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23 17:4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12-0016-05
一、问题提出
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当下,贵州省的重点是建设农村幼儿园,提升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众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幼儿游戏水平的高低”,〔1〕“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应该渗透并贯穿游戏的始终”,〔2〕“适宜的教师介入是提升幼涸坝蜗分柿浚实现游戏发展价值的重要条件”。〔3〕
据笔者观察,目前,贵州省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游戏主要以户外体育游戏为主,幼儿的游戏时间较充裕,他们或在操场上自由追逐,或玩玩具和运动器械,或玩民间传统游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好像更多的是随心所欲、自娱自乐,教师则像是个“局外人”,投放完游戏材料和玩具后,就无所事事了,只有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或是出现危险时,教师才会介入游戏。然而,观察发现,幼儿的游戏水平大多停留在低水平重复阶段,难以实现游戏的发展价值。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游戏指导亟需改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贵州省遵义、毕节、黔南、黔西南地区随机抽取3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的80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半结构式观察和访谈。基于幼儿园游戏指导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编制了观察记录表和访谈提纲,内容聚焦于教师的游戏指导观、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指导三方面。尔后,研究者对观察、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从中归纳出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1.对游戏指导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
从访谈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的游戏不需要指导,游戏就是幼儿的随意玩耍,幼儿有玩具、玩伴就足够了。这种观念其实也是受“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因为持这种观念的教师都认为,游戏是教学之外的事情,教师只需关注如何教幼儿“学习”的问题,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事情。部分教师也赞同教师要指导幼儿的游戏,但认为教师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和玩具;在游戏时“监管”幼儿,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幼儿如何玩游戏,如何遵守游戏规则;教幼儿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好好玩耍,不打人骂人等。可见,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游戏指导的价值,以为游戏指导就是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对于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实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等核心问题几乎都缺乏正确认识。
2.游戏材料和玩具的投放不足
由于受物质条件所限,很多农村幼儿园虽在户外、区角中投放了一些游戏材料和玩具,但数量较少,幼儿需要搭伴玩,或轮流交换玩。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但幼儿常常会更多地关注如何得到玩具,而不是享受游戏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游戏体验。很多教师也抱怨幼儿园提供给幼儿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太少,经常会出现无材料可投放,幼儿争抢玩具的情况。为此,有些教师也费尽心思地制作游戏材料和玩具,并为“老玩具”创编新玩法,以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维持幼儿的游戏兴趣。
3.游戏内容、材料和玩具由教师决定
访谈得知,教师一般是根据幼儿园教材、教学计划,提前预设游戏内容的,并据此发给幼儿相应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偶尔也会让幼儿自主玩民间传统游戏,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玩具玩区角游戏,但大部分时候都是由教师决定游戏内容及材料和玩具的投放的。幼儿要完全服从教师的游戏安排,甚至有些教师还会把选择游戏材料、玩具作为管理幼儿的一种手段,让“表现好”的幼儿优先选择,让“表现不好”的幼儿没有玩具可玩,或是直接被教师惩罚而不能玩。显然,这种做法违背幼儿游戏的宗旨。在这种教师高控下的游戏中,我们看不到幼儿对于游戏的迫切需要,看不到幼儿生命本能的释放,看不到生命激情的绽放,这样的游戏实际已失去了它的内在精神,空有了游戏的形式,而无游戏的实质。〔4〕
4.过于强调游戏规则和纪律
访谈发现,很多教师会要求幼儿在游戏中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特别是在具有显性规则的游戏中。在玩新游戏时,教师通常会先讲解规则,并让幼儿复述规则,然后再亲自示范或让已经明白规则的幼儿示范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教师还会不断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并让幼儿之间相互监督。对于“不守规则”的幼儿,会不准其再玩游戏。在玩游戏时,幼儿如果吵闹,教师就会不停地用“不许吵”“小声点”等纪律口令来“控制”游戏场面。此外,教师还会用口头表扬、发小贴纸等方法来奖励遵守纪律的幼儿。总之,教师会用游戏规则和纪律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控制,从而导致幼儿游戏自主性、创造性的逐渐消失。
5.教师介入游戏的频率较低,指导方法随意
访谈得知,从介入游戏的时间长短来看,教师一般在组织幼儿开展新游戏时,参与的时间较多些,基本不参与幼儿开展的民间传统游戏、区角游戏以及自由活动。从介入游戏的时机来看,教师通常会在幼儿玩新游戏时介入,主要是讲解游戏规则并组织开展游戏;在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会介入;在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时教师会介入。访谈发现,教师较少考虑自己的介入是否会“破坏”幼儿游戏,很少反思自己介入游戏的时机及效果。他们认定自己的介入都是正确的,自己要主导幼儿的游戏。
访谈还发现,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该使用哪些方法,他们一般会询问幼儿游戏的内容,建议幼儿如何开展游戏;会亲自示范游戏玩法,手把手教幼儿玩游戏,比如如何捏橡皮泥,如何插雪花片;还会以游戏者的角色和幼儿一起玩游戏。但更多时候是放手让幼儿自由玩耍、反复练习。
6.偏重对游戏结果和幼儿表现的评价
从观察和访谈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几乎没有游戏评价的意识,也不清楚游戏评价的意义,他们对游戏的评价仅针对游戏结果,比如“×队获胜,给他们鼓掌”“今天滚轮胎最棒的是××……”等等;或表扬、批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不吵不闹跟着老师玩游戏,我们要向××学习”“××不说话,认真搭积木,我们来夸夸他”“××再推人,就站到一边去,不要玩了”如此等等。教师很少关注幼儿在游戏中会有哪些经验的积累,也难以利用游戏评价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更不会从游戏评价中反思、提高自己的游戏指导水平。
四、对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工作的建议
研究者认为,要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的现状,首先应解决教师观念上的问题,即转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游戏指导观;其次应解决“玩什么”的问题,即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因地制宜地丰富游戏内容,制作游戏材料和玩具,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争抢玩具的现象;再次应解决“玩得好”的问题,即指导幼儿生成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以及把握好自己介入游戏的时机和方法等。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转变游戏指导观
基于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的现状,研究者认为,农村幼儿园教师需深化以下几方面的认识,进而转变游戏指导观。
首先,正确认识幼儿园游戏和游戏指导的价值,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增长经验,得到发展。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游戏角色观,即在幼儿游戏中,教师是支持者、指导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
其次,在游戏环境创设和游戏过程指导时,教师不要按成人的经验去指点幼儿应该如何进行游戏,而应充分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游戏意愿,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主题、材料、规则以及自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充分践行蒙台梭利借儿童之口所说的“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5〕
再次,为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除要强调必要的游戏纪律和规则之外,更需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游戏玩法、丰富游戏情节、生成游戏主题等,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幼儿的游戏参与,进而使游戏成为幼儿的内部需要。
2.重视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游戏
民族民间传统游戏可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主要内容。可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之余,自主玩玩民族民间传统游戏,让幼儿尽情享受传统游戏的快乐。为更好地发挥民族民间传统游戏的价值,教师可对其进行整理。观察发现,黔南×乡镇幼儿园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了整理和改编,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颇受幼儿喜爱。
对民族民间传统游戏的整理和改编,可从游戏内容、规则、玩法、材料等方面入手。例如,布依族传统游戏“牛拱背”,是两人一组相互角力的游戏,但在游戏中,时有幼儿因用力过猛伤到对方的现象发生。为此,教师不再强调游戏中的角力,而重在让幼儿表现老牛拱背的形态;在民间传统游戏“跳海”中,教师把原来使用的瓦片、石头等材料替换成了沙包,以防止对幼儿造成身体伤害。
3.因地制宜丰富游戏材料和玩具
如果办园经费较充足,幼儿园也可购买一些成品玩具,比如积木、积塑这类建构游戏材料。但教师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开发适宜幼儿玩耍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具体而言,农村幼儿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因地制宜丰富游戏材料和玩具。
首先,可把大自然中的沙、石、水、土以及动植物变成游戏材料和玩具。农村地区随处可见的沙、石、水、土是大自然赐予幼儿最好的游戏材料。幼儿可把沙、土掺水作为黏合剂,用来将石块垒高,任意造型。幼儿可捡树叶、摘野花、挖野菜做娃娃家的“食材”,还可用它们玩分类、排列的数学游戏。山里田头的蚂蚁、蜻蜓、蝴蝶、蟋蟀、瓢x、蝉、毛毛虫……数不胜数,幼儿可通过捕捉,分辨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等。这些亲近大自然的游戏对幼儿具有非常丰富多元的发展价值,理应受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重视。
其次,可利用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经验开发游戏材料和玩具。例如城市幼儿园精心创设的种植角、饲养角,在农村幼儿园唾手可得。教师可组织幼儿到果园去参与桃树、枇杷树等果树的栽培;到菜园去参与辣椒、小葱、番茄、玉米等的栽种;到养殖场去参与养鱼、喂鸡、喂鸭、喂鹅等活动。此外,竹筒、竹竿、草席、木板、废纸……这些农村地区常见的生产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可作为幼儿园的游戏材料。观察发现,有心灵手巧的教师将竹筒、竹片做成了供幼儿玩沙子的工具;将易拉罐和竹竿紧绑在一起,做成了高跷,供幼儿玩踩高跷游戏;让幼儿把草席卷起来玩“开坦克”的游戏;用旧木板和木桩,做成了“平衡木”;让幼儿把废纸团成球,变成纸球开展相关游戏,等等。
最后,可根据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丰富游戏材料和玩具。比如,遵义仡佬族地区流传有历史悠久的“三幺台”食俗礼仪文化,当地幼儿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制作“三幺台”盛宴中的“菜肴”,让幼儿玩起了角色游戏;黔西南布依族流传的“八音坐唱”有着丰富的艺术教育价值,当地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制作“八音坐唱”中的“乐器”活动,并组织幼儿开展了相应的表演游戏;幼儿园还组织幼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染五色糯米饭,用米的工具组织幼儿打糍粑……
4.创设全园共享的游戏活动室
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设置的区角往往空间狭小,布置简陋,游戏材料单一,数量稀少,这虽与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能力水平有限有关,但研究者认为,与其像城市幼儿园那样在每个班级都设置游戏区角,不如汇全园之财力、物力、人力,建立一个可供全园共享的游戏活动室。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其一,相对固定的游戏空间,可能更便于教师布置,持续投放各种游戏材料和玩具,从而丰富游戏环境。其二,每天有序地安排全园各班幼儿到游戏活动室游戏,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游戏资源。其三,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全园教师的智慧,提高全园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5.掌握游戏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农村幼儿园教师应掌握游戏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体来说,在游戏环境创设方面,要为幼儿提供相对充足的游戏时间;确保游戏场所的相对固定、安全,注重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环境;投放的游戏材料和玩具要尽可能多样、数量充足、定期更新;要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而不是教师分配。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应注意:(1)在游戏开展前,注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例如,利用图片、绘本、视频资料为幼儿做生动形象的讲述;用谈话法,组织幼儿回顾、讨论,准备或巩固相关经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参与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真实体验。(2)指导幼儿确定游戏主题、内容。除可依据教学资料、教学计划,查阅书籍、报刊、网络等参考资料之外,更应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幼儿共同生成游戏主题和内容。(3)注意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游戏前,教师可适当讲解游戏规则或作动作示范,最好让幼儿参与示范。可鼓励幼儿探索新的游戏规则,或与幼儿讨论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而不是一味强调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甚至靠惩罚去强制幼儿遵守游戏规则。(4)明确必须介入游戏的三种情况,即当教师发现幼儿仅凭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主动求助时;当教师发现幼儿的游戏总是徘徊在较低水平,需要提升时;当幼儿在游戏时发生冲突、产生危险时。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及其产生的效果,不因随意介入幼儿的游戏而使自己成为游戏的破坏者或游戏的干扰者,当然也不要在需要介入时缺位。(5)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重在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了解,再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指导。(6)以师幼共评、过程评价为主,不仅关注游戏的结果,更关注游戏中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晓燕.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9.
〔2〕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航逃,2004,279.
〔3〕刘宇.自主性和游戏:概念辨析与实践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658(6):12-15.
篇2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问题;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人们也渐渐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经济发达城市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因而发展迅速,然而,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却令人堪忧,其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大城市。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幼师质量低、综合素质差。而教师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首先就必须要提高幼儿教师质量。
据调查,目前,农村幼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差,农村因为条件差,招收专业教师困难,故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的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非专业人士,幼儿教育所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舞蹈,音乐,绘画等所应接受的教育因为教师的原因而无法全面学习甚至了解,比如,六一表演节目需编排舞蹈,许多教师就从网上找视频然后在照模照样的教给孩子们,完全没有创新没有意义,孩子们完全体会不到乐趣,而且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不懂幼儿心理特点,如一个在蒙氏幼儿园教学的教师居然不知道蒙氏是什么意思,更别提蒙台梭利教育法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了,更有甚者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没有通读过,何谈根据儿童发展规律教育儿童、与儿童交流?
(2)农村幼儿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很多老师没有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应是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而简单的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的,不懂得尊重儿童的个性,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而很多老师往往做不到这些,能在幼儿园教师看到的总是,孩子们整齐地在老师前面坐成几排,小手老实的背在身后,孩子们不敢随意扭动更不敢提问题。
(3)教师队伍不稳定,因很多教师都是临时招收的,既没有编制,也没有丰富的工资,更没有在编教师的五险一金保障,缺乏保障,就缺乏努力工作,竞争意识,看上去就像是临时工,在此工作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长远打算。一旦遇到什么不如意或者是找到更好地工作,结婚,生孩子等都会辞职,而同时又会有新的教师招入,对于幼儿来说不同的是老师,相同的都是不专业的老师。
这些只是农村幼儿教师中的部分问题,但却是亟待解决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低,文化水平低,缺乏在职培训的机会。面对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对这些非专业从教人员进行职前专业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十八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其中包括幼儿教师)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达到要求者发放结业证书,并采取一定的福利保障政策留住这些教师,保障他们的权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度。
而另一方面原因是教师权利受限,教育部门应明确办园主体,将管理权归还幼儿园,允许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安排课程,相互竞争提高教学活力,增加办园特色,让幼师们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百花齐放,这样的幼儿园才符合儿童发展要求,顺应时展潮流。农村的幼儿园也可以培养优秀的幼儿。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有些专家直呼,“学前教育的春天到来了。”但事实上,学前教育的春天并没有真正到来,依然面临种种困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却障碍重重,这其中教师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乡镇中心幼儿园相对于一般农村幼儿园,则更具有代表性,研究价值更高。因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是联系上一级县市幼儿园和低一级农村幼儿园的重要纽带,对发展农村幼儿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某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个案,重点研究其教师管理问题,以期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
学前教育关系到人一生的发展,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幼儿园教师质量,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前提。幼儿园教师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管理状况更是非常复杂。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对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本篇论文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继续思考,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英]乔纳森.格里斯著.研究方法的第一本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13-129.
[2]Dorothy June Sciarra, Anne G.Dorsey 著.幼儿园的开办与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71.
[3]郭振武.学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6.
[4]〔2003〕13 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S] .2003.
[5]国家教委《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J].学前教育,1997.
[6]黄东昱.试论幼儿园教师的管理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8).
[7]教育部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J].幼儿教育,1983(10).
[8]解希静、程利.英儿教师职前培养相关研究述评[J].世纪桥,2010(12).
篇3
一、全县幼儿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奠基工程。多年来,我县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幼儿教育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全县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县幼教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被省政府命名为“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县”,全县幼教事业走在了全市前列。
但是,目前我县幼儿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趋势,成为整个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学段,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很不适应。主要表现:一是办园体制不顺畅,甚至存在将幼儿教育简单地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对幼儿教育投入的现象,导致幼儿教育发展后劲不足,一些小规模幼儿园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二是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区域之间、不同规模之间及不同体制幼儿园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落差明显。全县现有的各级各类幼儿园中,74%左右的农村小学有附设园,但在园幼儿仅占全县幼儿总数的40%左右,近1/3学校的幼儿总数不达30人,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三是幼教队伍很不稳定。我县现有幼教队伍中,仅有108名公办教师,幼儿教师的主体是临时代课教师,年龄老化,专业知识匮乏,待遇低,缺乏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障,影响到幼教队伍的稳定。四是办园行为不规范。农村公办幼儿园基本都附设于小学,独立性不够,自主发展较差。现有的民办园多数以赢利为目的,管理秩序较乱,无证办园现象时有出现,办园行为不规范。不少民办幼儿园的园舍设施陈旧简陋,设施场地以及厕所等不符合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面对这种状况,要保持基础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切实解决教育民生问题,全面实现“创三晋示范名县,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的理念,主动承担办学责任,加大发展投入,理顺管理体制,推动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二、全县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今后一段时期,全县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为指导,围绕我县提出的“创三晋示范名县、办人民满意教育”总体目标,在理顺管理体制、增加经费投入、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统筹管理等方面综合施措,不断优化幼教发展环境,扩大优质幼教资源,建立并形成以县乡公办园为示范和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有益补充的有序、灵活的幼儿教育发展格局,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基,为我县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奠基。
1、落实政府责任,理顺幼儿教育办园体制。
坚持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部门配合”的幼儿教育办园体制。县人民政府统筹全县幼儿教育的总体规划、布局调整和全县幼儿园的权属管理,负责县直幼儿园的建设和教师的足量配备。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幼儿教育的统筹发展,办好乡镇中心园,保证幼儿教育发展投入。村级组织要把当地幼儿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积极为当地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场地、园舍和其它硬件设施,维护幼儿园的治安、安全和合法权益,保障幼儿教育发展秩序和环境。年内,乡镇中心园和规模较大的二类以上幼儿园(当地人口在1500人以上,且适龄幼儿数量达到足额设班数量)必须从小学剥离出来,不得依附于小学,并实行法人、经费、园舍、招生、管理“五独立”,实行园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其它小规模的幼儿园(班)原则上仍附设于当地小学。
2、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幼儿教育良性发展。
全县上下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承担办学责任,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并努力做到逐年增长。县至少办好1所县级公办示范园,完成县示范幼儿园的迁建工程。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乡镇中心园的场地、园舍、设施全面达到二类以上办园标准。村级组织要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幼儿教育的办园条件,为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接受学前教育提供合格、安全的场所,在用水、用电、取暖等方面为当地幼儿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3、加强队伍管理,优化幼儿教育师资结构。
以县招录教师时,要充分考虑县示范园规模扩张的需求和农村公办园的需求,适当加大幼师生聘用数量,并重点充实到公办园中,使公办幼儿教师在幼教队伍中占到一定的比例。乡镇学区要统筹全乡幼师毕业公办教师的分配和管理,确保乡镇中心园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不少于1/2,其它独立开办的二类以上公办园中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不少于1/3,超编学校中的幼师专业毕业的公办教师要按相应数量回归到幼儿教育岗位。同时,要积极创设条件,保证从事幼儿教育的公办教师在职称评审、评模评优等方面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乡镇学区要建立村办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招聘教师的质量,签订聘用合同。要切实提高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确保各级各类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有条件的要逐步实行以绩效为主的结构工资,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为合格幼儿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使幼儿教师得到基本稳定。
4、明确管理职能,全面规范幼儿教育秩序。
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职能,以县强化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领导与管理,加强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抓好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负责审核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资质,建立并实行对全县幼儿教育的质量监控和督导评估。全县幼儿园原则上实行由区域内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直接管理,以乡镇学区为单位,统筹协调区域范围内各类幼儿园的发展,负责对本区域内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全程管理。
三、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的主要措施
1、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全县上下要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办园责任,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幼儿教师待遇等作为考核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当地小学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按要求做好附设园的剥离工作,为幼儿独立办园提供必要的园舍、场地和设施,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幼儿园分摊债务。
2、加强民办幼儿教育管理。依据民办教育“一法一办法”精神,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质,全面加强对各类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既要
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全县幼儿教育发展中的补充作用,更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统筹管理力度,全面规范民办幼儿教育秩序,促进全县形成以公办园为骨干示范,以民办园为有益补充的有序竞争、灵活多样的办园格局。切实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监督与管理。建立民办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教育、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职能,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取缔无证办园。实行年检制度,对审批后出现的基本办园条件退化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依法取消办园资质。强化属地管理,城内民办幼儿园归属古陶学区管理,农村乡镇范围内的民办幼儿园归属乡镇学区管理。以乡镇学区为单位,定期对本区域内的民办园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办园行为、教师素质以及办园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3、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幼教法规精神,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爱护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个别差异,严禁虐待、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的行为。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选择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内容的整合;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寓教于乐;克服“小学化”和“保姆化”倾向。
4、全面规范园务管理。各幼儿园要开辟各类幼儿活动区,并保证活动区大型玩具的数量,保证幼儿在活动区内自主参与活动;科学安排幼儿日常生活,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坚持开展间操、早操,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落实一日生活常规,注重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教育为义务教育奠定基础。加强幼儿教材的管理,全县公办幼儿园要以县材、教参以及幼儿读物,并学进度、统一课程设置,不得订购规定以外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加强园本教材的开发利用,园本教材的开发要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并且能够体现自身特色。
5、积极开展幼儿教育科研。县、乡示范园要经常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幼儿教育工作整体上水平。各幼儿园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大型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有目的地解决幼教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要高度重视幼教科研工作,每所幼儿园都要确定研究课题,每位幼儿教师都要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在短期内取得阶段成果,并运用到幼儿教育教学中去,走科研兴园之路。
6、强化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规格培养培训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岗位练兵搭建舞台。鼓励、支持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在职进修等途径参与学历培训、达标培训和提高培训。积极组织对学校聘用的幼儿教师开展系列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篇4
一是幼儿园建设快速发展。年以来。突破资金、管理、师资等问题瓶颈,县将幼儿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幼儿园办园体制,通过布局调整和无证幼儿园整治,努力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年检年审,打击违法办学,促进了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同时鼓励民间资金兴办幼儿园。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383万元用于幼儿园建设,4个镇新建了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所有完全小学附设了学前班,红岩寺镇、凤凰镇两所民办中心幼儿园已高标准顺利开园。
二是幼儿教师培训成效明显。加强幼儿教师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和保教质量。建立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制定落实幼儿教师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计划。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县幼儿园建立了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实施幼儿教师跟班培训工程。近年来,县幼儿园举办了4批次幼儿教师跟班培训,培训100多人次,强化幼儿教师各项基本技能,幼儿教师素养不断提高。
三是幼儿教育管理不断加强。举办幼儿教育短训班。深入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幼儿园的督查、评估、考核等工作,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业务规范。不断规范办园行为。自县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以来,县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县幼儿园设立了幼儿教育研究室,专门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带动和引领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幼儿园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将幼儿园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明确工作职责,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夯实安全责任,根据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重点检查责任落实情况,并将落实情况统一上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所有幼儿园建立了食品采购、门卫值班、幼儿接送等制度,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至目前,全县未发生幼儿园不安全事故。
二、目前我县幼儿教育存在问题
县幼儿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但与上级要求、与群众需求、与周边地区相比。
一)发展意识不强。
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政府财政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政策。更多的只能体现在业务领域,政府的保障机制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缺少必需的人力和财物协调决定权。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靠各中心校及完小附设的幼儿园(班)来实现。完全小学附设学前班,由于受办园条件和师资的限制,名为“园”实为“班”规模尚小,其针对的教育对象也普遍为学前一年幼儿,农村大部分3周岁至4周岁儿童无法入园接受教育。大部分镇没有幼教发展长期规划,群众也片面地把幼儿园教育理解成为小学提前识字、学数学打基础,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投入不到位。园点数量不足、隐患多。
目前。民办幼儿园5所,全县独立设置的公办幼儿园仅为4所。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公办幼儿园园舍面积严重不足,办学条件不达标,民办幼儿园主要为租用民房办园,办学条件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办园标准。全县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条件较差,园点数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适应国家大力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需要。全县镇中心幼儿园和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完全依靠家长交费来维持正常的运转,投入没有保障,且收费偏低,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除镇中心幼儿园设施配备比较完善外,其余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办园条件普遍简陋。没有幼儿活动室,没有必要的功能室;设施配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常规保育教育设施配备不到位。有些幼儿园服务半径过宽,幼儿离园太远,导致家长不送孩子入园,降低了入园率。同时,由于远距离接送幼儿带来大量安全隐患。
三)管理不当。教学落后。
县镇中心幼儿园和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大多数都附设在小学里。还是教学上,无论是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管理模式。全县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突出,几乎所有的幼儿园没有分设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大部分只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校后坐在教室里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甚至还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把幼儿当成小学生来训练,过早地让幼儿接受力所不及的小学学习任务,完全忽略了学龄前幼儿应该具有的以游戏活动为主、快乐获取知识的特点,严重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幼儿学习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三、加快幼儿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投入。包括房屋改造、基本设施更换或改善、大型玩教具投放等,努力为儿童创造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同时,通过发挥公办幼儿园的龙头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我县幼儿教育整体发展。促进社会统筹,实行奖励扶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幼儿教育发展基金会,对加快农村幼教事业发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以奖带补,对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扶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中心幼儿园的建立和完善,设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和奖励基金,促进教师队伍向专业化转变。
二)明确职责。由县教育局教育股、乡镇中心幼儿园两级组成,完善幼儿教育各项制度。当前加快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应完善两个方面的管理网络。一是幼教行政管理网络。重点负责县、镇的幼教规划、规范管理、检查督促和总结评比等,以保证幼教事业的稳步发展;二是幼教教学管理网络,由县教研室、职教中心、乡镇中心园等的骨干人员组成,重点抓好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日常教学工作的辅导,进一步提高我县幼教队伍的业务水平,促使幼儿教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篇5
一、构建骨干团队 实现专业引领价值
构建骨干教师团队意义有三:一是为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增添力量,实现中心园与农村园同发展共成长。二是在中心园和农村园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农村每一所幼儿园课程管理无盲区。三是为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参与园本教研的平台,实现本土化专业引领价值。
(一)片长指导团---帮助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为使农村每一处幼儿园都能沐浴课改春风,我建议把幼儿园分为2个核心教研组,即中心组和农村组。农村组又分成几个片教研组,每个片管理3-4处幼儿园。通过演讲、考察推选出数名骨干园长担任片长,全面负责本片幼儿园业务管理工作,根据区教研主题以及本片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教研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对本片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备课存在三个困惑:一是对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把握不准。二是对幼儿原有经验了解不够。三是教学过程中提问疏谋少略。针对以上问题,片长组织本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如解读《指南》、观看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问题诊断与对策的讲座录像。
有了片长指导团的引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迎刃而解,使一批新上岗的农村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教育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二)一拖三捆绑组---为教学研究注入活力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组织活动、驾驭教材、整合课程的能力,我建议实行了“捆绑发展,一拖三”的教研活动模式。“一拖三”即:全区选出多名资深、经验丰富的教师,每人指导三名以上青年教师的各项业务。三种形式进行捆绑:一是班级式捆绑,即将某领域研究能力技高一筹的教师与本班其他陪班教师捆绑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二是级部式捆绑,即将同级部的教师按领域分教研组为单位捆绑起来进行教研;三是片式捆绑,即以每个教研片所辖的幼儿园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
无论是基本功能力的提高,还是活动区建设、周计划的制定,都是根据组内教师发展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捆绑管理。捆绑组每周都要进行一对一辅导,及时给予她们合理化建议及指导。每月针对辅导情况进行一次小组交流,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园内学期末考核时对她们的业绩进行捆绑评价。通过捆绑式教研,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发挥了作用,教研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三)课程智囊团---为农村幼儿教师释疑解难
“建立智囊团队,形成乡镇课程建设长效机制”是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的有效举措。
首先,由课程智囊团组织广大农村教师对园本课程涵义、理念、框架体系、案例研发等关键性知识进行学习。
其次,资源共享设定课程内容。为了将优秀主题活动纳入园本课程,可将课程智囊团成员下放到农村园,分片带领农村园教师熟悉教材、通读用书,将幼儿用书中的内容与主题活动相互渗透、融合,引领教师大胆将新教材优秀案例创造性使用,鼓励教师针对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选择活动。
二、开展有效教研 提升业务指导能力
(一)三课活动---提高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为促进集体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提高骨干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示范演讲、说
一是模拟课再现优秀经验。每学期每名骨干教师要组织2节模拟课,将外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育活动录像通过模拟的形式再现出来,以领会优秀教育活动的组织经验,学习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是示范课提供教学参照。每学期在每个领域中要出示一节示范课。为一线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参照,传递崭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课程导向。
三是研究课掌握教学技巧。每学期要出示一节研究课。围绕《指南》及《纲要》,确定各领域目标趋向;研究不同领域最得力的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通过与一线教师共同设计教案、现场演示评析;使一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活动的目的,把握教材内容,掌握授课技巧,不断提高组内青年教师授课水平及自身指导能力。
(二)经验交流--提高成果推广能力
归纳总结、经验提升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推广教育教研能力提炼最精当的部分。为提高骨干教师成果推广能力,有效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让她们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得到历练学会总结,打造“站起来能说,坐下来会写”的中层队伍,可采取以下两种做法:
一是建立制度,提高教师提升经验能力。为了提高骨干教师归纳总结能力,可制定培训活动轮流制、经验交流申报制和工作每周汇报制三项制度。给她们归纳总结、提升经验的机会,为其成果推广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是组织展示,搭建成果推广平台。为了给骨干教师的成果搭建有效的推广平台,可定期组织各种展示交流活动,如:片区幼儿园档案展示、户外活动展示、活动区管理经验交流、家园联谊活动展示、幼儿棋类游戏展示等。这些活动为她们搭建了有效的成果推广平台,对她们成长提供了帮助,提高了其成果推广能力,促进了农村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深入班级研讨 提高一日活动组织能力
一是到农村园蹲点研究。为激发农村园教师开展教研的积极性,应引领骨干教师走入农村园现场,用眼睛、耳朵、笔、相机去观察、聆听、记录、反思、研讨。对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质量、评价等有关问题展开讨论,研究一日活动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结合、集体自由结合、游戏学习结合”的整体性;研究“愉快、充实、自主、有序”八字的含义;研究活动区 “制订计划――操作活动――整理收拾――回忆分享”四大环节的注意问题等。
篇6
关键词:师幼互动;幼儿教师;师幼互动质量;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48-02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师幼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儿童的发展和适应,特别是情感适应、学习过程、行为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同时师幼互动质量是幼儿园过程性质量的核心,是结构质量影响托幼机构质量的中介。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如何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成为关键所在。众多研究者从教师特征和班级特征入手研究这两个客观因素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特征与班级特征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甚微。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教师师幼互动质量观念与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实然关系进行探索,引起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进而探寻提高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1.研究对象。据课题组抽样选取浙江省和湖南省的部分幼儿园及班级,总计96个幼儿园,177个班级,教师177名(性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是30.17,标准差是7.10;平均教龄8.97,标准差是7.07)。其中浙江省的幼儿园是76所,选取班级122个,教师122名;湖南省幼儿园是20所,选取班级55个,教师55名。对抽取的班级进行为期一天的观察评定,并对该班的幼儿教师进行师幼互动质量观念问卷调查。
2.研究工具。对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评定,本研究采取的是观察评定法,采用的工具是《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第三版)》子量表6“互动”,以下简称《质量量表》,该测评工具是ECERS中国化版本,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子量表六包括7个子项目,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其中一个子项目即师幼互动。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评估工具是《托幼机构质量观念调查问卷(教师版)》子量表六“互动”质量观念,此观念量表是李克建老师和胡碧颖老师根据《质量量表》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编制,与《质量量表》的各个维度与项目相对应。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与《质量量表》子量表六中师幼互动相对应项目:师幼互动质量观念。
二、研究结果
1.教师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描述分析。师幼互动的重视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幼儿教师无人选择不重要、不太重要和一般重要,对师幼互动的重视程度都比较高,其中认为师幼互动非常重要的占88.1%,很重要的占11.3%。
2.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描述分析。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平均水平是3.43,班级师幼互动质量处在最低要求的水平,教师只能够做到基本的尊重和互动,不能给予幼儿温暖、支持性的回应,幼儿与幼儿教师未能形成信赖关系,师幼互动质量较低。
3.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观念对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在教师对师幼互动的重视程度方面,t检验结果显示,教师对班级师幼互动的重视程度对班级师幼互动质量有显著影响(t=2.17,p
三、讨论
1.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水平偏低。数据显示,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平均水平是3.43,处于最低要求水平,教师只能够做到基本的尊重和互动,不能给予幼儿温暖、支持性的回应,幼儿与幼儿教师未能形成信赖关系。目前我师幼互动以事务性互动为主,情感互动很少。教师对幼儿实施高控制和高约束的人际互动,导致互动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地位缺失。幼儿自我的发展、行为的建构和个性的成长均需高质量的互动,因此各级政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2.师幼互动质量观念对师幼互动质量存在显著影响。教师对班级师幼互动的重视程度影响班级的师幼互动质量。对师幼互动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以下指令、提要求、纪律约束偏多,幼儿自由活动的余地小;师幼互动的内容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的培养;教师对幼儿所持的态度中,批评与指责多于表扬与鼓励,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师幼互动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状况已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有效性。而重视师幼互动的教师则能够敏感地捕捉到幼儿的需求并给予积极回应,有利于与幼儿建立情感依恋关系,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关心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互动交流,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讨论与建议
篇7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园;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122-02
当前,家园共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幼儿家长对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缺乏了解,普遍存在“重园教、轻家教”等现象。只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社会变化的家园共育新模式,才能推动幼教改革、促进素质教育进程。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观念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目前来看,传统观念对家长的影响还比较大,这也是当前家庭教育难以真正落实的主要原因。各级幼教机构必须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引领,大胆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行家园共育,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结合。幼儿园必须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家长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认真与家长沟通,相互协商,共同教育幼儿。为此,幼儿园必须建立和健全与家园共育的相关制度,并依据实际情况明确家长的责任和工作内容,还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在家园沟通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首先,不能把自己成家庭教育的权威,俨然以教育家的姿态居高临下,也不能忘记自己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责任,迁就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积极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制订行之有效的家园共育方案,将幼儿教育的理论与现实有效结合,以此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架起家园合作的桥梁。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引起对家园共育工作的足够重视,制订家园共育中长期计划,确定每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加强对家园共育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号召全体家长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家园合作教育,并广泛争取政策、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支持,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稳步发展。
二、真诚沟通,平等合作
1. 加强沟通,增进感情
幼儿园和家长必须建立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合作关系,确保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和谐、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尽管借助电话、网络等工具可以实现快捷、方便地交流,但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能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消除误会,还能促进家庭亲情、师幼情谊的相互迁移,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绝不能忽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解决新入园幼儿焦虑问题上,甘肃省临夏第五幼儿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首先是“家访”:教师拜访家长,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等;其次是“邀请做客”活动:在新生报到前,邀请新生及其家长到幼儿园中参观做客;再次是“试入园”: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在幼儿园中游戏,熟悉同学及环境;最后是“幼儿园里的我”活动:一段时间后,教师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幼儿园加强了解,同时增进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2. 借助信息手段,共同育儿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家园共育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除了采取分发家园联系手册、家访,设立家长开放日等传统形式,还可以借助电脑、智能手机等社交工具进行交流。比说,建立微信交流群、微信公众号、QQ群等交流平台,与孩子的父母实时沟通。通过这些交流平台,父母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教师也能经常与家长交流,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幼儿也可以在家中与教师进行交流,也能大大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三、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家园教育资源的整合不管是对家庭还是教师,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子女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及时将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并尽早解决,增强家长信心。对教师来说,能够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这样,教师、家长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并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1. 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要吸纳各年龄班,各行各业的家长代表,成立家委会,参与和协助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家委会章程,明确工作目标,增强班级工作的有效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工作网络,促进幼儿园向更高层次健康和谐地发展。
2. 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幼儿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家教育儿知识的辅导。开学之初,有目的地对家长展开育儿知识调查,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家长进行培训,通过举办班级讲座、开展家长会等活动,让家长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增强交流效果,从而达成共识,共同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加大指导力度,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当前,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对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的培养不够重视,对孩子过于宠爱,不重视孩子的想法,等等。家长在幼教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幼儿各项素质的前提。因此,幼儿教师应“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传授关于科学育儿、科学教育的相关知识,教师和家长双方一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这是幼儿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例如,每隔一段时间召集家长开会,针对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聘请幼教专家,组织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将相关育儿知识印制成册,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家教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是家长和幼儿之间交流的纽带,与双方都要保持密切的交流和联系,特别是对幼儿的家庭情况、近期变故和家长想法等要有一定的了解,并承担起家教工作的指导责任。指导工作时,要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对于过度关注幼儿知识教育方面的家长,要向其说明幼教特点,因为过高的期望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育儿手段要科学合理;对于将教育责任推卸到教师身上,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要向其讲解家长以身作则的意义;对于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的家长,要帮助其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此外,还要增加关于家教知识的展示专栏,将先进的教育经验、专业的育儿知识、最新的家教手段展示出来,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为孩子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促进双方交流,确保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专家方明认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双方要共同协调,步调一致,才能够确保幼教质量。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中,要将上述两种教育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与家长做好沟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将教师近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目标张贴在公告栏中,让家长对教师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开展教育活动时,注意亲子之间的联动效果。又如,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野外教育,之后再由教师组织班会、绘画等活动,鼓励孩子表达对活动的看法和感受。孩子们亲身体验后,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做好指导家长的工作,使家园教育一体化,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为此,幼儿园及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家长的教育作用,努力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主动性、能动性,增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如此才能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邵东县农村学前教育 现状 发展策略
1.引言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使农村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享有良好的机会,这是体现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党和政府很重视幼儿教育,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邵东县位于湖南省邵阳市东郊,全县人口为130万,其中农业人口118万,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1所,近16万学生在校接受教育。邵东县是一个教育大县,主要以农村中小学教育为主。近年来,邵东县积极响应政府“十一五”规划,不仅力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加大投入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对促进邵东县农村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加快邵东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邵东县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邵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农村经济与城市相比还不发达,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也相对落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也相对比较缓慢,甚至在少数乡村依然存在幼儿没有条件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邵东县农村的学前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举办的“学前班”、“幼儿园”的形式来实现的,主要接收3―5岁的幼儿进行学前的一年教育。从邵东县教育局每个学期对全县幼儿园所进行的目标管理的督导检查情况来看,农村幼儿园的管理相对城区松懈,发展落后。全县农村幼儿园出现“低、小、散”现象,即民办园条件差、保教质量低,办园规模小、分布散。家庭型圈养式幼儿园存在的比较多,教育方式过于陈旧,教育内容和方法“小学化”严重,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邵东县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
2.1办园条件差。
我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个体经营的幼儿园与学前班主要依靠收取儿童的保育费以维持生存,为了节省开支,造成现有的园舍建设简易、不规范、设备稀缺,且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不仅不能为幼儿创造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条件,反而对幼儿的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障碍,并阻碍幼儿的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2.2教育教学方式落伍。
当前,许多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小学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为直接向幼儿教授小学才应接受的知识。这种教育方法违背了幼儿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容易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产生不良影响。当前农村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小学化”现象,且有些幼儿园没有分设教养员、保育员,而只是配备一名教师,这使得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
2.3幼师素质偏低。
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师资水平的高低,而农村的幼儿教师,其基本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且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比较少,这就导致其教育教学水平不高。而较低的待遇容易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从而制约幼教质量的提高。与城镇的幼儿教师相比,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素质,缺少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机会,缺少经费开展教研活动,这也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3.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
为了加快邵东县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必须不断深化幼儿教育的改革,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使农村学前教育尽早走出误区。
3.1加强领导的管理和监督。
当前,农村幼儿园已经实行了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所以,各级领导部门应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强化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工作,突出教育部门的主管作用,并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职能,使管理和监督双方到位,不可造成任何一方的缺失。
3.2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制约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投入偏少。如果政府不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那么学前教育的投资额就将严重不足,使得学前教育发展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所以,国家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而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使得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遏制。
3.3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育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正规化”、“小学化”倾向是制约当前农村幼教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就应该将学前教育事业与社会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加强其在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事务中的责任。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其专业水平,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待遇。同时,让农村幼教工作者不断提高认识,树立创新思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创办出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比如,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等等。
参考文献:
[1]徐群.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亟待发展[J].早期教育,2004,(12).
[2]姚炳辉,谢雅芳.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4,(7-8).
[3]任爱红.影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因素分析[J].早期教育,2004,(12).
[4]郑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4).
篇9
一、发展现状
2011年以来,我区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宗旨,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6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4所,比2011年增加13所。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3所。全区在园幼儿10732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76%增长到9448%,“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保教质量显著提升。实施公办园集团化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我区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城区及边远农村地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不高,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加强,保教质量参差不齐,“小学化”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城乡、园际间发展不平衡,与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发展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总体要求,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成农村公办主体、城区公办主导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7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一)扩大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好城乡结合部和城区新增的居民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2015-2017年,全区新建公办幼儿园9所(见附件1),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7%、98%和99%以上。
(二)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到2017年,全区乡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区域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其中乡镇及以下入园幼儿享受普惠。
(三)提高质量。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保教人员素质,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消除无证办园和“小学化”现象。全区幼儿园园长、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保人员、炊管人员等持证上岗率达100%,专任教师持幼儿教师资格证比例达75%以上。
(四)健全机制。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制定公办园生均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政策等。按照省定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建立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和人员补充机制。到2017年秋季开学时,全区公办园编制内园长和专任教师的数量占本园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资源总量,提高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
1、完善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区统筹,以乡镇(街道)为规划单元,制定布局规划,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要求,明确定点幼儿园,确定办园规模。
2、继续实施一批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抓住国家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机遇,新建公办园9所,实现公办园乡镇全覆盖,扩大城区、城郊学前教育资源。
3、认真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市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宜教发〔2012〕7号),确保符合配建条件的小区幼儿园全部按要求建设到位,并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无偿移交区教育主管部门,用于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规划、国土、住建、房管、财政、地税、教育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履责,采取事前控制、跟踪督查整改等措施,加大对新建配套园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到位。小区配套园不用于举办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的,教育部门不得为其颁发办园许可证。对于宜教发〔2012〕7号文件出台前竣工的小区,建有配套幼儿园的由区政府会同相关部门与开发商协商回购办法。
4、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修订完善《区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管理办法(施行)》,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政府购买服务、划拨土地使用权、安排贴息贷款、减免租金、补贴运行经费、派驻公办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等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引导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提升办园水平,提供普惠。区财政将普惠性民办园奖补资金纳入预算。
5、大力推进残疾幼儿学前教育发展。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各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轻度残疾幼儿随班就读。
(二)落实财政投入政策,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完善以区为主、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等投入政策要求,区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逐年提高。
2、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2016年3月底以前,区物价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测算核定全区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办法和家庭经济贫困幼儿资助标准等,建立和完善财政、社会、家长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3、规范学前教育资金管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对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项目资金支持。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学前教育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资金的使用监管和效益评估。
(三)推进办园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完善集团化办园机制。继续发挥省、市级示范园的办园优势,优化公办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教育部门研究制定对集团管理的考核评估以及保障机制,确保集团运作规范、管理高效。鼓励全区民办园通过城乡共同体、连锁办园、强弱结对帮扶等模式实行集团化管理,提高保障能力。
(四)加强科学保教指导,全面提升办园水平
1、提升科学保教水平。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制定教玩具达标计划,到2017年秋季开学前,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玩教具配备达到省定标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教育部门要根据各园实际逐园核定办园规模,对幼儿园实行总量控制下的招生管理,坚决杜绝“大班额”现象。严格控制幼儿入园年龄,小班不能招收3岁以下幼儿。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小学招生时,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类考试。严禁给幼儿统一配备人手一册的教材(资源包)。
2、加快提档升级。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标准,定期组织办园水平评估工作,实行办园水平动态认定机制。推进“家园共建”,严格执行“家长代表入园制度”,形成“家园共建、民主管理”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幼儿园加快升等晋级步伐,提高办园质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到2017年,省级、市级示范园比例达到15%。
3、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全区至少配备1名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建立专兼职专家团队,为开展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与经费。根据地域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包片到园、指导到人等方式开展教科研工作。
(五)强化管理,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1、严格幼儿园教职工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落实幼儿园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和保育员、卫生保健员、炊事员和安保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2016年起,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实行备案管理,凡不符合相关从业规定要求的,不允许进入幼儿园工作。
2、探索建立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及人员补充机制。按照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齐配足教职工,严禁挤占、挪用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3、完善幼儿园教师培训培养体系。与高校开展合作,采取定向委培等方式,为农村幼儿园培养合格教师。实施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支持幼儿教师在职参加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所需经费由幼儿园和个人共同承担,力争到2017年,全区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0%以上。实施幼儿园名师名园长培训计划,培养学前教育领军人物,用3年时间培训35名骨干园长、70名优秀教师。建立幼儿园名师、名园长工作室制度,推动园际教研、园本研修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建立区级培训网络,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4、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待遇。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对公办园在编教职工,实行工资全额预算,其工资待遇水平应与区内小学教职工基本一致,逐步实现公办园编内编外教职工同工同酬。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园教师,按有关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民办园教职工,要引导和监督举办者依法与其签定劳动合同,保障其工资待遇,足项足额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深入开展集团公办园教师交流工作,合理确定区域内公办幼儿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园在编教职工享有同等地位。
(六)健全学前教育监管体系,保证学前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以区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积极争创省“学前教育示范区”。建立健全学前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办园体制、投入机制和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制订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全区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乡镇(街道)政府教育工作实绩考核。
篇10
论文摘要: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没有规划,专业配置不合理;学历达标率较高但专业程度不够扎实;教育教学教研问题突出;家园合作还停留于表浅水平;园长管理水平不够成熟。笔者提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任用制度;改革师范院校幼师教育,确保幼师生源质量;加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发挥终身学习方式,翻新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幼儿园园长的管理理念,为教师创造支持性发展平台;加强与其它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开展多渠道的培训。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理想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形成专业理想,发展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追求形成专业自我,并具有教育智慧。
教育部2001年8月1日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教师是关键。无论是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的确立,或是幼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最终都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所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己刻不容缓。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通常,量化研究适合在宏观层面对社会现象进行大面积的调查统计,通过随机抽样可获得大量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质性研究可以在微观层面对社会现象进行比较深^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便于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为了全面而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发现问题,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研究结合使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中调查对象来自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和甘南州州府(合作市)七县一市幼儿园教师。为使样本具有代表陛,实施以各县市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每县市随机抽取一所县直属幼儿园,其中夏河县拉卜楞幼儿园抽取11名教师,玛曲县中心幼儿园抽取16名教师,碌曲县中心幼儿园抽取5名教师,卓尼县幼儿园抽取4名教师、迭部县幼儿园抽取14名教师、临潭县幼儿园抽取8名教师、舟曲县幼儿园抽取22名教师、甘南州幼儿园抽取18名教师和甘南州军分区八一幼儿园抽取3名教师,共计9所幼儿园的所有在编在岗专任教师或带班教师(不包括保育员和勤杂人员)101名幼儿教师,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以获取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研究。
用SPSSforwindow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和收集的资料整理后抽出相关主题,作为分析量化结果的补充。
三、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问卷的效度是指问卷的有效眭。为了确保本问卷能有一定的效度,笔者通过专家指导和专家认定的方式对问卷作了理论效度的考量。总的看来,大家对本问卷所涉及到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的内容观测点和维度的设定持肯定态度,认为问卷是有效的。
根据Gay(1992)等人的判断(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表1显示本研究所采用的各问卷的各维度和观测点在本研究中也都具有比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
通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优势鲜明,从而也反映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突出,笔者认为在教育改革此起彼伏的今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师资队伍建设没有规划,专业配置不合理;学历达标率较高但专业程度不够扎实;教育教学教研问题突出;家园合作还停留于表浅水平;园长管理水平不够成熟。
五、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指为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所使用的手段、采用的方式与方法。本研究认为,以下策略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很有帮助。
(一)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任用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是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的首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人才强园战略,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必须树立全新的师资队伍建设观念,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着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制度创新。幼儿教师可以是各个层次的幼师专业毕业生,也可以有一定量的调整而来的小学教师,但小学教师任职幼儿园也必须经过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长期以来,国家的各项法规使人们对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有所误解,如《教师法》规定“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无意识地把后者依附于前者。由于《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所以小学教师理所当然地可以充当幼儿园教师,这就忽视了幼儿教育的独特陛。现代幼儿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承认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时,也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尤其在师资混用方面,要尽量避免只有小学多余的教师才会涌人幼儿园的现象。
落实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行岗位考核,优化幼教队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人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可见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是有法可依的,只是具体落实的问题。考核方面,要通过平时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幼儿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模、聘任挂钩,废除幼教资格终身制,要健全幼教工作评价体系。严格的资格认定和考核既会促使“年轻而缺乏经验”的教师行动起来,也有望改善“学历尚可但专业化程度不够”的局面。资格认定与岗位考核不失为优化幼教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改革师范院校幼师教育,确保幼师生源质量
师范院校学前专业教学要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纠正重艺体、轻其他的倾向,注重预备幼儿教师的全面发展。担任幼师教学的教师,应规定下幼儿园的时间,让他们接触实际;学校应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加幼教改革研讨会,及时了解幼教改革的动态、信息,有利于克服现行教材中某些知识陈旧、观点老化、互相重复又互相割裂的弊端,这也是在新教材下达之前,解决课程知识更新、增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措施。尽快将幼师课外活动、选修课纳^课程系统,重视教育实践,增设选修课,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且选修课应避免单一的艺体课,应拓宽幼师学生的知识面,从文学、科学、理论、管理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具备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使幼儿师范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由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四大块有机结合的整体。延长幼师生的专业实习时间,实习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完善实习制度。目前的幼师生教育实习只能起到让他们熟悉一下未来的教育环境,简单地了解一下未来工作的要求,很难帮助幼师生对幼儿教师角色从外在的形象到内在的认同的全面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更多地让学生深入幼儿园,参与小孩子的活动,听幼儿园的各种评优课,让其从感陛上对幼儿园有更直接的了解,以期帮助其消化、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能逐渐琢磨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三)加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能力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就人的一般发展来说,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不具备自我意识的人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人们只有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从而实现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接近自由意志境地的人生目标。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并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主动关注自身发展。当幼儿教师有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
光有自主意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只有知不足,才能够奋勇向前。教师这个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也是创造性很强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依靠现有的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自主进行专业发展并不意味着教师与外界脱离关系,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而是让教师自己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内部素质。反思也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活动,它依赖一个群体的支持。教师的劳动充满了创新性、开拓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和障碍,如: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方法的不当、与学生的冲突等。这些问题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有时是难以解决的,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焦虑、退缩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主动请优秀教师指导自己的教学、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的经验与体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到其它学校参观与学习等。同时,教师的劳动带有个体性、分散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意识到,个体学习的方式在目前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由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模式化倾向,获取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因此,作为团体成员的教师应努力超越自我,学会如何相互学习和工作,在群体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
加强宣传是幼儿教育获得社会认可和支持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知识与观念经过宣传深人人心,不仅会增强民众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支持,使多渠道筹集资金、获得社会财力支持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培训费用的不足,而且还能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幸福感,对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家园关系的好坏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指标。而加强宣传是进一步推进家园合作的一条主要途径。教师在受教育程度上一般高于普通村民,应发挥优势和主动性,与家长保持一种持续、深入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广泛开拓与家长沟通的渠道,改进家园关系,建立较高质量的家园合作就大有可能。家长与幼儿教师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自我调适和自身的心理环境调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专业发展。
(五)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研究中发现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愿望比较强烈,因此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就会大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愿望一方面需要宽松的专业发展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师自身努力。终身教育理念自2O世纪下半叶兴起,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为一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思潮。其主要思想是指教育应当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过程,“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幼儿教师同样也面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幼儿教师和社会所有其他成员一样,一劳永逸获取知识的时代己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教师的生存也是—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幼儿教师受教育的时空观将被打破并重新确立,职前、职后教育,园内、园外教育,将融入终身教育的全部体系之中。因此,首先,幼儿教师应唤起自身学习的主动陛、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动机;第二,在幼儿教师学习的养成过程中,应增设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课程,以提高其自学能力,学会自学;第三,以立法的方式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实施,如美国规定所有幼教工作者必须接受每年24学时的专业进修。
(六)提升幼儿园园长的管理理念,为教师创造支持性发展平台
作为园长,要培养智慧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与幼儿园的共同发展,成为一个规范的践行者、教师工作的引领者和幼儿园发展的领路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师德高尚、才识卓越的教师是园长心中的瑰宝。园长要认识到:教师始终是第一重要的。运用双赢的管理理念,园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出幼儿园与教师的双赢,其前提是园长要抛弃过去那种片面追求幼儿发展与幼儿园发展,漠视全体教师发展的陈旧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发展对教师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从而树立教师不仅是幼儿园管理目标的工具,更是有着自身目标、自主成长意识的生命体,是幼儿园发展的第一主角的观念,在寻求幼儿园利益的同时,自觉、主动兼顾全体教师的利益。为了自觉、主动兼顾全体教师的利益,幼儿园要把重点放在关注教师需要、关注经营教师上来。园长要给教师创造支挣性的平台,使教师的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
(七)加强与其它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开展多渠道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