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教育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23 17:4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讲解方法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选择研究
展览馆展示的内容丰富多样,为了在众多优秀的文化当中找寻到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需要我们把相关内容上升为方法论,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是讲解内容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中小学的讲解中,应该侧重于对实现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按照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需要讲解员在众多的讲解内容中,寻找出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突出贵阳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采取的举措,促进中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次,讲解内容充分结合中小学生的教材实际和接受能力。对于中小学生的讲解,应该是基于中小学教材衔接的基础,与讲解内容融会贯通。中小学生的教材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是涉及面广。在我讲解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针对中小学生的讲解内容,主要是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讲解中着重讲解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人文风情,关键是培育中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结合中小学生的参观特点,主要讲解了贵州省独特的喀斯特风貌、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贵州的历史发展等,这些内容在中小学教材的很多学科都有涉及,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再次,讲解内容突出专业展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例如在讲到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不仅给大家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解城市的布局、城市道路规划、贵阳城市设计等内容,让中小学生对城市、对自己生活的家乡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从小立志做社会的栋梁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中小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让中小学生拓展视野,了解社会。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讲解方式研究
结合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关注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等特点,为了取得较好的参观效果,讲解方式具有独特性。一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式的讲解方法。即通过讲解各个展区的重点知识,开阔大家的眼界,适合于人数较多的团队。在讲解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讲解展区的重点知识,能够吸引中小学生的参观注意力,讲出展区的亮点和重点。为了保持中小学生的参观兴趣,避免中小学生的参观疲劳,讲解员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参观的效率和效果。二是“抛砖引玉”启发式的讲解方式,通过讲解员的提问,主要是增强讲解员与中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增添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观热情。这一种讲解的方式,多用在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上。在每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掌握提问的节点和时间尤为重要。讲解员的提问次数在两到三次为宜,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增加参观的整体效果。结合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的实际情况,在介绍贵州黄果树瀑布的时候,做出提问,让大家主动介绍贵州省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美丽风光;在讲到贵州的红色文化板块,以会址的相关内容为引子,让大家讲出自己所了解的贵州红色旅游的地点以及参观的感受;这种讲解方式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效果较好。有的在讲解之外,还会和讲解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三是“触类旁通、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即通过中小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回忆,过渡到要讲解的内容,能够激发未成年人的参观兴趣,取得较好的讲解效果。中小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逐步了解到外部环境的情况,所以,有必要从中小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起,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种讲解方式主要是在讲解贵州省的生态文化展区,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对其人生目标的设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展览馆为做好未成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举措研究
篇2
论文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显现出一定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数学课堂中的被动接受式可能导致的学习结果是,学生拥有大量机械性知识,却不理解所学的数学,更不会在现实情境中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加以运用。因此,文章以此为中心论点,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学生接受能力间相互关系进行论证分析。
数学历来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成绩低下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科之一。目前,由于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不管教师的教学如何枯燥,学生也只能被迫硬着头皮学下去,而且,许多高分的学生,同样具有非投入倾向,他们对数学学习活动无任何兴趣可言,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呢?这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接受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daniel goleman 在上世纪末的观点,让人们意识到学习接受能力这个概念——人的成材只有20%是靠传统智力,其余80%是来自学习接受能力和其它的。而学习接受能力就是培养人类传统智力以外的一种智力,学习接受能力的目的就是学会认识、管理、自我激励个人的接受能力。藉此提高心理的任知度,从而迈进更高层次,达致以健全的心理素质为完成学习生活。
二、探索性教学方式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
1.探索性数学教学方式内容概括
探索性学习作为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体在探究中的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是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决定者,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
2.与学生接受能力间的关系
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本文根据小学生的探究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例运用科学理论、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出如何激发、保持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让他们以探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思考、分析、检测问题,由此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养成时时有发现、时时有探究的认知习惯,在学习中能不依赖于课本,自己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尽管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从实施过程来看,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探索性数学教学方式是我国教学改革成果中的一大亮点。
三、情感参与数学教学方式与学生接受能力间的关系
1.情感参与数学教学方式内容概括
在小学情感参与数学教学方式中通常认为学生参与本质上是对一个活动情感上的参与。在这里,情感参与实质上是与其他人和现象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某种社会和情境的产物。而有的教育学者认为学生参与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伴随着的积极情感(当学生高度参与时,学生是积极的并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当学生不参与的时候,学生表现出被动且负面的情感)。他们把学生的情感参与看作是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2.与学生接受能力间的关系
通过3.1中各专家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参与数学教学方式体现了把一些心理变量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趋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投入无疑涉及了许多心里变量,如信念、兴趣等。而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孔企平先生则认为,学生的情感参与是指学生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学生的参与分为程序化参与和实质性参与。前者指单纯的行为参与,后者包括了合理的心理投入,并认为只有实质的参与才和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发展有关。因此如果从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方面来考虑,我们更希望在数学课堂中能让学生达到实质性参与。
四、只有整合协调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
关于整合协调的教学方式,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会更清楚: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其他几个算式也写成乘法的形式吗?
生:3+3=6 3×2=6,1+1+1+1+1+1=6 1×6=6
师:怎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
生:必须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生:只要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师:谁还能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呢?
生:4+4+4=12
生:5+5+5+5=20
师:谁能把5+5+5+5=20这个算式写得更长一些呢?
生:再加5,再加5......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乘法呢?
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已经形成表象,小学生不能很好进行表述,这并不要紧,只要学生知道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就已足够了,实际上概念已经形成了(例题选自《小学数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中的例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生活化教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69-01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等都还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和生活经验等都决定了其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建立在对具体的生活事物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然而,目前一些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理念,未根据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小学数学教材明显具有城镇化的特征,农村小学生对教材中很多事物都不熟悉,从而导致教材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对教材内容不敢兴趣,加之机械化的同类计算练习且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很难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2 生活化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生活化的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挖掘其生活原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改造、替换或者补充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的兴趣取向和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将选13位同学分成两组,一组5个人,一组8个人,进行两分钟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比赛结束后,第一组一共得了95分,第二组一共得了120分,提问学生哪一组的成绩更好。有的学生认为第二组的成绩更好,因为第二组得到的分数更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公平,因为第二组人更多。此时抓住重点,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引出平均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和能力。
2.2 创设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基本上都是经过数学化或者情景化了的。但目前很多教材都过于城镇化,许多内容农村小学生并不熟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地发现并挖掘生活中与数学计算紧密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在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中,可以模拟买菜的过程,由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菜农和买菜的人,要求学生正确找零。计算找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加法运算的过程,可由此来引导学生练习计算。
2.3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使数学能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丽的爸爸外出打工了,小丽一天天在家数着日子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爸爸在五个月之后回来了,小丽一共等了多少天?这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问题中。如在学习时间与数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数学实践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事先为自己制作一份时间表。如一个学生列出做家务的时间表,内容为烧开水需要10分钟,洗茶杯需要5分钟,扫地需要8分钟。让学生分析表的内容,提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问,这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够完成这三个家务活。有的学生说把每一项家务所需的时间相加,为23分钟。有的同学表示不赞同,可以在烧开水的同时扫地,扫完地后用去了8分钟,然后接着洗杯子,水烧开以后继续洗3分钟,完成时间为13分钟,可以节约时间。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勤劳和珍惜、节约时间的品质。
3 结束语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生活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挖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原型,积极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润金.农村“数学生活化教学”―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62-163.
[2] 王新尊.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科技创业家,2011,(3):231.
篇4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家庭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80-01
前言:小学生在成长教育方面,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人的一生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关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因此需要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改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
1、小学低年级学习的重要性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将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学校中度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应从孩子自身出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感情,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儿童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是学习生涯中重要时间,小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时间段,同时小学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段[1]。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儿童早期产生的行为问题,到青春期后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儿童早期教育影响着一生的成长。儿童在早期教育中,学校与家庭成为重要的教育群体,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儿童成长过程中严禁出现由于家庭因素产生焦虑现象,家庭的美满与儿童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试验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与儿童心理存在高度相关,同时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与建立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也同样重要,因此家庭教育与儿童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关系。
2、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三者关系
儿童刚入小学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比重开始发生变化,小学低年级在入学时,由于年纪的问题仍然存在对家庭的依赖,幼小的心理上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生活,主要体现在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脱离家长的照顾与帮助,入学时儿童往往变现出失落、无助的心理,这种现象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在一起。
家庭教养在入学时家长有义务为儿童讲解学校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儿童充分了解学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且让儿童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学校的学习生活。学校教育在对小学低年级教育方面,首先应从儿童心理入手,不要盲目的进行学习教育,应建立儿童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其次应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想法,并且与儿童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小学低年级教育是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环节,儿童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低年级教育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起着重要因素。
二、小学低年级学习应为与家庭教育关联
1、家庭教育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学习问题,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不良习惯、青春问题五个方面。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是经历不集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与儿童进行沟通,及时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问题,学校与家庭及时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儿童在学生期间出现的情绪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因素,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儿童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解决儿童产生的情绪,减轻儿童心理上产生的负担,为儿童提供快乐的成长环境。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品行问题、不良习惯与青春问题应受到家长的格外注意,低年级儿童在生活中已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对身边发生的新奇事件,存在好奇心理,并将追求与模仿[3]。低年级儿童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逃学。离家出走等行为,如发生其中行为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学生品行发生改变时已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家庭是儿童最为信赖的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在品行改变过程中尤为重要。家庭教养模式不应采用家庭暴力解决方式,应采用说服教育模式。
家庭暴力只能使儿童表面表现出更改坏毛病的想法,其实在内心并没有接受家长的教育,因此家长应从根源入手。儿童在产生错误现象时应进行说服性教育,使儿童心理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行为。因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学校生活,家庭教育过程中家中每一位成员应时刻要求自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良好教育作用。
2、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由于性别因素,在形成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儿童行为问题在性别分布、地区分布、年龄或年级分布上的具有一定差异[4]。相关研究人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男童产生问题行为现象将高于女童,可能与社会化过程和社会期望水平等因素对性别的广泛影响,男孩、女孩在家庭与社会待遇和要求不同有着直接关系。同时男童与女童在问题行为的表现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根据性别因素进行儿童教育。女童低年级教育过程中,对家长与学校教育接受能力较强,并且能积极改正问题行为,而男童在家庭及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家长与学校对男童教育过程中,应按照儿童性格采取相应方式。
参考文献:
[1] 方建移.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学发展[J].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5(01):102-25.
[2] 王小宁.创造大未来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J].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9(01):211-69.
篇5
关键词: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
1相关概念的界定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Maccoby和Martin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和忽视型
James提出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Coppersmith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并经常持有的评价。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认为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虽然自尊概念界定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表明:自尊是一种包含着个体自我认知的价值判断,是个体对自我价值、重要性和成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的,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在青州市某初中和诸城一中抽取13-18岁中学生300名作为被试。
22研究材料
主要包括三个问卷:Perris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张建新和Schwarzer翻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
23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团体测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40份。男生111份,女生129份,对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结果
31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中母亲情感与温暖、母亲过分干涉、母亲偏爱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母亲情感与温暖(t=-228p=002)、母亲过分干涉(t=-201p=0045)、母亲偏爱(t=-205p=004),而其它因子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
32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分析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127,p
33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亲的情感与温暖呈正相关(p
34中学生自尊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学生自尊与父亲的惩罚和严厉、偏爱、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和过度保护有负相关(p
35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父亲情感理解与温暖、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惩罚和自尊。
决定系数R2为0156表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情感理解与温暖、自尊和母亲惩罚和严厉能预测自我效能感的156%的变异量。见表:
4讨论
研究显示: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亲的情感理解与温暖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和过度保护有显著地负相关;与母亲的情感理解与温暖有显著正相关,而与过分干涉和惩罚与严厉有显著负相关。这与彭丽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回归分析发现,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对一般效能感有影响,其中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情感理解与温暖、自尊和母亲惩罚和严厉对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5结论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自尊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父亲情感理解与温暖、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惩罚和自尊对自我效能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James W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296.
[2]Stanley Coppersmith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M]San Francisco:W.H.Freeman,1967:4―5.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王建平.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4(12):159―164.
[5]许玉燕,谢广田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2):46―47
[6]侯永梅,郑江敏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01)
[7]李妲,王亮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4
[8]姚婧媛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24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师生互动;方法途径
新环境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表明阅读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文章阅读使老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在有限的教学环境和工具下高效地提升课堂质量,就应注意积极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引领学生把感情投入到文章中。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面较窄,对文章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较城市学生差
在农村由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大型的博物馆、展览馆、动物园、海洋公园、科技中心等,而家长们也对扩展孩子知识面不重视,没有进行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更不用说定期让孩子到上述场所学习。因此学生知识面较窄,对文章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较城市学生差,对课文中的一些常识类、说明类文章较难理解,特别是进入小学高阶段学习,其学习进度较慢。若老师教学水平不够,更难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小学教学不重视科研活动,一般举办的科研活动是教师开设公开课,或是学校组织老师进行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的含金量不高,不能很好地发挥教研活动的实质作用,也导致一些老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其次,一些农村小学老师不注重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没有意识到时代进步,学生对学习需求也在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另外,还有部分老师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进行工作总结,导致教学水平下降。
3.个性上农村学生更为内向,不愿主动表达
在农村小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性较低,课堂气氛不够活泼,主要一个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配合,在课堂上不愿参与到教学中来,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学生更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更加平等、自主的互动式教学有所不适应。
二、加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方法途径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更高阶段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师需使出浑身解数,在有限的教学环境和工具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加强互动式教学,利用与学生的互动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领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引领学生学会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调动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脑等感觉器官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和演讲能力。因此老师要进行领读并鼓励学生朗读,通过领读,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好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而学生自行朗读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首先在早读时,老师要规定学生完成朗读量有多少,并根据当天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早读期间把文章的大致内容记下、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标记不懂的地方。早读时老师领读一遍,让学生大致知道如何断句,再让学生跟着齐读三遍后自由朗读。并成立评分小组,组长轮流当选,评出当天朗读最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加分奖励,激励学生朗读。然后,在课堂上老师进行领读,并在领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跟读时思考。
例如,人教版课文《自己去吧》,文章运用了反复、强调、押韵等多种方式,因此朗朗上口,十分适合朗读。老师先领读:“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学生跟读一遍,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鸭子妈妈要让鸭子自己游泳。”接着老师再领读下一段,“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提出同样问题。接下来角色模拟,老师当鸭子妈妈、小鹰妈妈,学生当小鸭和小鹰,分角色进行朗读,既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又能带动学生理解课文。
2.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多样化教学
老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互动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老师长期研究和探讨的话题。首先,老师要根据文章的类型选择教学方法,童话类文章的阅读,老师可在课堂上加入游戏环节;说明类文章,老师则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游记类文章老师则带领学生走出课室。然后,老师利用卡片、画笔、橡皮泥等工具制作教学模型,并让学生动手跟着做,在指导学生动手时创造师生互动的机会,既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又提高阅读能力。接着,老师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播放一些图片、音乐或视频,增加课堂趣味性。
例如,进行人教版课文《美丽的珊瑚》一文的教学时,许多学生并没有见过真正的珊瑚,因此老师要从颜色、形状、种类、生活环境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可借助互联网收集相关图片,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珊瑚?”“有哪位同学知道珊瑚的颜色?”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好奇。接着老师将打印好的只有形状没有颜色的珊瑚图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常识涂颜色。学生在动手时,老师还可进行指导,这种师生互动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珊瑚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
3.巧妙设计游戏环节,在游戏中增加师生间互动
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若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增加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老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从而更有效地加强小学语文阅读师生间的互动情况。首先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不同的游戏,并准备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要根据课堂气氛开展游戏。当老师发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心不在焉时,应当抓住机会进行游戏,从而提起学生的兴趣。游戏结束后老师还要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文章思想。在开展游戏阅读教学时,老师应注意做好精心的设计和计划,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
例如,进行人教版《乌鸦喝水》一课时,老师预先准备好瓶子、石头,并派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用吸管、不用手碰瓶子,但可以顺利喝水。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老师在课堂上走动,接受学生的提问,并协助有困难的学生。给出足够时间后,老师查看学生的成果,将学生的方法总结起来。接着就让学生翻开书本,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乌鸦的办法优点在哪里、运用的原理是什么、生活中什么事情还可以这样做等问题。结合游戏与自主思考,将学生完全带入文章中,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课堂质量。
总之,加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探讨与思考需进行长期奋斗,进入新世纪,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老师的教学也遇到较大的挑战。为适应时展的要求、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老师应重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积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兴趣 导入环节 游戏
小学英语课程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位置。对于小学英语来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落实到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去。老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成功的导入一节课是上好整堂课的关键,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导入新课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精辟生动的开头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课开始前师生之间做一些口语交际,老师讲一个小笑话,做一些小游戏或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指令性动作等,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课前歌曲热身,创设英语氛围,激发学生语感,用观看课件的形式了解所学内容,不但降低了理解内容的难度,而且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还可利用实物、图片、单词卡片等手段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语言环境,生动、形象、有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大大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用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如果教师能以可亲可敬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等负心理效应,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会给以后的教学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好处。英语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对于学生“司空见惯”的而相对语文、数学等课程而言,是较为陌生的语种,必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向往、激动、无助等心理压力,并强列渴望从任课老师的形象和言语中寻找答案和心理平衡。
思想上的共识,必然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的双向配合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做知心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他们更快更好掌握英语这门未来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
三、活用游戏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可以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从而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之前,应该先设置好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准备。只有接受理解游戏,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有一些课堂上常常使用的旧游戏,可以就规则或玩法做出适当的调整,玩出新花样。如Simon Says游戏,教师用英语发出命令时,学生按命令来做动作。时间久了之后,游戏失去了新鲜感。在使用这一游戏时,我加入了手势,手势时而和命令一致,时而不一致,并且告诉学生手势本身与命令无关,不需要考虑,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跟着手势去做而出错。这样不但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还使旧游戏有了新生命。
如在学完介绍朋友后,可以玩传球的游戏,当球落在谁的手上时,他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传球的人,“This is/she(he)is my friend”游戏的目的在于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新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给同学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中加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注意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富于想象的情境之中,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表演的人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角色,观的人无不被同学的“惟妙惟肖”的演技逗得捧腹大笑。这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吸引了全班同学。他们从表演中提高了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
五、培养能力与信心,提高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一些兴趣以后,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老师的应抓住这一点,采用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差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增加,甚至产生厌学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努力减少优差现象,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篇8
掌握好女生教育管理是中职学校做好班级建设,树立优良校风,建立和谐校园这些方面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要求。本文主要对中职学校女生教育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
比较普通高中生和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能够发现,中职学生大部分都不存在升学方面的压力,存在大量的课余自由安排时间,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社会接触,并且中职学校的女生大部分都在16岁左右,还处于青春期,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比较特殊。
因为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中职女生表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厌学情绪十分严重,逆反心理较为强烈,陷入早恋,以及女生暴力事件不断增加。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女生教育和管理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下面将进一步分析中职学校女生教育管理的方式。
一、思想方面的教育
针对教育部门颁布的有关加强和改善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对于女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诚信美德这些方面的教育,让中职学校的女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加坚定对于当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拥有以优质职业技能奉献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遵纪守法教育
要依照女生的特点,进行法制教育,让女生能够学法、知法以及懂法,并且做到守法,不触犯法律。知道怎样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对于学校的所有纪律都应该严格的遵守。
三、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可以在学校学生会中设立女生部,安排女生部干事在规定时间到每个寝室了解掌握寝室的情况,把女生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的问题汇报给各班班主任,能够把部分隐患问题及时的解决。女生部干事工作和普通学生一起生活,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情况,能够作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各校团委也积极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所有系都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学生处(科)和团委以及每个系,在特定时间内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对于女生进行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和报告。让女生清楚心理与生理的相关知识。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分组式的方式,设置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针对其成长和学习以及生活,还有求职就业这些方面的真实需求开展教学和辅导。提升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实施四自教育和积极生活教育
中职学校可以对女生进行四自教育,教育其怎样做到自尊和自爱以及自立和自强。中职学校应对学生早恋进行疏导,对于交往和友谊要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使学校女生热爱生活和自然以及家人和生命。对于竞争和合作以及逆境和顺境都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采取谦逊和友善的态度。切记不能爱慕虚荣,积极抵制社会不良之风,了解社会的主流,养成高尚情操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
五、实施素质能力教育
女生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情况对于她们未来就业成才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应该使用多种方式来提升女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鼓励更加多的女生考取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在拿到学校毕业证的前提条件下,还应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证书。提升其动手能力以及真实操作的能力。由于女生在求职时遇到的问题将会比男生多很多,中职学校更应该帮助女生提升就业率。
六、多种方式实施教育管理
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主要场地,同时也是对女生实施思想政治、法制以及职业道德等教育的主要途径。德育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学校的德育课程应将女生的实际情况当作出发点,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女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升女生思想素质及各项能力。
班主任扮演者学生健康成长指引者的角色,负责班级平时管理以及德育工作的主要职责。班主任应该在做好班级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下,对于女生给予更加多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女生,以及那些遭受学校纪律处罚的女生。让其都可以健康地成长。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应该选择培养女生,在有女生的班级当中配置一些女生班委,在女生人数占班级总人数一半的时候,班长或者团支书这两个职务要安排女生担任。
在班级评选优秀干部和奖学金的时候,也应该稍微偏向一些女生。党团组织与学生会工作也应更关心女生,在学校组织的业余党团学习培训班都应该选出一些优秀的女生参加,在开展党团学习中重点对女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学校以及每个系、学生会和女生部要针对女生特点组织一些积极向上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将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以及服务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建设文化校园,中职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发挥女生的作用,第一应该针对女生特点组织活动,第二,还要针对重大事件以及重点不断开展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教育工作,对女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用全校大型活动,例如升旗仪式和报告会这些方式,对女生实施爱国主义以及形式任务教育。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中职学校女生教育管理方式的阐述。使我们认清了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管理方式对于中职学校女生进行教育管理。使其能够做到自尊、自爱、自立和自强,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做到不爱慕虚荣,友善待人。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中职学校女生教育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方式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新形势要求卫生教育者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养成紧密结合起来,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以培养“作风严谨、操作规范、尊重科学、医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新型高素质卫生人才。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实用性人才,这要求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的教育模式,以发展的高标准应对现实的严要求。
1.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等卫生学校的生学生在校年龄多为15岁-18岁,学生年龄小。他们一方面思想活跃,渴望成才,但也韧性不足,遇到困难、挫折容易消沉泄气;同时缺乏辩证的思想方法,往往主观、偏激,容易被误导,既有表现自己才华和知识的强烈愿望,又受鄙薄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承受着应试教育失败、对个人发展前景迷茫的心理压力等,综合素质不高。
他们多是中考落榜生,这部分学生多存在厌学情绪,难教、难管、违纪率高,多数的学生不是因为对专业感兴趣或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而是在家长考虑了社会就业形势、个人就业能力甚至人际关系网等各种因素后为子女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因而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动力、压力。
2.树立主体性的德育观和健康积极的人才观
医学是一门神圣而又高风险的特殊职业,要使上述年龄普遍偏小,同时综合素质急需提高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应岗位需要,做一位爱岗敬业、医德高尚、医技高超的医务人员,这就对卫生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授人以技,同时还要授人以德。德高方能服人。这就要求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从根本上改变德育教育模式。
改革开放使人“主体性”的思想得以确立。对学生而言即要求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约束人。而是以学生情感发展和精神成长为本,明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即主体性的德育观,它以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它要求我们在学生道德个体性培养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将一种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
3.以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为本
新时期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医患之间矛盾被媒体最大化,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重视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能面对现实,正视挫折,并能从挫折中崛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他人、相信组织和社会,遇到困难不退却,对前途充满信心,始终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工作,消除和预防矛盾、痛苦、抑郁和悲伤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唤醒、保持和调动学生的信心、热情、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和持之以恒的心理状态,这有助于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繁杂、苛刻的医疗工作。
4.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的创新性
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应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教育方式,就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多样创新教育方式。常见有说理教育法、讨论法、实际锻炼法。
4.1 说理教育法:即教师借助语言和事实启发、引导医护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在说理过程中,应注意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快、民主氛围,这样有助于淡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痕迹,防止居高临下。此外还应注重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注重说理的逻辑,做到有理有据。同时注意说理形式多样化,说理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4.2 讨论法:即教师组织和指导医护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教育意义在于经医护生集体讨论的道德准则有助于医护生个体态度的改变,且讨论的过程也会影响医护生的道德发展,并收到提升医护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效果。但应注意在开展课堂讨论时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确保医护生在课堂讨论中有自由思考的空间,并能主动而又真实地表达他们的观点。还应根据医护生道德发展阶段特点,启发其积极思考,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4.3 实际锻炼法:医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活动与专业课实验、实习及实际操作同实践技能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其职业道德教育就不仅仅局限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课堂的外延更加宽泛了,既可能是实验室,又可能是实习基地,也可能是临床医院的病区、病房,还可能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社区。基于这一特殊性,故其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采用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一种组织受教育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训练,从而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实际锻炼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组织医护生参加社区医疗服务和到医院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把医学伦理道德知识、观点、信念、情感转化为道德践行,增强道德意志,丰富道德情感,不断提高道德认识。
总之,中等卫生学校的职业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教书育人的阵地,适时地结合教学内容把德育渗透到本门课教学中,使我们的教育做到既教育人,又发展人,坚持德育观念、内容、手段的不断创新,以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学生特点;教育;教育方式;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有其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随着近几年以来学生生源的现状,给个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困扰,教育的难度更大。现在的在校生,全部是90后的一代,其学生在价值取向、行为作风、学习态度、职业意识、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90后的特点。凸显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寻求适应学生学习的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评价手段,探索学生教育工作新的方式和工作方法,对于学院的发展,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 90后学生的现状和特点
我们办公室的同事间经常谈起9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其实不光是我,多数教师都觉得现在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性格特点:
自主、自信、性情率真,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表现毫不演饰、自我中心意识较强,遇事不冷静,显示出处理问题比较武断,个性上的张扬与倔强使得他们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有自己的坚持。性格上的使然导致遇到问题缺乏冷静思考,难免会不顾客观事实或是在没有周全考虑的情况下就激烈地反对或排斥某一事物。
2、学习情况:
现在高职院校接收的学生人学分数普遍很低,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不强。且有整体学习水平还会下滑的现实,体现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表现为:文化理论课水平很低,自我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普遍缺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总之体现为综合能力强,但学习能力、控制能力较差。
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现今,北京市的高招格局已发生变化,高职学校正在从"挑学生"过渡到"被学生挑",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成长成才的基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一切教与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人的行为习惯包含了学习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个习惯及其他行为习惯等等,学校教育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
1、 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生活态度、人生观及人格修养的教育,目的在于陶冶人的精神,培养人的素质。在人才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战略资源的今天,素质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企业以至一个国家谋求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特点与目的还不十分了解,有的学生对上中高职有自卑心理,认为高职学生比普通高校大学生低一等,因而自暴自弃。有的学生无视学习的责任,终日沉迷网吧,无所事事,逃课、睡赖觉、带女朋友玩,遇到问题偏激,没有责任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混乱,心里一片空白。由于他们素质较差,知识面较窄,给学校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与近年来我国教育过分偏重应试教育、学科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学生中的道德观念削弱,精神空虚等现象也在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迫切。
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说教,要注意通过组织各种实际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对现在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具有学院自己特色的"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以此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热爱生活,爱憎分明,学会遇到问题理性思考,会使学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同时也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学校各教学系每学期组织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竞赛,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上的兴趣和积极性。各教学系还注意选拔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上以点带面,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得到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
2、转变观念由管理学生转向服务于学生
每一位施教者要逐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遇到问题换一个角度去看学生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出发,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学会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价值,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为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创造好的氛围和环境;学生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学会适时的包容,从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包容学生内心合理的需要和感受。尊重学生人性,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健康向上的人格,而避免让学生盲目服从或抗拒管理,进而使学生出现极端或者引起某些心理障碍,势必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大忌。
以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大学不容易,是学生和家长来求学校。但现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相应地学生工作的着力点也要发生变化,要从过去管理学生为主,转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解决困难为主上来。学生管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最大优质服务,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一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都应立足于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上。如果不改变,我们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观念的改变,才能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把"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3、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好朋友"和学生的"引路人"
社会上有对高职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解,认为高职院校是低人一等,差生聚集的地方。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结构的多样化,以及单独招生的推广,走进高职院校的不再是"低等生"或"落榜生",而是一大批热心工程技术,希望掌握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
教师的责任就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质;学会欣赏
学生的优势;在生活上、情感上关心、关怀、关爱学生,做他的"好朋友",使学生在充满理解、信任、包容的氛围下,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与信心,尽可能激发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上: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注重职业教育的特点,侧重培养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和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做好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在教学设计中了解对象,正确分析其学习需要,着眼于激发、促进和引导学习者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初步使学生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教育家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 上一篇:教科研奖励方案
- 下一篇:企业土地征收补偿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