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于小学生还不能接触社会,所以其成长环境比较简单,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家庭教育得当,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也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庭内部矛盾冲突很激烈,孩子整日处在一个不安、动荡的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就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这种家庭教育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对孩子以后各个阶段的教育以及成长都产生难以抹灭的负面影响。

其次,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当孩子回到家以后,会模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或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分析家长的行为和言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种有利于思想健康发展的行为可能会被抹杀,或者得不到鼓励而使孩子对思想品德教育失去兴趣。同时,孩子在家里的模仿或者实践行为,也是对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和方法的拓展与延伸。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中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延伸和提升作用。

不仅如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补充作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应用教学课较少,对于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当他们把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学校没有及时讲到,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选择。此时,就需要家庭教育发挥其补充作用。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正确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推动力。而家庭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其好坏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带动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家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受旧观念的束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并且只需要由学校来负责即可。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家长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在这种错误想法的引导下,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对。有些家长坚持棍棒教育。对于孩子,总是采取一些过于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还有些家长始终坚持自己的权威性,从不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一种畏惧感。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正确影响,有时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篇2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90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Lili, ZHANG Yu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three education, together with schoo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have characteristics alone but also links close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tus quo, family education, rural pupils found many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the major issu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ural pupils' family education,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ural pupils.

Key words rural; pupils; family education

1 概述

1.1 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一个家庭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期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价值观念、教育内容等等这些因素成就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最适合孩子,从古代先贤到现代的学者众说纷纭。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学科被学者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一个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归纳起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三者密不可分,可以说缺少了哪一项都不是完整的教育,都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其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家庭在儿童的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2 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先导性、感染性、针对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的一些特点:一是先导性。家庭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成功的起点和基地,家长是儿女以后人生的导师和助手,教育孩子生活的常识、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二是感染性。一个人的情感,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体验。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天然感情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情感的感染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针对性。针对性指的是根据不同的人和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针对性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而父母由于血缘关系和长期的共同生活,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四是连续性。有人计算过,一个人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大成人,几乎有一大半的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之中,接受着父母的教导,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时不刻不在彰显着父母给予其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五是权威性。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体现在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物质生活和伦理道德的需求,以及对于父母的依赖性上。孩子很容易就服从于父母的教导,父母若能有效地掌握这一特点,合理使用父母的权威性,对于促进子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得益良多的。

1.3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农村教育也有了相当的规模。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农村,眼界的开阔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知识是改变孩子命运的一条出路。但是,普遍的农村家长由于受地域、文化程度、传统观念的限制,致使其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尤其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这些限制的负面影响就更加凸显。①广大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的科学性认识不全面,他们认为教育在于学校、在于老师并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委派给老师,而他们只要保证孩子的经济条件即可,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甚至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望子成龙成风心理过甚,以至于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种种缺陷,采取措施,协调好社会各方的教育力量,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2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儿童才能健康成长,只有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相互渗透、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人成才,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不过当前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认知的缺乏、家长的教育能力较低、家长的方式不当,以及亲情的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等等。

2.1 对家庭教育认知的缺乏

当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父母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认知方面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忽视,未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许多家长认为它们只要保证孩子经济条件让孩子饿不着冻不着就行了,他们只负责挣钱,而教育的责任则全推给了学校的老师,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忙于生计,无法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但深层次原因还是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不足、不深,甚至忽视家庭教育,缺乏主动性。②还有一些父母一切向钱看,认为学习无用,对孩子上学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不合理的观念势必会给子女的学业带来不好的影响。另外隔代教育的现象在当今的我国也是比比皆是,这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也有着许多负面的影响。

2.2 农村家庭教育能力较低

农村家庭教育能力较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中家长自身家庭教育能力不足。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制约着家庭教育所能达到的效果。农村家庭在当前是一个弱势文化群体,他们由于代代生活在比较闭塞的农村,弱势文化也传给了子孙后辈,使得相当部分的农民的综合素质没有与现念的家庭教育接轨。③二是农村家庭教育经费投入不够。虽然先当今我国农村的经济得到发展,但在教育上的投资还是不够的。由于资金的匮乏,农村家庭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不足,使当前我们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有名无实,而且教育的网络平台也没有真正的为农村的学生所利用。而且广大农村也较为缺乏一定规模的、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等,许多农村小学生业余时间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这无疑为孩子向社会其他渠道寻求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留下很大的无法控制的时间和空间。

2.3 农村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农村家庭的家长所受的教育普遍较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指导,农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现在很多农村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些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过多,时时事事都管,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使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家长金钱观念至上,一味的忙于挣钱,不懂得知识改变命运,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缺乏对孩子相关方面的教育,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关心孩子的学业情况、心理健康状况;还有一些在家庭中非打即骂,致使家庭温馨局面荡然无存,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4 农村家庭教育亲情缺失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来自于父母的给予有利于个体早期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建立,而这些又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健全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有学者认为,无论何种亲情都无法替代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没有父母的爱的是教育一种不完整的教育。然而近年来,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改变家庭的经济条件,许多农村家长纷纷外出务工,留孩子在家接受学校教育,这一现象给这些留守儿童带来的是家庭教育的空白或残缺。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小学生其父母在外打工,他们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为照管。④儿童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在这一时期,孩子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人生目标、学习态度等等都需要父母给予正确的指导,残缺的家庭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3 解决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阐述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不单单是个别家庭的问题,它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去深思的问题,它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的协调与合作的。针对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3.1 提高农村家庭关于家庭教育的认知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生活的技巧,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农村家庭里的父母应该与时俱进,放远目光,通过书籍各种媒体等改变固有的落后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大方向,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家庭氛围,让孩子在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快乐成长。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光辉的形象,让孩子以父母为傲。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家长要培养孩子自主自立、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开设家长大会,向广大农村家长普及教育知识,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来向家长们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其的思想觉悟,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子女人生道路的重要性。

3.2 提高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能力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适时举办家长培训班。政府相关部门要将提高农村家庭家长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等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积极走访乡村、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家长的时间情况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制定出一整套系统的培训计划。切忌使其流于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村支书在村里邻间的影响力,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培训,开拓其眼界,提高其教育能力。同时,也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提供人力物力帮助,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划出对农村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使网络各种教育媒体等在农村家庭中的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另外,政府应深入农村因地制宜地去挖掘农村的教育资源,利用其乡村特色为孩子创设富有教育性意义的各种娱乐和学习场所,为农村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3.3 改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信任是与生俱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落在孩子的眼里,都会给孩子带来潜在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教育也要讲究方法,不要辜负孩子的信任。在教育技巧上父母应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⑤模仿是孩子最初的学习动力,而其父母又是其身边最近的人,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能力去教育孩子,潜在的去影响孩子。另外家长应学会与孩子沟通,要尊重理解子女,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尊重孩子选择,帮助其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坚决摒弃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民主和谐相处。家长一定不要一味的溺爱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性格,这对孩子将来步入社会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因此,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做错事的时候,要启发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道理。

3.4 强化农村家庭教育中的亲情观念

就国家和政府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和引导,优先发展县级城市的第三产业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大军,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让多数农民可以在当地就能找到工作不用和孩子分隔两地。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要优化周边环境,充分认识到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危害,政府、媒体和社会公益组织可以综合发力,在加大报道、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同时,免费开设一些家长教育培训班,既扩大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又提高农村小学生父母教育子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⑥就农村小学生的父母而言,要更加注重在精神层面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无论贫穷或富有,都以一颗平等的心来对待孩子,无论是忙绿还是闲暇,多注重跟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在思想上为孩子答疑解惑,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形成一种既是长辈又是朋友的亲子关系。在外务工的父母,每个星期都与子女联系,不仅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在交流方式上要多样化,可以与孩子面对面的谈孩子的学习情况、交友情况,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总之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疼爱。

注释

① 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24-30.

② 李伯玲.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1):51-52.

③ 李连英.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素质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8(5):71-72.

④ 梅明玉,梅子行.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隐患[J].基础教育研究,2003(12):16-17.

⑤ 余建林.关于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J].南平师专学报,1999(1):78-81.

⑥ 孟育群,李强.建设少年儿童良好亲子关系的要素[J].教育科学,2001(3):59-61.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小学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教师的讲解,家长的观察外,更需要家校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

一、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养成不健康的心理习惯,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共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在目前的家校教育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师认为学校是小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地方,因而将所有的教育任务统一交给教师,自己不闻不问。很明显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承担起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例如: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习日,家长学习日建立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针对学生,也是家长应该学习的,除了课堂上的教?W任务之外,还有定期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德育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与教师应该统一思想的内容。在家长学习日中,家长应该积极向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学习日的最终目的是让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家庭教育中给与支持。例如学生回家应该定时完成作业,家长应该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给教师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更有高效。

二、加强沟通,让家长与教师相互了解学生心理动向

心理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比较忽视的。然而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众多,有许多是不健康,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的,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够,让家长与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在小学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方向非常多,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召开家长会,家访等,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就能了解学生情况。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与教师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例如:教师应该多注意观察学生,并且家访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观察,例如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出现精神萎靡,上课睡觉的现象,教师就应该多加观察,并且做出询问,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一般会拒绝回答,并且遮掩事实。此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询问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如果发现学生心理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找出问题原因,积极帮助学生克服。

三、强调心理健康重要性,为小学学生塑造良好榜样

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生活与学习最主要活动场所,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为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状况。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大多数时候会习惯模仿与学习,教师与家长就是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学生灌输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解答学生的困惑。

篇4

一、传统道德的内涵

传统道德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的综合体。它具体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深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道德是非常广博的,甚至由于中国传统上多元化的价值判断标准,所以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是很抽象、深奥的,并不适宜中小学生过早接受,因此不能将传统道德一股脑儿地灌输给中小学生,只能有所判断,有所选择。在本文中,由于针对的是中小学生这一群体,所以笔者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主要是指一些经过筛选提取,比较适应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对中小学生行为进行指导的传统道德。

二、传统道德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影响

(一)传统道德丰富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内容

传统道德内容上的广博性给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出身耕读世家,自身对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的来说,他提倡“百善孝为先”,强调对父母长辈孝顺的重要性,曾在家训中写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并且认为孝顺和友爱是家庭和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关注自身品德的完善,他在最初的时候和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在他认识到这些危害时,不断地加强自律,改掉缺点,提升自己的修养,变成一个具有大成就的名人。在农村中,孝顺和个人品德的完善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农村中的很多家庭由于经济状况的问题,父母多在外打工,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接触,也缺乏父母对自身的管教,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对父母要孝顺,对个人的行为和品德要加强关注。

(二)传统道德丰富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形式

传统道德中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不论是针对个人的家教,对家庭的家风建设还是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家训,都有涉及。那么在这些方面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许多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方式。首先,建设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中小学生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次,父母言传身教。在上文中我们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父母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怀,自己每日无所事事,荒废时光,却一味地去要求孩子尽全力学习,谋取一个好前程,这种行为很难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产生良好的引导。最后,个人自省。不论传统道德的力量有多大,但是如果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道德对个人行为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在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自省精神的塑造,让“吾日三省吾身”真正落在实践之中。

现下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是缺乏传统道德教育的,对自身行为也缺少相应的管控,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传统道德与农村中小学生的行为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家庭教育作为切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钱叔河.往来家书全编[M].海南出版社,1997.

[2]钟东林,余先荣,罗文.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J].学园,2013,30.

[3]邓菲菲.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分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篇5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见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生活环境和血缘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孩子的语言、态度、为人处世方式和价值观都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

在幼儿园阶段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管仲曾经说过“知子莫若父”,真正理解孩子的不是别人,而是养育我们的父母。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态度和个性,明确体现了因势利导的原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它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超如果过这个水平,家庭教育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良后果是,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被他人接受,霸道专横等等。包括父母的错误教育“逼子成龙”等阻碍孩子成长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这些确实是家庭教育的弊端。因此,如何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推行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是最复杂的教育项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能完成抚养一个人的。”因此,为了幼儿的良好发展,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家庭教育不像学前教育那样系统、规范,但它占据了教育对象的起点,决定了学生价值观的初始取向。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应该被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可以弥补学前教育的不足,而不是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用专业的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而不是用家庭教育来取代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支持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结合。此外,在一起教育孩子的时候,双方应该努力达到同样的原则。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在家庭中有效地融合和发展。儿童在家里玩的把戏的影响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被使用和扩展。为了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幼儿园学习,在家里实现稳定的合作教育。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沈阳市三色花幼儿园为例

沈阳市三色花幼儿园在实施家园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调查发现,尽管合作形式多样,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度较低

通过调查发展,部分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概念不确定,对参与家园合作没有兴趣。有些家长在家里不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项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现象却被家长和教师所忽视。

(二)家长缺少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心理学理论:儿童的发展包括阶段和连续性。阶段是儿童年龄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连续性原则决定了学生也处于早期阶段特性。由于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了解,许多家庭在教育过程的早期就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家长根据小学的内容教育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写作需求不规范。教师的写作需求会让孩子的写作难度加大。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写汉字。当他们进入小学,他们厌倦了写作,这导致缓慢和耗时的写作。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期望很高,会按照小学生的要求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在身心上施加更大的压力。有些孩子会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对家庭作业也很反感。

篇6

农村小学阶段的孩子,同时接受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孩子的身心发育、品德熏陶、习惯的养成,都是首先在家庭中形成的,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农村小学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1.1 重知识灌输,轻兴趣培养。在我国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中,不少家庭最关心的就是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对孩子是否对学习感兴趣不闻不问,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书桌前度过,甚至有的家长不让孩子报兴趣班,不让孩子参加喜欢的公益活动,怕影响学习。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以后就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在他们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就一定是孩子上所好大学。这样,家庭教育就算完成了,殊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呆板的考试机器,而且孩子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根本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情。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护,不能过早的伤害孩子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培养宜早不宜迟,如果农村的家长们能尽早的改变教育观念,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学习,并慢慢引入正确的轨道。孩子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过早的灌输知识更值得重视。

1.2 重学科成绩,轻能力培养。在新世纪,教育成为人的终身需求,学习能力也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方法不对或不适当,往往适得其反。在大部分农村家庭,分数成了家长的命根,追求孩子的高分成了家长的教育目标,家长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忽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只要学习好,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不但不制止,反而一味纵容,甚至过于保护孩子,做错了事情也由父母出面解决,没有责任感,就不让孩子做家务,不参加集体活动,没有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不能承受生活中的挫折,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高分低能,很难适应社会。

这些家长可向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咨询,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矫正。通过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学习能力测试,找出偏差,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视觉或阅读能力、自我控制及身体动作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与年龄不符的基本能力,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个性的学习方法,突破学习上的瓶颈,进而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1.3 重权威意识,轻心灵成长。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在当代的农村,忽视儿童心灵成长是当前农村小学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往往凭自己的意愿来教育孩子,用自己的理解来干预孩子的自然发展,有的家长甚至违背孩子的意愿,以大人的权威企图说服孩子,以期减少他们成长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在功利心的驱动下,家长仅仅是把孩子看成自己实现梦想的工具,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这是揠苗助长的愚蠢之事。关爱不是严厉的"禁锢",教育不是简单地"克隆",孩子的未来也绝不是父母理想的延续,家长只强调权威和服从,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看重自己主观方面的单向塑造,忽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孩子的自我心灵成长。

1.4 从众心理严重,人生目标欠缺。家长把大众化的考学、做官、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作为孩子"光宗耀祖"的学习动力,却忽视了其作为独立生命系统个体的存在意义。有些家长从来就不学习甚至不知道家庭教育知识,没有自己系统的家庭教育理念,看别人怎么教自己就怎么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长远规划,对孩子的引导不到位,这也是有些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规避之道

2.1 转变家长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让家长正确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共同为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而家庭教育又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与良好习惯,优秀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重视家庭教育。

转变家长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让家长正确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首先要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一点一滴的用正确的方法来鼓励引导孩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的知识水平、审美情感、价值观念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孩子是站在家长的肩膀上看世界的,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家长必须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大量事实证明,家长具备较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就能选择较为恰当的教育方法,运用较高的教育艺术,妥善解决和处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农村的家长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在孩子成L的不同阶段,学习新的家教知识和技能,不断自我反省,积累丰富的经验,必要时,还可以向一些专家咨询、请教,获得直接的帮助。家长的学习也要积极主动、与时俱进。

篇7

关键词:小学生 倾听 培养 家庭影响

引言: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前提,认真聆听对方的观点,不断的收集信息,并经过系统的思考与总结,不仅能够给沟通带来良好的气氛,并且能够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事半功倍。小孩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让其受益一生。

1.倾听能力的概念界定

倾听能力是指听音能力,辨音能力、理解和记忆音节所代表的意义等能力[1-2]。倾听能力的构成有以下四个方面: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的注意分配、倾听的辨析能力和倾听时排除干扰的能力。有专注的倾听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具备倾听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提高倾听的效率,拥有倾听的辨析能力并能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增强听知材料的准确性。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对接收到的信息深度思考以及辨析,并做出一个系统的反省。而不是一味机械式的听以及机械式的反应。

2.当前的小学生弱化倾听之后的表现形式

虽然倾听对小学生很重要,但是当前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缺失却比较严重的,主要特征总结有以下几点[3-4]:

1)不爱听,急于发问

目前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是家里的焦点,所以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但是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大人或者老师同他讲话时,话还没说到一半,他已经打断你了,然后滔滔不绝的提出他的想法。

2)机械式的听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的表现出自己在认真倾听的:双手放在桌子上,身体挺得笔直,眼睛盯着老师或者黑板一动不动,听完之后也没有任何的反应。我们说好的倾听者能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深度思考,真正深度思考之后的学生会对不确定的信息肯定要记下来的,而不是一味的听,信息简单的过一遍而已。

3. 倾听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家长对倾听能力重要性的认知不够

许多人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孩子插嘴或不听话的时候,一味的训斥、责备孩子[5]。这样做会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更不爱听。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家长以孩子为中心,认为会质疑、会插嘴的孩子是大脑反应快的表现,往往还会过分顺着孩子,导致孩子更加不会倾听。

2)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性

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6]。特别是有些儿童聪明活泼,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别人。

3)成年人的影响

父母、老师是孩子成长和发展中重要的人。成人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些成年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就不会倾听,往往也是急于反驳、急于表达自己观点。因此,孩子在无形中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4.培养小孩子的倾听能力的措施

4.1明确课堂倾听的要求,循循善诱

我们前边谈到,好的倾听者是不断收集信息,并且对信息深度思考,得出一个系统的反省,因此我们在平时课堂授课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提出这样几点观点:

1)端正倾听态度

主动激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该端正倾听态度[7]。教导学生耐心,不急于发问,认真聆听,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等别人说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强调虚心的良好心态,当别人提出不同见解时,应该继续接受信息,而不急于质疑发言人。

2)在倾听中思考

最好的倾听者绝对不是只“听”而不“思”,机械式的听只会让信息简单的过一遍大脑,倾听的最好结果一定是对信息的深度挖掘并系统的反思,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一定要不断强调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4.2 转变家长态度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8]。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

1) 正向激励

激励孩子主动倾听,积极的沉默,不急于发问,等大人的观点说完之后再说出来,教导孩子“父母命,须敬听”的谦卑态度。

2)潜意识培养

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家长应该积极的进行适度培养,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沟通能力还没有形成,在与大人沟通时,默认的就成了信息的接受者,可以对孩子进行倾听意识的培养。例如大声的对孩子进行朗读,当你在朗读的时候可能孩子听不懂再讲什么,当然也就不会质疑你,这种方式实际上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一种倾听的态度,不会养成那种质疑式的、反驳式的沟通方式。

3)自身做起,给孩子做出榜样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往往会慢慢影响孩子的发展,因此在有孩子在场的情况下,父母应该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样也会慢慢的影响孩子的沟通方式。

5. 结论

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提高孩子良好沟通能力的重要保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小孩子倾听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不断引导,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向激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会继续探索和总结一些提高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用于教学实践,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倾听在有效沟通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01)

[2] 罗秋明. 倾听的教育价值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4(03)

[3] 陈丽云. 谈小学课堂管理[J].现代阅读.2013(02)

[4] 张海娟.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3(17)

[5] 刘彦霞.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 凌越. 倾听[M].新经典文化出版社.2010

篇8

1.1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家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和学校、教师良好互动中,促进家长更好、更深入地掌握小学生在校表现,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和熟悉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能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家庭与学校教育方案,促进教育的实际效果。

1.2有助于充分发挥家长的独特作用

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付出教育投入,学校通过吸纳家长的资源、建议,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尊重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能激发家长对学校事物的参与热情,帮助教师更好管理和服务于学生。

1.3有助于在合作中提高家长和老师育人水平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策略

2.1共同搭建良好合作平台

定期召开家长会:应该选择良好机会召开家长会,例如新生入学、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准备,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制定预期目标和计划。家长会召开时,学校统一将校规、收费等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通过广播告知家长,要建立和公布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长做出介绍,对本班级学生一定阶段的表现,如进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的典型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一一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班级和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充分了解,对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教师还应该倾听家长及时反馈,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合理化建议,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出最佳状态。借助相互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和管理学生。电话沟通:教师发现学生身体、出勤、学习、思想等异常表现,应该及时和家长进行联系,避免发生恶性事件或者严重结果,家长也会深切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加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也应该主动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思想动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工作。现代公共交流平台: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往往健忘。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方便、快捷、经济地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工作能够自由发表评价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学校收费、政策、作业等及时给家长,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作业和完成学校规定,使学生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呈现在教师和家长眼中。

2.2形成教育共识

学校和教师系统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要以培养孩子成才为目标,积极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成就和进步与自己具有密切的联系。

2.3积极探寻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新思路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用优秀的文化与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和熏陶,家校教育结合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新模式,为构建长效机制开拓新渠道。

(1)组织家长委员会,由小学生的家长推选出部分成员作为委员,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思路,为学校中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出力献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帮助学校和班主任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发挥督促、评价、配合、支持、改进的作用。

(2)编订有关家校教育结合的报纸、杂志,例如《小学生教育》、《家长和老师》、《学校与家庭教育》等,每月一期或者两期,刊登有关本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文章或者信息,内容丰富多元,囊括教育、学校、家长委员会、心理健康、文化修养、优秀学生和家长报告等,使每个小学生都能有收益。

(3)组建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教育网站,加强网站的页面建设和实时更新,开设学校介绍、校园风采、家长讲堂、教师信箱、校长开放日、教学资源、家长留言栏、师生活动展示等板块,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在论坛中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吸收和改进。家长通过家长讲堂和教学资源等网络内容,能够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掌握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避免放任式或者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明确如何正确、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工作。

(4)鼓励家长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他们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主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和其他学生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5)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围绕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开展工作。

篇9

关键词:父亲;教养方式;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一、问题提出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身心发展当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我国的重视度日益提高,人们普遍认同了家庭教育在对儿童心理构建上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作用。据以往研究表明,在我国大多数的家庭中父亲往往扮演着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而时常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已经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事实上,父亲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且亟需重视的一环,父亲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子女性格的培养及其未来的人生发展。

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父亲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明晰父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利用相关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科学的建议,推动珠海市广大小学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父亲教养方式的改善。

二、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取

广东省珠海市某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共720人,经过对无效问卷的剔除,剩余被试共590人,其中男生有302人,女生288人。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调查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下简称MHT)及改编后的《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简称EMBU-f)。

(2)施测过程。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回收后由调研小组成员妥善保管。发放720份,回收701份,回收率97.4%,其中有效问卷590份。

(3)数据统计与分析。本研究调查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EMBU-f和MHT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85和0.895,都呈现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三、结果与分析

1.被试心理健康状况

从被试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得分情况看来,呈现消极、焦虑状况总得分在65分及以上的被试占总体的1%;56~64分之间的被试占总体的4%,人数为25人;1~55分之间的被试占总体的95%,这部分的被试心理健康状况属于正常范围,说明绝大部分的被试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来看,高年级的小学生们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28.80%。其次,检出率较高的是冲动倾向,对应的百分率是16.40%。再次,自责倾向、身体状况、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的检出率并不高,分别是6.27%、4.24%、3.05%、2.71%。最后,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的百分率低于1%,相对比较低。

2. EMBU-f与MHT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在0.01(双侧)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倾向在0.01(双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过敏倾向在0.05(双侧)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呈负相关。惩罚严厉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在0.01(双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在0.05(双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倾向呈负相关。过分干涉与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在0.01(双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在0.05(双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孤独倾向呈负相关。拒绝否认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在0.01(双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冲动倾向在0.05(双侧)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倾向呈正相关。

3. EMBU-f与MHT的线性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拒绝、否认与过分干涉对MHT总分均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拒绝、否认的预测力最大,达到9.7%;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上,只有拒绝、否认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达到9.3%、4.2%、1.7%。情感温暖、理解对对人焦虑与孤独倾向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达到1.3%、14.3%。在对人焦虑上,拒绝、否认的预测力最大,达到7.8%;拒绝、否认与情感温暖、理解对孤独倾向与自责倾向均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情感温暖、理解的预测力最大,达到14.3%、2.4%。

四、讨论与建议

统计结果表明,父亲给予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关心越多,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过敏倾向就越弱。值得一提的是,父亲给予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关心越多,儿童的自责倾向就越强。这可能是由于父亲某些过度的关心或理解宽容而引起的,当子女做错事时,若父亲仅仅给予过多的安慰话语,且对子女的错误表现出过分宽容的态度,而忽略了对子女提出合理的期望,那么,每当子女犯错后,其内疚感可能就会越深,并且有可能会害怕父亲因此而对自己失望而更加自责。理解、关心本来是好事,但是若不能把握好其程度的话就有可能会成为负担,因此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心应该要适度,并且要学会适当地提出子女努力所能及的要求。

统计结果表明,若父亲采取越严厉的惩罚,则儿童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就越强。值得一提的是,若父亲的惩罚越严厉,儿童的自责倾向就越弱。自责倾向的本质是对失去他人的爱的不安,过分的惩罚极有可能给儿童传递一种不被爱的错觉。长此以往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子女也会慢慢地不在乎父母的惩罚,自责感也会相应降低。所以,父亲要奖惩分明,惩罚原因清晰、方法恰当,对子女的看管不应太过严厉,也不应该有过于激烈的责骂,而应该比较温和地向孩子说明道理。当子女真的犯了严重的错误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严厉的说教,但这种严厉的说教不宜频繁使用,否则子女不会用心接受劝说。

从统计结果表明,经常受到父亲过分干涉学习和生活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更强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父亲对子女的日常生活和交友玩耍等方面较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受到娇养和过分照料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而且,若父亲无意中定下过高的不符合孩子自身能力水平的要求,或过多地斥责和限制,则会使儿童更加焦虑。父亲应该在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孩子自身能力水平的目标和要求;也应该适度“放权”,让孩子能够充分地学会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而不应该给孩子过多的管束和限制;父亲更应该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应该把自己的所想所望加诸孩子身上。

统计结果表明,若父亲拒绝否认的程度越强烈,则儿童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自责倾向就越强。拒绝否认是一种消极的父亲教养方式,若儿童经常遭到父亲的否定、拒绝,则极有可能会在学习、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方面体现出更多的不自信与退缩。“冷漠”的家庭就有可能养成较为“冷漠”的孩子,因此父亲应该带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温暖,而不应该一味地、片面地拒绝和否定孩子。若孩子经常受到拒绝和否定,则极有可能会对社会交往产生一定的抵触,因此父亲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积极的、正面的交往言辞。

统计结果进一步表明,拒绝否认的父亲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存在显著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拒绝否认的程度能够预测这几种心理健康状态的得分。因此,父亲要懂得肯定孩子的个人价值,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拿子女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较。这不仅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而且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并且,父亲若常常拒绝子女的一些正当诉求和愿望,会导致儿童不愿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造成亲子间的关系生疏,也不利于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统计结果进一步表明,情感温暖、理解的父亲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存在显著的负向线性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程度可以预测这两种心理健康状态的得分。父亲在日常与子女的接触中,无论是言语上还是行动上,都不应羞于对子女表达自己的爱意。如,父亲可以偶尔给予子女爱的拥抱,也可以经常在言语上表达出对子女的欣赏。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大胆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除此之外,父亲也应尽可能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引导他们积极接受挑战,锻炼他们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另外,父亲也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榜样。

统计结果进一步表明,过分干涉的父亲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MHT总分和身体症状存在显著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过分干涉的程度可以预测MHT的总分和身体症状的得分。父亲如果不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选择,对子女的日常活动、交友情况进行过多的限制和干涉,就会容易导致儿童做事过分小心翼翼,害怕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而过分紧张,这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可能会引发儿童某些身体症状,例如容易疲劳、难以入睡、紧张时啃咬手指等。

参考文献:

[1]岳冬梅.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 1993:122―129.

[2]David R.Shaffer,Katherine Kipp.Developmental Psychology:Chilhood and Adolescense[M].Belmont, CA:Wadsworth Publishing,2009.

[3]郑福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 涛,陈 平.4―6年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5]赵 岩.父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内隐问题行为相关的元分析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篇10

关键词:家庭;教育;规范性;启蒙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早在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2008年小学入学率就高达99.5%,一直到今天,全面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已经有了显著效果。很多学者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经验,完善中国教育,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从我国中小学生的生活结构来分析,可以简单分为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两方面,而从孩子成长过程中来看,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并且能成为影响孩子未来的中重要因素。

据各地方教育局的相关要求统计,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5小时,在这短时间内所受到的则是校园环境的熏陶,而一天当中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庭环境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就一份《关于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66.11%的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长选择的教育方式则是以请家教、送补习班两种方式为主。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认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这些结果都显示了家庭教育已经逐步被重视起来。但在最后一项调查中,91.53%的家长都认为很有必要规范家庭教育,可竟有62.63%的家长不知道该如何规范家庭教育,尽管在思想上的对此重视的,行为上却毫无头绪。

陶行知先生在《现代生活与现代教育中》中总结道:现代教育应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要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做法,提倡教学做三合一,以做为中心,在做的基础上教,在做的基础上学。三合一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的,其中的教和学就是校园生活的理论体现,而“做”正是将校园生活中的学和教在家庭生活的运用,“学以致用”这一词,不仅是说将学用在科技文化上,而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早在1990年3月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就提出了全民教育,全民教育在我国一直在全力以赴的实现中,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单指课后作业辅导之类的“工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或是时间内进行,例如孩子的在校老师规定家长任务之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发现,每每要求家长对孩子家庭作业进行检查,总是有一些家长完全不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完成质量,只是“机械性”的在孩子家庭作业的最后签上自己的姓名,以表示有进行过“家庭教育”的环节。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旦孩子习惯了这种教育模式,对家庭作业以及学业都会变得不重视。

著名教师王开东在《教育,非常痛、非常爱》一书中写道,他认为整个中国教育至少缺少了四个东西,一是缺少了哲学支撑,二,缺少了梦想牵引,三是缺少了智慧浇灌,四是缺少了教育情怀。这四个观点仅代表他的个人看法,而作者王开东是从教师的角度去阐述这四点的,启示教师应该从这四点出发,进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我认为这四点,也能够成为规范家庭教育的起点。第一是哲学支撑,现今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哲学,但哲学却是基本的母体般的存在,是意识性的领导,而我们的家庭教育最缺乏的也是一种以基本的价值判断为枢纽的思想观念,并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精神品格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从日常的各种行为习惯上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第二是梦想牵引,梦想从某一角度来说是动力般的存在,如今,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已经逐渐转变为培养家长的兴趣爱好,很多小学生在日常放学后和周末需要同时上主持人,舞蹈,乐器,武术,音乐等多个兴趣班,但是不下学生在这些兴趣班中并没有真正释放自己的梦想,很显然,这种粝肭R是错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真正让孩子做他想做和适合做的事,梦想才能转化为动力。第三是缺少智慧浇灌,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智慧不等于知识,学到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后目的,成为有能力运用学到的知识人才才是最终目标,智慧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第四是缺少教育情怀,小学家长中,极少数还认为教育应该只是教师的工作,与家长本身无关,不少人对家长这个角色的理解还有距离感,缺少做家长这一角色的能力、素质、水平,家庭教育就是所有家长应尽的义务。

对于规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问题,虽然不是像“精准扶贫问题”一样迫在眉睫,但也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家长自身难以意识到的一个诟病。家庭教育缺乏规范性,缺乏理论性的指导,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依然保持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因此,家庭教育更需要用新观念来引导,使家庭教育成为民族的希望,鲁迅在80年前呼喊着,“救救孩子”,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救救家长”。

参考文献:

[1]湖北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编委会 组编,现代教育理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