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2 18:1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融资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融资奖励办法

篇1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建筑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力铸造新时期“建筑”品牌,倾力打造省“建筑强市”努力实现全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目标任务: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递增15%以上,实现税收、利润年递增15%进入省“建筑强市”行列。

二、进一步做大建筑业

(一)主要目标:施工产值超30亿元企业2家,施工产值超20亿元企业8家。

(二)工作措施:改革企业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向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行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大市场战略,运用技术品牌拓市场、合作兼并拓市场、地区推介拓市场、资本运作拓市场等多种形式,努力建设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市场领域。

(三)奖励办法:

1.对获得房建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2.对由外地建筑企业迁入我市进行注册的年施工产值超3亿元的一级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同时全方位为企业搞好服务工作,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对新注册的外地企业,第一年免缴安全监督管理费,第二、第三年减半收取安全监督管理费。

3.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30亿元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的企业奖励50万元;年度外经营业额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的企业奖励人民币3万元。>

三、进一步做强建筑业

(一)主要目标:2015年。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00项,创国家级工法8项,省级工法20项,建立省级技术中心2-3家。

(二)工作措施:坚持“经营建筑”理念。加快产业结构、承包方式转变;实施品牌兴业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能力。

(三)奖励办法:

1.企业获鲁班奖的每项工程奖励50万元。企业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每项工程奖励40万元;企业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的每项工程奖励10万元。企业获省优质杯奖工程的每项工程奖励5万元。

2.对获得国家级工法的每项奖励5万元。对获得国家二级工法的每项奖励1万元。企业获得与工程建设相关、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0万元。

3.对获得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企业必须在足额交纳各项规费后年终兑现,以上奖项。奖励金由市住建委、市财政各承担50%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严格行业管理。制定建筑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制定和完善规范业主行为、招标投标行为和质量安全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材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及配套政策。

(二)广泛宣传推介。市住建委、市建筑业协会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我市建筑业品牌宣传专项资金。特别是加强对建筑整体品牌和重点建筑企业的推介宣传,使建筑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金字招牌。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积极举办建筑业推介会,搞好宣传服务,打响建筑业品牌。

(三)鼓励企业开拓外埠市场。市财政对由市住建委代征的建筑企业所得税超额部分予以奖励。以近3年平均代征上缴税额为基数每年递增8%作为核定本年度应缴代征所得税的指标。由市财政按超收地方留存部分的60%返回给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由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奖励给贡献大的企业。

(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政府将建筑业人才培养列入人才扶持计划。重点开展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大建筑业高级人才资助力度,加大建造师报考、培训力度,要把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培训计划,统筹考虑专项培训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人次建筑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享受市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

(五)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投入。鼓励建筑企业购买大型机械设备。并由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

(六)加强银企合作。各类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建筑业的发展。不断扩大银行授信额度和优化企业借贷方式;政府支持、鼓励并积极引导建筑企业构筑建筑业融资平台,切实抓好融资平台的日常运营和规范管理,通过信贷、担保、投资等手段,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问题。

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省市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准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强”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四个临湘”,夺取打造强势“湘北门户”的新胜利。

二工作目标

全辖金融机构年度新增信贷投放5个亿以上,实现保费收入2.8亿元;“一园三区”建设有新成绩;“项目建设年”有新突破;“最佳金融生态县市”建设有新成效。

三工作要点

1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市人民银行要按照“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信贷政策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各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按照有扶有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继续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以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继续支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支持“一园三区”,特别是滨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流入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

2把握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方向。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农户小额贷款,加大对种粮专业户养殖大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在贷款额度和金额服务上适当给予倾斜,最大限度满足其信贷服务需求;继续支持大米蔬菜竹业茶叶浮标黄鳝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的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基地涉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帮助他们扩大再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品牌,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探索制定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3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要按照各自信贷管理权限,简化审批手续环节,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加大对小微型企业信贷投入,努力实现小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进一步细化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准入标准,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4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市人民银行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可转让股权专利权质押贷款,全方位提升金融持续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能力;农业银行要继续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面,进一步拓展金穗惠农卡的服务功能,力争财政资金直补功能加载成功;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开展农户联保贷款保险+贷款业务推广工作;邮政储蓄银行要大力发展个人贷款业务,支持有实力有创业意愿讲信用的青年农民返乡经商办企业。

5改善投融资环境。一是争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业运行,探索并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二是引导企业走市场化融资道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市直接融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开展涉农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对达到涉农贷款增量标准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励;四是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争取引进或者推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落户临湘,或者一家村镇银行落户临湘;五是完善政府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激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

篇3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环境下,各地财政收入增长迅速,财政运行态势良好。有数据显示,××县财政总收入2004年仅2.19亿元,至2008年即达4.71亿元,年均增长21%;一般预算收入从2004年的1.45亿元上升乐不为至2008年的3亿元,年均增长20%。虽然如此,但财政的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财政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文秘杂烩网“七朵金花”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即一枝笔、一根针、一盆花(烟花)、一瓶酒、一张网(钢构)、一朵菇、一只蟹。这七大传统产业,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讲,企业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

附表一:部分重点企业近年纳税情况

年份

财政总收入

监控重点企业纳税情况

监控重点企业纳税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小计

笔业

医疗器械

烟花

酒业

钢构

2006

32030

4519

302

1511

2064

309

333

14.11

2007

40732

4352

335

1433

1742

416

426

10.68

2008

47107

4426

210

1799

1426

372

619

9.40

附表二:房地产重点企业近年纳税情况

年份

财政总收入

房地产

房地产纳税比重

2006

32030

2026

6.33

2007

40732

4561

11.20

2008

47107

4025

8.54

由上表可见,我县重点监控的传统企业,其本身所文秘杂烩网产生的税收非常有限,而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房地产企业,为财政收入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200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下滑态势,房地产税收在2008年已有一定量萎缩。至2009年4月底,××县监控的重点企业中,房地产实现地方税收仅723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9.9%,净减额达1082万元。

二是财政刚性需求压力增强。增人增资、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加大,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支出的增加也对财政造成了一定压力。

实践证明,工业税收具有有根税源、可持续税源的特点,对财政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税收的比重。要谋求财政的持续增长,关键是要采取得力措施,建立企业发展激励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七个一”特色优势产业,使之成为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为财政提供稳固强大持续发展的财源。

二、扶持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新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我们认为,总体上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转变观念。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强化管理,严肃法纪,加快制度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支持企业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二是文秘杂烩网把握规律。科学发展观重在“科学”二字,若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按规律办事。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引导和促进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企业发展的规律,为企业按市场规律正确发展提供条件。千万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生搬硬套,插手企业内部运营和管理机制,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三、扶持企业发展的举措

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就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达35.1亿元,同比增长25%,并明确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要从多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壮大我县企业的发展,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企业发展,实现持续增长。

(一)、清理收费项目,加大企业招商引资力度。一个企业从立项、规划、设立、发展到变更,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环境更是区域竞争的重要手段。要想地方经济得到发展,就必须优化政务环境,转变管理职能,逐步取消对企业设立的各项繁琐的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推进政务公开,调整行政审批流程,完善行政审批方式。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不仅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而且要做好财政税收效益的可行性分析,招真商,引实资;不仅要注重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也要在传统产业增资、扩张上下功夫。传统主导产业往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招商引资,资源整合,可以起到实质性作用,2008年李渡酒业与金六福酒业的整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大力度,通过合理引导和资源整合,打造几个强势的企业集团,以增强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形成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考虑更新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实施办法,成立考评小组,严格考评细则,考评的结果向社会公开,使奖励资金落到实处,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篇4

一、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

(一)融资缺口大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环保政策、产业政策的影响,目前南川区中小企业呈现出融资难、融资缺口大的特点。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管理中心对本区2010年7月至8月期间124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调研的数据显示,目前南川区有54家规模以上企业有融资需求,融资需求额度高达99250万元。南川区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二)融资渠道单一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但南川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仍以银行信贷为主。首先,由于南川区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还没有形成结构齐全、功能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导致大多数区内中小企业无法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其次,由于南川区中小企业具备高风险但不具备高收益、高成长性、高科技的特性致使重庆市的信托融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对南川区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最后,受传统融资思维的影响,金融租赁、典当融资、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的融资方式在南川尚未萌芽。

(三)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金额小的特点使其融资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融资成本的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融资有着重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少量的资金需求量将使其融资利率比大规模融资的利率平均高出2-4个百分点,并且银行信贷手续也比较繁杂,这无疑增加了贷款成本。而南川区目前中小企业与三峡担保集团合作的承保项目的融资成本年利率在9%~10%。此外,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通常采取抵押担保的方式,在企业办理抵押担保时,担保手续繁琐且收费高昂,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迫于融资渠道不畅通和资金不足的压力,不得不向民间借贷筹集资金,而民间借贷成本往往会更高昂。

二、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融资难问题却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瓶颈”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而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企业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首先,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南川区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家族式企业,不具备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结构。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准确性低、运作不规范等问题。而银行为了减小风险,不得不以谨慎为原则,缩减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

其次,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不足。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向企业放贷,一般要求贷款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和财产抵押。然而,南川区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土地证、厂房等可抵押的财产或者仅有部分。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南川区有融资需求的54家企业中,仅有30家企业有抵押物且大部份抵押物不足值,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银行抵押贷款的要求,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之一。

再次,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滞后。企业融资是一种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依赖于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南川区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低,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财务报告制度等问题导致银行和担保公司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又无法满足银行放贷条件和担保公司承保要求。为了减少风险,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担保公司也不愿为企业承保。南川区有融资需求的54家中小企业中,有资信等级的仅有16家,占29.6%。

(二)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 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首先,金融机构少且惜贷严重。目前南川区内银行机构较少,区内仅有8家银行分支机构,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源。再者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关系上的所有制倾向比较严重,所有制观念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的选择和信贷资金的投放。同时南川区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创业初期,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财务管理透明度低等问题造成了区内中小企业信用水平较低。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加之银行对中小企业风险信息掌握不足,不能对其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这导致南川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产生“惜贷”现象,这是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科学。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资本金较少、盈利能力弱、风险程度高的特点。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具有较高风险。而我国现行的金融管理制度,是对处于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服务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由于存在规模较小、资产实力较弱、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有限。因此。各大银行为了保证贷款安全,瞄准的是大企业。这也给中小企业贷款造成了困难。

2 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城市信用担保、省级再担保和全国性再担保三个层次构成,并把互助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作为补充。目前南川区有三峡担保公司、翰华担保公司等担保公司相继在区内开展业务,基本实现了国有担保和民营担保共同服务的格局。但是,三峡担保公司和翰华担保公司偏好于承保额度大,抵押物充足的中小企业,这对南川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造成了无形的壁垒。再者,南川区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缺乏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共享机制,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对中小企业做出正确和全面的信用评估。导致南川区大量中小企业无缘担保融资。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解决南川区中小企业资信等级缺失、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担保抵押物不足、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等问题,打破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拓宽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途径,促进南川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认为应从下面五方面着手,多管齐下,才能切实解决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优化融资内部环境

首先,企业要注重自身诚信建设,提升其资信等级。中小企业要树立良好的法人形象,提升企业诚信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用制度,诚信经营,按时还本付息,杜绝不良信用’记录,以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同时建立良好的银行、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上为企业获取银行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

其次,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中小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融资

难问题,关键在于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再次,规范财务制度,提高企业自身信息的透明性。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报表体系,同时要按照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的提供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以便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能及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风险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减少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以最大程度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二)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国有银行应转变观念,尝试拓宽业务范围,通过增加关系型贷款和扩大抵押物范围,引入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这样,国有银行既可以在风险得到一定控制的情况下取得更多的收入,同时又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一条新的渠道。

(三)培育中小金融机构: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

重庆市应成立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是解决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小企业规模小、所贷单笔金额小、规模不经济等问题是各大银行不愿为其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而中小企业银行或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其交易成本和信息方面的比较优势来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对需要扶持的企业发放贴息、免息、低息贷款,避免与大银行争夺客户和市场的风险,同时培养了潜在的大客户,也为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此外,为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对南川区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热情,南川区政府应制定相应的金融机构奖励办法,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最大程度地推动中小金融机构为南川区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四)组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融资环境

为了有效解决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南川区应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积极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并大力发展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以解决低额度贷款、抵押物不足值等阻碍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弥补区内尚无政策性担保公司的空白,最终形成市级、区级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担保为主,中小企业互助担保为辅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篇5

随着中央对小微企业扶持和支持“三农”发展政策的出台,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意见,对加大小微企业、“三农”金融支持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宏观政策导向进一步要求金融业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南京市江宁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学习和贯彻文件精神,更加关心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扶持,主动与上级政府联系、对接,争取和落实有关政策,在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金融风险的处置化解、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地方金融发展的突破,强化对小微企业、“三农”金融支持力度。

一、江宁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构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

为加快全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发展,区委区政府从组织保障入手,不断健全和强化组织协调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明确常务副区长亲自抓,成立专业部门和机构具体推进落实。一是设立江宁区金融发展办公室。成立区金融办,作为负责全区科技金融发展的常设运作机构,专门负责全区金融机构和金融秩序的管理、协调和服务,以及金融信用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股权创业投资体系、要素市场等地方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二是设立江宁区企业上市办公室。2011年元月,江宁区企业上市办公室正式挂牌,这是南京市13家区县中首家设立的上市办公室,主要负责指导和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推进拟上市公司的培育、初审和推荐工作,服务和推进企业上市重组。三是组建江宁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整合区内相关国有金融资产的基础上,组建区金融创投集团,作为区创业投融资的主要平台,负责科技创业投资、风险创业投资、中小企业担保等基金公司的设立和管理工作,主要从事股权投资、债权融资、金融服务等业务。

2.构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意见、发展措施和行动计划。特别是2011年以来,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企业上市等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企业加速上市成长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实施科教创新园区环境机制建设行动计划的意见》,以及《江宁区推动企业上市555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并在全市率先出台《江宁区推动企业上市扶持办法》《江宁区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江宁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评奖励办法》《江宁区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区域金融发展强化了政策支撑、创造了良好环境。

3.强化战略合作促使银行信贷支持

全区驻区银行达30家,一级支行35家,全区银行网点(含ATM机服务点)162家,布局日趋合理、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我区进一步加强与银行机构的合作,争取专业银行对江宁的融资授信,扩大江宁的融资规模,确保信贷融资满足全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求。近年来,区政府先后与交通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省级或地区分行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2年内江宁区将增加银行授信超过800亿元。并组织开展了40多次各种形式的银企合作活动,金融机构对江宁经济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大。到今年8月份,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97.94亿元(占全市总量7%),比年初增加121.73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7.9 亿元,同比增长20.55%,增幅高于上月0.9个百分点,今年银行放贷增加,结构优化。各项存款余额1674.62亿元,同比增长15.94%。贷款增幅高于存款增幅4.6个百分点,环比又高出0.9个百分点,表内贷存比53.6,环比又提升1个百分点。

4.资本市场显现改革效应

一是IPO重启“新三板”扩容,江宁蓄发强势。到今年8月,江宁区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全区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含新三板)已达20家。企业上市融资130.7 亿元,其中首发募集资金82.6 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48.1亿元。全区拟上市企业储备企业80家(其中纳入全区市管理的重点储备企业20 家,占全市的1/3),为实现“530”企业上市计划储备了后备力量。二是全区债券发行工作有序推进,总规模近82.5亿元,到8月末全区债券融资28.5亿元。三是全区科技创业投资同比增长16.2%,区创投集团共引进14家基金公司,注册资本10.1亿元,实到资本1.4亿元,总规模超过17亿元;股权投资于区内科技型企业和人才项目13家,金额6000万元,同比增长11.6%,签订投资协议1.6亿元。

5.地方金融平稳发展

到今年8月末,上银村镇银行今年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5.82 亿元和5.92 亿元。到8月份全区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余额6.07亿元,在保户数175户,其中新增担保户103 户,新增担保业务3.78 亿元。担保公司已发生代偿1878.94万元。

14 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536笔,放贷金额104.09亿元。科技小贷公司和农村小贷公司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9.4%和17.6%,均列全市区县首位。今年全区小额贷款公司新放贷1117笔,放贷金额20.86 亿元。到8 月末各项贷款1638 笔余额22.38 亿元。小贷公司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

二、江宁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融资支撑,据统计测算全区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来源是银行融资,企业通过上市、债券、创投等直接融资不超过10%,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规模矛盾依然突出,同时融资需求与银行金融产品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尤为突出。

2.资本市场现行运行机制与企业直融需求的矛盾

今年7月4日证监会新闻会上明确“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在实际操作中,每月具体发行家数要视过会企业的封卷情况和发行方案准备情况而定”。IPO 审批机制,需要地方充足的企业资源和需要企业树立信心坚持走好IPO之路;企业债券发行初审权下放到省发改委,但现行审批机制和融资成本依然制约企业债券融资的推进;在经济运行趋缓的形势下,创投机构的投资更为谨慎。部分小微企业管理粗放,在相对规范的资本市场难以融入。

3.银行业金融风险防范致企业融资“难、贵”

近年来,因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仍是如履薄冰、增长缓慢,借贷利率高位运行,企业融资运作成本提升。今年以来,银行资金成本明显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产品过度强调不动产抵押,多数企业符合银行认定的有效足额资产有限,加之担保机构的服务质量及中小企业的诚信水平、信息透明度等问题,抵(质)押物成为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三、对江宁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1.抓机遇,融资扩规模、调结构、降成本

一是抓住宏观层面的利好机会,政府引导,扩大信贷融资。建立江宁区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区级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区财政安排首批资金规模3000万元,以后每年视运作情况增加。区金融办牵头,并会同区财政、工信部门制定区级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的运营与管理办法,通过与2-3家银行合作按照1:10取得授信规模,由合作银行向与园区共同建立的“小微企业池”中的企业发放贷款,帮助“小微企业池”中的企业解决贷款调头资金,解决企业银行信贷融资担保问题。在企业集聚的开发园区开展小微企业金融创新试验工作。二是推广新的融资业务。通过银企合作等活动,将企业需求、项目信息与银行新的融资产品对接,加大委托贷款、融资租赁、信用贷款等融资业务;三是进一步深化与战略合作单位的深度合作。促使合作机构对江宁区的发展发挥更大的实质性作用,与国有总部公司进一步合作,尝试融资租赁、国有集团公司信托融资支持的具体合作,争取区域信贷处置资源向我区倾斜,中小企业享受融资服务。

2.因地制宜做好农村金融和区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促进区域金融发展一是重点做好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培育和支持企业上市,拟上市企业动态储备库不少于80家,发挥区企业上市联席会议作用,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上市进程中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主动走访,上门服务,加快企业IPO进程,力争早过会挂牌,利用“新三板”全面启动的契机,力促2年内挂牌企业超过15家;二是充分发挥区域融资性担保公司作用,协调银行准入,发挥创业担保国有控股公司优势,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三是进一步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为科技企业和“三农”提供融资服务的作用,发展和监管并重,防控风险,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私募债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着力新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发行工作,对全区企业债券发行加强服务指导和对上协调,提高申报材料质量和申报成效,真正发挥规范企业债券融资的功效,降低融资成本。

3.加快创投机构的发展,打造功能完备的科技金融载体

一是引导创投业上规模集聚发展。强化政策引导,发挥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区的引领作用,加大在省市区备案风投机构的服务,促进社会资本对区域中小企业的投资。二是设立科技创业金融服务中心。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要求,整合区内外各类资源,依托债权融资,深化创投服务,拓展股权投资,打造一个集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基金募集和管理等业务的综合性专业科技创业投资平台。三是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市场。积极引进和支持信息咨询、产权评估、知识产权中介,以及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引进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总部到江宁,为科技型企业融资、上市、发展等提供专业服务,营造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环境。

4.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

篇6

【关键词】 金融 融资 小额信贷

Abstract : Looking the Jiaonan Shando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Jiaonan microfinance way,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extend method of the microfinance.

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小额信贷,有效解决农户、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山东省胶南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不断创新小额信贷方式,形成了一种切合“三农”实际、行之有效的小额信贷模式。主要做法是:

1.不断强化政府扶持

为吸引金融机构把精力转移到小额信贷上来,胶南市以政策扶持为抓手,从2006年开始,连续五年出台了加强小额信贷、扶持农民创业增收的政策措施,并逐年加以修改完善。为保障小额信贷工作的连续性,市政府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小额信贷扶持基金”,对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给予50-80%的贴息,同时制定了《胶南市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考核奖励办法》,对发放小额信贷额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不断加强对扶持基金运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在扶持基金的分配上,立足培植特色主导产业来安排基金;在扶持基金的管理上,明确违规责任和处罚办法,由监察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扶持基金的运作管理。在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的同时,注重和加强政府综合服务,把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扶持群众自主创业与培植“一村一品”相结合,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商贸流通相结合,着力在培植农村主导产业、搭建小额信贷平台、开辟小额信贷新路上下功夫,让更多的群众贷款有投向、创业有门路。同时,还把小额信贷与创建农村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工作相结合,启动实施了农村文明信用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小额信贷的信用环境。

2.积极打造金融平台

胶南市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开辟创新金融模式和金融产品,全力打造金融支农平台。为开拓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国家开发银行开拓农村基层民生领域金融业务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探索实行了“银行立项、统借统还、农户联保、四级审核、政府贴息”的小额信贷新模式,每年发放10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实现了银行、政府、农民三方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2009年开始,与潍坊商业银行协调配合,组建了青岛海汇村镇银行,连续两年每年争取该行发放小额信贷贷款200余笔、1亿多元。紧紧抓住农业银行扩大支农贷款业务的有利时机,采取农户联保方式,通过惠农卡方便、及时、灵活地进行农民小额信贷,2009年共发放惠农卡3.2万张,贷款授信额度6000余万元。同时,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积极与市人民银行、青岛银监会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衔接,于2009年10月组建了青岛市首家农村金融互助合作组织—青岛胶南石桥民生经济协会;目前该协会已筹集资金4137万元,为40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该社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3.有效开拓担保模式

为解决农民“找保难”、“贷款难”问题,胶南市大力推行了“三户联保”、“五户联保”模式,通过户户联保,将农户捆绑在一起互相担保,有效解决找保难问题。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尝试用一些公共设施等财产联保。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合格的贷款抵押品,从2010年开始,逐步将林权、渔权作为合格贷款抵押品,并出台了相应的估价、抵押办法。同时,该市正积极探讨组建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解决农户因缺乏合格抵押品而难以向商业性金融机构申请农业贷款的难题。对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该市还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意见》,在农村社会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力争最终实现农民贷款以信用担保为主的目的。

4.最大降低信贷风险

小额信贷的主要对象是农民,信贷投放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 自身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性。为降低小额信贷风险,除采取户户联保形式外,胶南市还逐步建立完善了农业保险制度,有效避免因农业风险而引起的信贷风险。特别对于确定的主导特色规模产业,采取农户与保险公司联动的方式,由保险公司替农户向银行提供担保,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解决了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同时,在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前,市、镇、村三级对信贷农户进行了严格把关,保证农户的还贷能力,从源头上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

山东省胶南市实践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小额信贷模式,也为农村小额信贷工作提供了很多颇具价值的启示:

4.1有效的政府扶持是催化小额信贷工作健康运转的关键。当下,小额信贷机制尚未健全,在农民需要小额信贷、大多金融机构又不愿涉足农村小额信贷的背景下,只有政府站出来扶持引导小额信贷的运作发展,是保障小额信贷兴起的关键。也只有通过政府的引导或直接参与才能不断开拓设立新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开发新的小额信贷产品和小额信贷模式,才能采取政策奖励和税收豁免等制度引导小额小额信贷机构的健康运转。

4.2解决担保难问题是化解小额信贷发展瓶颈的重点。按照现行的《担保法》、《物权法》规定,耕地不具备抵押效力,农民的住房不能办理房产证,也不能作为抵押品。而除此之外农户所拥有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财产由于价值评估麻烦且难以变现,大都不能够被金融机构认可为合格的贷款抵押品。由于农户很难满足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合格抵押品的要求,故一些即便在未来有还款资金来源的农户,也过不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审贷关。只有借鉴胶南市的做法,推行农户之间互保、林权和渔权抵押、尝试保单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对专业合作组织,用一些公共设施等财产联保、尝试龙头企业担保、成立农村政策性担保机构等方式,才能有效化解担保难、无抵押产品的瓶颈问题。

4.3不断打造、创新金融平台和模式是放活小额信贷的主要动力。目前,在镇村基层开展存贷款业务主要力量仍然是农村信用社一家,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与农村发展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因此,不断打造金融平台、创新金融模式成为进一步放活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动力。根据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的特点,要在保证资本充足、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允许和吸引国有资本、私有资本共同参股,新设社区银行、贷款公司、小额信贷组织和农村社区基金等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组织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来迎来农村小额信贷欣欣向荣的局面。

篇7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力争年均增长20%以上;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年均递增30%以上,至2015年达到地方财政总收入的10%以上;2015年,建筑集团公司发展到3家以上,特级建筑施工企业1家以上,一级建筑施工企业10家以上,二级建筑施工企业80家以上。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建筑企业做强做大。建筑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享受我市工业企业转制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企业资质晋升为一级、特级的施工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二)建立市外市场推介机制。加强与市外的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帮助我市建筑企业开拓市外建筑市场,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协助企业解决在施工所在地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外承建工程(项目)在我市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以2011年为基数,受益地方财政按照地方留成增量部分的80%奖励给企业。

(三)鼓励本市建筑企业参建政府及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含国有企业投资占主体,下同)。对我市被省住建厅评为全省50强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标免资格审查,直接参加投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政府及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公开招标时,不得任意抬高资质等级和提出不合理、不公平的附加条件,排斥我市建筑施工企业。

(四)改善建筑企业融资环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我市二级以上建筑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确定授信额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建筑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企业金融信用体系,鼓励建筑企业自身或联合成立建筑行业贷款担保公司。

(五)加强建筑企业人才培养。积极推行建筑执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企业负责人进入大专院校参加各类管理培训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政府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建筑企业家赴知名院校参加专题培训班。市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小企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和政策倾斜,为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便捷服务。建筑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其中60%的职工教育费要用于一线职工的技能培训。

(六)打造建筑总部基地。政府规划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于建筑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包括配套企业及附属设施),土地供应统一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

(七)鼓励市外建筑企业落户我市。凡总部新落户我市的市外建筑企业,按其在市外承建工程(项目)在我市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给予奖励,第一、二年奖励80%,之后按照比前二年地方所得部分平均值的增量部分奖励80%。

(八)支持建筑企业争先创优。建设项目实行优质优价制度,对已列入创优计划并获得优质工程奖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奖励施工单位一定比例的优质工程经费。对于创建优质工程、文明标化工地的项目经理除特殊工程外,在本市内同一地区可以同时承接多个工程项目。

(九)加大对建筑企业的奖励力度。除上述奖励措施外,同时参照《关于印发市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奖励办法的通知》(抚府办字号)给予奖励,凡涉税奖若有重复,按照最高金额计算,不重复计奖。对年纳税连续几年排名靠前的建筑企业法人及主要负责人优先给予政治待遇与荣誉。

篇8

____区位于____市城区西部,面积162平方公里,辖3个农业办事处、7个城区办事处,总人口12万人。近年来,我们紧抓____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和____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科学求进、加快转型”的基调,突出项目支撑,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集聚,积极推进资源型工业向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转型之路。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亿元,是20__年的 倍,年均增长 %,增长率高于全省、全市、 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完成 亿元,是20__年的 倍,年均增长达 %,增长率高于全省、全市 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市第位,位居全省城区 位。

一、突出思想转型,增强发展意识。____区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煤炭工业曾是____区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我们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攻克发展难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通过思想转型、观念更新,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大家认为____过去是以工业起家,现在是工业当家,将来还要靠工业发家,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才能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结合区情,依托产业基础和优势,确立了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效益显著的西部工业城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行动计划,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针对各级干部中存在的消极思想,在全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面推行“三个干什么”工作法,使每一名干部都要清楚应该干什么、思考能够干什么、看看工作干成什么,着力树立主动发展、加快发展的观念,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精力统一到“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____”的工作目标上来,把“投资到____,事事都好办”的理念落实到工作的细枝末节处。科学的发展思路,强大的执行力,为推进全区经济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突出产业集聚,打造发展平台。坚持把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集聚区承载力和竞争力。一是高标准规划。按照“三规合一”(集聚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精准对接)的原则,修订完善集聚区总体规划,邀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规划院,对化工园区进行高水平规划设计,率先通过了省级总体环评、安评,“六大园区”空间布局更合理,集聚区特色更明显、功能更完善、承载能力更强。二是高水平建设。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筹措资金6.3亿元,开工建设经五路等7条道路,形成“六纵十一横”的道路框架;积极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累计投资 亿元,完成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入驻条件。三是高质量推进。坚持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加快产业集聚的支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抓手,探索出了以“村委会为业主,群众集资,政府扶持,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自筹自建新模式,累计投入资金 亿元,建成安置房21万平方米,搬迁安置群众7000余人。新型农村社区的顺利推进,拉大了市西部工业集聚区的城市框架,三产支撑让产城融合有了强大支点,不仅为农民变市民、工人开辟了渠道,更为我区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突出培大育强,推动转型升级。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壮大企业规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优化结构。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成长产业提质加速“三大工程”,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佰利联公司投资6亿元,对硫酸法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强化节能减排,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升级,实现了成本下降,产能翻番,出口量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多氟多公司以氟为媒介,开发了全循环的高质量的氟硅酸钠法制硅烷、电子级多晶硅技术,建设了磷肥行业低品位含氟硅废渣高效综合利用项目,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实施了年产1亿安时动力锂电池、千吨级六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等项目,企业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二是壮大集群。围绕氟、钛、硅、锆、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链条”延伸,培育壮大了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光伏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五个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了光伏产业园、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高新技术创业园、食品工业园等六个特色产业园区。截至20__年,入驻园区企业达102家,项目总投资达374.0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税收3.1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 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 %以上。三是循环发展。围绕现有园区,加快产业链延伸,大力引进相关联配套企业,通过循环扩张和链条拉长,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和产业园区形成纵向闭合、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围绕佰利联产业园区的主打产品钛白粉,谋划了投资23亿元的三木表层处理材料和投资12亿元的佰利联年产10 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围绕氟化学产业园区,谋划了投资28亿元的多氟多磷肥行业含氟硅废渣高效利用等项目;围绕多氟多新能源,谋划了江淮企业年产2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围绕风神轮胎,谋划引进了投资10亿元年产4×3.5万吨炭黑的龙星化工项目;围绕光伏产业园区,谋划了投资16亿元的年产600兆瓦的太阳能硅片生产项目等。

篇9

一、税费优惠政策

1、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本县区域内注册并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业企业,均可依据《市国家税务局关于促进全市工业发展的30条意见》(合国税函〔〕34号)之条款,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免收、取消和停止征收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凡在我县投资并注册的工业企业,在约定建设期内,按照市政府《关于免收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合政办〔〕8号)和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工业投资项目免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政办〔〕43号)文件规定,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4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取消和停止征收省财政厅、物价局等部门联合公布的12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

3、凡在县域内投资建设的工业项目,在项目建设期内,按申报期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的范围为生产厂房、设备和辅助设施。对列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对投资总额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补助期最长不超过1年;3000万元-1亿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补助期最长不超过1年零6个月;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项目,补助期最长不超过2年。

对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牵动性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可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不再重复享受上述扶持政策。

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由市县财政按1:1共同承担。

4、列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的项目,均可申请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每个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最多不超过200万元。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给予全额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1亿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70%给予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50%给予补助。

项目前期费用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评价报告费用。

5、凡在县域内投资新建工业项目,当年开工建设并竣工投产,总投资3000-5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奖励企业负责人5000元;5000万元-1亿元(含5000万元)的,奖励企业负责人8000元;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奖励企业负责人10000元。投资额超2亿元或总量特别巨大的,可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以协定当年完成项目建设进度比例给予企业负责人奖励。

三、鼓励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6、鼓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对列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除按本政策第3条规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5%补助外,项目投产达标后另给予企业管理团队20万元一次性奖励。

7、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对列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的节能产品推广应用项目和节能技改项目,除按本政策第3条规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5%补助外,另对项目节能量给予奖励。年节能量达到1000吨标煤或节电300万千瓦时奖励10万元,同一项目每增加节能量1000吨标煤或节电300万千瓦时增加奖励10万元,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对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重大节能改造项目,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8、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列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除按本政策第3条规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5%补助外,项目竣工投产后另给予企业管理团队20万元一次性奖励。

9、鼓励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凡通过市级以上清洁生产认定的企业,给予管理团队10万元一次性奖励。

10、鼓励推广应用节能、轻质、高强、利废、环保新型墙材。凡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财综〔〕77号)的企业或利用新型墙材兴建工程,按规定预缴新型墙材专项基金的建设单位,经有关机构认定后,按照《关于继续做好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奖补和返退工作的通知》(政办〔〕4号)之规定,县财政从征收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中给予奖补或办理预缴基金返退。

四、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11、鼓励企业多产多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垄断性行业企业)当年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超出上年的部分,扣除基准增幅部分后的增量给予奖励。以企业当年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两项指标各按50%加权作为计算奖励的依据,并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类,各类企业基准增幅和增量奖励比例每年核定一次。

对当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个企业奖励10万元。并对其全年考核指标超过上年(不足500万元的按500万元计算)的增量,不分企业类别,统一再按0.6%比例给予奖励。

对当年执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政策的企业,其全年超过基准增幅部分的增量,统一按0.6%比例给予奖励。

对同一投资主体在全市投资设有多家企业的,合并为一个考核单位计算奖励。每个考核单位全年奖励额最多不超过5000万元。

奖励资金由市县财政按1:1共同承担。

12、鼓励工业企业从县外引进或在本地培育新办配套企业。配套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每年新增的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70%奖励给主导企业,30%奖励给配套企业。

13、新办或从外地(市辖区外)整体搬迁至县内的中小工业企业,竣工投产后,在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时,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1%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法定代表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20万元。

14、鼓励优先购买本地产品,支持本地企业生产和销售。全县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办公用品及设备采购等,优先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材料、设备。集中采购机构在组织政府采购活动时,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可以采取有利于本县企业发展的灵活采购方式,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15、鼓励企业争先进位。对年度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纳税100万元以上(剔除退税)的工业企业,以年度工业销售收入、入库税金、利润额、利税率及上述四项指标的增幅等8个指标综合评分,位居前二十名的由县政府授予“工业二十强企业”称号,并奖励1-5名各1万元,6-10名各0.8万元,11-15名各0.6万元,16-20名各0.4万元。奖励资金由县、乡镇(区)财政按受益比例承担。

设立工业上台阶奖,对当年新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当年销售收入首超亿元的,县财政分别奖励0.1万元、0.5万元;企业年销售收入达亿元后,每新增1亿元,加奖0.5万元。上述资金不重复计算,以最高值为准。

16、按照税收贡献大小奖励纳税大户。对当年净入库税金县地方所得300-500万元,且较上年有所增长的工业企业,县政府授予“先进企业”称号,并按当年净入库税金县地方所得增量部分的3%奖励企业负责人。对当年净入库税金县地方所得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就业人数达800人以上,且较上年有所增长的工业企业,县政府授予“突出贡献企业”称号,并按当年净入库税金县地方所得增量部分的3%奖励企业负责人。

政策性专营企业,当年净入库税金县地方所得300-500万元,且较上年有所增长的,授予“先进企业”称号,奖励企业负责人2000元;500万元以上的,且较上年有所增长的,奖励企业负责人4000元,之后,每增加200万元,加奖1000元。

五、鼓励自主创新

17、对符合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和鼓励产业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合政〔〕29号)相关政策。

18、列为国家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2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列为省级新产品的,奖励管理团队10万元,其中法定代表人为40%。

19、支持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对列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并经国家、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其新增研发试验设施、仪器设备等给予投资额10%的补助。

20、支持“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工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列入《市工业“双千工程”项目库》的“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给予设备投资额10%的补助。

21、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资金支持。对申报、获得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财政部成果转化资金计划项目和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省科技厅火炬计划项目资金支持100万元以上,并在本地产业化的企业,县财政配套奖励10万元。

22、支持企业创立名牌和技术标准。对产品获得国家、省、市名牌或驰名、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1万元、0.5万元奖励,复审通过的企业减半奖励;获得国家、省、市质量奖分别给予10万元、1万元、0.5万元奖励;个人获得国家、省、市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0.5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省、市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奖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0.5万元奖励。当年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注、省级地方标准并获得认可和实施的企业,每项分别奖励标准主要起草单位3万元、2万元、1万元。新通过ISO9001等行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每个单项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0.3万元,新获得上述“三合一”标准认证的企业,再加奖1万元。对确认为“4A级、3A级、2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2万元、1万元、0.5万元的奖励;对通过计量体系确认和计量保证能力评价(C标志)的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的奖励。设立县长质量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两家企业,每家企业奖励20万元。

企业创立名牌和技术标准奖励由县财政全额承担。

六、鼓励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23、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县内产业园区可享受市财政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贴息实行市总额控制。

24、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补助。开发区、产业园区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产权单位可按当年实际建成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的30%申请市财政补助。

七、鼓励企业上市

25、支持企业上市。对有上市意愿、净资产3000万元以上、利润水平较高、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经专家审查上市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同意后,可依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发〔〕46号)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的通知》(长政〔〕33号)规定之条款,享受优惠政策。上市企业不重复享受省、市、县优惠政策,对同一事项不重复奖励。如企业上市不成功,县政府收回全部政策性奖励资金。

八、支持企业融资

26、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严格执行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政办〔〕61号)规定,县内外金融机构对县政府年度重大产业项目及城镇、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新增信贷投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贷款的0.5‰给予奖励。同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优先安排政府性资源,包括财政资金开户与存储,项目推荐等。

27、放宽土地使用权证办理规定。企业取得用地批复并全额缴纳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后,即可申请用地登记,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以便于企业及时进行他项权利登记,为企业融资提供方便。

28、对在县域内注册、纳税的信用担保机构和工业小企业(即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资产40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企业),给予融资支持。

鼓励担保机构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对担保机构为推介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月均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其实收资本5倍以上的,给予奖励。其中,月均担保责任余额达到实收资本5-8倍(含8倍)的,按月均担保责任余额的0.3%给予奖励;月均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实收资本8倍以上的,按月均担保责任余额的0.5%给予奖励。

对担保机构为推介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出现代偿损失的,按下列规定给予补偿:

损账比例S=(损账金额÷核算年度新增担保贷款金额)×100%。该比例超过10%时,按10%计算。

贷款比例D=(核算年度新增担保贷款金额÷资本金总额)

补偿比例=(财政补偿金额÷损账金额)×100%。

对单家担保机构的最高补偿金额不超过200万。

对政府推介企业实行贷款贴息政策。凡企业当年上缴各项税收比上年同期增长10%(含10%)以上的,其新发生贷款部分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50%财政贴息。最高贴息单笔不超过30万元,对已经获得上级财政部门贷款贴息的企业,不予重复贴息。贴息资金实行总量控制。

对企业贷款担保费用给予优惠。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及享受本政策的商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费率不高于2%的,可享受1:1担保贴费补贴,补贴资金直接由县财政拨付到担保机构。

九、其他

29、上述条款中所指的企业均为在本县区域内注册并依法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及隶属关系。

篇10

关键词:工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服务;发展

工业是涪陵区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引导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能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工业涪陵”建设,涪陵工业以三大工业园区为平台,围绕“326”工业发展战略,促进工业加快向园区化、集群化转变,近年来,涪陵李渡、白涛、清溪三大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实现了涪陵工业由抓“点”到抓“面”的转变。各园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独具特色,有力地推动了涪陵工业的发展。

一、三大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涪陵区三大工业园区的规划目标及战略定位

涪陵坚持“大开放、大园区、大发展”思路,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逐步形成以了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把园区打造成为涪陵大开放核心平台。

1.涪陵工业园区A区(李渡工业园区),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以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临港物流为主导产业,打造工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力争在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其中机械制造及新材料产业800亿元)、成为重庆市一流的特色工业园区。B区(龙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纤纺、装备制造等产业和临港经济。

2.白涛化工园区,重庆白涛化工园区是重庆市政府2006年12月批准成立的市级特色化工园区,由重庆市化医集团和涪陵区政府共同开发建设。园区启动区面积6平方公里,拓展区15平方公里,共21平方公里。园区依托建峰工业集团、天原化工公司、化医大塚公司、华峰工业园等基础,进一步深化链条和拓展外延,实施项目扩充产能、增加规模、壮大基地。 突出园区功能定位,集约发展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化下游产品加工、氟化工、磷化工等六大化工产业及十三大产业链。 预计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3.清溪铜铝产业园区。清溪铜铝产业园区10平方公里,利用“濒临长江,水陆交通便捷,物流运输发达;毗邻周边地区氧化铝供应大基地,原料配置条件优越;已经拥有全市70%产能的电解铝和最大规模的阳极碳素生产企业,铝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汇集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的聚龙电力公司直供电不仅强劲支撑高载能工业发展需求,而且具备相对较低的电价优势”等条件,建成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铜铝产业园区。预计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二)涪陵区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按照《重庆市涪陵区“十二五”工业及能源发展规划》,涪陵把园区作为工业的战略平台和核心载体,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结,功能集成、用地集约、产业集聚。 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拓展, 取得巨大成就。

1.建设规模

目前,已完成了71平方公里的涪陵、白涛、清溪三大园区布局,成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开放平台,无论是土地资源、环境容量还是天然气、电力能源保障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在重庆40个区县中首屈一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兴园之本,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招商,视野紧盯世界500强及产业发展新动态,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近年来成功引进了东方希望集团蓬威石化投资25亿元建成年产90万吨PTA项目和投资40亿元技改扩能项目、江苏攀华集团投入40亿元建成150万吨系列薄板项目和投资60亿元正加紧建设年产250万吨车用薄板项目、浙江华峰集团投资120亿元建设60万吨己二酸和聚酰胺项目,仅此三项投资额度大、产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到2015年,将至少聚集1 000亿元的产能,充分发挥龙头牵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作用。

2.成就

2011年三大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4.2亿元。已建成投产的入园工业企业达到7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37.5%。重点企业支撑明显,33户重点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653.28亿元,增长48.8%,占全区规上产值的84.3%。蓬威石化PTA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96亿元,成为全区首个百亿元级工业企业。三大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81.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1亿元。工业园区进一步成为推进涪陵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战场。

3.实施产业布局突出涪陵特色

涪陵工业逐步形成“园区+基地+集群”的“326”发展格局,涪陵工业园区(含李渡、龙桥工业园)、白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渐成体系,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区总量比重达53.4%;清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园获批并启动建设;涪陵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龙桥和白涛热电联产等能源项目开工建设,船舶制造、能源保障两大基地已具雏形;基本形成医药食品、装备制造、材料、化工化纤、电子信息、能源等六大产业。

二、涪陵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实力不够强、结构不优,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奋斗目标存在差距,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较大挑战,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目前,涪陵工业园区仍有不少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加工贸易为主。科技企业和有自主知识品牌的产品较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园区内目前新兴产业比例还不高,很多产品都属于初加工产品,深加工增值能力较低,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少。因此,加大高科技企业的引进,改变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涪陵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产业链条短而散,集群度不高,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由于园区早期对入园企业把关不严,门槛较低造成先期入园的企业较为杂乱,几乎没有产业联动,产业集群流于形式,企业互不相关,产业链条短而散,集群度不高,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三)交通物流规划和建设滞后

在涪陵的三个工业园区中,交通本应是发展的优势,但是从调查情况看,交通状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首先,高速公路通达里程有限,目前只有李渡园区(A区)能快速连接到渝涪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运输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承担园区货物的流通。龙桥园区(B区)企业主要分布在茶涪二级路两侧,物资进出运输通道单一。目前,龙桥场镇路段和石塔光彩基地路段亟待改造以适应物流需要。其次,铁路运输线路单一,白涛、龙桥两园区有铁路货运站,但只能依赖渝怀铁路一条线路,运载能力十分有限。再次,水路运输受季节性限制,虽然三峡水库蓄水,大吨位的船舶能够直接抵达三个园区。但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只能是季节性的,每年的4月至10月是水库的枯水期,船舶受吃水深度和港口自身条件限制,很难达到预期运输能力。

(四)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国内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生存难以维系,扩展意愿不强,给招商引资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按照各园区发展思路和要求要突出特色,努力形成产业、产品集群,比如白涛园区重点发展化工业、龙桥园区重点发展化纤纺织产业,造成招商引资产业单一,对项目要求较高。因此,虽然目前有项目正在洽谈,但离落地仍有一段距离。

(五)资源总体匮乏,环境约束趋紧,能源保障供给压力增大

一方面,天然气保障不力,园区发展受制约。 从几个园区的调查中发现,受供气大环境影响,目前园区天然气缺口较大,据园区负责人估算天然气缺口全年在1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企业停产待气,如龙桥园区涪陵化工公司“2020”项目建成数年至今仍未投产;白涛园区建峰“二化”工厂投资30亿元停产待气一年,去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今年因天然气供应不足白涛园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天然气保障不力导致几个园区在招商引资中对用气量大的项目失去吸引力。另一方面,园区发展空间有限,拆迁安置难度愈加增大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土地是一个必要条件。目前可供土地资源有限,取得土地批文困难,一批项目开工在即,土地配置却一时难以到位。在李渡园区,为了及时获得建设土地,专门开展了一次“百日攻坚”活动,到目前仍然有住户没有达成拆迁安置协议。

(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成本高,竞争力不足

近两年来,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再加上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而产成品价格严重下滑,造成很多企业产品成本价格高,竞争力不强,导致园区一些企业亏损。2012年上半年,龙桥园区企业亏损面达70%以上,尤其是蓬威石化上半年累计亏损高达2.37亿元。白涛天元化工一季度亏损1800万。

(七)个别区级部门服务意识不强

据园区企业反映,个别区级部门仍存在办事拖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不良现象,更有权力寻租、行业垄断的违纪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园区招商引资的良好形象,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社会影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此外,同全市主导产业的结合性较差,承接主城区的辐射和拉动能力弱。这对于将涪陵打造成为“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的建设目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促进涪陵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倾力对外招商引资

抓工业就是上项目,项目就是工业的源头河水,没有项目,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就会衰竭。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承接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必须扩大对外开放,依托优势资源切实对外招商引资。只有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才能最终实现打造“工业涪陵”的目标。一是以企招商。依托区内现有重点企业利用产品优势,吸引生产其上下游产品的企业,向涪陵靠拢,在涪陵落地,实现零距离运输,从而处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做大产业规模。二是以商招商。对已落户涪陵的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投资者亲身感受涪陵亲商、安商、富商、尊商的良好创业氛围,形成以商招商的良好基础。激励已落户涪陵的投资者与国内外关联度强、优势互补的大企业、大集团强强联合,做长产业链,使之具有更大规模和更强实力。三是以产业链招商。围绕培育七大产业,抓好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的引进,形成产业集群。四是以比较优势招商。依托涪陵地处西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一圈与两翼的重要节点的优势,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可靠的能源保障、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品牌的投资者来涪置业。五是以核心技术招商。利用本地企业的核心技术或校地合作研究开发的核心技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参股发展。

(二)加强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有工业企业是涪陵发展的根基,也是工业发展依靠的重点。按淘汰一批、限制一批、整合一批、提高一批、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现有企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逐步处长产业链条,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走联合之路,推进现有产业和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改变现有生产企业分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现状,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二是引导各支柱产业按照产业政策调整投资方向,靠新出强,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项目和产品,推动产品向系列化、规模化、精细化、现代化、高附加值发展。三是加强资源配置,加大政策导向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畅销产品倾斜,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五是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加速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联合发展。大力支持和推进各产业核心企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技术开发能力,培育发展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三)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创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策、程序和标准的透明度,减少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政策法规体系,从政策上加大扶持产业链条的延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策划、包装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有序投入,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发挥行业总体效益。通过行政立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规范运行。通过制定和落实规划,引导市场促进消费,使企业能够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符合市场规范要求的产品。进一步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搞好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能源保障是涪陵工业发展的短腿,是涪陵工业发展的第一位,打造“工业涪陵”必须加强能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电力:加强现有电力供应保障和需要侧管理;积极寻找电源,加快电源点建设;已经打通与贵州电网通道,增加了从贵州等地购进的电力,电力供应更加有保障。天然气:争取重庆气矿增加供气量;加强与垫江浅层气矿、开县气矿等衔接,争取落实最大限度的供气支持。煤炭:参与周边煤炭开采,与周边产煤区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别要利用好疆煤入渝,确保火电厂、用煤企业的煤炭供给。运输:增加渝怀铁路货运量,推进渝怀铁路复线、涪利铁路、涪南铁路和渝湘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涪陵段建设,加快涪陵码头、港口建设步伐,提高水上运输、装卸、储存能力和通达速度,以及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提高原材料的运进和产品运出能力。土地: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招商引资平台,提高园区工业用地的融积率。

(五)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的氛围

一是落实财政导向投入。逐年增加新型工业化财政专项资金,以用于重大工业技术改造、创新研发、资源节约及清洁生产等重大项目的导向性投入及贴息。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鼓励创新基金,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融资担保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支持。用好用活工业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向上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信息产业化专项资金、科技投入专项资金等。四是积极争取在项目布局、标准上的支持。寻求国家部委对涪陵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特别石油化纤纺、冷轧及薄板、铸锻件和煤化工等项目的布局、核准上大力支持,以解决园区产业空心问题。五是进一步完善各种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企业奖励实施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大项目建设奖励办法,完善对创建国家级品牌奖励办法等。

(六)大力招才引智,满足产业发展对智力的需求

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培育企业家队伍;加快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通过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努力,组建相应的行业人才信息库和专家库,为企业提供人才自荐、推荐、查询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推动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实力,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研究开发人员、产品设计人员的创造力,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以满足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的需要。三是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和首席专家决策体系。通过政府与各高校签定的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精选和我区七大支柱产业相对接的资深专家,建立产业发展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我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产学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七)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积极引导、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开展争创重庆名牌、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活动,提升产业综合实力,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协助企业培育、创造名牌,不断优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社会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对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市场名牌产品的企业继续给予奖励。加大整体宣传力度,强化品牌形象,提高涪陵及涪陵工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八)高起点高标准合理规划,建设园林式园区

一是要高规格、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园区。涪陵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规划先行,可通过全世界招标的形式,聘请全球著名规划公司为涪陵量身打造园林式工业园区。二是要合理规划园区各大功能区,如生产厂区、生活服务区、科研开发区和商务商贸物流区等。三是加强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园区周边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医疗和娱乐场所等,以满足入园企业员工的需求。四是要高度重视园林式园区的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入园企业要努力提高厂房周围绿化面积,建设环境优美宜人的厂区。

参考文献

[1]涪陵区第四次党代会、第四届人代会调研工业经济工作情况材料[R].

[2]涪陵打造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对策研究[R].