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股权激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虚拟股权激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虚拟股权激励办法

篇1

关键词 水电开发企业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模式,对于众多的高管打工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奖励,也是在许多大型企业中屡试不爽的管理方式。对于水电开发企业来说,对于高管的股权激励,是否有效?怎么实行?是公司经营者在实施股权激励前必须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水电开发企业管理的问题

水电开发,是一种新兴行业,最大特点是环保,所以在近几年当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但同时,水电开发企业也是一种技术型企业,和其他技术类企业一样,在管理上会遇到一些管理难题。一是人才难招,用工难问题不仅体现在农民工的招聘上,技术性人才也是最难招聘的,特别是水电开发企业在发电设备的技术开发商上是重点,必须要有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二是人才难留,具有良好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人才更加公开化,职业选择更加自由,这也催生了大大小小的猎头公司,业界精英屡屡被高薪挖角的想象是不断上演。因此,要破解人才这个最大难题,就要求公司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非常规办法,而股权激励无疑是众多举措中的上上策。

二、高管股权激励的必要性

对于水电开发企业,采用高管股权激励的作用有:一是在经济方面得到更大实惠,通过股权激励,高管们通常能够在经济上得到质的提升,而且,股权的价值有升有降,潜在的升值空间能够给予高管更大的激励。二是在精神上的鼓励。股权激励,是代表着是公司的股东了,是真正公司的一份子。而对于不同形式的股份,对于公司的CEO等还可能因此成为公司的董事之一,在公司的重要决策中有着决定权,这对于精神层面上无疑是巨大的精神鼓励。由于公司的发展、公司的估价决定着自身的收益,这必将激励着高管使出浑身解数,为公司卖力工作。同时,由于是公司的“主人”,高管们也成为了创业者,股权带来的一些限制,高管们也不可能会再另谋高就,猎头公司也很难再高薪挖角。

三、股权激励操作的实施办法

首先,股权的来源应该是由公司董事大会讨论同意之后,由公司通过回购的方式或者是在上市之初预留的方式,不超过公司所有股本总额的10%,同时任何一名高管的持有量不超过股本的1%。个人持有股票的期限应该是10年以下。

其次,股票的种类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通常会有几种:一是期权。由公司与高管约定,在某一特定时期以某个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权利。此种形式的最大特点是,股票是一种期权的形式,即股票的购买价格固定,但是未来的价格不确定,有可能超过,有可能低于购买价格。期权方式对于公司的长处在于:一方面因为股票的最终价格取决于公司的市场表现,作为利益体的公司高管来说,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必然会为了股票能够表现优异而在管理上发挥自身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公司也可以借此考察高管的能力,如果股票表现不力,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管的管理问题,就可以实现良好的优胜劣汰。当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水电开发企业,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有些时候股票的表现很大原因是由于政策的变动造成的,这样就很难对高管的工作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公司和高管都有可能因此受益或者受损。二是虚拟股票。顾名思义,虚拟股票是虚拟的,公司经营者根据公司业绩表现给于管理者分红。这种方式适用于没有上市的公司,同时也可以将虚拟股票许给一般的技术人员,受众面较广,所以应用较广,特别是一些处于初期阶段的技术型公司。优点是虚拟股票不影响本身股票的总资本,同时就算公司股票在市场表现不好,但是也可能公司效益好而高管收益更大。缺点是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公司在时间节点上需要有资金支付,所以需要有资金保障,支付有压力。三是持股计划,即公司直接通过安排股权的方式给员工,方式可以是无偿赠予或者员工低于市场价、公司补贴的方式进行购买。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持股人是实实在在公司的主人,而且也能够让一般员工参与其中,甚至可以全员购股,能够极大地激励员工。缺点就是由于受众面大,员工持股量一般较小,激励作用有限。

再次,在进行股权激励方案之前还应该考虑到几个问题,一是要认识到股权激励并不等于实质奖励。股票表现由证卷市场的决定,而公司收益又经营市场决定,两者的表现并不相等。很多时候公司效益好,股票可能低价。所以,有些时候,持有股权的高管并不能从股票中收益。二是要适当决定高管的持有股量。在国内,公司高管的占有股票量过低,那么收益随着股票的表现波动也不会太大,因此股权的激励作用就有限。三是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和市场因素,有些高管的能力素质与公司的表现可以说关联不大,因此,除非高管确实能力出众,才适合用股权激励。同时,国内水电开发行业受政府的干预比较大,所以股票如果因为政策干预而表现不好,那么高管反倒得不到收益,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总之,股权激励有好处也有缺点,但正面作用更明显。作为水电开发企业来说,特别一些上升期的公司,为了稳定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可以考虑采取股权激励的办法,从而使公司能够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激励理论;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业绩指标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36

1 激励理论基础分析

黄桂田和张悦(2008)通过使用非参数匹配方法研究了40余家颁布股权激励计划年限超过一年的上市公司,发现股权激励对Tobin’s Q值的变化存在显著的刺激与推动作用。阮素梅等(2013)通过研究得出股权激励积极影响着公司的业绩,但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公司业绩并无十分突出的促进或抑制作用。A.F.Newman、PLegros(2012)认为,当公司允诺管理层激励计划后,管理层得到了精神层次及物质层次的双重鼓励,以至他们能够做出更加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

2 激励理论的运用模式

2.1 股票期权模式

上述激励模式中被采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是股票期权模式。股票期权的具体内容包括激励对象接受公司并以事先谈拢的条件及价格在规定的时期内有偿获取本公司一定额度股票的权力。看涨期权一般被认为是股票期权的实质所在,在可行权的期限内,激励对象的收益来自于股价与行权价的市场差额;相反,在股票价格低于行权价时,激励对象可以选择不行权来规避风险。

2.2 虚拟股票模式

激励对象接受公司一定数量虚拟股票的激励模式被称为虚拟股票模式。这种模式下,股票分红和股价升值收益将以股票份额为依据在年终派发至激励对象手中,但不拥有一般性股票的权利,即无表决权及所有权,同时不可出售及转让,高科技企业常用此种员工激励模式。以上这种方法虽然没有授予员工实质性的股票,不能行使股东权利,但是却很好的将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股价同受激励者联系在了一起。对于现金流相对充裕的公司而言,虚拟股票激励模式可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积极性。

2.3 股票增值权模式

无需给予资金,行使权力后由公司将以股票、现金或两者结合的形式进行支付的模式称为股票增值权模式。它与虚拟股票有些许相似之处,而不同在于激励对象在股票增值权模式中只能获得股票增长所带来的利益。

3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探寻国有上市公司在实行股权激励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遗留问题。其中,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全面以及由于自身属性造成的外部监督方立场失衡。自从2006年国资委、财政部颁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来,再无关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法律法规颁布。然而,这十多年的中国市场却是翻天覆地的十年,国有上市公司想要进行股权激励,除了需要证监会的审批,还要通过国资委的批准。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是国资委,必然对国有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方案时更加苛刻,从而削弱股权激励的效果。而证监会和国资委在股权激励方面的对立立场也会使得外部监督的效果大大减低。此时,中介机构本身又与客户公司关系密切,导致外部监督形同虚设,起不到预想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则来自国有上市公司内部环境因素。在设计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采取授予价格调低、不承担行使义务的激励模式以及业绩指标单一等模式,从而对股权激励进行操作,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授予价格过低主要表现在并未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高于公司的历史水平或者不低于前三年指标的平均值的业绩指标。同时由于股权激励在我国施行的历史较短,激励的模式基本上都只是跟风参照先行的几家上市公司或者欧美企业,陈旧而且单一。

篇3

股权激励方式与盈余管理时点

股票期权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股权激励方式。2005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一般采取业绩股票、业绩单位、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等股权激励模式,其中普遍采用业绩股票模式。2005年12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后(见表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有三类: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其中,股票期权是最普遍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

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进而操纵股价的时点取决于行权价的确定以及股权激励实施的程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尚且处于授权阶段,行权价是股票期权方案公告日前一个交易日的股价与前3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中的较高者。因此,我国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第一个时点是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告日,而不是授权日。这种单一化时点方便了经理人的盈余管理操作。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将逐步形成股票期权实施程序的3个主要的时点,即授权日、行权日和标的股票出售日。可以预见的是,在行权日前和出售日前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盈余管理现象,这将增加经理人的盈余管理操作难度。

股票期权收益取决于行权价与股票出售时市价之间的差额。进一步来说,盈余管理的方向和直接目标就是降低行权价和(或)提高股票售价。经理人在“最大化股权激励收益”的动机下可能选择“操纵应计利润”和“操纵非经常性损益”这两种方式的盈余管理实现对行权价与股票出售时市价的控制。一方面,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在报告盈余的时间上给经理人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以通过“应计利润”将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转移,即应计利润在当期与后期之间的比例分布实现量化盈余管理。现有盈余的降低必将导致将来盈余的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损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比例来进行盈余管理。例如,通过提高损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比例将意味着公司盈余质量的下降,进而对股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中,经理人采取了“操纵应计利润”的方式分别在授权日前、行权日前和(或)标的股票出售日前操纵了股票的价格。

同样,降低行权价和(或)提高股票售价同样也能够提高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的收益。

股权激励内容与盈余管理倾向

经理人盈余管理目的就是实现股权激励收益最大化。从股权激励制度的具体内容来看,激励股权的数量、激励模式、激励对象的范围、行权时长是影响激励对象股权激励收益大小的关键因素。可见,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必然要通过影响股权激励收益大小的关键因素来实现上述目的。因此,透过股权激励的内容安排特征,应当能够对经理人盈余管理动机或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特征判断(见表2)。

1 激励股权数量与盈余管理

经理人经营业绩与获得股权激励数量密切相关。首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业绩越高,从而有较高的股票市场回报率,在资本市场上其股票溢价往往也越高,这为通过行权获得更高的收益打下基础。其次,我国股权激励基本上是通过经营业绩指标来对高管人员进行考核的。最后,我国股票市场实践表明,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往往是经营业绩普遍较高一存在选择性偏见,公司经营业绩越高,实施股权激励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可以推断,实施股权激励前,公司的经营业绩越高,经理人获得的激励股权机会和数量也越大。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经理人通过盈余管理使公司经营业绩提升的动机也就越强;在实施股权激励之后,经理人有可能首先通过盈余管理达到获得约定数量的激励股权的条件。而且经理人获得的激励股权数量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来获得的股权激励收益就越大,其盈余管理动机就越强烈。

2 股权激励模式与盈余管理

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后股权激励模式差异很大。在2006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采取了业绩股票、业绩单位、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等股权激励模式;2006年后,实施业绩股票模式的公司数量快速减少,期权股票模式(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成为主要形式。其中,业绩股票模式依赖会计指标,而期权股票模式依赖证券市场上公司股票的回报率指标。就盈余管理操作来看,经理人影响会计指标的能力更大,影响公司股票的回报率指标风险更小。因此,可以合理地预期,在实施股权激励后,采用业绩模式的公司经理人通过盈余管理达到行权条件并获得更高的行权收益的动机和能力更强。

3 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

公司选择行权时长的自由度很大。行权时长是影响激励对象的收益和风险的一个制度设计,在证监会2005年12月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对此虽有明确的规定(第二十二条:股票期权授权日与获授股票期权首次可以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1年。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从授权日计算不得超过10年。),但弹性空间较大。可以知道,如果上市公司经理人股权激励行权时长越长,那么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越高且风险越大;而行权时长越短那么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越低且风险相对较小。

篇4

1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起步较晚。2005年5月起,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提供了制度基础。次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我国的股权激励机制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其后2008年证监会又连续出台了《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第1号、2号、3号备忘录,这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都为加快股权激励这种长期激励模式在国内企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1股权激励的实施广度

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分布来看,所涉及到的企业涵盖了证监会规定的行业分类中划分的13个行业中的一多半,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等。所涉及的行业类型和实施范围还算广泛,其中制造业占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多数。制造业在我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所占的基数本来也大,所以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基本是以制造企业为主要实施载体。

1.2股权激励的模式选择

实施股权激励的模式可谓是多种多样,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员工持股、虚拟股票等等。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来看,我国以选择股票期权的激励模式主,基本占总数的一半还多。

股票期权模式分享的只是公司市场价值增加的一部分,对公司现金流基本没什么影响。对激励对象而言,当预期业绩指标达不到时他们会选择放弃行权规避风险,自身也并不会遭受什么惩罚性措施。综合上述优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股票期权模式会受到众公司追捧了。相比较而言,员工持股计划多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股票期权的价值是严重依赖于股市的上升的,在股价持续下跌的状况下,此种模式很有可能失效。

1.3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规定,实施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共有3种:(1)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2)回购本公司股份;(3)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从我国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来看,股票来源以定向发行为主。

另一方面,股票期权的股票主要来源为公司库藏的股票或增发的新股。目前我国缺少系统的配套制度支持,对于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所使用的股权来源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甚至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同时,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由于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而较难确定。这种阻力尤其以上市公司更为显著。

2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2.1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问题

股权激励的核心思想要求股票的市场价格必须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包含所有与公司经营有关的信息,而且包含专家对公司经营情况和经济情况的预测。

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发展的弱有效性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股价波动和企业经营业绩并非完全相关,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政府相关政策与社会资金的移动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

2.2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实施股权激励,要求经营者的收入直接与股票价格或股权的价值变动有关。但现实中,二者的变动不仅取决于经营者的努力,同时还受到诸如总体经济形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目前股权激励对经营者的绩效测评侧重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绝对业绩,而非比较业绩,这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激励作用的差别很大。

2.3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整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给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带来了很大障碍。首先,上市公司两职合一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再次,在我国尤其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很突出,大股东中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占压倒性多数,相当一部分法人股东也是国家控股。在“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情况下,由于所有者虚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仍十分普遍。

在此情况下,就会出现在实际运作中形式大于实质,形成“人治”大于“法制”的状况。在“人治”的情况下引入股权激励制度,会出现经营者为自己定薪定股,从而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况,严重的影响激励制度的效果。

3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建议

3.1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形成是以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体系为背景的。因此,我国要实施股权激励,首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升发和利用;其次,要逐步培育竞争性的经理人才市场,使经理人员职业化,实现企业和经理人员的双向选择,促进经理人员的自我约束。

由于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并不健全,很多国企的经营者也不是由真正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从竞争市场来选择,而是由政府丰管部门任命,具有很强的政治因素,因此只有加强经理人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股权激励机制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3.2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完善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股权激励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各公司由于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等的不同,必然要求其设计应该灵活,切不可死板硬套其他公司模式。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尝试多样化的业绩指标和指标组合,最好做到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并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用,物质与非物质奖励并用,建立客观综合的指标体系。

3.3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现状;发展方向

伴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各大公司为激励公司管理人员,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开始推行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即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的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利润分红以及风险承担中,从而使之尽责地为公司长期服务。

一、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工资加奖金”的薪酬模式,严重挫伤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不断探索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经历了利润分享、租赁、年薪制等阶段。1993年,一些国有企业开始股权激励的实践。

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办法陆续出台,同年3月开始施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10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也开始施行。此后,股权激励受到了企业以及市场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到2007年8月,已经公布实施与即将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已经达到55家,到2008年4月,17家境外上市公司与6家境内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得到批准试行股权激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及对于股权激励政策的不断鼓励与制定,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试点与实施得到了持续地推动。在股权激励薪酬制度的方式创新上,除了股票期权及期股外,还出现了虚拟股票、年薪转股份、股票增值权、股票奖励、经营者认股权等激励方式。

二、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运行中的问题

1.企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首先,由于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国家不直接签约及控制决策,初始委托人对最终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形成了产权所有权的虚置,因此导致激励效果不佳。其次,现有的国有企业一般采用国家绝对控股或者相对控股的股权模式,导致政府行政管理下的大股东控制问题。再次,国有企业控制权行政配置与控制权回报的企业结构特点,是监督力以及约束力的下降,导致经理人钻空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力的不够。最后,很多国有企业中的董事会一般由公司高层或者工会主席担任,没有执行董事,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权力制衡的作用。

2.经理人市场不成熟

经理人市场不成熟,难以捕捉企业对高管的需求,导致企业高目标与实际低实现能力的落差,降低激励效益。另外,弱化的经理人市场以及国有企业的行政任命制使企业高管政府化现象严重,较低了激励机制的实际实施效果。

3.资本市场缺乏价值发现功能

结构合理、运作有效的资本市场是股权激励运行的依托,而我国股票市场的二级市场规模小、结构扭曲、投资者投机多于投资、股价存在严重泡沫,弱化了企业盈利与股价的相关度。在低有效性的市场,公司业绩只是影响股价的一个因素,业绩提高,公司股价也未必上涨或者达到该有的上涨幅度。因此,使激励对象的努力白费,激励效果也直接降低。

4.企业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不完备的股权激励市场,企业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经理人与股东只关心股价而非公司的长期价值,造成企业虚假繁荣的现象。另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指标设置单一,导致短期行为的增量。

5.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与股权激励有冲突,对于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上,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发展方向

篇6

摘要:股权激励最早起源于美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薪酬模式,在全球众多上市公司中推行。我国因公司制起步晚,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股权激励的实施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对于上市公司的治理和业绩水平并未取得显著成效。根据现代激励理论,股权激励是一种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激励方式。而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长期发展愈加困难,所以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股权激励;公司治理;研究

一、股权激励制度的起源

股权激励起源于美国。1952年,为避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大部分薪水被高额的所得税“吃”掉,辉瑞制药公司发明了股票期权。1956年,美国的路易斯·凯尔索等人设计了“员工持股计划”,拉开西方成熟市场推行股权激励的序幕。股票期权作为长期激励机制,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赋予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均等的权利与义务,有助于避免在股东对经营者监管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经营者为自己的利益而背离股东利益的情况。目前在全球工业企业500强中,超过400家已实施了股票期权制度。

在我国,股权激励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内部职工股和公司职工股,以及此后的工会代持股和员工持股会持股等制度。最初的职工持股制度是自发创立的,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公有制基础上的。2005年5月起,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提供了制度基础。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方案,将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纳入国际化规范轨道上来。随后《公司法》《证券法》等重要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为上市公司施行股权激励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二、实行股权激励的目的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国外应用广泛。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包括: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改善员工福利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合理避开税收、减少企业经济负担;拓展融资渠道等。

我国需要采取措施对股权激励制度加以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推动产权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健全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可靠手段,应得到重视。股权激励的实施是与公司治理结构相辅相成的。从企业性质角度及股权结构层面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其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更大;对企业而言,股权结构的集中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其对股权激励机制的需求度。站在企业管理角度看,缺乏健全管理结构的企业,其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更大;由于股权激励效应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特征,年轻的企业高管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更大;作为现金薪酬较高的企业,为解决管理者缺乏工作积极性问题,通常也会选择股权激励。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最近两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据2013年度《中国股权激励年度报告》统计,2013年共计158家上市公司公告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比2012年度增长30%。截至2013年12月,上市公司中先后已有524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通过梳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呈现以下特征:

1.股权激励受高科技行业青睐,民营企业居多

因中长期激励方式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留住人才,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较多采用中长期激励。从行业看,目前信息技术、房地产等典型技术密集、人才流动较高的行业较常使用中长期激励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在此之前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医药、信息技术、电子三个行业的企业占40%左右。说明股权激励对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性,此外,民营企业因面对自身发展,对人才的吸引、保留和激励提高了要求,成为长期激励的最主要实施主体。

2.股权激励范围集中董监高层级

激励对象有以下几类: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岗位人员,是相对多数公司主要激励对象。但公司独立董事;证券交易所近三年内公开宣布的不当人选;中国证监会近三年内处罚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明确指出不得担任企业高管(董事、监事等)的人员,不包括在激励对象中。

3.股权激励模式主要以期权为主

根据对股权激励理论基础的分析,我们通常把股权激励模式分成股票激励和期权激励。股票激励中包括限制性、虚拟及业绩三种股票激励方式,它们的特点是不管股价如何涨跌,经理人的报酬都与公司的股票价格挂钩。期权激励中包括了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两部分,它们的特点在于:行权价低于股票价格时,经理人的报酬与公司的股票价格相挂钩,行权价高于股票价格时,经理人无收益也无损失。我国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是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位居第三,而业绩股票、虚拟股票等激励方式所占比例很小,效果最差。

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舶来品的股权激励,在我国引入后和我国的特殊国情对接中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股权激励难以平稳、健康发展。

1.股权激励模式单一

我国上市公司模式主要集中在股票期权模式。从某种程度讲,证券交易市场股票价格的涨跌都会影响高管人员薪酬。因此,企业的高管人员比较关注股票价格的涨跌情况。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宏观经济的变化状况以及行业景气度,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所以,当前股票期权行权价这种模式,无法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充分反映出来。

2.缺乏成熟的资本市场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属于弱有效市场。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偏低,投机色彩过于浓厚,股票价格的变动受庄家炒作、金融政策变化因素影响较大,不能正确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股票期权也难以达到其应有的激励效果。此外,我国的中介机构存在一些问题,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中介机构,未将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有效反映出来。这些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也无法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真实反映出来。这种情况既制约了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实施股票期权制度。

3.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控制以及运作的机制与规则。要想充分发挥股权激励作用,就应该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基本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我国当前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成的,其中存在明显的国有股独大现象,致使股票期权计划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4.股权激励相关配套措施滞后

股权激励涉及股票来源、激励对象、激励费用化与会计处理、税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离不开这些相关制度的配合。然而,目前与股权激励相关的配套措施仍然相对滞后。

五、改进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建议

1.实现股权激励模式多元化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模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建议引入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等模式,增加企业的可选择性。新的股权激励模式可以将公司、行业和市场行情的因素考虑在内,将这几个因素在股票期权的价格中各自设定一个权重,使行权价格在行权期内可以有一个调整的方式,这样管理层的薪酬更实际,更具有激励价值。

2.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弱式有效,股票价格不能有效反映企业业绩,股票市场违规操作现象严重。由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健全、期权期货市场的功能不齐全等,增加了推广股票期权制度的障碍。其一,证监会、审计部门要重视监管上市公司的工作,加大力度查处公司在股票市场中的违法违规操作,严厉惩处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以及非法经营行为,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监督上市公司行为。其二,加大力度监管股票投资者的买卖行为。重点打击联合坐庄等操纵股票价格行为;还要打击投机倒把行为,引导人们深入理解投资。其三,加大力度监管中介机构。不定期审查为股民以及上市公司服务中介机构行为,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同时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加以完善。

3.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内部治理主要应从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上进一步约束经理人的决策行为。首先,要建立独立董事会,规范董事会制度,加强监事会的监管力度;其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授予股权、行权价格、行权时间和终止条件等进行科学规定;最后,对股权激励机制要进行有效管理。

4.完善配套制度,保障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要取得更进一步发展,需要在股权激励的会计、税收制度方面不断完善。在会计制度方面,要完善会计相关规则,并对公允价值的确定等给予明确的规定。在税收制度方面,股权激励的纳税时点应该适当延后,可考虑将股票期权的纳税时点由行权时改为实际出售时。另外,还应对企业的股权激励费用进行明确规定,避免发生重复缴税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弱有效性等问题制约了股权激励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仍然是我国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不断完善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日渐成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自律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股权激励的认知也逐步成熟。上市公司可以积极尝试股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恽敏.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猜想[EB/OL],yingyu.100xuexi.com,2005 年7月28日.

[2]梁小民.股权激励水土不服[J].中国新闻周刊,2009(3).

[3]张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EB/OL],chinaacc.com,2012-12-03

[4]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M].管理世界,2009(9).

[5]唐清泉,夏芸,徐欣.我国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1(1).

[6]谭小红.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

[7]娄贺统,郑慧莲,张海平,吕长江.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所得税规定与激励效用冲突分析[J].财经研究,2010(9).

[8]陈文东.浅谈我国企业股权激励制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篇7

关键词:股权激励 委托 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41-02

1 股权激励的基本问题概述

1.1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方式,股权激励可以极大地推动股东权益的增值和企业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为关键员工和企业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结构优化,实现有效激励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股权激励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之下,也能给公司员工带来分享利润的机会,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期权激励,是企业所有者向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够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份的权利。其激励的主要对象为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原则上是董事长、总经理。这是一种长期的,现代的,使企业“双赢”的激励机制。

1.2 股权激励的对象

股权激励的对象即分给谁,一般包括:核心技术人员,经理,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一般员工。2008年,证监会《股权激励事项备忘录1号》规定,除非经由全体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持股比例5%以上的主要股东,原则上不得成为股权激励的对象。在上市公司当中担任监事的,也不能成为激励对象。

并且对于持股比例5%以上的主要股东是否能够作为激励对象,在实际操作是个弹性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全体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了,那么该股东就能享受到股权激励。2008年《备忘录2号》规定,股东不得直接将股权赠与或转让给公司,应当由公司先以特定价格或零价格向特定的股东回购股票,再将这部分股票奖励给激励对象。涉及国有股问题,牵涉到的问题比较多,操作上相对较为繁琐。该方式也得遵循公司回购股票的规定,实用性也受到限制。

1.3 股权激励的种类

股权激励有以下种类:(1)虚拟股票;(2)股票期权;(3)经营者持股;(4)股票增值权;(5)管理层收购;(6)员工持股计划;(7)业绩股票;(8)限制性股票;(9)账面价值增值权;(10)延期支付。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股权激励的种类。

1.4 股权激励的意义

股权激励是公司把自己的股份、股票或者股份与股票的增值权,用某种特定的形式奖励给公司的经营管理人与或者技术核心,让他们能够共享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收益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公司分配、管理制度甚至公司文化的一次重大创新。无论公司的组织形式和资本构成怎么样,无论公司是否上市,建立和完善股权激励制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1.4.1 构建公司利益协作共同体

通常来讲,公司雇员和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不完全趋同的。公司所有者更加重视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与长远的收益,而公司雇员和公司所有者仅仅是一种雇佣关系,所以他们更加眼前利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在职期间的绩效和收益。两者的价值观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行为方式的不一致。从而容易产生雇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而我们推崇股权激励计划就是要让公司所有者和公司雇员的利益趋同,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构建出公司利益协作共同体。

1.4.2 施行科学有效的绩效激励

施行股权激励计划将会使公司的管理层与核心技术人员成为公司的股东。使他们拥有分享公司收益的权力。管理层与核心技术人员会依据自己的工作绩效而受到奖惩,这种未来的收益或损失将对激励对象产生价值导向作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在获得公司股份之后,可以分享公司高风险经营和技术与管理创新带来的高收益,可以促使他们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4.3 限制和约束经营管理层的近视行为

传统的激励手段,如年终奖等,主要对管理层的近期和短期绩效经营管理进行考核,而近期或短期经营管理绩效无法有效衡量公司的长远投资收益。如果仅仅只采用这些常规的激励手段,无疑会刺激管理层或决策者忽视公司的长远利益而去追求眼前利益。这对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引进股权激励制度,就可以避免之前的弊端,可以从近期和长期投资收益相结合角度的角度去考查本公司的经营绩效,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股权激励既能够使管理层在其任期内取得相应的工资和绩效收入,还能够使其在其离职或卸任后获得延期收益。这就能促使管理层不但注重近期和短期的业绩的提高,还关心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确保其延期收益的获取。从而削弱管理层的近视行为,提高企业公司的长期盈利和创新能力

1.4.4 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

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之后,首先,可以让公司现有的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其次,也可以提高员工犯错误或进行跳槽的成本,因为在员工做出不利于公司的行为时或离开公司时,他们都将会失去股权激励制度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所以,股权激励有利于上市公司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

2 股权激励在国内外的发展

2006年是我国上司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元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后,中捷股份成为我国首家真正意义上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国有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及《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等一系列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和修订,不断建立健全了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截止目前,股权激励已经在我国实施了7年。

截至2012年年底,据统计总共有239家上市公司公布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其中,2011年共有193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规范的股权激励计划,2010年有93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

3 我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3.1 股权激励制度的数量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现有的股权激励制度在数量上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股权激励数量过高过多的问题。(2)财政部和国有资产改革委共同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办法(试行)》规定,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股权激励收益应该不超过其股权激励有效期内的总薪酬的30%。而根据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中,进行股权激励的仅仅239家,不到总比例的10%,可见我国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还十分稀少,有待进一步加强。

3.2 对股权激励产生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般采用B-S公司计算公允价值。但是在计算公允价值的过程中,必须要依赖股权期权定价模型的建立。而股权期权定价模型则又必须考虑有效期无风险利率和股价波动等因素。而我国上市公司经常带着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来选取这些因素作为衡量标准,经常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在客观上产生了较大的利润操控空间。另外,我国上市公司还存在公司无法行权时期费用的转回以及跨年度的等待期内合理摊销费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现有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3 股权激励对象的资格问题

我国《激励管理办法》规定可以把监事作为股权激励的对象,但在2008年3月最新的《股权激励备忘录2号》中,为了确保我国上市公司监事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却又把监事排除在了国权激励计划之外。由此引发许多正在申报股权激励的公司中,监事辞职改当高管或董事的现象。

3.4 境内和境外监管环境差异所产生的问题

中国公司境外上市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因为相对中国大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更加宽松,经理人和管理者市场等也更加完善,监管也相对轻松。在境外上市的公司的主营业务却在国内,而审查境外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计划的证监管机构却在国外。而其这些境外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却主要来自于国内不完善的国内经理人市场,从而容易滋生管理层进行不正当或过度股权激励,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

4 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建议

4.1 宏观方面

(1)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原理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息相关,资本市场的健全是股权激励得以施行和有效运作的基础,股权激励需要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成功实施,就主要归功于其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

由此可见,如果中国的上市公司要推行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1)要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2)国家要不断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证监会和相关机构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以及扩大信息披露和反馈渠道,并在投资者中倡导理性投资理念和价值投资理念,建立科学完善的融资市场和证市场。

(2)建立和健全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范和健全股权激励制度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强有力支持。随着着股权激励在我国的不断健全与发展,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需要国家制定契合股权激励实施每个环节的法律法规,从而使股权激励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 微观方面

(1)加强激励条件设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激励对象能否行权主要是依据其是否达到激励条件来衡量的。更加科学严谨的激励条件将会有助于激励作用的发挥。激励条件不仅仅是造福工具,更应该成为公司业绩提升和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公司的绩效考核目标应该科学而合理。激励条件既要能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又要与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2)适当延长激励的有效期。

激励计划的有效期又可以称作激励计划的时间跨度。如果有效期变长,那么激励对象行使权力的门槛就会相应的升高。由于激励对象每期都必须要面临激励条件的考核,其操控行权条件的能力就会被极大的削弱。除此之外,适当的延长激励的有效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每期行权的数量,限制公司经营管理者通过操控短期股价来集中套取高额收益的行为。而在目前,许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所设定的激励有效期还不够长,容易产生操纵短期股价套取高额回报的事件。所以必须延长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才能更好的发挥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

(3)把握推出股权激励的具体时机。

在制定和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和考虑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并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如果挑选的时机不正确,就会很容易造成股权激励计划的流产、延期、甚至是失败。对于2011年已经公告股权计划的公司的数据统计和研究表明,在已经公告将要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先后有22家宣布终止或暂停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由于2011年我国整体经济的震荡迫使已经公告将要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业绩考核均达标,且所有激励对象均行权若继续实施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很多公司不得不停止实施股权激励。

参考文献:

[1]王海萍,向秋华.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07(1).

篇8

论文关键词:股权激励;股票期权;业绩考核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一系列的正面作用,它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在委托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公司治理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1 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起步较晚。2005年5月起,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提供了制度基础。次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我国的股权激励机制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其后2008年证监会又连续出台了《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第1号、2号、3号备忘录,这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都为加快股权激励这种长期激励模式在国内企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1 股权激励的实施广度 

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分布来看,所涉及到的企业涵盖了证监会规定的行业分类中划分的13个行业中的一多半,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等。所涉及的行业类型和实施范围还算广泛,其中制造业占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多数。制造业在我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并且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所占的基数本来也大,所以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基本是以制造企业为主要实施载体。 

1.2 股权激励的模式选择 

实施股权激励的模式可谓是多种多样,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员工持股、虚拟股票等等。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来看,我国以选择股票期权的激励模式主,基本占总数的一半还多。 

股票期权模式分享的只是公司市场价值增加的一部分,对公司现金流基本没什么影响。对激励对象而言,当预期业绩指标达不到时他们会选择放弃行权规避风险,自身也并不会遭受什么惩罚性措施。综合上述优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股票期权模式会受到众公司追捧了。相比较而言,员工持股计划多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股票期权的价值是严重依赖于股市的上升的,在股价持续下跌的状况下,此种模式很有可能失效。 

1.3 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规定,实施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共有3种:(1)向激励对象发行股份;(2)回购本公司股份;(3)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从我国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来看,股票来源以定向发行为主。 

另一方面,股票期权的股票主要来源为公司库藏的股票或增发的新股。目前我国缺少系统的配套制度支持,对于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所使用的股权来源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甚至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同时,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由于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而较难确定。这种阻力尤其以上市公司更为显著。 

2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2.1 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问题 

股权激励的核心思想要求股票的市场价格必须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包含所有与公司经营有关的信息,而且包含专家对公司经营情况和经济情况的预测。 

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发展的弱有效性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股价波动和企业经营业绩并非完全相关,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政府相关政策与社会资金的移动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 

2.2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实施股权激励,要求经营者的收入直接与股票价格或股权的价值变动有关。但现实中,二者的变动不仅取决于经营者的努力,同时还受到诸如总体经济形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目前股权激励对经营者的绩效测评侧重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绝对业绩,而非比较业绩,这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激励作用的差别很大。 

2.3 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整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给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带来了很大障碍。首先,上市公司两职合一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再次,在我国尤其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很突出,大股东中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占压倒性多数,相当一部分法人股东也是国家控股。在“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情况下,由于所有者虚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仍十分普遍。 

在此情况下,就会出现在实际运作中形式大于实质,形成“人治”大于“法制”的状况。在“人治”的情况下引入股权激励制度,会出现经营者为自己定薪定股,从而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况,严重的影响激励制度的效果。 

3 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建议 

3.1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形成是以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体系为背景的。因此,我国要实施股权激励,首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升发和利用;其次,要逐步培育竞争性的经理人才市场,使经理人员职业化,实现企业和经理人员的双向选择,促进经理人员的自我约束。 

由于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并不健全,很多国企的经营者也不是由真正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从竞争市场来选择,而是由政府丰管部门任命,具有很强的政治因素,因此只有加强经理人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股权激励机制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完善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股权激励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各公司由于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等的不同,必然要求其设计应该灵活,切不可死板硬套其他公司模式。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尝试多样化的业绩指标和指标组合,最好做到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并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用,物质与非物质奖励并用,建立客观综合的指标体系。 

3.3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篇9

自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截至2008年5月13日,沪、深两市已有89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其中上交所40家,深交所49家(其中,主板23家,中小板26家),已获证监会无异议备案的共24家。

其中,用友软件、华侨城、上海家化、万科、中兴通讯采用限制性股票计划,部分企业已经将限制性股票过户至个人名下,并按照计划进行锁定及业绩考核,因此,实际上,采用股票期权类上市公司获无异议的共19家。这19家中,按照计划约定,均已经到了激励对象行权,获得激励收益的时候,但截止至当前,总共有8家采用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了行权,这8家上市公司的激励计划如表1所示。

已经行权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计划实施时间

已行权的8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均在2006年作第一次董事会公告,且几乎全部在2006年获得证监会无异议函。

行权股价(见图1)

股票期权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激励对象有权行使这种权利,也有权放弃这种权利。因此,行权时点公司股价与行权价格的价差将直接影响到激励对象是否兑现行权收益,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本轮股价与行权价格的比值平均值为3.17,其中比值最高的为金发科技,比值为4.67,比值最低的为广州国光,比值为2.39。

行权收益分析(见图2,图3)

人均行权收益为总收益比上行权人数,其跟行权数量与行权价差有关系。可以看出,本轮行权中,行权人均收益为360.03 万元,人均收益最大的为泛海建设,为1789.76万元。行权收益最少的为伊利股份,为3.18万元。

从总收益上看,8家上市公司平均总收益为5161.31万元,泛海建设的收益总量最大,为19687.36万元,最低收益为伊利股份,为111.42万元。

行权数量分析(见图4)

在行权上一年度业绩考核达标的前提下,激励对象可以行使其一定数量的可行权股票期权,从上图可以看出,并非所有上市公司均在可行权时点全部行使其当年行权,比如,伊利股份,仅行使0.4%的期权,而金发科技,仅行使10%的期权。

行权业绩完成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业绩考核条件作为激励对象可以行使期权的必备条件,8家上市公司均较好地完成了业绩目标,除了科达机电和广州国光的业绩完成较行权条件高出不少外,其余上市公司的业绩完成均较为稳健。

首轮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总结

本轮可行使股票期权的家数为19家,实际行权家数为8家,占比不足50%。根据笔者研究,影响这些公司实际兑现行权收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股价表现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与二级市场股价表现息息相关,其基本的激励机理在于通过公司业绩的提升,进而推动股价上涨,从而为激励对象兑现差价。中国股市在2006年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全新的资本市场面貌,上证综合指数从1000点涨到6000多点,再到目前2000多点左右,系统性的波动对公司股价影响极大。

因此,可以看出,上述行权的8家企业的推出时间在2006年,兑现激励的动因更多为资本市场的非业绩因素所驱动,很有意思的是,据相关统计,2007年下半年至今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以股票期权为激励工具),股价基本已经全部跌破行权价。

因此,在中国目前尚未成熟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如何选择激励工具及何时推出激励计划均较为重要,是保证计划激励性的第一要务。

公司业绩

除了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外,公司的业绩考核也尤为重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强制要求进行业绩考核,这是我国特色的股权激励有别于国外一般期权模式的重要特点,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这种模式更多是基于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补充。

本轮获得无异议函的19家期权类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不选择行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公司业绩考核无法达到行权条件,这类企业较少;另一类型,公司更看好今后的业绩表现,因此,未行权股票期权可在未来时点进行行权,表现公司高管对于公司业绩成长的信心。

税费因素

根据最新个人所得税税法,行权时股票市价和行权价之差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多可以分摊到12个月计算。

按照工资薪金所得,个人的缴费税率最高可至缴纳基数的45%,若获益绝对数额较大,将占去个人行权收益的大半空间;虽然目前没有相关信息表明部分地方税务部门已经按照此标准进行税务缴纳,但因个人所得税具有追溯功能,因此,税收方面将是激励对象是否行使股票期权的重要因素。

同时,税收缴纳时点为个人行权阶段,且由于高管禁售的问题,若未来股价跌破行权价,税务部门将不再返还个人税收,这也是令激励对象担心的问题。

高管禁售

新实施的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和高管每年仅能转让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的25%,且6个月内买入卖出上市公司股票所获得收益必须归上市公司所有。因此,激励对象一旦行权,其将获得与股票期权同等额度的上市公司股票,其仅能在6个月后,才能卖出25%的行权股票,另外75%必须在未来几年内才能逐年抛出。一旦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或者公司所处行业发生周期性变化,公司股价下跌将给激励对象带来较大的损失。

篇10

关键词:股权激励;缺陷;改善

股权激励一种激励政策体制,指的是给予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一定的经济权利,这个权力是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来完成的,他们得到了一定的经营权之后,确保能够以股东的身份来参与企业的决策、分享企业的利润、承担企业的风险,也因为这种经济利益的关系而非常努力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现代企业的观念和国外实践所证明的股权激励都说明一点,就是对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降低了的成本、同时也提升了管理效率以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如何有效运用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制度的缺失点在哪里?如何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股权激励的独特作用

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资源,其实只维系在占员工总数的15-20%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身上,对于这些人的报酬与激励政策是国内企业目前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资本和价值源的集合体的他们,不愿意只获得作为劳动成本的工资,而希望寻求资本和价值源这个集合体价值的统一实现。这些人才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可能会远远大于他们的所获得的,这些会造成这些人心理上的不平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惯用的做法就是采用固定薪酬和业绩奖励再加上长期的激励,这种相结合的方法是对他们所具有的资本特性的承认,同时也是让他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可以说,股权激励的机制能够为企业解决最头疼的人员控制与人员激励的问题。具体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某公司为了留住骨干员工,董事长选择一些他认为的比较重要的员工进行人股,之后采取各部门负责人推荐员工入股,以公司当前总资产作为基数,入股一份,分红两份。这样股权激励不仅能留住入、吸引人和激励人,而且还能筹集所需资金,可谓是一举丽得。

股权激励的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权、虚拟股票、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业绩股票和员工收购等内容。而这些股权激励的模式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而有不同的模式。

二、企业如何实施股权激励制度

股权激励是系统工程,在设计实施的同时要一定考虑到他的系统性、层次性问题,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环境条件和激励对象的不同而调节,结合各种股权激励的模式,选取最适合本企业的,最有效的,能真正的获得股权激励的效果的方法。

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环境和我国企业内部的整体机制方面都与外国公司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产生期望的激励作用,则必须解决实施中的股权激励问题:

1.股权激励涵盖的范围要明确。使用股权激励一定要注意对象与环境。在企业中使用股权激励制度一般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个制度不是万能的,只在适用的范围内有效果。

2.股权激励与其他手段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股权激励要与其它的激励方法合理搭配。在对主要经营者的激励方面可以适当的以股权的激励为主要鼓励政策,对于执行层或其他的高管人员可以使用股权激励与非股权激励政策各占一半的方法。

3.股权激励制度的目的要明晰。股权激励制度一定要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紧密相连。激励制度只能作为手段,所有的激励制度目的就是促进企业成长,完成企业制定的经营计划、达到发展目标。因此,要明确股权激励制度和实施方法的目的性。要明确企业的目标达成的情况和激励对象的业绩指标,与考核办法来核实,最后兑现。

4.时展股权激励的机制要不断创新。任何的股权激励都是一种工具,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发展,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激励工具也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每一个激励制度不论是否成熟都会有会自身的适应性和适用条件,所有的激励制度都不存在百分百的成熟与完整。因此,在借鉴其他人的股权激励方法一定要懂得与时俱进,要学会进行改造和创新。不可以简单模仿、盲目照搬。

三、股权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股权激励方案均设计的不够完整。我国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以股票的期权模式为主,这个模式很大程度会依赖公司股价的变动,因此会造成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来关心企业的股票价格的变化,这样会使其通过比较激进的会计政策来抬高股价,对企业造成损失。还有就是业绩指标设置方面不够科学。首先,大多数企业是以净资产的收益率为主的。优点是这个指标的计算不复杂,数据都可以通过查阅财务报表得到,这项指标会比较明白的反映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其次这项指标不能反映现金流量变化,也就是说,这项指标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的真实增加。再次,股权激励制度行权的指标过低。最后,制定者在做这项指标时候,没有全盘考虑,未考虑到市场低迷期,股票的期权有可能会失效,还有若是给子公司的董事、管理层人员过多的激励很容易导致价值分配的不均衡。还有为了降低激励的成本,很多上市企业降低了行权价从而削弱了激励效应,这些问题会最直接的影响到激励实施的效果。

2.管理层与股东对股权的激励制度观念尚未成熟。这个项目会主要表现在将股权的激励制度当作变相的福利,并且有短期化的倾向。正确的股权激励制度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是对公司员工作为未来促成高效工作的激励奖励,不是对于过去业绩的嘉奖。股权的激励应该为实现企业的战略、远景而服务的,要致力于企业的长期价值而创造的。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把股权激励制度局限于短期的发展,行权的等待期、限售期都定的比较短,成为变相的福利,使得激励制度发挥的作用有限。

3.股权激励方案具体实施措施缺乏相关约束。股权激励实施方案中,内部的约束最终是建立在法人治理的基础上,要通过董事会或者是股东大会来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要通过监事会来检查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很多企业的内部不但管理结构比较混乱,就连产权的制度额也很混乱,这些让企业对股权激励的内部约束如形同虚设。一般的广大小投资人也一般不关心监督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4.缺乏强而有力的资本市场。多数学者会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属于弱式有效的,股价是难以和业绩相吻合、挂钩的,这些会降低股权激励的效果。如果按照股权激励的原理来说,激励的对象收益则是来源于公司股价的上浮。可是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之中,股权的激励过程可以被概括为,努力程度是与业绩挂钩的,业绩才会决定股价,而股价则决定了报酬。但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之中,股票是价格受到我们的国家政策、经济的周期、投机行为、投资者的信心等因素而影响的,因管理层的努力来导致的业绩变化只能说是导致股票价格变化的一个因素。

四、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完善的对策

1.要最大化的完善评价指标与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绩效考评指标将能够为股权的激励和实施提供强有效的标尺。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激励对象,要制定与他相应的适合的考核指标。要基于我国的国情,要考虑将综合的业绩考核与市值的管理模式结合。

2.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非常需要健全资本市场。加强自愿信息和强制性信息的披露工作,能充分保障广大投资者的知情权。在行政部门之中,要继续保持对股市的适当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制衡机制和调节的作用。而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之下的人力资本,要行成有效的经理人竞争市场机制,否则会构成对现有高管人员造成一些外部压力。同时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市场,这个市场能对经理人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以此来评价经理人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3.要注意的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内部的约束最终是建立在法人治理的基础上,要通过董事会或者是股东大会来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要通过监事会来检查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任何一项科学的合理的计划都有可能是由于监督不力而致使失败的。

4.最大化的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政策与法规。科学的、健康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作为股权激励的一个影响因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有利于股权激励的良性循环发展。尤其要明确,股权的激励政策不可能成为福利,他是在严格的政策与规范指导、监督的约束之下的。

因此我们是非常有必要的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并且是切实的内外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熊天兵:如何正确运用股权激励机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8)

[2]周乔:我国资本市场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