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舆情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地产舆情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以来,**房管局在烟台市局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局的工作重点,立足行业管理职能,积极构建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强化物业管理,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积极成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构建新的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三是积极拟订实施细则,做好政策实施准备。为了保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制度的顺利实施,我们在政策出台的基础上,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专门班子,结合实际,认真制订实施细则及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流程,并不断修订完善。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抓紧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政策实施前的培训。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已上报市政府。自6月1日起,**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工作将正式全面启动。
(二)积极落实《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意见》,不断强化物业管理工作。
烟台市物业管理工作会议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全市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组织全市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等相关单位和个人认真学习烟政发[2006]129号《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二是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不断规范和完善物业管理。根据全市物业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结合**物业管理的实际,我们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思路,即:“以实现物业保值增值为核心,以物业管理的规范运行为目标,抓好前期物业管理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大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力度,全力推动全市物业管理上台阶上水平。”按照这个工作思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依据海政发[2007]21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房产市场管理的意见》精神,积极建立健全前期物业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首先从预售环节增加审批要件,约束开发建设单位落实物业管理方案,明确服务内容、服务等级、收费标准和经营方式,突出合同和公约在前期物业管理中约定的效力和承诺的效力。其次,调整了专项维修资金收缴的方式,由建设单位在预(销)售时一次纳,避免了专项维修资金收缴参差不齐,使用困难的问题。第三,在老旧小区管理方面,制定了《**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施意见》和《**市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意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先期保洁和后期改造相结合,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与社区参与相结合,为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提供了保障。
(三)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活动不断深入。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房产市场管理,保障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在2006年**市房地产市场依法治理活动和烟台市房产市场交易秩序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推动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继续通过广播电视讲话、公告、下发文件、街头宣传、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房地产法律法规,广造舆论声势。上半年先后播发电视讲话和公告3期,下发文件2个,开展街头宣传4余次,发放宣传材料和通知千余份,使房地产法律法规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检查监督。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组成专门班子,对全市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公司和物业管理企业等从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查处房地产开发、预(销)售、中介等各环节中存在的面积短缺、隐价瞒价、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各种违规行为,共检查从业机构50余家,发放备案通知书3份。
三是健全和落实准入、登记备案和资质审核制度。针对整顿治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报请政府,以海政办发[2007]21号文件,出台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房产市场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开发企业登记备案制度、中介机构准入制度和物业企业资质审核制度,建立了复核审查制度,从落实制度入手,严格、规范管理。在强化检查监督的基础上,实际业务工作中从预(销)售、产权登记等环节对开发企业、物业公司和中介机构进行前置管理,增加审批要件,对各种从业行为进行预审和复审。目前,各项制度已全面得到落实,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各种违规行为。
四是不断深化房产市场的治理整顿。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的长治久安,活动开展中,我们与建设、工商、物价等部门,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和通报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房地产市场动态,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苗头,抓住不放,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各自职能和工作分工,积极开展工作,力求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各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定期对房地产从业机构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或接到群众投诉,立即进行调查、处理,上半年共组织检查3次,未发现任何问题。目前,全市50余家房地产从业机构,已全部登记备案。由于管理到位,今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市场未发现任何违规行为。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做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的实施工作。周密部署,精心操作,稳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出纰漏,使政府放心,群众满意。
二是进一步强化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加强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从预售和产权登记环节入手,增加物业管理合同审批要件;新建小区投入使用后,入住率达到60%,即成立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开展物业管理。加大老旧居民小区改造力度,争取利用二至三年时间,将樱桃园、民主、环保等老旧小区改造完毕,达到三级小区标准,以便更好地推进物业管理。强化对物业企业的管理,抓好物业企业招投标和资质审核,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不断规范物业管理行为。
三是推动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不断走向深入。根据烟台市四部门关于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整顿工作,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行为,不断规范房产市场管理。
篇2
一、清理、检查的范围
(一)地域:定于大连市城区四个行政辖区,即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
(二)时间界限:1990年5月19日(即国务院5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之日)至1992年9月2日(即大政发[1992]71号文件《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房地产综合开发工作的决定》之日)期间,将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附属物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的。
1992年9月2日以后,已办理划拨用地手续但改变土地用途的;各类未经审批、越权审批的违法建筑和占道设施;应交纳但未纳土地出让金和有关费(税)。
(三)内容:追缴应交但未交纳的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费(税)。
清理各类未经审批和越权审批的违法建筑、临时建筑及占道设施。
清理以行政划拨土地连同地上建筑物、附属物进行非法转让、出租和抵押等房地产隐形市场。
二、清理、检查的重点及处理办法
(一)从1992年9月2日至今,凡应交但未交纳土地出让金的建筑项目,一律追缴土地出让金。
(二)凡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划拨土地私自进行联建,后以商品房出售的建设项目,均需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
(三)凡未办理用地项目审批等手续及各类未经审批和越权审批的违法建筑,除补办土地出让手续外,并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四)凡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越权审批的临建及占道设施,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五)凡利用行政划拨地土及其地上建筑物、附属物进行非法转让、出租和抵押的,除追缴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费(税)外,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六)凡已经市政府批准划拨的土地两年内未按规定开发建设的,依法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三、清理、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为切实做好房地产清理检查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房地产清理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房地产清理检查工作的统一领导。此次清理、检查工作采取条块结合的办法进行。条条主要以审计、追缴、征收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费用为主;块块主要以清理、检查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和占道建筑为主。
清理、检查从5月20日开始8月20日结束,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月20日至6月5日,为各用地单位、建筑单位和个人自检阶段。有关单位和个人须认真填写市政府统一印发的“调查表”,然后写出自检报告连同“调查表”于6月5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大连市房地产开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从6月5日至8月20日,为审计、追缴、征收阶段以及对违法、违纪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理阶段。
篇3
关于秦皇岛限购政策 皇岛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根据通知,外地居民限购一套房,且需要提供一年内连续12个月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通知要求,对已拥有一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家庭、能够提供一年内连续12个月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年内连续12个月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全市范围内向其售房。补缴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不得作为购房有效凭证。
对首次购买住房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0%;对拥有一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通知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将适时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 秦政字〔2017〕1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经研究,决定在4月15日出台的《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秦政字〔2017〕16号)基础上,启动如下调控措施: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取得预售许可证或现房销售备案后,全部房源价格须向价格部门进行一次性价格备案(一房一价),备案后10天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备案价格进行销售。正在进行销售的项目,也要完成备案后方可继续销售。60日内不予受理上调备案价格申请。
二、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家庭、能够提供一年内连续12个月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年内连续12个月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全市范围内向其售房。补缴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不得作为购房有效凭证。
三、对首次购买住房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0%;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四、在城市无房且无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的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不低于30%;已有1套住房或有贷款记录(含商业银行贷款记录)的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不低于60%;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得向其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五、编制实施住宅用地供应三年滚动计划和中期规划,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稳定土地市场预期。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制度,确保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合规自有资金购地。合理确定土地出让竞价方式,严防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对已完成土地供应的项目,限期开工,尽快形成市场有效供应。
六、加快公租房建设分配进度,2017年确保2013年底前政府投资公租房完成分配90%,20XX年政府投资公租房完成分配85%,尽快发挥住房保障作用。全面完成2017年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统筹做好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
七、深入开展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炒地、恶意炒作、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变相涨价、价外加价、捆绑搭售,以及违反明码标价制度、不按规定执行价格申报及备案制度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中介机构虚假房源及不实价格信息、垄断房源操纵市场价格、提供虚假证明、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房屋提供中介服务、虚假宣传误导市场预期,以及从事首付贷、过桥贷及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金融业务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管理房产类公证业务,禁止为违法销售行为进行公证。
八、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预案,提前预警,适时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全面、准确、及时房地产市场信息,搞好舆情监测,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平台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客观报道房地产市场情况,稳定市场预期。
本通知自2017年5月16日起执行。
篇4
重庆国五条细则最新版一、落实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我市的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保持房价基本稳定。主城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增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主城区以外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本区域房价控制目标,于四月底向社会公布。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区县的分类指导、督查和考核。对未完成目标任务或工作不得力的,市政府将进行约谈和问责。
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20xx年建成15.58万套、新开工23.39万套保障性住房,确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继续推进公租房保障,对象包括本市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在主城二环内的21个人口集聚区中科学规划公租房项目,与商品住房共享配套服务。协同推进公租房开工率、竣工率、配套率、配租率和社会管理机构到位率;实行封闭管理,公租房不能转租和上市交易,仅能由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回购。建立公安、社保、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准入、退出、分配等环节的监管,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加强保障房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继续做好各类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逐步开展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
三、加强普通住房用地供应管理。保持合理、稳定的住房用地供应规模,20xx年全市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实际供应量,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比例达到住房用地年度供应总量的70%以上,严格限制容积率小于1的低密度、大户型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合理安排出让时序和选择出让区域,引导和调节楼面地价不超过当期房价的三分之一。加大土地市场信息公开力度,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每年一季度公布全市及主城区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主城区以外的其它各区县(自治县)公布当地的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国土房管部门要根据房地产市场情况,强化供后监管,促进土地及时有效利用。
四、严格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好对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严格执行第二套住房信贷政策,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要强化借款人资格审查,严格按照规定调查家庭住房登记记录和借款人征信记录,不得向不符合信贷政策的借款人违规发放贷款。主城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出现上涨过快、上涨幅度超过房价控制目标时,可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符合信贷条件的前提下对中小套型住房套数达到项目开发建设总套数70%以上的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优先支持开发贷款需求。
五、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对在主城区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房、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以及在重庆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二套)以上的普通商品住房征收房产税;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税务部门要继续推进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方法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继续严格执行土地增值税差别化税率征收政策。
六、强化商品住房市场监管。加强预售管理,对报价过高、涨幅过快的商品房项目,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继续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规定,对捂盘惜售、虚假交易、不正当价格行为等,要采取暂停预售、降低开发资质、停止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等惩处措施。国土房管、城乡建设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强化对预售资金的管理。加强房地产企业信用管理,建立国土房管、城乡建设、公安、物价、金融、税务、工商、统计等部门联动共享的信用管理系统,推进房地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及时查处和公布房地产企业以及房屋中介机构在开发和交易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加快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
七、做好市场监测分析和舆论引导。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和舆情监测,及时主动权威信息,对涉及房地产市场的不实情况要及时主动澄清;对制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责任。新闻媒体要正面宣传和引导,为稳定市场预期和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国五条的具体政策(一)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
(二)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三)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20xx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
篇5
陈运弟一家十几口人住在海南兴隆,那是个夜生活颇为丰富的旅游开发区。每当夜幕降临时,迎宾大道两旁的路灯释放出亲切的黄色,路边的温泉宾馆则用抢眼的白色装饰灯招揽着外地客人。
可是这些颜色都和陈运弟没什么关系,因为长期被人为断电,相隔不远的他家里只有漫长的黑色。
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涌向海南开发房地产时遗留下的问题。陈运弟家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度假村项目,因为拆迁安置争议,他们没有像大多数邻居那样搬走,而是“钉”在了建筑工地附近。
1991年上半年,新的“动员”方式来了。一群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剪断陈家的电线,拔走电线杆,还填上了村里的水井。事后,陈运弟说他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但几个部门都说不是自己断的电。没人知道,到底是谁的权力之手,剥夺了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活的权利。
尽管权利之灯的开关并不掌握在陈运弟的手中,但一家人还是留了下来。井被填了,陈运弟自己打了一口;电被断了,陈运弟买了一盏煤油灯。
这些年来,照亮黑暗的并不是这座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与细心,而是一个父亲的爱和勇气,还有附近热心的酒店老板短暂提供过的电。如今,陈运弟的女儿已经是一名研究生了,她和几个兄弟姐妹至今还保留着黑暗留下来的“礼物”――深度近视。
一天又一天,隔壁的路灯和霓虹灯亮了又灭;一年又一年,隔壁的建筑工地盖了,拆了,又盖。城市按照它的作息运转着,唯一不变的,大概只有“钉”在工地旁的这家人的黑暗了。
陈运弟家被断电几年后,度假村项目因为海南房地产泡沫停工,成为烂尾工程,最终被拆除,几年前新的工程又在原址重新动工。但似乎没人记得,工地附近还有这样一家人,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看上去都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已经被隔离在黑暗之中。
二十三年的时间里,陈运弟一家人旁观着城市里的灯火璀璨。他说自己曾多次找过政府部门,但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回任何希望的光芒。最后,照亮这个家庭的,竟然是一次偶然的突发事件。
今年3月,因为家里的两棵椰子树被开发商砍掉,陈运弟的妻子与对方发生了争执,最后被打伤送往医院。陈运弟带着材料去市里上访,一名网友把这件事披露到了微博上。
监控到这一舆情的当地政府与水电公司一协调,两周后,陈家的电来了。
二十三年的黑暗突然结束,陈运弟说“比中大奖还高兴”。可是,公民基本的生活保障,怎么能沦为权力和利益的恩赐与玩具?光芒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否意味着,下一次,下一家人,还有可能遭遇同样的二十三年?这盏名叫权利的灯的开关,难道不应该掌握在公民自己的手上?
城市的管理者或许希望,突然降临的神圣光芒能遮盖掉那次偶然发生的冲突事件,能够让人忘记那二十三年的黑暗。最常见的一种逻辑就是,当年的责任人已经找不到了,现在都给你供电了还想怎样?似乎这样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砍树的纠纷至今迟迟没有解决,二十三年的暗无天日没有道歉与说法,最近,一家媒体再度报道了这件事,“灯下的黑暗”才成了太阳底下的新事。
篇6
【关键词】美联储 加息 冲击
一、美联储加息
2016年12月14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升至0.50%~0.75%的水平。此次会议上,美联储声称经济活动正温和扩张,劳动力市场表现进一步强势。最近数月平均就业增长保持稳健,失业率持续下滑。家庭支出保持温和增长,但企业固定投资仍然疲软。通胀持续自2016年初增加,但仍低于委员会2%的长期目标水平,部分是因为之前能源价格以及非能源进口价格的下降。以市场为基础的通胀补偿指标已大幅上升,但仍保持较低水平,多数基于调查的指标显示,近几个月较长期通胀预期基本上变化不大。
美国现阶段经济活动以温和速度扩张,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个人收入和开支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家庭收入和开支差额收窄后呈现微弱拉开趋势,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年内新高,但作为经济重要支柱的商业固定投资仍然疲软。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来看保持稳健,失业率下降至4.6%。通胀水平仍在2%的长期目标以下,部分原因是因为之前的能源价格和非能源进口价格的下跌。工业产值同比下降但新宅开工数目有所上升,经济数据(见表1)显示美国经济正在复苏,支持美联储的加息决定。
■
数据来源:美联储网站。
二、美元回流对世界的冲击
从历史上看,美元回流和美国国债收益率进入上周期易于对新兴市场造成局部甚至是全面的金融危机(如:94年的墨西哥危机、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近期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上升,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国的国债遭到了更猛烈地抛售。而墨西哥比索、土耳其里拉、印尼卢布以及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汇率也遭到了较大的冲击。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卢布、哈萨克坚戈等发展中国家货币不断贬值;2016年发生的英国退欧事件又使得英镑和欧元短期剧烈贬值。这种冲击可能只是开始,随着美元回流的持续,美元保持强势,外汇储备的不断减少,新兴市场国家仍将面临资本外流可能引发的各种金融风险。
三、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
美元升值带来的资金回流和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预期影响较大。但从长期来说,决定汇率根本因素还是两国之间的经济效率。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2016年经济L型探底软着陆,效果超出年初预期,GDP增速6.7%。整体来说,我国能较好的应对美元加息带来的冲击。
(一)振兴实体经济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避免房地产金融过度繁荣。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实施创新驱臃⒄拐铰裕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10~2013年影子银行过度发展,2014~2016年在货币超发下房地产金融过度繁荣,与之相对应的是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风险加剧。面对特朗普减税、吸引制造业等政策,2017年将通过减税等政策鼓励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二)升级基本管制,严防资本外逃
外部风险上升对国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冲击。2016截止至11月,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了近2788亿美元(远小于去年的5127亿美元),然而今年至11月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却接近6%,明显高于去年的贬值幅度(4.4%)。这主要就是受到了美元走强、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等外部因素引发贬值预期加强的影响。在目前国内经常帐顺差保持稳定,结售汇明显改善,人民币收支有明显改善的背景下,政策上不会选择选择利用收紧货币政策来降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事实上,政策已经选择通过加强资本管制来作为应对外部冲击、资本外流以及人民币贬值的主要手段。
今年以来资本外流的主要压力已经从热钱流出、负债端调整转向对外投资大幅增长的需求上。2016四季度以来,国内资本管制政策或舆情再次集中出现,力度显著加大,资本管制的针对性明显加强。资本管制的重心从“堵热钱”转向“限制对外投资”。如果按照这个资本管制力度,明年资本外流的压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缓解。明年人民币汇率虽仍有贬值预期,但是贬值的幅度有望比今年有所缩窄。预计在强力资本管制的限制下,明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幅度有望回到3%~5%的区间之内。
参考文献
[1]马利军.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策略应对[J].农村金融研究,2016,(1).
篇7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风险;银行业监管
随着利率汇率的加速市场化以及资金脱媒、技术脱媒的持续深化,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和财富管理中介的职能受到抑制。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金融格局的这一趋势性变化将会更加明朗,银行业风险的关联性、复杂性、隐蔽性和危害性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加强预判,积极应对。
一、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格局
(一)社会金融活动中,非金融企业的类金融业务快速增长,金融机构的业务总量受到挤压。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是我国对金融业实行严格准入限制以及社会金融需求的重大变化所催生。一方面,大量民间资金无法突破规制性机构准入壁垒,转而以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网络信贷、民间借贷等模式突破市场壁垒,开展信贷业务。还有一些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企业,直接以预垫货款的方式逐渐向信贷领域渗透。据中金公司估算,2012年,包括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典当行贷款以及其他未纳入央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的借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达8.0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97万亿元,增幅13.66%。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第三方理财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蓬勃发展,与银行业在融资、理财、支付方面形成全面竞争。据统计,全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连续5年增幅保持100%,2012全年达到3.82万亿元,接近银行支付结算规模的10%。
(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总量中,证券类机构快速增长,银行业金融机构受到挤压。融资模式上,直接融资快速增长,银行间接融资受到挤压。随着证券监管部门对证券类机构资产管理创新的推动,去年11月末全国证券类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增速达到46.59%,高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增速21.56个百分点。直接融资中,去年前11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3.0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新增本外币贷款的32.40%,同比增速高出贷款16.15个百分点。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中,理财业务、表外业务、电子银行等新兴业务发展迅猛,对传统存贷款业务、柜面业务替代效应明显。一是表外理财产品以其相对于存款更高的预期收益率,加速对存款的替代。深圳银行业去年前11个月表外理财产品净募集金额相当于同期新增存款的25.70%,比2008年建立理财业务统计制度时高出11.95个百分点。二是资本约束增强及信贷规模管控,使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等受控行业的融资需求加速向表外业务转移。去年前11个月,深圳银行业委托贷款、承兑汇票和信托贷款新增1433.96亿元,相当于同期新增贷款的63.48%,同比增幅31.29%,高出各项贷款增幅17.10个百分点。三是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支付环境的改善和新兴渠道的建立,强力推进日常交易向电子渠道转移。去年前三季度,深圳7家中外资法人银行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已达到44.10%。
(四)银行收入结构中,非利息净收入增长较快,净利息收入、净息差难现反弹。利率市场化、银行综合化经营和跨业合作的推进,带来收入结构的分化。去年前三季度,深圳银行业非利息净收入增速24.95%,比净利息收入增速高出25.36个百分点;净息差2.69%,同比下降51个基点。
二、银行业风险的新特征
(一)关联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以及金融分业模式在实践中被不断突破,银证、银保、银信、银资间的合作,已从传统的融资交易不断深化为兼具投融资、销售、支付清算、财富管理、托管等多种业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跨行业、跨市场、跨境特征明显增强,风险关联性上升。一是跨行业关联。突出表现为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的传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信贷风险不断放大。二是跨市场关联。突出表现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的传导。从持续不断的挂钩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的兑付事件,到承销中小企业集合债、城投债带来的被动持券问题,暴露出银行对金融市场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薄弱。而银行间市场债务工具基本为银行机构主承销的现状,也显露出债券市场风险并未有效分散到银行体系之外。三是表内外关联。突出表现为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的传导。普遍存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融资性理财提供信贷兜底承诺,以及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充分、资产池期限错配等问题,加剧表外风险向表内的传递。四是境内外关联。突出表现为国际化战略带来的跨境风险传递。近年来,国内银行通过新设、并购机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通过创新融资、结算产品,为境内企业和个人的境外业务需求提供避险和理财套利服务,风险的境内外关联更趋敏感。
(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需求多元化以及监管约束不断增强,同业业务以其交叉性和复合型的特质成为银行业最具创新活力的业务领域。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非银机构、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之间,通过跨市场互动,创设出各类规避监管的金融产品。如,等同于授信的同业代付、黄金租赁等业务,以票据、委托贷款、信托受益权为基础资产或标的资产的理财业务,规模大,业务分散,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涉及机构广,产品的系统性风险强。
(三)隐蔽性越来越高。此前被认为风险积聚的房地产和平台企业,不良贷款并没有预想的增长,除了银行加强风险管控外,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子银行、直接融资接盘的结果,银行面临的风险更趋隐蔽。一是多头融资,风险延迟暴露。去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以及银行贷款受控的情况下,改变原有融资模式,通过信托、理财、债券等非传统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一些贷款偿还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为实现“还旧借新”,借助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或民间高利贷的搭桥贷款作为短期替代。二是隐性担保,银行承担兜底责任。为拓展和维系客户关系,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为融资性理财提供隐性担保作为产品发行的前提条件,甚至为一些产品违规提供信贷兜底承诺,已成行业惯例。当这类资金接力式的融资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承诺的一方将承担实际的代偿或兜底责任。
(四)潜在社会危害越来越大。银行业是全社会的资金调配中心,所有类型的风险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风险积聚又相互关联,一旦爆发,危害性很大。突出表现在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对银行体系的冲击以及因理财产品亏损造成的群体性上访等。
三、银行业监管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对经济形势的预判分析,最大限度降低行业、企业风险向银行转移。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仍是乍暖还寒。过剩行业加速洗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跨业风险向银行业传导的压力短期内难以化解,银行业资产质量、案件风险压力不断加大。因此,要继续加强对宏观经济中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跟踪监测,分析其对银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和风险,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前瞻性监测和管理。
(二)加强平台贷款风险及政府债券风险管控,防止政府债务风险向银行转移。金融机构间业务合作、交叉销售使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方式日趋多元、复杂,银行业金融机构因贪大图利,为地方政府所影响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推进平台贷款清理规范的同时,要全面监测平台企业在名单制管理之外的融资行为,即通过债券、信托、理财等途径融资的情况,以及具有平台特征而又在名单外的企业向银行融资或承接平台债务的情况。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持有的平台企业风险敞口纳入统一授信管理,避免政府债务风险过于向银行体系集聚。
(三)加强跨市场合作业务规范,规避直接融资风险向银行体系转移。当前,不论是监管部门自身,还是各银行业机构,对跨市场合作以及金融市场业务的认识和管理与业务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对可能发生的潜在转移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隐患重视不够。为此,要尽快将跨市场合作业务纳入常规监管统计体系,实现风险的可监测、可计量、可预警;要明确跨市场合作业务规范,明晰信息披露要求,规范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防范风险跨市场传递。
(四)加强与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和工作协调,防范监管套利和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转移。随着资金脱媒和技术脱媒的不断深化,原来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之间泾渭分明的业务边界在一些领域日益模糊,各种业态相互渗透、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分类监管带来的监管真空、监管套利问题愈发突出。为此,银、证、保监管机构之间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规范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标准,统一监管政策,减少监管套利;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投向,督促金融机构在制度、流程、系统等环节有效落实防火墙机制。
篇8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旅游业是三亚的传统产业,也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旅游兴市”不是一句空话,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三亚治旅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领导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全国其他省市比较少见,如:早在2014年11月,三亚市就成立了书记挂帅的12301旅游调度指挥中心领导小组;还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旅游市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全市各区及35个涉旅部门的力量,将分散的旅游管理力量握指成拳;做强做实旅游发展委员会……
还有,在市领导的工作分工中,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岳进分管旅游工作。这种工作分工,也颇有“三亚特色”。近日,《小康》杂志就三亚市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情况,旅游业对三亚整体经济的贡献等相关话题对岳进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专访主要内容: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八成
《小康》: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2016年上半年发展情况如何?
岳进:我先介绍一下2016年上半年三亚市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全市接待过夜游客781.73万人次,同比增长8.92%(全年预计接待过夜游客增长值10%),其中:接待过夜国内游客762.53万人次,同比增长8.81%;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3%。全市旅游总收入145.39亿元,同比增长15.25%(全年预计旅游总收入增长值13.6%),超出预计增长1.65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139.41亿元,同比增长15.21%;旅游外汇收入9686.17万美元,同比增长16.21%。
2016年上半年,三亚游客接待量稳步增长,旅游总收入增幅持续保持超过游客接待量增幅,游客满意度为82.59%,旅游市场质效齐增,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高位回升,入境游客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3%,占全省接待入境游客量的58.11%。新开通的境外航线,带动全市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增长32.2%,带动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89亿元。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4.62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6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9.1%。2016年上半年,三亚地级税收收入34.18亿元。旅游服务业税收收入9.85亿元,占全市地级税收收入的28.82%。2016年上半年,三亚市GDP247.85亿元,增长8.9%,旅游总收入145.39亿元,增长15.3%,旅游增加值72.70亿元,增长10.9%,占GDP比重29.3%。
三亚旅游业需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小康》: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三亚的旅游业,面临哪些机遇?
岳进:中国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大众旅游进入中高级阶段,然而,三亚现有的很多“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产品和旅游业态,未发展先老化、单一、落后,未能体现三亚旅游度假目的地特色。这既是三亚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破题的关键所在。从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淘汰一批落后的旅游经营模式、陈旧的旅游业态、同质化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精品产品、精品企业、旅游综合全要素度假产品,促进三亚旅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就是三亚旅游业要迎来的机遇。
加快全域旅游创建。以“旅游+”“互联网+”为推动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全域“旅游+”产业格局;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三亚要立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地位,用好国际旅游岛、海南省旅游特区等利惠政策;旅游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双修”“双城”为抓手,推进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进行改造,开发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构建“旅游+”多元化产业格局;营造公平诚信环境。进一步健全旅游市场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12345和12301热线作用,推动以“123”开头的多号合一,畅通旅游投诉举报渠道,第一时间应对旅游舆情,以三亚市民游客中心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微信、数字平台、新媒体等综合运用,坚持市民游客中心区(局)长24小时值守制度,强化旅游警察等“四位一体”旅游长效监管机制作用。
通过结对帮扶实现旅游扶贫
《小康》:请谈谈三亚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的关系,目前二者结合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成果?
岳进:三亚市一直将全市作为一个全域旅游区域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今年以来,三亚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全域旅游,培育乡村旅游业态,完善全域旅游接待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美丽乡村的长足发展。
根据《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及《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三亚市美丽乡村确定为基础型、提升型、宜居型三种标准。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将休闲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思路进行产业规划,策划旅游业态及旅游精品线路,规划配套旅游接待设施,为将来全域旅游发展做好铺垫;在实施阶段,通过产业主体的引入、对业态的培育,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叠加效应,通过旅游企业的产业结对帮扶,实现旅游扶贫。
目前,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结合较好的村庄有吉阳区中廖村,该村结合生态环境、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基础产业等,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民俗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业态,已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条件。
争取开通三亚至西沙低空旅游
《小康》:“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战略,三亚如何利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位置的优势,发展国际性旅游业?
岳进:三亚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邮轮旅游方面。一是依托三亚旅游目的地的辐射力,发展“环南海与东盟国家”的邮轮游。二是依托南海旅游资源,发展环球邮轮旅游,实现邮轮旅游全球化。加大与境外邮轮公司、国际邮轮组织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发展“一程多站式”邮轮游,使三亚成为国际邮轮挂靠港。
(二)低空旅游方面。目前三亚开展低空旅游业务,有三亚美亚旅游航空有限公司和三亚亚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鉴于目前邮轮至西沙的航程约13小时,且容易导致晕船,三亚至西沙开展低空旅游,单程约为1.5小时,有往返时间短、舒适度较高的优势。若国家政策放开,三亚旅游市场前景看好,旺季可天天有航班,还可减轻三沙旅游的游客承载量。
(三)帆船运动方面。依托南海海域优势,打造帆船赛事品牌,发展帆船运动旅游。
(四)依据TPO平台,深化与亚太地区旅游合作。2015年5月28日,第七届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TPO)总会首度放在三亚举行。依托TPO平台,三亚与亚太地区深入探讨旅游营销发展政策、进行经验分享,深化合作交流,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五)争取有利的出入境政策,开拓旅游发展前景。三亚的地理区位优越,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享有国际航班过72小时免签证入境政策,如能仿照越南、印尼巴厘岛、泰国普吉岛和韩国济州岛等地做法,海南(三亚)对外国游客实行30天免签证政策,将为外国游客自由进出提供极大方便,同时将有力提升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三亚要大力发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机场的中转作用,尽快成为国内游客出境游的转口地,将国内游与国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机场将成为内地第一个海上机场
《小康》:请介绍一下三亚新机场的最新进展。新机场与凤凰机场将来如何分工合作?
岳进:新机场设计年吞吐量6000万人次,将建设成为面向东盟乃至亚太、非洲等地区的区域性国际枢纽航空港和自由贸易及合作发展平台。航空条件改善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商业和旅游市场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
国务院目前已经批复了该项目提交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红塘湾海域)修改方案》,而项目选址红塘湾的报告,预计于今年8月31日获民航局批复,如选址敲定,三亚新机场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海上机场。
旅游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两成多
《小康》: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过,旅游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新的“房地产”,三亚作为房地产发展的热点城市,如何看待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热潮?
岳进:当前,我国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现期,大众旅游向中高级阶段演化,某些阶段,一些旅游目的地房产“火热”,是投资者“搅热”了市场。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一座专业化的旅游城市,自80年代以来,坚持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从一个南海边陲的小渔村发展成知名旅游度假城市。三亚面临南海、地处南疆、坐拥南繁,被国家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陆地面积19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8.6公里,拥有阳光、海水、沙滩、森林、温泉等多种优质旅游资源。三亚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
三亚以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为目标,决心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积极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创新思维引领产业发展,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在推动“互联网+旅游”、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2014年以来,三亚旅游收入增幅持续超过旅游接待人数的增幅,连续实现质效齐增。2015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49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7 %和12.08%。旅游服务业税收占全市财政税收的22.51%;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285.84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5.71%。
上半年GDP增长高于预期1.4个百分点
《小康》: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当前的经济发展整体表现疲乏。三亚市2016年的增长目标为7%-7.5%,现在时间已过半,全年能否实现这一目标?
岳进:2016年上半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三亚市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经济工作方针,全市经济总体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47.85亿元,增长8.9%。2016年的增长目标为7%-7.5%,2016年上半年GDP增长高于预期目标上幅1.4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呈:
一是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显著。国家“去库存”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海南实施的“两个暂停”政策,刺激潜在购房需求。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7.96万平方米,增长75.5%。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38.64亿元,增长24.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9.2%。
二是金融业经济快速增长。政府出台《三亚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相关细则》等多项支持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金融业总部机构、分支机构进入。上半年全市保险企业实现原保费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32.2%;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4.93亿元,增长14.7%,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6.0%。
篇9
中国传统媒体集团发展新媒体的环境分析
1.传统媒体集团在新媒体环境中面临的挑战从政策环境来说,中国的媒介产业在管理体制方面仍处于分业种管理的框架下,这一框架,严重制约着传统媒体集团的跨媒体经营;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由于宏观管理体制的原因,“三网融合”在推进过程中遭遇困境,渠道运营商无法全面进入所有数据传输业务领域,更不能涉足内容生产的主要领域。从技术环境来说,信息数字化和移动通讯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在规模上呈现海量化,在性质上呈现个人化,在形态上呈现即时互动化,在渠道上呈现共享化。在这一技术环境中,传统媒体集团作为传统的内容供应商和媒体运营商,在技术上不再具有对渠道的控制能力,也不具备终端的制造能力,只能借助高度共享的渠道和终端传输信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同时,传统媒体集团相对单一和低下的信息生产和聚合能力与社会多元而海量的信息需求形成矛盾。从市场环境来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的营销活动及其信息传播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营销和精确传播,经由传统媒体的传统广告业务正在萎缩,传统媒体以广告服务作为最终产品的商业模式开始动摇。对现代企业主和广告商而言,媒体的用户规模和媒体对用户的影响深度(用户粘性)决定着媒体所提供的商业传播服务的价值。相对而言,新媒体机构和渠道运营商掌控着用户及用户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其为客户提供快速、精准的商业传播服务的能力远高于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由于整体上固守传统业务模式,无法满足客户的精确营销和整合营销需要,其市场影响力和营销能力日益降低,导致其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传统媒体集团在新媒体发展中具备的优势尽管挑战重重,传统媒体集团在以下四个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一,依托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打通各个数据库的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是新媒体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资源,这些资源的构建一方面取决于媒体机构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搜索技术、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另一方面取决于媒体机构打通各个数据库的能力。显然,传统媒体集团在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方面具有优势,借助传统媒体集团的权威地位和信誉,通过云计算技术与各信息资源单位合作,能够形成大规模信息整合能力。除此之外,传统媒体集团历史上大都保存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可以成为其构建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基础。其二,建立大型用户数据库的能力。传统媒体集团既拥有大量的机构用户数据,也借助旗下的都市类媒体拥有大量的城市消费者用户数据,都可以成为其用户数据库的基础。当然,这些用户数据还有待整理、挖掘和扩充。其三,以新闻为主体的信息产品生产能力和品牌力。传统媒体集团拥有作为龙头产品的新闻服务产品,且有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队伍,在信息服务领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品牌力。传统媒体集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专业队伍,依托人才资源的相关能力开发新型信息服务产品,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综合信息服务市场。其四,以专有渠道开展数据库营销的能力。传统媒体集团的报业集团通常都拥有一份在当地新闻信息服务和广告服务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的平面媒体,同时拥有可以改造为直复营销渠道的发行网络。未来,这些网络可以升级转型为社会化的第三方入户配送网络,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和扩展用户数据库后,转型后的发行网络将成为强有力的专有的复合型营销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集团发展新媒体的策略
篇10
论文关键词:货币政策转变,有效性,银行经营特点,策略
一、对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2011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非常及时和十分必要的。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从过去较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向常态回规。因此,稳健货币政策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与其他宏观政策相互协调,把握好力度。迫切需要加深对货币及其相关配套政策的再认识,以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必须发挥信贷政策的特殊作用。稳健货币政策是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进而实现稳定币值、物价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最终目标。信贷政策则是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以实现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为主要目标。然而,两个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调控内容和目标看,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通过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性工具借助市场平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促进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从而保证币值、物价稳定、抑制通胀。信贷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调节手段看,货币政策调节工具更市场化一些。而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时还须借助行政手段的调控措施。货币与信贷政策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当前我国在间接融资占绝对比例的融资格局下,信贷资金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资金配置结构和运行效率。因此,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大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效果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要正确处理好稳健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辩证关系,不仅要运用稳健货币政策去管理通货膨胀,更要擅于运用信贷政策来调解产业结构,积极主动发挥信贷政策的特殊作用,进而实现稳健货币政策目标。
(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必须以优化信贷结构为核心。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内涵为,“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实现合理适度增长。要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保持社会融资总量的合理规模。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其中信贷结构优化是核心要件。只有切实调整信贷结构,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等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限制领域的信贷,大力增加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才能在控制信贷规模的同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信贷需要,才能真正确保信贷总量适度,也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控金融风险。只有对不同的部门实施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才能避免稳健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偏离目标,从而保证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在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时,对于过度投资、投资低效、风险较大的部门,比如高耗能行业、投机性房地产需求等,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要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抑制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对于战略性产业、经济中薄弱环节,比如低碳经济、民营经济和农业,则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
(三)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必须保持宏观政策相对稳定。2008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内,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2008年上半年为防止过热实行了从紧缩货币政策,随着8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财政、货币政策转为极度宽松,宏观刺激政策持续了大约一年之后,2009年保增长的目标得以实现。到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和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不断巩固,国内出现了通货预期强化和通胀压力上升的苗头,宏观政策开始逐步收紧,转以抑制潜在的过热风险,货币政策也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货币政策。以上宏观政策的不断变化,虽然是应对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同时却加重了各方面政策执行的难度。在当前通货预期强化和通胀压力上升下,宏观政策当然要因时而动,但更应该保持相对稳定。要从长远的视角来观察我国的问题,摸清我国的实际情况,兼顾眼前与长远,才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才不会出现频繁的、过度化的政策调控。尤其是对一些战略性问题,更要从长计议,探索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持续的、相对稳定的稳健货币政策。
(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必须有宏观政策部门主动配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特别是优化信贷结构,需要差别化金融调控工具和监管、财政、税务、产业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差别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向票据、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选择性地放松或收紧商业银行贷款的资本约束和流动性约束,以此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银行业监管部门要主动协调货币政策目标和监管目标,灵活使用监管工具。在金融结构调整体系中,银行监管作为商业银行贯彻执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外部环节,其职能不仅要在事中和事后发现纰漏和纠正错误,还应在事前有效配合稳健货币政策,积极发挥约束和导向作用。
二、货币政策转变后基层银行经营的主要特点及中小企业面临的新困难
(一)基层银行经营的主要特点。从2010年四季度至今,央行已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三次加息,加快了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步伐。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大,主要银行经营及风险管理政策出现调整,引发基层行经营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营运资金较紧,揽存压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的信贷规模适度控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加息和通胀预期,使银行面临信贷规模下降和利润空间收缩的压力,不得不调整业务结构,寻求新的收入和资金来源。2010年10月以来,央行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调高,主要银行系统内部资金集中的力度也在加大,基层分支机构的流动性收缩来得更快、更猛。目前我国负利率的问题依然存在。在负利率导致的社会储蓄意愿低迷的情况下,仅维持现有存贷比,银行就要付出更多的揽存努力。导致部分银行不断推出带有明显存款性质的各类理财产品,通过基层行吸引市场资金,缓解银根抽紧后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困难。二是信贷规模压缩,额度控制加强。2010年12月以来,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银行机构总行普遍对授信规模和信贷增速实施了一定控制,由此导致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前期签订的一些授信协议、承诺难以按原有额度、期限、利率等条件兑现。2010年底开始,各大型银行已普遍开始收紧信贷,进入今年年初,规模从紧趋势显现。信贷规模收紧,银企博弈格局发生变化,根据借款企业综合贡献状况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原先的非核心客户、边缘客户将面临“被压缩”、“被清退”的局面。另一方面,基于银行发展战略、风险防控的角度考虑,将紧缺的信贷资源主要投向于目标核心客户、大规模集团型企业,并且要求借款企业落实足值的不动产抵押,提供与贷款规模相匹配的资产支持,进一步推高了信贷政策的准入门槛,原先游离于信贷准入政策边缘的借款企业将会面临“出局”的尴尬境地。信贷规模的收缩导致借款人甚至部分重点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需求较难满足。三是市场转向卖方,信贷门槛抬升。信贷规模控制,使信贷资金成为市场稀缺资源,银行在贷款风险定价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客户选择上得以实行更严格的行业限制、更高的担保条件、更高的利率以及更多附加条件,有的贷款品种利率不断上浮仍然供不应求,贷款定价中的额度溢价飙升迅猛。信贷市场转向卖方,一方面给银行带来了超额收益,另一方面也为银行调整客户机构,筛选优质客户,特别是发现有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创造了条件,对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以有效利用信贷资源配置,弥补因规模受控可能带来的收益减少产生重要影响。四是管理面临压力,潜在风险滋生。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银行信贷规模收缩,使银行经营管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各类风险交织的情况下,任一风险应对、处置不力,都可能影响银行形象和声誉,引发声誉风险。此外,在难以正常融资的情况下,由于借款人的资金需求难以适时得到持续满足,在信贷宽松条件下长期依靠借新还旧和滚动贷款维持经营资金链正常运转的个人和公司客户可能面临资金断链的风险。部分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很可能铤而走险,利用银行漏洞获取资金。而一旦发生案件极易使公众对银行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动摇市场信心,引发声誉风险。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新困难。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后,中小企业将面临三方面的困难:一是供求矛盾加剧,中小企业获取贷款难度增加。总量规模收紧,信贷资金供求缺口扩大已成不争事实。值得关注的是,贷款规模收缩比例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基于风险、收益、成本等方面考虑,银行往往采取“保大压小”的结构调整策略,使得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增加。多数中小企业面临贷款难、资金保障压力大的同时,还面临招收员工难、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大等困境,“大单、长单”的接收意愿下降,经营导向趋于短期化、投机化,将对制造、外贸等实体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二是融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财务压力明显加大。信贷供求关系偏紧导致借贷利率走高,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上升。银行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上升,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已呈常态化,个别贷款甚至上浮幅度更大。利率上浮的贷款品种主要集中于与中小企业高度关联的个人经营贷款、小企业贷款等品种,广大中小企业成为融资成本上升的“聚焦点”、“重灾区”,成为货币政策转向、贷款规模收紧形势下的主要“被调控对象”,与政策基调相违背。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实力弱、盈利空间小,难以承受长期的高息成本,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和案件风险。三是融资压力传导,行业中游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规模收紧下,行业上游企业基于市场优势地位,以延期付款方式,将财务成本转嫁至中游企业。处于行业下游的中小企业基于目前的融资困境,也通过原材料、配件等供销渠道向中游核心企业传导融资压力,致使行业中游企业面临上、下游企业的双重资金压力。
三、货币政策转变后基层银行应对策略
(一)把握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取向。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宏观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对我国基本国情准确判断后提出的,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一是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取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社会、文化、民生以及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都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在间接融资占绝对比例的融资格局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地方政府难以抑制的发展冲动,以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房地产调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任务,只有实施严格的信贷政策,才能规范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不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产能过剩的行业尽管其有信贷资金需求,银行要执行严格的信贷政策,在信贷上予以控制,积极主动配合国家宏观政策,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二是坚持信贷政策和有效监管相结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取向,是巧妙运用“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几年来,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货币政策承担了太多职能,包括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的职能。然而,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市场主体不健全、政府管理经济目标考核不科学,尤其是缺乏像信贷政策这样一只比较严格的“看的见的手”的积极配合,常常出现一“松”就乱、一“紧”就死的局面。这说明严格的信贷政策和有效监管,是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真正的关键,否则,政策设想再美好,实施起来可能只会是徒劳,一定程度上信贷政策和有效监管的成效决定货币政策执行的成效。所以,要改变过去单向调控货币供求的方式,巧妙运用“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消除由于过紧或过松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确保2011年的银行信贷增长恢复到平常水平又不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为基层银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担保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按照中小企业上缴税收的一定比例计提专项资金,注入政策性担保公司,补充“临时还贷扶持基金”,形成以“担保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增加—担保增强”主线的循环互动机制。控制融资成本,在推进财政贴息制度基础上,建议人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上浮幅度作适当限制,防止宏观调控政策“误伤”中小企业。加强财政扶持,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税收减免力度,强化差异化核销政策,进一步调动银行信贷支持的积极性。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中小企业在人行、工商、税务、司法机关的各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加大违约成本,优化区域金融环境。二是加大监管推进力度。加强监管引领,促使银行及时转变思想理念,提高发展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考核力度,将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要求纳入监管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监管评级、准入审批、检查频率等管理措施相挂钩,进一步增强监管激励效果;强化集中度风险监管,进一步加强大户贷款、集团授信监管,加大违规贷款、超限额贷款的处罚力度,纠正银行“垒大户、傍大款”的不当倾向;加强舆论引导,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帮助中小企业主增强信用意识,全面了解信贷政策,落实诚实申贷、用贷原则,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中小企业要强化“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贷款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需要银企双方共同努力。当前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围绕“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着重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摆正经营发展理念。坚持长期稳健经营理念,加强融资风险管理,配合银行落实贷款新规,以实际行动体现企业方面的合规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增强银行支持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优化产供销运营体系,规范财务核算制度,加强账户和资金往来管理,完善经营管理信息的披露机制,尽快扭转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严格做到三个“不”,即:不提供虚假报表蒙蔽银行,不利用关联交易套取贷款、不利用同名划转挪用资金,增强银企合作的基础。
(三)基层银行要尽快适应货币政策调整的要求。针对货币政策转向条件下基层银行经营活动的特点,各上级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必须保持高度关注,帮助基层行尽可能平稳地适应货币政策调整的要求,在新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平稳健康运行。一是增加商业银行内部规模调度的弹性。要在统一规模和资金调度的框架下,更多地运用经济资本占用考核等更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考核与调控手段,根据不同机构和地区经济及银行业务发展情况,总量从紧下,分层、分区系统内调控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防止银行系统内部规模管理“一刀切”给基层行资金运营管理和正常信贷业务活动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二是用好卖方市场下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机遇。各级银行要抓住信贷额度阶段性趋紧的机遇,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信贷政策导向、综合收益好、忠诚度高的客户的合理需求,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实行专项管理、单独控制,以权限下放、单列考核为重点,大胆尝试供应链融资、小额保证保险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会同有关政府部门打通存货、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抵质押业务运行链条,加大担保方式创新力度为中小企业贷款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同时,对存在潜在风险和重点调控行业的存量客户,认真研究制定清收和退出计划,以此缓解增量计划不足的矛盾,加大平台贷款、集团客户和房地产贷款的管控力度,加大不良贷款清退力度,腾出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用于补充小企业贷款规模。三是适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渠道。信贷规模的严格控制对基层银行主要依靠利息收入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较大的挑战。要维持近年来利润快速增长的势头,必须加快基层行的金融创新步伐,根据当地金融服务的实际需求推出更多的、新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涵盖企业和个人的理财、基金、国内信用证、国际结算等资本占用较少,收益水平较高的中间业务,提高产品渗透度,用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代替单一的信贷支持,推进收入多元化,缓解宏观调控对银行盈利水平的冲击。
(四)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基层银行需防控声誉风险。稳健货币政策下使银行面临信贷规模下降和利润空间收缩的压力,不得不调整业务结构,寻求新的收入和资金来源。这一过程中,若营销宣传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消费者利益保护不到位,极易引发声誉风险。为此,银行要适应货币政策调整的要求,加强声誉风险管理。一是完善声誉风险管控体系。银行要把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统筹加以考虑,科学制定商业银行声誉的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声誉管理机构,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与流程,适时、全面监测银行声誉状况,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声誉风险文化建设,强化全员声誉风险意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营造声誉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市场纪律的自我约束。坚持诚信经营原则,进一步完善服务程序公示制度,诚实、正确介绍服务产品,审慎做出授信承诺和实施授信行为,出现确实无法实现服务承诺情况时,应给予满意、诚恳的答复,避免因盲目承诺难以兑现而产生的声誉风险。注重互利互惠、长远发展,合理简化服务程序,整合收费项目,减少短期行为,并充分履行对金融消费者的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完善客户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及时向利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提供便捷、快速的协商渠道,防止消费者极端行为,避免负面舆情。三是加强合规管理。以强化合规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识别、监测、评估、报告合规风险,从而提高合规管理和业务规范化水平,有效避免声誉风险。四是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强舆情监测,关注并及时引导正确的公众舆论。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积极回应媒体,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避免误导公众。
参考文献1 胡晓炼,关于准确理解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建议[J],当代金融家杂志2011.02
2 谷秀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着力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N],金融时报2011.02
- 上一篇:数字经济的挑战
- 下一篇:大学生优秀团员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