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年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治理年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吉安市委老干部局和吉安市浦发银行联合组成的帮扶工作队于8月份到驻点帮扶村汉溪村报到。为促进2022年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汉溪村的实际情况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路,经过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探讨规划,特制定2022年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年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主体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执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好产业就业帮扶,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等的有效衔接,推进各类帮扶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机制统筹等。要抓紧把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抓起来,尽快熟悉业务,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多种路径和模式。
二、基本情况
汉溪村位于马市镇东部,全村共有13个村小组17个自然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37.89亩,人均耕地1.56亩,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乌鸡为主。全村共454户1384人,脱贫户21户42人。村内目前共14个村,已经修建通组公路,17个自然村通生产用电及互联网站,并建有一座村卫生室。汉溪村的汪陂自然村系泰和乌鸡发源地,具有独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未突出汪陂作为泰和乌鸡发源地的特色资源和汪陂涂的生态禀赋。
三、工作计划
1、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今年计划有两大产业要尽快发展,一是乌鸡养殖项目,二是中药材种植项目。这两个项目都计划在汪陂开展,利用通往汪陂途中道路一侧的荒山养殖乌鸡和种植中药材。其中乌鸡养殖项目今年年底前初步开展,除了汪陂的荒山建立养殖基地外,同时我们也计划在汉溪村村部利用空地养殖乌鸡,涂绘乌鸡文化展示墙面,打造一个村部的乌鸡养殖的展示平台。中药材种植项目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由村委会牵头联系药材老板和村民对接。
2、村部改造提升,汉溪村村部年久失修,庭院杂草丛生,办公大楼办公设备严重缺失,包括办公电脑、空调、会议桌、办公桌椅等均需添置更换,计划今年把村部的整体环境进行初步改造,另外还准备在村部建立养老互助之家,方便村里老人用餐。
3、修复农田灌溉水渠,汉溪村有很多村小组存在农田灌溉水渠损坏现象,村民的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计划今年联系水利部门把无法正常灌溉的水渠进行修复。
4、开展高标准田园化建设,汉溪村作为一个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村庄,目前有1、3、4、5、8、9、10等小组均未开展高标准田园化建设,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田埂高低不平,影响了村民的农耕生产,计划今年联系有关部门,把汉溪村未开展高标准田园化建设的村小组都规划到建设名单中。
5、修通组路,汉溪村目前有4个小组未通组路,乡村振兴局已经拨付了40万元可以解决6、10两个小组的问题,还剩7、11两个小组共计2000米未通组路今年急需解决,预计需要资金60万元。
6、村里路灯亮化,汉溪村目前大部分主干道均无路灯,村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大约需要安装350盏路灯能够覆盖现在的道路,我们已经计划联系交通局,希望在年底前把该项工作开展起来。
7、建造大棚蔬菜基地基地,汉溪村目前的现实状况几乎没有村集体产业以及村合作社产业,唯一的村集体收入来源仅是汉溪水库每年的租金收入1200元。但汉溪村有肥沃的土地和大面积平原地块的优势,具备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我们计划今年联系农业农村局帮助我村建造20亩大棚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篇2
一、继续深化乡村一体化管理
1、积极推行 “县镇村一体化,医生进农家”模式,将县镇村卫生组织融为一体。实行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药品配送、统一公共卫生考核、统一新农合政策实施、统一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月组织培训;药品配送的方法措施)
2、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鼓励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通过整体托管、重组、联合办医、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区域协同医疗、组建医院管理集团、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医院与**医院结对子,与**外地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合作关系等等)
二、加强县级医院管理
1、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推动城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纵向流动的制度化、稳定化,加强县乡村区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和协调,促进纵向管理的机制创新,使县级医院与城市大医院对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辐射,建立完善县乡村一体、上下联动机制,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2、建立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支持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管理、县乡村互通互联的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为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立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从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居民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合理就诊流程出发,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沟通,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及时沟通患者诊疗信息,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方便双向转诊。充分运用已经建成的远程会诊系统,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试行患者诊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
三、强化监督检查
1、确保药品采购安全。把好药品准入关。
2、严格依法依规采购,规范采购行为。
3、加强对辖区内医疗药品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制。
4、加强对基层机构的巡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重点督导。
四、加强科室管理工作
1、制订年度计划,每半年和年底做好总结,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2、每月按时填写工作记录本及相关台账记录本,对 存在问题要有明确的整改措施。
篇3
为贯彻执行交通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政工程管理局关于年至年实施县际及乡村公路新建、改建及危桥改造工程的要求,加快我区乡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公路网络整体效益,并为了确保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依据原国家计委、交通部联合下发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和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以及市计委、市市政局《本市省道、乡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工程建设的实施办法》、《市农村公路及危桥改造实施细则》,根据《公路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
二、农村公路定义
根据原国家计委、交通部联合下发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
农村公路分为乡道和村道。
乡道,是指区行政所在地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
村道,是指乡(镇)通达行政村,以及连接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公路。
三、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范围是:
农村公路新建和改建项目是指符合市规划局和市市政局制订的《市城乡(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要求,并纳入市市政局上报国家交通部年至年建设计划的项目。
乡道危桥改造补贴项目是指年乡村公路普查发现的,并经市公路管理处调查并专题研究认定的27座乡道危桥以及新产生经区建委、区公路署确认的危桥。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
区成立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决定、协调和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由组长陈升平(区副区长),副组长杨卫国(区建委主任),组员沈英豪(区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邵雷明(区建委副主任)、方建华(财政局副局长)、张晓宁(区审计局副局长)、许生(区公路管理署署长)、各乡(镇)分管镇长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公路署署长许生同志担任。办公室设在区公路管理署,承担具体事务,主要职责是负责指导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日常管理工作,制订技术政策,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了解掌握工程进度情况,及时统计上报,适时组织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检查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稽查等有关工作,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
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落实相应管理机构,负责本乡镇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并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本乡镇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技术政策和管理办法,各乡(镇)人民政府应积极研究、落实配套资金,监督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及时总结、上报、交流建设和改造情况。
五、工作目标
在年至年,即用三年时间,到“十五”期末,实现以下目标:
㈠改造目前区现有公路设备统计量中乡道的等外公路中低级路面,使我区的所有公路全部达到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的等级公路标准。
㈡全区所有的乡(镇)、行政村通达等级公路率达到100%,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100%,使每个乡(镇)、行政村至少通达一条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的等级公路。
㈢到年底,消灭乡道的危桥。
六、补贴标准
本区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区、乡镇分工原则,项目建设和改造“以乡(镇)为主,区适当补贴”,由乡镇组织实施。各乡镇应按区里的精神,安排必要的地方配套资金。
市、区的补贴标准:四级公路路面宽度3.5~6米,每公里补贴20~30万元,三级公路路面宽度7米,每公里补贴40万元,二级公路路面宽度9米以上,每公里补贴50万元,危桥补贴为工程造价的1/3。
七、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新建、改造及危桥改造技术标准依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项目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及交通量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旧路资源,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和桥梁荷载等级,消除危桥隐患,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
㈠路线标准
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路线线位、线型满足规范要求的,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路线局部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可进行部分改造,避免大改大调及占用有限耕地资源。
乡道,至少应采用三级公路标准;
村道,至少应采用四级公路标准;
预测交通量大的或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等级标准。
㈡路面工程
新、改建的农村公路,必须铺设高级或次高级路面配套资金不足时,路基工程应一次建设到位,路面工程可分步实施。
㈢桥梁工程
新、改建的乡道桥梁应采用汽车—20级,挂车—100(含)以上荷载标准;当改建乡道时,对达到汽车—15级,挂车—80荷载标准的原有桥梁可适当利用。
新、改建的村道桥梁应采用汽车—15级,挂车—80(含)以上荷载标准。
㈣防护、排水工程
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应注意做好必要的排水和防护工程。对高路堤,沿河傍水路段应设置必要的挡墙、护坡等安全防护设施;对路面、地下、路基、边坡的排水要求应根据当地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涵配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面、路基及其边坡的稳定。
㈤附属设施
农村公路除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外,还应根据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按市公路处《关于规范设置乡道及乡道桥梁有关标志的通知》[沪路管养()23号]的要求,做好乡道有关里程牌、百尺桩、路名牌、公路界碑、公路标志和桥梁限载牌的设置工作,以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㈥绿化
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应在不影响行车视距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绿化。新改建农村公路的绿化工程应与公路设计、施工、验收同步进行。
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具体技术标准可参照附件一《市乡村公路技术标准(试行稿)》
八、组织实施
(一)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危桥改造组织实施流程
项目申报
项目业主向区建委上报项目申请报告,区建委汇总编制年度计划报区计委。
项目审批
区计委批复区建委报送的年度计划后,由区建委批复各乡镇项目申请。
抄送区公路署
项目设计
应由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施工图送区公路署备案
确定施工单位
项目投资额>100万元,采取招投标。项目投资额<100万元,可直接选择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
确定监理单位
应由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
项目开工
开工前,由项目业主组织召开施工图设计交底会议,并形成书面会议纪要,邀请区建委、区公路署、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参加
项目施工
原材料进行测试,并作其他相应测试报告,内业资料同步做,每月20日将工程进度月报报送区公路署
竣工验收
由项目业主组织实施,邀请区建委、区公路署、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机构参加,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格级,工程决算报审计
补贴资金拨付
工程达到合格级,工程竣工资料符合要求,工程决算审计完毕,项目业主提出请款申请,区公路署审核,区建委(区计委、区财政局参与)复核后统一拨付补贴经费。
(二)项目业主
农村公路新、改造和危桥改造工程项目原则上应由具备组织工程建设能力的乡(镇)人民政府承担项目业主责任,负责工程计划的实施和项目管理,对工程投资、质量、进度全面负责,执行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实行社会监理,同时,接受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公路管理署的指导和监督。
各乡镇上报凡列入年至年乡村公路、危桥建设计划任务工程项目,要求在本年度内实施完成,否则不予补贴(计划调整除外)。
(三)项目审批
凡纳入区各乡镇年~年农村公路计划任务书(附件二)、乡道危桥改造计划任务表(附件三)的农村公路及危桥改造项目。当年二月份起由各乡(镇)将项目申请报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审批,抄送区公路管理署。项目申请报告应明确项目基本情况,道路应明确道路名称、起迄点、长度、横断面布置、用地宽度、设计等级,桥梁应明确桥梁设计荷载、宽度、长度、桥名,项目投资额,计划开竣工日期以及申请补贴金额,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负责批复,抄送区公路管理署。
(四)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项目设计应符合《市公路技术标准》(试行稿)的要求,施工图设计抄送区公路管理署备案。
(五)工程招投标
农村公路新、改建和危桥改造项目在100万元以上,必须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农村公路新、改建和危桥改造项目在100万元以下,建设单位可选择具备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
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依据合同实施管理。
(六)施工管理
各项目业主应严格按照市市政局颁发的市政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施工全过程管理(如施工图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原材料测试,其他相应测试报告,文明施工管理,内业资料同步整理等),并接受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区公路管理署的检查、考核和指导。
(七)进度汇报
各项目业主必须在每月20日将当月工程进度月报表报送区公路管理署,由署汇总后上报市公路处和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八)交、竣工验收
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工程项目的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
工程项目验收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交公路发(1995)081号]的要求,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并对验收成果予以确认,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委派所在地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其他有质量监督能力的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评定,并提交质量鉴定书。
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格级,争取优良级。
(九)竣工资料
各项目业主应注重建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工程档案。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危桥改造的档案按“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归档范围”搜集整理。
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竣工资料必须在2个月内送达区公路管理署。
九、质量监理与建设监督
㈠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工程项目,必须采用社会监理模式,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㈡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委派的所在地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其他有质量监督能力的机构负责。
十、资金管理与资金拨付
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工程建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区里的补贴资金和各乡镇的配套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工程款,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从中提取管理费。
纳入区里资金补贴范围的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工程项目,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待工程竣工并通过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合格,工程竣工资料符合要求,工程项目决算审计后,由各乡(镇)负责请款申请,区公路管理署审核,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复核后,由区公路管理署统一拨付。
如发生下述情况,采取取消补贴或降低补贴金额的措施,具体如下:
1、工程项目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取消补贴。
2、工程项目未达到《市乡村公路技术标准》、应招标未招标、未实行社会监督、内业资料不齐全等要求的,降低10—30%补贴金额。
3、工程项目统计报表未按规定及时向公路管理部门报送的,降低5—10%补贴金额。
4、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必须达到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达不到优良率70%标准的,未达到标准部分按每公里降低3万元予以扣除,超过优良率70%标准的,超过标准部分按每公里增加3万元予以补贴。
5、凡工程项目被评为区级文明工地的,按每个项目2万元标准予以奖励。
十一、环境保护
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项目的设计阶段应体现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原则。
项目的实施阶段要加强环保教育,有条件的要推广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技术,严禁将废旧筑路材料倾倒在河内、路边污染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禁止任意从路基两侧就地取土修筑路基等破坏路线景观、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
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工程应注意与村镇建设和沿线绿化相结合,推进公路建设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十二、安全生产
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各乡(镇)要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安全管理办法,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严格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工作、文明施工。
对目前尚未实施加固改造的乡道危桥,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加强桥梁的日常检查工作。同时,设置危桥标志,做好限载或禁止通行的有效措施,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
十三、养护管理
根据《公路法》和《市公路管理条例》,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各乡(镇)要认真贯彻执行《市乡(镇)公路管理暂行规定》和《市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暂行规定》,对没有养护管理机构的农村公路,要研究制订长效的养护政策和管理机制、落实管理人员和资金来源,建立管理机构,以切实有效地加强农村公路和桥梁的维修保养,确保公路完好和畅通。
区公路管理署应将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纳入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包括路面、桥涵、附属设施等方面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逐步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公路管理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督促相关机构做好农村公路和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篇4
为切实保护耕地,控制耕地抛荒,稳定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委、区政府把治理耕地抛荒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制止耕地抛荒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湖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双清区关于制止耕地抛荒的若干规定》。严肃耕地抛荒责任追究制:由区人民政府与乡政府签定耕地抛荒责任书,其工作成效纳入全区年度文明目标考核,对辖区内出现连片抛荒3亩以上的乡镇,给予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党纪、政纪处分;乡镇人民政府则根据制止耕地抛荒责任书的要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定制止耕地抛荒责任书,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深入村组,逐村逐户摸清抛荒耕地底子,登记抛荒情况,逐丘逐块提出解决办法;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制止耕地抛荒管理,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生态建设和地力监测,并实行经常性监督检查。我们把治理耕地抛荒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作为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重要评比条件,村规民约中制止耕地抛荒的专门条款,规定农户不准在农保区内抛荒、闲置良田;不准在农保区内随意取土、建房、办厂、葬坟、挖鱼池等,在这“六不准”中,农户如违反其中任何一项,一律不得评为文明户或五好家庭。我们制止耕地抛荒的做法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广。**年,区纪委、区委政府督查室对全区六个乡镇耕地抛荒情况进行了两次督查,渡头桥镇新民村11组共有八块耕地抛荒,由南朝北呈带状分布,总面积为3.85亩。针对这一现象,及时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常委会根据**市农字[**]71号文件给予镇长、分管副镇长党内警告处分并在全区通报批评。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我区注重采取多种方法、方式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是通过机关学习日、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公务员、部门工作人员、乡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严格制止耕地抛荒的一系列文件、法规;二是通过各级信息员例会、乡村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强化耕地保护教育;三是结合“六五”普法,广泛进行耕地法律法规宣传;四是利用6.25土地日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广播讲座、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讲制止耕地抛荒的内容、范围、要求,从而有效保护耕地,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全区上下逐步形成了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大打耕地保护战的共识。
三、明查暗访,动态管理,确保监督督查到位
在农事季节对抛荒地进行明查暗访,加强监督,督促及早复耕。**年7月,农林局组织专门调查组对全区6个乡镇抛荒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抛荒重点地块及其抛荒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减少抛荒面积。同时采取专项督查,督查通报的办法,并设立了抛荒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农民群众举报。对群众举报的抛荒耕地进行明查暗访,查实后责令限期整改。
四、落实政策,建立机制,确保制度管控到位
篇5
全面贯彻中央乡村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新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人文、科技、绿色”的战略任务,按照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乡村为目标,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资源要素向乡村配置,扎实推进新乡村、新能源、新环境和新生活建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原则
(一)规划先行,稳步推进。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按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在工程推进中,根据技术成熟程度、资源禀赋和农民需求以及村庄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有计划、按标准分类推进,实现集约、节约、环保、安全建设。
(二)两级统筹,鼓励创新。“三起来”工程建设实行市区(县)两级统筹:市新农办协调相关部门全面统筹各项工作;区县政府是本区县实施工程建设的主体,在确保完成市规划的基础上,可自主选择符合建设方向且本地农民欢迎的建设项目。对区县创新且具有推广意义的项目、技术与模式市级给予奖励,并根据郊区农民需求将其充实进“三起来”工程。
(三)调动主体,惠及农民。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养农民责任意识,各项工程的实施要制定相应惠农政策,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务工机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建管并举,完善机制。“三起来”工程建设要突出实效,建管同步,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在工程建成后,及时进行产权移交,明确管理主体,确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制度,促进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三起来”工程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
年“三起来”工程建设,主要以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加强乡村沼气、生物质气化技术创新、管理维护和配套服务,年底前将现有“两气”工程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使已建成的“两气”工程全部实现安全、稳定、高效运转;以农宅改造和建设、公共浴室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材料在乡村的应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以治理养殖场环境、建设雨洪利用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不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的宜居指数;以加强运行管理,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为重点,大力推进管护机制创新,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基本实现乡村“生态环境靓化、生活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舒适化”。
四、建设内容
(一)“亮起来”工程
更换户用节能灯765.5万只;更换村内公共场所节能灯11680只;更换村内节能路灯45411盏;安装太阳能灯9700盏,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农业产业园区以及未安装路灯的村庄,已有普通照明路灯的村庄原则上不再安装太阳能灯,主要以改造更换节能路灯为主。
(二)“暖起来”工程
建设太阳能公共浴室133处(未含市发改委待批项目200处);对16900户农民既有住房进行墙体保温改造,对4160户农民新建住房进行示范建设,开展多种节能技术综合利用;建设800户地热采暖示范工程。
(三)“循环起来”工程
科学利用成熟技术,以“一站多村、联村供气”的方式发展大中型沼气站8处,大型生物质气化站8处,对以前建设的“两气”工程进行技术攻关改造,解决焦油污染问题,完善服务体制,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供气效率;新建生物质燃料成型加工厂3个;示范推广自动跟踪聚光太阳灶100台;推广户用沼气500户;建设雨洪利用工程150处;开展粪污治理工程和有机肥厂建设140处。
五、建设标准
新乡村“三起来”工程建设依据《市新乡村“三起来”工程建设规划(-年)》中的《市新乡村“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建设参照标准(试行)》、《关于乡村“两气”工程建设指导意见》进行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三起来”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创新,使郊区“三起来”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按照“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工作机制,市级成立“三起来”工程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全面统筹“三起来”工程建设工作。区县政府也要完善相应组织机构,履行相应职责。
市新农办负责全市“三起来”工程建设规划实施的总体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科委、市市政管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等市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联合检查等工作制度,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在规划统筹、标准制定、评估考核等方面做好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区县新农办负责对本区县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工作,要以工程规划为依据,结合农民实际需求,就年度计划任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推进措施、实施进度、完成任务时间及相应配套政策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二)编制计划,明确任务
各区县新农办要按本实施方案要求,编制本区县年“三起来”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台账,明确本年度拟实施名单、具体工程建设任务、各项工程的组织实施主体、工程进度安排和投资计划。各区县在确保完成市政府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自主建设内容,并于3月15日前将本区县实施方案及任务台账上报到市新农办备案,作为市各相关部门检查评估本年度“三起来”工作的依据。
(三)简化程序,农民参与
年“三起来”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全部下放到区县政府,特殊审批要求的除外。各区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完善审批程序,建立绿色通道,减化审批步骤,缩短审批时间,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凡是当地农民能干的,应当让农民去干,要把当地农民的参与程度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标准,并列入市对区县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
(四)落实资金,专款专用
按照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年“三起来”资金继续从三个渠道保障:一是市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今年继续安排48581万元,其中:新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市农委)44581万元,雨洪利用工程资金(市水务局)4000万元,这部分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市相关部门安排年度专项资金,各区县根据市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三是“三起来”工程维护运转费用以及各区县自主安排的项目,由区县财政自行统筹。各区县要设立专门账户管理,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五)健全制度,加强监管
按照月例会、月调度的工作机制,继续对“三起来”工程进行督导。一是继续执行检查通报制度。各区县要选定专人负责各项工程的任务落实和统计工作,从年月份开始,每月日前向市新农办上报当月“三起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市新农办每月对各区县工程进展情况全市进行排名通报,对进展缓慢、措施不力的区县重点进行督导。二是继续执行评估制度。年月和月份,市新农办分别组织一次“三起来”工程检查评估活动,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评比奖励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资金审计。各区县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同时,各区县要按比例将配套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按建设项目和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三起来”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
篇6
一、自评得分情况。
总分值1000分,自评得分955分。其中:政策保障100分,目标任务落实180分,建设90分,管理213分,养护237分,运营135分。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突出政策法规保障。为加速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县政府首先强化政策保障,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由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草、公安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工督导工作落实。先后制定出台《县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县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分工,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纳入各级领导和部门绩效考核范畴,特别是在养护管理方面,在建立县级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全县22个乡镇、235行政村相继成立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明确、县乡村一体化养护管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强化目标任务落实。2019年,圆满完成年度计划,完成新改建、养护、安防工程。自然屯通硬化路达到87.4%,推进养护改造、路面养护技术状况指数逐年上升,加速路网升级,优化路网结构。推进公共交交事业发展,2019年,村村通车率达到89%,全县共有3A级及以上的景区4处,目前已全部通车,到2020年,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
(三)公路建设成果显著。2019年,着力以“量”为先,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计划全年投资36883.8万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94.429和“畅返不畅”287.9公里。
1、县道XX至XX公路新发至黑帝庙(境内)改建项目31.44公里,总投资6323万元。9月底已全部完工。
2、县道XX至XX公路XX至长山堡段新改建工程38.193公里,总投资8558万元,9月底已主体完工。
3、县道XX至腰XX改建项目24.796公里,计划投资7500万元。该工程是两年工程,2019年路基施工已完成,预计2020年9月底完工。
4、完成“畅返不畅”总里程是305.849公里,总投资18747.08。2018年完成7.43公里,2019年完成298.419公里,总投资18261.53万元,其中新改建136.529公里,161.89公里,已全部整治完成。
随着这些工程的竣工,全县公路硬化里程达到4252.53公里,高速公路206.7公里,国道245.8公里,省道139.4公里,农村公路3660.63公里。硬化公路密度达到60.75公里/平方公里,全县100%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了通沥青路和水泥路,全县87.4%的自然屯实现了通屯硬化路。一个科学合理,便捷畅通农村公路网已初具规模。
(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实现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实现全覆盖。根据《省农村公路条例》,在原有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基础上,全县22个乡镇全部成立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全面推行路长制,235个行政村实施行政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制定爱路护路乡(村))规民约,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县级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公路管理队伍。实现路政管理无死角。二是加速公路用地确权工作。2019年,自然资源局对土地的第三次调查对全县农村公路用地进行了确权,同时,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对侵占公路用地、破坏路肩、植树台和排水系统、影响公路畅通行为,进行综合治理,做好路田分离和路宅分离。三是形成爱路护路的强大合力。近年来,交通部门一直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行动,针对损坏路产、超限超载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积极发动群众,提高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良好氛围,使农村公路的到有效保护。
篇7
1、大局观念薄弱。没有把人口计生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比如,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方面,缺少与卫生、公安、药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导致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成效小;在搭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平台方面,没有主动与综治部门的网格化管理平台对接,导致流入人口信息掌握不全,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管理难以上水平。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弱,没有抓紧理论学习,没有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显得被动和滞后,对当前社会上有些损害党的形象、诋毁党的信誉、影响人口计生工作的不良言论,没有直面反击。
2、管党治党要求落实不好。重计生轻党建,把计生常规工作作为硬任务考核,把党建工作当作软任务安排,比如,在全委工作会议中有关党建的议题就很少;领导班子下基层关心的只是计生指标和服务群众工作,不关心党建工作,认为是组织部门的事;机关党支部形同虚设,很少开展“”等党的组织生活。
3、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党组会议研究的一些议题,会前没有充分沟通酝酿,以致会上也有“议而不决”问题。民主生活会做“老好人”,相互批评肯定成绩多,指出问题批评教育少,讲表面现象多,触及思想根源少。没有充分发挥好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
4、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前瞻性、主动性不强,比如,面对新的人口问题、社会问题和计生工作的新挑战,存在急于求成的情绪,没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未雨绸缪,首先想到的只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考虑怎样做到最好;对制约计生工作发展的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问题、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难问题,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破解,更缺乏一抓到底的勇气;对个别干部有麻痹松劲思想,进取精神不强,工作时间早退和脱岗的现象,没有严肃批评教育,只是点到为止。
5、执行“八项规定”不坚决。没有高度认识狠刹不正之风的重要性,只是大原则不犯、小细节变通,存在侥幸心理。公务接待陪同人数没有严格控制,没有下大力气执行公务用车等规定,科级以下干部下基层公务用车没有真正落实,实际上成了班子专用车。办公用电、用水、用纸没有切实做到节俭,对个别科(站)工作不落实现象,批评纠正欠强硬,督促检查基层计生部门贯彻落实不够有力,以致铺张浪费、享乐奢靡倾向抬头,求真务实缺失弄虚作假上升,说明委党组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上不坚决。
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六个对照”,逐个深入查摆,委领导班子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形式主义方面
1、不重视理论学习。对领导班子理论学习,有计划,但抓落实不到位。比如,原来制定的每周五下午为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也被委机关周例会新取代。
2、计生宣传倡导作用没效果。只注重媒体宣传和环境宣传,造造声势形成氛围而已,甚至只是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应付省考核上,没有针对群众的需求进行宣传,更谈不上与群众手牵手、心贴心的交流了。比如,在村级只是在公开栏、宣传栏张贴一些标语、相关知识内容而已,入户与群众面对面的宣传访视很少,所以宣传倡导没效果。
3、工作作风不踏实。每年的《市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出台后,就在局长会议上布置了事,工作督促与通报仅凭县(市、区)上报的材料和数据,调查核实得少,即使有督查也是浮于表面,走马观花。
4、考核评估不够实事求是,不够阳光,检查方法设置不科学、不合理,有失公平公正。开展考核检查时间安排不够充分,深入一线解剖麻雀欠缺,掌握的情况不全面,真实性差,影响了检查的实效和公平、公正。比如,2012年的计生工作年终考核仅因全省在召开了优质服务现场会就给市加6分成为全市第一名的偏重鼓励的做法,对平时坚持经常工作为主的县(市、区)就有失公正;再比如,2013年的计生工作考核偏重宣传报道上稿量等重点工作任务,让基础工作强又是全市第一个计划生育“国优”单位称号的县落在最后一名也有失合理。在改革市级计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减少考核次数和精简考核指标的同时,对县、乡镇两级改革考核工作持续跟进督查不力,以致一些地方仍有层层加码、重复考核、指标繁多的现象。
(二)方面
1、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办证难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几年,我们人口计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宗旨意识不强,特别是近几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简化各类办证手续,解决办证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让群众做无谓的奔波。比如,流动人口办证问题,就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调查研究不深入、系统。在县、乡面上调研较多,深入解剖问题较少,调查研究局限于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没有做到系统、全面,好大喜功,到好的“点”调研较多,到差的“点’调研较少,比如县镇、市镇、县乡、市镇等基础差的乡镇近年皆未去过,难以深入了解实情和问题矛盾,调研流于形式。
3、指导基层的方式方法简单。比如,每年都有给各县(市、区)颁发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重点管理单位,但在日常工作中深入一线指导帮促后进单位的力度不够大。在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中,开展了系列促进行动,制定了实施方案,但对先进典型总结提升、以点带面还欠缺。
4、利益导向离群众要求有差距。我市实施了计生特殊家庭扶助行动,但是计生优惠政策还存在标准偏低、城乡不平衡、与普惠政策衔接不到位等问题,计生群众对优惠倾斜力度还不够满意;对计生困难家庭注重“输血”多,帮助“造血”少,协调各方从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综合扶持计生家庭发展缺乏力度;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给予的全方位关心关怀不到位。比如,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计生困难户的帮扶工作,小额贴息贷款作为政府行为目前由市计生协会承担这项工作的实施,但对困难计生家庭底子不清,工作仅停留在收集报表数据上,各种帮扶政策资源整合不到位。
5、解决基层群众反映问题不到位。对群众的件批转的多、跟踪落实的少,对反映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诉求问题,比如办证难等问题没有及时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解决,流动人口办证存在流入地与流出地推诿扯皮现象仍然存在。
(三)享乐主义方面
1、开拓进取的冲劲在松懈。有时认为计生国策实行30多年,群众生育观念已经极大转变,低生育水平已经总体稳定,存在盲目乐观思想,对当前“三高”等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持续抓紧抓好计生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放松。比如,去年全市出生率15.70‰全省第二高,其中,区17.35‰在全省(86个县)第八,柘荣县17.80‰在全省第五,政策外超生(农村一男超生和二女户超生)较多,工作处于全省县市后进位子,对此缺少解决的办法,治理效果不好。
2、艰苦奋斗精神在减弱。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贪图安逸的思想抬头了,不愿到边远艰苦的山区、农村调研、指导,对于一些计生深层次的问题,按部就班的现象仍然存在,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习惯于老一套、旧框框,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动力不足,比如,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行政手段弱化情况下,如何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方式,如何创造条件突破瓶颈问题,仍然做得不够。
3、攻坚克难的韧劲不足。比如,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社会抚养费征管用等难点问题有效办法不多;对解决人口计生统计质量不高的问题,从机制上改革的力度不够大,导致基层有“秋后算帐”的顾虑,不敢大胆补报,出现补往年、漏当年现象。
(四)奢靡之风方面
“两个务必”思想树得不牢。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识弱化,怕艰苦、怕吃苦,计较个人待遇、贪图安逸享受的心理滋生。
1、存在攀比思想。认为身处弱势部门,羡慕那些工作条件和待遇好的单位。
2、讲究排场。习惯以“接待无小事”的思维安排接待工作,对小节问题注意不够,有时碍于面子和工作需要,存在超标准接待客人情况。车辆管理不严,存在公车私用,甚至领导专用现象。
3、铺张浪费。不注重节俭办事,对更换下来的电脑等办公设备处理简单化,有的放在仓库闲置,造成浪费,违背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
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计划生育宣传倡导作用没效果;计生考核评估方法不科学,有失公正公平;对群众办证难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计生利益导向离群众要求有差距没有想方设法突破;艰苦奋斗精神在减弱,存在攀比思想,讲究排场,铺张浪费。
三、整改措施
1、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支部“”制度,推进理论学习和提高党性修养。从2014年7月15日开始,由同志负责组织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坚持每周三晚上委中心组学习,通过举办论坛、讲坛、主题实践等形式,提升学习效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抓真改;坚持每周五下午机关学习制度,以支部“”党的组织生活为主,通过党组书记、成员,支部书记、委员讲党课和收听收看专题片,机关干部学习心得交流等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2、深入乡村、企业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从2014年7月1日开始,由同志牵头,同志负责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坚持每月不少于5天到乡村、企业和机关单位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围绕避孕节育服务(包括宣传介绍避孕方法的科学知识,提供足够的避孕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等)、计划生育服务(包括能够提供围绕“生育、节育、不育、优育”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能力)、生殖健康服务(包括提供多功能的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及其检查与治疗等技术服务),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建立市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便民服务。2014年9月底前,由同志负责督促,完成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工作。在实行网上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基础上,将二孩审批项目纳入网上申请办证、奖励扶助、政策优惠、小额贴贷、挂钩帮扶、避孕节育、生殖健康、药具发放等纳入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实现网上办事,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信息化,简化办证手续,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实现“办证不出门,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
4、改进计生工作考核办法,推行阳光考核,确保考核评估公开公平公正。2014年8月15日前,由同志负责,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研究出台《市2014年度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分细则》。考核采用综合评估、现场调查、电话调查或第三方调查等方式,强化综合评估,减少现场调查。年终考核现场调查由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带队,如卫生、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的领导。邀请纪检、监察和行评代表、政协民主监督代表全程监督,确保计生工作年度考核公开公平公正。
5、改进调研督查方法,促进工作作风扎实、指导工作有力。建立调研督查驻乡入村制度,从2014年7月15日开始,班子成员每月下乡调研不少于3天,多深入边远艰苦的乡村,入户访视,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心声,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
篇8
城乡规划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个领域均需要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对于城乡规划工作来说同样如此,这一工作必须从制度方面进行优化与改革,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创新理念,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其规划效果的提高。主要论述的正是有关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制度创新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城乡规划过程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的保证规划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市场经济;城乡规划制度;措施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同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城乡规划过程同样需要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导向,要在此基础上完善资源配置工作,从而使其在制度方面达到创新,这对于我国城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城乡规划制度的创新势在必行,必须得到社会各领域的足够支持。
1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制度资源配置所扮演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制度资源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其角色类型的了解能够为具体制度的创新提供基础。具体而言,土地市场运行规划以及公平配置空间资源均属于其所扮演的角色类型,文章主要对上述两方面展开来进行了分析。
1.1土地市场运行规则。
对土地市场运行的规划是城乡规划所扮演的一个主要角色。总的来说,城乡规划的本质便是对土地的规划与在分配工作,在这一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重要,这是保证社会各领域的利益能够达到平衡的一个重要基础。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具体制度,土地的私有制不可能实现,从根源上讲,土地的所有者并不具备对土地的私有权,因此在城乡具体规划过程中,对于土地的规划一定要以市场为基础与导向,这样才能使得社会各利益体的利益达到平衡。
1.2公平配置空间资源。
对空间资源的配置是城乡规划制度在资源配置中所扮演的另一个角色。城市与乡村的空间不是固定的,这是城乡规划工程实现的基础,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主要保证,其划分过程必须足够公平才能达到最大程度发符合社会要求的标准,因此,在对城乡规划制度的制定与创新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对空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2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制度创新措施
城乡规划制度主要包括决策制度以及执行制度两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保证城乡规划制度能够有所创新,就必须要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度从各个角度得到创新,从而保证其整体的先进性,保证其能够最大程度的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想适应。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制度的创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对决策制度的规划
2.1.1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笔者建议,在现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下,积极探索“三规合一”,开展“多规融合”统筹发展研究,积极在编制主体、技术标准、编制方法和编制目标等方面实现“三规”更好的融合,从空间层次、规划内容和行政管理三个方面理顺“多规”关系,创新搭建“多规融合”工作平台。同时,整合现有的各类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基于城乡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等不同规划,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2.1.2建立年度计划及评估制度。
基于事权、有效性等城乡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增减,增加管理性、统筹性和协调性内容,删减无效、琐碎且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落实的内容。通过建立年度实施计划制度和年度实施评估制度,保障城乡总体规划的实施。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每年滚动编制年度实施评估及下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年度实施评估,充分了解城乡发展现状,监测、总结、分析和评价上年度规划实施情况,在实施的过程中反馈、检讨城乡总体规划。
2.1.3创新规划编制形式。
合理把握规划指标的刚性和弹性,对于建筑退线等要素的控制要硬,对高度、密度、开发强度的控制要因地制宜,可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加强用地功能控制、建筑建造控制、交通
组织控制和景观环境控制,以及城市开发中“公共产品”控制等内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改为可以根据效果、地块所处位置的不同而通过走程序作规划动态更新,体现规划的灵活性。其次,要加强规划编制研究,在思想层面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道法自然、低影响开发等理念融入规划,在编制技术层面投入充足的人力和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经济分析,重视并保障规划编制成果转化为规划设计条件,确保应用于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公众参与制度、专家制度、听证制度增加规划审批的技术含量。采用“城市发展单元规划”等新的规划编制形式,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补充形式,实现综合统筹、多方参与、富有弹性及经济可行等目标。
2.2对执行制度的规划
2.2.1统筹各机构的权利。
笔者建议将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机构统一起来,配合“三规合一”和“多规融合”的规划协调机制,实现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协调和整合。整体性治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大部制改革”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此外,应合理划分事权,实行“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规划”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强化规划业务的垂直管理,建立一种有效的纵向制约与反馈关系。
2.2.2创新行政审批制度。
借鉴国内外经验,将开发项目分为一般开发项目和特别开发项目,一般开发项目不需审查许可,特别开发项目需要审查许可;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在已有“一书三证”的基础上,加强批后监管工作,抓好放线验线、竣工验收的环节,重视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及加大对违法建设查处的力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技术审查和竣工验收,同时重视基础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真正做到“一张图规划、一张图实施、一张图管理”,提高规划审批和验收效率。
2.2.3完善责任制。
建立有效的规划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保障规划决策者采取负责的规划决策态度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城市规划决策责任档案可为决策责任追究提供事实依据。记录决策的每一个环节,会议记录或者文件签发单记录每一个环节的经办人,在局务会等集体决策时应将各领导的反对或赞成的意见记录在会议纪要里,会后应让与会领导审查会议记录的内容并签名,将记录归档,以备查询,这样的集体决策机制,为决策责任追究提供全面、真实的基础材料,在很多地方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看出,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其中制度问题便属于其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领域都必须做出极大程度的创新才能使自身的发展与当前时代相适应,城乡规划领域同样如此,城乡规划制度必须从决策以及执行两方面入手进行改善,这样才能保证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广斌,王勇,袁中金.中国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制度分析框架—基于法团主义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3(10):9-13.
篇9
刚才,我们共同收听收看了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听取了x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做的重要讲话。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落实。下面,受广智书记委托,我就2008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作一通报,并结合贯彻这次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安排。
一、2008年及今年第一季度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总体上讲,去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情况良好,继续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是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2008年我市人口出生率为115‰(低出既定目标04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3‰(低出既定目标093个千分点)。二是省定9项工作目标全部完成,其中政策生育率、统计准确率、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等7项工作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有些特色工作示范作用明显。我们在全国省辖市中率先开通了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成功承办了全国“阳光计生行动”启动仪式暨全国人口计生系统纠风工作座谈会。3个县站、25个乡(镇)服务中心、640个村(社区)服务室达到了示范化建设标准。“十一五”中期评估为河南省争得了荣誉,受到国家、省人口计生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国家人口计生委领导勾清明、王培安,省领导陈全国、叶青纯、宋璇涛等相继来我市视察人口计生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1至3月,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市县分管领导和人口计生委主任培训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条主线,抓核心,抓重点,抓关键,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召开一系列会议研究部署人口计生工作。
1月13日,召开了2009年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委主任工作汇报会,全面总结了2008年工作,明确了2009年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2月12日,2月25日相继召开了“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集中专项治理暨‘春季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动员大会和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春季“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和政风行风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3月10日,召开“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集中治理暨春季‘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推进会,再次对性别比治理工作和优质服务活动做出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市、县两级相继召开了“科技工作”、“宣传工作”、“政务信息工作”等业务会,对年度整体工作作出了安排。
(二)扎实开展春季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活动。
2月10日,我市下发了《安阳市2009年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活动开展后,我市两次组织工作督导组和暗访组对各县(市、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截至3月底,全市共完成“四术”量566万例,占年度计划的5756%,为完成全年人口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
我市重新调整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公安、药监、卫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4个专项工作小组,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了《安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集中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活动方案》。目前,4个专项治理小组正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为营造工作氛围,我市在安阳电台效能监督热线解答群众问题,参与安阳电视台的“阳光对话”栏目,并在《安阳日报》刊发了《答记者问》。今年第一季度,已查处案件173起,并对影响恶劣、查有实据的大案、要案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公开曝光,形成了强大的治理态势。
(四)强力推进国债项目和资金落实。
自2006年开展计划生育项目申报工作以来,我市已先后申报4个县级、23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中心)项目,2008年前有10个项目得到批准,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竣工。2008年又新增项目10个,总投资33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1万元。目前,我市又上报项目77个,涉及资金174亿元,其中设备资金7854万元,建设资金9546万元。为确保项目进度,安全施工,我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对2008年新增10个项目的建设进度逐县逐乡进行督导,以确保6月底前全部完工。
(五)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县乡人口学校、计划生育村室和城市人口计生示范社区建设,培养打造出一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学校、精品大院和示范社区。同时,我市开展了“百优十佳”管理员评估工作。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全省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现场会。
(六)积极探索计生奖扶政策的落实途径。
2008年我市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人数204万人,落实配套资金204万元。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原来此费用由县级财政负担,增加后,使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目前,市、县两级都在加紧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力争尽最大努力和可能将国家、省规定的奖扶资金落实到位。
二、当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今年我市已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人口出生结构性回升的迹象已经显现,从现在起未来一个时期还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高峰。这一趋势,给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还有可能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人口惯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使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又会给社会稳定带来持久隐患;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就业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保障将面临巨大压力;流动迁移人口不断增加,已对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新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空前压力,也是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必须解决好的新课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积极应对和有效解决,就会对我市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和谐##造成不利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弥补的长期不利影响。
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现在起到2017年,每年出生的人口还将在6万人以上,最高峰值将达到8万人左右,出生率将达到14‰。预计2009年我市一孩出生将达到5万人,比2008年多出08万人;二孩出生将达到22万至24万人,比2008年多出生04万至06万人,人口强劲的增长态势使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更加艰巨。二是利益导向机制的健全完善和计生奖扶政策的拓展落实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由于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与普惠政策缺乏有效衔接,客观上削弱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一些部门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存在奖励优惠政策规定不明确,政策“含金量”低,协调难度大,落实中难以操作等问题。加上受财力限制,奖扶力度与广度还非常有限。特别是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后,由于资金缺口很大,导致这项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三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难度仍然很大。目前,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属中度偏高,特别是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属于严重失调。四是人口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仍需大幅提高。
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的工作目标,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和构建和谐##的高度,站在对##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不懈地把我市的人口计生事业推向前进。
三、2009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鉴于我市即将召开的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暨奖惩大会还要对年度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与安排,下面结合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我对下步工作先做出如下安排。
今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实现“一低两高”。“一低”:就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即人口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63‰以内,人口出生率要控制在1226‰以内。“两高”:一是整体服务能力要有明显提高。二是利益导向政策奖扶力度要有明显提高。围绕目标要求,今年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
各级各部门对这次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五项重点工作,要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具体的贯彻措施,要在贯彻落实中坚持做到五个不动摇:一是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二是坚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不动摇。三是坚持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动摇。四是坚持完善服务管理体系不动摇。五是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不动摇。
(二)统筹兼顾,全面完成人口计生工作五项任务。
一是抓重点,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要坚持并严格执行现行的生育政策,强化孕前型管理,深入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落实好各项避孕节育措施,确保完成年度人口计划。二是抓难点,着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管理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切实为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优质服务。三是抓焦点,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要充分发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和四个专项治理小组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以集中整治b超市场、集中整治人工终止妊娠技术服务机构、集中整治医药市场和严厉打击“两非”和溺弃女婴等违法行为为重点的“三整治一打击”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取得明显成效。四是抓热点,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要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网络健全的优势,全方位展开渗透式宣传,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要利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优势,认真开展孕前咨询指导、优生检测、围产期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五是抓切入点,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抓好国家计划生育保险试点工作,落实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扶政策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夯实基础,进一步强化人口计生工作措施。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深入开展“基本国策在河南”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的“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和专题宣传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群众的婚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工作氛围。二要强化乡村人口计生管理规范化建设。今年,基层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要以整合计生台帐为突破口,以基层档卡资料管理的规范化促进基层管理的规范化。三要加强后进乡村的转化和治理。加强后进乡村转化、治理工作,要善于“解剖麻雀”,寻求对策措施。各县(市、区)要积极创新载体,加强工作指导,促进薄弱乡、村有效转化,推动全市整体工作上水平。四要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合格村的“双创”活动,今年全市的“双创”活动要创建3个示范县、4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合格村要达到85%以上。五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各县(市、区)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完善机构,引进人才,努力培养一支会技术、懂业务、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四)以人为本,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债资金,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促进服务机构的示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二要全面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市级要积极创建国家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未创成国优、省优的县、区要积极争创国优和省优,各乡镇、办事处要积极争创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办事处,形成你追我赶、明争暗赛的工作局面。三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按照全面、及时、方便、真实的原则和“深化、规范、创新、提高”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和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要发挥好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的作用,提升热线服务效率,拓展为群众服务的空间和领域。四要把县站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各县(市、区)要把这项工作作为2009年的一项硬任务,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抓好落实,不允许有一家县级站不纳入新农合定点单位范围。
四、加强领导,采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激励奖惩机制
各级党政领导必须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为人口计生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坚定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要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解决影响人口计生工作的突出矛盾,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相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共同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篇10
一、检查验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三提高,两增强”的目标,全面客观检查试点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绩,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圆满完成全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
二、检查验收的内容
这次检查验收主要内容是:县“五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决议执行情况;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的运作情况;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情况;“法律六进”活动落实情况;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情况。
三、检查验收的方法和步骤
这次考核验收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问卷座谈与抽查相结合,查看档案资料与抽查基层单位相结合。
(一)检查验收的方法,主要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评。
一是听取汇报。听取单位普法领导小组组长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汇报。
二是看档案。查看有关普法文件,简报、每年计划、总结、制度、考勤、课程安排、会议记录、考卷、普法照片等资料。
三是抽查。每个单位抽查1—2个二级单位或组织本单位5—10人开展座谈。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四是评议。严格按照依法治县办制定的验收标准进行综合评定。检查验收组对被查单位的检查情况作适当的意见反馈,但不当场打分,不作结论性评价,检查结果由县普法办在全县进行通报。
(二)步骤及要求。对试点单位的验收,实行县、乡(镇)两级分级验收,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负责验收县级普法试点单位,以及对乡(镇)所属试点单位的抽查。各乡(镇)负责搞好本级普法试点单位的验收,并将试点单位的验收情况于11月底前向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写出专题报告。
注: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为:县国税局、县实验中学、__集团*分厂、__村、__社区
附件:
1、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乡、镇)
2、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学校)
3、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县直)
4、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企业)
5、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村、社区)
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乡镇)
一、组织领导(10分)
1、党委、政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听取汇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分)
2、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会议不少于一次,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和总结工作。(7分)
二、保障机制:(25分)
1、制定“五五”普法规划。(2)
2、每年制定年度计划;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度有总结。(6分)
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的学法用法制度。(5分)
4、普法办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备。(2分)
5、普法经费能保障日常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列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2分)
6、普法教材发行,完成规定任务。(2分)
7、成立“五五”普法讲师团。(2分)
8、举办“五五”普法骨干培训。(2分)
9、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资料齐全, 档案管理规范。(2分)
三、法制宣传教育:(40分)
1、“五五”普法期间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8次以上,中心组学法4次以上,中心组成员有学法笔记。(8分)
2、公务员每年不少于40学时,撰写学法用法心得体会2篇以上。(2分)
3、领导干部、公务员集中进行了统一考试,参考率、合格率达98%以上。(2分)
4、中小学法制教育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之渠道作用。(4分)
5、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100%。(2分)
6、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且适合青少年自身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分)
7、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了集中法制学习培训。(2分)
8、企业依法建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2分)
9、认真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活动有方案,有检查,有典型情况反映;法制宣传普及率达到90%以上;开展 “法律进乡村”五个一建设。村“两委”干部普法教育年度不少于1次,开展外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年度不少于1次;开展“法律进社区”四个一建设。抓好社区内青少年、农民工、下岗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每年集中培训骨干不少于1次。(10分)
10、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来源:文秘站 )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分)
11、认真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2分)
12、积极搞好扫黄、除黑、禁毒、反等专项整治斗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分)
四、基层依法治理:(25分)
1、出台了本地法治建设实施办法。(3分)
2、党委、政府建立了法律顾问团或法律咨询制度,实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4分)
3、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2分)
4、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方案、有典型、有总结。(6分)
5、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建立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健全学法用法制度,开辟法制宣传阵地。(4分)
6、依法治理效果显著,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4分)
7、城乡治保网络和调解组织网络健全,治安防范工作落实,纠纷调处工作效果明显。(2分)
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学校)
一、组织领导:(20分)
1、学校领导班子重视“五五”普法工作,并将其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相关工作。(10分)
2、成立学校“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工作职责明确,制度完善。(10分)
二、保障机制:(20分)
1、制定“五五”普法规划(或实施意见)。(5分)
2、有年度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计划、总结。(10分)
3、普法依法治校工作资料齐全,档案管理规范。(3分)
4、普法经费落实。(2分)
三、“五五”普法宣传教育:(30分)
1、建立健全学校领导(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领导干部掌握国家基本法律、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5分)
2、开展教职员工学法、用法活动,每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教师掌握国家基本法律和教育法律法规。(5分)
3、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按规定开设法制课程,做到有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10分)
4、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活动,每学期组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5分)
5、聘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并发挥作用。(5分)
四、依法治校工作:(30分)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并按章程管理学校。(5分)
2、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强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5分)
3、依法进行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无违规收费和乱收费现象。(5分)
4、定期对校舍、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确保师生安全。(5分)
5、依法治校成效显著,治安秩序良好,学校形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良好风尚。(5分)
6、教师依法施教,尊重学生人格,无侮辱、岐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5分)
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县直)
一、组织领导:(10分)
1、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听取汇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分)
2、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2分)
3、有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日常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5分)
二、保障机制:(20分)
1、制定了“五五”普法总体规划。(2分)
2、有普法依法治理年度规划和年度总结。(10分)
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资料齐全、档案管理规范。(2分)
4、落实了“五五”普法经费。(2分)
5、落实了普法教材,对依法治县办统一布置学习并要求购买的普法教材,持有率达90%以上。(2分)
6、积极参加依法治县办举办的各类培训、工作会议及宣传活动。(2分)
三、“五五”普法宣传教育:(40分)
1、建立健全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制度,考试考核制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经常性、规范化。(10分)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法学习,每年有学法用法计划,有具体落实措施。(5分)
3、积极开展专业法大型法律咨询、竞赛及其它宣传周、宣传月等重大活动,五年内有二次以上重大活动。(10分)
4、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法制宣传橱窗、法制讲座、法制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难点、热点,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10分)
5、认真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5分)
四、依法治理:(30分)
1、本单位建立法律顾问或法律咨询制度,进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5分)
2、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行执法“四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5分)
3、①企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定依法治企规划,建立健全依法治企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纳税。(6分)
3、②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普法依法治校工作,制定依法治校规划,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规章制度,实行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
3、③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行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行业依法治理有规划,有具体落实措施。
4、行政主管部门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治理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3分)
5、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3分)
6、本单位未发生重大违法犯罪案件。(2分)
7、创造性地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3分)
8、能按时完成年度工作。有书面总结,及时反馈普法办信息等。(3分)
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企业)
一、组织领导:(10分)
1、企业领导班子重视“五五”普法工作,并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相关工作。(5分)
2、成立企业“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工作职责明确,制度完善。(5分)
二、保障机制:(25分)
1、制定“五五”普法规划(或实施意见)。(5分)
2、每年度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年终有总结。(10分)
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资料齐全,档案管理规范。(3分)
4、举办“五五”普法骨干培训。(3分)
5、普法经费落实。(2分)
6、按企业职工人数配备了相应的法制宣传员。(2分)
三、“五五”普法宣传教育:(30分)
1、建立健全企业领导班子学法用法制度,领导干部掌握国家基本法律、企业生产经营法律法规。(5分)
2、制定企事业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训面达50%;参考率、合格率达98%。(10分)
3、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5分)
4、组织普法骨干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10分)
四、依法治企工作:(35分)
1、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企业。(5分)
2、依法建章立制。有完善的内部管理规章,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工作、生产、经营有章可行。(6分)
3、围绕维护企业生产、生活秩序,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社会治安、文明创建等专项活动。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和劳动权益。(5分)
4、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在经营决策和重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5分)
5、领导干部做到依法经营,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诚信意识增强,无重大合同纠纷。(4分)
6、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身权利,依法履行自身义务,无重大涉法上访事件。(4分)
7、将普法依法治理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企业自身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成效显著,无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质量安全事故,生产生活治安秩序良好。(6分)
__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验收标准
(农村、社区)
一、组织领导:(10分)
1、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听取汇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分)
2、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2分)
3、有具体人员负责日常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5分)
二、基础工作:(20分)
1、制定“五五”普法规划。(4分)
2、有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总结。(10分)
3、有普法网络图。(2分)
4、制定了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活动实施方案。(2分)
5、制定了普法领导小组职责、普法宣讲员职责。(2分)
三、制度建设:(14分)
1、民主选 举制度。民主选举的档案资料齐全。(2分)
2、建立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记录齐全(4分)。
3、建立村(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2分)
4、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有民主理财活动记载。(2分)
5、建立村(居)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档案资料齐全。(2分)
6、建立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2分)
四、硬件建设:(6分)
1、建立村(居)务公开栏。(2分)
2、建立财务公开栏。(2分)
3、有法制宣传栏。(2分)
五、“五五”普法宣传教育:(25分)
1、建立健全村(居)委会领导班子学法用法制度,掌握国家基本法律、与生产经营、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5分)
2、采取多种形式对村(居)民进行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农村开展“五个一”活动,社区开展“四个一”活动。(10分)
3、组织普法骨干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10分)
六、基层依法治理工作(25分)
1、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有活动、有效果、有记载。(10分)
2、依法治理效果显著,治安秩序良好,公民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5分)
- 上一篇:计划生育工作半年总结
- 下一篇: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