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奖励和惩罚技巧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管理奖励和惩罚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班级管理
广义上的强化理论包括桑代克的效果律、斯金纳的操作强化理论和班杜拉的认知强化理论。当今的教育领域仍存在着把桑代克的效果律和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在一个“有效”的基础上作为手段而简单、直接运用于实践的现象。斯金纳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的应用,在实际中只有真正的理解了它,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它,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为此,有必要梳理一下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要义。
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强化理论是他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强化一词是斯金纳从巴甫洛夫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其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无条件刺激的呈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刺激。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主张,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引起强化作用的物体或手段称为强化物。斯金纳在操作强化理论中,他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强化分为了不同的类型。
1.1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斯金纳和同事们根据强化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又称正强化,是指一种跟随在有机体行为之后,能够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的积极刺激,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消极强化又称负强化,是指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频率的刺激物,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
1.2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如食物、安全、性等。二级强化指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结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学历、奖品等,这些二级强化物初时并不具有强化作用,但是由于它们和食物、安全、之类的一级强化物相结合而具有了强化的作用。所以,教育管理在一级强化物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适当的二级强化物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塑造行为。班级管理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系列。
1.3连续强化与间隔强化
斯金纳和同事们在研究强化在什么条件下能发挥最佳作用时,根据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的间隔时间,把强化分为连续强化程式和间隔强化程式。连续强化程式是指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及时强化,就是说当个体作出一次或一段时间的正确反应后,强化物即时到来或撤去。反之,称为间隔强化程式。
总之,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再重复发生。正因为如此,强化理论成为班级管理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激励理论。
2如何运用斯金纳强化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当今的学校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不断强化,修正学生的行为方式,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努力刻苦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2.1应用积极强化手段,增加良好行为的发生概率
强化理论认为,大多数行为是由于强化的作用而持续发生的,如果一种行为长期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当人们的行为能得到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会成为推进他们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
根据这个规律,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注意采用积极强化物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对同学的积极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使之保持这种行为并持续发生。积极强化物不仅包含奖品等物质奖励,还包含张榜公布、口头表扬等精神奖励。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正确行为获得奖励,这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做正确的行为,以获取更多的奖励,这也会对周围的同学起着替代强化,产生示范激励和导向作用,使他们也能按符合班级管理要求的方式去行动,从而有效地鼓励和逐步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并抑制或终止其他问题行为。
2.2适当应用消极强化方式,消退不良行为
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只单纯使用积极强化,容易使学生只看到优点而看不到缺点,从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因此适当采用消极强化,对某些不良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进行事前规避并使之消失,更能体现班级管理的艺术。例如,有一位叫张杨的同学,经常逃学,且作业拖拉,屡教不改。班主任在政教处给他申请了他一个警告处分,并警告他,如果这种恶劣情形持续下去,会加重对他的处分,但是他如果能改正缺点,就会考虑撤销对他的处分。一学期过去了,张杨同学确实痛改前非,不逃学了,作业也基本上能按时完成,成绩也大幅攀升,并考取了省重点高中。班主任按照约定,撤销了对他的处分。
2.3适度应用惩罚手段,塑造新行为
惩罚是指在消极发生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行为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消除厌恶刺激、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是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使这种行为以后尽可能少地发生,具体措施有如:降低操行、批评、撤销班干部职务等。
然而,应用惩罚的前提是事先有不利的刺激存在。事实上,惩罚造成的效应往往是负面的,教师应谨慎选择采用。一方面,惩罚只告诉人们什么不该做、不能做,却没有告诉什么是该做的、能做的。人们为逃避惩罚,有时会造成新的不良行为。正如斯金纳所说的那样:“受过惩罚的人,并不会就此改弦更张,充其量只不过是学会了如何免于惩罚而已。”另一方面,过分的惩罚容易使人丧失自尊和自信,背上制度的枷锁。严重时还会使人丧失理性。正因为惩罚有以上几种消极作用,在运用惩罚管理班级时就必须慎之又慎。
3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强化现象是人类行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斯金纳在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所揭示出的有关强化的规律,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强化手段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还要注意科学、有效地运用。
3.1保持积极强化的间断性和消极强化的连续性
积极强化虽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行为刺激方式,但应该注意与其他方式的配合使用,方能事半功倍。积极强化虽然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频率过高,会导致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需要有更强的积极强化物才能维持积极强化的效果,一旦强化力度不够,就会出现行为刺激作用减弱的现象。同时,采用过多的积极强化会使学生认为这种积极强化是理所当然的,难以起到很大的、正面的积极刺激作用,一旦缺乏积极强化,就会有行为弱化倾向。所以,对每一次不符合班级管理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消极强化,消除同学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因此,间断性积极强化和连续性消极强化结合使用更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3.2强化及时,奖惩有据
强化理论的研究表明,当人的行为结果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会增强。根据这一规律,班级管理中可采取分步管理的方法,把一个复杂的班级管理过程,分解为许多小的阶段来完成,记录每一阶段的表现,利用每一步所取得的成功,有理有据的来强化学生实现总目标的积极性。这样每完成一步或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强化,如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增强,可以起到最佳激励效果。否则目标太大,太遥远,学生不能经常得到成功结果的反馈和强化,积极性就会逐渐消退,强化的效果就会不明显甚至没有。
3.3以奖为主、以罚为辅,慎用惩罚
在班级管理中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原则,强调奖励与惩罚并用,并不等于奖励与惩罚并重。如有的教师通过体罚、恐吓、训斥等行为去强行改变学生迷恋游戏的不良习惯,而非采取积极的“正强化”,这只能产生“负性”效应,促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成功体验或其他非道德行为的尝试去摆脱其学校生活中的懊恼、沮丧和痛苦,这种管理方式反而增加了错误行为的出现率,适得其反。
3.4应用自然消退,帮助学生改掉不良行为
自然消退,又称衰减,是指对于某种不希望发生的行为,除了直接惩罚外还可以“冷处理”或“无而治”,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让此行为的发生频率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当今社会庭下,有些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在家中缺乏父爱或母爱,往往有些自卑,脾气怪异,朋友很少;还有些学由于父母亲长时间工作、出差在外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有时他们会故意违纪律,以吸引老师或同学的注意。如果老师采用负强化的手段强行去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那就正好落入了他们的“圈套”,不仅难以制止不良行为,相反,可能还强化了这种行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可以灵活地应用自然消退的方法,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予理睬,使学生感觉无趣而改变其行为,最终让它自然消退。但是,要去悄悄关注他、和他多交往,让他感受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可以通过家访、电话、校信通等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3.5注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实际应用中,有些学生稍加表扬就会加倍努力,而有些学生一经表扬就会骄傲自满;有些学生一被批评就会泄气,而有些同学被批评后反而会转好。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无论使用正强化、负强化还是惩罚都要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作为班级管理着,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个性特长、学习习惯、行为特征,甚至家庭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化,更好的管理班级。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强化理论只有和学校管理的其它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只有灵活学习教育理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1).
[2]付瑜.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3]霍庆.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例谈[J].教学与管理,2002(14).
[4]谢建民.谈强化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师,2012,(12).
[5]王统军,季红.论强化理论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张越,王杲哲.论强化理论在课堂行为管理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试,2007,(2).
[7]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1).
篇2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惩戒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23-01
一、惩戒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前,在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过分强调了正向教育方式在教育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尊重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应该放弃对学生进行以放弃反向教育方式为主旨的所谓“无批评教育”。在这种氛围下,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时,只能采取消极的管理方式,对学生必要的批评教育没有了,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也使得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教育标准,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甚至被遮蔽和搁置起来,更谈不上及时纠正了。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的缺点不断放大,最后可能会促使其犯下严重的错误。尤其是小学生还处于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极易在未来的人生中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重视实施鼓励等爱的教育的同时,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惩罚教育,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更有效的教育。
二、正确认识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戒,与奖励相反,它是通过对违纪者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愉快的刺激,强制性的进行约束,减少甚至遏止违纪者不良行为的发生。由于在以往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少教育工作者滥用惩戒教育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形成了现今人们对惩戒教育的反感,无法对惩戒教育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与体罚相比,惩罚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
(一)出发点不同
惩戒教育是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通过常规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纠正,是基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进行的教育措施,主要起到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和警示作用。而代表体罚,则是有悖于伦理道德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错误手段,对学生会产生身心方面的严重伤害。惩罚教育是在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约定下进行的,而体罚则只是教育者的个人情绪体现。
(二)表现不同
惩戒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具有教育意义的包括精神和行为上的处罚,其教育行为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而体罚则涉及到了对学生身心的侮辱和恶意侵犯,是违法的行为。
(三)性质不同
惩戒教育是基于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的合理合法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法治”手段。而体罚则是从国家法律到教育体制都严令禁止的有悖于文明的违规教育方式。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关心学生,对于有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教师有义务进行制止,同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并造成对学生的侮辱和恶劣影响,学校或相关行政部门应对其进行行政处分或解聘处理。由此可见,惩戒教育是基于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的合理合法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法治”手段。而体罚则是与体罚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恰当地运用惩戒教育
在日常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惩戒教育是必要的,但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惩戒教育,却是一个大学问,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一)惩戒要有章可循
在日常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惩罚教育,首先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国家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班规”。需要注意的是,“班规”的制定必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应该组织全班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反复讨论,在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后方可确定并执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则是集体意志的概念,尽可能的约束自身的行为,并且帮助教对违反班级的正常管理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惩戒教育并不是“铁腕”手段,而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意愿的表现。
(二)惩戒的方法
篇3
摘要:从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本文明确了惩罚教育的概念,澄清了惩罚教育与体罚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阐明了运用惩罚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惩罚教育;班级管理;激励教育
一、出于爱的惩罚在教育中是必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作为教师,有了爱,就有了教师职业的一切。师爱是一种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力量。然而,现在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在强调尊重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讨论中,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只能通过正向教育方式,而不能采取反向教育方式,甚至还出现所谓的“无批评教育”。在这种氛围与压力之下,造成学校、教师在学生管理上患得患失,生怕管多了会“引火烧身”,故而采取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必要的批评教育等惩罚没有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了是非标准。本应被教育者及时、有力地纠正的缺点错误被遮蔽和搁置下来,取而代之是教育者实际意义的不作为。导致学生的缺点不断蔓延,最后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实施激励等爱的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正确认识惩罚教育
当前,人们之所以讳谈惩罚教育,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正确地认识惩罚教育。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1.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是对违纪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它与“奖励”相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2.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体罚、变相体罚有着本质区别
“惩罚教育”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一,出发点不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伦理道德。前者实行的基础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是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的约定;后者则是教育者个人情绪化的行为,缺乏教育的依据。其二,表现不同。前者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精神上和行为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处罚;后者则是教师对学生身体的恶意侵犯和对学生人格的随意侮辱。其三,性质不同。惩罚是一种必要而合理的教育方法,惩罚教育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体罚是一种严重违规、应予禁止的有悖文明的教育方式。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那些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将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所以,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无论在出发点、表现、性质上都有根本的不同。
三、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中
既然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班主任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呢?
1.惩罚要有章可循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的,一个班级也应该有一个班级的“班规”。而班规的制定不应该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应该要每一个学生自下而上参与反复讨论制定,最好是在有意识引导的前提下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共同制定,让孩子意识到规则是集体意志的体现,而非针对于某个人,使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约束我们,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同时,班规应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后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现象,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后的惩戒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2.惩罚的方法和艺术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所以,我们要呼唤“聪明的惩罚”。
在使用惩罚手段时,既要注意方法,更要讲究艺术。
(1)惩罚教育的方法要灵活。从惩罚的方式来讲,惩罚教育主要有两种:
①劳动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体育运动、体力劳动能改善人的体质,培养劳动习惯。因此,运用他们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给予适度惩罚,无疑是两全齐美的方法。如对一个经常打同学经多次柔性教育仍不悔改的学生,可以惩罚他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到运动场上去跑几圈,或者扫一个星期的教室,让他体验被强迫接受的滋味,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
②智力惩罚。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十分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劳德麦克小学生的作品。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这个男孩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么样的,于是和几个男孩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并宰杀了。不巧,狗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爱的狗,校长很生气,决定惩罚他。怎样惩罚?校长罚劳德麦克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劳德麦克也知道错了,接受处罚。他认真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教师,教师和校长看后都觉得很好,杀狗事件了结了。劳德麦克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并研究出了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获取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校长巧妙的处罚方法,促使了一个天才的诞生。
(2)惩罚教育要讲究艺术。惩罚是一种约束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反向刺激方式,它与奖励给人带来愉快、兴奋从而激励学生的行为是不相同的。如果惩罚使用不当,就可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聪明的惩罚”会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撼,认识到自身过失的后果,促使其改正错误,“聪明的惩罚”艺术可以包括:
①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增长知识。
②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长处,从长处入手妥善引导,在惩罚中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错误得到纠正。
③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④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
四、惩罚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惩罚教育毕竟是一种硬性教育措施,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要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明确受惩罚的原因。惩罚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因教师的情绪变化而任意惩罚,而应该制定规范,照章施行。学生犯了哪类错误接受哪种惩罚,惩罚的时间、地点,执行的人员等都应规定清楚。如美国的一些学校规定,一天内被批评3次就要通知家长,犯了错误要先警告再惩罚,甚至罚站几分钟,站的姿势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惩罚方式一般有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处罚等。只有在惩罚的方式、内容、操作等方面明确要求,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才能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惩罚不是简单的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等,更不是粗暴地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的个性特点,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篇4
一、放下架子
许多老师坚守着所谓师道尊严,端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长辈架子居高临下的面对学生,许多老师成天是一副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面孔,竭力保持着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派头来教育学生,这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教育影响和教育实效的链条中,学生绝非只是被动的环节,现代社会生活中,学生的主题意识的增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他们要求班主任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平等的跟他们交流思想,商讨问题,使自己能够心情舒畅,心服口服地接受班主任的观点和要求,从而超越个人行为的遵从,并上升到道德认识层面上的理解和接受,所以,我认为,放下架子,是走进学生的第一要招。这方面,我是这样去做的:
⑴以其中一员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参加班里的文体等集体活动,这是调节师生关系的剂。通过一起活动,我发现了很多课堂上找不到的东西:比如,那个不爱做作业的男生居然可以把篮球打得那么漂亮,那个回答问题害羞的女生唱起歌来确是婉转悠扬,某某同学的组织能力特别好,某某同学劳动起来特别实在卖力等。和学生一起活动,使我的心变得年轻了,使我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了,使师生关系更密切了。
⑵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忧戚与共”,如果说文体活动是一剂改善师生关系的剂,那么,放下长辈的架子,成为学生的朋友,就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的主体,只有真心走进他们,才能被学生接受。
⑶告诉学生,我们不是圣人。有一些老师生怕露出自己的一点缺点,毁坏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尊严。我认为,偶尔地真实地表现一下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你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自己五音不全,唱歌唱不好听。你可以明白地告诉学生这个字你是忘了怎么写了,而不是在考验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许,正是这些小缺点让学生感到了我们的可爱可亲,更愿意亲近我们。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走进学生情感世界的奥秘----他说:“你若变成了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是啊,当我们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的时候,也是赢得学生学生尊重和信任的时候。只有这样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的被学生接受,教育的有效性才能轻松实现。
二、放开权力
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无不追求管理的完美,力求把班级管理的损失降到最低,刚开始干班主任的几年里,我往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忙的是晕头转向,但事实的结果是,我“为伊消得人憔悴”,累得筋疲力尽,但班级却依然如一盘散沙,稍一离眼,班里就会有事。渐渐的,我总结出来,“能干”是好事,但是还要会“巧干”,所以,这些年,我将手中的管理大权放开,把班级管理的舞台让给学生,,轻松快乐的做起了“甩手”班主任,具体我是这样做的:1、是选拔培养优秀的班干部。2、实行责任到人。3、建立奖励机制。
放开日常管理的权力,不仅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变得简单轻松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同时班主任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教育工作。
三、放弃体罚
“严师出高徒”,很多人认为严就是要打学生,就是要批学生,所以对那些犯规的学生动辄棍棒相逼,要么冷嘲热讽,体罚和变相体罚,仍时时发生。岂不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岂不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种做法只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的不满,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好,但实际上,我们的这份爱,学生感受不到,这才是最可悲的。
有一则寓言故事: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把那个路人身上的棉衣脱掉,北风使劲地刮,但它刮得越厉害,那个人把衣服抱得越近,而太阳则温和地散发着阳光,当路人全身暖和之后,很自然地脱掉了棉衣,可见――有时温和比严厉更有威力。
要放弃体罚和变相体罚,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学会制怒。不可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像工厂的产品一样的整齐划一,毕竟他们还是小孩子,所以偶尔的犯个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一般来说,学生是不会刻意去犯规的,所以一旦学生有了违规行为,我们就应静下心来,弄清学生为什么这么做。
其次,改变惩罚的方式。有人说:“政治的最高形式是军事,教育的最高形式是惩罚。”我赞同这句话。对于有问题,犯错误的学生,就该惩罚,但是要讲究惩罚的技巧。
篇5
关键词:班级;调皮学生;管理
班级中经常会出现自己不认真学习,而且还影响他人学习的学生。我称这样的学生为调皮生。如果任其发展,或者不及时制止这样的调皮生,势必会影响班级管理,带坏本班的班风,引起班级整体成绩下滑,降低教育成果。这是老师、学校、学生和家长都不愿看到的。
一、调皮生的行为及性格特征
一般的调皮生在课堂上都静不下心来认真听课,表现为坐不住,爱讲话,经常用标新立异的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课外更是吵闹不停,常常挑起事端和制造事件。
调皮生一般都很聪明,性格活泼外向,好动,精力旺盛,胆子大,个性强,好面子,自我表现欲望强烈,自我约束能力差,逆反心理较重,部分调皮生还会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调皮生为什么调皮
1 孩子自小的性格养成
性格是行为的内因。调皮生的调皮行为具有习惯性。这种性格的养成可能有遗传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教育的影响。
2 家庭及村会环境的影响
这是孩子调皮的外因,是孩子行为发生变化的外在条件,直接影响孩子行为的因素有家庭环境和班级风气。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消极散乱的班级风气会助长调皮生,让调皮生更肆无忌惮,调皮行为愈演愈烈。
3 偶然事件的刺激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生理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好动、感情用事、容易兴奋,对外界事物特别敏感,考虑事情又不周全,往往一件事或一些话就会点燃他们的兴奋点。
4 模仿性地哗众取宠
有一部分调皮生,就是因为自我表现欲望的驱使,有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物,或者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
三、调皮生管教的基本原则
调皮生难管,但管好调皮生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管好调皮生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坚持一定的原则,即树立有教无类的基本思想及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四、调皮生管理的具体方法
1 激励法
这是行为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手段。引导学生行为方向的方法。
2 说理法
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中学时代是人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学生既有别于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
3 感化法
就是动之以情,用言行感化学生,使其行为发生转变。人是群居的,其潜意识里渴望朋友,渴望得到帮助,把真心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当作自己人。感化就是基于这种潜意识起作用。
篇6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提升素质;班级管理机制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是组织的基层同时也是教学组织的核心单位。只有班主任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才能将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可以说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老师的教学管理艺术。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一种探求新知识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表现出明显好奇的阶段,而且在这个阶段学生面对着来自社会的多种诱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辨别好坏的能力。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习上有效地监督学生,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使同学更好的融入到班级的大环境中来,在班级的良好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得到关爱不断成长。
一、从自身做起,提升班主任的个人素质
班主任通常被认为是班级管理的第一层组织,但是作为管理者的同时,班主任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教师身份”,从自己的教师身份做起建构一种优秀的教师专业组织,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要更加注重对于先进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协助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组织,同时要对于自己所在班级的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基本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性才能。
其次,班主任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新潮感”,可以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利用各种网络信息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探索摸索新知识背景下中学生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今的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环境,普遍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加多元的信息资料。而且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学生都渴望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人格,在内心深处渴求一种“与众不同”,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和对于社会各种现象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种成熟状态,因此,班主任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管理中,要提升自己对于各种网络信息的掌握,积极主动的接触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对于信息进行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将健康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教会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班主任教师还需要做到的就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可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班主任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避免情绪化的决定,顾全大局不能以自己的私利为参考,为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可以容忍学生的意识冲撞,平心静气地进行引导,根据错误的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说服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生活环境。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针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班级活动以及各种相关事宜进行制度化,才能给学生的行为规划出一条具有引导性的明灯,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各种不良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荣辱观,使班级取得不断地进步。
根据我多年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践,我认为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体制就要在班级中树立一种“三维坐标”。通过这个坐标一方面规范班级所有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习惯,同时也可以对优秀学生进行鼓励,刺激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取,为后进生树立可以学习的标杆,帮助他们实现共同努力进步。
在这个三维坐标体系中,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的一系列设计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管理的条例就是“横坐标”。这个横坐标的最大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建构起一种行为的有效指导,在学生塑造自己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行为倾向,学会辨别错误思想。针对一些违反了班级条例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但是作为管理条例惩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且班主任要具有一定的“惩罚艺术”,不能使用过激的言辞刺激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从学生自己的思想深处形成对错误行为的排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处事心态。
明确班干部的各项权责责任是建构“三维坐标”中的“纵坐标”。这种班干部权责明确的做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者”的能动性,利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事物的优势,可以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问题,使各种隐藏着的矛盾得到有效地化解。保证班干部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处理各种班级事物,确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乱用权利的情况出现,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桥梁”作用,成为班主任教师掌握班级情况,处理日常事物的得力助手。
合理的奖罚制度是这种“三维坐标”中的“竖坐标”。奖惩制度的明确在适度的条件下将会成为激励学生在班级生活学习中继续努力,调整自己行为习惯以图达到更大进步的一种有效刺激手段。奖励表现好的学生可以为全体学生树立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榜样,中学阶段的学生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态,这种榜样的树立可以刺激他们向这些优秀学生看齐,不断改正自己的一些小错误,提高整个班级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之前,应事先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分析、尊重学生,进而推动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师生之间共同参与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参与的精神,带动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将来他们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班主任教育管理制度。班主任要想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思想德育方面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把教育管理制度贯彻到德育教育工作中,这样才能进一步使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总之,初中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一方面可以为全体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参照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鼓励学生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努力,最终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李凯文.新时期,新观念,新定位――试论初中班主任在素质教育新时期的角色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3)
[2]陈英荟.以人为本.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篇7
【关键词】“夺星”活动;行为习惯;良好班风
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管理出一个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稳步前进的班集体。但班务工作涉及的面广而事务繁琐,如何以一根主线串联所有细节,从而轻松高效地处理各项工作,就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更是班级管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前提。制订出适合自己班情的班规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也是营造具有本班特色的班风的保证。但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执行,往往适得其反。因此,要让学生自觉执行班规也要讲究技巧。本人认为在班中扎实开展“齐齐来夺星”活动,确实是营造良好的班风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
一、明确要求,行为有章可循
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要求,学生就如一盘散沙,放任自由,难以聚合,班中各项工作也难于开展。只有有了“规矩”,才有了“方圆”,才可言其他。但现在的孩子,追求平等、民主。作为班主任,如果我高高在上,忽略民众意见,一意孤行,定必让学生产生抵制情绪,这样,哪怕规矩定出来了,他们也不会顺从执行。因此,开学初我便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全班同学提出实行“齐齐来夺星”的活动,并告诉他们这活动与班中的各项行为规范联系起来,与他们一起制订评分标准。从作业、卫生、纪律、仪容、午餐午休等方面,同学们要养成怎样的行为习惯,班中的每项日常工作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哪种情况该得到奖励,哪种情况应受到惩罚。奖罚的程度和标准是什么等等。评分标准定出后,我对同学们说:“行为规范是大家共同制订出来的,评分标准也是大家商讨确立的,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比一比,看谁所夺的星星最多,成为我班最耀眼的明星。”
这样的操作,既让全体同学明确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又体现了民主,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作用。另外,由于制度是自己所订,奖惩都心服口服,通过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按章办事的,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颇高。
二、分散管理,适时掌握调控
规章制度订出来后,只有让活动扎实地推进下去,才能真正起到管理班级的作用。
一个班级四十多名学生,若全凭我一人对他们的各项情况进行监督、评价,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做工作量极大,就算我不累坏,也绝不会到位。因此我采取分散管理的方法,层层落实。我在班上成立四人小组,每组选出一名负责任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我把学初期订出的行为规则及奖惩标准发给小组长,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表现作加、减分的登记。为了避免小组长不负责随便乱写而令同学产生意见,我规定每一项加、扣分都要注明原因。同时,各组员也监督小组长是否如实记录,若有问题马上向我反映,及时处理。每周结束时,小组长把登记本交上来让我统计一次,加满5分便奖一星。同学们可以把我奖的小星星贴到教室张贴的“齐齐来夺星”表格中。而且,我还设立“优秀小组”奖,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额外的奖励。
这样分散管理,加大了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便于各项制度的落实。而我只需要把好最后一关,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便可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三、因人定规,激发参与热情
常言道:“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学生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等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对所有学生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这是不科学的。例如:评分细则中的“听写取得100分加1分”,这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个别差生则是难于上青天。若全班都执行这一标准,那么,对于中下生来说,那就是形同虚设,因为他们怎么努力,也不能得到这1分,久而久之,他们便丧失竞争的兴趣。另外,班上也有那些“死猪不怕热水烫”般的调皮学生,他们经常违反纪律,又怕苦怕累,对分数的奖惩不当一回事。对于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针对上述情况,我在制订评分细则时,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作出灵活的处理。如:班上书写特别差的同学,别人要拿“优”才能加分,我要求他们拿到“良”就行。对于后进生,在听写、默写中,他们只要拿到80分或及格分便可加分。而总是违反纪律的同学我针对他最难搞的一方面,只要发现有进步,就给予奖励。这样一来,他们便有盼头了,也有了竞争的希望。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要求进步,不甘落后。只要我们搭建平台,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踏上进步的台阶,我们便会收获欣喜的。
四、品尝成功,活动常试常新
学生毕竟年纪较少,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我若置之不理,让他们自由发展,他们也会出现偷懒、钻空子的现象,而且只是在分数和星星的数量上进行统计,时间一久,他们对夺星活动便觉得乏味。因此,少不了的是以适当的奖励作为刺激。
篇8
【关键词】严格 纪律 细心 耐心 关爱 小学 班主任 管理
一、奖罚分明的组织学生班干部执行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是做好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的基础工作
古语道: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这句话意在告诫人们立身处世乃至治国安邦,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也就是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也有严格的校规校纪,班集体的生命力就是来自于严格的校纪校规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学生日常守则。想要将班集体中个性特异的学生们严格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除了在班集体中民意的选任性格活泼开朗,有领导才能班干部辅助管理班级外,作为班级管理者与引导者的班主任,还需要利用高年级少年开始萌发的竞争心性,采取实质性可操作的具体奖罚措施,对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或可以作为某项规章制度标榜的,及时提出表扬,张贴纪律光荣榜,发放小红花或小红星奖励,激发学生守规矩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违反规矩的,也将视情节具体内容,及时的做出处理,惩罚。微小如迟到者,单独了解迟到原因,提出批评,严重如翻墙盗窃者,则需按程序及时报警通知家长,趁年少,及时纠正处理。只有组织好学生班干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学习生活行为,防微杜渐的,严肃对待规矩,才能将班级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
二、定期开展学生间合作性的互助学习计划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间学习技巧分享,总结学习经验交流,增进师生间友谊,是做好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的重要职责
作为学生,在学校的教授氛围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各类知识,除了面对考核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真正将知识内容融入自身。作为班级管理灵魂人物的班主任,其中重要的工作职能就是定期组织开展学生间互相学习,相近分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然而,三人行必有我师,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不再是初入校园的被动学习,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相同的学习内容,成功的方法千万种,每个特殊体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的人,所掌握的技巧也不尽相同,及时的开展学生互助学习活动计划,不仅能让学生们在同龄人身上找到学习方法,还是另类轻松的学习课堂,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分享成功经验,更能让班主任从计划活动中贴近学生生活状态,融入学生学习氛围,增进师生间友谊,为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正能量。
三、细心观察分析学生优缺点,针对性的耐心引导学生特长发展,是做好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的长期任务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拥有特殊闪光点的金子,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及时跟各科任老师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擅长,更重要的是要细心观察生活中学生的优缺点,并针对性的耐心引导学生的特长发展,在成长中学会扬长避短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名词解释为:学生们毕业走出校门时,身上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由此可见,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特长标准,学校的目的是将学生培育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人才,需要发现和培养出学生更多方面的闪光点,更多的特长,才能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能至少有一技之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
四、用爱心将心比心的尊重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内心纯真善良的正面特质,努力培育学生成为生活中处世行为有原则性,有基准底线的人,是做好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的重点工作
篇9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自身素质 管理威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74-01
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好的领导会对部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将与兵的关系,一个具有过硬素质和管理威信的班主任更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形成。
1 初中班主任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管理威信的必要性
1.1 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性
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建设。每个班主任都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用现代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另外,真诚教学、严谨治学、端正思想、充满爱心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使同学从思想上、感情上向老师倾斜。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1.2 提高管理威信的必要性
教师的威信在班级的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经常被人们忽视,但事实证明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拥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行。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初中班主任对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承担着更大的职责,他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加以引导。而威信的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班主任引导学生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促进整个班集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2 如何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管理威信
2.1 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升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道德修养。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班主任增强个人影响力的基础。这里的德既包括了道德、品行,也包括了人格、作风等。高尚的道德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听从老师的教诲,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前进,在无意识中模仿老师,这才能真正体现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效果。所以,初中班主任应该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律人先律己。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要先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教师要求学生不要做的,要先想想自己是否没做。马卡连柯指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教师和领导者都不应当容许自己有轻浮的态度、讥笑、说笑话、任何放肆的言谈、装洋相摹仿别人、装腔作势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和领导者在学生面前闷闷不乐,发脾气,也是绝不容许的。”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前提是老师必须认真地讲好每一节课;要求学生作业整洁的同时也想想自己的板书是否整洁,批语是否规范。
(3)诚信。
人无信不立,班主任树立威信的关键就是以身作则。我们都说言传身教,其实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初中是每个人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作为学生模仿、学习的一个典范,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班主任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话,他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必然会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班主任总是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学生必然不会将班主任的话语放在心上,在生活中他们同样也会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就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达不到我们初中教育预期的目的。所以,班主任要从身边做起,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生活简朴、遵纪守法,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的细微之处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班主任在期末考试前跟同学说期末成绩前三名会有奖励,然后班级所有同学都怀着对奖励的满腔热情努力学习,备战期末,结果等成绩出来之后老师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对班主任失望,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的丧失对班主任的信任,进而在同学心中失去威望。
2.2 提高管理威信的手段
(1)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
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老师,在上课前必须熟读教材,搜集相关资料,为上好一节课做准备。只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够让老师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不用频繁翻阅教材。另外,运用自己提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比如在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候,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例如,平凡女孩孟佩杰,恪守孝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真正含义;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不顾危险,挺身拖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些例子的列举,鼓励学生弘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兴趣。
(2)以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有的就是同情心和爱心,这是一名合格教师最起码的品质。对每一名同学,班主任都应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他们,给每个孩子创造舞台,让他们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了解自我、完善自我。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将他的爱洒向每一名学生,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不应该因为好学生犯错误就过分迁就,也不能因为坏学生犯错误就加重惩罚的力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成就并不能像明星那样,时刻展现在那光鲜亮丽的舞台上,大爱无言,威信同样不需要言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只要我们班主任对待学生能够尊重信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视同仁,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3)榜样教育。
所谓的榜样教育就是班主任用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只是一名班主任教师职责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用自身的行为来教学生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宽宏大度的无私精神等等。既然是榜样教育,那么班主任要求学生刻苦学习,首先自己就应该勤奋好学;要求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那么自己的理想就不能太过平庸。然而,良好的榜样形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班主任长期的坚持,争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崇高的形象,成为一位人人敬重的班主任。
3 结语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律人先律己,正人先正身,班主任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就是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需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品质的塑造。所以,班主任在平时待人处事的点点滴滴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模仿和学习,只有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也只有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总而言之,具备熟练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品,这才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10
班级文化是班级和谐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学生力量、展示班级形象、提高班级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给学生装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班级的向心力。
作为一名班主任,建设好班级文化,既是我当前的必要工作,也是我们要长期肩负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具体来讲,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
一、有章可循,请君入瓮之班规一点通
俗语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班风正则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班规不是老套的《中学生守则》或者《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是在此基础上由老师和学生商定的、需要自守的、以君子协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班级协议书。班委会成员发动学生自我设计,精心制作后,把这些有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共同签名的协议书,悬挂在教室最醒目位置。和硬性的说教、生冷的班规、随意的惩罚方法相比,这种形式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奖励”,却不会存在对立逆反心理,执行起来更有效。
二、班级自治、合作分权之干部带头冲
由于中学的孩子还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秘密侦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待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也不能过分苛求、指责,要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三、标榜典型、树立榜样之传递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古到今都被应用的教育方法。雷锋、爱迪生等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如果为中学生树立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好榜样,那么他们就会去模仿,去学习,去改变。对学生而言,教师言行举止,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平时很注意在学生面前的举止文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态度等。
四、审美规划、错落别致之佳境育良才
在一个完善的班级文化中,除了具有浓郁文化知识环境,还要有合理的座位排列,由于墙壁上的大量信息需要学生随时看到,教室两边要留出走道,这样既方便学生随时看记,又有利于学生视力的保护。要精心选择淡雅色调窗帘。比如:淡绿色,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和活力;淡蓝色,给人心理上清凉明。在教室不宜有色彩强烈、对比度大的布置。再加上窗明几净、植物花卉的装点,整个教室呈现出整洁、优美的环境,易于引导学生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靠近,向知识靠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
总之,教室的布置要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的:“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利用墙报,我们都要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提供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五、爱动其心,情晓其理之润物爱无声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很惊奇,那是什么呢?那就是“爱”!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性(从培养民族接班人的高度出发)、高尚的无私性(如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师爱又是对学生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呵护儿童。”爱生的心,是唤起交流的激应器,是抚慰心灵的秒方。
从事教育工作这么久以来,我深深的懂得:身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教师对学生,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我的每一名学生。林崇德教授曾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是一种心态,一种责任,一种智慧”。
由于教育对象的众多,在教育过程中,多数的教师只注重抓两头、促中间。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好的学生获得了教师多数的爱,大部分学生被遗忘,他们成了阴暗的一角,给他们带来一种失落。为此,教师必须兼顾全体对象,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身心的投入,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剂、催化剂和黏合剂。我们要?走出师爱误区,领悟师爱崇高。
著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其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因为爱,人生抉择时,我们选择了三尺讲台。
因为爱,黎明破晓时,我们踏醒了沉睡的校园。
因为爱,万籁俱寂时,我们依旧埋头奋斗在办公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