问题学生 情感教育
小学是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保障小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发展。在小学生这一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被看做是问题学生,他们过早地丧失了学习兴趣, 缺乏学习自信, 其接受能力和探究能力较弱,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难以避免的,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育理念去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采用情感教育的渗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首先,由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在家庭的教育上易采用“棍棒式”教育法,对孩子非打即骂,迫切地希望孩子能有所成就以改变家庭现状,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让许多孩子苦不堪言,导致孩子厌学。其次,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校和教师一旦不满,会恶意诋毁,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排斥、厌恶,进而影响学习。再次,来自于残缺家庭、离异家庭、过失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双方的关爱和呵护,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学校原因
首先,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知名度,过多地注重智育的发展而忽略了德育的作用。其次,由于受到职业倦怠和学校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只关注中上等学生,对问题学生采取放牧式管理,任其自由发展。再次,有些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低下,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例如辱骂学生等不顾及学生身心的行为都会造成问题学生的形成。
二、情感教育实施策略及作用
夏丐尊言:“教育没有情感,就如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育的培养基,积极的情感能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对于小学问题学生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一)以民主谈话接近问题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能让问题学生和老师积极互动,有利于老师深入了解问题学生,帮助问题学生进步。问题学生其实更加渴望老师的关注和爱,所以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是打破老师与问题学生尴尬局面的第一步。问题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否定、批评虽然表现的满不在乎,但其实在内心里却非常渴望老师亲人般的鼓励和赞美。所以教师若能善意指出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在其他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便会使问题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二)斟酌问题学生的任务分配
无论是学习还是活动,教师不紧要统筹全局还要照顾问题学生。
首先,在课堂提问环节上,教师可适当选择适合问题学生能力的问题进行提问。若回答正确应给予正面的表扬和赞美。一方面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若答案是错误或者不能回答,老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此题。
其次,在设计作业环节上,可根据问题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并对提交的作业给予鼓励性的评语。根据问题学生进步的程度,将其作业或者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以得到群体对他们的肯定。积极的评价反馈暗示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对问题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最后,在课外活动的布置上,应鼓励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培养问题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让感恩、理解、帮助、团结、爱国这些情感调动问题学生的情感意识。
(三)联合集体帮助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希望老师能把自己当成亲人、朋友,希望能在学习、生活、人生当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其实除了老师的关心、关爱以外问题学生更需要来自同学的关注与接纳。问题学生常常被老师和同学忽视,游离于班级小集体的边缘,他们渴望与同伴交流,但一时很难被其他同学接受。所以教师应成为连接问题学生和其他学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老师可以适当展示问题学生的优点,并逐步引导其他学生与问题学生交流、合作、互相帮助。通过设计小组活动,让问题学生融入到小组中,引导其如何同他人交流思想、意见,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当问题学生得到小组同学的信任后,便会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愿意主动服务同学、帮助同学。同时,教师也要让问题学生感受到“被需要”,当问题学生感觉他人需要自己时便间接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内心隐藏的情感便会被激活,爱和理解便会内化为他们优秀的品质。
三、结语
“人之初,性本善”,由于家庭或学校的因素而出现的小学问题学生更需要教师、同学、家人、学校给予足够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小学问题学生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帮助他们从起跑线上爬起来并迎头赶上,通过爱的力量,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来为小学问题学生铺设一条健康的自主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
[1]李建华.注重学生实际有效预防分化[J].吉林教育,2010, (4):85.
[2]李进主编.教师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37-447.
[3]马守信.非规范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50-52.
篇10
【关键词】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有效激励
学生一次一次地犯错误,常常令人一筹莫展。其实,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可以将错误变成进步的动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体会。
1 控制情绪,冷静处理
由于教师的工作比较忙碌,比较劳累,一旦遇上学生犯错误,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错误,教师难免要发火。但仔细想想,发火有用吗?能解决问题吗?它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既会让学生关闭心灵的窗户,又会损害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你静下心,冷静的处理,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我班曾经有一位刚刚转入的新生,他上课喜欢做小动作,没有哪节课不犯几次的。有一次,上课不到5分钟,他却修理起了他的自动笔。我悄悄地来到他的身旁,他一发现我,便条件反射似的把头缩进脖子里,拿着笔的双手藏进了课桌里。我不声不响,将他的手拉出、笔拿下,放回文具盒,把手拉回桌面。我的举动是他始料不及的,当我发现他犯错误时,把头缩进脖子是为了躲避老师的批评;把笔藏进桌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爱物――自动笔,我既没批评他,也没收他的笔,这使他很吃惊。那节课,他真的管住了自己,再也没做小动作,听得很认真、很专注。从那以后,他对我多了一份尊敬,对我的课多了一份兴趣。试想,我当时若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训斥他,羞辱他,甚至没收他的笔,结果又将如何呢?
2 转换角度,化“错”为“对”
我曾教过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说他“特殊”既不是说他相貌特殊,也不是说他身份特殊,而是他在班级的各种表现都与众不同。课堂上,他纪律松散,从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课下,他疯玩疯闹;对于家庭作业,那简直就是石头开花――难上加难。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因成绩差而羞愧,每天的学习生活仍然是那样“潇潇洒洒”。
记得一天作文课上,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地写作文,我在教室巡视。当我来到这位同学身边时,发现他连本子都没翻,却在书皮上乱涂乱画,我简直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强忍着愤怒,轻声问道:“为什么不写,不会写吗?”他的回答却是:“我把笔借给同桌了。”同桌连连解释:“他一定要借给我,说他的比我的好写。”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了不写作文,硬把笔塞给别人,我真想批评他几句,但换个角度想:他也挺大方的,把自己的好笔借给别人,给别人带来方便。于是,我违心地表扬了一句:“你真高尚,把自己的好笔借给别人,但你自己也不能不写啊。”说着,我把他同桌递来的笔亲手交给了他。于是,他拿着笔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再巡视时,发现他在《给好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今天受到老师的表扬啦!”没有想到,一次违心的表扬,却成了这位同学奋发向上的动力。“久治不愈”的他终于慢慢地变了。他不仅改掉了所有的坏习惯,期末还被评为“进步生”。他悄悄告诉我,下学期还要向“三好学生”冲刺呢!
3 抓住“错误”,有效激励
有一次,我们班进行古诗文朗诵大赛,为了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比赛方法是同桌互背。我班一位同学平时根本不注意积累,学习成绩也一般,比赛的时候却把书藏在书桌里偷偷地看。我看在眼里,默默地寻思着教育他的方法。比赛结束,他获得了第三名,许多同学站起来揭发了他偷看书的行为,我却这样回答大家:“你们不要小看人嘛,不错,你们让他到讲台前来背给大家听。”我知道他是背不出那么多的,于是,我又采取了缓兵之计,说:“时间关系,来不及了,明天吧!”第二天,这位同学流利地背出了比赛时他“背”的那些古诗。放学的时候,他悄悄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错了,昨天比赛,我确实偷看了。”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你能勇敢地承认错误,真了不起。你今天能背出这么多古诗,更了不起。看来,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在其它方面也一定能行的。”从此,这位同学自信了,学习更勤奋了,成绩提高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