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材料

篇1

一、主要成绩

(一)稳步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今年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对上一轮规划实施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市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现状、土地供给与需求、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已制定工作计划、确定编制单位,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二)有序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耕地资源得到严格保护。今年土地整理项目新立项12只,规划整理面积15704.85亩,可新增耕地2455.05亩,可建成标准农田11093.25亩;上半年通过验收土地整理项目58只,新增耕地10407.61亩,整治面积80471.49亩,建成标准农田24178.8亩;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已开工面积8341.95亩,完成6736.05亩。

(三)高度重视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充分争取折抵指标。新立项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项目6只,规划整治面积158.55亩,可新增耕地147.3亩;已通过验收项目59只,整治面积4116.06亩,新增耕地3775.04亩,争取折抵指标3775.04亩。

(四)全力以赴争取重点“戴帽”指标,努力保障经济发展需求。全年列入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项目19只,总面积7300.5亩,其中耕地5521.65亩;列入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项目37只,总面积9414.78亩,其中耕地7890.29亩,使用计划指标项目14只2323.8亩。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学习、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今年初,市政府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主要指标和任务下达到各部门后,局领导班子首先学习领会通知精神,并把有关国土工作的任务发到全局各部门。在局中层干部会议上,把任务逐条分解落实到部门,逐项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在每月的局务会议上汇报进展,并进行考核。如我们把规划修编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及时与相关部门衔接,确定了由市各部门业务专家组成的规划修编工作联络员班子,成立了局规划修编工作组,集中力量,集中精力确保修编工作按时完成。

(二)联系实际,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以落实政府重点工作为起点、为契机,工作目标没有止境,高标准要求没有止境,在更高水平、更高起点、更高力度上推进国土工作发展。千方百计加大规划操作的力度,把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搞清搞实,建立信息库,为规划编制提供翔实的数据和科学的依据,对新规划做到超前预测,充分论证,科学编制。千方百计加大开源的力度,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调动各地积极性,加快推进造田造地进度,真正做到“先补后占”,并实行台帐管理,使新增耕地数量与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千方百计加大保障的力度,充分认识保护耕地、依法集约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在政策上充分用好重点工程指标“戴帽”下达的优惠举措,在用地上做好依法、集约、保障三位一体,坚定不移地树立只有向上争取、向内挖潜,才能保障发展用地的观念。千方百计加大盘活的力度,推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工作,实现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双丰收。

(三)深入实际、严格考核、服务社会。深入了解每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重点项目进展做到了如指掌。考核严肃认真,对外加强对工程项目实施的考核,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讲求速度,争取每个项目都成为优良项目;对内加强对职能部门执行工作的考核,树立主人翁的负责态度,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抓好每项工作。抓好征地安置补偿等工作,在推进建设项目实施的同时,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基本农田代保问题上,国办文件规定:“不得进行跨市、县的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省里目前也无明确政策意见,而我市市情要求我们必须在全市市域内统筹布局基本农田,实行跨县(市)代保。在待置换用地问题上,国土部至今未认可,可能产生的变数亦会对我市规划空间产生重大影响。

(二)标准农田建设有待进一步抓紧。上半年标准农田建设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0%,究其原因,有宏观政策影响、后备资源减少、建设成本提高等客观因素;但主要还是受主观影响,基层把主要精力投入村两委换届,延缓了土地整理工作进展,部分县(市)片面理解用地总量控制政策,控制和减缓了土地整治步伐等。目前市区几无后备资源,委托各县(市)代建标准农田势在必行,加快推进建设步伐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三)用地意识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党和国家高度提倡节约资源,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在发展用地上同样要强调“减量化、再利用”。目前我市部分企业和部门对此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需要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观念,采取措施把我市土地资源劣势变为集聚经济发展的优势。

(四)争“重点”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要加快第一、二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报批工作,包括预审、省指标的核拨、农转用材料报批,在继续争取方面下功夫,特别是杭甬运河绍兴市区段,要加大向省发改委争取的力度,争取早日列入省重点项目。

四、下步打算

(一)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已制订的工作方案,有序、分步实施下阶段各项工作,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稳定衔接与配套。争取在年底前拿出成果,报市、省审批后实施,为依法规范用地提供进一步依据。

篇2

一、十三年来我县农业开发建设取得的功绩

想起1999年由“三位主任、三张桌子、三把椅子”组成的滦平县农开办,经过领导的呕心沥血的筹谋,经过全体员工日日、月月、年年的艰苦卓绝的拼搏,取得了令人敬幕的成绩。在2005获得河北省坝上土地治理项目“先进县”称号,在2006-2008年连续三年获河北省土地治理项目“创业杯”称号,在2006年被河北省人事厅评为“先进集体”。曾多次获县委县政府 “实绩突出单位”“特殊贡献奖”等奖励,并且在档案内业管理达到“省一级”标准。事实证明,滦平县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我县的服务“三农”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十三年来我县农业开发建设取得的工作业绩

农开办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心血刻在滦平大地上的铁的事实,足以证明农业开发业绩。尽十三年来我们完成了诸如金沟屯、张百湾、小营、红旗和虎什哈等五个强乡重镇镇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滦、潮河干流区完成26个村的灌排渠系骨干工程。扶持了滦平县长山峪维祥香瓜基地、王家沟农场日光温室园区、张百湾河北徐国友蔬菜示范园区、偏桥日光温室采摘园区、两间房和偏桥食用菌示范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完成各类建设项目23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5个,生态治理项目10个,科技推广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9900.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333.0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33.02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13.14万亩,人工造林16.38万亩,科技推广3.5万亩。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新打井255眼,修旧井81眼,配套336台套,修防渗渠163.49km,修渠系建筑物644座,铺设地下输水管道229.85km,架设农电线路39.94km,修农田路61.3km。

经调查测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亩年增产粮食200kg,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50元左右。累计新增灌溉面积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24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70万kg,年新增蔬菜生产能力440万kg。森林覆盖率提高3.66个百分点。年节省水资源780万m3。治理后的项目区达到田平整、配套全、渠相通、路相连,地下管道纵横交错,桥涵井电配套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成绩显著。

三、农业开发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

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治理模式。我们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农业功能区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根据不同时期的建设标准确定不同的建设内容,先后实施坝上生态农业项目、土地沙化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几类项目,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全县农业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分为滦潮河干流区和滦潮河川沟区。

1.滦潮河干流区

包括金沟屯、大屯、张百湾、虎什哈、红旗、小营等六个镇,主要分布在滦河、潮河干流区,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经济比较发达。在治理过程中,以大力发展防渗渠系配套为主线,以新打浅井、维修旧井、地下输水管道为辅助手段,充分利用地上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搞好四旁植树造林,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瓜、果、蔬等高效经济作物。在农业措施上加大农田路网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打造农业综合开发亮点工程,使其成为展示农业综合开发形象的示范窗口。

2.滦潮河川沟区

包括安纯沟门、巴克什营、平坊、滦平镇、长山峪等的5个乡镇。该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地力条件差,在治理过程中兴建一批蓄、引、提、节水工程,大力发展地下输水管道、扬水管道,推广先进的微灌、滴灌技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合理开采地下水,井灌沟排。工程、技术、生物措施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

四、农开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项目实施与管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程占地矛盾突出

农业综合开发强调集中开发,连片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然而,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县情,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耕地紧缺的程度就更加突出,目前我县人均耕地仅1.03亩。在项目区框架建设中,由于修建田间道路有时会占用耕地,若遇到顺茬地则可能占用同一农户很多,甚至是全部耕地,这种“一家受损,全村得利”的情况尤其不好处理,个别行动过激的农民甚至阻挠工程施工。根据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重新调整耕地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项目村也没有机动耕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又不允许支付占地补偿,给项目建设带来难度,往往也影响到干群关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惠农政策在少数农民心中打了折扣。

2.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

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执行“一事一议”政策,但议事容易,落实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和基层班子软弱的村更显突出。从2011年起,虽然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比例降为占中央财政资金的20%,但大多数乡村集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自筹资金中的筹资和以物折资难度非常大。此外,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出义务工也很难得到响应。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标准的提高,项目工程大部分由专业队伍施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不多,即使参与了,效果也不佳。农民投工投劳不但工程质量难以统一,而且效率较低。而用专业的机械施工,不但标准质量高,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农民筹资投劳不仅执行难度大,还容易在农民自筹上产生弄虚作假的现象,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

3.工程运行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成后,一些地方虽然也制定了管护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但管护工作不到位,保存率和完好率偏低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在部分项目区,建成3年~4年后的工程保存率不到70%,农田道路、防渗管道出水口、水闸等工程的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并且由于村级经济薄弱使受损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主要原因有:一是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呈多样性,难以统一管理。有的产权归集体所有,有的归个体或法人,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造成管护主体各异,管护意识差。例如,有些机井、农田道路、农电线路、防渗管道等工程为农民集体财产,由村集体进行管护,管理拖拉;群众对与己无关的工程不加爱护,常使部分工程受损;二是公安机关对损坏行为缺少惩治力度。由于对工程损坏现象的调查取证困难,对损坏行为不能实行有力的惩治,因而难以起到好的警示作用,致使变压器、农电线路、启闭机、闸板、泵房门窗等野外工程丢失;四是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项目区缺少稳定的管护队伍,管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或报酬难以落实,工程的日常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加之年久失修和冻融损坏严重,致使部分工程报废。

4.单位投资标准、质量标准逐年不一,造成工程质量层次不齐

1999年平均亩投资100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材料费、人工费等费用的不断提高,发展到2011年的1030元。1999年投资标准偏低,当时国家只对工程材料费进行补助,且由村级组织出农建工施工,施工标准低,致使工程质量不高。虽然现在提高了标准,但材料费和人工费的迅猛增长,项目自筹又困难,项目建设资金还是比较紧张的,许多地块所需工程建设内容不能一次性解决。

四、今后我县农业开发工作发展方向定位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项目建设布局如何?项目发展思路、方向如何?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即应该回顾以往总结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开拓更新思路,使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需要。

按照国家农开办的要求大力实施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重点,大力开展增强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完善提高滦潮河流干流区骨干粮区工程建设以外,注重县周边小乡小镇建设需求,集中整治坡耕地,采取集雨工程、扬水蓄水工程、风能提水等形式满足偏远山区耕地用水需求,大力发展板栗山楂等林果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加大经济欠发达周边乡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乡镇之间农业生产条件差异。

具体发展方向如下:

(1)金沟屯镇梁后村——张百湾五道岭村的滦河干流区和虎什哈镇大河北村——虎什哈镇六道河村的潮河干流区,实施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完善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高产高效。

(2)巴克什营镇、长山峪镇、付营子乡发展以果品、瓜果为主的御路旅游观光农业和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实施喷灌、微灌技术。

(3)付家店乡、马营子乡、邓厂乡、虎什哈金台子川、五道营乡、西沟乡、平房乡、安纯沟门乡等地段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山地林果产业,推广集雨蓄水、截潜流蓄水等措施,进行坡耕地治理,全面实施节打蓄引工程。

(4)大屯乡、滦平镇主要发展蔬菜科技园区建设,推广新品种、提高蔬菜品质以发展微灌为主,提高品牌战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着重做好下工作:

1.鼓励土地流转经营,化解工程建设中各种矛盾,解决农民自筹难问题,促进项目健康发展

项目耕地一经流转后,首先解决工程规划散乱局面,统一种了植结构,打破组户界限,使工程规划布局趋于合理。其次解决农民自筹难问题,让流转经营大户出工、出资,补充了项目自筹资金短缺问题;第三,工程占地问题易解决,因为农民将延包期内耕地流转出去,本身已获利,自己又打工挣钱,对工程占地问题意见相对减少,为项目区高标准设计奠定基础。第四,有利于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区耕地流转后实行集中管理,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济的发展。第五,有利于项目管护,土地流转后,落实了管护主体,工程由经营大户看管,有人维修,并能落实管护资金。我县2011年项目区规模5000亩,共流转耕地4400亩,占建设规模的88%,建设占地1000余亩高标准温室园区一处,占地400亩科技含量高的喷灌园区一个,占地600亩高标准园林园区一处,占地500亩的乳牛、肉牛青储饲料基地一个。且项目区统一平整后经营户又在耕地里自修了部分支路,方便了农用机械耕作与运输,使机械覆膜、机械播种、机械施肥得以普遍应用。使2011年项目区结构调整非常到位,大部分工程当年施工当年见效。

2.整合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区上档升级

把项目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相关专项规划,整合各方面的建设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归口申报、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各记其功”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监管、统一考评”等原则,首先逐步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相关政策,与其他行业项目接轨,资金能否顺利整合的关键是:各部门相互协调项目申报时间,由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不同期致使在项目申报内容重复,工程重复建设,有的无法实施,还容易产生借用工程现象。只有统一申报时间,各方项目管理单位共同商议区域项目整体规划,按计划分工设计自己项目,才可能达到资金合理整合。整合资金有利于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和农业产业等分散的资金统一聚集,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推进互补,推进项目区档次的提升。

3.降低农民自筹比例或取消农民自筹,减轻农民负担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制定占地补偿政策,提出具体和适宜的补偿标准,解决部分农民利益受损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感到,各乡镇对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尽管目前自筹资金比例已降为占中央投资的20%,但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的提高,自筹资金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换言之,亩均自筹资金额度没有太大变化,农民负担一样重。因此,建议取消农民筹资投劳的硬性规定,可根据具体项目和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组织乡村自筹或农民筹资投劳,自筹资金多少可作为项目竞争立项的条件之一,积极性高的可优先立项。

4.搞好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项目两类项目自身结合,发挥农业开发自身“综合”优势

为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应逐步提高,使两类项目有机结合,使工程建设——基地——产业三者结合,优势互补,形成链条效应,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到哪里,结构调整就跟进到哪里,以开发带动产业,以产业放大效益。重点围绕高效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打造精品工程,形成产业特色,发挥农业开发自身合力效应,促进项目发展。

5.完善先建后补机制,加快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