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奖励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后服务奖励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药学服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药学服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根据药学服务课程特点,遵循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从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设计.课前准备以教师为主体,工作内容包含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药学服务课程的设计、药学服务在线课程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搜集与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问题设计等;课堂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内容包含基于工作任务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和引导;课后评价与反思是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分别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考试评价以及调查分析,教师教学反思、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等.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实践和课后评价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案,为下一轮的课堂实践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源,从而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1课前准备
课程资源的精心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条件.资源设计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对象(特定学习者)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最终支持学习者有效达成学习目标[9].通过组建药学服务课程建设团队,对药学服务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的重新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基于工作任务的问题设计,从而满足学生课下学习的需求,为课堂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2.1.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前提,明确的、具体的、符合行业规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以及教学预设的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确定科学、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10].根据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药学服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药学服务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药学综合知识解决药学服务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1.2课程的设计
药学服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学生在工作岗位中针对不同科室处方的调剂、审核以及用药指导所需的药学综合知识进行设计,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根据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为主线,将药学服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处方调剂过程为主线,即处方审核(合法性、适宜性)—处方调配—处方核对—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然后根据临床不同科室的处方调剂为工作任务,将任务按照知识特点进行分解,进行碎片化设计,既能满足知识的掌握,又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药学服务的知识和能力.
2.1.3在线课程的开发和资源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内容,以学院在线学台为媒介,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从学案、教案、课件、微课、教学视频以及动画、思维导图等方面进行建设.同时综合学生现有条件和现状,充分考虑其特点进行建设,满足学生课前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资源的需求.因此,根据药学服务课程的特点和药学服务工作任务的需要,建立了处方库、学案库、课件库、微课视频库、案例分析库.
2.1.4基于工作任务的问题设计
按照完整工作过程中行动与知识的关系来选择、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突出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中的主线地位[11].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根据药品调剂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实践,在临床调研的基础上,从知识点的全面性、应用性方面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进行问题设计,使其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能够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反映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或无法理解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课堂上针对性地补充知识点提供参考和依据.例如:在处方审核任务时,设计一些不合理处方,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原因,从解决不合理的原因过程中,学习到药物的一些临床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
2.2课堂实践
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活动设计来保证翻转课堂教学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以促进知识内化的最大化[12].知识内化不仅体现在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程度,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课堂设计应从知识的全面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学生提问、师生互动和指导的形式完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训练从基于工作任务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来完成.通过分组协作的形式,根据任务的需要,4~5人分成一个小组,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类型进行组内协作分工,进行组内协作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成果,并在课堂上对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地汇报,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质疑,从而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2.3课后评价与反思
课堂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判断,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其贯穿于课堂教学整个过程,是课堂一体化教学的组成部分,评价的实施“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13].在评价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评价方式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进行实施,通过两方面的测评和反思,发现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优化,进而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为课程教学进行服务.
2.3.1学生测评
一是通过传统的过程性测试.例如:月考、期中、期末测试等,通过学生成绩的优劣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根据学习任务,教师建立一套与学习任务一致的评价标准,确定达到每项任务的评价基准,针对每个任务内容和要求设置等级,从而区分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水平,以衡量学生完成任务所达到的不同水平.此外,要及时公布评价结果,进行积分,按月根据结果进行加分奖励,以此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三是座谈和问卷调查.研究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测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欢迎和接受程度.
2.3.2教师测评与反思
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建议,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调研对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问题方案,使其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实际.配合学院搭建“互联网+”平台,制作和优化教学资源,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需要.同时,教师也要从知识能力、教学方法手段到师风师德全面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既能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又能够增加自身的教学魅力,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好地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药学服务课程的实施,突出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取得明显的改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短时间内适应翻转课堂模式相对比较困难.由于我国高中教育的特点和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固化,创造性思维、问题性思维尚不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因此,对颠覆式的翻转课堂模式显得很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应抓住入学教育第一课,在入学教育时即强调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在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堂上尝试部分章节的翻转教学模式,不断转变观念.②学生知识和信息获取的路径较窄,不能很好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不能甄别文献资料数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把文献检索设置为药学专业选修课,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以及鉴别知识权威性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利用网络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利用专业见习和专业实践,打通学生与临床一线药师沟通的桥梁,从临床一线获取信息资料.③奖励措施创新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所下滑.在实践过程中,在学院规章制度的框架内,不断尝试新的奖励措施,比如总评加分,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微信红包,以及实践能手、星级药师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④硬件条件缺乏.翻转课堂是要求学生课下利用网络信息环境获取学习资源,因此要求每位学生须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这对部分贫困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学院一方面应加强计算机房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可延长计算机房的开放时间,由原来的工作时间开放延长到晚自习,供学生查阅资料、在线学习、在线互动以及任务设计.翻转课堂是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4],其模式的核心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将翻转课堂引入到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弥补课堂教学的瓶颈,顺应现代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但是,教学评价标准如何体现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以评促教,为教学改进、教学诊断提供一个螺旋式发展的参照系和路线图,这是未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的一个方向[15].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语法;翻转课堂
由于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心生畏惧,单词、句型等还可以死记硬背,勉强能学懂,可是一到语法,就让学生摸不着边,甚至有的学生越学越糊涂。这一来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可能存在不足,二来和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衔接的不好有关。所以,要走出初中英语教学的不利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初中英Z老师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给自己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把新颖的、能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学好初中英语,如,翻转课堂。下面我就结合初中英语的教学纲要,谈谈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应如何很好地驾驭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让它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我们课堂,它是以创建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法。语法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只是课堂上的时间有些学生可能无法掌握。那么,就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把语法内容录制成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课后自由、随时地上网重复学习,直到掌握了教学内容。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翻转课堂这种个性化教学手段,能搭建老师和学生之间自由互动的桥梁,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的有效性。由于翻转课堂的随时性,可以说让学生身边有了随叫随到的老师,老师对于学生来说从神圣讲台上走到了学生身边,成了学生的辅导员。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1.及时检查、反馈
翻转课堂的灵活性或者有效性就在于它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就建立在老师能及时检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生也能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从而让教师与学生随时都掌握教学的情况和学习的情况,进行下面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再者,老师在课前或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比较集中的问题时,可以灵活、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让学生及时收到回复,让学生对一些难点、重点、疑点,甚至易错、易漏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加强。老师再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或者不易学懂学透的这些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的讲解、提问,并通过朗读、对话、段落写作、仿写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巩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学好英语语增加信心。
2.有效督促、引导学生课后自学内容
初中生都是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很少有学生能养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所以,老师为了使翻转课堂真正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就要在教学中督促、引导学生在课后或者家里自主进入翻转课堂的学习系统进行作业,完成有针对性的课堂内容。我们知道,翻转课堂的灵活性就在于它可以随时利用零散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一鼓作气,一次性完成作业和导学案。但这不是说学生就完全是自由的、散漫的,翻转课堂对学生的约束,是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学习,都要自主地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否则就会使学习失去意义,没有效果。比如,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如不利用时间在一两日把它掌握,后面的内容越多,学生就会越糊涂。所以,老师可以用奖励的办法,如,谁先定时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就可以看英文电影或者听几首英文歌曲等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使其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3.精选微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思想要灵活,要习惯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情,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紧扣教学内容,增加、精选一些有针性的微课,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精彩的电影片段插入微课课件,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对话场景,理解句子的结构、大意和用法。这样灵活、生动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同时也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篇3
在长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得与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处理偶发事件的人文态度
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由于时间紧迫,老师往往会有些冲动,急于要解决问题,这就可能导致态度生硬,欠缺周详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产生恼怒、委屈、急噪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一定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迅速做出判断,果断想好处置方案。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冷静性原则。冷静性原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基本的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惟有冷静,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①思想上要“冷”。教师思想必保持冷静,用理智驾驭情感。即便学生屡教不改,也要坚持不急躁、不厌烦、不发火。绝不能为了让学生害怕,出口气而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②处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说的课堂问题“冷处理”。具体表现为以暗示为主,以个别谈心为主,课堂问题以课下解决为主,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与学生直接冲突,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甚至变处罚为体罚,例如罚作业、罚值日、罚站、殴打等等,否则,违纪学生不但不会悔过,还会产生心理上的对抗。结果是压而不服,容易从违纪走向违法,也导致教师自食其果。
2、“治病救人”原则。解决课堂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认识缺点,改正错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大一样。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翻然醒悟,改正课堂上的违纪行为。
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要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力求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技巧
1、敏锐观察,正确决策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敏锐观察,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观察学生对此的反应、态度、言行,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趋势,从而把握事件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再迅速地、正确地决策:该淡化的淡化,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如此等等,运用教学艺术,使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
2、化弊为利,扬长避短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变不利为有利,发扬优点躲避缺失。有些偶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并加以利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因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偶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样做,就可以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又教育转化了学生。
四、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方法
1、以“静”制“动”。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大部分是摆弄东西,同学之间说话、逗闹等。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突然停止讲课,以静制动。这样会使课堂纪律很快安静下来,同时,可用眼光巡视全体学生,尤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可多注视一会儿。教师突然停止,调皮学生多数会立即向教师望去,引起有意注意,当学生发现教师在盯着自己,也就不再“动”了。
2、采取友好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如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学生附近,使学生发现教师已注意自己了,便主动终止不良行为;或有意识地叫这位同学回答问题,若回答不上来,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启发,使学生完满作答,这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听课的危害,又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3、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用设计好的动画、图片或者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以及直观教具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要改善课程与教学。当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5、要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要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当众赞扬、个别表扬,发奖状、甚至一个点头,一个微笑等,都是一种奖励。
篇4
校园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事事皆大事,作为学校管理工作,我认为就是把学校的一些小事做实,做好,做出效果。学校管理就是由这些细节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育目标。在几年的的校长工作中,我积极尝试精细化管理,深切感受到,在正确统一的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推动精细化管理,并使之在每个细节生成文化思想后,才能发挥更大的管理效能。
一、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中提倡"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我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带领中层干部先后制定了学校部门工作职责、年度考核制度及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德育工作考核方案、宿舍管理制度以及各处室制定了关于师生的各种评价奖励制度,细化了学校管理体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施"多劳多得、优者多得"的方针,规范了管理行为,健全了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实行四级管理:一级是校委会决策,各处室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二级是总务处、教导处、政教处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三级是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负责的基层系统。四级是由分管行政领导负责的监督、检查系统。真正做到了学校各项工作上下贯通,高效快捷,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过程管理,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
1、教学管理中的精细化
教学管理精细化主要是教学常规的精细化,包括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教科研等的精细管理。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提倡借鉴各地名校的课改经验,以创新管理为思路,以课堂改革为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尝试的具体做法有:
①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导航,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同时,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深入教学一线研究教学,根据领导干部的学科专长,将他们挂靠学科教研组,每周至少走进课堂听课两节次,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以便掌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了解和督促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②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和名师课例,要求教师作笔记、写心得,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准确把握教材、熟练驾驭课堂。
③观摩课堂教学实录,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各教研组在教导处的安排下,购置、下载课改光盘,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会上学习,为教师的课改积蓄力量。
④教案设计实行周前备课、集体面议研讨、课前修改增删、课后写教学反思的程序。加强优秀教案设计的研讨学习,每学期至少读两本以上的教育教学专著,作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通过推门听课,课后交流的方式,强化教研效果,切实转变教师工作作风,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⑤强力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教师必须先出示目标及自学内容,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兵教兵"、"一帮一"的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管理的精细化
(1)校魂工程--塑造教师
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起"走进学校大门,就是学校一份子"的主人翁精神和"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标准,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教师八种意识:一是质量效能意识;二是科研兴教和改革创新意识;三是责任意识;四是竞争忧患意识;五是校本、人本意识;六是树立民主法制和依法治校意识;七是树立学习意识;八是树立服务意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在已逐渐培养起来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尤其是敬业精神,年轻教师干劲足,已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一股劲头,这种劲头就是"校魂",在推动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和自己赢得了荣誉。
(2)爱心工程--关心教师
强化感情管理,在物质上、精神上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学校在教学用房紧张、教师住宿拥挤的情况下,尽力设置了教师活动室,能够尽量调节教师业余生活;请假方面,既规定出了每位教师每学期事假不超出5天的规定,又将特殊假如婚假、丧假、直系亲属看护假不列入一般事假。同时,在教师中组织活动,陶冶情操,为教师减压。文武之道,一张一翕。学校特别重视师生的体育活动,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全员参与。体育锻炼是健康的剂,增强了凝聚力,活跃了教学氛围,同时对教师生活、家庭给与关怀。教师心情舒畅了,就能想学校所想,急学校所急,做学校所做。
(3)考核管理--激励教师
健全、公平、公正、科学的、体现人文关怀的学校考核方案,能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我们通过学习研究和集体讨论,制定了教师年度考核方案,讲求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就能自觉地,能动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学生德育工作的精细化
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要强调"细",细致地从坐立行走、课堂纪律、学习常规、礼仪常规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校长工作中,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三全管理"(即全程、全员、全方位)机制。
全程:即实施"半封闭"管理不允许寄宿生平常出外,保证寄宿生每天24小时,每周5天都在校内。
全员:即"分组值班、全员参与",领导班子成员牵头,中层领导落实,教师全员参与,学生会成员辅助,班级值周的全员管理,做到不留空挡,不留死地。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论 教学研究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65-02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自1999年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独立学院在学生特质、师资队伍等各方面与普通高等学校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独立学院需要在加强教学研究方面不断创新,切实加强学院教学研究能力建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和交流教学信息,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使教学研究在提高教学水平过程中产生有益的理论实践互动,从而促进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 充分认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独立学院存在建校时间短,教学研究工作起步滞后,基础薄弱,且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照搬母体院校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另外在独立学院中,存在师资队伍不合理,青年教师比例大,教学任务重导致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应适当减轻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为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大对教学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学院不仅要加大对教学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教研意识,在全校逐步形成一个较为浓厚的普遍关心、支持教学研究的舆论氛围的新局面,还要引导广大教师加深对教学研究在指导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了解,注意克服和转变轻视、忽视、鄙视教学研究的各种狭隘观念。各级领导不仅要重视抓教学研究,而且应带头承担教学研究的某些课题,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各学院、系(部)应把开展好教学研究视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每学期应制定明确具体的研究计划,做到研究课题、任务、时间和人员落实。
2 创新教学研究工作的思路
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采取将学生们培养成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教学研究必须坚持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效理论支持,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1 注重教学方法论的研究
授课过程中,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学科和课程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备课方面,指定同头课负责人,采取同头课集体备课方式,要明确大纲的学习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各个教师之间分工有序,合理配合,完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案,并学生课后理解掌握情况的进行统计分析,及时补充完善集体备课体系。
(2)针对每门课程不同建立相应资料库以及试题库,作为教学效果反馈的方法和手段,可在学生中定期进行月考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课堂内容等应用情况,教师应对月考成绩加以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经验与学生管理经验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方面采取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推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提倡精炼的课堂讲授,适当精简,压缩教学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要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例如分别于期中和期末对学生就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内容,课后学习成果等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准确分析学生调查问卷结果,针对学生反馈意见及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旨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5)建立听课与教学考评制度,在系内部和学校各系之间建立相应的听课制度,学校各系(部)抽取有经验教师组成考评小组,针对课堂效果,课程完成度,课后学生反馈等问题以及教学成果等列入考评内容,努力督促教师要在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下,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给青年教师在加强教学研究方面给予指导。
2.2 注重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独特的生源结构、师资结构、办学层次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与母体学校的差异化,同质化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必然使独立学院的办学效果和所期待的相去甚远。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只有理性地定位自身,才能拥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和长久的生命力。独立学院的教育应建立自己特有的专业建设规划,把理论性强、不影响应用型学习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如考认证证书和考研的同学选修,这对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应用型强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可针对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实行启发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使之成为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1)在教学研究方面可根据各系统一部署选择有关研究课题,也可自拟研究题目。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每学期或每学年应开展诸如教学研究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及评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活跃教研气氛,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师个人在重视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2)各系部要真正确立加强教学研究的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等各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应及时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和对教学问题的研讨,使教师能够与校外同行(教师、教研人员、研究者等)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
3 加强教学研究管理机制的建设
加强教学研究管理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工作管理制度,使教学研究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发展,通过有目标、有重点的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成效。
(1)建立健全课题管理制度。规范课题的立项、指导、鉴定、验收、推广、奖励等工作,并定期组织院级课题立项、省级及以上课题的遴选推荐工作,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研究价值。
(2)建立对教学研究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设立教学研究专项经费,并保证教学研究经费逐年有所增加。以促进和保障教学研究,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教学研究经费,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争取企业的横向科研经费。教师承担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究活动,学院要积极支持并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
(3)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每学年通过课题评审,对院级优秀课题、通过遴选的省级及以上立项课题进行奖励,以鼓励和推动教学研究工作。制定有利于激发教师科研热情的政策措施,对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要重用、重奖。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勤于研究、善于研究、勇于研究,努力营造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4)加强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及时推广优秀教学研究成果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通过成果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现场观摩、实地考察、编印资料、网上公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宣传、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研究的投入产出效益。
目前而言,独立学院正处于发展期,对于加强教学研究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独立学院自身不断的发展,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针的贯彻,只有加强对教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上述在教学方法论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加强教学研究管理机制体系,独立学院的发展才能更加持续有序,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学强.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J].重庆大学学报,2001,7(5):188-190.
[2] 温进坤.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工作水平[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11-13.
篇6
关键词: 专业知识 职业技能 人文素质 最美高职大学生
二十余年的时间,高职教育迅速崛起,已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的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其中的必然性在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中国社会需要大量从事基层管理、生产、服务的熟练技术人才。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技术工人、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是否成功就看能不能铸造出一批批合格乃至最美的高职毕业生。
一、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任何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说每年要进行专业论证,至少三年左右需要进行一次较深入的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重点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要紧密对接实践,要删掉一些课程、补充一些课程。特别重要的是,同样一门课程,授课教师要时刻关注行业实践、岗位实践的发展变化,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尤其是实践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要补充进来。遗憾的是,高职院校中真正推敲了课程体系包括每一门课程讲课体系的并不多,向学生传授“必须、够用”专业知识的并不多。这样的人才培养根本对接不上行业实践,距离只会越来越远,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自然很难说合格乃至“最美”了。
就学生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乃至求知欲、人生价值追求等精神层面的状况都会逊色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尽管坐在教室里面听的基本上都是紧扣市场需求、对应行业、对接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可一些学生不清楚,他们不去教室听课,或迟到或旷课,即使坐在教室里面也玩手机、打瞌睡或心不在焉,更谈不上课后必要的补充阅读了。任何高职院校要想“学”的状况有改观,除了“教”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用、有趣”外,一定要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唤起他们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让他们感到必须要学、要认真学、要学好,唯有这样学风才上得来。不认真学习力争上游的高职学生肯定是不合格的。
二、职业技能的培训与操练
高职专业和普通本科专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实践性、实操性。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里面很大比例甚至有一半都是实训课程,理论课程、实务课程最终也是为实操实践服务的。规范、标准又娴熟的职业技能就是高职学生日后的立足之本、立业之本、立命之本。
在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抓的几件事情值得向全国推广:
一是湖南省每年10月底11月初的职业技能抽查。也就是高职学生的第五个学期,省教育厅统一组织,所有参加测试院校学生的总成绩全省公布:如果一个学校某一个专业三年的抽查都不合格,则取消这个学校该专业的招生资格。意思是该院校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合格,所以强制停办。
二是湖南省4月或5月份的春季职业技能大赛。全省第一名或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湖南参加国赛。一个学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的好成绩将有助于该校重点项目的申报等,各高职院校自然不敢怠慢,纷纷出台各项奖励方案,力争取得最优成绩。于是水涨船高,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就被带高了。
三是做毕业设计。做毕业设计本来是毕业生顶岗实习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也是湖南省教育厅抓得非常严的一件工作,每一位实习生的顶岗实习记录都有可能被抽查。毕业设计就是做一件事情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通盘考虑,其实也可以看做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湖南省教育厅统一规定:湖南省70余所高职院校清一色的只做毕业设计,不能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区别在哪里呢?简言之,毕业论文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偏重理论分析;毕业设计就是怎么做,偏重实践操作。如涉外旅游专业一个独具创意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案、酒店管理专业一个特色主题婚宴的设计方案、商务英语专业的一个商务谈判方案,其实解决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如果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合格,则高职院校“卓越院校”、“示范性高职院校”等的申报及其他重点项目的申报也将受到影响;对学生个人而言,如果毕业设计不做或做得不合格,则会影响其顺利毕业。
既然省教育厅、学院如此重视,影响学生个人荣誉、评奖评优甚至毕业,则每一位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不得不全力以赴。在实训实操课上,学生一定要认真聆听、仔细观察、用心揣摩、一丝不苟地练习;在参加抽查或比赛之前,最好是抛弃一切竞争压力和功利之心,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把职业技能操练当成一门纯艺术追求,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其实,在有胜负高下的竞技领域,抛开一切杂念追求完美往往是获胜的关键。娴熟优雅的职业技能也就有美感了。
三、人文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人文素质的提升粗略地划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通用能力的提升。
最基本的有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铸就需要:多与人交流和沟通;参加社团,担任干部;要么精心组织,要么全身心参与每一次活动与比赛,精心组织是站在组织者的角度仔细设计活动或比赛的整个流程、仔细雕琢活动或比赛的每一个环节直至细节,而全身心地参与活动是站在参加者的角度而言的,全力以赴对待活动(比赛)一次胜过马虎准备或应付参与活动(比赛)十次;再就是多学习、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凡是创新一定会有一个勤、精、找到灵感改进的过程,否则怎么创新?在通用能力里面,对高职学生而言必提及自我管理能力:知晓自己所处的竞争时代,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思想、言行、情感,将是成功度过三年大学生涯必需的。
篇7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面对农村学校生源锐减,优生流失,师生厌教厌学等问题,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成为广大学校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结合我校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要发展,必须先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只有教师和学生发展了,学校才有发展的可能。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让教师有机会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在其中,使教师逐步培养浓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智慧,使教师们逐步向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环节,而要落实这一环节,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结合教师实际,首先制订了严格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及周密的学习计划,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要在“备、教、批、辅、考、研”六个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是需要我们一生去不断追求的至高境界。并要求广大教师将学到的新理念和新教法,运用到教学实际中,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效果。其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推行师徒结对、学术交流、观摩学习等形式,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把教师在校本教研方面的参与情况与有形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并与评职、晋级、评优表模挂钩。这样激励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不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就上不来,因此,我校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要深入到教学管理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走进课堂,用管理者的眼光去听课,透过课堂教学现象挖掘其背后潜藏的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从而逐步改进和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首先是立足课堂抓教学,构建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新模式。学校将构建高效课堂作为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来看,将这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来进行研究,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前抓教研,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课中抓环节,积极构建高效课堂;课后抓延伸,巩固有效教学效果。学校在深入课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提示课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当场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启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有所侧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学”为主体,以“教师教”为主导,力求严谨,收到实效。
其次是在营造氛围,搭建平台上下功夫,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主讲者,依据不同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评议、比较,有序开展“三型”公开课活动(青年教师讲学习课、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学习归来的教师讲展示课)。每次讲课后,都要进行广泛的评课活动,以达到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的目标,有利于加快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三是“学生评教”引领教师关注学生需求。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生评价教师制度,让学生从“讲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注重学法指导等十方面对教师一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学生评教”的结果不公开,只让教师本人知道。“评教”的结果使得教师能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学生的需求
三、狠抓教学常规的监管落实,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取决于学校的常规管理,在常规教学管理上,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按照“严、细、精、实、恒”工作总要求,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反馈矫正到位。
(1)、制定制度方案,规范教学行为。成立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教育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和《教学工作评价考核方案》,要求全体教师严格实施;建立领导、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化制度、教师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制度,通过监管制度的落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抓好教学环节,有效提高质量。要求教师做到“五个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认真考试;努力贯彻“严、细、精、实、恒”五字方针。
(3)、加强检查反思,不断改进不足。根据学校领导深入听课、检查情况、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和监管制度收集到教师教学的各种信息加以汇总,及时召开教学常规管理自查自纠工作汇报会,分析汇总当前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4)、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内部的团结协作与教学合作。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教研组间、
篇8
关键词: 激活课堂 自主学习 情感激励 充满自信
所谓激活课堂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我的做法是: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就必须联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又由于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为此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设计时,我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方案问题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市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我还让学生现场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以“游戏”活动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一定摸到红球吗?》时我先让学生参与摸球活动,进而提出问题,引出数学概念。
3、动手操作,自主发现问题。
比如在学习《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让学生沿棱剪开,展在一个平面上,然后画出示意图,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
4、“生活实践”的回归,解决实际问题导入。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一百万有多大”时,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如果给你十粒绿豆,你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袋子装?如果给一万粒呢?一百万粒又如何?学生会根据绿豆的数量猜想不同数目的;绿豆大约有多大来选用袋子,如果袋子太小,则装不完;如果太大,则会浪费。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又比如,在学习《教育储蓄》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己参加调查弄清银行的储蓄知识,然后课堂讨论自己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效果非常好。
5、充分利用各科教材资源导入。
比如在学习《实数》时,我利用温度计的刻度引出“负数”引入便于学生理解。
二:创设奖励机制,激活课堂
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好表现自己,喜欢加分。为此我的具体做法是:上课认真听课的加2分,相反扣2分;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的加2分,相反扣1分;主动回答问题的加2分。课后由班长统计。
三:情感激励,激活学生
课堂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课堂必须是互动的课堂;课堂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堂必须是现代的课堂。“激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给学生以无限的信心和力量,激励的效果是空洞的说教或居高临下的灌输所无法取代的”。为此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同时我把情感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
四:鼓励学生,充满自信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为此,在教学中我的做法力争做到如下:
课本自己读,思路自己理;概念自己抽,疑难自己议;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得;过程自己探,问题自己思;实验自己做,体会自己总。
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教学。开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根本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只有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才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构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过程。在数学国标实验教材中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本中很少出现结论性的法则和规律,而在较多的地方出现了“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开放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当堂任务,及时完成。
篇9
【关键词】外教资源 视听说课程 外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2-01
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全球超过两亿人在讲法语。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语言,在当今社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有百余所学校开设法语专业,同时还有大量学生将法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但是在同学们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视听说能力并不是很好。一般开设法语专业的院校,都会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外教口语、视听等课程,但外教课是否真正的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有待研究。因此,我们从学习法语的目的,方法,态度等方面,对法语专业的同学们发放了调查问卷100份,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调查问卷显示,同学们给予外教教学一定的肯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初学时期,65%学生认为外教经常会指导并纠正发音;当一半多的同学没理解外教的问题时,59%学生认为外教会把问题简单化以便学生理解。对于用错的词,外教经常会举例让大家明白其正确用法;同时他会围绕同学们的回答内容稍作展开,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当同学们回答完问题,62%学生认为外教还会对回答稍作补充,51%的人认为,外教很少把问题中的重要信息重复一遍让大家注意。
外教最吸引同学们的是幽默风趣,肢体语言丰富,其次是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能让同学们认识和接触真正的西方文化,还有外教标准的口音和地道的表达,对口语提升有很大帮助。比起口头传授,同学们更喜欢外教使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85%的同学最想在外教课上得到的不是专业的语法知识而是外语交流能力。
外教课未能给学生带来理想的效果,多数同学认为原因是外教开课次数不够,使用教材次数太少并且学生不认真上课,学习意识不够。但大部分同学对现在的外教课还是比较满意的,希望在课后定期举办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我们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类整合,结果如下:
1.虽然外教有一口流利的法语,但对教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有限,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沉淀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法语的教学带来不便,让中国学生很不适应。很多外教上课不按某一教材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训练,训练内容也没有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是比较随意,同时教学计划、重点、难点不是很清晰,课下没有及时进行授课内容的总结,因而使部分学生对课上内容掌握不好,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因为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做不到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就会对外教的课失去兴趣。
2.由于文化差异,外教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了解不充分,课堂气氛随意,使教学质量下降。在课堂上外教对学生循规蹈矩不敢提问的表现大惑不解,并认为是对自身的否定,影响授课情绪,而我们的部分学生对外教采取随意的,非正式的教学模式也无所适从。
3.学校对外教的管理和沟通存在不足。由一个教务老师管理所有外教教学和生活,既不能有效地和授课班级进行沟通,也不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外教教学的管理。
4.学生由于法语基础薄弱,在外教课上不能及时吸收外教所讲,不能全部理解外教所指,同时外教中文表达能力弱,使部分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没有应对措施,久而久之,学生对法语外教课不再重视,使外教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详细的方案,提出具体的要求,选拔受过高等教育或对外法语教学专业的外籍教师,并对外教进行培训,让外教熟悉我们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等。每月上交教案,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上活动、实施方案等方面。每两周召开法语教研会,让外教了解我们的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率,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对外教的教学进行考核,让中国教师和外教进行互评,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以促进其工作,对于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适时的课堂上,可以中教辅助外教上课,便于学生透彻理解所授内容。
3.加强学生与外教的沟通与交流,课上课后积极利用外教资源,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法语沟通能力。同时,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法语素质,增加词汇量,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篇10
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区域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是推进区域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但是,从区域初中质量建设的现状看,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水平受制于初中学科质量的发展品质。目前,初中办学的校际质量分化明显,主要呈现是学科质量发展的不均衡,集中体现在英语、数学、物理学科的分数两极分化,具体表现在学科低分率过高,及格率偏低,导致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偏低,影响了区域初中质量的均衡发展。因此,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尝试以“控制和降低低分率,有效提升合格率”为工作重点,选择初中英语、数学、物理学科质量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实践,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基本质量,为推进区域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奠定发展基础。为此,我区开展了如下行动实践。
一、明确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
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是一项艰巨任务,涉及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工作,需要信心、恒心和耐心。只有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为质量提升所付出精力和各项投入的回报。客观上看,初中学科质量提升因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在工作的推进中会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教师认识不统一
部分教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区域初中质量提升对学校自身发展以及教师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实践意义。可能因为认识上的缺位,导致部分教师对区域初中学科质量提升表现出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广。
2.学校管理不配套
学校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的行动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配套方案,过多地寄希望于、依赖于区级层面的专业推动。客观上看,学校质量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学校自身,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如果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中失去主动性,区域初中学科质量提升推进的成效将必然降低。
3.措施执行不到位
学校或区级教研部门共同研制的质量提升举措,在教师或薄弱学科备课组执行中不到位,不能按要求落实,不能按标准达成,使得好的措施或方案实施成效降低。另外,学校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行动中的相关举措跟进督查没有形成制度,导致执行态度不够坚决或执行力度不够到位。
4.学生习惯不够好
大部分学生受自身能力、教育时机错失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影响,学习习惯较为散漫,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本能力。忽视德育的助学功能,导致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对学科学习失去正向促进作用,学生行为规范上的问题容易反复出现。
5.研究形式不丰富
学校及区级学科教研对于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研究互动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对制约质量提升问题的深层次、多维度归因,导致解决质量提升的研究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匮乏,与实际脱节。由于缺乏制约质量提升相关问题的特色活动创意设计,导致教师参与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二、明晰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策略
1.切实明确教学的质量标准
根据中考英语、数学、物理考试说明,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明确相关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要求,使所有教师明确质量标准要求,了解教学内容的一般性要求和重点性要求,尤其是基于中考的基础、中等水平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
2.科学统整教学内容
根据中考质量标准和考试说明,针对校际的学情现状,根据学科三年的课程计划,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统整学科课程的内容安排,科学地简化、删减、组合与调整学科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基本习惯的达标教学,保证学生能够看得进,听得懂,学得会。
3.精心重组教学计划
根据重组、统整后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的课时安排,重新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阶段安排。
4.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
在学科教研员指导下,薄弱学科备课组能科学地统整教学内容,保证每一位教师明确重点教学内容的质量标准与教学要求。教师能准确编制、清晰表述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对当堂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师能紧紧围绕编制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教学。教学过程中,能围绕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低起点、密台阶、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当堂达成。
5.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现状,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杜绝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学习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让学生表达学习中的思考结果和存在问题,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暴露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让学生“小步慢走,应学尽会”。
6.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一是保证每节课课前实施诊断性评价练习。教师每节课前5分钟,针对已学内容编制诊断性练习,进行课前诊断补偿,对新学知识进行铺垫;二是加强课中反馈练习,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本课教学重点,安排形式多样的反馈练习,加强反馈练习的当堂巡批;三是新课结束前,实施当堂形成性评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编制有针对性的形成性评价试题,进行当堂检测.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课堂达标;四是实施阶段性教学循环反馈。能根据学情针对学生日常重复性的知识与学习内容,编制基于目标的评价试卷,定期循环监测,保证教学的成效,并根据检测情况,主动改进教学。
.
7.规范学生的学习档案
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以及阶段性形成性测试情况进行记录,帮助和指导学生记录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学习过程管理。
8.有序组织校际联合的备课
针对学情基础,建议不同学校间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合理分工,进行教学内容的研讨,落实各类型评价试题的编制,提高备课质量,保证教学成效。建立校际定期合作备课机制,教研员加强教师的备课指导,开发学科教学同步资源,并结合备课活动,开展跟进式教研活动,组织专题研讨。
三、尝试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方法
1.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尤其是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毅力的培养,重视利用学科教学和班队会渗透学法指导,通过开展学生经验交流,相互分享成功学习的经验,并定期组织多样化的评比活动,对进步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创造条件,充分整合家校的教育合力。
2.为校际联合教研创设活动时间和空间
为了营造氛围,加强同类学校教师之间的话语交流,需要尝试以质量薄弱学科的同类学校为基础,建立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基地。活动基地为学科组校际间的集体备考、学科研讨、活动竞赛提供活动保证。各学校为本校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教师共同寻找一个固定的校际合作教研时间,学科教研员每两周一次组织定期教研活动,开展系统的质量提升专题研究。
3.研制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基于提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的目标,各学校围绕“如何解决及格率和低分率”,突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制定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作为校内合格课、常态课以及优质课评选的基本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调控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
4.联合开发同步的达标性、过关性的作业单
通过指导校际积极开发课堂达标性的作业单、课后巩固性作业纸,落实课上学习结果和课后作业的及时反馈,保证校际普通班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
5.建立相关举措执行力的过程性督查制度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的项目学校,应结合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学科教研要求和举措,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制定配套制度,做好跟踪落实,强化学科指导建议的落实效度。
6.定期组织专题性、系列化的校际联系教研活动
基于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合理规划,精细安排,落实英语、数学、物理三门学科专题性、系列化的联合教研,增加校际教师专业发展机会,通过交流和研讨不断丰富教师专业智慧,提高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和职业尊严感。及时汇编校际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汇编,组织特色学科活动与竞赛,为教师营造乐于工作,精于研究,乐于奉献的良好工作范围。
7.尝试基于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分类辅导
为了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辅导,切实提高基础薄弱学生帮扶效果,部分学校可采取数字化学习手段,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尝试基于“电子书包”的分类辅导尝试,通过观看同步辅导的微视频,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尝试利用“淘题吧”进行自主作业和补偿性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
8.尝试建立激励性奖励机制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学校,应着手建立激励性的奖励制度,突出对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教师的及时肯定,并大力表彰。区教育质量监控部门应推动以校际为核心的质量发展共同体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学科研讨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校际发展平台。对有突出业绩的教师,学校和区级应给予表彰。
9.落实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经费保障
区级层面应分别为校际的各类专题研究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学校对本校教师在“提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专题项目中取得实绩的教师应给予专项奖励。
四、规范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措施
1.落实学校层面的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服务。一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提供课程教学改进与实施的制度保障;二是协助薄弱学科备课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是协调家长力量,做好配合工作;四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行动计划提供研讨和学习的便利;五是结合校情,独立制定本校“降差升格”实施方案,做好行动计划实施的过程性监控,督促教师落实学科教研员教学建议和措施;六是定期组织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校内研讨,总结校本化的成功经验,及时改进教学。
(2)强化资源保障。学校应能提供行动计划落实的相关硬件服务;充分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书包”以及“e学习项目”等自主学习平台的应用,丰富分层辅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分层辅导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落实区级层面的保障措施
(1)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专业支持优势。一是协助学校做好学情分析;二是协助和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质量标准的和教学要求的研讨;三是指导学校做好教学内容的简化、调整;四是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改进学科的命题技术,加强命题过程指导,提高学校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试题的命题质量;五是加强薄弱学科深度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跟进指导。
- 上一篇:员工股权激励分配方案
- 下一篇:医保相对应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