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图书资料工作 发展趋势 应对策略
1. 经济社会图书资料工作的地位
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也成为高等教育的支柱之一,因此,图书资料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不仅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更是一个国家整体的教育素质高低的衡量标准。经济社会主张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使得信息技术脱颖而出,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不断提升的需求。
2.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
2.1技术手段现代化
图书资料工作也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地迎接挑战,使其自身所蕴藏的丰富知识与服务社会的活力与动力充分的体现出来。要先提升自身的建设,不被社会和历史所淘汰,就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抓好管理这一关,实现图书资料工作的现代化。
经济社会,讲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以保存古老以及现代人类宝贵文化遗产为主要任务,而现代的管理理念应该是将有限的资源利用起来,用流动的知识来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很显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都需要通过图书资料来获取更多超前、实用的信息。特别是传感技术和储存微缩技术出现,使得资源信息化成为主流。而对于我国而言,由于种种的原因,图书资料工作的现代化步伐缓慢,进程不顺,体系欠佳,相当一部分的图书资料工作依旧采用落后的手工模式服务。经济社会中,知识作用无可替代,要顺应时代要求,在图书资料的管理上尽快实现自动化,从图书资料的采购、编目、检索以及存储都要由计算机处理,向读者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开发,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资源的功能。
2.2服务职能信息化
当今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运用与信息的获得,再次两者的进行中,信息服务的作用不言而喻,地位也日趋重要。图书资料工作的开展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图书资料部门应该设立图书资源信息咨询处,确定咨询的范围,而后以宣传栏、宣传专题报道以及个别解答等方式对前来咨询的读者提供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答复。
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表现出它的价值,图书资料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国内外的情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筛选评价等传递给读者,也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对个别的内容或书籍进行追踪,利用馆藏文献进行专题的索引,将资源提供给读者利用。对于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专题、不同层次的文献进行数字化分类整理,节省了读者搜索资料的时间服务更人性化、便利化。
2.3人员素质高端化
读者的范围与数量不断扩大与增长的同时,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上升。未来,一个虚拟的图书资料工作的管理人员要能够按照读者的要求,从大型的专业数字图书馆中快速准确的搜索、提取出读者需求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甄别、加工、编制与此相关的杂志刊物等供给用户使用。
图书资料工作的管理人员想要适应知识与社会经济时代的要求,除了加强图书馆结构管理这一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传统的图书馆工作者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这是由传统工作模式所影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考虑就业职位的时候把图书馆工作排除在外。现如今,图书资料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同时熟悉网络资源管理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等等。
3. 图书资料工作发展的应对策略
3.1树立信息前沿意识
我国信息传媒等新媒体的发展起步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迅猛,总体并不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比如手机、网络等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很接近。早在2007年国家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就把数字出版技术和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中。要想贯彻国家规划,首先就要树立信息前沿意识。
国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产业信息现代化也紧跟时代变迁步伐,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图书资料工作信息意识落后,管理思想保守。首先从领导层面来说,一些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图书资料工作漠不关心,更别提现代化建设了,对图书资料工作的投资也是少之又少。其次,从图书资料工作者的层面来说,他们往往认为图书资料的数字化转变、现代化管理是对于几个大型的国家图书馆而言的,低层次的图书馆无所谓,只要做好日程的借阅、分类、查点等日常的工作就可以了。存在这种落后保守、不思进取意识的图书资料工作者大量存在,使得我国图书资料工作的整体数字化进程缓慢。
3.2树立协作意识
经济社会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协作意识却很难建立,特别是真诚的协作意识。大家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比较熟悉,但对于资源共享去不怎么关心。虽然国家的呼声很高,但是能够真正实现的却只有几个大型城市而已。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的图书资源仅限于自身的使用,由于这种实力与经济的限制,要想建立网络平台的虚拟环境资源共享有很大的难度。
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困难就有办法,因地制宜,基础合作是解决之道。全国统筹行不通就实行地域统筹,采取基础性协作。市级、县乡级图书馆实行联合互动,资源共享以求得共同发展。这种基层的、基础的合作可以实现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的双向共赢。这种协作关系的确立不仅是利益的双向互动,更是权利和义务的分担,若不然,合作关系很难维持。
3.3树立技能意识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图书资料共工作的现代化技术管理已经来临,工作者不断面临着技能的挑战。已编目工作为例,传统的手工型编目转变为网络型编目,图书资料信息的传递由纸笔模式被计算机所代替,这就要求资料员掌握快速处理信息的最基本的手段。再者,网络传播大多依靠的是多媒体之间的相互转换,用户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打破作者向读者单向传播的束缚,可以进行同步的互动。这些要求都向工作者发起了挑战,因此,图书资料工作的管理人员要熟悉电脑操作技术,多了解“数字化”的相关技术,树立“技能意识”。
3.4树立服务意识
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是“以书为本”,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就难免有“重书轻人”的色彩。才此以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到发挥,继而服务意识薄弱、态度不端正,使得人力、物力、财力严重浪费。图书馆的整体评价是由图书馆建筑、信息资料和图书馆员构成的,三者所占比例中,图书馆员最高。可见,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对于图书资料工作来说,优秀的工作人员是首要的资源和财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图书资料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要树立服务意识,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全新的网络环境,全新的技术应用,全新的信息载体,全新的服务理念,图书资料工作要不断地完成角色转换的任务,工作者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技能,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即将遇到的问题。经济社会条件下,图书资料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已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知识产业发展层次的重要标尺之一,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我基础的工作,为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饶蕴.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创新服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
篇2
关键词: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融资;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引言
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在于推进科技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只有基础建设良好、周边配套措施全面、融资渠道顺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才能吸引到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入住,如今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成为开发区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同时各类资本也需要好的投资渠道,而开发区的企业正是这些资本投资的对象,所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前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做好投融资工作。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投融资的作用
1.投融资的必要性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投融资有助于激活生产要素,从而提高生产力。总的来说,中国当前处于一个很好的投资时期,沿海城市在投融资方面是我们开发区学习的目标,外商在我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比较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从那些发展得比较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来看,投融资工作有助于开发区将自身的潜力转换为自身的实力,并做好相应的土地开发和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发挥出开发区的作用,提高开发区的竞争力。
2.投融资的实质和目的
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做好平台和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投资者进入开发区,成为开发区入住企业。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主要在于开发区要做好自身的建设,具体包括土地开发以及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一系列建设内容需要大量的资金。开发区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当前资金状况以及开发区未来的发展,从多个渠道募集资金,主要是开发区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从而满足开发区的正常运营。也就是说开发区进行投融资的实质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开发区,使开发区能够有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当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融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投资主体单一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所需要的公共投资也越来越大,而当前开发区投资的主体大多为政府财政或开发公司投入,给这两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开发区在建设时对文教、卫生和体育等公共设施会有一定的要求,开发区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但是当前投资主体单一,给经济开发区的正常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开发区在投融资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募集建设资金,但是这种方式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在开发区的投融资方式上缺少足够多的探索和尝试,融资理念也比较落后,导致开发区建设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甚至由于融资的问题导致很多开发区烂尾等。
2.政府投入力量有限
开发区无论在财力还是精力上都十分有限,所以如果单靠开发区政府的力量,很难形成强有力的招商能力,开发区的建设效果也不够好。从当前开发区的运营状况来看,开发区能够投入的力量很有限,另外政府一旦参与到投资经营中去,相应的各种复杂纷繁的经济事务也相应而来,投资决策也会有“暗箱”操作,社会也难以督促,政府无法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也会影响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三、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好投融资工作的具体措施
1.做大金融业
一是加强与周边区域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政府的推动下与周边城市如九江和抚州等展开密切的金融合作,推动金融同城化,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是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区在市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目前已经颇有成效,仅2014年全市就引进了各类金融机构9家,其中银行2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3家,这些金融机构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更为雄厚的金融支持。
三是积极推动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好“新三板”挂牌工作,目前南昌市已有十多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挑选部分优秀企业冲击“新三板”挂牌工作。
2.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利用保险资金,南昌市水司已经与浦发银行南昌分行、长江养老保险公司合作签订了10亿元7年期的险资债券投资计划,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牵头做好企业与保险资本的接洽工作,使开发区内企业能够积极利用保险资金。
二是申报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由南昌银行发起的金融租赁公司已经与银监会进行多次汇报沟通,相应的申报材料也在准备之中,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将有效地提升南昌市的金融发展水平,也能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金融服务。
三是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目前南昌市已经筹集了15.2亿元,用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引入有实力、有品牌、有信用的GP和LP,对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很多企业展开投资工作。
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在园区内设立金融服务机构,目前南昌市正在推行金融商务区建设,为全省的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极大提高了开发区内企业办理金融业务的效率。
二是园区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及时协调这些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选址、装修和开业等问题,园区会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并且在业务发展上与各部门进行协调,保证金融机构能够顺利开展相应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政府公开工作,园区协助市金融办做好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设立和开业的复审和相关业务变更审批工作,同时对园区内企业拟上市或新三板拟挂牌的企业做好认定和公开工作,协助园区内企业了解办事流程和需要准备的相关材料。
四、结论
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开发区健康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所以如何为区内企业引入更多的资本力量是开发区的工作重点,本文以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叙述了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投融资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事实表明,投融资工作对开发区的健康发展促进作用很大,开发区内的企业也在逐渐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谷子生产;存在问题;解决途径;技术措施
谷子是辽西朝阳半干旱丘陵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占全区粮谷作物的四分之一,但由于气候干旱,栽培水平不高,谷子单产徘徊在200kg左右,如何提高谷子的单产,探索谷子大面积高产稳产主要途径及高产栽培措施,改变谷子低产面貌,是朝阳谷子种植区农业生产中的重大课题。
一、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善待谷子生产
谷子虽然是较耐旱、耐瘠作物。但是,在水肥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潜力。目前,有些人不能辩证地善待谷子生产,片面强调谷子耐旱、耐瘠,将谷子种在山坡薄地上,施肥少,粗耕简作,待遇低,造成穗小、穗漂、秕粒多,以及缺苗断条,不能发挥很好的增产潜力。
2.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病害多
谷子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很低。但是,种植年头长,也会出现混杂退化现象。不提纯复壮,不注重选种和种子处理,致使引进的优良品种严重退化,病害增多。
3.种植密度过稀
谷子留苗密度过稀,习惯于“稀谷秀大穗”,不注重合理密植,发挥群体增产作用。不少地方行距一尺五寸,株距达3~4寸,每亩谷子不足13000千株,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导致谷子单产不高,亩产不足200kg。
4.播种期过早
辽西丘陵地区春旱严重,山坡地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就开始抢墒播种,平地盲目实行早播,虽然保证了一定的亩苗数和收成,但是,播种过早,使谷子各个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与辽西地区降水规律等自然特点不能相适应,造成“胎里旱”、“卡脖子旱”,开花时又遇到降水高峰,授粉不良,致使植株矮小,穗短、码稀、粒小发漂,秕粒多,产量低。
二、实现谷子高产的主要途径
在缺乏灌溉条件下的半干旱辽西谷子种植区,主要是靠自然降水来满足谷子生育期的需水要求。辽西地区常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雨量较少,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份上,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秋季降水较少,常出现春旱、秋吊现象。而谷子生育时期需水要求总体看来,也是两头少,中间多。苗期和生育后期需水较少,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需水分较多。拔节孕穗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2%,抽穗开花期占32%。为此,选择适宜的谷子品种类型,改革落后的栽培习惯,综合运用现代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建立一个以“中、矮、密”为中心的谷子栽培体系,是谷子高产、稳产的主要途径。“中”是采用中熟品种类型,是核心;“矮”是指矮壮的植株、是基础;“密”是适宜密度下的有效穗数,是关键。
在5月上旬播种,中旬出苗,使谷子的出苗——拔节在5月下旬~6月中旬,雨少利于蹲苗,拔节孕穗期赶在6月下旬~7月中旬,避免“胎里旱”,抽穗开花期赶在7月中、下旬,避免“卡脖子旱”,利于谷穗分化,灌浆期赶在8月中旬~9月上旬,雨量多渐少利于籽粒饱满成熟。这样,只有使谷子需水较多阶段与降雨集中期相吻合,才能实现谷子高产、稳产。
三、实现谷子高产的几项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种子处理
辽西地区谷子种植面积大,品种繁多。实践证明,在半干旱地区中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有明显的增产趋势。因此应选用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茎杆较矮,适于密植、丰产性高的品种,如:昭谷八号、山西大红谷、辽谷10号、张杂谷五号等品种。
种子处理采取“三洗”、“一闷”、“一拌”的做法:先用清水筛洗,后用20%的盐水筛洗,再用清水冲洗,捞出秕粒,晾半干后用种子量得万分之三的40%乐果50倍液拌匀堆闷3h,干后用种子量千分之三的甲基托布津及拌种双拌种。防治病虫害。
2.适期播种
播种期对谷子产量影响很大,播种过早,易缺苗,过晚,不能正常成熟,最佳的播种期是让谷子的抽穗期赶在七月中、下旬,使谷子需水较多的阶段与自然气候降水高峰期相遇。实践证明,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是5月5~10日,产量高。
3.合理密植
“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合理密植,处理好个体与群体关系,使谷子在各生育时期都能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地利用水、肥、气、热等环境因素,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
实践证明,坡地谷子亩保苗2.5~3万株,平地亩保苗3~3.5万株,高产田亩保苗4~4.5万株为比较适宜密度。
4.施足底肥,巧追化肥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没有万斤肥,难打千斤粮”。施足底肥,巧追化肥是提高谷子产量的重要措施。谷子施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做到底肥、口肥、追肥巧妙结合。可使谷子在苗、株、穗、粒四个阶段都有良好的营养条件。
底肥以羊、牛、猪、鸡粪最好,驴马粪最好不用,反之地荒,结合秋翻整地施入,做到以产定株,以肥保密,以密增产。亩产200kg每亩2.5~3万株,需农肥2000kg;亩产300kg,每亩3~3.5万株,需农肥3000kg;亩产400kg,每亩3.5~4万株,需农肥4000kg。追肥要在谷子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时进行,每亩每次追施氮素化肥20~30kg,钾肥10~15kg,对促进谷子拔节和穗分化,增加穗码数和粒数,提高谷子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5.加强田间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谷子各生育阶段的丰产长相是通过各种栽培措施来实现的,充分运用传统经验和先进技术措施,根据群体生育特点实行促根蹲苗,壮株防倒,保叶防漂等管理措施提高谷子的产量。
(1)压青苗,促壮根。壮苗先壮根,“根深才能叶茂”更好地吸收水分养分,致使植株生长发育良好。
辽西种谷子虽有播后压磙子保墒、保苗的传统,但对压青苗促根蹲苗注意不够,特别是对出苗前压“白芽”容易忽视,认为发芽就能出苗,其实不然,有时土喧种子根悬空,出苗后仍有死苗现象。压“白芽”既保苗,又能防治“土截”、“虫截”。
压“白芽”是指播种后5天左右,幼芽快要出土时,压一次磙子。
压“青苗”是指幼苗2~3片叶时再压一次磙子。一般压青苗两次。能有效地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发达,矮化植株,促使分糵,起到了壮根保苗,提高产量的作用。
(2)早间定苗、早铲趟,育壮株,防倒伏。壮株先壮苗,壮苗的关键早间苗,早定苗。农谚说:“谷间寸,顶上粪”。早间苗、早定苗不仅避免谷苗相互争水争肥,更重要的是改善光照条件,光强苗壮。具体要求:一寸疏苗,二寸定苗,三寸清苗。
谷子拔节前是田间管理关键期,“早铲早趟、多铲多趟、细铲细趟,苗发旺”,“锄头底下有火又有水”,不仅能防杂草、防旱、保墒,而且改善了土壤通透性,促进了根系发育。一般铲趟做到“三铲、一耘、一趟”。在间、定、清苗后各铲地一次,苗高半尺时用耘锄浅趟一次;当苗高一尺时,结合追肥,用铧犁深趟培土。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群,防止地上部分过早封垄影响透光。此时根系愈多,植株愈壮,防倒伏能力愈强。
(3)保护功能叶,提高成粒数。谷子抽穗后,株高定型,这时要采取叶面喷肥等措施,保护功能叶片,促进营养积累,加快灌浆速度。一般在抽穗、开花、灌浆期各喷一次肥硼肥(300mg/kg)或磷酸二氢钾肥(浓度2%)。
篇4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妇科,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核除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3年开展的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45例,其中原位旋切法核除肌瘤22例(研究组),子宫肌瘤传统核除术2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子宫切口大小、手术时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尿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数据显示研究组子宫切口(6.31±2.01)cm小于对照组(9.01±1.91)cm,手术时间(50.38±11.65)min短于对照组(90.56±10.78)min,术中出血量(48.65±20.43)mL少于对照组(100.7±34.21)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关于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尿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核除术可以与传统术式比肩,正在接受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关键词 腹腔镜;巨大大子宫肌瘤;原位旋切法;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b)-0009-02
[作者简介] 雷杰(1979.10-),女,蒙古族,辽宁喀左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30~50岁好发[1]。肌瘤过大(直径>10 cm 或子宫大如 12 孕周以上),曾被认为不适合腹腔镜手术[2],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不但可以手术,而且新术式不断出现。该院作为辽西地区腹腔镜诊治中心,自1998年引入腹腔镜技术,至今已独立完成各类妇科手术近万例。2010—2013年开始开展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核除巨大子宫肌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开展的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45例,其中随机选择原位旋切法核除子宫肌瘤22例(研究组),随机选择子宫肌瘤传统核除术23例(对照组)。研究组纳入标准:非绝经期妇女,病史采集及妇科体检完备,均经超声和(或)MRI证实单发非粘膜下子宫肌瘤,瘤体直径>10 cm。已排除粘膜下肌瘤2例,多发肌瘤1例,可疑恶变1例,其他禁忌症3例,并无其他主观排除因素。术者均有300例以上类似手术经验。两组样本中如年龄:研究组(45±5.8)岁,对照组(44±6.2)岁,营养状况(均为良好),肌瘤大小研究组(11.8±2.1)cm,研究组(12.1±2.3)cm,肌瘤分布部位(均为非粘膜下)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不涉及伦理学及利益冲突。
1.1 手术共同步骤
麻醉方式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常规步骤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留置导尿,下举宫器。建立气腹,设定腹腔内压力为12 mmHg,于脐孔上缘穿入10 mmTrocar,放置300角腹腔镜,观察有无粘连,肌瘤位置、大小及是否多发。于下腹部左右侧及耻骨上分别穿入10 mm、5 mm、5 mmTrocar,左下腹的Trocar位置可根据肌瘤部位大小进行调整。
术中干预 于肌瘤和子宫交界处注入稀释的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垂体后叶素2 U + 缩宫素10 U + 生理盐水3.7 mL),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1.2 手术核心步骤
研究组(原位旋切法):直接自左下腹壁Trocar进入旋切器,大抓钳钳抓肌瘤最突出部位,横向旋切肌瘤及其被膜至肌瘤外露,边提拉边旋切,边旋切边核除,不断旋切,不断核除,直至肌瘤完整核除,可吸收自封缝合线连续缝合切口,闭合残腔。
对照组(传统方法):使用单极电钩切口肌瘤包膜,分离包膜于肌瘤间隙,完整核除肌瘤,较大血管可用双极电凝止血,可吸收自封缝合线连续缝合切口闭合残腔。再用旋切器将肌瘤旋切成条柱状取出。核除肌瘤组织行冰冻病理检查,回报全部为子宫平滑肌瘤。
1.3 采集数据
包括两种术式的子宫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显示数据均呈正态分布,然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1.5 随访方式和方法
采取电话和门诊随访,共计3次,分别于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方法包括问诊,查体和超声检查。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数据比较
全部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转开腹,术后病理诊断与冰冻结果全部相符。表1数据显示研究组子宫切口(6.31±2.01)cm小于对照组(9.01±1.91)cm,手术时间(50.38±11.65)min短于对照组(90.56±10.78)min,术中出血量(48.65±20.43)mL少于对照组(100.7±34.21)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关于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尿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
术中均无出血、无肠道和泌尿道损伤,术后无尿潴留、无感染[3]。研究组术后发热2例,对照组3例。术后随访1年,患者月经均恢复;最后一次随访经超声证实,子宫形态正常,肌瘤无残留及复发。
3 讨论
3.1 传统术式面临的挑战
子宫肌瘤腹腔镜下核除术是保留子宫的经典术式,对于巨大肌瘤,传统核除术的子宫切口大,肌瘤核除后残腔大,术中出血较多,缝合较困难。
3.2 原位旋切法与传统术式的对比分析
原位旋切法采取弧形切口,包膜切开瞬间,内在张力和外在附加力会使肌瘤暴露更充分;肌瘤包膜切开长度不必达到以往要求的肌瘤最大直径,使得子宫切口平均缩短3 cm,术后避孕时间随之缩短,受孕几率随之提高;操作中,术者的提拉,残余瘤体的相对固定,以及助手反方向的辅助,三种力的平衡使得手术更加稳健;同时边提拉边旋切,合并了旧法先核瘤再旋瘤,缩短了手术时间;随着核除进程的推进,术野愈加清晰,减少了副损伤;新法操作中频繁刺激周围血管,缩血管激素大量释放,减少了术中出血。整个过程融入了术者更多的手感和技法,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传统术式的安全性毋庸置疑,原位旋切法在术后排气排尿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上承袭了传统术式的衣钵。
3.3 该项研究的不足
样本偏小,个别事件少之又少,基于严谨的态度,没有盲目地机械地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卡方检验的统计分析;手术开展的时间不长,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妊娠率缺乏远期随访,新术式对于患者内分泌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缺乏远期评估。
术者娴熟的技艺是腹腔镜手术的灵魂,同样的术式不同的人做,结果可能大相径庭;不打好基本功,盲目地开展新术式,只能是邯郸学步。
新术式和旧术式是一脉相承的,一些新术式的开展,既是临床实践的客观需求,更是术者技艺升华的必然结果[4-7]。
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是每个腹腔镜术者应有的素养。对于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核除术完全可以与传统术式比肩,正在接受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对于特殊部位的肌瘤如阔韧带内和宫颈肌瘤还需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0.
[2] 李光仪.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7.
[3] 方梓羽,曾定元.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4):290-293.
[4] 黄浩,王刚,李光仪,等.电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18(5):305-306.
[5] 韩丽萍,郭书焕,高美,等. 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 45 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2):206-208.
[6] 艾战平.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53 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4):81-82.
篇5
【关键词】近视眼 屈光,眼 角膜
中图分类号:R779.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071-02
近年来,随着现代眼科屈光手术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视力。而透镜焦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对合理选择手术及设计手术方案非常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矫正的可预测性。因此,我们对840例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透镜焦度、性别与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本组840例(1670只眼)均为2007年9月~2009年4月来我院眼科接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所有病例无眼部不适症状,眼科常规检查无异常,排除散光≥2.00 D。年龄18~45岁,平均(23.35±4.56)岁。其中男性480例(954只眼),平均(22.4±4.26)岁,女性360例(716只眼),平均(26.15±5.89)岁。所有病例均遵从等效球镜原则(等值球镜=球镜度数+1/2散光度数),根据透镜焦度将1670只眼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6.00D),680只眼。根据性别分为2组,男性组480例(954只眼),女性组360例 (716只眼)。
1.2 检查方法
1.2.1 验光 对所有病例进行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瞳使睫状肌麻痹后用TOPCON RM-8000电脑验光,然后用枪影镜检影验光,结合瞳孔恢复后主觉验光,确定近视透镜焦度,透镜焦度以最佳视力最低度数为准,排除散光≥2.00 D,并计算等值球镜度数。
1.2.2角膜地形图检查 采用ORBSCANⅡ型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检查,分别记录角膜水平曲率K1值和垂直曲率K2值。
1.2.3 角膜中央厚度测量 用超声角膜测厚仪(DGH-500)测量角膜中央厚度每眼3次,取最小值。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AS 8.1统计软件分别对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透镜焦度 轻、中、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分别为(541.33±36.23)、(536.34±33.36)、(535.80±34.13)μm,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中、高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轻度近视的角膜比中、高度角膜厚。三组角膜水平曲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三组的垂直曲率分别为(43.71±1.46)、(43.95±1.60)、(44.39±1.63)D,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00 1),说明随着近视度数的增高,角膜垂直方向有变陡的趋势。见表1。
表1 轻、中、高度近视各组间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比较
2.2 性别 男性角膜厚度、角膜水平曲率、垂直曲率954只眼分别为(537.86±38.23) μm、(42.71±1.51)、(43.83±1.69)D,女性为(533.07±38.67) μm、(43.91±14.20)、(44.51±1.50)D,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透镜焦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角膜厚度与近视透镜焦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1~3]。范艳华等[4]认为角膜中央厚度与透镜焦度间呈正相关,角膜厚度每增加95μm透镜焦度上升1D。倪焰等[5]认为低度近视的角膜厚度最高,与其他2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中、高度之间的角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与本研究相似。本研究中低度近视与中、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
角膜曲率对近视透镜焦度的影响,国内进行了许多研究,结论尚有争议[6~8],本组显示3组间角膜水平曲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垂直曲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说明随近视度数的增高角膜垂直方向变陡。提示近视除眼轴增长外同时也受角膜曲率改变的影响。
性别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关系,本研究中男性角膜厚度为(537.86±38.23) μm,女性角膜厚度为(533.07士38.67) μm,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之间的角膜厚度差别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男性角膜厚度大于女性。也有学者认为角膜厚度与性别无关系[9]。本研究还显示,男性角膜曲率和女性角膜曲率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以上问题之所以存在争议,可能与所研究的病例构成样本大小及使用的测量仪器不同有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透镜焦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曲率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在眼的屈光系统中,角膜曲率对眼球屈光状态影响很大,它的整体屈光力大约为+43.00D,占眼球屈光系统的3/4,角膜曲率的轻微改变都会对屈光状态产生影响,角膜厚度个体差异较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角膜屈光手术前,精确地分析透镜焦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曲率能使我们在不同性别、不同透镜焦度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计划的设计上更趋安全。
参考文献
[1] 熊洁,邓应平.影响近视眼患者近视屈光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J].眼科,2006.15(5):321―323.
[2] 倪海龙,王勤美,许琛琛.等.Orbscan测量近视眼角膜厚度 [J].眼视光学杂志,2001.3(3):137―139.
[3] 吴苗琴,徐志能.洪朝阳.等.LASIK术眼角膜厚度与眼压及屈光度相关性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10):744 746.
[4] 范艳华,彭清华,曾自明.等.近视跟角膜中央厚度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2):81―83.
[5] 倪焰.孙建宁,魏春惠,等.近视眼屈光、角膜厚度与眼压三者间的相关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4,24(4):289―290.
[6] 杜连娟,孟样毓.陈明,等.近视眼的眼轴与角膜屈光力相关研究[J].实用眼科杂志,1998,16(6):361―362.
[7] 张悦,张国辉。廖世煌.等.近视相关的多因素分析[J].眼科研究.1997,15(1):54―56.
[8] 高昌卫,贺景波,孙红玲,等.4227只近视眼的角膜厚度测量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3,1l(4):353―354.
[9] 韦斌,具尔提,付玲玲,等.影响近视跟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6.6(4):818-820.
篇6
Keywords:digitaleconomy;institution;innovation
数字经济是一场数字技术推动的经济革命。这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以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推动力,以开放的知识为基础,从制造领域、管理领域、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扩展到包括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切经济领域,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体系。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1]。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2]。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3]。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4]。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5]。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企业与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即风险投资家)连同管理一道投资到年轻的、快速增长的、并且有潜力发展成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公司中的资本,风险资本是初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6]。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制度是一种增进和分享创新收益为目标的有效率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资本投资的运行特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资面向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中的初创企业;二是风险资本还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创业;三是风险资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正是这三个特点使得风险资本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新试错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把资本、技术和知识联系起来,赋予美国经济支持技术型初创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20世纪90年代,风险资本投资在美国发展迅猛(见表1),相继培育出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公司为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
进入新世纪,美国数字经济遭遇挫折,风险资本投资的绝对数额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削弱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统计表明,2000—2003年期间曾经接受过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在就业创造和销售收益增长方面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其他同行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见表2),比如2000—2003年期间,计算软件整体行业出现裁员8%,销售额仅增长5%,而风险资本投资企业却仍然创造了17%的就业机会,销售额高达31%。因此,风险资本投资正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
总之,无论是在美国经济繁荣或复苏阶段,风险资本都对美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中不可替代的“革新力量”。
参考文献:
[1][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2][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3]郭庆光.21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1996年电信法”的意义与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6).
[4]Rosenberg,Nathan.InsidetheBlackBox[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231-232.
篇7
尼克拉期・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一时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他准确预言了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其实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已经从理论上指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以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的封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所导致的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所促成的生产力进步超过了人类过去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总和。而在一个半世纪后,始自20世纪中期的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下述新趋势:(一)从生产力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在企业数字化生存成为必然的选择;(二)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在日益加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着一些全球问题,如能源、环境、人口、粮食、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离开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一个全球性的管理规则,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彻底解决;(三)从微观层面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跨国界的战略并购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环境的外部压力和公司内在发展战略要求,逼迫它们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步伐,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又加速了中小企业进入这一竞争队伍的步伐,从而使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四)从宏观层面看,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国民经济有可能实现更加依靠知识资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趋势,出现所谓的新经济。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向网络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次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的革命。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在由传统的资本经济向数字化网络经济转变。
二、警惕网络经济的西方范式
网络经济时代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倡导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Ⅱ)为开端。从1993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纷纷提出建立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自从互联网这一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以来,网络经济发展势头已迅猛超出了所有预言家的想象,正以几何级数高速膨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家是利用一种新技术,而且仅以它能否带来比不用它时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与巨大经济利益相关的重大技术发明,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几乎完全在于巨大的利益驱动。“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野蛮发家史,走的是一条强盗式的道路,它们通过掠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才换来了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一旦达到目的,就将一套冠冕堂皇的所谓贸易规则制定出来,将非法变成合法,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金科玉律。现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再一次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机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重温旧梦,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新一轮“圈地运动”。它们试图依托网络和信息优势,控制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使之朝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流动和积聚,以期达到像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大的资本优势控制世界一样,在21世纪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控制世界。这种“吸血鬼”式的网络资本主义特征是信息时代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它的实际价值和所产生的效益绝非首日之殖民掠夺,技术侵略等传统手段所能够比拟。
面对这一严峻形式,我们必须关注近10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这两个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势和它们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篇8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1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183-03
数字经济是一场数字技术推动的经济革命。这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以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推动力,以开放的知识为基础,从制造领域、管理领域、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扩展到包括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切经济领域,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体系。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 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1]。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2]。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3]。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4]。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 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5]。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企业与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即风险投资家)连同管理一道投资到年轻的、快速增长的、并且有潜力发展成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公司中的资本,风险资本是初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6]。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制度是一种增进和分享创新收益为目标的有效率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资本投资的运行特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资面向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中的初创企业;二是风险资本还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创业;三是风险资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正是这三个特点使得风险资本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新试错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把资本、技术和知识联系起来,赋予美国经济支持技术型初创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20世纪90年代,风险资本投资在美国发展迅猛(见表1),相继培育出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公司为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
进入新世纪,美国数字经济遭遇挫折,风险资本投资的绝对数额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削弱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统计表明,2000―2003年期间曾经接受过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在就业创造和销售收益增长方面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其他同行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见表2),比如2000―2003年期间,计算软件整体行业出现裁员8%,销售额仅增长5%,而风险资本投资企业却仍然创造了17%的就业机会,销售额高达31%。因此,风险资本投资正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
总之,无论是在美国经济繁荣或复苏阶段,风险资本都对美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中不可替代的“革新力量”。
参考文献:
[1] [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2] [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3] 郭庆光.21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1996年电信法”的意义与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6).
[4] Rosenberg, Nathan. Inside the Black Box[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231-232.
[5] 龚伟同.技术创新毁了苹果[J].商务周刊,2004(4).
[6] 宋玉华.美国新经济研究――经济范式转型与制度演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55.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American Digital Economy
HE Xiao-yin
(Commercial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篇9
【关键词】网络融合 中国数字电视 规划与发展
近年来,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迅速发展,数字电视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在网络融合下其发展前景相对宽广,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带动着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稳步发展,由于数字电视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电视产业的规划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数字电视通过借助数字媒体的感官传播,使展示过程中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发挥传播潜能,进而带动电视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升级。
1 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电视是传媒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凭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进程也逐渐向前迈进,信息技术作为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支撑逐步引领着电视产业的升级,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数字电视是我国数字化电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己经有将近二十多个城市,无论大中小都实现了整体数字化的全覆盖,甚至还有许多地区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多种业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完全实现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彻底转变和革新。随着创传播模式的转变和革新,我国卫星电视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其数字化传输质量有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卫星电视的数字化传播效率和效果也取得了显著提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数字电视逐渐发展起来,地面数字电视主要是指接受地面数字的电视信号来接收电视节目,首先电视需要具备接收信号的功能,零八年地面数字电视市场空前繁荣,而且数字电视产业逐渐向前发展,大部分的城市都开通了数字电视,进一步带动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2 网络融合下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规划
2.1 适应网络发展趋势
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论是获取资源,还是信息的传播,在这种时代的需求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首先要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网络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数字电视进行整合和升级,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革新与发展,其次要做好市场调研,通过对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需求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来保障其市场供应量,做好网络形势下的需求分析和产业发展,这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带动此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网络时代中,技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科技的要求与日俱增,产品的多样性和技术性是取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在重视产品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同时,还要将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与网络进行融合,如数字信息信息输送。电视视频等等,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功能来迎合消费者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这也是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保障产品质量,才能取得消费者的青睐。
2.2 遵守数字电视产业化市场规律
众所周知,数字化电视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对其需求量突飞猛进,同时数字化电视技术也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方向,将数字化电视与网络技术性融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追求是电视产业的发展动力,在进行产业发展与升级过程中,要满足市场的经营规律,掌握时机,提供市场服务质量,增加数字电视的经营规模,以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益和市场效应,提高市场对数字电视的需求,提高技术是水平,更好的对数字化电视产业进行科学性的规划和发展。
2.3 提高数字电视的技术水平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数字化电视的需求,在适应网络发展模式和适应市场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数字电视的技术水平,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还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制定出符合我国电视产业发展标准的策略,全面提高我国数字化电视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使我国的数字化电视产业以更加标准化、技术化、先进化的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全面开启我国数字化电视产业的新时代,在原有基础上革故鼎新,不断创造出更加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带动企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由于互联网的融合与发展,使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贸易模式开始逐渐出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好的发展,实现企业规划的同时,取得长远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和趋势,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业进入了产品同质化的竞争时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背景下我国数字化电视产业的规划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技术的升级,市场的整合,与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时代赋予中国数字化产业的任务与要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由价格理念向品质、品牌理念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分析与研究网络融合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规制与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汉辉,万兴,周慧.网络融合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规制与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10,04:1-8.
[2]万兴.网络融合下数字电视产业的竞合形态与企业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3,04:59-64.
[3]万兴.基于BRSCP框架的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02:26-31.
篇10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趋势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作用在于最大限度的保障当地电网运行的安全,优质和经济便利。同时作为电力生产以及电力的管理的前奏程序,电力调度的自动化为后两者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发展的铺垫。尤其是随着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等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此间,很多新的理论方法的出现,管理理念的革新等等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和智力的支持。
一,国内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状况
与国外相关技术相比,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注重对相关技术的引进,所以在发展上速度还是较快的。我国电网的自动化目前正处于过渡期和转型期,从第三代产品向第四代产品发展和演进。随着国际上组建完善了关于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所以基于统一管理和一体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电网调度自动化所面临的情况也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基本的规律和特征。当然主要还是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发展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下,极大的促进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在更为广泛的市场中进行配置,因而在其中发展的电网调度也或多或少的变现出市场经济所拥有的一些特征,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市场化的趋势。即电能供应的市场化。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更多的市场主体进驻在电力市场中,电网调度活动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活力,但是其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调度观念上的差异,应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政府指导下的行政手段的管理。应该学习将更多的市场经济的手段如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调节各类的电力产品关系,去发掘电力市场有的规律和特征。其次是信息量暴增问题。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力的需求日益强大,出了地区经济水平的改善,人们的要求变高以外,更多的是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电力方面的需求。所以电网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电力系统的构建也日益复杂,如果此时缺乏必要的应对的措施和方略,无疑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的构建造成影响。
此外还有电力运行的安全方面的问题。电网运行的安全问题是最为基本的问题,如果缺乏这样一层保证,所有的后续的发展将会受到质疑,最终都会影响到电网的顺利运行,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形来看,电网运行的整体环境让仍热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其一是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的投入,毫无疑问为电网的完善和高效的运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但是在改革和过渡的阶段中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风险,导致电网运行等方面的波动,所以电网的安全方面也受到了影响。其二是经济的发展,环境的破坏也在进一步的加强,最终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有时候沙尘暴等极其恶劣的天气都是对电网安全发展的极大的障碍。其三是电网发展规模上的扩大,导致管理上的困难也在加剧,管理,控制协调等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如果不能形成新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案,其带来的安全的威胁最终不会小于恶劣环境带来的危害。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新的挑战
无论如何,电网调度自动化在国内的发展速度都是喜人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注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发展中存在着挑战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而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而言,就是发展上的机遇。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同时也应该把握发展过程中的良好的机遇。
首先是国内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的西电东送问题。与之相关的有全国上下的电网的互联,以及电力市场化的大趋势对电力安全稳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其次是国家对于电网运行安全性的高度的重视,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纳入到整个国家的安全防御的体系之中,也就是提高了电网运行安全的防控力度。所以有人说未来的电力系统将是一个综合型的符合大的系统。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无法精确把握的方向和命题,但是如果从与之相关领域的诸多事务的发展态势来看,其发展的特征和方向应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笔者认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化的发展态势。网络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然化的趋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谁占领了网络的领地,毫无疑问就占据了市场的主要地位,这也许是商业化运作的规律,但是电力系统发展如果缺乏网络化的构建,将不利于有关信息的及时的传递和指挥,达不到强化管理的目的和统一指挥的要求。在网络化的趋势的过程中,重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不同层级之间的调度问题,如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调度问题,其次是相互隶属之间系统之间的调度问题。但是无论如何,其核心都在于相互电力系统之间的网络化趋势。
其次是数字化的发展态势。信息化时代的虚拟技术的发展速度极为快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重点都投入到信息化电站的建设和数字化电网的研究上,并认为这是一个发展潜力非常大的行业,市场潜力也及其巨大。电网的数字化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信息的数字化,其次是通信的数字化,再其次是决策的数字化,最后是管理的数字化问题,形成以数字化系统,综合来管理电网的运行全过程,极大的提高了管理和决策的效率。最终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的能力。
再次是智能化的发展态势。智能化是自动化等相关技术发展的必然,智能调度技术的发展在最大优点在于整合所有状态的电力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如动态系统观,静态系统等。同时也可以将运行中的一系列的先前人为的措施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包括对电网运行的常规化的监督和管理,警报和控制,暂时故障的处理,电网的优化整合以及协调处理,等等,总之电网智能化的发展是建立在所有相关领域发展的基础上的,因而也是其他发展程度的深化和提升。同时如果能够继续坚持建立智能化系统,将会对防控体系的构建,区域控制系统的构建,恢复控制系统的构建等等做一个综合性的总结,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和性能齐全的综合防控预防体系。■
参考文献
[1] 曹新慧. 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昌吉电网中的应用载《新疆电力》2004,年第4期
[2]藏琦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问题的研究与处理 载《西部煤化工》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