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奖励考核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奖励考核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奖励考核办法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突出瓦斯、水等重点灾害预防和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大力实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程,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煤矿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地方煤矿企业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市地方煤矿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所有生产矿井要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质量标准化要求(具体达标规划见附表),并在达标的基础上创建精品工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延伸到每个环节、岗位。

(二)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矿井,竣工投产前必须达到二级以上质量标准化标准。

(三)持续保持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控制零星事故,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质量标准化建设指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所有生产、新建、改建、扩建的地方煤矿煤矿均列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矿井。

四、主要措施

(一)全市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施行年度考核制,以日常动态达标考核工作作为年度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达标。

(二)为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能够取得实效,各县(区)煤炭局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煤矿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安全标准化达标年活动深入、扎实、稳步地开展。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要注重实际,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充分发挥区队、班组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六个三”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煤矿区队、班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要注重过程控制,坚决防止重考评、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务求取得实效;坚决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

(四)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省、市下发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认真组织考核,确保考核质量。矿井每月、县(区)煤炭局每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标准化检查,市安监局(煤炭局)每半年将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各县(区)煤炭局要根据日常动态达标情况和年度考核情况,在7月底和12月底对各煤矿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进行排名。年终,市局除按照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检查考核外,还要检查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各项制度、考核办法及基础资料建档等工作。

五、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狠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加快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严格监管,扎实推进全市地方煤矿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健全机构。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组和具体管理机构,明确单位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完善办公场所和条件,配备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人员机构的有效运行。同时,要重点督促技改煤矿企业建立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管理方法,落实工作职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各县(区)煤炭局要于2012年元月25日前将安全标准化工作活动实施方案与组织机构人员名单上报市煤炭局监管一科。

(三)完善制度。制度建设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的保证。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培训、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严格考核,使煤矿各生产系统和环节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点、线、面达标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的提升。

(四)加强培训。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实施细则》和《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办法》,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不断创新优化培训方法,通过专业标准化标准的培训使每个员工掌握标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不断增强员工自主保安意识和操作技能,为煤矿安全生产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针对特殊岗位人员队伍,要按相关文件要求做到由招工为招生,从而提高特殊岗位人员业务素质。

(五)加大投入。各县(区)煤炭局要督促煤矿企业严格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明确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煤矿矿长是瓦斯治理利用的第一责任人的现实性。煤矿企业要加大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装备水平。同时要强力推进煤矿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煤矿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井下人员定位五大系统,并做好下一步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实施工作。

(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各县(区)煤炭局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面了解本辖区煤矿的安全管理状况,掌握煤矿存在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开展隐患排查。要认真检查《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中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对重复发现同类安全隐患的矿井,要责令停产,限期整改。对于重大安全隐患未如实填写台帐或发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未及时自行停产整顿的矿井,将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有关条款严肃处理,同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责令停产整顿。

(七)加强应急管理。煤矿企业要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可能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培训教育、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方案和应急管理办法,注重与社会应急组织体系相衔接,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保证遇到险情时能够安全撤出现场作业人员。同时煤矿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及时报相应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八)加强监管。各县(区)煤炭局作为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必须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本辖区煤炭安全监管力量,加强行业监管。各县(区)煤炭局要结合本辖区地方煤矿实际情况,建立煤矿分类管理制度。矿井“采、掘、机、运、通”是重点,“一通三防”是重中之重。首先要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关键环节,着重在事故多发点、管理薄弱点上下功夫,要突出抓好高瓦斯、双突矿井及受水害威胁大矿井(特别是杨庄矿周边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严厉打击超层越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等违法违规开采行为。针对改扩建矿井要加强监管,杜绝边施工、边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到期关闭矿井要严格按照市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坚决做到到期之日既是关井之时。

(九)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各单位和各煤矿企业要通过会议、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材料等各种途径和手段,大力宣传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的重要意义,宣讲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考核办法等,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各项基础工作。

六、奖惩制度

(一)年内发生伤亡事故或发生重大涉险事故的煤矿企业,一律取消当年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审资格,下年度只能参与评审二级及以下安全质量标准化。

(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将作为市局对各县(区)煤炭局年终安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篇2

关键词:安全生产;职工素质;安全管理;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D164+.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煤矿安全形势

(一)概述

目前煤矿是我国主要能源生产企业,对推进社会建设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对煤炭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较大,但是由于煤炭赋存条件比较复杂,很多自然灾害与之并存,导致开采难度加大,危险程度增高,加之其他不确定危险因数,导致煤矿事故率极高,因此如何破解煤矿安全生产难题,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事故,保证职工生命安全,是摆在广大煤矿生产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二)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最大限度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以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

外在原因,首先是煤炭需求增加推动了煤矿超能力生产,其次是自然条件的变化使煤矿安全面临新的危险。一是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再次是安全管理的放松埋下了事故隐患。

二、煤矿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安全管理的概述

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

(二)安全管理的核心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杜绝三违,按章作业,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管理的方法

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来看,人是安全的主体和核心。人既是保护的对象,又是保障条件或者是危险因素,人是全部安全工作的根本。因此,安全教育必须从提升职工的安全思想境界、强化“人本意识”、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人手,创新企业的安全理念,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职工安全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的隐患,是影响安全的最大隐患,一个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消除职工的思想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必须有一种安全理念做支撑,这种理念可以解决企业持续安全的问题。

(四)运用法律强化安全管理

《矿山安全法》、《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煤矿安全规程》对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T作都作了严格规定,这标志着煤炭企业开始步入健全的法制轨道。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坚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强化对煤矿安全的管理和监督。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职工知法、懂法,增强执法守法观念。

其次,煤炭各企业要按照国家煤炭行业有关安全法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各项工作都纳入法制轨道。

第三,要强化企业内部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建立健全与《煤炭法》相适应的安全执法体系和保障体系,实现煤炭管理部门对煤矿从申请办矿到基建生产以及事故处理等全过程的依法监督。

此外,还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深入开展对乡镇煤矿的清理整顿工作。

三、提高煤矿安全现场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全员职工的素质

煤矿生产的主体是人,人是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煤矿生产的主体是人,只有职工人身安全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直接制约着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基层单位开好班前班后会,搞好安全技术学习培训、等是提高职工的素质,搞好安全生产的较好途径,这样既能结合本队的实际,又便于管理。

另外,还可以搞一些考试、知识竞赛等安全活动。二是加强学习,确保精细化管理机制执行到位。煤矿企业要掀起一个学习、贯彻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的热潮,努力让每个职工都能了解、掌握、熟悉本岗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增强全员执行岗位考核标准的自觉性、主动性。使职工上标准岗位、干标准活成为自觉行动。

同时,抓好全员教育培训。制定各工种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要本着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从设备或工程的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完好标准和安装标准)、相关安全技术管理规定、本专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企业文化、职工道德和行为规范、安全常识、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个方面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努力提升全员安全生产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条件把生产现场的实践手段搬到课堂上,使岗位培训具有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双重功能,以更好地发挥岗位培训的作用,提高在岗工人的操作技能。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特殊生产环境的需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作业工人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掌握煤矿各类事故(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便作业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并做到自主保安,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说:提高全员职工的素质,规范职工安全操作行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的需要。

(二)搞好班(队)长的责任

煤矿现场管理的大量工作要靠班(组)长在现场中的管理来完成。因为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在一线掌握着工作分配权、奖扣工分权等,相比较而言,班(队)长说话有号召力,如果班(组)长能够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在现场处处按章作业,按章指挥,给工人做出样子,能够勤检查、勤督促、勤提醒,狠抓工程质量,严格管理,那么,现场管理工作就容易搞好。

班组长职能定位在现场管理和具体管理职工,这样首先要加强对班(队)长的教育,搞好班(队)长的学习培训,通过教育,使班(队)长改变原有重生产轻安全的思维方式,弄明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现场管理与安全的关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其次,要加强对班(队)长的考核和管理,要经常不断地严格考核班(队)长的安全工作情况,好的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给予奖励,差的要严肃地进行批评帮助,给予处罚。并要选树典型,通过电视、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介绍他们的经验,宣传他们的事迹,使广大班(队)长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再次,对于安全上不称职的班(队)长要撤换,把班(队)长的工资奖金和安全挂起钩来,以利于班(队)长职能的转变。

(三)建立键全跟班制度

实践证明, “三位一体”抓现场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坚持“三位一体”现场管理,除班队长、安全员的作用外,跟班干部的作用丝毫也不能忽视。在建立跟班干部下井制度时,跟班干部跟班下井有指标规定,完不成指标的干部,要给予处罚。另外,跟班队干的下井,安监部门也要加强考核、管理,迟下早上的除给予跟班干部处罚外,还应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这样可以避免跟班干部迟下早上,避免入井升井、上车下车等旅途中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也有助于现场管理。

(四)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就是要坚持动态检查和综合检查结合,加大检查力度。每天对现场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组织全方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综合大检查,覆盖率达到了100%。要规范检查行为,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公开、公正、公平;提高检查质量。按照要求使用检查仪器和工具,进行布点、上线、测量,逐条逐项进行检查,不能有缺项、漏项;落实检查责任,检查人员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表。在检查中严格按照新标准和新规程的条款进行,重点检查考核设施、装备、资料等基础工作,主要从现场管理上的标准化水平去考核评比,以此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扎实开展。对检查发现存在严重问题或隐患的单位,通过黄牌警告、通告等多种形式限期整改。煤矿企业是事故多发的特殊行业,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切实把安全抓好,把事故降下来,在一系列综合治理对策中,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安全监察和安全检查,是规范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之一。煤矿企业的特殊性、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事故多发性以及多年煤矿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煤矿安全监察和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性。

(五)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煤矿安全具有系统性、伴随性等特点。事故发生在井下,但隐患可能在井上;事故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但祸根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就已经种下;事故发生在煤矿,但根源可能在社会大系统中,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生产必须安全,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干部严禁违章指挥,工人严禁违章操作,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而且也要合理安排生产前的各个阶段,坚持把“为生产创造最安全的条件”作为最根本的要求。严格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为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煤矿企业干部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基层,放到现场,通过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生命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其不愿违章,也不敢违章;通过环境优化把危险度降到最低。

(六)加大安全投入,大力推行标准化

质量标准化就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对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就煤矿而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该矿的长治久安和盛衰兴亡。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可以规范工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应注意什么,以程序固定下来,使各类人员严格按程序操作,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矿井长治久安的需要,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矿井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激励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采取自主研发、引进、吸收、消化、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扩展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围绕安全、生产、质量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标准化作业对搞好现场管理很有必要。加大安全投入,采用现代化安全技术装备、设施、工程等,可以减小现场管理的难度。如: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各材料斜坡的声、光阻车装置,都能使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搞好安全管理的几点要求

(一)搞好现场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抓不住、抓不好这个关键就搞不好安全生产。

(二)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提高职工素质并在抓现场管理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生产岗位责任制。

(三)积极推行跟班(队)长现场跟班、开好班前后会、安全员现场检查“三位一体”现场管理模式,加强班队管理,努力实行班队长职能转变,加大安全投入,大力推行标准化,就能提高煤矿的现场管理水平。

(四)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来看,企业安全文化只能产生于企业内部。所以,企业安全教育工作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和特点,以提升全员安全思想境界为着眼点,致力于营造持续安全的人文环境。踏踏实实地积累创建和精心培育共同的安全理念和文化氛围,使人人都有安全意识。

最后运用法律手段、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依法强化对煤矿安全的管理和监督。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职工知法、懂法,增强执法守法观念。

参考文献:

篇3

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深化开展“双基”建设对标、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对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标,不断强化“系统自控”。

1.“双基”对标排序强基础。把全员工资总额的30%切块划为安全结构浮动工资,实行“双基”考核对标排序,矿长考核班子成员、分管矿领导考核科室和区队、区队考核班组、班组考核员工个人,逐级落实考核、分类对标排序,严格兑现奖罚,名列前茅的单位人均安全结构浮动工资比排在末尾的单位最高时多达600余元。

2.“双化”对标排序强质量。

一是推行两级质量标准化对标考核。第一级是矿井对科室进行考核。根据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调度、爆破8个专业的集团公司质量标准化考核结果,实行考核成绩对标排序,排在公司前3名的专业有奖,成绩低于90分的专业处罚,推动各专业狠抓“亮点工程”,打造“精品项目”。第二级是科室对区队进行考核。实行区队质量标准化对标排序,每月举办授旗仪式,对第一名的区队授予“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单位”红色锦旗进行鼓励,对最后一名的区队悬挂“安全质量标准化最差单位”黄旗进行警告;连续3个月最后一名的区队,单位正职降低待遇3个月;连续6个月最后一名的区队,单位正职免职处理。促进区队提高质量标准化意识,通过精细化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二是推行专业对标考核精细化。第一是安全管理专业实行考核精细化。简化优化安全生产“双基”建设考核办法,出台区队安全考核指导意见、区队星级班组和星级员工评选指导意见、“三违”管理标准、隐患排查治理与考核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标准,对事故、“三违”、隐患的考核一律实行统一认定口径,统一考核尺度,统一奖罚标准。第二是机电运输专业实行采掘机电精细化。编制煤矿采掘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开展采掘系统机电精细化对标排序活动。第三是通防专业实行瓦斯综合治理精细化。出台瓦斯综合治理精细化考核管理办法,根据区队和专业科室瓦斯管理8个部分的工作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对标排序,对标结果与单位管理人员安全目标奖挂钩,促进瓦斯治理“通风可靠、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确保“一号工程”中的“一号工程”万无一失。

3.“双创”对标排序强动力。

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上实行企业内所有单位分组对标排序,奖励先进,重奖成果主创人员。这种方法在新桥煤矿获得极大的成功,2012新桥煤矿全年共完成各类创新成果686项,获授权专利12项。其中,利用监测监控自动化及系统集成技术建成的采掘生产机械化、辅助系统自动化、皮带集中控制化、安全监测数字化、设备开停集控化为一体的矿井综合自动化项目,为我矿建成现代化的“数字化矿山”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走岗式管理”在我矿井下得以成功推行,实现了“减人提效、少人多安和无人则安”工作目标。《岗位人员身份识别管理系统》、《电气开关闭锁防误操作加锁改造》、《主井提升信号闭锁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其他很多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结语

篇4

随着汛末来临,我省澜沧江流域来水量迅速下降,水电机组发电出力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受富源县竹园镇顺兴煤矿“10·6”瓦斯爆炸矿难影响,富源地区电煤生产供应量锐减,滇东电厂、曲靖电厂等滇东片区主力火力发电厂电煤供应严重不足,库存急剧下降。由于缺煤少水,我省电力供应紧张形势日趋严峻。为做好当前电煤电力生产供应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增加电煤供应计划

各主要电煤供应州市和企业要严格按照《20****年下半年电煤供存考核办法》(云政办发〔20****〕199号)要求,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下达的电煤供应任务。同时,针对富源地区电煤供应不足的情况,丽江市、昭通市20****年第4季度每月要分别确保电煤供应15万吨、5万吨;由丽江市华坪县每天供应昆明二电厂电煤5000吨,以减少昆明二电厂向曲靖地区的购煤量,弥补曲靖电厂的供煤缺口;由昭通市每天供应滇东电厂电煤1700吨。丽江市、昭通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煤矿保本微利原则制定电煤出矿指导性价格,将供煤指标分解下达各煤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电煤供应,完成电煤供应任务。

二、提高来煤加工补助标准

为切实缓解我省煤炭生产不足、分布不均的矛盾,鼓励发电企业多渠道、多方式购进电煤,适当提高来煤加工补助标准。对燃用无烟煤的发电企业,热值5000大卡的电煤每吨补助5元,热值每上升100大卡的电煤每吨提高补助2.5元,热值6000大卡及其以上的电煤每吨补助30元。同时,提高从贵州、华坪、昭通购煤的运输补助标准,从贵州购煤运输补助由原每吨20元提高至每吨50元;从华坪购煤运输补助由原每吨20元提高至每吨50元;从昭通购煤运输补助由原每吨20元提高至每吨70元。对燃用褐煤、烟煤的发电企业补助标准仍按照《****省经委关于实施来煤加工政策的通知》(云经能源〔20****〕45号)执行。

三、实施煤电挂钩政策

由省三电办对有电煤供应任务的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昭通市、丽江市、省监狱管理局、****煤化工集团实行煤电挂钩政策,用电计划按日统计,按周考核。对完成供煤任务的州市,在上周用电量的基础上增加10%的用电量;对没有完成供煤任务的州市,在上周用电量的基础上扣减10%的用电量。省监狱管理局、****煤化工集团电煤供应量每增减10%,相应增减其下属用电企业用电量10%,具体办法由省三电办另文通知。

四、实行计划用电

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电力资源,改善能源消耗结构和方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各州市要按照统筹兼顾、有保有限的用电原则切实做到“五保四压”,即:保人民生活、保效益、保增长、保重点、保行业整合,压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项目和产品。凡列入今年淘汰类的企业,一律停产让电。省三电办要根据来水和电厂进煤等情况,下达计划用电指标。要严肃用电纪律,严禁超计划用电。

五、奖励黔煤入滇

为鼓励从省外调运电煤,对昆明铁路局从省外组织煤炭运输入滇予以奖励。奖励标准为每吨奖励2元,其中从电煤工作经费中支出1元,由用煤发电企业支付1元。具体奖励办法由省经委商省财政厅制定。

六、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分流电煤、电力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对公告的小机焦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依法停止供电、供水、供煤,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分流电煤、电力。

七、优化“西电东送”电量

篇5

今天召开全市能源调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能源调度工作会精神,总结去冬今春的能源调度工作,分析今冬明春能源供需的新形势,目的是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切实解决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突出因素,确保完成全年工业的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明年"开门红",为全面完成明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和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打下坚实基础。

一、去冬今春枯水期全市能源调度工作的成功做法。

去冬今春枯水期全省能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我市各级部门和能源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我市能源生产供应工作的关键环节,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有效地缓解了我市能源生产供应的紧张局面,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地讲:

一是供电量显著增加,就全省来讲,我市的供电情况都是比较好的。

二是拉闸限电时间和条次大大减少,从2400多条次减少到530多次。

三是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是蜀南气矿、中石油泸州公司等多方挖潜,基本保证了全市天然气、煤炭、成品油的需求。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市能源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徐波书记、天任市长十分关心重视能源工作,把枯水期能源调度工作放在全市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多次专题研究能源工作,对能源供应的突出问题专门协调,提出要求。市经贸委、市计委、市物价局等部门和泸州电业局、蜀南气矿、中油泸州销售公司等能源企业立足于抓早抓实,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地抑制了调控行业的用能需求,进一步加大了能源点和电网建设,使我市能源的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县区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意识,加强了对枯水期能源调度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市上下达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坚决落实了丰水期电煤储备和枯水期电煤供应任务。

二是制定了科学的电力分配原则。组织制定了"基数不变、优化增量、确保重点、留有余地、动态调整"的电力分配原则,向各县区下达用电指标,按照"保重点、保稳定、保效益"的调控目标,调整电力供应结构,使电量分配更加合理,用电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综合协调调度。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能源调度的部门协调机制,围绕煤、电、气、油、运力、设备检修综合协调、互动调控,经济调节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增强,应对枯水期能源短缺矛盾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初步建立了确保工业经济运行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了枯水期保重点、保安全的电力应急组织方案以及电煤供应应急预案、天然气突发事故等计划外减停气期间应急预案、成品油市场供应预案,完善了部门联动的能源调度指挥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枯水期能源调度工作,使有限的能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二、今冬明春能源面临的形势

从当前的形势分析,我市今冬明春能源供需矛盾总体上进一步缓解,但是由于全省能源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问题开始进一步凸现,"缺电、缺煤、缺气、缺油"已经成为我市枯水期能源调度的突出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煤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这是影响我市今冬明春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能源供应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市电煤供应和储备量较去年有所下降,日均供电煤不足去年的三分之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⑴、省内电煤价格偏低,导致煤炭流向非发电企业和省外,使电厂供煤更加困难。虽然我省电煤价格今年上调了30元/吨,但仍然低于省内工业煤和民用煤价格(约30%),与电煤相差100元/吨左右,也低于外省的电煤价格,致使我市通过水运等方式出川煤炭急剧上升。由于利益驱动,省内电厂与煤矿的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加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尚未出台,枯水期将直接影响我市电煤供应和储备。⑵、因煤矿安全停产整顿,煤炭供应有所减少。⑶、铁路、公路运输紧张,造成我市电煤运输难度加大。

二是电力利用效果较差。与我市所处的四川电网相比,我市平均负荷率低了5-6个百分点,据测算,负荷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每日可增供电量7万千瓦时。去冬今春全市有的县区的电力负荷率低于前年水平,如果按照前年的数据测算,每日就可以增供电量约21万千瓦时,说明用电上大有潜力可挖。

三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压力日趋增大。当前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不容乐观,特别是小煤矿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市小煤矿供应电煤的比重超过30%,但许多小煤矿矿井抗灾能力差,安全投入少,矿主受价格上涨的利益驱动,加之年关将近,普遍超能力生产、违章操作、蛮干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已关闭的矿井又死灰复燃,不是个别,致使事故接连不断。

三、坚定信心,把切实做好今冬明春枯水期能源供应的各项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

能源供应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抓好今冬明春枯水期能源调度工作,是当前工业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市能源调度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立足于抓早,着力于找准深层次的矛盾攻坚破难,着眼于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确保今冬明春能源供应形势继续好于往年,确保我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㈠、加强发电侧、需求侧管理,千方百计发挥电力潜力。

加强发电侧、需求侧管理是促进科学合理用电、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各有关部门、各县区和电力企业要从大局出发,严格执行全市电量分配案,突出重点,有保有压,挖掘发电潜力,提高用电效率,不断促进科学合理节约用电。要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科学地管理。

一是切实制定合理的电量分配方案。科学合理的枯水期电量分配方案是做好枯水期能源生产供应、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重要基础。今年,市上将继续按照去年行之有效的"基数不变、优化增量、确保重点、留有余地、动态调整"的电量分配原则,并将电量分配与提高用电负荷率、电煤供应量挂钩,制定下达各地电量分配方案。各地要按照"保稳定、保发展、保重点"的原则,切实组织制定好本地直接分配方案。市电业局要根据发改委、电监会的要求制定出搞好需求侧管理的办法。

二是不断提高用电负荷率。省政府下达的12月到明年4月平均负荷率的目标是83.5%,我是去冬今春未达到目标。市经贸委和泸州电业局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对完成用电负荷率任务较好的县区,给予电量奖励,完成不好的要扣减电量指标。各地要进一步优化用电结构,市物价局、市经贸委要继续检查丰枯、峰谷差别电价政策的执行情况,市经贸委、泸州电业局要制定削峰填谷的办法,提高全市电能利用效率。各地要在确保重点、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拟定一批在电量不足时削峰填谷的企业名单,促使企业主动避峰。

三是努力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各发电企业和企业自备电厂要加强设备运行的维护保养,提高机组完好率。要继续加强对发电企业非计划停机的考核工作,市经贸委要用经济手段督促发电企业积极组织电煤供应,搞好设备检修维护,实现稳发满发,对火电厂因工作不当、缺煤停机等造成的电量损失,要按规定从年度上网计划中扣除。

四是积极争取用电增量。市经贸委、泸州电业局要向省经委、省电力公司积极争取用电指标,最近几天要抓紧

㈡、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确保电煤供应。

确保枯水期电煤供应是抓好今冬明春能源供应的重点。电煤供应主要是泸县,泸县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主要产煤县区、各类煤矿和发电企业要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把电煤供应任务落实到产煤乡(镇),落实到煤矿业主,科学均衡安排煤矿生产和储煤工作,按照"分级负责,明确责任,确保供应"的原则,确保煤矿储煤完成指标,切实做好枯水期电煤的生产供应,确保发电企业稳发满发,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好充分准备,积极参加省上电煤订货会议。市计委、市经贸委要组织好电力企业、煤炭企业以及运输企业,在12月9日参加全省电煤订货会议,把明年电煤合同、运输计划落到实处。

二是抓好电煤的产运销衔接。煤炭生产企业、电力企业以及运输企业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提高对保证枯水期能源供应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企业生产、组织和运输的主体作用,增强生产、供应和运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完成电煤的生产、供应和运输任务,确保完成向主力电厂提供电煤的目标任务。

三是加大综合调控力度。加强鼓励电煤供应的政策引导,继续执行当前的电煤协调价格,市物价局要全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价格政策和电煤价格上调30元/吨的疏导的有关工作,调动煤矿供电煤、储电煤的积极性。市经贸委要会同市计委、市安监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物价局和铁路公司等部门,研究制定确保我市电煤供应任务完成的控制措施和办法,坚决关闭、取缔违规建设的水运码头,对安全、环保不达标的水运码头,要限期进行整改,对关闭整改不力的要严肃查处。要加强煤炭安全生产等许可证的管理,对非法生产和死灰复燃的煤矿以及限期整改后仍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煤矿,要坚决依法查处,对不履行电煤供应合同的能源企业,采取停限用电、限制运输等必要措施,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

㈢、加强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综合调度能力。

加强枯水期能源供应的综合协调,是做好今冬明春能源调度工作的核心。各县区、各部门、各能源生产运输企业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做好能源的生产、运输和供应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煤、电、气、油、运的联动制度。市经贸委要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枯水期能源生产供应的综合协调工作,统一协调指挥全市煤、电、气、油、运生产供应,健全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情况预警预测体系,动态分析预测能源生产供应形势;要加强与电力、煤炭、天然气、铁路运输以及水利等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定期分析、预测能源生产、供应形势,及时协调解决能源生产、供应等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是加强用电信息沟通,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市经贸委要会同电力部门,完善加强信息管理的办法,既要让各方知道,又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定期在泸州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各县区用电负荷率、各电厂发电设备利用率等重要指标,提前预告计划拉闸限电安排,及时通报对社会和群众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和政府拟采取的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知情,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完善能源调度综合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特别是要加强电煤的综合协调,从12月起,市经贸委要组织制定和实施每月召开一次协调调度会议制度,针对枯水期不同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是电煤供应和电力供应,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电煤供应和电力供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电力调度部门要提前向经贸委(局)通报每月的用电分配计划、实际用电情况、拉闸限电情况、设备运行状况,供用电情况,以有效地指导各地的合理用电工作。

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抓安全就是抓发展。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法人,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日常监察与集中整治的关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能源生产供应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是开展以煤矿为重点的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整治活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市开展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今冬明春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严格煤矿安全标准,从源头上杜绝非法煤矿和无证矿井的生产,凡****年1月13日以后没有取得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一律不得生产销售。

二是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整治。市公安局、市安监局,特别要加大对运煤汽车超限超载的整治力度,要把出川煤作为整治的重点之一。

三是由市公安局、市经贸委牵头,在市检察院、法院的支持下,继续开展保护电力设施、反窃电的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电网安全。

㈤、加大工作目标考核力度,千方百计完成枯水期能源调度工作的各项任务。

实现"开门红",是完成明年我市工业目标任务的基础,能源供应是确保"开门红"的关键。这次会后,要在全市工业系统开展以枯水期工业经济的主要目标、电煤供应、用电负荷率、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活动。市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目标考核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后下发,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县区要给予表彰奖励。

篇6

 

关键词:煤 煤矿材料成本 主要对策

煤矿材料成本主要由木材、支护材料、火工用品、大型材料、配件、专用工具、劳保用品、建工材料、油脂、其他材料等构成。材料成本是原煤成本中的主要变动成本,约占原煤成本支出的35 % ,在原煤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材料成本有较大挖掘潜力,该文从材料成本发生的过程探寻降低材料成本的对策。

1.从材料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

    材料采购是材料成本发生的第一个环节,物资供应部门尽量做到“比质比价、货比三家”,材料有计划地采购,既要保证供应,又要加速资金周转,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入手,降低材料费用。

    (1)加强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管理,合理确定采购量,合理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做到不超储又要保证生产。针对煤矿企业的材料需求特点,可以由过去单一的询价采购方式改为采取集中采购的运作模式,合理选择采用招标、商务谈判、定点采购等方式保证材料的供应质量和效率;对煤矿机型淘汰较快的采煤机、综掘机配件实行代储代销方式来保证供给和降低配件储备量。

    (2)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定期邀请供应商(包括中间商)对大宗材料采购实行招标。由于煤矿家底薄,付现能力较弱,在材料采购付款方式上大部份以赊销采购为主,大部份材料采购依赖中间商代为垫资来完成,而中间商要承担延期付款的利息,往往要加价20%以上来销售给煤矿,为此,力争在满足延期付款的前提下,通过招标把材料采购成本降下来。

    (3)完善煤矿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煤矿材料采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完善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不得超计划采购,做到采验分离,建立完善由企业管理、审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材料采购环节中出现的舞弊和损害企业经济利益行为,真正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形成较为完整的材料采购监管机制,把采购价格降下来。

2从技术经济中探寻降低材料成本

    煤矿技术经济合理化既包括投入的一面,又包括产出的一面,尤其对煤矿而言,技术经济合理化与降低材料成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技术经济合理化中寻求降低材料成本是煤矿经营管理发展的方向。

    (1)加强技术进步,力求技术经济合理,做好开采前的地质勘测工作。精确的地质资料是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关键,是避免决策失误,减少无效进尺降低材料投入的前提;把先进合理可行的采煤工艺和技术运用到降低材料成本中去,并且要因地制宜地提高机械化程度,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掘进、巷修的支护形式,对采区巷道布置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方案分析,尽量降低万吨掘进率,减少掘进材料投入对成本影响,提高资源回收率。

   (2)加强掘进管理,保持采掘比例正常的量与度,包括煤炭生产采掘是否正常接续,煤炭产量与掘进的比例是否正常。掘进,巷修需使用大量的支护材料,对材料成本影响较大,大约占材料成本的50%以上,而采掘比例的协调也是减少材料投入的有效方法,如果掘井准备巷道在回采前完成时间较早势必加大巷修工程量,加大巷修材料投入,如果掘进准备巷道太晚则影响采掘接续,出现采煤工作面断档导致煤矿无煤可采。因此,保证采掘的适当比例关系,是煤矿稳产、高产、降低材料成本的途径之一。

   (3)培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经济合理化的价值观念。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从技术经济上考虑挖潜降低材料费不够,有时决策失误造成大量的无效材料投入浪费,成为加大煤矿材料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成本管理必须从纯经济型转到技术经济结合型的轨道上来。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从控制消耗、降低成本、加强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在生产技术的各环节中去探寻研究降低材料消耗。

3从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材料消耗成本

    (1)正确摆正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促进材料成本管理。煤矿受到水、火、瓦斯、冒顶等自然条件的威胁,且当前的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必须投入大量的材料来保证安全生产。同时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矿井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和扩大矿井持续经营能力的改造,如“一通三防”、打钻,排水、防尘、防突,扩大矿井通风能力等导致安全材料投入增加。但安全是生产的首要条件,有关部门应深入分析安全投入与成本的关系,尤其要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建立健全安全投入保障机制,避免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因为重大事故不但危害性大,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本。因此,要保证安全措施和安全工程的材料投入到位,消灭不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树立从上到下正确摆正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摆正安全投入与“节支降耗”的关系。在安全投入上要毫不吝惜,不打折扣,但是在浪费上一点也不能放过。事故分析证明,煤矿的一些安全事故是与安全投入不到位有直接联系的。

    (2)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以人为本,在生产中降低材料成本。煤炭生产牵涉井上井下、工作地点分散,且大部分在井下,材料管理贯穿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班队长和每一个职工的成本意识,而他们才是生产经营的主力军,他们既是煤炭产品的生产者也是材料的消耗者,因此,必须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调动职工参与材料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实现材料的合理投入使用,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挖潜降耗先进经验要予以总结推广,以此来降低材料消耗成本。

篇7

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坚持“三个并重”原则,紧紧围绕“两型三化”矿井建设和“四大”主题活动,虚心学习兄弟矿井“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经验,借助培训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培训任务,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全年全矿“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完成264期1564人,完成计划的105.6%;安全内培完成28期4147人,完成计划的117.9%;岗前培训完成9人;党员政治培训完成7期405人,完成计划的112.5%;继续教育完成3期106人,完成计划的100%;技能鉴定内部培训完成7期498人,完成计划的622%;管理认证培训完成1期60人,完成计划的150%。进而达到了全员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学员满意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100%。我矿保持了济宁市、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和安全培训先进单位荣誉;首次获得鲁西煤监分局安全培训先进单位;“235”培训方式课题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主要认识和体会

(一)改善条件、优化环境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关键环节。矿对培训基地按照“保四争三”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薄煤层炮采模拟试训基地,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保证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全面推进、高位达标。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是搞好职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各项安全培训中,我们既遵循上级培训大纲要求,又突出我矿薄煤层炮采矿井特色,采取“235”方式与“6m”模式的全面结合,使各项安全技术培训适应了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起到了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擂鼓助威、保驾护航的目的。

(三)领导重视、认识提高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力量源泉。今年,根据人员调整的实际,矿充实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使职教工作成为矿井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

(四)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是搞好职工教育的组织保证。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重新聘任了20余名区队、科室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四、五级联动教学的需要。

(五)整章建制、严格考核是搞好职工教育的重要措施。矿重新修订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各项安全培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同时,按照制度规定的条款,以严治学,教考分离,实行动态的准军事化管理,学员的自治能力、执行能力、服从能力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我矿按照“实际实用、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我矿狠抓了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使之逐步达到“

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一是狠抓了职校现代化办学设备的购置,在原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5万元新增计算机14台,教职员工达到了“一人一室一机”;投资4.5万元扩建了计算机教室,为全面实现“机考”奠定了可靠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投资1.2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1口,实行集中控制,专职教师所有课程实现课件教学;投资1.8万元更换了学生桌椅60套,投资1万元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8套,投资10万元粉刷装修了全部校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近200万元建设的薄煤层炮采实训基地和安全展室已初具规模。四是投资1.8万元购置了铁质书架22架,投资1万元购置铁质档案橱10组,图书阅览室、档案资料室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校舍建设投资规模为建矿32年来的首次,为正规办学创造了齐全、规范、舒适、优雅的条件。

2.培训体系规范运作

今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一是修改完善了本矿培训管理体系检查标准,认真组织了基层区队贯标运行情况内审,促进了基层区队业余规范化运作。二是教培中心利用自己设计的“每周一课”、“每日一题”备课记录、职工安全技术学习记录两个“一本通”,规范区队班组培训行为;利用办班资料“一清单”规范档案管理,使培训办班资料一目了然,防止了缺项漏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教培中心教师分工负责,每月下井或下现场2次,包保、督促、指导基层区队业余办学,认真开展论文评比、优质教案评选、学员评教、教师互评活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我矿组织教学课件评比2次,论文评比2次,对成绩优秀者分别给予了500、400、300、200元的奖励,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四是在执行程序上,所有培训都按照“需求确认——设计策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程序,规范运作。如:今年初,通过岗位能力差距确认,发现部分电钳维修工、泵站司机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掌握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就安排他们在机厂车间进行实物现场教学,解疑答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一个学习”先行一步

“一个学习”即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学习。根据上级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起到表率作用;支部书记例会每月1次,起到引导作用;矿党校举办庆祝建党87周年党史党建知识有奖学习竞赛活动,673名党员参赛,起到普及作用;第三、四季度,我矿先行一步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轮训班5期285人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外延为主题,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美德文化教育、合格员工教育贯穿其中,并将本矿安全生产、经济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做到了把目标讲明、任务讲清、问题讲透、措施讲通。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巩固,为矿井改革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突破。

4.“两项培训”超额完成

“两项培训”即“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和全员安全换证培训。,是我矿安全培训的“大年”。首先,落实了职工节后上岗安全培训,全矿2538人通过了岗前考试。其次,狠抓新工人安全知识强化培训,组织新工人安全脱产复训班4期,培训学员226人,为他们独立顶岗创造了条件。其三,为缓解工学矛盾,坚持有组织、有计划、长流水、不断线的培训方法,先后举办一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36人,生产班组长换证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21人,举办一般工种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435人,共办理各种安全资格证件998件。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正规进行,促进了我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升级和安全生产作好周期的持续延长,矿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到12月31日连续安全生产980天;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夺得煤业公司“五连冠”。

5.“三个推进”卓有成效

一是“四五级联动”培训初显成效。制定了《北宿煤矿“四五级联动”培训实施办法》,按照典型示范、递次推进、培训一体、任务共担的原则,首先在采煤二区、掘进二区、机电工区进行了试点。教培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监督考核职能,认真编制并实施内部培训计划和分解落实指令性培训计划;基层区队在选送人员参加各类内培、外委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和以师带徒“手指口述”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都遵守“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井下干什么、我们教什么、考什么”的培训思路,确保职工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培中心为12个井下生产区队设计了教师备课记录簿和职工学习记录簿两个“一本通”;创新了培训档案管理“一清单”。教培中心教师坚持每月2次的下井实习和生产区队的技术课督导,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攀升。二是技术比武开展正常。教培中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班组和学习型职工”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和智力结合型转变,以区队为单位组织了较小规模的电钳工、焊工、瓦斯检查工技术比武活动,选出技术能手13人。瓦斯检查工路庆斌在山东省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三是继续教育步入正轨。为培养适应薄煤层炮采矿井专业技能人才,与职工大学联合办学举办的采矿、机电中专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今年年底106名生产区队班组长将完成学业,提高了生产骨干的学历水平。同时,紧跟集团公司“金蓝领”培训项目步伐,制定并实施了北宿煤矿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利用高、中级技能鉴定的途径,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鼓励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全矿600余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创出历史之最;50余名职工获得学历奖励;60余名职工踊跃报考成人高考,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6.“四个确保”顺利实现

一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按照“学习先进、独立自主、创新求效”的原则,以培训管理体系运行为载体,继续完善了我矿“235”安全培训方式和“6m”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自建了适应我矿实际的安全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爆破员、小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井下电钳工等19个工种的考试题库,安全知识抽考全面实现了“机考”,使之更加体现标准化、制度化、正规化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了安全培训和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培训任务全面完成。按照“统一标准、强制培训、分级管理、教考分离、考核发证”的原则,根据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权限,及时足额的将“三项岗位人员”输送到三级以上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率始终达到100%。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各生产区队充分利用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二技术课、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积极开展“手指口述”安全技术培训,将安全培训重点任务落实到基层。教培中心教师和区队兼职教师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职工表达、教师讲评、电化教学等“自助式”教学方法,激励学员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关单位按时开展“每季一评”,抽查基层区队业余办学情况,奖罚分明、奖罚对等,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三是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在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职教硬件达标建设,四级机构三级配置,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施、设备、场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四级安全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动态达标。四是考核监督全面到位。我们修订完善并认真实施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确保培训场所、设备、师资、计划、经费“五个落实”,严把入学、考勤、课时、教学、考核、发证“六个关口”,使安全培训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富有成效。按照矿培训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评分标准,教培中心等单位每季对区队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奖惩。我矿分别组织安全活动、技术课和“三违”人员“过三关”检查4次,培训管理体系贯标检查2次,安全培训情况抽考4次,按照以奖为主、奖罚对等的原则,进行了奖励和处罚。,在职工培训方面,共奖励职工350多人次,奖励资金10万余元,处罚职工30余人次,处罚金额0.6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篇8

创新安全培训机制,坚持软硬同步形成浓厚氛围

为加强对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该矿成立了由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的职工安全培训领导小组。每年矿上根据职工的安全技术现状,结合企业安全工作的发展需要,制定下发《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实施意见》,将全年安全技术培训作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该矿还推行安全培训问责制度,对安全培训质量问题进行追究。矿上规定凡外培人员一律先自带资金学习,培训期满后,合格者培训费用、住宿交通费用予以报销,并按其岗位技能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凡内外培训人员考核不合格者,培训费用一律自理,其学习期间的工资按徐州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执行。这次措施的实行提高了参培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此外,根据矿颁布的《职工安培效果评价考核标准》,一是将安培效果与该单位生产指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挂钩;二是将安培效果与该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及个人的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挂钩;三是将安培效果与该单位及个人的违章人次、性质、工伤人次的比率挂钩。实行安培效果“三挂钩”考核办法。一年来,先后有20名内外培职工因在安培期间,擅自缺课、考试不及格和5个单位基层领导对培训指标未完成、培训工作组织不力等原因,按照文件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同时,从每期安培学员中,按一定的比例评出优秀学员和优秀组织单位给予奖励。这些措施的执行既激励了参培学员、又促进送培单位领导重视安培工作,从而有力促进了安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在抓好外出创业提高效益的同时,该矿立足长远,狠抓安培工作的硬件建设。首先以巩固创建四级安培中心的成果为契机,着力改善安培中心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先后为投资15万元为安培中心购买了瓦斯煤尘爆炸实验装置、组合式多种通风实验装置、灾变风流逆转实验装置等实验装置和各种模型、示教板等;投入80余万元在对安培中心教学楼进行了改造的同时,建成一个多功能厅和一个标准化电教室。多功能厅用于各种安培研讨、讲座和安培活动;电教室用于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的上机考试和各类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修整了篮球场,绿化美化场地3000平方米。其次,分别建立了综采电气和采掘电钳工实习基地,制订了《实习基地管理规定》和实习操作规程。再次,我矿还利用老矸石山西侧的一座报废砖窑,改造成模拟井下的巷道,建成了通防和采掘实习基地,从而为安全技术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5年,权䮼矿被省安监局确定为安全培训教考分离的试点单位后,该矿党政领导能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搞好宣传,讲明意义,让广大职工明白实行教考分离,是促进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广大职工自身安全利益的需要,也是对广大职工最大的关爱。该矿按照先试点,后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考分离工作,受到了省安监局表扬,认为该矿党政领导对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是重视的,态度是积极的,职工群众是支持的,培训程序是规范的,安全培训效果是好的。此外,矿安全委员会还组织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矿上安全生产的实际,分专业、分工种编写了《职工安全技术培训读本》丛书,要求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岗位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通读,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查,实施安全知识现场抽考。抽考由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师、安监人员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抽考小组,分别深入到基层单位会议室、井口、井下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知识抽考,抽考主要以口述和演示的形式进行,提高了安全技术培训的效果。推进全员、全过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形成了某矿特有的安全文化氛围。

创新安全技术培训载体,求新求强求实效

一是建立以矿安培中心为依托,各区队为骨干,各班组为基础的三级安培网络,把安全培训与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做到周有安排、月有计划、年有目标。各班组、各区队和矿安培中心根据全矿的安培总目标,结合安全周、安全月等阶段性安全活动,组织专项安全技术培训,并组织安全知识竞赛、专题片播放等活动,将安全方面的知识、案例编排成节目,使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寓教于乐,收到良好效果。组织征集和制作了安全宣传标语达300条、提安全合理化建议700多条、播放安全宣传片100多场、安全征文500多篇、发放安全方面的书籍3500多册。二是实行“培训证、矿灯牌、自救器牌”三证合一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未经培训从事井下作业现象的发生。三是选准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内容与企业安全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推行了职工安全培训与考试相分离,对安全知识教育由安培中心负责,命题、监考由矿安监科和企管科负责。通过上述措施,充分发挥出安培中心的基础性和辐射,提高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的实效性。

创新安全信息化手段,坚持管理装备与培训水平两个提高

篇9

关键词:煤矿生产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生产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62-02

引言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程度也逐渐提高,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能源产业之一,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安全,更要注重安全生产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绿色代表着自然、安全,绿色理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例如生产活动、安全措施、管理环节等,都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安全问题出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对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绿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中,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理念象征着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绿色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背景下,煤矿产业中提出了绿色生产系统,涵盖了采掘、运输、排水、调度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节能理念的应用,使得绿色管理理念能够与煤矿生产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确保煤矿行业实现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一、煤矿产业节能减排现状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由于对能源的过渡开发,导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世界中的能源体系依旧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基础,在我国煤炭是一种主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大约占67%,但是由于传统的煤矿生产理念对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足,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因此导致煤炭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到一定程度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例如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再比如大气污染,导致雾霾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效益,更要关注环境。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低碳经济成为当前各个国家经济规划与实施的重要引导,我国也积极加强对低碳理念的宣传,并且将这种理念深入到群众中,当前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也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力度有所下降。

二、我国煤炭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煤矿作为煤炭行业的基本元素,既是能源生产单位,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命脉,煤矿节能减排,则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总目标的实现,在坚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煤矿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已经逐渐实现了转型,但是由于煤矿是一种长期存在于我国经济体系中的经济主体,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比较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旧可以看到一些老旧的管理模式,粗放式管理在煤矿企业中依旧比较明显,造成了我国煤矿企业的落后管理体制,例如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企业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在生产过程中一味关注效益最大化,只注重煤矿的开采量以及最后的生产能力的原因所在,忽视了煤矿开采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完善。因此,在老旧的经济模式中,煤矿企业的生产压力重,虽然经济效益看似客观,但是能源消耗与浪费也比较严重。

第二,落后的煤矿生产技术。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矿产业发展也需要提高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经济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很多的煤矿企业都会选择扩建或改建来提高煤矿产量,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经济管理模式,煤矿企业的转型发展不仅要体现在产量的提升上,更要体现在煤矿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与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开采设备和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如果只是依靠提高煤矿产量来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这种做法不仅会加剧能源消耗,还会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能源消耗严重。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为了提高煤矿的产量,一般都会通过延长煤矿生产周期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得煤矿的产量有一定水平的提升,但是也会增加煤矿企业生产人员的工作强度,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地质危害也会随着生产周期的延长而加重,生产周期增加,也会使能耗逐渐增大。对于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其经济实力不足,煤矿开采设备不是很完善,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设备安装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因此会导致煤矿企业的能耗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策略

煤矿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为人们提供能源的主要途径,在长期发展理念中,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变,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问题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煤矿企业生产水平降低,影响人民的生活。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矿企业的生产模式也必须要加以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节能减排控制目标:

1.贯彻节能减排生产理念

煤矿生产过程中缺乏节能环保节约管理理念是导致当前煤矿生产出现较大的能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煤矿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生产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能耗的问题,而企业的工作人员通常都按照企业的生产规划进行煤矿开采,由于煤矿企业的总体规划设计对煤矿污染的考虑不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能耗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节能环保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节能理念的应用,首先需要煤矿企业对煤矿生产的节能理念进行认识和了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对传统的节能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彻底颠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设计上体现出低碳性、节能环保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将节能减排工作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不仅要考虑当前实际工作,又要兼顾长远发展规划,煤矿企业领导者应该要结合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对煤矿生产的废弃物排放进行控制,将节能减排基础性的建设纳入到煤矿企业发展日程中,并且要制定季度、月度、年度节能减排目标,确保煤矿生产模式得到切实改进,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员工实现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才能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生产。例如可以通过煤矿企业的各种宣传媒介,如报纸、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体形式,广泛宣传煤矿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最好采用各种真实的故事,用其他煤矿的生产实例以及本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例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人们形成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习惯性。同时还可以创新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使得节能减排教育可以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开展“节能减排有奖知识问答”、“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签名、“能源紧缺体验日”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对员工进行思想灌输,引导人们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要善用资源,杜绝浪费行为。

2.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建设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是促进节能减排生产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必须要从管理体系创新着手,对煤矿企业而言,煤矿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应该要层层细化,建立上层、中层、基层三个管理层次,上层为决策层,负责对煤矿生产进行统筹考虑,制定煤矿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并且将该目标纳入总体发展规划过程中;中层为组织层,主要根据上层的决策,对具体的工作进行组织、部署、实施、监督、考核、总结,中层属于连接层,是连接上层与基层的重要部分;基层为实施层,要根据组织层的工作规划设计,在具体工作中将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基层人员是节能减排生产的实施者,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生产目标得以落实,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员工的管理,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企业的分管领导,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设立节能减排科室,并且配备节能减排统计员,再在各个生产区队配备节能减排管理员和节能减排记录员,形成层级分明的考核体系与负责体系,确保煤矿生产的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3.完善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煤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煤矿生产考核的重视,用煤矿节能减排生产目标作为考核的依据,对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与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找到实际生产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形成原因,并且对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整改,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水平。为了实现对煤矿企业的全面考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首先形成规范化的目标管理体系,主要是一个设置目标、目标执行、绩效评估的过程。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要在印发《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通知中,将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区队、班组以及岗位中,再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适合企业的《节能减排风险抵押与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专业动态考核和季度达标内容,用生产目标对节能生产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指导,用考核对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激励,并且充分发挥“检查结果来源于数据、考核评价来源于业绩”的考核理念,使得节能减排考核管理更加全面、公平、公正,以此激发煤矿企业员工和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在考核管理过程中,对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班组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一些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生产目标的班组,要予以批评教育和处罚,并且可以为其提供学习素材,借鉴、学习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从而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注重主要单位能耗、重点设备工序能耗等关键指标的达标分析,通过不断学习,找到本班组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完成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目标。

4.完善节能减排管理规章制度

煤矿生产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管理的对象是全体员工,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也必须要依靠全体员工。在节能减排生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节能减排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水平。在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可以加强柔性管理制度的应用。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柔性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严肃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防止员工出现逆反情绪。企业领导者与节能减排生产责任人可以积极加强对员工的沟通和交流,责任人要及时深入到生产一线,与员工之间拉近距离,从而促进节能减排生产理念的有效传播。同时,在节能减排生产过程中,员工也有自己的思想,企业领导者与责任人应该要及时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心理诉求,对员工在接受节能减排生产教育之后产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提供交流的平台与场所,通过约束和激励两个方面来引导员工的行动。

5.推行低碳节能生产

节能减排生产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节能减排生产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倡导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第一,加强清洁生产理念的推广,对于煤矿生产而言,传统生产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是脏乱差。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应该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并且按照《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的定性、定量和等级指标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尤其是要加强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原材料的更新,对各种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节能降耗的清洁生产方案。第二,发展循环经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共生伴生物,如果将这些物质直接外排,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如果采用相关技术对其进行利用,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节能生产目标。为了将煤矿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变废为宝,则必须要加强对各种绿色循环生产技术的引入,煤矿企业要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各种废水处理达标之后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并且要建设煤矸石热电厂、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粉煤灰砖厂、炉渣砖厂等项目,逐渐形成煤、煤化工、电力热力、建筑建材等共同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是我国经济生产中的主要项目,也是为我国群众提供能源的主要产业,在传统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十分严重,能耗较高,不符合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对此,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对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明华.低碳经济形势下煤矿节能减排管理方法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4(05)

[2]冯飞.浅论煤矿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4)

[3]秦矿荣.浅谈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9)

篇10

【关键词】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国有煤炭企业 策略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当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只有储备良好的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工作做到位,才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国有煤炭企业来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规划不科学、不合理,没有构建起完善的配置机构,机构设置不合理等,这影响到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使其竞争力大打折扣。所以,本文对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煤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了解,对这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个人的见解,与业界同仁分享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规划不科学、不合理,人才分布不平衡,总量缺乏。煤企领导层对于该项工作仍然受到传统思想与方法的制约与束缚,对该项工作缺乏规划,并未充分认识到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充分掌握公司今后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除此之外,公司在这方面的规划和公司总战略目标不匹配,发生一定的偏离。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资源配置机构,关于人才方面的政策不到位,没有对人才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不能将人才留住,更谈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了,因此,今后亟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对广大员工缺少培训教育,比较忽视该项工作,尽管有时候会举行一些特定的培训,但是规范程度有待于提高。

(四)关于机构设置,现阶段,国有煤企往往沿袭了行政的架构与方法,正是这一个方面的原因,使其设置了相对较多的管理层,使得工作效率不高。

(五)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其中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过于陈旧,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同时他们的综合素质往往相β浜螅无法有效满足市场与公司的需要。

三、加强国有煤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在一个组织的管理工作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所谓激励,即是员工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行为的内在动力。管理学专家詹姆士曾经指出:当受到充分激励的时候,职工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80%~90%;另一方面,如果在低水平激励(只确保不被开除)下,这种情况下,职工仅仅可以发挥出自身能力的20%~30%左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单位的激励水平成正比,前者随着后者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并且工作效率同样会逐渐提高。所以,企业之所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其中的一个目标是充分激励职工,利用这种方法,使他们的行为和公司总战略相符。当前,许多煤企中实施的激励考核体系,基本上通过“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机制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具体来说,即根据日事日清的基本原则,每月月底考核结束以后,把所有员工分成三级――A、B、C,推行动态转换的机制。就A级而言,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奖励,而对C级而言将他们的收入减少。对于以上三级员工的具体比例以及奖惩措施,主要是通过每一个基层单位按照具体状况来确定,通常情况下,三级所在比例依次为15%,80%,5%。另外,动态转换主要涉及到三工上转与下转,其中,对于前者来说,即员工经由自己的积极努力,在接连三个月的考核中,成绩都满足上一级的标准,这种情况会调整这部分人,将他们上转。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那些贡献卓著的员工,将会直接上转。而对于后者来说,即员工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在接连三个月的考核中,成绩都不满足本级要求,此时会调整这部分人,将他们下转。工作过程中,发生重大差错的职工,造成严重的损失,则直接下转。对于那些接连三个月考核结果是C级的人,将会将他们下转成待聘员工。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首先,普通职工的薪酬制度。将工资细分为两部分:活动与固定工资。对于前者来说,还叫做效益工资,具体来说,其充分突出了“变”与“挂”,推行效变薪变、岗变薪变,同岗不同酬。不仅将员工工资和工作数量、质量以及个人贡献相挂钩,而且还和公司收益相挂钩,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基层单位主要经营者的薪酬制度。具体来说,相对科学有效的结构如下所示:工资总收入=年薪+效益风险奖+安全风险金+特殊嘉奖(年度单位产量效益突出贡献奖)+津贴(主要包括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补贴)。

(三)推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

绩效评价体现职工业绩,同时与他们的收入相关联。对他们进行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分别为客观、公平、差别与反馈原则。因各个公司用人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进行考核,唯有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方可实现既定目标。

(四)切实加强人性化管理,提升文化张力

首先,充分发挥公司管理者的引领功能,为公司创设一个积极的环境。通过人员构成的公司犹如市场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领导层开展的管理工作,即将这支队伍带好,并未硬性地对其进行控制和操纵。

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愿景体系,主动为职工规划职业生涯。在公司中进行从上到下的愿景体系活动,利用这种方式,把公司战略和职工个人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为他们的发展、晋升构建良好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刚柔并济,柔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毋庸置疑,煤矿安全管理属于强制性的严细管理。应当切实加强各项检查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应当逐渐把安全侧重点放在“人”身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典型案例宣讲,职工安全演讲,设置安全文化长廊,以及送安全茶等各种文化活动,来对职工进行案例教育,充分体现管理的强制性,并且还可以设置亲人标语、寄语等安全祝福语,对职工进行柔性管理,利用这种方式来感动他们,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最后,充分关心人、尊重人,创设一个合适的人才发展环境。公司既应该对那些劳模进行重奖,还应当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宣传,号召广大职工向他们学习;对那些贡献突出的能手,应当组建专门的课题组,由他担任组长,为其提供专项研究经费,支持这部分人进行创新活动;对于新方法、新工艺,应当根据创新成果取得者的所在班组或者个人名字进行命名。利用该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奖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使他们的忠诚度与自信心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还应当切实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充分考虑公司需求,同时结合职工个人发展需要与公司战略目标,来安排培训活动。第一,按照高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选派受教育水平高、年轻职工到院校接受培训,培训合格以后,回矿实践1~2a对他们后安排重要岗位。第二,国有煤企应当创办自己的培训中心,经常性地对职工开展业务培训。第三,安排职工到各类院校接受培训教育,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鼓励他们积极接受培训教育,获得有关资格证、学历后,可以对他们执行相关待遇,且为他们的培训费买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加强国有煤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应当把握以下策略: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加强人性化管理,提升文化张力;切实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1:79-80.

[2]党光远,杨涛.混合所有制下的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14,0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