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汉语言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9: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汉语言的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汉语言的论文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汉语言文学;人文素质教育

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感悟到知识当中所包涵的汉民族的精髓文化,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可以让大学生的涵养有所提高,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的课程当中开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除了有助于大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理论基础的扎实之外,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新时代和新教育环境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大学毕业之后就业的环境和形式也越来越严峻,就业单位在选择应届毕业生人职的标准已不再只是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更多的是看重毕业生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操作的能力,既可以分析问题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之后,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锻炼自己的口才以及人文素养。发表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文章,撰写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文字功底已经在慢慢地培养和扎实当中。而在相关的辩论比赛当中,从准备和参与的过程,学生可以很好地提高思考辩论的能力,为将来走人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陶冶情操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审美能力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则合适高品质的生活所需要的,更体现出一个人的情操。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更替,感受到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更可以从一些感人肺腑的作品当中,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济。人文素养可以让人们更多的去热爱生活,更可以鼓励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即使觉得未来渺茫无边,也有勇气用爱和热情,用心的去过每一天的生活和每一份工作。特别是针对理工类的高校学生来说,更是要看重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育,因为理工类的学生,平时更多的是接受技术类和专业性更强的知识教育,不仅仅难度大而且非常枯燥,再加之没有多的时间会主动的去了解汉语言文学,更别说去阅读文学类的作品。这些因素导致了理工类高校的学生情商普遍较低,而且在和人交往的过程当中,表现出自我的性感,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人文素养急需提高。所以,开设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十分有帮助。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大学生人格尚未健全,对未来迷茫

一些大学生在不如校园之后,因为环境的改变以及环境当中诱惑因素的增多,导致很多学生渐渐开始出现了攀比的心理现象。而有一些学生,初人大学,对于一切未知十分迷茫,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十分挫败,便把一切心力投入到了网络世界当中,游戏和网络社交、网购等等让大学生们沉迷难以自拔。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受到了利益的蛊惑,在无意识当中触犯到法律,误入歧途。而在这一部分大学生当中,我们是很难看到人文素养的影子的。

2、重视理论知识,却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新时期新时代和新的教学环境之下,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已经不能够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了。传统的汉语言教学,只是重视理论知识以及课本知识的教学,不注重课堂上面学生老师的互动,实践性过于薄弱,从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被忽略了。而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新媒体的影响之下,大学生不管是阅读的习惯还是思维的习惯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如今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一定要注意融合多媒体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多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汉语言文学和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才可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3、知识结构更新速度过慢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的实际需求。首先从设置课程的这一方面来说,现在很多高校在设置汉语言文学的时候,还是处在传统的十分单一的模式下,没有把各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单一的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教育并没有办法助力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提升。其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方面不够重视,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其实就是指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思维要活跃,擅长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这也是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汉语言文学要完善课程的设置,优化学科的建设,并且提高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优化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1.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教学目标主要有教学的内容来体现,所以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合理地筛选,从而确保这些内容可以起到实际的教学作用,并且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帮助。所以,作为高校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科目,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范围耀光,全面涵盖所学内容,保证教学的效果,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及兴趣,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现在的大学生在人格方面有所缺陷是无法避免的,这样会对学习生活有所影响,也不利于未来的社会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多多制定一些有趣的有利的教学活动,从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如辩论赛、交流比赛、场景教学等等,除了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还能够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3.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大学校园是一个大熔炉,学生在经历过校园生活之后,是炼就成为一块好钢还是废铁,所处的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存在于课堂当中,在课堂外也不容忽视。激励学生创办社团、组织或者是小集体,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深入的探讨便于更好地应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地爱上汉语言文学,从而得到大胆锻炼的机会,并且在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一个正确有效的引导。

篇2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质量;应用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从学生一方的思维特点入手,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主体,保障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对教育教学的需要不断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运用。

1情境教学法引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必要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其实用性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特别明确,再加上这一专业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也同样会受到相关专业的挑战,可以说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情境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通过教学情境的运用,学生还可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的综合能力。

2汉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更是一门人文学科。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也有一些与文言文内容相类似的教学内容,对这一部分的探索性相对比较欠缺,而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全面提升,再加上文言文本身内容枯燥难懂,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来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和共鸣,保证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教学体验。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学生就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共同作用,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进一步注重汉语言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提升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积累量,这样汉语言文学自身的魅力才能展现。再加上学生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实魅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汉语言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较强的人文教育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不管是教学的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相对比较单一,这也就容易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教学吃力、学生接触力差等现象,一旦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学生一方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进程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教学困境,在情境教学法中,汉语言文学教师会引入科学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更加轻松、真实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极大的激发出来,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升,这才是情境教学法引入的主要目的。

3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怀学生上,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适当改变教学模式,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2运用实物来展示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事物都是用眼睛去看的,还有的是结合眼睛和语言来描绘某个场景,在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事物,单单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有可能会对事物感到陌生。这种方式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但是当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建一个实物演示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教材中的语言含义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一般在实物演示环节,如果没有找到实物,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仿制品进行代替,有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实物特征。

3.3运用语言描绘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口头描述进行的,有时教师还会通过语言表达教育内容,这种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但是因为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它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和语法,才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真正提升。

4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育教学领域,一定要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中,运用实物、语言描绘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谷建军.专业教材与职业教材的互补———汉语言文学教材实践变革[C]//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2010.

[2]任心慧.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讨[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0.

[3]刘淑梅.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4]阮金生.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5]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C]//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6]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C]//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7]绥化学院精品课程写作综合材料[C]//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2004.

[8]石国勐.浅析“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C]//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99.

篇3

[关键词]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

一、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更是高等院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现代大学中又称中文系或国文系,近年有些高校称中国语言文学系。

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众多高校中,民族院校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民族院校是我国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我国目前共有本科民族院校13所,其中国家民委直属6所即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各省、区属7所即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此外还有一些处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较早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如西南民族大学1956年设专科,1957年设本科。

相对于各类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而言,民族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既有相似的问题,更面临着各自特殊的难题。首先,民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诸多方面本来就无法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其次,在我们民族院校内部强调突出民族特色因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不够,无论是经费还是科研项目等方面都不可能向其倾斜;第三,民族院校内其他专业的同志没有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应用性地位和作用,一味强调各自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忽略了汉语言文学对其他那些应用性、实用性专业的支撑作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民族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来讲,汉语文是他们必备的工具。民族院校的学生无论在学校选学什么专业,都离不开汉语文这根拐杖。如果汉语文的基础比较差,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将必然会面临许多困难,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

其次,汉语文可以提高民族院校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当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假如学生只是精通某种民族语文而缺乏汉语文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学生毕业时就会感受到比别人更大更多的就业压力。

第三,汉语文对于中华大家庭各民族共同交流和经济建设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大家庭中有55个少数民族,党和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宪法也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文是民族地区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所必需的。但是汉语是我国最广泛的交际工具,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更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语言之一。因此,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就离不开汉语言文字学的学习。有少数民族学者早就指出:“少数民族懂得汉语文的人越多,运用汉语文的能力越强,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就发展越快。”

(二)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首先,汉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语言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形成和变化的,在形成、发展、变化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都会对汉语产生影响,换句话说汉字不单单属于汉民族,而且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其次,汉字文献也不仅仅是汉族文化的载体。浩如烟海的汉字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综合知识的总结,也记载着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甚至许多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经验、文学艺术也主要靠汉字文献而得以流传至今,换言之汉字文献成为中华多民族交流的见证,也为保存各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过积极贡献。

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树立在中华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观念,树立“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意识,从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稳定与发展少数民族人才学好汉语言文学,可以更好地对外交流,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省、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做出更大贡献。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愿景。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已经开始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上作思考、探索和改革。

第一,文学院近些年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并从学理上进行探讨,在实践中进行改革。比如徐希平早在2003年就发表了《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2007年又发表了《加强实践、突出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等论文,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思索和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各学科的老师都在积极探索、踏实改革、认真实践,学院在2007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办学50周年之际,特地将全院师生对于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结集出版。

第二,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文学院从2006年期每年定期举行“文学院教学活动月暨教学艺术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全院师生共同参与,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第三,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校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美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第四,在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前提下,认真调查研究,切实修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生修读指南,突出汉语言文学在民族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其中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坚持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拓宽对民族文化、民族文学以及民族交融有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其次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对各民族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再者增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介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重视过去被忽略的各少数民族代表性文学作品和许多保留在汉字文献中的少数民族作品;最后注重基础课与应用型课程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各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第五,切实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大各门课程的信息量,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课程都已实现多媒体教学。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我们和兄弟院校还有差距,我们也还有许多困惑,所以我们殷切期望通过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实现如下愿景:

其一,加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进一步突出各自的特色,更好地适应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对多民族人才的需求。

其二,希望由此搭建一个平台,将研讨会办成一个可持续的、松散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联谊、交流和沟通的论坛。我们希望由今天开始,以后大家轮流、不定期地举办此研讨会,增进友谊,互相学习,使我们办出各自特色。

其三,推动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建设。过去因为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我们不得不选用“权威”教材,可是这些教材却不适合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的文化和知识水平,我们希望组织力量编写立足于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实际情况的、适合多民族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教材。

其四,推动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召开研讨会,有幸请到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文学院、中文系的各位领导、专家,希望能不吝赐教,毫不保留地将您们好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成功的改革实践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化我们的教学改革,推动我们的专业建设,从而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使文学院办得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绵英,阿旺措成。略论藏族地区的‘双语’教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专辑)。

[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3]徐希平。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篇4

一、写作教学现状

近年来,写作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综合素养的基本标准,受到很多高校的广泛重视,例如,清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从2018年就开始设置学生写作的课程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和发展,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此情况下,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中,就需要重点关注写作教学工作的实施和开展。但是从目前情况而言,高校给予写作教学一定重视,但是还存在学生难以学习,教师难以教学的矛盾问题,未能全面改善学生写作能力。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相关写作教学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在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写作的成果,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术,忽略其思维发展,导致学生最终出现写作思维固化或是机械化的问题,创新素养的发展受到一定局限。对于此类现状,高校在教学期间应按照所有学生的特征、教学的具体情况,重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健康、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其思维素养水平,探讨教学改革优化的措施。

二、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写作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任务重,导师教学压力大,想要抽出课时实践现代教育理念相对较为困难。尽管许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导师能领会写作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为学校体制、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督导等因素无法将写作教育教学模式真正贯彻落实。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是高校写作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创新发展路径。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高校改革充分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课程与教学模式进行更新。相较传统的写作教学课程而言,结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写作教学课程需要考虑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写作意识的培养,应当为学生未来的写作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实际教学工作却无法将现代教育思想贯彻落实。除此之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堂缺乏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支撑,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现代教育思想融入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模式难以顺利实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写作教学理论知识,没有充分掌握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记叙文、应用文等文体写作能力。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教学课程仍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开展,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对照,写作能力提升缓慢。

三、现代教育思想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得知,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并没有将写作教学模式真正贯彻落实。但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传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堂逐渐暴露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学习成效,因此,非常有必要结合当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堂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思想,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助力学生思维素养得到更好发展。对此,提出做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的奠基工作、创新写作培养教育形式、开展写作活动实践等策略,致力于全面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教学质量,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思想的优势和作用,促使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借此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一)做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的奠基工作

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区别,掌握写作技能,提升写作思维品质,势必要做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的奠基工作。新时代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引导下学好学透教材文章以及文学作品,才能逐渐领会写作要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宣传贯彻教育指导方针的纲领思想:加强教育工作顶层规划,保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贯彻的系统性;把控写作知识点,加强学习贯彻的针对性;紧抓教育落实,保障学习贯彻的实用性。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力求开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育的崭新局面。细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奠基工作的贯彻落实,经费划拨优先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导师倾斜、导师招聘指标优先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导师倾斜、教育培训项目优先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导师倾斜政策保障体系,把好师德师风建设(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导师政治关)、合理规划选聘条件(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导师入口关)、建立授课反馈制度(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授课质量关)、落实导师培训制度(素质能力提升关)“四个关口”。结合多种方式,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导师的写作教学亲和力与教学针对性,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育培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写作培养教育形式

写作教育一直都是文化思想阵地中的桥头堡,只有培养和激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意识,才能切实让学生领会文章以及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素、风格、表达,并通过写作表达出所思所感,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育成效。对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最有效的写作理念培养教育,毋庸置疑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理论知识课程。导师在强调文章的内涵特征时,并不是僵硬地直接告知,而是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文章的内涵和特征,积累丰富的阅读体验,当体验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自然会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写作知识体系。框架的建立是条理、归类的,当学生的写作知识框架构建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写作意识逐步形成,反过来作用于阅读与理解,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现代社会各项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培养教育形式也不可小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育工作者应将现有的写作教育培养传播形式推陈出新,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课件,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现文章以及文学作品的内涵、文体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写作知识。此举措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结合新时代多媒体技术,在增长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见闻的同时,也实现了教育工作者培养新时代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理念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的教育直观性,通过写作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写作活动实践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教育工作者,除了要通过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还要开展写作实践来验证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写作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上练笔与课后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首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育工作者应以作业形式布置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及摘抄,提升学生阅读量以及词汇量,力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上练笔的形式,结合社会时事命题,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按照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记叙文、应用文等文体写作进行循环练笔,锻炼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并且按照小组形式进行作品分析,全面深化学生对于文章与文学作品结构、要素、风格、表达的理解。根据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处环境与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相关的古诗词进行写作理念教育,结合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经典诗词,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自然中感悟写作的文学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应当掌握先进的文章创作理念,妥善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现代教育理念应用工作的开展,应当做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教育的奠基工作,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育教学工作中推陈出新,开展写作活动实践,全面深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于文章与文学作品结构、要素、风格、表达的理解与领悟,培养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俱佳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贵,许兴阳,吴丹,等.创意写作与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写作教学综合改革实践探索[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1):104-109.

[2]韩莹.新媒体背景下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1(1):118-119.

篇5

近年来,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出台,各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视,促使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并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要。近期,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走向:1.个案化和本土化的研究走向日益明显,即对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往往会以某一具体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注重从宏观理论阐释向微观个案转移,并且针对高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论述。廖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指导——以武夷学院为中心的思考》中提出:“像武夷学院这样升格不多久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站位要实现‘差异化’发展。”[2]这种立足本校的个案研究,在其他研究者中同样存在,比如姚锦莲的《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以广西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为例》、马兵《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以台湾大学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刘静《宁夏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等。2.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同类平行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结合其他教育的特点反观汉语言文学教育,发挥不同类别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牵引效应。孟广伟在《关于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联性思考》中认为:“汉语言文学属于语文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在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均忽视了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注,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非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交流与互通。”[3]同类文章还有乐中保《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重构》、冉毅《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孟伟军《关于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联性思考》等。3.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课程建设符合市场需要。邵之茜《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是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4]意识到同类问题,以“应用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的文章还有向彪《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孙永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这所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同样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建国就设立的传统专业,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对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来说,2013年9月才迎来这个专业的第一届本科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迎来两个年级的在校生,对这个新建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在摸索中前进。面对这一新建专业,本学院的任课教师既没有直接的、一手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不能对其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经验照搬照抄,所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还存在各种问题;同时囿于专业人数少、年级少、学科底子薄等现状,学院又无法将纵深层面的教学改革全面铺展并进行下去。所以,对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本专业已有年级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反思,更好地推进本专业后续年级专业教育的开展,而且还可以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同类性质的、新建本科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从学院实际出发,明确课程结构调整目标

为了实现《决定》提出的教育目标,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势在必行。这种课程衔接需要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互相衔接,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科课程的合理设置,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始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同时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2013年新建的专业,和这所新建本科院校都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因此,汉语言专业的课程建设完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基于各种现实问题的挑战,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势必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有侧重的调整,而这一调整要紧密围绕以下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1.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使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将来就业方向对接,培养学生能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找准自我定位,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2.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发挥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都具有实际指导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本专业的后续建设,也能提升本学院的整体教研水平。3.要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特色、相对完善成熟、实效性强的课程体系,及时总结将已有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教学道路,为本专业的后续教育提供可参照的范本,从而提升本专业的优势品格。

三、以目标要求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本专业要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各类学校、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学分析鉴别能力和语言表达写作的基本能力。围绕这一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构成,以实现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从三个维度入手:1.建构符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向和内容,合理分配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保证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过程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目前,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核心课程有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写作等。除了理论知识课程之外,还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新闻采编写作等实践性课程。学生有22周的实践教学周,对应有22学分,其中毕业实习占有10学分,毕业论文占有6学分。学生的实践活动有22个教学周,相当于一个学期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除去理论教授和书面写作的时间外,学生还有远远大于10周的实习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学院能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诸如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馆、文化园等实习单位,相关教师能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这将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手认知和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带动。2.要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特色,注意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的构成比重,权衡并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的学时和学分比例。本专业的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设置需包括两种课程结构体系,一种是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另一种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任选课程,所以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汉语言文学和高级秘书两个方向,分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两种类型。既然专业选修课在开设时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对自主的、有侧重和针对性的选修课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沿着“办公文秘”和“汉语言文学”两个学科类别,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向分别开设以上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具有“模块式”教学分流的特点,既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需求,同时尊重了学生各自兴趣偏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多种“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为本专业学生就业选择提供多种理论储备,拓宽了学生就业视野和就职岗位的选择空间。3.在教法上,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模式,采用启发式代替注入式,由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最终实现从教师点拨到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学习并研究的教学目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新建的本科专业,总共有4个学年,即8个学期,157个学习周。在这四学年中,本专业学生的活动类型分为五类:入学教育和军训、课堂教学、复习考试、专业实践教学、毕业教育。在这些活动类型中,课堂教学占了120个教学周,即120/157的比重,这就是说学生有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通过课堂教学中形式,这就是势必要求教师不仅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根据实际教学条件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制作好PPT的同时,熟练使用视频、音频、图像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等类型的教室资源;另一方面,因为本专业人数较少,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发挥教师引导、点评和点拨的带动作用,将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引入式,切实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动性。同时,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良效能,通过广播、网络、电视、录像等方式传播知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现代技术资源将所学知识通过多种媒介形式物化成具体作品,比如新闻稿、广播剧、文化宣传片、模拟授课视频等,从而实现学生文字写作、语言表达和事务处理等实际能力。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农牧区;小学语文;兴趣

一、引言

农牧区的学生因为第一母语是藏语,所以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字、词汇和基本的写作,这些对藏族小学生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在藏族农牧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是重点也是难点。

现在的藏族农牧区的语文教师资源十分紧缺,据资料记载,从八十年代开始基本上没有怎么分配过藏语文教师,虽然原有的老教师都恪尽职守、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他们的基础也相对薄弱些,再加上本地的口音、方言较重,所以对藏语文教学工作和双语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之因为藏族农牧区地理环境的问题和生活条件受到限制,有很多有条件的教师都不爱待在这里,更造成了教师资源的缺乏和师资力量的薄弱,这就对我们开展汉语教学设置了障碍。

在如何抓好藏族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上,本人作为一名藏族小学汉语教师,有一些自己的拙见,希望可以为藏族农牧地区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二、如何培养藏族农牧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相反,如果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那样的课堂也是很乏味的,一点生气也没有。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能让学生从心底去愿意学习语文这门课,提高平日学习的效率,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首先让学生知道语文这门课的重要性,并从心底去喜欢这门学科。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学生在他们懂事的时候就是一直生活在一种藏语的语言环境中的。在平常的沟通与交往中,使用的大多也是藏语。但是藏语也有许多种类的方言,所以彼此间的交流也会有障碍。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就是大部分的学生在对汉语的理解与运用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是随着地区的发展,青藏铁路的陆续通车,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用到汉语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所以汉语言可以作为藏区人们同外界联系的纽带,是最实用的交际工具。所以,对于藏族农牧区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教师要搞好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用汉语沟通的场合一般只局限于课堂上,这就造成了语言环境的一定缺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抓好课堂上的时间,要搞好教学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小学生大多处于心智不太成熟的阶段,他们十分看重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就是他们眼中的神。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去看,让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才不会产生距离,才能保证学习过程是轻松、愉悦、和谐的、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开口讲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学生只有愿意和你交流,你的课堂才算成功了一半。这一点在小学汉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在汉语课堂上是鸦雀无声的话,那么就算你讲得再精彩、再生动有趣也是你一个人的“精彩”。只有学生和你交流,说出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那样,你才做到了教学互动。

每个学生都是天使,他们都是我们的宝贝。所以我们要从心底去尊重他们,哪怕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也要认可并且鼓励他们。藏族牧区的孩子因为对汉语言比较生疏,所以他们的表达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强。有时他们心里所想的,等到要表达的时候可能不太准确或者不知该如何表达。这个时候,我们作为教师的,要给予他们最真实的帮助,给予他们以指导,让他们从心底去觉得,只要他们自己肯努力学习,肯去改变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取得进步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教师就不再唱独角戏了,学生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知识。

3.利用多种方法激发藏族农牧区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在过去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主体。教师只知道一味的灌输要讲的知识点,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和接受了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开发。所以我认为要摆脱这样的窠臼,首先是教师在上每一堂课前都要设计好一段精彩的导语,一段精彩的导语是讲好一节课的关键,因为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还会带着老师导语中提到的问题去学习这节课的相关知识,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文本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包罗万象。所以这也就在间接的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多补充课外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教授的课堂知识几年如一日,知识没有更新的话,那样学生会容易厌倦,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的知识构造去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我们应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天赋,在语言学习中抛弃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自己画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师在基本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讲到难以理解的语法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汉藏两种不同语言的互相比较,激发热爱自己母语的藏族学生更有兴趣地去接受汉语知识,让他们从心底去爱汉语,如同他们热爱自己的母语一样。当然,如果在平时的讲解过程中,联系一下他们熟知的藏族文学作品、藏族的历史知识,他们的兴趣会更大的。

三、总结

21世纪,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汉语文的教学刻不容缓。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培养更多的汉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以更好的投身到汉语教育事业中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找到门径,并主动培养学生,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对于汉语言的兴趣,增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得将来,藏族农牧区的汉语文教学将是别有一番天地的!(山南地区琼结县拉玉乡第一小学 ;;琼结856800)

参考文献

[1] 何荣.作文教学: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109~112

[2] 李维.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性.1999年.

[3] 张雪.谈小学语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0(3).

[4] 吕昌菊.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期刊论文].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9).

篇7

通过对汉语言专业传统理论课程的实践改革,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问题在于课堂课程实践效果往往具有零散性、短期性,因此,应该建立一种长效性的素质培养模式,将零散、短期的课堂实践效果进行延展和深化,组成一条横贯大学四年始终的实践教学主线。燕山大学文学与传播学系自2001年起,就推出“中文专业‘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在素质培养模式的长效性建构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此方案具体如下:

(一)五十部名著(包括文学理论类、哲学类、文学作品类)

即要求学生在每个学期(共八个学期)阅读中文教研室指定的5—7本必读书目。考核目的: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素养。考核办法:由专业教师定期参照读书笔记进行基本考核,其成绩作为“‘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最后考核的参数(20%)。写够50部书的读书笔记者合格,否则不合格。第一学期开始考核,第八个学期之前考核完毕。

(二)二百首诗词(包括古代诗词,现当代、外国诗歌)

即要求学生在每个学期(共八个学期)背诵中文教研室指定的25首诗词。考核目的: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素养。考核办法:由专业教师定期进行现场背诵考核,其成绩作为“‘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最后考核的参数(20%)。能够全部背诵者合格,否则不合格。第一学期开始考核,第八个学期之前考核完毕。

(三)五十篇文章(包括文学类、新闻类、学术类文体)

即要求学生在每个学期写作(共八个学期)6—7篇文章。前四个学期以文学类作品写作为主,后四个学期配合“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科研实践训练程序和其他应用性强的课程,以学术类和新闻类的写作为主。考核目的: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考核办法:由专业教师定期进行考核,其成绩作为“‘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最后考核的参数(20%)。写够50篇者合格,否则不合格,能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者考核计优。第一学期开始考核,第八个学期之前考核完毕。

(四)一场大型汇报演出

即要求全体学生在“‘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的考核中期(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自行组织大型的汇报演出,或演、或唱、或舞,以专场的形式汇报“‘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中的所学。考核目的:增强学生的写、说、演等的综合能力。考核方法:由教研室教师集体进行考核,其成绩作为“‘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最后考核的参数(40%)。此方案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可操作性极强,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将能力的培养孤立化或简单化,或停留于阶段性效应或一般“课外活动”的层次,而是融合在专业理论知识的逐步学习与提高之中,形成一种比较全面的、持续的、渐次深入的过程。在“‘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推行的14年期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读、说、写、演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例如,2001—2005年5年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学生在包括省级在内的各级报刊上发表了各种样式的文学与新闻作品120余篇(占学生比例的48%)。2004级白幸等10名同学获得权威文学月刊《人民文学》首届“新人杯”作文大赛奖。2001级范瑞宾获得河北省文学院征文二等奖,并被中国校园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文坛之星”称号,同时他的长篇小说《玩着笑着哭》由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2009级陈金龙获得2011年“河北省大学生青春原创征文大赛”一等奖。2001级刘妍获得“2003中国小姐风采大赛”“河北省总决赛冠军”及“最具才智奖”,并获选参加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比赛,表现超群。2003级刘纯等组织成立燕山大学话剧团,在学校并到部队演出经典话剧《雷雨》,受到广泛好评。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策略氛围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其本质是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采取各种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想学,并乐于学习。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品质,也是真正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教育培养具有个性健全和人格独立的人才,培养具有自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才。自主学习不仅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迫切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汉语言文学这种非技术的专业实践教学而言,尤其需要如此。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燕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体教师参照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文献,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点,力图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实践训练,创造出一套富有专业特色的教改研究体系,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演促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丰厚的文本资源,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教师会鼓励学生将本课程的经典篇目改编成话剧或歌剧,并排演。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学生曾改编了经典剧目《西厢记》,并全部用昆曲形式演出,在校内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再如,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中学生根据苏童的《妻妾成群》,创作了话剧《妻妾成群》,并在2010年的“‘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汇报演出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鼓励学生参与经典篇目的排演,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调动了其积极研读原著的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既很好地体悟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语言表达、心理等综合素质。

(二)以问促思

“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是实践型和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在文艺理论课程中,教师在课前都会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学习,拓展了学生在课前、课堂思考、讨论问题的空间,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慢慢使学生消除了对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的隔膜,并且在思考和创新中,培养了良好的素养。再如,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教师会利用课外时间,通过QQ谈等方式及时将学生问题公开解决,或者设置一个问题进行网上集体讨论,在对问题的深度探讨中引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以比促赶

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充分开拓、挖掘第二课堂的空间。针对办学的实际条件,我们会定期聘请众多文化艺术界的著名人士,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并且发动本系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文学大讲堂”,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人文视野。除了上述常规的学术性活动之外,我们在第二课堂空间中以大量的精力设计了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文学沙龙、读书报告等环节。事实证明,这直接启发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比,学、赶、超,从而加快了学习的进程。例如,一年一度的“张永琛文学奖”的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潮,在互为竞争的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三、树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大趋势下,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必须由过去的那种单一型的中文专才培养,转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由过去的知识型人才培养,转向高素质、多途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燕山大学文学与传播学系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完成对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例如,每年的“‘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大型汇报演出全部都是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从多功能活动场地的联络到音响设备的租借,从服装道具的准备到舞台布景的搭配,从海报广告的宣传到观众的引导入席等,都是学生在征求专业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自行策划筹谋。汇报演出的节目也全部是由学生自编、自导完成。例如在2003级的“‘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汇报演出中,学生自编了舞蹈《弟子规》,自创了话剧《中文系女生》和《时间砂》,改编了经典话剧《等待戈多》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自2001年起,在十四年的“‘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大型汇报演出中,燕山大学文学与传播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共原创了20部话剧、6部相声、13支舞蹈,改编了经典文学篇目18部。除了创新能力之外,我们还重视对学生创新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例如,配合“‘五二五’读书写素质培养工程”,我们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到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地区采风,在社会调查和采风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对社会深刻的体悟,也促使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传达出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2003级刘纯曾在暑假期间骑自行车从乌鲁木齐至西安采风,历程3000千米,以实际行动诠释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环保”这个时代主题的理解。

(二)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篇8

[关键词]泰国;华文民校;汉语教育;汉语教学;汉语热

[中图分类号]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2-0074-06

[作者简介]刘惠(1971―),女,辽宁本溪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贺月婷(1987―),女,广西龙胜人,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甘平埠侨南学校,汉语教师。

三、侨南学校汉语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发放学生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统计学生问卷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160份有效问卷中抽取80份,小学阶段随机抽取40份,初中阶段随机抽取40份。

(一)汉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

教师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调查教师的专业、学历、汉语教学经验、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是封闭式多项选择题,主要调查课堂教学情况、教材使用情况、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情况;第三部分是开放式问答题,主要调查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对学校汉语教学的建议。

1.侨南学校汉语教师的师资队伍

截至2012年,侨南学校共有中文教师12人。其中,教师专业为中文、汉语类的有10人,其他专业2人;教师学历为本科的有10人,硕士2人;汉语教学经验1年以下6人,1~2年3人,10年及以上3人;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教师7人,培训时间1年的2人,培训时间少于1年的5人。详情见表1。

表1 侨南学校中文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统计

侨南学校目前的汉语教师师资力量基本能够完成学校设置的汉语课程总量,平均每人每周12~15课时。教师队伍由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汉办教师和侨办教师构成。这三类教师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本土汉语教师教学无语言沟通障碍,本科专业皆为中文,半数教师在中国接受过语言培训,但教学经验不丰富;汉办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不全是汉语言类专业出身,在赴任前也没有对外汉语的教学经验,但接受过国家汉办的短期专业培训;侨办教师都是在国内任教多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未接受过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总体而言,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师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专业对口的比例高达83%,年龄结构偏向于年轻化,是一支有活力有专业素养的高学历教师队伍。但是,教师非中文、汉语言类专业的教育背景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汉语教学质量。

2.目前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看,所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只会简单口语和简单书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偶尔主动学习汉语。从课时安排方面来看,大部分教师认为每个班每周3节课最合适(这与目前侨南学校小学三到六年级和整个初中汉语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相符)。从教材选择方面来看,半数以上的教师选择自编教材,而且在教材中,汉字教学所占比重较大。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课堂上使用汉泰双语教学,必要时加入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认为学生对口语表达更感兴趣,授课方式以对话为主,并采用游戏和唱歌等辅助方式,教学效果较好。从布置作业和测验的情况来看,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的频率较高,几乎每节课都有,课后作业的布置则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内容均以抄写为主;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收到批改的作业后查看错误并改正,并且定期组织单元测验。

3.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及对学校的建议

在问卷第三部分的开放性问题中,从教学效果和教学建议两方面入手,对全体汉语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侨南学校汉语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及其原因

在表2中,教师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各不相同的原因除衡量标准不同外,还受到教学经验、课堂管理、学校管理以及语言沟通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具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并且能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去分析问题所在。本土汉语教师和侨办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满意度高于汉办教师。其原因在于,本土汉语教师具有语言文化优势,侨办教师具有国内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汉办教师大多数教学经验不足,他们不太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课堂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往往难以控制课堂,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表3中,教师们对学校的汉语教学建议集中于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和开展中文活动等方面,反映出侨南学校汉语教学所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侨南学校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

1.学生对汉语的态度

这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从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态度、对汉语教材的态度和对中文活动的态度三个方面出发,每个方面设置3~10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调查。以下仅列出各个问题选项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选项。

(1)学习态度。50%的小学生喜欢学习“说”汉语,其次是“写”;50%的初中生喜欢学习“写”汉语,其次为“说”;男生学习汉语更倾向于“写”。90%的学生认为汉语课很有趣。70%的学生偶尔自学汉语,偶尔主动找中文教师交流。70%的学生会改正作业中的错误。90%的学生认为汉语考试有必要,可以检验学习成果,10%的学生对汉语考试无所谓或者出于获得奖品的需要。80%的学生表示非常想去中国学习汉语。

(2)汉语教材。9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的内容很实用;85%的学生喜欢《体验汉语》这本教材;60%的学生认为每人一本教材很有必要,4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3)中文活动。80%的学生希望学校增设中华才艺班;55%的学生认为学校今年的春节活动很精彩,30%的学生表示未曾观看;85%的学生希望学校定期组织中文活动。

2.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一部分是多项选择题,共设置了6个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学习汉语的目的:选择“想去中国学习”的学生占70%,“喜欢中文课”的占70%。

(2)汉语水平自评:选择“会简单的口语”的占85%,“能写简单的汉字”的占65%。

(3)喜欢的课堂活动:在初中生中,选择“游戏”的比例为55%,选择“唱歌”的比例为70%;在小学生中,“游戏”所占比例为67%,“唱歌”所占比例为50%。

(4)自学中文的方式:65%的学生选择“书本”,50%的学生选择“网络”,40%的学生选择“找中国教师交流”。

(5)想学的中华才艺:学生选择各项的比例较为均衡,基本都在40%上下浮动,乐器和太极所占的比例稍低。

(6)想学的语言:55%的学生选择“英语”,75%的学生选择“汉语”,35%的学生选择韩语和日语。

调查表明,由于侨南学校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开设汉语课,大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较长,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少部分中途转学至本校的学生汉语基础较为薄弱,个别学生是零基础;还有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侨南学校就读,接受汉语教育的时间较长。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仅会简单的口语对话,仅能书写简单的汉字,学生整体的汉语水平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学生逐年增多,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进度;②学校和学生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不够;③汉语教师更换频繁,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教学内容难以衔接;④汉语课程的课时较少,不利于连续性巩固教学。

3.六年级毕业生的择校意向

为了解学生毕业后是否会继续在侨南学校就读初中及其选择在侨南学校就读的原因(多项选择),本次研究对小学六年级的3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见表4。

表4 侨南学校六年级毕业生择校意向

调查表明,侨南学校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满意度较高,大部分六年级的毕业生都愿意留在本校继续就读,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开设汉语课程且由中国教师任教。

总体而言,侨南学校的学生对中文兴趣较浓厚,但学习积极性明显不足,整体汉语水平较低;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汉语课很有趣,但平时很少主动学习汉语,与汉语教师的交流也不多;学生对目前所学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汉语教材,《体验汉语》这本教材最受学生欢迎;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形式要求不同,初中生更喜欢唱歌,小学生则更喜欢游戏;学生对中国文化抱有很大的兴趣,希望学校开展更多的中文活动;在泰国学生想学的外语中,英语和汉语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汉语比例最高,这与侨南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汉语课程有密切关系。

四、对侨南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关于教材

尽管学校有《体验汉语》作为统一的教材,但因为数量不足,每个年级的各个班级轮流使用教材,以至于一半的汉语教师表示宁愿选择自编教材。这导致各个年级所教内容很难衔接,学生或是重复性学习,或是跳跃式学习。据调查,教师选择自编教材的原因除了教材数量不足以外,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编制他们喜欢、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调查也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能有一本固定的汉语教材供上课使用。

因此,侨南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套合适的教材,并且购足数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课本;如果现有教材中没有合适的,学校可以组织全体汉语教师自行编写教材,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学情的教学大纲。无论如何,汉语教学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规定每个教学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及其衡量标准。这样才能保障汉语教学有章可循,层层递进。

(二)关于师资

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师流动频繁。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资助项目的不稳定性,汉办教师和侨办教师一二年的服务期满后有自由选择去留的权利,届时,很多教师会选择离开;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给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不高,每个月为5000~10000铢(约合人民币1000~2000元)不等,且学校对汉语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据访谈了解到的情况,因为教师待遇、教学设施和发展平台等方面的原因,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流动性也比较大,一般本土教师在学校工作两三年就会离开,因而缺乏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指导新来的中国教师,中泰汉语教师之间缺乏教学合作与互助。由于教学经验、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们把精力集中于实际教学,缺乏研讨精神,学术科研能力不强;因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学校的教学设施又极度匮乏,中华才艺类的教学很难开展。

首先,侨南学校应尽可能地改善教学环境,适当提高汉语教师的福利和待遇,留住人才,为学校汉语教学事业的长期发展储备师资力量;其次,学校应该鼓励中泰汉语教师定期交流、研讨,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机制,并鼓励中泰汉语教师开展各类教育研究,共同推进汉语教学事业的深层发展;最后,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方便教师们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汉语学习氛围。

(三)关于教学管理

侨南学校的汉语课程缺乏基本分类,无明确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随意选择授课方式,只需要在每学年的117个学时内完成一本《体验汉语》的教学内容,而一本《体验汉语》仅有8个教学单元,显然,这样的教学安排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另外,语言类的教学适合小班授课,但学校因为教室数量有限,实行大班额,平均每个班级有40多名学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教学的效果。而且教师自己编制的汉语试卷由于缺乏统一规范性,其信度和效度也难以保障。

尽管侨南学校设有泰文校长和中文校长两位校长,但在由政府出资办学的侨南学校中,泰文教育占据主体地位,学校中的大小事务主要由泰文校长负责管理。中文校长和泰文校长沟通不畅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再加上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汉语教师管理机制,在安排教学活动或是组织比赛时,经常出现无法及时通知到位的情况。

侨南学校若要使汉语教学长足发展,就必须重视教学管理,组织安排好中文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订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教学大纲,规范校内的汉语考试,定期召开内部会议,总结和改进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设立相关岗位以处理好各种教学事务,加强与学校领导层的沟通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班级规模。

(四)关于学生培养

从整体上来说,侨南学校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文盲”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能“听、说”不能“读、写”。这是由于学校偏重于培养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的结果。此外,学校侧重于培养个别参赛选手,而不重视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水平。这样一来,尽管侨南学校的比赛成绩较为突出,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整体提升和长期发展并无裨益。

适当地让学生参加一些汉语类的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但“汉语桥”这类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赛事,大多仅限高中及以上阶段的学生参加,侨南学校的学生达不到参赛条件。而一些地方性的比赛因其参赛人数的限制和赛制的封闭性,丧失了比赛的公平性,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侨南学校学生接触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机会并不多,课堂短短的五十分钟,除去授课内容,文化展示的时间所剩无几,收效甚微。尽管学校有教师和学生定期赴华的交流活动,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参加活动回来却没有在学校做任何宣传或者报告,浪费了真实而生动的信息资源。

侨南学校应该立足长远,抓好汉语的基础教育,而不是着重培养尖子生或者“比赛机器”;在参赛者选拔的问题上应该更加注重普遍性和公平性,力求做到公平竞争,通过校内选拔赛营造学习汉语的氛围;多开展小型的中文活动,让中国文化在校园中逐渐弥漫;要善于利用信息资源,请有过赴华学习、考察经历的教师或学生在学校举办交流活动,做好后期宣传工作,将他们的见闻和感想编成类似“印象中国”的特辑在校内或者更广的区域进行宣传,这些将都对汉语的推广起到良好的作用。

(五)小结

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校需要引进更多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并加强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人才,避免断层。学校应该促进汉语教师之间互相的学习和交流,做好老教师和新任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工作,形成较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以促进汉语教学的深度发展。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保障教学效果。第二,全面提高学生汉语水平。汉语教学应注重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广泛开展中华文化活动和校内汉语竞赛,将竞赛成果作为外在激励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学生学习汉语。第三,规范教材的使用。及时解决教材使用混乱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可以统一规定教材,或组织汉语教师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汉语教材。第四,加强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侨南学校没有专门的中文活动教室,排演节目或者组织活动极其不便;尽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学校开设专门的中华才艺课,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第五,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避免管理无序、通知难以下达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 寸雪涛.从泰国政府政策的变化剖析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J].东南亚纵横,2006(8).

[2] 范亮.泰国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泰国庄他武里府他迈中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1.

[3] 高玛.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前景[J].八桂侨史,1995(2).

[4] 韩明.面向东南亚的对外汉语教育资源开发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5] 郝琳琳.泰国北部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黄汉冲.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 〔泰〕黄汉坤.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8] 王宇轩.体验汉语泰国中小学系列教材调查评估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尉万传.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

[10] 严钰.泰国南部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4).

篇9

述职人xx,出生于xx年x月x日。xx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xx年x月到xx市一中任教至今。xx年被评审为中教一级至今。现申报中学一级二级教师。

二.申报理由:

1.XX年我被评审为中教一级教师,当时我代xx、xx两个班的语文课并担任xx班的班主任。xx年这一届学生毕业,xx班高考达线人数为年级第二,语文高考平均分和及格率分别为年级第一和年级第二。xx年到xx年我代xx、xx、xx三个班的语文课并担任xx班的班主任。xx年至今我代xx、xx班的语文课并担任xx班班主任。同时我还担任高一年级学科组组长。

2.任现职以来我一直兢兢业业,以学校工作为重,服从领导安排,任劳任怨。xx年暑假正值学校参评示范校的关键时期,我牺牲假期参与了学校示范校材料组织和文件撰写工作,和学校的其他同志一起顺利完成了我校示范校评估的准备工作。当年又参与了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工作。2012年参与了校本教材诵读读本的编撰。2012年又参与了课外读本导读教材的编撰。2012年王还在xx教育台做了语文考考前辅导讲座。

3.任现职以来的主要成绩:

①XX年或xx市优秀教师;

②XX年获xx市“三育人”先进个人;

③2012年在xx日报上发表《xx》;

④2012年课件《红楼梦》获xx市课件比赛二等奖;

⑤2012年论文《xx》获全国一等奖;

⑥2012年《xx》获xx市师德小故事比赛三等奖。

三. 今后努力方向: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母语能力 调查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56-02

按照国家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大学生中开展母语能力调查和扩大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受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委托,在2013年6月份,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选取了: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银川能源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等院校进行了“全国大学生母语能力调查问卷”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认证考试”的调查测试活动,共有1057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测试。涵盖了全国28个生源地省份:山东、四川、江苏、江西、宁夏、山西、内蒙古、重庆、新疆、湖南、湖北、甘肃、、广西、青海、浙江、云南、河南、贵州、福建、吉林、广东、安徽、陕西、辽宁、黑龙江、海南、河北。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一、宁夏在校大学生母语能力现状的调查测试概况

这次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母语能力调查测试活动,参与调查者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24岁;男性学生332人,女性学生725人。涵盖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连锁经营、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房地产管理与经营、英语、电子商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机电一体化、文秘、工业分析与检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煤化工、工商管理、会计学、汉语言文学20个专业。

在这次参与调查测试的1057名在校大学生中,有80名学生做了进一步ZHC测试,在这80名学生中,男性学生31人,女性学生49人;本科53人,专科27人;理科22人,文科58人。这80名学生的ZHC测试结果如下:获得初级认证19人,获得中级认证58人,获得高级认证3人;职业级认证44人,专业级认证36人;折合百分的最低分为47.20分,最高分为89.30分,平均成绩为67.34分,其结构如下图表所示:

二、宁夏在校大学生母语能力现状调查测试结果反映出的问题

从总体的实际调查和测试的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基础不容乐观,相关课程开设和投入学习与阅读的时间普遍较少。随着各院校课程的开设繁杂化和计算机操作应用的普及化,在校大学生的母语能力普遍下降,亟待提高。

1.从在校大学生高考入学的语文成绩来看,折合百分后最低分只有46.67分,最高分也只有73.33分,平均成绩为56.88分。其中作文成绩最低只有20.10分,最高分也只有33.33分,平均成绩为29.56分。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基础普遍较差,其分类比较如下图表所示:

2.相关课程开设较少,部分高等院校甚至取消了“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等人文类课程的开设。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投入母语学习和阅读的时间普遍较少,但投入外语学习和阅读的时间较长,其中有7.85%的在校大学生根本就不学习母语类课程,也很少阅读母语类读物。在我们所调查测试的这1057名在校大学生中,平均每天花在阅读中文书籍资料上的时间不足0.13小时,而平均每天花在学习外语和阅读外文资料上的时间却达到0.81小时。

3.在校大学生在获取中文知识信息和学习母语能力应用的方式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思想观念上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从而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象和问题:

3.1通过互联网和报刊书籍上获取中文知识信息的比例为86.82%;

3.2在校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中文知识信息载体依次为:文学名著、新闻、网络作品、微博和手机文学,这一比例占到了73.81%;

3.3动笔写字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尴尬场面在大学生之中屡见不鲜,只有12.39%的大学生能够经常执笔写作,而使用电脑打字和拼音输字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却越来越高;

3.4有77.8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阶段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汉语应用能力有机会得到比较正式的锻炼,是真正提高的关键阶段,而自己的汉语写作基础却是在中学阶段打下的;

3.5有48.71%的在校大学生不太注意自己文章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对复制和抄袭别人的范文或文章感觉无所谓,特别在这个网络全球化的时代,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下载复制网上的资源是很正常的事情;

3.6对网络流行语、新造字和模仿体,有75.89%的在校大学生都感觉很有趣、很新鲜,但是这种新兴的文化形式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3.7有63.02%的在校大学生同意专家提出的观点:外语过渡教育大量占据了汉语教学和阅读的时间,特别是低龄化外语学习的问题、社会对外语的硬性要求等问题;

3.8在这次所调查测试1057名在校大学生中,有58.83%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汉语水平和母语能力不太满意,有77.84%的在校大学生希望在大学阶段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和母语能力,而有82.1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和母语能力,对增强自己末来的发展竞争力,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和事业,以及承担实际工作和提高自身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3.9有81.4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造成自己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时候需要书面表达的机会减少了,时间和精力大都用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短信交流比较普遍,加之国家和学校对汉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没有硬性的要求,导致自己不重视,经常提笔忘字,从而加速了自己母语能力的下降。而在现实生活中,汉语水平和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公务员、教师、律师、记者、编辑、医生、管理、导游、金融、国内外企业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者,以及来华外国人员,这些岗位对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4.10有80.11%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字、词、句、语法、逻辑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上亟待提高,在大学阶段应丰富“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等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学术讨论和指导、鼓励论文写作,让在校大学生有更多在公众场合发言和演讲的机会,鼓励在校大学生多参加辩论赛和各类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

4.11有85.9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各专业在大学阶段都应该开设与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只是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调整其侧重点和比例而已,并且应着重提高大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母语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捕捉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再学习能力。而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取消了与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在这次调查测试的1057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43.97%的在校大学生在问卷中回答:自己没有上过或其所在院校就根本没有开设“大学语文”或其它与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

三、结语

通过这次“全国大学生母语能力调查问卷”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认证考试”的调查测试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在校大学生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的现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的不断下降,这种情况是非常令人忧虑的。这次在宁夏的调查测试活动,是全国调查测试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唤起人们要逐步重视汉语,改变过去的“外语热,母语冷”和“汉语危机,能力下降”的现象。随着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栏目、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赛》栏目、《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栏目、《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栏目、《学汉语》等电视栏目的热播,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相信在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下,人们会越来越高度重视母语的作用,本质性的改变在校大学生母语能力不断下降的现状,从而切实提升全民族乃至全球学习和使用汉语人群的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商报记者 江丽 邓琳. 大学生母语能力衰减影响就业[N]. 北京商报,2008-11-04B01.

[2]李洪孝. 当代大学生母语水平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