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行为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文明行为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文明行为教育

篇1

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是用中文书写的。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内地的游客。”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我校自2005年整合资源以来,一直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德育工作中,我们狠抓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如今,你走进我们的校园,会发现有很多的学生能有礼貌地上前打招呼了。而要做好这项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长期、持久地抓,同时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教育,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柏溪镇育才路小学一日常规》等文件,在宜宾县“德育三化”课题的指引下,着手制订“具体化”的德育目标;实施教育创新,落实“主题化”的德育活动;开展“情境化”的德育评价。此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各个部分均为10个方面。例如:低年级段目标是“学生学会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对人热情礼貌”;中年级段目标是“能熟练运用礼貌用语,尊重师长的劳动”;高年级段目标是“学生言行要美,认识到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

有了目标就应有实现的途径,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进行教育。利用思想品德课、班队会课、课前两分钟等适宜的时机都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2)利用“国旗下的风采”开展教育。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值周教师、学生都要围绕养成教育的问题选择相关内容作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国旗下讲话。(3)通过校园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的教育。(4)不定期开展文明知识竞赛,如“文明礼貌知识竞赛”。(5)扎实有效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我们确立了一年12个月的“绿色德育”主题。其中2月和8月,正好是寒暑假,安排为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

二、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我们以少先队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进入情境,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受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针对我校实际开展了手抄报比赛、品德与社会赛课(展示)、读书教育活动、家长会、法制教育课、每年一次校园艺术节、每学期一次运动会等相关活动。

三、强化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养成。我们通过少先队的“评星”活动对各班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1)由学校少先队制订活动训练计划,下发给每位教师,各班再针对本班实际,制订出班级的各科的具体训练计划。每星期只抓两个重点,便于集中精力抓重点,反复抓,抓反复。(2)每周安排一节班队会课进行行为习惯训练,由德育处根据学校的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主题班会的内容,专人负责检查、照相、评比。(3)加强督查和评比,用外力约束学生,逐步规范学生行为。

篇2

一、当代小学生不文明礼仪的困境

小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但是由于不良习惯的影响,小学校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随地扔垃圾、大声喧哗、有的学生不喊报告直接闯进教师的办公室、在公共场合打闹。这些不良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呈增长的态势,所以对当代大小学生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与礼仪行为的规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对小学生进行尊重老师的礼仪教育,如上课时起立,敬礼,上课不要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下课要跟老师说再见,等等。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入手。

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最基本的礼仪道德要从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开始,这些都是文明的最初表现。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和尊敬师长是小学生能做到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例如,对父母主动问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2.要求学生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开始。

校园里,首先,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同学,在实现尊重教师的同时,做到学生间友爱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是一个单薄的群体,只有当班级力量聚集到一起时,才会发挥集体作用,在这个集体中,需要培养学生互助进步,团结友爱。其次,想要让学生热爱学生生活,热爱校园,必须得让学生先了解学生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而爱学校从热爱同学和老师开始,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同时,要热爱家乡多一点,以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3.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一般学生中,男同学自制力较差,比较好动,女同学相对要安静很多,体现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同学心智存在差异,所以在教育方式方面要针对男女同学的不同特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在良好教育环境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对于礼仪规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生来具备的品质。学校在培养学生礼仪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5.多种渠道,普及知识。

(1)制定规范

针对学生的心智和年龄段特点,拟定不同的“文明礼仪”评选标准,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年龄段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从使用文明敬语开始,促使学生用严格的标准规范自己。

(2)舆论宣传

学校的宣传要利用好黑板报、校刊、校广播站等媒介宣传礼仪知识。校广播站在宣传弘扬礼仪教育的同时,要大力表扬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风貌,与此同时,要宣传文明礼仪树新风的观念,在老师的带领和广播的宣传下,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扬,使之成为学习的典范。

6.树立典范,引导方向。

引用名人的先进事迹、思想、优秀品质和典型的事迹行为,熏陶学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篇3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 中小学生德育 道德力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25-01

1 引言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可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且需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创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优秀的传统、高尚的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综合。儒、释、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来源,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美德是人们行为习惯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民族强大凝聚力的主要来源。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主要支柱,具有强大的道德力和影响力。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涉及到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表现在: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中小学生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中小学生不断前进;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项基本工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重点探讨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以期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水平。

2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社会,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如:青少年中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道德滑坡等等。这些都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是集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身心和谐发展为一体的道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造成了社会中价值观的杂乱迷离。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彰显个性,着重个人的创新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创新、和谐发展。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都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是一种外在的知识与内在的情感的贯通和融合。“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传统美德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张俊杰、王钟坤、送,2010:138)

3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校园的创建

文明校园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文明校园的创建,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说,传统美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发展的层面上,还应当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行合一,道德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文明行为。传统美德教育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成为凝聚和谐思想、文明行为等各种优良道德品质的粘合剂,成为创建文明校园的原动力,将校园打造为“道德家园”,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的家”。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赋予传统美德新的内涵,弘扬其精华,发挥其重要作用,就一定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结合学生实际,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生活、服务、人际关系、科教文化活动中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他们将道德理念转化为自身行动,并升华为文明校园的创建行动。

4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者。他们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驱动力,是中国强大力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袁洪群(2007)认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永恒性和历史的可续性”,“只要我们不断结合现实,赋予新的内涵,弘扬其精华,就一定能够对当前的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挥重要的作用”。(袁洪群,2007:50)毫不夸张地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关乎能否为青少年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并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 结语

“站在全球化的立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的生活基础与社会环境发生该变后,必须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理念与范式的转换,才能重新获得在现代社会境遇中的价值合理性基础与前提”。(林楠,2005:38)中华传统美德是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强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着重实践,把个人和集体、社会统一起来,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必然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力和凝聚力,对学生自身、校园建设,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产生无限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林楠,论全球化视域下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5(9上):38.

篇4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普及管理榜样表率左鹏系列活动左鹏教育网络左鹏提高整体素质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事实上,及至今天,随着工业文明崛起,世界统一市场的建立,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日趋频繁,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仪助你成功",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今天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通过其自身充分认识,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摒弃陋习,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应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呢?以下浅谈个人看法。

首先要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目前,小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较薄弱,想改变这种现象,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学校可根据各自特点,开设礼仪基础知识课程,提高学生礼仪理论知识;举办家长礼仪学习班,定期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礼仪知识教育,帮助家长提高礼仪素养,使其在家庭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社会舆论、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穿行有关礼仪知识的教育,最好将礼仪知识编串成小故事、小品等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更好。

其次要强化各项管理。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内化过程。所以,学校除必须结合纪律教育,以规章制度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外,还可成立学生文明执勤队,加强校内值勤和校内纪律检查。与此同时,制订具体评分标准,将其列入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中,狠抓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习惯和纪律秩序,使之养成自我教育习惯,从而促使文明礼仪教育从表到里逐步深化。

第三发挥榜样表率作用。马卡边柯认为:老师的行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决定性意义,教师做的通常是比说的起着更大的影响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做到教人者先正己,为人师表,爱护且尊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礼貌用语,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最生动的教育,使师生携手共创尊师爱生,勤学识礼的文明校风。

当然,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周围的同学,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平时可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对学习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肯定及表扬,让他们得到满足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进取心,继续发扬优点,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鞭策,使之加入并向优秀行列进军。

第四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坚持传统与时代性相结合,把重点放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上。对学生的行为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手段进行教育、训练,防止造成学生消极逆反的心理,完成从礼仪规范的学习模仿到文明礼貌习惯形成的内化过程。

学校可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向学生宣讲文明礼仪守则;举办文明礼仪知识专题讲座和常识竞赛;组织学生观看革命影片和参观革命老区,帮助"五保户",为军烈属做好事为他们送温暖……,寓文明礼仪教育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之中,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学礼、识礼、讲礼的浓厚氛围。

篇5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细节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

一、要求要“低”一点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期间,校门前后纸屑乱飞,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整洁,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让教师们很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状况,笔者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人手。学校德育处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第一份“我爱我校,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校为家,共同签名郑重承诺:不在校内乱丢一片纸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简单的签名,却许下了一个重重的诺言,同时我们注重每天卫生打扫,加强平时检查和监督,两周后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月后德育处向同学们发出了第二份倡议书“弯弯腰”,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此项活动自始至终训练着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要“实”一点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德育工作者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地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党之类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中小学生来说,教育者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教育者感到尴尬。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人手,讲究教育实效。如上面例子,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应该在教育中让孩子知道该怎样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譬如开展如“好孩子,做家务”的活动。用实际的行动取代高调的口号,让养成教育变得务实而有效。

三、评价要“细”一点

行为习惯就是生活中的细处,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做好生活中、学习中的细小地方。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因为近年来布局调整,学校合并后,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为此学校德育处为了便于学校日常规范管理和平时各班级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了学校一日常规细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细则》,我们认为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上,应集中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四个方面,并进一步将四大方面一一细化,如“文明礼仪”这一重点的训练要点有:1.认真参加升旗仪式;2.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3.尊敬教师,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候;4.尊敬长辈,学会照顾和感谢亲人;5.会使用文明用语;6.不在教室和走廊追逐打闹;积极参加活动,观看比赛或演出时文明有序等。每天学校蓝色小队(负责纪律礼仪检查),绿色小队(负责卫生检查),黄色小队(负责两操检查),红色小队(负责文明监督),四个小队的队干部依据细则要求对全校各班级常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鼓励各班争创“文明班级”。班主任则依据细则》要求上的规定加深了对班级的常规管理,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方法要“活”一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对小学生思想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一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步人小学,只有在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识、学会合作,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平时站队做操时,学生会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说:“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静齐……”,这样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些低年级孩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老师给他们自编了一个童话,说一个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孩子与文具们的故事,小男孩上课玩弄爸爸给他买的新文具,老师讲的课他也听不进去,文具们不和他交朋友,最后小男孩克服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事实证明,这些充满着童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或童话,给我们德育带来了预期效果。如果我们能把适应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从他们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的事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载体,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故事,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也就起到良好的效果。接下来的日子里课堂上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也总能看到他们端坐的身影。此时此刻,笔者不禁想起乌申斯基说过的一句话:“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与其严肃地说上几十旬“上课不要做小动作”的话,不如用愉快的心情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

五、惩罚要“加”一点

篇6

《教育纲要》提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是强调正确处理内容选择的心理学依据和知识内在逻辑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内容体系组织的根本性和规律性问题。《纲要》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把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主要内容划分为2类,一类是个人礼仪,一类是交往礼仪。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先把自身做好,就有了文明礼仪相互交往的基础,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又促进个人追求文明做人。《纲要》还分别对小学1—3年级和4—6年级、初中生和高中生规定适应其年龄特征的内容。不同学段的内容有各自的重点,便于学校和教师组织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内容安排体现了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直观后抽象,螺旋式上升的内在知识逻辑,符合中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认知逻辑和活动逻辑特点。主要内容很好地处理了文明礼仪教育的继承和创新、理论和现实、知识和行为等辩证关系。除此之外,还特别注意解决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实际问题,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内容的安排并不等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而是为组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性意见,使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相对规范的要求和参考大纲。

那么具体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第一,加强养成教育,从细微处入手,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坐、立、行、走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而这些又关乎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学生能够学会“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就会衍生出如何待人接物。例如与人谈话的时候要眼睛看着对方、学会倾听,这样的要求不仅适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同样适用于学生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能力。试想一个能够用心倾听别人的学生一定能了解到对方的想法、从而去理解、尊重对方,也许是尊重对方的语言、也许是尊重对方的规定,这就不会再出现新加坡式的语言提醒了。

第二,加强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教会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灵,能够体察他人的辛苦。清明节的时候一次严肃的扫墓行动会使得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知道前辈浴血奋战换来的今天多么值得我们珍惜;妇女节的时候一次感恩母爱的教育会使得学生从做一件小小的家务感受到母亲日常的辛劳,从而学会孝敬长辈;劳动节的时候一次街头清扫也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清洁工人的辛苦,从而不再出现随手丢弃垃圾的坏现象;儿童节的时候一次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会使得学生知道友情对于自己关爱他人的重要意义;建军节的时候,一场雷锋的故事会会使得学生知道付出远比获取更加重要;国庆节的时候一次盛大的演出会使得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我们本该拥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其实这样的小事时时都在,只要我们用心,教育无处不在。

第三,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文明礼仪的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好模仿,同时他们对于师长又有着无限的崇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作出表率,以自己的良好师德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强化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抓住一切契机,将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落到实处,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

篇7

一、运用网络平台对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有重要意义

网络管理平台具有数据存储,信息查询,互动交流等功能,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方面,运用网络平台对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既可以对小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对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家长等进行及时反馈,有利于学校、班级、课堂对学生行为有效的教育管理。

1.有利于对学生在校行为进行反馈。在传统的学生行为教育管理中,学生的行为主要依靠值日生记录,放学后再交到值日老师手上进行汇总整理,经过一番折腾后才能将结果发给各班班主任,如需要再由班主任告知家长。信息源与传输终点间经过了多个环节。运用网络管理平台,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登记后,由系统快速地将信息归类、存储,班主任、学校管理者、家长都能在异地即时查询每个行为记录,加强了教育的时效性。

2.有利于学校、班级、课堂管理一体化。在现阶段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都是独立进行,每个人各有一套评分标准,而且有些时候管得严格些,有些则比较宽松,有些甚至放任自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效果不明显。运用网络管理平台,全校确立统一的评分标准,统一要求,使学校德育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有序。

3.有利于对学生行为评价。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往往都会进行评先活动,如“文明班”、“文明生”,等等。评价都应该有一定的评价依据,如果要收集各班、各生平时的表现登记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将是—个不小的工作量。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活动管理者只需点击统计按钮。系统自动根据日常所登记的情况进行评分统计,评出优秀的个人或集体,结果公平公正。学期末,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系统知道学生本学期的表现,写评语也有根有据,更加真实客观。

二、运用网络平台对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实施管理

运用网络平台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网络平台的现实作用主要通过校务日志管理、班务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学生行为评价和家校互动等功能来实现。

1.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校务日志管理。校务日志是学校每天的值日老师、值日生对学校情况进行记录,通常包括出勤、两操、早午读、文明礼貌、仪容仪表、纪律安全、班容班貌、规程队、好人好事,等等。值日生在值日过程中发现突出情况立刻用记事本记录。

2.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班务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在班上,乱扔垃圾、欺负同学、辱骂同学等这些不良行为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制止,而热心帮助同学、文明用语等良好的行为则应该受到鼓励。一个成功的班级管理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队。班干部可以将班里发生的突出事情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登记、加分或扣分。

3.运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积分进行。每学期开始,系统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基本积分。当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系统根据登记情况,按照预设分值进行扣分,相反则加分。

三、发挥人的积极性,使网络平台教育管理更有效

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网络平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1.值日生要切实做好登记。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的基础是学生行为基础数据的采集、登记,没有基础数据一切成了空话。学校每天的值日生必须如实登记学生的违纪行为和文明行为,做到不偏私、不包庇,公平公正,让数据源可信度高。

2.值日老师要做好引导。值日生也是学生,经验较浅。值日生如何做好值日登记,既有赖于老师的教导,也有赖于老师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解决。

3.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工作。网络系统在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中始终是管理辅助工具。系统能便利地提供有用的信息,班主任应该根据信息采取及时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教育落到实处。

篇8

1992年底,刚出任福建省教委主任仅3个月的郭荣辉同志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德育要在实效上下功夫,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一项加强基础文明的教育活动。

首先,省教委对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区文化环境的中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在调查的近3000名学生中,有60%的学生显示出不诚实倾向;52%学生很少或从未干过家务事;25%学生很不情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26%学生受挫能力较弱;90%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等。中小学生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1993年6月,福建省教委召开专题研讨会,提出了以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分年级实施不同德育内容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从小学到大学一个目标、一种模式、一个方法的一般化作法;按郭荣辉的话说,就是扎扎实实地教育中小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健康向上的基础道德,最终升华到理想信念、政治觉悟上。。

为了使基础道德教育贴近学生,更富有实效;福建省教委颁发了《福建省中小学道德教育实验指导纲要》,确定了“自尊、自爱、诚实正直、勤劳俭朴、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爱国爱乡”等20条德育品质纲目及其实验操作的细则,并在全面部署的基础上,分两批选定140所中小学作为全省道德教育首批试点校。

与此同时,福建省教委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995年3月颁发了《关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若干具体要求》,从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生活俭朴、吃苦磨练和孝敬父母等五个方面分别对学生、家长和学校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要求。如要求小学生每天应做15分钟以上、中学生应做30分钟以上家务劳动;上学不能带矿泉水、易拉罐及其它零食;学生参加春、秋游及校外活动,小学中年级、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应分别步行3公里、5公里、 8公里、10公里以上;长辈生病时,要主动问候,端茶送药,看电视不与长辈争频道等。这些要求,虽然细小,但具体明了,便于检查测评。

为使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常抓不懈,福建省教委还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基础道德的具体表现贯穿于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游玩、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并探索了学校、家庭、社会行为规范的内涵。确定了学生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起床、就寝、用餐等家庭规范,行路、购物、游览等社会规范。以体现德育工作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精神。

通过几年来坚持开展中小学生基础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福建省中小学德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推动了中小学德育的系统性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德育工作者以开展中小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使德育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单一走向系统,形成了浓厚的理论研究氛围,为德育改革提供了近100万字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篇9

以全面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以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具体做法

1、建立以班级和少先队为主体的活动网络。由校长亲自领导,少先队总辅导员具体负责,班主任直接操作。

2、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年段优胜竞赛活动,开展“六项评比”活动,每周评出年级优胜中队。

3、每周的中队常规竞赛结果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并公布表彰。

4.、狠抓基础文明建设,促进行为习惯养成。①抓学习宣传。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生中大力宣传“五提倡、五禁止”(即提倡文明礼貌、提倡遵章守纪、提倡助人为乐、提倡勤奋学习、提倡艰苦朴素;禁止吵嘴斗殴、禁止乱涂乱抛、禁止偷窃赌博、禁止看黄打牌、禁止抽烟喝酒),明确文明学生标准(即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做到人人明白,个个自觉执行。各班要抓紧、抓实一日常规,要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开学初,抓好乱抛纸屑、随地吐痰、用脚蹬墙等不良行为的纠正,要求学生自备废物袋,自查自纠。班主任要指导值日生扫地,清理包干区,必要时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干,联络学生之间的真情,树立起班主任良好的形象。要求各班每天记载好人好事和违纪事件,并和学生操行等挂钩。②抓检查落实。各班根据本班实际,制定班纪班规,抓好良好班风的建设,少先队大队部加强督促,实施师生双轨检查,对学生卫生打扫、两课两操、黑板报、佩戴胸卡等情况,坚持每天检查评比,及时公布,利用公告栏表扬先进,鞭策落后。③抓行为养成。对本班各项情况进行自查,采用量化管理,开展一事一评,及时表彰先进,批评后进,抓好全班均衡发展。④抓评比、总结、表彰。学校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定期表彰文明个人,学校大力表彰文明程度高的班级,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期末要大力表彰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以先进的文化占领每一块阵地,清除思想教育的死角,办好学校专刊。抓好教室环境布置,张贴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定期出好黑板报,美化校园环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1)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2)狠抓养成教育。从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把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抓实、抓细、抓持久。继续开展“六项评比”工作,加强校内文明监督岗的作用,改变和规范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3)强化安全卫生工作。学校将以抓好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和防火教育等为切入点,定期开展自查、整改活动,做到防范于未然。(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校继续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结合“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把心理健康与“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转化率。

活动要求

1.学校督导队员(值日生):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劝导耐心有礼貌,维护规范最主动。由少先队负责上岗培训。主要由四、五、六年级班主任推荐。

(1)要求:思想道德好,行为习惯好,责任心强,有礼貌,敢于与不良习气作斗争。

(2)职责:每天早上上学前和中午午休后到达工作岗位,要求佩戴标志、红领巾。

对来上学的同学进行行为示范和指导,发现有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如路上同学追逐打闹、吵架、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穿戴不整齐、语言不文明等)。

2.年级优胜中队:

(1)每周以年段为单位进行评选。

(2)要求:各班学生的红领巾、学生牌的佩戴情况检查评分,负责本年级规范分周重点的检查评分,负责记录本年级学生间打架等严重事件,负责情况反馈,并在“六项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

3.行政值日职责:

履行岗位职责。巡视校园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损于校容校貌校风的现象和事件,记录好学校日志和“六项评比”记录簿。

4.教师值日职责:

在上课期间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指导,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听课评价指标体系,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尽量独立处理,问题严重要及时与学校领导、值日教师取得联系。平时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随时发现和处理有损于校容校貌校风的现象和事件。

表彰

篇10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

一、从小事做起

由于冕宁县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时间,校门前和操场边纸屑、纸饭盒、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卫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让老师和领导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情况,我仔细分析原因,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入手。教育学生"学校是我家,爱护卫生靠大家"。要求不在校内乱丢一片纸屑和垃圾,同时我们学校注重每天打扫卫生,加强平时检查,并且每天我们都进行三次扫除,晨扫(早上学生进校首先就要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净的环境中进行愉快的学习)。午休后学生回到校园又进行一次扫除,下午放学后进行一次。每一周都设立卫生流动红旗,以激励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让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学生也养成不乱丢纸屑和垃圾的良好习惯。

二、从事实入手做起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多次苦口婆心的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人民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学生来说,难以把握,让我们感到尴尬。我认为小学生德育不要走出"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讲究教育实效。比如: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伟人的故事和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组织学生收看中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像,告诉孩子们一次次升起国旗、一遍遍奏响的国歌、一声声为中国人加油的呼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就是对自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告诉小学生,你们能做到的不是马上为国争光,而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爱家、爱校园、爱班集体也就是爱国。为此我们开展了"好孩子做家务活动"。安排各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家庭作业情况,若发现有不按时完成或乱写乱画,应付了事等现象就及时与学生沟通,并且师生共同监督,对于有进步的同学要随时发现"闪光点"加以表扬,在队会课总结班上一周来的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经过长期努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端正自己的行为。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实际的行动取代高调的口号,让养成教育变得真实而有效。特别是孩子家长们很感动,他们认为学校教育方式很实在,孩子们进步很大。

三、以身作则做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小学生眼里的老师往往是神圣的,他们的举止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老师用爱来教育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影响他们,让其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教育。我校开展了"弯弯腰"活动,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放入校园近处的垃圾桶,学校领导、教师做好表率作用,看见垃圾马上把它捡起来,学生看见跟着做,每次大扫除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老师不是站在边上用嘴来指挥,而是亲自跟学生一起擦玻璃、瓷砖、一起拖地,学生看到老师亲自劳动,也干得更欢了。这样就训练了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活动为载体做起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活动。学校组织多项集体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培养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组织各班参加"六一儿童节大型文艺演出"、红领巾心向党、学习雷锋精神、学校运动会、班级故事、作文比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黑板报评比、美化班级评比,组织学生参加农村学校少年宫的各种活动(经典诵读、二胡、电子琴、古筝、美术、书法、篮球、棋类、科技等)。通过深入浅出的活动载体,这样一来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增强,懂得要爱班级、爱校园,教育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从细微处评价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