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管理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点项目,是指事关县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纳入重点督办的项目。
第三条县委、县政府将重点项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实行跟踪督查、单独考核和专项奖励。
第四条重点项目奖励按照“贡献与回报对等,责任与效益统一”的原则执行。
第五条奖励对象及范围
1.奖励对象:重点项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
各项目的协作单位由牵头单位提出报责任领导审定。项目实施乡镇原则上应作为第一协作单位。
2.奖励范围:按时完成年度形象进度要求的重点项目。
第六条考核和奖励
1.考核:重点项目年度目标考核,由县督查办牵头组织实施,并于次年一季度前将考核结果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2.奖励:全面完成年度形象进度要求的,按照项目类别予以分类计奖。
续建项目奖励5万元;新建项目奖励10万元;重大建设项目奖励15万元;特别重大建设项目由县委、县政府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别奖励。按时完成年度形象进度要求项目涉及征地拆迁的乡镇,按征地面积和拆迁户数给予单独奖励。
奖金由县财政预算列支。
第七条奖励分配
全县重点项目奖励分配方案由县督查办拟定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执行;各重点项目奖励分配方案由牵头单位拟定后报责任领导批准执行。
各重点项目奖励分配原则上按照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协作单位1:3:6的比例分配。
各单位内部奖励分配可以单个项目奖励的平均数为基数(项目奖励金额÷负责该项目的人数),按照项目第一责任人2倍、第二责任人1.5倍、其余责任人按贡献大小的原则进行分配。
篇2
职业技能竞赛是推动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江西省高职院校在历年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跟职业教育发达的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问题,尤其是在竞赛项目的管理模式方面还需要发挥创新性精神,进行不断的探索。该文主要通过找出江西省高职院校在技能竞赛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式,从管理模式出发提出创新的意见建议。
1 江西省高职院校在技能竞赛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1.1 竞赛管理有待提升
1.1.1 竞赛项目管理组织流程存在内耗
根据正常的项目立项程序,一般是先由学校教务处转发收到的上级竞赛通知给各二级分院教务科,然后由二级分院根据情况通知有相关竞赛项目的教师申报立项。这一程序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竞赛的通知发到学校的时候离竞赛举行时间只有一两个月。对于一些临时知道自己获得参赛资格的学校,备赛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
1.1.2 管理技能不高
竞赛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从组织申报到竞赛结束后的相关统计、奖励政策兑现的整个过程,竞赛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筹划、沟通、组织、控制、协调和评价,以便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而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在实际的过程中大多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开展工作,在技能竞赛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管理中遇到的质量、进度监控等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竞赛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
1.2 大数据挖掘与运用不足
1.2.1 大数据管理的意识还很淡薄
江西许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管理没有重视大数据的作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兄弟院校相比,大数据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仅凭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主观判断对竞赛立项工作进行管理。从纵向看,对于历年参赛项目的多寡、报名学生的数量、学生的能力及性格特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取得好成绩以及成绩不理想时的原因对比等数据没有做过认真的汇总和分析;从横向看,对于各个竞赛项目的参赛院校的备赛情况、学生选拔、指导教师构成、历年成绩等数据则完全没有进行挖掘和收集。
1.2.2 缺乏大数据运用管理方面的专职工作人员
大数据管理是当前比较先进和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类既精通大数据管理技术,又熟悉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非常稀缺。很多高职都是只有一名专职的竞赛管理人员,需要处理的事务非常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做这种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的工作。
1.3 绩效评价与结果优化不完善
1.3.1 过于看重结果而轻视了长期的培养过程
江西很多高职存在对于竞赛结果过度看重的情况,制定的一些竞赛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中都把竞赛成绩要求列入了考核中,无形之中就疏忽了竞赛的(申报)立项、备赛、比赛成绩评价的过程的控制。常常会要求二级分院在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技能竞赛中取得既定的奖,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不客观的考核方式,这往往不利于正常发挥水平取得好成绩。
1.3.2 对竞赛重要性的认识过于片面
比赛的目的是通过竞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热情。但抱着竞赛结果至上的观念,教师为名次而教、学生为名次而学,成绩成了唯一的评价指标。而通常比赛成绩不能代表学院的整体水平,参加比赛取得好名次的学生,都是个别集中训练的结果,不是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
1.3.3 考评制度需要完善
江西省很多高职现有的竞赛管理办法着眼点主要放在对结果的奖惩上,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情况、经费的充分有效利用情况基本没有涉及到。而这些其实往往对竞赛成绩有非常大的影响,竞赛从立项到最后的总结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对整个过程制定考评标准,把责任进行分担,服务进行优化,对于打造优秀的竞赛培养团队,促进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解决上述不足的创新性对策与实践
江西省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竞赛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竞赛管理部门的规范指导作用,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加强质量和进度控制,构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并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项目管理模式,以保证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统一管理。
2.1 建立健全技能竞赛项目管理机制
(1)转变观念,强化技能竞赛意识。各高校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工作,把技能竞赛工作作为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确保技能竞赛取得成效提供前提条件。
(2)要完善管理制度。应完善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应包含技能竞赛指导思想、类别与项目、竞赛申报(立项)、竞赛培训、经费安排、个人参赛与团队参赛认定准则、指导学生个人参赛与团队参赛认定准则、获奖等级认定、奖励办法、院技能竞赛节等内容。
(3)将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相结合,把与竞赛技能相关的课程吸纳进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与实际技能相结合, 从而通过竞赛推动课程内容、教?W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为竞赛提供更强劲有力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
2.2 加强对技能竞赛项目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
可在竞赛项目组织中增设信息中心,用以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管理,为技能竞赛数据管理、信息分析及其他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校院二级管理的思路,确定竞赛项目组织部门负责竞赛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学校技能竞赛管理机构负责数据汇总分析工作的模式。用数据为载体,竞赛项目组织部门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采集数据,学校领导层以完整数据作为依据进行竞赛项目的组织、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决策。这里的完整数据包括竞赛项目组织部门采集的校内数据,还包括学校竞赛管理部门采集的外部数据,以保证数据完整性。
2.3 构建技能竞赛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2.3.1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江西省各高职院校对各二级分院的技能竞赛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考核,学校也要对教务处和分院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考核。高职院校的教务处应在每年初部署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规定绩效评价的时间安排、项目进度、评价标准及评价工作要求等,各二级分院按要求组织开展自我评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评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时间、项目概况、组织实施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评价结论等。
篇3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授权经营集团。如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
2.国有独资公司。如上海市创业投资公司、江苏省高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3.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这类公司是由国有企业,高新科技开发区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筹组的公司,其特点是共同筹组资金、共担风险。如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北京科技风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4.上市公司分立机构。如联想投资公司、红塔创新投资公司、上海申能创业投资公司。
5.大学发起设立公司。如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6.民营及外资发起设立公司。如IDG中国投资公司(基金)、时代在线风险集团。
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与管理构架:
企业特点:
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全资或控股出资组建;
授权经营、委任企业法人代表或聘任经营管理班子;
通过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促进当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通过项目投资及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根据风险投资行业特点,可用全额资本进行投资;
赋予组建区域性“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功能;
可用国有风险资本,发起设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
根据发展需要,经批准可在国内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接受委托,管理及运作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风险创新项目资金”;
根据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可分阶段向风险投资机构增加注入“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壮大其风险资本金。
管理构架:
授权经营公司不设立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出资者职权;
参股、控股公司设立股东会;
董事会决策机构,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监事会是经营监督机构,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经营班子负责公司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资事务,对董事会负责;
通常设立项目投资部、财务管理部、战略发展部、基金(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工作机构,确保风险投资业务运作畅顺;
风险投资机构与独资、控股、参股公司的关系是以产权为纽带的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风险投资机构可聘任独立的专家委员会,为进一步改善经营运作及创新发展,定期提供研究咨询。
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运作管理模式及内部治理结构:
以有限责任公司方式设立,对投资项目以股权管理方式运作。
其管理特点有:
选择投资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鼓励发展领域的创新科技项目;
投资项目评审——由公司内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董事会,审定投资项目及投资金额;股权方式投资——以风险资金作股权投入,派出人员进入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组成项目管理团队——由擅长技术与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等3至4名员工,跨越不同的功能管理部门组成,负责投资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以及筹划资本增值退出方案;
定期汇报进展——由管理团队定期交流项目管理及进展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研究与跟踪,建立共识。避免局部管理不善而且危及整个项目计划失败;
资本运作退出——通过项目股权转让或推荐项目企业上市,作为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管理团队实施“风险投资项目资本增值退出奖励办法”。以及对因跟踪管理不善的项目人员进行调整直至解聘;
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制定包括“廉洁自律”在内的基本管理规定,建立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开拓、求实、严谨、高效”的企业文化。
按培养风险投资家的目标,建立员工队伍的聘任与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大多拥有双学历或多年企管经验
采用矩阵式聘任体系,按人才的配备要素进入相应的聘用职务系列
公司可按行政管理系列、投资管理系列、财务管理系列、行政辅助系列等聘用划分,每个系列都有近20个档次,并且各系列的档次都有相对应的聘用待遇平衡关系,以体现公司对每位员工的聘任都进入系统全面考虑。公司可在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上确定不同员工的任职资格、工作规范、薪酬标准。这样就构筑了一个系统化的全员聘任及工作平台,便于员工对本职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同,便于公司按投资管理需要实行跨职务系列的“项目团队”优化组合。
加强典型投资案例分析,加速管理层专业化和项目团队职业化建设
中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运作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大多经历过采用类似信托投资或金融借贷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意又有务实操作能力的风险投资队伍。而部分从海外回国参与中国风险投资的专才,对中国国情(含法律、税务、企管等诸因素)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过程,其对在中国的投资风险运作及项目企业的判断控制能力,有待实践中提高。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若拥有了较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才,拥有了众多的风险投资家团队,就拥有了持续发展的未来。
最近三年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警示,中国的风险资本才真正以股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风险机构的团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决策及市场运作。因此,真正以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在投资经营理念、选择项目指引、企业跟踪管理、资本运作退出、管理团队激励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总结。以典型的风险投资案例,以丰富的投资经历、经验或教训,以内部研讨的方式训练业务管理团队,迅速提升风险投资机构整体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
篇4
摘要:通过回顾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分析目前工作状况以及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从完善机制、人才资源开发、项目过程控制管理几方面内容简要阐明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车站;科技;项目;管理
随着铁路现代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运用,要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走以科技促发展、用科技保安全、靠科技创效益的发展道路。而车站科技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铁路系统科技发展水平,因此,抓好车站科技项目管理,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车站科技发展迫切需要改善提高的重要工作。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很熟悉的词汇,通常是指规划、计划、方案、工程、任务等,申报项目、确立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评审项目是每个科管人员都耳熟能详的业务流程,但从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角度,项目和项目管理的真正内涵和规律还未被真正理解,项目通常是一次性的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对整个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和项目管理组成为项目管理系统知识体系,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众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因此学习、研究和应用项目的涵义以及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管人员来说,意义非凡。
二、车站当前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车站的科技项目管理是对车站各部门的科研项目情况进行严谨的需求调研、慎重筛选出科技含量高的课题、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对确立的科技项目进行过程监测、进度控制、完成后的验收办理、鉴定评审等管理。近年来,车站创造了一些科技成果,但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的重大变化和设备方面质的飞跃对铁路科技发展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这些新变化造成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出现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局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存有落后的思想观念,认为车站管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对经验的需求高于技术,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科技工作方针目标,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差,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不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身的科技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2.管理体制建设滞后。车站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自05年以来车站制定的科技管理办法未能与时俱进加以修订,造成研发过程中出现程序不规范,课题重申报轻管理,少数立项课题拖延时间,仓促研发形成结题质量不高等现象。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低下,参与和关心程度不够。一些自主研发的项目经费不能及时落实,成本支出上有困难。
3.科技人才建设缺乏创新。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铁路装备现代化加速推进,铁路职工技能不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显,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科技人才尤其缺乏,车站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引进人才的途径比较少,加上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使得铁路的人才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车站的培训力度不够,培养的方向侧重于一线生产岗位的实践和锻炼,注重经验的培养,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措较少。这都对车站的科技人才的储备造成很大影响。
三、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1.完善机制,提高科技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应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制,确立科技管理网络。成立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及科管专(兼)职人员,担负起贯彻路局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科技工作计划、制定适合车站的科技工作目标和科技管理实施细则、推进车站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责任。二是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要针对车站科技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制度上给予加强规范。使科技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制定项目立项的流程、课题管理的方法、科技经费的使用、科技奖励办法、人才培养制度等。三是应进一步明确车站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以车站的行车安全、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的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保安全、增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的科技课题上。
篇5
__县科委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科技工作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极大的推动,同时对科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推动__融入重庆主城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宜居休闲生态基地、都市现代农业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水平
总理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水平,把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优化创新环境。认真贯彻落实__县《关于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行奖励政策的通知》和《__县专利资助办法》,加大科技奖励力度,激励和引导自主创新,营造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工业强县资金、科技三项费的带动和扶持作用,积极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引导县内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革,鼓励县内企业申报国家、市级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搞好产学研结合,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改进生产工艺,自主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将企业自己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申请国家专利,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确保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专利行政执法,调处专利侵权纠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智力成果,营造专利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建立__县人民政府重大经济活动专利审查制度,避免专利技术的盲目引进、重复研发以及流失。要培育、引进专利中介机构,方便我县企业、个体就近申报专利,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二、坚持科技改善民生,让科技进步的成果惠及亿万群众
坚持科技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科技进步的成果惠及亿万群众,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科技的成果。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要把支持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对改善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要加强在生态保护、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科技攻关、推广力度,使空气更新鲜、饮水更干净、出行更方便、生活更舒适;要以卫生科技服务进社区、进农户为重点,大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防疫防病,少花钱看好病;要以科技下乡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要大力实施重庆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试点县工作,发展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三、强化科技服务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服务是科技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以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实践载体,让科学技术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于宜居休闲生态基地、服务于都市现代农业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支撑__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针对__中小制鞋企业众多、管理粗放、缺乏原始创新、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情况,建立中国西部鞋都质量检测中心,监管区域内的鞋业生产质量,开展质量监督和保障服务。建立中国西部鞋都人才交流与培训服务中心,为中小制鞋企业提供人才引进服务,对制鞋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市场信息、管理知识培训。建立中国西部鞋都鞋业科技孵化园。培育和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促进中小制鞋企业聚集和成长。实施制鞋关键共性技术示范,推广计算机优化下料技术、绿色环保系列技术和网络化协同设计技术,构建起中国西部鞋都较为完善的鞋业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有效带动__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实现民“富”县“强”;针对县内绝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属于中间加工生产环节,人才缺乏、技术来源较少,缺少主动创新意识的情况,建立__县机械制造业创新服务中心,服务全县机械行业,提高机械制造业创新能力;针对全县信息化基础薄弱、各自为政的情况,整合全县信息资源平台、实施重庆统筹城乡信息化实验区试点县工作。
二是加强科技项目载体服务。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科技与经济明显融合。着眼提高工业经济质量,重点支持新型工业化项目,支持机械制造、制鞋产业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汽车、摩托车、制鞋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开展以erp、cad、cims等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着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支持统筹城乡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持特色经济作物优质品种引进、选育与栽培,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应用、再创新,支持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示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着眼社会事业提速,重点支持对推动__“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项目,支持对区域特色社会事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支持“县校”合作项目,借智借力,建立
科技支撑体系。着眼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依靠科技促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项目示范工作,显著提升能源、资源和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作用,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全县经济组织提供经济、文秘站:科技、市场、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策略规划,改善经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要加强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加强企业现有技术改造力度,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职能,完善服务手段。继续支持和培育各类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以及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多样、高效实用的科技服务模式,从而全方位多层次提供农业综合服务。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地方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为推动__“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提供人才支撑。依托毗邻大学城的优势,加快重庆机电职业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的建设,努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拓展地。要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紧缺人才,大力接收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加入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乡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现有技术人员的骨干作用,积极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各级涉农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指导、项目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农村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智力和人才的引进,重视科技、金融、国土规划、企业管理、工程建设、外经外贸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鼓励用人单位、受益单位、资助单位采用多种形式支持人才工作,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流动的制度。完善市场化人才资源配置体系,加快推进人才资源区域性协作,建立开放性人才市场。
篇6
关键词 体教结合 青少年 竞技体育 培养效果
一、前言
在我国基本国情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包含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在内的竞技体育三级训练培养体系。三级训练体系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保障下,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冠军,在奥运会等世界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一举奠定了我国体育大国的地位。但长久以来独立运行的训练体系,使得体育与教育相分离,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逐渐凸显,运动员成材率低、文化素养差、体育人才退役后无法适应社会等问题层出不穷,从而根本上影响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开始摸索“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道路。1993年,上虞市的教育事业与体育事业结合成立了新的教育体育局,开始尝试青少年业余训练的“体教结合”培养的模式,走在了浙江省乃至全国县市级业余训练的前列。经过近2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上虞市业余训练发展出了一套“训练在体校,学习在学校”的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基于上虞市业余训练现状,分析“体教结合”以来的积极实践,并对“体教结合”的培养效果进行论证,为上虞市乃至全国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上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训练基地学校等为代表的上虞市业余训练网点为调查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走访与调查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走访了上虞市相关学校与基地,并对上虞市教体局负责人、各训练学校负责人、业余训练教练员等进行访谈。
三、上虞市业余训练基本情况
1993年,上虞市行政改革,将原有的教育局与体委合并,成立了新的上虞市教育体育局,从而开始了上虞市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探索,并且在历经十数年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当前以上虞市少体校为核心,各训练基地学校为辅助的业余训练“体教结合”模式。
上虞市少体校于1975年建校,1993年成为上虞市教体局直属的体育运动特殊学校,现有田径场、塑胶网球场、室内游泳馆、篮球馆、摔跤训练房、柔道训练房以及可供省级比赛使用的超过1000平方米的乒乓球训练房等各种训练设施与条件。历经十数年积累,上虞市业余训练成绩明显提升。至2009年起,在浙江省级比赛中获金牌79枚,绍兴市比赛中获金牌389枚,所选送的运动员获全国运动会金牌1枚、铜牌1枚,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金牌4枚,世界杯分站赛冠军1个,并且有1人参加伦敦奥运会获第十名;同时,向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了10多位优秀运动员,向绍兴市体校及水上中心输送了70多名体育后备人才等,充分发挥了县市级竞技体育的龙头作用,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县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绍兴市业余训练点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除少体校外,城北实验中学、百官中学、上虞市外国语学校、百官小学等上虞市诸多中小学成为了“体教结合”的基地学校,并且建起了跆拳道馆、摔跤房、柔道房、拳击房、武术散打基地等。上虞市少体校与浙江五洲控股集团合作,创建了“浙江五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暑期开办体育培训班,学生报名踊跃,深受家长欢迎。
四、上虞市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特征及效果分析
(一)上虞市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基本特征
“体教结合”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它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现阶段根据中国体育与教育行政机构分置的国情而构建的关于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上虞市教体局根据各个体育运动项目特点,采取分类的项目管理负责制,将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交由上虞市少体校以及训练基地学校负责管理。同时,出台了《上虞市业余训练管理办法》、《上虞市教练员考核奖励办法》、《体育运动贡献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与办法,保障业余训练的顺利进行以及对教练员等进行考核与奖励。上虞市少体校以及基地训练学校则在完善体育设施,引进体育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运动员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导制度,并且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管理纳入到了对教练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考核范畴。各业余训练教练员积极履行“管学习、管训练、管比赛、管思想、管生活”的“五管”,合理把握运动员从事专业化训练的年龄和训练时间,保证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时间,提高其学习效益,做到文化学习、训练竞赛两不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所在基地训练学校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重新认识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教练员的工作,当运动员因参加比赛而耽误的文化课程学习,比赛结束后会及时予以补课。
(二)上虞市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效果分析
1.体教行政合一,目标明确
原上虞市教育局与体育局合并为上虞市教育体育局,下设体育科、职成科、财基科、普教科、督导科等职能机构。其中,体育科负责制定全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少体校和全市业余体育训练布局、运动项目训练、体育教育科研工作。教体局将教育与体育事业纳入统一管理,下属各部门履行相应职责,并且通力合作,促进青少年教育与体育的发展,成为了明确统一的发展目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教结合”行政模式,共同为上虞市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篇7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经营 资金效益
高校扩招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不断出现的复杂情况,高校财务工作应牢固树立财务经营理念,营造和谐的理财环境,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建设现代大学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一、牢固树立高校财务经营理念
作为学院管理财务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增收节支方面的参谋作用,积极树立财务经营理念,建立高校增收激励机制,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1.健全学费管理体制。(1)制订学费收缴奖励制度。高校应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一系列的学费管理办法,完善恶意欠费生处罚办法,降低学费呆、坏账比重,保证学校预算的顺利执行。(2)完善助学贷款管理制度。高校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力争助学贷款步入可持续、良性发展轨道,缓解贫困学生的欠费压力。
2.发挥校内各单位创收积极性。一是积极鼓励各中层单位特别是教学、科研团队争取各种横向、纵向合作项目资金,完善各类政府专项资金的配套奖励办法;二是挖掘校内服务市场,制订校内有偿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创新服务收费途径,弥补正常经费不足;三是建立教学院系办学收入的激励制度。
3.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高校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努力争取其它社会捐赠资金,多种形式办学,不断开辟新的筹资渠道。
二、营造和谐的理财环境
高校财务部门要充分处理好校内关系,在校内中层单位中培育一支协助财务工作的队伍,有针对性的开展财会知识讲座和培训,争取各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减少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磨擦。
政府部门、审计部门、物价部门、税务部门和金融部门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外围环境,财务部门要协调好对外的关系,争取多方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理财环境,防范各种财务风险。
三、规范校内财务收支行为
高校要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确保财务管理“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首先,规范校内现金支付行为,加强校内现金管理,对不符合国家《现金管理条例》规定的情况严格控制;其次,强化预算项目管理。高校要加强基建、维修、设备采购等大额支出的财务监管,杜绝超付、重付和提前支付,积极争取延期支付,探索利用经销商信用的新途径。再次,加强校内各单位二级预算管理,确保各项支出符合学校预算指导思想。最后,高校要制定一系列财务包干管理办法,构建节约型校园,如低值消耗品及办公用品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差旅费包干管理办法和设备招标采购办法等。
四、搭建现代化校园理财平台
财务部门要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各项财务制度和办事程序,向各单位通报资金运作情况,协助各单位自觉控制遵守财经纪律。
1.财务部门要定期教职工关注的财务信息,如工资项目说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个人所得税、个人项目借款、学生欠费、学生奖助学金等,依法加强财务监督,推进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
2.建立财务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师生查询经费情况和学费信息,节约咨询人力,提高财务运行效率。
3.通过网上银行和校园一卡通项目,提高资金结算效率。财务部门要着力搭建现代化理财平台,减少校内现金流通,加强对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的管理,方便学费催缴,及时回笼学费。
五、建立一支业务娴熟的财会队伍
管理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校要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业务知识能力测试,选派重点对象外出学习等,激励广大财会人员学习业务,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同时,出台财务处内部分配制度、会计人员考核制度、会计人员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一支业务娴熟的财会队伍,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适应现代大学财务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篇8
1、继续强化学习,切实提高科室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2、继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深入贯彻执行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办法。
3、充实、完善**市“十一五”、“1468”战略布局建设项目库。
4、对省“861”行动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各项目进展情况,按时完成月度报表;根据项目发展状况对考核我市的项目进行中期调整;
5、认真落实项目管理各项制度,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加强与省发改委衔接、加大与县区和市直各部门的协调,督促项目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推动项目建设;
6、针对国债和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向,编制上资金申请计划,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7、以年度建设计划项目为重点,跟踪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完成国债项目和年度建设计划项目季度投资完成情况报告,掌握详细进展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006年具体工作按季度安排如下:
一季度
总结2005年投资工作,制定2006年初步工作计划;
参与2006年全市发展改革会议准备;制定2006年**市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调查了解城市在建基础设施国债项目进展情况,完成2005年年报上报省发改委;
为贯彻亳政【2005】1号文件,制定《**市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以(亳政【2006】2号)文件下发);
上报2005年度全市项目建设考核方案,市政府审批同意后进行2005年度全市项目建设考核评比工作,上报考核结果,准备表彰会议;
制定2006重点项目市领导分包实施方案,上报市政府同意后以政府名义下发执行;
做好特殊病犯监区项目前期工作,上报实施方案;
做好迎接省“861”行动计划办公室对我市列入“861”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的准备工作;
二季度
以年度建设计划项目为重点,跟踪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完成国债项目和年度建设计划项目二季度投资完成情况报告,掌握详细进展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筛选符合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项目,用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针对国债和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向,编制上报**2006年城市基础设施国债申请计划、2006年城市污水管网国债申请计划、2006年公检法司建设项目国债申请计划,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针对我市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进展情况和其他项目发展状况,向省861办公室申请对考核我市的项目进行中期调整;
三季度
总结上半年工作;
完成年度建设计划项目上半年投资完成情况调查,掌握详细进展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调查了解2006年上半年城市在建基础设施国债项目进展情况,按要求上报省发改委;
针对我市投资形势和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供领导参考;
按省发改委要求对全市公检法司建设项目和城市在建基础设施国债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并上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为进一步争取国家扶持打好基础;
四季度
以年度建设计划项目为重点,跟踪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完成国债项目和年度建设计划项目前三季度投资完成情况报告,掌握详细进展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进行年度建设计划项目全年投资完成情况调查,掌握详细进展情况;调查了解2006年全年城市在建基础设施国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2006年年报编写工作;
开展2007年全市项目投资计划编制的准备工作;
篇9
关键词:建设监理 监理费 工程 标准
1、概 述
近几年,电力建设在全国迅猛发展,为监理企业创造了展示实力的舞台和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随着有形市场的建立和规范,社会和业主对监理企业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责任,监理服务范围从“施工阶段监理”已逐步向设计阶段监理、招标工作、造价咨询、设备监造以及业主顾问等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延伸和扩展。由此,引发出了一个议题,就是目前电力行业执行的国电火口[1999]677号文(1999 年颁发)的监理取费标准涵盖了哪些监理工作内容?几年前已有行内人士提出现行的监理费太低,不利于监理企业发展的意见,呼吁提高监理取费标准,尤其是2002年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勘测设计费,使提高监理收费标准的观点被更多的人认同。实际上,笔者认为不能简单或笼统地说目前监理费是低了或是高了,首先要思考的是,目前的监理取费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或者具有多大程度的可操作性?是否综合体现了监理工作的“责权利”,“责权利”是不可分的,履行“责权”是获得“利”的前提,“利”是实现“责权”的基本保证,监理费用是“责权利”的综合体现,能够阻“责权”的内容,合理地制定出获“利”的额度,就是可娜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建设监理发展的初期阶段,监理工作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要求监理费标准大而全地涵盖基本建设的所有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国家物价局、建设部价费字[1992]479号文规定了监理费收费标准,但文中也提到这只是指导价格。1999年原国家电力公司在参照了 479号文的基础上,针对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颁发了国电火[1999] 677号文,明确了监理工作内容细化了取费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该文在当时的情况下,对电力监理行业的发展壮大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监理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监理企业自身的不断成熟,社会和业主对监理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监理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赋予的责任越来越大,委托的内容越来越广,对监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政府在已颁发的基本建设有关法律法规中,也进一步加大了监理的责任,加重了对监理的处罚力度。在这种形势下,使用了多年的监理费标准已不能满足监理服务深度和广度要求,相对制约了监理企业的发展空间,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监理费标准已是迫在眉睫。现结合上述规定的监理取费标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认识和建议,希望得到关注和重视。
2、现行监理费标准的剖析
2.1 关于“小业主、大监理”的原则国电火[1999]677号文在“1.总则”中提到了“小业主、大监理”原则,但是“小业主、大监理”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如何解释它的含义,“小业主”小到什么程度,“大监理”大到什么范围,这些问题在国家正式文件上都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事实上,业主和监理的职责和义务已在《监理合同》中有了规定,不管“小”还是“大”,合同双方都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仅从合同条款来分谁“大”谁“小”,这会显得有点牵强附会;另一方面,“小业主、大监理”讲起来容易,却不好做,遇到通情达理的业主是监理单位的福气;碰到蛮不讲理的业主,不管是否该监理干的事情,都要求你干,甚至不好干的、得罪人的都推给监理来做,有时候感觉这句话就象套在孙悟空脑袋上的紧箍咒一样,身不由己。因此,建议有关权威部门对‘小业主、大监理“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或界定,该小则小,该大则大,职责分明,使监理单位顺理成章、理直气壮地开展监理工作。
2.2 关于“监理费用对应的监理范围”
国电火门 乃77号文“2.1条款”规定监理范围为:从施工准备直至移交试生产J合“ 1.总则”的条款,可以理解为:监理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的“施工准备直至移交试生产”期间开展“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工作。按照常规的基建程序,这期间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设计、建筑工程施工、设备及材料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和试生产的质量控制以及与之相应的进度、投资、安全控制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协调工作,是否在这期间所发生的工作均由监理单位来承担?在目前合同环境不是很完善的形势下,《监理合同》条款不可能很周密/严谨/全面,从而使监理企业还有生存空间。如果严格按“2.1条款”执行,监理单位以目前的监理费是不可能承担工程建设从“施工准备直至移交试生产”期间涵盖的所有工作。
2.3 关于“监理费的计算方法”
现行电力工程监理费的计算方法基本为二种:一是火电工程和变电站工程以建安费为基数乘费率;二是送电线路以每公里乘单价,并根据特殊情况设定调整系数。这种计算方法快捷。简单、省事,但不能完整地反映电力工程项目特点,不能综合体现监理工作的难易程度,计算方法不够科学和灵活,费用包括的内容含糊,不清晰。例如,一项“三通一平”工程,由于不同机组容量或不同电压等级,导致所取得的监理服务费也有所不同。火电工程最高的费率为1.98%,最低的费率为1.35%,高低相差1.5倍;变电站工程最高的费率为5.5%,最低的费率为3.0%,高低相差1.83倍。就是说,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提供相同的监理服务,却不能得到同等的经济回报。
送电线路工程按每公里取费也不甚合理,主要是忽视了钢塔基础形式的差异。送电线路工程主要工序为基础工程、组塔工程、架线工程,对于基础工程,不同的地质条件会采取不同的塔基形式,尤期广东沿海地区,多属于软弱地基,组塔基础较多采用冲(钻可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由此会引起钢筋混凝土量的较授异,而这煌础工程都需要全过程旁站,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
2.4 关于“对监理的考核、奖励办法”
国电火[1999]677号文的第四部分提出了关于“对监理的考核、奖励办法”的条款,其目的是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当好业主参谋,做好监理工作。但是,从考核内容看,有些条款并不清晰,不好操作,还会引起争论和扯皮。其中扣减的条款有“‘二管理、一协调’内容具体,落实得力,分别支付监理费的3%、2%,否则扣减”,对于“内容具体,落实得力”应由谁来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评价?不同的业主、不同工程有不同的要求;还有“工程全部实现达标,投产支付监理费的 3%,否则扣减”,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目前只有 22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和火电工程才参与“达标”评比,110kV输变电、配网和技术改造等工程则不参评,这些不参评的工程,如何考核?是否也要扣减监理费?这也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论和扯皮的问题。
3、建立完善监理市场价格体系的“五性”原则科学合理地测算监理成本,建立监理市场价格体系。按照“符合性、综合性、适用性、合理性、条件性”原则制定操作性强的监理费标准。
3.1 符合性: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相适应目前,国家颁发的涉及监理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建筑法儿《建设工程管理条例X《建设工程监理规范X《合同法X《招标投标法X它们构成了工程监理法规的框架,为促进监理事业健康发展,规范监理市场秩序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证。 监理费标准,应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适应,并能够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例如关于“监理设施”费用的问题,《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3.3.1条款规定:“建设单位应提供委托监理合同约定的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交通、通讯、生活设施”。但目前能够按其执行的不多,有时候是收取一定的费用,有时候是转嫁给施工单位,即由施工单位协助解决;大多数情况是业主仅提供办公用房,办公桌椅、交通、通讯、生活设施等都由监理单位自行解决。使得监理单位为工程结束后,如何处置这些设施而伤脑筋,这些设施都些比较笨重的大件物品,如果转移到另一工程使用,转移的费用可能比新购买的还要高;如果没有新工程衔接上,可能还需搬运回公司,公司就要另外租用仓库来放置这些设施。从而造成了监理成本的提高,利润空间相对缩小。实际上让业主提供监理设施,他们也游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建议在监理费标准中单独计列该项费用,专款专用。
关于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否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2004年2月开始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已作了明确的界定。质量和安全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关系到人身安全,千年大计,“安全管理”与“三控措施”不能分割,它是监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无可置疑的。因此,监理单位为“安全管理”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也应在监理费标准中有所体现。
3.2 综合性:涵盖电力建设的建设规模及备种建设类型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大中型火电工程和输变电工程,投资大、建设期长、专业多、技术复杂。建设模式各有特色,在火电工程方面,有燃煤发电机组,还有核电。风能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机组、燃油(奥里油)发电、垃圾发电、油页岩、水煤浆等等发电厂类型;在输变电工程方面,有各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线路、交流输电线路,还有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开关站、换流站等。除此之外,还有烟气脱硫工程、集中供热项目、技改项目、大修项目、农网和城网工程、光纤通讯工程、拆迁工程等其它零星项目,它们各有特点,要求的技术含量也不一样。如我公司在上海和广东承接了二个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工程,主要设备分别为美国GE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的设备,设计图纸都是英文版,我公司派出的监理工程师均必须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不仅能够阅读图纸,还能够与外国专家对话沟通。因此,新的监理费标准应能够涵盖电力建设的建设规模及各种建设类型,综合体现其技术特点和专业能力要求。3.3 适用性:根据各阶段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细分取费标准建设部2003年年初发出了《关于培养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2004年年底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从政府的角度引导有一定实力的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监理企业。因此,向项目管理发展是监理企业的创新之路。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具体包括工程前期工作(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评估、设计阶段审查等等)、招标工作、造价咨询、设备监造、材料和设备采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监理、项目后评估以及业主顾问等等内容。监理服务内容和范围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的,新的监理费标准涵盖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同时通过对工作内容的分类,进一步细分取费标准。做到只要进入监理市场,就像点菜一样,按斤论价,按质论价,业主需要什么服务,监理就提供什么服务,并依据标准获得适当的报酬。
3.4 合理性:公正、合理体现电力工程监理服务的行业特点。
(1)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从而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业主对工程建设计算机运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普遍使用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P3/EC、梦龙、PROJECT以及MIS系统等,其中计算机P3工程管理软件是当今国际最为通用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软件,P3软件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工程管理进人现代计算机国际化管理系列。因此,在大中型的电力工程就中,参建单位都被要求使用 P3程管理软件,如我公司在三峡至广东+500 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珠海电厂(2×700MW)工程、汕尾电厂(2 x600MW)工程等都有使用P3程管理软件的经验。但是P3工程管理软件的价格不菲,而且需与项目参建单位建成统一的计算机平台,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因此建议:涉及多个用户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由业主统一采购,向各参建单位提供端口,并根据各参建单位合同金额的大小收取适当的费用。
(2)电力工程投资较大,设备费用(国产设备)占总投资50%左右。现行的计算监理费的方法是扣除设备费,以建安费用为计算基数。但在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设备到货的装卸过程的安全管理,设备开箱检查、清点以及设备缺陷的处理和跟踪,都有责任进行全过程监督控制,因此设备费按一定的比例计人取费标准会更合理一些。
(3)除了常规的火电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外,还有烟气脱硫工程、大修项目、农网和城网工程、拆迁工程等等其它零星项目,这些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有特点。一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难度高,设备费用就占了工程投资70%~80%的比例,由于建安工程费偏低,造成监理费偏低。据了解,现在单独承接烟气脱硫工程的监理中标价均超过概算(与火电工程同时承接监理任务的除外人二如配网工程,设计不规范、施工区域广、施工点分散,且电缆施工多在城市繁华路段进行,施工周期比一般线路的工期长,安全因素复杂,监理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更多。三如拆除工程,电力行业现行《预规》规定:拆除工程费用在其他费用中开列,即没有进人建安工程费作为计取监理费基数,因此,监理单位对拆除工程的监理实属无偿服务。我公司曾承接过一个45公里的送电线路工程,其中就有 26公里旧线需拆除,与业主论理时,业主表示概算没有此项费用,爱莫能助,作为监理单位,也只有无可奈何了。
3.5 条件性:测算调整系数,使之与建筑市场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1)测算地区调整系数,按工程所在地调整监理费用。
现阶段,全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考虑各地区物价水平的差异,建议参照国家的工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分为十类工资等级L测算地区调整系数,在全国平均取费标准的基础上,允许经济发达地区的工程按地区调整系数调增监理费。如深圳市政府已制定了地方标准(2001年1月起执行),其标准比建设部价费字[1992]479号文提高了 20%~30%,进人深圳承接工程均按此标准执行。
(2)根据政府部门颁发的物价上涨指数,测算物价调整系数。
一项大中型的火电工程,从工程启动至工程竣工投产,工期短则2至3年,长则3至5年。在这期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建议参考国家物价部门颁布的物价调整指数,允许监理费的增减调整。这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都在8%左右,监理费标准水平应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才能为监理企业吸引人才、实现自我提升、技术进步、发展壮大、提高承受风险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篇10
第一条为规范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公益性地质工作管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包括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工程地质、区域环境地质、遥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基础地质、矿产勘查理论技术方法试验、测试实验、地质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古生物化石研究与保护等。
第三条除不宜竞争的项目外,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采用竞争的方式产生,并实行合同制管理。
第四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管理,委托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地调中心)负责项目日常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项目预决算管理。
第二章立项与计划
第五条省地调中心根据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建议书格式见附件),在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优选项目,建立项目库。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工作需要和年度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预算,从项目库中提出立项项目计划并公告。
第六条地勘单位根据立项计划公告编制项目设计和经费预算报送省地调中心,经地调中心初审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预算进一步进行论证,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需要续作的项目,由承担单位提交项目地质工作总结和续作勘查补充设计及续作计划任务和费用,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论证确定。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厅将项目立项论证相关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根据公示结果,省国土资源厅编制年度项目计划和预算(含组织实施费用预算),会同省财政厅下达年度项目任务计划。
第九条项目任务包括工作区、工作周期、目标任务、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经费预算和项目承担单位等内容。
第三章设计审查
第十条地调中心自收到项目设计和预算书之日起30日内,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审查设计书。
第十一条根据项目性质和审查内容组成专家组。每个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设计审查组设专家组长和主审专家。主要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和经费预算要求,对项目设计书进行审查,专家组长、主审专家与专家成员均应签名。
第十二条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任务、以往资料的收集和综合研究、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经费预算、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预期成果等。不同专业应突出本专业的特点。
第十三条省国土资源厅向项目承担单位下发设计书审批意见。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设计书审批意见之日起10日内,按照审批意见完成设计书的修改,报送地调中心备案,并提交纸介质项目设计书二套、电子文档一套。
第四章设计变更与报告
第十四条项目实施中,对项目名称、工作周期、主要实物工作量、目标任务、工作区、成果和经费等需调整的,属重大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应正式行文报省国土资源厅,经委托地调中心论证后,由省国土资源厅行文批复,并作为项目审查验收依据。
第十五条实行项目报告制度。报告分为半年报、年报和专报。专报为不定期报告,凡有重要进展和情况,应随时专题报告。半年报于7月10日内、年报于次年1月10日内报送地调中心。由地调中心及时汇总报省国土资源厅。
第五章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项目质量管理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调中心、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按职责分级负责。
第十七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质量管理督查指导,负责项目重大质量事故的查处,也可委托有关单位组成调查组进行查处。
第十八条地调中心全面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和检查工作。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负责项目质量的跟踪管理,对所属地勘单位的项目设计与成果报告进行初审,参与项目野外验收。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责任制度,保证三级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按照GB/T1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承担单位的质量检查工作包括项目组自检(100%)、互检(100%)和承担单位抽检(30%)等,野外原始资料须结合野外实地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第二十一条项目质量检查按照项目任务书、设计与批复意见、委托施工合同和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第二十二条地调中心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组织专家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组一般由3-5名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并提出具体的检查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调中心重点检查野外原始资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精度,野外实地检查比例不低于被检查资料的20%,其中槽探、井探、钻探的检查要求达到100%。
第二十四条专家组对原始资料检查结束后,及时向地调中心提交检查报告或专题报告。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始资料,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对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始资料,在查清原因后,写出专题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建议。
第二十五条地调中心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检查意见书。重大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处理。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检查意见书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向地调中心提交修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
第二十六条深部验证工程设计未定位的项目,待地表地质工作与物化探工作结束,提出下步工程设计方案,报地调中心组织专家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项目原则上不允许分包和转包。项目承担单位确需分包和转包的应经过地调中心批准后方可实施,但对其分包和转包的工程质量负责,并且要求将原始资料统一汇总至项目承担单位。转包、分包工程承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第二十八条物化探工作量较大的项目单独编制设计,与项目设计一并审查。在单项工程完成后,进行专项验收。
第二十九条样品分析在具有相应化验测试资质的单位进行,确保化验测试质量。
第三十条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一般只允许负责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
第六章野外验收
第三十一条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当现场进行验收。
第三十二条野外验收工作由地调中心负责。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参与。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督察指导。
第三十三条凡有分包和转包工程的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要先进行验收,资料经系统整理归纳后,再向地调中心提出该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提交相关资料清单。
第三十四条地调中心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
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专家组成人员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应具有本专业的高级职称。
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进行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提供野外验收所需的全部资料,并对资料的客观、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六条野外验收组根据第五章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项目野外资料和工作量进行核实检查。野外验收组应提交验收意见书(含评分表、工作量核实表等),地调中心对验收意见书签署意见,并通知被验收单位。
第三十七条验收意见明确需要补充野外工作的,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及时补充和完善野外工作,并向地调中心提交补充工作总结,经地调中心认可后,方可转入成果报告的编写。
第七章成果报告管理
第三十八条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写项目成果报告。
第三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完成成果报告编制后,向地调中心填报成果报告审查申请表一式两份,同时附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第四十条地调中心根据成果报告审查申请及项目情况拟定评审形式、时间、地点和评审专家人员组成等初步建议,由省国土资源厅会省财政厅组织审查验收。
第四十一条成果报告评审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书审批意见、野外验收意见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四十二条评审专家组形成评审意见,并反馈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成果报告的修改,并送地调中心。
第四十四条地调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审批意见书。
第四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原始资料、实物资料和成果报告归省国土资源厅所有。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或由省地勘基金立项勘查。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擅自申请探矿权,但项目承担单位具有发现权。
第四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对从事项目所获得的资料及成果保密。未经省国土资源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理由向第三方披露或提供。成果报告出版后,按有关规定提供使用。
第八章经费管理
第四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按有关规定单独编制项目预算书。
第四十八条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年度项目预算进行审查并批复预算。
第四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严格按批复的预算和开支范围使用经费,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项目经费。
第五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在资料汇交后30日内,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项目决算报告,并对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五十一条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决算报告进行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九章处罚与奖励
第五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发生伪造资料、弄虚作假、不按规定汇交项目成果地质资料的,按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处理。对不严格执行合同或不提交项目工作报告、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行为的,视情节轻重进行通报、追回截留或挪用的资金,不受理新项目的申请,取消参与竞争项目的资格,停止或终止项目等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五十三条项目管理机关及有关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五十四条对充分搜集、研究利用以往资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投入少,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质量优异的项目,给予适当奖励。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类项目除执行本办法外,还要符合国家和省科技管理的有关要求。
第五十六条地调中心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 上一篇:优秀学生主要事迹材料
- 下一篇:煤矿安全奖励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