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概况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概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自动监测;监测网部署;建设
地下水资源较之地表水资源要复杂得多:地下水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引起地下水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的运移规律都不能直接观察,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是缓变型的,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然而如何科学部署区域地下水监测井网,建设方便、快捷地下水监测平台,从而客观反映地下水环境状况,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目前湖南省地下水专用监测井稀少、密度低,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较薄弱。益阳市是湖南省首个实施建设地下水自动监测平台体系的地区,作为省内地下水监测工程示范点,为下一步开展其他地区的地下水监测井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自然地理概况
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资水下游,市辖资阳、赫山两区,素有“银益阳”之美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鱼、猪生产基地。市区西南部属雪峰山之余脉,东部及东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由西南低山丘岗逐渐向东北湖区平原倾斜。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集中,降水多集中于4-8月,年平均降雨量1626mm。地表水系发达,河流、湖泊、水库众多。主要干流资江在市境内全长51km,为南北赫山、资阳两区的天然行政分界线。
2 水文地质概况
益阳市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按其含水层结构、埋藏条件、水力特征等因素,总体上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和红层孔隙裂隙水四大类、七个含水层(组),其基本特征见下表1。
3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网部署
3.1 总体部署思路
在充分调查及研究益阳市区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规划监测工作总体部署,确立了 “区域监测、重点监测、专项监测”的地下水监测网构架。监测工作总体上遵循以下三条思路:
(1)总体部署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按照《地下水监测规程》的布点原则、方法与密度,对全区进行网点总体部署。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实施可划分为示范、推广和运行维护三个阶段工作。示范阶段工作是以总体部署方案为基础,根据工作项目计划及经费条件,选择15个井点(城区9个、地面沉降区2个、岩溶塌陷区4个)完成地下水自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初步完成数据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和数据成果方式研究。在下一步监测工程项目开展及地方财政支撑下,逐步推广完善全区监测井建设和监测平台的运行维护。
(2) 区域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
按区域监测网密度布设监测网点,监测地下水环境区域变化特征;对人口集中、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及地下水环境条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和异常的地区,加密布置监测点,进行重点监测。赫山矿泉水区域是本次重点监测区。
(3)分类监测与特殊目的监测相结合
地下水监测井类型包括地下水水位和水质。所有监测井均有水位监测功能,全方位监控区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在重要水源地、人口工业密集区、防污性能差的主要污染源分布区增设水质监测点,及时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状况。考虑到岳家桥区段2011年底至2012年底发生了较大规模及高密度地面塌陷,特增设地面塌陷专项监测区。
3.2 地下水监测目的
(1)监测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人类工程及环境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为地下水规划、管理提供信息,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研究地下水污染机理,含水层参数的识别,污染物质运移与制定污染防治的方案和措施;
(3)监测探索地下水位变化与岳家桥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关系,分析地面塌陷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服务;
(4)为深层矿泉水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如矿泉水开发利用、城市建设所引起的水环境问题,为政府进行矿泉水开发利用、管理及环境保护等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服务。
3.3 地下水监测网布设原则与方法
(1)平面上点状、线状和面状控制性监测相结合,疏密得当
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乡镇如兰溪、泉交河、衡龙桥等设置点状监测井;在迎风桥-龙光桥-沧水铺-衡龙桥一带布设地下水流场剖面控制线,在迎风桥-兰溪-笔架山-欧江岔一线排污企业集中带布置地下水污染监控线;在东北洞庭湖堆积平原区设置地面沉降监测线;在岳家桥-衡龙桥地面塌陷区设塌陷专项监测点;整个监测区呈面状控制。
(2)垂向上深浅结合,以主要开采层位以上含水层的分层监测为主
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进行分层监测。城区矿泉水、西南基岩裂隙含水区、岳家桥-衡龙桥岩溶裂隙水区采用单层监测;东部湖积和冲积形成的掩埋或半掩埋阶地复式含水结构,主要含水层分上、下两层,沿河两岸居民稠密、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频繁、污染物质易渗入含水层,采取双层监测;东北部围垦湖积平原沉积层为明显的湖积韵律层,含水层平均厚度56m、多层,以深层承压含水层为主、厚度32.5~76.6m,含水饱和,采取以深层地下水为主的多层监测。
3.4 地下水监测网部署方案结果
为实现区域、重点和专项监测,将益阳市区分为赫山资阳基础监测区(区域监测)、益阳主城区及矿泉水监测区(重点监测)、岳家桥地面塌陷专项监测区(环境问题监测)三个部分,面积分别为1796km2、75.5 km2、37.5km2。全区共布设30个水位水温监测点,13个水质监测点。其中区域监测点11个点(水位11个、水质8个),重点监测15个点(水位15个、水质5个),专项问题监测4个(水位4个),详见下表2。
4 监测井及自动监测平台建设概况
4.1 监测井建设情况
本次示范阶段共建设了15个监测井,其中赫山城区9个、东北地面沉降区2个、岳家桥岩溶塌陷区4个,监测井全部是利用或改造原有钻机井,来之不易。监测井建设分井下及地面两部分工作。
井下工作:通过下钻清淤、洗井、抽水试验、测量等系列工作使利用机井达到监测井建设标准;
地面工作:包括井口保护装置、监测井房、监测警示牌及监测用地征地等工作。
4.2 自动监测系统平台建设概况
自动监测系统平台建设为已实施的15个监测井分站设备安装及调试和数据中心主站监控室建设两部分。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器采用西安欣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完成地下水水位、水温实时自动监测,该系统集数据采集、存储、发送、接收、存入数据库、数据检索、智能预测预警、辅助决策功能于一体,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对地下水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平台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接收系统及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装置分布于各监测井位置,通过井下传感器和遥测分站完成各监测井地下水各项实时数据采集工作,全天候自动运行;数据传输通过GSM无线通讯完成地面分站和中心主站的联接;数据接收由放置在监控中心的装备SIM卡的主站完成;数据处理分析由监控中心装备监测系统软件的工控机完成(简单示意图见下图1)。
目前益阳市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稳定运行,全天候实时监测、智能预警15个监测井水位和水温情况。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益阳市区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状况、城市规划发展等,依据《地下水监测规程》对整个区域进行了监测网点总体部署;遵循 “区域监测、重点监测、专项监测” 监测构架,在全区共布设30个监测点,其中区域监测点11个、重点监测点15个、专项监测点4个。目前示范阶段建设了15个自动监测井及地面分站设施、一个总站中心自动监测平台系统,全天候自动监测、预警监测井水文动态信息。
地下水自动监测能方便快捷地掌握地下水水文动态信息,增强相关职能部门对因地下水突变(主要为水位和水质等)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的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置的能力,以达到灾害预警预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地下水环境灾害的发生。然而地下水监测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基础性工作,监测井一经建立,保持监测数据序列性非常必要,需要职能部门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建立地下水监测专业队伍,保证经费来源,科学合理的管理地下水监测井、自动监测系统设施,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爱平,杨建青等.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与展望[J]. 水文,2010(6):53-56.
[2] 刘治政,吴晓东,林洪孝.Kriging插值模型在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中的应用[J]. 人民长江,2010(9):14-17.
篇2
一、请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按照《信息化发展报告提纲》(附件1)的要求,提供以下材料:
(一)20__年本系统信息化发展概况:特点、主要成就、最新进展。(二)相关重大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与应用成效。
(三)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四)本系统20__年信息化工作思路。
二、请各区、县(市)政府办公室或信息办参照《信息化发展报告提纲》(附件1)提供以下材料:
(一)本地区20__年信息化发展概况:包括20__年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就,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情况等内容。
(二)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三)本地区20__年信息化工作思路
三、信息化典型案例编写要求
(一)提供本系统、本地区信息化实践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发展动向的典型案例2-3个,每个案例字数不超过20__字。要求突出应用成效。
(二)提供本系统、本地区面向城乡公众需求,以电子化形式实现的电子政务服务典型材料,包括服务项目名称、服务内容、服务目的、服务功能、服务范围、涉及部门、服务流程、实现方式、主要做法、服务效果等。每项服务的介绍材料控制在1000字左右。
四、报送时间
20__年信息化工作总结、典型案例、20__年信息化工作思路,请于20__年12月28日前报杭州市信息办;已编制“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请提供规划材料。
五、其他《杭州市通信网络及服务发展情况》(附件2)由杭州市信息办负责组织在杭各通信运行企业完成;《杭州市广播电视发展情况》(附件3)由杭州市文广新局根据实际掌握情况完成。
联系人:季诚平陈丽华E-Mail:
电话:8525237785252317传真:85252393
地址:杭州市政府大楼2317室邮编:310026附件:1.信息化发展报告提纲2.杭州市通信网络及服务发展情况3.杭州市广播电视发展情况
附件1信息化发展报告提纲一、20__年信息化发展概况
特点
亮点(成就)
二、经济领域信息化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农业信息化(下同)
1、特点:归纳本领域20__年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2、成就:20__年度本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
3、专栏:典型案例、亮点。
4、概况:多用图标说明。
(二)传统工业改造
(三)服务业信息化
(四)电子商务
三、社会领域信息化
特点、主要成就、专栏、基本概况
(一)科技信息化
(二)教育信息化
(三)公共卫生
(四)劳动和社会保障
(五)安全生产
(六)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
(七)体育信息化
四、文化领域信息化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网络文化
(二)文化资源建设
(三)新闻出版信息化
五、电子政务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政府网站
(二)重大工程:内网,外网
(三)应用系统
(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六、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电子信息产业
(二)信息服务业
(三)信息技术创新
七、信息基础设施
特 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基础设施基本状况
(二)基础设施政策与管理
八、信息安全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九、信息化环境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政策环境
(二)人才环境
(三)法规环境
(四)标准化体系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20__年信息化趋势展望
篇3
关键词:数字化虚拟现实电子地图
一、前言
油气集输公司轻烃回收装置投产运行以来,随着生产发展变化,进行了多次改造或扩建,地下管线多层交叉不清;同时原来从国外引进的工程设计图纸均属传统纸质蓝图形式,绘制体例与国内不同,查阅困难;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系统缺少整体资料,给生产管理、操作运行带来许多不便。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所以建立“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
二、研究开发内容
1.数字化系统的技术方案
(1)总体思路
在计算机网络允许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工程的构建,最终完成整体的轻烃工程数字体系。数字化框架平台的构建主要有以下过程:
①数字化输入。把零散的数据,收集、辨别、归纳、整理、输入计算机。
②信息化处理。在计算机网络上,使用各种技术软件进行处理。
③形象再现。在计算机网络上,重现整体轻烃工程,达到智能互动化。
④组织决策。在轻烃工程数字化体系构建过程中,油气集输公司的各个部门、先后多次浏览、讨论、修改、审议,集中更多智慧。因此,数字化系为各级领导采纳,为不同层次管理人员掌握使用,受基层班组操作工人欢迎。
(2)技术原理
①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框架平台的构建,使数字系统的制作深度能够满足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达到实用可靠、操作方便、结构清晰;
②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技术支撑体系的评选,筛选合理、可行的应用软件,采纳适用、经济、方便的软件;
③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所建立的数字模型,达到漫游形象逼真、技术属性的数据完整准确、触摸物体的查询、测试、量取等功能齐全,操作方便;
④完善数据库选型方法,数据资源结构繁简合理,资料完整配套,数据齐全准确,数据的范围全面、类别层次分明清晰、格式统一。
(3)支撑体系
根据数据达到的可视化详细程度分为四个层次:
①视频图像。采用多媒体数据(音频、视频)方式,描述数字轻烃工程的概要。
②平面设计。利用平面设计的原理,形象地、具有立体感地表现出轻烃工程的厂区全貌,以及各个作业区的整体概况。重点表达数字工程的“面”。
③动画演示。采用动画演示方式,表现出流体的运动过程,并显示流体在各个流程阶段的主要参数。将声音、文字、图片及动画等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④虚拟现实。本系统运用虚拟现象(VR)技术现实地形环境仿真,其基本功能有:矢量地图数据获取,三维地形建模,三维地景生成,立体显示与立体观察,目标叠加与查询等。可用于多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构,地形勘察,重大工程模拟等。
(4)主要内容
总体介绍:简述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回收厂的概况。
①技术专题片。以生产现场实况录像为主,配套以油气集输公司的相关技术文件,以及技术管理会议等活动纪实镜头组成视频画面。
②流程系统。采用动画形式将油气集输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的各个流程系统,分别描述,并显示主要技术参数。
③平面区域系统。采用动画形式,分别介绍了油气集输公司所属主要石油和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线的概况,同时利用立体效果图形式表现出油气集输公司厂区内各个部分。
④3D虚拟演示系统。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实时三维空间表现能力,采用人机交互式操作环境,达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把油气集输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系统形象化地展示在屏幕上。
⑤电子数据库系统。应用电子版方式存储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厂的相关文件。
⑥SCADA系统。预留备用接口可以链接外部即监测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SCADA),与站内的自动控制实时管理系统并网,使自动控制管理更全面、方便。
三、实施效果及达到的技术指标
1.技术特点
(1)提高效率,优化方案。为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厂、油气管道各个部门的电子应用系统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共享,加强了交换、协同作业服务。
(2)迅速及时,实时可靠。能够及时存入运行、管理、维修等工程技术动态,通过技术服务平台,由控制中心操作,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管理水平。
(3)形象逼真。数字化影象不同于照相,制作模型需要简化、概括,在允许推理或想象过程中,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模型形象的神似或形似。
(4)人性化软件界面。实现人机之间交互性,互相充分交换信息。
(5)操作简便、灵活。系统软件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具有直观、简便、友好的用户界面,应用人员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轻松掌握使用。
(6)互动操作。数字化工程,在真实、可视三维环境下展示到用户面前,通过交互方式查询和操作,犹如在真实三维世界中,充分体现空间特征。
2.先进水平
数字化系统应用阶段目标的创新性,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本项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研究,从整体来说,是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完全创新,主要研究目标是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将数字化成果推广到天然气集输系统的管理、运营、维护阶段。
(1)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的框架平台结构清晰,繁简合理;
(2)站内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的三维视图形象逼真,属性完整;
(3)数字化系统的电子数据库存完整准确,层次分明;
(4)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先进――探测结果,可靠实用。
3.技术指标
3D虚拟现实技术平台,于2000年开发完成,并形成商品化。经测试,3D系统的性能,各项技术和效益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小区建设领域,并正逐步向其它领域拓展,如园林设计、电力设计系统、油田地面与地下工程、天然气地下管网等。 目前3D系统的产品线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由当初时的单一产品3D虚拟现实内容创作系统,发展成为多个系列的产品。
埋地管道的测试精度高:
埋地管道走向、方位的定位精度:深度地5%;
地下管道探测距离精度:管线3米±5%;探头7.5米±5%;
探测地下管道的测深范围:≤5m;
探测地下管道外防腐破损点的位置偏差:≤10cm;
检测地下管线外防腐层漏蚀点位置计量距离精度:≤测试距离的0.1%;
防腐层破损点捡漏精度:≥0.25mm2。
4.推广应用
现在轻烃数字工程系统已经在辽河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回收厂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以一种低成本的易于实现、形象、可靠、便于操作的数字工程成果,向油气集输公司所辖其他站场推广,推向辽河油田其他工程,推向全国兄弟油田,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轻烃数字工程系统在油气集输公司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用于站内集输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
数字化系统提供了已建工程的全部技术成果数据,及管理、资源、设备等信息。在总体规划时,打开画面,查询设施各类资源数据,能够方便地进行规划构思。
(2)用于集输工程的改扩建方案设计
改建、扩建设计方案修正:虚拟现实系统应用于编制设计方案,可以很轻松地随意进行修改,改变建筑高度,改变绿化密度,改变外立面的颜色,显著加快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改建、扩建设计方案审查:由于虚拟现实打破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各个部门能够通过统一的仿真环境进行交流,能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思路,能够领会各方面的意见,达成共识,妥善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用于维修施工管理
数字化系统平台对于施工管理,不仅能完成记录维修施工过程信息的数据库,还能够规范数据格式与准确性,使各单位、各部门能够共享信息数据的网络平台。
(4)应用于采购管理
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获取相关属性资料数据,提出设备器材的规格、性能、以及生产厂家,很方便地编制采购计划,搜寻供应商,生产资质,合格证,厂家对比,采购统计等等。
(5)应用于操作运行
在链接了站内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SCADA)之后,能够实现油气集输全自动控制。实现整个油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的监测监控,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作和优化控制。
(6)应用于经营管理
优化运行:是在系统装置的各种内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通过机泵设备运行方案的调整,通过生产塔工艺参数的合理调配,使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最佳,实现节能降耗。
生产运营管理系统: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分析,对客户关系、市场营销、生产调度等进行管理。
(7)应用于故障维修
配套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装置系统风险进行管理,指导系统编制维修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当风险指数达到警戒线时,自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尽可能地降低装置事故发生率。
(8)用于宣传报道
虚拟现实系统所产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不但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还能随时获取项目的数据资料,而且更可以导出视频文件用来制作多媒体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宣传展示效果。
(9)应用于教育培训
数字化系统具有形象现实的3D全景、图形、图像化、数据表格等生动特点。非常便利于非专业人员和岗位工人识别,能够形成一个基于数据库的3D全景多媒体场景,是一套理想的专题汇报系统和技术培训系统。
四、结论与展望
篇4
[关键词]基础测绘,发展,测绘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57-01
一、基础测绘的定义、城市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特征
基础测绘通过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事业。
1、基础测绘的定义
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2、城市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基础测绘设施建设要形成以3S(GIS,GPS,RS)技术。4D(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C数字栅格地图)技术产品和数字通信等技术构成的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2)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是全面开展城市1:500――1:100000系列数字地形图更新和数据库建设以及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建设“数字城市”奠定基础,开创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新领域。(3)建立健全基础测绘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勘测产品价格机制。
3、城市基础测绘成果的主要特征
(1)基础性:城市的建设发展,交通,农林,水利,土地,矿产,城建等部门的规划设计,都是以基础测绘成果作为平台。(2)公益性:基础测绘其服务对象是政府及各个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为之提供及时,适用,可靠的测绘保障。(3)商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六章第三十一条规定,除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基础测绘成果实行有偿使用,但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
二、城市基础测绘主要内容
基础测绘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的测绘工作的总称。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更新,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整测与动态管理,城镇地籍测量,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对立与维护等内容其中前三项是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
三、我国城镇基础测绘发展现状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工程的实施,推进了由传统的纸质测绘时代迈向现在的数字时代的步伐。“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地理信息空间基础框架建立工程已经启动。目前,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接近尾声,同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了1:10000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库和1:500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系统,基本实现了测绘技术的数字化改造。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测绘领域,使得许多传统测绘技术手段与测绘信息处理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
四、目前我国城市基础测绘存在的问题
(1)一些地方政府过度的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基础测绘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基础测绘的意义认识不够深远,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编制基础测绘规划,更没有将基础测绘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成果不能快速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测绘法制建设滞后,未制定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加上政府缺乏对基础测绘的有效宣传,致使大众没有认识到基础测绘的作用,基础测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2)缺乏测绘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由于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未完全建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自筹资金组织施测,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重复测绘的现象,导致基础测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造成测绘基准不同,技术标准不一,成果质量不均等现象。
(3)测绘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导致各地区测绘人才分布不均衡,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财力问题,对基础测绘投入少,造成基础测绘队伍经费来源不足,人才身沿海城市流失的现象严重。
(4)缺乏开发,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测绘仍然是劳动密集式生产,只是停留在对一些软件的表面应用上,测绘技术单位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矢量建库而获得经济效益。而缺乏对数据的归纳整合,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咨询分析,辅助决策等服务。基础测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软开发能力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测绘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5)基础测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测绘产品不够丰富,社会化程度不高,现阶段,我国的测绘主要应用在国土,城建等一些建设部门,并没有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太小,同时,现有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种类少,致使一些用户使用比较困难,侵权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究,应急保障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现实性差,造成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后,不能适应应急需求。
五、对我国基础测绘发展的建议
(1)明确职责,加大宣传。(2)建立地理信息的共享工作机制。(3)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4)加大基础测绘的应用服务范围。大力推动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拓空测绘应用服务范围,推进大,中比例尺等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努力开发网络地图,导航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公共产品,加强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统计地理信息平台,公共应急地理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深层次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篇5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在会上介绍了近期广东教育的概况和广东教育杂志社转企改制的进程。刚刚闭幕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广东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报刊的改革和发展,成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之一。教育类专业报刊具有深度报道的潜力和较高的公信力,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内容上下功夫、花力气,在发行渠道上拓空间、谋合作,在交流形式上重情感、多互动,努力实现与新媒体的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钱永红在讲话中指出,广东省首批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单位共有76家,将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改制。各单位已有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她希望,教育类报刊社应以品牌为核心,探索现代文化企业制度,打造新的数字出版产品;以质量为主线,加强编辑培训,打造特色产品;以服务为主体,扩大合作的范围,实现一流期刊、一流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学生等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她还提出了传统媒体怎样从信息内容提供商转变为技术供应商的论题,值得各新闻单位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介绍了《人民教育》近期的重点选题,包括:宣传教育之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小学教育;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宣传教育的核心任务,即提高教育质量。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曜升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类报刊转企改制的重要意义,希望各报刊社搭乘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快车道,解放思想,开展二次创业,探索中国教育新闻传播独特的转型之路。他还介绍了中国教育报刊社的“一个终极目标,两大战略支撑,三大办刊理念”,以舆论导向为目标,以文化助刊、人才兴社为支撑,开门办报,开放办报,开明办报。
篇6
[要害词]多媒体艺术;信息设计;信息化社会;特性;
产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写作论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延伸,现代设计艺术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载体。与以纯艺术、绘画、雕塑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欣赏相对应,现代设计艺术的视觉传达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更正确而快捷地把所需的信息传递给大众。其中视觉信息是其传达的精髓,或者也可将现代设计艺术称之为一门信息处理的艺术。
作为多媒体艺术的信息设计,拥有无限复制和瞬时传播的功能,使艺术设计从传统的个体创造向现代群体复制拓展,“制作”成了一个重要的艺术概念。现代高科技替代了传统精细、繁琐的手工劳作,减少了设计中的重复劳动,减轻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艺术载体也从“作品”转向“超文本”、“超媒体”。例如,信息设计者在娴熟运用传统艺术表现手段的同时,又在信息技术的引导和支撑下,通过综合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地表达设计意图,真正达到了图、文、声、像并茂的设计效果。这种新的多媒体艺术在形式上模糊了艺术和技术的界限,构成了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新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新的审美趋向。
一、信息设计的起源与定义
当今的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几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的发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可以说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整个地球被它收缩成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周游世界,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了社会化和信息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许多计算机软件具有绘图、三维动画、数据统计、资料检索功能,交互式传播媒体使得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人类逐步进入了真正的信息化社会。[1]随着人类生活向信息化社会转型,设计艺术也在一些表现形式和设计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信息化社会的设计艺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卫·斯莱斯在1990年提出信息设计关注于使信息易于获得并为人所用。国际信息设计学会认为对信息设计很难下定义,因为它是跨学科的,它综合了平面设计、写作和编辑、插画和人因学的方法,信息设计师试图综合以上领域的技能,使复杂的信息更易于接受。彼特·邦戈兹在2009年提出信息设计是带有特定目标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与某一群体的人以及相关的信息被转化为适合这一群体理解和接受的表达形式。罗伯特·霍姆在2009年提出信息设计是加工信息的艺术和科学,使信息被人高效地利用。卢内·彼得森在2009年的解说更为详细,他认为,为了满足目标受众的信息需要,信息设计综合了对信息内容、语言、形式的分析、策划、表达和理解。无论信息的载体是哪一种媒体,优秀的信息设计作品都应该满足美观、有效、人因工程和受众的其他要求。2009年在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举行的国际信息设计学术研讨会上,使用了英文“Informa-tionDesign”,它是信息(Information)和设计(de-sign)的合成语。但对于这个新兴并布满活力、不断处于发展中的交叉学科领域,也许不宜过早地给出定义,我们可从以往学者对它的描述和认识中把握这个领域的一些非凡性。内森·舍卓夫在2009年针对信息设计的发展,指出信息设计不是要取代图形设计或其他“视觉传达”学科,而是一种使上述学科通过信息设计这一平台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论证“利用图像沟通科学和技术信息”的耶鲁大学爱德华·图弗特教授,在关于可视化信息设计的开创性著作中指出好的设计是“将清晰的思想可视化”,这一认识可以作为信息设计功能的另一解说。总地来说,信息艺术设计是信息化社会高科技的产物,也是在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感性艺术与理性科学完美结合的历史性成果。信息设计主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效应度和符合目的的交流,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转换成数码信号,并进行储存、加工、处理、供给,让使用者利用更多样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可视化(Visualized)、智能化(Intelligent)、个别化(Personalized),带给使用者多样的、立体的、游戏式的快乐。
二、信息设计的时代性
多媒体艺术信息设计成为当代信息化社会中的一员,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设计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其主要功能在于正确无误地传递信息,紧随社会流行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发展中的大众审美趣味,所以以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综合的信息设计,作为一种信息化时代公众性的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的时代特性。
(一)信息设计的类型以信息设计表现出的实质性形式和使用者认知的特性为中央,笔者将信息设计分为五种类型。1.基于信息与设计的构造化信息集合体。它是信息设计的最基本的形态,将事实和数据进行构造化转换为信息,主要使用于私人信息系统、电子地图、航空旅客时间表,具有使用者为了自身目的很容易地查找信息等直观性特性。2.以状况、顺序、流程、构造的表现为前提的信息设计类型。这主要使用于导游指南、使用说明书、processdiagram等,具有反映信息使用者的逻辑性认知特性。3.基于信息与设计的控制系统操作。它和汽车导航系统及PDA相似,是将系统操作的信息传达给信息使用者。在产品设计领域中,主要以使用者的计算机图形界面的体现为主要目的,具有为了产品和系统操作的安全性,并更多地提供给使用者直观性或逻辑性的特性。4.基于信息与设计的通信传播系统操作。这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视讯信息于一体的网站、交互式视频、多媒体扇页等以信息传达表现为主的设计形式。这样的信息设计形式具有顺畅而便利的通信交流、使用者进行反馈的前提下的反映性认知特性。5.属于文化性操作的信息设计。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信息设计中最有扩张性和整合性的形态,其中包括服务于互联网共同体的信息设计、表达文化象征的信息设计、评价大众反应而出现的信息设计等设计形态,在当代文化性设计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微软互联网、understandingUSA、Seattle’smod-ernodysseys等。
(二)信息设计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信息设计对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影响表现为内容的数字艺术化、设计形式的虚拟化、设计过程的无纸化以及设计服务的个人化。1.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化在信息社会,设计的形式、实质和内容都有所改变。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某种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逐渐地脱离了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方面靠拢。设计从静态的、理性的、单一的、物质的创造向动态的、感性的、复合的、非物质的创造转变。诸如网络艺术设计、智能化界面设计、氛围设计、互动媒体设计、信息娱乐服务以及数字艺术的设计,均是着重于调动消费者的感觉系统并试图在人与非物质的互动中实现设计的功能,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它突破了传统艺术设计表达方式的限制,创造出新的设计形式以满足人类在信息社会生活与工作中的新需要。2.设计形式的虚拟化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形式由现实走向了虚拟。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仿真技术,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获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它与用键盘、鼠标等传统人机交互方式不同,是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运用图形学和人机交互技术制造一个三维仿真环境,使人在与计算机沟通时能产生立体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反馈。虚拟现实打破了人与机器的对立,为人与计算机的交流寻找到了一种最好的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军事练习、航空航天、远程医疗、建筑设计、展示设计到商业、通讯和娱乐业,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产生本质的变化。3.设计过程的无纸化集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视讯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基于数字信息网络的跨国境的设计协同,从视觉、触觉、嗅觉上,多维地模仿虚幻世界的虚拟现实技术,彻底地实现了设计表达和交流过程的无纸化。传统设计表达的方式是静态的图纸或几何模型,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设置产品的模仿装配过程、模仿拆卸过程和模仿运行过程,将三维设计实现动态的可视化,将产品设计横向延伸至制作作业,纵向延伸至产品维护以及市场销售过程,从而增进企业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加速对正在进行的设计达成一致认识,以完成真正意义的创新。4.设计服务的个人化以机器化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时代,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统一的操作化方式生产的经济形态。以电脑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减弱了时间和空间与经济的相关性。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中,信息变得极其个人化了,产品与人就如同人与人之间一样熟识,产品对人的了解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相上下。这些变化要求设计师面对的设计对象是包含智慧的产品,并应努力以电脑语言的工具和技巧来寻求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支点。[2]
三、信息设计的产业概况多媒体艺术之信息设计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产业。目前世界各国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诸多领域对信息设计方面的需求都十分强烈。信息交流与互动类的产品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从信息媒介交流的角度构筑全新的、简洁而优美的信息环境,已成为高科技人性化和生活化的要害。例如,美国以2%的人口生产的粮食就能够满足全体国民的需要,假如再以2%的人口生产家庭其他用品就能够满足全体国民的需要,那么,人类的精神需求如文化和艺术的需求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对此,未来学者们认为,在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数字时代”,人们的精神生产包括艺术生产必将发生“出人意料”的“革命”性的新变化。[3]数字革命正在形成新的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所生产出来的数字内容催生了当今众多的朝阳产业,以数字娱乐、动画和游戏产业为例:全球现有150亿美元的电子游戏市场(并仍在持续快速增长);美国娱乐界中第一大行业是数字娱乐业;2009年全球数字娱乐业的规模和产值已经超过了电影;日本经济的1/5由数字娱乐及动漫画产业所创造;韩国数字娱乐业近几年增长率高达40%,成为最具盈利前景的一个产业;在我国,游戏也已被列入“863”国家发展规划。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娱乐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将使数字娱乐超越传统娱乐方式,数字化游戏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娱乐产品,数字娱乐产业推动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信息革命的进展也是相称惊人的。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情况为例,2009年1月,CNNIC了“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比2009年6月增加了4800万人,2009年一年就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天天增加网民20万人。[4]中国有着巨大且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拥有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和极为丰富的数字化题材,为了避免成为国外信息和文化产业的“来料加工厂”,我们必须着眼未来,开发、设计、创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数字内容产品,为我国巨大的信息和文化产业市场提供丰富、健康的现代数字内容体验。这不仅将对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更有利于将创意文化产业的“话语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应用研究领域包括信息产品界面的开发、设计与评价;软件信息界面的开发、设计与评价,数字娱乐、游戏的开发、设计制作与评价(项目系统策划设计、角色、情节设计和界面设计),远程互动教学产品的制作、开发、设计与评价,网站设计的制作、开发、设计与评测,展示空间的信息界面的制作、开发、设计与评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图形图像系统设计(如图表、地图、手册、路标、符号等),数字化环境的制作、开发、设计与评价,存储介质(如光盘)的互动产品(如以知识、文化传播、促销等为目的的多媒体产品),视频技术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以及声音与图像等12个方面。综上所述,多媒体艺术之信息设计是理性科学与感性艺术的结合体,是前沿的科学技术与历史悠久的审美传统亲密接触的产物。信息设计的诞生与发展,将得益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设计艺术的完美结合,使信息设计由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由纯粹的视觉艺术扩展到空间听觉艺术,信息传达效果不再近似于书籍或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体,而更接近于电影或电视的观赏效果。同时,印刷业、摄影业、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整个设计程序构成了构思、设计、绘制、印刷的统一体,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然而这从另一个意义上却产生了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不少设计者沉溺于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中,忽视艺术设计的真正目的,即设计观念的创新,缺乏人机共同创造意识;设计的作品偏重于理性表现,忽视作者的主观体现。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操作系统和设计应用软件相继推出,设计专业系统层出不穷,在使设计资源与治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同时,设计方法与程序也变得简朴化与模式化,客观上影响了设计创造性的挖掘与原创性的发展。笔者希望今后有关艺术设计界和文化艺术治理部门在此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动,并给予重视,使中国的信息设计和产业更加专业化、市场化,让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是科学和艺术间创造新神话的时代创造者。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设计联盟.网络形象设计(IVIS)与视觉文化时代[EB/OL]./redirect.php?tid=177419&goto=lastpost.
篇7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门户网站 思考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已经在教学和科研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各方面例如馆藏结构、服务模式以及服务对象,均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剧增,也导致用户的资源利用不够方便。由于数字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良莠不齐,读者需要对信息进行大量筛选,加上信息服务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在此形势下,需要建立一站式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就是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的必要性。所以,图书馆门户网站的设计制作,也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原则分析
(一)稳定性
需要对目前现金的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进行有效利用,促使系统更加完善,并且能使当前的应用水平得到体现。也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包括系统方案、设计方案、技术服务以及设备选择等,从而使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得到保障。并且,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功能,例如冗余备份以及纠错能力等。
(二)安全性
某些图书馆有的数字资源属于内部机密,需要保证网络系统具有足够强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通过有关权限的设置,例如数据存取的控制以及分级保护等,避免系统遭受不法分子的入侵和毒害。
(三)实用性
网站的设计与建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使学校专业学科的建设、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以及信息服务等得到展示,因此,整个网络功能需要体现学校特色并且满足教研需求,促使系统信息处理和传递更加高效、可靠和安全。
(四)可操作性
图书馆网站面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需要提供简易的操作界面,采用中文以及英文两种界面方式,采用以Windows为基础的GUI界面,其操作难度较小,兼容性强,维护和管理也比较方便。
二、图书馆网站的内容分析
图书馆网站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也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为数字图书馆功能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与信息机构的区别在于,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与教研。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需要促使其资源与服务通过网络得到推广。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基本内容如下所示。
(一)基本情况
主要是针对图书馆进行其概况的介绍,是主页中必须包含的内容。这一部分包括图书馆概况和入馆指南,促使读者能够较好地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例如图书馆的基本建设、人员及服务等。图书馆概况主要是对图书馆进行介绍,包括部门、馆员的职责和规范,以及近期工作计划和目标,从而促使馆员对自身工作更加明确,也能使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给予监督。入馆指南服务于读者,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开放的时间、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有关事项等。上述内容不仅可以采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进行指南类视频的制作,向读者全面、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示图书馆的形象,促使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资源检索
资源检索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至关重要,也是读者在图书馆网站访问过程中最关心的话题。作为主页中的重要内容,其需要向读者展示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情况,并且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信息服务。读者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实现图书馆账号的登录、个人信息的查阅、书籍借出情况的咨询等等,也能进行各类数据的访问以及资源的保存,从而使读者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取的效率显著提高,使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更加满意。
(三)信息播报
信息播报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实时动态,向读者播报图书馆最近的活动、通知及培训等,促使读者可以通过新闻信息播报第一时间掌握图书馆的最新情况,并且也能实现有效的宣传,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
(四)附加内容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学习时间较短,网站建设人员可为读者设计学校当地的风土人情专栏,促使读者能够十分方便地了解当地的风景名区、游乐场所、小吃民俗等。不仅如此,也进行读者园地、休闲娱乐、常用工具等栏目,促使读者不仅能够较好地进行学习,也能愉悦心情,实现劳逸结合。
(五)读者互动
读者互动版块就是为了实现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了解读者的反馈意见,也对读者的提问进行解答,消除读者存在的疑惑。
三、网站建设的具体设计
上述工作的有效落实,是网站建设的重要前提,必须明确网站建设的设计方向,才能在建设过程中提高效率。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择网站设计软件和开发语言
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包含了许多部分的内容,例如数据库的建立、网页代码的编写以及网页图像的设计等。结合图书馆自身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虑,可以选择合适的设计软件和开发语言。
建议使用Photo Shop软件进行网页图像设计,该软件具备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图像制作、图像输入与输出、编辑修改、图像扫描以及广告创意等,目前已经在网页图像设计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推荐使用Dream weaver这一网页代码编辑软件,这是一套针对专业网页设计师特别开发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能够使用该软件十分轻松地完成跨越浏览器限制以及不受平台限制的网页的制作,并且促使网页样式新颖、别具一格。而初学者也可使用Frontage进行简单网页的设计。
网页设计中涉及的开发语言种类较多,例如有Php、Jsp、net、HTML、Javascript以及Asp等,开发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设计语言用于网页的编写。通常建议在动态页面的设计过程中,使用net、asp以及等语言。动态网页相比于静态网页,其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并且其安全性也更高,不法分子不能轻易对数据库进行访问,也难以窃取到数据库的密码。
(二)规划网站界面,设计网站框架
首先对网站的模块分布进行设计。图书馆网站需要促使资源和读者服务的部分得到突出展示,需要将期刊检索、馆藏数目以及数据库资源目录等置于读者易于接触的位置,这是因为这些模块读者使用的频率较高。而图书馆概况介绍、新闻公告、图片及相关链接等其他内容,其版面大小需要进行合理控制。读者在访问图书馆网站的过程中,目的在于快速检索并获取到各自所需的资源,图书馆需要对此引起重视。
在设计完成后,也就进入实际工作环节。尽可能使用数字或者英文字母对网站的目录以及文件的内容进行命名,尽量不要使用中文。可以使用框架或者表格的形式进行网页模块的分割,推荐使用框架,这是因为使用过多的表格容易导致页面打开速度变慢。
(三)完成网页设计,实行后期测试,持续完善
完成框架设计后,可以分模块逐一进行制作。在子页面的设计过程中,可先进行单个模板页面设计,采用通用的风格。在其中进行各种内容的补充,从而避免工作的繁琐,有效节省时间,并且能够实现网站风格的统一,促使网页设计更加规范合理。
完成网站设计后,可以尝试以读者的视角对该网页进行访问和使用,并且在此过程中找出不足,第一时间进行完善。网站可以增设读者使用反馈的版块,了解读者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意见和需求,从而促使网站内容更加适应读者、更能让读者满意。提倡创建和提供实时交流平台,从而促使读者能够更好方便地提出意见,使读者意见的反馈具有更好的渠道。
(四)网站后期改进和维护
网站建设完成后,后期的维护必不可少。网站建设初期难以考虑全面,加强经验的欠缺,多少会出现一些不足,如果忽略后期维护,将导致网站丧失其生命力,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必须加强网站的维护,才能促使图书馆网站的作用得到体现,所以,网站建设人员必须承担起图书馆网站维护的责任。
(五)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网站内容的更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基于读者的角度,实时信息的更新。信息具有时效性,促使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这也是图书馆理应提供的基本服务。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新,将导致失效链接未得到及时清除,从而导致读者对网站的不满,不利于网站的使用。图书馆开馆时间、馆藏情况的变更,也应及时进行更改,从而为读者带来正确的引导。其次,图书馆需要及时进行数字资源的更新。数字图书馆最大的特征就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其规模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数据库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及时清除过期信息、更新陈旧信息,才能使读者丰富的需求得到满足,这也是图书馆评估的重要指标。
(六)积极完善网页布局
网站建设初期,建设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网页整体布局和分项栏目,从而避免之后反复进行大幅度修改,从而导致读者产生疑惑并且造成不便。但与此同时,图书馆网站建设也应紧跟时展的步伐,必须明确满足读者需求的根本服务目标。必须加强对读者使用情况的了解,关注读者的反馈,对网页布局不断进行完善。例如图书馆主页上可建立一些重要的、有意义的节日宣传,不仅向读者传递知识,也使图书馆的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七)加强新型服务功能的开拓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图书馆人员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和开拓意识,促使图书馆网站具备更多更强大的服务功能,才能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得到长久的发展。学校可以推出一系列新型服务模式,例如定题检索、信息主动推送等。加强和读者的交流,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使读者需求得到满足,这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八)优化和升级图书馆网站软硬件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网站所应用的软硬件也需要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才能使网站各项功能的提供能够正常进行。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丰富,虚拟存储空间也就显得不足,此时,适当进行硬盘扩容能促使虚拟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存储。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设对于图书馆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图书馆网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网站的设计、网站的制作以及网站的维护管理等。网站建设人员必须紧密围绕网站建设的目标、读者使用的需求等进行考虑,确保数字图书馆网站具备强大的功能,能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需要做好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实现网站建设和时展的同步,促使网站建设为图书馆及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慧智.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的一站式服务特点剖析――基于24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5,02:61-65.
[2]龚菲.地方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的构建与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09:70-71+74.
[3]刘红梅.关于我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2,04:456-457.
[4]杨照岩.关于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建电脑,2012,03:169-170.
[5]王博.关于少儿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硅谷,2013,21:154+149.
[6]高媛媛,张诚.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19:228.
[7]梁芸芳.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106-107.
[8]李金永.图书馆自建型门户网站建设的技术支持[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03:19-23.
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组织概况;新进展;技术
趋势在全球广播电视研究机构联合研究下一代数字电视国际标准的正式宣告提出,以及广播电视的新一轮改革的大环境下,对于广播电视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技术革新的趋势进行研究,已经越来越有其必要性了。业界人员应该从自身本职工作入手,结合全球广播电视发展的进展和趋势,对相关工作予以指导。
1、FoBTV组织概况
FoBTV是一个由全球广播电视标准组织、电视公司、运营单位、研究机构、制造企业共同建立的非赢利、非公司的全球未来广播带式研发联合组织。这个组织是为了实现全球地面广播、网络技术以及消费电子之间能够更好的进行合作交流,以及对未来广播电视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战略进行共同讨论。在进行技术交流时不断贯彻合作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为全球广播技术革新的进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近年来,FoBTV呼吁全球共同探讨了未来地面广播电视系统需求,以及使地面广播电视标准全球统一化这些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共享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而出席FoBTV此次活动的各国专家在强化合作、降低资源消耗、探寻经济繁荣与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平衡点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提出了几点倡议。其一是未来地面广播系统需求的共同探讨,其二是关于这方面全球技术的共享,最后是对地面广播标准需要统一的需求。在此之后,全美广播电视设备展期间,全球未来广播电视高峰会议开始,全球多个广播电视科研机构在此联合,如NERC-DTV、CBC、ATSC这些广播电视科研机构,其集中在拉斯维加斯召开了会议。参会的科研机构还共同签署了备忘录,也就代表着启动了全球未来广播电视研发计划。近年来,FoBTV联合组织的规模整不断扩大,一些龙头企业和知名机构也开始加入其中。
2、全球广播电视研究进展和趋势
2.1美国广播电视进展和趋势
在美国,地方广播电视网络和当地电视台这两者通过广告获取收入是其主要的经济收入渠道。观众对于交互平台的需求使得受众、电视内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这样也就使得宽带生态系统下的受众评估、用户导向、广告销售等多个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样,广告商也发现了品牌相互竞争中视频媒体发挥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也就使得其在受众视听率、广告花销方面的跟踪与调查比之前花费了更多精力与经费。全美在几年前已经对所有地面电视实现了数字信号,促进了广播频谱重新分配。各类无线业务以及电视内容分配这两大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趋势与竞争力度越来越猛烈,只是由于受到政府施压以及业内存在的竞争,使其将把广播频谱的使用范围在移动宽带等业务中增大。美国国内广播商必须提供消费价值与高频谱使用效率的业务,才能继续使用当前的频谱资产,这是美国国内已经出现的频谱危机。移动性、节目选择多元化、互动媒体体验个性化、高质点播业务这些被现代消费者报以期望的方面是未来数字电视标准所需要符合满足的。
2.2欧洲广播电视进展和趋势
欧洲使用最为广泛、人们接触中最为常见的就属地面广播,当前IP、地面宽带技术等方面带给频谱与广播很大的压力,欧洲很多国家把72mhz频谱已经划拨到移动运营商,广播行业在不断被改变的不利环境下,需要“活”起来以创造出更多可能性。要想把广播业整“活”,就需要在维持广播质量不下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宽带连接并确定观众媒体的消费模式,以及部分节目进行时与非进行时的传送,使得某些内容储存在接收器,传输动态业务指引让接收器能够识别出不同的网络传输与之相应的内容。对于动态修改复用配置、传输参数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环境进行的,从而为二级用户释放更多频谱资源,二级频谱相对于过去的系统已经是在数据库提供范围内进行侦测空白频段从而实现业务的提供。现在研发的新系统下,二级用户可以通过一级频谱的信号得知何时何地可以使用何种频段。当然二级用户也可以考虑用无线宽带运营商代替现有使用的频谱资源。在欧洲,未来DTT还要不断推出像超清、3D电视节目之类更加高级的业务以此吸引广大用户。DTT对于固定与无线宽带不断加剧的竞争也是其面临的一大发展机遇。DTT在移动宽带结合时也会受到移动广播接受方面独有的固有融合力的影响而产生有效作用,在提供高级线数据与视频业务情况下,混合广播电视也将支持非线性业务。
2.3亚洲广播电视进展和趋势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NHK通过广播在东部地区大地震等灾害面前起到的作用与提供给所有民众平等服务这两方面,很好地显现出在数字时代里未来地面广播所扮演的角色。广播商需要不断拓宽业务面、提升覆盖率、为更多民众提供平等服务,以此实现灾害期间及时向受灾国家传递消息。广播商应更为关注老年化这种全球大势,为其研发新的功能使系统更加人性化,而当前广播业务中的超高清电视被认为是未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业务。混合广播系统也被NHK提出,从而根据节目与观众评论,对观众资料加以利用达到引入推荐的目的、利用社交网与节目推荐服务的方式也是一种可能性。对于电视音频的编码技术与媒体融合带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不断提出新的高级音频编码,而数字无线广播想要实现大容量的业务,对于传输性能的实质性扩充是必不可少的。
3、结语
广播行业随着电视广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演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国际合作可以促使广播业更为快速地确定一套高效技术标准,以此推动新业务的传输与应用。对于当前及未来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广播电视行业需要不断改进频谱效率满足广大民众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大治,黄巍,管云峰.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J].电视技术,2013,02:20-24.
[2]姜兆成.浅谈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3,15:214.
篇9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现代化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黄河”工程将能为流域治理开发及调度管理提供信息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1)提供全面、系统、及时、可靠、权威的信息资源;
(2)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规划决策);
(3)提供解决实时调度(防汛调度、水量调度)问题的方法及手段。
“数字黄河”工程除了现阶段提出的在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等五个应用方面之外,“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研究中也有巨大的作用。规划研究工作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需要在探索流域各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流域各种可能的治理开发方案,然后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最优方案。流域规划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而调度管理工作是追求在现有的工程条件下调度管理效益最大化。流域规划研究工作更需要采用“数字黄河”的方法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保证所有对于“原形黄河”的规划方案都是最优的。
通过“数字黄河”的建设,可以把黄河上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到一起,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集成分析综合研究,同时“数字黄河”的建设将为流域水管理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基于此也可以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决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实现流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流域规划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流域规划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特性、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方针、任务和规划目标,选定流域治理开发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
现状黄河流域规划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划:流域整体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干流工程布局规划(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规划等。以上几个规划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规划都是不全面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上规划内容,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流域规划总的工作流程如图1。
对规划工作来说,工作流程比较简单,但方法复杂,需要深入的研究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流域规划成果的质量决定规划工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而要很好的认识规律关键在于掌握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及探索规律的技术方法及手段。
3“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应用设想
从流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一个高水平的流域规划需要建立在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势性,以及规划方案的完备性、方案论证的充分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之上。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流域规划工作,需要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之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各种水需求进行预测,拟定各种可能的规划方案,采用尽可能先进的手段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总体最优规划方案作为流域治理开发方案。
“数字黄河”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得流域内全面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各类信息的集成分析环境及先进的方案评价手段。“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持。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二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三是“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3.1“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
规划工作的基础是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其所需数据涉及领域较广,如流域水资源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就涵盖了流域自然概况、经济社会、水文、水资源利用、空间基础信息以及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数据。在以往的及现在的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作。
根据“数字黄河”工程的功能描述,“数字黄河”的“数字采集系统”将可以提供大量的与流域空间数据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气象数据、防汛与工程管理数据、水资源保护数据、水量调度数据、水土保持数据等。这些数据将被存贮在“数字黄河”的数据中心被共享使用。这就方便地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基础数据,为做好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
“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方案的生成、模拟、比选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模型和算法:
(1)反映水文气象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产汇流分析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降雨径流预报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洪水演进模型;河道及水库泥沙模型;水库群调度模型;水文分析计算模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等。
(2)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数学模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经济分析评价模型等。
(3)反映流域工程地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围岩分析模型、地下水流场分析模型等。
(4)反映水资源承载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水资源评价模型;需水预测模型;环境容量分析数学模型;污染扩散数学模型;供需平衡分析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等。
(5)反映流域土壤侵蚀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模拟模型;区域产沙模型等。
3.3“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数字黄河”工程将建立内容全面的知识库,知识库应涵盖诸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能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环境。
通过“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的决策分析环境,建立黄河流域规划决策支持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所有的规划内容及规划方案放到流域规划综合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直观的表现不同的专项规划与流域总体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优化决策,确保所有的规划方案对于流域整体来说都是最优的。
4结语
篇10
【关键词】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对策
1.数字电视发展概述
数字电视作为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近年在政府、媒体生产厂家等多方的大力推广下,快速发展。电视媒体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正成为众人瞩目的新的电视产业经济增长点[1]。数字电视产业涉及内容提供商节目集成商网络传输商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或以太IP网用户等环节。其中节目集成商基本形成以中数传媒、上海文广互动、鼎视传媒三足鼎力的格局;网络传输由中广集团、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运营商来运作,并辅于歌华有限、东方明珠、广电网络、中信国安和电广传媒等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中央电视台、中视北方股份等虽然作为内容提供商来进行运营,但真正的内容提供商则是源头的影视节目制作商。目前,数字电视内容的匮乏成为影响数字电视推广的主要瓶颈,同时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也是各省分享数字电视产业一杯羹的主要途径[2]。
2.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发展现状
2.1 陕西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陕西省自2004年开始运营数字电视业务以来,经过近5年的发展,截至2009年,转换数字电视用户为150万户。虽然数字电视用户的数量在政府的推动下有所增长,但是付费电视收费率较低,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用户。而截至2009年,陕西省共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8座。全省共播出123套电视节目。其中,省台无线节目3套,有线节目5套,西部电影集团有线电视节目1套;市级台无线节目11套,有线节目15套;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88套①。
2.2 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基础
2.2.1 影视制作能力较强,为数字电视内容提供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播电影电视业的稳步发展是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重要基础。目前,陕西省拥有两三百家传媒制作企业,数字电视内容制作产业潜力巨大。2009年全国获得《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132家,陕西省共3家,为西安电影制片厂、陕西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西安电视剧艺术中心,约占全国总数的2.27%;全国获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3343家,陕西共162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85%,如表1所示。
虽然陕西GDP位居全国第19-20位,而影视剧产量则位居第5、6位,仅逊色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影视作品,如电视剧年均15部、400-500集左右,如表2。
2.2.2 部分影视创作企业脱颖而出,具有一定的国内影响力
陕西省影视制作,即数字电视内容制作单位较多,作品数量也较多,部分企业脱颖而出。例如:西部电影集团是中国六大电影集团之一,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西影曾经代表了华语电影的最高成就。而西安光中影视是国内独立投资制作发行影视作品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是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全国24家拥有甲种许可证的民营电视剧制作单位之一,其拍摄的《关中匪事》《软弱》《双枪李向阳》等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目前,省内丫丫公司、大唐影视公司、陕西金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约占全省企业的90%,将成为未来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主力军。
2.2.3 影视基地的建立为数字电视内容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西安光中影视基地、西部电影集团数码基地和西安曲江影视基地等纷纷投建运营。西安光中影视基地将建成西部最大的室内电影电视拍摄中心以及数码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影视动画制作中心、西部艺员经纪培训中心、创意视听工业制作中心、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国际影视制作外包服务平台,形成年产50部1200集电视剧、1000小时影视节目的生产能力。西部电影集团数码基地引进世界先进的影视数字化加工设备,将结束我国西部地区拍摄的电影难以在当地后期加工的历史。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依托西安市影视联盟,加快基地建设,有效整合省内资源。基地建设为未来数字电视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2.4 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为数字电视内容创作提供了可能
陕西文学底蕴深厚,文化氛围较浓,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创作人才和文学创作作品,在国内外获得诸多奖项和荣誉。例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实的《白鹿园》、贾平凹的《秦腔》相继获得矛盾文学奖,尤其是贾平凹,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年度杰出作家”、美国美孚飞马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和“红楼梦文学奖”。总之,陕西省经过千年历史的沉淀、浓厚文化熏陶,涌现出诸多优秀的作品为影视内容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丰富素材。
2.3 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竞争能力一般,缺乏精品和大制作
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制作虽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广播电视台不少,收视率不高;影视节目制作商不少,优秀作品不多;影视剧数量全国名列前茅,而有影响力的精品制作和大制作较少。这主要是目前影视竞争不是企业数量、影视剧数量的竞争,而是质量的竞争,一个大片的票房率或收视率可能高于一个小片的百倍。大制作、精品制作,将是影视制作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竞争取胜、提高获利能力的必由之路。
2.3.2 资源分散,单打独斗现象明显
面对火爆的影视消费市场,新一轮影视制作投资热潮掀起。但是业内普遍缺乏整体观念,没有从产业发展的高度看待产业电视,省内各个经营单位资源分散,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3]。内容特色不明显,针对性较差,尤其是硬件资源共享性差,而各个单位由于自身资金制约,大型设备投入有限,致使区域整体拍摄处理能力有限。这种局面有望随着影视基地大平台的搭建而有所改观。
2.3.3 融资困难,发展资金短缺
目前,民营中小企业成为陕西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主力,融资困难、资金紧缺,成为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陕西又是经济欠发达的省,省政府难以给予资金支持,导致企业对大戏、大制作的投入少,精品少。此外,省内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较少,企业基本都是通过自有资金来发展,无法享受如北京一样根据剧本评估,进行银行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诸如以上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陕西数字电视的发展。
3.陕西省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强数字电视内容制作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以西安光中影视基地等三大基地为主要载体,加快基地建设,搭建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硬件支撑平台,使其成为新媒体节目研发、孵化中心、技术支撑中心,提升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影视拍摄、制作、处理水平。同时,有效整合三大基地优势,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数字影视基地,扩大知名度和全国影响力。
3.2 制定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扶持
放眼未来,长远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力争使数字电视内容产业企业等同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发展数字电视需要大量的资金。传媒与资本的直接合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给予的空间[4]。政府应鼓励各类担保基金向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开展信贷业务,通过项目评估和产业抵押等多种形式,有效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我省影视制作民营企业多、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等现状,选取1-2个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共同探索陕西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发展之路,从而推动区域数字电视内容产业迈上新台阶。
3.3 转变观念,促进大制作、精品制作和个性化服务
数字电视内容产业必将走向市场细分,走向对象化、专业化、精细化,大品牌、大制作、个性化服务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盈利模式。陕西省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立足源远流长的陕西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通过对获奖或收视率高的制作适当奖励,催生出一批富有时代特点和陕西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剧、大戏,大片,实现由小片、短剧到大品牌、大制作的战略转型,扩大陕西数字电视内容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商品化,强化内容提供商或集成商的个性化建设,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鼓励陕西广电网络集团联合电视台、电台等机构共同建设集成全国节目资源、服务全省乃至西北的强大视音频节目制作、展示、交易、运营平台,并与省市政府加强合作,通过平台的互动电视频道,及时将政务信息、便民服务、教育培训、商品信息等通过有线数字电视节目传达给全省各地用户,利民便民,切实丰富内容,满足民众需求。
注释:
①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1]周应军.“内容为王”:数字电视发展之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0).
[2]黄勇.数字电视之忧:没有“内容”的盛宴[N].IT时代周刊,2004.
[3]高巍,吴祈宗.数字电视产业供应链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2).
[4]赵兴玉,张纪.突破内容瓶颈 促进广播电视数字化、产业化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9).
基金项目: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项目资助(No.DF0104090602)。
作者简介:
惠调艳(1977―),女,陕西榆林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研究、战略研究。
- 上一篇:财务工作明年工作思路
- 下一篇:安全工作的认识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