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重点项目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3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重点项目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对象和范围
发展公司经济范围为:在我市注册登记的汽车货运公司、贸易公司、出口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公司等。
二、工作目标
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兑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公司到我市落户,使公司经济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公司税收的增长,年公司经济提供税收力争达到15000万元,比年增收4100万元,其中:汽车货运公司税收力争达到3600万元,比年增收500万元。
三、奖励办法
为加快发展公司经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由市财政安排奖励资金,对引进公司、引进公司的乡(镇)、街道、市直单位、企业给予奖励。
(一)汽车货运公司奖励办法
1、对年6月1日以前注册的汽车货运企业,按年实际缴纳税收为基数,超基数部分按照50%奖励给企业。
2、对年6月1日以后注册的汽车货运企业,按当年缴纳税收总额的50%部分予以奖励给企业。
3、市直招商引车单位由市财政按照引进车辆所缴纳的车辆税收总额的15%予以奖励,奖励资金用于发展公司经济的相关费用、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奖励引进公司有贡献人员等支出
(二)贸易型公司奖励办法
根据公司缴纳税收情况,安排支出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为:
财政按照缴纳税收总额的10%奖励给企业。
2、为调动市直单位发展公司经济的积极性,由市财政按照公司缴纳税收总额的5%奖励给公司引进单位,用于发展公司经济的相关费用、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奖励引进公司有贡献人员等支出。
(三)出口公司奖励办法
1、立足引进出口加工型企业,做大现有陶瓷出口等公司,促进税收增长。
2、市直单位引进的出口公司(或企业),由引进单位和所引进的公司签订发展协议,奖励办法实行一事一议,报市政府审核批准执行。
3、乡(镇)、街道引进的出口公司(或企业),由乡镇与所引进的公司签订发展协议,奖励办法参照市直单位执行。
4、为鼓励市直单位发展进口公司(或企业)积极性,按公司年纳税额的0.5%奖励给引进单位。
(四)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公司
1、引进资金兴建废旧物资交易市场,推进再生资源企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回收企业创办再生资源加工公司,做长产业链,降低发展风险。
2、市直单位引进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公司,由单位和所引进的公司签订发展协议,奖励办法实行一事一议,报市政府审核批准执行。
3、乡(镇)、街道引进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公司,由乡镇与所引进的公司签订发展协议,奖励办法参照市直单位执行。
4、为鼓励市直单位发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公司积极性,按公司年纳税额的0.5%奖励给引进单位。
(五)公司税收归属及奖励的兑现
按照“谁引进,谁受益,谁奖励”的原则,市直单位引进的公司缴纳的税收,划归市本级,对公司和单位的奖励由市财政兑现;乡镇引进的公司缴纳的税收,划归乡镇,对公司的奖励由乡镇兑现。市本级公司经济的奖励由市发展公司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认定。
(六)公司税收的考核
1、公司经济税收完成情况作为重点项目调度,定期在市四套班子例会上进行通报。
2、市直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按照引进公司实际入库税收数的8倍,折算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数。
四、发展公司经济的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公司经济的组织领导,成立乐平市发展公司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财政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制定公司经济发展计划,规范公司经营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协调处理公司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加强服务。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简化办事程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公司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财税部门要提供优质服务,在公司办理涉税事务、兑现奖励资金等方面尽量提供方便,并在承诺时间内及时办结。引进公司的单位要强化跟踪服务,为公司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
篇2
第一条为有力促进小寨商圈开发改造,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调动各方参与小寨商圈开发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扶持办法。
第二条小寨商圈开发改造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由政府统一规划、策划,产权单位、开发商、投资商、经营商共同投资参与。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条小寨商圈开发改造区域范围:北至南二环,南至西路,西至含光路,东至路,沿长安南路两侧至电视塔,呈“甲”字形区域内。
第四条凡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单位,均适用于本办法。
1、积极参与并实施小寨商圈开发改造的企业和单位;
2、在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积极从事开发改造等相关工作的驻地单位和企业;
3、在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企业。
第三章扶持办法
第五条按照《小寨商圈开发改造实施方案》要求,如期进行开发改造的项目实施单位,由区政府给予以下鼓励扶持:
1、对小寨商圈内拆除新建的项目,由区级有关部门审核后,统一列入市、区重点项目序列,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协助办理规划、土地、建设等手续,积极从市上争取开发改造项目所涉及的土地、建设、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费用的减免政策,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2、对拆除新建的项目实行专项扶持。项目实施单位可申请配套资金扶持,凡符合《小寨商圈开发改造实施方案》要求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经区政府审定后,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贷款额度50%的贴息支持,期限为二年。
3、对开发改造完成后,用于商业及服务业的项目,区政府将协助进行招商、策划、包装和推介宣传,全程跟踪服务。
4、对改扩建或整修的项目实施单位,凡符合《小寨商圈开发改造实施方案》要求,给予改造外立面工程补助。
第四章奖励办法
第六条凡符合《小寨商圈开发改造实施方案》业态定位要求,签定新入驻合同二年以上,且纳税关系在区的经营单位,按照营业面积2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一次性专项补贴。
第七条凡在小寨商圈内新建商贸、文化、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具有合法的法人资格,会计核算程序规范,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在区,且依法积极纳税的企业,区政府将给予建(购)房补贴,按其当年上缴流转税、所得税留区部分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在当年纳税十二个月之后予以兑现落实。
受补贴奖励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商贸服务业连锁经营企业及大型商贸零售企业;
2、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宾馆酒店、餐饮、娱乐类企业;
3、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国际、国内大型专业旅游公司、文化产业公司;
4、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前50名及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中介等专业服务机构(不含房地产中介、企业);
5、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前50名的网络运营、增值和软件服务以及数据处理、交换、分析等专业金融信息服务类企业;
6、世界500强以及年营业额达3000万元以上内资企业,且在区设立地区总部的;
7、其他依靠信息、科技、人才以及可再生要素资源投入,对壮大地方经济贡献较大的现代服务企业。
第八条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国际(内)知名品牌,并落户的中介机构、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经区政府审定核准后,给予3-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第九条凡在小寨商圈内新建商贸、文化、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纳税登记在我区,年纳税额留区部分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企业,给予10-3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第五章服务内容
第十条区政府将对入驻小寨商圈内的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对确定的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实行区、街、企业三级责任管理,全程跟踪。对入驻企业办理项目核准、备案、规划、用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行业许可、城建、环保、商业听证等手续,区级相关部门将确定专人,明确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提供优质服务:
1、区发改委:对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实施的内资项目,在相关手续齐备的情况下,三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的核准、备案等工作;按照《区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确定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2、区外经局:对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实施的外资项目,在相关手续齐备的情况下,三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的核准、备案及权限内(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下)合同、章程的审批;免费帮助外资企业编写合同、章程,以及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税务登记、外汇开户、海关登记等手续。
3、区商贸局:负责协调联系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大型商贸企业商业听证工作;对申请听证的企业,经审核后,在五个工作日内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召开听证会。
4、规划分局:负责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所有项目建设规划政策指导工作;负责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下和道路红线30米以内的沿街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扩建、改建规划审批工作;对相关资料齐全的项目,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许可等手续办理,10个工作日内颁发相关证件;负责协调联系市级有关部门,加快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项目相关手续的审批进度,协助解决报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区建设局:负责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所有企业建审手续的办理和协调工作;对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实施的新建项目,在相关手续齐备的情况下,协助项目建设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建审手续的审批和办理;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完善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重点项目周边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
6、国土分局:负责协助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新建、改建项目用地手续的办理;对新建、改建项目在征地过程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快事快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提供便捷服务;在项目征地资料报批工作中,实行跟踪服务,在有关资料齐备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审核;在国有土地供给上,积极配合项目开发建设,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有关扶持政策,提高办事效率,指导协助完善项目供地手续。
7、工商分局:对小寨商圈开发改造范围内所有新注册企业实行登记注册当场办结制度;开通网上查询名称、网上年检和网上登记状态查询等业务,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电话预约上门和全程跟踪服务;建立投资信息定期制度,每季度向社会公布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发展走势,及时为投资者创业提供全面、详实的投资信息参考。
篇3
雨湖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产业集群为龙头,规模工业做支撑,项目建设为手段,充分发挥工业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的主支撑作用。从五个方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多思路走出“新工业”
走产业集群化之路。把平安矿山装备产业集群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龙头来打造。加快产业集群平安大道建设。完善产业区内水、电等配套建设。促进项目落实,8月份全面投产与浙江威尔公司签订的高强度无缝风筒合作项目。开工建设新引进的工业及井下除尘项目。抓好规划引导,拓展发展用地。积极引导区内同类企业、产业到产业区发展,扶持平安电气集团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
壮大规模工业。把支柱产业做大。1~7月,机电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4亿元,同比增长32.6%;冶金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60.6%。把骨干企业做强。一方面扶持9家标志性企业年产值过亿元;另一方面重点扶持20家成长型企业。1~7月,有平安电气、恒盾集团2家产值过亿元,一格制药、鑫湘锰业2家产值过9000万元。扩大产品知名度,重点打造平安、恒盾、恒源等一批知名品牌。
依托工业园区载体。拓宽发展空间,长城乡上新村部分山地纳入先锋工业园后续发展范围,作为平安矿山装备产业集群规划用地和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依托江南机器集团的产业裂变和闲置厂房、土地资源,加快建设楠竹山工业小区,重点发展汽车配套、矿山机电、钢结构件产业。组建鹤岭工业小区,积极承接长沙市企业外迁和沿海产业转移。优化发展环境,理顺园区体制,建立健全“一园多区”的投入机制、利益机制、“一门式”服务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快园区建设,引进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规范发展、投入开发、政策激励上作文章。
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快项目库建设。今年全区计划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有92个,着重围绕“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策划包装工业项目8个。调整充实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加大要素聚集力度。紧扣重点项目节点,促成各种资源要素向企业集中,朝产业集聚,在园区集成。今年已有10多家大财团和知名企业洽谈投资事宜。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国产实业集团带项目来选址办厂,和众路桥机械有限公司扩产经营,浙江浪莎控股集团、长沙唯客多纸塑包装公司产业转移等。三是加强项目建设调度。落实时间分解,强化重点项目督察制度,确保各项目按时落实到位;强化区级领导、区直部门联点项目的责任。先锋工业园内有平安电气、恒盾集团、麓安化工等11个投资项目累计投资2.78亿元;金属材料市场、平安矿山装备产业集群、碧云光触媒新材料基地、恒欣机械扩产等重点项目均有突破。
篇4
我受县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并就下半年全县工作提出意见。
县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一四五五”发展思路,围绕“一三五”工作主线,唱响产业培育主旋律,完善工作抓手,突出重点任务,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先突围,奋力跨越,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突出“一三五”工作主线,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产业培育年”活动动员大会,迅速在全县掀起兴产业、重实干、促跨越的热潮。围绕54个产业项目和30个重点项目,县级领导深入一线,解决问题,督促落实,加快工作推进。四月中旬落实市委常委扩大会精神,及时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产业项目推进会,迅速在全县形成“全力抓项目,奋战二季度,确保双过半”的良好局面。截至6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7.3亿元,同比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4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36万元,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5亿元,同比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48亿元,同比增长19.2%。四个市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其中*超额完成投资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县经济保持了后劲增强、活力提升、发展加快的良好势态。
——产业培育成效显著。县委常委会扎实推进“产业培育年”活动,建龙头,抓基地,扩规模,育品牌,着力为跨越发展积蓄后劲、建强支撑。一产方面,抓住禽业开工建设和我县列入全省核桃产业种植重点县的机遇,及时研究出台扶持肉鸡、核桃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建肉鸡等养殖小区(场)52个,全县鸡存栏达到75万只;新栽核桃1.37万亩,累计达到9.56万亩。19个一产项目全部开工,县工业园二期开发不断加快,完成了温泉路、豪奇路和101省道园区段改造工程;继续实施亿元企业培育计划,汉丰药业、震鑫异型钢等企业产值迅速攀升;尧柏水泥厂有望纳入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扶持企业,航天测试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非公经济发展迅速。12个二产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三产方面,围绕“美食、美玉、美景、美汤”品牌,县城及等区域开发明显加快,休闲度假区、建设等项目积极推进,启动路旅游带规划编制,等景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3个三产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2.2%。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经过努力,产业培育在全县形成了共识、迈开了步伐、取得了进展。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县委常委会围绕目标、加强招商、优化环境、促进落实,不断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在第十四届“西洽会”上率先举办招商项目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抢占先机、形成氛围。成功与陕西投资集团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家具工业园、伊利冷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在全县强化“项目决定发展,招商引领未来”的理念,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精细服务的意识,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阻碍项目建设、干扰企业发展的人和事。全县签订合同项目16个,实际引进内资6.19亿元,利用外资481万美元。
篇5
一、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
(一)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享受同等待遇。
(二)允许民问资本进入能源、交通等垄断行业和领域;积极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BOTBT等方式。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建立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参股、控股和兴办地方性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三)放宽民间投资在注册资本和投资方式准入条件。其中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在五年内分期缴付。申请料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一律不受资金额限制。
二、加快推进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建设
(四)围绕能源交通、农林水利、高新技术、服务业、社会事业、旅游等关键领域。列为市县级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调度和推进。
提高工作效率。简化民间投资项目审批顺序,五)强化服务意识。提供绿色通道服务,项目前期工作涉及的经发、住建、国土、环保、人防、消防、工商等相关部门要缩短前期手续料理时间,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六)认真搞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的筛选、贮藏工作。努力做到建设一批、贮藏一批、谋划一批,确保民间投资项目的接续性。
三、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
(七)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规划引导。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组为股份制经济组织,村民改为股民,运用市场机制与开发商合作进行城中村改造,进行高标准、大投入、大规模的整体连片开发,并且捆绑带动道路、绿地、商业、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推进和谐的乡村化进程,加快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建设形式多样的小商品市场一条街、农民工守业一条街等。支持民间投资以竞拍形式参与城区党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存量资产的盘活,八)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存量资产的盘活。依据乡村规划支持民间投资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建设商业饮食文化一条街。合作开发建设综合写字楼、商住楼等。
允许建设乡镇干部住宅小区、教师住宅小区、基层医护人员住宅小区和科技产业园投资企业职工住宅小区等。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国家相应的政策性住房建设政策。九)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县城参与住房建设。乡村规划的引导下。
四、切实做好民间投资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十)县经发局会同有关部门、各镇。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每年筛选10个重点民间投资招商引资项目,突出产业招商、特色招商和优势招商,精心谋划和组织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十一)实时掌握省内外行业龙头民营企业的投资战略和计划。实现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和资源集聚。
五、加大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
(十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设立担保基金和股份制担保公司。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参股政府投资为主导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专项用于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业务的风险弥补。积极出资参与渭南市融资性再担保机构,化解和降低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的风险,体现担保资金放大倍数杠杆作用。
(十三)鼓励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通过集合发债、私募基金、风险投资、金融租赁等多渠道融资。筛选并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独立或集合发行企业债券。县财政设立补贴奖励资金。县财政对发行利息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对投资我县中小企业的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县财政根据投资额度给予一定奖励。
(十四)鼓励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对民营及中小企业上市工作的培训和辅导。为民营和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做好跟踪服务。
(十五)建立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快民间投资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产业引导,搭建银行、担保机构与民间投资项目互动对接平台,为民间投资提供融资服务。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洽谈对接会,推介有良好发展前景急需贷款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使各个银行、担保机构对民间投资项目深入了解,提高担保贷款胜利率。
(十六)鼓励银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完善政府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奖励机制。
(十七)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在本县注册登记。前两年按其所缴企业所得税实得局部全额奖励,后三年减半奖励。鼓励证券公司、平安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本县依法依规投资或设立股权基金和直接投资公司,各有关部门在注册登记、人才引进、经营场所选定等方面做好政府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十八)守业资本所投资的企业。并可以实行技术分红、股份期权、年薪制等智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十九)完善保守的金融体制。并与其他国有银行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对其开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
引导和支持民间投资六、积极运用财政、税收、土地、价格等政策措施。
(二十)发挥政策性资金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报项目和争取国家各类补助资金。申报争取各级财政预算布置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与创新、服务业引导资金等专项资金。
采取政府投入引导、社会风险资金参与、境内外投资融合多元化筹集。重点扶持民间投资有市场、有前景、有效益和科技型、外向型、创意创新型等初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二十一)积极参与建立中小企业守业投资引导基金。
(二十二)全面落实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倾斜的各项优惠政策。依照税制改革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宣传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辅导纳税人及时按要求报送减免申请资料,把西部大开发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原原本本落实到位。
(二十三)实行鼓励民间投资的土地管理政策。民间投资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由县级在用地计划中统筹解决。对民间投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对民间投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市
县重点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给予支持。
(二十四)实行鼓励和扶持性的价格政策。对民营资本参与的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资。实行与国有投资相同的电价补贴政策;对民营资本参与的收费路桥、污水和垃圾处置等项目,依照保证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项目建成运营后的车辆通行费和处理单价。
七、加强对民间投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运行监测
(二十五)综合协调。将民间投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共同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
篇6
为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和空港优势,深入实施“三产富县”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档次,增创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突破,尽快使服务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全市、全省乃至西部服务业发展高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立足“中国西部航都,成都南部新城”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35223”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按照“规划大手笔、结构大优化、产业大融合、推进大开放、实施大项目、发展大三产”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三产富县”战略,着力构建“附加值高、辐射力强、就业面广”的服务业体系,努力使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增强我县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末(2010年),服务业发展力争实现“一个翻番”、“一个优化”、“三个增长”、“三个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在“*”末的基础上翻一番;着力优化服务业结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44.7%,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税收、吸纳就业年均分别递增15%、15.5%、5%以上;服务业在招商引资总量、招大引强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三方面实现突破,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不含房地产),引进房地产以外上亿元服务业项目50个以上,基本形成以“两城”(东升、华阳)、“三区”(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成都航空物流园区、总部经济园区)、“三走廊”(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重点镇及区域中心镇为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力争使我县服务业发展走在全市、全省乃至西部前列。
*年,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达112.6亿元。引进到位资金50亿元,引进上亿元服务业项目10个(均不含房地产),在增创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上实现突破。
三、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
1、倾力打造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完善园区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展销、品牌服装直销、知名连锁销售等现代商贸业态,努力将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打造为西部一流的现代商贸基地。*年,培育年营业收入上10亿元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1户以上、引进项目10个(其中上亿元项目4个),到位资金10亿元。“*”期间,现代商贸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以上,2010年前形成以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为核心的“成都南部临港新商圈”。
2、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整合提升商贸业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服务方式和新型业态。加快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完善城乡流通服务网络。*年,完成全县商业网点规划,建成大型专业市场3个。“*”期间,重点在东升、华阳城市分区及区域中心镇,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专业市场10个、综合市场5个、商贸中心5个,规划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商业街区、社区,促进商贸流通业全面繁荣。
(二)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推进成都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尽快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三网合一”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中转、仓储、配送和物流加工等现代物流业,努力将成都航空物流园区打造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物流枢纽。*年,引进航空物流项目5个以上、航空物流加工项目2个以上、航空物流企业区域总部中心2个以上,到位资金8亿元以上。“*”期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以上。
(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加快建设航空港、成都南湖、牧马山新城、县城新区、宗申总部经济园,搭建总部经济发展平台,重点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等类型总部经济服务业企业的地区总部及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或分支机构落户。*年,引进总部企业15个,到位资金8亿元。“*”期间,总部经济增加值年均递增20%以上。
(四)做精做特文化旅游业
1、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重点打造“一镇”(黄龙溪)、“一山”(牧马山)、“一河”(府河)、“两城”(东升、华阳)和“三走廊”(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大力发展以“古镇文化、乡村民俗、田园风光、休闲农庄”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旅游业,努力将黄龙溪古镇和牧马山建设为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将府河沿线打造为黄金旅游水道,将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建设为文化旅游精品走廊,推动节会经济、特色餐饮和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年,引进休闲旅游项目5个以上。“*”期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
2、在县城新区、西航港开发区老区、牧马山新城等区域,积极发展文化创意、运动休闲、数字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建设牧马山文化创意与运动休闲区、文化产业聚集区及文化博览影视区,加快四川国际网球赛事中心等一批高品位、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承和发扬火龙和南狮等民间艺术,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年,引进文化产业项目5个。“*”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以上。
(五)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在东升、华阳规划建设城南金融分中心,大力引进金融、保险机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优化金融交易环境,形成金融机构多元、金融产品多样、存贷结构合理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金融业务电子化、支付系统现代化、信息系统网络化。加快发展保险业,大力发展服务“三农”的保险体系,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着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努力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建成全省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先进县”。
(六)发展壮大信息服务业
以专业化、精品化、个性化、规模化为方向,支持邮政、电信等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重点发展软件外包等信息服务,拓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专业信息网络增值服务。建设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完善网络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农业、农村信息网站,建设行业、企业、市场等特色专业网站,逐步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咨询综合服务体系。
(七)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交通、供电供水、环保设施、市政设施及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符合规划需要的学校。加强社会体育健身服务网络及设施建设,推动体育产业市场化步伐。深化医疗卫生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完善市政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规范和发展咨询、中介组织等服务业。积极培育社区商业,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扩大商业网点建设,积极发展管理、家政、托幼、养老、医疗等社区服务业。
四、政策措施
(一)用地支持政策
1、统筹安排全县用地指标,每年将全县30%—50%的用地指标用于发展服务业(纯住宅房地产除外),切实保障服务业项目特别是重大服务业项目用地。
2、对列入市、县级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二)财税扶持政策
1、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县财政*年预算先安排1000万元,以后每年按服务业入库税金地方所得和服务业发展需要适度追加。主要用于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和重点企业纳税、出口创汇企业奖励、企业贷款贴息及企业购买和租用营业用房补贴等。
2、在我县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且当年纳税县级留成部分达20万元以上的新办软件企业、文化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等服务业企业,以其当年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新增县级财力部分为参照标准,实行“533”财政扶持政策(按第一年50%、后两年30%比例)。对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可采取“一企一议”的方式确定更优惠的财政扶持政策。
3、在我县新购买营业用房新办软件企业、文化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等服务业项目且当年纳税县级留成部分达2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不超过其购房价款总额2%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在我县租用营业用房新办上述服务业项目且当年纳税县级留成部分达2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其税收县级留成部分的5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以上两项补贴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4、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行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收入按国家政策暂免征收所得税。
5、对服务业企业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且主营业务收入达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6、至2010年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按国家政策实行即征即退。
7、*县聚源融资投资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应积极协调相关金融担保机构,为新兴服务业和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提供相应的融资推荐、打捆贷款服务。
8、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
(三)奖励激励政策
1、对全县服务业企业按税收贡献,颁发“纳税大户奖”:
(1)企业法人(航空运输及其服务企业除外)当年纳税县级留成部分达50—100万元(含50万元)按年纳税县级留成部分的2%对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经营者予以奖励。
(2)企业法人(航空运输及其服务企业除外)当年纳税县级留成部分达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按年纳税县级留成部分的3%对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经营者予以奖励。
享受纳税大户奖的服务业企业,其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必须比上年增长。享受“533”财政扶持政策的服务业企业不同期享受“纳税大户奖”。金融机构按现行奖励政策执行。
2、凡总部在*注册和税务登记的,由总部实行“七统一”的连锁企业在城区新开设直营连锁店,实际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且实际经营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每增设一个网点一次性奖励3万元;新开设直营连锁店,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的以上的,每新一个网点一次性奖励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规划的规范化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万元的按1%的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部分按1.5%的标准给予补助,此项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以上经营期必须满一年以上并产生良好税收。
3、新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企业、商店),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
4、新建的“放心商店”三年内税收的地方所得部分全额返还。
5、连锁经营企业在镇(街道)每新建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超市门店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
6、鼓励争创文明规范市场,被新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市场的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
7、鼓励农贸市场超市化,凡新建或改造营业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含2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以上的,经验收达到超市标准要求的,分别奖励3万元和5万元。
8、在境外新上市的商贸、物流等企业(募集资金全额用于*发展),一次性奖励企业主要经营者和突出贡献人员100万元。
9、被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机构或授权组织新评定为五星、四星、三星宾馆(饭店),一次性分别给予企业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10、对创建为国家3A、4A、5A级景区的,当年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11、被新列入“全国百强旅行社”和“成都一日游”旅游线路的企业、“旅游服务推荐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适当奖励。
12、对率先进入全省十强或全国百强的旅行社或同业旅游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
13、在我县举办规模大、效益好、有市场潜力的国际性品牌会展项目给予适当奖励。
14、鼓励拓展地方产品市场,服务业企业凡在市外组织召开*产品推介会的,每次奖励0.5万元。
15、对经主管部门批准,新组建的具有较强行业带动力和较大社会影响力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服务业行业协会和地区商会,一次性奖励3—5万元。
16、出口创汇服务业企业的奖励办法按《*县外经贸专项促进资金管理办法》(双财经〔*〕100号)执行。
17、对获得国际国内各类名牌商标(商号)的服务业企业的奖励办法按《*县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奖励办法》(双办发〔*〕63号)执行。
(四)招商引资激励政策
1、各镇(街道)引进服务业项目落户总部经济园区的,按照引进工业项目的政策执行;其余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异地落户服务业项目,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30—50万元。
2、中介机构(个人)引进服务业项目,按《*县服务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双委发〔*〕60号)执行。
(五)配套政策
1、世界500强、大型跨国集团、国内100强、国内外行业知名品牌企业(包括中介机构)在我县投资的服务业项目,在项目用地、水电气价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扶持等方面实行“特事特办”、“一企一议”,由县“三产富县”战略领导小组研究后报县委、县政府审批。
2、在我县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成都航空物流园区、总部经济园区投资的服务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及投资上2000万元服务业重大项目的高层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在县域范围选择落户地点,其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
(六)其它
1、享受以上扶持、奖励政策的服务业企业必须在*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以上扶持、奖励政策房地产(含商业房地产)除外。成都航空物流园区的服务业企业按照*县《关于加快成都航空物流园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实施意见》《双委发[*]35号》执行;总部经济园的服务业企业按照*县《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双委发[*]71号)执行;文化产业按照*县《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双委发[*]46号)执行。
2、凡需享受服务业项目扶持、奖励政策的企业(业主)向县商务局申请,由县商务局组织有关部门会审后上报县“三产富县”战略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委、县政府审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三产富县”战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政策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各镇(街道)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具体抓好服务业发展工作。把服务业发展作为镇(街道)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加强对服务业的统计、分析、监测和信息工作。
(二)完善发展规划。高起点编制全县服务业发展规划,完善现代商贸业、物流业、旅游业及专业市场、商业网点布局等专项规划,沿城市主轴规划发展新经济带,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核心商圈、中央商务区建设,集聚发展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全面优化升级。
(三)培养引进人才。面向全国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物流、商贸、总部经济、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高层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与发达地区、大专院校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采取挂职锻炼、组织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培养服务业发展紧缺人才。服务业企业引进高尖人才的激励办法,参照成都市相关政策执行。
(四)优化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行业组织,引导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强行业自律。坚决打击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的行为,大力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坚决制止和查处乱执法、乱摊派、乱罚款行为,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篇7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绍市委发〔*〕17号)及《*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信息技术、中介服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确立市区服务业中心地位,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现就优化市区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工业企业腾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对历史形成的市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凡属根据产业导向要求必须禁止、淘汰或调整升级的,因环保、安全等问题影响人居环境的,因城市规划调整需要改变用地性质的,在3年内都要腾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或搬迁改造的,经批准,执行下列政策:
(一)凡企业实施搬迁的,土地和地上合法建筑可按《*市区土地储备办法》或市政府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进行补偿。生产设备补偿可按下列标准执行:化工企业按设备净值的50%给予补偿;印染企业按30%给予补偿;其他企业按20%给予补偿。企业的误工损失、停产损失可按在册员工年平均工资进行补贴,补贴最长不超过2个月。对市区二环以内腾空的土地原则上不再发展工业企业。
(二)凡在企业原址就地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及《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21号令)的有关规定,依法按现行的土地市场价格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允许改变用地性质(不含已征用、未建的闲置工业用地)。
(三)大力推进生产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对从原企业中分离发展现代物流、投资服务、信息咨询、工业设计、技术服务、检测检验、仓储运输等生产业的,3年内,新办企业利润形成地方财政收入部分,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就地发展生产业的,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保持用地性质不变。
(四)袍江工业区等园区要规划安排一定数量的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工业用地,用于市区企业搬迁。搬迁企业投资额不满500万元的一律进入标准厂房。
(五)搬迁企业在市区范围内实施易地改造的,原厂址所占用的水、电、气使用指标、排污指标,由供水、供电、供气、环保部门按原指标移至搬迁改造新址,不再收取费用。超过原有指标部分,由相关部门予以优惠收费。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全额征收,上缴财政专户,其中属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扶持。新上改造项目按市重点工业项目标准享受有关优惠支持。
二、鼓励创新、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
鼓励引进有特色、有影响,能促进市区消费、就业、税收,提升市区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对引进的项目,经批准,执行下列政策:
(一)项目业主可享受市区招商引资及《关于鼓励外地企业来绍投资的意见》(绍政发〔*〕58号)等有关政策。
(二)地上建筑物实际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1.5%以内给予贴息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对投资规模特别大,并能增强区域功能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奖励办法。
(三)完善项目生成、推进机制。按照“引进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建立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和大活动的项目库,实行专项管理,落实项目责任,给予专项扶持。各开发区要优先安排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市区每年用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含住宅类项目)的土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5%,确保项目落地。建立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市领导联系制度和审批“绿色通道”。
(四)鼓励市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创新项目,吸引投资。对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创新、引进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评审一批项目创新奖、项目引进奖,给予通报奖励。
三、鼓励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
(一)在市区安排一定地块,重点发展建筑产业研发总部基地、文化创意总部基地、商务服务中心。对在市区注册登记并纳税的入驻企业,年实缴税金首次超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2亿元的,分别按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20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企业经营者。对新入驻的大企业、大集团总部,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奖励办法。
(二)对建筑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出租率达到50%以上,入驻企业在市区注册登记纳税的比例达到50%以上的商务楼宇,经认定,楼宇建设企业执行下列政策:
1.对登记注册并在市区纳税的楼宇建设企业,在市区新开发楼宇竣工时,按商务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20元的一次性补助,用于楼宇的维修保养。
2.对来市区建造楼宇的企业,3年内,按地方财政分成年贡献额400万元为起点基数,比上年基数增长的,其增长超过20%以上部分全部给予奖励(房地产企业不含在市区开发的房地产税收);对市区内企业建造楼宇的,3年内,按该企业上年地方财政分成贡献额为起点基数,其增长超过当年市区平均增幅以上部分给予50%奖励(不含房地产企业)。
3.以楼宇为单位,对楼宇建设主体引进市区外企业的,视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小给予一定奖励,凡地方财政分成年贡献额超1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10%的奖励,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四、鼓励新办现代服务业
凡在市区新办现代服务业的,除享受《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优惠政策外,经批准,还可享受下列政策:
(一)凡在市区新办现代服务业的,其投资项目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征收,上缴财政专户,其中属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扶持。服务性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按低限标准收取。水、气、排污收费与工业企业一并执行经营类价格。
(二)对财务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的新办服务业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上述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开发费项目,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三)对新办物流服务类的,其从事报关、进出口、物流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实现的利润形成地方财政收入部分,第一年给予50%补贴,第二、第三年给予30%补贴。
(四)对新办会展业的,凡在市区举办的国家级会展活动(展示会、展览会、博览会等),每次奖励会展主办单位10万元。
(五)对新办社区服务业的,凡在社区内新办的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服务、体育健身等服务业所得盈利,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等社区服务业,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
(六)大力发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咨询认证机构、融资租赁公司、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等各类中介组织,放开中介服务市场,推进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对新办中介服务业的,其相关业务实现的利润形成地方财政收入部分,第一年给予30%补贴,第二年给予15%补贴。?
五、附则
篇8
构建现代种业体系 打造种业强市
3月19日,全市种子管理工作会议召开,许昌农业局领导围绕打造市粮食核心区建设这一目标,以重点提高种子科技对现代农业进步的贡献率,构建农作物现代种业发展体系为抓手,促进许昌种业做大做强,推动该市由产种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型,确保品种种植安全、种子质量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业发展安全,为许昌农业健康发展增加了有力保障。
许昌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郭喜中对2013年全市种子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他要求市种子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市农业局党委提出的“责任、担当、创新、服务”工作理念,提高种子管理工作质量。同时还强调管理工作与现代种业的发展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如种子企业整体规模弱小散和育种研发能力不强,种子市场上存在套牌、侵权、夸大宣传、包装与实物不符等现象。
在种子管理方面,要采取突出监管重点、前移监管关口、下沉管理重心、强化联动配合、健全管理机制等举措,组织好春秋两季市场大检查、企业资质检查三项专项行动,强化责任追究。在队伍建设方面,抓管理队伍素质建设,继续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采取以会代训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强培训、举办首届“许昌市种子检验员技能竞赛”活动,提升种子质量技术监管水平。抓种业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开办《种业大讲堂》。此外,加强种子企业诚信建设,充分发挥种子协会在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严格按照《许昌市2013年服务和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相关科室绩效评议工作方案》要求,努力构建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种子管理队伍。在种子信息服务方面,全面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需求情况,分析把握种子市场供需形势;建立许昌种业信息网,为种子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在现代种业发展方面,加快培育种业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向大流通、大市场、大产业的现代种子产业格局转变。
许昌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宏宾要求种子管理人员了解农民熟悉品种更新推广情况和栽培技术,以农民满意种子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种子市场环境、种子科技信息服务为衡量种子管理工作的准绳,念好种子管理“供、管、推、建”四字经。首先,加大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设力度,对市里2~3家有实力的种子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其次,加大对种子基地生产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建设力度;再次,加大种子管理部门的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确保种子管理系统在服务和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中取得好的成绩和名次。
举办种业大讲堂 提升种业经营素质
3月28日上午,许昌市2013年首届种业大讲堂活动启动仪式在禹州市拉开序幕。禹州梅花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伟枝代表企业、经营商户发出种子诚信自律倡议。禹州市农业局、各县(市、区)种子管理站站长、禹州市各乡(镇)农办主任和农资经销商户共计23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为什么要开展种业大讲堂活动?郭喜中认为,除20多家种子公司外,许昌有大量的县、乡、村三级种子经营商户,种子经营主体多,大部分种子经营商户缺乏种子法律法规意识和种子专业知识,存在着盲目代销种子、夸大宣传、销售假劣种子、未审定品种、终止使用品种等各种经营行为,给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隐患。为此,市农业局将有计划地分区域、分批、分期奔赴各县(市、区)开展此项活动。通过开展大讲堂活动,提高了种子从业商户的法律意识和种子专业知识水平,有效规避了商户盲目经营种子的社会风险,净化了种子市场。
多管齐下保春耕 用种安全严管控
许昌市种子站为服务春耕生产,及时向社会通报春耕种子备种信息和价格信息,指导各县积极备种。许昌春耕备播种子总需求量约为1500万公斤,各种子企业和经销商利用节前积极备种,目前已准备各种农作物种子1800万公斤,能够充分满足春耕用种需要。
同时,市、县两级种子站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告知《农民春耕备种注意事项》《识别假劣种子的常识》,利用媒体宣传20余次、参加科技下乡活动300多人次,发放科学用种常识、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简介等传单2000张,张贴打击假劣种子举报奖励办法380份,公开种子管理部门服务热线,对农民咨询有问必答。
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特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大力拓展自主创新空间
1、支持企业技术开发。企业发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研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当年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绍兴市级、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5万元、1万元的奖励,其中同一企业申报本市级各类研发机构的,不重复奖励;同一企业在同一年度申报各级各类研发机构的,就高执行。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当年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绍兴市级、本市级专利示范企业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当年申请专利,每件专利资助500元。当年授权后的专利,国外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万元,国内发明专利每件资助0.8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资助0.3万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资助0.1万元(已获得专利申请补助的,扣除申请补助500元)。对经鉴定登记的省级科技成果,每项给予一次性3万元的奖励。设立*市科学技术奖,对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
3、培育科技型企业。对当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当年新创建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绍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本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超过部分允许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推进产学研合作。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企业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鼓励建立科技成果评估、交易、仲裁等配套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对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性贸易收入,经认定登记和税务部门审核后免征营业税。
5、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名品。对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对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省著名商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奖励;对被认定为绍兴名牌、绍兴市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每申报1件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奖励5000元;被核准注册的,每件奖励2万元;被认定为浙江省、绍兴市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凡获得国家、省有关部门或行业联合会授予的国字号、省字号区域性品牌的,分别给予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行业组织40万元、20万元奖励。设立市长质量奖,每年组织一次“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表彰企业不超过5家,每家奖励10万元;对获得国家质量奖、浙江省质量奖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6、鼓励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对前两位起草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其余单位减半奖励;对牵头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支持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档次,当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免检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当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出口产品“绿色通道”制度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当年获得浙江省出口商品检验一类管理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当年企业通过省级及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评定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当年工业企业通过SA8000、ISO14000认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
7、推进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当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绍兴市级、市级信息化示范项目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
二、积极培育重点骨干企业
8、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对列入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的20家企业,实施如下扶持政策:
(1)增强管理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实施职业经理制度,对新引进的职业经理年度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实行全额奖励。
(2)增强资本经营能力。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开展资本经营、发展创业投资,具体执行本市鼓励企业上市、兼并重组、创业投资等有关政策。
(3)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除享受本市面上政策外,按研发费用实际抵扣的所得税额的10%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增强市场开拓能力。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实行跨国、跨地区经营,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有关单位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投资、授信额度、外汇管理、出口信用保险、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要积极主动服务,重大事项可实行“一企一策。”
(5)增强主辅分离能力。鼓励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经济实体,具体执行本市现代服务业扶持政策。
(6)增强公共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建立面向市内外企业的省级及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其对外业务量达到50%以上的,在享受本市企业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一次性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相应标准50%的奖励。
(7)增强本地贡献能力。企业在外设立的投资类经营公司,其投资收益并入市内关联企业的,对转入部分收益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给予50%的奖励。企业新发展控股型规范化股份制企业,三年内按其注册资本比例与新企业由利润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部分之积给予奖励。
(8)增强项目投入能力。对企业实施的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及市级重点项目新征土地在计划建设期内竣工投产的,三年内对其新征土地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全额奖励。
(9)增强主业发展能力。鼓励企业增强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对综合考核评定的前10位企业,授予“*市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称号。
9、培育行业优势企业。对列入行业优势企业培育名单的100家企业,实施如下扶持政策:
(1)推进企业持续发展。以企业上年地方财政贡献部分为基数,三年内按10%环比递增,超过部分由市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
(2)推进企业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实施职业经理制度,对新引进的职业经理年度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实行全额奖励。对企业新引进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其年度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按50%给予奖励。对企业经营者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及以上学历培训,获得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0.3万元的奖励。
(3)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除享受本市面上政策外,按研发费用实际抵扣的所得税额的15%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40万元。
(4)推进企业开拓市场。当年企业广告支出在1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支出额的1%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
(5)推进企业引领行业。鼓励企业发展行业协会,除享受本市面上行业协会扶持政策外,允许企业缴纳的会费列入其生产经营成本。
(6)推进企业争先创优。对当年新列入全国行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当年行业排名实现晋位的企业给予一次3万元的奖励。
(7)推进企业项目投入。对企业实施的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及市级重点项目新征土地在计划建设期内竣工投产的,三年内对其新征土地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全额奖励。
(8)推进企业扩张优势。鼓励企业强化优势、增强实力,对综合考核评定的前20位企业,授予“*市年度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优势企业”称号。
10、培育成长型企业。对列入成长型企业培育名单的100家企业,实施如下扶持政策:
(1)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以企业上年地方财政贡献部分为基数,三年内按10%环比递增,超过部分由市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
(2)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实施职业经理制度,对新引进的职业经理年度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实行全额奖励。对企业新引进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其年度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按50%给予奖励。对企业经营者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及以上学历培训,获得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0.3万元的奖励。
(3)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除享受本市面上政策外,按研发费用实际抵扣的所得税额的20%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
(4)提升企业投入水平。对企业实施的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及市级重点项目新征土地在计划建设期内竣工投产的,三年内对其新征土地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全额奖励。
(5)提升企业营销水平。对企业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出国(境)、国内展览会的摊位费补助标准各提高10个百分点,最高奖励限额各提高2万元。
(6)提升企业创业水平。鼓励企业加大创业力度,对综合考核评定的前20位企业,授予“*市年度最具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称号。
11、开展企业家评选活动。每年在“211”工程培育企业经营者中开展评选活动,设立“创业功臣奖”10名、“创业贡献奖”20名、“创业新星奖”20名,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
12、开展“工业百强企业”排序活动。每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排序活动。
13、实行销售上台阶奖励。以上年销售收入为基础,对当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100亿元、50亿元、40亿元、30亿元、20亿元、10亿元、5亿元、1亿元、5000万元,且当年入库税收比上年增长的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者一次性120万元、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4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
14、实行地方财政贡献奖励。对地方财政贡献实绩排名前10位的市内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
三、切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5、加快传统产业提升发展。
(1)鼓励发展块状经济。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每年确定支持的块状经济的技改投入项目、公共创新平台、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的奖励和补助,由所在乡镇具体研究资金用途,市经贸局和财政局每年对确定支持的块状经济安排的资金不低于50万元,具体资金使用办法另行制订。对崧厦伞业、丰惠手套袜业、汤浦铜管、沥海新型包装、道墟机械仪器五大块状专业区内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地方财政贡献部分,三年内按10%环比递增,超收部分由市财政全额补助给乡镇,专项用于培育发展块状经济。
(2)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降低创业门槛,扶持新办家庭工厂,强化规模带动。具体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农村现代家庭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虞政发〔2007〕57号)的规定。
16、推进工业功能区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用于乡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助、借款贴息;实行乡镇工业功能区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环比超收返还、土地出让金留市部分返还,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盘活存量土地、闲置厂房,允许合作建厂、产权分割。具体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虞政发〔20*〕11号)的有关规定。
17、鼓励企业加大结构调整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的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汽车零部件、照明电器、光伏及绿色能源三大新兴产业项目和除三大新兴产业之外的工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市级重点项目等的技改投入奖励。其中市财政对每个新兴产业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原则上不低于500万元,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由市财政资金和新兴产业中企业对本地财政贡献额的增长部分构成;另外,市财政每年再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对三大新兴产业之外的工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市级重点项目等的技改投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订。
18、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经税务部门批准,对技术进步较快的电子生产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的机器设备,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的机器设备,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外购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软件等,允许其实行加速折旧。
四、着力提升对外开放层次
19、促进对外开放转型。进一步完善关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对外贸企业在出口品牌建设、结构优化提升、国际市场开拓、贸易壁垒应对、扩大资源性商品和先进装备技术进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加快对外合作投资步伐,切实提高我市开放型经济运行质量。具体执行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
五、不断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20、鼓励企业强化集约布局。
(1)对拟新建的企业厂房,通过适当调整规划建设控制指标,尽可能提高土地单位利用率。容积率根据不同产业的技术要求只设定下限,不设上限。
(2)对现有企业厂区内技改需要加层及适当占用绿地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同意核准建设。
(3)对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确因职工集体宿舍不足,经核准后允许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用地比例从总用地面积的7%调整到最高不超过10%,免交人防费。
(4)在基本符合城乡规划、消防安全条件、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实施厂房改建、扩建、翻建、加层、整合的企业,经依法批准在原用地范围内不再补缴土地出让金等有关费用。
21、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强度。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省规定投资强度或土地出让合同下限,按规定投资强度折算予以1万元/亩的奖励,整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2、鼓励企业提升产业层次。企业从原非鼓励类产业向鼓励类产业、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对转让房地产的契税地方留成部分予以买进方50%的奖励;对企业已受让工业用地发展转型新项目,允许边审批边建设厂房。
23、鼓励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市财政每年安排至少1000万元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用于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循环产业链建设项目的奖励和淘汰落后产能、“三高一低”企业专项整治的补助等,具体执行工业循环经济(节能降耗)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六、继续强化行政服务效能
24、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对“211”工程培育企业实施的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及市级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要素实行重点倾斜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原则上执行区域最低价。
25、实施企业创业援助。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中小企业创业援助基金,对国家鼓励类、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项目,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给予其设备投入额30%的创业援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自产生企业所得税之年起以原援助额缴回为止,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订。
篇10
一、20*年我市流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繁荣,流通作用进一步增强
20*年,我市消费需求保持上扬,市场走势上行发展。1至6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5.6,贸易局系统完成销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1xxxx,实现利税60xxxx元,同比增长3xxxx。特别是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9xxxx,列×××各县市区第xxxx,同比增长24.xxxx,增幅居潍坊各县市区第xxxx。流通业的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年初,市贸易局健全和强化了服务业项目统计网络制度,各乡镇、街办均配备专人负责,每月的28日前都及时向贸易局提报服务业建设项目月报表。1至6月份,我市服务业已开工的建设项目5xxxx,计划总投资27.6亿元,其中本年度计划总投资15.3亿元,现已投入资金8.5亿元,目前有xxxx较大的续建项目加紧施工;xxxx新建项目开工;xxxx洽谈中的项目正待开工,实现了商品市场的新突破。
(三)城乡市场统筹发展,农村市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自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贸易局就把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加大了对试点依托企业——昌邑利众商厦有限责任公司的扶持力度,各项工作都按照部署有序地推进。在去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21处的基础上,1至6月已新建或改造农家店10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四)流通行业管理步入正轨,推动了流通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是加强了行业调查,先后对旧机动车等市场及餐饮、文化娱乐、美容美发等行业进行了专项调查,为规范行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先后会同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组织了打击商业欺诈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认真实施商务部“振兴老字号工程”(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并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开展老字号宣传活动,挖掘征集本市老字号品牌,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四是节假日还会同消防、卫生、药监等部门开展市场安全执法和食品卫生执法检查,确保了市场繁荣。五是加大了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力度。今年通过充实执法队伍,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生猪定点屠宰条例》,积极搞好21处定点厂的各项基础工作,先后培训从业人员12xxxx次,建立健全了企业信用档案和各类规章制度,同时做到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了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稽查力度,取缔非法业户1xxxx,有效地遏制了私屠滥宰现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了“放心肉”。1至6月份共定点屠宰生猪1.9xxxx头,占全年任务的4xxxx,同比增长8.xxxx。
(五)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推进了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委、市政府确定全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贸易局,负责全市服务业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对此,市贸易局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新型流通业态、农副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市流通业发展现状和目标要求,制定了××ד十一五”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草案)。据调查摸底,截止到1至6月,全市100xxxx米以上的商品市场已达44处,市场年成效额达35亿元。商业服务业网点达1.xxxx处,从业人员达xxxx人,其中:酒店业128xxxx,美容美发业59xxxx,洗浴业100处,婚纱摄影业119处,旅社业11xxxx,法律事务业15处、家政服务业9处。同时,为充分调动全市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规模和档次,我们按照市政府要求,对我市20*年度发展服务业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完善和修定,经过有关会议多次研究讨论,最后市政府下发了[20*]7号《×××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年度发展服务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自己与自己相比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仍然偏低。200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2.xxxx,低于×××的平均水平,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较为滞后。二是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比重较小。2005年,我市交通运输、邮政、商贸流通及非盈利业等传统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在7xxxx左右。而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占的比重不到1xxxx。三是规模偏小、档次较低,
产业竞争力不强。我市在“九五”及“十五”初期,对服务业的投入相对偏少。同时,由于规划不健全、经营方式落后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低等种种历史原因,产业总体素质和竞争力都不如制造业,导致我市服务业成规模的少,高档次的少。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抓好“四个一批”建设,推动服务业向纵深发展。一是在×××建设一批商业聚集区。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拉动、市场建设带动,尽快建成集市场区、仓储区、加工区、住宅区、风景区“五位一体”,拥有商贸开发、服务工业、大众文化、美化生活“四大功能”的新型商业聚集区。二是在×××建设一批大型商贸市场。利用现有的大型商贸、购物市场,引进、建成一批集购物、休闲、餐饮为中心的商贸市场,在更高领域、更深层次上建设×××商贸载体。对早有意向的星级酒店和商务中心等项目抓好项目调度,争取早日签约开工。三是在城郊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划布局,高水平引进、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使其逐步成为商品集散、加工交易、价格形成和信息的中心,形成以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商品标准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为特征的现代批发市场,打造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闻名的市场群。特别是对已经启动的中国(柳疃)国际棉纺织品批发市场、×××宏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山东青山建材城物流城、新昌(国际)农产品商贸城等重点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好有关问题,力争早建成、早运营、早达效。四是在各乡镇、街道建设一批特色项目区。立足各乡镇、街道的区位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服务业。围绕昌邑火车站和潍胶路建设,规划建设丈岭物流园区;挖掘石埠商贸重镇的潜力,利用西接潍坊,东连胶东的区位优势,提升市场建设的规模和档次;结合北部沿海开发,依托大莱龙铁路、荣乌高速路交通优势,规划建设新型物流园区,在全市逐步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服务产业群。
- 上一篇:医保科工作总结
- 下一篇: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