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23 17:4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系统测试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篇1

【关键词】中储式制粉系统;高挥发分煤;煤粉;爆炸;对策

1概述

华润电力(锦州)有限公司一期工程3×200MW机组锅炉为HG-670/14.0-7超高、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切园燃烧,平衡通风,室内布置,固态排渣。制粉系统为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配4台DTM350—600型钢球磨煤机,每台排粉机出口接4根一次粉管,共配置4层16只燃烧器。锅炉设计煤种为阜新劣质烟煤,可燃基挥发份Vr=39%。

2爆炸原因

制粉系统运行时虽然一直处于爆炸的危险范围,但形成爆炸,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有煤粉存在,二有一定的助燃空气,三有一定的点火能量。在制粉系统运行中有许多诱发因素,这些诱发因素综合起来形成制粉系统的爆炸。

(1)根据多次爆炸后现场情况看,爆炸位置主要在磨煤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和排粉机四个地方。有时爆炸后在磨煤机入口、木屑分离器、粗粉分离器内锥体、细粉分离器入口、小筛子、发现有自燃点或明火;再循环风门处发现存有燃烧过的痕迹。看来容易长期积煤或积粉的位置是潜在的引爆点。

(3)煤粉愈细,爆炸的危险性就愈大。当煤粉粒度大于0.1mm时几乎不会爆炸;当煤粉浓度大于3~4kg/m3或小于0.32~0.47kg(煤粉)/m3(空气)时不易引起爆炸,煤粉浓度为1.2~2kg/m3最易产生爆炸。而我公司制粉系统煤粉浓度在0.3~0.6kg/m3变动。存在着爆炸的危险;在氧量低于19%的气体中不会爆炸。在制粉系统中加入烟气,虽能降低含氧量,但又受到客观条件限制。

(4)磨煤机处积煤主要在磨煤机入口的落煤管和热风道。落煤管上、下部积煤可以人工清除,而粘在落煤管中部的积煤不易清除。从预热器来的热风达300℃以上,在制粉系统停止后,有时因磨煤机人口风门不严,漏过的热风使入口处达100℃以上,很容易将积煤引燃,燃烧着的煤进入磨煤机就会引起爆炸。因此,不论是在运行中还是制粉系统停运时,都可能将积煤引燃。

(5)细粉分离器处积粉自燃,主要是在细粉分离器入口管道下部。该处有1.5m长的较平缓段。切线进入分离器的煤粉气流中.较粗颗粒就易存在此水平段上。

(6)排粉机处积粉点较少。由于乏气中带有很细的煤粉,容易积存在出口的再循环风门处。由于此系统不常使用,在制粉系统停运时,从磨煤机热风门漏过的热风,在系统负压下经再循环流向排粉机,就会引起再循环门处积粉自燃。

(7)给煤机断煤发现不及时,风温调整不及时,磨煤机出口温度过高。

(8)木屑分离器清理不及时,造成此处积存杂物,而磨煤机出口温度保持过高便将杂物引燃。

3改进措施

(1)根据煤种变化,运行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缓慢调整磨煤机入口负压。对停运的磨煤机、排粉机,坚持记录出入口温度,以便撑握各风门内漏情况。运行人员可针对具体风门手动关闭。

(2)运行人员应按规定,每4小时对磨煤机再循环风门吹扫一次,每次吹扫5~10分钟。以免积粉。制粉系统停运前,一定要晃动锁气器,放空回粉。

(3)每次检修时将粗粉分离器内清理干净,并校正分离器档板,达到内侧开度与外边指示相符。

(4)化学人员每天应将煤质及细度化验报告及时送到运行人员手中,确保煤粉细度在R90≤30%。

篇2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此次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整个试卷将本学期的知识整个融合进去,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注重了学科的整合依据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五个大题。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这些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就需要孩子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体现了灵活性。

在考察学生“数的运用”的内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4、题型简约。整套试题题型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题干简约晓畅,降低学生审题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真实检验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5、难易适中。整套试题基础题占90%,难度题占10%,较好地体现这次命题的指导思想。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第一题是填空题,分为11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第1、2题考查质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题型简单,多数学生能按要求作答,少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分重量单位克、千克,不会应用克与千克的相互转化。第3、5、6题考查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读算式:把除以的“以”和“等于”写错,还有部分学生把“除”和“除以”混淆,导致失分现象,一个完整的除法算式读作什么,70%的学生作答成乘法口诀。第4题考查运算顺序,得分率较高。有部分同学,知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但是不会写字,有些是同音字,有些是错别字。第7题属于有余数的除法,考查学生对“余数小于除数”的认识,多数学生能回答正确,少数人不理解这个知识点。第8、9题为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认识、数的组成等知识点,很多学生在读数的时候,把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在一起,导致失分较重,这些课堂上重点训练的题型,真是不该出现这样的错误。第10题考查近似数的知识点,这题是最容易出错的,因为学生对“四舍五入”的理解不够,近似数的应用,35%的学生不会做,还有部分学生答成汉字。第11题考查判断推理,因为学生还没学过小数大小的比较,只有少数学生能作对,但阅卷时按超纲处理,统一给分。

第四题是计算题。都是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体还是不错,但是都有因为粗心算错的。第22题是口算,正确率较高,只有少部分人在整百整千数相加。有一部分少写0。第23题是竖式计算。有一部分同学数位没有对齐,有的等号后面没有写答案,少部分不会算。导致失分。第24题,脱式计算,有几个同学没有写等号就直接算、有部分同学不会混合运算,不知道运算顺序。导致失分。第25题,第(1)和(2)小题出错的人相对较少。第26题,大部分同学不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这个数就是被除数。导致失分。

第五题是认识统计表。失分的人数不多,多数同学都及格了,只有少部分同学对统计表中的文字理解不透彻。导致失分。

 第六题是解决问题,分为五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第27、28题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知识点的掌握,题型简单,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作答。有部分学生算式写对了,但是答案不正确,可能是乘法口诀还记不住。第29题考查学生对“几个几是多少,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能够解答,部分学生只写了第一个算式,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这部分同学对题意的理解不正确。第30题考查学生对“比一个数多几是多少,全天共收了多少千克?”好多同学只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对题目没有认真理解题意。好一部分同学700加200都算错,说明三位数的加法还有困难,这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第31题考查学生对“三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好些同学都把100减46算错了,说明数位上连续是0的减法学生还很吃力,还得加强。部分同学只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说明没有认真读题目,或者理解不了题意。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对除法算式读写的训练,练习算式中一些难写的字如“除以”“等于”“加、减、乘、除”,降低错误率。

2.课堂上重点讲解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这有利于后面三年级除法的教学。

3.万以内数的读写,应重点强调读书应该写成汉字,写数写成阿拉伯数字,不要出现两者混淆的情况,另外,加强“四舍五入”概念的导入,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舍去,什么情况该进位。

4.出试卷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11题,课本上没有小数的比较,同步指导上面也只是简单提到,如果同步指导习题没讲解完的话,那么学生就会觉得陌生,甚至老师也会说是超出教学大纲了。

5.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很慢,出错率较高。

6.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强化训练就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经常的有效的训练。而口算的训练又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容易形成惧怕口算,逃避口算的心理。口算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7.基本知识必须抓实、抓细、抓紧,并强调书写的态度一定要认真。

8.培养认真读题、细心做题的习惯及灵活解题能力。二年级各种题型的种类在增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细心习惯(细心读题、细心思考、细心计算)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绩,也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今后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读题、做题的方法指导,严格要求认真仔细,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9.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特别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的题,让学生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自己抄错的数,找错的信息和计算结果的错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10.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篇3

关键词:软件工程;项目驱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24-02

Research on the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Chen Haiyan,Zhang Yuping,Zang Lie,Shen Guohua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Software engineering” is the only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undergraduates of our college. In this curriculum,the process,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re introduced,furthermore,a wide range of expertise are much needed simultaneously. Abstrac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high degree of practicality make this curriculum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teach and for students to grasp. This paper proposes applying the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oftware engineering”teaching,In this method,projec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will go throughou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content,practical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each stage are designe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Key words:Software engineering;project driven;teaching practice

软件工程的教学目标是教授学生软件开发的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系统的开发。《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目前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同步的软件开发环节,这使得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只能是抽象而枯燥的概念,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其精髓和本质,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软件工程课程所介绍的内容可以看作是高度总结的软件开发经验,学生只有通过同步的实践才能深刻体会,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开发经验,在找工作和工作过程中受益。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介绍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将该思想运用到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将软件开发项目按阶段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项目的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项目的逐步展开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抽象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知识,并对软件开发过程产生系统的认识;经历整个过程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大可能地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法包含课堂讲授和项目实施两个部分。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授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介绍常用开发环境、开发工具,使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准备和平台准备。项目的实施由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项目开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评价学生的阶段性成果。此三步就形成了学习—实践—反馈的良性过程。本章剩余内容将详细阐述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教学内容:软件工程概述;补充介绍选题方法。实践内容:分组与选题。(1)分组。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组,每组3~5人,每组有一名组长作为项目经理组织后续的项目开发,负责给成员分配角色,如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根据角色,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任务。(2)选题。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选择是关键步骤,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在各组自选项目时要注意: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流程来构建软件系统,如图书馆借还书系统;所选系统有3~5个功能模块,过于复杂则难以把握,过于简单则缺乏整体性;尽可能选择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项目、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等;项目开发所需的软硬件都是可获得的,所需开发技术是学生已掌握的或短期内可掌握的。最后,教师要认真审查学生选题,避免重复,控制规模,确保可实现。

2.需求分析阶段。教学内容:软件需求分析原理、结构化分析法、面向对象分析法;补充介绍主流建模工具、开发平台、Web开发环境。实践内容: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形成文字化需求说明;安装建模工具,使用Rose/Visio进行需求建模,绘制用例图和活动图,完成软件需求分析报告。配置开发环境,熟悉开发环境的使用,编程实现“登录”功能。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需求分析报告,重点检查用例分割的粒度是否合适,指出学生在运用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不当之处,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树立信心。

3.软件设计阶段。教学内容:软件设计原理、结构化设计法、面向对象设计法;补充介绍平台设计、界面设计及工具的选择、数据库设计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及编程环境的选择、出错处理。实践内容:在Rose/Visio中绘制类图、顺序图、状态图;用PDL对关键处理进行描述;对典型界面进行设计;数据库基表设计;完成软件设计报告。编程实现“读取数据库数据并显示到页面”的过程。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软件设计报告,重点关注类图的合理程度、顺序图表达细度等,指出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充分经历软件设计阶段的各种设计任务。

4.实现和测试阶段。教学内容:软件测试方法、主流测试工具介绍。实践内容:编写系统源代码;设计测试用例,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完成系统测试报告。教师及时批阅和评价测试报告,指出可能存在的漏洞。在系统完成后,根据开发文档对系统进行整体检查,重点关注学生常常疏忽的出错处理问题,在软件用户友好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增强其专业素质。

三、结束语

初步的教学尝试表明,在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都有大幅增加。教师必须熟悉开发过程和主流开发平台,必须有实际开发经验以应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积极引导和评价以增强学生开发软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则必须依据自身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其作为软件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舒新峰,陈莉君.“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改纵横,2009,(4):59-60.

[2]曹晓兰,彭佳红.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22):69-71.

篇4

关键词:软件测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31-02

1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软件测试作为控制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也开始热起来。国外软件厂商早就极为重视软件测试,目前欧美等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里,软件测试和开发人员的合适比例达到1∶1,甚至不少企业测试人员的规模已超过了开发人员。而国内,在被调查企业中,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为1∶5的企业高达36.4%,比例为1∶2的企业占31.8%,比例为1∶1及以上的企业仅占31.7%。随着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企业必然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据国内某大型招聘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1至6月软件测试工程师年供需比达到1:50,人才极度稀缺。

软件测试人员为什么会有如此稀缺?国内相关人才培养的滞后远不能满足过旺的需求,这是导致测试人才供不应求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内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各大高校及相关部门对相应的市场需求反映过慢,造成了供需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市场缺口巨大,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应届毕业生或IT从业人员想从事软件测试相关工作,但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及基础理论知识而被拒之门外。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软件测试课程,软件测试只是软件工程课程的一部分,所涉及的软件测试相关知识非常有限。即使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的高校,也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教学资源不足等困难。目前比较好的软件测试教材和参考书不多,而且软件测试实践环节所需要大量的案例也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老师上课的难度,也是很多老师不愿意上软件测试课程的原因。

2教学目的和授课方式

我校计算机学院审时度势在3年前就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该门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软件测试知识体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现状,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熟悉软件测试过程管理,从而具有独立承担测试项目的实施能力,具有测试策划、管理、实现和判断能力;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并选用合适的测试工具实施软件测试,让学生掌握一套主流测试工具的具体应用,并且掌握技术流程、软件测试方法、测试管理、配置管理以及技术文档的写作等;最后,引导部分对知识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对软件测试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其后续的发展铺好道路。

鉴于以上的教学目的,本课程采取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辅之课堂和网络讨论、案例分析。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为所学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该课程的54个学时中,用于基本概念和理论、工具分析和使用的理论授课时间为36个学时,用于案例分析讨论、实验操作的上机实践、研究分析报告占18个时间。

3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

3.1软件测试理论课主要教学内容

软件测试理论课内容包括以下6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软件测试综述。共使用4个学时讲解软件缺陷的概念、软件测试的背景、定义、目的和原则;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测试的关系、软件质量的概念和软件质量管理。

第二部分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本部分是该门课程的重点,共使用12个学时讲解,内容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概念及方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概念及方法,其中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概念和方法又是该部分的重点内容。黑盒测试主要讲解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错误推测法等常用方法的概念和使用方法;白盒测试主要讲解覆盖测试(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路径测试、最少测试用例数计算等内容。

第三部分测试文档。内容包括测试计划、编写和跟踪测试用例、缺陷管理,共用6个学时讲解。

第四部分运用测试技术。该部分主要讲解软件测试三大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概念和方法,其中系统测试具体分为配置测试、兼容性测试、文档测试、软件安全性测试、恢复性测试、压力测试、性能测试、正确性测试。最后综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网站的测试实例。该部分共使用8个学时的时间。

第五部分软件测试自动化。共用4个学时讲解和演示目前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第六部分软件测试的现状和未来。由于该课程是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学生都面临毕业找工,所以设计2个学时针对毕业学生讲解软件测试职业以及对测试人员的要求。

为了保障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一些典型的、难度适宜的、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的收集成为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难点。案例的收集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 从实习企业中收集

(2) 从学生毕业设计中收集

(3) 从学生上机作业及课堂作业中收集

(4) 从教材及参考书中收集

(5) 从互联网中收集。案例的选择遵循典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原则,收集到的案例可以作为理论课讲解时的实例,也可以作为实验课的基本素材。

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验课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实验课实践环节共设计了8个实验,分别是4个基础实验,3个专项实验和1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两个完整、系统的实验案例贯穿其中:C/S结构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来源于数据库原理课程大作业;B/S结构的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来源于毕业设计。实验内容涵盖了理论课程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详细实验项目内容见下表:

要想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承担软件测试、软件配置、软件维护、软件实施等方面的能力,18个学时的课堂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除此之外,还设计了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目前软件测试方面比较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8人,确定一名小组长对整个组的成员进行管理,确定小组研究方向,然后就该方向利用图书馆科技文献资源或互联网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在学期末每组提交一份学术报告汇报学习研究情况。

参考文献

[1] 钟元生. 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特色的构建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62-65.

篇5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架构以及整个网络系统的功能。

1.1网络架构

文章采用B/S架构的浏览器访问模式,硬件与网络架构为:上层由数据源数据库统一管理项目归集的数据,通过网络平台将多个客户端以及WEB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相连,以使客户端和服务器与总的数据源数据库的数据实现共享。文章网络平台利用java语言开发,展现层应用extjs开发与腾讯微信公共平台以及和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交互使用。其数据流向为:浏览器通过HTTP以Form提交和请求参数提交的方式,首先经过平台的编码过滤器和安全认证器,然后将数据采集到控制逻辑器Action中,Action将界面数据包装为Dto后调用Dao进行数据查询或调用业务服务组件BizService进行业务处理后,将查询结果集或业务处理返回结果序列化为JSON对象通过HttpSerletRe-sponse返回给浏览器客户端。文章所述数据库选用ORACLE数据库,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其处理速度快且安全级别高。支持快闪以及完美的恢复,即使硬件坏了也可以恢复到故障发前的1s。另外,根据业务需求,订制开发了ExcelExporter报表生成器,此组件可以方便快速地将所需数据导入Excel模板。此报表生成器底层获取数据采用本平创的dao数据操作组件(基于Spring对iBatis的支持机制实现,支持自定义的数据操作)和read数据读取组件。

1.2系统功能

根据前述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的系统功能主要有:(1)计划管理,包括系统以项目数据为基础,针对单个项目进行文档管理、初步设计评审工作。(2)计划任务,包括系统通过该功能录入项目信息,并提供对项目记录的修改、删除、查看明细的等操作。另外,系统提供项目信息的Excel导入功能,通过下载导入模板,导入项目数据。(3)项目信息查询系统,提供项目信息查询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查询项目数据信息,通过选择不同的查询条件进行自定义查询。针对查询结果提供Ex-cel导出功能。同时,该系统还可针对不同文档制定文档格式规范要求,例如说明书类文件、依据性文件为不加密的PDF格式文件,材料清册文件为MSExcel2007及以下的表格类格式文件;图纸类文件为Auto-CAD2006及以下版本的DWG格式文件;概算书类文件为MSExcel2007及以下版本的表格类格式文件等等。

2电网项目管理方案研究

电网项目管理方案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项目进度规划、文档管理、沟通管理、进度控制、变更控制和质量控制。

2.1项目进度规划

进行项目实施,是要进一步明确系统各项建设任务,进行有效的阶段划分,确定各阶段、各项任务的工作量,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最终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在项目过程中在各关键点设置里程碑,进行阶段划分,有利于控制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这一阶段应遵循以下原则:将系统总体工期控制分解到各个关键环节的控制上,以便减小总体工期的压力和降低项目风险,而且增强使项目工期控制的可操作性;采用快速原型方法建设系统,使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周期相对缩短,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提前;应对项目各阶段中的各种培训工作充分重视,保障最终用户对系统使用操作的熟练和系统投运后的有效运行维护。

2.2文档管理

软件文档的编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在一个软件项目中,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文档的编制,并由专人进行文档的管理。文档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合同、项目任务书、项目技术文档和客户文件,其中项目技术文档包括:项目投标方案、设备标准规范文档、项目实施方案、应用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技术文档编码规范、系统测试计划与用例、系统测试分析报告和用户手册;客户文件主要包括:项目招标书、需求说明书、用户意见反馈表、用户使用报告和项目验收报告。

2.3沟通管理

由于项目组成员之间沟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沟通管理对于项目的开发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经理对该项目负责,同时必需对项目的沟通进行详细的规划及组织,项目组的沟通形式将采用的主要方式有:例会、电话会议、E-Mail以及其他有利增进团队建设的沟通方式。对于重大事项,项目经理必须采用正式发文形式进行沟通,必要时启动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对影响项目进度的重大变更,必需书面提交申请,经项目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并签字确认后,对项目进度及相关计划进行变更处理,并以新的项目计划基线为实施标准。

2.4进度控制

项目管理者应按既定的项目计划定期进行项目进展的考察,应结合剩余工作,分析项目进展趋势,预测风险及机会;应确定进度计划偏离的根本原因,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应采取措施确保不利的偏差不至于影响项目目标;应确定进度计划变更对项目预算及资源和产品质量的可能影响;对项目目标有影响的变更,在实施前应经顾客及有关利益相关者同意。为了有效管理项目进度,项目经理及有关的工作人员需借助一些工具去了解工作的进展,并及早察觉出现问题或脱期的环节。管理进度的方法主要是收集项目完成情况的数据与计划进程进行比较,一旦项目进程晚于计划,则采取纠正措施,常用的工具包括项目定期状态报告、项目例会、项目过程检查、项目测试、问题清单和尚待处理事项清单等。

2.5变更控制

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与项目计划不符的项目范围、进度、与费用的变化是正常现象,以上三项项目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项目计划的变更,变更控制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以下变更控制方法:清楚定义项目变更申请及审批控制流程、明确各级项目管理控制人员的控制权限、并确定项目计划变更信息方案、确保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尽可能降低因项目变更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6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神华 宁夏煤业 集团公司 协同 办公系统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014-02

1 制定测试计划及系统功能测试

确定测试时间、协调测试人员、安排集中测试地点及环境,测试人员积极反馈功能测试中遇到的问题。

1.1 测试

2009年3月1日至3月3日,OA系统进入到功能测试阶段。

由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办公室、科技发展部、组宣部、人力资源部、电视新闻网络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功能测试;由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电视新闻网络中心会同东华合创公司、赛威信息公司组成综合测试组进行系统测试。测试责任单位为赛威信息公司。

功能测试计划主要测试OA系统中公文管理、办公事务、电子邮件、企业论坛、个人办公、集成接口等功能模功是否满足需要。

以集中测试方式,参与测试人员到指定地点进行测试。针对参与测试的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简单的系统使用及测试流程培训。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以不同角色用户身份进入系统,进行流程审批、验证系统功能。由综合测试组现场指导,监理进行过程跟踪记录。

1.2 功能测试报告

测试形成《功能测试计划》、《功能测试报告》、《功能测试反馈记录》。

通过3天的频繁测试,总结出调试记录中的主要问题分为功能调整(40条)、流程调整(16条)、新增功能及要求(13条)、操作(1条)、需要用户协调及确认(7条)、测试组建议(6条)、无法实现功能(4条)七类共计97条意见和建议。

1.3 解决方案

按照功能测试反馈信息调整系统。东华合创公司项目组对测试组明确提出需要修改的功能性问题,经过分析讨论,可以在试点单位、试用之前(2009年3月9日)按照要求修改和测试,并保证不影响其他功能模块的试用。对于门户页面的调整,东华合创公司美工进行方案的设计,会尽快提供几套方案供客户评审、确定采用。

针对于客户已经明确的流程调整,在试点单位培训、试用之前(2009年3月9日),按照要求调整测试完毕。

针对新增功能,进行开发,在整体试运行之前(2009年3月25日)测试完毕。

2 试点单位培训及试用

2.1 试点单位培训

功能测试工作完成,按照客户要求进一步完善系统,系统满足试点单位试用的条件。

2009年3月12日至3月13日对神华宁煤协同办公系统操作培训。同时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确定由羊场湾煤矿、金能煤业分公司、汝芨沟煤矿、麦垛山煤矿筹建处、大武口洗煤厂、物资公司、能源工程公司、红梁煤业公司、信息技术中心,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办公室、科技发展部等11个试点单位试运行,并进行培训。

针对试点单位办公室综合、文书业务人员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共计30人的培训,使各位学员能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方法,并成为各单位业务骨干,讨论系统业务功能及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通过培训,进一步验证了系统功能,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系统的相关操作使用。明确了试点单位各项流程,上报各单位人员及部门信息等。

通过培训、调研与各试点单位的业务人员的讨论交流,完善了具体的相关业务流程。同时要求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提供基层单位的人员信息,并且提供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机关各门部门及基层单位人员排列顺序。门户界面二方案选一。订购RTX2000用户满足现阶段使用需求,逐步分批次使用邮箱和RTX系统。

2.2 试点单位试用

试用问题反馈、修改。

2009年3月25日进入试点单位试运行阶段。安排培训地点,组织培训人员,由每个试点单位的系统管理员和对办公业务比较熟悉的人员参加。

参与培训人员掌握系统模块功能使用,并能指导他人正确使用系统,根据试用意见及反馈调整系统。

3 通过对需求的评审、确认

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用户协调及确认的问题,存在提出的需求与前期调研、需求评审会不符或不能确定的流程及业务,另外基层单位的流程及表单不统一等等。

(1)召开需求报告审查会议。由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参加需求评审会,修改需求分析报告,建议相关协调确认,按照最终需求调整系统。

(2)提出了《需求审查纪要》。测试组针对相应的需求,提出了修改建议,对无法实现功能等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要求东华合创公司尽快开发程序解决问题。

(3)确定了门户界面的统一信息管理联运方式,个人用户的CA认证登录权限,联接几个运行系统如生产调度、安全监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实现同平台的信息链接。加入了西部CA公司的电子印章技术,在公文处理中能够加盖电子印章,以确认文件的权威性、合法性。

(4)从2009年5月6日开始,为期54天,制做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各单位和各部门的各类电子印章共计230多枚。并于2009年6月29日下发各单位使用保管。

4 系统培训、推广及试运行

(1)东华合创公司同时进行系统试运行前准备工作,包括导入用户、权限分配、制作模板等。《系统使用说明书》、录制培训视频课件。各基层单位按照项目组要求提供权限分配说明、文件红头、正文模板等。

(2)机关用户培训。

2009年5月3日至4日,安排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所属机关,各部门综合人员50人进行为期二天的重点培训。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熟练掌握了OA系统模块功能的使用方法,并要求学习结束后教授给所在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使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机关工作人员掌握系统使用方法。为试运行做准备。

(3)基层用户培训。

2009年5月20日至21日,集中组织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各单位的办公室综合、文书业务人员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共计80人的培训班,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针对各模块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培训演练。并要求学习结束后教授给所在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掌握系统使用方法。

(4)系统试运行、系统阶段性验收。

2009年3月25日到2009年6月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OA系统试点单位试运行工作,形成了《系统试用反馈》及《系统试用结论》等。

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改,针对特殊的问题进行整改,形成了《系统试运行报告》。系统基本满足运行条件。

2009年6月底完成了阶段性验收。

5 项目验收与移交

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3日OA系统试运行。

在试运行期间,召开了多次OA系统平衡会,对模块功能进行多次的沟通与修改,使得系统日趋完善,功能符合办公要求,性能稳定。

篇7

关键词:软件质量与测试 嵌入式软件 测试平台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011-02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创新带来了嵌入系统在航天、军事、通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军方软件对嵌入式的质量要求极高,一定要经过第三方评测,如果一味等待最终软件测试就会很被动,而且过程中的错误没能及时发现的话也会给最终集成测试的检测带来很大麻烦,所以创建自己的软件测试平台尤为重要。从软件设计之初就利用软件测试工具检测各个阶段的成果,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从而达到软件测试与软件研发同步。笔者结合市场调研和嵌入式软件自身的特点,搭建了自己的软件评测平台。

1 建立软件评测中心管理体系

软件评测中心一定要有规范化的体系,做到评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而要实现评测规范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具备专业测试的资格,拥有设备齐全的专业实验室;(2)要有网络和连接设备,使之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3)要搭建完整的软件运行和数据库支持平台;(4)有专业的测试工具和一流的测试人员。

这套管理系统应该采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来建立,对各个过程进行监测管理以实现既定目标,与此同时也要使得整个系统相互协调与配合,达到总体作用大于分过程作用之和的目标。之所以要建立这样的评测管理系统,是为了在既定的限制之下能最大程度地排除软件错误和缺陷。

2 软件评测的过程

通常,为了保证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会人为地将测试过程分成几个步骤,详见图1的流程图,如下分别是几个步骤的主要任务。

2.1 代码会审

由几个人通过读代码和讨论代码对程序的逻辑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一份高质量的代码应该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内部模块的划分要符合逻辑,市场上已有检查这一阶段的测试工具,如CodeWizard、QAC/C++等;这一阶段除了要保证代码正确性之外还要对代码质量进行检测,这类的检测工具主要包括McCable、Logiscope等。

2.2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其中,单元测试着眼于软件的最小设计单位―― 模块,测试的主要内容是检测该模块的实际功能与最初的设计是否符合,同时也能够检查编码是否有错误。单元模块一般规模较小,实现的功能也简单,测试工作很容易。单元测试采用结构测试为主,功能测试为辅的方法,这样对于合理与不合理的情况都有反馈和甄别,只有每个模块都能正常正确地工作,整个系统才有可能实现既定功能。

有些时候每个单元测试的结果都没有问题,但是模块集成之后却错误不断没办法正常工作,这种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集成的时候模块之间相互调用的接口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主模块在调用自模块的时候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子功能的集成只是简单叠加逻辑性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完成主功能等。这时候,集成测试的任务主要是把各个模块组合起来之后进行检测以排除与接口或者调用相关的错误。各个程序员的编程习惯不同,有些人习惯将所有模块组装之后进行最终的测试,称之为非增量式集成,这种方式容易导致错误叠出,且不容易定位错误位置查找错误原因,而且经常改一个错误的时候引进了新的错误;有些人习惯增量式集成,即将程序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扩展,每增加一个模块立刻进行相应的测试,这样可以很容易定位错误并及时纠正。

常用的增量式测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顶向下的集成,即以主模块为测试驱动,依据深度优先原则或者广度优先原则每次都用实际模块替代一个桩模块并立即测试,检测结果正常之后再进行下一项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重复回归测试以避免引进新的错误类型;另一种方法是自底向上的集成,即将最底层的几个模块组装成能够实现某个功能的模块集,利用开发的测试驱动模块分别测试组装而成的几个模块集,最终删除测试用的驱动模块并利用更高层的功能模块把这些模块集组成可以完成更多功能的新模块集,不断重复上述的递归过程直到完成实际功能的主模块完成。这部分的测试工具主要有Vector Cast、Rational Real Time等。

2.3 系统验收测试

这一过程主要是向软件用户展示软件的运行效果能够达到用户的预期,实现用户需求。经过代码会审、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之后,一个完整且能正常运行的软件就已基本上完成了,剩下要做的就是检测软件的有效性,即是否能够满足开发需求和实现用户的基本需求,这一步如果检测无误即可进行软件交付。这部分的测试工具主要CodeTest、LDRA的TRInsight等。

3 软件评测工具的选择

从市场上现有的软件测试工具来看,没有哪种工具可以完成整个软件评测过程所有阶段的测试,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仔细分析各个测试工具的功能及特点,采用一种测试工具组合,使得能够既经济又高效地完成测试任务。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实地实验,将测试系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并给每个阶段都选择了合适的集中测试工具,如图2所示。

这样的搭配无疑尽可能地实现了自动化测试的目的,同时又使得测试工具出错带来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各项测试独立运行,避免相互影响;又彼此协调,同时服务于集成功能的测试,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测试效率。

4 典型软件测试工具简介

笔者通过自己做测试工作以来的一些经验,根据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记录,针对几款主流测试工具做一简单的介绍。

4.1 CodeTest

这款软件是由三个子软件组成,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测试,分别是:用于检测主机上软件开发完成后运行情况的CodeTestNative;用于检测软件迁移到目标系统后是否正常的CodeTestSoftware-In-Circuit;用于系统测试的CodeTest Hardware-In-Circuit,系统测试需要软硬件结合做综合测试。

这款测试软件具有如下特点:(1)测试性能比较高,可在同一时间监测32000个函数、1000个任务;(2)具有分析存储器分配的功能,能够以最快速度发现存储器分配的隐患,更迅速地发现运行中的错误;(3)可以进行代码覆盖率的检测;(4)能够追踪代码,追踪的缓冲空间很大,给大规模软件系统的代码追踪分析带来了便捷。同时,该软件还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分析,如动态内存的分配等,测试结果具有高可靠性。近来,该软件新推出的VME测试卡真正解放了程序员,使得程序员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代码设计上,而不必再为硬件系统、测试方案、以太网连接等方面费神。

4.2 Cantata/Cantata++

这款软件主要针对C或者C++进行测试,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两部分,分别由StaticAnalysis和DynamicTesting进行分析和实际测试。静态分析方面主要由Cantata检查代码的复杂性,然后根据复杂度的实际情况检测数据流,确定软件系统可维护的程度,静态分析的最终结果可由专业软件处理得到直观的图表分析报告。

动态测试方面主要是确定软件运行过程是否一切正常,这部分测试结果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动态测试的代码覆盖率,覆盖率越高测试结果越准确。

这款软件可以自动分析源代码,得到TCD,即测试用例模板,利用输入输出模拟实际环境。测试过程与软件工程的建立过程一一对应,可以做到开发与测试同时进行,无需转换开发环境,对于操作者来说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4.3 McCabe

这款软件名字来源于著名学者McCabe,利用的原理是结构化测试理论,即V(G)圈的复杂度与该模块独立路径数的复杂度相等。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可视化,在分析源代码的基础上可以非常准确直观地得到系统结构图,充分利用图论原理,用直观的图形代替通读性不高的代码,不仅方便测试人员理解而且可以得到各种标准的静态复杂度。一方面,该软件可以将软件质量和版本变化用波动曲线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检测软件质量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流程图与代码一一对应并做出相应的标注,方便迅速而准确地找出问题。

该软件主要用于动态集成测试,从宏观层面上掌控软件结构,同时面向源代码分析,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可以用于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贯穿始终。它采用客观的评估方式,保证覆盖所有的独立路径,能够提供整个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更直观全面地了解软件,提高了编程人员的软件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软件测试;案例教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9-2275-02

Teaching Methods of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GAO Zhi-sheng

(School of Mathematic and Computer,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testing is a course that teaches the software testing methods and means. Case teaching methods that runs through the whole software testing process with a single case is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experiment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troduced. Through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ying interesting, the initiative and the capability of finishing the practical software testing projects are really improved.

Key words: software testing; case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s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是关系到软件和软件组织生存的重大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在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普遍开设有软件测试相关课程。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感觉到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1],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具体应用脱节,学生对软件测试认识有误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认为软件测试是文字性课程,软件测试过程如何展开,如何选择测试工具,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软件测试管理思想等。

近年来关于怎样进行软件测试教学,引起了相关专家的重视和讨论[1-4]。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几年在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了以一个具体项目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

1 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方法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本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软件知识体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现状,认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熟悉软件测试过程管理,从而具有独立承担软件测试项目的实施能力,具有测试计划、管理、实现和软件质量保障的能力[3]。

针对以上教学目的,我们在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个具体测试项目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第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自由进行分组,每组5个人左右,每组确定一个名称。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的前几周完成同一个模拟题目“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系统完成后,然后各个小组交叉进行测试对方开发的软件系统。随着课程的进度,主要要求学生完成软件系统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单一的案例贯穿整个软件项目测试过程的案例教学方法的优点是:

1)软件测试的前期课程有“Java EE编程技术”,同时我们选择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开发对象,学生从技术上和业务需求上都具备快速完成该系统的能力。

2)相同的开发对象,互相测试对方开发的系统,有利于形成竞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结果进行点评和组织课堂讨论。

3)整个软件测试课程,学生能够完成对一个具体项目的全部测试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方法,组织和过程。

2 教学过程

我们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阶段,最初的几周主要讲解软件测试原理,同时这个阶段学生主要完成指定项目,然后是4个主要的软件测试技术: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软件测试课程也会讲解其他如回归,压力等其它测试技术,下面是我们课程重点讲授的内容和要求。

2.1 软件测试原理

本阶段主要讲授软件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软件测试原理。包括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软件评测师的职业规划,软件质量的概念等基本概念,重点讲授的内容是白盒测试及用例的设计和黑盒测试及用例的设计两个章节。白盒测试主要包括逻辑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两种用例设计方法,逻辑覆盖又分为语句、判定、条件、判定/条件、组合、路径覆盖等。黑盒测试的重点内容是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决策表和场景法。

本阶段对学生的实践要求是开发“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由上课老师为学生统一提供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结合对本校图书借阅系统的使用和需求规格说明书,采用Java EE技术进行开发,系统采用典型的4层结构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即运行在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客户层组件、运行在Java EE服务器上的Web层组件、业务层组件和运行在EIS服务器上的企业信息系统(EIS)层软件[4]。系统开发采用JSF+EJB3.0的架构,Glassfish为应用服务器,MySql提供数据库服务。

2.2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最小组成单元的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的最基本的测试。单元测试主要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单元测试主要考虑各个模块接口的输入和输出,模块内部的数据结构,模块的边界条件,模块的基本路径和模块的出错处理。单元测试阶段还讲授代码规范性检查,代码覆盖率的检查,代码复杂度的计算和内存泄漏的检查等。

完成单元测试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后,要求学生交叉完成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单元测试,主要抽取系统中的核心函数进行测试。完成测试后要求每个小组提供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用例和单元测试报告3个报告文档。得到所有报告后,组织一次课堂讨论,展示优秀小组的成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单元测试工具要求采用JUnit,代码规范和代码质量分析采用Logitscope, Pruify用于分析代码的内存问题。

2.3 集成测试

软件各个单元通过单元测试之后,需要检查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接口是否正确,就是集成测试。软件集成测试主要考虑的问题是模块间的数据传递是否正确,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错误的影响,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块组合起来的功能是否能满足要求,集成后累积误差是否被放大等[5]。关于软件集成测试的原则、策略和用例设计等相关原理可参考其它相关文献。

教授完集成测试相关原理后,我们要求每个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集成测试。集成测试以一个EJB、Servlet或者JSF为基本单元,工具选择Cactus和HttpUnit。完成集成测试后要求每个小组提交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设计文档和集成测试分析报告。收齐所有小组成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4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根据功能测试用例,逐项测试,检查产品是否达到用户要求的功能。主要考虑系统的各个功能,一般从软件产品的界面、架构出发,按照需求编写测试用例,测试产品时是否达到用户使用的需求。本阶段主要让学生采用WinRunner完成系统的功能测试,进行功能测试之前首先完成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设计。然后完成WinRunner的6个步骤:识别程序的GUI,建立测试脚本,完善测试脚本,在新版应用程序执行测试脚本,分析测试结果和回报缺陷。

2.5 性能测试

典型的性能测试主要是从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系统资源利用率、并发用户数、HTTP事务处理数/秒、会话数/秒和连接建立时间等方面衡量系统的性能。性能测试主要有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和强度测试等。针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理解性能测试的重要性和困难性,掌握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在此技术上,我们要求学生使用LoadRunner完成系统的压力测试。主要步骤是测试需求分析,制定测试策略和方案(重点是设计测试场景),使用VuGen创建脚本,在Controller中创建场景,运行场景,分析结果。完成后提交测试策略和方案报告,脚本和图书馆管理系统压力测试报告。

3 结论

一个合格的软件评测师要求具有编程能力、开发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怎样在大学软件测试技术教学中培养既有理论又能实践的软件测试从业人员是本文研究的动机。我们提出的基于同一案例贯穿整个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互测对方开发的软件系统,相互对比,相互促进同时组织课堂讨论,有效营造了主动学习的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该方法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软件测试技术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绘卓,唐峻,范勇.基于案例的软件测试实验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7(5):7820-7821.

[2] 屠红蕾.软件测试教学的点滴体会[J].计算机教育,2008(10):124-125.

[3] 李亚.“软件测试”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6):14-15.

篇9

关键词:高职实验教学;实验环节设置;就地取材

中图分类号:TP317.1-4

高职教学中,许多课程都需要结合实验来进行讲授,讲练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现代教育环境下,高职的专业核心课程,学校一般都会购买相关的实验实训平台软件作为实验教学中的辅助工具。这些平台内容丰富,有重点难点讲解、知识点练习、章节练习、综合练习、模拟测试等等,老师上课的时候借助平台推进相关知识点的讲述,根据平台的练习设置布置练习任务,进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同时还可以电脑自动阅卷,有效地减轻了老师教学压力,而且教学效果良好。不过,并非所有的课程都有对应的教学平台去辅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就必须想办法在条件不那么具备的实验环境下上好相关的实验课。本文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做实验,实践课程中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倍感亲切,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实验教学的魅力,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必修课,是涉及多门专业的综合性专业应用基础课程,是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学科。

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知识偏多,且比较枯燥难懂,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的讲授有不同的侧重点,属于比较难讲授的一门课程。曾经有些老师上这门课的时候,出现过学生睡倒一大片的情况。如何将这些看上去晦涩难懂的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是教授这门课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几次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将一些知识模块结合到实验中去教学,而实验环节的相关素材都是就地取材,既不用增加教学资金的投入,又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举例

本文以吴代文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具体说明教材内容如何跟教师自设的实验环节相结合进行教授的过程。教材共有八章,在上课前,先对这八章的内容作授课前的规划准备,列表如下:

表1

学习情境(单元)名称 子学习

情境1 子学习

情境2 子学习

情境3 子学习

情境4 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单元)1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概念 情境1共用4学时

教学时数 1 1 2

学习情境(单元)2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相关系统的了解与分析 系统实训 系统实训 情境2共用4学时

教学时数 1 1 2

学习情境(单元)3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开发方法介绍 开发方法比较 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的应用 情境3共用6学时

教学时数 2 2 2

学习情境(单元)4 第四章: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概述 规划内容、步骤和组织 规划方法,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方法小结及实训 情境4共用6学时

教学时数 1 1 2 2

学习情境(单元)5 第五章: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概述 系统分析主要任务 系统分析相关知识点 情境5共用4学时

教学时数 1 1 2

学习情境(单元)6 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目标及工具 系统设计相关任务及实践 系统设计阶段相关说明书 情境6共用4学时

教学时数 1 1 2

学习情境(单元)7 第七章: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相关概念 系统设计、测试、转换以及系统评价 情境7共用2学时

教学时数 1 1

学习情境(单元)8 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实际的案例说明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情境8共用2学时

教学时数 2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从第二章开始,几乎每一章都设置有相关的实验环节去相对应,那么具体的实验环节是如何设置并如何完成的呢?本文详细介绍第二章实验环节完成的过程。

第二章的内容是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一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具体过程之前,先体验别人已经开发出来的系统,通过使用这些系统,理解信息系统开发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注意的问题以及系统未来优化提升的方向等等。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学做菜之前,先品品别人做好的菜。但是教材中并没有附带实际的可实验的信息系统给学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自行设置了两个相关的实验。

实验1:从网上下载一个免费的小型系统(锦航运输系统),分发到学生机后,让学生自行安装并使用,并要求学生在对系统的熟悉和使用的前提下,对该系统的优缺点作小结。谁都知道,某些事情你不一定懂得怎么去完成,但别人完成了,让你去评价,你分分钟可能就是专家,意见评价一大堆。锦航运输系统是从网上下载的小型系统试用版,不成熟之处肯定有不少。果然,学生们在进行了一番的功能体验试用后,都能条理分明图文并茂地总结出了该系统的优缺点,并将这些优缺点整理成文档后发回到老师的服务器。学生作业部分截图:

图1

图2

实验1用到的素材为网上下载的免费软件,就地取材设置的实验环节学生非常喜欢,从作业的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对这次的实验都能非常用心去完成,实验效果好。

实验2:实验1是对不太成熟系统的体验后总结其优缺点,实验2则是让学生总结成熟系统的优缺点,因为再成熟的系统,也有其不足之处,本次实验老师让学生登陆大家都熟悉的正方教务系统,重点是让学生找出系统的缺点并提出改良的建议。学生经常登陆教务系统,进行查课表,查分数,考证报名,公选课选择等操作,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们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体会,这次实验给了学生一个归纳总结的机会,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学生作业部分截图:

图3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确实能在体验的基础上,指出系统的不足之处,同时还提出了改良的建议。通过实验2,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成熟的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开发系统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系统开发完成后要如何测试以及要注意预留系统升级的空间等等。实验2也是就地取材地使用了人人都能使用的正方教务系统作为实验的素材,实验效果同样非常好。

关于这一章节的实验,其实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素材,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体验用友软件系统,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体验电子商务平台系统,或者毕业生就业系统、顶岗实习平台系统等等。实验素材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关键是老师如何巧妙地设置实验任务和具体的环节而已。

3 《管理信息系统》其它章节实验环节设置简介

简介其它章节的实验设置:

第三章:系统开发方法。实验:几种开发方法的比较,并要用生活中的例中来类比说明相关方法的应用。

第四章:系统规划。实验1:参照广州自来水公司的规划书,掌握系统规划的内容、步骤和组织。实验2: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规划方法;可行性分析报告书的格式及内容,由小组总结三种规划方法的比较以及应用。

第五章:系统分析。实验:网上下载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以及数据字典等相关分析工具并使用。

第六章:系统设计。实验:按老师的要求绘制本学院工资查询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第七章:系统实施。实验:结合第二章的相关系统,进行系统测试等方面的实践。

第八章:案例分析。实验:朝阳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分析。

从以上简介可知,本课程的相关实验环节的素材,都来自于网络或是学院本身现有系统或是生活中现存的事物,利用这些就地取得的素材,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在有趣的,直观的实验中掌握好相应的知识。

4 教学效果与反思

高职教学中往往比较强调实践操作,在实验环境不那么具备的情形下,如何就地取材去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是每位老师都需要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老师们不要一味地埋怨实验条件的不足,应该善于发现,善于利用现有的素材去组织和完成我们的实践教学。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许多看似枯燥无味的知识,如果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素材,用另一种方式去展现的话,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代文.管理信息系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付杰.试论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训课程建设[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03).

[3]倪海英.关于Office教学环节就地取材的初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4]王艳.就地取材改装Flas[J].电脑爱好者,2012(16).

篇10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创新

作者简介:马莉(1970-),女,甘肃临夏人,兰州供电公司培训分中心,讲师,高级企业培训师。(甘肃?兰州?73005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44-02

作为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的分中心,兰州供电公司培训分中心近年来在营销一线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创新与实践。从2003年截至目前,共培训并鉴定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装表接电、电能表修校等工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5500 余人。本文从培训与鉴定两个方面着手,以兰州供电公司培训分中心为例,探讨如何具有时效性与针对性地开展此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加快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整体推进员工技能水平。

一、积极策划、认真组织,扎实有效开展培训工作

1.以培训需求为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培训需求预测对开展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它既是确定培训的目标、开发培训项目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培训需求预测作为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特性,围绕培训项目既定的目标,通过对各种情况与信息的分析,在集中征询学员、专家及培训师的意见后,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以求高效地实现培训目标。在培训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妥善解决好系列问题。培训目的:组织开展技能鉴定考试,以考促培,以考促学,促进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培训目标:在深入开展技能鉴定前的辅导培训的基础上,使受训学员能够通过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及中级工的技能鉴定理论与技能测试。培训内容: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用电检查》、《装表接电》、《抄表核算收费》、《电力负荷控制员》、《电能表修校》等相关工种鉴定指导书为蓝本,分模块进行技能培训,课程内容充分结合实际工作知识点需求。培训教师:兰州供电公司培训分中心专职教师及兰州供电公司“三支队伍”优秀兼职教师。考评方式:以技能鉴定测评为成绩为依据。分理论、技能两种方式。理论笔试为闭卷,技能测试分单项、多项、综合及答辩等。

2.结合技能培训“从做中学”的特点,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

组织和实施培训是培训项目的目标得到实现的重要保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尊重成人教学规律原则,遵守企业培训发展规律原则、教学互动原则、个性化原则、现场现实教学原则、激发兴趣和创造性学习原则等企业培训的教学原则,根据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中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的方针,结合技能培训的突出特点“从做中学”,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针对性,在讲授法、讨论法、示例研究法、模拟训练技法等中选择适合培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三相四线有无功电能表联合接线的实际操作培训中,充分运用模仿-练习、示范-指导教学过程模式。在电费抄表核算收费工种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电费风险的法律防范、电费清欠的法律手段、电能计量纠纷处理方法、居民家用电器损坏事件处理等内容的培训,收到了实效,从而更好地完成了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引起学员的学习动机、提供必要的感性经验、形成概念,掌握理论、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运用知识,指导实践。

3.注重评估,促进工作改善

培训效果是员工将培训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的程度。在国外,这个过程被称为“培训转移”。培训评估是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从培训项目中收集信息和数据,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判断培训的价值和质量的过程。培训活动中,我们向学员发放培训评估调查表,根据反馈意见,从项目整体评价到后勤服务、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每个技能鉴定专业的考评员,针对培训及考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写出书面分析报告。通过多途径的评估,判断出培训的有效性,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如学员的技能水平是否达到培训的标准、行为是否有所转变、培训管理和教学活动是否科学有序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切实促进下一步工作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