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23 17:4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合作指导意见

篇1

日前,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交通运输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体系,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后,交通运输部又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新理念,以“试点示范和专项行动”为主要推进方式,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根据《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覆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应用、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将节约能源资源要求贯彻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全过程。

同时,提出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提升等五方面22条具体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开展试点示范、强化考核评价、培育绿色文化、深化交流合作等六条具体措施。

指导意见》要求,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发挥政策叠加优势,突出政府主导作用;要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更加注重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结构性和管理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潜力;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部省共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新机制,推进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深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树立行业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到2020年,在保障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单位GDP碳排放目标前提下,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运行体系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监管水平明显提升,行业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保护得到全面落实,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篇2

水务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进程中重要的民生工程、先导性基础设施。

推进水务产业一体化,是贵州省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实现水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当前,贵州省正处于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省内多个县市已基本实现水务管理一体化,水务产业一体化发展方兴未艾,水务市场、资源、资产整合势在必行。

行业现状呼吁一体化

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贵州省各市(州、新区)及大部分县(市、区、特区)已相继组建了水务局,基本实现水务管理一体化,但防洪排涝、水源保护、供水排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等仍未形成联动,水价改革相对滞后,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执行还不到位,不利于管理水资源、整合水资金、盘活水资产、创造水价值。

在水务产业方面,行业市场化起步较晚、市场化率较低,供排水单位多为市县级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融资能力弱,建设投入不足、管网设备老化、供水能力不足、供水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自1998年以来,汉氏、碧水源、北控、中信、威立雅等水务企业相继进入贵州水务市场,投资建设了一批水务项目,这种与国际、国内大型水务集团合作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贵安新区、新蒲新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供排水市场也相继组建了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为新区、园区提供供排水、污水处理服务,发展前景较好。

新机遇提供新保障

2014年11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城镇供水、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继印发了PPP模式指导意见、操作指南。国家积极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推进水务产业一体化指明了方向。

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为水务产业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早在2005年,水利部就制定并印发《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推进和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近年来,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省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各个市(州、新区)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2015年贵州省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省水利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协商制定《关于深化全省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报省政府研究,为全省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加快推进城乡涉水事务管理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水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年底前全面实现市县两级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省水利厅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工作,分别设置了农业综合水价、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城乡供水水价等3个改革专题,拟于今年分别出台《贵州省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及《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贵州省城乡供水水价改革指导意见》。贵州省水利厅全面推进水价改革,为水务产业一体化提供了市场化运作基础。

贵州省加快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将形成一批以城市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为主的供排水新兴市场,为改革初期推进水务产业一体化提供了主战场。

为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注资成立了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水司于2012年3月组建了贵州水投水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投资合作方式推进水务产业一体化。

贵州水务股份公司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带领全省各县市区水务一体化改革,盘活资源资产存量、突破资金资本增量。目前,水业产业基金已列为省内金融创新重点支持对象,水务股份公司已列为贵州省未来上市企业重点培育对象。

多方发力协调推进

贵州水务股份公司采用PPP模式设立产业基金、股份公司的做法,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鼓励省水司积极探索完善该模式,成为全省示范。

以PPP模式推进贵州省水务产业一体化,有利于发挥贵州水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国有资本放大功能,有利于培育本土水务企业做大做强并成功上市,有利于增强省水司去平台化后融资建设重大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为守住生态底线、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高标准的污水处理综合利用服务。

推进贵州省水务产业一体化,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明确相应的行业管理部门、事业单位、行业运营公司或其他相关机构,作为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在授权范围内负责PPP项目的前期评估论证、实施方案编制、合作伙伴选择、项目合同签订、项目组织实施以及合作期满移交等工作。

全省水务产业一体化,需要多方发力协调推进。

一是省政府在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化全省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以省水司作为政府授权的PPP模式水务产业一体化项目实施机构,全面重组和整合区域水务类国有资产、业务、人员等行业资源,谋求行业的内生效益,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打造区域超级水务品牌。

二是在落实省水司注册资本金及后续注资时,除注入一定比例现金外,可考虑划转部分省属优质资产至公司,以增强其负债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水价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水务行业的战略利益、核心利益。水价改革成功,是扭转行业性亏损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是水价改革的关键内容。

推进水价改革,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水水价形成机制。严格按照“保本、微利”和“新水新价、一水一价”的原则,合理核定新建骨干水源工程供水价格。原水价格实行定价期内“一次定价,分步调整”,原则上三年一调整、三步调整到位,第一步实施水价应满足项目运行所需成本费用,调价周期尽可能与自来水终端调价周期一致。由于原水水价上涨导致终端水费上涨,对低收入家庭造成影响的,可借鉴重庆部分地区的做法对水费采取补贴政策。

篇3

关键词:科技殡葬;体系;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61-02

和谐社会建立需要对人们的生、老、病、死各个环节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死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建立一个和谐共赢的殡葬管理机制,实现和谐殡葬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之一。和谐殡葬的实现主要依靠科技力量在殡葬业中的应用,民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将“促进殡葬科技进步”作为指导思想提出,这预示着殡葬科技将成为殡葬事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

一、科技殡葬的概念与内涵

(一)科技殡葬的定义

科技殡葬是指通过对当前社会的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的殡葬。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将现代科技与殡葬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正确看待生死问题,有效遏制迷信,建成一批有特色的生命教育基地;深入研究当前社会的科技成果,鼓励研究,将其他行业的先进成果正确应用到殡葬行业,大力支持殡葬科技人才的培养,真正做到“研、学、产”相结合,开展殡葬科技创新活动,支持推广应用型研究。

(二)科技殡葬的内涵

狭义的科技殡葬是指用近现代各种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殡葬的各个方面。广义的科技殡葬是指用科学的思想、态度、方法以及手段来应用到殡葬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殡葬的设施建设、管理规划等殡葬的各个方面。广义的科技殡葬不仅仅包含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设备设施、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包含对殡葬行业,对待殡葬活动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地对待生死。

1.科技殡葬是全新的殡葬理念。科技殡葬是在民政部《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全新理念,具有开放性、现代性、预研性以及持续性等特征。开放性是指科技殡葬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来促使殡葬科技含量的提升;现代性是指科技殡葬主要应用当代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社会技术与文明的进步;预研性是指科技殡葬具有提前研发特点,走在行业的前列;持续性是指在合理布局科研计划的前提下,重视科研活动的持续研发,使得成果能逐步使用。

2.科技殡葬是殡葬改革的动力。从最开始的殡葬改革,确立了火葬的地位,到当前正在推行的第二次殡葬改革,确立了科技殡葬的概念以及行动举措。第一次的殡葬改革是靠火化炉等设备的推广而实现的。而第二次的殡葬改革直接要求科技殡葬的实施。

3.科技殡葬是绿色、生态殡葬的本质。狭义的绿色殡葬是环保科技在殡葬全过程中的运用,即按照环境保护的理念,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核心,将生态学、环境学、卫生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综合运用到殡葬活动中来。而生态殡葬更是直接提出了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技术革命的应用。

4.科技殡葬构建全新的殡葬服务体系。目前的殡葬服务体系主要是由殡仪馆、殡仪服务站、殡葬车队、殡葬职工培训、物流配送站、殡葬研究所、殡葬网站等基础设施来完成,科技殡葬可以在殡葬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服务管理评估等方面实际上可以由互联网组成一个新兴的无边界的服务集团公司,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服务体系。

二、科技殡葬存在的问题

(一)殡葬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严重不足

目前,中国殡葬事业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严重不足。绝大部分的殡仪馆并没有消烟除尘装置,对于环境的保护更是放在经济效益之后。在信息化建设中,殡葬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还没有完全采用软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服务,更不用提使用现代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的流程了。

(二)殡葬行业缺乏应用型科研人才

殡葬科技的研发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绝大部分的应用型科研人才仍停留在其他行业中,即使其他行业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果没有殡葬行业的应用型科研人才,那么对于科技成果在殡葬行业的应用仍然是一纸空谈。

(三)殡葬教育、培训滞后于科技殡葬的需求

目前殡葬教育、培训所培养的殡葬专业人才是指具有采取多种方式系统学习了殡葬专业知识(殡葬礼仪、防腐整容、陵园设计等)的人,最高层次为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殡葬机构临时聘用的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又没有进行相应的殡葬教育、培训,很难对现有殡葬服务等做新的研发。殡葬企业人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虽然有较高的营销技能,但是对人民群众的服务等方面仍有不足。

(四)科技殡葬市场化需求开发不足

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源于市场化的需求,目前公墓的规划设计及景观美化的理念已经得到各大经营性墓地的认可主要是因为市场化的选择。对于科技殡葬,缺乏市场化需求,研发的课题只能成为一个成果,而不能转化成为产品、服务,产生经济效益。

三、科技殡葬体系的建立

(一)科技殡葬体系建立的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实现为目标。殡葬改革与管理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地进行科技创新,要进行殡葬科技的创新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的人力和物力,逐步推行殡葬科研。优先解决危害严重的、资源浪费的课题。

2.创新、实用、预研的原则。殡葬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因此对于科技殡葬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创新、实用、预研的原则。创新就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在现有的技术、服务、设施上进行一系列创新既可利用原有的基础,又能进行新的理念、服务、业务的开展。实用就是科技殡葬不宜在相关基础学科方面作深入理论研究,反而应该在现有成果基础上作一系列实用性研究,以便能够尽快应用到殡葬行业。

(二)科技殡葬体系建立的途径

1.完善相关制度,加速中国殡葬科技进程。首先是创设有利于殡葬科研的政策环境,加大殡葬科研的资金投入。增强各级人民政府对殡葬科研的认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殡葬科研领域投入体系,促进殡葬行业资源的优化配制。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应着眼于环保、生态的环境的建设,出台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设立更多殡葬科研机构,成立殡葬各个领域相关研究所,进行理论和实务研究,为殡葬改革打下一个坚实的技术基础。其次是创设有利于吸引殡葬科研人才的政策,留住、吸引、发展殡葬科研行业人才。殡葬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殡葬科研人员队伍的建设。健全殡葬科技人才制度是发展科技殡葬的首要条件。进一步营造鼓励殡葬科技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殡葬界一流科学家、紧缺人才、实用型专业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再次是建立完善的殡葬法规、政策及准入制度。殡葬的科研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准入制度还将加快殡葬科研领域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准入制度,就迫使一些殡葬行业的大、中、小企事业按照标准及法律法规思考转型,而为了转型,就不得不在其内部进行技术创新,这对于促进中国殡葬科技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最后是从政策层面鼓励殡葬文化的研究。

2.完善殡葬教育体系,形成层级立体教育。殡葬教育体系目前从中专程度起,终止于大专,再辅之以培训。大专层次的人才,应用实务优势明显,研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完善殡葬教育体系,形成层级立体教育,由初中毕业的中专开始,到高中毕业的大专,到高中毕业的大学本科,可设有少量的关于生态殡葬、人文殡葬等方面的研究生。同时结合殡葬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完整的培训体系,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全国整个殡葬行业进行理论与实务培训。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完整的殡葬教育体系,将对科技殡葬体系的建立起着保证的力量。

3.结合《指导意见》,促进研、学、产结合加快产品转化。殡葬科研成果如果不转化为产品,那么殡葬科研就成了纸上空谈,殡葬科研领域归根结底还是实用性研究,而研、学、产相结合就成了殡葬领域中急需发展的一环。目前科研队伍的创新力量与社会领域的殡葬是脱节的。结合《指导意见》,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进行殡葬科研的产品转化:首先,构建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平台,促进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眼界以及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大学与企业合作,可以直接将学校的最新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可以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在社会中进行实验,而企业也将在收获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这样的平台,将缩短科研成果的转化时间,也将促使更多大学、科研机构进入殡葬领域。其次,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殡葬应用研究为主的创新开发,同时推进殡葬理论研究。对于目前已经开始出现的、部分应用的好的科技成果,如环保殡葬产品可降解骨灰盒等,要加大力气进行市场推广;而对于目前尚未完全普及的,比如节能减排的殡葬设备以及殡葬设施方面,要通过对技术标准的制定来进行新型设备、设施的推广。最后,培育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消费群体,通过转变殡葬消费方式引导和促进殡葬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殡葬业转型中的科技战略研究[G]//王宏阶,诸华敏,乔宽元.殡葬绿皮书: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朱勇.中国科技殡葬介绍[Z].民政部101研究所.

篇4

特色小镇融资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融资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主要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土地优惠政策、PPP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三种模式。

政府财政支持和土地优惠政策

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三部委的文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特色小镇指导意见都有关于资金支持政策的内容。其中三部委的文件――《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在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中提出两条支持渠道: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二是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的融资支持主要采取财政支持和补助等形式,如财政返还、城镇化专向资金优先利用、地方发债、低价的土地指标划分和低息贷款等。

浙江省2015年《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特色小镇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且划拨给经典产业50%的用地指标、新型产业60%的用地指标。对如期完成目标的特色小镇,给予用地指标奖励和财政收入返还,优先申报国家和省里的改革试点,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加倍倒扣省里奖励的用地指标。

内蒙古规定,各级财政统筹整合各类已设立的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小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缴交的基础设施配套费,要全额返还小城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辽宁省致力于制定相关配套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特色乡镇建设。福建省新增的h级财政收入,县级财政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特色小镇建设。发债企业1%的贴息,省、地各承担一半。50万元规划设计补助,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各承担25万元。

河北省2016年在《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3~5年内打造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并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低息贷款支持。

甘肃省则在其2016年《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3年重点建设18个特色小镇,采取的奖励措施是:整合部门资金和政策资源,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资金,建设用地的租赁收入以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专项用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PPP模式以较少的政府资本撬动较大的社会资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已经成为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动力。

PPP模式具体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间合作关系的一种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由该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建设与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该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而是政府向借贷机构做出的承诺,将按照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这个协议使项目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将直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形式。采取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民营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有效运营。目前,PPP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有所应用,如深圳的甘坑新镇、油岭生态旅游小镇、合肥“PPP+VR+特色小镇”等。

国内首只专注于小城镇建设的PPP模式的股权投资基金是2012年启动的北京市小城镇发展基金,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25亿元。该基金依靠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出资,首批投向北京42个特色小镇,主要打造旅游休闲、商务会议、园区经济等5类特色小镇。该模式是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金融资产管理新模式,能弥补社会投资缺乏系统性、政府投资资金量小的尴尬,不仅资金来源充足稳定,而且有央企参与,优质资源整合能力强。

银行贷款融资

根据贷款的主体和资金来源的不同,银行贷款融资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可以分为:政策性银行对基础设施等非盈利项目的支持和商业银行以及投资银行对小镇内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盈利项目的支持。

篇5

影视小镇、人才创业小镇、机器人小镇,对于这些独具特色的小镇,你可能还很陌生吧?但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特色小镇处处皆是。

据媒体报道,11月4日,“小城镇、大梦想”――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暨华夏幸福特色小镇战略与南京空港会展小镇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在此次会议上,华夏幸福正式对外了特色小镇战略,并与南京市溧水区政府及全球领先的会展企业法国智奥会展集团就开发建设南京空港会展小镇签署合作协议。而此前,在大厂、嘉善、香河等地,华夏幸福已打造了数个初具规模的特色小镇。

“从区域上看,香河、永清、嘉善等第二梯队园区实现销售额达公司总销售额30%以上,不断验证公司园区布局的区位优越性及发展模式的可复制性。其中销售面积廊坊、固安、大厂、永清、香河为最大5个片区,分别占比31.4%、17.6%、13.7%、9.9%、9.7%,合计占比82.2%。长三角区域的镇江、无锡、嘉善合计销售面积为35.0万方,比1~3月的6万方增涨近5倍,接近2015全年37.6万方的销量,嘉善园区销售面积29.32万方占公司总销售面积5%,成为环上海区域快速崛起的产业新城标杆。”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少明称,华夏幸福作为独特的园区开发运营商投资价值有别于传统房企,特色小镇的打造与其深耕十余年的产业新城可谓一脉相承,给予再次“强烈推荐”评级。

精准发力,释放产业核心优势

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南京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以安就此强调,应高质量提升特色小镇产业,积极汇聚高端人才、高端资源和高端平台,通过新建、做强、补足、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和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使小镇的特色产业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高知名度和重要影响力,形成该产业最优最强的产业生态圈。

而这恰恰是华夏幸福的长处。近十年来,华夏幸福以“产业优先”作为核心策略,整合全球资源,从产业研究规划、产业集群集聚、产业载体建设到产业服务运营,积累了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能力,可以为区域提供全链条的产业升级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华夏幸福拥有全球最大的近1400人的产业发展团队,已在全国近50个产业新城中,形成近百个高端产业集群。同时,与航天科技集团、京东方等4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30多家科研院所达成校企合作,与100多家研发机构深度对接,并在美国、以色列、德国、韩国等6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10余个孵化器,形成覆盖全球的创新孵化网络。

显然,如此的能力、经验和资源,无疑让华夏幸福在特色小镇的打造过程中,更能做到精准发力。

“在坚持全社会资本投入的基础上,每一个特色小镇,我们都坚持产业精准发力、全流程推动产业发展。”华夏幸福执行总裁叶B表示,华夏幸福充分研究区域产业基础,结合小镇产业特征,针对性释放、整合、输出近20载产业优势资源,精准发力并全程推动每一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为了给小镇企业提供持续性运营保障,华夏幸福专业的产业服务团队将从企业需求出发,匹配高效、便捷的产业服务,打造招商、技术、人才、创业、资本等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平台。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幸福还坚持“一镇一风格”,充分尊重、利用和挖掘小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塑造每一个小镇的独特风情,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与生命力;坚持全域化管理、智慧化运营,为特色小镇的产业人口、旅游人口提供便利,打造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生活服务平台,提升特色小镇的运行效率。以此,华夏幸福将为特色小镇集聚人气、注入活力,保障其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PPP主导,实干打造特色小镇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指导意见》指明了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方向,明确提出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五大原则,即创新探索、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市场主体。”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特别指出,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主w的作用。

这个观点又与华夏幸福不谋而合。自2002年起,华夏幸福就被引入固安,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PPP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固安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显然,特色小镇的打造与其深耕十余年的产业新城可谓一脉相承。

“对于特色小镇建设,华夏幸福早已实干为先。”据叶B介绍,定位于“中国专业化影视第一镇”的大厂影视小镇,通过建立影视产业生态圈,吸引了相对论、base FX、金海岸影视等龙头企业在内的4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覆盖项目孵化、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交易全产业链;位于嘉善的上海人才创业小镇,一期已建成6.4万平方米,已有超过30家企业入驻,小镇格局已初步完善,路网畅通,嘉善规划展示馆、云湖公园、上海人才创业园、新西塘水街等项目串联成丰富的小镇亮点。

目前,包括足球小镇、健康小镇、葡萄小镇等在内的一系列特色主题小镇,也正华夏幸福的积极谋划、有序推进中。

篇6

《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支持政策和举措,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和创新创业者的聚集地,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意见》提出,为进一步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继续推动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意见》强调,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聚集,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积极参与、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群落。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发挥重点区域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优势,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及产业园等共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先进创业孵化机构开展对接合作,提升众创空间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意见》要求,要从财政资金支持、税收政策优惠、金融手段创新等方面支持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各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要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引导、分类指导和宣传推广,为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布 轩)

中国铁塔新建及改造存量基站2万个

通信产业网讯 近日,北京市政府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提升首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信息化服务能力,快速推进“宽带中国”和“互联网+”行动战略。中国铁塔将北京市作为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区域,加大铁塔、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十三五”期间预计共投入资金50亿元,新建及改造存量基站2万个,实现北京市的无线覆盖率居全国领先地位;加强与北京市“互联网+”相关产业合作,推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铁塔相关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领域融合。(高 超)

福建省 面推进三网融合

通信产业网讯 近日,经福建省政府同意,福建省三网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福建省贯彻国务院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福建省三网融合,壮大信息消费。《意见》指出,各地政府应将信息通信设施和广电设施纳入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协商电信、广电企业,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预留所需的管线通道及场地、机房、电力设施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应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开放,并为网络的建设维护提供通行便利。此外,《意见》还就推动IPTV集成播控平台尽快投入使用、加强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婉 蓉)

河北省政府出台 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

通信产业网讯 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在创业创新、制造业、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现代金融、政府服务、民生服务、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11个领域重点推进“互联网+”行动,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到2018年,河北省各市城区家庭普遍具备100Mbps宽带接入能力,到2020年,省会及有条件的城市家庭具备1000Mbps宽带接入能力。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将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晓 燕)

泰安铁塔 成春节通信保障工作

通信产业网讯 今年春节是存量资产全面接收后第一个重大节日,通信保障迎来一次大考,为确保春节期间通信网络安全畅通,泰安铁塔公司提前部署,加强调度,多措并举确保网络运行稳定,顺利完成节日期间维护保障工作。

一、提前部署工作,制定应急预案。二、加强节前巡检,杜绝问题隐患。三、实现联合监控,提高保障效率。安排7×24小时值班,与三家运营商监控中心实现联合监控,实时沟通,统一调度。四、加强现场调度,确保快速响应。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维护质量。春节过后,公司总结推广维护工作中的优秀经验,查找不足,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郭 建)

篇7

“将零星的财政补贴转化为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起步

《新理财》: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工作处在怎样一个阶段?

孔志峰:我国生态补偿已经走过理论准备、地方试点阶段,目前正处在政策起步阶段。

2000年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就着手展开了生态补偿的研究。2005年3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课题正式立项,该课题研究为我国生态补偿实现了最基本的理论准备。

2007年,环保总局印发《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流域、林业、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区等领域的生态补偿,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个意见,总结了各地经验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也标志着中国的生态补偿,已经走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的起步阶段。

《新理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生态补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请问我国现有的生态补贴做法是怎样的?

孔志峰:每个地方做法差距很大,但从总的看,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宏观调控层面上。利用一些财政工具,如:消费税、增值税减免、财政补贴、水资源费等,在国家宏观中体现生态补偿的要求。

第二,在国家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一些生态项目中。如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项目中的补偿政策,“三江源”生态保护等项目中的生态补偿。

第三,在地方政府层面上。一般采取政府间转移支付解决,纵向转移支付一般由省级财政向市县进行,横向转移支付则体现在同级政府之间。

政府摸索

《新理财》:对于环境保护,生态补偿能否成为一种普适的办法?地方政府应该如何做好生态补偿?

孔志峰:实际上,生态补偿一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来实施的。在目前环保部提出的七大环境经济政策中,生态补偿是最早落实的一项政策,因此,可以说是一项普适的环境政策。目前的问题是,生态补偿涉及到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两大领域,各地在试点形成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是比较零星的、分散的。如何将其转化为比较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包括很多内容。如:如何把生态补偿的一些因素纳入现行的财政体制中,如何在税收体系中形成环境税收体系等等。此外,还需要考虑把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企业家发挥社会环境责任;需要考虑把生态补偿政策与我国的生态功能区划分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财政设计

《新理财》:在您看来,生态补偿方面的财政方向是怎样的?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孔志峰:从我参与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情况看,我认为,从财政的角度讲,进行财政政策的制度设计,需要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

首先是形成调整人与自然交换方式的政策,把过去干预性、过度开发调整为可持续发展式的,具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产生生态服务功能地区的地方政府,要对其失去发展机会导致的财政收入减少,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主要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二是对企业,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在其成本中增加生态补偿的相关费用,要提高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三是对个人,需要通过向它们发放生态补偿补贴的方式,来调整其与自然的交换关系。

其次,是要把生态补偿与地方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发放补贴来实现生态补偿,最终会形成一种输血型的机制,难解根本问题。因此,生态补偿需要与扶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改变原来生产生态服务功能地区的经济结构,使他们的发展,从原来的GDP为核心,转化为以绿色GDP为核心。

最后,需要建立生态补偿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以绩效评价制度规范补偿资金的使用,将绿色GDP与生态补偿挂钩,由此达到生态补偿的目的,提高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

国际借鉴

《新理财》: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补偿已经在国外较为常见,他们的做法能否为我国的生态补偿提供借鉴和启示?

孔志峰:国外的概念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讲的生态补偿,在国外叫做“生态功能服务付费”。这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资源、生态功能产权基础上的市场交易行为。我国是公有制国家,土地是国有的,由此形成的生态功能是很难界定产权的。因此。利用产权交易的方式,形成市场主导型的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国很困难。所以我国的生态补偿,还是政府主导为主体,两者差别较大。

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政策文件,以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工作部署,总结交流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进展、取得成绩,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

推动信息化行业深入渗透

怀进鹏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以来,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两化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实力全面跃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兴起,全球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出很多新情况新特点:“软件定义”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变革,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领域融合开启产业竞争新图景,工业信息安全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把握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推动信息化在各行各业深入渗透和软件服务业由大变强,对“十三五”时期打造我国全球竞争新优势尤为重要。

怀进鹏表示,重视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是加快发展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加快发展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和支撑网络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

怀进鹏强调,“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重大任务是,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为目标,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根本途径,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内容,以推进工业信息安全为保障,切实抓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是深化融合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好信息化和工业深度融合大文章。二是突出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夯实制造强国建设基础。三是强化安全保障。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和发展同步推进。

把软件作为产业的灵魂

怀进鹏对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软件服务业的重大发展机遇,抓好谋篇布局,对发展条件的变化有正确清醒的认识,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既要巩固增强收复失地的能力,同时要另辟蹊径,推动与制造业的融合,推动软件作为服务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立足全球竞争的大格局,谋划好发展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行动计划;围绕信息物理系统(CPS)、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以世界眼光进行顶层设计,超前部署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转变。二是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生态系统的建设,抓好协同攻关,打好攻坚战,不仅要吹响冲锋号,把软件作为产业的灵魂,还要把软件作为生命的重要部分,更要吹响集结号,把最强的力量集结起来共同干。要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促进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产学研用联盟的作用,促进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有机协同;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三是全力以赴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抓好贯彻落实,有了好的蓝图,还要持之以恒干到底。要紧扣《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战略实施,研究细化和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抓好工作部署和落实;切实抓好《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宣贯落实,实施好两化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抓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相关“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继续做好软件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宣贯落实,提升工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创新驱动发展,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探索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

全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谢少锋在题为“加快发展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全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工作报告中,阐述了“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亮点和2016年以来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进展,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对于“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主要任务,谢少锋强调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推动产学研“双创”资源深度整合和开放共享。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完善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鼓励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增强融合发展基础支撑,强化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推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提升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进一步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和推广。把握新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研制形成互联网时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评定、培训的市场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等多层次的两化融合评估协同工作体系。

二是加快构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志性产品,加速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深化大数据发展应用。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培育自主可控大数据产品体系,创新大数据技术服务模式。实施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大数据全流程应用,培育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云计算健康发展。组织开展《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宣贯,整合第三方测试机构完善云计算测评服务体系,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环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基于云平台的新模式、新业态。

篇9

绿色金融领域中国担当领头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也暴露出缺陷,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中国决策层已经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易纲表示,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明确了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

中国不是唯一一个在经济转型中面临挑战的国家。国际金融公司(IFC)环境、社会和治理部门局长摩根.兰迪表示,全球经济体都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在全球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金融正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全球资产中绿色金融占比不到10%。市场迫切需要更好的激励机制,为绿色金融的参与者带来更多商机。”

日前,中国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发展绿色金融最为系统的一个政策框架。”易纲说,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国家级的绿色发展基金,这将成为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的重要政策信号。

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戴青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国正在担当“领头羊”,将改善环境的“包袱”变成资产。“过去,外界只知道中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但并不知道中国关于绿色金融有着宏大的战略规划。随着中国绿色金融向社会资本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将对中国绿色产业跃跃欲试。”

金融为纽带提升国际机构投资积极性

绿色发展需要金融支撑。据研究估计,为实现预计的环境改善目标,中国绿色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需要3万亿元至4万亿元的投资,政府出资比例将会占10%至15%。

尽管政府出资有限,但全球资本却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欧美国家有许多机构投资者具有绿色偏好,而新兴市场国家的绿色项目有着巨大的融资需求。日渐升温的国际合作,正为跨国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原来难以获得资金的绿色项目融得资金。

2016年上半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300亿美元,同比上升6%,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长来自于中国。2016年前7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约180亿美元,占全球同期发行的绿色债券40%以上。

“在加速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化方面,中国冲在最前沿。”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执行总裁马丁.舍克表示,绿色债券占全球债券发行总量的不到2%,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中国绿色金融给国际投资者带来很好的机会。”汇丰集团总经理黄碧娟介绍,今后几年,汇丰银行计划投入80亿美元支持绿色发展,仅绿色债券方面就将投入10亿美元。

国际合作助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在发展国内绿色金融的同时,中国将继续与其他国家一道,在G20框架和双边合作框架下,共同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易纲说。

2015年9月,在中财办和保尔森基金会的倡议和推动下,中美企业宣布共同投资设立中美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基金。2016年该基金与镇江和张家口两个城市合作,建立市级建筑节能和绿色发展基金,促成并加速美国节能环保技术与经验在中国市场的应用。

“目前,绿色金融还没有进入主流金融市场,全球绿色金融的经验都不多,很多国家面临缺乏专业人士、风险评估等问题,中美两国正在加强合作,找寻出适应绿色产业参与者的合作模式。”戴青丽说。

篇10

南中国的珠江流淌在富庶的珠江三角洲,而它的支流之一“西江”蜿蜒穿越在唇齿相依的两广大地。

山脉同源,江河同源。广东肇庆市与广西梧州市,坐落在西江两岸,地处省份交界处,山水相连人文相近,历来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

当前,两广筹划在肇庆市封开县和梧州市蝶山区,建立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合作载体“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下称“试验区”)。

合作区涉及的两广各级政府部门,都看重建设试验区的重要意义,认为这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够推动肇庆和梧州两市发展加速,互利共赢,提升区域竞争力。

粤桂合作,蓄势待发。

合作缘起

合作区的推出,渊源于2011年12月11日粤桂两省(区)人民政府签署的《“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省(区)利用国家在两省(区)实施的先行先试政策,在两省(区)交界处的广东肇庆市封开县和广西梧州市蝶山区,各划50平方公里土地,建立两省区直管的试验区。

试验区大致的地理范围,涵括:肇庆、梧州将以两市交界为中轴,肇庆市封开县西北、梧州市白云山以东、沿西江两岸。

根据协议,粤桂发挥各自优势,联合促进产业转移和承接,加强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合作,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鼓励双方各类资本参与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推动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同时,鼓励企业到对方其他重点区域和产业园区投资发展,鼓励双方企业就近建立配套关系。推动产业园区交流与合作,引导双方优质企业异地发展优先选择落户对方产业园区,重点支持对方在本地投资的重大项目建设。

关于粤桂合作,广东省省委书记早在2009年5月中旬表示,两广是好邻居、好兄弟,进一步加强粤桂合作,对广东、广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好事情。

广东广西两省(区)签订试验区协议后,在筹备试验区过程中对协议又提出了修改性的指导意见。

今年6月28日-29日,两广发改委召集梧州、肇庆两市发改部门在广东肇庆市研究修改《广东省人民政府、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指导意见的结构、功能定位、产业选择、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计划在8月正式上报两省(区)政府审查,争取在10月于海南召开的泛珠大会上,由两省(区)领导共同签署。

“两省(区)将按照‘产业转移、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方向,规划试验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与城镇建设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云州披露,“试验区将享受两广叠加的优惠政策,在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利益共享,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

梧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周雄推介说,根据梧州、肇庆两市初步磋商,试验区将本着我国东西部区域合作典范、两广经济一体化先行区、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创新合作机制,在探索建立两省(区)直管、东西部优惠政策共享叠加、经济发展战略衔接、区域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等方面先试先行,研究解决试验区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问题,并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7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总体规划已经有了突破,时机成熟时,希望能够与广东省一起将之共推为国家战略。试验区的具体操作情况,省级层面由广东发改委泛珠秘书处和广西发改委泛珠办负责,市县级层面由肇庆市、梧州市和封开县负责。”

区域合力

根据协议,到“十二五”期末,两省(区)深度合作机制基本完善并成熟运作,共同推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拓东盟、港澳市场取得明显进展,跨界基础设施建设、便捷舒适无障碍旅游圈及现代流通经济圈建设、产业对接合作、社会事业发展与社会管理协作、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显著提升、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试验区的启动,将带给梧州市和封开县的经济发展什么样的影响和推动,两地的领导对试验区都寄予厚望。

梧州市,是“西江黄金水道”重要的国家一类口岸,与粤港澳一水相连,与珠三角具有近水楼台之利。

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期待试验区的早日启动,愿携手广东肇庆市合力打造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蝶山区正倾力构建试验区,指向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区。

根据协议规定,刘志勇期许,梧(州)肇(庆)两市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合作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共同推动试验区打造成为粤桂战略合作的先导区以及肇梧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试验区的另一方肇庆封开县,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会点,毗邻广西梧州市,亦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开县县委书记张浩强调,封开与梧州要加强两地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尽快开展对试验区的指导思想、路网建设、产业定位、项目选择、生态保护等工作的研究,尽快形成具体的规划方案。

张浩认为,目前关键所在是把试验区的概念推向落实,更好推进试验区建设取得进展。

试验启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试验区课题研究报告,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亦完成了试验区建设总体工作方案。

今年3月,梧州与肇庆两市已成立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目前,试验区所在的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市,在全力推进统筹规划工作,两地政府部门领导交流与互动频繁,为试验区的启动做充分准备。

目前,两市初步研究确定了24项重点项目计划,其中西江航道升级、高速公路及铁路的衔接都在协商之中。南广铁路的建设,广佛肇高速公路力争延伸至封开、梧州,向上级部门争取将西江航道升级至3000吨级,以对接水路交通。

肇庆市交通局局长吴生6月8日公开表述说,粤桂合作路网结构规划已启动,经与广西梧州市交通局协商,同意选取在两广交界建设粤桂大桥,作为开展试验区工作的启动点。

之前的5月17日,封开县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南方分公司举行投资10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签约,这是试验区“基础配套设施先行”的标志。

7月4日,梧州市常务副市长李新元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访封开县,双方就深化试验区的规划、做好跟踪对接、加快试验区建设进行了深度协商。

梧州市、封开县两地为争取早日启动试验区,正着手对的交通道路和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同城化建设。两地交通部门计划实现公汽交通对接,加快撤销梧州收费站。

试验区南北两岸的云龙桥南桥头经大园桥至蟠龙口沿江试验区专项公路、封开县西江干堤段达标加固工程及大园桥等项目,都在规划中。

梧州市,计划将今年9月前动工的市环城高速公路接入广佛肇高速公路,形成连接珠三角、北部湾、大西南快捷的大通道。同时,完善试验区内路网体系的规划建设,疏通连接交通骨架网络的“毛细血管”。

管理协作

广东广西的官方预计,试验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合作,并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对接。

在两广纷纷看好试验区前景的时刻,已有专业人士未雨绸缪,思考试验区今后可能遇到的管理疑难。

跨省份的区域经济合作,税收分成的收入分配问题如何解决?试验区的管理模式如何?这都是试验区发展面临的棘手困难,这考验两省(区)合作的政治智慧。

在吉林省经济学者于雷看来,关于税收收入的分配问题,这里涉及到试验区的运作模式的选择。如果政府行为的运作,其利益分配自然由双方协商解决,主要是依据各自所投入的各种优势资源(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的大小来股权量化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分配。倘若选择商业性投资公司的运作方式,也是按照各自投入的资本(以其他方式投入的也可以折算入股)换算成股权来进行分配。况且,试验区不可能单纯依靠政府职能部门运作,市场经济下引入投资公司管理的方式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